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紅疹
」 紅疹疫情遺毒2/妙齡女打疫苗後罹罕病「終生糾纏」 醫院調查「免疫患者病況更惡化」
研究發現,感染新冠病毒會增加免疫疾病罹患率,但其實新冠疫苗也同樣具有風險。31歲陳小姐向CTWANT記者透露,她在接種疫苗後,皮膚開始出現大片紅疹、水泡,後來確診是罕見的類天皰瘡,且終生無法治癒,只能控制病況,醫師懷疑與疫苗相關,甚至阻止女子繼續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另外,台大醫院也曾針對乾癬患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接種疫苗後,3成患者病況更加惡化。2021年正是新冠疫情猖獗的時候,疫苗剛誕生,世界各國都在大規模接種疫苗,陳小姐也在此時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大概在那一年的7、8月,我就開始常常身體長紅疹、全身很癢,當時以為是被蚊蟲叮咬,直到10月,打第二劑疫苗後症狀變得更嚴重,除了紅疹、癢,甚至起了水泡,我才趕緊到林口長庚就醫。」陳小姐說,醫師看到水泡立刻有警覺,果然皮膚切片後確診是類天皰瘡。類天皰瘡是一種罕見皮膚病,台灣發生率為每年、每百萬人僅有4.7例,患者以中老年人較多,是免疫系統認知錯亂,誤把正常的皮膚當作敵人進行攻擊,導致皮膚結構解離而產生水泡,但確切原因不明。「醫師告訴我這個病是沒辦法痊癒的,我的病況時好時壞,四肢常常長滿紅疹、水泡,有時甚至臉上也有,偶爾去洗三溫暖時,常常覺得每個人都盯著我看。」陳小姐透露,當時醫師說可能是新冠疫苗改變了她的體質,後續驗血時也檢查出疫苗抗體,醫師也警告陳小姐不要再繼續接種疫苗。由於病情反覆,陳小姐決定轉到台大尋求第二意見。「但獲得的答案醫就是無法痊癒,等於是被兩家權威醫院宣告我一輩子都必須與這個疾病共存,無法痊癒!」陳小姐感到絕望,她表示未來就算再有一波大規模感染,也絕不會再打疫苗了!「我還年輕,還可以對抗病毒,但疫苗的影響卻會影響我一輩子的健康。」類天皰瘡是一種罕見的皮膚免疫疾病,過去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沒想到31歲的陳小姐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就開始出現紅疹、水泡等症狀。(圖/翻攝自成大醫院臉書)類似陳小姐的例子其實不少,《藥學雜誌電子報》就曾寫到,一位16歲少女在2023年接種第二劑疫苗後發燒、嘔吐,同時臉部出現紅斑,最後確診紅斑性狼瘡。「這就要看如何評估風險了!沒有定論。」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蔡呈芳理事長對CTWANT記者表示,其實疫苗造成免疫疾病並不罕見,應該是此次新冠疫情的接種人數非常多,所以更凸顯這個現象。蔡呈芳同時任職於台大醫院,他表示台大醫院曾針對乾癬患者進行內部調查,結果發現接種過疫苗後,3成患者的病況惡化。「但不打疫苗嗎?以這次新冠疫情為例,感染者應該超過8成以上,可見感染機率非常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打疫苗就必須承受感染的高風險。」蔡呈芳舉例,假設感染新冠病毒會使5成的乾癬患者病況惡化,而疫苗的惡化機率是3成,「那就要自己去衡量一下,再做決定,沒有標準答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主治醫師蔡嘉哲則認為,從社會整體去看,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但若牽涉到患者個人,選擇則難有定論,建議免疫患者若病況穩定,先與醫師諮詢再評估是否接種疫苗。
雙腿冒詭異黑青…八點檔女神「無力昏睡」長紅疹 得知病因驚吐:會死嗎?
知名女演員許鈞鈞最近在8點檔戲劇《一家團圓》中飾演反派角色「莫妮卡」,靠著精湛演技將反派角色演得淋漓盡致,時常引起觀眾討論。不過,許鈞鈞日前突然發現雙腿全是莫名其妙的黑青,接著左大腿上半部位整片麻掉,還長出密密麻麻的小紅點,嚇得她趕緊就醫,後來得知是得了「皮蛇」,驚喊「會死掉嗎?」許鈞鈞日前在臉書發文,「有天醒來突然發現我的雙腿全是莫名其妙的黑青佈滿…剛開始還覺得自己是不是碰到什麼不乾淨的東西…開拍前一天,覺得左大腿上半部位整片麻掉…完全沒有知覺…每天醒來又多了很多黑青,但也顧不得煩惱這些事,已經開始工作了麻了三天後,麻的部位長出了小紅疹,那幾天比較悶熱,心想會不會是濕疹或過敏…於是開始詢問劇組的演員和工作人員」。她提到,「大家看了這些紅疹,都很緊張的說,妳要趕快去看醫生,好像有點不太正常~會不會是濕疹?會不會是皮蛇?會不會是…。一方面也沒時間去看醫生,另方面也覺得它應該會自己好,後來每天越來越多紅疹,腿部依舊麻的沒有知覺,終於找到一天比較早收工,可以去看醫生」。許鈞鈞表示,醫生一看就說是皮蛇,但黑青的部分必須再檢查,可能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嚇得她連忙問「會死掉嗎?」她透露,「因為我沒長過皮蛇,不知道它的厲害,接下來就開始越長越多,偶爾會抽痛,腿會沒力…更容易突然昏睡」,還好劇組的工作人員、公司老闆、經紀人都很關心自己,還特地從台北拿藥給她,目前已完全康復。(圖/翻攝自許鈞鈞Chun臉書)
高雄女子長紅疹被指「染猴痘」 醫見一關鍵證實是梅毒
高雄一名女子近日身體出現皮疹,有醫生告訴她「高度懷疑是猴痘」,要她儘快做進一步檢查,而收治病例的知名泌尿科女醫師張美玉一看,認為病灶和猴痘看似很像,但是出現位置不太一樣,於是讓女子做梅毒血清檢查,相隔2天檢驗結果出爐,果然梅毒呈陽性反應。猴痘病灶好發部位多在臉部、四肢、生殖器。(圖/高雄市政府提供)《ETtoday新聞雲》引述張美玉說法,這名20多歲的女子到院看診,一走進診間就哭喪著臉,並掀起衣褲表示,「醫生,我這個疹子癢到不行,有其他醫生跟我說,高度懷疑是猴痘,妳覺得有可能嗎」?由於猴痘病例在國內連環爆,上月15例猴痘個案中,高雄就佔2例,因此造成人心惶惶。張美玉檢查後發現,女子的身體長滿紅色皮疹,包括胯下和鼠蹊部等軀幹位置都有,「不可能是猴痘吧」,進一步檢查,發現女子手掌和腳掌沒有紅疹,同時也沒有伴隨發燒、淋巴結腫大等疑似症狀,根據目前已知猴痘臨床症狀,通常皮疹是從臉部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且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猴痘病灶好發部位多在臉部、四肢、生殖器。(圖/高雄市政府提供)張美玉認為,這樣的症狀比較像是梅毒,因此要女子做血清檢查,過2天再回診看報告,而檢驗結果證實果然是梅毒,性行為是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尤其是傷口接觸到性伴侶的精液、血液就有可能中獎,而且傳染性極高,初期表現多是口腔、性器官潰爛,但是不會痛也不會癢,很多人因此錯過黃金就診時間,接著就會出現頭痛、發燒、肌肉關節酸痛等症狀,接續身上就會出現紅色丘疹。針對這命女子的狀況,張美玉也要她不用想太多,積極面對,依照醫囑徹底接受治療,完成整個療程後仍可痊癒。另外,高雄市衛生局表示,猴痘傳染對象途徑主要是透過親密接觸(例如:親吻、按摩、擁抱、性行為)、接觸猴痘病患使用過但未消毒的物品、接觸感染的動物。衛生局表示,國內這波疫情以親密接觸的人際傳播為主,若曾赴流行地區旅遊或國內高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避免出入可能和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的社交活動,若有出現疑似症狀,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請盡速就醫,主動告知醫師接觸史TOCC。
新北婦莫名長紅疹癢爆…原因竟和「窗台野鳥」有關 專家曝解決方法
新北市汐止區金龍湖畔有山有水,生態資源豐富,家住水蓮山莊社區10樓張姓婦人發現冷氣機和窗台有野鳥滯留,近來身上有許多莫名紅疹發癢,懷疑是鳥糞和羽毛挾帶禽螨。日前向新北市動保處諮詢如何消除剋制,動保處提供對蟲害習性和善用家庭清潔用品幾招小撇步,試用後效果顯著,禽螨從家中消失匿跡,紅疹發癢情況也大幅改善。動保處獸醫師徐愛明表示,如要擺脫惱人禽螨最佳方法,必需從清理家中生活環境開始。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高溫乾燥是禽螨的剋星。我們只要把棉被、床單、衣物等置於陽光下曝曬或高溫清洗、烘乾,禽蟎很容易就會被消滅。由於禽螨蟲體非常微小約1釐米,肉眼不易察覺,建議使用真空吸塵器將客廳、寢室、地板、窗簾等徹底吸掃幾遍,再將拖把和抹布浸泡於酒精、醋酸、橙油、稀釋漂白水等溶液,以擦拭及塗抹方式在地板、家俱表面上,保持室溫大於22-26℃、相對溼度低於70-80%左右環境,就能抑制禽螨孳生。新北婦莫名長紅疹癢爆,原因竟和「窗台野鳥」有關。蟎蟲生命期約3週並寄生於鳥類居多。若無鳥類宿主,它們會咬住遇到的人類,但無法在人類身上生存。禽蟎習性是白天躲起來繁殖,夜晚才出來活動,所以受害者通常一覺醒來,身上就多好幾個三顆呈線狀或三角形排列的咬痕。由於禽蟎肢體活動只能靠爬行,往往碰到衣物邊緣會被其阻擋無法前進,肚子、胸前、肩膀、背部及胸罩邊緣腹部等區域最廣為常見。預防禽蟎叮咬,首先要將住家周圍駐停禽鳥驅離、清理鳥糞及移除鳥巢解決根本來源。另外不要在有鳥會出沒的地方曬衣服或棉被,否則禽螨可能會因此跑到衣物上。驅離禽鳥方法可從牠們心理和行動障礙上著手,譬如懸掛飄動物體驚嚇(紅布條、氣球、猛禽風箏),裝設反光CD、金屬亮板干擾視覺及防鳥網繩、鳥刺阻絕降落靠近等都是常見有效的方法。新北市動保處表示,禽蟎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春夏時節是最活躍的季節,民眾面對蟲害,勿直接接觸野外禽鳥或其排泄物,徹底打掃居家環境,確實遵守「不接觸、不餵食」2原則,記得用肥皂勤洗手,以杜絕疫病傳染之虞。新北婦莫名長紅疹癢爆,原因竟和「窗台野鳥」有關。
嬰幼兒反覆發燒千萬別輕忽 醫揪「非典型川崎氏症」嚴重恐致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陳劍韜表示,川崎氏症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9個月大「纓纓」反覆發高燒,原以為是一般疾病常見症狀,但高燒不止情況已經超過3天,日前身上更出現紅疹,媽媽著急地進出多家醫院反覆檢查,卻遲遲找不出原因,直到日前轉介到亞大醫院詳細檢查,確診為「非典型川崎氏症」,醫師提醒,該病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主因,嚴重者恐會致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陳劍韜表示,川崎氏症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發病的原因仍然不清楚,不過持續高燒多日是臨床診斷一大標準,主要以血管炎方式表現,會造成全身性中型動脈的多系統血管發炎,特別是會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病灶、冠狀動脈瘤等。陳劍韜指出,典型川崎氏症患者會出現發燒五天以上,伴隨皮膚出現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眼睛出現非化膿性結膜炎、手掌與腳掌水腫、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等症狀。除了發燒5天是必要條件,其餘5項臨床症狀只要符合4項就能判斷是川崎氏症,並且在發燒的早期階段,還常會出現卡介苗接種處紅腫的現象,雖未被列入診斷標準,但臨床上也相當常見。陳劍韜透露,最近發現有不少像纓纓這樣非典型的川崎氏症患者,雖然出現疑似症狀,例如高燒多日不退、身上出現紅疹,但在疾病初期卻又無法完全符合診斷的條件,必須經由抽血檢驗數據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才能確診。在兒童疾病中,很多病都會有發燒合併紅疹的現象,例如腸病毒、玫瑰疹、其他病毒疹,有的病則會有發燒與結膜炎的現象,例如腺病毒,有一些則是發燒合併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如猩紅熱,因此在診斷上必須提高警覺,仔細鑑別,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機。目前川崎氏症的治療,發病的10天內是黃金治療期,會給予免疫球蛋白與阿斯匹靈,能降低約80-90%發生心臟病變的機會,同時必須定期回診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大多數都能夠逐漸恢復健康。陳劍韜提醒家長,造成兒童發燒以及長紅疹原因很多,若是家中5歲以下的孩童持續發燒,但身上沒有出現典型川崎氏症5項明顯的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若遇到持續發燒3日以上,建議要帶到醫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非公民不能入境!婦人「香港機場睡15天」身長紅疹PO文求救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許多國家地區都限制入境,而中國有一名婦人,從英國抵達香港,想轉機前往廣東珠海,但因香港不讓非居民入境,也不讓從香港轉機到中國,讓她相當無助,只能在微博發文求助「大陸香港都不准入境!怎麼辦!怎麼辦!」。根據《香港01》報導,劉姓婦人自稱於6月13日從英國抵達香港,但因為自己非香港公民,無法入境,因此她只能一直滯留在機場一號客運大樓,她也曾要求相關人員隔離檢疫,但也遭到拒絕。婦人也曾向大使館、中聯辦求助,但他們只回答「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我們不好插手」,婦人只能無奈在微博PO文求助「我要求香港機場把我『押送』回珠港澳大巴上也不行,我要求轉一個航班飛往內地任何一個機場也不行」,讓她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而在機場逗留期間,因婦人患有糖尿病,每天都必須注射胰島素;剛開始航空公司職員只送上瓶裝水和餅乾給她,讓她抱怨5天都吃不到米飯,後來開始有陌生人會送上便當、零食和口罩給她;婦人原本在機場睡覺的椅子後來也被搬走,她只能睡在地板上,導致身上長了紅疹。婦人的友人指出「劉婦是到英國探親,來港機票早於半年前就已預訂」,而航空網站上也未告知香港不許非港人入境,讓她只能滯留在機場。對此,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醫生表示,「留在機場15天之久,既有傳播病毒給予他人的風險,也可能導致機場員工把病毒帶入社區,情況十分不理想」;機場管理局則表示「對於滯留機場的旅客,會安排隔離區域,避免與其它旅客及員工接觸,航空公司也會負責運送食物,給予滯留的旅客,以及迅速安排旅客返回出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