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菜
」 鼻咽癌繁花之都3/上海新景點蟠龍天地PK古鎮朱家角 登東方明珠穿越上海前後70年
上海城市風貌充滿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多元性,每年接待近90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不少台灣人也都曾造訪過這座繁華都市。 疫後的上海,最夯的新景點莫過於去年4月啟用的「蟠龍天地」,地點就在上海虹橋商務區,整體開發占地50萬平方公尺。距上海市中心僅半小時車程,且有17號地鐵可達,交通方便,且免入園門票。上海新景點蟠龍天地新古鎮,吸引許多文青網紅打卡,是目前上海最火的新景點。記者造訪巧遇大陸演員林更新正在拍攝新戲。(圖/林榮芳攝) 蟠龍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小集鎮,以鎮小、橋多,具江南水鄉特色聞名。不同以往古鎮上的小販、小店鋪,香港瑞安集團將古鎮與現代商業結合成大型商業綜合體,集結吃、玩、購物、藝文和休閒運動。 瑞安集團擅於翻新老建築、街區,代表作如上海新天地、武漢天地、重慶天地等「天地系列」。「蟠龍天地」除保留和翻修歷史街廓,同時也引進許多文創小店,甚至米其林指南餐廳;紅遍全球的「藍瓶咖啡」中國第4家店,也落腳在此。 一名小店的員工分享,除名人造訪,「蟠龍天地」啟用至今也吸引許多文青網紅打卡,是目前上海最火的新景點,他推薦記者下回可以晚上來,「這裡夜晚燈光亮起後,特別漂亮!」 如果覺得「蟠龍天地」太過商業化,搭乘同一條地鐵17號線還可到另一古鎮「朱家角」。朱家角古鎮位於上海青浦區,宋元時期成型,到清末民初成為聞名的商貿大鎮,相對保留較原始、純樸的小鎮生活樣貌。朱家角古鎮則是修舊如舊,保留較原始的小鎮風貌,來到朱家角可點上一份「阿婆茶」體驗小鎮文化。(圖/林榮芳攝) 「朱家角」也是影視劇鍾愛的取景地,《繁花》中寶總一句:「糟魚要吃七寶的,雞爪要吃川沙的,朱家角的醬菜還有崇明的糕。」還有寶總和玲子撐傘從放生橋走過的鏡頭,讓朱家角再度走紅。 「放生橋是上海地區現存最長的石拱橋,又被稱為滬上第一橋。」園區講解員蔡琴琴介紹,朱家角是少數還有原居民生活的古鎮,走在街頭可以看到許多小攤販賣著各式醬菜。 蔡琴琴推薦遊客可體驗邊聽評彈邊品「阿婆茶」,她介紹「阿婆茶」由來,從前小鎮的男人外出工作,女人就常聚在一起,帶上各家自製的醬菜、燻毛豆、瓜子、點心等,邊做針線邊喝茶聊天,還會唱唱山歌、哼哼小調,因此形成了特殊的喝茶用具和禮節。記者實際品茶點,上的是一套4格點心,有意思的是茶中也加了燻毛豆,喝起來除了有茶香,還有微鹹的滋味。 回到上海市區,這次記者也深度走訪東方明珠塔,過去以為這裡僅僅是看日夜美景的勝地,其實裡面能玩、能逛的還真不少!東方明珠塔高468米,塔上11個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的球體鑲嵌其中,是來自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概念而設計。 參觀樓層規劃,351米為星際啟元航太文旅展、267米空中旋轉餐廳、263米主觀光層、259米全透明懸空觀光廊。旋轉餐廳為自助餐形式,每2小時轉一圈,可邊吃邊俯瞰陸家嘴及外灘美景;不想用餐的朋友,也可直接到透明玻璃步道的懸空觀光廊,漫步雲端,把上海踩在腳下。 來到98、95米層,有5D電影院和結合VR的高空過山車遊樂設施;78米有呈現未來70年上海發展想像的《更上·海》環動多媒體秀;在此之前,可以先到基層的「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了解70年前的老上海。 黃浦江以西有代表歷史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以東是代表上海成為新亞洲金融中心的高層建築,夜遊黃浦江,是上海必遊行程。就在今年7月,全新郵輪「上海之星」下水營運,也是黃浦江首艘五星級豪華郵輪,除了遊船,也提供餐飲、商務、婚宴等服務,再次拉高夜遊黃浦江的奢華度。全新郵輪「上海之星」今年7月下水營運,為黃浦江首艘五星級豪華郵輪,內外裝都相當華麗。(圖/林榮芳攝) 「上海之星」共4層設計,1、2層中庭打通挑高,上方還有超大數位螢幕,播映著蟲鳴鳥叫的自然美景,上層則是半露天座位區和甲板。該船最多可容納300人,無固定座位,但售票僅會開放2/3,以維護搭船舒適度,夜航票價為人民幣160元人民幣,較一般黃浦江遊船90~120元的票價略貴。 最後,上海朋友小喬向記者推薦上海潮青夜生活聖地「巨富長」,也就是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3條路連接成的一個街區。該區聚集各大潮牌名店,是中國潮流地標。此外,該區段擁有上海標誌性的梧桐樹、小洋樓,白天逛起來相當舒服,夜間一家家酒吧營業後更是熱鬧,常見年輕人成群站在路邊舉杯歡飲。
鄰居颱風天「掏空冰箱」都沒說 單親2寶媽傻眼:「剩醬菜」孩子要吃什麼?
俗話說千金難買好鄰居,一名媽媽抱怨,鄰居居然趁她不在家,颱風天把家裡的食物全掏空,導致整個冷凍只剩醬菜,讓她相當傻眼,「我單親帶2個小孩已經很辛苦,以為終於遇到好鄰居,結果還是遇到這種的。」原PO在《匿名公社》表示,剛剛兒子問她,明天早上吃什麼,「我說冷凍有肉包跟包子,兒子拿椅子去開冷凍,然後跟我說冷凍沒有,我跑去看,整個冷凍只剩醬菜,女兒這時才說,隔壁阿姨晚上有來借食材。」原PO直言,自己跟隔壁的關係是不錯,有缺什麼都會互借,有時對方也會幫她看小孩,但這次實在太誇張了,「我打電話問她,她說她太晚下班,跑全聯都空了才會跟我借,又不是故意的,要我不要這麼小氣,也不能全部都拿走吧!我跟孩子們明天是要吃什麼?」原PO說,「這都是我昨天特地去買來囤的,而且沒發現我家沒什麼食物了嗎?怎麼好意思全都拿走?當下超想翻臉的,但又怕會因為這樣鬧翻,我單親帶2個小孩已經很辛苦,以為終於遇到好鄰居,結果還是遇到這種的。」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誇張,她也太得寸進尺了吧!這種人只有想到自己圖方便,非常自私的行為」、「下次別讓她再這樣擅自拿取家裡的東西才是,辛苦妳了」、「之前聽過一個要煎魚就下樓給鄰居要了半罐高級橄欖油的」、「這樣也太讓人傻眼了」。
築間第打造全球第10個品牌聚落 朴庶韓國烤肉10/4開幕祭五折
迎接年底聚餐商機,連鎖餐飲集團築間(7723)展店力道大踩油門,10月在台南成大商圈連開2家店,分別是「朴庶韓國烤肉」及「築間酸菜魚」。看好年底聖誕節、跨年檔期聚餐商機提前展開布局。旗下各品牌於嘉義、台南、高雄及屏東已開出超過30家分店,繼高雄岡山打造出南部第一個品牌聚落之後瞄準台南成大商圈商機及消費力道,一周開一家加速南臺灣展店力道。將台南成大商圈打造集團品牌餐飲聚落成為全球的第10個品牌聚落。2024年Q4預計全球共再新增10家分店。歡慶開幕,兩大品牌開幕當天雙雙祭出整桌五折優惠吸客。築間餐飲集團旗下鍋物品牌「築間幸福鍋物」2019年台南成大商圈開出第一家分店後,以連續13小時不打烊及「深夜食堂」的用餐型態廣受消費者喜愛。集團瞄準各消費目標客群,持續拓展不同用餐型態的品牌拓展事業版圖,繼日式個人燒肉「燒肉Smile」及吃到飽系列品牌「本格和牛燒肉放題」後,再推出主打個人韓式烤肉的「朴庶韓國烤肉」及「築間酸菜魚」完成台南成大商圈品牌聚落最後一塊拼圖。「朴庶韓國烤肉」主打「一個人也可以烤肉」的獨食經濟,取自韓語「拍手」諧音,藉由趣味的職場日常發揚朴庶烤肉公社的烤肉文化打造【讓人忍不住拍手的韓國味!】(圖/築間提供)。築間餐飲集團觀察到「韓流」來襲無所不在,除了在影劇、美妝、穿搭等方面受到韓國文化影響外,「韓式料理」也成為受臺灣人歡迎的美食,成為許多人的聚餐首選。「朴庶韓國烤肉」全台第二家分店選址台南成大商圈,主打「一個人也可以烤肉」的獨食經濟,取自韓語「拍手」諧音,藉由趣味的職場日常發揚朴庶烤肉公社的烤肉文化打造【讓人忍不住拍手的韓國味!】餐點部分提供35款套餐、8道韓系小菜及20款酒水飲品。以韓食做為主打,韓式辣醬菜包肉的搭配,生菜盤中人氣單品紫蘇葉,獨特的香氣搭上Prime無骨牛小排之軟嫩多汁,勢必成為成大商圈眾多餐飲品牌的後起之秀。台南成大分社提供約35款韓國烤肉套餐,最低260元起,千元內就可品嚐到特選A5和牛總會套餐,套餐包含6道韓系小菜自選吃到飽外,飲品部分更提供20款韓國進口酒與飲品,餐點品項多元,大大滿足喜歡韓國烤肉的味蕾。最受歡迎的豐盛套餐「朴庶特選總匯」(680元) 主餐有有牛小排、松阪豬、牛橫膈膜、北寄貝、鮮蝦、、小章魚、鱸魚菲力及烏骨雞,炙烤過後的肉品/海鮮香味四溢,黃金四兩肉「松阪豬」當燒烤至金黃微焦、入口外酥內嫩、多汁,餐廳推薦必嘗。選購套餐更有附越光米飯、朴式蔘雞湯或大發雪濃湯擇一。成大商圈目標客群鎖定學生、家庭客,店內透過朴社長可愛鮮明的形象營造現代氛圍,打造輕鬆活潑的用餐體驗,客席安排有單人、兩人、四人及六人座共54席次,滿足新世代多元用餐需求,多人聚餐享熱鬧、自己開烤也能大滿足。築間餐飲集團2023年底啟動第二波展店計畫,大踩油門力道積極布局海內外事業版圖,截至目前為止集團旗下共13品牌涵蓋個人火鍋、個人燒肉、日式高檔燒肉、吃到飽系列、麻辣火鍋、韓國烤肉、餐酒館及中式料理,合計超過180家分店。海外部分東北亞首間分店「築間燒肉 チクマ焼肉」將於10月下旬在日本.大阪緊鄰難波車站的千日前商店街正式開幕營運。國內部分第四季目標將再增加10家分店,海內外雙箭齊發積極展店,持續擴大市占率,增添業績動能。
60歲婦人半年急瘦8公斤「確診食道癌末期」 專業醫提醒:10習慣養出一身癌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期分享案例,內容提到一名年過60的婦人,因為吞嚥困難導致半年內急瘦8公斤,後來該名婦人確診食道癌末期,甚至還轉移到肺部肝臟。洪永祥醫師解釋,該名婦人日常習慣吃過鹹的醃製醬菜、喝酒,久坐,這些都是容易致癌的壞習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呼籲民眾不得不防。洪永祥醫師解釋表示,在討論致癌的壞習慣時,大家往往會想到抽煙、喝酒和嚼檳榔這三個主要因素。然而,有許多其他容易被忽視但卻有罹癌風險的生活習慣,希望大家能及時改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第十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度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度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遇到感覺會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再放涼一些再入口。第九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在講到泡麵之前先來澄清一下用紙杯塑膠蓋裝熱騰騰咖啡會不會致癌?台灣人愛喝咖啡出名,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統計,台灣人2021年全年咖啡消費總數約28.5億杯,平均每人每年約喝122杯,一大早上班族都會人手拿著一杯用紙杯與塑膠蓋的熱咖啡,大約於 2013 年傳出熱咖啡杯蓋會致癌, 6 號PS(聚苯乙烯)杯蓋不夠耐熱,溶出致癌物苯化合物的疑慮,衛福部當時也公開澄清,6 號塑膠的標準為耐熱度攝氏 95 度、持續 30 分鐘的條件,強調正確使用就不用擔心。後來咖啡業者改用更耐高溫5號 PP聚丙烯可耐熱達100-140度。來消除大家喝熱咖啡致癌的疑慮。洪永祥醫師表示,基本上若業者守法照規定來,喝熱咖啡用紙杯裝與塑膠蓋還算安全,但這邊要特別提醒當心的反而是泡麵碗,很多6號塑膠會使用在泡麵碗,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上再壓一本厚厚的書泡好幾分鐘,高溫悶燒,這樣就可能超過 6 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 6 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建議,外帶咖啡還是自備不銹鋼或陶瓷保溫杯、泡泡麵還是用陶瓷碗最安全。第八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肉類的脂肪和蛋白質燒焦產生危險的致癌物是多環芳香烴,這是在人類已經發現有致癌風險的一級致癌物。而鍋貼麵皮麵包是澱粉,產生的致癌物是丙烯醯胺,這個物質是歐盟食品安全局在2015年發現在動物實驗具有致癌風險,認為不管任何族群都可能造成癌症發生的增加,因此在2017年入法,歐洲要求速食店提供的產品需抽查丙烯醯胺濃度,而美國FDA要求洋芋片及餅乾廠商需提供產品丙烯醯胺的濃度於成分表。洪永祥醫師說明,當然所有致癌物都是總量的問題,澱粉食物高溫烹煮,難免會出現丙烯醯胺,所以並不是都吃不得,但千萬不要過量。洪永祥醫師建議,烤肉烤麵包烤得金黃可以吃,但是燒焦黑就建議不要吃。建議把燒焦的部位剪掉、切掉不要吃進肚子,並且同時多攝取大量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七名:睡覺不關燈洪永祥醫師說明,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Cancer》癌症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高危。《美國醫學會雜誌》有研究發現,長期在睡眠時暴露在人工光線之下,會增加變肥的機會,而體重增加的比例,還會跟着光的強度而有所增加,也就是光源越強,體重便增加得越多。而肥胖又是導致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第六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洪永祥醫師表示,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 刊登在美國權威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罹癌風險會增加,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電腦斷層仍是X光攝影的一種,因此會有輻射致癌風險。美國《消費者報告》曾報導一項研究發現,電腦斷層攝影(CT)釋放的輻射,每年可能導致2.9萬美國人罹患癌症,其中婦女占三分之二。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個病人一年照胸部X光最好不要超過50次,而電腦斷層則是除非必要才做。第五名:不喜歡刷牙漱口洪永祥醫師提到,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以前都認為與抽菸、喝酒、檳榔或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有關,但是口腔裡面的細菌也是不是可能會引起口腔鱗狀細胞癌?以前的研究指出口腔的細菌也可能會引起腸胃道癌症,但是會不會也引起口腔內的癌症,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在最近的研究已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也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大的是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會引發胃癌或胃淋巴瘤。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天記得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習慣第四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洪永祥醫師表示,2004年國際癌症研究署把甲醛歸類為一級致癌物,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然偵測出甲醛超標,卻只有不到30%消費者知道建材或家具中會有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 洪永祥醫師說明,長時間的甲醛曝露,除致癌外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學齡前兒童更容易受到影響,造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洪永祥醫師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是低甲醛建材;選擇建材櫥櫃時,可先試聞氣味,若氣味刺鼻則建議不要購買。也可選甲醛多已揮發完全的中古家具,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避免毒害。第三名:喜歡吃加工紅肉洪永祥醫師提到,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很可能對人類致癌),該署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都有劑量效應關係,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解釋,國人過去1天紅肉攝取量超過100公克者就高達24.3%。進一步分年齡看,有36.8%的13歲至15歲的青少年每日紅肉攝取超過100公克!洪永祥醫師建議,日常最好遠離加工肉品及少吃紅肉(豬、羊、牛),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攝取同時多吃天然蔬果。第二名:久坐洪永祥醫師解釋,所謂的久坐,是指睡覺除外每天坐著或躺著6個小時及以上,「久坐不動」是非常確定致癌危險因子。許多研究表明,久坐的生活方式與增加罹患各種癌症風險相關。2022年,知名期刊《歐洲流行病雜誌》刊登了一篇綜述論文,研究人員納入了來自 77 項原始研究超过 200,000 個癌症病例。研究發現,久坐行為會增加罹患六種癌症的風險,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子宮內膜癌增加29%和卵巢癌增加29%。另外,久坐行為還能導致癌症患者生存率下降,其中結直腸癌患者確診後的久坐行為增加其特異性死亡風險61%。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買個會升降的辦公桌儘量站著辦公腿酸再坐,減少坐沙發看電視時間且每坐三十分鐘起來伸展與活動。第一名:吃太甜太鹹洪永祥醫師提到,先前美國研究人員給小鼠餵食含糖很高的加工食品,結果發現,小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增高,且增加癌細胞存在擴散到肺部的潛在風險。另一項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的研究也顯示,每週喝3杯以上、每杯約355毫升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說癌細胞喜歡吃糖,事實是在食用過度的碳水化合物(例:高GI值的食物或精製糖)時,會使得血糖快速飆升而導致的體內的一連串作用而有促癌風險。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最近發表報告,指出胃癌與攝取高鹽食物關係密切。英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如果每天吃高鹽分、醃漬類、醬菜等食物加上本身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增加胃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不要養壞你的味蕾,從小養成品嚐天然食物的天然美味,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
婦罹1病剩半年可活!醫曝「10大壞習慣」搖頭嘆:養出一身癌
生活習慣與健康息息相關!一名6旬婦人因吞嚥困難,就連流質食物也難以下嚥,短短半年內暴瘦了8公斤,就醫發現原來她竟是「食道癌」末期,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肝臟,存活期大概只剩半年,醫師追問其飲食,才得知原來婦人平常會在電視機前面坐一整天,邊看電視邊喝米酒,下酒菜是醃製醬菜及重複烹煮的鹹菜肉湯,而且習慣喝燙嘴的熱湯。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揭曉「10大養癌習慣」,呼籲民眾盡快戒除這些壞毛病。「10大壞習慣養出一身癌!」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抽煙、喝酒、嚼檳榔等致癌3兄弟外,生活中也有許多地雷習慣恐增加罹癌風險,但卻非常容易被忽略,以下為10大養癌壞習慣:第10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建議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放涼一些再入口。第9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很多泡麵碗都會使用6號塑膠製成,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壓厚書,在高溫悶燒好幾分鐘下,可能會超過6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6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建議還是使用陶瓷碗泡麵最安全。第8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的食物,像是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但肉類和蛋白質燒焦會產生一級致癌物多環芳香烴,而澱粉類食物燒焦則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建議把食物燒焦的部分去除,並多加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7名:睡覺不關燈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癌症期刊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尤其女性風險更高,而睡眠時長期暴露在人工光線下,也會增加肥胖的機率,建議關燈入睡。第6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增加罹癌風險,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建議每人1年內照胸部X光不要超過50次,除非必要才做電腦斷層。第5名:不喜歡刷牙漱口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近期研究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幽門桿菌,恐引起胃癌或胃淋巴瘤,建議每天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工作。第4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被偵測出一級致癌物甲醛超標,且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長時間曝露在甲醛環境中,除了致癌外,還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第3名:喜歡吃加工紅肉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建議少吃加工肉品及紅肉,並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同時多多攝取蔬果。第2名:久坐研究發現,久坐會增加6種罹癌風險,包括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宮內膜癌增加29%及卵巢癌增加29%,且久坐還會降低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建議盡量站著辦公,且每坐30分鐘就要起身伸展與活動。第1名:吃太甜太鹹研究顯示,每周喝3杯以上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而攝取高鹽食物則容易罹患胃癌,建議多吃天然食物,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小S公公驟逝 王偉忠保持關心:會去看看她
《一村喜事》今(3日)晚最終場,王偉忠特別宣布《一村喜事2.0》,將會於今年中秋節登場。小S公公許慶祥在家心肌梗塞過世,王偉忠透露,小S有撥電話給他,訊息告知家裡的事情,他會保持關心,「我這兩天會去看看她」。劇中嫁女兒的情節,讓王偉忠勾起自己嫁女兒的回憶,最難受的就是,要把女兒的手交給女婿,內心有捨不得的失落感,感覺划不來卻又要裝著很大方的複雜心情。王偉忠提到,今年中秋節時期推出的一村喜事2.0,內容會有更多眷村特色,例如除了現在受歡迎的梅乾菜加饅頭豆腐乳之外,未來也考慮加賣豆花、香腸及醬菜車,玩一些新東西,也歡迎要結婚的新人來三重眷村一起辦喜事。在今天的最終場,監製王偉忠也下場沉浸演出「跑堂」送菜,沿桌送梅乾菜加饅頭並與觀眾打成一片,觀眾紛紛搶拍照互動玩在一起。《一村喜事》今晚最終場。(圖/焦正德攝)今天擔任村長的湯志偉說:「嫁了三個多月,來了這麼多人給予祝褔,真是非常感謝。這齣戲型式雖然特別,內容與題材相當貼近生活,台上和台下成了精彩的戲。」另外同樣也擔任村長的岑永康,特別致謝太太張珮珊,因為他演出時常遇到熱情的賓客要求喝真酒,遇過高粱、威士忌、蔘茸、小米酒、水果酒,張珮珊都身兼駕駛把他安全送回家。
飲食注意!營養師揭5大高鈉食物 小心吃出高血壓
鈉是人體中許多重要功能的必要營養素,但是攝取過量,會直接導致血壓飆升。近日全台氣溫驟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提醒民眾,保暖之餘也要注意飲食上的鈉攝取量,並點出5種高鈉食品,提醒民眾在食用上必須留意,包含調理包、泡麵、火鍋湯底、醬菜以及豆乳醬。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建議,健康成人的鈉攝取量為每日不超過2400毫克(6公克),但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各年齡層民眾的鈉攝取量都已超過每日建議量,且有「男多於女、少多於老」的趨勢。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現代人飲食講求快速、方便,容易攝取過量的鈉,是造成高血壓的主因之一,若控制不佳容易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因此,預防高血壓或抑制血壓飆升的第一步,就是避免吃重鹹的食物。營養師潘富子特別整理出5大常見的高鈉食物,並提醒民眾在攝取上必須格外留意:(一) 調理包:調理包是上班族的方便快捷之選,但其鈉含量高,以1包市售200公克的紅燒牛腩調理包來看,其鈉含量就高達1371毫克,若一天食用兩次,鈉攝取就已超過當日建議攝取量。(二) 泡麵:食用泡麵雖然方便快速,但以市售的花雕雞麵為例,其鈉含量相當高,一小袋就含有1200毫克,吃完相當於當日建議攝取鈉量的一半。(三) 火鍋湯底:每到冬天,人們喜歡和親友一起吃火鍋,但火鍋湯底的鈉含量也相當高。以麻辣火鍋湯底為例,一碗200c.c.的湯底含有約1,255毫克的鈉,建議在享受火鍋時,最好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製的清湯底,這不僅可以減少鹽的攝取,還能降低總熱量的攝取。(四) 醬菜:醬菜時常搭配白粥食用,但在醃漬保存的製作過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鹽,因此鈉含量也很高。以市售的醬瓜為例,一罐醬瓜的鈉含量高達1765毫克。提醒民眾切勿因為醬瓜的爽脆涮嘴口感而忽略控制食用份量。(五) 豆乳醬:吃薑母鴨或羊肉爐時,常搭配的豆乳醬每100克鈉含量高達2945毫克。因此,在品嘗美食時,務必謹慎控制醬料的份量。潘富子提醒民眾,大多數人在血壓升高時並沒有明顯的不適感,但心肌梗塞發生速度驚人,猝死情況也同樣令人措手不及。因此,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最佳途徑。流來襲,民眾喜歡圍爐吃火鍋,但是火鍋湯底的鈉含量驚人,建議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製的清湯底,減少鹽的攝取,同時降低總熱量的攝取。(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74歲「鳥來嬤」曾負債千萬慘被黑衣人追債! 親吐消失8年近況
74歲資深女星吳敏曾在熱播的長青劇《鳥來伯與十三姨》走紅,劇中飾演留著「鳥窩頭」的「鳥來嬤」一角,都深植在不同世代的觀眾心中。但在正當紅時,她意外選擇轉戰政壇卻落選,後來投資失利負債上千萬,還曾被黑衣人當面追債,而後又傳出罹患子宮頸癌。如今淡出螢光幕近8年的她,也透露自己的拌麵生意已暫緩,生活近況也曝光。長篇電視劇《鳥來伯與十三姨》在1999年至2009年期間製作,全劇共2708集,是目前台灣電視劇播出集數最多者。而吳敏在劇中飾演的「鳥來嬤」,一演就是10年,劇中的親和形象,也讓她有了「國民阿嬤」的稱號。但正當她當紅時,卻選擇轉戰政壇,2010年角逐台中市北屯區議員落選,後來又投資失利負債上千萬,曾一度被黑衣人當面追債。對此,吳敏曾感嘆,自己一直都在工作,希望債主能夠諒解「有就加減還。」而淡出螢光幕近8年的她日前與好友「阿姑」周遊、李朝永、紀露霞及「國寶歌王」遺孀文香等人聚餐,吳敏談及近況時也坦言,創副業賣的素拌麵和醬菜,因疫情影響已經暫緩,未來得再看看情況,考慮是否持續出產。事實上,吳敏如今擔任台灣觀光聯盟總會總會長,和日本多地區都有交流,從她在臉書分享的照片也可看出生活過得充實又愜意,已走出人生低潮。
話題燒肉新清單2/逐道慢食品味福岡「赤身燒肉USHIO」 探索油花之外的和牛魅力
講究用餐細節的台灣饕客可以說相當幸福,來自日本福岡的「赤身燒肉USHIO」繼在香港拓點之後,又於2023年登陸台北開設海外第二家分店,在繁華的中山北路上以低調門面透露出內斂質感。引進台灣的經營團隊有營運酒吧「FRANK Taipei」的背景,不只看中福岡系燒肉甜鹹交織的風味貼合台灣人喜好,可以原汁原味搬入、口味無需做太大變動,也關注到近年國人雖喜愛日本和牛入口即化的美味,卻有吃多容易膩口的困擾,而USHIO最大特色便是精選臀、腿、腰脊等油花較少的瘦肉部位,透過不同配菜或醬汁搭配,讓人在逐道慢食間舒服地吃下比預想中更多的和牛部位,也領略其風味多變的魅力。看似清澈的「椀物」因為牛肉丸的油脂香氣釋放,而留有悠長餘韻。(圖/焦正德攝)「前菜」每天提供的部位不同,油花稍多的部位可搭日本甜蔥絲與九州醬油、偏瘦的腿肉可以芥末提味,還有生牛肉塔塔帶來滑嫩口感。(圖/焦正德攝)鹽燒與醬燒和牛盛合的配菜會隨著時令發想設計,每一款都極其細緻、與肉片風味相互襯托。(圖/焦正德攝)店內使用來自鹿兒島肉味濃郁的A5頂級黑毛和牛,全程冷藏現切,冬季套餐從暖胃的「椀物」(湯品)揭開序幕,以A5和牛熬煮高湯、少許雞骨提味,搭配季節菇類與手剁絞肉製成的牛肉丸,淡雅中又見層次;接下來的「前菜」則以兩款和牛赤身搭配生牛肉塔塔(又作「韃靼」)上桌,讓人感受食材的原始質地與風味。赤身部位可與隨附的甜蔥絲、紫蘇苗、茗荷,以及芥末與九州甘醇醬油等,依喜歡的方式搭配入口,切成細條的塔塔則會拌進韓式麻油增添香氣。然而在目前12道式的無菜單套餐中,最特別的可說是「鹽燒和牛盛合3款」與「醬燒和牛盛合3款」,不僅有燒烤方式差異、濃淡醬汁搭配,每個部位還有專屬配菜,可以先品嘗剛烤好的肉品再享用配菜,除了能清除雜味、避免味覺疲乏,亦有輕有重地豐富了層次。鹽燒後的菲力加上些許甘美的昆布鹽,配菜是用南瓜薄片包覆以蛤蜊湯汁炒過的杏鮑菇,再放上蛤蜊與蟹肉絲增添大海風味。(圖/焦正德攝)在醬燒後的臀蓋肉放上帶有口感與酸度的芥末籽,同樣有解膩作用。(圖/焦正德攝)赤身燒肉品牌希望讓大家了解到和牛除了油脂豐富之外,各部位都有值得探索的風味。(圖/焦正德攝)以採訪當日品嘗到的鹽燒和牛為例,其中一款柔嫩菲力便搭配剁碎的昆布鹽及海鮮南瓜,利用蛤蜊、蟹肉絲的海潮鹹鮮與南瓜的香甜提升風味;而「老饕上蓋」則烤到略帶脆度,再搭配用和牛絞肉、少許松露及金滑菇等製成的牛肉塔,用酥脆口感與和牛油脂相輔相成;醬燒則有以醬汁抓醃過的「栗子肉」(前腿芯),油花適中、雖屬瘦肉但多汁,烤後再淋上輕盈偏甜的淡醬汁,搭佐炸過的帶卵柳葉魚與蔓越莓醬菜,以酸甜提振味蕾;臀蓋肉則在醬燒後搭配義式冷烘蛋佐紅凱薩蝦仁,用微辣微酸的紅凱薩醬幫助解膩。套餐中還有一款「和牛沙朗燒壽喜」,可別誤會成是壽喜燒鍋物,職人處理時會先於肉片淋上特調醬汁再燒烤,搭配質地飽滿無腥味的幼秀卵(又稱初生卵,意指小母雞初產的蛋),及用日本米與拌炒過的和牛絞肉捏成的小飯糰,在整體瘦肉較多的套餐中穿插相對有油脂的沙朗,也是菜單設計的巧思。品嘗「和牛沙朗燒壽喜」時建議先將蛋戳破,用肉去沾滿蛋液增添滑順與甜味,再包覆小飯糰一起入口。(圖/焦正德攝)無論一樓用餐區(如圖)或VIP包廂都採板前設計,ㄇ字型的黑色吧檯嵌入了從日本進口的烤爐。(圖/焦正德攝)來客可近距離感受職人的料理過程與各項細緻服務,吸引不少商務人士聚餐。(圖/焦正德攝)赤身燒肉USHIO電話:(02)2571-0357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57號營業時間:18:00~23:00,週一休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ushio.taipei備註:用餐需加收10%服務費,以提供4,000元無菜單套餐為主,搭配少數可單點逸品,預計2月後調整菜單,請依現場為準
古云「寒露腳不露」 命師師曝禁忌、開運養生這樣做
2023年10月8日21點16分進入「寒露」的節氣,「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古云:「寒從足生」,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嬰幼兒,寒露時節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受到感冒等常見病的侵襲。這個時候不要再穿夏季的涼鞋了,以免「寒從足生」,而應穿著舒適的鞋襪保護腳部,防止寒氣入侵,古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正是這個道理。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寒露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2023年「寒露」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兔、馬、狗,身體抵抗力較差,容易感染風寒及流行病,必須多注意生活飲食衛生,適量做些運動,增強體魄。留意腹部的毛病,注意飲食衛生,可以減低染病的機會,不要常去醫院探病,以免替人受災厄。以下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寒露」開運養生與禁忌:一、 食的養生與禁忌1.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一般人宜用食補,即選擇新鮮的白菜、蘿蔔、蓮藕等加入魚、肉等做成湯,如花生雞爪湯、蓮藕排骨湯、蘿蔔排骨湯等。2.不少人就已經感覺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因此在飲食方面也會開始進補,往往會吃上一些羊肉、火鍋等食物來達到暖胃的目的。過度進食厚膩的大魚大肉並非正確的選擇,我們應該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適當多吃一些甘潤的食物養肺潤腸。3.此節氣的養生食物最好以潤肺生津,健脾益胃為主,適宜吃的有百合、大棗、紅薯、枸杞、南瓜、雪梨、柿子、香蕉、胡蘿蔔、冬瓜、銀耳、豆類、菌類等,避免辛辣刺激。4.天氣乾燥易出現口渴、喉嚨乾、唇燥、皮膚乾澀等“秋燥病”,應多吃水果,常喝開水、綠豆湯、豆漿、牛奶等滿足肌體的需要,提高抗燥力。少吃以下食品:1、不喝冷飲。2、少吃或不吃含鹽量較高的食物,如鹹菜、醬菜、筍乾、鹹肉等鹹食。3、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4、不宜多喝含氣飲料,包括汽水、啤酒等。5、慎喝涼茶,上班族工作繁忙,經常熬夜,到了寒露時節,由於天氣變化大,容易出現口舌乾燥、牙齦腫痛等「上火」的症狀,喝涼茶則會加重「秋燥」的症狀,耗氣傷陰。二、 衣的養生與禁忌1.「寒從足生」,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嬰幼兒,寒露時節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受到感冒等常見病的侵襲。這個時候不要再穿夏季的涼鞋了,以免「寒從足生」,而應穿著舒適的鞋襪保護腳部,防止寒氣入侵。2.低溫會使血壓升高,導致腦血管破裂,寒冷會使血液粘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故而需要注意保暖,時時提防。3.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三、 住的養生與禁忌寒露節氣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可在居室及其周圍種植綠葉花卉,既能讓環境充滿生機又能凈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四、 行的養生與禁忌寒露起宜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幫助。五、 育的養生與禁忌秋天雖沒有春天那樣春光明媚,生機勃勃,但秋高氣爽遍地金黃另有一番動人景象。到公園湖濱郊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鍊,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散步、快步走、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會增加人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秋遊也一種好的活動,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可貼近大自然,又能收斂心神,也可達到鍛鍊的目的。六、 樂的養生與禁忌寒露後日光照射時間減少,天氣又漸冷,加上風起葉落,景物蕭條,容易讓人有淒涼的感覺,出現情緒不穩,多愁善感的憂鬱心情。宜郊遊、遠足、賞秋菊,登高眺遠或邀友小聚會,這些都可避免清秋落寞的心理。秋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達到動靜合一的精神調養,培養樂觀豁達的心情,以減緩秋令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不只遺傳基因影響 防「鼻咽癌」醫師提醒「這類食物」要少吃
亞洲人好發鼻咽癌,據研究顯示,罹患鼻咽癌的原因不只有遺傳基因,還與基因遺傳、EB病毒及飲食因素有關。日前節目「健康好生活」邀請了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談鼻咽癌,醫師提到,兒童不宜吃過多醃漬品,據統計資料指出,從小吃醃漬品的兒童比不吃的罹患鼻咽癌的機率多7倍。醫師提到,家中有些阿嬤會給孫子吃醬菜等醃漬食物,但醃漬類食品吃多除了可能胃部會有毛病外,孩子未來得到鼻咽癌的機率也會多7倍。如果要給孩子吃醃漬食物的話,醫師建議盡量給予孩子新鮮一點的醃漬品,千萬不要給醃得很久的食物。醫師補充說明,鼻咽癌發生風險並不只有醃漬食物,最常見的風險有三種,分別是基因遺傳、EB病毒與飲食。醫生提醒到,所謂的EB病毒其實常見於感冒,所以被驗到EB病毒陽性並不等於確診鼻咽癌,應當在之後安排鼻咽相關檢查才能正確判斷;飲食部分,醫生說,醃漬類食物對成年人來說影響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菸酒相關問題。醫生告訴大家,鼻咽癌的症狀很像一個小感冒,會透過像鼻塞般的鼻子流血來表現,另外因鼻咽腔是互通的,所以當塞住了耳朵時會有耳悶、耳塞的感覺。醫生分享病例,曾有名40歲女患者罹患鼻咽癌,患者相當不解,明明自己不菸不酒,怎麼會得到鼻咽癌?在與患者討論後,醫生發現她曾得過EB病毒,且小時候常吃醃漬類食品,推測可能是因此患上鼻咽癌,醫生在節目上提醒大家,給孩童吃醃漬食品要適可而止。
嬤多吃蔬果卻還是缺乏營養 醫曝「這樣煮」將破壞維生素C
維生素可以協助調節新陳代謝,但因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只能依靠食物攝取來獲得,而許多蔬菜水果中就富含了維生素和植化素。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蔬菜生吃的營養價值可能比烹調後更高,錯誤的煮熟方式,還會導致維生素流失。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了一個案例,有位80歲的阿嬤表示,自己經常性疲勞、皮膚容易瘀青、關節疼痛且牙齦腫脹,即使求診了皮膚科、骨科、家醫科都無法得到改善。而經過洪永祥的檢查過後,發現患者並沒有任何慢性病史,便推測其有營養素缺乏的可能。洪永祥提到,長者最容易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但該患者抽血檢驗的白蛋白數值正常,代表著不缺蛋白質,再根據其症狀來看,也就將原因鎖定為維生素C缺乏。洪永祥詢問其飲食習慣才知,患者平常愛吃醬菜,對此,他即建議患者改吃新鮮蔬果。沒想到一個月後回診,患者的狀況並未改善,是由於其女兒顧慮母親牙口不好,才將蔬菜煮得軟爛。洪永祥則強調,維生素C怕光、怕熱、怕水煮,把菜煮爛反而破壞了營養素,所以可改為清蒸、微波、油炒,才能保留蔬菜的營養成分,而再次回診後也確實帶回了好消息,發現原先的症狀都有了明顯改善。另外,洪永祥透露,若想保留蔬果的維生素C,建議將其保存在陰涼處,並改以蒸、微波或油炒的方式烹調,而因維生素C會隨著儲放時間增加而流失,應該盡量在2個月內食用完畢。
孩童吃飯「少夾這種魚」!台大醫示警:成年後鼻咽癌飆7倍
初期不易被發現「鼻咽癌」,在台灣每年約有1600人罹患此疾病,若發生遠隔轉移,存活期最短僅6個月。對此,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表示,若是年幼時經常食用醃製的「鹹魚」,那麼罹患鼻咽癌的機率將大大增加至7倍。婁培人在《健康2.0》節目中指出,包括基因遺傳、EB病毒感染、醃漬食物等,是發生「鼻咽癌」的3大主因,若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其他家人的罹癌機率將大幅增加;而EB病毒普遍存在生活環境中,如果食用者自身存在基因弱點,同時無法抵抗EB病毒感染,相對也是鼻咽癌的好發族群;另外,醃漬食物含有大量的易致癌物質「亞硝酸鹽」,愛吃鹹魚、醬菜、榨菜、醃蘿蔔及一些發酵食物,未來罹患鼻咽癌的機率則愈高。對此,婁培人提醒,有研究發現若年幼時食用大量的醃漬食品,日後發生鼻咽癌的機率,恐是其他人的7倍之多,不過若是成年後才吃醃漬物,影響鼻咽癌的機率則較小,呼籲家長們盡量避免讓孩童吃下過量的醃漬物。
CoCo壹番屋也遭殃! 男嘴含整隻公用湯匙狂塞醬菜
高中生惡搞壽司郎事件越演越烈,日本知名咖哩飯店「CoCo壹番屋」也遭殃。一名男子用餐時,竟拿起桌邊整盒醬菜,用公用湯匙狂挖往嘴裡塞,不時還左顧右盼怕被發現,噁心畫面在網路上瘋傳。而業者急忙出面表示確實曾發生過這起事件,不過時間點是在2019年,當事人也已經道歉並解決。因壽司郎事件再度引發關注,並強調除了這段影片之外,從沒發生其他類似事件。
吃飯別常配「這種魚」 台大醫示警:每週吃5次罹癌風險飆7倍
鼻咽癌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根據衛福部統計,它是民國九十四年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0位,死亡率第9位,有626人死於鼻咽癌,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40歲為高峰。台大醫院副院長暨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提醒,醃魚等食物含有大量亞硝酸鹽,如果每週吃5餐,得鼻咽癌機會是一般人7倍。鼻咽癌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只知遺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為一般人的19.2倍。某種人類白血球抗原類型的人有較大的得病機會。其次是環境因子、鹽漬或煙薰的食物或燒香與抽菸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婁培人指出,鼻咽癌主要有3大原因,分別是基因遺傳、EB病毒感染及常吃醃漬食物。研究顯示,每週有2餐吃醃漬食物,得到鼻咽癌機會是一般人5倍;如果每週有5餐吃醃漬食物,得到鼻咽癌機會是一般人7倍。尤其年紀越小吃醃漬食物,罹患鼻咽癌的機率越高,因為醃漬食物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就是一級致癌物。婁培人強調,不建議幼童吃醃漬食物,尤其是剛斷奶吃副食品,千萬不要搭配鹹魚、醬菜等醃漬食物。專家提醒,只要正確治療,早期鼻咽癌痊癒的機會十分高,提醒青壯年族群,尤其是男性,若有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應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不要諱疾忘醫,若是等腫瘤侵犯顱內或骨頭,治癒的機會就大為降低。
年菜採買、保鮮掌握「6守則4要點」 不怕傷荷包又保健康
現代社會多半是小家庭,可是過年圍爐的餐桌馬虎不得,大魚大肉、雞鴨牛羊樣樣都要才澎湃;不過卻得面臨一堆剩菜剩飯的窘境。因此,在採買年菜的時候就應做好把關,才不會年後為了剩菜剩飯而傷透腦筋。一年一度的新年準備到來,除了大家最期待的長假外,還有全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的圍爐時光。不過,家家的年夜飯少則八道、多則十幾道,準備起來可不容易,從採買、前處理到烹飪都是浩大工程。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分享,為了避免節日後的剩菜剩飯,建議民眾年貨採買前就應該做好冰箱管理,事先規劃採購清單,才不會傷了荷包又浪費食物。❶盤點冰箱現有食材及調味料主事者準備採買年貨前,建議先盤點冰箱內現有的食材,我們可以趁著年節大掃除的時候,也將冰箱也一併清掃,丟掉過期或看起來不太新鮮的食材。接著拿出一張紙,仔細盤點冰箱內現有食材的種類及數量,包含冷凍食材、肉類、魚類、水果、蔬菜、調味料、辛香料、乾貨類等。這個動作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經常採買年貨後,才發現原來冰箱裡還有,不但傷了荷包、也浪費食物。因此,在採買年貨之前,務必仔細的將冰箱盤點一次,順便進行大掃除,讓冰箱保持一定的冷風運作空間。冰箱管理4要點◎冰箱只放七、八分滿,不要塞得滿滿的,才能讓冰箱後方的冷空氣對流在前方,出風口也不要被食物擋住。◎冷藏貯藏溫度應在7℃以下,冷凍食品應在-18℃以下。◎善用保鮮盒,讓冰箱的空間保持整齊,一來好找,食物的味道也不容易混雜。◎生熟食分開。熟食往上擺,生食往下擺,以免造成生食的水(肉的血水等不乾淨的液體)滴漏,造成食物交叉感染,特別是肉品解凍的滲出液,一定要清潔乾淨,像是大腸桿菌、李斯特菌等,都會讓人拉肚子。❷估算用餐人數與開立菜單盤點完冰箱的食物庫存後,除了思考年夜菜的菜單外,建議年前可以先打通電話給親朋好友,也順便統計一下過年幾天的用餐人數及餐別,才能估算購買的食材份量,避免過度購買。接著,規劃年節菜單。採買前應先做好「採購清單」,若沒經過事先規劃,容易造成採買過量與浪費的情形。前往超市或市場採買之前,應該依據現有食材、年節菜色,以及親朋好友的口味與食量來規劃菜單,羅列採購的品項及數量。如此一來,所有食材都可以在規劃中採買,比較不會出現購買到重複或遺漏的單品,預算也能夠有所控制。❸年貨購買順序越靠近除夕,大部分的食材都有漲幅,陳詩婷建議,可以提早七至十天買海鮮類、雞鴨牛羊等肉類,買回來後直接進行前處理,放入冷凍;若是買真空的冷凍肉類,存放時間可以更久,過年可以當備品,即便年假沒有食用完畢,也可以多存放一些日子;不過,要留意購買香腸、火腿、臘肉、醬菜等醃製物,最好選擇包裝完整無破損的產品,食用前也要徹底加熱(小提醒:香腸、臘肉、烏魚子、醬菜等加工類食品,鈉含量高易影響血壓,少量淺嚐即可。)新鮮的蔬果,則建議三至四天前購買,儘量選擇可以久放的甜柿、柑橘、鳳梨、蘋果等;不需要擺在冰箱的根莖類或水果,隨時都可以買,放在通風陰暗處即可。生鮮食材不易保存,不建議一次買太多,而且過年期間許多超市仍然有營業,不夠時再到附近超市添購就可以。❹採買後立即處理買回來的食材切忌一股腦往冰箱塞,擺進冰箱前,先做好前處理的動作,不僅可以節省冰箱空間,還能延長食材的新鮮度。首先,肉類的部分建議購買後直接進行分切、清洗,抹一點鹽及酒避免細菌孳生,也可以順便去掉腥味;或是直接汆燙除髒血,也可以杜絕細菌孳生;蹄膀、牛肉可以先過滷,接著依每餐的份量分包保存;要拜拜的全雞、豬肉等可先燙煮熟、放涼後放入冰箱冷凍保存,拜拜前一天再取出解凍即可,這樣也可以分散過年的諸多料理工作。葉菜類要先去除黃葉等腐敗部位,稍微晾乾後用報紙或餐巾紙包好。如此一來就能確保吃到最新鮮的食材,也節省了料理前處理食材的時間。❺依食材屬性及食用順序放入冰箱冰箱的空間有限,遇到需要購買大量食材的時候,如何善用空間就顯得相當重要。陳詩婷分享,放在冷藏庫的食物,應該生食往下層擺,熟食往上層擺;而放在冷凍庫的食物,則是濕的食物往下擺,乾的食物往上擺,如此一來就不容易遇到食物交叉感染的問題。另外,也建議依據食物的屬性、大小,選擇適合的保鮮盒或密封袋,並依食用的順序放入冰箱。就像團膳管理經常用的「先進先出」原則,意思是說,先進冰箱的食物應該優先用完,可以避免食物超過保存期限而造成浪費。❻零食挑著買、少量買過年過節總少不了應景的零食,舉凡薯片、糖果、糕餅、堅果、米果等各式零食。不過,陳詩婷提醒,零食因為熱量高,且隱藏各式各樣的高油、高糖、高添加物、防腐劑等加工品,儘量避免調味過多、有漂白過的魷魚絲、油炸類的、醃製的肉乾等。優先選擇無調味堅果、無調味的原味果乾這類天然的零嘴,並先以有小包裝者為主。不過,別忘了堅果歸類在油脂類,若無忌憚的吃,也有變胖的風險,每天攝取量不超過一湯匙的平匙的量。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走進老宅嘗「家」的滋味 客家小炒揉入法式料理 鵪鶉派呈現秋季鮮野
秋日微涼,走入老宅享用一餐有「家」與「美學」的風味美饌,應當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座落於林森北路的「CEO 1950總裁藝文空間」,原為第一任央行總裁徐柏園的官邸,現由製傘業起家的「話雨人文生活」負責人吳其峯、王卿夫妻所經營,他們將空間盡可能還原如初時模樣,綠意庭院、紅色鐵門、二樓牛眼窗,加上夫妻倆的各種老件、藝術品蒐藏,營造出舒適風雅的氛圍。近期主廚張億興更以「家的味道」為主題,將老宅歷任主人在宅邸曾度過的時光、現任主人對老家味道的念想,加上自身的客家背景,串聯成秋季新菜,連客家小炒等代表性菜餚,都能透過純熟手法毫不違和地轉化為法式料理,頗值玩味。超過70歲的老宅外觀(右)雅致還原,用餐區則放入不少現任主人的蒐藏,例如精緻的蝴蝶鐵件。前菜「南瓜|海膽」。徐柏園的公子徐小波是「CEO1950 總裁藝文空間」的常客,雖年事已高,但對於在宅邸中度過的童年仍記憶猶新,尤其是聊起生性好客的父母在宅邸宴客時,家廚進進出出、滿桌好菜的場景,還有家人團聚時發生的趣事,每段回憶仍歷歷在目。現任老宅經營者吳其峯、王卿夫妻倆提到:「每次聽徐伯伯聊起老宅往事都很有意思,而他每回造訪,總是稱呼我們為老宅的『主人』,讓我感到傳承、維護這座宅邸的責任重大。」秋季套餐主要仍融合季節性食材,部分則畫龍點睛帶出客家款待心意。開啟套餐的前菜「南瓜|海膽」,在自製鹹塔皮裡填入栗子南瓜泥與鮮奶油混合餡料,再覆以日本海膽及用柴魚、昆布高湯、野蕈製作的晶凍,並精巧點綴小菊花、四季紅;「玉米|烏魚子」則取酸種麵包為基底,抹上玉米慕斯,加上蝦夷蔥、炙燒過的烏魚子,入口滿是鮮味;接續的「桔醬|馬鈴薯|青花魚」,使用客家飲食文化中代表性的桔醬入菜,主廚以甜度較低的桔醬、濃縮後的蔬菜高湯加上鮮奶油製醬,提升魚脂風味,搭配以日本柚子汁醃漬的青花魚,微酸開胃且溫和不膩。「桔醬|馬鈴薯|青花魚」。秋季菜單有三支帶有客家元素的無酒精調飲(左)、從客家小炒轉化的「蔥│透抽│豬」(中)、帶有清爽茶香與秋意的甜點「柿子|核桃|烏龍」。客家菜給人的印象,包括醃漬醬菜經歷時間催化後的「鹹」「香」,以及煸出食物油脂的「濃」「油」,時常是為了補充勞動所需能量。主廚是來自苗栗銅鑼的客家人,憶起家常菜,第一道就是「客家小炒」。他回憶起奶奶的版本:「我們家不用炒,而是用煨的。」奶奶做的客家小炒裡總有煸得乾香的乾魷魚、豬肉絲、蒜苗、芹菜等,重點是放入大量青蔥,加入40度米酒小火慢煨與收汁,整道菜煨出了食材的鹹香、大量青蔥焦化後的甜稠。主廚張億興是學習正統法菜出身,但解構客家菜元素上花了不少心思,巧妙取得平衡。主廚也由此延伸出「蔥│透抽│豬」這道菜,將屏東大麥豬五花肉以香料橄欖油低溫烹調,再不厭其煩地於豬皮上刷上白醋、風乾,反覆4次左右,為讓豬皮吃來香脆、豬肉依然油潤,出餐前還得先煎再烤,至少得花上兩天製作。搭配醬汁以雞汁為基底,加入魷魚乾、醬油跟宜蘭三星蔥濃縮熬煮,再以黑醋調味;還有將蒜白、蔥白與奶油一同炒軟,將蔥綠與蒜綠以鹽水燙過,分別處理再合體打製的三星蔥泥,意外減低青蔥嗆口滋味,而一旁切細的透抽以乾魷魚、蔥、醬油燒煮的醬汁大火快炒,風味齒頰留香。秋季套餐新菜「秋蟹|松露|麋」(左上起順時針)、「甘藍|季節鮮魚」、「胡椒|山藥|白蝦」、「香草│肉鬆」。用餐區結合植物與藝術品,牆上影片還會播放與老宅過往相關的故事。主廚做菜喜歡將海鮮與禽類混搭,一道取自法式傳統派的雙人套餐主餐「胭脂蝦鵪鶉派」,使用胭脂蝦與鵪鶉胸肉以鹽、胡椒簡單調味,與香菇疊放後急速冷凍。出餐前再將餡料取出,包覆以山芹菜與自製千層派皮,烤至內部約3~5分熟,原以為這道「野味」對客人來說頗具挑戰,沒想到卻是換菜單後最受歡迎的主餐;特別的是,CEO1950侍酒師張世佑也以「客家風味」為題,創作出三支無酒精調飲來呼應菜色。第一款「桔香」以白葡萄汁搭配風味酸鹹的桔醬,適合搭配魚料理;「甘味」則以關西仙草為主角,結合接骨木糖漿獨有花香,與「蔥|透抽|豬」的烤製香氣相得益彰;「時光」則用上高、屏一帶以黃豆米趜醃漬的蔭鳳梨,搭配青森蘋果汁,襯托出「胭脂蝦鵪鶉派」的鮮甜。午餐套餐價格為1,280元起;晚餐、週末套餐為2,580元起(以上價格需加10%)。二樓藝文空間邀請花藝工作室「造境工作室」設計新作,以客家人常用的陶甕為花器,並選擇柳樹、文心蘭、芒草等植物,展現秋季蕭瑟又豐饒的意象。
食神不打烊2/李昂、盧秀燕是他弟子 大師不愛當法官只愛美食
「從小看到當法官的爸爸經常熬夜加班,判決還會寫到凌晨3、4點,哪有生活品質?」被稱為現代食神的朱振藩,回想起曾任板橋地方法院(現為新北地院)庭長的爸爸工作的辛勞,直呼這就是他不願意考司法官、當法官的原因,不過也多虧了朱振藩「從小立志不當法官」,台灣才多了一位兩岸公認的現代食神,讓華人世界的飲食文化更加多采多姿。品嘗過5萬道菜、上千種酒的朱振藩被譽為食神,其實跟他的出身有點關係。他是江蘇靖江人,曾祖父是舉人,當過揚州府的訓導(類似教育局長),靖江當地最有名的大湯包,就是他曾祖父的廚子發明的,他的祖父是貢生,父親23歲就當了法院書記官長,老家的花園比台北228公園還大,絕對稱得上是大戶人家,後來被共產黨抄家後,竟住了2千多戶人家。朱振藩的父親來台後當了法官,在全省各法院間輪調,雖然待遇微薄,但家裡吃飯絕不馬虎,父親一半的薪水都花在家人吃的上面。朱振藩記得,父親一生廉潔方正,有時見到民眾不懂法律被騙,快要傾家蕩產,心中不忍,就點撥了兩句,當事人打贏官司後,手捧數萬元現金來答謝,被當時月薪只有數百元的父親嚴詞拒絕,只好致贈他們自己漁船捕撈的海產,結果讓朱振藩家裡一度有吃不完的明蝦、鱈魚,出身嘉義望族的母親還會分送左鄰右舍,因此鄰居小朋友只要提到朱媽媽,個個眉開眼笑。朱振藩的母親(中)出身嘉義望族,燒得一手江浙好菜。(圖/朱振藩提供)司法世家子弟的朱振藩,在父母壓力下,大學被迫念法律系,但是父親日夜加班的童年記憶嚇壞了他,明明幾千字的古文他都能倒背如流,但法律條文就是記不起來,不過熟讀古文和歷史讓他順利考上調查局,而講究飲食的家族傳統,以及從小精讀的典籍和古書,成為他構築心中飲食小宇宙的絕佳材料。1986年初,朱振藩和大學同學相約去花蓮玩,大家約好有計畫地吃遍全台,變成他蹲點遍嘗全台美食的契機,「從此我的路就無限寬廣!」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振藩其實是「雜家」,念書時就開始研究算命和面相,被大學同學戲稱為「半仙」,後來不但寫過這方面的專欄,還出書和開班授課,甚至在學生介紹下認識了另一半關蕙明,而岳父在香港曾管過「大排檔」,工作內容一樣與飲食有關,只能說是姻緣天註定。朱振藩一開始教算命、寫專欄及出書只能說是小有名氣,後來有雜誌社聽說他懂美食,邀請他寫美食專欄,結果他筆下的「四方風味在台北」專欄一炮而紅,1995年將專欄文章集結出書,成為他的第一本美食著作「台灣美食通」。陸續共寫了50幾本書,其中40幾本在談美食,其他還出版品酒、命相、及風水的書,正體字和簡體字版本都有,還經常應邀演講和座談,深受兩岸讀者歡迎,被譽為現代食神和食聖。許多主播、主持人、名人都拜朱振藩(第1排左2)為師,一同研究美食。(圖/朱振藩提供)在美食界一呼百應的朱振藩,往來無白丁,除了收男徒弟,還有36位女弟子,大弟子是名作家李昂,其他還包括知名主播、主持人、貴婦和政界人士,其中一位女弟子還當上直轄市長,就是台中市長盧秀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兩年來,出門不便、交通嚴重受限,兩岸餐廳慘澹經營,大大地衝擊了朱振藩建構的美食元宇宙,目前他每周二進行美食教學,「現在講山珍、接著要講海味」,明年上半年的進度是家常菜、然後是火鍋和宴席菜,對美食有興趣的民眾來說,現在是親炙食神的好時機。面對疫情,朱振藩建議大家「多補充蛋白質,減肥餐少碰」,而且要吃熟食、忌吃生冷食物。他依據「先天補腎肺」、「後天補脾胃」的中醫理論,建議早餐要吃鹹的,例如天然醬菜,「把腎氣吊起來才有活力」。另外,紅肉類的牛肉,以及魚肚都有豐富蛋白質,要多吃,才有助於對抗疫情。此外,盡量不要在太冷的環境下吃東西,因為這是有利病毒生長的環境,同時要少接觸人群,在這段時間盡量忍耐一下。
三立海董頭頸癌過世 醫揭3危險因子…從小有這習慣風險增7倍
三立集團董事長「海董」林崑海今(15)日拔管病逝,享壽70歲,據悉他是罹患頭頸癌,最終離開人間;事實上,頭頸癌為鼻咽癌、口腔癌的廣稱,針對鼻咽癌,醫生就提醒,有三大危險因子必須留意,包括愛吃醃漬物、基因遺傳、EB病毒感染。台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曾在「健康2.0-名醫觀點」YouTube頻道提到,鼻咽癌的成因為「基因遺傳」、「EB病毒感染」與「醃漬食物」,其中「醃漬食物」這點,屬於可控因子,像是泡菜、醬菜、鹹魚、醃蘿蔔等等,他們都擁有大量致癌物亞硝酸鹽,有研究結果顯示,年紀越小者吃,罹患鼻咽癌的風險可多達7倍之多。婁培人建議,等到成年後再吃醃漬食物,罹患鼻咽癌的機率相對會低許多。至於「EB病毒感染」的部分,婁培人表示,幾乎每個台灣人很早就染過,只不過有些人會演變成癌症,有些人卻不會,不過染上EB病毒不見得會罹癌,還得看年幼時吃醃漬食物的多寡以及基因遺傳。「基因遺傳」方面,鼻咽癌具有家族遺傳的特性,一等親之內罹患鼻咽癌的機會,高出一般人2至19倍以上,根據臨床觀察發現,有鼻咽癌家族史者,家族中罹患鼻咽癌的人,可能高達5至7人。
封存四時好滋味 「醃漬」展提醒大眾惜食
當大家說起醃漬物,總會有屬於自己的最愛,也許是黃色醃蘿蔔、鹹酸甜的蜜餞,或是萬用的菜脯,透過醃漬搭配節氣,可將當季食材保存至下個季節,留住四時好滋味。styletc記者注意到,以推廣台灣常民生活文化與老房子再利用的迪化二O七博物館,即日起推出「醃漬-封存美味」特展,從生活中經常食用的醃漬物談起,也期盼透過展覽來提醒大眾「惜食」的重要性。展場也展示早期油甕。展場中展出各種百年來與醃漬相關的器物,由新竹關西(舊地名:鹹菜甕)的收藏家葉國平提供,大小不同的陶甕各有獨特之處,如防止老鼠偷吃油的油甕、發酵紅麴的紅麴甕、醃菜用的菜甕、以及保存醃漬物的保存甕等,從陶甕的口徑與構造,可分辨其不同的特殊功能,展場中更有難得一見的醃漬醬菜攤,呈現早年市井生活樣貌。 民眾可在展中看見各種熟悉的醃漬物,同時透過其特色了解台灣各區飲食習慣與特產。 透過博物館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家最喜歡的醃漬物前五名分別是台式泡菜、豆腐乳、鹹豬肉、筍乾與剝皮辣椒,台灣物產豐富,醃漬除了在日常生活食用之外,也能呈現各地物產特色及勾勒旅遊記憶,像是南投竹山的醋酸筍、雲林口湖的烏魚子、宜蘭的鴨賞、蘭嶼的飛魚干等。展中也網羅15種在超市常見的醃漬商品與台灣18處鄉鎮特色醃漬物,觀展後讓人有遊歷台灣環島一圈的感受。此外,展場內也設置互動區,讓大小朋友可以更了解生活中的常見食材及醃漬品的重要性。展期至2022年4月5日止,可免費參觀,展覽期間也舉辦三場推廣活動,分別為許秀嬌帶領的「冬藏醃漬DIY活動」、林邦文主講「食物力量大講座」,以及黃靖雅分享「遇見發酵食」。相關活動可上官網查詢:http://www.museum207.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