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產
」 台積電 輝達 鴻海 半導體 AI美超微財報疑慮升溫5日將出面說明 供應鏈夥伴麗臺一度跌停
美股四大指數上周五全面收紅,讓台股4日也開高走高,終場收在22965.39點,上漲185.31點或0.81%,順利收復5日線,主要是電子權值股強勢帶領,不過麗臺(2465)一度重挫跌停,最後收在75.4元、跌9.7%,就是受到美超微財報危機影響。麗臺公布今年前三季財報,累計營收26.67億元,營業毛利2.29億元,毛利率8.61%,營業淨損2.8億元,營益率-10.54%,稅前虧損2.9億元,合併稅後虧損3.11億元,EPS為-3.71元。原本受惠於AI專案進帳,麗臺8月營收一舉站上4.27億元,為2008年以來同期高點,加上第三季後將有AI工作站、伺服器液冷解決方案新品逐步出貨,挹注業績回溫,沒想到捲入美超微風暴,近期股價接連下挫。麗臺表示,與美超微的合作沒有改變。美超微財報疑雲,因其會計師事務所安永辭任後擴大,導致美超微股價短線崩跌逾4成,預計在美西時間5日舉行電話會議,向投資人說明財報爭議,並須在11月16日前向那斯達克補交改善計畫,否則將遭到下市處分。為美超微供應伺服器滑軌的南俊國際(6584),4日股價也跌6.93%,收在161元。他們表示,就實際業務面來說,對美超微既有專案的出貨都按照計畫進行,新專案的開發進度也沒有改變。雙鴻(3324)則跌2.12%、收在600元。他們表示,明年首季將量產的產品計畫都如期進行,美超微的貨款向來也都如期支付,客戶財報危機未對雙鴻業務產生任何影響,長期而言,即便出現轉單效應,由於現階段檯面上主要的AI伺服器大廠都是雙鴻的客戶,對雙鴻衝擊不大,因此持續看好成長展望。
台股開高嗨漲百點!居家、運動翻強 世芯股價飆漲逾8%
台股今(4)日在電子權值股回神下,開高走高,早盤漲逾百點,一度上漲155點、達22935點,隨後漲幅有所收斂。11點左右,指數達22845點,漲96點,以居家生活、運動休閒族群漲幅最為強勁。另外,高價股世芯-KY(3661)早盤一度飆8.8%,貨櫃三雄齊跳水。11點左右,權值股表現不一,台積電(2330)和鴻海(2317)均微漲約1%,聯發科(2454)指數翻黑,下跌0.39%,富邦金(2881)、中信金(2891)、兆豐金(2886)也皆漲約1%。聯電(2303)、統一(1216)走低,壓抑大盤。居家生活類股中,億豐(8464)最高漲逾3%。運動休閒類股中,志強-KY(6768)最高漲逾7%,喬山(1736)最高漲逾6%,鈺齊-KY(9802)最高漲逾3%。貨櫃三雄今日開高走低,萬海(2615)早盤一度大漲4%後翻黑,長榮(2603)與陽明(2609)分別下跌0.47%、1.14%。另外,ASIC大廠世芯-KY近日宣布,第三季營收與獲利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達22.49元,且IC設計龍頭聯發科透過子公司聯發資本參與世芯-KY私募,以每股1627元價格認購45萬股,總投資金額約7.32億元,成為世芯-KY重要股東之一。世芯-KY第三季合併營收達148.31億元,季增9.2%,年增94.89%,雖然毛利率因量產擴大而降至19.5%,但營收與獲利仍創新高。總經理沈翔霖1日在法說會上表示,因北美IDM客戶縮減對明年5奈米AI加速器需求,明年營收預估由先前的20-30%增長下修至持平至小幅增長,低於市場預期。受此利好消息影響,世芯-KY今日股價跳空開高,盤中一度攀升至2210元,漲幅達8.8%。
聯發科斥7.32億巨資私募 世芯-KY Q3賺逾兩股本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1日晚間公告旗下聯發資本以每股1627元,斥資7億3215萬元,取得450張世芯-KY(3661)私募股,聯發科表示,以策略性投資人身分認購世芯私募普通股,並尋求長期財務回報。世芯-KY召開法說,世芯-KY第三季合併營收148.31億元,季增9.2%、年增94.89%,毛利率則受量產幅度加大而稀釋為19.5%,稅後純益(EPS) 22.46元,營收、獲利皆再創新高。法人認為,世芯於2奈米維持市場領先,並在設計AI加速器晶片經驗豐富;恰能補足聯發科所欠缺的雲端運算短版,雙方相輔相成,攜手布建台灣ASIC生態系,挑戰博通等國際大廠版圖。總經理沈翔麟指出,7奈米ASIC出貨佳,5奈米AI加速器同樣助攻;明年委託設計(NRE)專案來源強勁,加上5奈米AI晶片放量,支撐營運成長動能。法人指出,大客戶亞馬遜明年續擴AI伺服器投資,世芯協助以3奈米打造次世代Inferentia 3,預估2026年世芯將迎來另一波營收、獲利高峰。世芯近兩年陸續以私募方式引進策略性投資人,去年6月緯創(3231)斥資約10億元取得69萬股世芯私募股,持股比0.94%;今年5月世芯大客戶美國亞馬遜(Amazon)亦參與世芯私募案,認購股數為22萬4537股,認購價格每股2382元。
「一氧化碳中毒」好發季節來臨 醫師揭緊急救治方法
10月過後天氣將逐漸變冷入冬,這個季節不但是心血管疾病與流行性感冒盛行之時,「一氧化碳中毒」的意外事件也層出不窮。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大部分的一氧化碳中毒意外發生於冬天及早春,其中12月至4月佔百分之73.8,且患者通常較年輕,而發生原因不外乎是瓦斯熱水器使用不當、煤爐、炭火及汽車引擎廢氣引起,提醒民眾特別注意。衛福部金門醫院急診科主任戴克穎指出,一氧化碳(CO)為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無刺激性的氣體,一般產生時並無特別警訊,所以一般人常在無意間發生中毒而不自知;居家時一氧化碳容易因密閉空間通風不良而產生,當供氧不足而燃燒不完全時就容易大量產生,人體吸入過量的一氧化碳時,因其與體內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氧的親和力高出200至300倍,而碳氧血紅蛋白較氧合血紅蛋白的解離速度慢3600倍,當一氧化碳濃度在空氣中達到35ppm,就會對人體產生損害。戴克穎表示,人體一旦吸入一氧化碳,血紅素優先與其結合,導致阻礙血液循環輸送氧氣的功能,人體組織就會缺氧,輕則引起頭暈、頭痛、噁心、虛弱甚至呼吸急促,嚴重時會引起胸悶胸痛、心肌梗塞、昏迷、抽搐、失禁,甚至死亡等嚴重的情形發生。戴克穎說明,有關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方式,首先是先將病人脫離中毒環境並盡速送醫,給予百分之百濃度的氧氣及支持性療,並詳細檢查有無造成器官實質性傷害,嚴重患者更需給予高壓氧治療、並轉送至醫學中心做後續追蹤。戴克穎提醒,除上述提及之症狀以外,一氧化碳中毒的部分病人會於急性期緩解後的2至40天出現延遲性神經精神症狀,如智能減退、大小便失禁、步態不穩及行為退化等,需另於相關科別作後續追蹤及積極治療。
豐田、日產大廠試生產全固態電池 集邦:2035年綜合成本有望低於1.79元
根據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調查,豐田、日產、三星SDI等全球製造商已開始試生產全固態電池,隨著業者競相加快量產腳步,預估產量可於2027年前達GWh (1百萬千瓦時)水準。固態電池有望提高電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但仍面臨生產成本高、製程複雜、缺乏完整供應鏈等挑戰。目前半固態電池在電動車的裝車量已達GWh等級,電芯能量密度為300-360 Wh/kg。由於製造規模小,加上製造技術未完全成熟,半固態電池量產初期的電芯價格高於1元人民幣/Wh。TrendForce預期,隨製造規模擴大和技術成熟度提升,半固態電池綜合成本可望於2035年降至0.4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79元)/Wh以下。TrendForce也提到,全固態電池正從樣品電芯進入工程化,同樣將面臨量產初期成本高而墊高產品價格的問題,預估2030年後當全固態電池應用規模大於10GWh,電芯價格將降至1元人民幣/Wh左右;2035年經過市場大規模快速推廣,電芯價格將有機會降至0.6至0.7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69至3.14元)/Wh。全固態電池主要製造商生產進度。(圖/TrendForce提供)分析不同的固態電解質材料,聚合物電解質相對成熟且有成本優勢,如PEO基聚合物鋰金屬固態電池已在歐洲地區實現商業化。然而,聚合物電解質仍需尋求電壓耐受區間更寬、離子電導率更高的複合材料,才能擴大商業化推廣。TrendForce指出,氧化物固態電解質穩定性佳、成本居中,但加工難度高,且有固態電解質與正負極活性材料「固固」介面接觸差,導致電池內阻偏高的問題。至於硫化物固態電池,由於其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最接近且可望超越液態電解質,綜合性能潛力大,豐田、三星SDI、LGES、SK On、CATL、比亞迪等多家企業皆投入發展。然而,目前硫化物電解質材料成本偏高,且空氣穩定性差、對水分非常敏感,因此對電池製造的環境要求嚴格,生產流程難度高。TrendForce表示,固態電池技術發展審慎且樂觀,雖然現階段充放電倍率和迴圈壽命等關鍵性能指標未達到商業化標準,成本尚難與液態鋰電池競爭,但在各國政策大力支持和資本的推動下,固態電池成本將隨著生產規模擴大而顯著改善。
戴姆勒達成5萬輛FUSO里程碑 推純電卡車、巴士擴大商用版圖
FUSO總代理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DTAT)舉辦成立後第50,000輛幸運車主的慶祝活動,並由「新竹物流」獲此殊榮,DTAT執行長朴正祐與新竹物流流通事業群總經理張聰海隆重出席,除了現場交付旗下車款Canter以外,也頒發紀念獎座、拍攝紀錄影片、50萬元購車金。新竹物流於1938年成立,從傳統運輸公司轉型為現代化物流服務業,提供物流、商流、金流、資訊流整合的綜合型物流服務。新竹物流旗下擁有逾3,000台FUSO車輛,運輸服務涵蓋常溫、低溫、醫藥、整車運輸等服務,每日平均配送達65萬件,滿足店配、宅配、代收貨款等需求。在交車儀式上,張聰海表示,「恭喜DTAT與FUSO達成50,000輛規模的成就,新竹物流不僅感謝DTAT與FUSO的長期支持,也期待未來能更加深化合作,繼續使用FUSO與時俱進和安全可靠的最新車輛,開創運輸產業的全新局面。」新竹物流零擔事業群總經理李鈺祥也提到,「新竹物流與FUSO合作超過 20 年,每年平均採購200台新車汰舊換新。FUSO Canter問世超過半世紀,據統計,在台灣約每2台商用車中,就有1台為FUSO。DTAT目前已有多達10款純電卡車、巴士以及原型車等,持續擴大純電商用車版圖,並規劃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量產時間表。今年6月,DTAT也引進「全新首輛電動輕型貨卡FUSO eCanter」,導入全新5噸和8.55噸車款,以零碳排、低震動、低噪音共3大特色,不只協助產業能源轉型,也開啟台灣綠色運輸時代。
晶圓二軍求生1/ 大陸「就算產能全滿也賺不到錢」 量產海嘯襲來台廠轉型應戰
2025年全球晶圓代工業產值迎來20%成長,站穩先進製程的台積電(2330)仍將一枝獨秀!10月17日台積電法說會引領股市狂歡,但背後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整體成熟製程仍籠罩在全球經濟疲弱的陰霾下,產能利用率平均在70%至80%,還有中國廠商虎視眈眈,二哥聯電(2303)股價被外資狂砍,小弟力積電(6770)甚至虧損擴大,如何突破重圍,也牽動著晶圓代工供應鏈的上百家廠商。目前台積電已在美日德三國建廠,聯電在日本和新加坡,世界先進(5347)也攜手恩智浦NXP合設VSMC,於新加坡建設首座12吋晶圓廠。連台積電都不得不承認,在海外設廠成本就是貴,但不去不行。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因應地緣政治,半導體業者這幾年紛紛退出中國,封測領域有南茂、力成、日月光投控、京元電等廠商,轉而投資非中地區。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力積電,他們打出FAB IP模式,就是賣技術、當教練,要成為業績四大支柱之一。2024年8月ESMC動土典禮,德國總理蕭茲也到場。(圖/報系資料照)力積電22日的法說會座無虛席,因為董事長黃崇仁親自出馬,就是要解釋他們FAB IP模式,「已經有好多國家的公司跟我們接洽」,他得意秀出跟印度總理莫迪的合照,「他們都很開心」。他解釋日本合作案破局,是因為日本政府很強硬,要力積電擔保10年量產「世界上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做得到」。但印度就「照計畫來」,力積電將協助當地最大的電子製造廠塔塔電子,建設印度第一座12吋晶圓廠,力積電轉移成熟技術,協助對方建廠、培訓員工,依合約訂定的進度,可在未來幾年分期收服務費、授權費,預計4年有200億元進帳。不過,此舉也遭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吐槽,他日前在臉書上表示「感到不解」,說有個公司很奇怪,自己經營不善還在虧損,還持續將非頂級及非次級技術轉移換鈔票,搞得同級公司殺價求生存。因為當前半導體產業的成熟製程領域,已從美中貿易戰,轉而成為全球晶片價格紅海戰。根據統計,2023年到2027年間,中國會有41座晶圓廠投產,其中12吋廠有34座,8吋廠有7座,以成熟製程的加工晶圓為主。中國大陸成熟製程產能將在2027年超越台灣。(圖/新華社)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近來中國最積極投資,擴張產能,包括華虹集團、合肥晶合、芯恩與中芯等晶圓代工廠。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從去年10月也不斷警示,中國大陸有補貼、巨大應用市場,產能開出後第一波衝擊的,就是力積電、世界先進和東部高科(DBHitek),中長期來看,對聯電、格羅方德也會造成影響。「中國大陸2027年成熟製程產能占全球比重將達47%,將超越台灣的36%,」集邦研究副理喬安表示,晶圓代工廠近年主要擴充12吋晶圓廠,新增產能預計於2025年第4季陸續開出,可能影響12吋晶圓廠產能利用率再度下滑。集邦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半導體成熟製程訂單能見度維持在一季左右,2025年展望仍具變數,預估全球前10大晶圓代工廠明年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約75%以上,但價格走勢受壓抑。一半導體材料供應商向CTWANT記者提到,台灣常嘲笑中國大陸的科技業,其實他們在材料方面很強,且因產量開出大,「就算良率低,挑挑揀揀也能拿出好產品」,目前晶片價格已殺到成本價,「老實說,他們就算產能開滿也不會賺錢,所以他們到處去做應用研發,在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地方嘗試應用,真的不可小覷!」
晶圓二軍求生2/全球搶半導體供應鏈支票滿天飛 業者海外投資憂被「套牢」
10月26日、在熱鬧且炎熱的台積電運動會上,創辦人張忠謀稱讚員工們讓今年再創紀錄後,話鋒一轉,連講兩次「全球化已死」,因「最嚴峻挑戰就在眼前」。果然,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再度在Podcast節目上重申「台灣偷了我們的晶片生意。」「美國也有人問我們要不要去設廠,我說,等11月6日後再說吧!」跟晶圓廠到海外布局的半導體設備廠商向CTWANT記者說,美國總統大選的政治問題恐讓產業一夕翻盤,連護國神山都憂心忡忡,其他業者不得不停看聽。台灣深耕半導體產業多年,難得遇上眾星捧月、各國爭搶時刻,連缺水的阿拉伯、缺電的菲律賓都放話邀請設廠;經濟部數據顯示,今年1到9月核准的對外投資為539件、年增30.19%,投資金額415.6億美元,更暴增137.75%,就是因半導體業海外設廠。但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廠商,他們檯面上樂談國際化布局,但私下抱怨,現在是到處畫大餅、亂開支票滿天飛,到當地才發現,要人沒人、要錢沒錢,缺零件還要坐飛機運來。像是美國在2022年罕見提供千億美元的優惠補助,想發展半導體,但據英國金融時報調查,各國企業投資案中,有4成延後進度或暫停,連三星都想打退堂鼓。台積電量產時程不斷延後,跟著去美國的第一波供應商苦哈哈,成本、人員都卡在那,還沒去的緊急煞車,「我們不是台積電,說話沒人理!」一材料供應商向CTWANT記者說,法規批准慢,更不用說美國工人不足、相關能力也不夠等問題無法解決。「美國的勞工意識很強,不加班、意見多,不一定服從指令,是台灣廠商很不習慣的事,」歐洲半導體業者向CTWANT記者說,「我們樂見台積電到德國設廠,但是,歐洲人的勞工意識更強!」他露出諱莫如深的表情,「只能祝福了。」力積電在日本案子破局,董事長黃崇仁認為是政府態度強硬導致。(圖/黃威彬攝)「勞工一直都是政府的大問題!」設備廠商透露,台積電熊本廠進度比美國快,但日本政府效率「只對台積電『開綠燈』,蓋完後就恢復正常」,日本擔心台灣人搶白領的飯碗,最近派員工到日本監工或管理,都卡在簽證過不去,更不用說銀行、住房等都沒配套,「但日本脫離這產業很久,在地招不到懂半導體的主管。」「這情況誰敢承擔?不是誠信問題,是日本政府態度非常強硬!」近期日本合作案破局,遭日商指控沒誠信的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10月22日在法說會上表示,日本政府要求這案子要有晶圓廠加入擔保,且要十年量產,才給予補助,但補助是日本SBI拿走,力積電沒拿到錢還要負責10年量產,「我們做不到、也不能做」。「雖然台積電在日本做的還不錯,但是日本整個架構、IC設計並不成熟,我們在苗栗蓋新廠花400億元,但日本至少1200到1400億元,成本嚇死人!」黃崇仁還加碼爆料,印度總理莫迪很重視,且能號召全球頂級工程師回印工作,但「在日本,全部都是空的。」台灣本土電子產業鏈完整,但到海外設廠就有不少變數。(圖/黃威彬攝)這次黃崇仁對印度改觀,也讓其他業者詫異,「我們上次有個零件問了半天都買不到,只好專門請同事坐飛機拿來。」一半導體設備廠跟CTWANT記者訴苦,因為半導體製程設備跟一般不同,電子產業鏈還不完整,更別說水電網路等基礎建設了,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司法公正性、財務透明性,還有種姓制度和社會治安問題多。也有設備廠向CTWANT記者提到,到新加坡設公司後,看不見東南亞的訂單在哪,但「頭洗了一半」,只好改去馬來西亞看看。「懷璧其罪」反被套牢,恐成隱憂。
輝達GB200鴻海量產出貨 帶動鴻家軍Q4大爆發
輝達(NVIDIA)引領全球最先進的Blackwell架構GB200晶片已經量產,而全球引頸期盼首批搭配GB200晶片的AI伺服器,目前確定由鴻海(2317)率先於11月上線量產及12月出貨。本週帶動鴻家軍個股受自營商大量買超。根據證交所公布籌碼動向,三大法人本週(10月21日至25日)合計買超200.49億元,其中,自營商(自行買賣)買進171.62億元,賣出210.07億元,合計賣超38.45億元。自營商本週買超個股榜首第一名是鴻準(2354),買超2,623張;輝達AI伺服器GB200量產,刺激相關概念股上漲,鴻準近期行情看漲,頗受市場青睞。鴻海透過集團內部機殼及液冷、散熱等技術的資源垂直整合,整台伺服器組件自製率高達8成以上,成為當前AI技術應用下的最大贏家,並將帶動GB200供應鏈族群個股Q4業績大爆發。鴻海負責伺服器的整體組裝代工;機殼製造與整合由鴻準提供;相關應用的連接器由鴻碩(3092)提供;半導體設備由京鼎(3413)提供;伺服器內PCB組件由臻鼎(4958)提供;伺服器的散熱與冷卻系統,則由旗下的鴻佰(未上市)提供。鴻海集團GB200伺服器供應鏈個股營收表現上,京鼎與臻鼎的今年前3季累計營收分別為116.6億元與1155億元,年增率分別為20.5%及19.1%,分別創歷史新高及創歷史次高的紀錄。
新式抗彈板測試機台遭爆未獲驗證?國防部:經第三方公正單位校正
國防部軍備局於本月9日首度公開亮相新一代抗彈板,強調能抵擋共軍現役5.8公厘(mm)子彈,新抗彈板與戰術背心將在明年開始量產。現今傳出新式抗彈板測試機台未獲驗證,國防部昨(26)日回應,軍備局產製新一代抗彈板所需測試機台,均經第三方公正單位校正。陶瓷片採購彈測過程,由規格鑑測中心人員全程監辦錄影存證,並依美軍ESAPI程序執行。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先前踢爆,新式抗彈板表面塗層採用韌性較低的低階工業材料,且當中的陶瓷片得標廠商根本沒有生產線,被判定是越南洗產地的中國貨。據《TVBS》報導,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揭露,陶瓷片沒獲合格TAF認證,自己開標案驗收,也沒送第三方檢驗,「其實就是找TAF認證,或是國際第三方公正的來認證,否則我們標案自己開自己驗收,不就是變成球員兼裁判。」國防部昨晚發出新聞稿回應,軍備局生製中心第205廠產製新一代抗彈板所需測試機台,均經第三方公正單位,具TAF認證之實驗室校正。陶瓷片採購彈測過程,由規格鑑測中心人員全程監辦錄影存証,並依美軍ESAPI程序執行。軍備局說明,新一代抗彈板為抵擋共軍5.8mm鋼芯彈,訂定嚴格測試標準,所需陶瓷片刻公告辦理招標,均依「政府採購法」規範辦理,納編專家學者,採公正客觀方式共同評選最適廠商,以確保軍品品質無虞,籲請國人支持。
MaaS助攻!和泰完成6都公益接駁 LINE GO推綠能車隊減碳
和泰(2207)集團、裕隆(2201)集團除了致力推出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外,更透過擴大MaaS的使用,回饋及幫助社會。和泰將yoxi結合公益,完成全台6都公益接駁,至今已提供26,000趟接送弱勢出行;裕隆則在LINE GO上成立綠能車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氣量,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和泰集團透過捐贈車輛並提供yoxi接送服務,幫助更多弱勢族群解決交通困難,今(2024)年與台北社會局展開合作,不僅完成全台6都(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公益接駁服務布局,更與多家NGO及NPO公益組織(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合作,累積捐贈近千萬車資,以及26,000趟助弱勢出行。和泰集團「量產幸福 移動公益」自2022年啟動,今年與台北社會局展開合作,協助弱勢對象提供yoxi接駁服務,緩解社工、弱勢家庭及照護者在交通方面的壓力。此外,為協助更多面臨交通障礙的人,和泰集團也與多家公益組織展開合作,慈濟基金會自2013年成立成大課輔班,為台南弱勢學童提供課業輔導,今年透過與和泰yoxi公益服務的合作,課輔班得以擴展至偏鄉地區。不僅如此,喜憨兒基金會秉持「終生教育,終生照顧」的理念,藉由yoxi接送身心障礙者就診及參與學習活動、運送憨兒作業活動所需材料等;家扶基金會與等家寶寶協會則分別致力於弱勢兒少及其家庭關懷、以及育幼院孩子們的物資照顧與陪伴,透過 yoxi 接駁服務,讓這2個機構照顧的孩子們能在成長過程中獲得安全舒適的移動環境;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則是從2023年起與和泰yoxi展開合作,從台北麥當勞叔叔之家開始,為遠地就醫的重症病童家庭提供往返醫院的免費的接駁服務,今年高雄麥當勞叔叔之家也正式啟用,讓更多病童家庭享受便利的接駁與住宿服務。LINE GO宣告綠能減碳車隊成軍上線,並與LINE FRIENDS合作推出「LINE GO 綠能熊大車」。(圖/LINE GO提供)和泰汽車賴志偉本部長受訪時表示,「今年號召和泰集團關係企業大全彩藝、經銷商南都汽車一同加入公益行列,支援新竹及台南在地學童接送、偏鄉課輔、醫療就診與復健等交通需求。未來也計畫持續擴大服務範疇,提供更多元的公益移動服務,幫助弱勢族群幸福出行,讓 yoxi 的服務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而和泰純青基金會以「促進美好人生,創造祥和社會」為服務宗旨,今年與和泰集團共同捐贈1萬套導護志工裝備,守護學童用路安全;以及舉辦優良職業汽車駕駛子女獎學金,頒發1,200萬元的獎學金,促進台灣行車安全。大全彩藝與黃克銘健康基金會及誠萱社福基金會合作,資助技職院校清寒學生及捐贈消防隊救災器材,捐款累計超過千萬元。而裕隆集團(2201)旗下「LINE GO」宣告綠能減碳車隊成軍上線,除年底將達5,000台油電及純電車隊規模,國內首款自產電動車Luxgen n⁷也將達500台。LINE GO並與LINE FRIENDS合作,推出「LINE GO 綠能熊大車」,將在n⁷建置專屬叫車服務,還有熊大車身識別及車內小物。LINE GO指出,綠能減碳車隊響應2050淨零碳排,以LINE GO平台計程車載客里程試算,一年將為地球減少1894.53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5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吸碳量。LINE GO並分析,綠能減碳車隊從10月初試營運2周,趟次即增長9%,企業客戶占比達25%,且皆呈現持續增長;使用綠能減碳車款的搭乘客戶,又以20至29歲占比30%最高,其次為30至39歲的26%,顯示年輕族群接受度高。此外,LINE GO 也與LINE FRIENDS合作推出「For Earth Club一起愛地球」,打造專屬綠能減碳車隊的「LINE GO 綠能熊大車」,將在 500台n⁷推出專屬識別,除車身上將有熊大專屬識別外,車內也有許多熊大小物陪伴乘車,另熊大與莎莉也將躍上LINE GO地圖頁,乘客透過LINE GO官方帳號預約叫車,等待司機前往就能看到熊大在地圖上奔向乘客的預約地點。
神山痛腳1/台積電超強法說會竟暗藏「這風險」 業者:缺電會讓台灣經濟崩盤
「很少看到神山法說能夠在一個小時解決的,表示分析師不知道該問什麼。」知名分析師陸行之這句話,象徵台積電「一人救全村」的氣勢,全球科技業、投資人注目的晶圓龍頭台積電10月17日法說會,超標業績驚艷全場。2024年前3季營收2.02兆元、大賺7985.88億元,加上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數度提到「AI需求真實且瘋狂」,讓在場提問的外資分析師們,過往經典題目如競爭對手、產能利用、甚至連地緣政治都拿不出手,美股與台股同步大漲,一片歡騰下,其實法說會中有一段很短、卻「不容忽視」的對話,成為護國神山腳下的定時炸彈,那就是電。法說會上,外資分析師提問,台灣面臨能源不足的挑戰,特別是台積電將推出2奈米製程技術,未來新竹與高雄新廠量產,擔憂電力供應問題,並提到世界大廠紛紛轉用核電,包括微軟、谷歌、亞馬遜,他甚至問,台積電是否也考慮過自己設核電廠。「這的確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魏哲家表示,台積電確實在台灣建設許多新廠,需要大量水電資源,所以我們與政府保持非常密切的溝通,並告知他們需求和計劃,「核能、綠能都是電力選項之一,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準備好揭露用電計劃,但我們有政府的保證。」這話也讓大家想起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在去年股東會上的名言:「台灣的政府認為我們電是夠的,我們只能相信他」。因AI產業極度耗能,連比爾蓋茲都創辦起核電公司。(圖/翻攝自TerraPower官網)缺電問題像「定時炸彈」,是因台積電去年9月宣布,將提前10年、於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而2030年由40%提升為60%。經濟部能源署數據顯示,2023年全台灣總用電量為2765億度,其中台積電一家就花了247.75億度,台積電用的再生能源是25.92億度,11億度是在台灣發的,若以2030年台積電要用300億度電、還要RE60的目標,等於是要打造180億度的再生能源。台積電用電量約占台灣整體8%,預期2030年將會達到11到12%,「8%是真的超高,要是缺電,台灣經濟直接崩盤」,業者說。「我上次去台積電開會,他們說現在的問題不是缺電,是『大缺電』!」一光電業者跟CTWANT記者表示,「台積電說要在2030年達到RE 60,但現在才RE 12,這根本就是沒辦法的事,說要蓋電廠,但問題是臺中以北沒有地,地、電、水這3個條件都達不到,才會連屏東都傳出來要設廠。」全台綠電已用到最緊繃,就連水庫都要「斤斤計較」,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雖然今年因雨量大增,各大水庫有超高的蓄水量,但「台電不敢任意放水,因為晚上用電吃緊,要做好準備隨時上場救援發電。」因能源問題,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常被立委圍剿。(圖/黃威彬攝)為挺「全村希望」台積電,經濟部早已火燒眉毛,甚至不惜推翻過去政策,早在法說會前一個月,風電業者就因放鬆國產化政策一事狀告行政院,但能源署立場堅定,副署長李君禮跟記者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如期併網,因為半導體、AI都需要綠電,如果國產化會影響風電的建設進度,那就可以不做國產化」最迫切的目標:把缺的電補齊。經濟部長郭智輝10月14日、15日出席活動時,一席「將在菲律賓設置電廠,把綠電輸回台灣」言論,讓他16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被連番砲轟而道歉。不具名的業者跟CTWANT記者提到,「這是缺電缺到,要把能源議題,上升到外交軍事層級了,先不論海底電纜光是耗損率就超過三成,把發電命脈放在一個跟我們沒邦交的國家,電纜更是在領海衝突頻發地區,隨便一艘漁船就能讓我們斷電!」為此,一向標榜「民不與官鬥」的企業界也坐不住了,電電公會近期聯合產業界,拜會經濟部、行政院,就是要談電力和碳費問題。「綠電在台灣發展肯定遇到很多瓶頸,畢竟地這麼小。」業者表示。南臺灣的魚塭已被設置大量光電設施。(圖/報系資料照)「台積電沒辦法靠魚電、農電共生去匹配,也沒辦法買發展最快的屋頂型發電,因為他用電量太大。」光電業者跟CTWANT記者說,台積電美國廠陽光充足,日本九州廠綠電過剩,「只有台灣的綠電是沒ready的,今年新的綠電併聯量,大家很清楚會比去年少,如果沒有大型地面站開出,明年還會比今年更少!」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能源合作組織最新的白皮書也提到,去年全台灣的再生能源僅7%由企業直接購買,若維持現有趨勢,2030年只能提升至約35%,台灣製造業對綠能缺口170到390億度,若半導體業與電子業配合1.5°C路徑調整目標,缺口還會擴大至360到700億度。電力問題,已成新政府的「阿基里斯之踵」。
神山痛腳3/五座2奈米晶圓廠落腳高雄 陳其邁拼「第二矽盾」喊發電量夠台積電用
護國神山台積電 (2330)董座魏哲家17日一句「客戶對2奈米需求相當強勁」,甚至「作夢都沒想到」,證實了爆發性需求。目前,台積電規劃增蓋七座2奈米晶圓廠,四座在竹科寶山、三座在高雄楠梓。早在法說會前,高雄市長陳其邁8日即證實,已接獲台積電通知將擴建P4和P5廠,將啟動環評程序。高雄儼然成了台積電2奈米重鎮,然而對台積電最大痛腳「綠電」,高雄準備好了嗎?「高雄本來就是重工業區,水跟電都是不能缺的。」陳其邁今年初曾公開表示,「高雄自身一年的發電量高達500億度,但實際用量不到400億度,發電量比用電量還多,不僅供給台積電足夠,還可以南電北送。」依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今年6月發聲明表示,即將在2025年第一季及第三季營運的P1及P2,加上今年9月開始建廠的P3,台積電高雄3座廠區開發面積達47.05公頃,總用電量約達55億度,約佔2023年高雄市總用電量294.81億度的18%。也就是說,高雄總發電量夠台積電三座廠使用。不過,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家加入RE100組織的半導體公司,為加速達到RE100,台積電預定2030年走到RE60,依環團估計,高雄三座廠總用電約55億度。也就是說,若要達成RE60目標,綠電需求將達33億度。地球公民基金會曝台積電廠區占高雄近2成用電。(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面對台積電的綠電需求,高雄市府做了哪些準備?高雄市府回應CTWANT記者,2020年成立跨局處「綠電推動專案小組」,推動光電屋頂、漁電共生專區及節能低碳行動等五大任務,推動「6年1.25GW計畫(2021~2026)」,至2023年累計設置容量共920.44MW,超越原定目標備案容量650MW達1.4倍。「高雄全年日照充足,再生能源發展以推動太陽光電為主。」該經發局回應,「高雄市有許多大型工廠,經評估建物可行後,紛紛於工廠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設備,目前高雄市太陽光電設施中工廠屋頂就佔了50%,其次是校園及公有房舍屋頂分別佔12%、10%。」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依地球公民基金會估算,台積電3座廠區全部建成後的用電量加種後已達55億度,至少要安裝4.4GW的太陽光電設施,這相當於鋪設台南七股區約40%的土地或4400座世運主場館的屋頂型光電設施。據此,CTWANT記者採訪高雄市經發局,對方透露,截至2024年3月,台積電已簽署約2.9GW的再生能源合約,這些合約涵蓋了陸域風電、離岸風電、太陽能及小水力發電等。「除使用再生能源,進駐廠商亦努力進行節電,如使用高能效設備,導入新世代機台、燈具等、智慧節能系統等」,高雄經發局進一步說明,目前台積電高雄廠營運前已規劃於辦公棟屋頂設置太陽能板,裝設面積約2500平方公尺。台電公司「電廠直供園區」的規劃,大林電廠將直供楠梓產業園區(圖/台電提供)為避免跳電、斷電的風險,高雄經發局透露,台電公司有包含「電廠直供園區」的規劃,興達電廠直供南科及橋科,大林電廠直供楠梓產業園區;「變電所屋內化」的規劃,就是保護設備安全,防止外力及極端氣候干擾影響等。此外,台電還計畫2023年至2027年期間投入30億元進行高雄地區配電系統升級計畫,在配電系統改善、二次變電所設備汰換、配電線路設備汰換以及預防改善措施等四個方面,全面提升電網面對突發事故的因應能力,並為2050淨零轉型目標做好準備。隨著台積電高雄三座2奈米廠2025年起進入量產,隔年要拚RE60,接著還要擴建2座2奈米廠,目前綠電發展進程又卡關,風電遇上國產化鬆綁的大逆風,太陽光電廠苦無土地開發大案廠等,高雄能否成為第二矽盾,端視產官學界如何為綠電卡關解套。
全球晶圓大擴廠 集邦:成熟製程訂單能見度僅1季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顯示,受中國IC國產替代政策影響,2025年中系晶圓代工廠將為成熟製程增量主力,預估2025年全球前十大成熟製程代工廠的產能將提升6%,明年包括智慧手機、電腦、伺服器等市場有望恢復成長,車用、工控等庫存問題緩減,但經濟復甦狀態仍有隱憂,訂單能見度僅一季,明年仍充滿變數。因美中貿易戰,近年來美國一直透過管制,禁止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出口到中國大陸,以抑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因為設備受限,所以中國廠商聚焦發展成熟製程領域。半導體設備巨頭艾司摩爾(ASML)日前公布的財報遠低於市場預期,主因就是美國不讓先進的EUV出口到中國,不過外媒報導,ASML執行長富凱(Christophe Fouquet)在近期倫敦舉行的科技會議中表示,儘管產量可能受限,但中國大陸企業已具備自行生產5奈米、3奈米晶片的潛力。TrendForce表示,目前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需求呈現兩極化,5/4nm、3nm因AI server、PC、筆電 HPC晶片和smartphone新品主晶片帶動,2024年產能利用率滿載至年底;但28nm以上成熟製程僅溫和復甦,今年下半年平均產能利用率較上半年增加5%至10%。由於多數終端產品和應用仍需成熟製程生產週邊IC,加上地緣政治導致供應鏈分流,確保區域產能成為重要議題,催化全球成熟製程擴產,明年多家晶圓代工廠都有擴產計畫,包括台積電於日本熊本的JASM,以及SMIC中芯東方(上海臨港)、中芯京城(北京)、HuaHong Group Fab9、Fab10和Nexchip N1A3。TrendForce表示,隨著中國的新產能釋出,預估至2025年底,中系晶圓代工廠成熟製程產能在前十大業者的比例將突破25%,以28/22nm新增產能最多。而中系晶圓代工業者 specialty process製程技術發展以HV平台製程推進最快,2024年已量產28nm。價格方面,由於既有成熟製程全年平均產能用率不到80%,新產能也需訂單填補,難以漲價,不過中系晶圓廠有國產化任務,對價格態度較為強硬,能部分抵銷成熟製程價格下跌壓力,有望維持2024年下半年補漲後的價格。不過TrendForce也提到,全球經濟情勢和中國經濟復甦仍有隱憂,終端品牌與上游客戶下單態度也不積極,導致成熟製程訂單的能見度維持在一季左右,預估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明年的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將小幅成長至75%以上,2025年仍充滿變數。
黃崇仁駁SBI誠信說! 日要求力積電扛10年責任「不能做」
在日本宮城合作設晶圓廠案破局,近期遭日本金融集團SBI社長指控「無信不立」的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22日藉著法說會親上火線,駁斥這說法,他說,主要是日本政府要求這案子一定要有晶圓廠加入擔保,且要十年量產,才會給予補助,但補助是日本SBI拿走,力積電沒拿到錢還要負責10年量產,日本建廠成本又高到嚇死人,所以才終止合作,我們「做不到也不能做」。晶圓代工暨記憶體廠力積電22日舉行2024年第三季法說會,第三季營收為116.51億元,營業淨損為 28.79億元,淨損4.89億元,每股EPS淨損0.69元,累計前三季營收335.94億元,累計每股EPS虧損1.27元。力積電表示,持續虧損是因興建新廠,但近期營收顯示出微幅成長動能,財務結構也保持穩健,未來看好成熟製程和車用IC市場需求回升,黃崇仁也宣布投資20億元在3D AI Foundry設備,就是因為生意來了,「全世界沒有第二家公司達到這技術,世界級大廠好幾家已經跟我們在談」,下一代想用堆疊式,主要代工公司也有需求,所以正在進行探索,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就會成功進行。黃崇仁說,雖然傳統代工比較弱,但有了新的自研堆疊技術,力積的前途還是很看好的,客製化就是我們的商機,特別是FAB IP會成為四大主軸之一,「我們不再只是邏輯代工公司。」而法說會最重要的,還是要解釋日本與印度的FAB IP合作案,黃崇仁說,因為近來傳言很難聽,且公司同仁其實原本都對日本充滿期待,未來也還希望能在日本合作,所以他才親自出馬。力積電財務長卲章榮說,SBI去年就向日本政府申請補貼,但今年1月才告知力積電,力積電主管多次拜訪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但日本政府要求力積電須擔保10年營運,才能申請1400億日元補助。黃崇仁表示,若簽訂合約,意味著跟日本政府確立行政關係,JSMC財報也要合併到力積電財報,且要求擔保建廠的5年、未來10年的營運,加上SBI至今拿不出具體籌資、行銷等營運計畫,因此董事會決定停止評估這項合作案。黃崇仁也透露,這次發現在日本建廠、營運成本遠高於台灣,尤其日本通膨嚴重,缺工又缺料,就算獲政府補助,營運壓力還是很大,加上新廠產能僅有2萬片,難以競爭。但印度的合作案是塔塔集團,他們就遵循著FAB IP的策略執行,力積電協助對方建廠、培訓員工並技術移轉,並依合約訂定的進度,在未來幾年分期收取服務、授權費,還有印度總理莫迪的高度支持,所以目前進展順利。
華邦電Q4轉淡看好明年 董座:冬季綠電過剩「應許可」轉售
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表示,當前是一個以創新為核心的時代,觀察台積電的表現,只要有良好創新能力就能快速帶動成長。他也關注ESG環保需求,在能源及節能技術上有創新的空間,均能為企業帶來新的成長機會。華邦電19日舉行2024零碳家庭日,董事長焦佑鈞表示,疫後經濟回到較正常的經濟模式,第3季是今年的高峰,第4季會比第3季滑落,明年產業景氣將隨經濟緩慢回升。焦佑鈞指出,夏天會有2至3個月沒有風電,但太陽能是白天發電很多晚上沒有電,企業向風電開發商採購綠電,是以包下風機的模式,如果按照夏季需求購電,在冬天時就會有綠電過剩的問題,應該要許可廠商轉售。近期黎巴嫩真主黨通訊器集體爆炸事件,安全方面將會是市場關注的創新議題。而焦佑鈞表示,未來將是創新驅動的時代 ,AI技術及應用持續高度發展,將帶給半導體產業創新動能。總經理陳沛銘表示,華邦電投入邊緣AI裝置用客製化記憶體,獲得晶創計畫5.5億元補助,第1個產品預計在2026年量產;近期市況不如預期,主要是WIFI 7規格轉會延遲,明年在AI需求驅動下可望會更好。
台日合作微型電動車獲10億籌資 Lean3啟動生產首發日本商業合作
極智移動(Lean Mobility)通過新一輪籌資,累計籌資達46億日圓(約新台幣10億元),達成量產都市微型電動車RideRoid「Lean3」的重要里程碑。極智移動表示,「現階段車體及零件設計已完成。隨著大部分零件供應商的確定,我們已著手製作量產模具,同時也在台灣進行高效率的組裝流程。」現階段,極智移動將預先展開日本市場的商業合作,首先在Japan Mobility Show 2024首次公開展出Lean3原型車輛,並計畫在11月於東京大田區的羽田創新城市(HANEDA INNOVATION CITY)舉辦公開試駕活動。此外,為實現創新的城市交通,除了既有的B2C市場之外,同時也展開與企業夥伴(B2B)及政府單位(B2G)等合作計畫,現今已達成與愛知縣豐田市的合作。極智移動強調,除了提供Lean3車輛硬體,也開發能提升日常生活便利性、導入便捷性及駕駛樂趣的綜合服務與商業模式。此一全新的移動生態圈包含與停車場業者合作,善用閒置空間;與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整合,用戶資料集中管理。同時也降低使用門檻,提供租賃與保險服務、建立共享模式、也有全面維修服務;在優化移動體驗上,利用LTE和用戶智能手機收集並分析車輛資訊,並根據用戶體驗持續開發並改進服務。未來也將拓展多樣化使用場景,除了導入觀光地區與度假設施,也會推出對企業及員工雙方都有利的通勤方案(如企業內部的AC插座使用等)。
光陽推「188元月資費」搶低用量族群 柯勝峯:泰國旗艦店下周開張+已設30座換電站
國內機車大廠光陽(Kymco)今(15)日舉辦「油電進行式」記者會,除了公布最新電動機車資費優惠、個性化電能小車「酷玩CoolOne」上市接單,以及大地名流125「2.0版本」升級上市以外,光陽集團董事長柯勝峯也表示,電動機車在泰國正式落地,預估2025年銷售目標幾千輛可期。觀察電動機車市占,光陽國內營業部經理謝俊弘表示,今年前9月光陽Ionex電動機車市占率提升至22.2%,年增6.3%。柯勝峯表示,「台灣是電動機車發展的領先群,光陽會持續加碼投資。」也將持續往油電雙冠目標前進。在燃油車部分,光陽推出升級大地名流125「2.0版本」,搭載德國工藝頂尖品質的「德國馬牌Continental噴射科技」,具有61.3 km/L油耗表現,性能升級至10.1ps馬力;同時,頭燈也升級至Class C,近遠燈亮度均提升。而在資費方面,光陽Ionex 針對低用量用戶,提出「88利集省」方案,針對「低/中/高」不同用量客戶,提供單月最低資費188元起、高里程用戶則最多能跑882公里,優惠長達48個月;同時針對更高用量的騎士,宣布延長雙電池「498騎到飽」優惠方案,優惠最高36個月。同時,光陽個性化電能小車「酷玩CoolOne」正式以「輕型/小型輕型/微型」3種動力版本量產上市,採單電池設置讓CoolOne僅有65.5公斤輕巧車重,結合73.5公分超低座高以及2kW輕型、1kW小型輕型雙動力輸出版本,全方位滿足短程代步的各方族群。而CoolOne微型電動車換電版只要年滿14歲以上、無須駕照就能騎乘。展望泰國布局,柯勝峯指出,「光陽Ionex電動機車已正式在泰國落地推出,預計下週在泰國曼谷開幕光陽旗艦店。」目前光陽在泰國已布建30多座換電站,預估2025年數量可增加到70多座,主要以曼谷市區為主。柯勝峯進一步表示,「接下來預計往印尼發展。」
輝能攜德國FEV首發全新「電池系統」 EV充電8.5分鐘電量可達80%
全球次世代鋰陶瓷電池研發與量產的領導品牌輝能科技今(14)日於2024年巴黎車展(Paris Motor Show)上首度發表「100%複合矽負極」系統,並與德國FEV集團合作,展示未來電動車用電池模組的全新應用輝能指出,「100%複合矽負極」系統不僅在能量密度和充電效率上超越傳統鋰離子電池,更通過快速充電的能力,應對當前產業面臨的充電樁不足及二手車殘值低的問題。根據德國萊茵實驗室的測試數據,「100%複合矽負極」電池系統能在充電5分鐘內,從5%電量充至60%,充電8.5分鐘則可達到80%。體積能量密度達到749 Wh/L、重量能量密度達到321 Wh/kg,預計年底最高將提升至823Wh/L和355Wh/kg。此外,電池包的總容量減少也意味著碳稅的降低和購車初始成本的下降,消費者將享有更低的總擁有成本(TCO),且電芯可回收再利用,使維修成本下降,還提升二手車的殘值。值得一提的是,輝能科技與FEV集團在巴黎車展上向全球市場宣告雙方為策略合作夥伴,並展出電池包將如何運用於電動車中,證實輝能科技的次世代電池已從電動車零組件升級至模組及電池包階段。
中國地溝油成「再生燃料」 日美企業瘋搶中
地溝油,過去曾引發中國當地的食安危機,後來在相關立法的監督之下,地溝油基本已經從中國的消費市場中消失。但是在中國當地企業的整理之下,這些地溝油變成了再生燃料,甚至還吸引日本、美國等企業的瘋搶。根據中國媒體《快科技》報導指出,日本最大的石油公司引能仕(ENEOS)與中國當地一家大型供餐公司達成了一項協議,將回收廢棄食用油以生產可持續航空燃料。另一家石油巨頭科斯莫(Cosmo)在9月也首次公開其位於日本國內的首個可持續航空燃料量產基地,預計年內將正式完工。除此之外,目前日本國內的三大石油公司都表示,為了確保未來的生產量,除了回收國內的廢棄食用油,還計劃從海外進口,比如從中國進口大量的地溝油。另外,美國也在積極爭奪地溝油資源。據專家介紹,美國從中國大量進口餐廢油脂,主要是為了生產先進的生物燃料。報導中提到,地溝油之所以受到熱捧,原因在於其可再生和環境友好的特性。以生物柴油為例,其不僅可以完全替代普通柴油,與現有的發動機系統兼容,還能通過植物或廢棄物的碳匯形成閉環,實現「零碳」排放。此外,地溝油不占用耕地資源,不與人爭糧,真正做到變廢為寶,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根據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生物柴油年產量已超過200萬噸,其中90%供應出口。可持續航空燃料方面,中國的市場供需仍處於發展初期,但已具備一定的生產能力。截至2023年底,中國已經投產運營的可持續航空燃料項目有兩個,另外有五個項目尚未投產或處於規劃階段。其中,鎮海煉化已經實現可持續航空煤油的量產,年產能達到1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