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墾
」 原住民 土資場 林務局原保地難民2/權屬釐不清先漲補償費 專家批誘發檢舉潮本末倒置
全國55個含有原住民保留地的鄉鎮意外因「禁伐補償」金額提高,引爆原、漢不同族群累年衝突與矛盾,不少在地居民直斥原民會,動輒興訟、剝奪居住權且毫無補償,拿小老百姓生存權刷存在感、充業績,激化原住民鄉鎮衝突。10月底康芮(Kong-Ray)颱風來襲前夕,台中市和平區家戶正緊急搶收茶葉與甜柿而忙碌不已,但在善後風災,身心俱疲之際,後續竟還有來自政府「追殺」,對簿公堂甚至流落街頭的壓力,只因為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被劃為「原住民保留地」。本刊調查,國民政府遷台後,原住民居住的建地,多屬於公有土地,必須向土地管理機關承租或承購,當時政府因應整體社會生活品質的提升,原住民有增加土地面積的需求,便於1988年把原民拿來蓋房的國有地劃編為保留地。看似理由正當,但是當時人力不足,不少劃設者根本沒去現場,直接依照鄉鎮分野,訂頒了《台灣省原住民原居住使用公有土地劃編原住民保留地要點》和作業計劃後,粗畫了涵蓋55鄉鎮區、面積高達26.4萬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佔台灣島土地面積7%。2019年,不少山區漢人因不滿耕作地被劃為原住民保留地,手持標語到行政院前抗議,要求修法解決爭端,讓住民依據耕作事實,各自擁有自己的土地所有權,而非依照「血緣」對原民與漢人「大小眼」。(圖/報系資料庫)然而在1972年《農業發展條例》早就獎勵民眾拓墾開荒地,不少閩、客、外省人等非原民紛紛入山開發,鋪設馬路與建築渠道,並搭建房屋就地在「原保地」生活。原本相安無事,但在近年土地價值高漲與原住民權益抬頭之下,竟反因搶地問題,釀原鄉原民與非原民矛盾,衝突一觸即發。受災戶之一的鄧小姐說,以新社水底寮地區來說,260公頃多達400多筆地號被劃為「原住民保留區」,但其間戶籍人口「通通是閩、客籍漢人」。她說,漢人在55原民鄉鎮區首長的參選權被剝奪,只能由原住民內部自選。此外,漢人更因不是保留地上承租人,即使是實際耕作人,仍不能參加農保,如今11月怪颱康芮侵擾,正「當時」卻採收不及的甜柿與下月即將上市的「白毛台」一期葡萄冬果受損,投入心力打水漂,農民將毫無農保理賠。自家被地政機關畫為「原保地」卻多年求助無門的鄧小姐泣訴,坊間一直傳出外地有心人對原住民「借名登記」想做休閒園區牟利,但其實不少人因憂心新法,深怕自己胼手胝足搭建的房子,身故後會被政府收回改配發當地原住民,子女將顛沛流離,好一點的與原住民通婚取得正式身分,若走投無路者,「只能借名登記,大家只想活下去,根本沒心力圖謀發財,卻得面臨一波波妖魔化攻擊」,她無奈。和平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奕正拿出法條憂心直指,過去法條沿革下來,相關法條原本「山地人民」的稱呼,陸續被改成「原住民」,也就是過去「屬地」照顧到全體居住山區者,如今卻變成「屬人」只照顧有原住民血統者,更有不少老早搬去都市的原住民,眼見機會「搶地」難得,因著身分大辣辣地回山區搶地,反倒是世居山區的閩客與外省籍拓墾者變成裡外不是人,苦不堪言。台灣山地鄉平地住民權利促進會理事長吳天祐憂心,因著《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三十七條而生的《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目前僅是「行政命令」位階便可動輒趕走世居非原民,興訟問題也叢生,未來若依照原民團體與原民立委要求,進一步躍升成法律、條例位階,原鄉「非原民」更是活在「楚門的世界」,只要被原民發現稍有不當利用土地舉報,馬上就面臨終止土地合約掃地出門窘境,再由當地原住民協調優先購地,若未來修法成功「政府將帶頭保障土匪行為」他直斥說。1972年頒布的《農業發展條例》獎勵拓墾荒地,不少人響應紛紛入山開墾荒地,如今山區基礎建設完備,拓墾者與後代卻連自己住的地方都可能被收回,實在諷刺。(圖/黃威彬攝)中央大學助理教授鄭揚宜直言,過去政府獎勵拓墾而找來了不少榮民和各路壯丁,但「誰把人帶來就要顧好」,比方退輔會有責處理榮民住屋、農業部有責解套拓墾者農保,如今卻依照族群意識,把責任推給了原民會,政府長期放任原鄉土地所有權不明,放生原鄉非原民成了「難民」,現在肥滋滋的禁伐補償來了,卻沒先把地籍歸屬理清,激化原民與非原民衝突,簡直本末倒置。鄭揚宜說,《禁伐補償條例》其實非常容易誤導民眾,因為只要一定面積70%禁伐,就能領到全額補償,充其量只是「限伐」,另外30%土地就可拿來養蜂、養菇或生態旅遊等低傷害環境生產。他呼籲,政府若真要正視此問題,與其肉桶式地「補貼」,不如先派員走訪現場,過濾出「生計」所需的農業活動者與大宗商人之別,進一步利用林地農用與獎勵造林措施輔導轉型,發展不影響林木生態的「林下經濟」,不要老想著靠土地與補助發財,才能走得長久。原住民委員會對此回應,並非僅原住民能舉發土地超限利用,且是否超限利用涉及跨機關認定,若該筆土地租約遭收回且恰巧為「原住民保留地」,修法後當地原住民將有優先承購權,但詳細承購規則未定,絕非謠傳「抽籤」為之。至於何以在原鄉興訟不斷升高對立?原委會則推稱此類興訟屬於地方公所提出,原民會無主導權。
蛋黃區藏陰廟2/信義區陰廟周邊9字頭房價 都市傳說=城市發展史
CTWANT記者調查北市百貨、金控大樓齊聚的信義區,區內共有12座陰廟,每間宮廟過去都有段精彩的鄉野傳說,見證了信義區的發展史。其中有7間集中在基隆路、嘉興街、吳興街一帶,陰廟密度高,周邊房價仍有9字頭。房市專家提醒,北市購買周邊有嫌惡設施的房子,雖有較高議價空間,但也需注意銀行鑑估值與貸款條件的影響。傳言信義計畫區在日治時代是個刑場,至今未能證實,不過周邊有不少百年歷史陰廟,見證了信義區的發展史。(圖/黃耀徵攝)除了基隆路上2間「天月宮」「仙童廟」,連在地居民也傻傻分不清是拜正神還是陰神的宮廟,較早開發的嘉興街、信安街、吳興街一帶,也有不少在地居住的先人死後被當成「有應公」祭拜,成為在地信仰。位於嘉興街的「安順宮」,建廟故事來自1951年,一群在地陳姓小孩挖蚯蚓意外挖到裝有遺骸的骨甕,之後就有地公託夢給居民表示,「被人挖到是機緣到了,要出世服務地方,希望民眾為地公蓋廟。」起初居民不願損失一塊土地來蓋廟陷入猶豫,沒想到一位陳家的小女孩忽然生病,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有好轉,神明說這是靈有所求,即便找神明祭改、溝通都沒有效,當小女孩身體快不行時,陳家一同意蓋廟,小孩就痊癒了。1959年「安順宮」建廟,並迎入觀音佛祖、先應地公、福德正神安座。該廟的藥籤早年在地方上小有名氣,據說若有人身體不舒服,只要向地公祈求後,摘樹葉回去服用就會有奇效。吳興街裡的「黃狀元公廟」,則是傳說鄭成功來台麾下一名黃姓文官,因有狀元功名,故稱黃狀元,他駐留在三張犁直到逝世,後來托夢請人為其修築一座醒目的「墳墓」,並在其旁雕塑一尊土地公,搭建涼亭供民眾祭拜。後來因黃狀元公靈驗,大量信眾前來參拜,宮廟也經多次擴建和改建。一位地方人士告訴記者,「黃狀元公廟」早年香火鼎盛,除了求考試順利外,什麼事都能祈求,大概40年前周圍還是空地,當時周邊聚集許多攤販做香客生意。不過記者放眼望去,如今的「黃狀元公廟」已被建築包圍,正門前的建築甚至距離僅1公尺,「房子就一直從吳興街往這裡蓋,蓋到廟門口,(廟前)這棟建築的建設公司老闆隔年就死了!」該名地方人士話中帶話,耐人尋味。而吳興街底、信義路五段門牌巷弄,往挹翠山莊的方向,也有一座「永安祠」。據說清領時期三張犁農田耕作種稻收成不錯,許多乞丐也紛紛來到此地乞討,夜晚就住在此「永安祠」旁岩壁的石坑中,後來有人在那裡擺了甕,傳說是在此地過世的乞丐遺骨,有一就有二,結果甕的數量越來越多。信義路五段150巷往挹翠山莊的山坡路段有座「永安祠」,據聞當時約有70多個骨甕散落路邊的岩壁石坑中,後來建商為了建案順銷,整理了骨甕建祠祭拜。(圖/林榮芳攝)40多年前,信義路五段150巷、吳興街底山上要開發挹翠山莊,建商覺得這條往山莊的必經道路旁邊放有骨甕不美觀,就把這些骨甕收拾,於1981年蓋了「永安祠」奉祀,當時統計大約有70多個骨甕。而挹翠山莊後來發展成信義計畫區後花園名人居,包含綜藝大哥大吳宗憲、 張小燕等人都曾住過此處,百坪別墅總價逾上億元,部分別墅還能眺望台北101夜景。「有應公」信仰在台灣相當普遍,且規模通常很小,通常被大眾認為是「陰廟」。信義區早年土地進行農業開墾,之後又因都市發展,地景地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經常在翻動土地時發現無主枯骨的存在並不意外,也因其靈異神蹟,在地方民眾中獲得信賴,成為和土地公或地方守護神一樣的存在,即便周邊有陰廟存在,房價依然昂貴。根據實價登錄發現信義區12宮廟周邊2.5公里成交房價,大部分都在9字頭以上。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若是想因嫌惡設施在北市黃金地段信義區撿便宜的購屋族,則可看看信義區的蛋白地段,例如和平東路尾段區域,由於區段高屋齡中古屋房型為主,每坪成交單價仍可見7字頭,為該行政區內少見「親民」價位。賴志昶也提醒,一般嫌惡設施若包含墳墓、高壓電塔、廟宇、加油站及高架橋等,依照買方心態,各有能接受的族群,但由於市場接受度較低,若非位於精華地段,議價時能有較高議價空間,依照距離設施遠近房價可有一定程度的減幅,惟需注意此類物件對於銀行鑑估值與貸款條件的影響,民眾若有意追求此類物件撿便宜,仍需準備多一些本金,並觀察周邊環境是否適宜自住。
夏日植感新飲力!元初豆坊喝的豆優格新上市
是什麼讓全球掀起一陣陣Vegan蔬食風潮?是氣候變遷喚醒了人們在意環境永續的意識,又或是植物基飲食能真正成為改善生活的力量。於2021年起聯合國於氣候變化大會結合200個國家共同簽訂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朝著減碳節能、淨零排放等ESG永續目標而前進。而——減少畜牧業產品使用,成為消費者人人都可以嘗試的永續行動。經過統計指出,全球有近兩成的碳排量是來自動物性食物,包含畜牧廢氣與飼養所需開墾的作物用地。換言之,減少一次畜牧用品的食用或使用,將為改變世界盡一份力量。(圖/元初豆坊提供。)乳品級豆漿第一品牌「Dauling元初豆坊」,秉持著對台灣植物飲代表「豆漿」的愛與熱情,致力透過美好的豆製食品,成為人們在餐桌與生活上的最佳選擇。此次以專業的研發技術和不放棄的匠人精神,推出首支獲得SGS素食鑑定通過的豆漿優格飲「喝的豆優格」,富有豆香味結合濃醇的微酸口感,口感綿密順口,是元初豆坊經過多次實驗與研究的黃金比例,輕嚐一口即可打破過去對於豆漿優格的想像,讓人意猶未盡。「喝的豆優格」不僅主打Vegan全素可食的蔬食友善食品,每瓶含千億個活菌,菌種的挑選與培養獲得V- Label 歐洲素食標章。匠心維持元初豆坊一貫的高品質水準與用心。(圖/元初豆坊提供。)使用元初豆坊乳品級初漿豆漿,100%非基改黃豆原料和5種助消化好菌打造營養滿分的植物性蛋白優格飲,無乳糖、無香精、無色素添加,低負擔輕鬆享受。除了微甜的原味優格飲外,「喝的豆優格」也呼應了大家夏天想來點消暑飲品的慾望,同步推出芒果、柳橙、草莓、藍莓果泥風味,其中芒果與柳橙不僅喝起來清爽順口,也同時是給台灣在地果農的一份鼓勵與支持。元初豆坊「喝的豆優格」7/8於官網全新上市,同時搭上官網週年慶的順風車,讓您在炎炎夏日來一瓶喝的豆優格,重塑豆漿的N百種想像。
晶片技轉2/揭外交人員內部報告 倉促執行台捷合作計畫
民眾黨中央委員張凱鈞指出,根據外交部內部報告顯示,「台捷靭性計畫」涉及雙方層面極廣,攸關台捷未來進一步推動的多項大型科技教育合作案,建立雙方互信基礎,本應慎重進行,但如今原本可以讓台捷交情加深的計劃,卻可能為了準副總統蕭美琴出訪而倉促執行,失去了原本的美意,根本得不償失。知情人士透露,台灣與捷克合作的「靭性計畫」有好幾個子計畫,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其中的產學計畫,把技術轉給捷克政府,讓他們的大學生有設計晶片的能力,但根據外交人員的工作回報內容指出,捷克政府不用出一毛錢,反而是台灣政府必須出資1350萬美元,協助對方技轉,等於是自己出錢把國家的核心技術送給別人;而且原本的經費不夠,我方要求捷克也該編列部分預算,但在談判的過程中,捷克官員的立場相當強勢,一副「是你們要來找我們,我們也可以不要」的態度。農耕隊與醫療隊是外交的無名英雄,應當地政府所需要的項目提供協助,促進雙方情誼。圖為我農耕隊在布吉納法索的沙漠地區開墾成功景象。(圖/國合會提供)張凱鈞說,如果是雙邊的教育或產學合作,其實可以由政府對政府共同出資共建實驗室,或是共同發展雙邊貿易產業,都是符合尊嚴的方式;另外,或是經由世界台商協會或僑務委員會,之前都曾有蠻不錯的成功模式,透過產業對產業的合作對接,然後讓雙方產業都獲得效益,而不該用這種秘密經費的方式來做外交,這種方式看起來對方也沒有特別感念。他舉例,之前台灣的農耕隊,都是因應對方所需的項目,但這次到底是捷克主動提出需求、還是台灣一頭熱,在這件合作案上還看不出來。「通常不管是國家對國家的技轉或是合作,雙方都要有所貢獻、共同出資,這才符合國際的現況。」張凱鈞說,這次的計畫中,捷克沒有負擔任何的費用,反而是要台灣全額支付計畫經費,讓人覺得無法理解。他認為,台灣的產業也很需要政府的協助,尤其是半導體相關的產業,這些經費可以拿來輔導我們台灣的中小企業與台積電、聯電的相關合作案,可以多培育一些台灣本地企業。張凱鈞說,台灣的晶片設計能力非常的強,如果捷克能把不足的經費補足,雙方做好關係,那也沒問題,可是對方拒絕這樣做,甚至在主動跟我國要相關的經費時,說法不是很禮貌,現在花了這麼多的錢、把技術轉給外國,卻還沒有把外交關係搞好,不太了解這樣的合作模式意義在哪裡,而且半導體技術是台灣立國的根本,那現在變成廉價的外交工具,這是蠻奇怪的。民眾黨中央委員張凱鈞認為,政府與外國的合作案,應鎖定對方有需求的項目,才能讓雙方都從中得益。(圖/記者趙文彬攝)「台灣的外交人員為了台灣的尊嚴,在外面第一線十分辛苦。」張凱鈞說,這次外交部的內部文件流出,可能就是有外交人員看不下去,希望能從外部檢討,外交工作很辛苦,但不能夠犧牲國家的利益,或是拿全民的納稅錢來做這種得不償失的「凱子外交」,他將會把相關資料交給民眾黨立院黨團,檢討這次作業的不當之處,並避免未來再有類似情況發生。外交部24日表示,對於外界屢就台捷晶片合作的不實發言深表遺憾,稱該案因特定目的而倉促撥款純屬謠言,呼籲在野政黨人士發言前應先查證事實,以免以訛傳訛,造成台捷兩國政府的困擾。
人神之約千年相護 神民不分貧苦一同
在道教界大小科儀中,頭綁紅綾、肩披法索、左手持帝鐘(或龍角)、右手持七星劍(或五營旗),腰繫龍虎裙、口誦法咒、赤腳踩罡步,這是紅頭法師最常見的形象。舉凡請神、收煞、送煞、禳災、開營、犒兵、收魂、蓋魂、過火、造關限...皆可見其身影,而其裝扮便是傳自於道教閭山派,重要法脈之法主公派。法主公真正的頭銜是「都天蕩魔監雷御史張聖法主真君」,簡稱「法主聖君」、「都天聖君」、「張聖者」,客家族群稱「聖君爺」。玉皇上帝封『監雷真聖君』,明朝正德皇帝封為『法主公』。祂的年代可遠溯至神農氏時代,至今已經數千年,當時祂是一位名醫,也是道術強大的高人,得道升天後為世人所膜拜,由於道法高深,可說是道士的祖師爺,至今很多道士都有供奉張公法主。壽生廟主祀張公法主,副祀天上聖母、觀音佛祖、孫佛娘。(圖/壽生廟提供) 高雄市橋頭區芋寮里的壽生廟,主祀張公法主,副祀天上聖母、觀音佛祖、孫佛娘、西方佛祖(釋迦牟尼佛)及南海觀音。張公法主起乩、退駕及辦事時會行拳腳套路,為乩童文化中少見之特色。祂生平極注重禮數,不論入本境或去他境,都一定要遵守“入境下馬”之原則。生性最為厭惡二事,堅持 ”不見紅、不見色”,即使乩生遠在家中坐,廟宇之中只要有人逾越界線,便會起乩狂奔出來訓斥。是故來本廟參香之廟宇、陣頭或表演團體,都必須事先告知並遵守,避免尷尬傷和氣。藏身鄉下的壽生廟,是全台灣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法主公廟。(圖/壽生廟提供) 張公法主及天上聖母金身都是凌姓祖先(西元1661年)從大陸帶過來,渡海來台開墾來到現今的芋寮里落腳,已經三百六十余年。壽生廟的起源,最初神明是在一間像草寮一樣的公厝奉祀在社里中央,因為低窪、狹窄、損壞故暫寄於民宅,濟世期間取名『救世壇』。 於民國四十九年遷來現址重建正名為『壽生廟』。因舊址原廟較小(磚造)、屋頂也損壞了,故於民國七十七年再度拆除重建。至今芋寮里的人口有相當大比例都是姓凌,而且主祀張公法主的壽生廟是全台灣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大廟,村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居民都信奉張公法主,是最主要的信仰中心。現今的壽生廟既是地方公廟更是凌傅家廟,於民國八十一年重建落成後,從牌樓到廟宇都更為壯觀、宏偉。凌𣱣川是現任主任委員亦是張公法主金子(代言人)。(圖/壽生廟提供) 芋寮壽生廟靈魂人物主任委員「凌𣱣川」,從小便信奉法主公參與廟中大小事,於出社會後更是積極投入服務,先從陣頭的參與訓練,再到最基本的敲鑼打鼓養成,最終至可以獨當一面的紅頭、桌頭,一路走來甘之如飴,因深得民心而獲推主委一職。 前法主公金子(代言人)服務一甲子後仙遊,因選金子條件極為嚴苛,依傳統需三代清白、三代同意方可成立,故後繼無人延宕多年。張公法主遂於民國一〇五年言明採乩,凌主委年少時曾有此機緣,因父母念及剛出社會,事業正在拚搏並要顧及家庭,此階段不宜而作罷。如今事過境遷、萬事俱足,三代皆同意為其服務,乃於同年遵循正統開始閉關禁乩,出關後隨即至台灣首廟天壇【天公廟】掛號、採乩,成為新一任法主公金子。本廟濟世日請教問事皆為義務,完全不收取任何費用。(圖/壽生廟提供) 壽生廟每逢農曆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廿三、廿六、廿九日(簡稱三六九日)晚上九點奉請神尊降駕濟世。註:1.農曆七月暨送神至翌年接神期間無問事。 2.特殊緊急案例不受上述所有的時間限制。 3.本濟世為懷之精神請教問事全部為義務。 內容多以家庭、身體(疾病、卡陰)、事業、考試、求子、求姻緣最多。張公法主只會在重大慶典、科儀、公事或需決策、細說時才會降乩,平時除非是緊急事件才會主動回來,並在空檔時接受問事。平常問事皆由天上聖母降四駕辦理居多。觀音佛祖則是以開示為主較少辦事。 常見辦事科儀有過關限(小祭改有祭五鬼、祭半天、車厄關、年運關、四季關、平安關、喪喜關、刀尖關...等)、下地府(求元神保命)、補運(延壽)、拜契(收契子)、耕花(求子嗣)、牽絲緣(求姻緣或續緣)、斬命魔、打盆、牽水藏...等。
南太平洋友邦皆「氣候難民」 陷氣候危機恐被海洋滅國
據報導,我與吐瓦魯邦誼可能生變,因大陸可能再次提出「人工島計畫」,企圖拉攏吐瓦魯。事實上,台灣另外2個南太平洋邦交國,馬紹爾群島和帛琉皆屬於「氣候難民國家」,同樣深受氣候危機的影響。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曾有報告指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最多上升超過一公尺,吐瓦魯是世界上深受氣候變遷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未來數十年恐面臨被海洋滅國的重大危機。2017年11月蔡英文總統出訪吐國時,因吐國機場跑道長度僅5000呎,華航737無法降落,外交部另外花約5千多萬元,包租兩架加拿大龐巴迪環球6000豪華商務客機供蔡英文及隨行人員乘坐,媒體團尚無法隨行。吐瓦魯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表示,「填海計畫對吐瓦魯人的生命和生活很重要,希望填到海拔5至10公尺,即使海平面上升也能讓所有吐瓦魯人居住」。他曾計畫在首都富納富提島的環礁地帶,用附近採集的砂土填海,預計面積約16平方公里。然而,填海計畫需要大筆資金。吐瓦魯資源匱乏,土地貧瘠,被聯合國列為不發達國家之一,當地人主要從事捕魚和種植椰子、香蕉、芋頭等農業活動。因此填海計畫資金也只能依賴外援。2019年吐瓦魯舉行大選時,親台灣的索本嘉(H.E. Enele Sopoaga)敗選,就引發人們對新總理將與台灣斷絕關係、轉而支持北京的擔憂。時任吐瓦魯外長柯飛(Simon Kofe)2019年透露,當時有陸企曾接觸吐瓦魯,稱有意合作約4億美元的人工島計畫,但吐瓦魯保證,吐國將維持雙方外交關係並承認台灣。不過,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在幾天後就做出外交轉變。為解決被海水淹沒的危機,吐瓦魯去年11月與澳洲簽署協議,澳洲同意讓那些因氣候暖化、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園的吐瓦魯人,逐步移居澳洲,澳洲還承諾為吐瓦魯的土地開墾提供資金,將首都富納富提的土地擴大約6%。然而,這項條約事後卻引起部分吐瓦魯人反彈,他們認為澳洲意圖侵犯吐瓦魯主權,協議目的只是想趁機防堵中國,並干預26日即將來臨的吐瓦魯國會選舉。
2023苗栗壢西坪「農村體感藝術季」開跑 走逛創作還可野餐、餅乾DIY
喜歡淳樸農村風情和欣賞藝術作品的人,近期可以造訪目前正在苗栗卓蘭的壢西坪休閒農業區展出的「2023農村體感藝術季」,順勢到壢西坪的農場玩一圈。今年活動與墨西哥商務簽證文件暨文化辦事處合作策展,將墨西哥亡靈節的異國元素,融合到農村藝術作品中,並打造5件墨西哥文化交流後的大型裝置藝術,展現台灣農村文化以及在地熱情,展期將持續至12/26。藝術家詹自強作品《生生不息》。(圖/趙文彬攝)藝術家余燈銓的《梨想家園》。(圖/擷取自壢西坪藝術聚落粉絲頁)先來介紹一下今年大型作品,主要圍繞在農業區內的「自然圈農場」,農場入口處可見潘守誠創作的《水保1號飛行船》,是由廢棄的水塔、機車零件、建築鐵材等打造而成,藉此訴求環保議題,除了傳遞希望大家種樹的心願,同時也寓意若注重水土保持,可讓世界與環境更美好;就在《水保1號飛行船》正對面的則是藝術家詹自強作品《生生不息》,從中帶出壢西坪從軍用機場到土地開墾以及開始注重生態,使環境逐漸變好的一段歷史;而在自然圈農場旁鳥梨園內,則有藝術家余燈銓帶來的《梨想家園》,藝術家落腳在壢西坪已有6~7年,他將早晨所見山嵐伴隨五色鳥的叫聲、第一道陽光透過露珠灑落在草莓上的美景,以及春耕翻土機後面跟著一群白鷺鷥的農村樂畫面,轉化成藝術創作。藝術家賀大匠的創作《保護靈》。(圖/擷取自壢西坪藝術聚落粉絲頁)另外藝術家劉獻文則以漂流木創作出《木林導魂獸》,展出地點在自然圈農場入口旁草地,他認為每塊漂流木來自不同樹木,經由不同流域研磨刷洗,宛如每個歷經不同人生的的靈魂個體;還有位於台三線旁(金葉山莊入口處)由藝術家賀大匠創作的《保護靈》,他認為再坎坷的人生,總有保護靈能渡你一路平安、穿過黑暗,希望每個生命最終都能迎來光明與希望。趁著藝術季還可以順便到壢西坪遊客中心預約烘焙體驗(左,圖/趙文彬攝),右為劉獻文的《木林導魂獸》。(圖/擷取自壢西坪藝術聚落粉絲頁)花露休閒農場近期還新增波波草區,相信會讓許多女孩兒瘋狂拍照。(圖/趙文彬攝)今年藝術季更與在地商家合作,在KKday平台推出「走讀散策聯票」,帶領遊客在賞讀藝術品的過程中,順路遊玩農村景點。聯合套票包含:手作、野餐盒、烘焙、賞花及最夯的冬季草莓採果體驗等,例如到壢西坪遊客中心手作番茄餅乾、到自然圈農場進行草地野餐,以及欣賞今年的藝術季新作品,並可於在地體驗中4選1:像是可兌換花露休閒農場門票並品嘗玫瑰霜淇淋,或到寨酌然野奢庄園體驗植物敲拓染,抑或到橘舍三食品嘗下午茶,也可選擇西坪草莓農園採果,讓民眾豐富地排滿一日遊行程。
邱太三指陸配列不分區需證明放棄陸籍 賴幸媛嗆問法源何在
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傳將納入陸配徐春鶯,再次引爆綠白激戰,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直指,徐春鶯要列不分區(立委),需先出具放棄國籍證明文件。對此,陸委會前主委賴幸媛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邱太三嚴重扭曲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規,尤其兩岸關係有其特殊性,陸配要拿到中華民國身分證前提是要喪失大陸原籍,也就是「戶籍」,而兩岸關係依法以戶籍定義兩岸人民不是國籍,因此陸配只有放棄戶籍,沒有放棄國籍這回事。賴幸媛曾是前台聯立委,在馬英九總統執政時被重用,出任陸委會主委及駐WTO代表,根據「風傳媒」報導,她對於邱太三「卡陸配出任不分區立委」一事並不認同,並在接受「風傳媒」專訪時,駁斥邱太三的主張,並提醒邱太三不要忘記,台灣400多年來都是移民社會,平埔族、原住民因為接納了來台開墾的「羅漢腳」(指大陸漢人),才有今天的台灣人,大家差別其實只有先來後到而已。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日前表示,現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確保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10年的中國大陸配偶可以登記為公職候選人,但若提名政黨勝選成為等同公職人員的民意代表(不分區立委)後,仍須依國籍法以及公務人員任用法規範,出具放棄國籍的證明文件,才能擔任立委。賴幸媛則表示,提名陸配擔任不分區立委的作法,是正確與進步的,因為有繳稅就有國會代表權。她在接受風傳媒專訪中舉例,美國建國前受英國殖民者在統治,當地居民拒繳英國印花稅,引爆政治抗爭,居民就是以「我們不被允許在英國國會有代表,沒有國會代表權就不應繳稅」,也在英文中留下「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名言,迄今仍為美國各種不同團體抗爭權利時,廣為使用。賴幸媛說,兩岸關係有其特殊性,陸配要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前提,必須喪失大陸原籍,也就是戶籍。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是用戶籍定義兩岸人民而非「國籍」,所以,陸配只有放棄戶籍,沒有放棄國籍這件事。賴幸媛在專訪中表示,徐春鶯是陸配,是已經在台有戶籍的中華民國公民,依法在台納稅、繳健保費等人民義務,她如果確定參選不分區立委,其權利當然會受到中華民國憲法保障,賴幸媛還說,廣大陸配家庭成員,工作都有繳稅,也應該具有擔任民意代表的權力。賴幸媛強調,她在2008、2009年就大力推動改善陸配權益政策,也是馬政府時期陸委會的重點工作,當年面對社會與立法院長期對陸配嚴重歧視,也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開放陸配在台合法工作權,因為只要陸配與中華民國人民合法結婚,當然就應可立即工作,尤其有工作才能有收入,保障陸配工作權,就是保證台灣當年27萬基層弱勢陸配家庭生存權,此外,將陸配取得中華民國身份證的時間,從8年縮短到6年(侯友宜已主張陸配比照外配,四年即可取得身份證)也是基於保障陸配權益下的政策。賴幸媛在風傳媒專訪中說,力推陸配保障政策,是為減少「政治認同」造成的社會對立,更是為台灣長期推動族群融合,奠定健康理性基礎,為了讓立委同意修法,他當年親自跑了立法院50幾次溝通遊說,強調陸配的工作權就是台灣27萬弱勢家庭的生存權,陸配是台灣人的妻子、台灣人的媳婦、台灣囡仔的媽媽,都是人民基本權益。
李光洙認與趙寅成做節目有壓力 都敬秀《種豆得豆》不甩哥哥讓羅PD看傻眼
韓綜金牌製作人羅暎錫(羅PD)再推新節目《種豆得豆》,集結情同兄弟的李光洙、金宇彬、都敬秀(D.O.)及金基邦出演,以紀錄片的形式記錄好友間一起開墾農地的過程,4人聚在一起爆笑不斷、相互吐槽不嘴軟的模樣,讓網友大讚比想像中還有趣,昨晚(13日)在韓國首播後寫下平均3.2%、最高4.0%的收視,後勢看漲。記者會上,談起節目製作契機,李光洙說:「剛開始是宇彬提議我們是不是該把握時間,把開心的模樣記錄下來,留下回憶的同時也能展現在觀眾面前,感覺大家應該會喜歡,所以我才向羅PD提議讓我們幾個人合作一檔節目,很感謝他欣然接下。」當他們被問到曾在大哥趙寅成和車太鉉的實境綜藝《偶然成為社長2》中當兼職生,這次卻選擇自己出來開新節目,是不是因為覺得跟哥哥們做節目有負擔時,李光洙坦言,雖然很喜歡哥哥們,但的確多少還是得看眼色,有些喘不過氣,這次就覺得很自由開心。金宇彬見狀說:「我沒想到光洙居然是這樣看待哥哥們的,我真的大吃一驚。」展現搞笑腹黑一面,讓李光洙焦急地連忙接話澄清:「就只是拍攝那幾天有那種感覺啦!寅成哥在我們錄製前說他很期待節目,也給了我們很多鼓勵,真的很感謝他。」李光洙遭遇驚悚鬼壓床,笑稱金宇彬比鬼更高大精壯。(圖/愛奇藝國際站提供)提起「黃金忙內」都敬秀,羅PD笑說:「4人中他最令我驚訝,因為他們真的很親近,所以節目中能見到他們吵架、互相發脾氣的樣子,我很好奇在那樣的狀況下,忙內會如何反應,留心觀察後發現,他根本沒在聽哥哥們的話,不管哥哥們說什麼,他一句都沒聽進去,就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面對事情也很沉著,跟他稚嫩的外表完全相反,是個人特色最鮮明的一位。」第一集中,4人在前往農村的車上,聊著自己平時在家的生活作息,李光洙突然說起他第一次獨居時的撞鬼經驗,被鬼壓床的他。隱約感到身後有一道足以碰到天花板的高大黑影,還威脅他說:「你為何來這裡?從這個家裡出去!你非要看到我的臉才肯離開嗎?」李光洙的撞鬼經驗,讓其他3人全都毛骨悚然,但他卻突然話鋒一轉地看著金宇彬說:「不過你應該比鬼還要高,肩膀也比他寬。」讓金宇彬哭笑不得。《種豆得豆》每週六中午由iQIYI國際版APP及iQ.com獨家播出。
基隆八尺門爆紅 市府Podcast邀原青分享部落文化
隨著知名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爆紅,讓八尺門(Kihaw)部落周邊成為知名觀光景點,基隆市政府廣播「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今(2)日邀請八尺門部落,青年會會長田宇軒(族語名Lafa’k adis) 及部落青年林金賢(族語名 Kaynga siyu),講述八尺門歷史與當地生活,分享原住民聚落文化及發展故事。林金賢表示,八尺門部落最早源自花東阿美族,為謀生來到基隆和平島一帶開墾定居,由於當地地勢與故鄉的基翬(同為KIHAW)部落相似,因此也沿用故鄉名稱為部落命名。他說,八尺門部落居民主要以漁業維生,在政府協助下興建海濱國宅,成為台灣少數以原住民為主的國宅,雖然有些在地青年開始從事木工或觀光業,但仍有許多人繼續從事漁業工作。田宇軒分享到,八尺門部落的生活型如同戲劇中一樣,部落居民目前還是會用族語聊天、喝酒、互相開玩笑。他也分享到獨特的飲酒文化,除了外界所熟知的小米酒外,也會利用糯米釀酒;現今部落也有人開設工作室,製作許多手工藝品,成為在地特色。田宇軒和林金賢兩位八尺門青年也提到文化保存議題,指出現代網路便捷許多原住民傳統編織技藝,都能夠透過影片來學習;傳遞族群與部落文化的認同,也是他們的責任與使命。田宇軒嚴肅地說,族服是自己最重視的物品,通常由爺爺傳給爸爸,爸爸傳給自己,即便破舊但仍會修補,「一個家族的族服,如果沒有繼續流傳,等於這個家族已經沒有希望」。他說,如何繼續傳承當地文化,也是原民青年最大考驗。余治明表示,八尺門位於正濱與和平島的交界處,曾經因漁業而盛極一時,在民國50年代,許多來自花東海岸的原住民族遷徙八尺門地區,並在此建立八尺門部落;最近火紅的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正是在此取景,讓八尺門成為知名的觀光景點。他說,到此參訪的民眾除了可以回味劇中場景外,也可了解當地的原住民族文化,認識台灣多元文化及族群友善。
基隆市府Podcast邀請米雕國寶謝源張 分享中元祭由來
基隆市政府網路廣播節目「基隆Podcast」今(19)日由主持人余治明邀請國寶級米雕大師謝源張,一起分享雞籠中元祭由來及特別的傳統習俗,並指出基隆中元祭除了展現基隆慎終追遠的精神外,也代表基隆各族群間的和解,現在更成為基隆最重要的文化瑰寶。謝源張表示,在清朝咸豐年間,由於漳泉地區民眾來到基隆爭奪資源頻繁的械鬥,造成很多人員傷亡,為了讓亡者能入土為安,最終雙方約定安葬亡者外,在農曆7月依傳統禮俗舉辦普渡。此外,中元祭每年都由不同姓氏的宗親會舉辦,以血緣取代地域的分歧,促成族群和解,雞籠中元祭除了祭拜好兄弟外,也反映不同族群放下歧見,共同合作的精神。謝源張表示,中元普渡會以「金松宴」來宴請好兄弟,金代表富貴、松則代表長壽,宴席中除了準備了葷、素及西洋3種不同風格的食桌外,也準備看桌米雕供好兄弟觀賞。他解釋,米雕並非在米上雕刻,而是大家所熟知的捏麵人,中元普渡期間,總鋪師除了菜餚外,也會製作米雕,製作成蔬果、動物、人物等,型態各異而豐富,也成為中元祭文化的另一種展現。謝源張也分享一些中元祭獨有的習俗,如在普渡宴席中,會特別準備空心菜湯並潑掉,代表有心招待好兄弟,但希望好兄弟不要流連忘返。在農曆7月也會供奉必桃、必粿及摩訶,目的是為幫好兄弟祝壽,充分展現基隆富有人情味的文化。余治明表示,早期先民在開墾基隆的過程中,常為了爭奪資源發生族群械鬥,造成許多傷亡,最終在各方調解下達成和解,並以宗親為代表,每年輪流舉辦中元普渡,逐漸演變成今日的中元祭。余治明說,中元祭活動從農曆7月初一開龕門、開燈放彩、放水燈遊行,以及放水燈頭等,都是基隆的獨特歷史文化,而各宗親的參與也象徵基隆族群和解,歡迎各地朋友一起共襄盛舉。
全球首次「世界客家博覽會」8/11桃園登場 開幕晚會連唱3天卡司曝光
客家文化歷史淵遠流長,全世界首次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世界客家博覽會」即將於8月11日至10月15日於桃園開展,活動規劃兩大主展館、八大副展館及十七個衛星展區,並將桃園青埔周邊劃分為四大區域,包括客家主展區、人文地景區、企業響應區、多元文化區,假日期間搭配豐富又多元的客家藝文展演。開展首三日將於「陽光劇場」舉行開幕晚會,晚會採免費索票進場,邀請大家共襄盛舉。28日桃園市長張善政出席開幕記者會。(圖/攝影組)本次世客博開幕晚會主軸以「山、河、海」分別代表「父親、母親與世界」,象徵客家人從自身成長的文化環境出發,透過旅程,帶出客家人的生活文化,最後一起邁向世界,展現客家文化在全球各地多元且在地的發展。開幕晚會將邀請超過40組客語、華語、台語、原民歌手、戲劇演員和演奏樂團等不同領域卡司演出,像是獲得2次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得主黃子軒與山平快、蕭煌奇、周蕙、彭佳慧、王若琳、羅文裕等,呼應世客博主題「Travel to Tomorrow天光日个客家」,以「旅遊」概念串連節目,分別以「山个飛行」、「河个相佮」、「海个無驚」三大主題,匯演出有別於常見風格的客家音樂。(左)客家委員會主委楊長鎮、(右)桃園市長張善政握手致意。(圖/桃園市政府提供)開幕晚會第一天「山个飛行」從客家族群開墾出發,踏上探索根源與未知的旅程;第二天「河个相佮」以河壩柔韌的河流如同母親灌溉大地,孕育出多元的客家文化;最後一天則是「海个無驚」,透過海的廣闊且具生命力,代表客家接納多元創新與冒險。桃園市長張善政日前出席開幕記者會時也特別提到,以前自己在聽廣東歌的時候,即便聽不懂歌詞,依然覺得很好聽。因此,他相信所有非華人、海外的朋友也是抱持著同樣的心情,無論大家是否具有客家基因,但對於客家文化、客家藝術仍會抱持著好奇、欣賞的角度,而這也是本次世界客家博覽會想要達到的目的。黃子軒與山平快28日出席開幕記者會,也將會在開幕晚會登場。(圖/攝影組)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天光日个客家三部曲」開幕晚會免費索票進場,已開放KKTIX平台線上及48個實體通路索票(網址:https://fw5eh.kktix.cc/events/hr3e7hrw),歡迎對客家文化有興趣的民眾一起體驗客家文化與音樂的魅力。更多世客博與開幕晚會資訊,請至「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hakkaexpo2023.tw/)及臉書官方粉絲專頁(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2023HAKKAEXPO/)查詢。(桃園市政府廣告)
絲織公會1600人艋舺健行 莊燿銘:迎碳交易新任務
今(23)日絲織公會舉辦年度健行活動,以萬華艋舺地區為主軸,近1600位紡織產業人士參加;絲織公會理事長莊燿銘表示,疫後解封人氣出籠,隨旺季來臨、通膨逐步和緩,期待業內下半年復甦表現,加上「臺灣碳權交易所」即將成立,也有協助業內「減碳」、「了解碳權」、「固碳」等任務需要跨產業合作推動。莊燿銘表示,「2023年絲織業健行暨聯誼摸彩活動」回溯艋舺地區這個紡織的起源地,百年古蹟和人文累積,反映紡織業是個有歷史的產業。從龍山寺捷運站出發,為使參加的絲織從業人員能深度了解萬華的前生與今世,安排了「新富町市場」、「剝皮寮」、「龍山寺」、「青山宮」、「清水祖師廟」、「西本願寺」、「中山堂」及「府城北門」等,幾乎涵蓋了萬華的著名信仰寺廟和地方小吃匯聚的地方及特色商街。艋舺地區的開發是陳賴章率領福建泉州鄉民於1709年至此開墾,因擁有新店溪、大漢溪匯流成淡水河河運的便利,可與福建泉州、廈門等大港口對渡之優勢,加上新店溪與大漢溪中上游廣大流域豐富的物產,發展成北臺灣最重要的政經文化中心,素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稱。由於移民社會對原鄉信仰的依賴,寺廟古蹟特別多,包括龍山寺、青山宮、清水祖師廟、天后宮、學海書院等,都是每個人日常精神與信仰依託的處所;其次是因人口眾多也成為地方小吃匯聚的地方,如華西街,梧州街,西昌街,廣州街等夜市小吃更是讓人讚不絕口,二十幾年前的龍山寺市場更是台北小吃的代表;其三是特色商街多─龍山寺旁青草巷、佛俱街、大理服飾街及鳥街等連貫整個中萬華,豐富的歷史層次感在這兒一覽無遺,除吸引國人流連造訪,外國遊客絡繹不絕。此外,經濟部主辦、委託紡拓會執行的「2023年度紡織品整合行銷與商機開發計畫」近期展開,依「戶外運動」、「都會休閒」、「安全防護」3項主題商機群組,各遴選12家,共36家業者由紡拓會進行國際行銷輔導,強化市場開發能力,預估帶動約7500萬美元規模商機。
全台最完整鯨魚化石在恆春 遭濫墾開路找化石
台灣目前發現最完整的鯨魚化石就在2022年12月被找到了,位在屏東恆春山區,發覺鯨魚化石後,更陸續發現其他珍貴的化石。但研究人員以及附近居民透露,在鯨魚考古區附近發現不明大規模的開發,距離鯨魚化石更是不到20公尺。屏東縣政府收到消息後,立刻派人前往瞭解,並針對開發者開罰。屏東恆春山區去年發現的鯨魚化石,據研究人員推測,據今已經超過8萬5000年,單單一根下顎骨就重300公斤,長度達到200多公分,化石全長超過15公尺,完整度也超過70%,推斷化石標本可能是更新世的大翅鯨或是藍鯨。據現場研究人員推測,附近還有蘊藏許多鯨豚骨骸、貝類等化石,但附近地形崎嶇、叢林茂密,之前都是以人工方式慢慢移出,沒想到現在竟然開墾到可供吉普車進入的狀態。根據《自由電子報》報導,一名化石研究人員表示,原本通往化石區以及搬運化石的道路僅有2人可以通行的小徑,但近期又回到小徑時,不僅僅是道路變為4米寬,且道路看起來已經被重機具整理過了,距離化石區附近不到20公尺,還發現附近區域也有挖土機開挖過的痕跡,研究人員直呼「實在是太誇張了!」屏東縣縣政府以及屏東縣議員潘芳全經過調查後表示,近期並沒有政府相關單位在化石開發區進行其他工程,屏東縣政府呼籲附近居民一旦發現有任何重啟開發的狀態,請在第一時間通知政府相關單位,絕對不容許有破壞化石以及週遭環境的動作出現。
日本35年來領土暴增?官方驚曝「多出逾7千座島嶼」
日本竟然多了逾千座小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日本國土地理院(GSI)日前公布全國島嶼數量,發現比起往年的官方報告,竟足足多出7千多座小島。事實上,原來這只是因為測量方法的進步所計算出的新數字,實際上並未改變日本擁有的領土面積。據《CNN》、《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海岸警衛隊1987年報告顯示,全國共有6852座島嶼,而日本國土地理院最近發現,日本領土上有14125個島嶼,增加了逾1倍的數量。國土地理院表示,實際上日本所擁有的土地總面積並未增加,新數字僅反映了測量技術的進步及設備更精密,能將海岸線描繪得更仔細,原先被視作一座島嶼的區域,經由精確劃分成兩座或更多的小島,因此才多出7千多座島嶼。國土地理院補充,雖然目前並無一套計算島嶼的國際協議,但這次仍使用了與35年前相同的調查標準,以周長至少為100米的自然形成陸地面積為計,不包含人工開墾的島嶼或土地。報告進一步指出,長崎縣共有1479座島嶼,名列全國數量之最,其次是1473座的北海道,鹿兒島縣則以1256座小島位居第3。
史無前例!揭開台灣近400年中醫藥脈絡 先人智慧一次展出
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過去三年病毒株不斷變異,西方科學家翻開藥典,苦於尋找未知藥方,但是中醫藥典卻已悄悄啟動,陸續出現以元代「玉屏風散」改良為中醫大的「抗冠方劑」,投入救治新冠病人,拯救無數生命,讓西方科學界菁英驚訝中醫功效,更希望多瞭解東方藥典。為此,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中研院士洪明奇,以及中醫博士、中研院士林昭庚兩人聯手努力下,在中國醫藥大學宣布舉行為期三個月的與「臺灣中醫藥典籍特展」,以及「臺灣中醫藥發展史常設展」聯合展覽,完整公開長達361年的臺灣中藥發展歷史與脈絡。由洪明奇校長帶領中醫大專家團隊研發中藥「抗冠方劑」,經根據細胞實驗證實能有效阻斷病毒與人體中的受體結合,即為現代醫學巧妙運用中醫藥典創新的最佳實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諮詢顧問、中研院士林昭庚表示,中國醫藥大學專家把台灣中醫藥典的精華歷史縱深近四百年,整理其中關鍵密碼對全世界展示,是史無前例的工作,也揭開了中醫、中藥在臺灣發展的歷史脈絡,回想三年前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苦於尋找新解方,但其實許多解方已經在中醫藥典裡尋求脈絡,這是先人的智慧,更是中醫藥學對全球貢獻的榮耀。臺灣中醫藥發展史展歷史從18、19世紀,隨著漢人移民開墾,明清醫政制度與傳統中醫藥典籍醫術隨著移民傳至臺灣,清朝時期臺灣名醫輩出,道光二十九年(1894年出生)的黃玉階為臺中人,光緒十年鼠疫(即黑死病)在全球迅速蔓延,死傷無數,黃玉階以精湛醫術治癒上千人,並請求當局設立「黑死病治療所」,成為台灣醫史著名的瘟疫權威,著有《黑死病疙瘩瘟治法新編》,彌足珍貴。特展文物珍藏日本大正15年臺灣第一本中醫藥雜誌,全球獨家。(圖/中國醫藥大學提供)20世紀初,臺灣首位醫學博士臺大醫院院長杜聰明教授,積極推動中西醫的整合、中藥研究與中醫藥教學;1958年(民國47年)覃勤、陳固、陳恭炎三位中醫師創立中國醫藥學院,以中西一元化為宗旨,正規高等教育培育中醫藥專業與研究人才,臺灣中醫藥學教育邁入新史頁。配合臺灣中醫藥發展史展做更詳盡的補充說明,本次特別邀請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光偉教授,共同合作主辦「臺灣中醫藥典籍特展」。陳光偉醫師提供的書籍包含日治時期及民國40-60年代中醫藥、手抄書、針灸、雜誌、本校老師著作等,從書本當中慢慢品味臺灣中醫藥在不同時期的發展的歷史與文化,增添了本次展覽的光彩。「臺灣中醫藥發展史常設展」與「臺灣中醫藥典籍特展」聯合展覽自112年2月21日起開放免費入場參觀,展覽至112年5月19日,地點於中國醫藥大學立夫中醫藥博物館。
星雲大師過世/星雲法師97歲高齡逝世 生前半世紀推動人間佛教
俗名李國深的星雲大師,江蘇江都縣人,1927年生,5歲起隨信佛的外祖母茹素,12歲於棲霞山寺禮志開上人披剃出家,法名悟徹,號今覺,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剃度後,即進入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1937年7月7日爆發蘆溝橋事變,星雲的父親出外經商生死未明,他跟隨母親走遍京滬一帶尋父,始終沒找到下落。失望之餘途經棲霞山,看到軍隊正在出操訓練,當他好奇地停下來觀看時,身邊突然出現一位寺院知客師,不經意的問他「小朋友,你要出家嗎?」星雲大師從小受到外婆影響,早有信佛、拜佛的習慣,尤其看到出家人的威儀莊嚴,總是心生羨慕,所以潛意識裡聽到「出家」,也來不及思索,就回答說「要啊!」星雲與母親跟隨那人走到一座寺院前,自己就跟著走進棲霞山寺裡,進入山門後,一名法師對星雲微笑問他「聽說你要出家,我是這裡的當家師,你就跟我出家好嗎?」星雲看他慈悲善良,立即說「好」。當時星雲跟母親說,要在這裡出家了!母親即刻回答「不可以!」星雲一聽,眼淚即流下來,並說「我已經承諾人家,沒有辦法反悔了!」當時師父跟母親保證未來會栽培他,才讓星雲的母親同意,1939年2月初一,星雲正式剃度出家。1949年星雲來台,感於台灣佛教教育積弱不振,決定仿照大陸名山古剎的規制,創建一座叢林道場,同時為了培育僧伽人才,1965年在高雄創辦壽山佛學院。壽山佛學院後因學生人數增多,場地不敷使用,1967年星雲在高雄大樹購得20餘甲高低不平的麻竹園開山奠基,定名「佛光山」,並將壽山佛學院遷回,率領弟子及學生胼手胝足開墾建設。星雲走過半世紀推動人間佛教,將源遠流長的法水從佛光山源頭散布至5大洲。佛光山開山至今50多年,於全球創建200多所寺院,讓佛法種子遍撒世界,世界各地跟隨出家的弟子有1300人,全球信眾以百萬計。
《牛車來去》公布上檔時間 安心亞苦練道地「台語氣口」
由安心亞、蔡昌憲等主演的時代劇《牛車來去》,今(21日)釋出60秒前導預告與前導海報,並宣布定檔明年1月14日首播。安心亞詮釋40年代台灣農村婦女「阿春」,首次主演全台語劇,接下金鐘導演李岳峰的臨場加詞考驗,她發展出錄音的背詞訣竅,「反覆播放錄音能讓我練熟台語的語氣和唸法。而且每次導演改完台詞後更有溫度,更能幫助我進入角色狀態。」前導海報與牛的互動拍攝,令安心亞印象深刻,她表示:「因為我們的兩位牛演員『大目仔』和『大耳仔』是很有個性也很傲嬌的。所以一開始拍戲跟牛比較沒辦法完全融入會有點緊張害怕。但拍這部戲讓我學習到跟動物對戲的技巧。我最有成就感的是每次拍攝過程中,一次比一次與牛更親近。牛的主人也教我一些小撇步,讓牛更聽「阿春」的話。最有趣的是,當我做過很多的嘗試,終於有一天牛對我很親近,結果那天是牛的殺青日啦!」安心亞(左)、蔡昌憲在劇中是一對姊弟。(圖/公視、禾豐製作提供)蔡昌憲曾以李岳峰執導的《苦力》入圍金鐘獎最佳戲劇節目男主角獎。這次《牛車來去》更為他量身訂做角色「水蛙發」,個性富有正義感,角色設定十分有趣。蔡昌憲說:「我演出這角色的過程很享受,因為他會做很多事,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在時代生活劇中是很特別的角色。」蔡昌憲與安心亞飾演自小父母雙亡的姊弟,一輩子互相扶持。他開玩笑說:「我們應該是最不相像的姊弟吧?因為一個是短腿、一個是長腿。」楊烈飾演擁有茶行、布莊和田地的大地主,與游安順演出的佃農,兩家之間有深刻的情感糾葛羈絆。楊烈劇中為人急公好義很有慈悲心,只求家人平安、香火延續,然而事情卻不一定如他所願。楊烈表示此次角色一生的命運也是自己無法想像的心境劇變:「對我來說每一場戲都是挑戰。」楊烈(中)劇中與米可白(右起)、楊子儀、高欣欣、鄧雨忱是地主家庭。(圖/公視、禾豐製作提供)游安順飾演佃農家的大家長「蔡土水」,一生種田任勞任怨。李岳峰導演邀約游安順演出時一拍即合,游安順說:「我仰慕李導已久,他可能覺得我有一種鄉下人的特質所以很適合。看到劇本時心想這個角色真的不好演,因為他是沒有缺點的人。」這次拍戲的體驗也特別艱辛,「我經歷到在烈陽之下路面是滾燙的,要打赤腳在荒蕪田裡開墾幹活,跪在田裡勞動,每天都在挑戰體力的極限。」米可白飾演醫院千金「千佳」,角色和她本身活潑的個性截然不同,她表示:「比如不能像原本的我一樣直來直往,因為大家閨秀在講話前,應該都會思考過,再慢慢說事情。」她也特別注重儀態,走路要小碎步不能粗魯。而這次米可白最大的挑戰,是要從嬌貴天真的千金小姐,經過命運磨練到後來成為整個家庭的支柱,她滿意笑稱:「我演得很過癮!」游安順打赤腳在田裡幹活,挑戰體力極限。(圖/公視、禾豐製作提供)楊子儀飾演「陳博文」是劇中楊烈的獨生子,亦是米可白的丈夫。他首次飾演富家少爺,表示和本人形象很不同:「博文是個斯文的讀書人,也充滿熱情抱負。最有趣的是,之前都是我在拉人力車,這次卻看著昌憲在我前面拉著車猛流汗,我坐在上面吹風,第一次發現原來看到的視野真的比別人高一階。加上現場各種回復當年的陳設道具,真切感受到我飾演的角色在身分上的不同。」米可白飾演千金小姐,為戲調整優雅儀態。(圖/公視、禾豐製作提供)《牛車來去》故事發生在1943年,貧農阿春(安心亞飾演)為了豐收農作、改善家人生活,答應地主以換取一頭牛的代價借腹生子,為他們傳宗接代,也希望藉此翻轉命運。阿春與牛相依為命,不畏艱難地打拼30個年頭,這段牛車走過的歲月,見證了臺灣經濟奇蹟的發展。眾實力派演員精彩演出:江國賓、張瓊姿、孫鵬、伊正、游耀光、高欣欣、荒山亮、吳鈴山、何豪傑、黃婕菲、潘奕如、蕭景鴻、曾子益、陳威翰、潘逸安、葛丞、臧芮軒、喬湲媛、伊吹、張馥桂、廖錦德、周孝虹、顏邦智、張景閎、鄧雨忱、許瓊月、張育綺、梨梨亞、康乃星等。《牛車來去》劇情充滿對土地、小人物的愛與關懷,展現臺灣特有的人情味。楊子儀(左)飾演富家少爺,蔡昌憲為他拉車。(圖/公視、禾豐製作提供)
綠土深掘1/是誰推動大潮溝光電? 台南市府甩鍋市議會
來自台南市七股區的200多位居民上周前往總統府及行政院抗議,不滿政府違背承諾在當地超量設置光電場,讓業者在規劃好的「示範區」以外申辦光電場。雖然七股大潮溝光電案已由中央退件,但居民擔心未來業者將捲土重來,立委郭國文、陳亭妃與洪申翰3日為此舉行座談會,邀集相關單位與七股居民面對面溝通。不過,當初到底是誰帶頭打破承諾,允許業者在有爭議的地點申設光電場,市府官員與市議員則各說各話,互指對方是始作俑者。根據七股區公所統計,七股目前漁業養殖面積廣達4500餘公頃,為全台之冠。七股養殖漁民說,一旦大潮溝設立水面型光電場,不僅現今在大潮溝架蚵棚的100戶養蚵戶被斷生計,附近還有2000公頃的魚塭引用大潮溝乾淨的水養殖,如果當初光電場案沒被擋下,太陽光電板會造成底下的水優氧化,將影響鄰近超過200名養殖戶。出席座談會的台南市府經發局長陳凱凌說,市府也認為大潮溝光電案有疑慮,但因為台南市議會新增該地為示範區,因此依照決議核轉業者的申請案;但與會的無黨籍台南市議員陳昆和則表示,市議會早有決議,只准「台61線以東」(靠山)設光電場,質疑是市府主動提出位在「台61線以西」(靠海)的光電示範區,試圖為業者闖關。七股居民指出,除了在大潮溝架蚵棚的養蚵戶外,附近還有2000公頃的魚塭引用大潮溝乾淨的水養殖(圖/翻攝自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臉書)陳亭妃說,雖然大潮溝場案已經退回,但未來台南市府的態度很重要,本來七股居民完全不接受漁電共生,是經過溝通後,居民才讓步答應在台61線以東先行示範,但現在居民的疑慮還沒解除,竟然又在台61線以西出現光電申請案,怎麼能讓漁民安心?北上抗議的七股鄉親指出,大潮溝是七股歷代養殖戶開墾出來的海埔新生地,長年以來都在這片開放水域放養蚵田,用天然的方式以潮水帶動乾淨的海水養殖,經過世代傳承也並未登記,直到1990年當地被國有財產署登記為國有財產,蚵農曾多次向國產署請求租地,但是都被以水利地為由拒絕,沒想到卻在2020年8月租給了光電業者種電,令他們感到不平;況且早在2018年經漁民抗議後,政府已答應包含大潮溝在內的台61線以西不允許設置光電場,出爾反爾的作法讓居民感到憤怒,擔心未來生計與生活會進一步受到影響。陳凱凌說,台南市議會要求經發局,針對在台61線以西設置光電場示範區進行專案報告,並經台南市議會2021年9月17日第3屆第9次臨時會第2次會決議,將大潮溝列為示範案場;隨後業者就在2022年7月提出在大潮溝光電場申請案,經市府核轉中央審查。陳昆和在座談會上聽到陳凱凌指「是市議會同意在台61線以西設置光電場」,當場大表不滿,認為市府的說法讓包括他在內的議員揹黑鍋,站起來大聲反駁說,市議會早在2019年10月就與市府協議,允許在台61線以東,找一塊24公頃以上的場域做為光電示範區,經過營運一段時間,若認定沒問題,才考慮是否繼續發展光電,不要把公文中的「以東」誤植成「以西」,「議會從來沒說過在台61線以西可以做光電」。對此,陳凱凌則表示,議會17日決議時陳昆和正好不在,因此不知情。台南市經發局長陳凱凌指出,台南市議會2021年9月17日第3屆第9次臨時會第2次會決議,將大潮溝列為示範案場。(圖/黃鵬杰攝)但經查台南市議會公開資料,當天並無會議紀錄,而根據2021年9月10日的會議紀錄,台南市政府8月31日發文市議會,表示市府接到兩件位在台61線以西的光電場申請案,其中一處是位在北門的室內養殖屋頂型光電、另一處就是位在大潮溝的水面型光電場,議會在10日做出決議,要求「市政府針對設置太陽能專區一定要嚴加規定儘量於兩年內完成,且勿重複蘆竹溝衝突事件,並隨時向本會提報進度。」「市議會的決議不能更改,當時允許設立光電場的範圍就是61線以東。」陳亭妃說,市議會之前有決議,僅能在先行開放的地區做為光電的示範區,所以當有人向市政府申請二個位在七股台61線以西的光電場,市政府才必須要送到議會再做審核,有意替業者解套,難怪陳昆和要跳出來說「這很有問題」。陳亭妃說,漁電共生要先在示範區試行,才能讓七股等地沿海的鄉親安心,當初市府允諾不會在示範區以外放行,但漁民卻聽說有業者已租好地,並向市府申請,將要由中央通過,認為政府說話不算話,因此才會有很大的反彈。她說,當初劃定示範區的目的,就是讓行政單位能有所依據,駁回在規定範圍外的申請案,民眾要的是安心,行政單位要檢討,為什麼漁民再次走上街頭。
武陵遺恨1/退輔會承諾公地放領卻黃牛 老榮民墾荒42年抱憾而終
1956年東西橫貫公路動工,政府動員1萬多名退伍軍人參與,4年後終於通車,另受限於國家財政困難,政府以「墾荒換農地」的政策鼓勵榮民到橫貫公路沿線開墾,1962年6月,當時40歲的夏奇正響應政府號召,帶著妻子和兒女上山開墾,但他直到82歲在整地時過世,仍等不到政府承諾放領的土地。1957年位於台中縣太平鄉的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的福壽山農場成立,行政院隔年頒布《橫貫公路沿線農業開發方案》,規定橫貫公路沿線1公頃以上、10公頃以下的土地,由築路有功的榮民優先承墾,後來降低門檻,如榮民願意上山墾荒,並完成開墾,都有機會獲得農地耕作權或所有權。原本在台北縣石碇鄉開墾的退役少校夏奇正,無意間在廣播節目聽見這個消息,申請核准後,1962年6月以「軍官個別墾戶」身分帶著妻兒上山。夏家第二代指出,當時武陵農場還沒成立(武陵農場1964年成立),父親是第一批進入福壽山農場「勝光墾區」開墾的退伍軍官,一家4口住進農場簡陋房舍,父母親胼手胝足,開始長達42年的墾荒生涯。由於「勝光墾區」荒蕪一片,加上退輔會和福壽山農場也沒有規劃,因此父親選在有勝溪河灘地和附近山坡地展開墾荒生涯。圖左為夏奇正的長子和長女由來訪的軍中同袍右手牽著、左手抱著。圖右為投訴人夏家第二代夏瑞璘受訪。(圖/投訴人提供、方萬民攝)夏奇正為了開墾荒地煞費苦心,除了鋸掉荒地內雜樹還引水灌溉,在山坡上種蘋果和水梨以及少量的桃子,在溪畔試種蔬菜。果樹無法像蔬菜一樣能快速收成,前8年都在投入勞力和資金,孩子又接連出生,除了長子和長女是上山前就出生,陸續又生了3個女兒,經常需要跟友人借貸才能維持生活。開墾期間最讓夏家傷心的是,1962年出生的大女兒在2歲時,因父母忙於農作,就和一群孩子在附近遊玩,見一旁有紅色小果實,孩子們肚子餓隨手抓起來就吃,不料集體中毒,大女兒送醫洗胃仍不見好轉,不幸過世,小小的遺體就葬在父親開墾的林地旁,與終日辛苦耕作的父母親長相左右。夏奇正和太太種植的蘋果等果樹,經過長達8年的悉心照料和灌溉培養,終於在1970年量產賣到市場,逐漸改善家庭生活並償還債務,不料好景不長,1979政府開放蘋果進口,夏奇正夫婦親手栽種的蘋果價格一落千丈,也讓夏家經濟每況愈下。此時政府當初說好開墾完畢就要放領的土地一直沒給,拖到1989年德基水庫上游集水區和有勝溪流域的整治問題浮出檯面,行政院決定暫緩放領,這時已經67歲的夏奇正還是沒拿到土地,後來退輔會又想把有勝溪畔的墾地收回造林,就以水土保持和超耕為由,對夏家提告,說他們無權占有,夏奇正先前就表示願意返還,但希望補償一些費用,但雙方協調沒共識,當然,一直沒拿到土地權狀的夏家輸了。東西橫貫公路(即中橫)主線加支線全長超過200公里,施工殉難者212人、受傷者702人,平均每公里犧牲1人餘。(圖/報系資料照)夏奇正從1989年起抗爭了10年,退輔會後來提出換地和等待有勝溪整治完成再放領土地兩個方案,這時已經快80歲的夏奇正怎麼可能選擇換地重新開墾?因此滿心期待原地放領,只是他年事已高,2004年底以82歲高齡,開著小怪手整地時因腦溢血過世,生前在改劃歸武陵農場的勝光墾區開墾的了42年,原本以為能領到政府說好要給他的土地,最後卻落空了!由於本案土地涉及有勝溪流域整治問題,因此放領作業並不順利,專案保留放領權達63戶,後來退輔會透過換地等方式處理,截至目前為止仍有27戶墾戶尚未辦理放領,夏家也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