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展
」 醫療科技展 醫療 面板 群創 智慧醫療白袍科技2/「機器人藥師」小房間調劑化療藥物 老面板廠養出全球X光感測金雞母
一個「機器人藥師」在完全密閉的小房間內,把藥劑抽出、調配、混合⋯⋯,有條不紊地工作,在12月5日登場的「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上,意外成為主角,引來媒體和廠商瘋狂拍照。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隻「智能化療調劑機器手臂」是有特殊任務,「癌症化療藥物調配的過程,精準不容誤差,需仰賴專門訓練過的藥師,在特製的負壓空間中調配。然而,化療藥物具有毒性,要是調配的劑量不對,甚至殘藥處理出錯,對於病人或操作的藥師都有危險性。」這部台灣土生土長的第一套化療調劑自動化設備,來自老牌面板廠群創(3481)的智慧醫療事業,由4月成立的「智能及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中心(IAS)」負責,目前已在奇美醫院上線使用,有兩台銷售實績。「More than panel.(不只是面板)」群創董事長洪進揚5日在自家展區上語帶笑意表示,這是他近年瞄準的新賽道。台灣面板產業曾風光無限,2008年中國廠商崛起,市場供過於求,產業陷入困境,眾家廠商為脫困求存,紛紛尋找全新的應用戰場,智慧醫療就是其一。群創董事長洪進揚(右)和睿生光電董事長楊柱祥(左)在展區前受訪。(圖/鄭思楠攝)十五年前,奇美電子併入群創,原有的X光感測業務隨之整合為群創的一個事業部,2019年該部門分拆成立「睿生光電」,專注於醫療面板業務,以數位X光攝影系統為核心產品,將傳統醫學影像檢查過程數位化,拿下全球X光感測器市場的領導地位,連續3年賺逾半個股本,成為群創旗下「金雞母」,今年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達2.77元,幾乎追平去年全年水平。「睿生深耕逾20年的X光平板感測硬體製造實力,跨足AI影像學習、軟硬整合等應用,致力擴大智慧醫療市場。」睿生光電董事長楊柱祥直言,去年X光感測器持續去庫存,今年需求漸入佳境,預期今年營運表現將優於去年。而今年4月成立IAS,由群創兩位協理廖健宏、陳靜倩共同領軍,目前團隊共有200多人,專注於智慧製造、智慧醫療及AI加值應用三大產品線。廖健宏穿梭在日前的醫療科技展上,展示「智慧藥局」在不同醫療情境下的應用技術成果,「就是從自動化技術的基礎出發,解決醫護人員及病患就醫的痛點,提供更優化、防呆的加值功能。」比如「智慧調劑台」,就是整合AI數位軟硬體系統,結合電子標籤與引導提示燈,能協助藥師快速辨別與管理藥品,「藥流雙向櫃」則搭載數位顯示看板,可有效即時追蹤藥品的調劑進度,縮短病患取藥時間。群創近幾年積極轉型,智慧醫療就是公司瞄準的新賽道之一。(圖/鄭思楠攝)「從睿生光電到車用解決方案CarUX,以及先進封裝的FOPLP半導體事業部,群創都在鼓勵內部創業,現在也希望把這個精神導入醫療體系,發揮貢獻。」董事長洪進揚預估,2025年群創整體醫療事業將有雙位數成長,也將視市場狀況評估,不排除IAS未來循睿生光電模式IPO。與此同時,被視為「慘業」的面板產業,近期開始釋出正向展望。法人表示,面板市場正逐步走出庫存修正低潮,近期報價止跌回穩,群創第二、三季已連續兩季獲利,雖然仍無法弭平首季虧損,前三季稅後淨損25.52億元,每股稅後淨損0.29元,但轉機題材已現,市場對其前景抱有期待。
全台首創!花蓮縣災難醫療隊(DMAT)數位升級iDMAT 縣長徐榛蔚率領團隊持續打造智慧救災創新標竿
花蓮縣長徐榛蔚今(8)日參與花蓮慈濟醫院團隊於台灣醫療科技展的「iDMAT挺花蓮(TEAM HUALIEN):智慧串接生命之練」成果記者會,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災難醫療隊(DMAT)今年升級全台第一支全面資訊化的災難醫療隊(iDMAT),在大型災難發生時,透過手機APP一鍵完成資料整合、雲端上傳,在最快時間完成搶救生命的任務,未來也將持續打造花蓮成為智慧救災創新標竿。「花蓮是全台首創升級iDMAT的縣市!」,縣長徐榛蔚表示,在前縣長傅崐萁的遠見下,花蓮縣政府與慈濟團隊攜手,0206地震後率先成立DMAT團隊,在台鐵太魯閣事件中首度投入,在重大意外災害發生時進入現場指揮調度,讓第一線的警消與醫療人員能盡速搶救傷患,但因為現場常天候不佳,傷者人數眾多,手寫醫檢紀錄也讓醫院與家屬無法及時辨認,造成醫療與調度上的困難。(圖/花蓮縣政府提供。)徐榛蔚指出,經過數年不斷更新進步,今年初花蓮DMAT與慈濟醫院合作成立資訊整合平台,簡化繁瑣的手寫資料作業,在0403地震時精準、迅速的分流大量傷患,與花蓮縣衛生局共同獲得「國發會政府服務獎」的肯定。感謝慈濟與縣府團隊保持密切的訓練與合作,提升救災救護量能,成為花蓮最堅強的後盾;花蓮目前擁有領先全國的災難醫療團隊,也希望將這些經驗與其他縣市分享交流,打造臺灣成為全面升級智慧韌性城市。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花蓮近年經歷數次重大意外與天災的考驗,也讓災難醫療團隊不斷進化,在縣府的全力支持在今年初成立資訊整合平台,經歷0403地震後成為花蓮縣災害防救醫療新里程,合作打造花蓮成為韌性城市,也獲得中央及來自國際的肯定。(圖/花蓮縣政府提供。)花蓮縣地形狹長、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因素,讓醫療隊在災害搶救時備受考驗。花蓮縣衛生局在2018年0206花蓮大地震後,邀縣內急救責任醫院、慈濟基金會後勤組成花蓮縣災難醫療隊。這是一支由衛生局主責、縣內8家醫院合作的災害防救醫療的花蓮隊(TEAM HUALIEN),也是花東第一支災難醫療隊。花蓮縣災難醫療隊與消防局特種搜救隊醫療組及救護組建立災害現場傷患處置模式。在2021年0402 太魯閣列車事故及2022年0918玉里震災時,展現合作無間,以最快時間完成搶救生命的任務。災難發生時,最讓醫療隊困擾的不是搶救傷患,而是所有的資料全需手工填寫,同時還須接聽來自各界的關心電話。卸下急診部主任與東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REMOC)執行長的賴佩芳醫師,在2022年邀請院內AI中心專案經理林佳玟參加全臺DMAT聯合演練,了解災難醫療隊運作模式,作為後續資訊化設計的基礎。隔年1月,由花蓮慈院兼任AI中心主任的吳彬安副院長與花蓮縣縣長徐榛蔚簽訂災難醫療隊資訊化合作備忘錄。(圖/花蓮縣政府提供。)在資訊化過程,因為要作病人身分辨識,要上傳到雲端共享,團隊共識用手機APP,賴佩芳指出,好處是災難發生時可能會停電,手機可多撐點時間,第二是手機有網路,如Wifi故障,可運用個人網路;也可在基地作區域網路,把APP的資料傳輸到筆記電腦、共用雲端,相關單位主管、人員只要有權限,可以不再以電話諮詢,即可掌握最新進度。在2023年11月太魯閣馬拉松以及今年3月花蓮縣府近4000人的聯合運動會初步實地測試,傷患一來,隨即依檢傷配戴手環,護理師、醫師只要以手機APP掃描手環上的QR-code,即可輸入病人資料、勾選相關處置,上傳雲端,待醫療站處置完畢,後端資料已連接Power BI完成統計及相關圖表。(圖/花蓮縣政府提供。)第二次測試後不到半個月,就遇到0403大地震,賴佩芳當天剛好是DMAT值班醫師,在準備出發前,就與相關業務值班人員接到花蓮縣衛生局啟動APP分配工作,採用全球最先進的 AI系統智慧,並將即時資訊運用於災害醫療中,展開救援工作,成功在第一時間搶救受困傷者。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災難醫療隊合作使DMAT成功升級iDMAT,花蓮慈濟醫院不僅獲得醫策會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療類智慧解決方案組」標章及創意獎,並與花蓮縣衛生局共同獲得「國發會政府服務獎」的肯定。未來將整合更多數位技術,打造更智慧化的防災體系,持續提升災難應變的精準和效率。
醫療科技展秀創新科技 台大首創「省力倒奶神器」提高效率
「省力Easy倒奶神器」結合3D列印客制奶架及鎖瓶器,成功取代傳統人工操作,顯著減少職業傷害並提高工作效率。台大醫院提供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即日起至12月8日在南港展覽館隆重舉辦,臺大醫院將基於生成式AI、虛擬實境技術及智慧科技等前沿科技,展示14項卓越成果。小兒部「運用人因工程改善乳品調配作業流程」全國首創透過人因工程設計半自動化設備「省力Easy倒奶神器」,結合3D列印客制奶架及鎖瓶器,成功取代傳統人工操作,顯著減少職業傷害並提高工作效率。該創新流程已申請專利並獲得112年醫策會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先天性心臟病之肺動脈瓣功能重建團隊」針對先天性心臟病術後肺動脈逆流問題,引入經導管置換肺動脈瓣技術,完成國內百例創舉,並推動健保給付。該技術在國際會議和心導管實況示範中獲得高度肯定。倫理中心「研究倫理委員會申請暨審查管理系統」提升申請端、審查端與管理端的便利性、工作效率與品質。「實驗場所管理系統」以數位化方式,解決紙本管理痛點強化災害應變。內科部「用於智能手錶之24小時日夜間個人化血壓估測系統」利用穿戴裝置收集24小時生理指標,建置估測日夜間血壓演算法,提升長期健康監測功能。為首個以智能手錶估測24小時血壓變異的智慧系統。急診醫學部「心肌梗塞治療新策略 – 結合奈米醫學與光流體導管投予nanogoldsomes以減少再灌流傷害」這項研究結合奈米醫學與光學微流體技術,開發能局部、快速釋放一氧化氮和穀胱甘肽的奈米藥物及光學微流體導管,有效減少心肌梗塞後的再灌流損傷。此創新技術已在豬的心肌梗塞模型中顯示能夠減少心肌壞死及凋亡,並榮獲2024年美國心臟學會國際獎項。此外,臺灣大學攜手臺灣科技大學、長庚大學,及明志科技大學,共同帶來達10項的多元研發技術成果,包含人工智慧學習系統發展、次世代醫材與藥物研發、精準醫療檢測技術開發等。此次參展團隊由「臺灣大學系統科研產業化平台」率隊共襄盛舉,平台成員學校囊括臺大、臺科大、臺師大、長庚大學,及明志科大,透過整合跨校技術,為產學合作搭起堅實橋梁,以學研研發量能推動我國產業發展。
面板業今年「蠻辛苦」! 群創董座:2025年審慎樂觀FOPLP上半年量產
群創(3481)董事長洪進揚今(5)日出席「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群創光電暨睿生光電成果發表」。對於明年整體面板業,洪進揚表示,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預估需求會比今年好。對於明年營收,他也展望樂觀,「我們有那麼多新的、在開發的題材」,車用市場則不排除海外設廠。針對景氣部分,洪進揚表示,面板業明年會是溫和成長。他提到,整體來說,今年是「蠻辛苦的」,第一季雖有不錯業績,但逐季競爭激烈,預估TV面板需求穩定小幅成長,NB則是受惠於AI技術帶動換機需求,展望明年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需求會比今年好。針對川普揚言對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所有產品徵收25%關稅,或將牽動台鏈產業佈局。洪進揚認為,台灣應該把眼光放遠,企業不應該完全將關稅命題放在最優先考量,現在政策變化週期變短,重點還是回歸企業本質的競爭力,找出企業競爭力、能扮演何種供應鏈關鍵角色,成為市場上主流產品後,才能有穩定訂單,而非「逐水草而居」。針對市場關注的扇出型面板級封裝(FOPLP),原定今年底量產,不過洪進揚表示,量產進度有些調整,一來是因為學習新技術要多花一些時間,此外,客戶需求也有一些調整,量產時間可能延後到明年上半年,但仍看好未來發展。研調Grand View Research報告顯示,全球智慧醫療市場規模預估2030年將達385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12.8%。群創今年以「Think Convenience Beyond Boundaries」為主題參展「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展示一系列完整智慧藥局加值應用場域,涵蓋智慧藥局解決方案與智慧倉儲物流解決方案等兩大領域。群創說明,智慧藥局包含「智慧調劑台」、「藥流雙向櫃」與「跟隨型藥車」等,其中「智慧調劑台」整合AI數位軟硬體系統,結合電子標籤與引導提示燈,能協助藥師快速辨別與管理藥品,有效提高調劑正確性。此外,「藥流雙向櫃」能支援藥師提升調劑、覆核、取藥的效率與準確性,以降低人為疏失風險。
醫療科技展AI成亮點 經長郭智輝:大健康產業規模10兆元
台灣醫療科技展5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行開幕典禮,立法院長韓國瑜向來自全球300多位外國代表喊話,表示台灣醫療技術太棒,但全世界知道的人太少,建議明年應成為醫療「走出去」元年,且外交部應有具醫療背景的次長,將醫療、外交、經濟緊密結合。經濟部長郭智輝也表示,大家都想要健康長壽,所以值得跨產業合作、全力以赴,這將是規模超過十兆的大健康產業鏈。生策會會長翁啟惠表示,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以醫院為核心的展會,結合醫療生技與資通訊領域,已吸引15萬人次參觀。近來因AI技術發展,台灣在AI布局超過20年,加上台灣的醫療指數是世界第一,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健保資料庫,也已建立新的人體生物資料庫,如果結合AI來處理與分析醫療大數據,將開發更精準、有效率的早期預防與檢測創新產品;未來台灣生醫產業也將從疾病治療為重心,拓展至涵蓋更前端的精準預防與健康促進。翁啟惠表示,台灣在新藥領域已成功開發10多項國際上市新藥,透過AI賦能加速新藥設計、合成和生產製造到臨床前及臨床試驗等。郭智輝表示,這一屆內閣成員的目標是希望未來八年,可讓國人平均餘命提升到83歲,同時也要讓國人活得健康,能走、能動、健康的長壽,隨著AI的快速發展,智慧醫療是各國爭相投資的重點專案,從藥物開發到病情診斷、分析治療,甚至於健康照護、醫務管理等,AI將大幅的改變醫療科技的面貌。郭智輝表示,台灣應運用AI與ICT等技術優勢,發展智慧醫療、醫美健檢、保健食品、運動科技產業等,輔導企業往高附加價值產品與服務,生技健康產業規模將超過10兆元,預期在結合科技、醫療優勢下,將可成為另一個護國群山。
宣捷細胞生態圈2/宣明智+眾科技大佬砸億元投資生技 疫情4年增近千人使用
「以前年紀大的人會認為退休後就是要把錢留給小孩,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則認為退休後可以開始花小孩的錢,所以開始研究幹細胞。」宣捷幹細胞生技(4724)副董事長蔡建芳告訴CTWANT記者,疫情四年來,已有近千人使用幹細胞儲存服務,顯示民眾對再生醫療的接受度和認識已經提高許多。幹細胞有什麼用途,為什麼要儲存?宣捷指出,人類的胚胎、胎盤、臍帶、臍帶血、骨髓、周邊血液內都有幹細胞,在身體需要時,幹細胞會不斷分裂並轉化成血液、骨骼、組織及器官細胞,具備「細胞更新」與「修復能力」。雙和醫院研究副院長李岡遠醫師曾告訴本刊記者,越原始越年輕的間質幹細胞,越具有更強的分化能力,例如臍帶、臍帶血。宣捷與各大醫院及研究單位合作,一同探討「幹細胞應用於疾病上的治療」。(圖/趙世勳攝)對於再生醫療及生技商機,政府視為下個「兆元產業」,國內科技金融傳產大咖爭相投入,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則早在2011年就出資成立宣捷幹細胞,投入間質幹細胞的分離、純化、特徵研究以及製程開發,資本額從2,000萬元一路增資,目前7億元,包括聯電集團前董事長曹興誠、富鑫創投董事長邱羅火、前普立爾董事長黃震智、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冠捷科技集團總裁宣建生、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等科技大老均有參與。宣捷初期以臍帶血儲存、新生兒幹細胞儲存為主,直到衛福部2018年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修正條文,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自體免疫細胞、自體脂肪幹細胞、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自體纖維母細胞及自體軟骨細胞等,宣捷才開始與成大醫院等合作,進行幹細胞新藥臨床試驗計劃,後來研發出可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發育不全(BPD)的問題,獲衛福部食藥署臨床試驗許可。疫情期間,宣捷進一步跨入異體細胞新藥開發。宣捷早在成立一年後就轉型為「新藥研發」公司,專攻「幹細胞新藥」等生物藥開發,同時也開發「蛋白質新藥」,2013年透過換股方式,併購大展幹細胞生技公司,2021年,取得港商Orilitia Biopharma Limited研發的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UMC119-06,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的製藥暨治療技術的國際授權。李岡遠醫師解釋,COPD及ARDS兩者原本無藥可醫,但幹細胞治療提供了新選擇。宣捷以UMC119-06用於治療COPD,在疫情初期取得美國及台灣核准,與雙和醫院啟動臨床收案。目前宣捷手上共握有3顆異體細胞新藥,有6大適應症同步臨床試驗。宣昶有在去年底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上表示,包括慢性肺阻塞(COPD)臨床 II 期已展開收案、老人衰弱症(FS)臨床 I/II 將在第四季開始收案、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全(BPD)臨床 I 期試驗進行中,三大臨床均有進展,此外兒童腦性麻痺(CP)、週產期缺氧窒息腦病變(HIE)及早產兒腦傷(PBI)已完成臨床前試驗,即將提出正式臨床試驗申請。針對異體細胞新藥開發進展,宣明智曾透露,「我已經撒好一張網,宣捷在等一個時機,只要有一家藥廠來合作,其他藥廠就會跟進。」蔡建芳告訴記者,「疫情後,民眾對健康的重視度更加提高,不僅醫院會告知新的醫療方式,大家也會主動搜尋、了解。此外,特管法有提到,像是CIK細胞免疫療法(由患者周邊血中提取免疫細胞,於體外活化後回輸,改善病患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據此,宣捷也朝成人細胞儲存提供服務。宣捷幹細胞於2023年登錄興櫃,由康和證券主辦輔導,宣捷幹細胞創辦人宣明智(左三)、宣捷幹細胞董事長宣昶有(左四)、康和證券董事長鄭大宇(右二)及宣捷幹細胞副董事長蔡建芳(右一)共同出席興櫃前法人說明會。(圖/報系資料照)目前國內細胞治療開放規範方向,正從自體細胞治療走向異體細胞治療,而《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為關鍵法案,備受生醫界關注,去年送入立法院三讀卡關。蔡建芳充滿信心地說,「正在申請的PIC/S GMP細胞先導工廠,搭配再生醫療雙法過關,將來會是營利來源。」
醫療新躍進2/「幹細胞治療」癱瘓5年再次行走 患者嘆:終於不必望著天花板
「行走」曾是脊髓損傷病人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透過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從患者體內抽取骨髓萃取、培養後,再回輸到患者病灶處,藉由該部位的神經串聯,讓細胞有機會修復。這樣的新技術,讓分別癱瘓2年、5年的阿翰與簡先生再次能夠行走,終於找回人生希望。 2021年9月一場工作意外,讓32歲的阿翰胸椎第12節脊髓損傷,當下肚臍以下立刻失去知覺,後來阿翰得知花蓮慈濟醫院能進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於是抱著一絲希望前去治療。2023年9月底,阿翰完成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1個多月後,原本已失去知覺的下半身,漸漸感受到腳底、大小腿麻感。像是他想讓右腳大拇指翹起來,右腳大拇指就會感覺到特別麻,或是藉由助行器行走時,以前都要用腰部甩動腿甚至不會動,但術後明顯感受到大腿肌肉麻麻的,而且可以用大腿根部或骨盆的力量嘗試跨出步伐。2023年11月30日阿翰來到台北參加《台北醫療科技展》,這是他受傷後第一次出遠門,在眾人面前,阿翰不但站了起來、還藉著輔具走路。28歲的簡先生,7年前因車禍造成胸椎第5、6節脊髓損傷,胸部以下癱瘓,沒有知覺,也不會痛,上廁所必須導尿,2021年11月成為花蓮慈濟醫院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計畫的第1例,也是台灣脊髓損傷逾5年,經細胞治療後還能重新站起第1人,術後積極復健,再加上簡媽媽細心陪伴,讓他從躺到坐、到站,8個月後已能靠助行器行走。根據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統計,台灣脊髓損傷人數約6萬5000人以上,平均年齡約27歲,而使用輪椅的病友達92%。花蓮慈濟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主任孫立易表示,花蓮慈濟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計畫,是台灣第一個取得衛福部核可用在臨床上神經損傷的療法,2022年更成為全台唯一能夠自行幫患者培養幹細胞做脊髓損傷治療的醫院。孫立易指出,目前花蓮慈濟已經累積6例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個案,其中,有5例是藉由花蓮慈濟的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自產培養的幹細胞進行治療。幹細胞治療讓細胞有機會修復,也讓脊髓損傷患者有了重生的希望。(圖/翻攝自花蓮慈濟醫院臉書)幹細胞治療是從患者體內抽取脊髓,經過萃取、培養後,再回輸到患者脊髓損傷的部位,藉由神經串聯讓細胞有機會修復,進一步重建患者部分感覺神經及運動功能。再搭配復健、脊髓刺激等治療方式,提升幹細胞功能。花蓮慈濟神經外科部物理治療師吳明勇表示,過去在脊髓治療黃金期之後,復健多著重於剩餘功能的訓練,例如脊髓損傷病人的腳不能動,就訓練他的手,如今透過幹細胞療法,使得細胞有了再生的機會,重新提高神經的可塑性,反而能增加病人的腳部訓練,透過大量且正確的復健來誘發動作,讓病人可以重新產生活動及功能。「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再站起來,甚至走路!」阿翰說,看到生理上逐漸好轉,自己的心理也跟著開闊,全台灣脊髓損傷患者這麼多,自己卻可以接受幹細胞治療,「真的是狗屎運啦!我真的很開心,這輩子不必天天看著天花板了。」
AI PC搶一波1/微軟英特爾開戰定義不清 台廠首發「商務客及內容創作者」
生成式AI機器人ChatGPT問世,2023年引爆AI旋風,AI伺服器搶盡科技產業風采,飽嚐營收及股價噴發利多,新科台灣首富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今年11月底在醫療科技展喊出,「AI PC可能在2024年夏天問世。」一舉將AI浪潮從雲端推向終端PC市場。美科技大廠早已摩拳擦掌。微軟以GPT為基礎開發AI助理Copilot,11月開始販售,提供Microsoft 365企業用戶在Windows 11上導入AI處理能力。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12月中也發表最新PC處理器Core Ultra,搭載AI加速器NPU(神經處理單元),讓PC實現AI運算效能,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宣示,「AI PC將是未來一年的主角,我們也預估,2025年可達1億台規模」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預期AI PC可能在2024年夏天問世。(圖/報系資料照)究竟AI PC如何定義?作業系統導入AI處理能力,還是搭載NPU晶片才算AI PC?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也分析指出,目前消費者使用生成式AI,還是要靠雲端,也就是由雲端來處理,但AI PC就是直接在你的電腦可以運算,節省等待時間。當使用者有AI應用需求,TrendForce表示,AI PC屬於新興細分市場,尚無明確定義,從軟體來看,微軟以GPT大型語言模型(LLM)為基礎,11月推出的AI助理Copilot,可讓企業用戶導入AI處理能力,但仍需要雲端伺服器的儲存與回應;從硬體來看,為要使用端更快速(即時回應、低延遲)、更安全(本機儲存)及更便宜(降低伺服器依賴),CPU廠商就需要強化終端裝置的AI處理能力。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指出,已經準備好『AI-Ready』的PC了。(圖/報系資料照)台灣筆電品牌廠對AI PC也給了不同定義。宏碁(2353)董事長告訴CTWANT記者,「現階段各方對AI PC的定義不一,宏碁站在第一線、面對終端用戶,生成式AI將PC使用『從search(搜尋)轉為ask(發問)』的行為模式改變才是重點。」「硬體方面,自己的路線可先跑出來,等軟體跟上時,我們會準備好『AI-Ready』的PC。」陳俊聖補充,「越來越多PC會整合NPU、Copilot、Adobe等生成式AI相關應用,這是一定看得到的。」。AI PC的定義是甚麼?「硬體廠英特爾認為,有了NPU的電腦,加上搭配CPU(中央處理器)跟GPU(圖形處理器),能夠滿足AI應用需求就算是;軟體廠微軟則直接定義,要滿足算力需求的才算,軟硬體廠商都有不同的定義。」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告訴CTWANT記者,「其實最後還是要看消費者,只要消費者認為是就算。」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直言,消費者的定義才是AI PC最終的定義。(圖/趙世勳攝)記者觀察目前台品牌廠在12月中甫推出的首批搭載INTEL NPU的「AI PC」,基本以優化電腦使用模式為主,隨時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調整到最適化狀態。例如華碩的ASUSZenbook 14 OLED,就可透過AI程式幫助內容撰寫、分析、製作簡報;亦可使用AI應用軟體進行圖像或影像創作。宏碁的AI-Ready筆記型電腦 Acer Swift Go 14也利用AI技術,推出Acer PurifiedVoice、Acer QuickPanel、Acer AlterView等相關功能,提高電腦的反應速度、降低耗能、快速切換模式,或利用AI生成的深度圖將2D圖像轉變為具3D效果的動畫桌布,並從多個角度觀賞。微星Prestige AI系列商務筆電則是搭載自家AI Engine,針對使用者情境,自動調整硬體設定,實現最佳效能表現。而AI PC的用戶在哪裡?集邦科技指出,綜觀AI PC發展初期,將聚焦於高階商務用戶與內容創作者,此族群對運用AI處理功能換取生產力效率有高度需求,能即刻受益於相關應用,將成為第一代使用用戶。至於消費型AI PC,需待更多元的AI工具及應用問世,以及價格門檻降低,才有機會普及,目前的消費型PC裝置已可提供雲端AI應用,滿足日常生活、娛樂所需。目前台灣品牌包括華碩、宏碁及微星都推出首批的AI PC。(圖/華碩、宏碁、微星提供)消費者現在需要換機或購買AI PC新機?3C通路商分析,目前市售AI PC因硬體規格提升,價位大約在3萬5以上,以平均單價約3萬,確實比一般PC售價還高,若加大記憶體跟硬體容量,就要4萬起跳,等到明年微軟推出新款Windows 12,價格就會再拉高,「對想要嘗鮮或有換機需求的消費者,價差其實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3C通路商指出,不排除微軟明年Windows 12推出,可能比照Window 10免費升級Window 11的模式,因此現在的機種或許有機會可以比照辦理。那麼「現在可能是買入AI PC的好時機。」胡書賓笑說。
台股拚攻萬八1/消費性電子需求回溫加上AI需求 龍頭權值台積電領軍衝鋒
經歷近2年,台股指數11月15日重返17000點,且延續超過半個月之久,讓投資人重新燃起對萬八行情的期待,多位券商及分析師預期,台股有機會在2024年萬八不是夢,「關鍵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及半導體族群能否扮演攻堅角色。」台股在2021年12月27日指數站上18000點後,一路高檔盤整到2022年2月23日才結束萬八行情,2022年10月下旬最低回檔到12629點,直到2023年11月才算正式漲回並站穩17000點大關。近期投顧所公布的2024投資展望預估,群益投顧預期,台股指數高點為18500點;第一金投顧則預期高點將在18700點;富邦投顧預估為18600點。AI崛起之際,消費性電子仍是半導體的重要營收來源。(圖/報系資料照)「台股歷經2022年整年走空之後,在今年透過AI族群引領大盤上漲,截至11月中加權指數又站上萬七大關,如果說大盤要怎麼樣才有辦法繼續上攻,毫無疑問的;就是需要我們的神山台積電帶領,台積電占加權指數的權重高達27%,遙遙領先排第二名的聯發科,聯發科占2.7%。」華冠投顧分析師范振鴻告訴CTEWANT記者。觀察台股的權重分布,台積電占最高,聯發科及鴻海分別超過2%,中華電、富邦金、台達電、台塑化、廣達、國泰金、聯電、日月光投控、兆豐金等都在1%以上。以台積電漲跌1元影響指數約8.3點計算,如果台積電站回到600元(7日收盤價566元),約可貢獻指數282點,台股就可達17600點。法人指出,基本上電子成交量比重大多約在6-7成左右,透過資金在類股之前的輪動,就可以持續推升指數走高,但如果電子比重超過7成甚至到8成,則會有過熱跡象,就不太有利於指數上攻,反之,如果低於6成,光靠傳產族群撐盤,因為權重較低,也不利指數拉高。近期大約都在7成左右,有一點點過熱跡象,但尚未非常明顯。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預言,AI PC將會在2024年中問世。(圖/黃耀徵攝)范振鴻分析,台積電第三季法說會中提到,消費性需求即將落底,而AI相關的需求還是非常強勁。AI今年以來話題不斷,由於各家業者的客製化晶片,包括亞馬遜、谷歌都宣布將自行公布研發晶片,也勢必將交由台積電代工生產,可以預見台積電先進製程未來有可能再次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但相較之下,消費性產品依然是扮演著半導體產業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換言之,手機、筆電、桌上型電腦及傳統伺服器需求如果復甦,對於台積電營運上的幫助是非常大。」劉炯德觀察,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更在30日醫療科技展論壇上預言,AIPC將會在2024年中問世,「這將會是一劑重要的強心針。」除了半導體外,下游消費性電子也陸續釋出庫存去化完畢的好消息,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也看好,庫存去化已經結束,消費力道還不錯,接下來應該就是回到季節性效應,而AI帶來新應用,2024年景氣應會比今年好一點。集邦科技表示,2024年預期在奧運和歐洲盃足球賽事加持下,有機會支撐全球電視出貨微幅成長。(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研究機構集邦科技指出,隨著終端商務市場緩步釋出的換機需求,以及部分細分市場如Chromebook、以及電競筆電的持續擴張,預估2024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恢復至健康的供需循環,整體出貨規模將達1.72億台,年增3.2%。除了NB市場外,手機、電視也有觸底反彈的跡象,集邦科技表示,2024年預期在奧運和歐洲盃足球賽事加持下,有機會支撐全球電視出貨微幅成長0.2%,達1.97億台。手機則可以觀察折疊式手機,預期2024年出貨量將達約2520萬支,年增率達38%。
生策會主辦智抗菌平台研討會 分析抗藥性細菌「僅需1分鐘」
生策會昨日舉辦智抗菌平台專題研討會,楊泮池副會長擔任主持人,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檢驗醫學中心薛博仁院長等人,分享智抗菌平台拯救敗血症病人臨床研究重要成果。周德陽院長指出,敗血症每年造成全球約百萬人死亡,早期偵測敗血症至關緊要,但仍不幸有3-4成病人在感染抗藥性細菌時並未及時接受最適當的抗生素,中醫大附醫運用AI等工具分析病人全血球資訊,辨識僅需一分鐘,即可提早偵測血液出現細菌(菌血症),甚至運用由陽性血瓶直接預測抗藥性細菌,可提前48小時預測病人抗藥性細菌,智抗菌平台使用人次至今超過30萬,成功拯救20%的重症病人於死亡,如今平台也成功複製至落地外院合作,包括部立豐原醫院、台大雲林分院,以及童綜合醫院皆共同運用。遠傳電信總裁井琪參訪中醫大附醫在台灣醫療科技展的展區,至生成式AI-智海系統gHi展演室,親自體驗gHi在醫療病歷能達到多項精準功能;馬來西亞前五大醫學中心、檳城理科大學附設醫院Kamarul Zaman院長率隊醫療專家,參訪中醫大附醫甫獲美國FDA核准人體試驗- CAR-T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癌,並討論引進馬國進行相關人體臨床試驗事宜,以及孟加拉日本友善醫療集團主席Prof. Nayeem 等一行人,因籌建孟加拉老人醫院暨銀髮社區事宜,與中醫大附醫深度交流,期待引進相關AI醫療技術與醫學人才交流。中醫大附醫檢驗醫學中心,在展期受邀生策會,於南港展覽館一樓舉辦「醫師力大挑戰:破解謎團!醫療場域的「檢」調手體驗活動。提供高中生、社會大眾體驗醫檢相關技能(包含抽血、血型鑑定、尿液檢測等)。讓大家對醫檢師有更深入的了解,現場吸引各國專業人士以及不少小朋友參與體驗,寓教於樂,讓所有來參與的朋友們都能夠感受到醫學科技的深奧,同時對自身的健康管理有更深入的認識。
三大金控與瑞昱組「新創幫投資聯盟」 楊泮池:引百億資金助產業打世界盃
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今天(1日)宣布,國家新創獎正式與三家金控國泰、富邦、台新以及科技界瑞昱半導體共同合作成立「新創幫投資聯盟」,幫助新創通過不同階段資募挑戰。據了解,除了預計引進百億元投資基金,希望號召更多有意支持新創投資企業共襄盛舉,台灣醫療科技展同日登場的「國家新創獎Demo Day」首度對外開放,吸引逾30多家企業參加。國家新創獎自2008年開始對醫界、學界早期技術進行評估,幫助新創技術價值被看懂、被投資者青睞。15年來,國家新創獎評析超過2500件創新技術,至今協助創業已經有172家,募得總額達232.8億。「國家新創獎Demo Day」1日首度對外開放,吸引逾30多家企業參加,協助生醫界加速新創企業研發突破與市場布局。(圖/生策中心提供)其中種子輪、天使輪就投入超過將近百億;更有12家企業上市櫃,市值已近1500億!顯見國家新創獎已經成為台灣生醫創新募資重要指標。要扶持新創成立公司、甚至上市IPO需要一棒接一棒的投資挹注。國家新創獎與國內金控以及科技夥伴成立「新創幫投資聯盟」。生策中心經營長吳明發今天代表正式簽署推動投資合作協議,包括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富邦金旗下的富邦創投董事長龔天行、台新金控財務長賴昭吟、瑞昱半導體策略長劉彥劭等出席簽署締約,並率投資團隊參與現場11家Demo Pitch,挖掘潛力技術。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同時也擔任新創獎評審召集人楊泮池表示,今天新創幫投資聯盟成立,要幫助國內新創資金庫做大,除了種子/天使輪,也會擴大到 Scale up 募資輪,希望未來更多企業加入,一起參與新創案源的審查、評估,參與投資,共同孵育台灣生醫新創成長。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開跑 AI精準醫療成最大亮點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今(30)日起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四天,榮獲美國Newsweek 2024世界最佳智慧醫療醫院、2023世界最佳醫院、美HIMSS 戴維斯卓越獎(智慧醫療頂級榮譽)等多項國際大獎的中醫大附醫展區備受關注。今年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以「創新醫療 邁向國際」為參展主軸:「AI智慧醫療」、「再生醫療」、「精準醫療」、「中醫大研究」以及「獲獎專區」等五大展區,其中領先全球的多項創新研發成果,技轉體系衍生企業成為生技新藥等市場產品,吸睛度最高。包括長聖生醫的異體免疫細胞CAR-T新藥,今年九月已獲美國FDA核准,針對全球盛行的肺癌、乳癌、大腸癌等,可望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翻轉難治癌症搶救生命;聖安生醫的廣效性治療癌症新藥-「奈米三特異性雙免疫檢查點T細胞銜接抗體」,技術來自中醫大附醫2022年國家新創獎成果,為亞洲領先的次世代抗癌奈米抗藥體藥物;技轉長佳智能的生成式AI-「智海系統gHi」,大幅減少醫護人員75%輸入資料的時間,讓醫護人員更專注於病人照護,此產品七月問世以來,獲得亞洲國家不少醫院頻頻詢問。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指出,中醫大附醫擁有龐大的醫療大數據,運用AI智慧醫療與科技新知,分析臨床數據在重症與難治癌症疾病上,為全球醫界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突破。中醫大展區還設置有民眾體驗互動區-肥胖基因檢測,利用Real-Time PCR(即時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的方式,只需刮取口腔黏膜細胞,約一週後掃QR code即知自己是否有肥胖基因,寓教於樂增進了解肥胖的可能成因。國內醫療體系規模最大的長庚紀念醫院,每年投入數十億元經費在醫療科技發展領,本次展出分為「特色醫療」、「創新研發」、「智慧醫院」及「公益長庚」四大專區。「特色醫療」專區主要介紹尖端醫療、微創手術和全人醫療。<尖端醫療>有2大主題,包括與國際同軌的質子治療和細胞治療。目前林口及高雄長庚的質子治療配備先進的筆尖掃描系統,已服務超過6,500名癌症病患,提供全方位癌症治療;全體系院區也提供全方位細胞治療服務,如:免疫自體、肝癌、退化性膝關節炎、惡性腦瘤等。<微創手術>有7大主題,包含達文西機械手臂、無痕消腫甲狀腺暨頭頸腫瘤消融、自然孔達文西甲狀腺手術、腰椎微創內視鏡融合手術、脊椎微創經皮隧道減壓手術、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移植手術及逆行性(內視鏡)腎臟內碎石手術。<全人醫療>有9大主題,包含淋巴水腫超顯微手術、精準麻醉、運動醫學整合照護、心律不整整合照護、數位牙科及all-on-4、成人腹股溝疝氣手術、中西醫診療服務與養身藥材包、醫師臨場健康服務及勞工健康巡檢。「創新研發」專區則展出最具代表性及創新性的專利主題,包含2項AI技術在臨床醫療的實際應用,和11項自行研發改良原有的醫材或診斷方法。前者可應用人工智慧協助醫師做出臨床精準診斷,後者則是提升臨床照護與病人預後的品質。例如:口服抗凝血劑的劑量太高,可能引發顱內出血或重大出血,劑量太低反而因藥效不足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住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運用大數據結合人工智慧機器輔助藥品治療決策系統,整合個人用藥行為與雲端個人健康存摺,不限距離、不限同專科、不限同醫院,可及時幫助病人在就醫時能完善評估用藥風險,進而達到精準用藥。鑑於台灣每年有超過3萬2千多人因心臟與腦血管疾病而死亡,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院長楊仁宗帶領腦中風團隊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及台大電機系共同開發「可攜式脫水檢測儀」,檢測時間僅需1分鐘,快速又簡易,醫護人員可即時得知病人生理狀況、即時介入評估並處遇,幫助病人掌握黃金治療契機。其他創新研發項目還包括:應用人工智慧輔助分辨視網膜病變及治療、利用基因與免疫檢測平台以預防磺胺類免疫調節藥物所引起的嚴重藥物過敏之發生、無導線心律調節裝置及系統、外科手術縫合輔助裝置及其製造方法、新型的非侵入性胃癌生物標記之應用、利用口咽罩來防止在口腔治療或清潔中意外吸入或吞入異物、乾癬性關節炎的診斷生物標記及潛在治療標的、全球獨創之內置式人工造口裝置、精準基因檢測、精準環境賀爾蒙檢測及腸造口居家護理行動應用程式等亮眼成果。
明基佳世達醫療艦隊搶攻東南亞 下一步進軍印尼、越南
明基佳世達集團今(30日)集結16家關係企業參加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大秀集團醫療艦隊陣容,佳世達醫療事業群總經理楊宏培表示,泰國將是集團在東南亞的發展基地,接下來將進軍印尼、越南。明基佳世達集團醫療艦隊今展示了包括智慧醫療、血液透析、醫療設備耗材與醫療服務四大領域、共15項主題的最新產品與服務,希望在醫療科技展的亮相,集結台灣的創新能量,積極布局東南亞市場。楊宏培表示,疫情與AI加速催化全球AI智慧醫療的浪潮,明基佳世達醫療艦隊透過投資與整合,將各個健康、醫療現場逐步導入AI與智慧化,包括AI牙科、AI健康管理、AI復健、智慧手術室、智慧照護與精準醫療。楊宏培進一步指出,明基佳世達集團是台灣唯一擁有大型綜合醫院的醫療科技集團,積極將科技實力帶入醫療現場並守護民眾健康。身為液晶顯示器全球龍頭業者,今年更運用面板相關技術,首度亮相全新的超音波探頭技術QMUT,展現結合頂尖醫療水準與創新科技的實力。根據市場調研公司Data Bridge報告,2022年亞太智慧醫療器材市場規模約8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39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22.1%,其中診斷和監控設備佔最大規模,透過持續智慧化的發展,將可望提高診療的精準度與效率。
友達醫用面板全球市占第一逾30% 總座:2024年拚營收增2成
面板廠友達(2409)今(30日)參加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執行長柯富仁表示,友達目前在醫用面板的市占率約30%,為全球第一。對於2024目標,友達智慧醫療事業群總經理廖世宏表示,拚年成長率20%。柯富仁表示,友達以顯示器事業為根基,延伸專業醫療顯示技術、高精密度感測技術兩大核心能力,透過跨域整合生態圈夥伴的量能,開創多元場域應用先機。本次集結達擎、友達耘康、友達頤康3間子公司,共同建構醫療生態圈價值鏈,植入更多產品與服務,強化醫療事業競爭力,期望拓展更多可複製的智慧醫療成功案例。廖世宏說,醫療面板有兩大要求,一是因為遠距醫療,所以解析度要高,二是2D畫面往往會有不夠清楚的問題,需要3D來消彌死角。達擎推出「機器人手術即時3D解決方案」透過3D影像即時串流及高畫質4K 3D醫療顯示器,可將執刀醫師看到的畫面及開刀視野,同步轉換成立體畫面給手術室的醫療團隊,強化溝通效率,目前已成功導入日本近20家醫療院所。達擎也與千美醫研攜手成立子公司「原色口腔數位」,推出數位牙技管理系統,全面化製作流程。達擎也推出「27吋醫務一體機」,結合雙系統及視訊設備整合功能,成功導入牙科、放射腫瘤科及病理檢測等國內外醫療院所。友達耘康則承襲友達高解析與擬真的顯示技術,將其應用於中醫檢測,提供「中醫數位化檢測方案」,使傳統中醫檢測結果數據化與視覺化。
雙D春燕來?1/面板減產降庫存元月出貨回溫 DRAM龍頭美光續裁員「遙望下半年」
被市場形容為「雙D慘業」面板(LCD)及DRAM記憶體族群,在2023年開春後呈現兩樣情。經過半年努力減產後,包括友達(2409)及群創(3481)就要走出「去庫存」洞口,喜迎需求回升;DRAM仍深陷需求低迷,龍頭美光(Mircon)今年繼續裁員,南亞科(2408)則是遇缺不補,業界盼等下半年有轉機。仲英投資投資長陳唯泰向CTWANT記者表示,面板或記憶體雖曾被稱為「慘業」,但基本需求仍在,商品報價取決於供給及需求變化,當需求相對穩定,報價漲跌就會跟著供給面走,「面板雙虎一月營收表現呈現月減及年減,但出貨數量有成長,可推估下游庫存消化的情形良好,因此開始拉貨。」友達1月營收159.5億元,月減11.4%,年減42.7%,出貨面積124.6萬平方公尺,月減19%。群創1月營收126億元,月減21.8%,年減47.5%;大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775萬片,月減20.5%,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2,051萬片,月增8%。這春燕飛來的訊息,面板產業可說是足足等候了半年。話說去年六月中,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在股東會上向股東坦言,「第二季營運恐怕無法達標,加上成本上升,通膨造成消費市場低迷,公司將透過嚴格管理庫存及現金流的方式,維持正常營運。」一語宣告,面板產業進入苦日子。隨後,研究機構TrendForce在同年七月間也發出預警,面板報價持續下探,面板廠開始進行減產,預期第三季稼動率將滑落至7成,較第二季減少近7.3個百分點。其中傳出友達的稼動率只剩下50%。法人指出,彭雙浪的示警,也應驗在財報上,友達第三季月營收平均約170億元,低於第二季的200億元,且友達第二季就盈轉虧,第三、四季更是各虧掉上百億,累計全年大虧198億元,遠遜於2021年大賺600億元。群創的表現,也不相上下,從去年第二季平均月營收190億元,掉到第三季的160億元,因著連三季虧損,2022年也從2021年大賺603億元,轉為虧損279億元。不過,面板雙雄的減產策略,很快就奏效。先是群創總經理楊柱祥在去年12月初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上透露,「美國各大品牌廠祭出的黑色星期五檔期促銷見效,降低面板庫存,預估2023年可望重啟拉貨的『小確幸』。」彭双浪接著在當月21日表示,儘管終端需求還不是很熱,但已看到庫存降低的好現象,「目前來看,快的話,補庫存需求有可能在明(2023)年第2季發生」。今年開春後,TrendForce指出,中國品牌廠近期為「618購物節」展開備貨,代工廠和小品牌也跟進,整體電視面板供需轉趨緊俏;3月開始,又有北美亞馬遜Prime Day促銷備貨,將帶動全尺寸電視面板價格上漲。DRAM廠美光認為疲弱的市場環境已嚴重衝擊記憶體產業,預期將裁員全球10%員工,傳出實際比例將達15%,含台灣員工內將有7200人受影響。(圖/報系資料照)相較於面板,DRAM迄今仍未見春燕的身影。DRAM龍頭美光去年七月釋出市況反轉措手不及訊息後,同步減產,直到12月,美光執行長Sanjay Mehrotra仍稱,「晶片供過於求、庫存過多,已失去定價權。」為撙節度寒冬,美光去年12月開始進行首次全球裁員,預計裁員10%,台灣員工也在內。短短一個多月後,市場傳出美光實際裁員將達15%,約7200人,也讓2月20日美光發布聲明確認,2023年會繼續縮減全球員工數。台系DRAM廠南亞科(2408)總經理李培瑛指出,去年記憶體市況下行,跟俄烏戰爭,造成通膨、全球不景氣,及中國大陸封控影響內需有關,現在則要觀察解封後的復甦狀況。對於同業裁員,南亞科尚無裁員計畫,但會遇缺不補。DRAM模組廠威剛(3260)董事長陳立白也認為,全球疫情、區域戰爭、能源價格高漲及通膨問題,使得2022年DRAM合約價下滑約4成,NAND Flash平均價格跌幅更超過5成,對記憶體模組廠的營運與庫存管理無疑是一大考驗。不過,陳立白不看淡今年,上游記憶體原廠面臨庫存與虧損雙重壓力,控制產能、縮減資本支出與穩住價格,已是當務之急,「預期上半年DRAM價格將回穩,加上各項應用產品的記憶體容量都將倍增,消費性商品需求將以先蹲後跳的態勢於下半年出現報復性增長。」TrendForce表示,在原廠大幅減產下,下半年原廠端庫存有機會開始去化,有助價格跌幅收斂,因庫存壓力仍高,需要更強勁的需求才能回到健康水位,「止穩的觀察重點,要看解封後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目前尚未有好轉跡象。」台系DRAM廠南亞科雖然沒有裁員,則是先採遇缺不補來因應,僅針對製程研發與建廠需求,進行徵才。(圖/報系資料照)
印版愛心筆1/印度人隨機搭訕:你很好運 強索3000元捐款炸雞也不放過
日前警方獲報有民眾遭到印籍人士以展現魔術、讀心術等手法搭訕,不過在民眾準備要離開之際,印度人突然糾纏在他們身邊,並索要3000至9000元不等的金錢,有如台灣愛心筆詐騙的翻版,而這並非單純個案,早在今年11月底就有民眾在網路上發文抱怨,在北車、捷運松江南京站附近遇到類似情形,背後疑似有集團操縱,警方正在深入追查。南港分局於今年12月4日接獲報案,有民眾於南港展覽館前遭到印度籍人士詐騙,警方獲報後立即趕抵現場。由於當時南港展覽館正在舉行台灣醫療科技展,亦有不少外籍人士到場參展,增加了警方盤查難度,所幸警方眼尖,於門口瞥見一名西裝革履的印籍人士,立刻上前盤查。該名37歲的印度籍男子見警方上前,初始還能以英語向警方流利溝通,更拿出自己身上掛著的「台灣醫療科技展」專業人員識別證向警方證明自己只是來參展的工作人員,不過警方仍有所存疑,進一步詢問男子工作職業,男子向警方出示了一張破舊的名片,上頭赫然寫著男子的職業為衣服貿易百貨。被逮的3名印度籍人士中,警方皆在他們身上查獲話術教戰手則,疑似背後有集團操作。(圖/翻攝畫面)員警詢問男子,既然從事衣服貿易百貨,為何會出現在台灣醫療科技展上,且還持有專業人士證件,男子立即向警方表示,他是為了治療自己在印度有耳疾的兒子,才會出現在醫療科技展上,但仍不被警方採信,恰好警方瞥見男子的隨身皮夾內,放有多張神像、先知照片,並有話術和價目卡等,因此起疑,準備進一步進行盤查時,又剛好碰上先前受害的被害人路過,當即上前向警方指認,「就是他騙我3000塊!」因此順利以現行犯身分將該名印度籍男子逮捕歸案。當警方正在調閱監視器畫面釐清事實時,又瞥見一名印籍人士正在和年輕人對話,員警不動聲色向前靠近,直到確認年輕人不斷朝自己使眼色求援後便上前了解狀況。年輕人也立即控訴,這名印度人先是上前對他表示「You are very good」,便拿出一張黃色紙條,寫下幾個數字後,要求當事人選數字,而黃色紙條一打開就是被害人所選的數字,本以為這樣就作罷,但該名印籍人士又拿出神像和可憐小孩的照片,要求被害人給錢幫助這些小孩,遭被害人婉拒後,恰好發現被害人手上拿著剛買的炸雞,竟要求被害人給他,讓他當場傻眼。 遭騙的台人恰好撞見警方正在對該名印籍人士盤查,立即衝上前向警方還原遭騙經過。(圖/翻攝畫面)誇張的是,這樣的情形在短短一日內連續發生3起,警方也在展場周邊再度發現一名印籍人士,同樣持有台灣科技展專業人士證件,卻意圖進入婦幼展觀光,進一步盤查卻發現3人身上均有話術小卡、神像照片,更會在騙取金錢後三方會合,顯示並非單人犯案。而類似這樣的印籍人士詐財行為不僅僅發生在南港展覽館周遭,熱鬧的北車附近也曾有民眾目擊,甚至就連捷運松江南京站等地,也陸續有民眾上網抱怨指出,曾遇過印度人以「你是個幸運的人」上前搭訕,隨機施展類似魔術戲法與讀心術等手法,再向民眾索取金錢,儼然集團式操作。據知情人士指出,這幾名印度人多會鎖定落單民眾,隨機攔下尋找目標,且他們相當聰明,在瞬間變臉向民眾要錢的時候,多半不會有強拉民眾不讓走的狀況,而是不斷在身邊糾纏徘徊,逼得被害人不耐煩想要掏錢了事。而這樣的行為多是民眾「自願」給錢,加上他們並未有妨害自由與強制等情形,進而造成警方偵辦難度,多半只能在有被害人的當下以現行犯身分將人逮獲,且由於他們所犯罪刑較輕,移送後多半無保請回,可說法律幾乎拿他們沒轍,因此呼籲民眾能睜大眼睛,「看到上前跟你說你很好運的印度人,就快跑。」本刊對此情況詢問印度在台協會,不過截至截稿前均無人回應。
讀心術吸注意!印籍詐團糾纏路人要3000 警逮3人全送辦
北市南港近日傳出有印籍人士以讀心術或算命等方式,先向民眾表達,「你很好運」,隨後展示魔術技法,以此向民眾詐取錢財。南港分局獲報後,也立即趕抵現場,不過當警方正攔查一名西裝筆挺的印籍人士時,恰好有被害人目擊一切,怒向警方指稱遭該名印籍人士被騙經過,警方也同時其身上查獲金錢價目表、話術卡等相關證件,再一舉逮獲2名同夥。南港分局南港派出所近日頻傳有外籍人士在街頭隨機向民眾以讀心詐術騙取財物事件,警方獲報後也率警員陳洛堂、陳璿中、李惠婷等員趕赴現場,並在南港展覽館一館門口發現一名行跡可疑之外籍人士。盤查過程中,警方掌握該名男子為印度籍身份,並持當天前往台灣醫療科技展的參展證件,向警供稱是來看展,只是員警眼尖發現該男從皮夾拿出的名片為百貨、茶葉商,卻前來參加台灣醫療科技展,顯然有異,正準備進一步盤查時,正好巧遇被害人上前,立即怒向警方述說遭詐3000元的經過。警方也在該名印籍人士身上查獲數張不同宗教照片、金錢價目表、黃色空白字卡等詐騙工具,而當警方正在館內調閱監視器畫面釐清案情時,又突然發現另一名印度籍人士,正以相同手法對另一名被害人實施詐術並索騙金錢、食物,當即再次逮獲,並在同時間發現另一名身上持有相同詐術工具的印籍人士。初步了解,3人所用詐術手法均是跟民眾搭訕,先是利用算命或詐術精準預言,待民眾準備離開前夕向民眾糾纏索取錢財。全案經調查後,將三名印度籍犯嫌依《詐欺》、《強制》等罪嫌移送地檢署偵辦。南港分局呼籲,對於近日頻傳街頭有外籍人士透過與民眾以魔術手法互動,騙取財物等情事,務必提高警覺,勿輕易相信並交付錢財,若遇有類似情形,請立即撥打110報案專線,並且紀錄外型特徵以提供警方追查法辦。
英特爾結合18家台廠登台灣醫療科技展 秀區塊鏈結合醫療科技產業優勢
第六屆台灣醫療科技展於4日完美閉幕,此次展會亮點之一是展現了區塊鏈結合醫療與科技產業的跨領域優勢。今年除了東協醫院來台尋找戰略夥伴,攜手進軍國際市場外,在BIO+ICT結盟也成趨勢下,英特爾結合華碩、醫揚等18家台灣生態系廠商參展。該合作廠商包括研華、華碩、安勤、柏瑞醫、宏智生醫、威強、慧誠智醫、捷絡生技、康統醫、鈞聯、台灣微軟、真茂、醫揚、佳世達、台灣羅氏診斷、偉薩、中美萬泰和緯創醫學科技。另外,大江基因受惠佳世達參與私募案,雙方已進一步延伸出專科檢測、精準用藥指引與治療服務,預計明年將啟動細胞新藥臨床前開發。大江基因與佳世達合作,明年啟動細胞新藥臨床前開發。宏碁AI助攻三顧個人化「腫瘤新抗原DC」篩選,為兩家公司首個合作案,瞄準個人化樹突細胞的癌症免疫治療開發,也讓原先主要聚焦在軟骨、纖維母細胞、口腔內皮細胞之組織修復開發為主的三顧,開展新的產品線。承業醫則聯手研華,聯手搶攻台灣手術醫療設備與醫療推車市場,已成功進駐多間大型醫院。承業醫輻射照射新廠預計明年下半年投產,除了提供醫材滅菌需求外,看準航太、低軌衛星產業的材料高能輻射照射商機,新廠將提供相關檢測需求,爭取訂單。業者表示,由於太空、低軌衛星等產品,其相關元件需要先模擬輻射環境,另外,航太、電線電纜、超跑等材料,也要進行高能照射以及改質,而新廠均能符合需求。據了解,承業醫新廠預計明年2月初裝機,第三、四季開始投產,初期產能約 40KW,年營收可達2億元,最大產能可倍增至200KW,年營收貢獻有望同步翻倍。展望明年,承業醫三大事業也有斬獲,設備事業方面,陸續取得醫院標案,估有雙位數成長;近期併購藥局通路,店家數來到26家,明年將再新增兩家,目標未來每年新增2~5間門市。
一張衛生紙60秒測出大腸癌? 台塑集團醫療科技展成亮點
台塑集團參加今年「2022年醫療科技展」,旗下長庚大學研發團隊,將民眾熟悉的衛生紙開發成糞便採集與糞便潛血檢測的載體,如廁後,只要輕輕擦拭即能檢測大腸直腸癌,搭配團隊自行開發的高靈敏度反應試劑,60秒內就能得知篩檢結果。2022年「台灣醫療科技展」於12月1日南港展覽館一館登場,台塑企業今年已連續第六屆參展,在今年為期四天的展期中,結合企業內15個單位,設立「台塑健康樂活館。為了提高民眾大腸直腸癌篩檢意願、與減少檢測流程的不便利性,長庚大學與準訊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產學合作,成功開發衛生紙式家用糞便潛血檢測產品「擦即測 (JustWipe®)」。這項創新技術已累積獲得多個獎項肯定,並於2020年通過歐盟醫材認證,未來上市後可望成為癌篩利器。目前已通過歐盟醫材認證,團隊也將持續推動台灣TFDA與美國FDA認證許可。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務委員王瑞瑜主導,由台塑生醫投資新台幣7.55億元,取得「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51%股權,藉由整合長庚醫學團隊與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近20年專注細胞治療臨床應用技術發展的豐富經驗,跨足再生醫學領域。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核心技術為「CIK自體免疫殺手細胞醫療技術」(產品名簡稱IKC®),是一種於體外快速增殖患者自體免疫細胞,再回輸患者體內,藉以提高其自身免疫功能、免疫細胞抗癌 活性,提升生活品質的醫療技術。相對其他類型細胞治療,CIK細胞的製備時間短,有助於患者經醫師合併規劃後,盡快開始接受治療,為患者及家屬爭取更多控制病情的寶貴時間。長春藤IKC®技術培養的CIK細胞治療產品,不但已完成治療晚期肝、肺癌的臨床一期人體試驗,驗證其安全性無虞;並且也與北榮、三總合作,在去(2021)年完成全台第一個以免疫細胞治療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二期人體試驗,有效性經證實,接受「自體免疫殺手細胞IKC®」治療的晚期肺癌患者,不僅具臨床成效,其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而且副作用極低。此臨床試驗成果已發表於國內知名醫學期刊。明志科大推出多功能濕熱敷產品,透過方便的衣服設計與穴位強化熱敷技術,舒緩人們肌肉酸痛問題,藉由濕熱之效應可促進人體對應穴位之血液循環效果,舒緩疼痛及細胞活化。此外,好穿脫且美觀的衣服樣式設計,結合行動電源進行供電,讓你(妳)不管在上班、開車或家裡都可盡情享受濕熱敷的好處。寒冷的秋冬天更是居家或外出的保暖利器,春夏使用更可增加血液循環,降低身體病痛的發生機率。
鴻海新秀「無疆雲」 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解決方案
鴻海(2317)在醫療科技展一口氣秀出集團數位健康事業多項成果,包括「無疆雲」健康雲平台、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JYE01)、眼底影像全方位健康AI判讀系統等,目前已於土城長庚醫院進行臨床驗證。223727對於「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成立,鴻海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表示,過去一年四處奔走產、官、學、研、醫、慈善以及宗教民俗團體等,得到各界積極響應,而今聯盟已順利成立,期待能夠善用眾人的智慧,結合台灣在醫療領域的優勢,為全球數位健康事業做出貢獻。鴻海「無疆雲」健康雲平台,是藉由「智慧硬體產品+健康雲平台+生態聯盟」,並憑藉雲端數位整合家庭、企業、基層醫療機構等單位,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解決方案。鴻海數位健康專案執行長劉秉昊指出,「無疆雲」內建四大模組:保障安全效率的基礎層、支撐上層應用的演算法層、解決特定問題的模型層,基於前三層串起多個醫療實體,簡化資訊交互流程、降低成本,使其發揮協同優勢。也可搭配旗下Healthcare Hub(Pro、Home、Lite、Watch)系列產品,適用於包括醫院內外、偏鄉原鄉、長照機構、社區照護等場域。「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JYE01)」則是由鴻海和揚明光學聯手打造,預計明年第四季正式上市投入市場,是長庚醫院攜手鴻海、揚明光學聯手打造的全方位數位影像診斷解決方案的第一步。鴻海數位健康專案設計總監盛英瑋表示,只要一張眼底圖,結合長庚醫院眼科部多年累積的AI輔助醫療演算法,即可進行全身健康檢查,包括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像是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以及肝、腎功能等各項疾病皆在檢測範圍。「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JYE01)」還配備實體SIM卡、Wi-Fi與藍芽多重通訊功能,在偏鄉可輕易進行眼底影像即時上傳,同步醫院系統與使用者APP診斷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