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任樑
」 布袋戲2022雲林國際偶戲節轟動武林 偶戲無限大
2022雲林國際偶戲節【轟動武林】,就在9月23日起至10月10日止,於雲林縣虎尾鎮境內驚動萬教!7日上午10時30分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3館二樓拱廳舉行「2022雲林國際偶戲節-全國記者會」,雲林縣張麗善縣長、文觀處陳璧君處長、文化部藝術發展司賴世哲專委、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李順霖主任、霹靂黃文姬副總、新興閣掌中劇團鍾任樑老師、同黨劇團邱安忱老師、飛人集社莊菀萍經理、三頁文顏伯駿老師、金光黃立綱負責人、台北偶戲館蔡易衛館長、音樂家林強老師、昇平五洲園 林政興老師、雲林同鄉文教基金會譚量吉董事長、台北市雲林同鄉會吳泰雄副理事長、以及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藝文總監林璞等長官貴賓出席與會,正式宣告第20屆雲林國際偶戲節正式起跑。記者會將偶戲節開閉幕亮點節目搬到記者會現場,集結近年偶戲節創新改變,以黃文擇大師口白、素還真及霹靂搖滾歌手開場,為盛大的開幕音樂會預告;音樂家林強老師聯手昇平五洲園林政興團長跨界合作,重新詮釋布袋戲扮仙的傳統特色,為首次移師台北舉行金掌獎頒獎典禮首創節目預告,帶給全國民眾嶄新的雲林國際偶戲節外,也凸顯晉升台灣第四金的決心。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國際偶戲節自1999年開辦至今(2022)年,邁入第20屆,可說是最接地氣,也最國際的節慶活動,雲林從最草根的傳承開始,結合創新、科技、國際元素,將傳統表演藝術創新成國際語彙,並與預計明年落成的布袋戲傳習中心接軌。2019年開始翻轉主視覺,備受各界肯定與喜愛,甚至造成戲迷蒐集風潮。今年首度獲得2022金點設計獎標章的肯定,去年也獲得《Shopping Design》Taiwan Design BEST 100-年度設計獎,從視覺上吸引更多年輕族群,也在策劃活動上轉型與年輕世代接軌,以演唱會規格辦理開幕音樂會,從傳統到科技再到國際,將節慶活動更全面化及整體化,成為全球指標性的偶戲重要慶典。(圖/雲林縣政府提供。)張縣長指出,第20屆雲林國際偶戲節,雲林縣政府在布袋戲政策整體規劃有諸多的創舉,從跨館合作、科技創新、創立第四金、國際合作、創青年客群等策略,為下一個20年而努力。首先跨館合作,將布袋戲的餅做大,健全制度,故與國立戲曲學院針對布袋戲教材及學制合作,讓布袋戲人才培育及技藝專業化及制度化;首次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合作邀請越南國家級團隊越南水傀儡來台演出;邀請美國西北木偶中心首度來台展出藏品,這也是該中心首度出國借展;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2022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共創4米高大型偶《愛拉秀》,將在偶戲節全台首演;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邀集真雲林閣掌中劇團與方式馬戲共創《採藥記》,製作新的藝術形式,並預計將節目推上國際;開辦布袋戲元宇宙論壇,拓展布袋戲與科技結合的可能性;更將金掌獎頒獎典禮移師國立中正紀念堂辦理,打造台灣第四金獎座;透過種種創新突破、結盟擴大力量,扣合今年主視覺「偶戲無限大」的概念,偶戲20屆,能讓世界看見雲林的文化軟實力。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表示,近年來在偶戲節策劃上,做了許多挑戰與創新,去年首度製作公部門的PODCAST,創作布袋戲節目、布袋戲科技互動特展、開拓青年族群參與的口白創意競賽、青年金掌獎,疫情下金獎獎及青年金掌獎線上平台直播及開辦國際影展等,有策略性的強化節慶活動品牌,也透過新世代媒體,讓更多人看見雲林,為雲林國際偶戲節培育新的觀眾群,也讓大家看到傳統表演藝術品牌的改變。(圖/雲林縣政府提供。)陳處長指出,雲林國際偶戲節已是台灣文化重要的品牌慶典,今年主題轟動武林,在主視覺上抓住傳統戲偶特色符碼,並以無限放大藝術,打開傳統表演藝術的框架,在活動規劃緊貼主視覺無限放大的意象,希望在第20屆站穩腳步,往下一個20屆邁進。從開幕音樂會【轟動武林之誰是正英雄】,結合布袋戲、COSPLAY、擊鼓樂團及街舞演出,並融入向黃文擇大師致敬橋段,擴大舉行揭開活動序幕。從樂曲出發規劃系列活動,與霹靂及17 LIVE共同辦理布袋戲金曲歌唱比賽,集結全台優秀表演團隊,有搖滾布袋戲、傳統REMIX當代、親子好劇、在台外籍人士及布袋戲金曲擊鼓街頭等演出,更辦理布袋戲金曲街舞活動,藉以吸引各年齡層民眾擴大活動客群,並以偶戲大聯盟概念與國際團隊(美國西北木偶中心、越南國家級團隊)、友好縣市(新竹縣、新北市、嘉義市)、國家級館舍(故宮博物院、衛武營)、藝術節慶(2022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地方文化館舍、地方商圈及產業推出多項合作活動,亦從文化節慶帶動地方觀光,規劃社造遊程及安心旅遊,藉以擴大活動辦理範圍深入認識偶戲的美麗。第20屆雲林國際偶戲節約達100場以上的活動,就是要轟動武林席捲全球。2022雲林國際偶戲節【轟動武林】,更多詳情資訊請洽詢雲林國際偶戲節官方網頁及粉絲專頁,就讓我們9月23日起至10月10日止相約在雲林虎尾,享受不同於以往的一趟藝文之旅。
布袋戲大師辭世 鍾任樑傳承父志推廣掌中藝
布袋戲國寶鍾任壁於上個月離世,他的兒子同時也是新興閣第六代傳人鍾任樑,日前與雲林縣長張麗善及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一同接受中視《改變的起點》專訪,主要是為了宣傳鍾任壁的紀錄片「掌中傳啟」。鍾任樑從小追隨父親鍾任壁在戲班學習家傳掌藝,節目中他提及父親的教育方式,「我們從小到大,沒有被爸爸打過,也沒有被他三字經罵過,最嚴重就是罰跪。」但他曾因貪玩被罰跪一炷香時間,想偷吹香卻不小心被父親撞見,「但他沒拆穿也沒生氣,雖然我那時候很小,可是這一個動作就讓我學會了尊重,做到了正面的教導。」張麗善積極推廣布袋戲。(圖/中視題供)布袋戲這傳統藝術深深扎根在許多台灣人心中,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是在地雲林人,她提到許多人都是看布袋戲長大的:「聽說(當時)大家只要有三塊錢,可以看到鍾任壁大師的大俠百草翁,就會覺得很幸福,到處跟人炫耀。」鍾任樑也說,曾有一位在台北賣西瓜的水果大王,看完他父親的的「大俠百草翁」,從中學到了不被欺騙,還賺了200多萬,「我爸爸(鍾任壁)聽到就開始笑了,他說別開玩笑了,大俠百草翁也沒值這麼多錢。」主持人哈遠儀聽完這故事打趣地說:「看布袋戲可以防詐騙,看來警政署應該要來拍布袋戲的防詐騙廣告。」為了宣揚布袋戲文化,雲林縣長張麗善和鍾任樑則難得在節目中示範一小段掌中藝,戲偶在表演中彷彿被注入了生命,鍾任樑表示,每一個戲偶的微小動作、舉手投足,處處都藏有學問。為了拉近與傳統文化的距離,鍾任樑將東西合璧,改編出「豬八戒的夢中情人」,生動俏皮的劇情更加貼近小朋友。雲林縣長張麗善身為另一位已故國寶大師黃海岱嫡傳弟子,張麗善則希望雲林縣能成為布袋戲的原鄉,所以她推廣國際偶戲節,建設全台第一座國家級布袋戲傳習中心,也致力將布袋戲紮根校園。
「布袋戲大師」鍾任壁辭世 精彩一生下月播映
「布袋戲大師」鍾任壁本月5日辭世,享耆壽90歲。雲林縣政府從去年開始為大師拍攝紀錄片,詳細紀載大師的精彩一生,紀錄片將在10月1日起舉行的2021雲林國際偶戲節播映。今(24日)舉辦首映記者會同時也頒發總統「褒揚令」、「教育部二等教育專業獎章」、「雲林縣政府表揚狀」等,表彰鍾任壁大師對布袋戲文化的努力與貢獻,感念他「低調為人,高調傳藝」的精神。西螺新興閣掌中劇團鍾任樑出席首映會。(圖/林士傑攝影)縣長張麗善表示,「世紀人,甲子藝,卅年傳承,滿腔熱忱,一心執念」為大師人生的註解,其一生致力藝術教育傳承工作,親身指導布袋戲技藝的學校不計其數,他將傳統藝術落實在學校教育傳承中,使式微的傳統藝術能銜接一貫,研進有序。他一生獲獎無數,於布袋戲文化傳承推廣,功不可沒。雖然大師於近日辭世,但我們依然感念他作為布袋戲一代宗師,將偶戲文化推廣到國際,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傳統藝術文化之美。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鍾任壁大師可說是一生都為布袋戲而努力,並親自主演及進行教學,保存並發揚細膩、精純的掌中藝術。2018年與縣府一起至日本「飯田偶戲節」演出,全程以日語與觀眾互動,精采演出獲得日本觀眾迴響。1986年開始,鍾任壁大師走入校園義務演出,致力藝術教育傳承工作,親身指導布袋戲技藝的學校不計其數,他將傳統藝術的「美感教育」、「技藝傳承」、「戲劇創新」落實在學校教育傳承中,使式微的傳統藝術能銜接一貫,研進有序。
痛失國寶!布袋戲大師鍾任壁辭世 享壽90歲
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雲林縣新興閣掌中劇團第5代傳人鍾任壁5日辭世,享壽90歲,鍾任壁為雲林縣西螺鎮人,一生致力推廣布袋戲文化,國內外演出超過2萬場次,雲林縣政府去年為大師拍攝紀錄片「掌中傳啟」,將於10月1日全球首播,緬懷大師的身影。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政府去年為鍾任壁大師拍攝紀錄片,近期才剛完成,不料就接到大師辭世消息,實在無限傷感。大師於演出場合總是西裝畢挺,有「布袋戲紳士」之稱,其一生投入布袋戲,包含布袋戲扎根、推廣及文化宣揚。鍾任壁除了國內2萬場次以上演出,更帶著布袋戲到各國表演,總計超過60個國家,演出600場次以上,足跡遍及亞、歐、美、澳洲等,將布袋戲開枝散葉到各國,把精緻的掌中文化帶到國際場合,揚眉於各國友人面前。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雲林縣新興閣傳人鍾任壁辭世,享壽90歲。(圖/雲林縣政府提供)鍾任壁演出時更不忘推廣雲林及台灣的物產與文化,可說是「布袋戲文化外交」的重要推手,更成功打響台灣偶戲的國際品牌地位。張麗善指出,已完成的「掌中傳啟」紀錄片,經詢家屬意願,將於本月24日辦理紀錄片記者會,並於10月1日配合「雲林國際偶戲節-偶戲國際影展」進行全球首播。鍾任壁對布袋戲文化的傳承、創新與推廣,正如其子新興閣第6代傳人鍾任樑為父親所下的註解「世紀人、甲子藝、30年傳承,滿腔熱忱、一心執念」。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說,鍾任壁大師2018年與縣府一起至日本「飯田偶戲節」演出,全程以日語與觀眾互動,精采演出獲得日本觀眾迴響。陳璧君指出,1986年開始,鍾任壁大師走入校園義務演出,致力藝術教育傳承工作,親身指導布袋戲技藝,將傳統藝術的「美感教育」、「技藝傳承」、「戲劇創新」落實在學校教育中,讓式微的傳統藝術能銜接一貫、研進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