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針劑
」 思覺失調症 躁鬱症畢業後求職壓力山大?她陰晴不定原來是壓力引發躁鬱症
26歲的邱小姐畢業後初入職場,原本活潑開朗的性格卻開始變得陰晴不定,有時在短短一週內感到無比興奮和活力充沛;然而過了高昂情緒後,又瞬間陷入深深的沮喪和無助中。經親友建議,她尋求精神科醫生幫助,最終被診斷為躁鬱症。診治初期,邱小姐因對藥物治療的不瞭解而存有疑慮,特別是長效針劑的使用,認為「打針」代表病情加重而感到十分抗拒,在醫師詳盡解釋下,瞭解「打針」只是將原來的藥物成分轉化為針劑型態,不須每天服藥就能讓藥物在體內緩慢釋放。隨著時間推移,邱小姐開始感受到長效針劑帶來的正面影響,躁鬱症症狀也獲得了顯著改善。她能夠更好地管理情緒、不再像以前那樣波動劇烈,並能維持正常的社交及工作,生活品質得到了大幅改善,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躁鬱症切勿輕忽 復發率高且大腦終身受損高雄長庚醫院精神部老年及復健社區精神科許智維醫師指出,躁鬱症多發生於20歲左右的年輕族群,其終生患病率約為2%,且復發率高,病情若反覆發作並呈現慢性化,將持續影響病患生活至年長。如果不接受治療,將導致躁鬱症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增加,患者將承受反覆住院、病情起伏的情形,長久下來可能會增加自殺風險以及對腦部功能的損傷,最後花費更多時間治療並錯過人生中許多重要時刻,可以說是相當可惜,因此在早期症狀出現時就立即介入治療至關重要。藥物治療要做好 躁鬱症治療方式一次看許智維醫師表示,躁鬱症的藥物治療重點在縮短發作時間,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狀態並預防再次復發,主要給藥方式包括口服藥物和長效針劑。口服藥包括情緒穩定劑、抗憂鬱藥以及抗精神病藥物等,患者需每日按時服用以確保藥物的穩定濃度。長效針劑則是每個月注射一次,即可在體內緩慢且持續釋放的藥物,有助於保持體內藥物濃度的穩定,減少症狀復發。「長效針劑是近年來較新的治療方式之一,適用於生活忙碌、容易忘記服藥的患者,或是病識感不佳、認知功能受損者,減輕他們的服藥壓力,並提高藥物順從性。」許醫師強調,長效針劑的藥物成分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優勢,較不會造成代謝症候群、發胖、嗜睡和頭腦昏沉等問題。揮別躁鬱症 長效針劑助患者一臂之力目前在台灣符合躁鬱症診斷的患者,都可依個人生活方式和治療偏好,與醫師討論使用新一代長效針劑治療。醫師通常會先試用相同成分的口服藥物,確認對患者是否有效且無重大副作用,才會開始使用長效針劑,幫助患者重拾生活自主權。
男子性格突變嚇壞親友! 就醫檢查竟是躁鬱症影響
今年最暖心催淚的韓國神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劇中精神科護理長老練又可靠的專業形象深植人心,讓人不禁對護理人員又增添了幾分敬意。而護理長妹妹為思覺失調症患者,每天身陷難以辨別真實與幻想的泥沼中,面對一般民眾的不理解及異樣眼光讓二人搬家時吃盡苦頭,難被社會接納的心情無法言喻。「為什麼偏偏是我(的家人)?精神疾患就是這樣的病,不知會在何時何地,也不知道會發生在誰身上,就是這麼無法預測。」思覺失調症的早期診斷和介入治療至關重要,不僅有助於患者盡早穩定控制病情,更可讓他們重返工作崗位、重拾生活自主權。是真是假難以分清 每次發病都將使腦部受損據統計,台灣約有13.4萬名思覺失調個案,平均每一千人約有3-6個人罹患思覺失調症,其症狀分為正性症狀與負性症狀兩種。正性症狀包括妄想、幻覺、幻聽;負性症狀則有無法自我照護、不想工作、不注重清潔、社交能力降低等。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侯伯勳科主任指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腦部疾病,如果沒有接受妥善且持續的治療,症狀反覆出現干擾,每次發病都是對腦部的傷害,將造成認知及社會功能的退化,復發越多次、大腦功能回復機會就相對越低。許多思覺失調症患者原有的穩定工作,因發病關係,情緒不穩定、影響人際關係,沒辦法好好工作,每次復發住院都要向公司請假,動輒兩週、一兩個月,不只工作銜接有困難,無法回到既有的工作及家庭崗位,難以融入社會。藥物治療多元化 控制病情有解方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而言,維持穩定治療、擁有穩定生活與工作是相當重要的。發病時由於大腦內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造成病人對外在的思考知覺判斷出現異常或扭曲,可能產生幻覺、幻聽或是其他異常感覺,而這些感覺在當下對於患者都是很真實的。侯伯勳科主任表示,藥物治療是必須的,藉由藥物介入才能改善症狀,重新整合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狀況,加上其他治療輔助,病人的腦功能才可能慢慢回復。現代精神醫學藥物發展迅速,思覺失調症病人的臨床用藥方式包含口服與注射藥物,但部分不規則就醫、甚至抗拒使用口服藥物的病人,往往因病情控制不佳而有極高機率再次復發及住院。為改善思覺失調症病人之服藥順從性,臨床上常藉由施打長效針劑,減少病人口服藥物次數,不僅可達成長期穩定病情之目標,亦能降低再住院率。長效針劑亦有不同成分的選擇,副作用多寡與藥物成分有關。在意副作用者,建議選擇安全性高,副作用更少的長效針劑成分施打,較不會引起代謝症候群和變胖,也可避免因泌乳激素升高導致月經不來等症狀。長效針劑需就醫評估 健保給付好安心侯醫師坦言,思覺失調症屬於精神科慢性疾病,天天吃藥對於病患來說的確是一大壓力,尤其患者有時無法辨別真假、病識感薄弱,經常覺得自己沒有問題,導致漏藥、忘記吃藥、自行斷藥等情形發生。尤其思覺失調症不像高血壓或糖尿病,停藥之後血壓/血糖會明顯變高,通常在停藥一段時間後症狀才會復發,因此患者短期停藥並不會感受到急迫性,然而其中卻潛藏著極大風險。有鑑於此,施打長效針劑即可有效避免這個狀況,也減少照顧者每天需提醒吃藥、和患者長時間來回溝通交涉的負擔,對照顧者跟病人都是較好的治療模式。台灣近年積極建立社會安全網並推廣長效針劑的施打,對於社會功能的維持以及住院率的下降是非常顯著的。醫師指出,我國政府對精神疾病患者照顧十分周全,只要醫師評估病人施打長效針劑是有其必要性的,目前健保都有提供給付、不須病人自費,因此如果患者有相關需求都可與醫師討論用藥治療,不但能協助患者逐漸養成固定回診追蹤的習慣,亦能達到病情穩定,一步步回到生活的軌道上。
年輕男子性格突變嚇壞親友 強行就醫原來是躁鬱症影響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27歲的張先生一直以來成績優異、個性溫順,碩士畢業在即的他最近睡眠需求減少、突然花費上萬塊錢購買衣服、時常易怒、情緒波動大,動不動就跟身邊親近的老師同學起衝突。原以為只是讀書壓力大,畢業後情況依舊沒有好轉,偶發不受控的脫序行為導致求職困難,家屬還要時時幫忙善後。不得已之下,家屬強行帶他到醫院精神科門診求助,經過醫師診治確診為躁鬱症。經過每月一次的長效針劑治療後,才為家屬身心俱疲的日常畫上句點,張先生穩定控制病情後,順利踏入職場,重掌生活自主權。難以控制的情緒障礙 可能是躁鬱症上頭躁鬱症又稱為雙極性情感疾患,每個人一生中有0.4%的罹病率,原因與基因遺傳、環境、生活壓力等有關。常見的症狀如週期性的情緒起伏,狂躁時呈現心情高昂、亢奮、易怒,並可能同時伴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需求減少、只要睡一點點就覺得精力充沛,自我膨脹、自大,甚至會有誇大的妄想等。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李佳儒醫師表示,躁鬱症的表現方式因人而異,部分的患者第一次發病以鬱期為表現,因此被認為是憂鬱症,直到後期開始出現躁期症狀才改診斷為躁鬱症,但也有為數不多的個案一生當中只有出現躁期、沒有鬱期。躁鬱症患者常常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例如過度購物、跟他人起衝突、危險駕駛出車禍等。在自我膨脹的情況下,往往使患者不容易察覺自身病狀,不認為自己需要治療,若身邊親友放任不管,很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甚至影響到患者自身及他人的人身安全。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醫師籲藥物與心理治療缺一不可李佳儒醫師指出,躁鬱症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藥物治療通常涵括情緒穩定劑、抗精神病及抗憂鬱劑,幫助平衡情緒跟減輕症狀,除了一般藥錠外,可透過每月一次的長效針劑治療。為鼓勵國人正視精神疾病與穩定治療,長效針劑目前已納入健保給付。心理治療的部分,對於情緒管理、調整思考的彈性,以及適應對外壓力,都是患者與心病抗戰時必經的過程。「調整生活方式有助於改善病情,包括維持健康飲食習慣、規律作息與用藥,以及充足睡眠,減少不必要壓力,周遭親友的支持與陪伴更是不可或缺。由於躁鬱症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一樣都是慢性病,需要長期的治療。」李醫師補充,最新研究發現,躁鬱症倘若一再復發,會對大腦造成傷害,影響病人的認知功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傷。只要病人復發次數越少,除了可降低對大腦的傷害,亦可把時間運用於自己的生活中。害怕社會貼標籤?長效針劑助患者重掌生活許多躁鬱症患者重回職場,最擔心不被社會接納,背負沉重的心理壓力,甚至排斥副作用而抗拒吃藥,或因工作繁忙而忘記按時服藥、覺得每天要吃很多藥而感到困擾。然而,長效針劑的出現可謂是患者的一大福音,藥物持續時間長、每月施打一次即可,且能讓藥物在血中濃度維持穩定、波動較小,更不用擔心他人對吃藥投以異樣眼光,病人在意的副作用較少,讓生活更趨理想日常。什麼樣的患者適合打長效針劑?李佳儒醫師坦言,除了對成份過敏,目前醫學上並沒有發現特定不適合施打的族群,不過實際情形還是應依據醫師專業診斷,才能依個案的病情予以適量的劑型,讓患者盡快走出陰霾、撥雲見日,重新掌握自己光明璀璨的人生。
患思覺失調症住院治療15次! 靠健保「長效針劑」翻轉人生
今年40歲左右的「阿正」,當兵期間個性驟變、言談紊亂與胡思亂想,經評估為精神疾病而除役,後續定期回診治療;兩年後才得知自己罹患的是思覺失調症,一時無法接受,而後出現情緒起伏加大、行為混亂等惡化症狀,高達15次住院治療。 思覺失調症好發2時期 多因素造成鹿港基督教醫院邱南英副院長表示,思覺失調症過去被稱為「精神分裂症」,是異質性也是最嚴重的精神疾病,為一些精神症狀和徵兆組合的症候群,包括思考、情感、言行、感官知覺、認知等各種功能障礙等。不同亞型的思覺失調症,表現也有差異。 而依據統計,思覺失調症的盛行率約0.2-2.0%,全台灣約有13.4萬名患者,男女比率差不多。多數發病於青春期的晚期或成年人的早期,但也有病友發病於中年和老年。特別的是,思覺失調症的成因相當複雜,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的,包括遺傳、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第二型的表現、社經地位與壓力等,都可能提高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莫名焦慮、渾身不對勁 小心思覺失調症前趨期症狀如何及早發現思覺失調症的警訊?邱南英副院長說明,從腦部結構來看,思覺失調症病友的大腦腦質會委縮、腦室腔變大,其他症狀表現則分為正性(如妄想、幻覺、怪異的言行、僵直)、負性(如面無表情、社會退縮、消極)、情感(如焦慮、憂鬱)、認知(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新學習能力差、執行能力不佳)、其他(如失眠、菸癮、自殺)等。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醫學部陳力源主任進一步補充,思覺失調症病友在正性症狀出現前,通常會有一段為期數個月至數年的「前趨期」,這階段的病友會感覺困惑、焦慮、猶豫、無法判斷,或覺得全身不對勁,甚至陷入「妄想氣氛」(Delusional Atmosphere)的情況。思覺失調治療要趁早 把握初發病2-5年黃金治療期思覺失調症可以治療嗎?邱南英副院長指出,面對精神病,絕對不能忌諱就醫是最重要的!思覺失調症早期治療可以避免疾病的惡化和退化,關鍵期是初發病的2-5年。如果未能及早且持續治療,思覺失調症病友容易併發焦慮症、憂鬱症、睡醒障礙症、物質使用障礙症等精神疾病,同時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糖等身體疾病的風險也較高。更值得注意的是,思覺失調症病友的平均壽命比一般人短約10-20年,自殺死亡率約10%,高於其他人。幫助思覺失調症病友 長效針劑及早介入成趨勢一旦確診思覺失調症,應盡快介入治療,目前國內外治療趨勢都將長效針劑列為第一線治療選項,健保署也於去年和今年分別編列獨立預算,鼓勵醫師與病友或家屬溝通,及早優先使用長效針劑。相較於口服藥物,長效針劑便利性較高,有助提升思覺失調症病友的用藥順從性,且從藥物動力學來看,也較能穩定維持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保護腦部功能,降低復發機率,減少4成急診、6成住院、約6成4的半年內再住院,以及4成死亡風險等風險,進而幫助長期穩定控制病況,甚至有機會回歸正常的生活,找回生活的自主權。
思覺失調並非絕症!了解治療、復健 1高材生成功「康復」翻轉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阿凱哥是一名50多歲高材生,任職於工程顧問公司,前景一片看好但大腦卻悄悄生病了,誤交酒肉朋友影響工作被解雇後,漸漸出現多疑、精神衰退、幻聽等症狀。連換了好幾個工作,每個工作做2-3天就辭職,當時家人以為只是個性問題,未協助及早就醫,後來被強制就醫才發現阿凱罹患「思覺失調症」。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周煌智院長表示,近16年精神科門診人數增加約1倍,統計顯示2021年門診就醫人數已超過135萬人,就醫者除了一般失眠、壓力適應不良等,也包括思覺失調症、憂鬱症,而相對其他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在藥物治療、多元身心與社區照護之下,其實已有更好、穩定控制的趨勢。思覺失調有哪些症狀? 該如何治療?思覺失調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會造成思考能力、知覺功能失調,常見症狀包含正性症狀(如:幻覺、妄想等)、負性症狀(如:自我封閉、情感冷漠等)、認知功能障礙等。目前導致思覺失調症的原因仍不明,不過若能及早介入、持續治療,事實上病友仍有機會穩定病況,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鄭塏達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治療藥物有口服、針劑2種,目前國內外治療指引與政府皆建議優先考慮長效針劑,它相較於口服藥更有助提升病友用藥順從性,進而降低約4成急診、6成住院、6成4的半年內再住院、4成死亡等風險。復健有助重返社區 應早期介入、持續治療而除了藥物治療外,後續的照護、復健也很重要,這樣才能幫助病友返回社區正常生活,達到思覺失調症治療照護的目標。透過陪伴與資源的連結,讓病友有多元化復健訓練,增強病友生活自理與工作能力,強化病友在社區中的身份關係,才能幫助病友走出醫院,邁入社區生活。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徐淑婷主任表示,社區是精神康復的實踐道場,病友透過「復健」,學習使用技巧或資源,以克服精神疾病的挑戰,透過反覆練習,這樣在日後遇到相同或類似挑戰時就能坦然面對、戰勝問題,達到「康復」回歸正常人生。以阿凱哥為例,鄭塏達醫師提到,這位病友在去年中被送到醫院時,滿臉驚恐、抗拒人群且有被害妄想,經團隊評估後給予長效針劑治療,搭配繪畫、唱歌、團體活動等不同職能項目的復健,病況獲得明顯改善且保持穩定。阿凱哥不但找回生活自理能力,更展現藝術天分並找回笑容與自信。鄭塏達醫師表示,經過8個多月的治療與復健後,阿凱哥開開心心地返回家中,享受家庭的溫暖,照顧因病30年未見的年邁母親。因此,病友、家屬千萬不要認為罹患思覺失調症就有如絕症一般,早期介入、持續治療、配合復健,其實可以讓病況獲得改善並回到社區生活。
高雄「米奇屋」屋主曾被鄰居罵敗類 自揭30年前月領6萬薪
高雄市一間民宅屋主因長期不打掃,又經常把垃圾、雜物帶回家堆積,造成老鼠及蟑螂孳生,嚴重影響周遭環境,消息在去年曝光後引發熱議,屋主被強制送醫後,發現他患有「思覺失調症」,歷經8個月治療後,漸漸恢復正常生活,並首度透過影片回顧自己的病程,並感謝醫療團隊的協助。「米奇屋」屋主經過長效針劑治療後,病況獲得明顯改變,已可自理生活。(圖/凱旋醫院提供)高雄「米奇屋」屋主透過影片回顧自己的病程,當時的他,對人群充滿不信任感,生活重心都在寵物上,他養了一大堆流浪貓,最多曾養超過30隻,每天光應付吃喝拉撒,把自己搞到很累,但他仍寧願把自己封鎖在流浪動物相處上。環保局動員200人力清出30噸垃圾。(圖/高雄市環保局提供)屋主坦言,他跟鄰居互動不好,有一次半夜出門恰巧遇上鄰居,鄰居指責地說「你們家好臭」,還說自己是敗類,讓他更沒信心甚至更加封閉自己,而消息曝光後,大批警察、環保局人員、媒體還跑到他家,「那時侯心裡好害怕,那種場面很多人在圍觀,感覺他們好像要打我,到底我做錯什麼?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他回憶起30多年前,自己曾有風光一刻,坦言每天都玩到2、3點,白天在公司就躲起來睡覺,最後主管叫他辭職,導致他有一陣子找工作都碰壁,「米奇屋」屋主的人生變了調,不僅失去工作、丟了朋友,連家人以為他個性變得孤僻,父母、弟弟、妹妹都不與他同住,自己沒有病識感,遠離家人獨居30年,直到新聞曝光後被強制送往凱旋醫院治療,這才發現罹患「思覺失調症」。根據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鄭塏達醫師表示,這位屋主去年中被送到醫院時,滿臉驚恐、抗拒人群且有被害妄想,經團隊評估後給予長效針劑治療,搭配繪畫、唱歌、團體活動等不同職能項目的復健,病況獲得明顯改善且保持穩定,不但找回自理能力更展現藝術天分,以繽紛的顏色點狀彩繪出姿態生動的貓咪,找回笑容與自信。經過8個多月的治療與復健,病友開開心心地返回家中,享受家庭的溫暖,照顧因病無法相見30年的年邁母親。「米奇屋」屋主也認為自己已從封閉走出,現在敢去交朋友,也恢復正常生活。
女星「思覺失調症」流落街頭、喪失記憶 4大症狀要當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48歲歌手許美靜驚傳罹患思覺失調症,大鬧飯店、流落街頭,甚至喪失局部記憶!另一名男子「阿正」每天被喊殺喊打的幻聽「追殺」,嚇到夜夜外宿!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醫師說明,「思覺失調症」過去常被稱為精神分裂症,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病,且因患者與家屬沒有病識感,容易耽誤搶救大腦功能的時機,但只要配合醫囑治療仍能穩控疾病。患者「被幻聽追殺」「阿正」大學時出現幻聽,初期以為自己有神通,但當腦中聲音越來越激進,每天喊打喊殺,嚇得他不敢睡,每天晚上跑到速食店或公園待整夜,天亮才回家。狀況持續半年後,阿正在父親的堅持下就醫治療,經過醫護人員的長期照護,他不但可以幫忙照護癌母走路復健、餵食,也終於可以就業,回歸正常人生。阿正開心地表示:「希望未來可以越來越健康,腦袋越來越靈活!」過去許多人對思覺失調症有「中邪、無法治療」的迷思。楊蕙年指出,不同於身體其他器官生病如骨折、肚子痛容易察覺,思覺失調症起因於大腦生病,病友常常不知道自己生病,缺乏「病識感」,加上家屬常不曉得如何求助,通常耽誤及早診斷與治療的時機。思覺失調症四大症狀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陳泰宇醫師說明,思覺失調症過去常被稱為精神分裂症,肇因於基因遺傳、腦部病變、心理和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是一種嚴重、慢性,會造成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根據統計,大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首次發病年齡多在15-20歲,男女比例相當。研究顯示,病友因缺乏病識感,首次發病後平均將近1年半才就醫,耽誤搶救大腦功能的時機。當民眾出現工作和社交能力減退、思考、記憶、專注力變差、失眠、多疑、甚至幻覺、妄想時,需盡早就醫診斷。正性症狀:幻覺、妄想、語無倫次、躁動不安、思想紊亂負性症狀:情感淡漠、動機缺乏、社交退縮認知症狀:注意力低、記憶力差、執行力低、判斷力差情感症狀:莫名焦慮、莫名緊張、莫名恐懼、情緒穩定度差思覺失調症如何治療?治療方式目前有口服與針劑等多種藥物可選擇,國際趨勢也建議在醫師評估下優先使用長效針劑治療,有助長時間維持血液中藥物濃度、提升用藥規律性、降低復發風險,也能減少照護者提醒按期吃藥可能引發的衝突與壓力,甚至減少患者復發與再住院的機率。為了照護像阿正這樣的患者,三總北投分院強化精神醫療照護的社區網絡,提供諮詢專線、家訪、電訪與緊急送醫等醫療照護,服務範圍涵蓋雙北。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院長楊斯年表示,三總北投分院從國軍醫院擴及社區健康,發展出獎勵規律就醫「溫泉代幣」機制、古蹟精神療癒、觀光庇護工場協助病友就業、社區居家服務等多元特色醫療,提供精神科病友完善的照護。
台灣一天增3例Omicron 專家憂「7+7」成破口…籲民眾快打疫苗
新冠肺炎變異株Omicron在各國陸續傳出案例,台灣昨(11日)也新增3例境外移入病例,分別來自史瓦帝尼、英國、美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為,Omicron的傳播力雖強,但重症及死亡率低,目前暫不將英國和美國列為高風險國。對此,專家警告春節專案「7+7」檢疫,病毒有很高的機會進來,呼籲民眾儘快打疫苗。指揮中心僅將南非、史瓦帝尼、埃及、奈及利亞等10個非洲國家列為高風險國,但英國和美國暫不列入高風險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解釋,由於Omicron重症率不高,也沒像Delta變異株,許多個案Ct值低於20,因此暫不考慮。黃立民呼籲民眾快打疫苗。(示意圖/王永泰攝影)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指出,若一直把其他國家列入高風險國,檢疫所量能會被吃掉,所以增列高風險國已不是重點,而且台灣也不能為了降低風險繼續鎖國,若不稍微鬆綁,估計有10%民眾生計會受到嚴重衝擊。黃立民也警告,接下來春節「7+7」方案推行,不能排除病毒有較高機會出現在社區,因此呼籲民眾快打疫苗,符合第3劑資格也要儘快接種,以免防疫網有破口。另外,黃立民也提到,目前已有單株抗體長效針劑,建議指揮中心加速採購,可供高危險群優先使用,他也建議加快購買抗病毒藥,可比照流感抗病毒藥「克流感」,將藥物儲備量拉高到總人口約20%,為與病毒共存做好準備。
屏東挖眼案引發眾怒 衛福部規劃籌設「司法精神病房」
屏東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楊姓男子在被勸說戴口罩後,打傷超商店員,引發外界對社會安全網的討論。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與健保署近期為提升思覺失調症病人用藥順從度,已於9月15日正式公布推動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獎勵醫療院所為患者施打長效針劑。為強化社會安全網,衛福部也正規劃補助醫院籌設「司法精神病房」,未來北、中、南、東部共計將成立4到6家醫院設置「司法精神病房」。因應強化社會安全網,心口司與健保署合作推動「全民健康保險思覺失調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於7月29日「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討論通過,參與方案的醫療院所除可依現有品質指標表現獲得年度獎勵費用外,每新增照護1名「當年度連續施打長效針劑4個月以上」的固定就醫個案,可獲得1000點獎勵。心口司司長諶立中表示,該改善方案已在9月15日正式公布,並非今日才拍板上路。由於近日屏東縣發生店員遭攻擊案,心口司這幾日也都為此開會討論。目前楊姓個案已護送就醫至精神醫療機構治療,屏東縣衛生局和醫院將共同討論後續治療處置。目前衛福部正結合法務部,規劃籌設「司法精神病房」,專責收治法院裁定監護處分的潛在暴力風險精神病人,提供積極治療,今年將補助1到2家醫院設置,未來北、中、南、東部共計將成立4到6家醫院設置「司法精神病房」。衛福部也呼籲大眾,若家中有精神病人,務必協助病人就醫,及按時回診與規則服藥。
「疫後危機」漏藥與壓力多重夾攻 思覺失調症復發恐增5倍!
近來的社會事件讓思覺失調症再次受到矚目,20多歲的小明(化名),近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暫時不用上班,而家人無意間的碎念,讓他煩躁、焦慮,出現漏藥、睡眠品質不佳等狀況,加重幻聽的症狀,導致惡性循環。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部主任兼基隆分院院長葉啟斌提醒,「疫情對思覺失調症病友來說影響最大的是生活步調被打亂。」提醒中斷用藥或不穩定接受治療的病友,復發率會是穩定治療者的5倍,更可能導致腦部不可逆的損傷惡化。醫師建議小明考慮將每日口服藥物調整為長效針劑,協助穩定症狀,也希望減輕家人盯藥的壓力,也鼓勵家屬在長時間的居家互動過程中,以傾聽為主,減少直接性批評。葉啟斌院長表示,思覺失調症的治療方式除了每日服用的口服藥之外,也有多種施打頻率的長效針劑,幫助維持體內藥物濃度,每日用藥需要病人有穩定的病識感,但由於藥物濃度需要每日補充,如果漏藥,就會增加復發等疾病惡化的風險。長效針劑透過緩慢的釋放維持藥效,拉長對於病情的保護。葉啟斌院長強調,只要能夠穩定用藥,口服以及長效針劑都是很好的選擇,副作用已不像過去的第一代藥物一樣難以忍受,鼓勵病友跟醫師討論。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總幹事金林表示,家屬可從旁協助建立居家規律生活,討論生活的重心與目標,增加穩定治療的動機,並且鼓勵病友以線上互動維持社交能力。台北市心生活協會提供專線02-2739-8516,傾聽同理病友、照護者的處境,並視情況連結心理師或其他專業資源。
思覺失調症新藥物研究 近6成病友成功就職求學
現年37歲的李先生,年紀輕輕就已在國外擔任高階主管,八年前開始發病,受疾病症狀影響,以為自己受人陷害,闖入了國外軍事重地而被強制送醫,而後被確診為思覺失調症。返台休養治療後,重新投入文創產業,為求穩定治療,與主治醫師討論,開始以一個月一針針劑治療,之後更從一個月一針改為三個月一針的長效針劑。目前李先生全心投入事業,還開了一間文創小店,開啟創業的夢想。「想要自立生活!」是不少病友真實的心聲,思覺失調症病友想要與李先生一樣恢復生活功能、自立生活並非不可能,一項針對臺灣發病五年內之思覺失調症病友的長期試驗顯示,近六成病友在使用新一代長效針劑滿一年半時可投入職場或繼續就學,此成果日前已刊登於台灣精神醫學期刊。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思考及知覺失調的慢性疾病,往往需要長期治療,常見的長期藥物選擇包含口服藥物及長效針劑。過往長效針劑常被誤認為是保留給生病較久或是病情較為嚴重的病友使用。然而,相較於口服藥物,許多研究已證實新一代長效針劑能夠穩定維持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更能降低疾病復發風險,有效保護腦部功能,故近年來醫界開始鼓勵病友在疾病早期就接受長效針劑治療,以幫助更多病友重返社會。這項為期一年半的臨床試驗,受試對象為發病五年內之病友,由原本的口服藥物治療,轉換成每個月注射一次之新一代長效針劑。參與本試驗的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蘇東平教授表示,治療滿一年時,近6成病友的個人及社會功能水平恢復良好;治療滿一年半時,近6成病友可投入職場或繼續就學,比例提升近2成;此外,接受長效針劑治療期間,病友的精神科住院率從32%降至僅5% 。上述結果顯示,只要治療夠早、夠積極,思覺失調症病友的確有機會重拾正常生活,回歸社會。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東分院於2019年針對295位思覺失調症病友進行的「長效針劑意向調查」結果顯示,有就業、有病識感之病友更願意接受長效針劑,這個結果打破過往病友對於針劑的刻板印象。鹿港基督教醫院長青院區邱南英副院長邱南英院長指出,以往臨床上常見使用口服藥物的病友在症狀改善後自行減藥或停藥,但在使用長效針劑後,回歸職場反而增強病友穩定用藥的動機。然而此研究也顯示,僅有四分之一的病友相較於口服藥物更願意使用長效針劑。邱南英副院長指出,這個結果可能是受到對針劑的刻板印象或是對針劑治療的益處認知不足所影響。長效針劑能幫助改善思覺失調症的症狀,有效預防復發,無論哪個疾病階段均可考慮使用,因此若病友及家屬對於長效針劑有任何疑問,應與主治醫師充分溝通,評估治療選擇的利弊,以避免因為過時迷思而抗拒治療。
停藥不代表痊癒 思覺失調症恐復發
40歲的阿財,在國一的時候跟著媽媽遠赴南半球生活,完成學業後繼續留在國外就業。30歲那年,阿財發覺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甚至覺得有祕密的特務組織企圖傷害他,他忍不住大吼大叫,驚動鄰居報警將他送醫。回臺灣後確診為思覺失調症,阿財和家人也曾求神問卜,宮廟裡的師姐一見阿財便說「神明指示這個孩子要去看醫師,趕快去,不能拖。」阿財因此趕往醫院接受治療。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主要的症狀有思考扭曲與知覺異常,會影響病友的日常生活功能。亞東醫院精神科主任潘怡如表示,像阿財及家人一樣認為思覺失調症是「卡到陰」、對藥物治療有擔心與疑慮的病友及家屬並不少,臨床上可以從解決病友生活上的困境著手,依需求打造「個別化治療目標」,建立病友對治療的正向態度,進而穩定治療。然而每位病友的症狀及困境並不相同,亞東醫院精神科病房主任陳秉彥表示,在醫學進步下,思覺失調症藥物已有口服及長效針劑等多元選擇,其中新一代長效針劑可以維持對腦部功能的保護,提升個人與社會功能表現,幫助病友自立生活、重返社會。潘怡如主任指出,不少人對於精神疾病的治療常有誤解和迷思,認為停止用藥才是「痊癒」,臨床上常見到病友症狀緩解後,親友就熱心勸說停藥,擔心藥物傷肝傷腎,或是建議病友改以運動或其他非正規方式治療,事實上,未諮詢專業的醫師意見便隨意停藥,反而提高復發的風險,潘怡如主任呼籲,如果對病友用藥的狀況有疑慮,應該陪伴病友就醫諮詢專業意見,切勿自行調整用藥。阿財開始接受治療、重新回到職場後,因為一天需要口服4次藥,擔心被同事詢問為何用藥頻繁,因而逐漸疏於治療,導致再度復發。了解阿財的困擾後,陳秉彥建議阿財使用新一代的長效針劑,讓阿財接受穩定治療,也減輕財媽每天叮囑的壓力。改用長效針劑之後,阿財覺得自己的思緒變得比較清楚,能分辨幻覺與真實之間的差異,也重回職場工作,現在從事電話客服的他,為了維持自己的英文程度,每隔一個月就會跟一群英文同好聚會,夢想在未來從事翻譯工作,寫作英文文法書幫助更多學生學習。為提升各界對思覺失調症病友的認識,亞東醫院聯合台灣精神醫學會、康復之友聯盟共同主辦《還想牽著你的手》思覺失調症特展,展覽將於即日起至11月29日在亞東醫院一樓展出,將真實病友故事繪製成展版,輔以正確衛教訊息,期望將這份溫暖和理解,散播給民眾,讓大眾認識思覺失調症病友的真實經歷,並鼓勵病友接受穩定治療。
【見鬼人生4】就算被傷得千瘡百孔 依舊想留在台灣
丁丁住進康新康復之家已經4年多,負責人楊佩珊說,康復之家是思覺失調症患者的中繼站,規律的團體生活、職能復健、學習生活自理,都是為了幫助患者未來能回歸社會,但不免有許多患者希望這裡能成為永遠的棲身之地。丁丁正是如此,她與大陸家人已經10多年斷絕音訊,在台灣也完全沒有親友,有一次康復之家舉辦座談,鼓勵住民們病況好轉後出去獨立生活,不久後,丁丁就開始偷偷到廁所吐藥,短短一周又再次復發。思覺失調症患者康復之家負責人楊佩珊。「我覺得這之間多少有點關聯。」楊佩珊說,工作人員很快就發現丁丁不對勁,整個人彷彿靈魂出竅,又開始瘋狂求神問佛,甚至到處亂跑差點走丟。「有一次我們開車出去找她,找很久都找不到,心灰意冷停車等紅綠燈時,丁丁竟然慢慢地從車子前面走過。」於是丁丁再次被送進醫院,因為不配合吃藥,所以改用長效針劑治療,雖然沒有副作用,但因為害怕打針,所以丁丁哀求醫師說:「我現在沒有再看到大鬼小鬼了,拜託不要再打針。」丁丁因為容易有藥物副作用,所以常常跟醫師反應、討論,醫師常常困擾地說:「妳這樣什麼藥都不能吃了!」兩年過去,現在康復之家人員依舊要盯著丁丁吃藥。丁丁偷吐藥導致病情復發後,醫師改用長效針劑治療,除了藥物在體內的濃度較穩定之外,也可以確保患者規律服藥。丁丁在病況穩定後,今年「終於」想起如何聯絡大陸家人,康復之家反覆確認真有其事後,丁丁4月時獨自回江蘇與家人團聚。「媽媽說她80多歲了,我再不去看她就沒機會了,妹妹說等她還完50多萬的債務,就要好好照顧我。」想回江蘇嗎?「我有台灣身分證,我要留在台灣。」就算已被傷得千瘡百孔,丁丁的人生下半場依舊想留在這兒,但結局會如何?誰也不知道。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YouTube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Ubkty-OfR4_AQ4B0GtQA
【見鬼人生2】求海濤法師灌頂 得知自己身邊滿滿都是鬼
48歲的丁丁來自中國江蘇,因為老公外遇生子而決定離婚,辦手續那天,她在老公身上看到第一隻鬼。「最恐怖的是鬼哭的聲音,我真的聽到了!」當時丁丁經營小吃店,一位客人酒醉倒在店裡,突然間出現鬼哭神號的聲音,嚇得她立刻打電話給自己相信的師父求救。「師父說一定是客人曾經墮胎過,所以身邊充滿很多小鬼,一問之下客人果然在19歲動過流產手術。」從此丁丁確信世上真的有鬼,也更相信求神問佛、念經可以保護自己,甚至曾經找海濤法師幫她灌頂,「海濤法師說我身邊滿滿的都是鬼,我要花錢寫牌子超渡他們。」真的有效嗎?「法師說,如果沒有福報,再多的錢都沒有用。」就算現在病況穩定,丁丁仍然堅信康復之家裡的「冤親債主」相當多。丁丁的福報顯然不夠,她還是覺得到處都是鬼,某一天在租屋處焚燒大量金紙超渡鬼魂、室內濃煙密布,鄰居報警將丁丁強制就醫,第一次住進專門收治精神病患的桃園療養院。「在那裡住了2個月,藥的副作用讓我瘦到乳房都沒有了。」出院之後,丁丁不願意再吃藥,於是很快又復發了。「我搭火車去台北,隨身包包裡有1萬多元現金、護照、台胞證,下車時我明明知道包包放在位置上,但我控制不了自己,就一邊看著包包、一邊下火車。」丁丁偷吐藥導致病情復發後,醫師改用長效針劑治療,除了藥物在體內的濃度較穩定之外,也可以確保患者規律服藥。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YouTube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Ubkty-OfR4_AQ4B0Gt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