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端螺旋體
」 淹水 凱米颱風 颱風 登革熱寵物情緣/「ELL&s」若熙湊齊三色柴犬 自嘲阿嬤養孫子「17公斤是壯不是胖」
女團「ELL&s」是自選秀節目《未來少女》最終集公演奪冠的「日光之橙」衍生而出實力小分隊,其中神秘新成員若熙Rosie是一隻柴犬「Teddy」主人,她透露現在4歲大的Teddy其實是媽媽在山上公廁意外撿到的小狗,「原本想說作中途,結果養出了感情,就決定收編牠成為家中一份子,會叫Teddy是因為小時候真的就像隻泰迪熊一樣可愛」。堅稱17公斤重的Teddy身材「是壯不是胖」,若熙自爆養牠就像阿嬤在養孫子。(圖/林士傑攝)堅稱17公斤重的Teddy身材「是壯不是胖」,若熙笑說養牠就像阿嬤在養孫子:「媽媽會特地去美式大賣場買牛五花跟豬五花火鍋肉片,煮熟後混著飼料餵Teddy,因爲純飼料牠完全不吃,而且當家長的我們真的會於心不忍,很怕牠會餓到。」不過先前Teddy因吃太油膩送醫,還在獸醫院住院3天觀察,「獸醫說出院後只能吃水煮雞胸肉,現在有讓牠吃得比較清淡一點」。若熙表示先前Teddy因吃太油膩送醫,還在獸醫院住院3天觀察。(圖/林士傑攝)若熙無奈表示,Teddy是一隻固執的柴犬,玩玩具也只愛咬有聲音的小彈力球,更不會在家上廁所,無論颳風下雨大颱風,每天一定要出門三次,每次遛牠更要40分鐘起跳,「Teddy出門一定要跟附近鄰居的狗朋友見面,才會甘願回家,有時候還要把家裡附近的4、5個公園全跑遍,只是為了讓牠見狗友打招呼」。自小家中就一直有狗狗陪伴長大,家中原本就有黑柴「Kuma」與白柴「茉莉」,若熙表示「第一隻柴犬是我國一來到家中,取名『Kuma』,高中的時候救援了10歲的白柴茉莉,茉莉是繁殖場的種母,生活過得很苦、很護食,也因此Kuma對後到的茉莉敵意非常強」,之後帶了Kuma去做了寵物溝通,希望Kuma對茉莉好一點,兩隻毛孩才比較不會吵架。4年前某次出遊在陽明山的公廁撿到Teddy,若熙說:「我們家很喜歡去山上、海邊玩,Teddy是媽媽在陽明山的廁所發現的,帶去掃有晶片但沒有登記名字,獸醫院說應該是繁殖場逃跑的小狗。」因為家中已經有Kuma、茉莉兩隻愛吃醋的柴犬,原本計畫要將Teddy送養,結果越養越有感情,就一直養到現在。4年前在山上公廁撿到Teddy,若熙說原本計畫要送養,結果越養越有感情。(圖/林士傑攝)若熙表示Teddy是一隻固執的柴犬,無論颳風下雨大颱風,每天一定要出門三次。(圖/林士傑攝)茉莉、Kuma在2021、2023年相繼因病過世,讓若熙忍不住哽咽地說:「當時很心痛,我覺得自己永遠沒辦法接受生離死別,但覺得日子還是要過,Kuma感染鉤端螺旋體病去年離開的時候,隔天是正好要拍Solo影片,一直哭哭到眼睛腫到不行。」若熙說自己未來另一半一定要愛狗,「因為狗就是我的家人」。(圖/林士傑攝)提到Teddy,若熙心疼表示,牠是一隻有分離焦慮症的狗,非常黏人,「像是我跟媽媽出國沒辦法帶著牠,回家的時候Teddy就會攻擊行李箱,覺得是行李箱把家人帶走」,平常出門去摸別家的狗,牠就會生氣想咬對方。雖然Teddy膽子小、又愛吃醋,但若熙也說:「希望牠可以陪我到結婚。」更直言自己未來另一半一定要愛狗,「因為狗就是我的家人」。Teddy是一隻有分離焦慮症的狗,非常黏人,讓若熙十分心疼。(圖/林士傑攝)小檔案名字:Teddy品種:赤柴年齡:4歲體重:17公斤性別:公特長:很會游泳、愛玩小球ELL&s出道記者會上,前韓國女團CLC成員Elkie莊錠欣(右1),特別以考核導師的身份來傳承經驗。(圖/林士傑攝)
廚師腹脹燒到38度!送急診竟「快洗腎」 醫示警「這疾病」易被輕忽:今年7例
57歲林姓男子是一名廚師,有高血壓並接受藥物控制,不過從今年1月中旬起發燒到38.1℃、有畏寒現象、輕微腹脹,除此外並無其他症狀,也沒出去旅遊、或接觸動物、家人同事也沒群聚現象,因症狀愈來愈嚴重,於是前往北市聯醫急診就醫。經檢查,醫師表示,是鉤端螺旋體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任王登鶴指出,林男當時血氧飽和度97%、體溫35.4℃、脈博99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93/50 mmHg,急診發現其腎功能很嚴重,肌酸酐8.1 mg/dl,已到了要洗腎的程度,同時有泌尿道感染、低血壓、肝功能異常、肺水腫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現象,因病情病危,於是安排住院至加護病房。經過檢查,林男被診斷出是鉤端螺旋體感染。王登鶴說明,鉤端螺旋體為細桿狀螺旋型,主要宿主包括鼠、犬、豬、牛、羊、馬等動物,為人畜共通病,感染症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好發於熱帶地區,發生國家遍及全世界,以中國大陸、韓國及東南亞病例較多,感染的病人其臨床症狀為高燒、全身酸痛、乏力、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重者可併發肺出血、黃膽、胸膜炎和腎衰竭。王登鶴表示,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病原會存在於動物的腎臟或生殖器官中,造成慢性持續感染,進一步污染水源、土壤等周圍環境,再伺機經由動物皮膚傷口、結膜與被污染尿液或食物接觸而感染宿主,皮膚有傷口、戲水、接觸囓齒動物的人較易被感染,農夫、漁民、廚師、食品加工工人、污水或垃圾處理廠的工人都是易被感染的族群,嚴重時將有致命的可能性,死亡率高達5-10%。王登鶴示警,因鉤端螺旋體感染在台灣不常見,今年到5月中旬全台總共7例,容易被醫師輕忽,沒想到這個病而診斷延遲,導致病人死亡,因此提醒大家,在台灣對於發燒、肢體疼痛、或合併黃膽或急性腎衰竭的病人,鉤端螺旋體感染應該列入鑑別診斷,以免延誤治療的時機,導致病人死亡。
山陀兒帶來豪雨…恐再掀起「類鼻疽」疫情 7月凱米颱風後已釀13死
颱風「山陀兒」目前已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但在侵襲台灣期間,仍讓多地區出現積水、淹水的情況。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先前就提醒,這次「山陀兒」颱風因為滯留期長,加上豪雨影響,很可能再度引起類鼻疽疫情。羅一鈞表示,今年7月下旬「凱米颱風」襲台後,當時累計了80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3例死亡,超越2005年海棠颱風42例的最高紀錄;值得注意的是,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為2至4周,而凱米颱風過後的80例個案中,便有69例均是在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疾管署指出,颱風導致多地出現積水或淹水情況,民眾易因接觸污水、污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而造成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登革熱及腸道傳染病等風險,籲請民眾於颱風期間及颱風過後,如需清理家園或外出時務必落實防疫措施,包括穿著雨鞋、防水手套和口罩,避免刺傷或割傷,以保障自身及家人健康安全。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引起類鼻疽的類鼻疽桿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常為吸入性感染且慢性病患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因此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颱風導致多地區積水、淹水,民眾應慎防類鼻疽。(圖/翻攝自臉書/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疾管署提醒,類鼻疽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治療,同時籲請醫師提高警覺,如遇有疑似個案,應詢問接觸史、受災/受傷情形、汙水暴露史等,並加強疑似個案之通報與診治。另外,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達40到75%,國內統計近5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抵抗力較差的民眾,包含糖尿病、外傷者,應避免暴露於受污染的泥土或水中,皮膚有傷口者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以水沖洗並就醫。
凱米颱風釀中南部水患!憂心登革熱再起 衛福部示警「未來2周」是關鍵
凱米颱風重創台灣中南部,甚至爆發多起水患,雖然如今颱風已過境,但由於積水問題,外界也擔憂登革熱疫情恐再度爆發。除此之外,醫界也擔憂鉤端螺旋體、類鼻疽等疫情會隨之爆發。目前傳出衛福部已發醫界通函,要醫師關注發燒民眾的接觸史、受災情況。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也表示,未來兩周是關鍵。綜合媒體報導指出,2024年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已達150例,創下5年來新高。專家擔憂境外個案數量越多,可能導致更大規模的本土疫情,2023年在台南、高雄的感染人數就曾衝破2.4萬大關。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颱風過後通常會出現傳染病疫情高峰,例如過去蘇迪勒和卡努颱風後,本土疫情都有顯著增加。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也提到,未來2周最為關鍵,就以高雄為例,目前積水都已經消退,大部分地下室積水也都抽乾,目前正動員人力進行積水之後的清消,預計8月9日前可以完成。為了防範疫情擴散,衛福部目前已採取多項措施,像是對受災的6個縣市調撥了11,992瓶酚類消毒劑,其中南投縣1,632瓶、雲林縣500瓶、嘉義縣500瓶、台南市4,624瓶、高雄市4,256瓶、屏東縣480瓶。其次,衛福部也發布醫界通函,要求醫療院所提高警覺,主動詢問病患的接觸史和受災情況。此外,疾管署也加強了對台南、高雄等登革熱高風險地區的監測。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風災過後的一週,是登革熱防治的關鍵期。他呼籲民眾主動清理居家環境,特別注意清除積水容器和檢查屋簷排水槽等容易滋生病媒蚊的地方。同時,他也提醒民眾在進行環境清理時要做好個人防護,穿戴適當的裝備以避免感染其他疾病。報導中也提到,除了登革熱外,民眾還需警惕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和腸道傳染病。羅一鈞建議,在受汙水影響的地區,飲用水需煮沸或選擇瓶裝水,並對居家環境和廚具進行徹底消毒。他特別提到,居家消毒可用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擦拭;遭汙染廚餐具應煮沸或用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接觸史,以利醫生進行診斷和檢驗。衛福部部長邱泰源表示,自7月23日發布陸上颱風警報至7月29日止,各地方政府已調撥34,404瓶漂白水供家戶消毒使用,尚存70,945瓶。目前收容所的疫情監測顯示未有特殊疫情和群聚事件發生。
積水中游泳、赤腳恐染「類鼻疽」 醫示警:快速致死性敗血症均有可能
凱米颱風為台灣帶來強降雨,造成部份縣市嚴重淹水。ICU醫師陳志金示警,積水中游泳、赤腳走泥中要小心,可能會感染破傷風、鉤端螺旋體及類鼻疽。陳志金《Icu醫生陳志金》指出,看到有人赤腳走在泥水中,甚至是在積水中游泳、苦中作樂,心中不免擔心,如果有傷口,可能會感染破傷風、鉤端螺旋體及類鼻疽,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陳志金說明,特別要提一下這個「類鼻疽」,類鼻疽的臨床症狀表現差異相當大,從完全無症狀到急、慢性肺炎,局部感染,包括皮膚、肌肉、骨骼、腹內器官、泌尿系統及神經系統等,到快速致死性敗血症均有可能。陳志金表示,整體死亡率約二至四成,但是若發生肺炎合併敗血性休克,其死亡率可高達九成,大家也要清理家園,避免蚊蟲孳生,防範登革熱。貼文一出引起討論,大家紛紛留言「已清潔完成,謝謝提醒」、「看到髒水游泳的,我真心覺得恐怖」、「我看到游泳的影片有點傻眼,因為那水超髒的!以前只是泡在髒水裡不到十分鐘,結果皮膚過敏很久才好,每天就是又痛又癢」、「我之前就是這樣得到蜂窩性組織炎」、「從水溝底,泥土底翻湧出來的細菌病毒,都是平時身體少接觸,也很少抗體的」。
凱米暴雨南部淹大水!名醫示警:疾病恐增加 「1情況」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凱米」颱風近日侵襲台灣,帶來慘重災情,包括淹水、土石流、路樹倒塌等,有民眾苦中作樂,直接在馬路上游泳。不過,胸腔科名醫蘇一峰提醒,淹水會散佈水中的微生物與蚊蟲,泡水降低的體溫可能增加感染呼吸道疾病風險,皮膚泡髒水則容易使細菌等微生物入侵身體,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等疾病,必須多加注意。凱米颱風帶來強風暴雨,造成南部許多地方淹大水。期間高雄有民眾苦中作樂,直接跳下水游泳;屏東也是淹水災情嚴重,有民眾拿出塑膠箱划船,或是拿浮板游泳。蘇一峰今(27日)在臉書發文,颱風淹水過後慎防許多疾病增加,淹水直接散佈、滋生許多水中的微生物與蚊蟲,身體與手腳都泡髒水後要趕快洗乾淨。除此之外,蘇一峰也提到,泡水降低的體溫可能會增加感染呼吸道疾病風險,皮膚泡到髒水則容易使細菌等微生物入侵身體,進一步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等疾病,還有可能因食物不潔而產生腸胃炎,之後也要擔心登革熱疫情爆發。另外,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先前也警告,平常街區或下水溝會有老鼠糞尿,以及其他生物足跡、受汙染的土壤,當水淹起來時,這些髒東西都是「放大版」,一旦喝到了水或嗆到,就等於「舔地上、舔下水道、舔馬桶」,且鉤端螺旋體的感染一開始都是不明發燒,到了出現黃疸可能就來不及了。
颱風天淹水「民眾游泳苦中作樂」 網揭背後風險…醫狂勸母湯:等於舔馬桶
凱米颱風侵襲台灣,帶來慘重災情,包括淹水、土石流、路樹倒塌等,有民眾苦中作樂,直接在馬路上游泳,引發不少網友討論,認為除了水很髒之外,還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而醫師也警告「不要隨便游泳」,一旦喝水或嗆到,等於在舔馬桶。颱風帶來強風暴雨,南部許多地方都淹水,高雄有民眾在淹水的道路苦中作樂游泳,而屏東也是淹水災情嚴重,有民眾拿出塑膠箱划船作樂,或是拿浮板游泳。對此,有網友在PTT八卦板發文,詢問:「你各位有誰真的敢在這種滑水道玩嗎?」先不提水看起來黃黃髒髒又濁濁的,平日路邊不是野狗尿尿,就是隨地垃圾,雨水沖出來的水,很可能混雜這些垃圾在裡面,就算不怕髒污,但若是電線脫線泡在水裡沒發現,那就非常危險,因此不解為何有人敢在淹水的馬路泡著玩,甚至拿輪胎當游泳圈。醫師指出,各種生物的排泄物,在淹水時是「放大版」。(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消息一出,引發熱烈討論,其他網友紛紛留言,「一堆有的沒的全混一起,敢泡下去真的很勇」、「其實漏電才是最危險的」、「我不想被電死」、「腳沒傷口泡了髒水也會得蜂窩性組織炎」、「想到臭水溝,我只想趕快回家洗澡」。另外,姜冠宇醫師也在臉書提醒,颱風天不要隨便去淹水區游泳,平常會覺得街區或下水溝偶有老鼠的糞尿,讓人感到噁心,其他生物的足跡和受污染的土壤也是,這些在淹水時都是「放大版」,鉤端螺旋體的感染,一開始都是不明發燒,到了黃疸可能就來不及了,重申這樣的行為「真的母湯啦」,一旦喝到了水或嗆到,等於舔地上、舔下水道、舔馬桶。
街道淹水游泳「堪比舔馬桶」!醫警告恐感染 網嚇傻:漏電更可怕
凱米颱風侵擾全台,南部地區的災情尤為嚴重,頻頻傳出淹水慘況,但也有不少民眾選擇樂觀面對,不僅選擇在街道上划船,更有人直接在家裡游泳。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就警告,淹水時下水溝的老鼠糞尿、汙染都是「放大版」,如果不幸鉤端螺旋體感染,到了黃疸可能就來不及了。姜冠宇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平常街區或下水溝會有老鼠糞尿,以及其他生物足跡、受汙染的土壤,民眾可能會感到噁心,而當水淹起來時,這些髒東西都是「放大版」,「鉤端螺旋體的感染,一開始都是不明發燒,到黃疸可能就來不及了」。姜冠宇還在留言區補充說,一旦喝到了水或嗆到,就等於「舔地上、舔下水道、舔馬桶」,如果真的想下水,也要注意腿上不能有傷口。對此,就有網友在PTT問道「讓你在淹水的馬路泡著,你真的敢嗎」,並舉例表示,如果到了某個城市,馬路卻因下雨淹成滑水道,「平日路邊不是野狗尿尿,就是隨地垃圾,雨水沖出來的不會混雜這些垃圾在裡面嗎」,更不用說還有電線脫落泡在水裡的狀況。針對這個問題,其他鄉民則紛紛留言道,「超噁」、「我不想被電死」、「都是屎水」、「其實漏電才是最危險的」、「腳沒傷口,泡了髒水也會得蜂窩性組織炎」、「想到臭水溝,我只想趕快回家洗澡」、「蟑螂都從水溝衝出來,嚇死」。
本土登革熱破700例!颱風過後提防「蟲蟲危機」 疾管署提醒慎防「3類傳染病」
目前本土登革熱病例已經突破700例,其中又以台南市病例最多,也由於颱風剛過境的關係,不少地區都發生積水的情況,為此疾管署發表聲明,提醒民眾要注意登革熱、鉤端螺旋體以及腸道傳染病等3類疾病,務必要清除積水以免茲生病媒蚊蟲。疾管署日前發表聲明指出,截至24日,本土已經累計630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其中臺南市524例、雲林縣82例、高雄市21例、臺中市2例及屏東縣1例,全國病例數為近10年以來同期最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佔42%(266例),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目前累計7例重症病例,其中3例住院中,另累計1例死亡病例。另今年累計75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感染國家分別自泰國(19例)、印尼(16例)、馬來西亞(15例)、越南(9例)、菲律賓(5例)、馬爾地夫(4例)、印度(3例)、孟加拉國(1例)、寮國(1例)、中國(1例)及緬甸(1例)移入。也因為颱風剛過境,全台許多地方都出現積水、淹水的情形,疾管署為此也於29日發表聲明,呼籲民眾應在雨後務必務必清理家戶周遭孳生源,減少病媒蚊孳生,同時應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感染傳染病。一、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預防登革熱降雨後環境中容易產生積水容器,成為孑孓孳生的溫床。尤其近期中南部本土登革熱病例持續增加,疾管署呼籲,雨後請民眾主動巡檢居家環境,澈底清除家戶內外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孳生源,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及感染登革熱風險。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早診斷及通報。二、清理家園勿赤腳或穿拖鞋,避免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及破傷風災後易產生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並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受傷原因及傷口污染情形,以利醫師診療。三、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淹水地區蓄水池如遭污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徹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可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以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後再使用。限/停水地區務必飲用煮沸的開水或市售瓶裝水;恢復供水後,如發現給水有混濁、異色及異味等現象時,請立即通報當地自來水事業單位處理。限/停水期間,如轉開水龍頭還有水,請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正確洗手,如果無法取得肥皂和清水時,可以使用酒精含量60%至95%的乾洗手液清潔雙手,以降低疾病感染的風險。疾管署呼籲,強風豪雨可能挾來新的積水容器或潛在孳生源,提醒民眾風雨過後仍需再次巡視周遭環境,並儘速清除積水,減少病媒蚊孳生。如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臨床醫師如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以減少傳染病散播的風險。
氣候變遷傳染病傳播風險增 埃及斑蚊恐北漂
全球升溫,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危害性節肢動物在全世界分布上有往高緯度與高海拔移動的趨勢,最大原因可能來自於病媒生物分布區域的擴張。而衛福部在最新一期「健康領域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中指出,隨著病媒生物分布區域的擴張,傳染病的傳播風險可能會增加,並提及近年來台灣的埃及斑蚊呈現北移擴張的趨勢,推測未來登革熱的中、高度風險區會隨之增加。台灣大學公共衛生所名譽教授金傳春表示,登革熱為病媒傳染病,氣候變遷對蟲媒有很大影響,且依過去研究指出,登革熱與境外移入及氣象條件息息相關,因此要阻絕登革熱首先要從阻絕境外移入,並透過天氣監測高溫及降雨量及早因應,但她也說,如果因為氣候變遷使埃及斑蚊擴散至中部區域,恐怕會使病例更加嚴重。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理事長白秀華說,登革熱可由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傳播,埃及斑蚊因其天性敏感,較易傳播登革熱,因此為登革熱防治重點,目前埃及斑蚊區域仍在北迴歸線以南,未來也可能會因氣候變遷等因素北移。不過,環保署氣候變遷署籌備處調適組副組長葉信君表示,依2022年調查,目前埃及斑蚊分布最北仍在台南新營,為驗證埃及斑蚊分布推估結果,今年將針對台灣南部特別是雲林縣以南調查,至於白線斑蚊分布也尚待今年再驗證結果。而依衛福部「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發現,台灣數周前的高溫將使未來幾周後的登革熱、恙蟲病、日本腦炎、腸病毒重症、桿菌性痢疾、類鼻疽及鉤端螺旋體的發生風險增加,尤其登革熱甚至可達7倍。白秀華則指出,當天氣變熱後,昆蟲密度可能會增加,一旦達到某一標準時,生物反而無法生存,不過氣候變遷、生物演化等尺度較大,還需要持續性觀察。
指甲掌握健康訊息!醫曝「8大變化」要小心:這徵兆恐罹癌
觀察指甲竟能窺視出身體危機?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透露,正常的指甲應該是平滑、整齊且均勻生長,顏色則呈現淡粉紅色或透明色,不過若是突然趾甲顏色改變、形狀凹凸等變化,小心恐是身體出現疾病。黃軒今(1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腳指甲的變化可以提供一些身體健康訊息,如果指甲的形狀、顏色或臭味持續改變超過幾周,像是指甲變黑或出現濃厚的顏色,或者出現其他不尋常的症狀,小心恐是疾病或感染,以下為8種常見腳趾甲變化及發生原因:1.變黃可能是由於真菌感染,尤其是當趾甲變得厚且脆弱時,而抽煙或頻繁使用染色強烈的指甲油也可能導致趾甲變黃。2.變白趾甲部分或全部變白可能是由於真菌感染、鐵質缺乏或由於趾甲受到損傷。3.變黑或深色可能是因為腳趾受傷造成的瘀血,或者可能是皮膚癌的一種形式,稱為黑色素瘤,應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4.凹痕可能是由於疾病或疾病的後遺症,如鉤端螺旋體病或手足口病,這些凹痕也可能與皮膚病,如牛皮癬有關。5.垂直線條這通常是正常老化現象,與疾病毫無關聯,這些直條凸起細線又稱為「脊狀凸起」 ,大約40歲左右會逐漸明顯,尤其常出現在大拇指,且男性較女性更為常見。6.水平線條代表過去的幾周或幾個月內身體遭受了嚴重的壓力,又或者可能營養不良。患者若出現凹凸不平的橫向溝槽,可能是因為身體狀況欠佳,導致指甲長到一半卻停止了,待身體恢復後再長出新的。7.厚趾甲可能是真菌感染,尤其是如果趾甲顏色變深並且很難剪切,不過厚趾甲也可能是血液循環不良或糖尿病導致。8.捲甲症「捲甲症」是一種慢性指甲變形,像捲心餅乾一樣,兩邊指甲把指甲床的肉捲在裡面,且隨著慢慢變嚴重而影響到生活,通常腳指甲的發作機率較高,嚴重時會有疼痛,甚至反覆細菌感染發炎,進而影響日常行動。另外,此類指甲常常會變厚及變色,因此常被誤以為是黴菌感染的「灰指甲」,服藥、擦藥都無效。對此,黃軒提醒,若是腳趾甲出現任何不尋常變化,應立即就醫並交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以免延誤治療。
赤腳下田救葡萄!老翁連續高燒「2天0尿液」 醫曝驚悚病因:3天就會死
農業社會中,常常會看到農民赤腳下田工作的景象,然而此舉其實暗藏危險,甚至可能致命。腎臟科醫師陳俊宇近日在節目中透露,有位70多歲的阿伯在田裡耕作後,突然上吐下瀉,且連2天無法排尿,嚇得趕緊就醫;經過抽血檢查,患者被診斷出急性肝衰竭合併急性腎衰竭,所幸及時抓出病因,否則3天就可能喪命。陳俊宇日前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收治個案,該名患者年約70多歲,當時連續3天高燒38度,期間曾到診所看診,但病況未見改善,返家後開始出現意識模糊、臉色蠟黃等症狀,且一連2天「一滴小便都沒有」,嚇得家人趕緊帶他到大醫院掛急診;經過抽血檢查,醫生發現患者黃疸值達15,已是肝臟衰竭狀態。(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醫生表示,因為抽血培養沒有結果,查看病史後懷疑有感染可能,詢問生活史後得知,患者發病前曾為了搶救辛苦栽種的葡萄,不顧田裡已經淹大水,便赤腳踏入田中,加上老翁的腳上布滿小傷口,雖然沒有紅腫或化膿,但細菌仍可能趁虛而入,於是他趕緊加驗「鉤端螺旋體」,終於找出病因。陳俊宇提到,「鉤端螺旋體」容易出現在淹水的地方,一旦引發感染,就可能併發急性肝腎衰竭,嚴重情況下3天就會致命;醫生補充,由於老翁患有糖尿病,可能腳上有傷口而不自知,當碰到細菌感染,必須對症下藥立即給予抗生素治療,如果無法找出病因,就算注射升壓劑、插管,甚至是洗腎也救不回來。
清水塔驚見「12隻破碎鼠屍」飲用水中漂浮 她崩潰:這是全家的飲用水
澳洲近年來天災不斷,除了野火蔓延造成山林樹木遭燒毀、不少無尾熊無家可歸外,近日又傳出遭遇鼠患。新南威爾斯州中西部地區伊隆(Elong Elong)的一名女網友漢娜錫(Louise Hennessy)表示,自己家中的水塔發現了約12隻的老鼠遺骸,根據《Dailymail》報導,漢娜錫表示,當地近日下了一場大雨,為了維護飲用水質保持乾淨,自己立即前去清理,並在其中清出許多老鼠皮毛。然而,當她一週後再度打開水塔察看時,卻出現了令她感到噁心的一幕。照片中,水塔裡面泡著許多老鼠屍體,有的還只剩一層皮,臟器等皆已通通不見,顯示出老鼠陳屍水塔已有一段時日,這個認知讓漢娜錫當場崩潰,「看了都腸胃絞痛,太恐怖了。」漢娜錫隨後立刻通報衛生局,並確實遵照對方的指示,對水塔進行消毒。此外,澳洲衛生當局也提醒民眾,應避免飲用不清潔的飲用水,以免感染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隨後也進一步說明表示,該細菌藉由動物的尿液及受汙染的水傳染,如果泥土中含有細菌,便可能透過皮膚上的傷口以及口腔和鼻子及眼睛等侵入人體;一旦受到感染,將會在5至14天內出現包括發燒、劇烈頭痛、肌肉酸痛、發冷、嘔吐和紅眼等症狀。呼籲居民不可輕忽大意,應確實做好應對的防護措施。
澳洲驚傳「這細菌」人畜共通 50人染病7狗亡
摸完狗狗記得洗手,以免染上致死病菌!去年在澳洲,曾爆發一種名為「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導致7隻狗狗死亡;最近澳洲再度出現會人畜共通的「鉤端螺旋體病」傳染病疫情,目前已有約50人遭到感染。綜合外媒報導,「鉤端螺旋體病」是一種細菌疾病,主要是透過像是老鼠等齧齒類動物的排泄物所傳染。狗狗如果染上此病菌,會有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人類若遭到感染,則會有類似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但人或狗狗若輕忽症狀,未及時就醫,嚴重者可能會有致死風險。目前澳洲所傳出的「鉤端螺旋體病」疫情,多半來自昆士蘭州(Queensland),這類疾病的病菌,喜歡存在於潮濕、溫暖的環境。去年澳洲就傳出有7隻寵物狗,因感染鉤端螺旋體病而死亡;沒想到今年此病菌開始傳染人類,澳洲至今有約50起人類感染病例。醫師提醒,「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很容易在人和動物之間相互傳染,民眾與動物接觸後,一定要確實洗手,保持清潔,帶寵物出門也要留意是否有不適症狀,降低自己與寵物遭感染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