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
」 雲林 大陸 印度 諾貝爾獎 中國鐵飯碗破了!陸公立醫院無預警倒閉 員工控欠薪10月:直接要我們解散
大陸近日有網傳消息稱,梅州市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破產,且欠薪10個月。該醫院的一名員工日前表示,兩天前醫院開會突然通知員工離職,「之前沒有給我們任何通知,今年都沒怎麽發工資,現在真是一言難盡。」綜合陸媒報導,公開資料顯示,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始建於2009年,是梅州市市直公立綜合性二級醫院,是嘉應學院附屬醫院,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健康呼吸研究院技術協作醫院。醫院占地約1.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1萬平方米,編制床位400張。據該醫院2023年7月發布的簡介,當時醫院現有職工約240人,其中高級職稱58人。天眼查信息顯示,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為事業單位,開辦資金人民幣2587萬元。10月15日,該醫院新增一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為664萬餘元。「周二直接開會,讓我們解散。」該醫院的一名員工說,「不管有沒有編制,都不能上班了。」梅州市衛生健康局工作人員解釋,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已經停診,「可能涉及費用問題,它要申請破產,這個醫院不屬於衛生局管,它上屬單位是醫學院。」隨後,嘉應醫學院的工作人員確認附屬醫院已經停診,但未說明停診原因。據了解,綜合性醫院申請破產的情況並不鮮見。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今年8月,懷遠荊塗醫院(原懷遠縣第二人民醫院)申請破產,去年5月,浙江省長興第二醫院也申請破產。不過這兩家醫院目前正在招募投資人,希望可以重整。
BL泰劇人氣CP台灣上演求婚記 Sea單膝下跪Jimmy只想上廁所
二次搭檔演出BL劇《不曾遺忘的暮色》的泰星Jimmy、Sea,今年一年在戲劇熱播期間來台舉辦見面會,當時他們被粉絲的熱情感動落下男兒淚,兩人信守承諾時隔9個月再度來台,今日於Zepp New Taipei會台粉,還現場重現甜蜜求婚戲,不過這回換成Sea求婚。Jimmy比出劇中經典手勢。(圖/無限娛樂提供)Jimmy、Sea演唱《不曾遺忘的暮色》主題曲〈Better Days〉開場,隨後Sea以中文「我是小海」、「好久不見了,最近怎麼樣啊」打招呼。兩人透露昨晚抵台後本想逛夜市,但因人潮眾多被嚇退,主持人阿娟吐槽泰國夜市人也很多,Jimmy和Sea笑說在台灣迷路怕回不了家,在泰國沒這層擔憂。他們也首次挑戰了臭豆腐,Jimmy坦言臭豆腐上桌後,他的第一個想法是「可以端走嗎」。Jimmy表示自己很喜歡豆腐,但臭豆腐是另一個層級,他還無法觸及,或許下次再嚐試。《不曾遺忘的暮色》大受歡迎,今日到場的粉絲中,有人十刷以上。該劇吸引粉絲到泰國踩點,兩人也推薦家鄉風光,Jimmy老家在清邁,他分享清邁大學附近有個湖泊是網美打卡景點,或是可以到他就讀的清邁大學醫學院走走。Sea來自大城,他表示大城以寺廟聞名,糖絲春捲和烤蝦很美味,此外,動物園可以看到水豚,Sea還當場模仿起水豚。被問到兩人像什麼動物,Jimmy認為Sea很像兔子,Sea形容Jimmy像貓,但Jimmy想當目前在泰國爆紅的小河馬。Jimmy小露肩膀,讓粉絲嗨爆。(圖/無限娛樂提供)兩人重現《不曾遺忘的暮色》求婚畫面,只是角色互換,改成Sea求婚,他下跪拿出戒指,把戒指套進Jimmy手中,沒想到Jimmy點頭後,無厘頭迸出一句「帶我去廁所」,讓Sea很是疑惑,詢問:「你是真的想去廁所吧」。最後,Jimmy、Sea以中文「晚安,寶貝」向粉絲告別。
球場有毒3/清末發跡躋身台灣五大家族 高雄高球俱樂部老闆超硬背景曝光
高雄高爾夫俱樂部近日爆出霸佔國有土地和使用劇毒農藥爭議,其背後經營者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高雄陳家」,清末日治時期配合日本「米糖王國」政策,於1904年設立「新興製糖」而發家,如今其後人遍布政界和商界,可謂「非富即貴」,更疑似因家族強大勢力無視公部門而強行霸地。據了解,陳中和是高雄陳家發跡的第一代,他藉卓越的商業頭腦和不懈的努力,成立了「新興製糖」廠,這是台灣最早的本土糖業企業之一。陳啓川、陳啓清、陳啓峰等陳家後代,紛紛進入政界和商界,延續了家族的榮耀和影響力。前高雄市議長陳田錨是陳啓清後代,而陳啓川曾任高雄市長及其他重要職位,目前經營高雄高爾夫俱樂部的陳家第四代陳建甫,就是出自陳啓川一脈。陳建甫原本一直低調任職家族企業,同時擔任高雄美國商會理事,因迎娶綠營大老台苯董事長、前中鋼董事長林文淵的女兒林妍君而浮上抬面。陳田錨身為陳中和家族成員,曾任高雄市議會議長,並在父親陳啓清逝世後繼任台灣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陳家在高雄的地位不僅體現在經濟上,還在政治上有著深厚的根基。陳家通過與當地其他重要家族的聯姻,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高雄及台灣的影響力。陳中和的十子中,長子陳啓貞和四子陳啓峰在日治時期和光復後,都取得了不俗的政治地位,進一步鞏固了陳家的世族地位。隨著時代的變遷,陳家仍然保持著其在高雄的影響力。如今,陳家的後代不只在政商發展,同時跨足醫學、商業等領域。在高雄醫學院的創辦中,陳家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捐地資助醫學院成立,一棟校舍落成後即以「啟川樓」為名,附設醫院則名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陳中和創立製糖公司、鹽田事業奠定家族輝煌基礎,陳啟川任高醫大董事長時,為紀念父親將醫院名稱定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現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圖/報系資料照)其家族所經營的高雄高爾夫俱樂部更是南部政商名流的「小白球天堂」,球證在市場上一度被喊出500萬元天價,如今則是第四代陳建甫在經營,而市府在2023年6月決定將土地收回,陳家則疑似因家族強大勢力而無視公部門決定,至今仍強行霸地且持續營業,市府則將採取法律訴訟要求俱樂部拆除球場,將公有土地還給全體市民。記者於10月25日依高雄高爾夫球俱樂部官網公示的聯繫方式致電該公司,詢問球場以禁藥除草與高市府租約等相關問題,球場辦公室主任回應時要求記者留下聯繫方式,但直至截稿前仍未回應。
多睡一下有好處!台大醫學院研究:可降低74%失智風險
不少民眾在周末多睡一點時都擔心睡到太累,其實剛好相反,台灣大學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周末賴床多睡幾個小時,不僅使身體恢復活力,還可大幅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經研究賴床的人比不補眠的人,於認知功能退化風險低74%。台灣大學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近日受到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引起熱烈討論。台大醫學院在國際期刊《睡覺與呼吸》發表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周末多睡幾個小時,對於大腦是十分有效的保護措施。研究團隊針對215名65歲以上男女,進行為期2年的追蹤,參與者除了要書寫睡眠日記,還得配戴類似手錶的活動監測儀,記錄睡眠時間。研究團隊將參與人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有約一半的參與者利用周末補眠,多睡幾個小時彌補平日缺少的睡眠,而這群人中的認知功能退化風險竟比沒有補眠的人低了74%。不過研究人員也尚未找到周末補眠能保護大腦免受失智症侵害的原因,但依據一項理論,就是讓大腦有更多時間休息和恢復,進而加強神經元之間的連結;此外充足睡眠可減少體內發炎,發炎就與失智症發展有關聯。事實上過去早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周末補眠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預防肥胖、減少憂鬱,甚至能延長壽命。而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表示,這項研究是首個針對老年人補眠對認知障礙影響,結果顯示周末補眠確實和認知功能障礙風險降低有正相關性。
諾貝爾獎對「人類生活最大貢獻」是哪個?網友一致認同它:翻轉人類的生命
諾貝爾獎的設立,為獎勵前一年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大領域中傑出貢獻者。有網友好奇發文,諾貝爾獎這100多年來,有哪個能實際應用在人類生活中,其中最多人討論的,是1945年青黴素的發現,「抗生素。在抗生素發明之前,西醫根本看不到中醫車尾燈。」一名網友在PTT八卦版好奇詢問「諾貝爾奬實際使用於人類最猛是哪個?」原PO表示諾貝爾奬已經設立超過一百年,是世界上所有科學家夢寐以求的一個獎,得到了一輩子不愁吃穿。有研究發現,諾貝爾奬得主的研究,實際普及於改善人類社會比例其實非常低,多數都淪於紙上談兵,令原PO不禁好奇「那諾貝爾歷代得主中,實際應用在人類生活中最猛的是哪個?」貼文一出後引起熱議,大部人都點名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青黴素,「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研究青黴素做成抗生素」、「雖然我很想推物理相關,但是平心而論是抗生素」、「不是哈伯法製氨就是青黴菌抗生素」、「X光、青黴素」、「抗生素。在抗生素發明之前,西醫根本看不到中醫車尾燈。跟巫術治療一樣」、「我投抗生素一票」、「抗生素呀!翻轉了人類的生命和健康。」此外,也有不少人提及X光及哈伯法製氨、藍光LED等等,「量子力學那幾個。現代科技哪個沒用到量子」、「還有1918年化學獎,用工業方法合成氨」、「藍光LED呀,燈泡、電視、手機都在用」、「哈伯製氨第一吧」、「鋰電池。沒手機玩人類會滅絕」、「哈柏法製氨,農業界的工業革命」、「居理夫人的X光也滿重要的,不輸抗生素。」青黴素是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1928年英國倫敦大學聖瑪莉醫學院(現屬倫敦帝國學院)細菌學教授弗萊明在實驗室中發現青黴菌具有殺菌作用,1938年由牛津大學的柴恩、弗洛里及希特利(1911-2004)領導的團隊提煉出來。弗萊明因此與柴恩和弗洛里共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減重防禦股2/康霈女總談創業淚灑人生 當年「淨值剩1元」押房籌錢不敢說
堪稱首檔醫美新藥股康霈(6919)10月4日以433.8元由興櫃轉上市,一開盤股價就大漲24%衝上537元,9日收盤價為522元,其大股東友華(4120)股價今年以來上漲10多元。這一檔所開發新藥雖尚未取得藥證,但投資人已在股價上反應期待,原因是康霈的新藥為局部減脂注射劑且陸續公布的臨床數據令人驚艷,搭上瘦瘦筆帶動全球減重塑身熱潮列車。康霈上市記者會後,CTWANT記者專訪董事長徐坴暉與執行長(總經理)暨研發長凌玉芳,兩人回首12年創業路,不約而同提到2019年公司走入谷底,淨值只剩一元,借錢照發薪水,在人前強顏歡笑,「我那時把房子抵押揹到二胎,跟太太財產分開制,免得受我牽累……。」徐坴暉回首這段找錢留人的辛苦歷程,看似雲淡風輕,實則幾經峰迴路轉,尤其是2021年5月間,在董事張高榮醫師推薦公司給友華生技(4120)董事長蔡正弘,8月引進資金1.68億元,翻轉康霈命運,順利催生新藥。負責新藥催生的正是凌玉芳,她主導研發同時身兼總經理、執行長,公司上百項專利都出自她的手。凌玉芳出身桃園軍人家庭,考上北一女後因參加街頭遊行,父親擔心台北自由學風讓女兒不夠專注學業,轉學到中壢高中,後來陰錯陽差考上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但她鍾情化學,遂轉攻成大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畢業。康霈研發局部減脂注射劑,其臨床試驗專選最難減重的腹部。圖為康霈創辦人、執行長暨研發長凌玉芳。(圖/報系資料)「這是我第一次談康霈,說到流眼淚。」蓄著大波浪長髮、有著彩繪指甲、一雙炯炯有神大眼的凌玉芳,總是笑臉迎人,她接受CTWANT專訪首度談起自己的人生故事,包括姐姐癌逝及讀學時身兼五家教、一個麵包啃一天等種種生活苦境,逼使自己從低谷中站起來。畢業後,凌玉芳進入新藥相關產業,從事醫藥法規與專案管理,也做醫美行銷需求分析多年,直到2012年才決定與徐坴暉出來一起創業,走上研發醫美減脂新藥之路。凌玉芳解釋,「我完全是從醫美和市場角度來看需求,我看了許多研究報告,也訪談了許多醫師,幾千頁的外文資料也讀,發現很多人想要局部減脂但害怕動手術,苦無沒有好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因此才會想開發此類新藥,而且還要做別人沒做過的地方,就是最難減脂的腹部,開始著手。」這讓她吃盡了苦頭,因為用注射劑做腹部局部減脂,不但在台灣沒有,在全球的新藥臨床試驗也史無前例,甚至沒有主持相關類似經驗的試驗主持醫師團隊和CRO,剛開始的前二年,他們寫電郵到歐美許多臨床試驗機構邀請醫師加入,「很多人覺得康霈是言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根本不理睬我們。」凌玉芳說。凌玉芳接著進一步說,「幸好澳洲的Dr. Goodman熱愛研究願意擔任CBL-514的2a臨床試驗的主持人,等到我們2a期臨床試驗數據療效很顯著,才陸續有知名醫師願意加入試驗,且隨著更多數據公布,現在是好多國際知名醫師主動寫信給我們想要加入CBL-514的臨床試驗。」凌玉芳談到推動新藥研發的臨床試驗過程中,從找錢、募資到邀請醫師擔任試驗主持人,人前人後她和徐坴暉看盡了臉色,但二人始終不放棄。如今,康霈的新藥CBL-514注射劑預計今年Q4與明年Q1公布2項局部減脂2b臨床解盲統計數據;此外,同成分但劑量與劑型不同之CBL-514D,專注用於疾病治療用途,目前在罕病竇根式症亦進入2b臨床階段。友華生技2021年間決定投資康霈後,成為法人注資領頭羊,讓康霈擁有資金可以推動多項新藥臨床試驗。圖為友華生技董事長蔡正弘。(圖/報系資料)CTWANT特別問了一路走來遇到哪些貴人?凌玉芳秒回恩師,成大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賴明德教授,當初不在意她大學並非讀相關科系,也無經過實驗室實習,仍收她當研究生,開啟了她對分子生物學的熱愛和專業,也因此進入細胞凋亡的研究領域。「他給我非常大的空間,我在實驗室不只一次的修改做實驗的方法還有流程,他只要跟我溝通過覺得合理都欣然接受並且一路支持我」「我需要去家教來賺生活費和學雜費,他也容許我在用餐時間先離開去家教。」當年,只有凌玉芳一人邊唸研究所邊家教,大部分教授不容許。接著,凌玉芳提到股東Joe,「他當初評估覺得康霈有潛力,但他老闆不願意投資,結果他選擇自己投資我們」「後來也找了很多好朋友投資一路支持我們,包含在我們淨值剩1元左右的時候,也協助我們找投資人買回部分不願意繼續投資的股東股票,幫公司解決困境。」還有一位Mike,是Joe的好友,「我們上興櫃後,這位股東一路買,目前是前十大股東,他是骨科醫師,非常了解超音波導引注射,這次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也是因為他有受此之苦,我們才發現514可能可以治療OSA,他本身對投資和生技領域都蠻熟悉的,我們的數據他也都看得懂。」「我們2023年現增30億元風雨飄搖之際,最後能夠順利成功並且超額認購,Mike和Joe幫了非常大的忙⋯…,因為他們在投資圈認識很多投資人本身又很專業,所以介紹並說服了很多投資人加入我們的現金增資,那時候我們的價格一度已經跌破現增價,很多人都傳我們現增會失敗……。」「還要感謝友華蔡董看好我們,義無反顧成為康霈第一個法人投資者,帶動其他的投資人願意投資我們,才讓康霈有相對充足現金可以推進後續的臨床試驗,成功完成興櫃前二次現增取得十幾億現金,更得以展開多個適應症的二期臨床試驗。」其實,友華本身在2022年也是有代理一款抑制食慾為機轉的減重口服新藥「康纖芙」(Contrave),正式進入減重市場;而在這之前則是投資康霈取得股權約3.1%(康霈發行新股的最新持股比率),並擁有康霈CBL-514溶脂注射劑台灣獨家代理銷售權的優先議價權,這也讓友華股價跟著起飛。如今康霈從興櫃轉到上市,二位創辦人念茲在茲的貴人,以及一路相挺的公司團隊與許多股東們,讓他們有機會完成全球第一個局部減脂新藥開發。
醫院推「數學學習困難」門診!3週掛號全約滿 醫生無奈:1情況別來
大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近日推出「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於每週二上午開放8個名額,目前釋出的前3週均已約滿。昨天(8日)上午,門診正式迎來首批患者,醫生透露,有家長私下詢問是否能加號,結果他的孩子才2歲,讓她哭笑不得,無奈地說「別過來了。還沒到上學的年紀,家長真的無需如此焦慮。」《上觀新聞》報導,首次門診結束後,發育行為兒科精神衛生專業副主任醫師馬希權坦言,「說實話,完全沒有想到會引發如此熱烈的關注和討論。」他作為精神科專業醫師,此前已先後參與開設睡眠問題、兒童情緒等門診,「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也是一種症狀、一個分支,我們也按照一般的臨床實踐思路來進行評估、診療與干預。」除了因故自行放棄的家庭外,6名孩子日前在家長陪同下先後接受了評估診斷。其中,最遠者從南通、昆山趕來,年齡集中於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二年級。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博士趙冰蕾透露,有家長私下詢問是否能加號,結果他的孩子才2歲,讓她哭笑不得,無奈地說「別過來了。還沒到上學的年紀,家長真的無需如此焦慮。」報導指出,5名醫師形成團隊,共同問診,先分別與家長、孩子進行交流。在了解初步情況後,孩子需要完成關於心理、智力、注意力、空間及數學能力等的多維度評估,大約耗時1至2個小時。根據報告結果,醫師會判斷是否符合門診的診療領域,給予分流(如轉診至注意力缺陷門診等)或診斷。馬希權說明,門診對象包括在數學學習中,對幾何、代數等與空間向量相關的知識,特別是涉及圖形空間關係和抽象符號理解困難的孩子,「具體來說體現在常見的4大方面:數感差,即數量大小的估計、符號管理、基本計數困難;檢索數學事件、進行計算,理解、記住規則和公式困難;難以掌握數學概念或複雜的數學程序,邏輯困難;涉及幾何、圖形和表格理解等空間困難。」診斷之後,醫學可以帶來哪些幫助?馬希權解釋,訓練方法主要包括視覺空間訓練、算盤訓練、身體活動與空間訓練、計算與空間技能結合訓練等,「比如心理旋轉任務,給孩子一個2D或3D圖形,讓其進行思考和旋轉;或是參與拼圖活動,幫助理解形狀、空間關系和整體結構。障礙賽或定向運動也能有助於增強空間意識與認知能力,但這些都絕非能一蹴而就的,預計在3至6個月後可初見成效。」
5年前患嚴重腦部疾病!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女兒李瑋玲逝世 享壽69歲
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在今(9)日上午逝世,享壽69歲。李瑋玲的弟弟李顯揚9日在臉書貼出訃告,證實姐姐在家中過世的消息,並引述了姐姐在父親私人葬禮上的悼詞:「我不能崩潰,我是個客家女人」,表示自己沒有姐姐堅強。根據《彭博社》、《聯合早報》、《南華早報》報導,前總理、現任國務資政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今晨在臉書發文,公布姐姐李瑋玲已經離世,並提到他們將盡速公布喪禮細節,但謝絕花圈,希望各界改向新加坡嘉諾撒傳教會(Canossa Mission Singapore)、帕金森氏症協會(Parkinson Society Singapore),以及Total Well-Being SG等慈善機構捐款,這對李瑋玲來說更有意義。李顯龍形容妹妹會本能地同理弱勢群體,並在看到不公平或懷疑有不當行為時,會積極動員起來採取行動,「我對玲沒有任何怨恨,並繼續盡我所能確保她的福祉……我會深深想念玲。願她安息。」據悉,李瑋玲是一名神經科醫師,也是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她曾在2020年於臉書公開病情,稱自己患上類似帕金森氏症的進行性核上麻痺(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她說,這是種相當嚴重的腦部疾病,一開始會出現類似帕金森氏症候群的症狀,包括影響肢體行動、快速動眼和平衡,導致患者容易跌倒,接著是吞嚥困難、感到窒息、肺炎和死亡。李顯揚去年3月就曾透露,李瑋玲「情況非常不好」。報導指出,李光耀在2015去世後,其留下的房屋也促成了家庭紛爭;2017年,李顯揚與李瑋玲曾指稱,李顯龍違背父親遺願,想保留故居來爭取政治資本,而當時李顯龍透過律師發表聲明反駁,對父親遺囑的最後版本提出了多個疑點。
名醫是渣男1/氧氣女神當小三頻挑釁正宮 網紅醫師妻遭折磨10年腦溢血亡
員榮醫院國際醫療部主任黎雨青(47歲),憑藉帥氣外表和醫生形象而多次上《全民星功略》、《命運好好玩》等知名節目,更營造照看蕭姓病妻和體貼顧家的好丈夫人設,但他早已外遇網紅營養師陳嫚羚(37歲)超過10年,陳嫚羚多次發送2人鹹濕合照挑釁元配,蕭女在長期精神壓力下,原本的免疫性疾病幾度惡化,最終於9月病逝,其親友忍無可忍,希望能說出真相。本刊調查,黎雨青是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又考上中國醫藥大學醫管所並取得碩士學位,他在大學期間透過聯誼認識當時年僅19歲的蕭女,蕭女出身音樂世家,自己也透過優異琴技進入音樂系,高雅氣質和優異家世讓黎雨青對蕭女展開熱烈追求,2人順利地從校園到婚紗,這卻是蕭女夢魘的開始。「大家聽到醫生都對他印象滿好的,元配家裡也很照顧黎雨青,還買房子給他們住。」蕭女親友恩恩(化名)回憶,蕭女研究所畢業後,黎雨青便迫不及待地求婚,2人2005年在親友的祝福下步入禮堂,女方家裡為了讓小倆口能安身立命,還配合黎的工作地點,在台中幫付頭期款購置婚房,甜蜜的婚姻卻僅維持短短數年就變調。黎雨青與蕭姓妻子從大學時就認識,蕭女陪著他從窮學生到如今的大網紅,黎卻結婚沒幾年就外遇。(圖/讀者提供)恩恩說,蕭女在婚前就罹患免疫性疾病,身上的軟骨會漸受侵蝕,只能服藥控制病情,也因長期服用類固醇而無法生育,蕭女一度因此打退堂鼓不願結婚,黎雨青則信誓旦旦,承諾自己會對她不離不棄、百般呵護,蕭這才點頭走上紅毯,昔日的保證言猶在耳,蕭女的付出卻換來無情背叛。2014年,蕭女發現已在家醫科任職的丈夫,送花給當時還是藥廠業務的陳嫚羚,蕭女起初沒有太放在心上,直到陳嫚羚「侵門踏戶」,多次發送訊息和鹹濕照片挑釁,這段婚外情才曝光,黎雨青的態度則讓蕭女徹底寒心。「黎說他兩邊都放不下,又不願意離婚,蕭的狀況也因此越來越差。」恩恩說,蕭女數度要求黎與陳嫚羚斷絕關係,黎則始終優柔寡斷,稱陳會以死相逼、無法分手,蕭曾投入數百萬元支持其事業,因而要求黎支付600萬元贍養費後結束婚姻,黎則不願付錢,也不願意離婚,3人的感情僵持不下,黎雨青和陳嫚羚的畸戀也因而維持超過10年。黎雨青與陳嫚羚婚外情超過10年,陳更曾傳泡湯照片挑釁蕭姓正宮,導致蕭女身心俱疲。(圖/讀者提供)在10年時間中,陳嫚羚考上營養師,化身為「氧氣女神」嫚嫚營養師,除多次上節目外,保養品和營養食品等各種代言更是接到手軟,陳嫚羚的氣焰也因而越發囂張,在黎雨青與妻子出國遊玩時傳訊息辱罵渣男,不時還會用言語激怒元配,長期的精神壓力也使蕭的病情每況愈下。「蕭的某一次嚴重發病,就是在她知道這段外遇的時候。」恩恩提到,蕭要面對枕邊人的不忠與第三者小人得志的嘴臉,又因害怕父母擔心而不願將自己的委屈告知雙親,心力交瘁則讓她的免疫疾病越發失控,身為音樂老師的她因病失聰,得裝上助聽器才能授課,而她在2024年早早退休,原想著離開校園能享受生命的美好時光,卻在9月因突發性腦溢血而身亡。黎雨青在妻子的告別式上悲傷痛哭,看在蕭女親友眼中卻只覺諷刺。(圖/讀者提供)「黎雨青在告別式的時候哭得很慘,我真的不知道他有什麼臉哭。」恩恩說,蕭的父母至今都還不知道女婿外遇,黎雨青在妻子的葬禮上悲傷落淚,將失去摯愛的痛苦表現得活靈活現,在知情人看來卻是無比諷刺,因而希望說出真相,讓世人知道黎雨青與陳嫚羚的真面目。針對本刊的查詢,黎雨青表示,此事已是將近10年前發生,而如今妻子病逝,不知有心人士為何要就此事做文章,也再次對家屬造成傷害。此外,記者致電陳嫚羚經紀人遭拒接,另再發送簡訊致經紀人和陳嫚羚粉絲團,但至截稿前均未得到回應。
名醫是渣男2/月入40萬幫小三買屋不手軟 妻子買8000元衣服竟遭痛罵
員榮醫院國際醫療部主任黎雨青憑藉帥氣外表和優良形象走紅網路,除了是營養品亞培安素代言人,還在台中馨美美學診所和全能家醫診所任職,每月收入約40萬元,而他與「氧氣女神」、網紅營養師陳嫚羚外遇超過10年,更大方幫小三買房,蕭姓妻子支持其事業多年,他卻一再縮減給老婆的家用,蕭女買件衣服都換來他的一頓怒罵,差別待遇也讓蕭女親友難以接受。「黎雨青對小三花錢不手軟,老婆卻是買件衣服都要被罵。」蕭女親友恩恩(化名)回憶,黎雨青在2022年大手一揮,在台中幫小三出頭期款買房,地點更選在蕭女長輩家附近,2人出入的親密畫面更多次被蕭家親友直擊,相較於對外遇對象的大方,黎雨青對妻子則是斤斤計較。恩恩說,蕭女生性儉樸,在黎雨青的一再哭窮下,家用2022年從原先的6萬降到4萬元,蕭女得自己倒貼錢才能維持家計,而蕭女因丈夫的背叛身心俱疲,在親友建議下買一件8000元的衣服想安慰自己,卻換來黎的一陣怒罵,她此後花錢更畏首畏尾,直到9月因腦溢血喪命,身為「醫生娘」的蕭女都幾乎沒有名牌服飾或包包。網紅營養師陳嫚羚形象良好,各種產品代言接到手軟,實則當黎雨青小三10年,黎雨青更買房相贈。(圖/翻攝營養嫚嫚說-嫚嫚營養師臉書)據了解,黎雨青的家境並不優渥,他與牙醫弟弟黎雨憔都是國防大學醫學院畢業,蕭女娘家在小倆口結婚時,還配合黎的工作地點,在台中幫付頭期款購置婚房,蕭女婚後更全心支持丈夫的醫療事業。「他說要開藥局,公公婆婆說要買房投資,蕭女都有出錢。」恩恩回憶,黎雨青是公費生,畢業分發國軍臺中總醫院家庭醫學科,薪水跟其他醫生比也相差一大截,而當時黎父想在苗栗老家蓋房,要求2個兒子出錢贊助,黎雨青因而將自己大部分的存款交給父母,之後還數度向妻子開口。蕭姓正宮因丈夫婚外情而身心俱疲,最終因病身亡,享年僅46歲,其親友萬分不捨,決定公布黎雨青的真面目。(圖/記者周志龍攝)蕭女出身音樂世家、家境殷實,黎雨青的父母在蓋房後,又開口稱想在新竹買房投資,黎也說自己想合夥開藥房,蕭女先後給丈夫數百萬元,陪著黎雨青從窮學生、住院醫生到如今的大網紅,還在家醫診所擔任執行長.原以為能就此苦盡甘來,最終等來的竟是無情背叛。2014年間,蕭女發現黎雨青外遇時任藥廠業務、如今的網紅營養師的陳嫚羚,陳嫚羚多次傳訊息挑釁,黎父黎母也因蕭女長期服用類固醇無法生育的頗有微詞,蕭女在數度爭吵後身心俱疲,提出要結束婚姻。蕭女拿了數百萬元給丈夫買房開藥局,投入的錢都付諸東流,黎雨青卻不願支付贍養費離婚,連給妻子的家用都一再縮減。(圖/讀者提供)由於黎雨青聲稱自己的投資都血本無歸,蕭女付出的數百萬元也就此付諸東流,蕭女因而要求黎雨青支付600萬贍養費結束這段婚姻,黎雨青卻兩手一攤,表示自己沒錢不願離婚,更無法與陳嫚羚「斷乾淨」,這段畸戀也因而僵持10年,最後還約定好「一人一天」,每周一、三、五在小三處,二、四、六則回歸家庭。針對本刊的查詢,黎雨青表示,此事已是將近10年前發生,而如今妻子病逝,不知有心人士為何要就此事做文章,也再次對家屬造成傷害。此外,記者致電陳嫚羚經紀人遭拒接,另再發送簡訊致經紀人和陳嫚羚粉絲團,但至截稿前均未得到回應。
英國獸醫留下安樂死小貓偷養仍不治 主人怒: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一名英國女獸醫被控違反工作倫理,在被寵物主人要求將生病小貓「安樂死」時,私自將小貓的晶片換下,並且將牠帶回家治療飼養,但小貓仍在2個月後死亡。小貓飼主指控她自做主張的行為為自己與小貓「帶來不必要的痛苦」。這名獸醫則在聽證會上表示,她那天早上已經執行了3場寵物安樂死,「真的無法再面對另一台安樂死手術」。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沙福郡(Suffolk)的一名女士指控,她在2021年12月向獸醫院支付了約500英鎊(約新台幣2.1萬元)費用,預計將一隻患有疾病的8個月大小貓「Shadow」安樂死。然而,獸醫珍妮‧帕羅迪(Janine Parody)博士沒有將Shadow安樂死,而是注射鎮定劑將牠結紮後,偷偷更換了寵物晶片並且將Shadow帶回家飼養。這名女士表示,自己時常在街上餵養流浪街貓,也因此收養了原本同樣是街貓的Shadow,可是當她將Shadow帶回家後,發現牠疑似感染了超級細菌「MRSA」(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當時牠病得很重、身體虛弱。她為了讓Shadow少受點痛苦,支付了500英鎊將其安樂死,卻沒想到Shadow在她不知情的狀況下被執行安樂死的獸醫帶回家偷偷飼養。帕羅迪則在英國皇家獸醫學院(RCVS)法庭上辯稱,自己當天已經連續執行了3場寵物安樂死,「我真的無法再面對另一台安樂死手術」,因此帕羅迪在諮詢了另一位動物皮膚科醫生的意見後,認為Shadow還有救,於是給牠剃了毛,閹割了牠,並且請另一位同事移除了牠身上的晶片後,將Shadow偷偷帶回家飼養。帕羅迪與Shadow一起度過了一個聖誕假期,但是當帕羅迪的同事質疑Shadow為何沒有身分資料與病例時,帕羅迪坦承了自己的行為。之後,帕羅迪服務的單位通知Shadow的主人來接回牠,但Shadow的健康狀況並未好轉,並且在2022年2月不幸死去。為此,帕羅迪遭到革職並且接受調查。Shadow的飼主則主張,因為帕羅迪的自作主張,她與Shadow都受到了「額外的、不必要的痛苦」。皇家獸醫學院的調查認為,帕羅迪會想偷偷留下這隻貓,與她當時在Covid-19大流行的異常壓力下工作有關。此外,由於獸醫院方面的溝通錯誤,帕羅迪當時並不知道Shadow是有主人的貓,以為牠是一隻被主人遺棄的流浪貓。帕羅迪事後在法庭上表示:「我明白,我決定不對Shadow實施安樂死,而且在未經飼主同意的情況下對牠進行治療,這是錯誤的決定。但這是我在非常非常忙碌和壓力很大的一天下做出的決定,當時我以為這隻貓沒有主人,但我也完全明白這不是藉口。」她還難過地闡述,「雖然我已經當了十幾年的獸醫,但面對安樂死手術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英國皇家獸醫學院的專家小組認為,帕羅迪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她「做出了一系列非常糟糕、且她無權作出的決定」,因此判決她做出了「不光彩行為」(Disgraceful conduct)。根據英國法律,「不光彩行為」指的是會降低該行業人士(如官員、律師、醫師)在他人眼中聲譽的行為,可能會導致法律上的制裁,在最嚴重的狀況下,還可能被該行業除名。,
2024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2美國學者發現microRNA作用共享殊榮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陸續開始揭曉,醫學獎得主首先在7日公布,由來自美國發育生物學家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美國分子生物學家魯夫昆(GaryRuvkun)共享殊榮。兩人發現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基因調控中的關鍵作用,這項發現揭示了基因表達調控的新機制,甚至對醫學研究領域有深遠影響。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在基因學中有卓越貢獻,發現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在其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圖/翻攝自X)根據外媒報導,兩人發現了microRNA,這種新種類的微小RNA分子在多細胞生物的基因組中進化和擴展了5億多年,並在基因調控(gene regulation)中發揮關鍵作用。若沒有microRNA,細胞和組織恐無法正常發育,異常調節可能導致癌症,基因突變導致先天性聽力損失、眼睛和骨骼疾病等疾病。除此之外,基因調控出錯,恐導致嚴重疾病,譬如癌症、糖尿病或自體免疫疾病等。安布羅斯和魯夫昆針對身長只有0.1公分的秀麗隱桿線蟲進行研究,其擁有許多特殊的細胞類型,例如在更大、更複雜的動物中也能發現的神經和肌肉細胞,這使其成為研究多細胞生物中組織如何發育和成熟的有用模型。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在基因學中有卓越貢獻,發現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在其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圖/翻攝自X)安布羅斯是發現第一個已知的微RNA,同時也美國麻薩諸塞州伍斯特市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教授,2008年曾獲得拉斯克基礎醫學獎。至於魯夫昆,則是發現了首例微microRNA「Lin-4」通過與目標信使RNA不完全鹼基配對來調控這些目標的翻譯的機制,並發現了第二個microRNA「Let-7」,以及它在動物和人類系統發育中如何保護的。隨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揭曉,2024年的「諾獎週」也正式拉開帷幕。接下來,物理學、化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等多項諾貝爾獎將依次揭曉,明日頒發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達1100萬瑞典克朗(新台幣約3242萬元),最多由3名得主共享。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在基因學中有卓越貢獻,發現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在其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圖/翻攝自X)
2024諾貝爾獎將揭曉! AI、減肥藥受關注
2024年諾貝爾獎將自7日起,依序揭曉生醫、物理、化學、文學、和平等5座獎。根據外媒盤點,其中至少5項是諾貝爾可能的獲獎領域。根據CNN報導,人類基因體圖譜是在諾貝爾獎預測中,經常被討論到的,這是一項大膽的項目,於1990年啟動,並於2003年達成,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等,數千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聯盟。這項努力對生物學、醫學和許多其他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該項目可能無法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之一是參與這項壯舉的人數太多,依據規則,每個獎項只能授予最多3人。第二是,模仿人體激素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減肥藥物,其震撼了醫療保健界,這種降低血糖和抑制食慾的藥物有可能開創肥胖症治療和相關疾病的新時代,例如第2型糖尿病。洛克斐勒大學生物化學家莫依索夫(Svetlana Mojsov)、哈佛大學醫學院內分泌學家哈本能(Joel Habener)、丹麥藥廠諾和諾德研究與初期開發部門首席顧問克努森(Lotte Bjerre Knudsen)等3名科學家,在將其轉變為當今數百萬人服用的有效減肥藥物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第三,變革性人工智慧。人工智慧(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人們的生活,Google DeepMind AlphaFold蛋白質結構資料庫的開發人員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強普(John Jumper),與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蛋白質設計研究所所長貝克(David Baker)被看好未來可能會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第四,「腸道菌相」(gut microbiome)領域。細菌、病毒和真菌,生活在人體表面和體內,統稱為人體微生物組,隨著過去20年基因定序的進步,科學家們能夠更了解這些微生物的作用,它們如何與人類細胞,尤其是腸道細胞相互作用。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生物學家高登(Jeffrey Gordon)是該領域的先驅,呼聲相當高。第五,致癌基因檢測。擁有研究人類和黑猩猩之間遺傳差異的背景,現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教授金恩(Mary-Claire King)採取了一種全新的方法,早在科學家繪製出人類基因組圖譜之前,其就花了17年的時間來檢測和確定BRCA1基因突變在乳癌和卵巢癌中的作用,這項發現使得基因檢測能夠識別出乳癌風險增加的女性,以及採取哪些措施來降低風險,例如額外的篩檢和預防性手術。
防安泰醫院憾事再演! 北市府抽查台大附醫救災設施
屏東縣東港鎮安泰醫院於3日上午發生嚴重火災事件,導致9人不幸喪命,突顯醫院公共安全的重大議題。為確保台北市轄內醫院的消防安全,北市政府消防局4日聯合建築管理工程處,抽查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救災設施,經抽查確認台大防災設備均符合安全規定。消防局表示,醫院等收容避難弱勢族群場所,除依定期維護消防安全設備、辦理檢修申報、防火管理及防焰物品等制度,更需確保消防之警報設備、滅火設備及避難逃生設備功能正常,並落實自主檢查用火和用電等安全措施,另外,逃生通道不可堆積雜物,安全門應保持關閉但不可上鎖,以免妨礙避難逃生功能。消防局將再強化對這類場所的自主火災安全防護及緊急應變整備之督導,指導場所人員緊急應變機制,以落實相關公共安全制度規定,確保市民安全。
被低估的新冠1/「不是小感冒」死亡人數比流感多9倍 再感染病逝風險增2倍
中秋節過後,許多診所擠滿看病人潮,宣告進入病毒活躍的「多事之秋」,而蟄伏其中的大魔王便是新冠病毒,當多數人認為新冠疫情穩定的同時,事實上,光是今年至少在年初與6月時就出現2波確診高峰,甚至首度出現孩童死亡案例,吳至行醫師告訴CTWANT記者,新冠肺炎絕不是小感冒,疾管署資料顯示,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而且再感染者死亡風險更增2倍!疫情爆發已4年,根據疾管署去年9月至今的統計,XBB新冠疫苗全台接種率僅11.82%,6個月至4歲孩童甚至不到1%。「打氣」如此低迷,最大的原因就是「小看新冠」。「許多人都誤以為新冠病毒已經不具威脅,但其實並非如此!」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醫師說,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導致疫情詭譎多變,今年夏天已經造成一波疫情,緊接著馬上要進入呼吸道疾病盛行的秋冬季節,恐又會造成一波新的高峰。黃振國說,過去是「一個人(病毒)的武林」,在一支病毒霸主之下,其他病毒沒有機會侵犯人類,但隨著新冠病毒愈來愈可以在人群間傳染 ,代表病毒愈來愈適應人類。「新冠真的不是感冒!」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說,別以為感染新冠病毒只有輕微呼吸道症狀,事實上,新冠病毒會結合人體「ACE2受體」進入全身器官,對心肺、消化系統、大腦、腎臟等帶來損害,相較於流感更加可怕。疫情持續至今4年,民眾對接種疫苗逐漸感到疲乏,根據疾管署資料,去年9月至今的全台新冠疫苗接種率僅11.82%。(圖/報系資料照)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去年新冠死亡人數比流感高出9倍,今年2月就分別有1歲、6歲孩童染疫身亡,這是睽違10個月後首次有兒童病逝,也敲響警鐘。不只如此,每一次感染新冠病毒都會重創健康。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與密蘇里州退伍軍人醫療服務臨床流行病學中心合作,針對2020年至2022年44萬3,588名確診者,4萬947名感染兩次或以上的患者,以及530萬名未感染者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和首次感染者相比,重複感染者的死亡風險不僅高出2倍,住院風險更超過3倍。此外,感染兩次或以上的患者的心臟疾病風險也是首次感染者的3倍,甚至肺部、腎臟、骨骼、肌肉、神經失調等健康問題都恐受到負面影響。吳至行說,另一項追蹤研究也發現,即便是低風險族群,確診後仍有多達7成個案「至少一個器官受損」。「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黃振國強調,當新冠病毒變異大就需要更新疫苗,目前流行的JN.1變異株跟先前的XBB變異株已有40個變異點,差異很大。而10月開打的JN.1新冠疫苗可以預防現在流行的變異株,因此無論過去有無接種新冠疫苗,都要記得接種最新的JN.1疫苗,以更新抗體,確保體內有保護力。
被低估的新冠2/疫苗不打嗎?確診後失智風險增8成 「腦霧」讓智商降6分
你打了幾劑新冠疫苗呢?隨著疫情爆發進入第4年,部分民眾對接種疫苗感到疲乏,黃振國醫師向CTWANT記者透露,新冠病毒變異的速度非常快,一定要隨時更新疫苗才能因應,也有民眾擔心疫苗副作用,最新研究顯示確診新冠會增加8成失智風險,且會傷害認知功能,最多會讓智商下降6分,權衡利害之後建議還是接種疫苗較有保障。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罹患糖尿病多年,屬於新冠重症的高風險族群,他曾透露自己為了預防感染,因應病毒變異,至今已接種9劑新冠疫苗,他建議民眾不必計算打了幾劑疫苗,該打就打,才能保護自己的健康。「病毒是難以預測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表示,新冠病毒至今仍持續變異,目前流行的變異株為JN.1以及其子代變異株,如KP.2、KP.3等,跟先前的XBB變異株已有40個變異點,差異相當大,所以就需要更新疫苗。黃振國說,10月即將開打的JN.1新冠疫苗,不僅可以預防JN.1病毒株,對於KP.2、KP.3也具有交叉保護的效果,因此無論過去有無接種新冠疫苗,都要記得接種最新的JN.1疫苗,以更新抗體,確保體內有保護力。黃振國醫師表示,新冠病毒持續不斷變異,建議民眾應適時更新疫苗,才能增強保護力。(圖/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提供)但仍有許多民眾擔憂疫苗副作用如心肌炎,根據疾管署數據,心肌炎主要出現在12至17歲的男性接種BNT第二劑後,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126.79,與國際間報告的數據相近,屬於罕見的不良反應,而確診後的心肌炎機率反而較高。不只如此,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一項針對600多萬名65歲及以上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顯示,這些患者確診後一年內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對照組高50%至80%。亞東醫院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新冠病毒嚴重時會導致血氧過低,腦部跟著缺氧就可能造成所謂的血管型失智症。倫敦帝國學院一項針對14萬人的研究也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對認知和記憶能力產生影響,尤其是感染後出現「腦霧」後遺症的民眾,記憶、推理、執行的都出現明顯退步,分析發現,曾確診但已康復的人,IQ測驗分數與比未感染者相差約3分;而新冠症狀持續超過12周的人,智商則下降6分,因此預防感染仍然相當重要。
換季惡夢來臨!氣喘患者竟不知過敏原 IgE檢測有助阻斷發炎反應
根據衛福部資料,氣喘每年在全球造成超過45萬人死亡,台灣平均每5名氣喘患者中就有一人控制不佳。前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暨北醫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郭漢彬教授說明,氣喘主要以外因性(第二型)氣喘為居多,因外來過敏原如塵蟎、動物、菌、花粉等誘發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氣道收縮、分泌物增加等,進而出現如「喘、悶、咳」等三大氣喘現象。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廖信閔則指出,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響全台200萬人,然診間觀察,過去有許多患者不曉得自己是否有氣喘症狀,久咳不癒輾轉就醫才確診。若氣喘放任不處理,恐造成氣道反覆腫脹與重塑,影響呼吸及生命安全。郭漢彬教授建議,若民眾有類似症狀,應及早進行相關血液檢測,確認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IgE)對各別過敏原的濃度是否過高,找出真正造成氣喘的主因。郭漢彬教授也提醒,目前氣喘的治療除了口服藥、吸入型類固醇等,也有更精準的生物製劑,從源頭阻斷發炎反應。若民眾有出現久咳不癒、胸悶與喘鳴聲等類似氣喘症狀,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切勿隱忍。根據2022成人氣喘照護指引指出,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大概為12%,兒童氣喘盛行率則為15%,換算全台目前約有200萬人有氣喘問題。由於氣喘屬於慢性疾病,大多需經歷長時間的治療與診斷,也因此許多人把「喘、悶、咳」等當作一般感冒處理。廖信閔醫師解釋,氣喘是複雜的發炎疾病,因此診斷已從過去臨床症狀表現的分類,轉為檢測特定的生物標物,如:血中嗜酸性白血球、免疫球蛋白 E、過敏原反應等。目前根據發炎原因,可將氣喘分為大多數的第二型氣喘,以及非第二型氣喘,嚴重型氣喘則有超過半數屬於第二型氣喘,當中大多數為過敏型。患者因氣道長期處於發炎階段,受到過敏原的刺激,會誘發身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支氣管平滑肌收縮、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導致支氣管管徑狹窄,進而誘發氣喘急性發作。郭漢彬教授舉例,若免疫球蛋白E(IgE) 濃度大於>30 IU/ml且任一個過敏原之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 數值異常,即符合過敏性氣喘定義。也因此,針對過敏性氣喘治療,除了減少環境中可能的致敏原因,目前採以「階梯式治療原則」,目標是控制氣道慢性發炎情形,一旦病情控制穩定,即可降階減少藥物種類與藥量。衛福部統計指出,21%氣喘患者未依醫師指示定期回門診追蹤。郭漢彬醫師也表示,診間有許多民眾就算已確診氣喘,仍採取消極的治療態度。根據北醫的治療追蹤系統顯示,「服藥時間不穩定」、「類固醇吸入不足量」等,都是患者常見的錯誤行為。郭漢彬教授提到,不少患者多認為發作時再就醫即可,或是擔心類固醇的心悸、噁心暈眩,或是喉嚨痛、月亮臉與水牛肩等副作用,而未積極治療。長此以往,若氣道未受到良好控制,時常發炎的情況下會導致上皮增厚、上皮纖維化,使氣道變小,恐演變成嚴重氣喘。不僅發作頻率提高,肺功能更有可能因此衰退、出現氣道重塑等不可逆的傷害,嚴重者甚至有死亡風險。一名約40多歲的上班族李先生從小就有氣喘症狀,每當秋冬換季便容易急性發作需就醫治療,影響工作甚鉅。廖信閔醫師說明,由於李先生當時的症狀已符合氣喘定義,且某幾項過敏原數值異常,因此確診為因過敏原引起的外因性氣喘。所幸在找出氣喘成因與積極治療後,李先生的氣喘發作頻次不僅明顯降低,至今5~6年過去,秋冬也幾乎未再因急性發作而須入院治療,對工作及生活品質都有大幅的改善。由於時序即將進入秋冬換季,廖信閔醫師提醒有疑似氣喘症狀或過敏性體質的民眾應提高警覺,做好防護準備,如配戴口罩、減少暴露於空氣中的致敏因素,以減少氣喘發作。台灣氣喘暨過敏疾病衛教學會指出,當室內外溫差超過7度以上,便容易誘發氣喘發作。此外,秋冬盛行東北季風,也會將北方塵土帶往台灣,使得空氣中PM2.5的含量升高,增加氣喘患者對汙染源的過敏反應。而9月進入開學季,校園中的灰塵髒汙等過敏原與流感病毒也會增加氣喘孩童與青年學子的發病機率,家長也應多留意家中孩童是否有氣喘症狀。2022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提到,台灣屬於海島地形,地處亞熱帶且氣候變化不一,使得過敏原集中,進而增加了氣喘病人的發病率。醫師建議,若民眾疑似有氣喘的類似症狀,建議可至專業醫療院所進行IgE檢測,協助醫療人員判定氣喘成因,對症下藥。
基隆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猝逝! 他才救回加護病房患者「竟因心肌梗塞突倒地」
基隆八堵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26日驚傳猝逝消息,據了解,黎慶福當時在加護病房內搶救患者,休息時疑因心肌梗塞倒地不起,醫護人員搶救2小時仍宣告不治,享壽70歲。根據院方說法,黎慶福26日下午2點30分到加護病房為一名患者插管急救,結束後,黎慶福因頭暈在病房空床休息,未料在3點15分食,黎慶福出現抽搐現象,急診室醫師連忙將他送往加護病房插管急救,經過電擊、打強心針等救治,仍然回天乏術,於傍晚5點20分宣告不治。據了解,畢業於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的黎慶福,專長項目為外傷、皮下腫瘤、乳房腫瘤、甲狀腺疾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膽道結石症、胰臟炎、腸阻塞、闌尾炎、痔瘡、肛門瘻管、腹部急診、植皮手術、癌症手術(胃癌、大腸直腸癌)、疝氣。黎慶福在民國69年從台大醫院來到基隆八堵礦工醫院服務44載,雖然講話有一口濃厚僑生口音,但仍不減對基隆及瑞芳、平溪、雙溪、貢寮鄉親熱情。常以醫院為家的黎慶福,有時半夜醫院需要協助,他也會從新店特地趕回醫院,日前還獲得基隆市好人好事代表的榮譽,原先他將代表基隆參加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活動,如今發生憾事,礦地方鄉親也大感震驚,難過的是他順利搶救病患,卻犧牲自己生命。院方表示,黎慶福的家人長年住在澳洲,目前已和家屬聯絡上,將由家屬處理後續的相關事宜。
擁「短命癌」惡名!一發現幾乎皆晚期 口腔細菌也會導致食道癌
59歲女星方文琳昨(25)日深夜在社群上自曝6月底罹患食道癌,她回顧過去生活習慣,認為「這幾年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超愛喝熱湯」應是罹癌主因。根據衛福部112年的統計,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序,「食道癌」排名第九且由於食道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20~25%,一旦轉移至淋巴、肺部或其他遠端器官,5年存活率甚至不到5%,因此被封為「短命癌」。57歲藝人安迪、54歲的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都因為食道癌而英年早世,從發現罹癌到去世只有短短一年。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食道癌初期因食物尚能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到晚期,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進而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因此多數患者都是晚期才確診。食道癌的症狀還包括:吞嚥疼痛、食物逆流、心窩灼熱感(胃酸逆流)、胸骨後面疼痛或上腹部疼痛。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另外,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口腔衛生不良、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及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因此遠離菸、檳、酒等高風險致癌因子可減少對食道的刺激傷害,平時建立良好的衛生及飲食習慣,從食健康是預防保健的不二法門。其中關於口腔衛生, 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牙科學院、中國河南科技大學臨床醫學院研究團隊研究發現,在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患者當中,約有61%的人口腔帶有上述牙周病致病菌。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細菌特別喜歡住在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癌組織,也可能是細菌感染促使癌細胞滋長。想要預防食道癌?癌症基金會建議民眾少吃太燙熱的食品,尤其是不抽菸、不喝酒及不嚼檳榔更可預防多種癌症的發生。另外多吃蔬菜、水果、含維他命C食物等,可以降低食道癌的發生。此外,基金會也表示吞嚥感覺異常雖並非食道癌特有的症狀,若超過兩三週仍未消失,就應儘快就醫。
用過BB Call的人都幾歲了?提問釣出童年回憶 「1職業」堅守使用到最後
黎巴嫩真主黨成員的訊息呼叫器(俗稱BB Call)17日下午集體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約2800人受傷。這起事件讓這項曾經在1990年代的台灣大為流行的通訊器材重回大眾視野。有年輕網友就提問「用過BB Call的人至少幾歲了?」引起一票網友分享回憶。還有醫師回憶指出,醫師可能是台灣堅持使用BB Call最久的職業。由於黎巴嫩真主黨成員使用的通訊呼叫器(台灣稱BB Call)於當地時間17日傳出「同時爆炸」,導致至少9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外媒報導指出,該批傳呼器製造商是位於新北市汐止的「金阿波羅」公司,一時之間讓公眾重新關注起這項在1990年代的台灣大為流行的通訊器材。事件發生後,有網友此前在PTT上發問,「BBCall不是早被淘汰的三四十年前的東西嗎?」、「為什麼還在用這麼落後的通訊產品?」得到網友回應,「怕智慧手機被竊取資料」、「以為落後就不會被新技術搞」、「被動性設備 不用怕會回傳位子給美國」。另外還有網友提問,「用過BB Call的人至少幾歲了?」提到此前遇到親戚告訴她「以前很愛用BB Call」,讓從沒見過BB Call的她不知如何回應。也有大批網友參與討論,認為30多歲的人應該就有看過,但是真正要「使用過」,恐怕如今年紀都已經40歲往上了。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還在臉書分享,認為「醫師」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批堅持使用BB call的族群,根據蘇醫師解釋,部分舊型的心臟節律器會受電波的干擾,所以醫院會讓醫師使用BB call聯絡,他自己在擔任實習醫師的時候,醫院還有發給實習醫師BB call以備聯繫。蘇一峰還提到,日本漫畫《醫龍》第1集就有提到上述情形,還有2000年的公視電視劇「大醫院小醫師」中,演員扮演的醫師、醫學院生們也是普遍使用BB call,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