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產業
」藥都亳州1/神醫華陀的故鄉 什麼中藥這裡都有
位在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可能很多人壓根就沒聽過;但提到亳州的古稱「譙郡」,看過《三國志》或《三國演義》的人便不陌生,因為此處正是一代梟雄曹操與神醫華佗的故鄉。在這座擁有3700年歷史的古城裡,四處可見三國時期留下的滄桑印記,正所謂「一座亳州城,半部三國史」。 也因為拜華陀故鄉所賜,如今的亳州盛產藥材,是中國大陸最大的中草藥集散地,素有「中華藥都」的美稱,2023年亳州的中醫藥產業的產值高達人民幣1850億元,是亳州最重要的經濟命脈。而每年一度、已持續40年的「藥交會(中藥材交易會)」, 每年吸引數千家中醫藥企業、藥商前往取經,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也是亳州每年的年度盛事。 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每日上市的中藥材有2800多種,各種來自高山深海的珍稀中藥材,在此都看得到。(圖╱王若攝)本刊記者走訪佔地1000多畝的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所見景象猶如劉姥姥逛大觀園般新鮮。據該市場的質量監管部經理劉洋清表示,市場裡有2萬多家商戶,每日上市中藥材2800多種,各種產自天南地北、來自高山深海的珍稀中藥材,在此都看得到。根據統計,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每日人流量約6萬人次,每年交易額超過560億元人民幣。 華陀對亳州最大的貢獻,是他在醫館開闢藥圃種植藥材,許多亳州百姓至今仍有在家種植常用中藥的習慣。而華陀當年所開闢的第一塊藥圃,就位於現在的「華祖庵」。華祖庵原名華陀廟,相傳始建於唐宋時期,清乾隆年間重修,現已擴建為「華陀紀念館」景區,由華陀廟祠、華陀故居、古藥園和華陀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四部分組成。 華祖庵原名華陀廟,相傳始建於唐宋時期,清乾隆年間重修,是華陀的故居及醫館所在。(圖╱王若攝)走進華陀紀念館,可見一大片古藥園,滿植芍藥、牡丹、白菊、曼陀羅、玫瑰棕櫚等名貴中藥草及花卉,尤其華陀用來製藥的曼陀羅在大陸是禁花,極其罕見,只有在華祖庵可以在每年夏天看到盛開的曼陀羅。此外,館內也展示了華佗當年施行外科手術的過程及工具。博物館裡則陳列著大量的醫史文獻和文物,一窺整個中國醫藥的發展歷程。 本刊記者在園區裡還巧遇了華陀第76代傳人魏靈,她主攻華陀獨門的「夾脊穴炙療法」。魏靈女士正在燉煮一鍋元氣湯,不知是否因人在神醫華佗地盤的緣故,記者喝了一碗,果然覺得神清氣爽。 圖為華陀第76代傳人魏靈,她主攻華陀獨門的「夾脊穴炙療法」。(圖╱王若攝)華陀遺留給世人的寶藏,是由他整編推廣的「五禽戲」。五禽戲包括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每種都模仿相應動物的動作,每種動作都是左右對稱地各做一次,並配合氣息調理,講究的是剛柔並濟、內外兼練。據說常練五禽戲,活動腰肢關節,有壯腰健腎、疏肝健脾、補益心肺之功,是中國最早的養身功法。 一縷藥香傳千年,明清時期各地藥商紛紛到亳州經營中藥材,商賈雲集,商貿繁榮,有「小南京」之美譽。走在藥香濃鬱的亳州老街,仍能依稀感受到昔日繁華景象。此地曾經聚集近百家藥棧,大部分為外地藥商所開,極盛時期亳州有30多個外省藥商所建的會館。在亳州極負盛名的古蹟「花戲樓」,即是過去的山陝會館,是清順治年間,由山西和陝西兩省藥商集資興建。 花戲樓又稱為山陝會館,是由大關帝廟、張飛廟、岳飛廟、朱功書院、火神廟和糧坊會館等古建築群組成。它的磚雕、木雕、彩繪都以地方戲曲折子戲為主要內容,因此大家都習慣稱為花戲樓。這個古建築群的磚雕、木雕、鐵旗桿有「三絕」之稱,尤其是那一對鐵旗桿,每根長約16公尺,重約6000公斤,矗立在廣場兩側,甚是壯觀。 花戲樓大關帝廟前廣場矗立兩根鐵旗桿,廣場前有民眾正在練習五禽戲中的虎戲。(圖╱王若攝)在花戲樓閒逛,正好遇見當地的戲團在練習淮北梆子戲《曹操還鄉》,雖是聽不懂的方言戲曲,仍可從動作中看出曹操揮鞭的威武氣勢。附近又有民眾在練習五禽戲中的虎戲,教戲的正是華陀五禽戲第59代傳承人王玉榮。 王玉榮說,在人體的五臟中,虎象徵肝。「練虎戲時要表現出虎的威猛氣勢,神氣發自於雙眼,虎視眈眈;威武有力;氣勢凌人。動作變化要做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具有動如雷霆、靜如泰山之勢。」本刊記者跟著比畫了幾下,卻怎麼也威猛不起來,只能望拳興嘆,專心拍照。
一滴現形3/「一台破車看中我」金主識英雄 科學老頭不服輸年年跑臨床檢驗盛會
繼6月4日啟動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眾多科技AI大咖登台,推動台股創下歷史新高,20日即將登場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也讓沉寂多時的生技股開始活蹦亂跳,其中,搶先在17日亮燈漲停、收在23元的ABC-KY (6598),是少數能以科技事業申請第一上市的生技公司。瑞磁生技去年合併營收為3.95億元,和2022年營收3.90億元相當,但產品組合優化,數位生物條碼(BMB)與檢測試劑(IVD)等高毛利耗材的銷售大幅增加、超過9200萬元,取代了2022年銷售主力的光學分析儀BioCode 2500,全年度毛利率達到68%。從創業到真正拿到美國FDA許可,也花了十年,這段時間靠著美國機構鼓勵創新的經費,以及慧眼識英雄的金主,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目前最大外部股東為泛宏碁集團的智基、智融基金,以及緯創資通合計持股約20%,而最大股東為李家榮家族,持股約30%。李家榮也是瑞磁的董事長,他是美國Amkey Venture (美科創投)的合夥人,專門投資生物醫藥領域,管理近一億美元的基金,先前成功在美國創辦了數家生物製藥公司,也參與許多新藥的研發和上市。李家榮在ABC-KY上市前曾跟記者回憶起這段故事,他說,十幾年前,他與何重人第一次見面時,看著他拿著燒杯、裡面放著玻璃珠轉動,然後說要做出比這個更小的條碼,「我跟研究團隊都認為這是個寶,想要一起把這個寶挖出來。」瑞磁不斷研發新的產品線。(圖/記者方萬民攝)研發的過程當然非常艱難,李家榮說,當他們決定用半導體製程來做生物科技的檢測時,帶回台灣「大家應該會認為這是一個很smart的做法。」最後果然在台灣受到不少貴人相助,把這個想法成功產品化。「我是台大農化系畢業,然後去美國拿的化學博士,後來有機會在美國生物科技界工作,一直都想對台灣業界有貢獻,以過去的創投經驗來說,若能在台灣掛牌,可以讓這個領域給更多人看見。」李家榮說起為何選擇上市的原因。「我覺得當時他會投資我,是因為我開了台破車去見他,他覺得我應該不會亂花錢吧!」瑞磁生技執行長何重人開玩笑地說。何重人是40多歲才創業,自嘲過去的確只會乖乖念書、在學校待太久,不過也因此深入學習物理、光學、化學、生物等專業領域,再去研發,才能做出這種跨領域的新產品;開發新技術、特別是生物醫藥產業,真的很燒錢,但也因為入行時年紀不小了,行銷自己、四處找錢對他來說真的很困難。不過還好他選擇的是檢測業,而非新藥開發,不會出現花很多錢和時間後才發現沒效的「一翻兩瞪眼」;生物檢測賣的是耗材,就像印表機一樣,機構買了印表機後,後續會有源源不絕的墨水匣需求和收入,「這是我們比較幸運的地方,可以穩定有收入後,再投入研發。」再加上有美國、歐盟等地的專利,以及美國FDA流程交手的經驗,讓他們可以順利築起自己的專業護城河。瑞磁參加美國的博覽會。(圖/翻攝自Applied BioCode官網)「以創業來說,我真的很老了吧!」70歲還在公司負責研發的何重人笑著說,他說,在美國舉辦的、全球最大臨床實驗室產品及服務的AACC博覽會(2024年更名為ADLM),是檢測領域的年度盛會,從1980年代開始他每年都會去看展。「年輕的時候是去看熱鬧,但有一次碰到個朋友,他說他是特別來找『一根螺絲』,以解決他目前的研發瓶頸,我才驚訝到,原來大家是有目的地來看展,且能真正得到幫助,」何重人說,後來他很認真地每一個業者攤位都去研究,然後思考目前的產業趨勢,了解很多知識且獲得啟發。「後來看著看著,就覺得我也應該要有個公司能去擺攤,過了十幾年,好不容易占一個位子,就想著下次要兩個、四個,後來看著國際大品牌廠做了整片區的華麗攤位,又覺得『好羨慕呀』,整個動力都來了!」,今年7月28日到8月1日在芝加哥盛大舉辦的AACC,至少也要有4個攤位;何重人笑著,就像個熱血的年輕小夥子。
塑膠射出機一哥2/靠「多色機」在全球競爭中出線 電動車減重商機成下一成長動能
國內塑膠射出機一哥富強鑫(6603),為何能成為全球前六大車燈廠塑膠射出機最大供應商?CTWANT記者專訪二代接班人王俊賢,「靠的就是在『多色機』的領先,全球競爭對手止步於4色,富強鑫卻已能開發出6色。」此外,富強鑫的利器還有省電環保的「全電式射出機」,以及可使用回收塑料和導入智慧化管理的射出機台,在全球產業ESG、淨零碳排的綠色轉型大趨勢中,成了新一輪帶動業績攀升的動能。富強鑫總經理兼執行長王俊賢接受CTWANT獨家專訪,帶著記者進入位於台南關廟、占地10甲面積的廠區,走進富強鑫智慧示範工廠,展示累積50年的創新研發實力。在潔淨的廠區裡,一台小型塑膠射出全電機正在為醫藥產業客戶微量生產藥罐蓋子,眼見白色與黃色小顆粒固體掉入機器中運轉,每經過約17秒,就會掉出12個橘黃色蓋子。機器中發生了什麼?「細小的白色固體就是塑料,和橘黃色的色母經過熔化後射出到模具裡,這時透過閉模力將液體塑料壓緊,再由冷卻水快速降溫,即完成塑形。」王俊賢說。王俊賢打開電路箱展示射出機台內部的配線是井然有序、一目了然,他分享,很多客戶是看配線及安全配置夠不夠完善,再決定要不要下單。(圖/記者劉耿豪攝)王俊賢表示,全電式射出機比傳統機器省電一半以上,是目前各大產業追求淨零排放、綠色轉型考慮汰舊換新的機台,2023年業績銷量年增長166%。富強鑫也鼓勵客戶使用回收塑料,能大幅達到節能減碳效果。不過他也強調,回收塑料形狀多變,不是每台機器都能吃入,富強鑫在這方面也有特別研究。而眼前正運作的機台還僅是單色射出成形,富強鑫最強大的優勢就是開發「多色機」。他以雙色車燈殼為例,過去透明和紅色部位,傳統要分2台機器,先做白的再移到紅色機台;現在同一機台內,就可以完成2種顏色的射出,「大部分同業還在搞雙色機,我們最多已經可以到6色,領先同業!」富強鑫的6色機,2023年剛開發成功。王俊賢走向另一機台,打開電路箱,裡面的配線有條有理,這是另一項讓他引以為傲的「隱藏版技術」。他形容這是日本職人精神才能完成的事,再加上遇危險即自動斷電的系統,讓富強鑫就連最基礎的機台也遠甚於同業。「很多客戶是看配線及安全配置夠不夠完善,再決定要不要下單;以對安全規範最嚴厲的美國來說,我們的機器都能出口,但很多同業因為安規過不了,只能做台灣市場。」王俊賢推估,在台灣,富強鑫的規模遠超越第二名至少3倍以上。富強鑫1980年代就導入E化,對於軟硬體的整合開發領先同業,如今富強鑫開發的iMF4.0智慧製造工廠系統,也協助客戶轉型智慧製造。(圖/報系資料庫)最後,王俊賢的腳步走到「iMF4.0戰情室」,牆上螢幕同步顯示外頭運作機器的生產效能。「這套系統可連結手機,不僅提供客戶遠端一機在手查看訂單、得知工廠運行狀態,未來我們智慧製造系統也會顯示碳足跡的計算。」他說,富強鑫透過物聯網連結與專業射出技術整合,讓設備效率或異常訊息能即時顯示,生產管理者能快速掌握並進行對策。跟隨在側的富強鑫發言人張銀鶯補充強調,富強鑫的核心競爭力不輸其他國外的競爭對手,尤其射出成型不只重於單機設備,也要和模具、週邊以及成形技術整合,富強鑫成立50年,累積超過萬筆參數與射出成型設備的客製化開發設計與製造技術應用經驗,「未來角色不會只是單純銷售硬體,而是強調軟硬整合搭配。」根據2022年年報揭露,富強鑫年度研發費用共1.1億元,研發團隊共98人。王俊賢認為研發創新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讓富強鑫能在一次次的大環境變革中搶占市場。隨智慧製造、工業4.0發展進程推進,生產流程簡化與節能意識提升,客戶對於客製化軟硬體設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此外,富強鑫也鎖定2大趨勢,一為綠色替代材料及成型新技術,其次是以塑代鋼、以塑代木、以塑代玻璃等永續材料或改善產品生命週期。王俊賢介紹富強鑫研發的物理發泡射出成型系統GENTREX,球鞋的中底透過物理發泡達到輕量化,預計2025年國際製鞋業禁用化學發泡劑後將成為替代技術。(圖/記者劉耿豪攝)歐盟2035年禁售燃油車,對電動車產業形成重大催化,電動車愈輕盈愈有利,也促使材料轉型,以塑代鋼,除了可減輕零組件40%重量,同時再生產階段也能耗用更少碳排,勢必放大各汽配業對於塑膠射出機的需求,為富強鑫帶來豐厚獲利。另外,富強鑫也已著手布局下一個成長引擎。2025年起國際製鞋業禁用化學發泡劑,而富強鑫戮力研發的物理發泡射出成型系統GENTREX,將有機會承接換機需求。王俊賢說,MuCell微發泡射出成型技術生產鞋中底,實現優質球鞋所需的輕量化、高彈性與低變型,物理發泡技術較傳統化學發泡技術約可減少60%的碳排量,並且鞋中底還可回收使用,有助於綠色循環。王俊賢回憶,上一次成功的產品「超大型水平對射機」推了10年,這次GENTREX也已經佈局7~8年。每項技術要看得到成績,他算算都要佈局8~10年的時間。不過也因為富強鑫的前瞻思維、不斷投入研發,50年來,才能在爬坡的賽道中,永遠維持續航力向前邁進。
惡性腦瘤新希望!抑制特定基因表現 可望「延長2倍存活期」
惡性腦瘤治療出現新武器!長庚醫院攜手成大醫工跨領域合作,成功開發創新的類病毒奈米載體,可攜帶治療用核酸片段,抑制腫瘤特定基因表現,增強放射治療效果,動物實驗顯示能延長腦瘤小鼠2倍的存活期,治療效果顯著。研究成果已發表在2023年6月美國化學學會《ACS Nano》頂尖期刊,創新概念更獲選為期刊封面故事,並榮獲2023年國家新創獎肯定,未來極具高度臨床應用潛力,有望克服現腦瘤治療的困境。台灣每年約有600名新的惡性腦瘤病人,發生率雖不在十大癌症之內,然而死亡率卻名列前茅。一旦確診後存活期間極短,僅約1~2年的餘命。其致病機轉至今未明,難以預防且治療困難。惡性腦瘤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腫瘤壓迫周邊正常組織可引起抽搐或癲癇、肢體無力、偏癱、視力模糊和感覺障礙等症狀。腫瘤侵犯小腦則會損害運動功能或平衡感,造成步態不穩或運動失調。患者的心智狀態也可能出現變化,表現為失語、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或人格改變等症狀。患者罹病後發生殘障、失能的機率極高,是國人健康的重大威脅。惡性腦瘤治療困難的主因是其具有迅速增生惡化的特性,腫瘤結構複雜有如八爪章魚般的浸潤生長在正常的腦組織之間,而且沒有明確清楚的界限區分,導致手術難以完全清除造成大多數的惡性腦瘤預後很差,即使術後經積極的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後仍會復發。因此,開發新穎惡性腦瘤療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由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也是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魏國珍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成功大學醫工系楊閎蔚教授攜手合作,長期致力開發新穎材料及藥物載體以治療惡性腦瘤。魏國珍教授表示,目前對腦瘤的治療始終效果不好,病人存活期平均只有約14到16個月,主要原因是腦瘤細胞具有詭譎多變的異質特性,其強大基因自我修復能力造成放射治療及藥物治療的效果不佳。因此,團隊以人工智慧開發類病毒奈米載體來有效傳遞治療用干擾核酸,以抑制腫瘤細胞基因表現,大幅提升惡性腦瘤的治療效率。這種藉基因表現調控機制抑制某一基因表現的現象,就是所謂的基因靜默。魏國珍教授指出,長庚醫院與成功大學研究團隊利用腦瘤小鼠做為測試模型,利用增強對流傳輸法,直接將類病毒藥物載體精準注射傳遞到腦瘤區域;結果顯示腦瘤細胞中負責DNA修復的基因表現成功被抑制,阻斷腦瘤細胞自我修復能力,使腫瘤顯著縮小。而將此基因載體與低劑量放射治療同步施用,可以使腦瘤小鼠的存活期增加兩倍,不但提升了放射線治療效果,同時也降低放射治療劑量以減少其副作用。在動物實驗極具潛力的研究成果,揭露其未來臨床應用的高度可能性。更特別的是,研究團隊應用特殊模組化的治療用核酸骨架設計,針對不同種類的疾病或是病人特殊的基因選擇接上應對的干擾核酸,可完美應用於個人化精準醫療。此特殊設計的基因工程技術更可大幅簡化類病毒載體的合成過程,提升製作效率及降低成本。此極富新創性的製備流程榮獲美國國家化學學會官方期刊,也是奈米、奈米製造技術與奈米科學領域頂尖期刊《ACS Nano》的青睞,選作封面故事以彰顯其重要性。長庚醫院與成功大學團隊研究成果亦獲國科會化學圖書服務計畫電子報報導,以宣傳台灣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之創新發現,並榮獲2023年國家新創獎,充份展現其未來應用於產業的高度價值。目前已獲醫藥產業洽談合作技轉事宜,未來將有機會改善目前腦瘤治療的困境。
逐綠電而居1/「房東有綠建築認證、有減碳、有綠電嗎?」 台灣商辦市場掀起外商房客遷徙潮
「只有台灣綠建築標章嗎?有美國LEED或國際WELL認證的嗎?有綠電嗎?」國際級不動產管理公司仲量聯行副總經理游淑芬告訴CTWANT記者,最近有越來越多外商租賃商辦時,明確提出「減碳」和「綠電」等「綠色需求」。如同牧羊人要逐水草而居,一場「逐綠電而居」的大遷徙,悄然在台灣商辦市場進行中。CTWANT記者調查,這一波外商「逐綠電而居」,要從去年5月滙豐(台灣)銀行總部風光喬遷,搬出世貿中心國貿大樓、進駐台北101大樓開始說起。對外商企業而言,辦公室租約五年續約一次簡單好談,滙豐銀行何必要花一大筆錢搬家,從國貿大樓搬到過個馬路就到的台北101?況且舊家平均每坪租金約3600元,新家台北101要4500元左右,貴了25%。 「因為原本的辦公室沒有綠電。」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了外界鮮為人知的秘密。位在台北市信義區的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國際貿易大樓,樓高34層,與國際會議中心、世貿展覽館為鄰,是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總部,包括歐洲最大的銀行集團滙豐銀行、全球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PwC資誠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包括波蘭、盧森堡、阿根廷、秘魯等多國駐台機構在此辦公,甚至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私人辦公室也設在這裡,算是老牌的頂級商業辦公大樓。然而滙豐銀行收到英國總部指令,全球的分行都必須要在低碳、使用綠色能源的地方辦公,「滙豐的出走打擊到他們,促使他們加速參與綠電採購。」業內人士說,儘管身為房東的外貿協會有意識到全球減碳風潮、排上計劃,但直到去年10月才搭上第一波綠電購買,這才讓其他外商房客安心。傳統的火力發電排碳量極高,儘管綠電價格高昂,卻是未來產業必需品。(圖/報系資料照)游淑芬告訴CTWANT記者,近來的確有越來越多外商提到辦公室有「綠色需求」,過去綠色建築是附加價值,現在則是標準配備。最近有間歐洲金融公司要搬家,原打算在台北市的B級辦公室選新址,後來想到總部在2030年有淨零目標,決定一口氣花兩倍價錢去租符合綠建築等級的A級辦公大樓;一家總部在美國矽谷的高科技廠商,原有的小小代表處要擴編,開出的需求是綠建築大樓400坪辦公室,且一定要使用綠電,不然就從候選名單上直接刪掉。另外一家從事醫藥的外商要搬家,除了大樓是綠建築外,租戶辦公室內的裝潢也自行申請LEED認證。「其實不難,就是貴!」一家德國科技公司員工告訴CTWANT記者,總部要求全球的辦公室都要做,環保材質的裝潢比起一般建材貴50%,但這筆錢該花就要花。這場外商「逐綠而居」的新趨勢,全台灣就屬外商密集的台北市信義區最清楚。仲量聯行調查發現,以台北市綠建築認證密度最高的信義區來看,65%的A辦樓地板面積有綠建築認證,有做到LEED國際認證的包括南山廣場、國泰金融中心、華南總部、遠雄信義金融總部、國泰置地廣場和富邦A25,同時擁有LEED和WELL認證的只有台北101和國貿大樓這兩棟,「如果有綠色概念,議價時可再增加10%到15%。」至於最早提供綠電的商辦大樓,則是台北101。由於七成租客是外商,台北101早在2009年就開始做碳盤查,2020年時,總部在法國的房客萊雅公司提出綠電需求,身為房東的台北101跟政府商量,試點成為台灣商辦大樓的「單一電號多用戶1.0版」首例,建立「商辦綠電」模式,也就是房東採購綠電分給房客使用,讓無獨立電表的企業也能購買綠電。去年,台北101的模式更催生政府推出台灣團購綠電2.0版本,讓其他的商辦大樓都能以「團購綠電」方式,統一向售電業者採購綠電,再轉供給租戶,包括台灣萊雅、KPMG和證交所等101大樓內租戶都有使用,預計今年綠電總使用量將達570萬度,相當於整體用電的8%,預計2035年再生能源使用達40%。目前在信義區有超過55%的A辦樓地板面積提供綠電,除了第一波在去年10月啟動的國貿大樓和101,國泰金融中心、國泰信義經貿大樓、國泰置地廣場、南山金融中心和南山廣場都參與了綠電2.0。歐洲商會和RE100去年底發表《台灣綠電市場報告書》,建議採用「綠電團購協議」解決中小企業購買綠電問題。(圖/報系資料照)信義區供給已近飽和,新一波蓋起辦公大樓與廠房的南港高鐵與捷運站周圍,業者設計時多已結合綠能設施,像是太陽能板、節能照明、雨水回收等降低能源消耗,預計2027年提供約十萬坪綠建築租賃面積,屆時租金行情可望平易近人。歐美各國在節能減碳上已風風火火做了十幾年,台灣近三年才意識到大事不妙。大客戶要減碳,沒作好的廠商就會被踢出供應鏈。「除了生產機台,就連影印紙、員工喝水、上廁所沖馬桶、出行差旅等都要算碳足跡。」一位電子供應商說。「你再怎麼不認同,規矩就擺在那裡,要做他的生意,就要照他的方式做。」一位企業ESG顧問告訴CTWANT記者,像台積電等蓋新廠房時,就選低碳建材從頭做起,金融、服務業則從租賃辦公室下手。許多商辦租戶有國際減碳目標,像是RE100和ESG,包括科技、醫藥產業近來都有增租與搬遷升級需求,選擇新家時,就會提出綠色租賃需求,「第一波有需求的是外商,接著是台灣各大上市公司。現在綠色租賃供不應求,等到新的綠建築蓋好,預計出現一波搬家潮。」游淑芬說。
GSK與長庚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 打造未來醫藥產業人才庫
為追求學術交流、促進產學共創及人才培育等各項交流發展,GSK與長庚大學今天簽訂合作備忘錄(MOU),以增進產學交流、並為台灣公衛人才培育奠定基礎,在備忘錄中,GSK台灣優先提供長庚大學醫藥產業相關之實習機會,時間從今年10月到2026年8月止。簽約儀式由GSK總經理余慧明、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代表簽約,GSK人資長林子豪、公共事務處處長田開瑋,及長庚大學副校長暨醫學院院長楊智偉教授等師生共同見證。長庚大學是頂尖的研究型大學,紮實培育新世代的醫護、生物醫學、生醫工程、醫學人文、智慧醫療等跨領域的優秀人才。而GSK是懷抱以集結科學、科技和人才共同戰勝疾病為抱負的全球生物製藥公司,雙方合作一起促進產學合作,也為台灣培育公共衛生人才。展現GSK貢獻心力於台灣的公共衛生環境對於此次雙方簽訂MOU,GSK台灣總經理余慧明表示,GSK身為台灣公共衛生的好夥伴,除了以創新的藥物和疫苗保衛台灣民眾的健康,同時也希望能藉由和長庚大學的合作,雙方聯合育才,培育為台灣公共衛生有使命感及未來執行任務的新生代種子,GSK期待合作計畫,可以展現GSK貢獻心力於台灣的公共衛生環境。 余慧明總經理強調,面臨台灣人口老化,未來更多的疾病治療需求,GSK多年來推動的全年齡預防接種觀念,其實也是在為台灣公共衛生挹注支持力量,希望因為疫苗的接種,可以減少台灣醫療體系的支出,同時民眾健康老化。而這次備忘錄簽訂,其中的人才培育,是預防接種觀念之外,另一個GSK為台灣公共衛生挹注的力量。 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表示,校方有鑒於企業實習能使學生了解職務需求並進行實務操作,透過體驗職場氛圍以及與第一線工作者交流,有助於未來職涯規劃,並且可於在學期間加強職業所需之軟硬實力。同時,由於學生已於校內接受完整的知識訓練,至企業端實習能夠快速接軌實務工作,提供合作企業優先遴選有潛力的新鮮人、並且給予課程設計的建議,此於學校、企業雙方為共贏局面。 結合雙方資源加強學校教育與產業銜接 打造未來醫藥產業人才庫余慧明表示,GSK以科學科技和人才來共同戰勝疾病,GSK非常重視人才,藥品研發創新 (product pipeline),也重視醫藥人才庫 (talent pipeline),這次與長庚大學攜手合作,除了結合雙方資源加強學校教育與產業銜接,也希望能打造未來醫藥產業人才庫。GSK打造正向、多元和融合的工作環境GSK致力照護員工健康、幸福以及職涯發展,極力打造一個正向、多元和融合的工作環境,藉以吸引人才、留住員工、以及鼓勵同仁,如此也可以對使用我們藥物和疫苗的病患創造更多的健康成果和福祉。GSK希望讓員工茁壯、每個人都能在工作中做自己、感到快樂滿足並持續成長。
天明製藥抗癌免疫細胞治療、再生醫學發展論壇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從預防慢性疾病到治療,仍有許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第三屆「臺灣癌症免疫細胞治療暨再生醫學發展論壇」首次在臺中亮相,活動由天明製藥(股)、臺北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主辦。論壇關注癌症免疫細胞治療、幹細胞修補再生脊髓損傷、外泌體促進再生機轉、精準預防失智,慢性病與相關免疫疾病,集結多位醫學中心教授級專家分享,現場近300位醫療機構、企業先進與民眾出席,聚焦抗癌免疫細胞治療、再生醫學實際治療進展的重要突破。 2023年是臺灣細胞治療重要之年,目前全臺細胞治療技術收案超過1千2百例,免疫細胞治療超過千例、幹細胞收案人次216人、CAR-T全台通過醫療院所持續收案。治療的新進展使得癌症患者、退化性關節炎、脊髓損傷疾病的國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新選項。 主辦單位詹詠寧董事長致詞表示,活動連續三年舉辦,我們意識到免疫細胞治療和再生醫學為癌症等嚴重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巨大的突破。醫療技術與GTP製備中心的健全努力,為病患帶來了更多的希望和潛在的治癒機會,天明製藥位於臺北中山醫院的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已通過多項免疫細胞與幹細胞治療計畫,天明製藥專攻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癌症,也與中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澄清醫院中港分院、光田綜合醫院、臺安醫院雙十分院提出了治療計劃,提供民眾正確治療的機會。本次活動邀請多位教授級專家學者與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細胞治療中心主任曹昌堯教授。(圖片提供/天明製藥)■ 抗癌應用:免疫細胞治療新啟航曹昌堯 教授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細胞治療中心主任現場發表中山附醫自2020年起收案進行免疫細胞治療,累計近百名患者成果,曹昌堯教授表示,病人在CIK治療結果,平均治療有效率達75%以上,多數為常見癌症,胰臟癌、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其中14人直接使用免疫細胞治療。治療結果相當不錯,病患平均的治療有效率,包括腫瘤的大小減小30%、腫瘤穩定、沒有繼續惡化,雖然還需要更多的治療經驗及更科學的證據,但由初步成果看起來,結果是可以預期的。外泌體:從體液、細胞到外泌體治療楊崑德 教授 / 馬偕紀念醫院醫師研究員/兒童醫院研究部主任楊崑德教授長期投入臍帶間質幹細胞外泌體的研究。他表示,老人的三大天敵是慢性發炎、高重症感染率提高、癌症高死亡率,這些都跟免疫力息息相關,外泌體的特性,具有抗發炎、抗退化疾病治療作用,促進再生機轉。臺中榮民總醫院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中心主任李冠德教授。(圖片提供/天明製藥)■ 免疫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的應用李冠德 教授 / 臺中榮民總醫院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中心主任李冠德教授分享CAR-T的應用,與臺中榮總通過設有可執行細胞處理實驗室。分享再生醫療改變我們對疾病治療的方法,藉由再生能力修補受損組織與器官,包括缺氧性腦病變、腦性麻痺、脊髓損傷嚴重肢體癱瘓,CAR-T治療紅斑性狼瘡。李冠德指出,細胞療法確實帶給困難疾病新希望,但不應過度炒作,全球結合基因工程進度很快,臺灣要與國際接軌,期待政府法規與監管持續邁向創新步伐。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院長陳子勇醫師。(圖片提供/天明製藥)■ 脊髓損傷後的下肢癱瘓-間質幹細胞治療的初期效果陳子勇 醫師 / 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院長急性脊髓損傷的患者透過細胞治療,有機會擺脫輪椅。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院長陳子勇醫師表示,過去20幾年來,脊髓損傷的治療一直沒有很好突破與進展,病患需終身依靠輪椅行動。依據全民健保資料庫統計,國內每年每萬人約有2.46人發生脊髓損傷,相當於每年有4000~5000人罹病。陳子勇醫師說,癱瘓不僅影響個人生命,亦會對家庭與社會帶來沉重負擔。所幸,隨著再生醫學的進步,此類病患有可能因為接受細胞療法,有機會改善症狀、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光田綜合醫院透過骨髓間質幹細胞中免疫調節與細胞分化的能力,同時誘導神經細胞再生,使斷裂的神經傳導恢復。治療的方式是從患者體內抽取骨髓後,由專門的細胞製備場進行分離萃取及培養,再以精準定位注射的方式打回體內,讓受損的脊髓慢慢再生長。上頂醫學創辦人/臺大醫學院光電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曾文毅醫師。(圖片提供/天明製藥)■ 精準預防:失智可以被預測?再生醫學與全腦精準檢測曾文毅 醫師 / 上頂醫學創辦人/臺大醫學院光電醫學研究中心教授在臺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3人就有一位失智症患者。預防勝於治療,其中掌握腦零差是個客觀因素。上頂醫學創辦人曾文毅教授分享再生醫學與全腦精準檢測技術。透過MRI檢測與AI技術透是腦部健康,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全方位著手,增進記憶、改善大腦老化狀態,進而擺脫失智威脅 臺北中山醫院天明細胞治療中心院長/天明製藥集團醫療長賴基銘教授。(圖片提供/天明製藥)■ 細胞治療的新進展賴基銘 教授 / 臺北中山醫院天明細胞治療中心院長/天明製藥集團醫療長中山醫院賴基銘教授表示,目前天明製藥與亞東紀念醫院合作TILs免疫細胞治療臨床試驗,亞東紀念醫院計畫主持人熊佩韋醫師,協同亞東紀念醫院多科會診,從手術切下腫瘤組織;依特定癌症之TILs之表現特徵與分離擴增之特性進行試驗,同時建立TILs擴增之凍存技術平台與優化TILs製程優化。 本次活動合辦單位:臺中市民眾服務社、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中區聯誼會、中華文化經貿生技交流協會、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活力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邀請多家醫療機構、專科醫師、護理師、藥師,生技醫藥產業出席。 主辦單位天明製藥、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與現場民眾分享,天明精準GTP細胞製備中心專注研發和生產NK自然殺手細胞、TILs腫瘤浸潤淋巴細胞、CIK細胞與再生醫學MSC產品,與台北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馬偕紀念醫院、光田綜合醫院、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安醫院雙十分院提出了治療計劃。 為提供國內外病患和其家屬新的治癒希望。天明製藥與臺北中山醫院成立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已經通過CIK、 NK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治療超過11種實體癌症和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中心邀請多位專業臨床醫師,包括:賴基銘醫師、李世明醫師、吳濬哲醫師、施俊雄醫師、陳文哲醫師等人,的治療方案,並提供精準醫學檢測,以服務民眾。此外,積極布局推廣國際醫療,讓海外的癌症患者、恩慈治療等有需求的患者來台接受治療。
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 越南訪拓團點石成金
CBIA越南醫藥參訪團 開拓亞洲市場的重要一步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CBIA) 理事長陳建州藥師八月帶領CBIA越南醫藥投資訪拓團,進行六項投資訪拓任務 : 1、參加Vietnam Medi-Pharma製藥暨醫療器械展,並投資越南市場。2、醫療器材經銷商合作:與胡志明市醫療設備協會簽訂MOU。3、協助台灣廠商取證困境:提昇醫療器材與食品業者取證能力。4、打進越南醫療服務市場:建立台灣頂尖抗衰老名醫與胡志明市三家醫療院所進行越南換證與執業計畫。5、醫療產業供銷一體:與越南Life Gift集團簽訂MOU,台灣原料製造+越南包裝取證,同時擁有GMP、ISO與US FDA認證,借以拓展東協與美國市場。6、越南落地解決方案:協助設立胡志明公司/代表處、越南投資設立、引進AI營銷平台,增進營銷能力。帶領台商醫藥及食品海外落地 建立企業國際競爭力王冠斌副理事長表示,由於個人長期經營國際醫療及食品投資計劃,故此次台越醫藥合作計劃的進展,已達成企業落地合作的目標,未來將進一步增進台灣與越南的落地合作計劃推展。另外,我國醫療及食品業者,對於東協市場,如馬來西亞、印尼及新加坡,因現行政治上的地緣風險考量,已是企業不得不的選擇區域,因此如何提供台灣業者在投資計劃、法規要求、稅務規劃及勞動人權等議題,都是所有企業主應事先了解及藉由訪拓的過程中,才有機會找到最適合自身條件的海外佈局,其注意之相關條件,不可不慎。CBIA越南分會長黃振綱先生(現任亞太搜尋引擎產業協會理事長)為深耕越南的台灣企業家,本次安排與越南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的交流,分享寶貴經驗,強調在初期進軍市場時,台商定會遇到『金流、物流、文化差異』等問題。解決金流是第一步,要先有在地的銀行帳戶作為開始,其次就是越南網頁進行行銷等...利用Google大數據技術,可以加快進入市場!▲ CBIA協會拜會越南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醫師越南執業符合南向政策 台灣醫療具備優勢台灣整合醫學推廣協會劉士銘理事長,也是台北卓越健康診所抗衰老權威醫師,在活動後表示:台灣醫療量能充沛,醫療專業知識及技術堪稱全亞洲第一,當越南市場經濟增長趨勢加速的時刻,台灣應該善用醫療專業,結合在地經營台商的高度優勢,發展台灣-越南雙向連續性照護的國際醫療模式,包括再生醫療..等各式整合醫學的優質醫療模式導入,營造追求兩地全民健康的大健康醫療產業發展。台灣生技醫藥之光 揮軍東協澄交生技(創櫃7627) 鍾齊賢總監提到腸道菌篩菌養菌平台及獨家包埋技術運用於「癌症輔助治療新藥開發」及「功能性保健食品的研發與銷售」,越南市場的模式係台灣原料研發,胡志明GMP廠生產取證,經越南本地電視購物銷售並銷往美國及星馬。此次參加Medi-Pharma醫療展,深度了解越南當地醫療市場,更與當地大醫聯合診所交流,進一步增進醫療產業合作契機。後續將著手進行醫師合作搭配電商系統的布建及精準關鍵字行銷,以深耕越南市場。成富生物科技公司大陸區林大翔總經理表示公司致力於生物科技領域研發、生產和銷售,長期在兩岸三地深耕當地市場,產品廣受市場好評。感謝CBIA參訪團對接越南企業商務考察和落地深耕事宜,讓台灣業者對越南市場有更進一步了解。杏福醫藥李昆錦總經理表示協會持續推動台灣醫藥產業的國際化腳步,不僅在亞洲地區,更將拓展全球範疇的對外交流合作活動,為台灣生技醫藥行業的全球影響力增添新的光彩。▲CBIA協會參訪LIFT GIFT GMP廠並簽訂MOU台灣智慧健康技術 發表Face AI技術日康科技潘宗賢總經理開發的Face AI技術,利用人工智慧臉部辨識無接觸式技術偵測生理數據如血壓、血氧、心率、心率變異及壓力指數,在2023越南醫療展收穫滿滿,除開拓印尼及馬來西亞經銷市場,另將與越南大醫連鎖診所合作開發遠距醫療平台,導入日康Face AI服務,另與越南Life Gift集團合作,結合Face AI服務銷售健康食品(台灣澄交生技委託生產)。藥師全聯會簡明龍常務理事表示越南是東協新興市場,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迅速增長的經濟實力,對台灣醫藥產業來說,帶來無限吸引力的發展機會,晶準生技陳意安總經理也感謝本次CBIA參訪團與當地政府、企業界等多方進行深入交流與對接,希望能夠建立起長遠穩固的合作關係,實現雙贏的局面。三年磨成劍,帶領我國醫療及食品產業跨海新模式中華生技醫療行業協會,成立至今除為政府機關認可之計劃單位外,並舉辦多次國際外交投資論壇,因此更奠定產、官、學、訓及外交新視野,故更受國內業者所倚重。國際競爭這幾年更是地緣政治下,各企業的重中之重,醫療及食品行業更是國力呈現的指標,張意良秘書長表示近日印度及越南政府的產業媒合會議邀約,指定CBIA列為首選的醫療產業訪拓對象,協會更積極提供國際投資及訪拓機會,以強化我國醫療及食品之國際競爭力,以不負會員之期許。
生技醫藥公益協會菁英 齊聚精準生技公司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社團法人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理事長陳建州藥師與社團法人台灣昱苗盒公益協會陶靚儀理事長一行人前往拜會精準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葉明功董事長,本次除了祝賀精準生技公司位於台北生技圈區的新辦公室成立,陳建州理事長特送上自行題詞的清朝八駿圖以示敬賀,同時向葉明功董事長請益協會的越南醫藥商務拓展、安心醫藥聯盟推動、生技醫藥生態系整合及醫藥通路人才培育四大方向。本次隨行還有公益媒體劉政隆經理、杏福醫藥李昆錦總經理、協會張意良秘書長、郭冠廷理事、魏秀貞監事與王勝副主委共同表示台灣生技醫藥需要公益介入,讓更多良善醫藥企業被看見,如何團結生醫界力量,在台灣優質環境及產品下,積極開拓市場共創多贏市共同努力目標,在現場良好的互動下,大家此行均收穫滿滿。精準生技公司 精準醫療先驅者精準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12月,由前食藥署葉明功署長所創立,公司主要是為提高人類生活品質及延續生命為目標,結合台灣優質研發及醫療環境,除著重於開發免疫細胞製劑以及製劑衍生物開發及自動化產程外,更用以增強自身免疫力,輔助以及促進癌症病患治療,提高癌症療程的生活品質,另外也提供一系列產品用於抗衰老及延長生命。精準生技公司擁有著具國內外卓越經驗的核心研發團隊和腫瘤科醫師團隊,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及治療管理與服務,在合法合規的GTP廠製造公司專利研發出的細胞製劑滿足臨床需求,另外研發部門專精在製程改良以及抗癌藥物的合併治療,並和國內外生技廠橫向合作研發更創新的技術,提供預防、治療、預後醫學,將能更精準的提供個人化醫療的全解決方案。安心醫藥聯盟宗旨符合醫藥企業ESG目標安心醫藥聯盟的宗旨就是要達到產品安心、服務安心以及場域安心,概念就是來自食藥署的「藥求安全、食在安心」使命,然而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安心醫藥聯盟的廠商目標是追求高道德的標準,希望讓整個醫療供應鏈,包括製造和物流的部分,還有醫藥通路的醫院、診所、藥局,除了遵守最基本的醫藥相關法律和製造、運送及執業標準外,能以更高的道德標準來守護,提供民眾更好的醫藥環境。葉明功董事長認同安心醫藥聯盟宗旨,符合企業ESG目標,願意共同推廣安心醫藥聯盟理念,表揚優良生技醫藥企業,促進企業永續發展。生技醫藥產業生態系X數位公益生態系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張意良秘書長表示,協會致力於推動「生技醫藥產業生態系」,連續三年承接政府計畫,協助生醫產業進行數位轉型,協會致力於建立一個互相關聯且具有合作性的生技醫藥產業環境,透過協會的協助,生技醫藥企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位技術,加速創新和產品開發週期,同時提升產業整體效能,這樣的努力有助於推動生技醫藥產業走向更加可持續和繁榮的未來。台灣昱苗盒公益協會陶靚儀理事長表示,推動「數位公益生態系」,協會積極利用數位科技來推動和支持公益事業的發展,透過數據分析、線上籌款、數位行銷等手段,增加公益組織的影響力和可持續性,吸引更多人參與公益活動,並提高公益事業的社會價值。藉由兩種生態系的相互合作與共享、技術創新、為社會創造價值,並建立一個互相關聯、資源共享、有助於合作的公益環境。醫藥通路產學合作 推動健康保健諮詢師陳建州理事長表示,為建立醫藥通路人才培育,協會與醫藥通路企業共同推動「健康保健諮詢師」證照,讓學員從課程中學習基礎理論與疾病關聯群商品諮詢技巧等專業知識,訓練學員「知識」與「技能」之養成,提升生技醫藥產業之整體服務品質。健康保健諮詢師的三大信念: 1、堅持專業品質 2、堅守法律與醫藥倫理 3、符合消費者健康需求,符合安心醫藥聯盟的宗旨。協會連續第三年與臺北醫學大學進修推廣處共同推動「健康保健諮詢師」證照,累計超過350位學員取得證照,健康保健諮詢師證照已得到九大連鎖藥局的簽約支持,以及長庚科技大學、輔英科技大學與仁德醫專等學校加入共同推廣,第四季將與兩家醫藥大學簽訂MOU,最終目標是建立醫藥通路人員職能標準,符合藥局產業發展趨勢。
出席亞洲生技大展開幕式 鄭文燦:扶植生技醫療成兆元產業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27)日出席「2023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展開幕式」時表示,政府相當重視國內生技醫療產業發展,除推動高階「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的新營運模式,擴大獎勵生技代工業,深化我國生技醫藥能量及擴大產業規模外,也建構具國際競爭力的先進醫藥法規及臨床試驗研究環境,並促成戰略新板與創新板,打造友善投資生技產業的市場環境,盼進一步帶動台灣生技醫療成為新興兆元產業。鄭文燦表示,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於2019年首次在台北舉辦,成功奠定台灣在亞洲生物醫藥產業中心的地位,本次亞洲生技大展更揮別COVID-19疫情陰霾,吸引超過800家參展商、2000多個攤位,是台灣鏈結國際的前3大生技展覽,充分展現台灣生技產業的能量。此外,此次亞洲生技大會不僅舉辦各式論壇及研討會,更有一對一商機媒合會,促成業者間相互交流對話,至盼所有充滿夢想的生技公司皆能在此遇見伯樂,進而將生技產業研發製造的成果轉換為市場商機,讓台灣生技產業獲得更大的發展。鄭文燦指出,2021年政府將《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為《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並納入再生醫療、精準醫療及數位醫療等領域,而經濟部透過此一條例修正,進一步推動高階「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的新營運模式,擴大獎勵生技代工業,深化我國生技醫藥能量及擴大產業規模,讓國內生技大廠能夠充分發揮研發及製造優勢,進而獲得國際大廠的支持。另外,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也促成戰略新板跟創新板,打造友善投資生技產業的市場環境;衛生福利部則建構具國際競爭力的先進醫藥法規及卓越的臨床試驗研究環境,成功結合健康守護者及產業促進者的雙重角色。鄭副院長表示,今日榮獲「傑出生技產業獎(Taiwan BIO Awards)」的13家企業,涵蓋生技新藥、CDMO、免疫/細胞療法、再生醫療、創新醫材、高端醫材、醫療人工智慧、農業生技、健康食品等領域,足見產業相當多元發展。而疫情期間也看到mRNA技術成功運用在疫苗研發上,相信未來將能廣泛應用在癌症治療、基因治療等領域,進一步帶動台灣生技醫療成為新興兆元產業。
觀光工廠擴大營運!藥廠「健康文化館」落成 提供課程、DIY推廣健康知識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疫情趨緩旅遊人潮不斷增加,參觀觀光工廠的旅客也日益增加。但過去在新竹縣有經濟部認證的觀光工廠相當少,因此在新竹縣縣長鼓勵下,醫藥生技公司決定於新竹縣湖口鄉成立第一座觀光工廠,並在鳳山工業區購地自建擴大營運成立Beauty健康文化館。醫藥生技公司於7月25日舉辦開幕記者會,董事長蘇東茂在會中表示,希望藉由觀光工廠將觀光客帶進新竹縣,同時讓民眾知道藥廠不只是做生意,也可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民眾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文化館寓教於樂 民眾可體驗課程、DIY2010年醫藥生技公司在新竹縣湖口鄉成立第一座觀光工廠,希望透過累積多年的製藥知識,讓參觀遊客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更瞭解台灣製藥產業、健康知識、預防保健的重要性,而後又決定擴大營運,耗時2年鳳山工業區的健康文化館終於落成開幕。新館館內約有1千坪的舒適空間,是原館的3倍之多,也可容納更多遊客同時參觀。館內將提供製藥產業的知識性課程,也能讓遊客親自DIY防蚊液、乾洗手等健康保健相關產品,遊客們既可以了解醫藥產業原料的功用與特性,又可以擁有實驗室調和藥物的體驗,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能收穫滿滿。小遊戲推廣健康知識 培養預防保健觀念此外,館內還有簡單的小遊戲可以讓民眾了解健康知識以及自己的健康狀況,像是「眼力測試」透過辨識顏色深淺差異的小遊戲,能讓民眾了解自己的眼睛健康,也可從中發現自己或許需要改變生活習慣避免用眼過度,或是額外補充營養品等,更加重視預防保健、健康促進。▲圖/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體驗眼力測試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提到,健康一定要有正確的觀念,在政策推動時也會期待民眾有正確的健康觀念,而健康文化館的成立相信對此有些幫助,可以傳遞好的觀念並將正確的健康觀念加以推廣,不論是大朋友或小朋友都能因此而獲得健康觀念。生技產業共有製藥、醫療器材等6大領域,董事長蘇東茂領導的醫藥生技公司積極投入「健康福祉」領域,藥廠為PIC/S GMP(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operation Scheme的簡稱),同時有動物用藥GMP、醫療器材GMP、化妝品GMP,將來也將申請國內保健食品GMP認證。董事長蘇東茂表示,過去台灣缺藥問題,藥廠也與衛福部食藥署等相關部門開會合作,積極致力於改善國民健康,未來將會有「5G」,5項GMP的品質認證,而現在健康文化館開幕,也期待能將營運推向另一個高峰。
中美兄弟製藥培養優秀行銷人才 獲頒榮譽MR認證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TPMMA)於1991年成立,數十年來與台灣的醫藥環境共同改變成長,匯集了商、政、學界各方專家,TPMMA對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的技術、人才、資訊、學術,不斷參與、改進、培養及提升。因此設立了醫藥行銷師(MR)認證,提昇藥品行銷暨管理、培訓及獎勵藥品行銷暨管理人才,促進藥品行銷暨管理人才體系的健全;協助藥業經營者培養藥品行銷暨管理人才,該協會頒發榮譽MR證書給中美兄弟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表彰該公司對醫藥產業發展的付出。表揚藥業傑出人才 培育醫藥行銷師專業角色TPMMA高孟熙首席名譽理事長、賴宗成名譽理事長、李勝文常務理事、徐志偉主委與陳建州秘書長,今日前往中美兄弟製藥公司,頒發榮譽MR證書給該公司林命權總經理;高孟熙首席名譽理事長表示:「TPMMA推動MR(Medical Representatives醫藥行銷師)認證制度行之有年,醫藥行銷人員是最需掌握、銷售目標、藥品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一群人,如此才能將專業知識提供給病人。」MR認證制度的推動,歷年來受到衛生主管機關的多方協助,單位主管均親臨擔任認證訓練講師,對MR認證制度表示肯定與支持。目前我國之MR認證證照屬於個人資格且是業界自主,取得MR認證後6年內需接受120小時之持續教育,才能保有MR資格。永續經營 傳遞幸福的價值理念中美製藥自1936年創立以來,從創立到第四代全面接班皆秉持「良藥濟世」以及「製藥就是道德」的理念,穩健踏實經營。林命權總經理表示:「作為八十七年的老字號,中美製藥傳承到第四代交棒到我的手上,不僅以永續經營為目標,更重要的是帶領團隊以專業的態度傳遞幸福價值,並且落實在日常營運當中。」中美製藥有五大核心價值,製藥有良心、對顧客用心、與夥伴交心、使同仁歡心及讓社會安心。中美製藥視會員店藥局、藥師、及公司同仁為共同前進成長的夥伴,中美製藥以其專業背景提供藥品知識教育推廣、門店行銷輔助到藥局數位轉型,協助傳統藥局轉型接軌為新型態現代化藥局,提供第一線服務技能、全國分區教育訓練,甚至輔導藥局第二代或第三代穩固延續經營。深耕台灣迎向國際 邁向百年醫藥集團中美製藥深耕台灣醫藥產業已超過87年,以台灣這片土地出發並將製藥及研發高規格技術根留台灣,同時在商品開發上也積極與日本及歐洲廠商共同開發引進新系列商品提升產品競爭力。在銷售布局上更緊隨政府南向政策開拓至東南亞地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期許以未來10年看現在,以大健康產業藍圖超前佈署產品發展、行銷策略、通路布局及人才培育,邁向百年醫藥集團發展。
再生醫療法立院三讀雖卡關 SPAC頻向生技醫療業揮手到美國上市
《再生醫療法》草案原本5月立法院完成三讀,近千名學者專家連署提出8大質疑後,國民黨團撤簽,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也表示擇期處理,立院暫緩處理。儘管如此,國內科技、金融業大咖皆看好生技醫療業發展可望成為台灣的下一個護國神山,美股SPAC也頻頻向業者揮手邀請到美國上市,準備打造台股概念股板塊。2016年以前,曾擔任新藥股王的藥華藥(6446)私募顧問的李昌武Edward Lee,近期從紐約回到台灣分享在美國天使投資人、投資銀行、上市輔導等的實戰經驗,國內生技醫療器材、法律圈等中小企業老闆、股東與律師、會計師等出席。李昌武說,他目前擔任2005年成立的紐約ECL Capital Partners Corp(益盛資本)CEO,並出任美國上市公司Hestia Insight Inc.赫世達(上市代號HSTA)的董事長、CEO,ECL做種子資金的投資,是赫世達的第一大股東,赫世達是他三年前投資的公司,做大健康諮詢,也正在轉型併購醫藥業。現場出席的業者提到,看到Nvidia的黃仁勳、AMD蘇姿丰等來自台灣移民至美國創業、經營企業的傑出,讓一些在台灣不易找到資金、人才的公司會考慮透過SPAC在美國上市的可行性。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5月15日出席「數位健康新未來 關鍵趨勢論壇」時曾提到,《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自2007年公布施行後,歷經立法超過10年,於2021年才正式修正名稱為《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並納入再生醫療、精準醫療及數位醫療等領域,作為台灣下一階段生技醫療產業推動的重點。李昌武說他看好國內的生技、醫藥、醫療器材業與AI等科技業的發展,對美國那斯達克來說是偏重一家公司的未來性,紐交所多達2800家,上市門檻較高,以大型跨國企業為主;那斯達克則有3300家科技、生技、醫藥、網路與AI等,還有OTC店頭市場等,目前SEC仍可接受申請縮短半年至一年的批准等待。
立委指台灣基因檢測有7大隱憂 呼籲政府設專責機關統籌
立委林岱樺今(31)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本土基因檢測鏈有7大安全隱憂,她呼籲台灣政府對於生物檢體外送或生物資訊相關的法案,應該要有專責機關統籌,儘速完成修法,並研擬基因定序出口管制,透過法規及政策的調整,讓基因定序技術能安全用於臨床上,實現促進精準醫療目標。林岱樺指出,台灣目前面臨7大隱憂,包括大陸製基因定序機台充斥台灣;台灣基因檢驗透過第3國洗產地到對岸;衛福部竟核准大陸檢測設備通過LDTs;台灣人基因資訊外洩到對岸;大陸掠奪台灣生技商機;大陸資金購併國家扶植基因公司;台灣資源助長對岸生技。她呼籲。相關單位必須正視儘速立法管制,比照美國禁用華大基因公司的產品。林岱樺表示,台灣近年大力推行精準醫療產業,倡導對個人基因體學的精準檢測與診斷,提高對治療藥物的精準選項,進而提升治療有效性,讓醫療資源效益發揮極大化。但她認為,人類基因或DNA不僅是科學研究的基礎資源,在生物醫藥產業中更有極其重要價值,因此保護人類基因遺傳密碼關乎個人資訊安全、產業利益與國家安全。林岱樺指出,華大基因公司疑有不當收集全球女姓基因數據的疑慮,即遭德國、加拿大、澳洲、愛沙尼亞和斯洛維尼亞等多國的監管機構進行嚴格審查,並禁用華大基因相關產品,然而台灣科研市場多年來卻毫無警覺。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吳金洌表示,中國附醫、長庚大學和台中榮總等,都有設置華大基因的機台進行相關研究,以此來收集台灣人的病原微生物資料。此外,他也指出,衛福部甚至讓華大基因次世代定序機台取得LDTs認證,提供台灣民眾相關基因檢測服務。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院士周昌弘認為,除了直接採用大陸製檢測機台可能潛藏台灣人基因外流風險外,繞道「第三地」轉口到大陸的洗產地手法也時有耳聞。他解釋,部分陸資色彩的基因檢測企業透過在第3方國家設置實驗室,並與台灣經銷商合作,向醫療院所或研究單位收取台灣人檢體,外送至第3方國家進行基因檢測分析,做完後的數據再直接傳回對岸。周昌弘表示,無論採取那一種管道將台灣人的基因檢體外流,都將嚴重打擊台灣本土基因檢測業者的生存空間,不僅是瓜分產業商機,更可能造成本土業者的經營危機。林岱樺強調,「國家安全法」修正草案去年5月三讀通過,防止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的營業秘密外洩他國,今年2月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也正式成立,代表政府強化資訊安全的決心,但在現有架構下,仍欠缺單一專責機關評估是否涉及國家重大利益。此外,她說,包括「個人資料保護法」、「人體生物資料庫(Biobank)管理條例」等的評估制度也需要更加完善。
活得老不一定活得好…國人平均餘命延長至80.86歲 「不健康餘命」達8年
鄰近國家平均餘命比一比2021年各縣市平均餘命台灣再過2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餘命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的74.95歲,成長至2021年的80.86歲,落後日韓2歲以上,同時,數據顯示,高齡者臥床需仰賴他人照顧的「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專家提醒,面對老化,政府除關注「後端」的醫療照護資源,也需將資源投入「前端」,例如健保,才讓國人健康老化。台灣在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古允文說,法國從高齡化社會到超高齡社會,花了100年以上,台灣只有32年,老化速度太快,導致高齡政策準備不足。根據內政部統計,國人平均餘命越來越長,但活得老不見得活得好,據統計,國人「健康平均餘命」和「平均餘命」相差8年,意即需仰賴他人照顧臥床恐長達8年。依據全台各縣市平均餘命排名,台北市以84.17歲遙遙領先,其次為新竹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倒數三名為屏東、花蓮、台東,反映出都市地區的醫療資源可近性較高,民眾獲得較好的照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指出,據統計全台有82萬長照需求人口,無論是失能、失智或身心障礙,對於每個家庭都是沉重的負擔。國內長照悲劇不斷發生,這是對國家政策的警訊,除了緩解長照需求外,更要延緩失能老化、縮短不健康餘命。擔任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的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分析,1996年台灣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CHE)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較南韓高,台灣平均餘命也領先南韓。台灣全民健保在1995年開辦後,隔年平均餘命為74.95歲,高於南韓的74.15歲,但2004年南韓超車台灣,平均餘命達77.67歲,台灣為77.38歲,此後台灣再也沒有追上南韓的腳步。因為南韓透過加大醫療支出帶動生醫藥產業的發展,向先進國家靠攏。2000年至2019年間,台灣的CHE在GDP的占比,平均每年成長1.096%,南韓則是3.96%。至2021年,南韓平均餘命比台灣長壽2.7歲,台灣與鄰近國家的差距逐漸擴大。洪子仁認為,要改善平均餘命,健保的餅要加大,每年應成長4%以上,才有機會趕上先進國家的腳步。
企業大咖力推生技業「護國神山」 吳東亮:邀楊泮池任顧問成立委員會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今天(30日)在與行政院長陳建仁共同主持的「工商早餐會」中宣示加入推動「生技產業為台灣護國神山」,個人除了擔任國家生技醫藥產業策進會的理事,已邀請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擔任顧問,於協進會計畫成立生技委員會,未來將一起為生技醫療產業多多向政府建言,盼政院相關部會給予支持與協助。圖說二:睽違一年主辦的「工商早餐會」今天登場,包括華南金副董林明成、長興化工董座高國倫、臺隆集團董事長黃教漳、遠東集團徐旭東、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等企業家出席。(圖/方萬民攝)吳東亮指出,生策會一開始是由王金平院長創建,現今由會長翁啟惠會長、副會長楊泮池帶領,已經是橫跨醫療、生技、科技及金融四大面向最重要的生醫平台,透過產官學合作,生醫產業有機會成為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目前生策會理事會成員中有多達12名科技界企業大咖之外,金融界大咖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新光醫院董事長吳東進等也擔任生策會顧問。上周六生策會21周年慶,總統蔡英文也親臨會場祝賀,顯見總統對於生技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視。
「疫後現象」中醫就診人數明顯成長 20至39歲最踴躍
根據新北市中醫師公會及順天堂集團必安研究所共同發布的「漢方醫藥保健認知及應用趨勢調查報告」,超過85%中醫師表示疫後中醫就診人數明顯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其中7成以上中醫師都表示20-39歲年齡層有所增長,更有超過50%中醫師觀察到,許多民眾因「長新冠」症狀治療而轉診至中醫,就診也以防疫因素為主要考量;超過7成民眾亦表示自己最重視的調理訴求為防疫或增加抵抗力,顯示了疫情下國人醫療保健需求的改變,以及「長新冠」的治療需求。報告中揭露了當前疫情常態化之下的國人漢方醫藥運用趨勢,除了民眾對於中醫藥治療及漢方保健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外,也觀察到民眾對於長新冠或長期調理的需求增加,且首重防禦力增強。此外,民眾對於漢方利用的需求也十分多元,如護眼、日常感冒症狀治療等,都是民眾在意的需求項目。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詹益能表示:「透過這次報告可發現民眾對於中醫藥的使用意願及使用率都大幅增長,這是過去幾十年來都不曾見過的趨勢。我們非常高興看到民眾對於中醫藥產業的信心增長,我們也希望透過持續努力,讓更多人見證中醫藥的珍貴價值。」順天堂集團自去年起因投入「清冠一號」的研發及製造,使「順天堂」這個老字號品牌廣泛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面對疫情常態化,順天堂的「平安防禦飲」今年銷售量已突破2000萬元,可見民眾對防疫的重視;為了增加便利性,順天堂亦推出「順活沛防禦凍飲」,讓民眾即開即飲,夏日炎炎也能簡單防疫。另外,順天堂安排多款「漢方便利藥」進軍藥妝通路,針對確診後的症狀,民眾只需至附近藥局或藥妝店諮詢藥師後購買,即可在家中輕鬆服用。近年來隨著民眾日常保健意識的提升,順天堂也將珍貴中藥材應用於保健食品當中,開發出許多符合現代生活型態的商品。「良藥可口便利」是順天堂創新研發的核心精神,希望破除希望改變消費者對中藥「苦口」的刻板印象,提高接受度,造福更多民眾。如順天堂開發出免燉煮的「個人養生藥膳湯」,隔水加熱就能輕鬆食補;以及瓶裝「金斛鮮淬」香甜順口又護眼。順天堂藥廠總經理莊武璋表示:「我們深刻了解隨市場轉型的重要性,唯有帶著創新思維前進,才有機會延續漢方的珍貴價值,期許能夠擴大民眾對漢方產品的接受度及應用範圍,讓更多人能受惠於漢方的好。」
「2大高齡問題」細胞治療有解 再生醫療專法下周送行政院
衛福部推動《再生醫療三法》,其中三法分別為「再生醫療發展法」、「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加上去年底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3+1」的架構期盼加速台灣在國際醫療上的競爭力。「台灣再生醫學多元影響力」論壇今(21日)舉辦,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致詞時表示,再生醫療專法下周將送行政院,希望可以用國家立法更完整地勾勒出醫療的產業發展、人才培育等,因為再生醫療需要多方面、多產業的彼此協助,才能展現全戰力。論壇也邀請再生醫學領域專家,分享再生醫療三法啟動元年後,醫界與產業跳躍式的進展。論壇有兩大主軸。首先,主要聚焦在法規開放後對民眾與醫界5大效益,包括費用更親民、銜接新藥、量產化、擴大科別適應症,以及呼應高齡與寵物、運動、顏值經濟等廣大社會需求。其次,也深入探討細胞治療技術,分享再生醫療多元應用的趨勢與發展。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戴念梓教授表示,細胞事先製備成藥物製劑,可立即取用,一旦有緊急需求,可快速用於療程,也能大幅降低治療費用,像是八仙塵爆嚴重燒燙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巫康熙醫師也補充,面對急重症患者如COVID-19所引發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與肺部纖維化等,也能搶在黃金治療期作處置且療程短,更可因應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所帶來的高齡與長照問題。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表示,三法通過後,訊聯除了在特管法的收案外,在新藥開發上,如虎添翼,得以雙管齊下運用已核准的自體細胞治療銜接至異體細胞的新藥申請。以退化性關節炎為例,新光醫院、童綜合醫院與臺中榮民總醫院皆為核可的施行院所。新光醫院骨科暨微創中心釋高上主任表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在臨床上診斷出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顛覆既有的印象,越往「兩極化」的趨勢發展。除了基本盤高齡患者外,也受到全民瘋運動的影響,門診中常遇到大型運動盛會後,負傷來看診的年輕族群。論壇特邀縱橫體壇30年的中華女籃總教練錢薇娟,分享運動傷害的親身經歷。錢薇娟年輕時參與無數比賽,19歲膝蓋就開過一次刀,40歲退休前雙膝累積已開3次刀,也接受過各式各樣的療法,只求以最快的速度重返球場。隨著年紀增長,全身疼痛加倍奉還,大大影響到日常生活!錢薇娟慶幸現今醫療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治療運動傷害能也有更全面性的規劃,選擇盡量降低傷害性與副作用的治療方案,像是用自己脂肪中的間質幹細胞,治療膝關節軟骨的缺損,不同於過往侵入性的治療,細胞治療僅須透過注射的方式,即可達到細胞再生的效果,有望根治退化的膝關節。釋高上主任補充,隨著法規開放,細胞治療技術得以銜接新藥,大幅降低治療費用,相信能幫助到廣大的高齡與運動族群。而人口快速老化,另一大隱憂是長照中的慢性傷口照護,大大突破以往的迷思,慢性傷口不限於糖尿病患者和血液循環不易到達的四肢、甚至會發生在頭部!三總整形外科戴念梓教授分享,近期與訊聯生技合作收治一位八旬的婦人,因長期佩戴髮飾,金屬固定夾積年累月的摩擦頭皮,導致頭皮受傷。原先不以為意,僅以藥膏處理患部。然而,傷口竟長達半年都無法癒合,深到見骨!急忙求助於門診,透過清創手術搭配自體脂肪幹細胞,噴灑與注射患部周圍等合併治療後,促進血液循環、血管新生及組織再生,只進行2次療程,傷口復原情況良好,也省下6成治療費用。本次論壇的第二大亮點,更深入的探討再生醫學的多元應用範疇。廣邀鑽研於各種細胞類型的醫學專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馬惠康醫師、新光醫院精準醫學中心賴泓誌主任,分享國內外細胞研究的顯著成果,以及法規開放後適應症得以生物製劑治療的效益,應用範圍橫跨眼科(眼角膜、視網膜、黃斑部病變到乾眼症)、皮膚燒燙傷到牙科(如牙周病、傷口潰爛)等,大幅提高復原的可能性。具有3千例慢性傷口照護經驗的何鈞軒醫師表示,衛福部統計,每年需要傷口照護的民眾高達657.8萬人,其中慢性傷口超過51萬人。患者大多會選擇在基層診所治療(35.4%),超過醫學中心(31%)與地區醫院(21%)。然而,全台灣診所一萬兩千間,僅有8間通過醫策會品質認證可申請施行細胞治療慢性傷口。為此,診所醫師非常樂見法規的開放,也能將細胞治療應用在更多適應症上,例如:生物製劑應用於急性燒燙傷、毛囊幹細胞應用於植髮…等。
10大租稅、報稅優惠「攏底家」! 2022年財政新制一次看
財政部表示,2022年起財政部將實施「利民減負擔、便民用數位」共計有10項財政措施,協助民眾及企業因應疫情變局化危機為轉機。一,基本生活費調高到19.2萬元,增加1萬元:財政部表示,預估受益戶數229萬戶,稅收影響達146.44億元,民眾2022年5月申報所得稅適用。二,遺贈稅免稅額調高:遺產稅免稅額從1200萬元提高到1333萬元;贈與稅免稅額從220萬元提高到244萬元。三,電動汽機車免貨物稅、使用牌照稅:該優惠至2025年12月31日,電動汽車貨物稅部份,免稅部分以完稅價格140萬元為限,140萬元以上減半課徵。四,稅捐稽徵法修正:修正重點滯納金每2日加徵1%、改為3日加徵1%,總額15%調降為10%;繳納復查決定應納稅額得暫緩移送執行的金額由「半數」調降為「1/3」;營利事業違反憑證義務罰鍰計算由按查明認定總額「處5%」修正為「處5%以下」。五,與沙烏地阿拉伯租稅協定生效:明年起所得來源國可適用協定減免優惠,有效減除雙重課稅。六,當沖交易稅減半為千分之1.5%:優惠延續到2024年12月31日止。七,《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提供租稅優惠期間延長10年,至2031年12月31日止;增訂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購置設備投資抵減及個人天使投資人租稅優惠,同時將研發支出投資抵減率調整為25%,鼓勵生技醫藥產業朝向研發與製造並重發展。八,《產業創新條例》延長智慧機械及5G通訊系統投資抵減優惠年限延長到2024年12月31日,並且「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納入投資抵減優惠項目,將有助於推升新一波投資動能。九,手機報稅更方便:明年利用手機報稅能夠編修扶養親屬及連結到線上版修改各項申報資料,並且納入行動支付、電子支付繳稅。十,提供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服務:透過系統跨領域整合金融遺產、不動產;汽車資料,符合條件的遺產稅案件提供申報稅額試算通知書,民眾只要線上確認內容無誤或簽章寄回就可以完成遺產稅申報。
生技業掀SPAC瘋1/台灣投資人不愛燒錢公司 獨角獸赴美求生
台灣電動機車龍頭Gogoro 9月中才宣佈與SPAC(Special-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空殼公司Poema達成併購協議,將於2022年初在那斯達克借殼上市,台灣股民還在摸索SPAC是何物時,台灣1間低調的生技創投公司MAXPRO Ventures已成立一間SPAC空殼公司,10月8日在那斯達克掛牌,跌破眾人眼鏡。這間來自台灣成立於2013年的Maxpro Ventures生醫創投公司,今年6月在美國德拉瓦州成立Jade Mountain Acquisition(玉山創投,代碼JMACU),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資料也出現5個名字,以Maxpro執行長陳鴻榮為首,其中Wu Sou Shan,為前櫃買中心董事長吳壽山,吳曾大力推動生技公司上櫃;Gau Wey Chuan則是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顧問高渭川。10月8日JMACU順利在那斯達克(Nasdaq)掛牌,在其IPO報告中提到,併購標的將優先選擇亞洲、美國以及歐洲,介於市值2億美元至20億美元的生技醫藥公司。Maxpro ventures前身為創億投資,總部設在信義區松仁路上的交易廣場大樓。(圖/黃威彬攝)今年6月,受惠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台灣生技業創下總市值1.3兆元的紀錄,同年比成長22.87%,但在創紀錄的同時,為何還想方設法到海外上市?「畢竟生技不像科技、電子業,面對的不是0就是1,遇到瓶頸只要重新設計,而是充滿不確定性癌症、病毒、細菌,但如果成功的話,產值可能會是公司的好幾十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台灣資本市場給的生技醫藥產業的估值不正常,例如2016年浩鼎解盲失敗後股價慘跌,日前生技股王康友-KY下市,讓台灣上千萬股民又愛又怕。前疾管局長張鴻仁也曾表示,台灣人對於燒錢的行業並不熱衷,但生技不燒錢就沒有創新,「而美國納斯達克是最支持燒錢的地方,很多獨角獸都在那裡上市」。新藥研發公司喜康生技(已更名為伊甸生醫),也是Maxpro ventures的投資標的之一。(圖/翻攝自喜康生技官網)同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在美國以SPAC 掛牌的公司有248家,總金額833億美元(約新台幣2.33兆元),但2021年1至9月就有436間公司掛牌,光是上半年募資金額就超過2020整年。一名熟稔SPAC的會計師指出,「近期各界會如此熱衷SPAC的原因,在於傳統IPO時程較長,而在疫情間也沒辦法跟太多組人接觸;而SPAC只需接觸1組人馬,如果想快速在美國上市,SPAC幾乎是首選的方法,但成本可能會略微增加」。尤其是燒錢的生技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