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
」 糖尿病 醫生 癌症 Dcard媳婦請老公幫忙做家事…婆婆酸沒路用 公公出這招她瞬間惦惦
有名媳婦分享家中趣事,日前她請老公幫忙做家事、拿冰箱的咖啡,老公起身時,在一旁的婆婆竟用台語說「有夠沒路用,你老婆叫你幹嘛就幹嘛」,下秒公公就要婆婆去切水果給大家吃,婆婆切水果出來後,公公竟立即替媳婦反擊,用台語說「原來沒路用會遺傳,我叫你幹嘛你就幹嘛,也是沒路用,還好意思說你兒子,他是遺傳你的」,讓她差點把口中的咖啡噴出來。原PO於近日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指,日前她叫老公幫把被子枕頭拿去外面曬,她要換洗床單枕頭套,隨後看到老公滑手機,就跟對方說等等被單好了,就拿去外面曬,完成後她坐在客廳滑手機,請老公幫忙拿冰箱的咖啡,老公起身去拿時,在一旁的婆婆竟用台語說「有夠沒路用,你老婆叫你幹嘛就幹嘛」。令原PO沒想到的是,婆婆一講完公公就對婆婆說,去切水果給大家吃,婆婆去廚房切水果出來,水果放好後,公公用台語說「原來沒路用會遺傳,我叫你幹嘛你就幹嘛,也是沒路用,還好意思說你兒子,他是遺傳你的」,小叔小姑接著哈哈大笑,她一口咖啡也差點噴出來,「因為眼神如果可以殺人,公公已經使了千百回」。此文一出,便掀起熱議,網友紛紛笑翻「公公我愛你,改嫁」、「公公打巫婆的臉,爽」、「好公公,祝福他長命百歲身體健康」、「願意替媳婦說話的公公不多,請好好愛護他」、「可以給我公公的Line嗎?我想跟他認識。」
天天吃粥配罐頭!早餐只花15元「爸媽1句話」50萬歸零 他淚:窮人小孩活著好難
窮人要翻轉,似乎要費很大的力氣。一名男網友抱怨,每天省吃儉用,好不容易存到50萬,結果家裡一句話,自己的存款又再度歸零,讓他相當氣餒。原PO在Dcard以「窮人小孩真的很難存到錢」為題表示,以前想補習、想買參考書家裡沒錢,只考了一個普通的大學,半工半讀,畢業後做了一個月薪3萬多的工作,每天省吃儉用,早餐吃15元夾心麵包,晚餐吃粥配罐頭,手機拿6年前的安卓機,騎3萬多的中古機車。他透露,自己沒出過國、也沒去過外島,旅遊對他來說是奢侈,不敢跟朋友、同事聚餐,因為餐廳太高級無法負擔,放假就是在租屋處上網、看盜版電影,因為也沒錢訂閱什麼串流,上網是窮人最便宜的娛樂了。他嘆,「好不容易存到了50萬,突然家裡跟我要錢,說屋頂漏水要修繕,說爸爸生病不舒服,要自費看中醫,說媽媽糖尿病要吃藥,於是我把50萬全給了家裡,現在我的存款又回到原點,為什麼窮人小孩只是單純的活著就這麼困難呢?」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不要讓家人知道你有錢,貧窮會遺傳你要翻轉」、「不要給就沒事了,反正也沒有把你栽培成多好賺錢的條件,是我就不給」、「吃好一點,別太苛待自己,健康才是一切,身體好的人再怎麼窮,日子也還能過」。
潭美環流這天影響最劇!1地炸大豪雨 專家揭「詭異DNA」:有颱風沒警報
原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今天(22日)凌晨2時發展為今年第20號輕度颱風「潭美」,早上8點中心位於鵝鑾鼻東南方1180公里之海面上,向西北進行,預估未來將通過呂宋島,並往南海方向移動的機率較高。氣象粉專表示,雖然潭美暴風圈不會侵襲台灣,但其外圍環流可能會與東北季風發生輻合作用,將為東北部、花東地區帶來豪雨。臉書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潭美於凌晨生成,預計週三至週五最接近台灣,雖然暴風圈不會掠過台灣近海,沒有發布警報的問題,但其外圍環流可能會與東北季風發生輻合作用,搭配台灣地形,在週三至週五也將對東北部、花東地區帶來豪雨,而嘉義以北地區(特別是沿海)容易出現7至9級強陣風。專家指出,從氣象署區域模式預報可以看到,颱風外圍環流預估週四影響最劇烈,預計東北部山區可能會出現250毫米以上雨量,達到大豪雨規模,且陣風可能會有7級左右,感受上會十分有颱風的氛圍,提醒週三、週四東北部地區、週四、週五花東地區民眾,外出留意自身安全。(圖/翻攝自Threads)另外,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在Threads發文,根據最新路線預報圖,潭美不僅一路向西,連誤差範圍都退出台灣,所以颱風確定不來了,然而潭美的結構特殊,即便暴風圈沒摸到,台灣一樣有事,因為潭美的前身是「季風低壓」,特性是環流範圍超大、內弱外強,「帶了這個DNA變成的颱風,就會遺傳這種神奇特性。」粉專進一說明,基於潭美的特性,最後就演變為颱風本體侵襲菲律賓,但強大的外圍環流也同時橫掃台灣,從Windy的風力模擬圖看,台灣東部、西部沿海紅黃一大片,但這算是颱風的「外圍環流」,搞不好會發生「沒有警報卻有颱風」的詭異情況。
法老也瘋狂!埃及成功消滅「千年瘧疾」獲WHO認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20日發表聲明指出,埃及已正式獲得該機構的國家消除瘧疾(malaria)認證,這項成就是埃及政府和人民近100年來努力的成果。目前全球已有45個國家與地區獲得該認證。WHO官網20日發表聲明稱,對於擁有1億多人口的埃及來說,這是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里程碑,也是埃及政府和人民近100年來為消滅這種疾病而不斷努力的成果。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埃及獲得消除瘧疾認證,對所在地區的其他國家來說是一種鼓舞。這表明,只要有適當的資源和工具,就能取得成就。據悉,瘧疾在埃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在圖坦卡門(Tutankhamun)和其他古埃及木乃伊中發現了這種疾病的遺傳證據。由於瘧疾主要藉由瘧蚊叮咬傳播,因此埃及自1920年代開始致力於減少蚊子的孳生,當時該國禁止在住家附近種植水稻和農作物。不過由於埃及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尼羅河沿岸,因此瘧疾盛行率高達40%,該國也因此於1930年將瘧疾列為法定傳染病,隨後開設了第1間瘧疾控制站,專注於診斷、治療和監測瘧蚊。 如今,埃及已成為繼阿聯酋和摩洛哥之後,東地中海地區第3個獲得WHO消除瘧疾認證的國家,也是自2010年以來該地區首個獲得該認證的國家。當國家以嚴格、可信的證據表明,其本土瘧疾傳播鏈至少連續中斷3年,且該國證明有能力防止瘧疾的再次傳播,便可獲得上述WHO的認證。而認證的最終決定權則交由WHO秘書長,根據「瘧疾消除和認證獨立技術諮詢小組」的判斷做出。瘧疾是1種由瘧原蟲引起的威脅生命的疾病,透過受感染的雌性瘧蚊叮咬傳播給人類。根據WHO介紹,共有5種瘧原蟲會導致人類感染瘧疾,其中惡性瘧原蟲和間日瘧原蟲危害最大。瘧疾可防可治,但治療不及時可能致命。
他婚後不育一查竟「無蛋蛋有子宮」 醫揭真相:影響性別判斷
中國大陸一名結婚三年的男子因婚後不育問題前往醫院就診,意外發現自己無睪丸卻有子宮,經過專家會診後確診為「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其實他生理上是女性。該病屬於性發育異常(DSD)疾病,會導致患者外生殖器呈現不明顯的性別特徵,影響性別判斷。根據陸媒《澎湃新聞》的報導,上海市兒童醫院表示,這位患者的病情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異常有關。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因腎上腺分泌過量雄激素,導致外生殖器男性化,雖然外觀上被視為男性,但實際上內生殖器屬於女性特徵。患者多年來未能正確診斷,直到婚後不育就診才發現這一事實。為了改善生活品質,患者在專家指導下進行了多次治療,包括外院的生殖器手術以及雄激素補充治療,並使用藥物抑制腎上腺過度分泌的雄激素。目前患者按照男性身份生活,治療過程仍在進行中。該院內分泌科首席專家李嬪教授指出,性發育異常疾病雖不常見,但在臨床上並非罕見,國內對這類病的認識和診療資源相對有限,許多患者輾轉多個醫院,求醫過程艱辛。李嬪強調,性發育異常疾病患者和家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僅需要面對醫療挑戰,還需應對社會對性別與身份的誤解與偏見,因此社會應給予更多寬容與支持。針對這類疾病,上海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篩查中心主任田國力提醒,許多性發育異常疾病可以通過新生兒篩查及早發現,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可以透過檢測「17羥基孕酮」確診,及早治療可以避免性別判斷錯誤,減少患者後期的困擾與不適。
口臭不只代表火氣大 專業醫分析5種味道背後含意
一般而言,只要出現口臭,很多人都會直覺想到「火氣大」。但是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其實口臭的味道背後都代表著身體一種狀況,為此,黃軒醫師分析常見的5種口臭氣味,解釋背後的真實含意,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忽略。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硫磺味的口臭常見於口腔衛生差的患者,例如有牙齦炎或牙周病的人。這種味道是由口腔內的細菌分解食物殘渣和死細胞時釋放出硫化氫所引起。長期不治療牙齦炎可能會影響心臟健康,因此需要及早處理。第二種是酸臭味的口臭,通常是胃食道逆流的徵兆,當胃酸逆流至食道甚至達到口腔,會引發這種酸性氣味。患者經常會感到胃灼熱和食道不適,長期的酸逆流還可能增加食道癌的風險。第三種則是苦澀味的口臭,通常與肝臟疾病有關,例如肝病患者可能同時出現黃疸和膽汁滯留,這些狀況會釋放出特有的苦澀氣味。慢性肝病患者口臭的發生率較高,應及早就醫以避免病情惡化。第四種是甜味或腐爛水果味的口臭味,這可能正在暗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當血糖過高且胰島素不足時,體內的脂肪會被分解並產生酮體,進而形成這樣的口臭異味。這是一種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若出現此類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第五種是魚腥味的口臭,這可能與三甲胺尿症(Trimethylaminuria)這種代謝疾病有關。這種疾病導致患者無法正常代謝體內的三甲胺,結果體液和呼吸都會帶有魚腥味,因此又稱「魚腥症候群」(Odor Fish Syndrome)。這種病多由遺傳因素引起,但患者可透過飲食調整來減輕症狀。黃軒醫師表示,口臭並不僅僅是口腔清潔不足的問題,還可能揭示更多潛在的健康訊號。了解不同氣味的口臭,能幫助我們更早地發現並處理潛在的疾病。無論是酸臭、苦澀、甜味或魚腥味的口臭,都是身體在發出警訊,若有持續的異常口氣,建議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以確保健康無虞。
秋冬來臨!心血管疾病高峰期多留意 醫曝「致命心臟隱患」:別輕忽
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疾病位居國內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惡性腫瘤。隨著氣溫逐漸下降,秋冬季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明顯上升。為了提升大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亞東醫院舉辦「心臟守護▪健康常駐 - 不可不知的隱藏危『肌』」衛教活動,告訴你致命的心臟隱患,以幫助了解這些潛在的健康威脅。心房顫動未治療 中風及死亡風險激增社區健康發展中心主任暨心臟血管內科莊文博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問題,因心房跳動不規律,導致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至全身。根據統計,國內約有1%的人口患有心房顫動,其中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若心房顫動未得到妥善治療,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日常活動,還可能引發疲勞、心臟衰竭,甚至增加中風與死亡的風險。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心肌病變 出現這些症狀應警覺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心肌病變(ATTR-CM)則是一種少見但致命的心臟病變,對一般民眾而言較為陌生。心衰竭中心主任曾炳憲醫師解釋,類澱粉沉積症屬於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無法被代謝的蛋白質沉積在組織中,影響組織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若出現心臟衰竭,並伴隨腸胃不適、手指麻木無力、下背痛或腿部沉重疼痛等症狀,應警覺是否為 ATTR-CM 的徵兆。曾炳憲醫師補充說明,ATTR-CM可分為「野生型」及「遺傳型」。野生型通常在60歲以上開始出現症狀,若診斷後未及時治療,中位存活期約為3至5年;遺傳型則較早發病,症狀通常在50至60歲間出現,未治療的中位存活期僅約2至3年。自今年2月1日起,致命心肌病變的治療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選擇。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勿輕忽身體微小症狀院長邱冠明呼籲,應養成規律作息、控制情緒、適度運動、均衡飲食,並遠離菸酒,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他特別提醒,若出現心衰竭等症狀,切勿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
50歲以上「血糖異常」恐是罹癌王 醫示警3類人注意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由於症狀隱匿,早期發現困難,常在診斷時已屬晚期,存活率偏低。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指出,目前胰臟癌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但可以透過2預兆來發現,血糖升高與體重減輕是早期胰臟癌的重要徵兆。衛福部曾在官網說明,胰臟癌是一個高度致命的惡性腫瘤,在診斷時有近80%至85%的患者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疾病,已無法開刀治癒。魏士航日前在YouTube影片中提到,50歲以上才診斷糖尿病的人,應該關注胰臟癌風險,因為血糖異常和體重減輕往往是胰臟癌的早期警訊。雖然胰臟癌預防措施有限,魏士航指出,若能早期發現,仍有7到8成的胰臟癌患者能接受手術治療。他建議,屬於高風險族群的人應定期檢查,以提高早期診斷機率,進而提高治療成功的機會。魏士航也特別提醒3類高風險族群應該提高警覺,包括50歲以上才首次確診糖尿病者、有遺傳性胰臟炎患者、以及家族有胰臟病史者。若這些人還伴隨有體重減輕的情況,就可能是胰臟癌的前期徵兆,應儘早就醫檢查。事實上,衛福部嘉義醫院副院長暨肝膽腸胃科醫師陳詩典曾在官網衛教說明,胰臟癌之所以為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是很難早期發現,第二是復發率高。由於胰臟位於腹腔比較深層,胰臟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患者自身難以覺察異常,即使出現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道不適而忽略,等到真正有症狀時,大部分已進展到中晚期,癌細胞已侵犯胰臟周遭重要血管,難以開刀處置。因此陳醫師建議,有胰臟癌家族史者、慢性胰臟炎患者、吸菸者、酗酒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等高風險族群,可每年進行健康檢查1次。如果已出現症狀,如全身無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痛、黃疸、持續性腹瀉或糞便呈灰白色,務必要即早就醫以提高整體治癒率。建議民眾平時應維持均衡飲食、正常作息及養成定期做健康檢查的良好習慣以即早預防。
白髮恐是健康警訊!40歲前長白髮 罹患心臟病增5倍
隨著年齡增長,白髮逐漸增多,但除了年齡因素,白髮的增加也可能與健康問題有關。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指出,研究顯示,白髮數量增多的人,其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且40歲前出現白髮的人,未來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可能高出5倍。陳欣湄醫師在《健康2.0》指出,白髮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是健康問題的信號。她引用一項埃及研究,將受測者根據髮色程度從1到5分,1分為黑髮,5分為非常嚴重的白髮。結果顯示,髮色達到3分以上的受測者,心血管問題的發生率普遍較高,包括動脈損傷、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等。陳欣湄補充,研究還發現,40歲之前出現白髮的人,未來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尤其是白髮的異常增長,可能暗示潛在的心血管疾病。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則指出,白髮可以分為少年白和老化性白髮。據統計,50歲以後出現白髮幾乎是必然,但數量因人而異。另外,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問題、糖尿病、免疫性疾病、貧血和營養不良等,也可能促使白髮生成。如果在短期內白髮突然增多,則應警惕可能的疾病徵兆。對於40歲前出現白髮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趙昭明解釋,血液循環不良會影響毛囊的營養供應,導致頭髮變白。當心臟功能不佳時,毛囊內的黑色素細胞也會受到基因及營養不足的影響,進而加速白髮的生成。趙昭明表示,若白髮是暫時性問題,早期預防或治療、找出原因後,可能有機會恢復黑髮;但若白髮由慢性健康問題引起,則較難逆轉。衛福部也曾在官網指出,中老年人頭髮斑白或全部變白,是生理上的正常衰老現象;青壯年頭髮稀疏或容易掉落,大都屬於腎虛或血熱;而青少年出現頭髮變白,並伴隨頭暈耳鳴、心悸失眠等,可能為腎氣虧損或勞神傷血。但有時青少年白髮,或老年人髮色郁黑,可能是因為先天遺傳條件不同所導致,並不將之視為病態。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肺腺癌逝!享年56歲 營養師點出「肺癌飲食3害」:沒抽菸也可能確診
男星汪建民平時不菸不酒,在去(2023)年10月因背部劇痛,竟檢查出肺腺癌,雖然前後歷經多次化療、電療,他仍在昨(7)日晚間逝世,享年56歲。不過,營養師高敏敏曾解釋,沒有抽菸習慣也會得肺癌,若想要遠離肺癌,應設法避開「肺癌飲食3害」。高敏敏在臉舒粉專發文提到,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肺癌家族病史、變異基因、長期接觸致癌物質或肺部病變、吸菸或二手菸、吸入烹調產生的油煙、吸入汽機車廢氣或石化燃料等污染源懸浮微粒等等。其中,研究發現,華人肺腺癌與高風險遺傳因子YAP1變異基因有很大的關聯,尤其女性罹患機率會更高,是正常基因的5.9倍。高敏敏建議,若想要遠離肺癌,應避免以下「飲食3害」:1. 少吃紅肉、加工肉:加工肉品已被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而紅肉被列為第二級A類致癌物,營養師建議還是少吃為妙。2. 避免飽和脂肪、精緻糖:飽和脂肪酸攝取和肺癌風險正相關,且肥胖者也會提高罹癌的機率,而精緻糖也會造成身體處於發炎狀態。3.縮短烹煮時間:避免高溫長時間烹調,如:油炸、燒烤、煙燻、煎炒,易產生致癌物質,建議以蒸煮、燉滷的方式烹調。此外,高敏敏也點出5種「防肺癌營養素」,提醒民眾盡量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更為天然健康,也避免一次補過頭,反而出現反效果:1. 植化素:各色蔬果各色蔬果本身含有不同的植化素,而植化素本身就有強大的抗氧化力、消除自由基、減緩發炎的功效,也可抑制癌細胞初期分裂2. 膳食纖維:菇類、深綠色蔬菜腸道健康自然可以有良好的免疫力,因此攝取膳食纖維可以降低罹癌風險。3. 天然β-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會轉化成維生素A,有助於修護粘膜,進而提升防護力。4. Omega-3:魚油、藻油、堅果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發炎症狀、維持免疫力。5. 天然維生素C:芭樂、櫻桃、蔓越莓維生素C是維持免疫力的重要維生素,也可以透過攝取維生素C來增加膠原蛋白製造,幫助增強肺部的結締組織。
2024諾貝爾獎將揭曉! AI、減肥藥受關注
2024年諾貝爾獎將自7日起,依序揭曉生醫、物理、化學、文學、和平等5座獎。根據外媒盤點,其中至少5項是諾貝爾可能的獲獎領域。根據CNN報導,人類基因體圖譜是在諾貝爾獎預測中,經常被討論到的,這是一項大膽的項目,於1990年啟動,並於2003年達成,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等,數千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聯盟。這項努力對生物學、醫學和許多其他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該項目可能無法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之一是參與這項壯舉的人數太多,依據規則,每個獎項只能授予最多3人。第二是,模仿人體激素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減肥藥物,其震撼了醫療保健界,這種降低血糖和抑制食慾的藥物有可能開創肥胖症治療和相關疾病的新時代,例如第2型糖尿病。洛克斐勒大學生物化學家莫依索夫(Svetlana Mojsov)、哈佛大學醫學院內分泌學家哈本能(Joel Habener)、丹麥藥廠諾和諾德研究與初期開發部門首席顧問克努森(Lotte Bjerre Knudsen)等3名科學家,在將其轉變為當今數百萬人服用的有效減肥藥物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第三,變革性人工智慧。人工智慧(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人們的生活,Google DeepMind AlphaFold蛋白質結構資料庫的開發人員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強普(John Jumper),與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蛋白質設計研究所所長貝克(David Baker)被看好未來可能會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第四,「腸道菌相」(gut microbiome)領域。細菌、病毒和真菌,生活在人體表面和體內,統稱為人體微生物組,隨著過去20年基因定序的進步,科學家們能夠更了解這些微生物的作用,它們如何與人類細胞,尤其是腸道細胞相互作用。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生物學家高登(Jeffrey Gordon)是該領域的先驅,呼聲相當高。第五,致癌基因檢測。擁有研究人類和黑猩猩之間遺傳差異的背景,現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教授金恩(Mary-Claire King)採取了一種全新的方法,早在科學家繪製出人類基因組圖譜之前,其就花了17年的時間來檢測和確定BRCA1基因突變在乳癌和卵巢癌中的作用,這項發現使得基因檢測能夠識別出乳癌風險增加的女性,以及採取哪些措施來降低風險,例如額外的篩檢和預防性手術。
三餐狂吃2食物!一家人竟「全罹糖尿病」 醫驚:罹病率100%
糖尿病是吃出來的!家醫科暨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過去的糖尿病看診經驗,其中有一家人先後來找她看診,結果通通都確診糖尿病,罹病率高達100%,她進一步詢問才發現,這一家人每天三餐都吃炒飯、炒麵,「而且一定加辣椒醬、醬油」。楊智雯醫師提醒,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吃得很健康,忽略了吃進去的食物種類,長期偏好特定飲食導致營養不均衡,影響了身體健康。楊智雯醫師日前在粉專「楊智雯醫師 |陪你健康享瘦每一天」發文指出,60歲以上的台灣人,每5個人就有1個得糖尿病,機率是20%。她也分享曾遇過的案例,表示有一家人全部確診糖尿病,問診後才發現原來他們三餐都吃炒飯、炒麵,而且一定加辣椒醬、醬油,甚至「一個人可以連吃3碗」,也不需要有配菜和蛋白質,等於一餐吃下10份的醣,血糖立刻飆高到4、500mg/dl。楊智雯醫師指出,只吃大量的醣很快就有飢餓感,因此又會再進食,造成持續的高血糖,再加上醬料裡的鈉含量高,會增加脫水的風險,容易引發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這是糖尿病致命性的併發症,提醒民眾千萬要注意。楊智雯醫師解釋,糖尿病分成兩型,第1型糖尿病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第2型糖尿病則與家族遺傳有高度相關,所以常會看到一家人都有糖尿病的情況,但她也提醒,不是家裡有人得糖尿病,其他人也一定會罹患糖尿病,糖尿病也可能是吃出來的,「當飲食採取高碳水飲食,就會引發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進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與肥胖」。至於造成胰島素阻抗的原因為何?楊智雯醫師說明,通常與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異位的脂肪堆積、壓力和睡眠不足等因素有關。若想改善胰島素阻抗,她也分享3招調節方法,分別為「減少攝取精緻碳水化合物,多吃高纖維食物和健康脂肪」、「增加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及「調節壓力與保持充足睡眠」。
昆凌曬7歲兒「正面照」! 她自豪又羨慕直喊:我也想要這樣
亞洲音樂天王周杰倫2015年和昆凌結婚,育有3子女,分別是大女兒Hathaway、兒子Romeo、小女兒Jacinda,而昆凌29日曬出兒子的運動照,7歲的Romeo正臉也罕見曝光,引發大批粉絲誇讚,「完全是縮小版的周杰倫」、「Romeo太帥了」。昆凌曝光兒子打網球帥照。(圖/翻攝自昆凌小紅書)從昆凌在社群平台上曬出的照片可見,Romeo在網球場上訓練的模樣,神情認真,脫去上衣僅穿著一條短褲,手裡握著球拍,專注地準備接球。透過照片對比,Romeo除了身高抽高許多,還有明顯的肌肉線條,就連揮拍姿勢都相當專業。據了解,近日周杰倫前往大陸南京開唱,Romeo陪著爸爸前往南京,不忘找網球場「移地訓練」,對此,昆凌也自豪又羨慕得直喊,「我也想要有這樣的拉拍」,分享兒子在球場上打了三小時,一下場體力耗盡,趴在她肩膀上呼呼大睡,畫面相當有愛。昆凌、周杰倫婚後育有3名子女。(圖/翻攝自昆凌 IG)其實昆凌去年8月也曾曬出周杰倫與Romeo的父子同框照,兩人在大太陽底下一起帶著墨鏡,讓昆凌也忍不住笑說「耍帥會遺傳」,而昆凌分享Romeo網球帥照時,有特別用墨鏡貼圖將兒子眼睛遮住,不過仍可以看出Romeo與爸爸輪廓相似,連打球時認真的神情都很像昆凌曬出帥兒的照片曝光後,果然吸引眾多粉絲誇讚,「咱就是說這氣質也太像了吧」、「寶貝,姐姐等你長大」、「兒子肌肉線條好明顯,看來是跟著爸爸練了不少」、「完全是縮小版的周杰倫」、「Romeo太帥了」。事實上,周杰倫也對打網球非常熱愛,可見兒子這點也有遺傳到爸爸。
口腔潰瘍嚴重!王瑞玲慘住院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 嘆疏忽3件事
56歲的資深媒體人王瑞玲近日因喉嚨痛、嘴破等症狀,最終導致左側扁桃腺潰瘍,住院治療三天後,病情迅速惡化,轉變為蜂窩性組織炎,並引發關節腔內積水,這也讓她感嘆,「這項真的要打自己屁股!明知自己有可能遺傳紅斑性狼瘡免疫系統的疾病,這段日子還熬了3天3夜」。王瑞玲回憶,某天早晨醒來,左臉從顴骨到下顎感到紅腫、發熱和劇痛,按壓時觸感堅硬,連嘴唇都腫得像「安潔莉娜裘莉」。此外,放了6年又10個月的左側人工膝關節突然卡住,就像機車龍頭被鎖死的感覺,無法彎曲,連坐下去都成問題,「這種腫脹靈活度降低的感覺,已經好多年沒出現過了」。王瑞玲意識到情況嚴重,抗生素無法控制病情,「我大概心裡有數,吃的抗生素已經壓不下去了,但我不知道惡化的速度這麼快」,當天傍晚緊急前往醫院急診。王瑞玲經過一系列檢查,包括抽血、X光、CT斷層掃描和內視鏡檢查,發現扁桃腺潰瘍已化膿,並且引發鼻翼旁的蜂窩性組織炎,「此時疼痛腫脹的程度增加,已經蔓延到眼窩位置,左眼快張不開來了啦」,同時她左膝關節也積水22cc,醫生警告細菌可能會攻擊她的人工膝關節,因為那裡是最脆弱的部位。王瑞玲預計需要住院兩周接受治療,「現在每6個小時必須打一支高劑量的抗生素,每2天再多補一支強效抗生素,還要再打消炎,口服止痛藥物……直到穩定出院」。她也反思自己為何會突然感染細菌並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總結了三個原因:一是食用過燙的食物,導致口腔黏膜受損;二是因右側牙齒植牙,過度使用左側牙橋,導致牙齦損傷;三是熬夜過多,免疫力下降。王瑞玲也表示,明知有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系統遺傳風險,卻輕忽了自己的健康,如今必須接受長期治療,「總之,都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
謝和弦婚禮前大膽示愛 告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
謝和弦與老婆陳緗妮將在10月補辦婚禮,今(25日)他驚喜推出新歌〈全都看得見〉要獻給最愛的「寶貝」,更直言:「這首歌也是想告訴大家,那些你以前瞎了眼喊過Baby的爛人們,絕對比不上一個真心懂你的老婆,和真實抱在懷裡的孩子,現在他們就是我最美、最重要的Baby。」謝和弦藉由新歌向老婆、兩個女兒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告白,他透露:「當初其實是老婆聽完這首歌後覺得很喜歡,建議我一定要收錄在專輯中。」至於兩個女兒,聽到謝和弦的這首歌則有不同反應,大女兒會跟著律動,而且還會學爸爸拿麥克風一起唱和,而二女兒在拍攝MV時,聽著這首歌則是從頭到尾都很淡定,乖乖躺在爸爸懷中。謝和弦和女兒一同拍攝新歌MV。(圖/馬槽音樂提供)謝和弦也笑說:「這首歌根本是送給女兒們最好的晚安曲,她們聽歌後的反應,也完整了這首歌的含意。」而為了拍攝新歌MV,謝和弦的兩個寶貝女兒也「跨刀」入鏡,他表示:「希望女兒跟我一樣都有遺傳到謝家阿公的音樂細胞,等她們再長大一些,想把女兒的歌聲收錄進自己的歌曲裡。」
小一生視力檢查…家長看名單崩潰「幾乎全班淪陷」 原因曝光:很正常
現代人使用3C電子產品過度導致近視,兒童的數量也逐年攀升。有家長近日收到小一孩子做視力檢查的結果,需要去看眼科追蹤,沒想到幾乎全班淪陷,無法相信自己看到的結果。原PO在臉書《小一聯盟》大喊:「夭夭夭…………夭壽喔~~~」,透露孩子班上昨(24日)做視力檢查,老師在群組公布視力不及格名單,宣導家長找時間去眼科追蹤,並繳交回條。原PO解釋,家中孩子現在已經在點散瞳,本來就會定時追蹤,但一部分原因是爸媽都高度近視,也有高度散光,因此多少都有遺傳,只是全班的檢查結果讓他跌破眼鏡,看了名單發現幾乎全班淪陷,每個學生都有近視的問題,忍不住想問:「台灣的孩子是怎麼了…」。家長發現,小孩全班幾乎都有近視問題。(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消息一出,引來其他網友討論,「過早接觸3C產品,城市中放眼望去根本沒有什麼地方10公尺內沒有東西眼球一直處於緊繃,加上戶外活動太少」、「現在是電視和3C時代不近視都難」、「小孩的眼睛和牙齒,真的很花心思」、「遺傳真的佔很大一部份」、「只有我覺得很正常嗎?不論是面對課本、作業、3C產品,用眼時間過長,戶外活動時間少之又少,大量用眼不近視也難」。另外,也有許多家長崩潰求救:「我兒子裸視0.3,暈倒」、「我們小一就300,散光就200了呢」、「我女兒班上只有3、4個合格,文明病了,這環境不近視很難」、「很神奇,幼兒園大班測量視力還沒問題,進小一後量視力只剩0.6、0.7,一個暑假在正音班就近視了」。
兒童挑食習慣與教育無關?研究指出主要原因在「遺傳」
倫敦大學學院最新研究顯示,兒童的挑食習慣主要源自遺傳因素,而非父母的教育方式。這一發現對於因孩子挑食而感到煩惱的父母而言,無疑是個值得關注的訊息。研究團隊對從幼兒到青少年的飲食習慣進行深入分析,結果顯示,16個月至13歲之間,兒童挑食的平均程度幾乎保持穩定。挑食程度會在7歲時達到高峰,隨後緩慢下降。通過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發現遺傳因素是造成挑食的主因。16個月大的兒童中,挑食程度的差異有60%來自遺傳變異,而到3歲至13歲時更增加到74%,充分證明挑食的行為更多是由基因決定,而非後天環境的影響。此外,研究人員分析英國雙胞胎研究,發現同卵雙胞胎在飲食習慣上的相似程度遠高於異卵雙胞胎,進一步證實了基因對挑食的主導作用。然而,環境因素也在挑食行為中有相當作用,家庭用餐氛圍和飲食習慣對兒童挑食的影響尤其明顯。研究團隊指出,家人之間「共享」食物的經驗對幼兒的影響最大,而最能影響青少年的則是同儕和朋友,也可以多鼓勵孩童嘗試不同食物來調整飲食習慣。《衛報》指出,這項研究的發現與2022年義大利研究機構「Human Technopole」的成果相呼應。義大利研究表明,相較於味覺和嗅覺受體的基因變異,大腦處理食物的反應更容易影響人類對食物的偏好。該研究認為,了解遺傳對飲食習慣的影響,有助為改進健康食品的發展提供新思路,甚至可能催生調整食物偏好的新藥物。
全家陸續確診糖尿病 專業醫解釋:三餐都「這樣吃」釀禍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而家醫科兼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解釋,其實很多人的糖尿病都是「吃」出來的,他就分享自己曾經歷過一個案例,一家人陸續確診糖尿病,細查之後,才知道原來與他們家的飲食習慣有直接關聯。家醫科兼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自己在出席電視節目錄製時曾提到,台灣60歲以上人群中,每5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患病率高達20%。但是在他的診療經驗中,曾遇到一個家庭的糖尿病患病率竟達到100%,這引發他對飲食習慣與糖尿病之間關係的深入研究。深入了解這個家庭的飲食習慣後,楊智雯醫師發現問題的根源在於他們的日常飲食,這個家庭的每日三餐幾乎都以炒飯、炒麵為主,而且每次都會大量使用辣椒醬和醬油調味。楊智雯醫師表示,家庭成員中有人因為食物太過美味,常常一餐能吃下三碗加了辣椒醬的炒飯或炒麵。但這種飲食方式導致每餐攝入的醣量相當於10份之多,遠超健康標準。更糟糕的是,這戶人家的餐食中幾乎沒有配菜和蛋白質,這也導致血糖迅速飆升至400-500mg/dl的危險水平。由於缺乏其他營養成分,這種高醣飲食很快會引發飢餓感,促使他們再次進食,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持續的高血糖狀態。楊智雯醫師解釋,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當的飲食習慣引起的。楊智雯醫師以台中人喜愛的炒飯、炒麵為例,指出過度使用辣椒醬和醬油等調味料可能導致血糖急劇上升。他同時也提到,有些患者一餐可以攝入相當於10份醣的食物,導致血糖飆升至400-500mg/dl的危險水平。楊智雯醫師也提到,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引發胰島素阻抗和代謝症候群,進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和肥胖等健康問題。楊智雯醫師特別提醒,雖然第1型糖尿病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第2型糖尿病與家族遺傳高度相關,但適當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預防或延緩疾病的發展。楊智雯醫師還指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代謝率下降,加上不當的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更容易出現胰島素阻抗,不利於血糖的調節,其中造成胰島素阻抗的主要原因,包括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異位脂肪堆積、以及壓力和睡眠不足。為了應對胰島素阻抗,楊智雯醫師提出了三個關鍵的調節方法,分別是調整飲食、增加運動量、以及調節壓力與保持充足睡眠。楊智雯醫師建議降低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增加高纖維食物和健康脂肪的攝入,同時強調運動,特別是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的重要性。
AKIRA和林志玲甜蜜對話! 2歲兒奶音喊爸爸 意外洩漏兒子日文名
「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情定小7歲的「國民姊夫」、日本天團放浪兄弟成員AKIRA(黑澤良平)婚後定居在日本,兩人婚後育有一個兒子,家庭生活相當美滿,近期AKIRA在中國綜藝節目中順利挺進第4次公演,他也趁空檔打電話和許久未見的老婆林志玲聊天,意外說出兒子的日文名,兩人的甜蜜互動也引起網友討論。AKIRA問兒子在不在時,罕公開小孩的日文名。(圖/翻攝自@披荊斬棘的哥哥用火呼喚我YT)甘AKIRA婚後積極地發展演藝事業,最近忙著錄製《披荊斬棘》第4季,趁空檔打電話給林志玲,意外說出兒子的日文名。AKIRA趁錄影空檔致電給愛妻,先是報告一下工作狀況和行程,再問兒子「Taiyou」在不在?此時,電話的另一頭傳來2歲多兒子用奶音叫「爸爸」,相當可愛。兒子用奶音叫AKIRA爸爸。(圖/翻攝自@披荊斬棘的哥哥用火呼喚我YT)先前林志玲回台工作時,就被目擊婆婆也跟著一起來照顧孩子,3歲兒子面容更遺傳自父母的強大基因,擁有秀氣的臉蛋以及水汪汪的大眼睛。另外,林志玲在電話中忽然咳嗽幾聲,AKIRA也立刻關心是不是夏季感冒,林志玲則以日文表示,疲勞的時候經常會這樣,AKIRA便叮嚀要去檢查,還承諾回東京之後會再帶林志玲看醫生,可見夫妻感情非常好。林志玲婚後幾乎把重心放在家庭,大幅度減少演藝活動,4月她出席第1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透露事前向兒子、婆婆請假4天,成為離開兒子最久的一次。
數十年菸齡翁戒菸多年仍患COPD! 醫曝3方式有效改善喘鳴症狀
有數十年菸齡的許先生,年74歲,已退休,因呼吸喘合併有喘鳴聲,十年前就被外院胸腔科醫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近來逐年呼吸困難,幾年前聽從醫生建議已戒菸,雖有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及其他症狀藥物規律控制,但還是常發生咳、喘和有痰的情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經親友介紹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胸腔內科門診,透過教導許先生從自主運動與呼吸訓練、飲食著手改善,約半年後已讓許先生行動比較不喘,精神狀態良好,明顯提升日常生活品質。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見3症狀 嚴重會胸悶、呼吸困難洪崇文醫師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是一種呼吸道的疾病,常見三大症狀:(1)慢性咳嗽——早期最容易出現的症狀,患者常誤以為是一般感冒或吸菸煙霧刺激所致,不以為意(2)咳痰——伴隨咳嗽後出現黏痰、白痰或黃痰,常與呼吸道感染或氣喘病混淆(3)呼吸困難(喘)——患者可能會感到胸悶,日常活動能力漸漸下降,如爬樓梯或搬重物會感到喘息甚至喘不過氣,連散步行走都會感到喘鳴不適,當合併其他肺部感染症時,情況會更嚴重。吸菸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主因 肺功能檢查為必要篩檢工作洪崇文醫師說,據研究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有很高的比例是跟「吸菸」有關。常見原因還包括二手菸、有害微粒子進入肺部造成慢性發炎及慢性咳嗽、肺部功能老化、遺傳、以及其他原因(如肺發育不全、患有氣喘、支氣管過敏病史或肺部反覆感染者)。肺功能檢查則是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必要工具。戒菸是最經濟有效的預防 如有不適,仍應儘早就醫洪崇文醫師建議民眾應該戒菸與遠離汙染環境,若有出現慢性咳嗽、咳痰、胸悶或呼吸困難現象要盡快就醫。「戒菸及遠離菸害」是預防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呼籲民眾做好防治,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對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