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晶片
」 台積電 力積電 晶圓代工 黃崇仁 邏輯晶片外媒點台積電4大將任英特爾CEO 陸行之:該由台積電直接營運
本周科技界最勁爆的話題,就是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被退休,而接下來誰會接下這燙手山芋,成為關注焦點,彭博點名台積電(2330)、超微、輝達等公司就是最強人才庫,更看好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甚至提出,應該由台積電美國團隊直接接手營運,美國基金仍可掌握英特爾70%的晶圓代工,同時兼顧面子和裡子。業界傳出台積電正在號召全球夥伴供應商一起把握AI成長商機,要大家做好三年擴產至少二倍以上的準備,這也象徵台積電目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強勢。5日股價收在1075元、漲0.47%。而原本的競爭對手英特爾卻陷入換將風暴,外媒報導,英特爾正在積極從外部尋找新的執行長,上次尋找執行長人選時,超微執行長蘇姿丰是熱門人選,不過後來超微在她領導下搶攻英特爾市占率,且成為輝達在人工智慧(AI)晶片上的頭號勁敵,現在已經很難挖角。彭博報導認為,台積電的製造能力大幅超越英特爾,推動台積電崛起的業務資深副總裁張曉強,與資深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侯永清,以及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執行長王英郎都是不錯人選。其中又以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被認為是英特爾最可招手的對象,因為他早年曾任職於英特爾,2024年初從台積電退休。不過彭博也認為,不確定這些台積電高層是否願意來拯救一家不穩定的公司。所以也有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董事會目前考慮的包括邁威爾科技(Marvell)執行長墨菲Matt Murphy與益華電腦(Cadence Design Systems)前執行長陳立武。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則認為,美國已主導50%全球半導體邏輯晶片產品市場數年,擁有全球最頂尖的半導體設計人才,但因美國商務部想要重建美國半導體製造生態系,使得英特爾步入大幅虧損、季辛格被趕下台的命運。英特爾的未來,若由超微蘇姿丰接手,只能整頓英特爾的設計團隊,晶圓製造方面仍面臨缺人才、技術、經驗、領導和商業機密問題。陸行之表示,川普上任後,美國商務部不應該要求英特爾若分割晶圓製造業務仍要持有51%股權,而是由美國政府及樹個私募基金或科技基金,以大幅低於淨值1000億美元,100%接手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再發30%以上的免費技術股給台積電,由台積電美國團隊接手營運。美國基金仍能掌控70%英特爾晶圓代工特權,兼顧裡子、面子,以後還可以上市籌資,吸收大量半導體製造人才及技術。陸行之指出,英特爾從未打算100%打包給台積電代工,但台積電可以透過技術股獲得英特爾30%股利,未來若川普提高半導體進口關稅,就能有足夠產能應對當地客戶需求。
ASML接台積電2nm「大單」 外媒:2025年銷售額上看400億歐元
光刻機龍頭艾司摩爾(ASML)財務長達森(Roger Dassen)稱,將於第二、三季開始獲得台積電「大量」(significant)2奈米相關訂單。ASML此前曾表示,得益於智慧型手機和人工智慧領域對尖端邏輯晶片的需求旺盛,2025年銷售額目標為300億至400億歐元。此外,今年將首次對台積電出貨最新款極紫外光微影機(EVU)。根據彭博社報導,知名投資機構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引用ASML財務長達森的言論,透露他看好最大客戶台積電未來幾季的訂單,並表示今年剩餘三季中,ASML的平均訂單可能在57億歐元左右,將推動2025年銷售額達到400億歐元。傑富瑞分析師指出,財務長的話「聽起來很樂觀」,認為公司與台積電的商業談判已接近尾聲,從第二季或第三季開始,公司將收到大量的2奈米相關訂單。其報告也指出,受惠於各國政府對新建晶圓製造工廠的補貼,預計ASML到2026年的需求將持續強勁。ASML發言人也出面證實,財務長達森在傑富瑞主辦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發表了上述言論。報導指出,ASML已經從主要客戶獲得超過十多台的High NA EVU訂單,包括英特爾、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其中大部分被英特爾預定。報告還指出,預計台積電今年將首次收到ASML一台新型的高數值孔徑(High NA)EUV,該機器的每台造價超過3.5億歐元。根據資料顯示,ASML先進的標準型EUV光刻機就擁有超過10萬個零件,涉及到上游5000多家供應商。它是所有半導體製造設備中技術含量最高的設備,目前全世界沒有一家企業、甚至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立完成EUV光刻機的完整製造。
黃崇仁看好AI爆發要再蓋晶圓廠 力積電3日股價大漲8%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2日盛大舉辦銅鑼新廠啟用典禮,宣告要建構非紅色供應鏈,儘管面臨中國同業殺價競爭,但台股3日仍相當捧場,開盤就跳空上漲,最高衝到25.9元,盤中上漲約8%,中午12點成交量已高達8.2萬張,較前一日的3.1萬張明顯放大。力積電銅鑼12吋晶圓廠耗時3年興建啟用,已投入800億元,目前已完成首批設備安裝並投入試產,新廠預計量產55、40、28奈米製程,最大月產能5萬片,目前建置約近9千片,客戶若順利完成產品驗證,下半年可望貢獻產出。力積電股價自年初31.15元一路走跌,4月22日下探21.7元新低,近期明顯反彈有力。黃崇仁在典禮活動上表示,全世界第一座12吋晶圓廠是力積電蓋的,力積電過去已蓋了八個廠,未來將在日本仙台及印度古吉拉特邦蓋廠外,也有沙烏地阿拉伯和越南等國家洽商協助他們國家興建晶圓廠,估未來還要蓋四到六座廠。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參加典禮時也表示,鈺創跟力積電長期合作做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一個公司有邏輯晶片,又有DRAM是很少見的優勢。然而力積電2024年首季自結合併營收108.2億元,季減3.06%、年減5.5%,為歷史第三低,營業虧損10.71億元,在業外轉盈挹注下,稅後虧損4.39億元,每股稅後仍虧損0.11元,但預期第2季記憶體產品產能利用率將維持水準,邏輯產品產能利用率約65%至70%,整體毛利率將較第1季更好。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曾表示,2023到2027年全球晶圓代工成熟製程(28奈米及以上)及先進製程(16奈米及以下)產能比重大約維持在7:3,由於中國大陸致力推動在地化生產、IC國產化等政策與補貼,預估大陸成熟製程產能占比將從今年的29%,成長至2027年的33%,相似製程平台及產能的二、三線晶圓代工業者可能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與價格壓力,如聯電(2303)、力積電與世界先進(5347)等台灣業者首當其衝,技術進展和良率將是後續鞏固產能的決勝點。聯電2日宣布,推出業界首項RFSOI 3D IC解決方案,此55奈米RFSOI製程平台上所使用的矽堆疊技術,在不損耗射頻(RF)效能下,可將晶片尺寸縮小45%以上,可應用在5G時代的手機、物聯網和AR、VR的應用上,該製程已獲得多項國際專利,準備投入量產,3日股價也漲近2%。
中國限鎵鍺1/中國8月限出口「一石三鳥之計」 爭取談判籌碼次次都見效
美中爭霸戰場來到半導體關鍵材料,中國限制鎵、鍺出口政策在8月1日正式生效,儘管中國對這兩個元素掌握度8成以上,專家與業者一致認為這招短期有效、長期影響有限,「中國意在爭取對手不要再次進逼、爭取談判籌碼」,至於美中科技戰火何時止息?「要等明年美國大選後才會明朗。」中國藉稀有元素或稀土爭取國際經貿情勢轉圜的作法,有前例可循,且國際次次都買單。中國對微量金屬及稀土的市占率有5成以上,中國「北方稀土」網站首頁跳出「中東石油,中國稀土」大字,足見大陸對手握關鍵材料籌碼的自信。2010年中日爆發釣魚台主權爭議,2017年起的美中貿易戰,中國祭出稀土配額限制或提高出口關稅,導致稀土價格震盪,令國際態度軟化。這次美中半導體大戰中,由於中國須自荷蘭、日本進口半導體先進製程所需設備,美國遂攜手荷、日共同圍堵中國矽晶圓發展、今年1月達成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協議,如今中國也開始反制,其商務部、海關總署8月1日起正式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鎵、鍺在元素週期表是三五族「非鐵金屬」,是稀有金屬元素、還稱不上稀土,但引發國際聯想中國會把禁令延伸到稀土。(圖/翻攝北方稀土公司官網、東方IC)前聯電先進技術開發處長、現為科技業顧問周孝邦表示,這次限制的鎵、鍺在元素週期表是三五族「非鐵金屬」,是稀有金屬元素、還稱不上稀土,不過「原物料對半導體製程非常重要,出這招甚至比限機台更兇悍,所以中國選擇用這個來卡脖子」。 「會挑選鎵、鍺,中國經過一定思考」,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介紹,矽、鍺是第一類半導體所用的材料,鎵則是第二、三、四類「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第一類半導體主要用於運算,製造邏輯晶片用於電腦手機、HPC甚至AI,就像人的大腦;二、三、四類半導體則用於加速傳導,如人的感官,應用在手機與電信基地台、雷達、衛星等協助功率放大,以及幫助提升能源轉換效率的電力控制系統」。中國對鎵、鍺兩個元素掌握度8成以上,也因化合物半導體製程與供應鏈相較矽晶圓簡單、向歐洲技轉不少技術,中國二、三類化合物半導體發展腳步在世界前段。周孝邦指出,除了稀土與微量金屬原料被中國把持,還有光阻、光阻清洗劑等世界只有日、德、美少數百年大型企業掌握,台灣也有這種技術,但因規模經濟不足,自製不具效益。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認為,中國這次對鎵、鍺限制,希望在化合物半導體發展保持領先,以及對美方陣營的進逼表態。(圖/取自工研院官網、包頭鋼鐵網站)「中國禁鎵鍺,有『一石三鳥』之效,首先確保在現今產業高速成長階段足以自用,二在反制要對手不要更過分,三是進一步爭取與美國談判。」楊瑞臨分析。楊瑞臨表示,稀土礦源分散、開採過程造成環境負擔,鎵、鍺則是鋅、鋁冶煉過程的副產品,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各國因此十多年前停止生產、令中國獨大,但中國斷貨潛在疑慮出現後,美國、日本、歐盟都建立安全儲量意識,也蓄勢重啟稀土及微量元素生產,不過是用「新科技環保製造、同時發展回收技術」,歐盟更重新准許境內開發、美國川普當政時甚至正面鼓勵,他評估發展新稀土供應鏈約需要兩年,這時間足以讓美國與中國開啟協商。儘管8月1日起中國鎵、鍺出口採逐單審批非全面禁運,業內人士解讀這是「仍對好朋友放行。」此外,美國開始派重量級官員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相繼赴中拜訪,ASML先進DUV被禁、但已出貨的DUV零件及設備維修仍可以賣中國,「美中雙方關係已見和緩」,楊瑞臨觀察;至於科技戰火何時止息,必須等到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才明朗。
多家外資巨頭表態下半年「超配」中國股票 大摩上調半導體股投資評級
多家外資巨頭近日發表了2023年的年中展望,其中,全球最大的資管機構貝萊德(BlackRock)對中國股票市場持超額配置觀點;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環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也認為,中國股票的估值很有吸引力;寶盛集團(Julius Baer Group Ltd)對中國股市繼續保持選擇性策略,預計中國股指將出現正回報。從配置的角度來看,多家外資表態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看好。貝萊德基金中國投資長陸文傑指出,由於全球投資者目前對中國市場是明顯低配的;同時未來12個月中國的企業盈利增長還是兩位數,這一水平在全球也很罕見。此外,中國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0、11倍,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市場之一。展望下半年A股市場,陸文傑表示,希望看到經濟的進一步恢復,這是股市比較好的表現的基礎。目前市場沒有太多增量資金,因此以把握結構性機會爲主。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也表示,中國股票估值具吸引力。當下正處於有波折的著陸和平穩著陸間的臨界點,因而創造了一個不錯的投資環境,投資者有機會重新思考如何進行配置投資。寶盛集團預計中國股指將出現正回報,但市場可能期望看到更多基本面改善以及更加清晰的地緣政治前景。在此之前,市場可能將出現窄幅波動。寶盛表示,中國國有企業股票截至年底有估值上行的潛力,也看好人工智慧、能源轉型和生活方式的轉變的主題。另外,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將大中華區半導體股票評價上調成「具有吸引力」。分析師Charlie Chan上週四(6日)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科技行業通縮、價格彈性、人工智慧半導體需求,這三項因素將共同觸發邏輯晶片的下一個上升週期,可能從今年第四季開始。Chan進一步表示,當前半導體行業正處於U型週期復甦底部。從歷史上看,半導體庫存天數的逆轉,是行業股價上升發出的強烈信號。一方面,摩根士丹利表示,過去兩週以來,人工智慧半導體訂單湧現,考慮到AI半導體的長期趨勢,重申買進建議,上調包括台積電在內的領頭AI半導體公司之盈利預期;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建議投資者有選擇地參與智慧型手機半導體週期的觸底反彈,將韋爾、日月光股份評級上調至「買進」,將匯頂科技、長電科技評級調整至「中立」。
美記者訪護國神山「我看到神的容顏」 劉德音親揭台積電員工特質
美國記者Virginia Heffernan近日在知名科技雜誌《連線》(Wired)刊載一篇題為「我在一家半導體廠看到神的容顏」(I Saw the Face of God in a Semiconductor Factory)的報導。她在3次請求下,終於能前往台積電參觀採訪,並在談話節目中提到,台積電在地緣政治和安全的重要地位,如何處於供應鏈的關鍵位置。Heffernan在報導中,記錄下台灣「護國神山」朝聖之旅,對台積電技術感到讚嘆,並指出台積電將幾乎一文不值的材料轉變成高價值的產物,且精準技術就好比從地球表面拿著手電筒要精準照射到月球上的50元硬幣。報導指出,2020年台積電進入全球10大最有價值企業排行榜中,如今市值甚至超越臉書母公司Meta與石油巨擘艾克森美孚(Exxon)。同時也是全球最大邏輯晶片製造商,生產92%最先進晶片,用於核武、飛機、潛艇與極音速飛彈。更重要的是,台積電生產全球三分之一矽晶片,尤其是用於iPhone與Mac的晶片。台積電台南18廠每6個月就為蘋果生產100 quintillion(10的18次方)個電晶體。作者認為,若台積電晶片從世界消失,每個新iPad、iPhone與Mac將立刻成為磚塊,這也是美國和台灣結成緊密聯盟的部分原因。台積電對人類來說是無形而又不可或缺。報導指出,這家幾近壟斷全球最佳晶片與服務的公司成為台灣「矽盾」,而這也許是20世紀現實政治最堅固的人造物,若是強奪台積電,等於是宰殺會下金蛋的鵝。作者形容台積電是她見過,少數人們會熱情談論全球化的地方之一,具備全球商業高度,相當務實,並在全球範圍內,與同樣具有法治、公平正義感、人權價值的國家,建立互利互信關係。該文提及,台積電工程師起薪每月5400美元(約新台幣16.4萬),以台灣標準來看,薪資不錯。Heffernan也拜會了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劉德音表示,讓台積電的科學人員與眾不同的特質,在於好奇心與毅力:「我告訴我的工程師,『要像個原子大小的人』來思考」,還引用聖經箴言的一段話,「將事隱祕乃神的榮耀,將事察清乃人的榮耀」。
談晶片戰/張忠謀認同:晶圓代工「台積電跟400個夥伴共舞,英特爾是獨舞」
在美國積極補貼之下,現在英特爾也將重返晶圓代工領域,張忠謀指出,很多公司嘗試要跟台積電競爭,但台積有經濟規模優勢,供應鏈管理也是問題,因複雜且分散在不同國家,他引用台積電的客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說法:「台積電已經學會跟400個夥伴共舞,英特爾是獨舞,我蠻認同這評論。」張忠謀今日在《半導體世界對談》中表示,現在要建立晶圓廠不容易,1976年蓋晶圓廠僅需2000萬、現在要上百億,半導體設計沒那麼複雜也沒標準化,IP設計公司才出現。《晶片戰爭》作者Chris Miller認為,未來晶片產業走向兩極分化、中國與非中國兩派,美日會對中國進行出口管制,設備銷售也有限制。美國、日本、歐洲、印度政府,都開始強調對半導體產業投資,晶片投資規模越來越大,以往「記憶體晶片在韓國、邏輯晶片在台灣」,未來集中化程度慢慢降低,「半年後的半導體產業,或有很大改變。」
談晶片戰/張忠謀贊同美阻中半導體發展 但「無法理解為何美國堅持製造晶片」
半導體教父、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日再度高呼「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沒死透但瀕危」。他個人支持美國持續對中國祭出禁運限制、實體清單等做法,但 「美國製造比台灣製造,成本高50%以上」,晶片成本下降趨勢無法延續、將放慢晶片成長速度,半導體產業進入完全不同賽局。張忠謀今日出席《半導體世界對談》,與《晶片戰爭》作者Chris Miller共論晶片作為美中科技戰指標產業,牽動地緣政治發展。張忠謀表示,他到現在還是無法理解,美國堅持要在本地製造半導體的原因,「是把製造比例拉到30%嗎?維持供國防用的量能嗎?」「算上設計、設備、智財權,美國已經掌握39%以上半導體能量。」張忠謀指出,在半導體製造,中國落後台灣5、6年,他個人支持美國持續對中國祭出禁運限制、實體清單等做法。另一方面,還有國安因素、製造業回流本土及供應鏈韌性等問題影響供應鏈變動,一但成本上升,晶片成長速度趨緩,進入完全不同賽局,恐不利晶片業發展。張忠謀說,晶片製造基地正移到美國,這直接導致成本上升,美國製造比台灣製造50%以上。若半導體業無法延續成本下降趨勢,甚至使成本翻倍,半導體能全面應用在人類生活,是因其便宜的特性,若成本上升,一定對現在半導體應用無所不在的趨勢造成影響。Chris Miller認為,這是製造「效率」與「多元化」間的取捨,他也聽到日本製造成本沒有比台灣高很多,若有些地方經濟規模做起來、有生態系統、或政府支持,成本可能不會那麼高。Chris Miller說,「有很多公司會看到政府強調對半導體產業投資,美日歐印度,我覺得晶片投資規模越來越大,我也認為晶片產業:記憶體晶片在韓國、邏輯晶片在台灣,集中化程度慢慢降低。半年後半導體產業或有很大改變。」Chris Miller提出,或許「國際化」較適合形容現在的晶片產業,每個國家都需要晶片,但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晶片製造能力,在多元、分散產地的趨勢下,以國為單位的晶片市占率將發生變化。張忠謀指出,現在生產集中某幾國,因當地具競爭優勢,美國在設計、服務有優勢,因「接近終端市場」;台灣、日本、南韓的競爭優勢主要在製造,則因其獨特「工作文化」。張忠謀舉例,晶片業機台需要24小時不斷運作,很貴的機台不能隨便停工:「一個設備半夜一點故障,在美國隔天早上八點才有人來修好復工,如果在台灣半夜兩點就修好了,因工程技術人員會在睡夢中接到電話。就開始穿衣服,他太太知道是要去修機器也不會多說一句。」
美國商務部最新報告:美關鍵晶片庫存低於5天 恐造成廠商停工
美國商務部公布最新報告指出,美國製造業與廠商的關鍵晶片庫存量已低於5天,遠低於2019年約40天的正常存量,凸顯國會有必要趕快通過美國創新競爭法案,透過投資520億美元提升美國本土晶片製造產能。美國商務部周二公布的報告為一份訪調,調查使用關鍵晶片的美國製造商與相關企業的庫存,結果發現目前平均存量中間值還不到5天。這份依據150多項回覆的報告指出,受訪企業聲稱2019年同樣關鍵晶片的存量中間值則有40天。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這份訪調結果凸顯國會須趕快通過美國創新競爭法案,該法案包含投資520億美元提升美國本土晶片的製造。雷蒙多指出,「在解決半導體供應問題上,我們甚至連接近走出困境都談不上。半導體供應鏈目前極其脆弱,除非我們擴大晶片產出,否則危急狀況無法扭轉。」自去年9月以來,商務部就一直向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大廠索取詳細的產業資料。最新報告訪調的業者包括原料和設備供應商、半導體製造商、以及有晶片需求的汽車、工業和醫療保健公司。庫存太低尤其令人憂心,因若某家業者出現停工,就會波及整個供應鏈。報告指出,「這意味著海外若出現斷鏈,即一家半導體廠房停產2到3週,而我國廠商的晶片庫存又只有3到5天,則有可能造成這家廠商停工,同時強迫員工休假。」商務部的報告還點名特定最短缺的半導體產品,包括用於汽車、醫療儀器與其他產品的「傳統邏輯晶片」,以及用於影像感測器的「類比晶片」。報告並表示,「我們將會與業界共同合作,解決上述特定晶片的瓶頸。」美國商會科技參與中心副總裁柯倫蕭(Jordan Crenshaw)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該份有關晶片持續短缺的調查報告「凸顯美國投資擴大半導體產能的急迫性,國會必須採取行動通過全面落實晶片法案與財源。」商務部公布訪調一部份用意是推動讓《美國創新競爭法》復活。參議院去年雖通過2,500億美元促進高科技研究和製造的法案,其中包括520億美元用於擴大本國晶片生產。但類似的立法卻在眾議院擱置了好幾個月,直到周二晚上,支持相關立法的眾議員才公布名為《美國競爭法》的內容,該法案與參議院版本大致相同。
力積電2021年12月及年營收雙衝新高 2022年攜手滿拓衝刺AI商機
滿手訂單的力積電(6770)公告2021年12月營收68.7億元,創下單月新高,累計全年營收656億元,年成長幅度44%,亦創下歷史紀錄。展望新一年,已確定與滿拓科技合作,提供3D AIM晶片製程平台技術,發展AI矽智財(IP),鎖定邊緣運算及Edge AI領域新商機。力積電表示,去年每季成長率都超過10%,其中第四季單季營收近197.6億元更比前年同期更成長66%。從產品線來看,可以看到客戶對記憶體、邏輯和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等晶圓代工的需求強勁。對於新的年展望,力積電指出,除了透過與主要客戶簽訂長期合約,確保邏輯、記憶體兩大事業部未來獲利穩定之外,另外也全力拓展創新應用的市場空間。其中,加密貨幣挖礦應用的3D Interchip異質晶圓堆疊(WoW)產品已在去年量產出貨,另外,在AI領域也瞄準5G時代AI邊緣運算需求,將邏輯電路和記憶體元件一體化(AI Memory)技術加速商品化。業者指出,力積電已和國內AI知名新創滿拓科技,簽署策略合作意向書,以力積電最新研發的3D AIM晶片製程平台技術,進行各式AI應用合作。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表示,該公司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記憶體、邏輯二大製程技術的專業晶圓代工廠,將邏輯電路與 DRAM 整合到單一晶片,突破傳統因記憶體傳輸頻寬不足,運算速度受限、高耗能的困境。據了解,此次力積電與滿拓科技的策略合作,將發揮3D AIM記憶體內運算高能效之優勢,計畫將7,000萬個參數、高複雜度的AI物體偵測系統晶片化,未來用於無人載具的智能避障 。雙方透過建立夥伴關係,推進3D AIM晶片製程平台技術在邊緣運算及Edge AI領域的產品化及普及化。滿拓科技執行長吳昕益表示,目前大多數的AI運算都是透過軟體的類神經網路實現,然而要打造更高性能且分析速度快的AI應用,需要很大量的運算,極需使用硬體來加速運算效能,因此近記憶體內運算(Near In Memory Computing)會是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力晶同樂會1/從3000萬元到3000億元 黃崇仁上市路走了9年
12月6日,力積電(力晶積成電子製造,6770)終於要上市。「很不簡單,替你高興能夠這樣轉型!」去年12月9日力積電上興櫃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向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道賀,事隔一年,順利轉上市。這一條「回歸」上市路走了9年。力積電前身為1994年成立的力晶半導體,2010年改名為力晶科技(5346),2012年下市,黃崇仁背負1,200億元債務,2014年轉型專業圓代工(Foundry),還清負債開始獲利,2018年將子公司鉅晶電子改名力積電,隔年收購母公司晶圓廠,2020年重新上櫃。黃崇仁不諱言,「力積電轉型晶圓代工,正是向張忠謀致敬。」張忠謀之於黃崇仁,既是貴人又是恩師。兩人的深厚關係,早在1998年力晶上市前就建立,當年聯電(2303)想吃下力晶,黃崇仁找了張忠謀救援,「聯電加上力晶的5萬片產能後,台積電的老大就會變老二。」後來台積電由旗下世界先進跟力晶電策略聯盟,入股11%。黃崇仁跨入半導體業,鎖定DRAM。「以前力晶賺很多錢,但是也賠很多,起起伏伏,因此很羨慕台積電一直賺很多錢。」當DRAM產業被韓國大廠殺價砍價血流成河後,黃崇仁想方設法要把力晶電轉型成「台積電」,擺脫DRAM慘業的厄運。以DRAM製造為主的力晶,遭遇韓國大廠砍價搶市惡性競爭,出現巨大虧損,2012年底時股價剩下0.29元,不得不走向下櫃道路。(圖/報系資料庫)11月9日宣布上市的記者會上,黃崇仁想起張忠謀夫人、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曾經問他,「力晶半導體做這麼大,你資金怎麼開始的?我告訴她,父親給我3,000萬元,之後沒有跟爸爸拿半毛錢,現在公司上市已經是3,000億元的公司。」對於這1萬倍成長,黃崇仁驕傲地說,「沒有辜負父親!」回首這段創業路,黃崇仁最費心就是由DRAM代工廠,變成晶圓專業代工廠。「因為以前做DRAM,一個產品可量產十萬片,現在一個晶片產品只能做一千片、兩千片,生產線只能慢慢調整。」黃崇仁說。「力積電花了不少力氣讓生產模式少樣多量變成多樣少量,這就是我們的突破,堅持到底是能走到今天的關鍵。」放眼全球半導體業,做DRAM就做DRAM、做邏輯晶片就做邏輯晶片,壁壘分明,就連三星要做邏輯晶片,也是分出一家公司來做,像力晶這樣從DRAM轉型為力積電做晶圓代工的公司,全世界沒有第二家。力積電現有兩大產品線,一條是記憶體代工,約占營收45%、一條是邏輯晶片,占營收比55%;前者包括快閃記憶體(Flash)、動態存取記憶體(DRAM)及邏輯運算功能的新世代記憶體,後者則以取代性低的利基型產品為主,像是顯示器驅動、電源管理及功率元件、影像感測器、微控制器等。今年3月力積電苗栗銅鑼廠舉行破土典禮,將打造產能10萬片的12吋晶圓廠,預計2023年完工。(圖/胡華勝)據產業分析機構IC Insights資料顯示,力積電2020年的全球半導體市占率僅2%,微不足道,但從產品線來看就很不一樣。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說,「手機電源管理IC市占為30%、顯示器驅動IC約在30%、手機光學防手震IC市占高達75%、NFC與RFID等通訊IC也各有20%及30%市占、容量2GB以下的物聯網記憶體市占超過50%。」轉型後的力積電戰術變靈活。「未來在wafer on wafer技術的應用下,將著重在邏輯加上記憶體異質晶圓代工的市場,力積電有機會卡位像是HPC(高效能電腦)這類對儲存速度快、資料比對快需求的應用市場。」謝再居表示。
力晶同樂會2/Open Foundry策略互利共生拉高毛利率 力積電從紅海游進藍海重生
今年全球晶片大缺貨,歐美傾一國之力找晶片,美國商務部甚至要求半導體供應鏈大廠在11月8日前交出晶片數據。早在去年11月30日,力積電(6770)準備興櫃前的公開說明會上,董事長黃崇仁就以「恐慌」來形容全球半導體產能吃緊實況,還順勢拋出「Open Foundry」的新概念。當時,外界只知「(力積電)整體產能利用率已達100%,連要擠個200、300片出來都沒辦法,」但黃崇仁已看到2021年5G、AI等應用持續推升,對半導體產能勢必會吃緊到無法想像的地步,這讓他逮到了「話語權」,喊出Open Foundry開放晶圓代工平台概念,建立由客戶提供設備超前部署產能的新合作模式。轉型晶圓代工的力積電如重獲新生,搭上近年來半導體需求大於供給熱潮,黃崇仁打出Open Foundry策略,與客戶建立更穩固合作關係,營運漸入佳境。(圖/王永泰攝、報系資料照)依黃崇仁想法,引進策略合作夥伴,一來可分攤力晶電的龐大設備投資,一來可鞏固與IC設計業者的關係,IC設計廠也能掌握足夠產能。「這個包價包產做法,就是要『互利共生』、『有產能者得天下』。」一家半導體設備商向記者解釋。此外,「Open Foundry策略,還增添了(力積電)營業資金調度的靈活度。」知情人士透露。聯發科(2454)去年10月就斥資16.2億元購買設備,再把設備出租給力積電就是一例。力積電開放客戶「包廠」的先例一開,同業也迅速跟進,例如聯電(2303)也與多家客戶簽訂互惠協議,客戶以議定價格預先支付訂金確保取得產能。聯發科透過Open Foundry合作,以16.2億元購買半導體設備,再把設備出租給力積電,藉此方式強化雙方的合作關係。(圖/黃威彬攝)力積電這一奇招果然奏效,迄今包產客戶約40家,占了力積電8成產能,光靠Open Foundry所簽下的固定合約,營收貢獻就有100~200億元間,數目不小,約營收占比2至4成。力積電8吋晶圓廠規劃以生產功率元件為主,未來會迎合電動車動力系統的半導體元件需求;12吋邏輯代工則以系統週邊IC生產為主,避開與主要代工廠競爭奈米級(先進製程)處理器IC生產,至於記憶體代工,鎖定中低容量的利基型、物聯網應用記憶體,不碰最激烈競爭的電腦、伺服器與手機產品領域。據了解,邏輯晶片的毛利率已經超過45%,記憶體的部分毛利率變化則比較大。目前力積電透過產品區隔及利基型產品特性來拉高產品的毛利率,已看到成效,今年第2季毛利率為39.5%,第3季攀升至43.5%,全年有望突破40%,力積電內部預估明年會更上一層樓。
力晶同樂會3/三十萬小股東感謝「最會還錢的男人」 72歲的他還要玩元宇宙
臉書社團「力晶同樂會」(前身為力晶自救會)代表L君告訴CTWANT記者,「黃崇仁能帶著公司及股民重新回到資本市場,覺得欣慰與感謝他的努力。」他們原是力晶的股東,從下市再上市、從DRAM紅海到專業晶圓代工藍海,黃崇仁沒讓30多萬小股民失望。「自救會變成同樂會了!」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11月9日在上市說明會上藏不住喜悅地說,「力積電重新上市,是台灣商業史上的一個奇蹟。」「我對我們的股民有交待,(股票)沒有變成壁紙,對得起跟著他這麼多年的股民」話還沒說完,72歲的黃崇仁哽咽停頓了2秒,接著說:「我沒有辦法形容現在的心情。」根據證交所表示,力積電12月6日將從興櫃轉上市,以資本額340.5億元及股東人數32萬人,創下「股本(資本額)最高」及「股東人數最多」的上市公司紀錄。對黃崇仁而言,這是一場「奇蹟似的成功」。他自豪地說,「台灣商業史上沒發生過的事,力晶這麼大的公司、欠人家這麼多錢,一步一步把錢還掉、整合……對股民、員工及產業都有責任,如今要感謝一直跟他走過來的同仁。」2012年力晶科技下市後,數十萬名股東籌組自救會希望公司能再上市,圖為2018年自救會集會要求公司能重新上市。(圖/報系資料照)這段故事,要從力晶科技下市說起。黃崇仁1971年台大物理系畢業後赴美留學,取得腦神經外科醫學博士學位。1980年返台後,任教於台北醫學院及台大。1987年38歲時放下教職決定從商,創立力捷電腦,7年後跨入半導體業,創辦力晶,並在1998年上櫃,後來還與日本爾必達合作,打造當時全球最大12吋晶圓DRAM廠區。然好景不常,2008年至2012年間,韓國大廠砍價搶市惡性競爭,DRAM價格一路崩跌,包括力晶、茂德、南亞科等多家台廠無一倖免,都陷入巨大虧損,2012年底力晶股價剩下0.29元,走向下櫃,當時27萬名股東手上的力晶股票淪為壁紙,黃崇仁背上負債1,200億元。對於下市,黃崇仁認為這是法令規定造成的「技術性下市」,當時設備有5年折舊攤提的規定,因此在營運惡化下淨值變為負數依法要下市,若改變為10年就不用下市。「下市後很辛苦,因為廠商都不會給你信用額度(Credit)。」黃崇仁打趣說,這十幾個年頭遭遇的困頓及心路歷程,可以寫一本書。「力晶是唯一下市、不經重整,又能分割力晶科技再重組為力積電,而且順利在這八年內償還1,200億元。」黃崇仁還掉天文數字的債務,在商界贏得「他(黃崇仁)是最會還錢的人」稱譽。一位熟悉黃崇仁的企業老闆形容「他是不太會氣餒的人。」如今轉上市,黃崇仁搭上未來科技,重新定位力積電:「第四代半導體」的公司。半導體產業發展起於50年代的矽,70年代應用到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分別為第一代及第二代,直到2020年才進入以5G及電動車半導體應用為主的第三代半導體。黃崇仁喊出的第四代半導體,仍是未來式,包括第四代氧化物半導體氧化銦鎵鋅(IGZO)、邏輯晶片與記憶體異質晶圓堆疊的3D intechip及包含氮化鎵(GaN)、碳化矽(SiC)、電源管理晶片(PMIC)的車用電子晶片。就連科技圈正夯的元宇宙,黃崇仁也準備好了。「力積電正在開發低功耗、高解晰度2,000ppi(每英吋像素),甚至5,000ppi以上、低雜訊的晶片,正適合AR/VR應用的元宇宙產品。」黃崇仁進而喊出:「力積電是元宇宙概念股。」2018年時力晶已經還清債務,公司連續3年獲利,並獲得銀行團聯貸30億元,可以說算是走過低潮。(圖/報系資料照)
台積電攜手SONY合資70億美元在日本蓋12吋晶圓廠 2024年量產
台積電(2330)傍晚公告多項重大訊息,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到日本投資設立子公司一案。台積電在1997年在日本設立子公司後,此案是與日本最新的投資合作。台積電與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SSS)共同宣布,將於日本熊本縣設立子公司JASM(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興建22/28奈米製程晶圓廠。根據公告,這座JASM晶圓廠預計將於2022年開始興建,並於2024年底前開始生產,是一座產能4萬5千片的12吋晶圓廠,未來能創造約1,500個高科技專業工作機會。初期預估資本支出約70億美金(組新台幣1,941.84億元),此案並獲日本政府承諾支持,台積電將投資21.234億美元(約新台幣589億元)、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計畫投資約5億美金(約新台幣138.7億元),取得JASM不超過20%之股權。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人們生活當中越來越多面向正經歷數位轉型,也因此為我們的客戶創造出絕佳的機會,他們透過我們的特殊製程來串連起數位與真實生活。我們很高興能夠獲得業界領導廠商,同時也是我們長期客戶Sony的支持,將藉此嶄新的日本晶圓廠滿足市場需求,同時我們也樂見有這個機會能夠邀請更多的日本人才加入台積公司全球大家庭。」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總裁暨執行長Terushi Shimizu表示:「當全球半導體短缺現象可能持續之際,我們相信與台積公司的合作夥伴關係能夠對穩定提供邏輯晶片做出貢獻,不僅是我們,也包括整個產業。我們深信與擁有全球領先半導體生產技術的台積電進一步加強且深化合作夥伴關係對Sony集團而言意義非凡。」
不跟進漲價? 台積電取消接單折讓
晶圓代工產能全面吃緊,台積電先前雖宣布不跟進調漲報價,不過法人圈傳出,台積電將取消12吋晶圓的接單折讓,等同於變相漲價,且一路從7奈米到55奈米的12吋晶圓代工價格皆然,將自2021年開始生效,代表台積電2021年業績將會明顯成長。晶圓代工產能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全面吃緊,不論8吋、12吋晶圓產能都被各大IC設計廠及國際IDM大廠擠爆,聯電、世界先進都已陸續宣布要在2021年漲價,台積電則宣布不跟進報價上漲。不過,法人圈傳出,台積電將在2021年取消12吋晶圓代工的接單折讓,且影響製程包含7奈米、10奈米、28奈米、40奈米及55奈米製程等,等同於變相對客戶漲價,惟對此訊息,台積電不評論市場傳聞及價格問題。據了解,台積電過往皆會對客戶代工報價折讓,折讓價格落在3%以內。供應鏈指出,由於代工良率高及產能大,因此台積電晶圓代工價格皆較業界平均還高,本次雖然取消價格折讓,但也因為台積電晶圓代工品質較為優良,即便取消折讓,也不影響台積電接單狀況。法人表示,台積電目前在晶圓代工產能狀況,一路從7奈米到55奈米製程全面滿載,主要受惠於電源管理IC及邏輯晶片等終端需求旺盛,不論12吋、8吋晶圓代工產能皆有九成以上水準。台積電公告的11月合併營收達1,248.65億元、月增4.7%,改寫單月歷史次高,相較2019年同期成長15.7%。累計2020年前11月合併營收達1.22兆元、年增26.4%,創下歷史同期新高。法人預期,台積電2020年全年合併營收將在1.33~1.34兆元左右。此外,台積電傳出被蘋果下修訂單,不過法人認為,由於蘋果下訂的晶圓皆會在2020年底前逐步進入傳統淡季,之所以台積電會傳出貨量下修,實為季節性庫存調整。進入2021年後,5奈米製程訂單可望被其他客戶補上,加上6奈米製程步入量產,7奈米製程持續滿載,台積電2021年營運將會持續成長。
京元電銅鑼三廠動工 董事長李金恭 母親,讓我重新奮起
京元電子(京元電)已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專業測試廠,員工從1987年草創時期的40、50人,到如今上看9,000人,位於苗栗的銅鑼三廠日前動土,董事長李金恭始終貫徹「績效、創新、卓越、分享」的企業核心理念,帶領員工披荊斬棘,戰勝逆境。其實,李金恭也曾深陷谷底,接連遭逢健康、事業危機,讓母親心疼到要拿出「棺材本」相挺,正是母親的這番心意,讓他重新奮起!在母親節前,提起這段往事格外感人。油桐花盛開的美好春日裡,4月23日上午,京元電銅鑼三廠舉行盛大的動土奠基典禮,李金恭致詞時,沒有先談未來擘畫,而是一段滿懷感恩的開場白,他首先感恩90歲的母親,他說自己的福分,都是來自於母親,他也要將福氣分享給公司、員工與協力廠商、客戶。如此「施比受有福」的理念態度,無怪乎李金恭雖數度歷經事業低潮、健康危機,卻仍能挺立拔尖。此外,李金恭也相當感念姊夫蔡明介(現為聯發科董事長)。他說,從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畢業後,做過保險、當過房仲,後來在蔡明介的推薦下,進入聯電上班,如今他才能在半導體產業擁有一片天。上市半年 事業陷危機在聯電一待就是10年的李金恭,靠著努力升上主管,之後因為聯電「禁用三等親」的條款,毅然決定創業。1991年,李金恭擔任京元電總經理,成功讓京元電轉往邏輯晶片測試發展,奠定了京元電逐漸壯大的基礎,7年後他當上了董事長。不過,戮力於公司發展的李金恭,那幾年身體卻發出警訊,先是檢查發現胃腫瘤,好不容易逐漸康復,又遇到猛爆性肝炎襲擊,所幸也平安度過。然而,撐過兩次生死關頭的李金恭,接著又面臨事業危機。 2001年間,京元電股票上市不久,因為千禧年(Y2K)電腦換機潮落空,導致訂單直落、顧客砍價、銀行抽銀根,連最大客戶都抽了單。當時,京元電上市短短半年,財測便被調降了3次,遭法人、小股東罵翻,一連串的質疑、挫敗,讓李金恭的人生陷入谷底。李金恭回憶,那時經過水庫旁,曾想乾脆跳下去算了,媽媽看見他的困境,二話不說就要拿出「棺材本」幫助兒子,「這我哪能接受!」母親的這番心意,讓李金恭重新奮起。樂於分享 公司更團結或許真是「運隨心轉」,當時充滿正能量的李金恭,遇到許多願意伸出援手的貴人,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全力分散單一產品風險、建立自製設備、檢視財務規劃,最後帶領京元電衝出逆境,並安然度過2003年的SARS危機與2008年、2009年的金融海嘯。歷經重重困難與挫折的李金恭,更懂得珍惜與感恩,例如他在公司用餐時,總是毫無架子地與員工一起排隊取餐,然後找尋空位,和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彼此間的感情近乎零距離,宛如一家人。在李金恭的帶領下,京元電始終貫徹「績效、創新、卓越、分享」的企業核心價值,滿是上下一心、團結奮進的工作氛圍。訪談間,李金恭似乎對於「分享」最有感觸,他說,他相當支持和員工、股東「分享」獲利,也相當支持各單位共享知識與技能,因為「分享」知識、技能與經驗,更能讓員工和客戶一起成長! (謝禮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