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爭議
」高雄民生醫院狂爆醫療疏失!5月又輸錯血 醫檢師記大過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繼今年4月開錯刀事件後,昨(24)日又被議員爆出5月還有一起輸錯血的案件。對此,高雄市衛生局證實此事,強調已對涉嫌疏失的醫檢師,記一支大過懲處。國民黨高雄市議員陳麗娜昨日在質詢時,點名民生醫院在開錯刀後仍不斷出包,包括病患輸錯血送入加護病房、急診室看錯病人、延誤患者轉診就醫逼家屬抬棺抗議、借長庚醫師牌照執業卻無實際看診。高市衛生局說明,民生醫院當時在輸血程序中出現嚴重疏失,病患險些喪命,院方在緊急處理後,患者康復出院。涉事的醫檢師因此被記一大過,該院於5月27日主動通報重大醫療事故平台。至於涉借長庚醫師牌照執業一事,民生醫院強調,「未有」長庚醫師借牌不看診事宜,目前與長庚醫院合作為心臟血管外科,每週一診,週三會搭配心導管手術開刀,另長庚急診醫師每月「醫療合作」約12班。而醫療爭議抬棺案,院方先前已說明,此案經外部專業審查尚無缺失,已於10月11日由衛生局完成調處程序,目前進入司法程序。有關急診室看錯病人案例,民生醫院指出,是私人護理之家送錯A住民至醫院,身上卻是B住民的證件, 急診護理師依規定執行病人辨識,主動發現並等待家屬到場確認,及時發現並通報病安事件。
被龜殼花咬傷遭醫判「雜草刮傷」!網友喊太扯 院方喊冤:患者沒提到蛇
高雄一名50多歲女子,8日疑似遭蛇咬傷,前往岡山秀傳醫院就醫,醫生觀察後讓患者回家,婦人晚上依然疼痛二度就醫,醫師開轉診單寫「被田中雜草刮傷」,轉診到義大醫院後,醫生判定為「龜殼花咬傷」立即住院治療,秀傳醫院傳出烏龍醫療診斷,對此院方也回應了。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我是岡山人(北高雄)」發文指出,家中長輩疑似被蛇咬,8日中午到岡山秀傳醫院掛急診,醫生評估後讓患者回家觀察,沒想到晚間患者痛到無法走動,二度到秀傳醫院掛急診,轉診原因寫上「被田中雜草刮傷」,到義大醫院後,醫生判定為「龜殼花咬傷」,必須住院治療。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直呼太扯,兩者判斷差太多,「雜草、龜殼花,太扯了」、「真是讓人瞠目結舌」、「傷口舌咬和割傷分的出來吧!」、「這誤診也太誇張了」、「被草割到是一條細小的傷口,蛇咬到是兩個牙洞,差很多喔」、「真的很傻眼,而且是毒蛇欸,這種低級錯誤也太誇張。」對此,岡山秀傳副院長黃聖源回應,病患當天下午2點多初次就醫,描述人在田中不慎碰觸雜草,返家時發現左腳腫痛,當時有一點小小的瘀血傷口,但沒有明顯紅腫、熱痛及水泡,病人也沒提到被蛇咬,醫師冰敷並施打破傷風疫苗便讓病患出院。晚間6點多,病人回診表示左腳痛到無法行走,此時才補述有被蛇咬傷可能,醫師便判定是毒蛇咬傷,但院內無血清可用,才協助轉診至有血清的義大醫院。黃聖源表示當天周日人力較少,業務繁忙,因此在寫轉診單的時候,醫師以病人第一次描述去寫,沒有帶到第二次的診斷,因此引發誤會。高雄市衛生局表示,經查岡山醫院後續安排患者轉診至義大醫院就醫,並有與義大醫院急診聯繫交班,初步判斷尚無誤診情事;有關院方病情說明導致民眾誤解,將請院方加強員工教育訓練改善。倘若民眾針對醫療過程產生爭議時,得向衛生局之醫療爭議調解管道申請調解,將請醫院釐清、溝通並提供關懷服務。
石門養護中心女病患亡「未通知就火化」 家屬1個月後才知道:根本殺人機構
新北市陳姓男子3年前透過新北市社會局將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蘇姓親姊姊送往石門區某護理之家安置,直到今年6月收到通知,才發現親姊姊已病逝超過1個月,遺體已經火化。無緣見最後一面,陳男痛斥養護中心是殺人機構,涉及「毀屍滅跡」,市府單位對此疏失致歉,已檢討服務流程與通報機制,並調查相關人員失職狀況,依考績會程序辦理懲處。據《壹蘋新聞網》報導,陳男由於無力照顧患有重度智障的蘇姓親姊,3年前委託新北社會局將她送至石門區某護理之家,由於蘇女為低收入戶,由社會局共補助3年、146萬元安置與醫療費用,但陳男卻在今年6月收到公部門通知,蘇女已死亡超過1個月,遺體已被葬儀社火化。陳男6月得知此事相當震驚,後來從社工得知親姊已經死亡,無緣見到最後一面,據陳先生爆料,他在6月13日詢問社福中心社工關於姊姊住院近況,才得知死訊,不滿姊姊過世已超過一個月,護理之家及社福中心皆未通知,而擅自將姊姊遺體火化,質疑機構對姊姊生前遭護理之家凌虐,且有照顧不當情事,才會選擇快速火化「毀屍滅證」,他也對於見不到家人最後一面哭泣難過,痛斥養護中心是殺人機構。據了解,蘇女住進護理之家曾因胃食道逆流併十二指腸潰瘍、左胸膿瘍住院,後來康復,不過今年5月8日因發燒、血氧濃度低等症狀,送至八堵礦工醫院治療;5月12日醫院致電護理之家蘇女已死亡,享壽64歲,死因為肺炎併呼吸衰竭,次要原因為尿路感染、鉀離子濃度低下、糖尿病、高血壓。護理之家在5月13日聯繫社會局社福中心,告知蘇女就醫期間病逝,並稱「家屬同意由機構處理喪葬事宜」,由葬儀社火化遺體,社福中心以為家屬知情並同意由機構處理後續,因此未再通知家屬。悲傷的陳男不滿養護中心處置,民代接獲陳情後召開協調會,對此,新北社會局回應,對個案於機構安置期間病逝並由機構直接火化,未能及時通知家屬,造成家屬遺憾,致上最誠摯的歉意;目前針對內部與機構檢討查核機制,將檢討服務流程與通報機制,懲處相關人員。另外,衛生局表示,接獲民眾反映護理機構住民照護及緊急聯絡相關疑義,即協同社會局同步前往該機構現場查核,發現該住民為社會局保護安置個案,經檢視醫院診斷紀錄死亡原因為「肺炎併發敗血症」,依機構陳述及相關護理紀錄等相關事證,尚難認定該住民有遭受不當對待之情事,該機構內亦無設置監視設備。除此之外,該機構112年的督導考核有多項分數未達標準,包括無品質相關教育訓練、照護清冊未完備、無性騷擾事件處理流程等,將持續追蹤督導改善,強化照護品質,同時和社會局盡力提供家屬協助,若仍有相關醫療爭議,也可協助申請醫療爭議調解。
楊一展初訪越南 送影帝台灣飲料曝交情
公視《化外之醫》今(7日)於「Telefilm越南國際電影及電視技術展覧會」舉行首場國際記者會,製作人湯昇榮、導演廖士涵,越南影帝連炳發、楊一展、Harry Lu呂晉宇連袂出席。楊一展是第一次到越南宣傳,此行他還當「人肉快遞」,帶給連炳發他心心念念的台灣飲品,可見感情很好。楊一展是第一次到越南。(圖/公共電視)再次見到彼此,他們也是十分興奮。廖士涵見到發哥(連炳發)就送上熱情擁抱,還溫馨問候:「你中文有沒有進步啊~有沒有想我們啊~哈哈哈!」楊一展則稱讚發哥:「你怎麼又更帥了!」楊一展希望人生首次越南行,能有機會和發哥一起在當地到處走走看看吃吃越南當地的人文歷史美食。他也帶了發哥特別指名要喝飲料帶來送給他,祝他「保持健康,再創事業佳績!」Harry Lu呂晉宇(左起)、連炳發、導演廖士涵、製作人湯昇榮、楊一展再相逢心情特別好。(圖/公共電視)連炳發再次看到前導片,拍攝回憶湧上心頭,他說,拍攝《化外之醫》是有史以來離家最久的一次,將近四個月,最難忘的是當時常常睡不到四個小時,大家都全力以赴。回到越南,連炳發常跟「劉大哥」楊一展以社群聯絡,而且,他一回到越南就開始學中文,他說:「雖然我現在才開始中文,但我相信很快的我就能說中文!」Harry Lu呂晉宇表示:「台灣與越南感覺上好像是既熟悉又陌生,希望這部劇能讓雙方更了解彼此的文化。」他想跟越南粉絲說:「這部劇拍攝的過程非常辛苦,大家也很努力,大家的支持一定是演員們最大的鼓勵,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注意到這些劇裡所探討潛在的社會議題。」《化外之醫》共11集,結合金鐘、金馬製作團隊聯手打造。故事揭露隱身在台打黑工的外籍醫師范文寧(連炳發飾),因醫療爭議被迫逃亡,於法律與人性中掙扎,面對黑白勢力的進逼,神經外科女醫師鄭琬平(張鈞𡩋飾)竟意外出手相救,兩個孤獨奮戰的靈魂從此交會…。
《生命捕手》迎第一季最終回 Ella陳嘉樺爆破戲重物壓身考驗耐力
醫療生活劇《生命捕手》本週日迎來第一季最終回,同時宣布第二季將於2月25日登場。該劇播出以來話題不斷,第一季最終回預告釋出Ella陳嘉樺將遭遇爆炸意外,驚險的爆破場面讓她餘悸猶存,她直言:「爆破時我躲得超遠,就算有距離也能感覺得到那種震撼感,算是第一次拍爆破戲,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更考驗她的是「拍攝這場戲時,最辛苦要躺在地上,身上壓著一個有點重量的道具,然後維持一個動作很長時間不能動,所以身體會很不舒服。」李維維(右)劇中與柯叔元聊起20年前失去摯友的傷痛。(圖/東森提供)預告中也可以看見李維維向柯叔元聊起,在20年前一場巨大災難中失去摯友的傷痛,讓她久久不能自已。回想地震災難戲的拍攝,她表示:「因為場景關係,我們只有一、兩次拍攝的機會,當時賢哥(王識賢)在我面前爆哭翻滾,我在他後面也是痛哭失聲,想到好友就在裡面卻沒辦法去救,我覺得當下真的心很痛,偏偏我又是護理師,還要保持冷靜去救其他人,那場戲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劇中潘君侖與邱偲琹歷經醫療爭議事件後,關係日漸增溫,邱偲琹更主動當起潘君侖的「愛情軍師」,沒想到在教學約會的過程中,不自覺擦出曖昧氛圍。邱偲琹表示:「坦白說約會戲拍攝前我們練習了很多次,因為私下我們的相處很『麻吉』,所以花了一點時間訓練彼此不要笑場,還約定好如果笑場,就要接受被對方彈額頭或彈耳朵的小懲罰。」潘君侖則自曝:「我們是因為噴可樂的戲變得更貼近角色曖昧的感覺。」原來劇中有一場戲是邱偲琹教潘君侖用「搖可樂」追女生,正式開拍後才發現可樂的氣很不好控制,潘君侖分享心得:「可樂要用力搖,而且要夠冰才會噴,少了其中一項,噴起來效果都不夠好,因為可樂讓我們NG很多次,也因此變得更靠近一點。」被問到劇中這麼多種追愛招數中,有沒有自己加碼的情節?潘君侖透露曾經教朋友唱情歌給喜歡的女生聽,「因為我曾經唱情歌給女生聽,後來她寫情書給我。但我朋友用這個方法好像沒有後續,我也不好意思問他有沒有成功。」
人工流產後「胎兒還活著」...婦人傻眼怒告 醫師神隱連衛生局都找嘸
新竹一名蘇姓婦人發現懷孕但不願再生第三胎,前往診所進行人工流產,經服用邱姓醫師開立的墮胎藥物並回診確認後,打算裝避孕器時,竟發現腹中胎兒「還活著」,但後又因藥物影響導致胎死腹中需手術。蘇女憤而向地方法院提告,而該位邱姓醫師在出事後全程神隱,未出席調解也未出庭,法官認定邱男有醫療過失,判賠35萬8千元。判決書指出,蘇姓婦人在去年9月發現懷孕,考量到家中已有兩位小孩,於同月15日至邱姓醫師開設的婦產科進行人工流產,當天邱醫師確認蘇女已懷孕5週,即開立人工引產藥物讓她當場服用,婦人回家後也依照醫囑服用其他藥物,且回診檢查時,邱男告知:「都流乾淨了,只剩下一點點黏膜。」等語,蘇女因此放心並未再回診。未料蘇姓婦人同年隔月前往其他醫院欲裝避孕器時,竟被告知胎兒還在腹中有心跳且持續成長,孕期達9週又5天,已無法進行人工流產。當時蘇婦憤而向新竹縣政府衛生局申請醫療爭議調處,然而第一次調解會議卻被邱醫師片面取消,第二次調處當天仍不見邱男身影,經衛生局人員數次撥打電話聯絡後,僅表示「不會出席會議」。蘇婦事後因身體不適就醫,發現因曾服用過墮胎藥物,導致胎兒在懷孕11週又6天時胎死腹中,只能全身麻醉緊急進行子宮搔刮手術治療。蘇婦認為,因邱醫師的醫療過失,讓她身心受到巨創,提告求償手術、坐月子、嬰靈超渡儀式、精神撫慰金等費用,合計共60萬元,更控訴:「邱醫師至今對此事仍置若罔聞,毫無顧念病患同理心。」全案審理時,邱男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也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法官檢視相關醫療紀錄,認為邱男確實有醫療過失,共須賠償35萬8千元。
《化外之醫》台灣部分殺青 夏騰宏戲份超硬...一週瘦7公斤
《化外之醫》台灣部分拍攝90天已於8月30日殺青,9月份前進越南胡志明市拍攝。日前舉辦殺青酒慰勞工作團隊,除了先前曝光的張鈞𡩋、越南影帝連炳發、楊一展、許安植、夏騰宏五位主要角色,此次殺青更公開重要卡司,蔡亘晏(爆花)、傅雷、温昇豪、馬來西亞男星陳澤耀、謝章穎、Polo、新住民網紅阮秋姮等,還有搖滾歌手黃大煒第一次參與台灣劇集演出,十分令人期待。導演廖士涵表示:「過去這4個多月的拍攝刻苦銘心,每一刻都是難得的經驗。我有信心,會做出不同以往的台劇!」這次是越南帝連炳發至今最長一次出國工作,有4個多月,連炳發殺青後最想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繼續學習中文,期待下次來台宣傳時,能以中文應答。《化外之醫》接下來將拍攝越南的場景。(圖/公視提供)楊一展透露,劇組某天有四台車陸續出狀況,其中一台還是他開的道具車,幸好一切平安度過。戲裡戲外,楊一展視連炳發如弟弟,離別前他送連炳發一條水晶手環,祝福他永保健康。也期待連炳發再來台時,帶他去吃蒸的臭豆腐,試試臭豆腐的「最香」的真滋味。許安植為演出追根就底、不顧一切的檢察官,穿著高跟鞋眼中、不斷追的嫌疑連炳發,她的眼中總帶著一股狠勁,她笑著說:「發哥(連炳發)第一來台拍戲,希望沒有嚇到他!哈哈哈~」在劇中擔任外事警察的夏騰宏,不斷跑步追查非法移工,開拍第一週就從59公斤狂掉7公斤。過去他以演出遊走社會邊緣的角色居多,他很慶幸自己第一次演出這麼陽剛的角色。《化外之醫》預計於2024年第三季於公視播出,故事揭露隱身在台打黑工的外籍醫師范文寧(連炳發飾),因醫療爭議被迫逃亡,於法律與人性中掙扎,面對黑白勢力的進逼,神經外科女醫師(張鈞𡩋飾)竟意外出手相救,兩個孤獨奮戰的靈魂從此交會…。
醫療糾紛1/最衰的冠軍!這個科別最常被告 專家教「病患自保3步驟」
有「台灣美容教母」封號的「美體小舖」台灣區創辦人黃慧娟因美容療程猝死,醫美診所遭黃女兒子提告,5/25日判決出爐診所民事判賠371多萬元,刑事判負責人2年多刑期。依統計,全台每年約1萬2千多筆醫療糾紛,刑事案由整形外科居冠,民事第一名則是骨科,專家建議,面對醫療爭議,民眾可掌握「理性分析」、「保全證據」、「尋求資源」3步驟自保。長期研究醫事法律的廖建瑜法官2019年在《月旦醫事法報告》上發表《從判決快遞看醫療訴訟發展趨勢》,整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的醫療糾紛判決,刑事糾紛案件以整形外科最多,民事糾紛的第一名則是骨科。兩年後,廖建瑜再次發表,《從地方法院民事醫療判決看最新發展趨勢-引用最高法院次數觀察》,延續2年前統計,整理出截至2020年10月的醫療糾紛案件,此次僅更新民事糾紛案,冠軍仍是骨科,但後面的名次全變了,2年前依序為神經外科、牙科,這次變為醫美、急診。「浮出檯面的醫療糾紛,實際上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簡稱醫改會)研發組副組長吳奎彥表示,醫改會創立20年以來,已經進行上萬件的醫療糾紛諮詢,大約每年有500~600件,各縣市衛生局的醫療爭議調處服務,每年也平均約500~600件左右。「這些數字的背後,如果用科學模型去回推,應該至少有1萬2000多筆醫療糾紛,而這些是大眾看不見的。」吳奎彥說,參考《醫事法》相關論文資料,發現刑事糾紛第一名是醫美,其次是外科、急診;民事糾紛冠軍則是骨科,其次為醫美、婦產科,其他如急診、外科、牙科也紛紛上榜。「就算是不同資料來源,但可以發現容易發生醫療糾紛的科別大同小異,它們分別有一些共通點,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在於『醫病專業知識出現落差』,這或許也是骨科民事糾紛最多的原因。」以案例實際說明,一位50多歲婦人因右腿麻木、跛行而向骨科名醫求診,醫師建議進行內視鏡手術,表示只需1.5小時的時間,沒想到實際手術長達8小時,且術後婦人大小便失禁、臀部及陰部皆毫無知覺,且左腳自腎部麻木至腳趾、合併刺痛感。最後發現婦人是罹患罕見併發症,由於機率低,就連手術同意書中都沒有列出,因此醫師也認為不必告知,沒想到卻發生了,最後法官認為醫師未善盡告知義務,因此判醫師與醫院應給予婦人精神賠償200萬元。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威明曾受訪表示,骨科的醫療糾紛特別多,和手術量多有關,且近年新治療法增多,骨材及藥物種類也大增,若治療前溝通不佳或結果不如預期,都易引糾紛,目前骨科最常見的手術包括關節置換手術、骨折手術、脊椎手術。 「美體小舖」台灣區創辦人黃慧娟(最左)因美容療程猝死,5/25日判決出爐,診所民事判賠371多萬元,刑事判負責人2年多刑期。(圖/翻攝自美體小舖臉書)吳奎彥說,多數民眾面對醫療糾紛的第一反應大多是驚慌失措或憤怒,例如有些民眾會選擇抬棺抗議等等,但這些對事件本身沒有幫助,他建議要掌握3原則。首先一定冷靜下來,理性思考醫療事件的過程與爭議點,同時釐清自己的訴求。第二,仔細回想過程之後,要趕緊保全證據。「除了收費單據之外,建議要跟醫療院所申請『全本病歷』,根據《醫事法》全本病歷要保留7年,這裡面會有患者所有的就診紀錄、病程、檢查報告、影像病歷、同意書等,是非常重要的資料。」第三,尋求資源。「例如醫療院所內都會設立關懷小組,處理患者申訴案件,幫忙處理患者與醫師之間的糾紛,如果無法解決或對結果不滿意,可以再去地方政府的衛生局進行醫病爭議調處,衛生局會請公正第三方幫忙居中協調,如果是重大爭議或涉及嚴重傷害,也會請該領域其他醫師幫忙檢視病歷,並且釐清醫病責任歸屬。」吳奎彥說,醫療糾紛具有高度專業的特性,而且極度個案化,很難用一致的標準概括討論,當糾紛發生時,維持冷靜最為重要,所以也不建議民眾以爆料的方式威脅醫療院所,「因為風向太難預測了,萬一不利於你,恐怕雪上加霜。」
醫療糾紛3/「我要告你」成最大迷思 恐耗18年!患者勝訴卻僅1成
民眾愈來愈懂得維護自身權益,因此當發生醫療爭議時,往往第一個想法就是「我要告你!」專家表示,這是民眾最常見的迷思,事實上根據過往判例分析,患者勝訴的比例僅有1成,而且官司往往要耗上18年左右的時間,相當勞民傷財!一名男子摔車受傷後手腕疼痛而就醫,醫師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右側遠端橈尺骨關節半脫位」,安排男子進行韌帶重建手術,術後三個月,男子手腕仍無法自由轉動且會隱隱作痛,男子認為醫師未說明手術方式與風險就讓他簽手術同意書,控告醫師有醫療過失、且未盡告知說明責任,要求醫院賠償他4年無法工作的薪水,與退休前共38年的工作半薪、看護費用與精神賠償,共800萬元。案件審理後,法官認為手術同意書中已經詳列「手術後無法保證病情一定會改善」,且同意書中也寫明相關風險,因此認為手術未違反醫療常規、醫師也已經善盡告知義務,因此判決男子刑事、民事皆敗訴。醫改會研發組副組長吳奎彥表示,許多民眾面對醫療爭議最大的迷思,就是認為要直接進入訴訟階段,也就是控告醫師與醫療院所,但進入訴訟階段是一條相當艱辛的路。醫美療程、整形外科的醫療糾紛案件相當多,專家認為與業者不當招攬、違法廣告較為相關。(示意圖/報系資料照)根據2021年6月出版的《月旦醫事法報告》,廖建瑜法官發表《從地方法院民事醫療判決看最新發展趨勢-引用最高法院次數觀察》,統計2016~2020年民事訴訟案件,一審、二審、三審完成需花6.2年,若再上訴到最高法院後,被退回更審,則要再回到高等法院繼續跑,所以一旦被退回,那可能要再加2.5年,再退回、再加2.5年,依經驗推估最久需10~11年左右才會定讞。吳奎彥說,「依我們掌握的資料來看,一個訴訟到確定判決甚至要18年,光是法官請合適的單位進行醫療鑑定,就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而且鑑定可能不只一次,無論是患者或醫師,這個過程都非常痛苦漫長。」更重要的是,患者勝訴率僅為1成!根據2019年《月旦醫事法報告》的統計,醫療糾紛患者勝訴率為11%,民事糾紛院方判賠原因,主要是未盡告知義務佔23%、術後照護16%及手術疏失16%。吳奎彥認為患者勝訴率低,與醫療專業門檻高有關,因此檢察官大多會不起訴或法官認為醫師已盡相關義務,因此多數不會追究醫師責任。另一位急診醫師則認為,病患勝訴率低是因為醫療糾紛濫訟的結果,他表示若一般民事案件雙方勝訴比例各佔一半的話,那醫療糾紛案件是懸殊的9比1,反而代表醫療糾紛承受了 8倍的濫訟。吳奎彥說,其實在訴訟之前,民眾面對醫療爭議還能有許多選擇,例如透過各個單位與醫療院所協調,或是申請衛生局的調處,安排其他醫師檢視醫療病歷、釐清責任等,這些都有助於更快地解決民眾的問題。
動完頭部手術「左腹竟有刀疤」 男控醫院偷摘腎臟…結局神反轉
烏干達日前發生醫療爭議,一名因車禍接受頭部手術的男子指控,左腹在術後出現疤痕,且事後到另家醫院檢查,發現身體少了1顆腎,認為左腎臟被偷摘。未料警方介入後出現大逆轉,表示他「天生只有1顆腎」,但男子對此說法仍高度懷疑。綜合外媒報導,卡班達(MuhammadKabanda)在烏干達首都郊區甘谷村(Gangu)一處市場擔任小販。9月底他騎乘電動腳踏車時發生車禍昏迷,醒來時發現自己在老坎帕拉醫院(OldKampala hospital),被告知剛動完頭部手術的他,發現左腹有手術痕跡,而院方給出的「取出組織修補頭部傷口」理由不只無法讓他信服,更懷疑左腎被偷偷摘除。他事後到另家醫院檢查,果真發現少了左側腎臟,隨即聯絡媒體及報警。但警方向衛生機構調取相關報告後,卻指出卡班達是天生只有右腎的「腎缺失」(Renal Agenesis)患者,且卡班達的腎臟比一般人更大,還有多個腎動脈。最關鍵的是,該傷口只有10公分,小到根本無法取出腎臟,認為他左腹沒有腎臟只是巧合。不過,卡班達對此說法高度存疑,並與烏干達醫學委員會合作,試圖調查清楚他的單腎真相。
屏東七旬婦手術刀片卡體內 轉診取出3天後竟猝死
屏東縣一名72歲黃姓婦人,7月1日因咳嗽等不適症狀,送醫住院治療,沒想到醫療團隊進行引流時,卻誤將4公分長的刀片卡在黃婦體內,緊急轉診高雄後雖順利取出刀片,但黃婦病況急轉直下,10日上午因敗血性休克與右側肺壞死不幸死亡。家屬聞訊無法接受,屏東縣衛生局將啟動多元雙向醫療爭議處理機制,檢察官也將會同法醫進行遺體相驗,依法調查處置。屏東分院坦言刀片卡在體內確實不應發生,會以負責態度面對後續調處。黃姓婦人家屬表示,7月1日晚間阿嬤因咳嗽身體不適,通報救護車就近送往國軍高雄總醫院屏東分院急診室,經檢查發現肺積水,5日才開刀動手術,沒想到術後醫護人員卻告知刀片掉進體內夾不出來,轉送國軍高雄總醫院,7日再次動手術取出刀片,接下來2天家人還能和病床上的阿嬤視訊,10日早上醫護卻告知阿嬤病況急轉直下,隨後便與世長辭,令人無法接受。家屬表示,術後醫護人員卻告知刀片掉進黃婦體內夾不出來,轉診再次動手術取出刀片,沒幾天卻突然猝逝,令人無法接受。(圖/翻攝畫面)國軍屏東分院說明,患者1日診斷為心衰竭併右肋膜積水,4日電腦斷層發現右側肺炎合併膿胸與雙肺栓塞,5日放置引流管過程中,引流刀片意外卡於體內;轉送總院以內視鏡手術清理膿液,並將刀片順利取出,手術過程順利;然而患者10日上午病況惡化,死因為敗血性休克與右側肺壞死。醫界人士強調,為了避免手術時將異物留在患者體內,標準流程是協助手術的護理人員,在手術前、後都應該仔細清點器械、醫材,才可確保患者的安全。
寵物情緣/律師詹傑翔讓愛貓當所長 背後故事藏洋蔥
「拳能律師」詹傑翔在事務所養了駐所貓「可愛」,頗受員工們喜愛。「可愛」這駐所貓當得挺稱職,不會搞破壞之外,還時常默默參與與客戶的會議,有次覺得諮詢時間太長了,還直接發聲暗示送客。不過「可愛」之所以成為駐所貓,背後故事有洋蔥。詹傑翔在「可愛」一歲的時候把牠領養回家,他回憶那段過程心有餘悸,「牠一開始非常不好養,前主人無法馴服牠,牠會咬、會抓主人,我一開始也是傷痕累累。」「可愛」的個性獨立,但並不算是非常親人的貓咪。(圖/林士傑攝)除了抓咬主人外,「可愛」小時候很叛逆,會趁他不在家胡搞,把飼料箱打翻,讓廁所的玻璃瓶碎落一地;也曾經自己撥開紗窗離家出走,「可能對外面很好奇,牠離家過兩三次,第一次去一天就回來,第二次可能發現好玩的,玩了兩三天才回來。」詹傑翔花了一年時間調教「可愛」,犯錯就要嚴肅指證,他會要「可愛」看著他的傷痕,用輕彈下巴來做到警示的作用,或是刻意餓一餐來懲罰牠。但「可愛」若有優秀表現,像是貓砂整理得很乾淨,也會給罐頭獎勵。現在「可愛」已不再調皮搗蛋。詹傑翔跟「可愛」曾花了一年時間磨合,現在能相親相愛。(圖/林士傑攝)詹傑翔原本把「可愛」養在家裡,一年前開始讓牠住在事務所,其中藏了一個傷心的故事。一年前詹傑翔養的另一隻貓「可樂」在家過世,他擔心「可愛」會觸景傷情,選擇讓牠轉換環境,「『可愛』當下看著『可樂』離開,我不知道牠有沒有感覺,因為貓咪很會忍耐,後來我覺得牠不適合自己單獨在家,剛好事務所大家都喜歡貓咪,平常也有員工可以陪牠,算是一個契機。」「可樂」當時尿道阻塞,卻被動物醫院誤診為膀胱炎,因為醫療疏失斷送救治時機,醫生一開始還不願承認失誤。詹傑翔為此研究獸醫教科書、跑動保處做寵物醫療爭議調處,奔走一個月後換回公道,在「可樂」火化前最後一面,他哭著說:「『可樂』,有人認錯了。」此後他更加理解很多案件當事者的心情,「寧願一切不要發生,還我家人就好。」詹傑翔用自己的法律專業,為過世的愛貓討公道。(圖/林士傑攝)「可愛」住進事務所後,適應良好,詹傑翔說:「牠參與過很多案件,我都叫牠幕後所長。」「可愛」會自己開門進去旁聽會議,有次一位男當事人找女律師諮詢,「可愛」見諮詢時間已經過好一陣子,推開會議室門發出喵喵叫聲,女律師才驚覺「時間差不多了」,詹傑翔對於「可愛」的表現也很滿意:「滿屌的!」寵物名:可愛性別:男年齡:八歲個性:小時候叛逆,長大個性很穩定律師詹傑翔原本養兩隻貓,其中一隻「可樂」一年前因病過世。(圖/取自詹傑翔IG)
阿中部長功課1/《醫預法》助家屬釐清醫療糾紛 吳玉琴:第3公正單位補資訊落差
立法院開議後,衞福部長陳時中向社福衛環委員會召委請託支持《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醫預法》)草案,展現盼能減少醫療糾紛,並保障醫護人員與病患家屬等各方權利的雄心;立委吳玉琴表示,衛福部很負責任地提出預告草案,且有上一屆國會的討論基礎,盼能儘速立法由公正第3方單位來彌補各方的資訊落差,讓病人家屬了解醫療過程的真相。吳玉琴表示,上一屆國會通過《醫療法》第82條修正草案,明確訂定醫事人員民事責任及刑事責任的過失構成要件及裁量事項,當時就有共識要積極推動醫療糾紛的「非訴訟調處機制」,因此制定《醫預法》也可以說是《醫療法》第82條修正後的配套措施。吳玉琴指出,在醫療過程中,有些結果並不是醫療者導致,而是病程中某些原因造成,不是故意或過失,但在因為資訊落差、不對等情況下,又沒有一個合適的救濟管道,病人、家屬面對爭議就會直接採取對醫師、醫院的刑事告訴,這對雙方是極大壓力。吳玉琴說,對病人家屬來說,要了解病程的資訊、知識,也有一定難度,因此訂定《醫預法》藉由明確的行政程序,可以讓病人和家屬從第3方公正機構單位,來了解醫療爭點的整理和內容。她說,讓病人家屬有所循,經由第3方公正客觀的視野審視醫療爭議是否有疏失,畢竟病人家屬方最想要了解的就是事實為何?吳玉琴表示,上一屆國會對《醫預法》已有進行討論,當時不同版本草案最後出委員會,雖協商沒有共識,但經過反覆協商,其實歧異已經逐漸縮小。她舉例,醫院是否要設關懷小組?到底多大規模的醫院才要設置?哪個單位來擔任第3方的公正單位?都有討論出一些基礎和妥協。吳玉琴說,第3方公正單位要開放給民間團體負責,或是制度剛上路時,交由政府相關部門的單位會比較合適,例如「藥害救濟基金會」。她認為,由政府相關的基金會先客觀試行一段時間,建立讓醫界和家屬等各方都能信任的程序基礎後再評估,也不失為一個方式。吳玉琴強調,相信在醫糾下,病人和家屬都不是以提告醫院和醫師為目的,而是希望藉由專業協助,釐清醫療過程、了解真相。她說,《醫預法》尚未立法完成,但醫事司也有在一些縣市試行調解,據了解在新北市就做得還不錯,但這也要看各縣市的積極度,因此還是希望趕快完成《醫預法》立法,有法源依據才會有更清楚的第3方公正單位讓病人家屬依循。吳玉琴說,病人家屬端絕對不是想無理取鬧,或一定要苛責醫師,而是要了解真相,大家都不想走訴訟,也不樂見浪費醫療和司法資源,如果能透過《醫預法》立法後的程序和第3公正單位釐清真相,這對台灣社會一定是好事。
阿中部長功課2/衛福部版《醫預法》草案 學者:立意良善卻諸多破綻
立法院上半年為法案會期,衞福部長陳時中該會期力推《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簡稱《醫預法》)草案,希望發生醫療事故時,能及時引入第3方進行調解、和解,該部版草案目前處於預告期;雖然社會各方多認為需要加速推動《醫預法》立法,但有學者針對衛福部版本提出不少建議。南台科大財法所所長羅承宗指出,衛福部版本的《醫預法》草案,乍看下立意良善,卻有諸多破綻與疑義。他說,草案名稱「醫療事故預防」,但醫療事故就是意外發生,如何「預防」,這有邏輯矛盾,且草案第1條開宗明義也揭露「妥速處理醫療爭議」為中心,因此建議將「預防」移除。羅承宗也說,草案第4條、第9條提到「不得採為相關行政處分、訴訟之證據或裁判基礎」,這在法制上極端罕見。他指出,能否作為處分或裁判基礎,本來就由機關或法院於認定事實時依據經驗法則判斷;第6條提到「病人、家屬或其代理人因語言、文化因素或有聽覺、語言功能或其他障礙溝通困難時,應由受有相關訓練之人員」,這能否切實推動?目前現有資源有無盤點?值得注意的是,草案第11條提到,醫療機構達一定規模者,應為其所聘僱之醫事人員投保醫療業務責任保險、成立醫療責任基金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相當之保障。而一定規模醫療機構的認定、保險金額、保險契約必要內容、醫療責任基金或其他保障方式內容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羅承宗說,從1990年代以來雖然很常見的「授權立法」,即以法規命令規定的模式,但是以2020年法制水準來看,這不僅恐有悖離授權明確性原則疑慮,且易有可能在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下,反而干擾甚至扼殺醫院既存且運作良善的糾紛解決機制。羅承宗指出,目前許多醫療機構已自行參加民間保險公司開辦的「醫療業務責任保險」,大型醫療院所基本上也以互助會的形式成立醫療責任基金,早已行之有年;以台大醫院為例,就有「景福互助會」來分擔醫糾風險,每月從醫師薪資中扣一定比率,人人納保,金額相對不高,宛如保險制度。他質疑,現行有如此穩定運作且良善的互助機制,真的要用未來衛福部統一的那套打掉重練?衛福部版草案仍有許多待討論改善的空間。
【桃醫爆爭議】腸沾黏誤判大腸癌 桃醫被控害病患枉死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桃醫),為拚升等為「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的醫學中心,不斷增添設備及擴建病房,卻接連爆發醫療爭議。一名張小姐向《周刊王》投訴,去年2月18日,她父親因心跳緩慢到桃醫掛急診,2天後才有醫生來看診,為張爸爸裝設心律調節器;而2月23日下午,爸爸腸胃不適,張小姐請護理師找肝膽腸胃科醫生會診,醫師竟到27日才出現,X光和電腦斷層的結果雖顯示為腸沾黏,家屬也反應張爸爸有腸沾黏病史,醫生卻斷言他有腹水,並斷言是大腸癌第三期,於2月28日早上進行手術。但手術完成後,醫生表示張爸爸只是腸沾黏而非癌症,切除沾黏部位就沒事,可惜張爸爸撐不過接連2次的手術,於3月2日凌晨病逝。後來張小姐更發現,醫生稱父親有腹水,但檢查報告中並沒有,父親的病歷更夾雜著其他病患的病歷,且畫有腫瘤位置圖的病歷更不翼而飛!對此,桃醫表示此案已於去年底和解,院方給予家屬新台幣60萬元慰問金,更曾多次約時間想向張爸爸上香,但未獲家屬回應;張小姐則說,桃醫至今僅付錢了事,他們家屬則分文未動慰問金,至於其他和解內容,桃醫都沒達成,只希望桃醫能改善醫療制度,別再讓病人受到如此待遇。(陳柔瑜)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63期《周刊王》和2149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均售。《周刊王》最新263期隨刊附贈「E奶治療師 薯兒」跨頁性感海報,值得珍藏。雜誌內還附超商折價券,幫您激省875元,粉絲切勿錯過。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
【桃醫爆爭議】桃醫拚升等 醫生假日卻神隱
《周刊王》讀者接獲投訴,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桃醫)想在今年升等為醫學中心,不斷地蓋病房、加病床,並找來名醫駐診,但假日期間雖有醫生掛名留值,不過除了急診室,並無醫生住院留守,若病人病情突然惡化,則由專科護理師通知醫生,得到醫囑後再由護理師緊急處置,因此醫療爭議不斷。為此,《周刊王》記者於4月1日下午造訪桃醫,護理站內只見護理師來回穿梭,卻沒有一位醫生。記者逐一詢問健保病房的患者「有沒有醫生來探視?」多數病人表示:「醫生休假去了,今天沒有來。」也有人婉轉地說:「護理師都有來照顧。」一名張小姐更向《周刊王》爆料,去年2月18日,她父親因心跳緩慢前往桃醫掛急診,2天後才有醫生看診,後來她的父親更因被誤診,住進桃醫13天就病逝。而她的父親住院期間,家屬和看護24小時輪流值班,周末假日沒看到醫生,病歷上卻有不認識的醫生事後補蓋「假日回診」章,讓家屬心中滿是問號。對此,桃醫表示假日有醫生值班,但值班方式沒有固定,可能會透過看病歷、電詢等遠端遙控了解病人狀況,專科護理師也會遵從醫囑照顧病人,如病人有緊急狀況,護理師會向醫生求援,一切以病人的安全和健康為最高考量。(陳柔瑜)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63期《周刊王》和2149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均售。《周刊王》最新263期隨刊附贈「E奶治療師 薯兒」跨頁性感海報,值得珍藏。雜誌內還附超商折價券,幫您激省875元,粉絲切勿錯過。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