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蔡明劼
」 蔡明劼血糖數值竟破千!病患自曝3餐飲食「含糖飲料當水喝」 營養師:大開眼界
一般人空腹血糖正常值應該小於100mg/dl;如果是100-125mg/dl之間,屬於糖尿病前期;126mg/dl以上,就是糖尿病。營養師陳怡婷分享自己首次看到血糖檢測值破千,並分享這位病患的三餐,令她大開眼界。營養師陳怡婷在臉書上發文表示,自己擔任營養師8年多以來,第一次看到有人可以血糖破千,並PO出這名病患血糖檢測結果單,數值竟高達1226mg/dl。陳怡婷分享這位病患的三餐飲食內容,早餐為山東大饅頭1顆或是肉包2顆,搭配含糖五穀芝麻粉沖泡飲加香蕉1根。午餐為大乾麵加上滷蛋或是自助餐(飯2碗,蔬菜少許,喜愛吃爌肉)加香蕉2至3根。晚餐吃白飯2碗+肥肉+蔬菜少許+南瓜湯/蓮藕湯/山藥湯2-3碗+橘子/芭樂2-3顆。此外,病患以含糖茶裏王取代白開水喝,並且隨身攜帶糖果,嘴饞就吃,也沒有運動習慣。陳怡婷分享首次遇到病患血糖值破千。(圖/陳怡婷營養師臉書)貼文一出後,引發網友、醫事人員們討論,減重醫師蔡明劼留言:「哇!還能走著進門診的話也很不簡單」,陳怡婷回應:「所以住院了,我去病房看他…」其他人也紛紛表示,「看到這數據只能說,一山還有一山高呢」、「是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嗎」、「看到這個血糖值,真的打破我的三觀,幾十年的醫事生涯,首見。不過從他的飲食看起來,攝取醣類的份量還蠻高的,真的是血糖的恐怖份子」、「全穀類跟水果類好驚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指出,「高血糖」可能對心臟、血 管、腎臟造成傷害;需積極調整生活習慣、改善健康狀況,以避免腦中風、 心臟病、腎病變、失明、截肢、洗腎等嚴重併發症。
雞肉「3部位」超肥 醫曝雞屁股油脂含量高達9成:根本在吃肥油
雞肉蛋白質含量高,是許多增肌減脂族的首選,不過減重醫師蔡明劼也提醒,雞肉也不是每個部位都適合減脂吃,尤其雞屁股、雞翅與雞爪等3個部位,油脂含量佔熱量均破50%,其中雞屁股的油脂含量更高達9成,千萬不要以為是在補充膠原蛋白,而是肥油,減重族一定要避免攝取。蔡明劼近日在臉書粉專「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PO影片解釋,為什麼減肥的人都吃雞胸肉呢?因為雞胸肉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又很低,所以吃起來很有飽足感,又不會熱量過多,很適合減肥。但減肥也不一定只能吃雞胸肉,蔡明劼指出,雞胸肉吃久了也是會膩的,有時候吃個雞腿,或是吃個雞胗,都是蠻好的取代方式。而且體重(公斤)乘以1.5至2.0的公克的蛋白質份量,是有助於增肌減脂的。不過蔡明劼提醒,不是所有雞肉的部位都是低脂,雞肉有3個部位比較肥,最可怕的就是雞屁股,雞屁股脂肪含量高達9成,吃了雞屁股,有如在吃肥肉,不利於減肥。雞肉次肥的部位,是大家很愛的雞翅,雞翅的油脂含量大概佔了將近6成至7成,所以吃了雞翅,大概吃下去的油脂,還是比蛋白質多很多。最後則是雞爪,蔡明劼解釋,雞爪裡面油脂含量佔熱量大概50%,因此不要再以為吃雞爪,是在補充膠原蛋白了,其實都是在補充肥油。
隔夜飯菜能吃?醫曝1重要關鍵 再列4基本觀念:這情況趕快丟掉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目前已2人死亡,讓不少民眾人心惶惶。而隔夜菜的問題,也再度引起外界高度重視。醫師蔡明劼提出4大基本觀念,最近爆出食物中毒的新聞,比起營養素問題,更要注意的應該是隔夜菜的衛生。蔡明劼在粉專《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表示,有學員提問「將隔夜的飯菜加熱來吃,營養素會不會流失」,事實上,3大營養素當然是不會流失的,雞腿放到隔天還是雞腿,蛋白質不會變少,五花肉隔夜一樣是五花肉,脂肪不會變不見,不過水溶性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B群等,確實會有部分流失,但流失的程度不易評估,基本上還是值得吃,「我自己也不喜歡浪費,我常態性的吃隔夜飯菜,已經吃很多年了還是頭好壯壯。」蔡明劼指出,最近爆出食物中毒的新聞,比起營養素問題,更要注意的應該是隔夜菜的衛生。他提出4個基本觀念,包括冷藏保存、冷藏保存、加熱溫度以及食用時間等。蔡明劼提醒,採冷藏保存應盡快將剩餘的飯菜冷藏起來,不要放置在室溫下太久,例如米飯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以上,容易滋生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造成食物中毒;如果要保存比較多天,比如說一次準備一個禮拜份量的便當,那麼隔天的便當放冷藏,其他的就放冷凍,更能防止細菌生長,但也不要冷凍太久,比如去年端午節的粽子放到現在。此外,確保將飯菜加熱至足夠高的溫度,建議在攝氏75度以上,以確保能殺死殘留的細菌。蔡明劼也提到,加熱後也要盡快食用,避免再度長時間放置,如果聞起來或吃起來有異味,就不要太節儉了,趕快丟掉。
想活得健康? 18年台研究:9食物和總死亡率負相關
大家都想活得健康,醫師說,2021年一項台灣研究指出,探討飲食習慣和總死亡率的關聯性,他們追蹤了18年,列出海鮮、蔬菜等9項食物,。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在臉書發文說,很多人為了健康會吃一堆保健補充品,但他認為良好的飲食、運動、睡眠才比較重要,「2021年有一份台灣的研究,探討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和總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性。經過18年的追蹤,該研究列出12項食物,其中9項跟總死亡率呈負相關(死亡率較低)、3項則呈現正相關(死亡率較高)。蔡明劼表示,總死亡率呈現負相關的食物有,富含omega-3的海水魚、淡水魚、其他海鮮、蔬菜、海帶、蘑菇、水果、牛奶、茶;高脂肉類、發酵蔬菜、含糖飲料和總死亡率呈現正相關。他強調,「後面這3項『不健康』的食物,主要是被認為跟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eg.糖尿病)、或一些特定的癌症相關。當然這不是在恐嚇大家,這3項東西不會吃一口就死掉。自己會擔心的話,不要那麼常吃就好了。」至於9種健康食物,蔡明劼說明,「其實也不是多特別,都是平常很容易吃到或喝到的食物」,他只想強調想要,健康要從日常飲食開始。蔡明劼在留言區補充,「研究方法是對2475位台灣人進行問卷調查,找出較常攝取的食物,換算成加總計分。並且在18年後,分析這些食物與總死亡率的關聯性。」
均衡飲食一週體重不降竟反升 醫揭影響短期體重3原因
均衡飲食一周,體重卻不降反升?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解答,肝糖造成體內的水分、女性經期的荷爾蒙、排尿與排便都會造成短期體重變化。因此,減肥應以適合長期執行的健康生活型態為方向,「我們不會隨時間而復胖,而是擁有更理想的體重和體態」就是最終目標,別因為短期的體重起伏而患得患失。蔡明劼6月28日在臉書粉專《蔡明劼醫師健康。瘦身》發文指出,追求健康體重和體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要因為短期的體重起伏而患得患失,他也點出影響短期體重3因素:1.肝糖造成體內的水分變化肝糖是體內儲存能量的重要容器。但是每公克肝糖同時也夾帶大約3公克的水,所以肝糖儲存量如果增加500克,水分儲存就會增加1500克,體重馬上增加2公斤。所以有些長期低碳水飲食的人,一吃澱粉就會體重暴增,從此罹患「澱粉恐懼症」,其實只要平常都有吃澱粉,就不太會出現這種體重上沖下洗的變化。2.女性經期的荷爾蒙變化在經期前,有些女性會發現體重增加,這通常是體內荷爾蒙(主要是黃體素)的變化,造成的水分滯留所引起的。用白話來講就是水腫,體重變化幅度有可能0.5到1公斤,甚至有些人可以到2、3公斤。蔡明劼補充,通常在經期結束後,水腫會慢慢消退,體重也會恢復到正常水平。有些女生喜歡在月經期間亂吃,月經結束後發現體重都沒變而暗自竊喜,但其實那只是水分的減少而已,「你身上的脂肪一點都沒少。」3.排尿與排便的影響蔡明劼表示,假如你喝下1公升的水,體重當然會暫時增加1公斤,但腦袋清楚的人都知道,這不是真的變胖,而且這些水遲早會排出體外。排便也是一樣,今天你排出很多,確實肚子會比較消、體重也會降低一些些。「但是很抱歉,排出來的只是大便而已,你身上的脂肪還是一點都沒少。」最後蔡明劼也在文末總結:「有句話說『想要抵達目的地,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我們不需要在那邊煩惱能不能吃澱粉、有沒有大便,每天心情跟著體重計上上下下。」
增肌減脂怎麼吃?醫激推「3種銅板美食」 「這食物」富含蛋白質又助消化
要如何攝取蛋白質,才不會把自己吃胖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為此推薦雞胗、牛肚、毛豆這3種含有豐富蛋白質,但又低脂低熱量的原型食物,不但口感好,價格低又容易買到,是想增肌減脂的民眾絕對不能錯過的銅板美食!蔡明劼3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大家應該聽說過,增肌減脂需要攝取高蛋白。但是你知道嗎?蔡醫師對於蛋白粉的需求量,其實是越來越少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光是吃原型食物,蛋白質都可以吃到體重*1.5克以上,所以補充品反而顯得多餘。」不過問題來了,要怎樣攝取蛋白質,才不會把自己吃胖呢?蔡明劼為此也推薦3種適合增肌減脂的原型食物和銅板美食:雞胗:每100克的雞胗,熱量約89大卡,含有16.6克蛋白質,脂肪只有2克。雞胗的口感扎實,而且55元就能買到一大盒,CP質非常高!牛肚:每100克的牛肚熱量只有56大卡,含有蛋白質11.4克,脂肪只有0.8克!牛肚的價錢比雞胗高一些,79元可以買到100克左右。「牛肚的口感有嚼勁,如果你想滿足嘴巴咬東西的口欲,來吃牛肚就對了。」毛豆:每100克的熱量是129大卡,蛋白質14.6克,脂肪3.3克,碳水12.5克。乍看之下脂肪含量不少,其實脂肪佔總熱量的比例還在三成以下,蛋白質則佔到四成左右,而且毛豆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極低,是很棒的蛋白質來源。此外,吃毛豆還能同時攝取膳食纖維,幫助消化又養好菌,一舉兩得。「毛豆的價格也最便宜,可以買一小包黑胡椒毛豆莢慢慢嗑,也可以買整包的冷凍毛豆仁(懶得剝殼),想吃多少就煮多少。」蔡明劼最後也補充,以健康的角度來看,攝取原型食物而不是蛋白粉,不僅可以滿足身體的蛋白質需求,還可以獲得豐富多樣性的營養素,不需要額外購買保健品。「這些食物的味道更加美味、更自然,還有,用嘴巴咀嚼食物的感覺很爽,這也是重要的理由。」
國際期刊研究「肥胖有四種」 專業醫解釋:要對症下藥才有用
近些年由於健康意識抬頭,不少民眾都會透過各式藥物、飲食方式來調整自己的體態。而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則在臉書專頁上發文,指稱根據國際期刊研究「肥胖有四種」,民眾不該一刀切的使用藥物與偏激的飲食療法,必須要對症下藥才能獲得體態輕盈的效果。蔡明劼醫師在粉絲專頁上發文,內容中指出,根據肥胖(Obesity)雜誌2021年一篇文獻,研究團隊在招募了450名肥胖受試者後,從飲食型態(飢餓感、飽足感、胃排空)、享樂進食、基礎代謝率等方面進行全面性的貧孤,最終將肥胖者分成四種類型,並且針對每種類型給予相對應的對策:1.飢餓腦:必須吃下總熱量比別人多62%的食物,才能獲得飽足感。此類患者給予抑制食慾的口服藥物phentermine-topiramate、或者lorcaserin治療(後者已在20220年下架)。2.飢餓腸:胃排空的速度比別人快31%。此類患者使用俗稱瘦瘦針的liraglutide皮下注射,有抑制胃排空的效果。3.情緒餓:焦慮感特別高,是其他族群的2.8倍。此類患者給予口服藥物naltrexone/bupropion,此藥物成分有一咪咪抗鬱的作用。4.代謝差:基礎代謝率比別人低12%。此類患者給予刺激交感神經性興奮的口服藥物phentermine治療。而該研究團隊也將受試者分成「分類組」與「未分類組」兩大類,其中「分類組」會根據受試者的體質後分別給予投藥,平均仍能讓受試者減去15.9%的體重,而「未分類組」則是直接投藥,平均減去9.0%的體重。而79%的分類組受試者可以減去10%以上的體重,而未分類組只有34%可以減重超過10%。蔡明劼表示,這四種體質的劃分並不是一刀切,有不少患者同時橫跨兩種體質,甚至有人四種體質全包。蔡明劼也強調,飲食與運動才是健康體態的根本,但他並不反對合理用藥,合法的減重藥物有嚴謹的適應症規範(BMI超標、合併三高慢性病等),如果能針對個人體質做出精準投藥,對病人的好處絕對是大於壞處。而他也強調,「不符合適應症的亂用藥物」、「開立副作用爆多雞尾酒減肥藥」、「不分體質差異就套用偏激飲食法」,這些行為都是民眾與醫師應該要警惕的。
這款火鍋料富含蛋白質 醫列3大好處:增肌又補鐵
火鍋料一般都是加工品居多,熱量較高、多吃易胖,但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卻指出,常見火鍋料之一的鴨血其實是上好食材,除了補鐵效果佳,蛋白質與脂肪的比例更是不輸雞胸肉,而且鴨血熱量低、體積大,吃多不易胖,還很有飽足感。蔡明劼10日下午在臉書專頁《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發文指出,在眾多火鍋料中,他酷愛又軟、又醜、又不起眼的「鴨血」,因為吃鴨血有下面3大好處:鴨血幾乎是純蛋白質:每100克的鴨血裡面,含有蛋白質6克、脂肪0.3克、碳水0克。這個蛋白質/脂肪的比例,可不輸給雞胸肉。鴨血超級有飽足感:每100克的鴨血熱量只有29大卡,而且扣除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後,剩下的93.7克幾乎都是水!這種熱量低、體積大的食物,最適合塞飽肚子,又不容易熱量超標。鴨血可以補鐵:每100克的鴨血含有鐵15.6毫克,剛好補足國建署所建議,成年女性一天的鐵攝取量。與其去買貴桑桑的保健品補鐵,不如偶爾吃便宜很多的鴨血比較實在。蔡明劼也補充,高檔的火鍋店常常可以無限追加湯底,這時候就是大肆享用鴨血的好機會,吃不完還可以打包回家,「不過我也提醒過大家,麻辣鍋的湯頭非常油膩,請記得淺嚐即止,千萬不要貪喝。」
年菜熱量排行榜揭「這道菜」最肥 春節不發胖3招報你知
年節將至,大家陸陸續續開始準備起年菜了,不乏許多傳統的必吃菜色,但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別忘了控制體重!營養師楊斯涵就指出,熱量排行第一的常見年菜炸年糕屬於高油脂、高澱粉食材,可酌量食用或選擇蒸年糕、蒸發糕或煎蘿蔔糕,熱量將減少許多,另外年菜必有的高脂肉類蹄膀筍絲、東坡肉也分居第2、第3名,每100公克也都有300大卡以上。以下是臉書專頁《楊斯涵營養師的美味生活》分享的春節年菜熱量排行榜:1. 炸年糕:412大卡2. 蹄膀筍絲:331大卡3. 東坡肉:302大卡4. 傳統年糕:262大卡5. 梅干扣肉:236大卡6. 紅豆年糕:231大卡7. 蒸發糕:231大卡8. 煎蘿蔔糕:227大卡此外營養師楊斯涵也建議,可改選海鮮類的年菜,如清蒸魚、海大蝦、干貝等,熱量都會比較低。而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肥胖症專科醫師蔡明劼也曾在過年期間分享3招春節不發胖公式,即使不算熱量、沒時間做大量運動,也可以保證體重不走鐘。1. 吃對順序依照菜→肉→澱粉的順序進食。開動時記得先夾青菜或菇類、海帶、黃瓜、豆莢等,最好吃到五分飽左右,再開始吃肉類等蛋白質,最後剩下的胃容量再吃澱粉,這樣最容易避免攝取過多熱量。2. 吃對蛋白質低脂肪的優良蛋白質首推海鮮類,如魚肉、蝦、干貝、蛤蜊、牡蠣等。簡單的口訣是:沒有腳的(海鮮)優於兩隻腳的(雞鴨)、兩隻腳的優於四隻腳的(牛豬)。另外豆腐、毛豆則是不含膽固醇的蛋白質來源,有利於心血管健康。3. 吃對零食例如海苔、魷魚絲、肉乾、堅果、新鮮水果等。「我不是說這些東西吃不胖,只是會比其他零食相對安全一些。少輸就是贏,別人胖就是你瘦。」
醫界揭密1/維生素D無助孩童長高 醫嘆「只是排出昂貴尿液罷了」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調查指出,疫情帶動保健品商機創新高,109年產值已達195億元,連續6年呈現正成長,而市面上的保健品種類也愈來愈多,其中不少針對孩童,但多位醫師都認為保健品只是「吃心安」,甚至維生素D還被證實無助於長高,還有醫師認為補充維他命只是「排出昂貴尿液罷了」。腎臟科醫師王介立日前在臉書上驚爆「業界秘密」,轉述許多業內人士的私下爆料,呼籲家長別亂買「生技營養食品」給小孩吃,直指「吃到性早熟骨齡超前的不計其數」,尤其是某個以水果為名的牌子,不管哪種訴求無一例外皆影響骨齡,我們(小兒內分泌科)的小圈圈都說該品牌超毒的!」此文一出,立即引發醫界與家長族群的熱烈討論,尤其是被指名的水果牌子,更有許多支持者都湧入留言開戰。王介立強調,其實無論是哪個牌子的保健品,一律都反推薦就對了。針對「導致兒童性早熟」,其實不少醫師都認為與濫吃保健品有關,但難以直接證明關聯性,因此大多說得保守,而王介立則是少數勇敢發言的例子。王介立則認為向他透露的人沒有主動詐騙他的理由。大家當然可以懷疑其判斷有問題,但他更相信凡存在其即合理,尤其是當一小群專業人士都這麼認定時,就算沒有因果性,也應該有著不小的相關性。不只如此,王介立認為相較於保健品,孩童更需要的是天然的原形食物,許多營養補充品其實不必要,而研究也證實,補充之後的效果並不大。以維生素D為例,王介立指出,維生素D濃度較低者較易罹癌,但補充維生素D卻無法防癌;維生素D濃度較低者較易失智,但補充維它命D卻無法預防失智。王介立認為,維生素最大的問題,不是它擁有的成份,而是它「沒有」的成份,例如曬太陽就可以幫助長高,但吃維生素D3卻無用?這可能和內分泌有關,而維生素根本無法複製這樣的好處。因為,維生素是將食物化為最簡單的型式,你不知道當你吃下維生素時,你會錯失了什麼?醫師認為,只是簡單曬太陽就能讓皮膚合成維生素D,所以何必去吃相關保健品,更何況研究顯示效果並不大。(示意圖/黃鵬杰攝)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陳奕成也針對維生素D撰文,他指出根據最新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能對長高沒有幫助。「根據今年11月在《JAMA Pediatr.》上發表的研究,就算是維他命D缺乏的孩子,在每周補充12000IU的維生素D,且持續3年之後,身高和使用安慰劑的孩子身高並沒有差別。」想要長高,一定要早點睡覺,建議在晚上10點前就寢,因為晚上生長激素分泌較多,同時多到戶外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生成,增加鈣質吸收率,再進行打籃球、拉單槓等多元化的運動,都能具有刺激骨頭生長的效果。陳奕成表示, 雖然補充維生素D對身高的幫助有限,但台灣兒科醫學會還是建議「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建議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以避免維生素D缺乏與佝僂症的發生。陳奕成說,每天在門診都會被問許多關於保健食品的問題,他只有一個小小的心得:「不要問該給孩子補充什麼營養補充品,應該問什麼食物是該吃但孩子還沒有吃。」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更PO文直言,「綜合維他命對於促進健康的成效早有許多研究做出結論,就像我說的:沒什麼用,頂多只是排出昂貴的尿液!」王介立則則認為還是可吃維生素買心安,但千萬別砸太多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