閏秒
」地球自轉變慢 2029年「1分鐘只有59秒」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科學家發表一項研究,5年後的2029年,1分鐘只有59秒,冰蓋融化延後了這一天的到來。據科普中國報導,2029年1分鐘只有59秒,其實這說法不精準,應該是2029年的某一分鐘,縮短為59秒,冰蓋融化延後了這一天的到來。科學家發現,因為全球暖化關係,導致南北極冰蓋融化,這讓地球形狀改變,讓自轉變慢,這變化會在5年後引發危機,如電腦通訊和網路大規模中斷。據了解,儘管時間看似均勻流逝,但人類其實已經調整時間幾十年,每隔幾年就有一個閏秒插入。以地球自轉週期為基準的世界時(Universal Time,UT1 ),是國際標準時間的重要參數之一,一天有24小時,1小時60分,一分鐘60秒。為了更精緻準,科學家引入了原子時(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不過原子時跟世界時不太相配,而為了兼顧,又引進了協調世界時(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 )系統,當原子時與世界時差0.9秒,就會進行調整,增減1秒,這就是所謂的閏秒,也變成世界標準時間。自1972年來,地球自轉一直減速,而世界時增加了27個閏秒,2020年中,地球自轉速率加快,科學家表示,2029年,人類可能首次減少1秒,變成負閏秒,讓保持原子鐘時間和地球自轉週期能同步。
一分鐘不是60秒 天文館證實「閏秒」實施50年:能多睡一秒
一天有24小時,一小時有60分鐘,一分鐘有60秒,這是大眾對時間普遍的了解,但其實還有閏年、閏秒,一年就會多出那麼一天、一秒,而且是世界認證的。臉書專頁「臺北天文通」指出,閏秒(Leap Second)自1972年6月30日首次實施以來,已經滿50年了,帶來「可以多睡一秒鐘」的小確幸。由於地球自轉在變慢中,通常在跨年的時刻,或是每一年交接的時候,會多一秒。地球有2個運動,一個是自轉,一個是公轉,因為月球的關係越來越慢。由於地球質量大,月球質量小,所以月球是以同樣一面面對我們,過了很久的一段時間後,地球的自轉會被月球給拖慢。而地球的自轉基本上都是很均勻的,變慢的速度也很均勻,不會突然間加速又突然停。那麼是怎樣發現地球越轉越慢的?原來是在比較地球的自轉和原子鐘數據的時候發現的,每一年會慢一點點,累定到某個程度,科學家就會告知「當年要閏秒」。至於閏秒有多重要?假如進行金融交易,一秒的差別可能會被認為交易是不正確的,導致交易失敗,如果不要調整閏秒其實沒有關係,但時間會越差越多,2、3年就差一秒的話,10年下來就會差2、3秒。據了解,自實施「閏秒」以來,已經執行了27次,最近一次是在台灣時間「2017年1月1日7時59分60秒」,全球時間是否需要進行調整,由國際地球自轉服務(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IERS)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