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費糾紛
」防疫保單今年出險達2000億 健保署嚴查濫用、打擊虛浮報健保費
金融法制暨犯罪防制中心舉辦「第二十一期防制保險犯罪研討會」,今(8日)是研討會第2天,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主任委員洪令家從評議中心的職能介紹防疫保單爭議,她表示評議中心每年約有1萬件案件,每年約可解決3000件,7成是保險糾紛。今年因爲碰到防疫保單之亂,所收案件暴增,目前已有5萬件,其中約4萬件是防疫保單,幾乎癱瘓評議中心。而這次防疫保單事件也首度發生消費者抗議不被核保,以往都是不想保。同時也是中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的洪令家表示,評議中心處理金融消費糾紛屬於訴訟外解決紛爭機制,消費者完全免費,原則上3個月要做成決議,今年防疫保單出險金額高達2000億元的天價,評議中心為因應巨量防疫保單爭議,建置線上申訴和懶人包,還成立防疫保單工作專案小組,目前已開通防疫保單爭議申訴專區、及防疫保單線上評議申請,希望透過大宗爭議案件類型化處置,希望有助解決保單爭議。調查局洗錢防制處線索分析科長陳國進,則從金融情報中心與保險業可疑交易申報角度,介紹金融情報中心處理原則,例如分送相關資料,謹供情報目的,不得作為證據,也應注意保密。再以壽險公司分送類別來說,其中逃漏稅捐比例最高、達8成,其他是侵佔、背信、掏空、貪污賄賂等案件。調查局洗錢防制處線索分析科長陳國進表示,該局金融情報中心運作具有獨立性,分送相關資料,謹供情報目的,不得作為證據,也應注意保密。(圖/黃威彬攝)陳國進強調,金融情報中心運作具有獨立性,自主決定分析、請求分送特定資訊與否,核心功能與設立的既有機關有所區隔,應賦予足夠的財政、人力與技術資源,避免任何不當政治、政府或業界影響與干預,同時自主安排與國內或國外相關機關進行資訊交換。對於所有民眾密切相關的全民健保案件,衛福部中央健保署違規查處室專門委員白姍綺則以今年重大詐領健保案件,回顧健保署把關避免健保濫用的努力。她表示,常見的詐領健保違規型態分成保險對象和醫療院所兩種,在保險對象方面,分成冒用健保卡、詐領自墊核退費用,醫療院所則以未診治、未提供服務,卻申報醫療費用最多,至於保險對象和醫療院所共同涉及的違規案件,則是詐領商業保險和刷健保卡換物為最多。中央健保署違規查處室專門委員白姍綺呼籲民眾珍惜健保資源,未來將持續跨機關合作,共同打擊詐領健保案。(圖/黃威彬攝)在詐領健保案例方面,白姍綺則先舉犯防中心在2018年函送高雄林園區的地區A醫院濫用健保資源為例,還有民眾檢舉該醫院晚上10點到早上6點值班醫師皆為無照密醫,調查後發現確有虛報住院及密醫密護,不法金額約4000萬元,高雄地檢署今年2月8日起訴不法醫護及保險對象共17人。另一件是台北B婦產科集團利用剖腹產詐領保險案,經台北地檢署及刑事局來文11次,並尋求專業醫師意見及共同討論後,北檢今年7月31日起訴婦產科集團負責人等109人,罪名是詐欺取財和使業務登載不實等罪嫌。另外還有考駕照自費體檢卻申報健保等案件。白姍綺強調,健保是全民共享的資源,杜絕浪費與打擊虛報、浮報是當前最重要的目標。行政調查有限,往往只是冰山一角,但健保資料分析是查核不法的利器,未來將持續跨機關合作,共同打擊不法。
40萬大軍2/保險申訴一年七千多件 業務招攬、解約爭議占大宗
「保險洗單」風氣盛,連保險業自家人也難避免。一名保險公司高階主管向本刊記者吐苦水說,「最近80歲家人聽理專說可以把之前買的契約提前解約,改買『利率較高,能保本』保單」,「長輩認識理專很多年,心腸軟,不想申訴,我也只能私下拜託理專不要再找家人『洗單』,放他們一馬。」日前元大人壽與元大投信合推首檔連結台股基金的投資型保單,驚爆證券營業員遊說78歲婆婆解掉元大龍頭高股息ETF改買保單,即是金管會嚴禁的「洗單手法」。這非單一案件,且已在業界存在多時,像這類業務員招攬、解約爭議在去年七千件保險申訴案中的「非理賠爭議類」,占了近三成。一名逾20年資歷的業務員吐露心聲:「我們也很不願意拜託保戶解約買新保單,要跟客戶比較新保單與舊保單的優劣,等於是自打嘴巴,但是我們是按件計酬,有的業務員想說一個人能服務的客戶有限,還要符合公司考核業績規定,如此惡性循環,有些人才會鋌而走險遊說客戶洗單。」金管會會依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受理的銀行、保險等個別公司申訴率多寡,在營業範圍上給予限制等措施,提醒業者須做好服務品質與銷售的正確度。(圖/翻攝自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臉書)這名資深業務無奈地說,「保險業務員很多人拚到深夜,不分假日,佣金收入主要在新拉到保單第一年拿到,接下來保戶每年持續繳保費,還有續期佣金,但金額遠比首年度低;同時,拚業績件數通過公司考核,一旦被刷掉離職,拿不到續期佣金,沒有資遣費,更沒有退休金可領。」受理民眾申訴的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統計顯示,2020年全年受理申訴案達9,690件,保險業為7,030件、占72.5%;2021年第1季與第2季的保險業申訴案共有3,385件,占今年累積總量4,390件的77.1%,高居金融消費糾紛之冠,遠比銀行及證券期貨高。其中,保險業爭議類型分為理賠類與非理賠類,以2020年案件分析,壽險公司的這兩類案件全年各為3,570件、3,281件,就占了29.93%,在非理賠類中,「業務招攬爭議」為最大宗,「解約爭議」也有5.52%。若金管會貿然修法放寬保險業務員賣起基金,恐引發的問題,不容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