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款增加
」星展大賺2388億創新高 CEO因數位銀業務中斷砍薪9600萬
星展集團控股2023年全年淨利成長26%達新幣103億元(約新台幣2388.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股東權益報酬率增至18%,並就先前二年內兩度出現數位銀行業務中斷案,董事會也決議削減執行總裁和其他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的浮動薪酬,以表負責。星展集團表示,儘管2023年獲利創新高,他們於2023年的浮動薪酬較前一年共計減少21%,執行總裁古普塔(Piyush Gupta)的報酬減幅較大,減少30%,相當於新幣414萬元,(約9600萬元新台幣)。不過,星展受惠於淨利差擴大、手續費收入回升及金融市場暨流動資金管理客戶的銷售創新高,總收入成長22%,首度突破新幣200億元(約新台幣4637.8億元)。星展集團表示,為數位服務中斷事件負責,承諾投入新幣8,000萬元實施提升技術和科技韌性的計畫,相關措施將使本行能更全面地預防服務中斷,或於服務中斷期間為客戶提供替代的付款及帳戶查詢管道,並縮短服務的恢復時間。在上半年,中國企業因尋求更低的融資成本而轉向境內借貸。房屋貸款變化不大,第四季成長1%,相當於新幣10億元,抵銷前九個月的跌幅。其它消費貸款因高利率導致財富管理客戶還款增加而下降2%,相當於減少新幣10億元。存款成長3%,相當於增加新幣130億元至新幣5,350億元。花旗台灣貢獻新幣120億元,而基本存款維持穩定。活儲帳戶(CASA)存款的降幅與前一年相比有所減緩,並由定期存款取代。因消費增加與整併花旗台灣消金業務的影響,信用卡手續費成長22%至新幣10.4億元創下新高。財富管理手續費成長13%至新幣15.1億元,反映新資金的淨流入強勁,資金自存款轉至投資和保險業務,並受惠於整併花旗台灣消金業務的影響。
升息房貸壓力大 專家:手上沒有這東西建議快還款
過去低利年代,不少購屋民眾會選擇房貸「貸好貸滿」,將錢貸出來後再作其餘投資,因此30年期房貸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不過一旦遇到升息,利息負擔感受將高於20年期。專家建議,手上資金若沒有投報2%以上且低風險的理財工具,建議還是提前償還房貸本金為上策。央行啟動十年來首次升息循環,升息一碼,也就是0.25%,市場普遍預期升息1碼恐怕只是「起手勢」,後面利率還可能向上走揚,若是利率呈現升升不息,不僅影響民眾購屋信心與預算,也可能讓房貸族負擔增加,排擠未來的生活開銷預算。目前房貸主流多為30年期,因為每月還款金額較少,未來一旦遇到利率持續攀升,每月還款增加的壓力也將高於20年期房貸。以房貸1000萬元為例,利率1.5%試算,一旦長期利率升到2.5%,20年期房貸每月要多繳9.8%,不過30年期的房貸卻要多繳14.5%,負擔增加幅度比20年期更重。也就是說,20年期利率1.5%試算,本利平均攤還每月還款金額為4萬8255元,若長期升息到2.5%,每月還款金額就增加到5萬2990元,升息1%還款金額多出9.8%。不過30年期同樣條件,每月還款金額可降至3萬4512元,但升息1%的狀況下,每月還款金額就攀高到3萬9512元,每月繳款金額增加14.5%,兩者差異主要是因為千萬房貸升息1%,20年期與30年期利息一年都是多10萬,但30年期因為每月還款金額較低,換算下來反而增加的幅度較高。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這波升息購屋人會覺得壓力沉重,因為現在的房貸比起10年前可能多出近一倍,越借越多升息利息也會大幅增加,建議若手上資金若沒有投報2%以上且低風險的理財工具,可以提前償還一些房貸本金,降低每月房貸支出也可省下部分利息。
Taper將至3/美國最快明年底升息 房貸族或新購屋需留心這問題
針對美國擔心通膨可能採取減碼量化寬鬆並進而升息,台北富邦銀行表示,雖然央行表示台灣通膨率平穩無升息急迫性,但是目前市場利率處於低檔,小資族若是已購屋有房貸者或是準備近期購屋的話,仍需考量未來升息後對於每月可支配現金的影響,避免造成負擔過重甚至違約的風險。國泰金表示,從過往經驗來看,若聯準會(Fed)於今年底宣布縮減購債(Taper),預估明年中就會結束,接下來會觀察1-2季後再釋放升息的消息。因此研判美國升息的時間點將會落在明年底,目前市場認為2022年11月升息的機率過半,如果11月未升息的話,12月升息的機率則攀升到7成以上。至於升息的幅度,2022年應該是半碼(0.25%)到一碼,2023年升息幅度會較2022年增加。北富銀指出,如果房貸是採本息平均攤還方式,以100萬元20年期房貸、利率1.4%為例,調升一碼到1.65%,每月還款金額約增加約115元,雖然乍看之下金額並不大,但若貸款金額或實際升息幅度較高,仍可能帶來還款壓力。北富銀建議,已有房貸或想要購屋的小資族,可利用北富銀官網和行動銀行中的免費房貸試算功能,先試算升息後可能的每月還款金額,同時提早規劃資金來源,以免影響生活品質。由於明年度可能升息,小資族若已有房貸或正準備購屋的話,應注意升息後對手上現金的影響。圖為看屋民眾。(圖/宋岱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