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中心
」 醫院 醫學中心 大陸 醫療 衛福部78歲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發燒送醫」 卸任後面臨一系列健康問題
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的丈夫、現年78歲的前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於美東時間23日因發燒被送往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醫學中心進行檢查。柯林頓的副幕僚長兼發言人烏雷納(Angel Urena)當天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表示,柯林頓目前精神狀態良好。民主黨籍的柯林頓於1993年至2001年擔任美國總統。卸任後,柯林頓經歷了許多健康問題,包括2004年,他進行了4次「冠狀動脈旁路移植」(CABG)手術,接著在2010年再次接受心臟手術,透過在動脈放置導管及支架,以撐開血管。然後2021年,他又因泌尿系統感染而在加州南部1所醫院治療。據悉,柯林頓是美國歷史上僅次於狄奧多·羅斯福和約翰·甘迺迪之後第3年輕的總統,也是首位出生在戰後嬰兒潮的總統。儘管歷經了白水門事件和拉鏈門性醜聞事件,柯林頓還是靠著任內政績及個人魅力,成為美國在線於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第7位美國最偉大人物。此外,柯林頓是自由貿易的信仰者,也是「中國入世」導致中國國力迅速崛起的重要推手,不過他在1999年曾經轟炸過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至今仍讓北京耿耿於懷。
邊充手機邊講電話!突在「耳邊爆炸」 印度20歲女重傷身亡
印度喜馬恰爾邦一名20歲女子,日前在和朋友講電話時,手機突然在她耳邊爆炸。母親聽到爆炸聲後,緊急將女兒送醫,不過,最終仍因為傷勢過重被宣告身亡,而經過警方調查,在爆炸發生前,她正在幫手機充電。根據《NEWS 18》等外媒綜合報導,印度喜馬恰爾邦薩洛尼地區,10日發生一起死亡意外。當地一名20歲女子基蘭(Kiran)正在幫手機充電,過程中她便拿起手機準備與朋友講電話,沒想到,手機竟突然在她耳邊爆炸。基蘭的母親聽到爆炸聲後,立刻衝進女兒房間查看情況,將她緊急送往醫院治療。後續因為傷勢嚴重,連續轉院2次,最終轉院到當地的醫學中心進行救治,不過,經過治療後,仍因為傷勢過重在15日被宣告不治。事後警方指出,由於基蘭傷勢嚴重,她在去世前無法提供有關事件的任何細節,導致爆炸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警方並未對外公布爆炸手機型號與案件其他細節,遺體相驗後已送回家屬身邊火化。
3醫美診所掛「麻醉科主治醫經歷」 學會證實醫師「非會員」
桃園一名女子7日在台北市中山區一所醫美診所進行電波拉皮等療程,術中因施打俗稱「牛奶針」的靜脈麻醉後,血氧濃度不穩,送醫搶救不治,引發社會關注。事發後,民眾擔心自身麻醉安全,因此主動詢問台灣麻醉醫學會自己的醫師是否具備麻醉資格。對此,台灣麻醉醫學會證實,該名醫師不具備麻醉專科醫師資格。台灣麻醉醫學會表示,近來診所麻醉安全再度成為話題,由於有民眾關心自身麻醉安全,來函詢問其診所醫師是否具備麻醉專科醫師資格,經本會會員資料查詢後,確認余德毅醫師並非本學會會員,不具備麻醉專科醫師資格。台灣麻醉醫學會指出,但其餘如林口長庚醫學中心麻醉科主治醫師等資歷是否屬實,由於非本學會業務範圍無法查知,煩請民眾與所屬醫院聯繫。另外,台灣麻醉醫學會提到,經林口長庚醫學中心主動聯繫本會表示,此醫師並非林口長庚醫學中心麻醉部主治醫師,在此由本會特別補充說明。不少人看完後,留言認為「其實可以先打電話去診所詢問,感覺小編誤植機率高」、「是另外3家診所的問題嗎」、「大概是誤植,余德毅自己的粉絲專頁並沒有提及麻醉相關字眼」。其中一間誤植的診所院長在留言處回應,「關於余德毅醫師被誤認充當麻醉科醫師一事,實屬本診所之疏失,官網上的確登載錯誤,我們已經立刻清查更正,造成余德毅醫師的困擾與貴科的誤會,在此向余德毅醫師說聲抱歉,也趁這個機會對貴科及民眾的困擾及風波表示道歉。」
急診室壅塞問題未解 大醫院「滿載」重症等不到床
重症病患急診暫留時間(單位:小時)、重症病患轉入病房小於8小時比率(醫學中心)、各級醫院急診重症病患占率變化(單位:%)部分負擔新制去年7月上路,急診室的輕症個案減少了,壅塞問題卻未解。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醫院重症個案的急診暫留時間都提高,單看醫學中心,能在8小時內轉入病房者不到5成。而近年區域級以上醫院急診室的重症病患占率減少,地區醫院則增多,專家推測是病床供不應求,大醫院急診滿載,病患只好往小醫院送。相較去年全年,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重症病患今年上半年的急診暫留時間都提高,區域醫院多出0.73小時、醫學中心則多出0.5小時。以醫學中心為例,過去重症個案在8小時內轉入病房的比率是「坐5望6」,2022年起未再突破5成,「等不到床」問題加劇。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說,大醫院未能在8小時內將病患轉入病房是長年困擾,近年狀況比疫情前更嚴重,不排除是開不出床所致,管理、人力都可能是問題,政府需要了解原因。護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林綉珠則指出,護理人力不足,許多醫院只好關床,呼籲醫院改善工作環境,增加留任意願,除薪資、工時,也建議調整護理師的排班自由度。除暫留時間,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分級醫療。近年來,肩負「急、重、難、罕」照護任務的大醫院,急診重症個案占率緩降,地區醫院則增加。10月健保會中,醫學中心協會榮譽理事長、急診醫學專家陳石池指出,重症病患在地區醫院增加是不對的,應在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就醫,這對病患不是好事。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直言,小醫院急診能力沒那麼強,恐有草菅人命的疑慮。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許建清說,急診壅塞問題反映的是住院待床壅塞,病床供不應求。小醫院重症增多,可能是大醫院急診滿載,只好請消防局分流,將相對輕度病患(檢傷分類2級者)分送到其他層級醫院,但不管是哪種醫院,要動手術的會優先處理。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則表示,從數據看來,急診重症個案的占率屬波動性變化,並未接獲會員反映重症增多,但不論大、小醫院,都有關病房、急診待床的問題,得靠分級醫療的落實、部分負擔的改革、醫院內部管理機制的改進來解決。
男友睡著會飄屍臭味!妹子求助「醒著很正常」 過來人揭可能原因
近日一名女網友發文求助,稱男友在睡覺時會散發出類似「老鼠屍體」般的異味,讓她苦惱不已,沒想到文章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勸導她快帶男友去就醫。該名女網友在Dcard以「男友睡覺就會有屍臭味(他是活人)」發文求助,表示男友平常醒著的時候就很正常,但只要他開始睡覺,「他的嘴巴跟呼吸就會開始散發超級噁心的屍臭味,完全是那種老鼠死掉的屍臭,而且離一段距離都能聞到」。原PO也表示,男友平時有在刷牙,口腔清潔也沒問題,平常嘴巴也沒什麼味道,這異常現象讓她感到困惑不已,也影響了她的睡眠,「我完全搞不懂到底為啥他睡著就會變很臭,臭到會害我被他臭醒」,且夜間牙膏跟漱口水都用過了,都沒什麼效果,「他連呼吸都會飄散臭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先去耳鼻喉科求診,可能是扁桃腺結石」、「應該是肝腎有問題,或癌症前兆 盡快去檢查,沒在開玩笑,或是他牙齒不好、牙周病、沒洗牙過,過敏鼻塞用嘴巴呼吸也會」、「消化道有問題+嘴巴乾燥,可能身體不太好,可以中醫調理看看」、「我也覺得是肝病,之前家人癌症肝轉移的時候說話也沒什麼味道,但睡覺呼氣時就有很明顯的異味,建議到醫學中心檢查一下,畢竟我們都不是醫生沒辦法給出很精確的判斷」。也有過來人分享經驗,「爸當年也是鼻咽癌,一樣會有肉腐爛的臭味」、「鼻竇炎病患也會有這種問題」、「如果在睡覺後會很臭,滿高機率是胃的問題,我之前也會有嚴重的口臭,但不是來自牙齒而是胃,我發現只要吃完東西馬上躺著睡覺隔天就會非常臭,後來我不吃宵夜就睡覺有明顯改善,看看是否有在睡前吃宵夜後躺著睡的習慣造成」。
連吃1週漢堡劇烈腹痛!30歲壯男送ICU險死 抽出整管「牛奶血」傻眼
大陸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日接連搶救了2名年輕男子,病因都是因為飲食不正常,其中1人連續吃了1週的漢堡,另人連吃了1週豬腳飯,突發劇烈腹痛被送進ICU。結果一檢查,2人竟然都是得了高脂性胰腺炎,抽出的整管血都是乳白色,仿佛抽出了一管牛奶。《福建衛生報》報導,小東(化名)今年30歲出頭,人生愛好之一就是品嘗美食,三不五時召集好友下館子,火鍋、燒烤等重油重鹽的美食都是小東的心頭好,偶爾晚上加班時,也一定會點炸雞或漢堡當宵夜。不久前,吃了1週漢堡的小東突發腹痛,且疼痛愈發劇烈,不得不前往醫院就診。結果一檢查,小東竟發現自己得了高脂性胰腺炎,抽出的整管血都是乳白色,仿佛抽出了一管牛奶。因為情況危急,小東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ICU),所幸經過治療,最終脫離了危險。無獨有偶,小東隔壁病床的年輕人也是一樣的病症,他則是連吃了1週的豬腳飯導致的。對此,急診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黃艷晶解釋,高脂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種類型,當血液中三酸甘油脂過高,導致胰腺被脂肪酶分解後的遊離脂肪酸損傷,就會引起胰腺的炎症,主要誘因是飲食。醫生提醒,像小東和其病友一樣,平時飲食不健康,又缺乏運動,長期大量進食高脂肪食物,就會使血脂急劇升高,進而誘發疾病。同時,酗酒、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發高脂性胰腺炎。
家長怕6歲女童難消化連堅果都磨成粉 咬東西就痛一看竟長出「雙排牙」
中國大陸湖北武漢近日有名6歲女童一咬東西就痛,媽媽一看竟發現孩子有「雙排牙」,帶去醫院檢查後,醫生確認女童是乳牙滯留,經了解原來是家長怕孩子不好消化,每次都會把食物弄成好吞嚥的質地,連堅果都要研磨成粉,造成孩子的乳牙沒有充分運動和刺激,也就不能自然脫落。據陸媒報導,女童夢夢吃飯時發現門牙鬆動,且一咬東西就痛,媽媽一看發現孩子有「雙排牙」,12月4日她帶著6歲的女兒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就診,醫師詳細檢查夢夢的口腔後,確診為乳牙滯留。經了解,夢夢的家長怕她吃粗硬的東西不好消化,於是從她小時候,無論是肉還是蔬菜都會切碎,米飯也不敢煮太乾,怕她噎著連堅果都要研磨成粉,這就造成孩子的乳牙沒有充分運動和刺激,不能自然脫落。醫師表示 「現在小朋友進食較精細,食物較鬆軟,咀嚼的力量較小,乳牙沒有得到充分鍛煉和刺激,導致乳牙不能自然脫落。」最後夢夢拔掉了乳牙,給恆牙騰出了位置。醫師提醒,一旦發現有「雙排牙」,應及時就醫,經醫生評估後可拔掉乳牙,拔掉乳牙能減少阻力,為後面的恆牙騰出生長空間,以防止牙列擁擠或牙齒錯位等情況出現,建議要給小朋友多啃食硬物及粗糧,例如蘋果、玉米等,充分的咀嚼可以幫助乳牙牙根吸收,從而促進乳恆牙自然替換。
35歲女反覆流產找原因 竟是老公染色體異常「每千人僅1例」
35歲N小姐初次到診時,提及夫妻努力做人多年,雖然能自然懷孕,卻多次經歷流產,夫妻倆傷心不已,因而求助生殖醫學中心。經基因檢查發現,丈夫帶有罕見的染色體異常——羅伯遜轉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這樣的染色體結構重排,每千人僅發生一例,會使胚胎無法正常發育,造成反覆流產,成為阻擋生育夢的最大挑戰。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院長朱伯威醫師解釋,雖然羅伯遜轉位對攜帶者本人健康影響不大,但在形成胚胎時會導致染色體配對異常。這對夫妻胚胎染色體正常的機率僅為六分之一,也會有六分之一機率會與攜帶者相同,其餘的三分之二則因染色體多一條或少一條而無法正常發育,最終以流產告終。什麼是羅伯遜染色體轉位?「想像兩塊拼圖需要完美契合,但羅伯遜轉位會讓某一部分拼圖重疊或缺失,最終無法完成完整的圖案,導致胚胎發育失敗。」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吳兆昀醫師說明,美國遺傳學家Robertson發現的這一類型屬於平衡性轉位(balanced translocation)中特別指在染色體短臂(p-arm)上的轉位,常見在第13、14、15、21以及22對染色體發生。由於這幾對染色體的短臂很短小,在染色體分離的過程中,可能導致其中兩條染色體的長臂接在一起,而短臂則丟失了,形成了染色體的轉位。這些缺失的短臂通常不具有重要基因,所以即使有所缺失也不會造成任何臨床症狀,外觀上看不出差異,因此攜帶者本身通常不會有健康問題,但在形成配子(精卵)時,染色體可能異常排列,進而影響胚胎發育。吳兆昀醫師強調,羅伯遜轉位的發生率雖低僅0.1%,但在反覆流產的族群中高達1.1%。吳兆昀醫師建議有過多次流產經歷的夫妻應及早接受染色體檢查,他強調,基因異常並非絕望的代名詞,藉由試管嬰兒療程搭配胚胎著床前遺傳基因檢查,檢測胚胎是否帶有染色體結構異常的問題,能夠大幅提升懷孕成功的機率,減少這段反覆失敗的辛苦過程。對於染色體異常的情況,試管嬰兒配合染色體檢查(PGS)成為重要解決方案。朱伯威醫師解釋,透過試管技術,胚胎培養到囊胚期後進行染色體篩查,能先篩選掉染色體數量有改變、植入會以流產告終的胚胎,促使有效選擇染色體正常的胚胎植入,減少流產風險並提高懷孕成功率。
小夫妻結婚3年流產2次 求診方知問題出在老公的精子「斷了」!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一對夫妻,妻子結婚3年中無端流產2次,令2人心碎不已。由於妻子各種檢查都沒發現問題,丈夫便前往醫院檢查,這才發現問題出在他的「精子碎片率」高達30%,導致妻子久備不孕、無故流產。醫生還示警,男性若有久坐、抽煙、酗酒、熬夜等習慣,「精子碎片率」就可能變得更高。據杭州《都市快報》報導,杭州市一對宋姓夫妻結婚3年,妻子無端流產2次。由於妻子做了全方位的檢查,都沒發現問題,因此宋先生在家人建議下,前往杭州市婦產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求診。醫師聽過了宋姓夫妻的狀況,又替宋先生做了一系列的檢查,終於發現問題出在宋先生的「精子DNA斷裂率」高達30%。所「精子DNA斷裂率」,是指DNA鏈發生斷裂的精子佔全部精子的百分比。由於DNA位於精子的細胞核內,若精子在形成過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如惡劣的環境、藥物等,就可能會使精子DNA的完整性受到破壞,並產生斷裂的碎片。由於精子在女性體內與卵子結合後會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會透過不斷的分裂和發育形成胚胎。若DNA斷裂率高、畸形精子多,就會影響受精卵的分裂以及胚胎的發育,造成胎停、流產。也因此,醫學上將「精子DNA斷裂率」作為檢驗男性精子品質,評估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標。報導指出,受到環境、行為影響,男性精子多少會出現斷裂的問題。一般而言,DNA斷裂率在0至10%之間為正常,10%至15%之間為臨界,若超過15%就足以影響正常妊娠,增加流產的發生。醫師研判,由於宋先生的工作需要長期端坐,加上每天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使他下班後能躺著絕不坐著,久而久之影響了精子品質。在聽從醫生建議後,宋先生堅持藥物治療,並保持每日定量的運動,一段時間後複查,其精子DNA斷裂率已經有所下降。醫師提醒,很多夫婦久備不孕,不僅要排查女性的問題,男性也很有可能存在異常。尤其當男性年齡超過35歲,喜歡久坐、抽煙、酗酒、熬夜、穿緊身褲,不願運動,或是患有精索靜脈曲張、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病,以及長期處於輻射、高溫、污染、放射等惡劣環境,容易出現精子DNA斷裂率偏高,需要格外留意。
結婚1年沒懷孕…夫妻到醫院一查竟是「姐妹」 尪染色體跟她一樣
大陸一對夫妻結婚1年多一直未能懷孕,2人到醫院檢查,結果讓他們當場傻眼,因為丈夫的染色體竟然和妻子相同,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也是女性。聽到這樣的結果,人妻難以接受,直呼「我們夫妻性生活很正常啊,怎麽可能是這樣的結果?」完全無法相信每天同床共枕的丈夫,竟然變成了自己的「姐妹」。《富陽日報》報導,小陳(化名)個子不高,身高不到1.6米,但為人勤勞、踏實,很快也有了情投意合的對象。1年多前,他與女友順利走入婚姻殿堂,盼望著早日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生活,然而妻子的肚子一直未有動靜,他便到區婦保院生殖醫學中心就診。生殖醫學中心男科主治醫師夏彬彬通過體格檢查,發現小陳雙側睪丸發育異常,體積只有1—2ml,而正常睪丸有12—25ml。再看小陳的身高,他內心便有了一定的預判,認為是先天性睪丸發育不良(小睪症)。他表示,小睪症會導致曲細精管萎縮,睪丸生精功能障礙,精液中無精子或精子極少,從而影響生育力。因此,他對小陳的精液進行檢查,發現精液裡沒有精子。醫生又讓小陳進一步做了血液的Y染色體微缺失檢測。夏彬彬介紹,男性Y染色體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決定胚胎性別向男性發展(含有SRY基因),將來出生男性嬰兒;二是促進精子生成,「促進精子生成基因稱為AZF基因,可分成AZFa、AZFb、AZFc三個區,如果男性這三個區域出現缺失,長大以後就會影響生育能力。」果然,小陳的Y染色體微缺失檢測報告提示:Y染色體AZFa、AZFb、AZFc均缺失,所以才導致了精液裡沒有精子生成,且生殖激素提示FSH(促卵泡激素)和LH(促黃體生成素)均升高,T(睪酮)正常。更神奇的是,小陳進一步的外周血染色體檢查提示為46,XX。「正常來說,女性的染色體為46,XX,男性的染色體為46,XY。」夏彬彬把檢查結果向夫妻倆作了解釋,也就是說,從生物學角度看,丈夫的染色體和妻子相同。聽到這樣的結果,夫妻倆當場傻眼,女方認為2人性生活一直很正常,完全無法接受。醫師提醒,人類的性別發育過程非常複雜,主要包括性別決定和性別分化兩個重要步驟,任何一個步驟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性發育障礙。而這類男性往往都是在成年後因不育問題被確診,他建議男性也要關注自我,平時可自行對睪丸等重要部位觸診,若發現發育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12強/林家正手傷退場落淚! 最新傷勢曝光:需休養一段時間
世界棒球12強賽完美落幕,中華隊奪下冠軍,全民沸騰。不過在台日大戰中,有穩定軍心的「心靈捕手」之稱的林家正遭速球擊中右手指關節,提前退場。如今傷勢曝光,雖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但不會影響到明年球季。臉書粉專《Be Heroes》表示,感謝各位球迷對林家正關心,林家正在12強冠軍戰的傷預計會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不過不會對明年球季造成任何影響,也請球迷朋友明年繼續關注家正的表現。粉專提到,同時也感謝國家隊陳韋任醫師及防護員第一時間的處置,以及特別感謝高雄長庚醫院運動醫學中心 主任周文毅醫師後續提供協助。照片中可以看見,醫師細心講解、說明病況,而林家正專注聆聽,眼神相當專心。消息曝光後,不少粉絲紛紛留言「家正看醫生也好專注,感覺下一秒會抓住醫生的肩說,相信我,我會認真復健的」、「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堅定的眼神、溫暖的言語、傑出的表現,你是台灣隊的驕傲」、「真切感受到你的拼勁,謝謝你為國效力爭光」、「期待您未來的表現」。
女生「邊洗澡邊尿尿」沒衛生?泌尿科醫揭1好處:對健康有益
有部分女生會趁洗澡淋浴順便小便,有的人覺得方便,但有些人覺得不衛生,還曾有治療師不推薦稱會影響生理習慣。不過最近有國外泌尿科醫師支持女性洗澡順便小便,因為溫水可以讓人放鬆括約肌減少對膀胱的壓力,直言對健康有益。根據外媒《CNN》報導,美國洛杉磯西達賽奈醫學中心的泌尿科教授艾柏(Karyn Eilber)回應有關女性淋浴邊小便有害的傳聞,他站在健康的角度分析,淋浴時小便並沒有健康危害,大多時候是很方便。過去有觀點認為,女性站著小便會導致骨盆肌肉無法放鬆,使尿液不能排乾淨。紐約有另一位泌尿科醫師舒特曼(David Shusterman)表示,淋浴時溫暖的環境有助於肌肉放鬆,使尿液自然流出,能避免強行小便對肌肉和膀胱造成壓力。人們小便時尿道內括約肌與尿道外況約肌負責控制尿液從膀胱流出,用力會使括約肌縮緊難排尿,所以在溫暖放鬆的狀況小便對健康更有益。且舒特曼認為,尿液也不太會導致下水道堵塞。不過專家強調洗澡時一個情形不推薦小便,「絕對不能在浴缸內泡澡時排尿」因為溫暖的水是細菌和真菌滋生地,如果泡澡邊排尿容易增加細菌進入尿道,恐怕發生尿道感染的風險。據悉,曾有國內泌尿科醫師指出,尿液是從腎臟過濾出來,經過輸尿管儲存於膀胱,屬於密閉系統,其實算是無菌狀態又乾淨,除非泌尿道感染,才會變成有菌狀態。換句話說,邊洗澡邊小便完全不算沒有衛生的行為,還有人誇讚反而能省水。
高齡產婦產後突發心衰竭! 成功換心順利救回一命
一名46歲的高齡產婦小文,從42歲結婚開始就經歷一連串辛苦的生育歷程,期間不僅曾不得已中止妊娠、懷孕期間車禍,甚至在緊急剖腹產後還心臟衰竭歷經生死關頭;其中經歷共10次大小麻醉、手術後,所幸最後換心成功,順利出院與親愛的家人團聚。高齡接受生殖治療 一次就成功受孕收治小文的彰基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吳信宏醫師表示,小文女士42歲才結婚,43歲時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場懷孕。然而,產檢卻發現胎兒腦部異常,迫使她不得不中止妊娠,並接受陳明醫療長進行全基因定序技術確認胎兒病因。經過數年的努力,她在45歲時至彰基生殖醫學中心接受第一次試管嬰兒療程,幸運地第一次的試管嬰兒治療,就順利懷孕成功,且初期產檢結果顯示一切正常。然而,在懷孕6個月時,小文遭遇車禍導致骨折,所幸尚可保守觀察治療。由於她的子宮曾進行過手術,這次懷孕需剖腹生產,她與先生考慮得來不易的小孩,原計畫38周以後再生產,但醫療團隊綜合評估她的情況,建議在第36周就進行剖腹產,確保母嬰安全。懷孕引發周產期心肌病變 心臟移植成功換心 隨著懷孕進展及規則產檢,並無異樣,並於36周時,依約定計畫到院接受剖腹生產。然而,當天到產房報到準備生產時,她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開始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醫療團隊緊急 進行全身麻醉剖腹產,小文的寶寶順利出生,健康活產。然而,小文卻在生產後突發心衰竭 ( 周產期心肌病變;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 ),並出現休克。接手處置小文心臟衰竭緊急狀況的彰基心臟外科團隊及陳映澄主任,隨即安排小文裝設葉克膜 ( ECMO ),並因腎衰竭接受緊急洗腎;但情況惡化、小文左心室回流鬱積引發肝衰竭,隨即緊急安裝心室輔助器 ( LVAD ) 維持生命,並開始等待換心。陳映澄主任表示,小文的狀況緊急,但在嚴密的觀察治療下竟然在一個月內,等到配對成功的心臟捐贈者,並順利完成換心手術。提高疾病意識感 有異狀快就醫小文也建議婦女朋友,「早點生產,不要像我一樣這麼晚,但晚也沒關係,可以求助醫學中心。」另,也提醒心臟衰竭的有夜咳、喘及水腫等症狀,所以不分男女,如有狀況一定要及早就醫。
研究證實久坐傷身!長坐超過「這時間」 下班拼命運動也沒用
現代人工作繁忙,不少人可能每天至少要在辦公室要坐上8、9個鐘頭,偶爾遇到加班,更是要在工位久坐10個鐘頭以上。不過美國一項研究證實,長久保持坐在座位上,會顯著增加心臟病、中風和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即使下班後保持規律的運動,也很難難挽回久坐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因此專家提醒,每天久坐的時間應該要控制在10.6個小時以內,而且你坐得越久,就越需要更多的運動來維持健康。據《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研究團隊針對近9萬名參與測試者的活動時長、久坐時間,以及後期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數據資料進行交叉比對後,已證實久坐時間越長,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研究第一作者、美國麻州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心臟病學研究院阿朱佛(Ezim Ajufo)博士指出,無論人們是否會在空餘時間運動,久坐依然會對人體帶來嚴重的傷害。主要是因為長時間久坐會減少我們肌肉的運動,導致原本能幫助調節血糖和脂肪水平的肌肉,在缺乏運動刺激下,無法有效分解體內的糖和脂肪,進而引發健康風險。阿朱佛博士指出,人們應將每日久坐時間控制在「10.6」小時以內,以免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副教授迪亞茲(Keith Diaz)也對相關研究結果表示認同,並建議經常待在辦公室的人,應該要考慮在日常工作中增加更多動態的休息時間,每30分鐘至1小時,就應該站起來活動幾分鐘,或在將工作告一段落後就起身短暫走動。迪亞茲指還指出,目前流行的站立式辦公桌文化可能對久坐帶來的傷害有幫助,不過單純站著辦公仍然不能跟起身走動相提並論。她建議人們可採用其他方式辦公,包括使用跑步機辦公桌,或將小規模的會議改到散步時進行。因為雖然研究指出,單靠下班後劇烈的運動,難以徹底抵消久坐為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但規律的運動仍然對我們的健康有幫助。
彰化高齡產婦人工受孕... 剖腹產中途心臟衰竭 昏迷10天「換心保命」
彰化46歲高齡產婦小文(化名),4年前開始經歷一連串辛苦的生育歷程,包括曾不得已中止妊娠、人工試管受孕,懷孕期間遭遇車禍,緊急剖腹產後心臟衰竭昏迷10天,後經麻醉、進行換心手術成功,終於順利出院與女兒及家人團聚。她今(19)日與先生19日特別到彰化基督教醫院,不僅感謝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團隊的守護,也拿自己的例子告誡其他想生的婦女:「如果可以的話,要早點生產」。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小文與先生19日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向總院長陳穆寬及醫療團隊送上花束表達感謝。陳穆寬院長則表示,彰基收治彰化、南投、雲林等中部縣市高危險妊娠產婦,2023年曾有個別月份,單月收治超過50%皆為高危險產婦的紀錄;小文是高齡危險妊娠,歷經人工試管受孕,剖腹產後心臟衰竭,彰基跨科合作,為小文裝上葉克膜、心室輔助器,並進行心臟移植,小文產女後母女均安,是各專科醫師團隊通力合作治療的典範,彰基計畫將此罕見個案整理後發表在國際期刊。收治小文的彰基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吳信宏醫師則表示,小文結婚時已42歲,43歲懷孕卻發現胎兒腦部異常,被迫中止妊娠。45歲時到彰基接受試管嬰兒療程,順利懷孕,但在懷孕6個月時遭遇車禍導致骨折,醫療團隊綜合評估情況後,建議她在2024年7月、懷孕第36週進行剖腹產。剖腹產過程中,寶寶雖順利出生,小文卻在生產後突發心衰竭,並出現休克。彰基心臟血管外科團隊緊急安排小文裝設葉克膜,因腎衰竭也緊急洗腎,另左心室回流鬱積引發肝衰竭安裝心室輔助器維持生命。心臟血管外科陳映澄主任表示,小文的狀況緊急,幸運的是在1個月內等到配對成功的心臟,並順利完成換心手術。從懷孕引發週產期心肌病變到心臟移植,小文共經歷10次麻醉及手術,終於在9月3日康復出院。小文則感謝彰基醫療團隊,讓她在昏迷10天後可以換心成功,醒來看到自己可愛的女兒。她透露,自己因為高齡生產,危險性大增,因此一開始就選擇彰基醫學中心,也衷心建議其他婦女「如果可以的話,要早點生產」。
蹲廁所最好別超過10分鐘 美國醫警告:超過會增加痔瘡風險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不少人都會習慣在上廁所的時候滑滑手機,也因此讓上廁所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但有美國的醫師提出警告,指稱人們上廁所的時間最好在5至10分鐘內就結束,否則會因為姿勢的問題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嚴重的話甚至會增加罹患痔瘡的風險。根據《CNN》報導指出,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達拉斯分校的結直腸外科醫生賴雪(Dr. Lai Xue)表示,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可能增加痔瘡風險,並削弱骨盆肌肉。這是因為坐在馬桶上時,地心引力會使身體的血液難以回流,尤其坐在馬桶的姿勢,會讓血液無法正常循環,增加直腸和肛門附近血管的壓力,導致痔瘡的風險增高。除此之外,長時間如廁還會削弱肛門和骨盆底肌肉的力量,進而增加直腸脫垂的風險。直腸脫垂是一種大腸的一部分滑出並從肛門突出的現象,這些問題在長時間如廁的情況下更加容易發生。骨盆底肌肉的弱化對排便過程有直接的影響,因為這些肌肉負責協調排便動作,一旦遭受過多壓力便會導致排便困難。紐約長島(Long Island)石溪醫學中心(Stony Brook Medicine)炎症性腸病中心主任蒙祖爾(Dr. Farah Monzur)表示,人們最理想的如廁時間應控制在5到10分鐘左右,超過這段時間不僅無益,還可能造成健康風險。蒙祖爾醫師表示,人們往往因為滑手機而失去時間概念,導致長時間坐著並不自覺地用力排便,這種行為增加了肛門直腸的壓力,同時也削弱了肛門括約肌。而為了避免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加州橙縣希望之城(City of Hope Orange County)介入性胃腸病學醫生烏拉多莫(Dr. Lance Uradomo)建議,人們在如廁之前,應該把手機、雜誌和書籍留在浴室外。蒙祖爾也強調,人們要避免以「待很久」的心態上廁所,這樣只會讓人想帶些東西來消磨時間,反而對健康不利。賴雪醫師也提到,如果民眾發現自己難以排便,建議在馬桶上待到10分鐘後就停止,改為站起來四處走動,因為走動能夠刺激腸道,幫助排便更順暢。同時,賴雪醫師也建議,民眾應多攝取高纖維食物,例如燕麥和豆類,並且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這樣有助於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時的壓力。報導中也引述美國癌症協會的資料,指稱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55歲以下人群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2024年預計將有106,590例結腸癌和46,220例直腸癌的新病例。烏拉多莫醫師也表示,他回憶自己的職業生涯,許多年輕人因為痔瘡和便秘來求診,而其中有不少年輕人後來被診斷出患有直腸癌。
護理荒恐擴大!陸祭高薪搶台灣護理師 醫團盼保障點值留才
大陸福建上月29日公布最新「惠台利民」政策,漳州5年內將為台灣護理人員每年提供240個工作機會,大舉招手台灣護理師,並指有養老機構經驗者每年最高獎勵4.5萬元台幣。8大醫護團體擔憂此舉恐加劇護理人員出走,促政府保障點值留才。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過去香港、新加坡、歐美國家都曾向台灣護理界招手,但因醫療環境以英語為主,成效不如預期。此次大陸有地方政府出面延攬人才,因語言溝通無障礙,恐會加劇護理人員流失。自去年以來,醫界持續呼籲增加健康投資,提高醫療機構韌性,將健保總額從「支出上限制」轉為「支出目標制」,短期目標1點0.95元,長期目標為1點1元,低於目標的部分,由公務預算補足。醫護團體也承諾優先為醫事人員加薪,解決護理人力短缺問題。在健保點值尚未被保障的情況下,醫院已陸續拿出誠意,加薪留才。私立醫院協會抽樣調查顯示,2024年調薪超過1成的醫院有3家、占14%;調薪7~10%有3家、占14%;調薪4~6%有11家、占50%。為改善今年點值偏低現象,醫護團體呼籲衛福部妥善利用政院撥補的200億預算結餘,在不攤扣、目標性核刪及斷頭等前提下,讓今年點值至少補至去年水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說,我國醫學中心22家,近半數集中於雙北,要有充足經費,才能結構性解決資源不均、人員短缺問題,而非挖東牆補西牆。台灣社會對醫療資源的投資不夠,導致我國醫療結構以私營醫院為主,變成市場導向的經營模式,醫院集中在都會區,背離最初建立健保制度時「期望全民享有公平治療機會」的理念。針對醫護人員人力不足問題,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直言,假如工作辛苦又沒有合理報酬,當然會造成人力缺損,公立醫院經營較難,不少醫師轉向私人醫院或診所,尋求更好的工作條件和保障,呼籲國家增加對醫療領域的經費挹注,以留住人才。
CAR-T細胞免疫治療給付滿周年 共45人通過「3.7億藥費健保來幫忙」
自去(112)年11月後,健保署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納入健保已滿一週年。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說,「成人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或「25歲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兩疾病,患者若經過兩線標準治療後,仍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即有機會符合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給付標準,全台約100位癌友符合資格。根據健保署資料,今年有60人申請,健保過件率高達75%,共有45人成功通過,包含3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6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每人819萬、共計約3.7億的醫療費用由健保支付。截至目前為止,已有33位患者已完成治療,包含2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4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讓各界更雀躍的是,已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患者,至今均維持良好的疾病控制。「感謝健保署與專家理解治療的急迫性,持續加速審查進度,從送件至核准平均僅要一至兩週,傾盡全力幫助癌末患者爭取治癒」,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柯博升理事長也鼓勵:「未能成功申請健保的個案,多是經過評估後,患者仍可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尚不需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另外則是檢附資料不全,待補齊資料後即可再次申請,千萬別氣餒!」「健保給付通過後,自費藥價也大幅降低」,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李啟誠理事長接續分享:「國際間CAR-T細胞免疫治療單次費用要價1200萬至1500萬不等,在台灣自費治療有望減少680萬藥費,降價幅度高達45%;再加上台灣血液疾病治療經驗成熟,從檢測、治療可完善提供治療後的各種副作用控制與照護,更是吸引了各國患者特地到台灣治療。」以花蓮慈濟醫院為例,今年就各有一位七十歲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以及十四歲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癌童,特別從越南飛來台灣自費治療,無疑帶動了我國國際醫療發展,讓台灣的血液癌症治療持續於國際間發光。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副秘書長暨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副秘書長指出,國健署《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疾病,在男性、女性癌症發生與致死排行中排名均為第九與第十名,可見得這兩種癌症不僅發生率不容小覷,也嚴重威脅了國人性命。在這兩個疾病當中,又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為常見的類型。前者好發於兒童,後者則好發於中高齡者。雖然兩疾病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容易與疲勞、生長痛、腰痠背痛混淆,但事實上,病程可能惡化的極為快速,未即時就醫治療,可能在短短幾週、幾個月就會危及性命。劉家豪醫師進一步說明,確診後患者與家屬也不用過於擔心,根據臨床經驗統計,在第一線的高劑量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療程後,約有8至9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6至7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疾病可獲得長期控制。劉家豪醫師說,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一旦第一線治療復發或是反應不佳,患者的治療就會變得相當棘手,壽命也將陡坡式下降。舉例而言,約有2成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會在第一線治療失敗或復發,而這群病患高達5至7成的癌童活不過五年,多數的癌童還是來不及長大。若檢視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約一半病患在第一線化療後復發或無效,此時這群病患更是有高達7至8成難以存活超過五年,此類醫學困境一直難以克服。劉家豪醫師鼓勵,近年來CAR-T細胞免疫治療問世,這種集結了基因、細胞、免疫治療等醫療科技於一身,屬於一種藥品,經過多國的大型臨床試驗,在治療成效與安全性上有保障。劉家豪醫師指出,CAR-T細胞製作需要先分離患者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再送往國外實驗室植入可以追蹤癌細胞標的的基因序列,將原本如同「普通士兵」的T細胞,轉變成有如「精銳兵」會辨認癌細胞標的之CAR-T細胞,並透過大量複製,打造一支可以精準殺滅癌細胞的戰隊。將這些CAR-T細胞回輸患者體內後,這群「精銳部隊」還可以在人體內生長,因此可以透過一次性治療達到緩解疾病的成效。治療反應不佳與復發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有8-9成的機率可以完全緩解;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則有4-6成可以完全緩解。病患可以不用接受強力的化療,也可以用此免疫細胞療法控制病情。現衛福部規定僅能在九家擁有專業團隊之醫學中心才可執行。李啟誠理事長指出,在健保支持下,CAR-T細胞免疫治療日益普及,也提醒患者,若治療期間發現治療反應不佳或出現復發的跡象,切莫對治療失去信心。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自己的治療期望,這有助於打造個人化治療方案,並積極遵循醫師的建議治療,便有機會擊退癌症陰霾,重新掌握人生主導權。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敏感脆弱、搔癢脫屑反覆!「頭」號元凶首度揭密 肌膚微生態先驅!BIODERMA Nodé 頭皮賦活系列 強勢登台
不論臉部或身體肌膚,總是敏感脆弱、乾癢脫屑、發炎泛紅不停反覆,始終難以根除!?「頭」號兇手來自「頭皮微生態失衡」!全球醫學中心推薦BIODERMA法國貝膚黛瑪,早於40年前研究,頭皮富含毛囊與皮脂腺,微生態系統複雜多樣,即使微量的不當清潔成分,皆有可能破壞頭皮的菌叢平衡,加上洗髮泡沫,流經臉部、身體肌膚,連帶干擾肌膚微生態,引發敏感、搔癢、脫屑、發炎等連鎖效應,造成敏感脆弱、搔癢反覆等敏感危「肌」全身反覆不斷!為完美解決肌膚問題,BIODERMA於1977年推出首支產品 –《Nodé頭皮賦活健康洗髮露》 如今已是全球銷售NO.1,熱銷40年的經典明星!BIODERMA創辦人與生物醫學專家Jean-Noël Thorel發現,除頭髮問題外,多數臉部與身體肌膚問題,都是「微生態失衡」引起,因此以生物醫學為核心,針對敏弱頭皮,研發首款「賦活頭皮」洗髮精-「Nodé頭皮賦活健康洗髮露」,其中Nodé 源自 "Non-DEtergence",意即”平衡淨化”,以高純度成分與0負擔配方,溫和清潔,同時賦活頭皮微生態,使頭皮與髮絲恢復健康!如今,為全方位照護台灣消費者,BIODERMA Nodé 頭皮賦活系列,暌違多年,正式抵台,同步引入該系列三大熱銷明星品:《Nodé頭皮賦活健康洗髮露》、《Nodé頭皮賦活控油洗髮精》與《Nodé頭皮舒緩抗屑洗髮乳》。BIODERMA Nodé 頭皮賦活系列,暌違多年,正式抵台,同步引入該系列三大熱銷明星品:《Nodé頭皮賦活健康洗髮露》、《Nodé頭皮賦活控油洗髮精》與《Nodé頭皮舒緩抗屑洗髮乳》(圖/貝膚黛瑪提供)。BIODERMA首款保養!全球銷售No.1*《Nodé頭皮賦活健康洗髮露》修護肌膚微生態《Nodé頭皮賦活健康洗髮露》#健康小綠 不只是BIODERMA首款研發的產品,更是修護肌膚微生態先驅,針對敏弱頭皮肌膚,無添加矽靈、Paraben類防腐劑與人工色素,以創新「液態」質地,深入頭皮,以燕麥胺基酸+葡糖苷等植萃清潔配方,溫和潔淨油脂髒污,同時保有頭皮天然屏障!協同獨家DAF™ 肌膚仿生修護專利,賦活頭皮微生態,快速舒緩穩膚,強化防禦力與抵抗力,並搭配植萃滋養複方與營養保護膜因子,補充髮根養分,並為受損毛鱗片,急速補水保濕,改善靜電毛躁,髮絲自然豐盈!此外,pH5.5的高度親膚性,即使敏弱肌也可使用,快速修護敏弱頭皮,還原頭皮健康活力。《Nodé頭皮賦活控油洗髮精》,獨家三重養護,根本改善頭皮油膩實證一洗立即清爽90%,頭皮長效控油70%(圖/貝膚黛瑪提供)。三重養護!極致控油《Nodé頭皮賦活控油洗髮精》一洗立即清爽90%針對出油旺盛、頭皮黏膩、髮絲扁塌等問題,推薦《Nodé頭皮賦活控油洗髮精》,獨家三重養護,根本改善頭皮油膩、皮脂過度分泌!第一重先以DAF™ 肌膚仿生修護專利,快速穩定舒緩,平衡頭皮微生態,第二重以葡萄糖酸鋅,深入底層,平衡油脂,疏通堵塞毛孔,讓頭皮清爽無負擔,髮根立體蓬鬆,最後一重再以生理活性極高的維生素原B5,強化屏障,強效鎖水保濕,讓髮絲水潤滑順,亮澤保濕不乾澀!實證一洗立即清爽90%,頭皮長效控油70%**,無添加矽靈、Paraben類防腐劑與人工色素,敏油與敏感頭皮皆可安心使用。脂漏性皮膚炎適用《Nodé頭皮舒緩抗屑洗髮乳》,快速改善頭屑與油膩搔癢(圖/貝膚黛瑪提供)。脂漏性皮膚炎適用《Nodé頭皮舒緩抗屑洗髮乳》實證瞬效抗屑86%、抗復發85%頭皮出屑、敏感反覆、油膩搔癢甚至是出現脂漏性皮膚炎的情況,推薦使用《Nodé頭皮舒緩抗屑洗髮乳》,獨家DSACTIV™三重抗屑調理專利,高效抑制馬拉色菌及頭皮壞菌,同步以葡萄糖酸鋅、維生素B6,平衡油脂過度分泌,最後偕同水楊酸與檸檬酸,深度代謝角質,淨化頭皮,終結皮屑!另添加棕櫚醯胺 PEA,急速穩膚,舒緩搔癢不適,讓頭皮恢復自然健康,經臨床實證瞬效抗屑達86%***!如出油嚴重,可密集每週使用三次,連續三週,快速改善頭屑與油膩搔癢,後續僅需每週使用1-2次,為期4週,後續改用《Nodé頭皮健康修護洗髮露》,抗復發率高達85%***!持續維持頭皮微生態平衡,保持健康柔順、輕爽無屑。
婦科7項機械手臂手術納健保 精準守護晚孕子宮
台灣女性初婚年齡與首胎生育年齡持續上升,根據內政部的報告,112年女性的初婚年齡為31歲,而首胎平均年齡達31.5歲。這與子宮肌瘤的好發年齡30-40歲重疊,並且40歲以下確診子宮內膜癌的人數也相較10年前顯著增加。許多女性在同一時期面臨婦科疾病的風險,同時也承受在生育計畫、疾病治療和經濟負擔三者之間抉擇的壓力。衛福部健保署於今年9月將46項機械手臂輔助手術費納入健保給付,更是首次將婦科7項手術納入健保給付。對此,婦科腫瘤領域的專家林口長庚醫院及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婦科腫瘤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威君醫師表示,對於女性的良性肌瘤與部分的惡性腫瘤,機械手臂輔助手術都是治療極佳的利器之一。如今健保開始擴大給付手術費用,不僅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也能使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宮肌瘤患者,抑或是需要精確手術的癌症患者,都能從中受益,患者與其家屬可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計畫。32歲的林小姐在婚後積極備孕1年但苦無進展,經過詳細檢查,她被診斷出複雜性子宮肌瘤,子宮內外多達9-10顆肌瘤密布,最大的肌瘤直徑達9公分。經與醫師討論,傳統的開腹手術可能會影響她的生育功能,最後她選擇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在不傷害子宮內膜的狀況下,徹底清除了肌瘤,術後半年傳出懷孕的好消息。陳威君醫師表示,子宮肌瘤雖為良性腫瘤,但其盛行率極高,大約1/3的生育年齡婦女都曾患過此病,最讓患者糾結的是子宮肌瘤可能影響受孕的機率以及受精卵著床位置,但若要進行處置,又擔心傷及子宮,影響生育功能,或是縫合不當導致孕期子宮破裂。所幸目前治療選擇眾多,若為單顆體積較小的肌瘤可直接使用腹腔鏡手術處理,不過複雜性子宮肌瘤因肌瘤位置較深也較不好清理,則更適合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因其具備靈活的多角度操作及清晰的視野,不僅能完整摘除看得到的肌瘤,也能更細緻地縫合手術傷口。除了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也不能輕忽!子宮體癌中有近90%為子宮內膜癌,根據國健署110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子宮體癌為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第6名,相較10年前罹癌總人數成長近82%,並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陳威君醫師表示,目前手術仍是子宮內膜癌主要的治療方式,較年輕的患者因忙碌於工作,因此恢復較快、住院時間短是她們選擇治療方式的一大重要考量。在科技業擔任主管職的李小姐因長期經期不規律至鄰近醫療院所就診,起初以為是子宮肌瘤引起的症狀,直到發生月經大出血的情形,進一步到醫學中心檢查才確診為子宮內膜癌,幸而當時病況為早期,以機械手臂輔助手術進行婦癌分期手術,術後預後良好。陳威君醫師表示,90%以上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出現不正常出血,此為重要的警訊。第一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及早發現並接受手術治療,高達95%不會再復發。此外,他也指出,對於子宮內膜癌患者,尤其是BMI值超過30的患者,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因可將手術屏幕放大到極高的倍率,使醫師擁有更清楚且立體的視野,對於腫大或有病變的淋巴可仔細地剝離,避免傷害周邊的血管或輸尿管,從而提升手術的安全性與精確度。陳威君醫師表示,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為許多複雜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可能,目前健保將婦科7項手術納入給付,預估可以為患者節省2萬至7萬不等的費用,讓更多的女性能在減輕經濟負擔下多一個先進醫療技術的選擇,從而保護她們的健康和生育機會。陳威君醫師也提醒,雖然研究上顯示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具有其優勢,但仍須根據患者的病灶大小、位置、疾病情況以及個人考量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