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動
」 地震 花蓮 氣象局 餘震嘉義中埔下午「連8震」 氣象署:注意1週內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縣中埔鄉今(27)日下午2點19分起至4點為止,近2小時內發生8起有感地震,引發關注。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解釋,嘉義縣中埔鄉曾在1941年發生過規模7.1「中埔大地震」,因附近岩層曾經錯洞位、破碎,較容易重複發生地震,預估未來1週內中埔鄉附近還將出現規模4.0以上淺層餘震。截至27日下午4點為止,嘉義縣中埔鄉已在27日下午發生8起有感地震,其中3起地震規模達到4以上,且地震深度都在10公里內的極淺層。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解釋,台灣東部受歐亞及菲律賓海板塊碰撞,衍生能量逐漸傳遞至西部,只要岩石無法承受,便會發生地震,其中又以曾經錯動、破碎過,較無法承受的地區,容易重複發生地震。吳健富指出,今起地震原因是東部板塊碰撞過程,能量累積遞移到西部,因此西部地震都發生在極淺層,深度在20公里以內,因此造成民眾「很有感」。但今天中埔的地震應不是活動斷層引發,而是板塊活動所致;其實26日凌晨1時58分,中埔鄉附近就發生過地震,今天則是下午2時19分起陸續有地震。預估未來1週內中埔鄉附近還將出現規模4.0以上淺層餘震。吳健富還提到,1941年嘉義縣中埔鄉附近曾發生規模7.1的地震,是台灣歷史上第4大地震。由於當時的建築抗震係數低,許多建物因此倒塌,導致360人死亡。不過台灣在921大地震後,對於建築耐震、防震意識提高,符合相對耐震法規的建築可承受震度6級以上地震,民眾只要做好防震準備,受到災害不會像早年那麼嚴重。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溫怡瑛則表示,中埔地區1小時內發生數起規模大於4以上地震,深度比較淺,造成大家非常有感,2017年此處也發生規模5.1地震,跟這次系列的機制相似,都是以逆衝地震為主的移動,接下來可能還會有餘震發生,大家也特別注意,因為地震震源淺,要做好防範。
台灣也有「慢地震」如鬼魅般存在 氣象署示警:累積能量釋放很大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因此每年地震頻繁,而地震其實也有快和慢的分別,較有感的等「瞬間板塊錯動」屬於快地震,慢地震則是「板塊緩慢、微弱的錯動」,雖然速度不快,但影響其實很大,不可輕忽。氣象署在臉書專頁透露,地震也有「快慢之分」,慢地震其實是一種隱身在雜訊裡的震動源,相比於一般地震數十秒到數百秒的能量釋放時間(每日錯動可達數十公尺),慢地震的發生可以從數小時到數週不等(每日錯動不超過數公分),極其緩慢而微弱。氣象署解釋,慢地震之所以能如鬼魅般存在,其中一個原因是發生的區域比一般地震更深,一般地震大概在比30公里淺的「脆性」位置,慢地震則是在大約50公里深,介於「脆性」與「塑性」變形區域。無論潛藏的深度,或地震發生的破裂處,就算偷偷來都不容易被察覺。至於台灣的慢地震,主要位於中央山脈南段下方,地震最高峰則發生在玉山南方,也是世界少數在「非火山區域」造山帶觀測到的慢地震。雖然慢地震聽起來沒什麼威脅性,但累積的能量釋放,也可能出現4~7規模不等的地震。另外,台灣慢地震與鄰近區域的地震,在時空上似乎有某種關聯,2010年甲仙發生規模6.4的地震後,不到1周時間,科學家發現慢地震的活動加速了,而且過去更有研究指出,慢地震可能加速大地震的發生時間。氣象署指出,看似沒什麼殺傷力的慢地震,卻與一般地震存在不可忽略的關係,「別看它平時不怎麼講話,人家在地下社群網路裡可活躍的咧!」
和美鎮罕見地牛翻身!在地居民憂「彰化斷層蠢動」 氣象署回應了
地牛又翻身!彰化縣和美鎮昨(5日)晚間9時20分發生芮氏規模3.7地震,震源深度僅21.9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不過這次地震震央罕見出現在彰化縣,引起在地居民擔憂,彰化斷層是否蠢蠢欲動,對此,中央氣象署也回應了。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觀測資料顯示,彰化縣和美鎮昨(5日)晚間9時20分發生芮氏規模3.7地震,震源深度僅21.9公里,震央位於彰化縣政府西方約4.4公里處,即在彰化縣和美鎮,最大震度2級為彰化縣、台中市;最大震度1級為南投縣、雲林縣。有網友在臉書社團「彰化人大小事」貼出氣象署地震資料,發文驚呼震央居然是在彰化縣和美鎮。貼文曝光後,引起大批在地網友驚呼,「彰化斷層甦醒了嗎!?」、「這斷層多久沒晃了...感覺很恐怖」、「1848年彰化大地震,震央也是在和美」、「彰化斷層的上一次活動發生在1848年12月3日...距今已超過170年尚未有活動跡象。」針對此次地震是否與彰化斷層有關?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廖哲緯表示,由於彰化斷層是沒有破出地表的「盲斷層」,若要判定這次地震和彰化斷層的關聯性,需要更多的資料進行分析與探討。廖哲緯說明,此次地震處過去也曾發生過零星地震,不過以往規模都在4以下,意味著破裂型態較小,研判是達到應力限度產生錯動,藉此來進行能量釋放,目前看來並未有異常情形發生。
八斗子山崩 基隆「破百處」敏感地質區曝光
基隆市潮境公園路口處昨(4日)發生山崩,造成台2線雙向交通中斷,事件引發外界對地質敏感地注意。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資料,基隆市有破百處「山崩、土石流、順向坡」等敏感地質區域。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3D災害潛勢地圖」顯示,基隆市被列入山崩、土石流、順向坡的敏感地質區域達逾百處,但主要分布在山區及丘陵地,距離7大行政區中的人口密集區,尚有一段距離。相較之下,台北市的順向坡、岩體滑動雖明顯少於基隆,但順向坡位置緊鄰北投公館公園、丹鳳公園、陽明交大、石牌等處,東華公園也幾乎整個被列入順向坡範圍內;內湖亦有多處緊靠順向坡地。(圖/翻攝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不過,比山崩、土石流更讓地質專家憂心的,是地震週期約700年,橫跨新北、台北並從金山進入海洋的山腳斷層。3D災害潛勢地圖顯示,絕大部分台北,以及三重、蘆洲、五股、士林、中和、永和、板橋,都被列入「土壤液化潛勢」地區,其中台北市西區精華地帶、五股、三重、蘆洲、新莊與板橋部分地區,均被劃入土壤液化的高潛勢區。(圖/翻攝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表示,山腳斷層一旦錯動,即會發生直下型地震,屆時任何警報系統將會因為震源太近失去預警作用。台北盆地、蘆洲、樹林、板橋也會因地處沙泥層、盆地效應,產生更劇烈與更久搖晃。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退休教授李錫堤指出,山腳斷層一旦錯動,台北將出現毀滅性災情,「沒辦法重建,只能放棄」。
花蓮米崙斷層錯動「恐釀規模8強震」?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闢謠了
花蓮403強震後餘震不斷,22日傍晚至23日凌晨更是整晚搖不停。沒想到23日卻有媒體引用所謂的「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馬國鳳的說法稱,花蓮一帶米崙斷層未來錯動機率高達88%,地震最大規模恐達8,遠至台中、台北都會受影響。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發文闢謠,該報導為「錯誤」訊息。馬國鳳本人也火大回應,有媒體「蓄意錯誤引用一年半前的訪問」,更澄清她的頭銜是「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不是什麼「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23日網傳報導聲稱「花蓮餘震不斷,專家認為花蓮米崙斷層未來發生錯動機率高達88%,最大規模可達到8!」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4日發出3點闢謠,首先是網傳媒體引述的專家為中研院地科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馬國鳳,她在23日、24日分別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我什麼時候講過,米崙斷層會有規模8的地震,還機率88%!真是氣死我了」,同時指出媒體蓄意錯誤引用一年半前的訪問。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接著引用中研院地球所黃信樺的說法指出,地震的規模跟斷層的長度有關,花蓮的米崙斷層長度並不長,由此研判不可能發生規模8以上地震,就算真的整條斷層帶全破碎,頂多發生規模6的地震。事實查核中心還檢視網傳報導的原始訊息源,發現馬國鳳2022年2月19日受訪時提到的1920年琉球海溝地震,指的並非是米崙斷層,更與2024年4月花蓮地震與後續餘震無關。不過23日發生規模6餘震後,有媒體卻再次引用馬國鳳過往受訪的內容,並自行拼湊原始談話,導致全文錯誤解讀成馬國鳳稱「琉球海溝地震帶有一條米崙斷層」、「未來發生錯動最大規模可達到8」等內容。因此,網傳相關資訊證實為「錯誤」訊息。對此,馬國鳳24日也對誤傳事件做個小結,「昨天的內容是蓄意錯誤引用一年半前的訪問。一年半前年前的訪問是專題介紹MiDAS。」她也還原之前的訪問,指出報導者當時持續一年的追蹤報導,才是專業記者的實力!「『記者不是,小時不念書長大當記者』,他們的整理,真是厲害!」
19小時狂搖237次…花蓮災情雪上加霜 民喊有「末日感」
花蓮市明禮路的紅單建築物統帥大樓,23日又因地震而傾斜。(圖/路透)4/3-4/23花蓮地震記錄震不停!全台民眾剛經歷0403花蓮大地震,未料,22日下午5時起,19小時內發生237起餘震,國家級警報聲徹夜狂響,不少花蓮人嚇得奪門而出,露宿車上或到大馬路上避難。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觀測,0403主震後,至23日已有超過1203起餘震,並提醒1年內都有可能出現餘震。氣象署指出,前天下午5時08分發生規模5.5地震後,震央開始往南移動至花蓮壽豐、鳳林等區域。前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分析,0403花蓮大地震至今,釋放約42顆原子彈的能量,但第一天即釋放了39顆,這兩天狀況看起嚇人,實際上釋放能量少。餘震先前集中在北邊,這2天回到南邊,是正常的應力平衡,民眾不必擔心。震央海轉陸 震源最淺僅1.1公里前天入夜後,花蓮狂震80餘起,包括凌晨2時26分花蓮外海發生規模6.0地震、2時32分壽豐發生規模6.3地震,花蓮市、鹽寮、磯崎最大震度測得5弱,有12個縣市民眾收到國家警報。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花蓮前天下午開始出現的密集地震,從位置與規模分析,皆屬0403花蓮大地震後的餘震。由於餘震不斷且震源極淺,民眾感受強烈,且發生在深夜、背景雜訊小,都讓民眾更加有感。吳健富強調,規模7.2的地震,能量不會短期就釋放完,由921大地震的經驗中可發現,半年、1年都可能有餘震,一般而言,規模、次數會縮小,卻也無法排除有大事件會發生,還是要做好防震準備。另外,0403花蓮大地震後,餘震逾1203起,之前,餘震大多在主震震央的北邊地區,前天下午則密集出現在偏南邊地區,震央從外海轉到陸地,震源也更淺,最淺甚至測得1.1公里。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指出,若畫出0403主震及所有餘震的位置,可連成一條帶狀,地震是沿著破裂斷層進行。近1、2天餘震那麼多,其實仍在0403主震的餘震範圍內,是同一個斷層系統應力調整,是好現象,民眾可以放心。至於昨天地震震源極淺,甚至觀測到幾次深度在2公里以內,李錫堤認為,可能只是觀測的誤差,且縱使震源深度淺,只要規模不大,就不會有斷層破裂到地表。米崙斷層被觸發 專家:無跡象因花蓮倒塌建物都位於米崙斷層,擔憂米崙斷層被觸發,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主任張文彥指出,米崙斷層沒有錯動跡象,花蓮幾棟建築倒塌與此無關,恐是本身結構的問題。不過,也因為餘震太頻繁,也會即時發布地震通報的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LINE官方帳號,從前晚7時許,因推播巨量資訊,致使系統暫時熔斷,直到昨日上午才恢復正常運作。花蓮災情雪上加霜 民眾喊有末日感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前天的大雨導致蘇花公路、鐵路中斷,已經陸續搶通,0403地震後蘇花有6處邊坡要加強,年底前會處理好。他也請陸海空單位各自去詳細檢測場站設施狀況,檢查大致都正常。花蓮近來飽受地震、暴雨侵擾,從小在花蓮長大的吳先生說,雖然早已習慣生活中有地震,但這次真的是前所未見,直呼餘震威力比起以往地震多且大,第一次這麼害怕,市區隨處可見建物鋼筋裸露、水泥塊掉落、牆壁龜裂,重度「末日感」陡升。除花蓮人飽受驚嚇,昨天上午8時4分、8時6分,花蓮又分別發生規模5.8、4.6的餘震,震源深度僅2公里、5公里,雖然雙北震度只有2級和1級,但正值上班尖峰時間,民眾明顯有感。台北捷運也一度全線列車採慢速行駛。
震後2周又見5.2餘震 氣象署提醒做好防災準備:規模4以上還會有
花蓮4月3日強震後餘震不斷,17日下午17時17分再發生規模5.2地震,中央氣象署表示,因震央附近仍在進行地體結構應力調整,2週到1個月內仍會發生規模4或5以上餘震,呼籲民眾隨時做好地震防災準備。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由於花蓮近海17日下午17時17分再發生規模5.2地震,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廖哲緯表示,傍晚發生的規模5.2地震也是403花蓮地震的餘震之一。餘震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震央附近仍在進行應力調整,滿大機率還會有規模4以上餘震發生。廖哲緯指出,這次主震規模7.2,發生後約兩周到一個月內仍會有規模4或5以上餘震發生,主震規模越大,代表斷層破裂長度越長,錯動範圍增加越多,應力調整所需要的時間也就就越長。但廖哲緯也表示,經研判目前無異常情形,都是屬於正常的能量釋放,呼籲民眾隨時做好地震防災準備,勿掉以輕心。根據氣象署統計,4月3日花蓮強震後截至17日傍晚,已發生906起餘震,其中規模7以上為4月3日規模7.2主震,規模6至7地震有2起,規模5至6有33起,規模4至5則有262起,規模3至4為609起。
7.2強震能量還沒釋放完!專家憂恐誘發其他斷層 揭「更大規模地震」機率
花蓮7.2強震後餘震不斷,截至今(5日)下午1點已累計超過400起餘震,其中凌晨2點58分規模5.3地震,引發外界擔憂相同規模甚至6以上餘震發生。氣象署說明,台灣本就是地震好發帶,能量不會因7.2地震完全釋放,但發生大規模強震機率較低。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403地震發生後較大餘震分別為3日上午8點11分規模6.5、10點14分規模6.2;昨天晚間10點30分規模5.1,以及今天的5.3地震。若以規模5到6統計,數量則有18件。吳健富指出,近2天監測數據顯示地震趨於穩定,顯著有感一直維持在113、114件,較大規模地震較平緩,小區域有感餘震仍在陸續釋放。吳健富強調,台灣本島及東部很多地震隨時可能發生,台灣更是地震好發區域,不會因為7.2地震就讓能量完全釋放,目前地震數量趨於小地震為主,但不排除有5到6地震,呼籲民眾做好地震準備。至於外界關心的梅山斷層,吳健富表示有加強監測,該斷層自1906年錯動以至今已將近120年,需注意能量累積情況;另要注意本就在蓄能或脆弱地帶,因周邊能量釋放誘發地震。不過,地震要達到能量標準需要相對的發展空間,以規模7.2為例,斷層長度約100公里,更大的地震則斷層規模也要更大,從此研判,台灣要發生更大地震機率較低。
每10分鐘搖1次!11點前主震加餘震345起 專家:恐持續半年
花蓮外海3日上午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為921大地震後最大規模地震,造成花蓮多地災情不斷,且截至上午11點,主震加上有感餘震,已經發生345起,全台民眾幾乎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警覺。對此,專家表示,就921大地震的經驗來看,當時餘震有1萬多個,預估這次餘震可能持續到數個月到半年間。據地震中心統計,主震加上有感餘震,截至4月4日上午10點55分,顯著有感有100起,小區域245起,累計總數345起,等於平均每10分鐘就搖一次。就有花蓮當地民眾表示,平均10分鐘就震一次,搖不停頭都暈了,不曉得要怎麼入睡,可以說是還處在驚恐當中,餘悸猶存。對此,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陳文山說,餘震會維持一段時間,用921當例子來說,當時地震後餘震大約持續1年多的時間,且它的餘震數量非常多,大概有1萬多個,如今距離4月3日的地震才過1天,有300多個的餘震來講,基本上大概是平均的數量。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也說,就921的經驗來看,包含這些規模3以下2、1小餘震,它的持續時間,預估有可能到數個月到半年之間。值得注意的是,未來要擔心有更大的海溝型地震。地震專家、中央大學合聘教授馬國鳳表示,這次地震是台灣造山運動造成板塊運動的能量釋放,和琉球海溝有關。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就此提醒,花蓮外海一直往外延伸差不多300公里,整個都是所謂的海溝,而海溝的地震,300公里左右去錯動,那地震規模都會在8以上。
7.2強震牽動中央山脈斷層系統! 專家示警:恐觸發更多地震「規模多大很難說」
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0公里臺灣東部海域,今早(3日)07:58:09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為921大地震後最大規模地震。對此,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表示,這次規模7.2強震,恐怕會牽動旁邊的斷層活動,尤其是中央山脈斷層系統,後續要特別留意恐觸發更多地震,但規模有多大則很難說。臺灣東部海域今上午發生的芮氏規模7.2強震全台有感!也是自921地震以來最大規模強震。對此,氣象署地震中心稍早也提醒民眾,後續3、4天可能會有規模6.5以上至7.0的餘震。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也表示,這次的7.2強震和2018年的0206花蓮地震無關,因為0206主震震央在花蓮北邊,但是這次7.2強震的震央在花蓮南邊,2起地震斷層系統不一樣,而這次7.2強震發生在縱谷斷層北段上面,且7.2應該不會是前震,故不至於引發更大地震。不過,陳文山提醒,必須觀察此次大地震可能會牽動旁邊的中央山脈斷層系統,因為縱谷斷層和中央山脈斷層系統是接在一起的,甚至會牽動到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處,進而引發其他地震,至於規模多大很難說,因為這一帶過去10到20年來,地震規模都是6點多,而且921強震後,牽動地震規模也都是6點多。台師大地科系主任陳卉瑄也表示,今天地震發生在花東縱谷最北段的近海區域,可能與可能與米崙斷層及外海延伸構造、或是隱沒板塊邊界上的錯動有關。該震央區在1951年10月22至23日間,曾發生3個規模大於7的地震,並在1個多月內,觸發玉里斷層、池上斷層和台東下方構造的活動,這個地震序列共有12個規模大於6的地震,其中包含4個規模大於7的地震。在1986年11月14日,在此次震央區亦發生規模6.8的地震,當時1個月內的餘震,亦延伸至縱谷南段(池上和台東)。因此陳卉瑄研判,今天花蓮近海區的主震後,不排除「觸發縱谷斷層其他斷層段活動」之可能性。
松下洸平羞認是路痴 電視台迷路家常便飯
日本療癒系男神松下洸平因演出話題日劇《至愛之花》,被日本網友票選為「當季演技最耀眼的男主角」,而在該劇裡識人不清、慘遭未婚妻悔婚的他,戲外則被自家經紀人吐槽:「洸平其實也識『路』不清,是個超級大路痴!」松下洸平(右前)在劇組搭建的房子裡迷路,讓同劇演員多部未華子(左前)、神尾楓珠(左後)、今田美櫻(右後)笑翻。(圖/緯來日本台提供)《至愛之花》劇組搭建了室內攝影棚,松下洸平幾乎天天待在裡面拍戲,在拍攝一場去玄關應門的戲時,他居然搞錯動線,頭也不回地走去別的地方,笑壞眾人,而他突如其來的天然呆行徑,跟劇中不時少根筋的傻大哥形象如出一轍。經紀人爆料,松下洸平本人的方向感奇差無比,在電視台裡迷路是家常便飯,只要單獨行動,不是誤闖別人的攝影棚,就是找不到回休息室的路。對此松下洸平害羞坦承:「我真的是路痴,就算來同一個地方好幾次,我還是會迷路。」相較於松下洸平在劇組搭建的房子中迷路,另外三位要角多部未華子、今田美櫻及神尾楓珠在房內倒顯得如魚得水,劇中經常在房內聚會的他們,拍攝空檔不是聊天就是玩遊戲,其中今田美櫻跟神尾楓珠還因為周遭環境實在太舒服,拍戲拍到不小心真的在沙發上睡著。松下洸平見他們如此自在,笑說:「你們兩個也放太鬆了吧,我們在旁邊彩排的時候超怕吵醒你們的。」《至愛之花》今日起每週一至週五晚間9點於緯來日本台播出。
象鼻岩崩塌有前兆…女王頭恐也斷頭? 觀光署認:30年頸圍少101cm
新北市東北角海域知名景點「象鼻岩」,昨(16日)下午2點驚傳象鼻斷裂,讓許多民眾覺得可惜,瑞芳區公所拉起封鎖線禁止民眾前往,專家坦言「斷裂是早晚的事」,而野柳女王頭未來也可能面臨相同危機,讓外界十分擔憂,對此交通部觀光署也做出回應了。長期關心台灣土地環境的粉專「漂浪島嶼」指出,象鼻岩斷裂其實是早晚的事,因為象頭到象鼻,早有2道貫穿裂隙,基本上象頭是卡在象身與象鼻上,任何一側錯動,就會完全崩落,因此一直有崩落危險。從地質學解釋,是因為岩石易崩落,才會形成中空的海蝕門,如果持續崩落,留下象鼻部分,就會形成海蝕柱,成為地質變動的循環。雖然象鼻岩垮了,外界一片唉聲,但就地質演變,是自然的一環,真正可惜的是象鼻岩海岸的地質景觀,到死都還沒名份。外界擔心野柳女王頭也面臨斷頭危機。(圖/由英文維基百科的Alton.arts, CC BY-SA 3.0)針對女王頭的斷頭危機,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陳煜川表示,30年前野柳女王頭的頸圍約220公分,觀光局接管的2006年約136公分,2018年約125公分,今年約118.9公分。由於近十年來法令規定,可以完全排除人為破壞,因此頸圍減少都是自然風化的現象,至於何時又「斷頭」,則很難判斷。觀光署強調會持續進行地質保育,尊重自然狀況。
戶戶獨家!璞園推靜巷限量之作「璞園知山」
「如何超越經典?那麼就再造一個經典。」璞園建築團隊過去攜手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打造劃時代建築「富富話合」,該案建築錯落的建築形體,當時創下集合住宅中稀有無標準層的建築創舉,實現每一層、每一戶都是獨一無二的設計。如今,璞園再度與英國建築大師Norman Foster的門生、新銳建築師吳聲明合作,選擇璞園最熟悉的士林,打造嶄新建築典範—「璞園知山」,同樣以無標準層設計,每一層每一戶都有專屬獨特風景,呈現出極具風格的建築美學。「璞園知山」矗立在福志路,鄰近士林官邸特區、福林國小,周邊環境清幽,並擁有雙溪河濱公園、福志公園、志成公園等豐富的綠地,在這靜謐基地上,璞園與新銳建築師吳聲明將其成為畫布,揮灑出建築的可能性。雙溪河濱公園佔地約23公頃,蔥翠綠意盎然生機,與山水作伴、自然為鄰。(圖/業者提供)「璞園知山」建築兼具外觀設計性與實用性,發展一套有韻律的錯動規則,建築物以量體退縮,拉開與臨棟建築距離,使戶戶都有寬廣陽露台、創造出四面採光的創舉,由於建築立面韻律地層疊錯落,可以友善地融入基地紋理,自然地吸引氣流與光線悠遊其中,讓建築物本身更具生命力。全案無標準層,共規劃17戶純住宅,無店面,坪數範圍從35至72坪,以2+1到3房為主。每戶均實現三至四面通風採光,每間浴室皆備有對外窗,主臥更享有雙面開窗。值得一提的是,特別在一樓規劃庭院戶,獨享15坪私人庭院;六樓以上樓層規劃了一層一戶獨享的獨立梯廳,並擁有引人入勝的景觀陽露台設計;中樓層以上即可欣賞到芝山岩與陽明山系的美景。除了獨特的建築設計,「璞園知山」提供全棟10年防水保固、7年建材設備保固,以及璞園專利技術制音樓板等多種隔音工程。建材選用更是匠心獨具,包括德國LEICHT廚具、TOTO全自動電腦馬桶、Hansgrohe衛浴設備、義大利AZZURRA檯面式一體盆、YKK氣密窗,同時規劃了浴室降板、廚房污排水管隔音包覆等貼心設計。目前,工程已完成結構體,預計明年第四季即可交屋。「璞園知山」所在區域生活機能完善,涵蓋中山北路五段、中正路、享有士林捷運商圈、天母SOGO、大葉高島屋、歐洲學校、美國學校、日僑學校,醫療機能更有陽明醫院、新光醫院等四大醫學中心。這裡,不僅是建築藝術之地,更是客戶與生活對話的絕佳場所。士林官邸公園為台北市第一座生態公園,每年因四季更迭所舉辦的菊展、鬱金香展、蘭展、玫瑰展都是相當盛大的花卉活動。(圖/業者提供)業者坦言:無標準層設計確實是挑戰與突破,整座建築像是一座巧妙拼圖,每一戶都是這座城市的專屬建築主人,擁有獨一無二的風采,這裡不僅是居所,更是璞園對建築藝術極致追求的代表,更為城市天際線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不滿好友妻嗆他「沒路用」還毆打繼女 男推她進水溝並掐死
桃園市56歲李姓男子寄住在66歲陳姓好友家13年,去年3月好友42歲廖姓妻子對犯錯的蔡姓繼女動粗。李男疑想到自身長期被廖女言語譏笑,憤而將廖女推下3公尺深水溝,李男要救廖女時,再被廖女嗆聲,為此將廖女掐死,桃園地檢署依殺人罪起訴。據了解,李男因經商失敗,寄居在陳姓好友家中,廖女為此常常言語譏笑李男。另廖女一家還有蔡姓繼子、繼女兄妹,但兄妹若犯錯動輒被廖女毆打。去年3月14日,廖女因蔡女犯錯,又毆打蔡女,因蔡女已經受傷,李男想要叫救護車卻遭廖女制止,還被嗆「沒路用」。李男因早對廖女埋恨在心,為此將廖女從客廳中拖拉到後花園,並抓住其肩膀,往鐵門撞擊,撞開鐵門後,把廖女扔到3米深水溝內。當時李男還爬下水溝,發現廖女仍有氣息,試圖要拉廖女上去時,廖女又對李男放話,稱此事一定沒完沒了,李男憤而掐死廖女。發現鑄下大錯的李男趕緊找蔡姓繼子幫忙,2人將廖女拉回地面後,由蔡姓繼子對廖女CPR,並呼叫救護車,但廖女已經死亡,送醫後不治。桃園地檢署偵查終結,依殺人罪起訴,此案將由國民法官審理。
台灣可能發生規模12地震? 氣象局出面破謠言「不可能!」關鍵理由曝光
台灣因為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因此地震發生機率高,過去曾有網路謠言提到,「台灣有可能發生規模12的地震」,對此中央氣象局回應,以台灣的地質構造來說,不太可能發生規模8以上的強震,更不要說發生規模12的地震,否則200兆公尺的錯移量,已經超越整個地球。根據臉書粉專「報地震–中央氣象局」發文澄清,提到大部分的地震,都是由斷層錯動而產生的,當斷層的面積越大、滑移量越多,對應到的地震規模就會越大。而看似只要有無限長的斷層或是無限多的滑移量,就會有無限大的規模,不過實際在地球上,斷層面積、能產生的滑移程度,都是有限的。氣象局強調,台灣不可能發生規模12地震。(圖/氣象局)而以斷層面積來看,即使有很寬的斷層,往下的深度還是會被地球的物理性質限制;隨著深度越深,溫度也會越高,當岩層變成像是黏土般,外力一推就變形,其實沒辦法累積能量、產生地震,也就是說,斷層面積很難無限的向下擴大。若以台灣本島上最長的車籠埔斷層為例,當時的斷層面積約為2000平方公里,根據地震矩規模的定義,若真的要因此產生規模12的地震,那大概要有200兆公尺的錯移量,其長度「已經超過一整個地球了!」因此氣象局才會出面澄清,台灣基本上不太可能會發生規模8以上的地震,更不用說發生規模12的地震了。
台灣人一生平均經歷「2次災害型大地震」! 中央氣象局曝「保命2關鍵」
臉書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昨天(4月30日)發文指出,以地震週期來看,平均每30年,台灣就會發生一次規模7以上的大震,等於每個台灣人一生平均會經歷2次災害型大地震。因此提升防災意識、熟悉防震演練,才是最關鍵的國民任務。《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表示,「下一次大地震是什麼時候?是全台灣人都急於破解的謎題」,在地球科學界,科學家常常會估算某斷層、某地區的地震間隔時間,計算出地震的週期,「有紀錄以來,台灣曾經發生15次百人以上死亡的災害地震,千人以上死亡的災害地震也有驚人的5次。」「那麼,我們究竟能不能用地震的週期或頻率,來推估下次大地震爆發的時間呢?」《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解釋,雖然科學家可以透過挖掘斷層槽溝、地震紀錄來了解某個斷層兩次錯動的間隔時間,即使我們僅著眼於同一個斷層,但是隨著斷層位態的改變、構造環境的條件不同,仍然很難精確估計下一次錯動的時間。因此《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也提醒大家,雖然我們知道地震週期在學術研究上有其統計和科學的意義,但我們還是可以把地震週期作為防災準備工作的參考!「面對讓人毫無防備的地震災害,不論你聽到的地震週期有多久,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才是上上之道!」
北投有感地震 非火山噴發徵兆
台北市北投區17日上午9時8分發生芮氏規模3.1地震,雙北市皆偵測到最大震度達三級,地震與大屯火山活動有關,震央約位在七星山邊坡的七星公園附近,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這起地震並非斷層引起,是火山活動引起,但不是火山要噴發前引起的地震,發生餘震機率也很低,呼籲民眾不必過度恐慌。這起有感地震,因瞬間搖晃力道之大,讓北部民眾驚呼「超恐怖」。北投區湖山里長李秋霞昨直言,「地震很有感」,有聽到很大的地鳴「轟隆隆」的聲音,母親以為有樹倒了還要她出去看,然後隔了五分鐘又有餘震,這次地震跟以往感受不同,有地鳴但路燈沒有搖晃,手機也沒有發出警示。士林區平等里長徐明忠則表示,當時他正在里辦處理事情,有感覺搖晃蠻大的,除了搖晃外,還有聽到「隆」的一聲。陳國昌說,火山活動引發的地震每天都有,一天約有20次至30次,多數地震規模小、大家感覺不到。根據統計,該地區規模3.0以上的地震20年來共有17起,其中較大的2次分別為4.0及4.2,上一次超過規模3.0為2021年11月28日的規模3.3。陳國昌進一步指出,有很多跡象可判斷這次地震是屬於火山活動,不是火山即將爆發的前兆,例如可從地震波型判斷,如果是火山岩漿上升推擠岩壁造成破裂,波型為膨脹型震波,但本次地震則不是膨脹型震波,推測此次為大量溫度較低的地下水進入岩漿壁,因為溫度、壓力、體積改變,造成岩漿壁破裂,又因破裂情況大,形成規模3.1的地震,「在火山地區不算罕見」,屬於單一事件。台北市災防辦公室高級規畫師雷泰雄表示,台北市政府已事前調查若火山噴發會有立即危險的區域,並統計該區域的戶籍人口資料,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火山紅燈警示,來啟動應變疏散計畫,以確保火山災害時,民眾可以安全疏散。外界也關注是否會進一步引發更強烈的地震或是斷層錯動,陳國昌表示,這類型地震發生餘震的機率低,也沒有斷層,呼籲民眾毋須擔憂。
土耳其強震能量「921地震2倍」 台灣最該擔心「這一區」
土耳其邊境城市加濟安泰普省(Gaziantep),本月6日接連發生2起芮氏規模7.5以上強震,尤其最大規模的7.8強震,震撼全球,目前已知在土耳其、敘利亞2國造成逾4800人死亡,還有不少民眾受困在瓦礫堆中。而對台灣人來說,說到地震最大的傷痛,莫過於當年南投集集的921大地震。根據《壹蘋新聞網》報導,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土耳其強震的能量,大約是台灣921大地震的2倍,不過他分析,因為台灣現在所觀察到的斷層僅100多公里,要發生規模7.8地震的機率並不高,但規模7.3至7.5強震還是有可能的。陳國昌受訪時提到,這次土耳其發生規模7.8的強烈地震,不少學者專家都預估,當地斷層約有200公里,但在台灣目前斷層發展,最長僅100多公里,所以要發生規模7.8的地震機率,基本上不是太高,關鍵就在斷層的長度。而也有人分析,土耳其這起大地震,能量大於廣島原子彈的威力,陳國昌也分析表示,這起世紀強震的能量,「大約是921大地震的2倍大」。而看到土耳其受到這起強震影響,死傷與建築物倒塌程度超乎預期,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認為,當位在斷層上的房子,一旦遇上地震,板塊擠壓時錯動,整個房子就會像「被剪刀剪斷」一樣,所以位在地震帶上的房屋興建時,最好的做法,就是加強建築物本身的耐震設計,還有盡量遠離斷層。他並警告,台灣從南到北,都算地震活躍區,但西半部人口密集,相較於人口較為空曠的花東,要更加留意。
地震是如何發生的? 這個裝置讓你瞬間理解
許多人都知道,地震的發生是因為地殼運動造成板塊擠壓而發生的,但至於「板塊是如何擠壓的」就沒有人有辦法做個很清楚的說明。日本和歌山縣立自然博物館就設計了一組模型,透過簡單的裝置,讓民眾輕鬆了解「地震到底如何發生的」。日本大阪自然史系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中条武司近日在推特上釋出一段影片,影片中是一台由和歌山縣立自然博物館製作的地震模型,透過模型的運動,可以清楚看到板塊到底是如何被擠壓、接著發生錯動與反彈,進而產生地震的。從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右邊的板塊模型不斷地往左邊移動,而左邊的板塊就跟著移動的速度不斷地遭到擠壓,接著又彈回原本的地方,在這個時候,左邊板塊上方的建築物就開始發生晃動。用著簡單的裝置,就讓民眾快速了解地震的發生原因。中条武司在影片的說明欄中表示,這個裝置目前已經在部分地區成為熱門話題,而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裝置是由策展人親手製作的,而且這個策展人其實是一位專門研究昆蟲的達人。(點此觀看影片)
搜奇/世界十大危險建築連詩仙李白也折服 「懸空寺」屹立絕壁千年
詩仙李白一生好道,足跡踏遍名山大川,拜訪過很多廟宇道觀,所到之處留下許多驚人詩作,其中有一首詩意境高遠,他在著名的「夜宿山寺」中寫道,「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被認為描寫的就是同樣出現在小說家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懸空寺」。懸空寺被美國《時代雜誌》列入「世界十大危險建築」。(圖/翻攝自新華網)李白以「壯觀」兩字墨寶形容懸空寺絕美的奇險,但仍覺得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心情,所以巧妙於「壯」字旁邊多加一點,寓意「比壯觀再多一點」,而金庸則是以「久聞翠屏山懸空寺建於北魏年間,於松不能生、猿不能攀之處,憑空建寺,那是天下奇景」來形容。詩仙李白也為懸空寺的奇景所折服,留下獨具創意的墨寶,被後世刻於石壁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這座懸空寺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一座囊括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懸空寺原名「玄空閣」,「玄」取自於道教,「空」則來自佛教教義,後來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山壁之上,遂改名「懸空寺」,據傳,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也就是西元491年,現存之建築均為明清時期重建。懸空寺位於翠峰山的半山腰上,距離地面約60公尺,最高處離地約90公尺,由木頭架構而成,寺內十分寬敞,讓人不禁讚嘆古人的建築工藝能如此精湛。整座寺廟有40間房屋,為木質框架結構,主體建築間由走廊、棧道相連。遠望可見3層樓閣依山勢漸次抬升,寺廟面朝南方,下面就是山谷,如此屹立了上千年,2010年時更被美國《時代雜誌》列入「世界十大危險建築」。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風景名勝區內的懸空寺。(圖/翻攝自新華網)不過懸空寺何以能盤據在絕壁之上?專家發現,寺廟不僅有支撐的柱子,柱子上方是托起整間寺廟的27根橫樑,這些直徑約50公分的木頭深深扎進了懸崖上人工開鑿的石孔中。90年代時,大陸文物保護部門曾打算更換損壞的橫樑,但發現無法將橫樑拔出石孔,原來插入石孔那端被打上楔子,緊緊卡在石洞中。專家還發現,所有的橫樑、立柱和樓閣的主要樑柱皆為鐵杉木,都是經過桐油浸泡作過防腐以及抗風化的處理。除此之外,懸空寺能挺過無數風雨飄搖1500年,和寺廟位於石崖中間的凹處也有很大的關係。原來,石崖頂峰的突出部分就像屋簷,保護古寺免受雨水沖襲和烈日曝曬,另外,懸空寺也暗藏抵禦地震的功能,根據已故的中國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表示,懸空寺能挺過多場大地震,原因就是橫樑立柱採用的是「榫鉚結構」,重點就是防震,使用這項結構的建築,在遭受巨大外力作用時,部件彼此錯動,不過當外力消失時又能恢復原狀,不易遭受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