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生物
」大熊貓「團團」回來了!大象林旺標本師操刀 重返瀕危動物故事館
為響應「國際瀕危物種日」,台北市立動物園17日舉行「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工典禮,其中人氣最高的大熊貓「團團」標本以及部分動物標本先亮相,園方表示,「瀕危動物故事館」預計在秋季正式對外開放,未來故事館將展示穿山甲、射紋陸龜、無尾熊、黑腳企鵝和大貓熊等20多種動物的形態標本。動物園展示標本除了人氣王大貓熊「團團」外,還有大象「林旺」等動物,園長諶亦聰表示,2大標本皆出自標本師林文龍之手,「團團」標本從舌頭、蛀牙、口水都真實呈現。諶亦聰表示,園區從早年收藏珍奇物種,到現在以瀕危動物保育為本,強化動物福祉、保育研究、棲地保護與復育、瀕危物種再引入、環境教育及生命教育為經營發展核心,「Devoting to Rewilding」正是動物園轉型為野生動物保育機構的期許。諶亦聰表示,今年動物園110歲生日,園方在教育中心地下1樓規畫「瀕危動物故事館」,透過瀕危物種連結國際與國內的保育合作計畫,喚起大眾重視因棲地開發、環境汙染、非法獵捕、氣候變遷等因素對於野生生物造成的威脅。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17日偕同第一銀行副處長方正文及群創光電處長鄭雅莉等人,一起為「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工祝賀,陳素慧表示,人氣王「團團」重現在大家眼前,謝謝林文龍的製作讓生命能夠延續。
虎鯨群受困北海道浮冰…奮力掙扎致下顎流血 官方隔日巡查:推測已脫困
日本北海道羅臼海岸附近,於6日上午8時許,發現有至少10條殺人鯨被困在浮冰中,從拍攝到的影像裡可以看到,幾頭虎鯨緊緊擠在一起,嘗試把頭探出水面呼吸,其中還有未成年的虎鯨寶寶。而在7日,官方人員至沿岸巡視,均無發現到虎鯨身影,推測牠們已經安全脫困。綜合日媒報導,事發當時,一名時常觀察野生生物的專家土屋誠一郎,使用無人機拍攝到了虎鯨群,在距離海岸約1公里的區域,有多頭虎鯨困在浮冰當中。而從畫面中顯示,有幾條虎鯨的下顎似乎流了血,是牠們嘗試脫困所造成的傷痕。對此,就有環保組織喊話,要求政府應該派遣破冰船來解救殺人鯨,而當地官員回應指出,由於這星期的風較小,厚冰層幾乎沒有移動,海上自衛隊難以前往營救,必須等到冰層破裂才行。不過,羅臼町官方在7日派出人員前往查看,沿著海岸步行多個小時,均未發現虎鯨的蹤影,值得注意的是,浮冰間的密度降低,空隙較前日觀測時更大,推測虎鯨已經順利脫困。報導指出,虎鯨與其他大型鯨魚不同,無法在水下停留太久,需要每隔幾分鐘重新浮出水面呼吸,若浮冰蓋住海面,將會導致他們窒息死亡。而羅臼海域於2005年就曾傳出有多頭虎鯨受困在浮冰中,而當時即使實施救援,還是礙於海上覆滿浮冰,未能將全數受困殺人鯨救出。
紐約淹大水!動物園海獅趁亂逃脫 園區閒晃一圈後「乖乖回家」
近期美國紐約市遭遇連日的暴雨襲擊,29日的暴雨更是讓全市進入淹水狀態,不僅交通中斷、建築物遭淹沒,目前甚至傳出動物園中的海獅也趁亂逃脫。根據《CNN》報導指出,由於紐約淹大水的關係,這也導致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一隻海獅(sea lion)趁著水位高漲之際,直接游出水池,在柵欄外面四處遊蕩。此舉嚇壞動物園的工作人員,雖無法阻擋,但也一直站在不遠處監視。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動物園執行副總裁布雷尼(Jim Breheny) 後來表示,這頭海獅在游出水池後,也僅在園區內其他地區散布,之後牠又再度回到自己的柵欄內,找尋自己同伴的2頭海獅。而在海獅返回柵欄內沒多久後,水池的水位也明顯下降,海獅也無法再次逃脫。據了解,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是由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管理,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占地2.6公頃,內容包含布朗克斯動物園(Bronx Zoo)、皇后動物園(Queens Zoo)、展望公園動物園(Prospect Park Zoo)和紐約水族館(New York Aquarium)等5個區域,是世上最大的都會野生動物園。報導中也指出,由於29日突如其來的大雨,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宣布關閉園區4個動物園區與水族館,以便工作人員能再暴雨期間專注保護動物與設施。
體型如「大豬」野生馬來貘出沒新加坡 動保團體:從馬來西亞游來的
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7月23日報導,22日新加坡的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新加坡野生生物目擊錄」(SingaporeWildlife Sightings)發文,並分享自己22日在科尼島看見一隻體型有如「大豬」的野生馬來貘在路上行走,而這也是繼2016年後,新加坡第一起目擊野生馬來貘的事件。對此,新加坡非政府組織「動物研究與教育協會」(Animal Concern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Society,Acres)指出,這隻野生馬來貘可能從馬來西亞游到新加坡,如果牠被抓到,則會被遣返回去。22日新加坡的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新加坡野生生物目擊錄」(Singapore Wildlife Sightings)分享自己22日凌晨在科尼島看見一隻體型有如「大豬」的野生馬來貘在路上行走,並呼籲民眾注意安全,隨後另一網友則貼出疑似這隻馬來貘的照片及影片,從影片中可看見,一隻體型有如「大豬」的野生馬來貘在路上行走,而後牠似乎為了避開後方人類,就往旁邊的草叢走去。事後,這名網友也已向國家公園管理局通報。對此,新加坡非政府組織「動物研究與教育協會」(Animal ConcernsResearch and Education Society,Acres)23日指出,這隻野生馬來貘可能從對岸的馬來西亞游到新加坡,希望牠能夠找到回家的路,如果牠被抓到,則會被遣返回去。而上次在新加坡有民眾目擊到野生馬來貘是在2016年6月,有民眾在樟宜的填海地區發現野生馬來貘沿著公路奔跑,隨後跳入海中,消失不見。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馬來貘僅剩不到2500隻,在全球範圍內瀕臨滅絕,而馬來貘的棲息地分布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泰國、柬埔寨、及緬甸,所以此隻馬來貘可能只在新加坡短暫停留,隨後前往其他地方。
緝犯新招!凡走過「真留下痕跡」 科學家從「空氣、沙灘腳印」提取高品質DNA
一般而言,要提取犯罪現場DNA時,總是要透過一些毛髮、唾液、體液或是血液,方能夠順利提取到相關的DNA資訊。但現在有消息指出,美國佛州大學最新研究,其實人體的DNA幾乎是無處不在,目前已經有技術可以從這些非常態物件中提取DNA,其中包含了空氣、傢俱、廢水,甚至是沙灘上的足跡。根據《CNN》報導指出,美國佛羅里達州大學團隊近年來在美國、愛爾蘭等地進行環境樣本的蒐集,結果竟然從中提取出高品質的人類DNA,甚至可以作為與特定個體比對的實驗樣本。這項研究是由佛州大學野生生物疾病基因體學助理教授達菲(David Duffy)所主持,他們從區域內取得海水、河水、沙灘的沙子、甚至是當地的空氣。而經過檢驗後,發現即便是杳無人煙的吾人孤島,其實空氣中都有人類生命的跡象。經過研究後,研究團隊也發現,這類環境DNA除了可以用以辨認身分外,甚至還能判斷周遭區域的人類遺傳先祖,也能確定疾病在當地的變異過程,不僅是在科學鑑定方面有著相當大的幫助,同時對於遺傳學、病理學也有充分的助益。雖說這項技術十分的方便,但也因此產生許多倫理方面的問題,像是有意或無意的隱私洩密、位置跟蹤,甚至是基於個人或是團體的基因監控,這些事情都會變成這項技術發展的障礙。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研究法醫、監測和人類健康遺傳學社會和倫理方面的高級研究員維恩羅斯 (Matthias Wienroth) 表示,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們,其實早在整個過程中就使用正確的倫理方式來推展這項技術。但他也認為,科學家們應該要想辦法降低社會對這項技術的恐慌與抵制,以避免這項技術在未來遭到濫用,侵犯到個人隱私。
《華盛頓公約》列54種鯊魚入保護清單 魚翅貿易將受限制
來自183個國家和歐盟代表25日在巴拿馬舉行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簡稱《華盛頓公約》)第19屆締約方大會上,批准將54種鯊魚列入貿易限制的保護清單,避免牠們因中、日等亞洲國家喜食魚翅而走向滅絕。在這場為期2周峰會的最後一天,代表方以共識決通過這項具有約束力的決議。巴拿馬代表兼會議主席、同時也是真鯊科保護提案人的賓德(Shirley Binder)宣布「37號提案通過」,此案涵蓋真鯊科的鋸峰齒鯊(blue shark,俗稱藍鯊)保護;日本先前爭取將鋸峰齒鯊從提案名單中移除,但未能成功。賓德說,這項「歷史性決定」意味今後市場上有多達9成的鯊魚將獲得保護。至於雙髻鯊(hammerhead shark)保護的提案,則未經辯論就一致通過。這些鯊魚物種如今將被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二(Appendix II)。列入附錄二的物種尚無立即的滅絕危機,但除非嚴格控制其貿易,否則有可能走向滅絕。非政府組織「野生生物保育學會」(WCS)負責鯊魚保護的主任沃維克(Luke Warwick)說:「大家都會記得這一天,因為我們力挽狂瀾,阻止世上鯊魚和魟魚滅絕。」亞洲國家喜食魚翅,魚翅湯更被視為佳餚美饌,經常出現在大宴場合,為魚翅貿易帶來每年約5億美元(約新台幣161.6億元)規模的市場,每公斤魚翅售價更可達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多元)。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拉美地區主任托瑞(Joaquin de la Torre)表示,每年有逾1億隻鯊魚被殺死。《華盛頓公約》在1975年生效,目的並非完全禁止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而是以分級管制、核發許可的方式作為規範。目前被收錄在公約中的物種含括約5000種動物與2萬8000種植物,分別列入3個不同等級的目錄。締約方大會每2、3年舉行一次。
兩女偷帶109隻活體野生動物闖曼谷機場 豪豬、變色龍都塞行李箱
整個行李箱,都是她們的動物園!泰國當局於本周一(27日),在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逮捕兩名印度女子,這兩人涉嫌在行李箱內,偷偷夾帶109隻活體野生動物闖關,結果行李箱在經過X光機檢查時,一掃就被發現裡面裝了許多活體動物。工作人員打開行李箱,赫然發現裡面居然有2隻白豪豬、2隻犰狳、35隻烏龜、50隻變色龍及20條蛇,十分誇張。據泰國國家公園局(Department of National Parks, Wildlife and Plant Conservation)新發布的聲明,偷夾帶大批活體動物闖關的印度女子,是38歲拉賈(Nithya Raja)和24歲艾布拉罕(Zakia Sulthana Ebrahim),她們兩個當時正準備從曼谷搭機起飛,要前往印度東南部城市清奈(Chennai)。準備飛去印度的兩人,在機場通關時,當行李經過X光機掃描,馬上就被發現行李箱中有不尋常的異物,後來機場馬上找來野生生物官員到場檢查。當工作人員一打開行李箱,赫然這兩人所戴的兩件行李裡,居然有多達109隻活體動物,經過清點,居然包括了2隻白豪豬、2隻犰狳、35隻烏龜、50隻變色龍及20條蛇。由於明顯違法,這兩名女子隨即被依違反《2019野生生物保育和保護法》、《2015動物疾病法》及《2017海關法》等罪名起訴,移交給機場員警局,採取後續法律行動。
陸男放牧到一半遭熊襲…靠「放推」逃一劫 專家揭裝死成功機率
中國大陸吉林一名男子近日在上山放牛時,突然與黑熊狹路相逢,嚇得他當場開溜,但跑沒幾步就被熊追上,頭、手也遭到咬傷,無計可施的男子乾脆趴在地上裝死,任由黑熊蹂躪,沒想到黑熊咬了幾口後就自行離開,逃過一劫的男子就醫後沒有生命危險。綜合陸媒報導,住在吉林蛟河市的男子5日上山放牛時慘遭熊襲,被熊追上而遭到噬咬、爪擊的他,乾脆「放推」任由黑熊繼續攻擊,結果這招裝死竟還奏效,黑熊咬了男子一會後主動離開,而滿身是血卻幸運存活的男子,則是確認黑熊遠離後,才起身自行就醫。醫師透露男子全身雖有多處咬傷,但主要傷勢其實為顴骨骨折,所幸沒有生命危險。對此,當地消防隊員表示,遇到熊要在不驚動對方情況下,保持冷靜慢慢離開,如果熊準備發動攻擊,可以使用防熊噴霧抵抗,或是朝鼻子丟石頭驅趕。不過美國國家野生生物聯盟(NWF)加州執行董事貝絲(Beth Pratt)指出,朝熊丟東西時,不能一開始就丟到牠身上,而是要丟到熊的附近來威嚇牠,只有熊發動攻擊,才可以瞄準臉部反擊。其實,哪種方法最能「退熊」,不只專家沒有統一說法,甚至有一國多制現象,例如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US National Park Service)建議遇到熊要保持距離,讓熊自行離去,但不同國家公園給出的具體距離,從60公尺到91公尺都有。此外,貝絲也曾建議,遭熊襲擊時,可「蜷曲成嬰兒的姿勢」裝死,這樣有99%的機率能讓熊自行離去,不過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曾指出,裝死很可能會讓熊「直接開吃」。所以除非真的近距離接觸,否則最好的方式還是保持冷靜,慢慢離開現場。
遊客「做出一動作」遭大象活活踩死 這國去年有127人死於巨象腳下
非洲烏干達默奇森瀑布(Murchison Falls)國家公園25日發生大象踩人的死亡意外,1名沙烏地阿拉伯遊客在離開他乘坐的車輛時,遭到突然出現的大象攻擊致死,這起事件也暴露出人象衝突越來越頻繁的問題。綜合外媒報導,烏干達野生動物管理局發言人漢吉(Bashir Hangi)表示,該名沙國遊客艾沙哈尼(Ayman Sayed Elshahany)25日與朋友參觀默奇森瀑布國家公園途中,一走下座車就遭到1頭大象突襲,當場被大象踩死。漢吉向艾沙哈尼的家人與朋友表達最深切的同情,並已通報警方,會持續配合調查,同時也將檢視野生動物園的安全規定,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遊客在自然園區裡,很容易忘記自己身處在弱肉強食的原始環境,而烏干達在2018年於另座國家公園,就發生1名女子的3歲兒子遭豹擄走並被吃掉的事件。此外,大象也不若其外表溫馴,尤其是未馴化的非洲象性格暴躁,時常主動攻擊其他動物,而非洲象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其他生物若未成功逃脫必定非死即傷。而在人象衝突最嚴重的斯里蘭卡,2021年有高達127人遭大象攻擊致死,且大部分意外都是人為因素,不過斯里蘭卡野生生物保育局(Department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DWC)指出,2021年有多達360頭大象因槍擊、觸電、中毒與火車事故而死亡。
疫情讓旅遊業停擺 「阿拉斯加鯨魚」成最大受益者
新冠肺炎疫情自從前年年底爆發,導致各國旅遊業去年直接停擺,不過這也讓大自然生態成為最大受益者,因為少了一些人為破壞,這些生態環境才得以延續;有科學家就觀察到,阿拉斯加的座頭鯨在疫情期間變得更快樂了,因為在沒有船隻的通過下,牠們在海洋對話時所發出的音頻不用刻意放大,在聲音容易傳遞的情況下,牠們的分布地點也變得更遼闊了。據《BBC》報導,阿拉斯加古斯塔夫冰川灣國家公園在正常的夏天,冰川灣和周邊地區交通繁忙,會有各式各樣的船隻經過,大至15萬噸大型遊輪,小至給遊客搭乘的賞鯨船,是阿拉斯加南部龐大旅遊業的重要收入。不過在過去的18個月,受到疫情影響,該區船隻經過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冰川灣整體海上交通量下降了大約40%,在2019年時,一共有130萬人搭乘郵輪造訪阿拉斯加,但去年卻銳減到剩下48人,甚至連一節紐約地鐵車廂都塞不滿。正因如此,在疫情期間,阿拉斯加海底下的水域異常平靜,每12分鐘才會聽到一次船槳發出的細微聲音;根據野生生物生物學家加布裡埃萊(ChristineGabriele)、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富內爾(Michelle Fournet)研究指出,少了大型郵輪發動機所發出的低頻聲,去年冰川灣的人造聲音比起2018年大幅減少。富內爾也發現,在疫情前冰川灣的鯨魚活動範圍偏小,因為牠們得在200公尺的範圍內才聽得到對方說話,並且以「擁擠的酒吧」來形容這樣的情況;她表示,受到人造聲音的影響,鯨魚在說話得更大聲,而且彼此之間的距離得更接近,深怕自己發出的音頻被人造聲音給阻斷。不過在疫情期間,少了人造聲音的干擾,鯨魚似乎成為最大受益者,富內爾觀察到,鯨魚們分布的範圍似乎更廣了,現在牠們可以在相隔2.3公里聽到對方的聲音,這讓鯨魚媽媽可以放心出去覓食,放小鯨魚在原地玩耍。加布裡埃萊也承認,疫情期間讓旅遊業停擺的現象只是一時的,因此希望能透過長期的研究,以及規範冰川灣的船舶交通,讓人們在環境以及見證大自然的情況下取得平衡。
肯亞大雨引爆洪災!動保團體花15個月「救出9隻受困長頸鹿」
肯亞西部巴林哥湖(Boringo)日前因暴雨連連,造成水位大幅上升,附近的小島嶼幾乎快被洪水淹沒,有9隻長頸鹿被困在島上,當地的動物保護組織花了15個月的時間,終於將長頸鹿全數救出。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肯亞西部巴林哥湖因連日暴雨,造成洪水幾乎淹沒了附近的小島嶼,共有9隻長頸鹿被困在島上,肯亞野生生物服務署(Kenya Wildlife Service)、非營利動保組織北部草原保護信託基金(Northern Rangelands Trust)、以及美國的救救長頸鹿(SaveGiraffes Now)合作組成緊急救援小組,於去年12月展開第一次營救,將長頸鹿吸引上他們用鋼做的接駁船,而他們第一隻救出的長頸鹿名叫阿西瓦(Asiwa),之後也陸續救出了其餘受困長頸鹿。(圖/翻攝臉書@Northern Rangelands Trust)這些團體花費了15個月的時間,最後2隻被困在島上的長頸鹿諾埃爾(Noelle)和牠的母親恩加里科尼(Ngarikoni)終於也被救上岸,讓救援人員相當欣慰,「看見諾埃爾走到陸地上,牠的母親也跟上,代表這項遠大的的救援行動終於完成。」(圖/翻攝臉書@Northern Rangelands Trust)救救長頸鹿(Save Giraffes Now)的創始人兼執行長蘇珊(Susan Myers)表示「每隻長頸鹿都有自己的個性,有些人非常膽小,有些則很勇敢,很容易就上船。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團隊正在認真考慮培訓。」 此次所營救的羅氏長頸鹿是第二最瀕危的長頸鹿種,在非洲只剩約3000頭,肯亞境內也只剩下約800頭,Ruko社區保護協會工作人員也表示「這些長頸鹿是我們國家的心臟。我們知道我們必須團結起來,盡一切可能挽救牠們。」
新冠病毒恐消滅亞非瀕絕靈長類 野生動物將成難控變異病毒庫
來自大陸的論文顯示,貓具有將冠狀病毒傳播給其他貓的能力。水貂更是重災區,全球數百個水貂養殖場暴發疫情,在歐洲還導致人類被感染,眾多養殖場不得不實行撲殺。《科學》雜誌報導稱,目前無緊急使用寵物疫苗的必要。感染新冠病毒的寵物症狀似乎相對溫和,並且目前看來貓和狗在新冠的傳播中沒有扮演重要角色。EcoHealth科學與推廣副總裁喬納森.愛波斯坦表示,無論人們自己是否接種了新冠疫苗,他們都應該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動物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比如要與大猩猩接觸的人,就應該戴口罩。愛波斯坦指出,人類呼吸道病毒過去在黑猩猩和大猩猩中是致命的,研究人員擔心,新冠病毒可能消滅非洲和亞洲瀕臨滅絕的靈長類物種。自從新冠大流行以來,其不僅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樣能夠感染寵物、家畜和野生動物。比如,貓和狗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實驗室研究表明,從細胞受體看,SARS-CoV-2病毒可以感染從松鼠到綿羊甚至抹香鯨等多種動物。科學家還擔心人或家畜可能將病毒傳播給野生生物,從而造成無法控制的病毒庫。目前,全球已有數款有效的新冠人類疫苗。但是,用於寵物和其他動物的疫苗是否必要?《科學》雜誌報導稱,目前無緊急使用寵物疫苗的必要。美國的寵物疫苗商業許可證由美國農業部批准。目前美國農業部尚未批准任何COVID-19寵物疫苗。美國農業部發言人喬伊爾.海登(Joelle Hayden)說,企業仍然可以自由研發這些疫苗,但沒有許可證,這些公司不能出售或分銷。黑腳雪貂等瀕臨滅絕的動物也備受關注,實驗室中雪貂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愛波斯坦還表示,鑒於水貂養殖場已發生新冠疫情暴發,這種病毒可能發生變異,不僅會傳播給人,而且還會傳播給野生動物。不過新冠動物疫苗相對容易製造。俄羅斯近日宣布,將要完成針對貂和貓等家畜和寵物的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5日報導,據國際傳染病學會12月14日稱,美國當局已確認美國首例感染新冠病毒的野生動物案例,感染動物是一隻野生水貂。美國全國保護野生生物研究中心副主任托馬斯.德利貝托強調,這是在自然界中首次發現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診病例。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日前宣布,初步檢測顯示,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動物園3隻雪豹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園方的聲明稱,3隻雪豹都屬於輕症,預計將完全康復,好在其他動物未受感染。園內獸醫佐利.吉邁西認為,很可能是無症狀的工作人員將病毒傳給雪豹。路易斯維爾動物園表示,動物感染新冠病毒後向人類回傳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動物園將繼續開放,只關閉雪豹展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雪豹成了第6種被證實與人類密切接觸後可感染新冠病毒的動物。今年4月,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的馬來虎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4月底,這家動物園的另外4隻老虎和3隻非洲獅被確診感染。此前,美國媒體報導過該國一些貓狗患上新冠肺炎。今年11月,一種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被發現與水貂有關。
這社區成危險禁地…每年數千隻鳥「高速撞牆」亡 背後原因超心酸
大陸內蒙古包頭市一處社區,每年都有數千隻鳥自行撞牆慘死,詭異現象引發當地民眾熱議。對此,包頭市林草局表示,目前經過化驗已排除疫病可能,初步懷疑有2種原因,一是鳥喜歡吃社區樹上的果實,喝水後果實膨脹導致鳥憋得難受;另外則是鳥類大量遷徙,成群結隊速度快,受到玻璃窗反光影響才會自撞。《北京青年報》報導,大陸自20世紀80年代引進玻璃帷幕技術後,短短30餘年間,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玻璃帷幕生產和使用國,面積占全球的80%以上,只要走在各大城市馬路上,類似建築隨處可見;與此同時,鳥類誤撞玻璃帷幕導致傷亡的新聞報導,也頻頻出現在報紙或網路上。專家解釋,玻璃帷幕會倒映出天空和附近樹林的影像,容易使鳥類產生錯覺,加上玻璃反射陽光,會暫時造成鳥兒視覺障礙,來不及躲避;不僅如此,透明玻璃也會使飛鳥誤以為前方沒有障礙,義無反顧地衝向玻璃,而這也就意味著,鳥兒一旦產生錯覺,朝玻璃帷幕飛去,結果很可能是非死即傷。根據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管理局(United State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FWS)估計,玻璃建築每年「殺死」超過3.6億隻鳥;在英國,每年因為玻璃帷幕葬送生命的鳥類也達1億隻,尤其是在鳥兒頻繁遷徙的9月份,玻璃帷幕建築更成為鳥類殺手。專家建議,許多鳥類具備一定的紫外線視覺功能,所以營建商在建造大樓時,可採用添加紫外線反射材質的新型玻璃,使幕牆在鳥類眼中不再透明,而在人類眼中仍是一片通透的玻璃;此外也可在外牆貼上小型的大廈標誌圖案或猛禽類剪影,就能有效使鳥兒主動避開危險,減少撞牆死亡的事件發生。
馬拉威破獲盜獵集團…7大陸人非法走私犀牛角、象牙遭逮 法院判處11年徒刑
非洲「馬拉威」向來是野生動物非法盜獵者的天堂,同時也是拯救野生動物的前線戰場。當地法院22日宣布,將先對涉及販運受保護動物物種的犯罪組織,其中的7名大陸人與2名馬拉威人,判處11年有期徒刑。根據《Africa ExPress》報導,這9名盜獵罪犯來自非洲南部最猖獗的野生生物走私集團。馬拉威警方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合作,於2019年3月採取行動,逮捕了該集團的14名成員,並先針對其中9人的犯罪行為予以處刑。馬拉威首都里朗威的法院,對9人中的林勻華(Yunhua Lin,音譯)及其妻張晴華(Quin Hua Zhang,音譯),以非法持有犀牛角與槍枝的罪名,判處11年有期徒刑;另2名大陸人則因非法藏匿犀牛角,遭判刑7年;另外3人因違法持有穿山甲鱗片及進行象牙加工,遭判監禁6年。其餘2名馬拉威人,則因家中被搜出藏有河馬牙和象牙,判處18個月有期徒刑。野生動物管理局表示,這個非法盜獵集團在當地至少已持續進行了10年的非法活動。而對於此次能破獲這個盜獵集團,並將其成員逮捕到案,馬拉威國家公園管理處官員庫姆奇德瓦(Brighton Kumchedwa)讚揚表示,「這對馬拉威而言是一次巨大的勝利。我國再也不是野生動物走私犯的樂園了。」
老饕哀嚎!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松茸列入瀕危物種
有「菇中之王」美譽的松茸向來生長在松樹根部,本身帶有一股清新香氣,味道鮮美是不少饕客的最愛。但未來是否還能吃到這樣的美味則是未知數,因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9日已將松茸列入在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中。根據《TBS NEWS》報導,總部位於瑞士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在9日宣布了最新的「紅色名錄」,評估野生生物滅絕的危險,並首度將松茸定為瀕危物種。一般瀕臨滅絕的物種,根據滅絕的風險分為三個階段,松茸目前雖然被歸類為最低等的滅絕風險,但仍不可輕忽大意。松茸的口感鮮美、肉質肥厚又富含蛋白質,因寄生在松樹根部,本身具有特別的香氣,讓許多老饕吃過後便念念不忘,價格更是居高不下;但因松茸對生長環境要求嚴苛,除了需要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之外,充分的雨水和充足的陽光都是不可缺少的,即使憑藉現今發達的科學技術,松茸依舊無法完全以人工培育,只能在每年的產季進行採摘,更顯珍貴。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表示,松茸分布範圍廣,亞洲到歐洲都能看到它的蹤跡,但因人們對森林過度砍伐以及植物疾病的緣故,過去的50年中,松茸產量已減少了30%以上,如果人們無法更加重視環保議題,恐怕後代子孫未來只能透過教科書,才能認識這些珍貴的野生動植物。
墨西哥南岸整片血紅…「292隻海龜」集體離奇死亡
自去年聖誕節以來,墨西哥南部沿岸出現嚴重「赤潮(red tide algae bloom)」,讓整個海域變成一片血紅,進而導致野生生物及人類受到威脅。日前在太平洋海岸有上百隻綠海龜集體死亡,全是受到赤潮影響,儘管志工們極力搶救,但仍有多達292隻綠海龜不幸死亡。綜合外媒報導,志工們試圖將呼吸困難的海龜放在陸地上,並用溼毛巾包裹住,不過最終只搶救回27隻,另外292隻海龜則不幸喪命。墨西哥環境保護辦公室表示,經過解剖後發現,受害的海龜是因吃下了「赤潮藻類」,在體內聚集大量毒素,才會導致集體死亡的悲劇發生。「赤潮」又稱為紅潮,是一種海洋災害,當這些藻類迅速且大量的繁殖,使得沿海水域變成詭異的血紅色,而藻類過度繁殖也會加速消耗水中的氧氣,讓其他海洋生物面臨威脅,此外,這些藻類還可能釋放毒素,藻華現象恐讓該地區的野生動物及人類患病。
消失20年!英國驚見罕見物種 比死魚還臭外型如「異形」
日前英國野生生物團隊在一處自然保護區內,驚見一種長得非常詭異的生物,外型呈現鮮豔的紅色,且像章魚一般長出多隻觸手,還會散發噁心的臭味。據悉,這是一種罕見的蘑菇,距離上一次被人發現已是20年前,如今又再度出現,讓許多人為之好奇。絕跡20年的罕見蘑菇,近日再度出現在英國。(圖/取自Pixabay)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野生生物組織(Avon Wildlife Trust)在布里斯托爾(Bristol)的自然保護區裡,意外發現了一種罕見的蘑菇,外型長得像章魚一般,且大多呈現顯眼的紅色,特別的是這種植物會散發腐臭的味道,有人形容它的難聞程度,比放了3天的死魚、5天的肉還要臭上許多。據了解,這種蘑菇的學名是Clathrus archeri,另外還有2個別名,分別為「章魚鬼筆(Octopus Stinkhorn)」和「魔鬼手指(Devil's Fingers)」,在尚未發芽前的外型像顆白色的蛋,接著就會開始慢慢長出4到7隻觸手,並且散發超級噁心的臭味。章魚鬼筆發芽後會開始長出觸手,外型就像章魚一般。(圖/翻攝自推特@avonwt)「章魚鬼筆」的原產地在澳洲及紐西蘭,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運送物資時,跟著飄洋過海來到了歐洲,英國人在1946年知道這種植物,並在1999年首次看見它的蹤影,睽違20年後,近日再度被人發現。網友對於這種詭異的蘑菇也感到相當好奇,紛紛留言「根本就像是地獄般的生物」、「終於知道電影《異形》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