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團隊
」 癌症 醫院 陳菊 徐若瑄 醫療中國出現罕見人畜共通傳染病Q熱 網友憂成第二個新冠
中國大陸江蘇常州有名顧先生日前反覆出現發熱、咳嗽、疲倦以及四肢肌肉酸痛的症狀,並伴有心慌、胸悶等,決定前往醫院求診,經過診斷,最終確診為罕見人畜共通傳染病Q熱(Q fever),引起大批網友恐慌,紛紛驚呼「天吶,不要成為第二個新冠啊」!據陸媒報導,顧先生於2024年11月前往江陰市民眾醫院發燒門診求診,他稱10天前,他從非洲回國後,便開始出現發熱、咳嗽、無力以及四肢肌肉酸痛的症狀,並伴有心慌、胸悶等。經門診醫師詳細詢問既往病史,並為其進行身體檢查後。胸部CT結果顯示,顧先生的雙肺存在大面積的發炎病變,隨即接受進一步治療。感染科醫療團隊注意到他「剛從國外回來」,並結合非洲當地的流行病學背景,醫療團隊為其安排了支氣管鏡檢查,並透過灌洗液的基因檢測技術,最終確診為貝氏考克斯菌(Coxiella burnetii)所引起的Q熱。消息一出,不少網友都相當恐慌「隔離起來,不要成為第二個新冠」、「當年最早兩例新冠也是這樣出現在微博的,天吶,不要成為第二個新冠啊」,所幸在醫護團隊的照顧下,顧先生的發燒、咳嗽、胸悶等症狀逐漸緩解,目前他已經順利康復出院。Q熱是1937年Derrick醫師在澳洲的昆士蘭發現,因當時原因不明,故稱此病為Q熱。Q熱是由貝納柯克斯體(又稱Q熱立克次體)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在自然界中廣泛傳播,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在極端環境中可保持長達數月的感染性。引起Q熱的貝納柯克斯體主要存在於受感染動物的尿液、糞便和羊水中。生活中易接觸的狗、羊、牛、馬、驢等動物為主要傳染源。感染Q熱會有以下症狀:1發熱患者的體溫可高達38至40℃,常伴隨畏寒、食慾不振、肌肉酸痛等症狀。2劇烈頭痛頭痛部位主要是額部和枕部,後來發展為瀰漫性頭痛。3呼吸道症狀喉嚨痛、咽部充血、咽峽炎;大多數患者會出現肺部病變,如咳嗽、胸痛等症狀。4肝部症狀常引起肝炎,大多數患者會表現為肝功能異常和黃疸。5其他症狀心肌炎、腎炎等。病程超過半年以上的患者易患心內膜炎,少數出現脊髓炎、腦炎。
江蘇孕婦車禍成植物人...丈夫「堅持生產」闖過鬼門關 昏迷近3年等來奇蹟發生
中國江蘇省沭陽縣婦人張榮香2011年因車禍變成植物人,昏迷3個月後才被檢查出在車禍發生前已有身孕。醫生雖告知生產可能對母子雙方都十分危險,但丈夫高德金幾經考量,最終仍堅持讓妻子生下這名孩子,並將妻子歷經萬難生下的這名小男嬰取名「天賜」。由於小天賜時常在母親病榻邊玩耍,並且在母親耳邊說話,張榮香在昏迷30個月後,竟奇蹟般甦醒。後來經歷多年漫長的復健與語言訓練,逐漸恢復健康。據《搜狐網》報導,江蘇夫妻高德金與張榮香結婚多年,育有2女,夫妻倆雖對沒有兒子能延續香火感到遺憾,但是張榮香在生下二女兒後,便再也沒有懷孕,夫妻倆只得作罷。2010年12月,高德金有事要回老家,帶著妻子張榮香與小女兒一同騎三輪車出門,意外發生嚴重車禍,高德金鎖骨、肋骨、腿骨多處骨折,張榮香為了用身體保護懷中的小女兒,更是頭部撞上路邊花壇,受創嚴重,醫生表示她已經成為植物人。然而在高德金一邊照顧妻子,一邊打官司的途中,她發現妻子的腹部漸漸隆起,檢查後才之後妻子已在車禍前懷上孩子,只是時日尚短,所以夫妻全都不知情。醫生指出,植物人孕婦無法活動,孩子在體內發育可能受到影響,而為了確保孕婦、胎兒健康,許多藥物也無法繼續使用,無疑會對母子2人的生命安全造成許多不確定風險,因此建議高德金打掉這個孩子。高德金幾經考慮,又與2個女兒商量,最終決定留下這個孩子。為此高德金的大女兒決定輟學在家照顧母親,讓父親能夠出外掙錢養家。之後在醫療團隊的精心照顧下,張榮香在昏迷中順利產下一名健康的小男嬰,高德金替兒子取名「天賜」,寓意這孩子是上天賜給他與妻子的禮物。2年多過去,小天賜逐漸長大。高德金時常把天賜抱到妻子床前與她聊天,等到小天賜開始呀呀學語,更是時常自己趴在母親床頭,向她說著只有自己能聽懂的童言童語。而張榮香聽到兒子的聲音,頭部竟會微微轉動,讓高德金心中多出一些期待。2013年5月的某天,小天賜一如往常趴在床頭和媽媽聊天時,張榮香竟然奇蹟般睜開了眼睛,嘴裡還吐出了迷糊不清的單字呼應著兒子。這個奇蹟般的消息很多傳開,引起廣泛關注,不少人透過媒體報導得知此事後對高德金一家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度過了經濟難關。之後,張榮香歷經了漫長的復健過程,好不容易才站了起了,又花了許多時間才能努力緩步短暫行走,語言能力也在期間慢慢恢復。這個一度破碎的家庭,或許也能回到過去平穩卻幸福的日子。
急診醫收4張照淚崩 同意「1行為」讓逝者家屬感謝
身為急診科醫師的陳志金,生離死別或許就是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總是有些故事讓他感觸良堆。近期一名雲林一名阿嬤在病逝前的幾天裡,醫療團隊的細心安排,與家屬共同留下了一段溫暖而難忘的回憶。事後,陳志金醫生收到護理師的簡訊,內含幾張照片,讓他在午餐時間看著不禁淚流滿面。陳志金醫師在FB的貼文中表示,照片中,一家人與護理師們圍繞著阿嬤合影。為了這張照片,有護理師為阿嬤化妝,甚至用枕頭套支撐下巴,使阿嬤看起來安詳而美麗。阿嬤在當天上午11點半辭世,醫療團隊以細膩的方式協助家屬完成「道謝、道愛、道歉、道別」的情感告別。陳志金醫師表示,幾天前,護理長曾提議在阿嬤離開時為他塗上口紅,並希望邀請家屬一起參與,陳志金當時全力支持。沒想到,在短短一小時內,護理團隊不僅完成了化妝,還請阿公挑選了一頂與衣服搭配的帽子,巧妙遮掩了因手術取下的頭骨缺損。這些努力讓阿嬤在臨終後依然顯得美麗安詳,甚至嘴巴也自然閉合,這對家屬而言是極大的安慰。陳志金醫師表示,從阿嬤進入ICU的第一天起,他便開始向家屬解釋病情,提供「交班單」供家屬參考,讓家人可以隨時了解最新狀況。阿嬤辭世後,他再次與家屬討論並努力緩解他們的內疚與不捨情緒。在此過程中,家屬甚至感謝醫護團隊,竟然同意家屬的信仰,允許使用符水和平安符。陳志金醫師解釋,這是家屬的一種祝福行為,無需反對。家屬們談起阿嬤,表示阿嬤總是十分貼心、不願麻煩他人,連最後的時刻都在適合的時間選擇離去,讓所有子孫都能見他最後一面。一位長年旅居國外的長女表示,因為一時衝動回台探親,才有機會與母親一起出遊,對此她充滿感激。這些回憶成為家屬面對失落的力量來源。在等待殯葬車時,陳志金特意取來兩本自己撰寫的醫學書,簽名後贈送給阿公。家屬將書擺在阿嬤頭旁,與醫護團隊一起拍下最後的合影。當車輛抵達時,所有醫護人員與家屬共同送別阿嬤,鞠躬致意,留下了這段感人至深的醫病關係。陳志金醫師表示,醫療的價值不僅是拯救病患的生命,更是協助家屬走過困難時刻。阿嬤的離去雖然令人悲傷,但醫療團隊的努力為家屬帶來了一段溫馨的回憶,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能看著這些照片,感受到當時彼此間的愛與支持。
日本YTR「2歲兒罕病過世」!悲痛曝噩耗:才說明天再來看你
日本百萬YouTuber北濱理紗(關根理紗)和老公婚後育有2個孩子,而她年僅2歲的大兒子,一出生就罹患罕見的遺傳性疾病「表皮分解性水皰症」,俗稱泡泡龍。不幸的是,北濱理紗12月31日發出影片痛心表示,兒子在2歲7個月12天時結束生命。北濱理紗2022年迎來兒子誕生,不過兒子一出生就罹患罕病「表皮分解性水皰症」,該病因皮膚極度脆弱而容易形成水疱,且目前無法根治。北濱理紗在這段期間,偶爾會在影片中分享孩子的近況,雖然沒有露臉,但可見孩子全身都裹著紗布,看了令人心疼。日本百萬YouTuber北濱理紗。(圖/北濱理紗IG)北濱理紗12月31日發出影片,只見夫妻倆坐在海邊她平靜地說道:「在對兒子說完『明天再來看你』並離開病房的數小時後,他於2歲7個月零12天結束了短暫的一生。」夫妻倆已經盡最大努力為孩子治療,也嘗試過各式各樣的方法,但病情依舊沒有好轉,兒子的生命在2024年畫下句點。北濱理紗的大兒子因罹患罕病過世。(圖/北濱理紗IG)儘管這段時光過得不容易,北濱理紗夫妻倆仍盡最大努力,帶著孩子到水族館、迪士尼等各地遊玩,盡可能為孩子短暫的一生增添幸福回憶。影片最後,北濱理紗心痛卻也冷靜接受事實,不捨的向兒子道別,「親愛的,你的一生真的非常努力,再見了,我最愛的孩子,我們後會有期。」最後承諾會將影片收益,全數捐給相關醫療團隊做研究。
MRI檢查以為是腦腫瘤 患者莫名頭痛、抽搐竟是「寄生蟲」釀禍
南韓一研究團隊近期發現寄生蟲入侵患者腦部的罕見案例。患者原經過MRI診斷,初期原以為是腦瘤。但由於患者後來莫名劇烈頭痛、抽搐,醫師推斷可能是寄生蟲入侵。後續經過手術治療後,確認的確是罕見的曼氏裂頭絛蟲感染病例。根據南韓媒體報導指出,在這起案例中,40多歲的患者A男因持續的頭痛和嘔吐首次前往首爾大學醫院就診。透過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顯示,A男腦部左枕葉有一處異常病變,後續醫療團隊初步診斷為腦瘤,並建議立即進行手術。但由於患者因症狀緩解選擇出院,所以最終放棄治療。但七個月後,A某再次因劇烈頭痛與全身抽搐入院。而透過最新的MRI檢查,病變位置竟然從左枕葉移動至頂葉,如此結果引起醫療團隊的警覺。在詢問過後,醫療團隊得知,A男曾飲用池塘水,並食用未煮熟的野味與生魚,醫生開始懷疑病因可能與寄生蟲感染相關。經詳細檢查後,A男被確診為曼氏裂頭絛蟲感染。這種罕見寄生蟲可通過血液進入腦部,引發多種神經學症狀,包括頭痛、癲癇及視力損傷等。隨著感染進展,患者可能面臨永久性神經損害甚至死亡。也因為如此,醫療團隊立即為患者安排了開顱手術,成功取出一條存活的曼氏裂頭絛蟲幼蟲。術後患者恢復良好,頭痛與抽搐症狀顯著改善。專家指出,曼氏裂頭絛蟲病主要因飲用污染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魚類與野生動物肉類而感染,幼蟲進入人體後可能長時間潛伏,最終引發嚴重健康問題。首爾大學神經外科白善夏教授提醒,影像學檢查中若觀察到病變位置的移動,需高度警惕寄生蟲感染的可能。公眾應避免飲用未經處理的水源,並徹底煮熟魚類及野味,養成良好的飲食與衛生習慣。
黑人陳建州妹妹「終於等到器官移植」 他嘆:2024確實不容易
「黑人」陳建州的妹妹去年突然驚傳罹患重病,必須等待器官移植,如今他在30日也發長文感謝,妹妹終於等到好心人肺臟移植了,「感謝那位我們不認識的捐贈者,您就像一位天使走過人間,願上帝保守眷顧您的家人。」陳建州昨(30日)晚間在臉書粉專發文感嘆,2024確實是不容易的一年,但還是有好事發生,「我妹妹Vicky終於等到好心人捐贈的肺臟,在聖誕節的隔天完成了器官移植手術,感謝台大醫療團隊的細心照顧,我們全家等待這一天已經好久好久好久了⋯⋯」陳建州坦言,在這個等待過程中真的非常的煎熬,但是只能每天保持著盼望為妹妹禱告,同時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過好,這些年他常常去球場前會先到台大醫院探望一下Vicky,然後再去球場工作,希望讓妹妹不要擔心他們,同時也幫她加油打氣、讓她更有信心等待奇蹟的來臨⋯⋯他續稱,自己本身就是等待器官的家屬,因此非常能體會每天等待器官的那種心情,所以也上網加入了器官捐贈的行列,希望能為社會盡一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同時期待有更多人也願意加入捐贈器官的行列,讓更多等待器官移植手術的人能延續生命。「感謝上帝垂聽我們的禱告,讓我妹妹獲得重生的機會」,陳建州表示,接下來妹妹會努力復健,遵照醫生和護士的指示,每天做心肺和身體的復健,「因為Vicky想要趕快回家抱抱她的孩子!請大家持續為我妹妹禱告,希望能順利度過一切難關!用生命影響生命,Vicky加油!」陳建州文末也指出,「感謝那位我們不認識的捐贈者,您就像一位天使走過人間,願上帝保守眷顧您的家人。2024的最後一天祝福大家一切平安、健康、喜樂,新的一年我們一定要更快樂。」
健康夫妻,兩名兒子卻患罕病! SMA 擴大健保給付治療現曙光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站立、一歲左右會走路,但對於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簡稱 SMA)的寶寶們來說,要靠著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卻很困難!劉爸爸發現兩個兒子在十八個月大時都還不太會爬,雙腳肌肉彷彿沒什麼力氣,動起來很吃力,四處求醫問診後確認罹患罕見遺傳疾病SMA。多年來,透過中醫調理、老藥新用等方式介入治療,但成效有限,直到健保開放特殊藥物給付後,才終於有機會對症下藥。作為第一批受惠家屬,劉爸爸鼓勵大家不要放棄,只要治療就有希望。父母健康卻是帶原,發生率偏高的罕見遺傳疾病!台北馬偕兒童醫院小兒遺傳科資深主治醫師林炫沛表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位於人類第五號染色體長臂(5q)的SMN1基因缺損,導致脊髓的前角細胞(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體隱性罕見遺傳疾病。臨床上父母大都是健康無症狀帶因者,但孩子卻發病的案例;研究指出,假如父母都是無症狀的基因變異帶因者,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會將各自帶有的缺陷基因遺傳給下一代,每1.5 - 2萬個新生兒當中會有一人罹病,屬於發生率相對較高的罕見疾病,因而被建議列入產前帶因檢測與新生兒篩檢項目之中。健保擴大核准給付,每年省 700 萬元藥費!根據統計,目前全台約有 400 位 SMA 患者,發病率大約為一萬五千分之一。林炫沛提到,隨著病程進展,運動神經元細胞日益凋亡,SMA 患者的肌肉會逐漸萎縮,除了喪失動作能力以外,連呼吸、咀嚼、吞嚥等基本的肌肉運動都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介入治療,嚴重型的患者通常都在兩歲以前就會離世。即使順利存活也常需靠氣切或胃造口續命,所幸經過醫界與病友團體多年奔走之後,健保已擴增給付病患使用兩種 SMA 的疾病修復治療及一種基因療法,粗估可替病友省下每年約 6、7 百萬元費。肢體功能恢復顯著,治療讓 SMA 有望逆轉勝!SMA 的患者需終生使用藥物治療,許多病友常因擔心副作用而卻步,但林炫沛強調,運動神經元細胞的凋亡是不可逆的,這是基因缺損引起的疾病,不治療肯定會逐漸失能,只有接受治療才能讓運動神經元細胞得到保護,只要沒有凋亡都有恢復功能的機會。臨床觀察,SMA 患者普遍在治療一年後,運動功能會有顯著提升,尤其是上肢肌肉改善最明顯,甚至還有不少病友自述,打完基礎劑後就有感覺,呼籲病友,先做好決定開始治療比什麼都重要,就算後悔了想要換藥,健保提供一輩子一次轉換機會,不用想太多,遲疑就是錯失治療機會。遲疑恐錯失良機!家屬以自身經驗鼓勵病友積極治療回顧過去,劉爸爸談到了這段時間照顧孩子們的點點滴滴。小兒子接受恩慈療法已有兩年,今年八月,因健保放寬給付標準,老大也開始接受口服治療。在口服藥物的幫助下,兩位兒子的病情都有了明顯的好轉。從過去需要家人幫忙拿取桌上的物品,像是書本、文具或是筆電。如今,已能自行完成,逐漸達成生活自理,進步令人欣慰。他也以自家經歷鼓勵其他罕病家庭,時代進步、醫療技術不斷提升,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目前無法治療的疾病被戰勝,請大家不要放棄,趕快接受評估與治療!林炫沛則提醒,動作協調能力的保存跟進步,光靠接受疾病修復治療還不夠,得靠病友持之以恆的復健和自我訓練,包括攝取足夠的營養、充足睡眠、適當的陽光照射和肌肉運動,建議多和醫療團隊溝通討論,把握積極有效的治療機會,讓身體狀況得到改善。
比公務員更優 這醫院宣布明年調薪5至20%
2025年決戰護理人力!中國附醫今(30日)宣布發放全薪1.75個月年終獎金,光是總院單院獎金總額高達6億元,且2025年員工薪資調高至5至20%,預估將投入3億元經費;該院描準中部公醫唯一醫學中心:台中榮總1.5個月年終以及2025年調薪3%,要坐實醫界台積電寶座。歲末年終上班族最關心的莫過於年終獎金、明年會不會加薪?還是只有基本工資調漲?中國附醫繼12月20日宣布發放全院約6500名員工每人1.5萬總值達1億元新春大紅包後,搶在跨年夜前再宣布將發放全薪1.75個月年終獎金,獎金總額高達6億元。此外,2025年更準備投入3億元,確保員工薪資能調高至5~20%。不但標榜年終獎金依全薪發放,員工薪資調幅最高還達20%,據悉中國附與台中市政府合作的「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即將於2025年正式營運,醫院將大舉徵才,總院大幅調薪、加幅相關福利,就是希望能招募更多醫療團隊加入。面對整體產業普遍護理荒,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表示,已指示旗下中國附醫、亞大醫院將新進病房護理師的月薪提高至5萬元以上,單純白班就有5萬元,而輪三班者年薪更可突破百萬元,若現有員工成功介紹護理師進院服務,還可獲得高達2萬元的推薦獎金。中國附醫總院也特別體恤夜班同仁,提供全院員工大夜、小夜班暖心餐點,每年提撥預算超過2000萬元;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強調,員工是醫院最寶貴的資產,因此醫院每年不斷加碼在員工福利上的投入,除長期已提供掛號費及健保部分負擔全免、及所有項目就醫優免措施外,更逐年擴大高階健康檢查的預算與服務項目,每年編列預算已超過6000萬元,全力守護員工健康。
陳菊腫瘤手術「出院前腦中風」!陳其邁曝最新病況 網臉書狂留言
監察院長陳菊近日健檢發現右側腎臟有一約3.5公分腫瘤,因此進行手術,不料出院前一天突右下肢無力,經檢查確認是左側腦血管阻塞,立即展開治療。針對其病情,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8日)透露,陳菊已逐漸康復,希望她趕快恢復健康。高醫表示,陳菊日前因感冒至高醫就診,順便安排例行性健康檢查,檢查過程中,高醫團隊發現院長右側腎臟有一約3.5公分腫瘤,雖未出現任何不適症狀,但進一步評估後,醫療團隊建議其採取早期介入治療;陳菊於12月21日接受精密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治療,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恢復良好,第2天即可自行下床活動,原計劃於術後3-5天出院。高醫提到,然而在預計出院前一天早上,陳菊突感右下肢無力,高醫迅速組成跨科別專業團隊,於1小時內迅速完成檢查確認其為左側腦血管阻塞,並立即展開治療。高醫指出,由於在黃金時間內進行妥善處置,危機得以及時化解,目前陳菊健康狀況穩定,正依醫療團隊建議進行適當調養,家屬委託院方感謝各界的關心,也懇請社會大眾給予陳菊安心休養空間。針對陳菊狀況,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8日)透露,陳菊已逐漸康復,希望她趕快恢復健康。另外,不少人也湧入陳菊的臉書加油打氣「早日康復」、「保重身體」、「身體安康」。
陳菊由高醫團隊照護中 監院:目前健康狀況穩定
監察院長陳菊監察院長陳菊傳出身體不適,日前未帶隊赴行政院進行年度例行巡查。監察院今(27日)表示,陳菊現於高醫接受專業醫療團隊的完善照護中,目前健康狀況穩定,未來若經家屬同意,將擇期對外界說明。監察院於23日舉辦「113年巡察行政院會議」,原應由監察院長陳菊帶隊前往行政院,但當天陳菊因嚴重流感缺席,改由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帶隊。陳菊身體健康狀況引發關注,監察院今天表示,非常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心,陳菊現於高醫接受專業醫療團隊的完善照護中,目前健康狀況穩定。後續將在家屬同意下,擇期對外進一步詳細說明,謝謝大家的體諒與尊重。
陳菊腎腫瘤手術!出院前一天突「腦中風」 疑插管治療中
監察院長陳菊日前因流感,沒有出席監察院赴行政院例行巡查。不料近日傳出,陳菊人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接受照護。對此,監察院證實,目前健康狀況穩定,擇期對外進一步詳細說明。高醫則透露,陳菊在預計出院前一天早上突感右下肢無力,於1小時內迅速完成檢查確認其為左側腦血管阻塞,並立即展開治療,目前健康狀況穩定。監察院聲明指出,非常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心,陳菊現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接受專業醫療團隊的完善照護中,目前健康狀況穩定,後續將在家屬同意下,擇期對外進一步詳細說明,謝謝大家的體諒與尊重。高醫則表示,陳菊日前因感冒至高醫就診,順便安排例行性健康檢查,檢查過程中,高醫團隊發現院長右側腎臟有一約3.5公分腫瘤,雖未出現任何不適症狀,但進一步評估後,醫療團隊建議其採取早期介入治療;陳菊於12月21日接受精密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治療,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恢復良好,第2天即可自行下床活動,原計劃於術後3-5天出院。高醫提到,然而在預計出院前一天早上,陳菊突感右下肢無力,高醫迅速組成跨科別專業團隊,於1小時內迅速完成檢查確認其為左側腦血管阻塞,並立即展開治療。高醫指出,由於在黃金時間內進行妥善處置,危機得以及時化解,目前陳菊健康狀況穩定,正依醫療團隊建議進行適當調養,家屬委託院方感謝各界的關心,也懇請社會大眾給予陳菊安心休養空間。不過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陳菊目前正接受插管治療。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發燒住院 最新病況曝光:已出院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因流感住院,不過目前人已出院。柯林頓的幕僚回應,感謝大家的關心,目前柯林頓已出院回家休養。根據CNN報導,柯林頓的副幕僚長尤瑞尼亞(Angel Urena)透露,柯林頓周一因為發燒而入院,在接受流感治療後,於周二出院,「柯林頓和他的家人非常感謝醫療團隊提供的卓越照護,並為他收到的善意訊息和良好祝福而感動,柯林頓感謝所有人,祝福大家擁有快樂且健康的假期。」自從離開白宮以來,柯林頓經歷了幾次健康危機。2004年,他在紐約接受4次心臟搭橋手術,並在隔年經歷了部分肺塌陷。2010年,他又進行了一次心臟手術,置入2支心臟支架。2021年,他因泌尿系統感染擴散到血液中,因此在洛杉磯住院6天。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監測數據,美國各地確診流感的人數正在上升。自11月底以來,流感類疾病的醫療就診次數一直高於基線水平,過去兩周住院率更上升許多,12月第二周,每10萬人中約有5人因流感住院。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估計,本季度迄今為止,已有至少190萬人因流感患病,23000人住院治療,970人死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示警,任何人都可能感染流感,尤其65歲以上長者要特別注意。
「最美校花」簡廷芮兒發燒住院15天!她曝冒2反應喊:變小腦炎
32歲演員簡廷芮,因演紅《我的少女時代》陶敏敏一角,有「最美校花」之稱。2020年她在演藝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嫁給小開男友,婚後火速生下一兒一女,平時會透過社群記錄親子日常,不料23日卻發文透露,兒子「小芒果」發燒、拉肚子住院15天,甚至出現眼睛上吊、全身扭曲等反應,後來更確診小腦炎,讓她相當不捨。簡廷芮透露,兒子因為發燒和腹瀉急診後,被診斷為「肺炎鏈球菌+急性腸胃炎」,接著轉院至台大兒童醫院治療,未料第三天晚上,兒子症狀突然惡化,出現眼睛上吊、全身扭曲等異常反應。據了解,小芒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斷續持續超過1小時,最終是靠鎮定劑才稍微緩解。簡廷芮透露,經醫療團隊進一步檢查,確診是因黴漿菌藥物引發的「錐體外症候群」,過去文獻上僅有一例,因此兒子成為了第二例。簡廷芮還表示,兒子住院期間病情波折不斷,退燒後卻突如其來地失去語言能力,上半身無力甚至無法坐起,後來經過腰椎穿刺和核磁共振檢查,確診是「小腦炎」,而醫療團隊判斷不需要藥物治療,但要時間來復原。對於兒子的情況,簡廷芮感慨表示,「這15天的一切對我們來說真的太折磨,小小的身體也真的太辛苦,太心疼了」,目前小芒果已經回到家中,她也透露兒子努力練習說話與走路,恢復的過程正在順利進行。簡廷芮兒「發燒住院15天變小腦炎」。(圖/翻攝自IG)
七旬翁胸骨疼痛!就醫檢查意外發現肺腺癌四期 「細胞治療」順利控制病情
70多歲的賴先生,退休後積極參與社區里內的公益及登山健行活動,身體健康硬朗,半年前因胸骨疼痛前往就醫,經胸部X光及切片檢查確診為肺腺癌四期,身體也因腫瘤快速變化壓迫到肺部而出現胸悶、嚴重氣喘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在醫療團隊的評估與建議下,賴先生先進行肺部腫瘤切除手術,同時安排基因檢測找出適合的標靶藥物,並規劃為期三個月的DC-CIK細胞治療,透過合併療程終於讓腫瘤在短時間內縮小,如今已不須使用止痛藥及專人照護,每天早晚能夠健走及簡易運動。細胞治療應用 癌症治療與再生醫學細胞治療可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應用為癌症治療,是將自體免疫細胞,從體內分離出來並在實驗室大量培養,再輸回病人體內來達到對抗癌細胞的目的;第二種應用則為再生醫學,是利用幹細胞分化的特性,誘導幹細胞分化出想要治療的細胞種類,達到器官修復或組織再生的結果,其應用包含退化性關節炎或軟骨細胞再生,或是燒燙傷時表皮或皮下組織的修補,以及阿茲罕默症及帕金森氏症神經細胞再生。賴先生的案例就屬於第一種應用,是目前癌症治療的新契機。DC-CIK細胞治療攻擊癌細胞並活化免疫系統 是癌症治療新選擇雙和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主任莊博雅醫師表示,DC-CIK細胞治療原理是結合具有辨識抗原及呈現的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DC)與毒殺能力的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體外共同培養並大量擴增後,將活化的免疫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進行癌細胞毒殺作用。DC-CIK不僅能攻擊癌細胞,同時也會活化自身的免疫系統,對於長期接受癌症治療的癌友是一個可嘗試的新選擇。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燿宇醫師指出,從治療前的影像檢查中可明顯看到賴先生肺部腫瘤持續擴大,除透過基因篩檢找出合適的標靶藥物外,合併搭配每劑間隔兩周,共六劑的DC-CIK細胞回輸治療也是關鍵,後續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可明顯看到腫瘤縮小,部分腫瘤甚至消失。除療效顯著外,更重要的是幾乎無副作用產生,精神與體力並無影響,未來只需按照醫囑定期回診即可。
忍痛幫兒子完成器捐遺願 ICU醫動容:一位母親的愛
全台有逾1萬在等待器官移植,然而器官捐贈不僅需要捐贈者生前的意願,更考驗家屬在親人生死交關時的抉擇。近日醫師陳志金在社群平台分享了一則感人的器官捐贈故事,讓人深刻體會家屬與醫療團隊在過程中的艱辛與愛。陳志金在臉書發文提到,有一名兩次判定腦死的病患,其阿嬤不忍心看到孫子長期受苦,希望能早日完成器官捐贈。然而在第三次腦死判定前,病患出現些微的「瞳孔反射」,導致判定無法通過。陳志金詢問家屬,是否有未完成的心願或牽掛,病患的哥哥、姐姐隨後向他訴說,「放心吧,我們會好好照顧媽媽。」令人動容的是,當晚病患的「瞳孔反射」再次消失,或許是放下了心中的牽掛。而這位母親在急診醫師告知病情無法挽回後,果斷決定讓孩子進行器官捐贈。陳志金感慨地表示,這樣的決定極為不易,許多母親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接受「無法救治」的事實,而有些人甚至無法放下,終生背負悲傷與自責。他認為,這位母親能在悲痛中做出如此勇敢的決定,除了可能因家境與個人經歷讓她早有面對「無常」的準備,更因她不忍孩子繼續受苦,這是一位母親無私的大愛,也是生命延續的動力,「最重要的是她很勇敢堅強的做出這個決定,這是一位母親的愛」。陳志金也提到,「意外發生的那天,正好是你的生日。明年在這個母難日,一個原本會讓媽媽傷心欲絕的日子,卻因為你的大愛、媽媽的勇敢堅強,多了好幾個家庭可以感恩重生,他們也將會在台灣的不同角落為你和媽媽祝福、他們也將更珍惜這份溫暖,把它傳遞下去」。此外,在器官捐贈手術前,家人、協調師與社工師會依序向捐贈者進行「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四道儀式,醫療團隊也會全程陪伴,向捐贈者及其家屬表達敬意。陳志金分享,協調師會在捐贈者耳邊低聲感謝其無私的愛,讓器官能幫助多年受病痛折磨的病患。陳志金坦言,這時他總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醫療團隊也會鞠躬致意,向捐贈者及家屬致以最高的敬意。陳志金特別感謝全國的協調師與社工師,形容他們不僅是「生死接線員」,更是「器官媒人婆」,幫助器官找到適合的歸宿,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這是一種大愛的傳遞,也是生命奇蹟的真實寫照。」
走巷子下秒石牆突倒塌母子遭活埋 2子被砸死母親癱坐石堆哭斷腸
印度於17日發生一起牆壁倒塌砸死行人的意外,當時一名47歲的母親帶著2名孩子行經一處巷道,豈料左側石牆突然倒塌,3人瞬間遭石堆淹沒,母親受重傷,其19及17歲的兒子當場被砸死,母親全程目睹,隨後無助的坐在碎石堆中大哭。據外媒報導,此事發生在印尼北蘇門答臘省,12月17日早上9時55分左右,47歲的母親努萊瑪(Nuraimah)當時帶著19歲及17歲的兒子行經一處巷道,豈料走一走,左側石牆突然倒塌,3人來不及躲避,瞬間淹沒在石堆中,過程被監視器記錄下來,努萊瑪因此受重傷,立即被送往醫院救治,但2名兒子當場死亡。左側石牆突然倒塌,3人瞬間遭石堆淹沒。(圖/X)倒塌的牆壁是位於班庫巴都(Pancur Batu)區巴魯(Baru)村Jalan Jamin Ginting的前公共加油站(SPBU)建築的一部分。據了解,這3名受害者來自班庫巴都巴魯村的岡丹佩。對此,班庫巴都警察局長證實了這起事件,並向媒體發表聲明「這起事件確實有3名受害者,其中2名死者都是兒童」。當時警方和醫療團隊立即進行疏散和治療,確保倖存罹難者的安全,而這起事件也引起了公眾的關注,提醒人們維護建築物,特別是公共場所的建築,以避免對周圍社區造成潛在危險。
徐若瑄罹癌憂無法再唱歌 見爸爸主治醫師激動忍淚
徐若瑄今年初罹患甲肰腺癌,幸好已經康復,而她的同門好友彭佳慧長期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在全國各大醫院舉辦「聽希望在唱歌」演唱會,今年兩人共同為病患、陪伴在旁的家人及醫護人員演唱,徐若瑄表示:「我是一名歌手,當知道癌症長在口腔,很擔心開刀後無法唱歌,現在能健康的唱歌給大家聽,真的非常開心。」彭佳慧盡力滿足觀眾們的需求。(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在演唱〈別人的〉時,台下正坐著徐爸爸生病時的主治醫生,讓徐若瑄想到爸爸和當時醫療團隊的照顧,一時情緒上來,忍住眼淚完成演唱,「佳慧姐在上台前提醒我,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時刻會想哭,但要忍住,不能在台上掉淚,今天是帶歡樂給大家,我有做到。」台下有一位來自香港的歌迷,之前生病時在台大癌醫治療,並以徐若瑄的歌曲度過治療時期,讓徐若瑄感動說:「我們都要勇敢,我們都會很好的。」彭佳慧則演唱〈相見恨晚〉、〈甘願〉、〈大齡女子〉以及翻唱陳淑樺的經典歌曲〈夢醒時分〉,並笑說:「今天不用趕高鐵,開放點歌哦!」一位即將在隔天開刀的病患,舉手點歌說:「沒想到今天可以聽到彭佳慧唱歌,我要點〈酒矸倘賣無〉!」彭佳慧也拚盡全力演唱,而在她要離場時,一位病患拉著點滴架叫住她說:「我今天早上剛開完刀,但希望可以拍一下合照,就趕過來了。」她也馬上停下腳步拍照,並祝福「早日康復、健健康康」。
遭蜜蜂螫傷急送醫!61歲男意外發現心肌梗塞:感謝那4隻小蜜蜂
花蓮一名馬姓男子在整理家園時,被蜜蜂螫傷,因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意外發現罹患心肌梗塞,這也讓他忍不住直呼,「感謝那4隻小蜜蜂」。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這名61歲的馬姓男子近日在整理家園時遭到蜜蜂螫傷,因感到身體不適便前往就醫,結果意外發現自己罹患心肌梗塞。隨後門諾醫院醫療團隊隨即為他進行心導管手術,裝設支架並疏通血管,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恢復健康後,馬姓男子也在心臟病友會中感謝道,「感謝那4隻小蜜蜂,感謝門諾醫療團隊!」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翰興表示,馬先生的心肌梗塞可能與多重因素有關,包括天氣溫差大、風災後壓力及蜂螫刺激等,這些因素可能誘發血管內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陳醫師進一步指出,心血管內的斑塊通常是慢性病「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在斑塊尚未導致明顯血管狹窄時,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事實上,衛福部曾指出,國人死於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吸菸等因素,三高中,高血壓會損害動脈,導致動脈阻塞,並阻止血液流向心肌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過多積聚在血管壁,就會使得血管日漸狹窄,阻礙血液流通,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為了避免暴露於急重症的風險下,鼓勵民眾在發生高血脂時,更要積極控制。此外,每當氣溫驟降與濕冷時,因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可能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民眾,春季氣候多變,日夜溫差大,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務必注意三高控制及低溫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並且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 困難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中風徵兆,一定要儘速就醫。
曾寶儀至親罹骨肉瘤 手臂長大肉瘤開刀「挖大腿來補」
由林明謙執導、曾寶儀擔任敘事旁白的紀錄片《交換禮物》拍攝罹癌病友的故事,該片17日舉辦首映會,片中康復者廖新喜(Sam哥)當初他罹患骨肉瘤,手臂上的肉瘤比棒球還大,但首映會上他秀出健康的手臂,「腫瘤本人」已消失,引起現場觀眾驚呼連連。曾寶儀的親友廖新喜本身是中醫師,17日早上還在香港為病患看診,結束工作後專程飛來台北參加首映會,手臂上的腫瘤已經消失。原來他早已在台北榮總手術,恢復身體健康,所以特別到場分享自身經驗,並透過電影傳遞「面對癌症,不再害怕」的信念。廖新喜表示自己的骨肉瘤是在台灣榮總開刀切除,手術時間長達11個小時,切除手臂的骨肉瘤之外,還需要從一隻大腿移植組織填補手臂,然後再從另一隻大腿移植皮膚去填補大腿的組織手術部位。除了感謝醫療團隊。他也把片中說的一句話再次跟大家分享:「世上沒有不治之病,只有不治之心。」廖新喜(中)手術切除骨肉瘤,在《交換禮物》首映會上健康亮相,一旁曾寶儀(右)開心祝福。(圖/趙文彬攝)片中另一位癌症患者Olga,歷經乳癌四期、治療痊癒後又復發,復發後再康復,首映會她依然生龍活虎站在大眾面前。Olga感恩地說:「感謝大家來看這部電影,感謝我自己有活到這個時候,將近快三年了,我還是活得很好。」Olga表示,生病後最常聽到旁人給她掌聲,說「妳好棒,加油」,但Olga說:「其實我什麼都沒做,我只是活下來而已。我有在呼吸,我有在吃東西,我輕鬆得很,最辛苦真的是陪伴的人,他們也有創傷,謝謝大家。」《交換禮物》12月25日全台上映。
8旬嬤跌倒「雙腿骨折2次」! 1治療順利恢復重拾園藝生活
年長者跌倒骨折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危及性命。根據醫學統計,髖部骨折的年長者若未及時獲得適當治療,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在半年內兩度髖關節骨折後,透過先進手術技術重獲行動力,繼續享受退休生活,並提醒民眾重視骨折預防的重要性。及時治療助康復 專業手術效果佳一名87歲陳姓婦人平日熱愛園藝,在自家後院打理花草是她最大的生活樂趣;有天在修剪花草時不慎滑倒,造成右側髖關節股骨骨折。所幸在臺中醫院醫療團隊及時救治下,接受「正前開髖關節半置換手術」合併防感染骨水泥治療,術後恢復良好,隔天即可下床活動。豈料11月初,陳婦在與友人聊天時再度跌倒,這次是左側髖關節股骨頭骨折。雖然年事已高且半年內連續兩側骨折,但透過相同的手術方式,陳婦依然順利康復,重拾她摯愛的園藝生活。預防勝於治療 正確保健避免骨折臺中醫院周育名醫師強調,髖部骨折的後果不容輕忽,除了高死亡率外,更有50%以上的患者可能從此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他解釋,35歲是人體骨質密度的高峰期,之後就會逐漸下降,其中女性因更年期荷爾蒙改變,骨質流失速度特別快。為預防骨折,建議民眾應從日常生活做起:攝取足夠鈣質、維生素D,適度進行負重運動,並留意居家環境安全。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測 降低骨折風險特別是65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更應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測(BMD)。若檢測發現已有骨質疏鬆情形,可考慮接受針劑治療,目前健保對部分脊椎或髖關節骨折合併嚴重骨鬆的患者也有條件給付,及早預防、及時治療,才能降低骨折風險,維持良好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