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
」 醫療糾紛 醫療疏失 醫美 衛福部 護理師又是禾馨?女控訴摘除子宮肌瘤釀腸穿孔、子宮破裂 執刀醫師回應了
禾馨診所再爆醫療糾紛,台北市議員秦慧珠今(13日)陪同一名受害者C女召開記者會,控訴去年到禾馨診所接受子宮肌瘤手術,術後卻因處理不當,造成子宮沾黏、腸穿孔等,被迫到其他醫院進行修復手術,肚子上留下巨大疤痕,讓她身心受創。對此,禾馨診所事後透過新聞稿表示,事件在今年6月已經進入司法程序,責任歸咎交由主管機關和專家學者認定。執刀醫師也發表聲明,表示自己在病患赴其他醫院治療期間,他本人或助理每日都前往探視,並承擔看護費用,同時協助病患家屬照料事宜,若仍有未盡周全之處,懇請病患直接告知。在記者會上,受害人C女控訴,去年6月7日在禾馨民權婦幼診所檢查出有超過5公分的子宮肌瘤,之後接受診所建議,於6月27日、7月4日2度接受該診所韓健明醫師執行「子宮肌瘤射頻消融手術」 。C女在記者會中質疑,韓醫師明知超過5公分的子宮肌瘤「不適合用該手術」,但仍對受害人施作,術後出現子宮、小腸穿孔破洞,造成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且子宮肌瘤卻並未消除。C女現場也播出與醫生的討論過程,哽咽表示,醫師承認有錯誤、也說要負責任,但卻一項都沒做,批評醫生「一點醫德都沒有」、「草菅人命」。C女表示,她後續因腹痛難耐,自行轉入國泰醫院急診,經診斷有氣腹及腹水子宮破裂、腸穿孔腹膜炎症狀等症狀,醫囑應立即處行剖腹修補手術。但沒想到,韓健明竟阻止在國泰醫院就醫,要求轉入韓所熟悉的長庚醫院治療,拖延2周後才開刀,且長庚醫院手術經歷5小時才找到腸破裂的部位進行縫合,術後恢復過程十分痛苦。C女還強調,韓健明醫師及醫療團隊「態度冷漠」,未好好處理其術後併發症,並對她調閱自己的病歷資料設置阻礙,不讓她了解病歷相關資料。台北市議員秦慧珠則表示,該醫師施作失敗且無效之手術,延誤病情造成受害人身體嚴重傷害,受害人C小姐深切希望台北市衛生局能主持公道,查處相關違反醫療法規情節,也呼籲該醫師誠心出面道歉,並依承諾負起應負之責任。針對記者會爆料內容,禾馨診所透過新聞稿回應:本事件在今年6月訴諸媒體時已進入司法程序,此刻正由檢方偵查中,責任歸咎交由主管機關與專家學者認定,並由雙方律師代為出面協調,盼能尊重司法獨立精神並不浪費媒體資源,達成雙方合意和解,本院仍將盡力協助醫病雙方達成一致協議。而執刀的韓健明醫師也委託律師發布聲明,表示此案與今年6月間週刊報導的醫療爭議案件為同一事件,目前已進入司法程序。基於偵查不公開原則,無法提供案情細節及相關資料,並呼籲外界尊重司法調查。他對事件造成的社會紛擾深感抱歉。韓醫師在聲明中指出,案件發生以來,他自認全力傾聽病患需求,試圖分擔其不安,並持續對病患展現關懷。病患在其他醫院治療期間,他本人或助理每日前往探視,並承擔看護費用,同時協助病患家屬照料事宜。聲明稿中進一步表示,若病患認為韓醫師仍有未盡周全之處,懇請直接告知,但否認有「不聞不問之情事」。聲明中還提到,雙方曾多次嘗試調解,雖未達成共識,但所幸病患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已恢復正常業務活動。他認為,本案未來可在司法機關及相關專家學者的專業認定下獲得妥善解決。
腦瘤女病患動手術 開刀到一半…醫師突脫口「找不到腫瘤」
太離譜!一名媽媽透露女兒近期有頭痛、視線模糊症狀,看醫生檢查出一顆腦瘤,詭異的是開刀時,醫生卻告知找不到腫瘤,讓全家都傻眼至極,「女兒腦都開了」,引發爭議。原PO在《Dcard》討論區提到,女兒上個月突然出現頭痛、視線模糊等症狀,就醫檢查發現長了一顆腦瘤,於是安排開刀,豈料手術過程中,醫生卻表示「找不到腫瘤」,讓家人都相當錯愕,明明術前有和醫生討論,確認腦瘤位置和手術方案,不解怎麼會找不到。原PO指出,醫生原本在術後有排影響檢查,卻有改口「不用那麼急著做」,但她還是想確認女兒的狀況。她認為在事情尚未釐清前,貿然公布醫院不太妥當,也不是想要責怪醫生,只是病灶在腦部,會擔心後續會不會出現其他問題,最後決定再和醫生討論一次病情,可以的話希望儘快再做一次影像檢查,同時也會調出病歷,詢問第三方意見。經歷曝光後,掀起一陣議論,「台灣醫療品質真的越來越差,本土也很雷,應該要有個淘汰機制」、「太誇張了吧,可以提告他」、「把資料時間、怎麼跟你說的都記好,可能有醫療糾紛了」,也有網友建議換其他醫院檢查,「腫瘤如果不大確實有可能消失,醫學報告有提過,換一間有腦專科的醫院在檢查看看」、「轉其他醫院,這個醫生好恐怖,我是不敢繼續跟他賭命」。
波波醫師爭議延燒!衛福部:國外學歷審查會更加嚴格
波波醫師爭議延燒,衛福部「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遭指是為波波牙醫開後門。衛福部13日傍晚大陣仗開記者會,5位官員一字排開,重申對國外學歷審查嚴格把關。衛福部長邱泰源說,目前共55個「無牙醫鄉鎮」,將優先以本國學歷畢業生充實偏鄉人力,至於未來是否開放國外牙醫學系畢業生投入偏鄉服務,將秉持公開透明原則,落實社會溝通再決定。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13日在中常會重申,依據衛福部作業要點規定,每年國外回台實習名額就是50名,政府承諾不會提高名額。另外,因應《醫師法》修正,衛福部近日將公布醫師法施行細則,針對國外學歷的審查會更加嚴格,將排除函授、遠距教學、未對外公開招生等學歷資格,提高參加國家考試門檻。邱泰源說,大家誤解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會讓密醫進偏鄉,絕對不是,都是正式醫師。衛福部次長周志浩坦言,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其中一個分支是「充實在地牙醫醫療量能」,原本持開放態度,但傾聽社會聲音後,決定以本國學歷優先。另外,近期網路上流傳900名波波醫師名單,公開其姓名、學歷及執業場所,邱泰源日前指「可能涉及隱私」點燃網友怒火,質疑「難道看醫生也能開盲盒?」衛福部次長林靜儀13日說,鼓勵醫師在自己診所或工作區域明確標出學歷,但若回頭檢視哪個學校畢業、當年考幾分,這樣的把關沒有意義。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醫療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波波醫師爆發的醫療糾紛即使只是個案,仍傷害民眾對外國學歷醫師的信任度。歷經此事,政府該思考制度應更嚴謹之處,可增加規定外國學歷醫師返台實習1年才能考試,延長實習年份以增加臨床經驗等。
禾馨女醫師手術疏失出人命「離職轉任」 是否停診避風頭?中山醫院回應了
台北市禾馨新生婦幼診所一名劉姓女醫師,去年替女病患進行子宮鏡手術,不慎以器具刺穿子宮與右側髂動脈,導致大出血最後不治。案發後,女醫師認錯並與家屬談和解,也從禾馨離職,目前在中山醫院看診。外界好奇是否會先停診避風頭,院方也給答案了。據了解,劉姓女醫師2023年9月14日早上8時許,在診所內替一名女病患進行子宮鏡手術,因疏於注意,以器械刺穿病患子宮及刺傷右側內骼動脈,導致對方心跳及血壓驟降,送醫急救後,仍於當天下午1時41分許宣告不治。事後女病患丈夫提告,劉姓女醫師坦承過失,並與禾馨診所積極和家屬調解,最終雙方同意由劉女和禾馨,連帶賠償共1050萬元和解,目前已先付700萬元,至於餘款的350萬元,則將從2025年1月起按月支付70萬元,直至付清為止。台北地院審酌,劉姓女醫師認過失致死罪、沒有前科,所以准許檢方聲請改採認罪協商程序審理,判處7個月、緩刑5年,若沒履行和解條件,即撤銷緩刑。劉姓女醫師因此從禾馨離職,現在任職於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1周2診次,醫院接受《三立新聞》詢問,劉醫師情況,以及門診是否會有調整?院方表示劉醫師在該院為兼任,醫院不會干涉醫師過往就診行為與醫療糾紛,目前劉醫師的診暫無變動。
燒錢徒勞1/衛福部花19億反擊超級細菌 遭疑醫院回報制度出師未捷
因應世界各國向「超級細菌」宣戰,衛福部明年起將啟動為期5年的「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劃」,總經費19億元,目標是減少成人使用抗生素用量5%,降低超級細菌「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簡稱CRAB)」感染率10%。所謂「超級細菌」在醫學上就是指「抗藥性細菌」,因為現有細菌已經對諸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因此患者感染了超絕細菌後,可能無藥能醫,而非指新發現某種特定細菌。衛福部跟進世界潮流,以防範抗生素濫用、預防抗藥性為起點,欲防堵超級細菌肆虐。但立委葉元之卻踢爆,衛福部疾管署雖建置「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簡稱THAS)」,監控醫院超級細菌感染狀況,但卻僅要求各醫院「自願」通報。換言之,醫院若為了省事,不通報院內感染案例也行。立委葉元之質疑,政府推動對抗超級細菌感染五年計畫,但衛福部卻未強制醫院通報院內感染事件,恐使相關統計數據失真,不利實際控制。(圖/黃耀徵攝)據了解,葉元之質詢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的通報機制,就是因為收到民眾陳情,抱怨院方對防範超級細菌掉以輕心,明知加護病房內已有疑似感染病例,卻因沒有負壓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只能用簡易拉簾隔離疑似已感染病患,重症患者家屬只能聽天由命,他懷疑這樣做根本難以避免擴大感染。歷經疑似超級細菌事件的E先生(化名)告訴本刊記者說,今年春節前他的九旬父親呼吸急促,緊急送往台北某大型醫院呼吸加護病房急救,之後院方告知病情趨穩後應可出院,然而接下來家屬卻發現其父連續幾天白晝昏睡、晚上難眠伴隨臆語。院方懷疑可能是院內感染,告知檢驗超級細菌約需一週時間,結果老父病情急轉直下,沒等到檢驗結果就已過世。因為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及醫護人力不足,即使加護病房內出現疑似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病例,也難被隔離,加護病房病患感染超級細菌機率升。(圖/報系資料照)E先生後來在離院前意外得知,院方早已「懷疑」他父親感染「碳青黴烯類耐藥肺炎克雷伯菌」CRKP,若即時投藥後抗生素也許有治癒機會,但因醫院沒有快速檢驗設備,只能等驗結果、不敢貿然換藥;更令他驚訝的是,院方人士私下透露,他父親入院時,因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全滿,而且不只呼吸加護病房中有病患疑似感染CRKP,內科加護病房也有,無法移轉,醫護人員才用隔簾簡單隔離疑似病例,然而加護病房內以重症老人為多,抵抗力通常都不好,感染與否就全憑老天爺決定。此外,若病患死亡後確認感染,為避免醫療糾紛,院方也不會在死亡證明書上登載院內感染,統計失真,衛福部與醫院只能「盡力」控制,讓死者家屬埋怨「制度殺人」。也因此,若真有心控制超級細菌,強制回報、精確統計感染人數,恐怕是衛福部難以逃避的第一步。葉元之所擔憂的不只是19億元的公幣平白浪費,而是國家又浪費了5年的抗菌備戰時間,他以新冠疫情期間傳出院內感染,死亡率高達5成的超級細菌之一的CRKP「碳青黴烯類耐藥肺炎克雷伯菌」為例指出,衛福部統計,111年全國CRKP感染人次是1723人,112年1961人次,113年到9月底止已高達831人次,醫院CRKP感染人數確實逐年增加,每年可能至少有數千病患死於CRKP,然而卻沒有實際死亡案例統計,就是因為醫院採自願通報,感染存在「黑數」。
張鈞𡩋再披白袍 被外科醫師欽點:妳很適合!
《The Outlaw Doctor化外之醫》將於11月9日在金馬影展舉行世界首映,星光場開賣即秒殺,令全台觀眾屏息以待。張鈞𡩋繼《白色巨塔》後再次披上白袍的作品,粉絲們格外期待。「越南影帝」連炳發飾演來自越南的外科醫生,為籌母親醫療費用在台灣成為「化外之醫」。(圖/公視、中華電信、瀚草文創)張鈞𡩋在《The Outlaw Doctor化外之醫》中飾演的鄭琬平是一位充滿奉獻精神的醫生,她努力治療病童,卻在忙碌中忽略了家庭。她為此進行醫療相關的田野調查和練習,她表示:「這次的挑戰讓我進入醫院觀摩學習,並與多位醫生交流,也特別觀察了女性醫師的生活。尤其,劇中對於移工經歷的理解,我相信《The Outlaw Doctor化外之醫》會讓大家感受到許多新視角。」有趣的是,張鈞𡩋好奇地問醫師:「什麼樣的個性適合來選外科醫師?」醫師回答:「像妳就很適合!」原來戲外她沉著冷靜的個性,是成為外科醫生的重要特質之一。越南影帝連炳發飾演的范文寧是一位因母親重病而不得不在台灣拚搏的清潔工,他表示為該角色做足準備,「這是我第一次演醫生,我利用每個機會觀察和學習,這是一個全新且具挑戰性的領域,但我覺得它既刺激又有趣。」在開拍之前,演員們還參加了由專家和醫生主辦的手術工作坊,「我還獲得了手術器械,可以每天在飯店練習,並且有定期的測試,專家會評估我的技術。」楊一展則飾演人力資源公司的仲介,要八面玲瓏同時看盡人情冷暖,人生百態,又要面對許多灰色地帶而只為生存,坦言該角讓他著實在人生上上了一堂課。許安植飾演因醫療糾紛與張鈞𡩋角色產生衝突的檢察官,她希望觀眾能因為該劇注意到更多不容易被看見的議題。夏騰宏則飾演一位外事警察,面對失聯移工抓捕時的身分認同衝突。他表示:「這是一部融合不同文化和題材的作品,希望能帶給觀眾全新體驗。」蔡亘晏(爆花)在劇中則是張鈞𡩋的最強護理師助手,她同樣期待該劇的面世:「身為戲中的一員,真的很榮幸,我跟大家同樣期待首映!」《The Outlaw Doctor化外之醫》講述了在深夜幽暗的停屍間,一場祕密手術使兩位素昧平生的角色命運交織。女醫生鄭琬平(張鈞𡩋飾)專心治療病童,卻忽略了自己的孩子;越南清潔工范文寧(連炳發飾)為了母親的醫療費拚命賺錢,面對非法執業的風險。這部劇以真實社會議題為背景,深入探討地下社會中人性的掙扎與艱辛,由金鐘導演廖士涵與詹淳皓聯手執導,呈現引人深思的故事。
默默月入10萬「低調1職業」鮮少被提及!網大讚沒壓力:CP值極高
世界上的行業百百種,人人都想找到一份輕鬆高薪的工作,就有一名網友發現,1職業月薪可高達10萬元,但在提及高薪工作時卻鮮少被人談論起。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認同直呼「真的是熱門工作!」一名網友在Dcard以「難怪那麼多人想考藥學系!」為題發文表示,他近日在查看人力銀行網站時,發現桃園市中壢區一間公司正在徵求「藥師」職缺,並開出時薪660元、月薪10至11萬元的優渥待遇,換算下來等同每周可休2天,每天工時僅8小時原PO透露,若以此條件換算下來,等同每周可休2天,每天工時僅8小時,讓他忍不住大讚,「待遇真的是蠻ok的,難怪一堆藥學系要讀5、6年,分數那麼高還是那麼多人想考。」PO文一出,引起網友留言熱議,「相見恨晚」、「藥師真的是最熱門的工作」、「cp值極高欸,早知道當年就考藥學~」、「藥師在醫院真的算不錯了,整個醫療體系跟醫療糾紛最無緣的一塊」、「地位不錯、薪水還不錯,又沒什麼壓力的一般工作,我覺得就藥師,還有體育老師。」不過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藥學系有一部分人不是準備重考就是準備後醫,表面上看起來很輕鬆七八萬但背後一定有不為人知的辛苦」、「大多的藥劑師薪水沒這麼高,大概7萬左右是極限了,而且幾乎不調薪」、「藥師起薪高,但基本上72歲和27歲薪水差不多,天花板很低,然後很多醫院也很血汗」、「我親戚在大醫院當藥師超累,每次過年過節,他幾乎都不在,上大夜班薪水也沒聽說有多好。」
護病比採月均算護理師怒了 轟衛福部刻意放水
不滿三班護病比將各病房護病比採平均計算,臺灣護理產業工會與來自台大醫院、北市聯醫、嘉基醫院、成大醫院等各醫院的護理師,13日齊聚行政院前,抗議衛福部刻意放水。醫改會也直言,層層失真扭曲的護病比數據,如何讓新血投入臨床?9月17日是世界病人安全日,沒有勞安就沒有病安,呼籲衛福部加速,合理護病比入法,不要讓惡劣職場環境犧牲護理未來。臺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羅運生說,醫院運作是以病房為單位,每個病房都有護理主管、護理師團隊,共同照護多間病室中的病患。假設該病房有40位病患,若4位護理師上班,護病比為1:10,若有5位上班,護病比則降到1:8,對病患安全較有保障。羅運生表示,病房是計算護病比的唯一合理單位,現行三班護病比政策,卻讓醫院將整間醫院所有病房的護病比去做平均計算,再將全月護病比做平均,只要最後結果合乎規範,就能領取達標獎勵,但各病房單位狀況不同、每日病人數量不一,衛福部取得的數字嚴重失真。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醫改會20幾年前就呼籲重視護理人力問題,如今民團、工會還要在街頭高呼三班護病比入法,令人沉痛。過去醫療糾紛探討著重在醫師端,若將護理算為一科,無論民事或刑事案件,都位居司法訴訟中案件前3名。林雅惠表示,護理師不僅要協助醫師執行醫療業務,也是照護服務最主要提供者,也是眾多醫事人力中,人數最多的職業別,如今醫院越蓋越多、越蓋越大,勞權保障、雇主責任的加給並沒有跟上。層層失真扭曲的護病比數據,如何讓新血投入臨床?衛福部照護司則回應,三班護病比狀況,現由醫院每月至健保資訊網服務系統(VPN)填報計算,對於護理界訴求三班護病比採各病房分開計算,將持續蒐集意見討論。
找獸醫兒證明護理師「醫療疏失」 法院駁回婦人17.5萬賠償請求
台南日前發生一起醫療糾紛案件,一名施姓婦人因急性盲腸炎接受手術後,對醫院的收費、護理師的照護品質提出質疑,甚至找來自己獸醫系畢業的兒子,想憑藉其專業背景作證,要求醫院賠償17萬5000元。但經過一審和二審的審理,法院均駁回了施婦的訴訟請求。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2022年8月,施女因急性盲腸炎就醫,在醫師建議下選擇使用「雙極雷聲刀」進行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醫師當時解釋,這種手術方式可以減少術中出血風險,但需要病患自費。施女後來就同意醫師的建議,在手術前簽署了自費同意書。但後續施女發現,醫院除了收取自費的費用外,也同時向健保署申請了手術技術費,認為這與自費原則相悖。除此之外,施女還指控住院期間護理師的操作不當,導致其身體不適,並造成精神損失。後續施女也依據「醫療法」和「消費者保護法」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醫院賠償17.5萬元。在一審庭審中,施女甚至請來了其就讀獸醫系的兒子作證。兒子聲稱曾目睹護理師未能一次成功打針,並使用已施針的手臂測量血壓。他以獸醫系學生的身份認為,這樣的操作可能會影響血液流動,甚至導致液體堵塞。但法院經過調查後認為,施女的兒子並未親眼目睹整個打針過程,且「人獸殊途」,難以將獸醫知識直接應用於人體醫療。法院也認定醫院的收費合法合理,護理師的行為也無故意或過失,因此駁回了施婦的訴訟請求。施女後來不服判決,以追加訴訟的方式再次提出求償。但二審法院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46條指出,訴訟的變更或追加必須符合法律條件,且需要保障對方的防禦權。由於施女的追加訴訟未經對方同意,且不符合法律規定,因此二審法院再次駁回其請求。
腦外科醫生讓13歲女兒「在病人頭上鑽孔」 他半年後看到新聞才知道
奧地利近日爆發一起荒謬的醫療糾紛,一名腦外科醫生因涉嫌允許13歲的女兒在患者的頭骨上鑽孔,而引起軒然大波。據傳,這名外科醫生和另名在手術期間在場的專家已被醫院解僱。對此,醫院則在聲明中表示,對整個手術團隊的調查正在進行中,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具體證據表明醫師女兒實際參與了手術」。據太陽報報導,1月份一名33歲的男子在奧地利的森林中發生意外,頭部嚴重受傷,被緊急送往醫院急救,手術很成功,豈料卻在4月時,當地檢察官辦公室收到匿名舉報,引發了調查。據報導,這名未透露姓名的女神經外科醫生允許她十幾歲的女兒參加手術,她甚至被允許在病人的頭骨上鑽洞,更離譜的是病人還是從新聞中得知此事,直到7月警方才告訴他,他就是那位受害者。對此,受害者律師弗萊伯格(Peter Freiberger)表示,參與手術的每個人都有責任,且醫院在事件曝光後沒有與受害者聯繫,「沒有聯繫、解釋或道歉,什麼都沒有,這簡直是有失尊嚴」。據說,這名外科醫生和另名在手術期間在場的專家已被醫院解僱。該家醫院在聲明中表示,對整個手術團隊的調查正在進行中,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具體證據表明醫師女兒本人實際參與了手術」。聲明還強調,醫院管理層對此次事件表示最深的遺憾和誠摯的歉意,並正在努力全面釐清此事。
醫科洗牌1/牙醫系連2年進大學前十名榜單 專家:太美化自費市場
隨著113年分科測驗7月29日公布成績,今年應屆大學生科系選擇即將塵埃落定,醫牙科系依舊錄取分數最高,但醫科卻出現洗牌現象,113年學測台大、陽明交大牙醫系和一向穩坐冠軍的台大醫學系皆為59級分,111年、112年更連續2年4所牙醫系擠入第三類組前十名,預料8月15日放榜的113年結果也應相去不遠。早在99年北醫牙醫系分數首度擠進第三類組的第十志願時,醫界大老曾指出,在現今健保總額制度框架及「功利主義」導向下,「未來牙醫系錄取分數勢必會超越醫學系」,也有牙醫師提醒,外界將自費市場過於美化,「若選擇牙醫系,必須有一輩子面對『非醫師』質疑的決心。」「我去年沒考好,今年終於考上,但填志願時令我感到很驚訝,超多人把牙醫系填在醫學系前面,競爭超激烈!」小雯(化名)是今年的考生告訴CTWANT記者,2年前她還是頂大文科系的學生,由於父親是兒科醫師,經過權衡比較後,小雯決定以醫牙為目標重考。雖然小雯也把牙醫系填在前五大志願,但考量未來職業發展,掙扎過後,還是將醫學系填在較前面的排序,最後小雯如願錄取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牙醫系排名近年來持續向上竄升,99年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分數,首度擠進第三類組的第十志願,高於中國醫藥大學、輔大醫學系,而且前十名中,就包含台大、陽明、北醫3所牙醫系。110年分科測驗台大牙醫系分數更是首度超過陽明交大醫學系。再查看今年113年2月底放榜的學測級分,台大、陽明交大牙醫系皆為59級分,不只依舊勝過陽明交大醫學系,也和一向穩坐冠軍的台大醫學系同分,就連最低分的北醫牙醫系,也和最低分的馬偕、中山醫學系一樣55級分,去年甚至有學生放棄台大醫學系,轉念北醫牙醫系,在在都顯示,在莘莘學子心中,牙醫系與醫學系已並駕齊驅。擁有85萬Youtube訂閱的兒科醫師蒼藍鴿(本名吳其穎)就表示「如果沒有救人的雄心壯志,然後分數又可以選醫牙,那真的選牙醫系會有比較好的生活品質。」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王宏育在99年時就發表文章,提出「大學聯招牙醫系錄取分數可能領先醫學系」的可能性,他與多位醫師、牙醫師討論後認為,若以「功利主義」來看,牙醫系錄取分數的確有可能超越醫學系。王宏育認為有5大原因,第一是醫學系有4年的住院醫師養成,而牙醫大約僅有2~3年;第二,牙醫師就算在住院醫師期間也不太需要值班,而醫學系則非常頻繁;第三,牙醫師大多選擇自行開業,採取預約制,生活品質較高;第四,牙醫有較多的自費項目;第五,牙醫較少醫療糾紛。牙醫系連續2年進入分科測驗第三類組前十名榜單,顯示已與醫學系並駕齊驅。圖為113年分科測驗考試 (圖/方萬民攝)以最實際的薪水來說,網友分享親身經驗,自己是念醫學系,當初考試的分數比弟弟考上的牙醫系還要高。「以為分數高,薪水就越多,沒想到兩個人畢業後,自己還在當住院醫師,一個月領8萬多的薪水,弟弟月薪已經20幾萬,開好車又輕鬆。」這位網友感嘆,大家如果真的在意薪水,就要去重考牙醫系。醫師熱門的社群網站「醫聲論壇」,也有許多醫學系、牙醫系優劣的討論,若以收入比較,牙醫師月薪大約25~40萬,西醫若撐過住院醫師時期升上主治醫師,其實平均月薪也有30~35萬元,但差別就在於自費項目。蒼藍鴿表示,現今的健保總額制度,讓醫師陷入又忙又賺不到錢的困境,相較之下,牙科的自費項目較多,又能保有生活品質。林榆芩牙醫師則認為外界把牙醫的自費項目想得過於美好,「現在是網路發達的時代,多數人需要砸錢做自費項目如植牙時,通常會上網找有名氣的醫師,所以並非所有牙醫師都能吃到自費項目的大餅。」另外,無論國內外都存有「牙醫並非醫師」的刻板印象,林榆芩以電影《醉後大丈夫》為例,戲中一名牙醫就多次被嘲笑「你只不過是牙醫,又不是醫師」。「如果選擇牙醫系,就要有這樣的體認,一輩子都會面對這種刻板印象。」此外,林榆芩也認為牙醫系的工作視野比較狹窄,只能專注於口腔,所以未來發展性就會被限縮。牙醫好?還是醫師好?「醫聲論壇」上有不少西醫感嘆早知應念牙醫系,但也有牙醫系大四學生覺得枯燥考慮重考醫學系,甚至有許多重考牙醫或重考醫學系的現任醫師分享經驗,結論就是「志趣決定一切」。蒼藍鴿就說,「牙醫師的生活真的很不錯,但我也不後悔念醫學系,因為我覺得可以學習更多豐富的知識、接觸更多有趣的案例,這是我喜歡的。」但蒼藍鴿也坦言,現今的健保制度只會嚇跑更多醫學系學生,或是逃跑到相對輕鬆的科別,重症、產科、外科、兒科這些科別「缺醫師」情況將持續惡化。 111年分科測驗第三類組榜單 112年分科測驗第三類組榜單
醫科洗牌2/牙醫師嘆「醫美科別賺更多」 「五官科」有背景、實力才能進
牙醫系成為熱門科系,但現任牙醫師卻認為已是「紅海市場」,尤其大批海歸牙醫師即將開放執業,恐陷入「僧多粥少」窘境,認為醫學系中的皮膚科、整形外科收入更豐厚,又保有生活品質,眾多資深醫師也憂心科別失衡的問題,點出年輕醫師不願踏入內外婦兒科,未來恐無醫師可開刀,患者甚至可能在不斷轉診中喪命。外界認為牙醫師收入好、生活又有品質,讓牙醫系連2年進入第三類組前十名榜單,但未來牙醫師的日子真有這麼好?林榆芩牙醫師認為過去牙科是藍海市場,但如今已是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競爭者相當多,反倒是醫學系中的皮膚科、整形外科收入更好。一名不願具名的急診醫師表示,雖然海歸牙醫師(俗稱波波牙醫)未來將每年開放200人執業,目前全台1萬6384人的牙醫市場將會更加飽和,「但這種擔心講很久了,牙醫市場還是很好啊,更何況台灣糖尿病患愈來愈多,未來牙周病、植牙需求一定都更高。」這位醫師也透露,皮膚科、整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這些「五官科」並不好進,不只從大學時就要有優異成績,同時還要有「背景」,才能如願搶入這些科別。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三年五大科(外科、婦產科、內科、急診、兒科)住院醫師招募情形,外科近三年召募總人數為162人,相較於內科召募人數357人,足足少了一半,而兒科住院醫師招募率僅有79.2%,是五大科中「最慘」科別。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說,外科已經不如過往「黃金年代」,近年情況更加惡化,前年要招7名外科住院醫師,有60人報名;反觀去年,台大外科預計招收17位住院醫師,來報名者僅有18人,且有人因錄取其他科別而離開,至今仍有二位缺額,持續招募中。陳晉興說,年輕醫師還是嚮往在手術台前執刀,但又希望維持生活品質,兒科、外科都是必須值班的科別,所以大多轉而投入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等,兒科缺人情況最嚴重,連主治醫師也要值班,醫學生見此現象,更不願選擇兒科,造成惡性循環。台中一名婦產科醫師因新生兒死亡判賠1400多萬元,引發醫界震撼,認為類似案例將讓五大科更缺醫師。(圖/翻攝自中天新聞)台北長庚副院長、婦產部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羅明良說,三年前,婦產科住院醫師召募,還維持在招募10人可以來20人,婦產科還能挑人,如今情勢已反轉,得二招、三招才有機會招得滿,「有手有腳」就可以進婦產科。 根據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五大科中除了急診醫師平均44.6歲,其餘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醫師,平均年齡都超過50歲。陳晉興說,如果年輕醫師持續不願踏入五大科,長期下來十分危險,萬一半夜或假日需要緊急開刀,可能會找不到醫師,那為了尋找有醫師可開刀的醫院,患者就會不斷被轉診,甚至可能會死在救護車上。五大科還須面對醫療糾紛的風險。今年6月,大里仁愛醫院一名婦產科醫師疑似接生過程疏失導致1名新生兒出生即死亡,台中地方法院判決該醫生與醫院須共同賠償家屬新台幣1400多萬元,判決一出,立刻引發醫界集體沸騰。台大名醫施景中即表示,「如果最後這樣判決成立,其他高風險科別像心臟外科、神經外科等等,真正要濟死扶傷的科別,可能很快就沒人要走了。」兒科醫師蒼藍鴿也表示,此案刑事部分判決無罪,為何民事卻被判賠1400萬元?「這不只是婦產科的事,我們兒科醫師看到也會怕啊!畢竟時常會治療到症狀孩子,這種案例會讓五大科醫師紛紛逃命!屆時就無醫師可用。」
一言不合就烙人!男恐嚇護理師「我是院長堂弟」:路上遇得到!
新竹東元醫院近日有名男子疑似不滿復健師要求他「先繳費後接受復健治療」,當場暴怒對著護理師飆罵,還威脅對方自己是院長堂弟,「路上相遇得到」、「要叫人過來」,就連一旁勸阻的民眾也遭到謾罵,影片如今全都被圍觀群眾拍了下來。對此,院方也回應了。有女網友29日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PO出2段影片,並發文指出,畫面中的男子稱自己是院長堂弟,要求要做復健,但復健師告知需要先繳費才能做,請他按照醫院流程。不料男子竟暴怒說復健師針對他,開始在院內大吵大鬧,只見男子不斷對著復健師咆哮「我押證件不能做(復健)喔?什麼規定!」甚至連前來勸阻的男病人及原PO本人都遭到波及,只因為原PO看不下去嗆「那你就照著醫院的規定啊」,對方也不甘示弱反嗆「妳不要囉嗦!沒妳的事」即使最終有社工前來說明流程,男子仍然轉頭言語恐嚇復健師「路上遇得到」、「嗆你啦,我就恐嚇你啦!」態度十分囂張,原PO也感嘆男子不斷對櫃檯說他是院長堂弟,「他認識誰誰誰,然後還說要叫人過來,在現場扯了近20分鐘。」她也直呼「如果真的是院長堂弟,更要照醫院流程,不要仗勢欺人。」對此,東元醫院發聲明回應,稱當時復健中心的同仁都是按照院內就醫流程安排,並未詢問該名男子的身分背景,由於該男子不熟悉掛號流程,因此醫院為了避免衝突,最後交由社工師介入協助對方完成就診。院方也強調,他們對所有就診病人都一視同仁,而且醫院有醫院的規定,無論任何人都必須遵守。
溫州名醫遭捅死...兇嫌犯案後墜樓亡 作案動機成謎引熱議
一個持鎯頭、刀具謎樣男子,7月19日13時18分許,逕入浙江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溫醫一院)新院區心血管內科17診室,追殺正在加號問診的主治醫師李晟,沒留下隻字片語的殺手行凶後跳樓,李晟急救後不治,雙雙身亡。「好醫師」為何沒有好報?凶手背景、殺人動機為何遲未查出?引發陸媒討論。陸鞠躬盡瘁好醫師之死殺機成謎,醫患何以安心?圖為李晟(左一)在街道義診。(圖/溫醫大附一院心內科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24日報導,近年大陸傷醫事件頻發。據大陸《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顯示,2016年至2023年間,大陸依法起訴傷醫、擾醫、在醫院聚眾滋事等犯罪共1萬4271人。李晟母親的同事說,李晟是家裡三個兒子老么;家人多是醫務工作者,母親是手術室護理長,父親是心血管內科醫師,大哥是皮膚科醫師。殯儀館門口張貼訃告寫道,李晟1974年3月16日生於溫州樂清,享年51歲,1996年大學畢業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作至今,現任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治療組組長、主治醫師。溫醫一院是當地的三甲醫院,心內科頗為出眾。凶手作案動機,據《北京青年報》旗下公眾號「北青深一度」報導,「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行凶男子10年內在溫附一院並無診療記錄,其未婚獨居,很少有社會交際,並非因醫患矛盾引起,目前尚未查明作案動機。」但死者同事楊磊稱,他們同事中間也流傳另一個說法:多年前,凶手妻子是醫院心內科一名主任醫師患者,當時給她做過心內科手術,但花光積蓄仍不成功,跳樓身亡。這一說法未得到官方證實。該主任醫師也否認有醫療糾紛引發「殺錯人」。澎湃新聞報導,多人盛讚李晟是醫德醫術兼具、視病猶親的好醫師,餓著肚子加號問診到下午一點多,是他的工作常態。夏香蓮和丈夫都是77歲,是李晟的患者。21日一早一家人叫車從樂清老家趕到溫州見李晟最後一眼。溫醫一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黃偉劍也很認可李晟。黃偉劍是大陸著名的心律調節器生理學家,在國際上最早提出「左束支心律調節」概念。楊磊說,曾有美國患者跑到中國找黃偉劍做手術,而黃偉劍出現心臟問題,選擇讓李晟來做手術。盡管聲名在外,李晟卻卡在「主治醫師」這一職稱,沒再升職。楊磊解釋,李晟讀的是在職碩士,後來忙於臨床,一直沒有提升學歷,因此影響了職稱和晉升。另外,楊磊說,作為研究型醫院,溫醫一院比較看重科研,但他感覺李晟似乎沒有太在意,「可能覺得無所謂,反正只要把病人的病給治好就可以了。」劉培蕾感慨,從來沒見過這麼有耐心的醫師。她的母親在李晟醫師診間看病8年,曾做過心瓣膜補缺手術,術後一個月帶母親複診。記得診室裡患者基本是長者,李晟和他們溝通總是和聲細語,「你這個恢復得很好啊」、「這個沒關係」。李晟總是先緩解患者的憂慮,再慢慢告訴對方要注意哪些地方。哪怕患者重複問問題,李晟會不厭其煩地解釋,從不說重話。李晟遇難後,醫院安保問題一度成為焦點。楊磊也提到,醫院門也很多,很難做到像機場一樣強制安檢。據溫醫一院官網介紹,醫院2023年全年門急診量達586.3萬人次,出院病人有26.8萬人次,開展手術14.1萬台次。楊磊認為,作為三甲醫院,溫醫一院平均每天的門診量接近兩萬人,是名副其實的超級醫院。「我認為我們醫院怎麼去處理這個事情,對於整個行業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說人人自危,那碰到這樣的事情,你哪知道下一個人會不會砍你?」楊磊說道。大陸紀錄片《人間世》拍攝過116起醫療糾紛,攝製團隊在媒體採訪中談及,醫患隔閡的成因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比如醫療資源稀缺、生命教育缺失……而醫患關係改善,不僅需要體制完善,也需要每個參與者都做出努力。此外,醫患之間的溝通常常缺乏一個緩衝地帶,大陸醫務社工的出現,或可彌補這一缺位。澎湃新聞在今年6月間,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社工部的醫務社工為例,報導〈關注醫務社工的力量,使其發揮更大專業價值〉中提到,醫務社工會轉化醫師的專業術語,向患者闡明醫療過程和手段,用同理心獲得患者的信任。一方面讓求診者得到被關懷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讓醫護人員工作更有效率。不過,在公共政策方面,仍需要引導社會力量進行資金支持。◎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發現「胎便」未及時剖腹…新生兒死亡判賠千萬釀醫界反彈 阿公說話了
台中1名孕婦2019年住院待產,醫生催生時發現羊水有胎便,未及時執行剖腹產,經使用真空吸引器未果才進行剖腹手術,導致新生兒出生休克、急救後死亡,氣得家屬提出告訴。雖然醫生、醫院刑事部分獲不起訴,但民事法庭審理後認定有醫療疏失,判處醫生與院方應賠償共1400餘萬元,引發醫界反彈。對此,新生兒阿公也有話要說。根據判決書,原告自民國108年4月23日起於被告醫院因懷孕就診並定期追蹤檢查,由王姓醫師負責診療。嗣女方於108年6月27日為進行分娩入院,醫師於同年月28日上午8時35分許催生時,已發現選擇自然產方式之孕婦之羊水有胎便,竟疏未注意胎兒有因吸入胎便而引發窒息之可能,未採取妥適之醫療處置,猶以自然產方式,經使用真空吸引器未果,於同日9時50分方診斷產程遲滯,遲至10時25分許始進行剖腹產手術,致胎兒經剖腹產出後,即因使用真空吸引器失當,造成帽狀腱膜下出血引發出血性休克、呼吸衰竭等症不治死亡,認為醫生有疏失,要求賠償1609餘萬元。台中地院審酌,醫生發現羊水內有胎便出現,仍以自然產方式並使用真空吸引器催生,致胎兒出生時有帽狀腱膜下出血,無任何證據顯示醫生使用真空吸引器符合當時醫療水準,自難認其使用真空吸引器過程已善盡醫療上必要之注意且未逾越合理臨床專業裁量,依舉證責任轉換之原則,應認醫生具有過失,判處他及院方應賠償共1400餘萬元。判決引發醫界反彈,其中胸腔科名醫蘇一峰就在臉書直言,「這判決真的太扯了,刑事不起訴民事還賠一千多萬,難怪沒有人要走救人科別!在台灣救人成功拿不到一萬,失敗賠一千多萬,這就是健保。賠償金根本亂算,薪資不到5萬卻假設扶養費給7萬,不吃不喝還借錢2萬拿給父母?」《ETtoday新聞雲》報導,新生兒阿公不滿地說,如果不是醫療糾紛,根本不會有人出來講話,現在這些醫生出來講這種話,「你們手上有什麼證據,你們手上有小孩的照片嗎,有看到所有的審驗報告嗎?」家人看到孩子照片都很心痛,一個剛出生的嬰兒變成這樣,「如果婦產科醫生你們看到,會有什麼感受!?」對此,大里仁愛醫院說明,本院婦產科醫師於本件產婦生產期間,均依醫療常規進行照護,先後經衛福部醫審會及法醫研究所二機構鑑定,均認本院處置未有疏失,台中地檢署及台灣高等檢察署台中分署亦據此先後予不起訴處分及駁回病家再議(現已不起訴確定)。仁愛醫院強調,針對司法判決結果,院方敬表尊重,並已依法提出上訴,後續將配合法院審理;對於本件新生兒因生產風險致生不幸結果,再次對產婦及家屬表達誠摯慰問之意。
9月修法!免評巴氏量表擬放寬3對象 預計5.5萬人受惠
國民黨立委日前提案修正《就業服務法》,擬放寬80歲以上長者免經巴氏量表就可聘僱移工,立院衛環委員會3日舉辦公聽會,勞動部會中報告時指出,將「有條件」放寬對象涵蓋被照顧者80歲以上且有長期就醫紀錄者、失能不可逆特定病症者以及具有偏遠地區醫療診所含衛生所長期就醫紀錄的失能者,預計受惠人數達5.5萬人,預定9月修正相關法規。民進黨立委黃秀芳3日召開「就業服務法家庭外籍看護聘僱制度探討」公聽會,針對《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草案,討論是否放寬巴氏量表相關免評機制、移工看護政策鬆綁等議題。勞動部次長王安邦指出,多元免評去年10月開始實施後,整體外籍看護核准6.2萬人中,有3.2萬人使用免評認定方式,其中2.3萬人經核准為80歲以上,占全部多元免評核准的7成以上,顯示現階段簡政便民及高齡者免評已有初步成效。王安邦也指出,考量全面開放80歲以上長者免評恐造成排擠效應,又癌症種類繁多,病程進展不同,且忽視其他特定病症恐失偏頗,若單以年齡及癌症作為標準,可能使家庭看護工在照顧上棄重擇輕,中重症家庭面臨怠工、看護轉出等問題。因此,勞動部認為應採取不分年齡擴大免評,並將不可逆轉的特定病症,納入擴大多元免評範圍。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則認為,我國長照政策亟需調整,包括放寬巴氏量表規範、改進移工政策,才能照顧國人健康,並減輕年輕族群的照顧負擔,現行巴氏量表門檻,也在醫療現場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占用醫療人力資源,呼籲政府盡速改革長照政策、以分擔國人的照護壓力。家庭照顧者總會祕書長陳景寧表示,若要開放80歲以上免評可聘外籍看護,首要條件是外籍看護人數充足,但外籍看護是稀缺資源,應優先給誰使用?呼籲應在長照評估中訂定聘僱外籍看護標準,如長照評估第7級以上,或困難照顧、找不到長照服務者,可聘僱外籍看護,也有助於先使用長照服務。
名醫陷醫糾1/新嫁娘私密處美型疑遭縫壞 怒控美女醫術後不理
整形外科美女醫師王君瑜日前被媒體報導,2020年砸下7千萬元於北市國父紀念館買房,在家就能眺望101,不過本刊卻接獲爆料指出,王君瑜所經營的醫美診所主打的私密處美型整形,疑似失敗造成患者至今仍會疼痛,就連原本說好的形狀都相差甚遠。A姓小姐憤怒指出,自己狂做功課,想要在婚後擁有美滿性生活,百般挑選發現王君瑜不但是名醫,對於私密處手術也相當在行,還曾赴韓國首爾學習最新技術,將狎鷗亭Rebello Women’s Hospital的私密療程帶回台灣,希望韓國私密處手術如同雙眼皮手術一樣細緻,追求美感與對稱性,更重要的是兼顧術後照顧,主打摸不到縫線的私密美型手術與沒有傷口的陰道緊緻手術,更強調術後清醒後就可以行走,幾乎沒有不適。王君瑜在官網上指出,曾赴韓國學習私密處緊緻手術,希望讓私密處手術如縫雙眼皮一樣對稱美觀,卻被病患控訴砸錢挨刀還縫壞。(圖/翻攝自官網)不過A小姐卻痛訴,自己去年12月砸下14.7萬元進行陰道美型手術後,整個過程卻讓她大開眼界,手術過程診所完全沒有要求她提供身分證件核對,原本主打的術後即走路、隔天即可上班也徹底淪為廣告標語,術後的她因嚴重疼痛,就連下床都需要有人攙扶,整個人跪在地上爬不起來,痛了1個星期後才勉強能正常行走。然而更慘的還在後面,A小姐好不容易等到術後傷口稍微好一點後,卻發現私密處的形狀變成「一段一段」,與當初說好的「一線」完全不同,但術後回診王君瑜卻只是不斷強調目前仍在傷口恢復期,「一切都沒有問題」,讓她完全無法接受,直到現今術後已約半年,但私密處特定部位還是會痛。 A小姐控訴,花14.7萬元就是希望婚後能有美滿生活,但手術至今已近半年,不但私密處不美觀而且還會痛。(圖/當事人提供)A小姐指出,面對私密處疑似被「縫壞」,而執刀的王君瑜卻堅稱一切無事,A小姐無奈之下也前往其他醫美診所諮詢,詢問同樣曾赴韓國狎鷗亭Rebello Women’s Hospital學習私密療程的醫師詢問,得到「形狀真的不好看」的結論讓她相當崩潰,並指出療程應是針對私密處一段一段進行調整,而非如她所接受的手術一般,因「一線到底」很容易造成形狀無法微調並有太緊的狀況。A小姐拿出照片表示,私密處完整的形狀甚至直接被縫斷,她第2次回診質問王君瑜時,王君瑜才回應下午是否有空,直接針對被縫斷處進行修補,當場被她拒絕,後續卻改口表示進行縫補只是為了安撫她的焦慮,否認有縫壞的狀況,雙方數次對質卻遭行政人員直接報警,讓她完全無法接受。針對相關指控,本刊多次致電給王君瑜醫美診所,相關人員先是表示整理後會回電,但一直沒有下文;第二次致電詢問,診所則回應無法確認負責人出現時間,相關護理師正在手術當中,診所也未接到病患投訴,針對相關指控不清楚也無法回應。
名醫陷醫糾2/ 砸14萬美型私密處痛半年 知名診所遭控護理師兼藥師「超萬能」
整形外科美女醫師王君瑜疑似深陷醫療糾紛!記者接獲爆料指出,王君瑜經營的醫美診所主打私密處美型整形,卻疑似失敗造成患者至今仍會疼痛,就連原本說好的形狀都相差甚遠,患者更怒控王君瑜診所未聘請藥師,違法由護理師進行藥品調劑,就連後續回診解釋病情都是由護理長執行,讓她質疑醫美診所的合法性。A小姐與診所的對話紀錄顯示,雙方對於傷口外觀有認知差別,診所方認為是傷口裂開導致凹痕,而A小姐認為事先就未縫好。(圖/當事人提供)患者A小姐表示,自己去年砸下14.7萬餘元進行私密處緊緻手術,希望為婚後生活展開新篇章,未料砸錢挨刀換來的卻不是理想的美形,私密處甚至被縫斷,而整個看診過程,醫美診所內的配置名單明明只有醫師與2名護理師,2名護理師中還包括一名護理長,但術後藥品調劑與給藥卻全程由護理長執行,就連藥單上甚至也未印有任何醫事人員職章。A小姐指出,後續針對傷口等問題詢問,她本希望直接詢問執刀的王君瑜,但過程中回答的卻只有護理長,就連當時還是男友的老公陪同一起聆聽病情時,都被護理長以非本人無法解釋而拒絕,讓她傻眼。A小姐控訴,該診所明明未配置藥師,調劑與給藥竟都交由護理師進行。(圖/翻攝自官網)從醫事機構人員查詢系統中可以看見,王君瑜整形外科診所中配有3名醫事人員,包含1名西醫師與2名護理師,並未配有藥師;而根據《護理人員法》規定,護理師的職責是健康問題之護理評估、預防保健之護理措施、護理指導及諮詢與醫療輔助行為,且均需在醫師指示下進行。A小姐痛批,在王君瑜診所中,護理長不但可以代替解釋病情,更可以代表藥師對藥物進行調劑,根本萬能,而該診所名氣遠揚,其內部隱藏的問題卻不僅於此。A小姐也質疑,王君瑜醫美診所還疑似有逃漏稅嫌疑,因為整個療程下來診所僅接受現金支付與轉帳,表明無法以信用卡等方式支付,後續也未開立發票,僅有一張「收據」證明已收取相關款項。針對相關指控,本刊多次致電給王君瑜醫美診所,相關人員先是表示整理後會回電,但一直沒有下文;第二次致電詢問,診所則回應無法確認負責人出現時間,相關護理師正在手術當中,診所也未接到病患投訴,針對相關指控不清楚也無法回應。
罰30萬還不怕?獸醫院又爆餵過期藥、非獸醫執刀 動保處回應了
台北市「伊甸動物醫院」頻頻發生醫療糾紛,今年2月才被依違反《獸醫師法》規定,遭罰30萬元,結果如今又疑似發生醫療糾紛,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接獲陳情,指出該獸醫院竟又以過期的藥物醫治毛小孩,認為該獸醫院屢次違法,要求動保處應勒令其停業;台北市動保處指出,將發文要求遭檢舉的獸醫師以及獸醫院負責人到府說明。應曉薇表示,該獸醫院2月時就曾因違反《獸醫師法》遭裁罰30萬元,沒想到屢勸不改,院方後續的改善作為竟是加強門禁、限縮院內監視錄影器影像的調閱,同時也規定飼主在場的情況下,非獸醫師的助理應避免有侵入性治療的行為,後續仍持續有違法情形,期間甚至造成1位飼主的愛貓死亡。她說,獸醫院內部有同仁看不下去,才挺身而出擔任吹哨者,檢舉獸醫院不僅讓非獸醫師的人員違法餵過期藥物給毛小孩,還明目張膽的在藥物外觀註記「過期可用」,甚至還違規動手術,要求動保處應勒令伊甸動物醫院停業範圍,絕不姑息。動保處動物管理組長陳緯倫表示,24日下午有派員到該獸醫院稽查,但由於獸醫院負責人、遭檢舉的外科獸醫師不在,只有另位內科獸醫師在場,所以無法對檢舉的過期藥物、違法手術做進一步的調查,後續會發文要求2人到市府說明。他解釋,相關的檢舉影片及照片,除了施做手術的行為有明確畫面外,餵過期藥物的影像較局部,無法釐清這些行為是否是在獸醫院執行,因此另外該獸醫院也未發現使用禁藥、過期藥的情形。陳緯倫強調,如果執刀者非擁有法定資格的人員,將依《獸醫師法》裁罰,累犯則會逐步加重罰責,最重可廢止動物醫院開業執照,另外使用過期藥品則會裁處3到15萬元罰鍰。
醫師每月賺百萬元常見? 公會曝「真實狀況」:私人企業主管都贏
在一般大眾印象中,醫師似乎跟高薪畫上等號,但真能每月賺百萬?台灣基進台北黨部主委、醫師吳欣岱15日貼出醫師友人的薪資單,實拿8.1萬,「我淚已流。」醫師蘇一峰也說,他的年終獎金才3.6萬。醫師公會也說,私人企業主管薪水可能都比醫師高。據悉,近日媒體登了投書,該作者稱,「醫師的收入高達每月一二百萬元是常見的」,文章一出引發醫師反彈。吳欣岱在臉書發文,「剛剛得到學長傳來的薪資單,我淚已流,數年前台大年輕主治醫師月薪—實拿81717,這個數字的諧音也太地獄了吧!台大喔!主治醫師喔!」吳欣岱貼醫師友人薪資單。(圖/翻攝吳欣岱@台灣基進臉書)文章一出,不少醫師紛紛留言「我V1第一個月是七萬多」、「以前在北榮見習的時候聽快退休的老主任講古,他說,以前在台大當住院醫師,晚上還要去拉板車賺錢」、「我V2就逃了,在台北這薪資根本養不了家」、「V1第一個月只有底薪5萬」。蘇一峰也發文,「笑死我年終獎金才36380(含稅),笑著笑著就哭了,媒體說富到流油的醫師年終獎金三萬多。」對此,醫師公會發聲明,據勞動部2022年薪資調查,醫師當年7月經常性薪資為15萬6178元(全月31天工作報酬),年薪為230.2萬元。醫師公會強調,私人企業主管薪水可能都比醫師高,現在醫師要面對長時間工時和潛在醫療糾紛等,「若以極端的數字擅加指控醫療實務現況,對健保制度、醫療品質及醫療發展都是傷害。更直接打擊第一線勞心勞力照顧民眾健康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