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
」 禽流感 候鳥 民進黨 肯亞黑面琵鷺N83再度抵台過冬 搭山陀兒順風車最高時速85公里
今年1月疑似中毒被救治康復後在台南野放的黑面琵鷺編號N83,被紀錄到10月3日以最高時速85公里的驚人速度,搭上山陀兒颱風的順風車飛抵高雄市小港區後,之後又回到台南度冬區。由於是一般黑琵遷徙速度的2倍多,被鳥友暱稱為「颱琵」。當初救援照顧N83的台南市野鳥學會人員得知後更驚喜不已,讚嘆這種飛行速度實在太驚人。台南鳥會野鳥救傷組表示,黑琵N83今年1月17日在台南市安南區被發現時,疑似肉毒桿菌中毒癱軟在魚塭中,經送往慈愛動物醫院救治,再由救傷組照顧到康復後,1月26日繫上腳環編號N83及衛星發報器帶回原地野放,並由屏東科技大學及天豐新能源展開後續追蹤。台南市野鳥學會野鳥救傷組今年1月接連救治一批疑似肉毒桿菌中毒的黑面琵鷺,其中包括編號N83,康復後均一起野放。(圖/鳥友郭東輝提供)據屏科大衛星追蹤發現,黑琵N83野放後,3月21日先飛到中國大陸沿海,再於4月10日飛抵韓國繁殖地;9月29日南下度冬時,又先飛到中國大陸東南沿海,10月3日再搭上山陀兒颱風的順風車,以最高時速85公里的速度飛越台灣海峽抵達高雄小港。之後,10月11日被鳥友紀錄到在嘉義新塭,10月30日被紀錄到已回到台南七股頂山溼地,與其他同批黑琵在一起。鳥會救傷組表示,N83被紀錄到的最高飛行速度,大約是一般黑琵平均遷徙速度的2倍多,這種巧妙利用氣流飄洋過海的飛行技巧,令人讚嘆不已,這也是台灣首次透過衛星追蹤發現黑琵利用颱風遷移的珍貴紀錄。
嘉義蛋雞場爆禽流感!急撲殺逾5.8萬隻 蛋商曝:蛋價恐再上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防檢署)今(3)日表示,獸醫研究所通知,嘉義縣朴子市1蛋雞場(主動通報)確診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已由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依標準作業程序執行58,480隻蛋雞(40週齡及44週齡)撲殺銷毀作業,並督導業者完成場區清潔及消毒作業。據統計,113年迄今確診及撲殺禽流感禽場案例計36例(陸禽29場、鴨3場、鵝4場)。對此,有中部蛋商透露,先前國內蛋價慘跌,許多蛋農提早進行淘汰換羽作業,投產數量已經大幅減少,因此上週蛋價已經開始走揚,如今正值禽流感旺季,若疫情持續延燒,蛋價恐怕還會有一波漲幅。防檢署表示,我國候鳥上游國家日本、韓國禽流感疫情持續升溫,臺灣位於候鳥度冬遷徙路徑上,目前抵臺各類群冬候鳥分布於西南沿海、關渡、蘭陽平原、桃園沿海,又以雲嘉南沿海、蘭陽平原出現較大群聚,請養禽業者應嚴防候野鳥與場內家禽接觸,並應持續落實防疫,以降低場內禽隻染疫的風險,正確生物安全操作方式,請業者參考防檢署禽流感資訊專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itVpC00qs)或禽場生物安全手冊(https://www.nvri.gov.tw/Module/PageContent/PageFile/3696.pdf)。防檢署籲請養禽業者,時值候鳥遷徙季節,且日夜溫差大,除應持續維護禽場防鳥設施外,也應做好門禁管制及場內外消毒等生物安全工作,並做好禽舍通風及保溫措施,每日自主觀察場內家禽健康狀況,發現異常立即通報、即時處置,以利控制及防範疫病傳播,未依規定通報者,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規定撲殺動物不予補償且另處新臺幣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彰化芬園上萬馬陸入侵民宅 居民穿鞋「踩到爆漿」崩潰嚇哭
民間口耳相傳,每逢大雨或是地震前後,就可能見到馬陸大規模遷徙的情況發生。日前花蓮、嘉義發生都起地震,又逢康芮颱風襲台,近日彰化縣芬園鄉的鄉民發現自己身陷「蟲蟲危機」,數以萬計的馬陸大量侵襲民宅,地板、牆角、天花板無處不在。甚至有民眾穿鞋時沒注意,等聽到「啪嘰」一聲才驚覺大事不妙。如今芬園鄉公所正緊急發放消毒水,讓居民稀釋後噴灑在房屋四周,希望能對抗令人頭皮發麻的蟲蟲危機。彰化縣芬園鄉大埔村陳姓民眾今(2)日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在颱風來襲前就有在民宅內發現幾隻馬陸,當時還不以為意,沒想到幾天後數量越來越多,不僅爬滿地面,牆壁及天花板也都看得到。更叫人頭皮發麻的是,馬陸還爬進放在屋外的拖鞋,當民眾外出時聽到「啪嘰」一聲,又感覺踩到異物,才驚覺大事不妙,嚇到放聲驚叫。有當地住戶表示,在芬園住了好幾年,第一次見到這種景象,懷疑是最近天氣不穩定、地震頻繁,才會讓馬陸大軍傾巢而出,闖進民宅。也有在地民眾懷疑可能是附近一處空地雜草叢生、長滿藤蔓,懷疑是此處成為馬陸繁殖場所,孕育出大量馬陸,但仍待進一步確認。芬園鄉公所則表示,接獲民眾反應後,已緊急發放消毒水,供居民稀釋後噴灑在房屋四周,希望能藉此驅蟲。
秋冬禽流感高峰期來臨 防檢署祭2措施嚴防疫情
隨著秋冬禽流感高峰期來臨,國際禽流感疫情也逐漸升溫。防檢署今(23日)表示,自9月起已啟動「秋冬禽流感強化防疫措施」,嚴防疫情擴散風險。動植物防疫檢疫署(防檢署)於今日表示,時值禽流感好發季節,且國際禽流感疫情逐漸升溫,防檢署已於9月起啟動「秋冬禽流感強化防疫措施」,嚴防疫情發生及傳播風險。防檢署指出,近日我國候鳥路徑上游國家(日本及韓國)均出現野鳥確診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件,防檢署今邀集中央地方動物防疫機關及家禽產業團體代表等,召開「113年度家禽流行性感冒防疫措施及疫情調查執行情形」會議, 會中由防檢署及獸醫所分別說明今年9月起至明年3月31日止「秋冬禽流感強化防疫措施」重點工作及禽流感病毒分析情形,同時針對各地方動物防疫機關各項防疫措施執行情形,進行盤點及檢討。防檢署說明,依國際疫情研判,禽流感疫情主要透過候野鳥攜帶病原經遷徙造成跨境傳播,後續再透過產銷系統水平傳染,家禽飼養業者若未落實禽場生物安全操作,易導致病原入侵及傳播,防檢署指出,為達成禽流感預警及防堵之目標,重申已於今年9月啟動「秋冬禽流感強化防疫措施」,包含2大主軸,第一是預警機制,進行候(野)鳥族群數量偵測與病原監測、化製、屠宰異常監測,並增加禽場監測與禽場外圍環境採樣量等,以充分發揮預警功能。第二為阻斷傳播,加強業者生物安全教育訓練、禽流感熱區鄉(鎮、市、區)公共區域消毒作業、督導落實屠宰場場區、車輛清潔消毒措施,同時搭配無人機執行禽場生物安全查核等,以阻斷病毒傳播鏈。防檢署表示,禽流感防疫工作刻不容緩,生物安全為防堵禽流感傳播之首要工作,農業部杜文珍次長於會中勉勵第一線動物防疫同仁持續執行各項防疫工作,也呼籲家禽產銷業者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措施及落實執行產銷環節各項生物安全措施,包含人車門禁管制、人員、車輛(含運禽車、運蛋車、化製車、飼料車等)、場區環境、裝載箱籠、器具等進出消毒及維護防鳥設施等,同時持續提高警覺,每日自主觀察場內家禽健康狀況,發現異常應立即通報所在地動物防疫機關處置,以利控制及防範疫病傳播,共同防堵禽流感發生及傳播。
海保署攜手遠見天下文化 世界候鳥日前夕推出《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 澎湖青螺是小燕鷗漫長遷徙旅途的第二個家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攜手未來親子學習平台推出以保育類「小燕鷗」為主角的新繪本《這裡,真的不一樣了!》,在世界候鳥日前夕(11日)於高雄港港史館舉行新書暨動畫發表會,開場由大伙房書院帶來小燕鷗保育行動劇,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總經理何瑋、繪本作者王文華、審校臺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洪崇航博士及港務公司高雄港職場互助教保中心小朋友,共同攜手倡議海鳥保育行動。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及海保署署長陸曉筠同時透過影片,與在蘭嶼的蘭恩教保服務中心小朋友互動,呼籲大家共同守護候鳥棲地,讓臺灣永遠是小燕鷗漫長遷徙旅途的第二個家,並致贈小朋友小燕鷗布偶。有興趣的民眾可至政府出版品展售通路(「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及「國家網路書店」)購買,或至海保署官方網站(https://www.oca.gov.tw/海洋保育教育>海洋保育教案)閱覽。《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封面(圖/海保署提供)。陸曉筠表示,臺灣是許多候鳥及遷徙物種的中繼站,有玄燕鷗、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以及書中黃嘴黑帽的小燕鷗等7種保育類燕鷗在臺灣繁殖,每年季節悄然變換時,候鳥們便開始漫長的遷徙旅程,在這裡避暑、過冬、繁衍下一代;繪本故事引導我們跟著小鷗與小燕幫下一代找尋適合的居所、覓食、度過風雨,再一起透過守護行動讓可愛的燕鷗寶寶小黑、小圓順利成長,到離巢遠去,澎湖青螺棲地保育有成,志工們等待小燕鷗們再次回來,這裡就像是牠們的第二個家。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與蘭恩教保服務中心小朋友互動(圖/海保署提供)。陸曉筠補充,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並關心這些遠道而來的海洋嬌客—小燕鷗,特別邀請金鼎獎作家王文華創作《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透過故事與插畫展現守護海洋生態的重要性。海保署一貫致力於推動海洋保育政策與行動,此次推出第四本《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同時出版動畫與教案,期盼孩子們能從繪本小燕鷗的眼中,思考我們對待環境的方式,學會愛護環境,守護小燕鷗的棲息地,呼籲社會各界將保護海洋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共同實現海洋保育的目標。大伙房書院小燕鷗保育行動劇(圖/海保署提供)。海保署指出,臺灣每年迎接無數遷徙物種,其中,小燕鷗是臺灣最小的鷗科鳥類,每年4至8月,這些小巧的海鳥從南半球飛抵臺灣沿岸,在河口與沙灘築巢繁殖。然而,牠們的繁殖過程充滿挑戰,不僅要面對天敵與氣候變遷,還要應對流浪犬貓入侵、車輛輾壓及人類活動的破壞,這些威脅大大影響了小燕鷗的繁殖成功率。未來親子學習平台也致力於培養下一代的環保意識,《這裡,真的不一樣了!》透過中文、英文雙語編譯,希望藉由繪本推廣,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繪本中找到屬於自己對海洋的那份感動及愛護海洋的心,讓關心海洋的行動全齡化、國際化。海保署進一步說明,今日發表會上,參與貴賓共同呼籲大眾「守護燕鷗、珍惜海洋」,遵守「四不一要」原則,首次公開《這裡,真的不一樣了》繪本內容,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在國家書店及五南書局通路購買,繪本教案刊登於海保署官網,動畫也公開在海保署Youtube。此外,今年10至11月也將在北、中、南及澎湖舉辦海洋保育繪本工作坊,歡迎親子家庭報名參加,活動報名資訊後續將公布於海保署及未來Family Facebook官方社群平台,敬請期待。
亞洲藝術家大型群展探索當代雕塑新定義 背影主題攝影展傳遞「我挺你」
秋風起,正是外出看展好時機。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的朱銘美術館,日前因山陀兒颱風帶來的風雨導致園區遭受25年來最大重創,有多件戶外藝術作品傾倒、設施需要修復。館方加快腳步預計於10/15重新開館,並同步展開受損作品的修復計畫。目前~2025/1/12推出的「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由台灣和韓國兩位策展人劉俊蘭、崔泰晚共同策展,匯聚來自台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亞洲各地共20位藝術家,聚焦探索「物」的不同意義,並藉由當代雕塑作品為觀眾開展關於「物」的新視野。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的朱銘美術館,即日起~2025/1/12推出「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由台灣和韓國兩位策展人劉俊蘭、崔泰晚共同策展,匯聚來自台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亞洲各地共20位藝術家,聚焦探索「物」的不同意義,並藉由當代雕塑作品為觀眾開展關於「物」的新視野。台灣藝術家劉柏村作品《天地一方》,媒材為鋼、LED不鏽鋼馬達、LED燈。(圖/朱銘美術館提供)朱銘美術館自1999年開館以來,便致力於典藏研究及推廣雕塑藝術,定期策劃不同主題的雕塑展、論壇、工作坊,以及豐富的兒童藝術教育活動。2023年3月美術館更成立「台灣當代雕塑研究中心」,此次「方物」展覽也是朱銘美術館主辦過集結最多國籍藝術家的重要大型群展。「方物」原指地方產物,也有描述或識別之意,展覽意圖探索新的物質觀點,重新審視人類與物質的關係。此次有不少特色展件,例如台灣藝術家劉柏村所作的《天地一方》,延伸他與台灣史前冶鐵文明對話的系列創作,以鐵為媒介、構築隕石風景,表現人類的微渺存在;出身中醫世家的香港藝術家蘇詠寶的《散發》,則從藥用植物取材發想,探索人類與植物的互文性,以及萬物存有的相對關係;中國藝術家傅中望的《大木作》利用大量傳統木建築碎片,尤其是「榫卯」構件,叩問傳統智慧的承繼和物質文化的今昔。韓國藝術家李受徑的作品《瓷瓶轉譯》。(圖/朱銘美術館提供)中文名為胡丰文的印尼華裔藝術家FX哈索諾,創作常觸及身分認同議題,圖為其作品《漫長旅程後遺留下的文化》。(圖/朱銘美術館提供)韓國藝術家李受徑的作品《瓷瓶轉譯》則以傳統的「金繼」修復手法,用純金熔接、重組瓷器碎片,探討文化傳統可能的起死回生與異變;印尼藝術家赫立.多諾的《基因操弄》,以半人半獸的造型探究生命複製、賽博格和基因改造等科技發展,並反思其可能對人類文明帶來的潛在風險;印尼華裔藝術家FX哈索諾作品《漫長旅程後遺留下的文化》則以竹編結構為主體,搭配在印尼蒐得的一些保留中國文化以及體現在地特色的織品和現成物,以構成航船裝置,從中展現文化的遷徙與融合。除了精彩的展出內容,朱銘美術館也將於展覽期間,不定期推出一系列針對各年齡層觀眾特別設計的工作坊、文化體驗營等活動,相關資訊及報名方式可關注朱銘美術館臉書粉絲專頁。鍾靈「I Got Your Back」攝影特展展區一隅。(圖/徠卡相機提供)另外徠卡相機除了百年來專注於精密光學儀器的研發與製造頂尖相機之外,亦致力於攝影藝術的推廣,台灣徠卡相機近期便攜手攝影師鍾靈一同於台北徠卡藝廊展出「I Got Your Back」相關系列攝影作品,包括25張以徠卡SL2相機與全新徠卡SL3相機拍攝的作品,將「我挺你」的精神延續到展覽上。此次展出作品也將進行販售,銷售的部分所得85%將捐贈予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South-Link Medical Foundation,化為實際行動支持偏鄉醫療照護。鍾靈攝影作品《SNAIL GIRL蝸女》。(圖/徠卡相機提供)「怪奇攝影師」、「超現實迷幻風格」、「大膽的時尚前瞻性」等常是外界給予鍾靈的標籤,但她從未為自己定義或框架在任何風格中。展中一張張背面照片直接破題地展現特展主題「I Got Your Back」,其含義正是要傳遞出「不要感覺你是孤單一個人,我會在背後支持你」的理念。每一張作品的背後,都凝聚了模特兒、化妝師、造型師、髮型師、美術等各方人員的時間和精力,而且無論是路上一位熱情答應拍攝要求的老伯伯,或是長期合作的化妝師,抑或是多位熟識的被拍攝者,鍾靈在創作過程中時時都感受到了對方所傳達的「我挺你」的態度,這也是這個項目從最初啟動就秉持如一的精神。展期即日起至12/16,在徠卡臺北畫廊(徠卡之家)展出。
人為開發多影響 西海岸泥灘地已消失58%
台灣泥灘地是候鳥遷徙重要中繼站,健全程度對東亞水鳥存續至關重要,然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研究發現,西海岸泥灘地自1950年代起因大規模人為開發逐年減少,到2010年約58%泥灘地消失,全台僅存最完整泥灘地在彰化漢寶溼地、芳苑溼地及濁水溪出海口大城溼地。但近年政府拓展綠色能源基礎設施,也引來環團擔心泥灘地流失加速。生多所近期在國際期刊《Wetlands》發表關於台灣西海岸泥灘地過去百年變遷的研究成果。該所表示,泥灘地是最重要的生態系之一,具碳吸存、高度生物多樣性等功能,根據澳洲研究,全球泥灘地自1984至2016年間流失16%,亞洲則因20世紀末經濟與工業成長快速,沿海泥灘地流失程度遠高於全球。生多所副研究員陳宛均表示,這項由研究團隊透過歷史地圖與衛生影像分析發現,台灣泥灘地1920至1950年間持續增長,1950年代起因大規模人為開發展開,泥灘地逐年減少,至2010年約58%泥灘地消失。她解釋,泥灘地消失的主因為早期上游河川興建水庫與水壩攔截泥沙,阻斷泥灘地增長,現存的泥灘地則逐漸被填海造陸,轉變為養殖漁業和農業區,後續再開發為工業區、漁港及商港,使海岸環境從天然棲地逐步變為半天然棲地,最終成為完全人工化的設施,舉例來說,雲林麥寮工業區、台中港以前都是泥灘地。生多所表示,目前全台僅存最完整的泥灘地在彰化漢寶溼地、芳苑溼地及濁水溪出海口的大城溼地一帶,是候鳥遷徙線上關鍵能量補給站,肩負著重要的生態系服務功能,也孕育大量無脊椎生物,更是眾多水鳥的重要覓食地。陳宛均強調,只要沒有大規模開發,以台灣泥沙自然沖積至海岸的程度,泥灘地可逐漸增長,彰化當地泥灘地生態系是全台僅存,也支持著當地漁民的養殖生活需求,未來沿海地區土地利用規畫需更加謹慎,尤其在拓展綠色能源基礎設施時,應避免泥灘地繼續流失,以達成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目標。
藝遊南方以南1/沿著南迴公路走訪台東3鄉 在山海間遇見地景藝術
秋高氣爽,沿著蜿蜒的南迴公路進行一場山海漫遊,或許也是一件浪漫的事。以「光之迴境」為主題的「2024南迴藝術季」已經展開,今年有別以往純粹邀請藝術家創作的形式,首度採邀請及徵選並行,除了有南非及台灣2位藝術家受邀創作,還從44件國內外藝術家作品中徵選出3位藝術家參與。這5位藝術家將南迴的地景、生活及文化做了巧妙融合,而延伸自主題而來,每件作品都彷彿一顆顆「星子」,或四散、或聚集,默默吸引人們走入被稱為「南方以南」的南迴,挖掘這塊土地上的人文與風景。尼誕.達給伐歷當初實地勘察時,因為一眼看中綠意交錯、遠處見海的景致,而決定將作品設置在這裡。(圖/記者魏妤靜攝)尼誕.達給伐歷作品《是那裏嗎?》為3米高的魚頭人身鋼雕造型,在中央的白鐵之心暗藏想帶給人希望與能量的光芒。(圖/記者魏妤靜攝)今年南迴藝術季5件作品包括太麻里鄉2件、大武鄉2件,以及達仁鄉1件,作品位置相較前幾季在交通上更為易達,方便大家沿著南迴公路一一尋訪。其中位於太麻里鄉華源海灣、由馬來西亞藝術家陳抒漫創作的《大地之母》,以希臘神話的大地之母「蓋婭」(Gaia)為靈感,其誕生自混沌之中,是眾神之母也孕育出自然萬物。陳抒漫將漂流木拼疊成飛揚的秀髮,髮梢還有魚兒自浪花中躍出浪尖,以此暗喻唯有大家一起維持生態平衡,才能生生不息。另一件位於太麻里千禧曙光紀念園區沙灘的《是那裏嗎?》,則由來自屏東三地門的原民藝術家尼誕.達給伐歷以鋼筋、鐵、不銹鋼球等媒材創作,我們循光穿過樹林便能看見海洋與作品,如同藝術家想傳遞的,小時候以為自己所處的達瓦蘭部落便是全世界,後來才明白越過山巒、跨過海洋,部落外還有部落、國家外還有國家。他將兒時聽到長輩的口傳故事轉化為靈感,部落裡的長輩曾說:「光是從大姆姆山(北排灣族聖山)那邊來的,我們也是。」手牽著手的兩人就像長輩回應晚輩的提問,也是尼誕.達給伐歷與自己兒子的投射。以鐵件做各種弧形彎曲的《新天使》是這次藝術季中唯一沒有向下打地基的作品,而以壓了將近4噸的石頭來抵禦颱風等侵襲。(圖/記者魏妤靜攝)可讓民眾或坐或躺與拍打不銹鋼面彷彿合奏的《第一道曙光》,其圓形廣義地說還蘊含地球生態環境的希望,以及集結共同力量的意涵。(圖/記者魏妤靜攝)轉場來到大武鄉,受邀創作的台灣藝術家林純用以抹香鯨做為整個海洋的意象打造《新天使》,關注海洋生態的他希望生活在海島上的台灣人,能反思包括海廢漂流、海水污染與過度捕撈等,所造成生態失衡的危機;林純用更找來80多歲的母親助陣,以巧手將700~800片的不銹鋼網摺成花朵、組成翅膀,希望加上翅膀的抹香鯨能更自在地悠游。外型如同象徵永恆與承諾的戒指、座落在大武鄉尚武9420濱海休憩區(台九線420K)的《第一道曙光》,是由賴純純藝術工作室所創作,原來千禧年時第一道曙光在台東照亮、開啟新世代,也讓賴純純留下難忘的回憶。當遊客走近作品,會發現不銹鋼面上敲打的凹凸鏡面散發點點光芒,與四周景觀甚至你身上服飾的顏色形成暈染,巧妙地和自然融為一體。馬可·錢凡內利以鏽蝕的低碳鋼創作《What remains》,認為作品在風吹日曬下自然鏽蝕,也是地景的一部分。(圖/記者徐明正攝、南迴藝術季提供)南田村以消費農產品免費租借電輔車的方式,希望推廣在地好物。(圖/記者魏妤靜攝)南田村長高富源講述描繪在文化故事牆上的各個事件,包括清兵補給、荷蘭船擱淺與平埔族系遷移途經部落等故事。(圖/記者魏妤靜攝)在達仁鄉南田海岸親水公園的作品《What remains》,由受邀來台的南非藝術家馬可·錢凡內利(Marco Cianfanelli)所作,曾參訪排灣族部落的他,將排灣族的頭飾、百步蛇的意象轉化完作品中放射狀的三角形,構築成一道拱門結構,拱門中的頭像輪廓彷彿面向太平洋遠方,思索歷史和文化起源。來到南田若有一些時間,也對紅藜、白樹豆、雨來菇等在地農產感興趣的話,不妨走一遭台東境內最南端的南田村,當地現正推行「買在地農產就能免費租借電輔車」。南田村是日治時期形成的移民村,居民主要為排灣族人,村莊形成源於日治時期有海防需求,因而指派日警駐紮並推動原住民部落遷徙計劃。當地曾發生過多起政治、歷史事件,都被一一記錄於在地藝術家繪製的文化故事牆上,在這裡還有遠近馳名的「南田石」,因自然形成的紋路與圖案備受石藝收藏家推崇。若仔細注意會發現在一些村民家門前會放上寫了族語拼音的石頭,這便是他們的「家屋名」。(圖/記者魏妤靜攝)DATA南迴藝術季活動展期:即日起~10/31網址:https://reurl.cc/eyQLqW備註:若以台東市為起點走訪各件作品,建議由南往北,依序抵達仁鄉、大武鄉、太麻里鄉,如此作品皆在順向位置,更方便欣賞;展期結束後若展品無遭受主結構破壞或受損嚴重,仍會就地保存南田社區發展協會電話:0975-296-391網址:https://reurl.cc/adEMn9備註:凡遊客選購在地農產600元以上,便可向南田社區發展協會免費租借1台電輔車(可搭乘4人)遊覽村落1小時;協會亦提供阿塱壹古道部落遊程與其他體驗,可電洽或粉專私訊詢問
殺兒伴屍6年「結交新歡才棄屍」 沒有入學遭學校報警「狠父才點頭認罪」
新北市三重區爆發一起嬰兒死亡事件,一名應於2024年9月入學的男童,因遲遲未到校報到引發學校關注,校方報警後警方開始搜查,男童的父親才坦承,男童早在出生3個月後就死亡,自己也伴屍長達6年,直到自己結交新歡,怕被注意到,才在3月時將小孩的遺體帶到基隆山區丟棄。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指出,黃男與楊女曾於6年前結婚,後續楊女也在2018年產下黃姓男童。但在黃姓男童出生3個月後,楊女下班回家時,發現孩子臉上蓋著一個枕頭,而黃男則在一旁熟睡。楊女本想報警,但黃男因背負詐欺罪的通緝令而阻止楊女的報警。黃男聲稱孩子是因噎奶而死,但這個說法與楊女的陳述存在明顯矛盾。後續夫妻倆並未依法處理孩子的遺體,而是將其留在家中,任其腐爛。即使多次搬家,他們也一直帶著孩子的骸骨四處遷徙。約3年多前,楊女因無法忍受黃男的經濟不穩定而提出離婚,返回新竹老家。而黃男則繼續帶著兒子的遺骸生活。直到2024年3月,黃男因結識新女友,擔心孩子的遺骸被發現會嚇跑新歡,加上害怕殺子的劣行曝光,才決定將其丟棄。他選擇了自己的出生地基隆,用手提袋裝著白骨,坐車北上後將其丟棄在基隆市中山區的深山中。而一直到9月,男童所在學區的國小注意到男童並未依法入學後,便向警方通報。警方也循線開始展開調查。警方先是在1日首先聯繫到男童生母楊女,並在3日進行家訪,楊女供稱男童被生父帶走。而在6日當天,楊女通報男童失蹤協尋。經過警方一系列調查後,包括查訪男童的爺爺、奶奶和親友,警方才發現男童已經失蹤多年。後續經過警方的深入調查,男童的生父黃男在台中被尋獲。黃男後來才坦承,他的兒子早在2018年3月,出生僅三個月時就已經死亡。警方也才知道,黃男竟然將孩子的遺體留在身邊長達6年之久,直到3月才將其遺骸丟棄在基隆市中山區的深山中。報導中也提到,目前男童的確切死因尚未確定,到底是溢奶死亡還是被枕頭悶死,仍待進一步調查。除此之外,警方也發現,明知孩子已經死亡,為何還有家長於5月完成線上系統的新生報到,而楊女於6日通報失蹤協尋的行為,也引發了警方注意。後續警方也在基隆市中山區某民宅後方的半山腰竹林內,找到了男嬰的骸骨,之後也成立專案小組,開始訊問相關人員、保全證據,並與法醫一同進行相驗。而目前黃男因涉嫌殺人罪被基隆地院裁定羈押禁見,楊女則被限制住居。兩人將面臨殺人、遺棄屍體、偽造文書等多項罪名的指控。
新家在百公里外...如何搬運4噸重大象?埃及這獸醫有辦法
當談到搬遷大象這個小眾行業時,哈利爾(Amir Khalil )博士和他的團隊可能是最出色的。這位埃及獸醫的履歷包括了地球上可能最著名的大象遷徙項目。2020年,哈利爾的團隊將亞洲象卡瓦南(Kaavan)從巴基斯坦動物園多年的孤獨中拯救出來,並將其飛往柬埔寨一處保護區,讓牠與其他大象一起過上更美好的生活。當時,卡瓦南被稱為「世界上最孤單的大象」,拯救卡瓦南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並不是唯一需要幫助的大象。接下來是南非最後一頭被圈養的大象。查理(Charley)是一頭體重四噸的老齡非洲象,在南非首都普勒托利亞(Pretoria)的一座動物園裡已經生活了20多年,超過了其他同伴的壽命。野生動物專家表示,大象是敏感的動物,查理自從2020年它的伴侶去世後,就一直表現出在圍欄中非常不快樂的跡象。動物園官員決定讓查理「退休」到一個更適合一頭大象的地方 - 一處距離200公里外的大型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在那裡它可能會結識新的大象朋友。如果說有哪頭大象應該享受牠的黃昏歲月,那就是查理了。查理在20世紀80年代作為一頭幼象被捕獲於辛巴威(Zimbabwe) 西部,從獸群中被帶走,在南非馴養了16,然後在普勒托利亞國家動物園當了23年的動物明星。牠現在估計已經42歲了,其中40年都在圈養中度過。「我不知道有多少成千上萬的人和孩子見證和享受過查理,」哈利爾說。「我認為是時候讓它也享受生活,過上一頭大象的生活了。」搬遷一頭大象到新的生活環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哈利爾主要不使用麻醉大象,因為這對這樣一頭大動物來說並不好。此外,四噸重的麻醉大象也很難搬運。因此,開始訓練這頭偶爾脾氣暴躁的老象自願進入一個大型金屬運輸箱,該箱將裝載在卡車上。哈利爾和其他兩位獸醫,他們也是卡瓦南遷徙團隊的一部分 , 在兩年前就開始與查理互動。這是為了評估它搬遷的準備程度,關鍵是要贏得它的信任。互動是經過精心控制的,但涉及教查理響應呼喚走到一面「訓練牆」前,團隊會通過牆上的縫隙給它食物獎勵。在查理的情況下,南瓜、木瓜和甜菜根是牠最喜歡的。最終,同樣的過程被用來引誘查理進入運輸箱。人們認為,查理可能需要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愉快地進入箱子,但在上個月不到兩周的箱子訓練後,牠就已經準備好進去了。「牠很好奇,在想,『這是什麼新玩具?』」團隊中的獸醫說。經過一個小時的公路旅行,查理在8月底被引入了它在夏巴拉( Shambala )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新家。團隊表示,考慮到老象如此巨大的變化,牠將被隔離在主園區之外的一個區域待上幾周,以便讓牠安頓下來。該公園包含野生大象群,查理可能會加入其中。哈利爾說,被圈養的大象重新融入野外環境仍然非常罕見,並讚揚普勒托利亞動物園和南非環境部允許這個項目的進行。「這是南非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即使是一頭老象也應該得到新的機會,」他說。哈利爾的團隊計畫在10月進行另一頭大象的遷移,這次是在巴基斯坦。哈利爾說,大象是高度智慧和社交的動物,雖然查理不快樂,但牠也可能調皮捣蛋,玩耍,並露出一絲愉悅的神情。哈利爾將查理在動物園沒有任何同伴的最後幾年比作一個人每天獨自看同一部電影。在夏巴拉,查理將擁有自由,可以泥漿浴,在叢林中漫步,成為40年來第一次的野生大象,可以探索成千上萬公頃的土地。牠作為幼象被捕獲前的一些早期記憶可能仍然存在。獸醫們說,的確,大象有驚人的記憶力。查理已經從牠的圍欄開始與公園裡的其他大象接觸。大象有深沉的低吼聲,可以傳播5公里遠,以用來交流。「我聽到它在低吼,」團隊獸醫高興地說。「我們將幫助它再次變成一頭野生大象。」
虎頭蜂也有天敵!「這種鳥」不怕毒針 更會採團體戰啄開蜂窩大啖「美食」
近期台東有登山團遭虎頭蜂群攻擊,其中洪姓嚮導為保護團員而遭圍攻,背部超過50處螫傷,最終送醫仍宣告不治。而虎頭蜂攻擊性強,遭螫叮將引起全身性毒性反應,但這樣的昆蟲也並非沒有天敵,台北市立動物園9年前曾上傳一段影片,可見虎頭蜂窩慘遭天敵「東方蜂鷹」攻破,成為了對方的盤中餐。根據台北市立動物園官網資料顯示,園方意外紀錄到東方蜂鷹聯手剝食虎頭蜂窩的珍貴畫面,牠們首先佇立在樹梢觀察四周,在鎖定目標後,將約1公尺大小的虎頭蜂蜂巢啄出大洞,並以倒掛金鉤方式取食蜂巢內的虎頭蜂幼蟲及蛹。東方蜂鷹剝食虎頭蜂窩。(圖/翻攝自台北市立動物園官網)園方說明,東方蜂鷹必須先攻擊並破壞蜂窩,才有辦法吃到幼蟲與蜂蛹,至於牠們不畏蜂類的群起圍攻的原因,係因牠們臉部的羽毛十分細小,且如同魚鱗般排列緊密,頭部相對於身體而言比例較小、頸部細長,方便把頭伸進蜂巢縫隙覓食。有趣的是,若遇到蜂類傾巢而出,東方蜂鷹便會採取團體戰的策略,進行輪番攻擊,或使用調虎離山計。東方蜂鷹羽毛十分細小,能給予如鎧甲般的保護。(圖/翻攝自YouTube/臺北市立動物園)東方蜂鷹屬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以蜂類的幼蟲、蛹為主食,研究人員發現,東方蜂鷹在台灣有候鳥也有留鳥,留鳥則會在台灣島內做南北向的遷徙,而每年都會與其他的遷徙性猛禽一起過境,留在台灣的東方蜂鷹的祖先,以前也曾是過境台灣的候鳥。據研究,這些候鳥在1970至1990年間才開始留在台灣,而當時也正是台灣養蜂業的家戶數及蜂箱總數達到最高峰的期間,因此推測,台灣的養蜂業可能是造成東方蜂鷹候鳥定居在台灣的原因之1。
風機亂楓港1/恆春半島年數十萬猛禽過境 開發商調查「一隻都無」惹眾怒
屏東恆春半島是候鳥南遷過冬必經之路,每年都有灰面鵟鷹、赤腹鷹和伯勞鳥等數十萬隻珍貴嬌客過境,也是賞鳥人士眼中的最佳景點,而「屏盛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看上當地強勁落山風,預計在鳥類必經地、枋山鄉楓港溪建置10支風力發電機,並委託「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評估,最終卻顯示當地沒有任何猛禽出沒,愛鳥人士質疑該公司的調查刻意避開候鳥過境時間,對此結果難以接受。8月16日中午,恆春「鳥類達人」蔡乙榮帶著記者登上社頂自然公園的凌霄亭,舉目所及的遼闊海景讓遊客驚嘆連連,他的目光卻一直放在天邊翱翔的黑點。「你現在聽到的是小彎嘴畫眉的聲音,秋天就會看到過冬的候鳥從這裡過境。」蔡乙榮說,他原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而他入職時,恆春當地獵捕鳥類盛行,獵人們總會捕獵伯勞鳥販售,或是濫捕過境猛禽送到日本製作標本,他為提升民眾保育意識,1988年開始調查並蒐集當地鳥禽資料。楊麥公司負責人楊程欽在7月的環境說明會中公布調查結果,直指未見猛禽過境,讓環保團體難以接受。(圖/翻攝枋山風力發電計畫公開會議會議紀錄)蔡乙榮說,當時資料欠缺,一切都只能土法煉鋼,從不斷試錯中累積經驗,他曾經長達2個月不曾放假,也曾天不亮便到觀鳥點等候,最終摸清每種鳥類的習性,濫捕歪風也得以扭轉。在30多年的勸導下,多數民眾放棄捕獵,過境鳥群終於得到一線生機,數量因而顯著提升,從早年每年數萬隻達到如今的數十萬隻,當中更包括10萬隻的「國慶鳥」灰面鵟鷹和20多萬隻的赤腹鷹,天候佳時還會「爆量」,天空中同時有上萬猛禽過境,形成「鷹河」壯觀景緻,而蔡乙榮與愛鳥人士半甲子的努力卻被開發商「視而不見」。記者調查,屏盛公司看上當地強勁落山風,有意於恆春半島最北部的枋山鄉發展風力發電,規劃在楓港溪下游設置10座風力發電機組,每座風機基座最大使用面積為660平方公尺,風機單機容量為4到5 兆瓦,總裝置容量40到50 兆瓦。開發商遵照法規,請來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進行生態調查及環境影響評估,並於7月9日召開者環評說明會,強調風機不會與農漁業爭地,更不會影響生態,但楓港溪是過境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處,開發商的說法讓環保團體難以接受。鳥類達人蔡乙榮在恆春觀察鳥超過30年,希望相關單位能善盡把關責任,別讓生態成為能源的犧牲品。(圖/方萬民攝)根據楊麥的生態調查結果,在風機案場附近共記錄 14 種稀有植物,大多為人為栽植,鳥類目視則記錄到台灣畫眉、紅尾伯勞、烏頭翁、領角鴞、大冠鷲、東方蜂鷹及鳳頭蒼鷹,最多的則是烏頭翁,過境候鳥則「一隻都無」,報告曝光後瞬間引發炮火隆隆。屏東縣野鳥協會理事吳正文表示,鳥類過境時間為每年的9月、10月,開發生的調查時間卻是在2023年11月、2024年1月、3月和6月,堪稱「完美」的避開了鳥類春秋往返的遷徙期。而開發單位聲稱機組總高度在119公尺到180公尺間,是最高能飛到1800公尺的赤腹鷹,以及平均飛行高度在300至500公尺的灰面鵟鷹能輕鬆飛過的高度,且雷達顯示鳥類飛行軌跡與風機衝擊、葉片掃略範圍重疊度不高,此說法同樣也無法說服大眾。二級保育類動物灰面鵟鷹在每年10月前後過境台灣,平均約有10萬隻,楊麥生態公司報告中卻一隻未見。(圖/蔡乙榮提供)「10支風機把鳥遷徙的路徑都擋住了,全台灣關心生態的人都無法接受。」吳正文提到,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會看狀況停下夜息,恢復體力後再繼續往南,而起飛落降時的高度就有可能無法飛過風機,倘若這10支風機真的建置,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算。「我們不反對綠電,但真的要慎選地方。」蔡乙榮說,如今台灣往往以經濟發展為最大考量,忽略了開發之後大眾所要付出的成本,希望相關單位能善盡把關責任,別讓生態成為能源的犧牲品。楊麥公司回應指出,此評估案於2023年11月才啟動,當地環保人士的確有在公開說明會上闡述「無猛禽」意見,未來將於9月和10月再調查,調查結果則將納入環說書中以供參考。針對公司負責人曾是能源公司高管的部分,楊麥公司表示,此為屏東首個陸域風機案,這才會選擇有經驗的楊麥,以做風機長期規劃考量,希望能發展綠能並兼顧友善環境。
風機亂楓港2/生態調查公司竟曾是風機高管 離譜報告挨批「球員兼裁判」
「屏盛風力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有意在屏東恆春半島建置風機,並找來「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進行調查,但恆春每年有數十萬隻候鳥過境,楊麥的調查結果卻是「一隻都無」,楊麥負責人楊程欽也遭起底,他曾是英威華(現達德能源)的環評高管,如今自立門戶承接風機環評報告,也讓環保人士質疑是「球員兼裁判」,才能寫出如此符合開發商心意的報告。據了解,恆春半島是過境鳥類重要路徑,每年都有數十萬隻候鳥經此遷徙,包括每年10萬隻的「國慶鳥」灰面鵟鷹和20多萬隻的赤腹鷹,兩者都是二級保育類動物,被列為珍貴稀有物種。而屏盛有意在恆春半島北邊的楓港溪開發風力發電,預計沿溪流建置10支風機,並在2023年委託楊麥進行生態調查報告,楊麥卻「完美」避開春秋季的遷徙時間,最終得出「沒有候鳥」的結論,讓環保團體和愛鳥人士難以接受。「生態公司是領開發商的錢,寫出的報告自然要對業主胃口。」生態講師陳軒齊表示,法律規定風機開發前須經過調查以蒐集當地生態資料,由開發商指定生態公司並支付相關費用,當生態變成一門生意,調查公司做出的報告自然是為了符合業主期待。 楊麥選在乾水期進行水域調查,最終僅發現9種魚類。(圖/翻攝畫面)陳軒齊提到,除了鳥類調查離譜之外,楊麥更選擇月累積雨量僅4毫米的2023年11月,以及月累積雨量12.5毫米的2024年3月進行水域調查,楓港溪屬荒溪型河川,當時的溪流接近乾涸,調查出的種類自是少之又少,最終僅發現9種魚類,更沒有當地特有種恆春吻鰕虎魚的身影。陳軒齊說,楊程欽曾是英威華集團的環評主任,2013到2015年間在苗栗通霄負責風機案件,該案引發當地強烈抗議,甚至多次爆發流血衝突,最終以英威華在苑裡和後龍各挪移4支風機才解除糾紛。而開發商堅稱風機對於苗栗生態並無影響,2019年向環保署提出停止環境監測,卻遭環評委員打臉,稱附近蝙蝠數量在2年內少了一半,而其他風機都有拾獲鳥類屍體,此處的鳥屍為零恐因太久才撿一次,鳥類遺體被其他動物叼走分食,要求開發商補件說明。恆春吻鰕虎魚是台灣特有種,楓港溪便是其主要棲息地,竟沒有出現在楊麥報告中。(圖/翻攝教育大市集)英威華被達德能源併購後,楊程欽也跟著到達德成為環評資深經理,達德在雲林建置多支風機,附近民眾反彈連連,風機轉動造成的噪音和眩影更讓雲林五港村村民痛苦不已,楊程欽卻稱「該集團沒有噪音陳情案件的立案」,讓附近民眾無法接受,如今楊程欽自立門戶,在2023年成立楊麥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其報告也飽受質疑。「全世界都知道這個地方有多少生物,但某些生態顧問公司很厲害,就是可以調查不到。」陳軒齊苦笑表示,生態顧問公司「領錢辦事」,總是有辦法讓生物資料利於開發單位,呼籲生態顧問公司應由環保署指派,費用則是開發商負責,避免「球員兼裁判」,用最公正的報告來保護生態。楊麥公司回應指出,此評估案於2023年11月才啟動,當地環保人士的確有在公開說明會上闡述「無猛禽」意見,未來將於9月和10月再調查,調查結果則將納入環說書中以供參考。針對公司負責人曾是能源公司高管的部分,楊麥公司表示,此為屏東首個陸域風機案,這才會選擇有經驗的楊麥,以做風機長期規劃考量,希望能發展綠能並兼顧友善環境。
地震前麻雀、燕子聚集疑是前兆 鳥類專家出面解釋了
台灣連2天發生有感地震,氣象署統計,今年規模5以上地震已有50起,比往年都還多,在地震發生前12小時,彰化二林鎮及員林市就有民眾捕捉有燕子及麻雀瞬間群聚的畫面,認為這是地震前兆。對此,專家表示、目前恰逢鳥類遷徙季節,燕子經常會集中覓食棲息、而黃昏時麻雀也會成群歸巢和地震較無關聯。宜蘭縣及花蓮近海從15日傍晚接續發生芮氏規模5以上的有感地震,全台多縣市明顯感受到搖,不過在彰化二林鎮,疑似有地震前兆的異象,15日晚間7時許,當地民眾直擊大批鳥群出現在天空中盤旋,數量之多引發當議民眾嘖嘖稱奇,持續時間長達5分鐘以上。根據目擊者表示,這種景象在當地連續有半個月,鳥群會密集盤據在電線上,地面上鳥大便也越來越多,尤其晚上一到6時30分過後,就會聽到一陣陣啾啾鳥叫聲,甚至擔心外出被鳥屎「攻擊」,由於在當地極為罕見,讓人感到不安。除此之外,員林市區15日傍晚也有民眾捕捉到數百隻麻雀聚集在電線上,大車一經過,麻雀們便會一轟而散,但不久又飛回電線上,讓附近居民也感到奇怪。對此根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野鳥協會總幹事李益鑫的說法,從二林鎮民眾拍到的畫面研判是燕子,由於時逢夏秋之際,鳥類正在遷徙,且燕子在遷徙過程中就會群聚,當時是偏黃昏,而黃昏也是群聚覓食的主要時段,大概就會找到夜棲的環境,不管是覓食或是夜棲,都會大群體聚集。至於鳥類群聚是否跟地震有關聯?李益鑫解釋,地震確實會影響野生動物的行為,不過台灣的鳥類大部分處於地棲型環境,地震主要影響是地殼變動,除非大到類似森林大規模變動,否則台灣的鳥類受到地震影響的機率不大。有許多民眾認為,今年地震似乎比往年多,據中央氣象署統計,從1月到現在規模高達5以上的地震有50起,其中最大的是4月3日的花蓮地震,規模為7.2。包括地震專家郭鎧紋也表示,今年的地震確實比往年多,他表示,直到今天上午發生6.3地震為止,規模6的地震在今年已經累計了10起,但921那一年則大約有15起。據郭鎧紋的說法,今年很有可能會打破921那一年的紀錄,變成有史以來地震次數最頻繁的一年並補充「可能是新的地震時代開始」。
巴黎奧運/意外「鯨」喜!奧運衝浪4強賽座頭鯨躍出海面 選手與海洋巨獸共舞
巴黎奧運的4強衝浪賽5日舉行,賽場辦在遠在1萬6千多公里外的大溪地(Tahiti),美國選手瑪克絲(Caroline Marks)擊敗巴西魏斯頓薇柏(TatianaWeston-Webb)摘下衝浪女子短板金牌,而這場4 強賽期間還出現意外插曲,原來是一隻鯨魚從賽場附近海域躍出並盡情翻滾著,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衝浪比賽在女子短板4強戰也發生一段小插曲,有座頭鯨闖入會場,突然躍出海面,讓現場的人驚呼連連。(圖/達志/美聯社)從《美聯社》的畫面可見,魏斯頓薇柏及哥斯大黎加運動員韓尼希( BrisaHennessy )進行 4 強賽期間,一頭座頭鯨突然躍出海面,當場吸引觀賽的群眾和攝影師,兩名選手當下與鯨魚保持安全距離。魏斯頓薇柏及哥斯大黎加運動員韓尼希進行 4 強賽期間,一頭座頭鯨突然躍出海面。(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報導,要在衝浪比賽時見到野生動物是非常不容易的,就算是較常見的海鳥、海豹和鯊魚等也是不尋常的。由於今年的奧運衝浪賽事是選在距離巴黎1萬6千多公里外的大溪地舉行,剛好比賽時間就是鯨魚在大溪地交配、生產、遷徙的季節。魏斯頓薇柏及哥斯大黎加運動員韓尼希進行 4 強賽期間,一頭座頭鯨突然躍出海面。(圖/達志/美聯社)一般來說,成年座頭鯨身長約11.5至16公尺之間,體重最重約40公噸,在7月至11月期間,大溪地附近水域都能見到鯨魚遷徙、交配和分娩。大溪地擁有許多保護區,在4月時,太平洋包含大溪地本地的原住民簽署了一項名為「海洋宣言」( He Whakaputanga Moana Treaty / Declaration for the Ocean )的條約,內容包括賦予鯨魚「權利主體(legal persons),一旦出現任何傷害鯨魚的行為,將會受到法律制裁。美國瑪克絲摘下衝浪女子短板金牌,巴西薇柏獲得銀牌,法國德法則是拿下銅牌。(圖/達志/美聯社)這場巴黎奧運的4強衝浪賽,最後是由瑪克絲以總分10.50分擊敗巴西魏斯頓薇柏摘下衝浪女子短板金牌,韋柏以總分10.33分屈居銀牌,而法國德法(Johanne Defay)則是拿下銅牌,而鯨魚從今年銀牌得主身旁一躍而起,彷彿要以此回應選手衝浪的身姿般,給了觀眾和選手一個意外驚喜。魏斯頓薇柏及哥斯大黎加運動員韓尼希進行 4 強賽期間,一頭座頭鯨突然躍出海面。(圖/翻攝自X)
日導演小松孝英來台登桃影 庹宗華《滿七》再當同志爸
第11屆桃園電影節推出「神遷夢戲——紀錄片觀點」單元,播映12部各有特色的紀錄片,而日本導演小松孝英也將親自來台現身影展現場,與觀眾分享創作心法。「遷呼萬幻——光影尋夢園」單元則集合全台12所相關科系大專院校最新學生短片,展示新生代創作能量。跨院校合作的「特別發現」單元則有台藝大導演林明智執導的短片《滿七》,由庹宗華與孫明宇飾演一對同志父子,深刻描寫父子親情。日本宮崎縣是桃園的姐妹城市,桃園電影節也特別選入宮崎縣導演小松孝英兩部紀錄片《鹽月桃甫》、《中村地平》,以同樣來自宮崎縣、以台灣為重要創作核心的日治時期畫家與作家為主題,呈現與對照出跨越時空的「台灣觀點」。另一部《離亂之歌》則是以七位作家蘇偉貞、陳義芝、張曉風、桑品載、隱地、王健壯、向明等人的生命軌跡,用流離、渡海、新生、滄桑、懷鄉、返鄉、回望等七個篇章,描寫眷村第一代、第二代從移民到歸屬的心路歷程。《鹽月桃甫》敘述日本畫家鹽月桃甫與台灣的故事。(圖/桃園電影節提供)《台北十日》、《再見了,菲林》則由台北知名字幕製作公司、福相數位電影製作總經理張逸方所執導,張逸方從事電影工作超過25年,在危機邊緣成功帶領福相由膠卷時代順利轉型進入數位時代。他以獨特的業者視角,在《再見了,菲林》之中,記錄膠卷電影的盛極而衰,讓觀眾認識逐漸被淡忘的沖洗師、字幕師、放映師等幕後無名英雄。《台北十日》則是張逸方個人在發現腦癌、經過治療後,人生重啟的真實故事,動人而深刻,張逸方也將在影展期間到場與觀眾見面。《舞賽》、《竹葉之青》、《再一次就好了》分別以原住民、跨國聯姻主題,同樣緊扣本屆桃影主題「遷徙」。《舞賽》曾入圍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金穗獎,以原住民在現代社會中追尋真我的艱辛歷程。《竹葉之青》是桃園紀錄片獎優勝作品,紀錄原住民部落在現代社會之中,如何以泰雅族傳統工藝「伐竹」走出一條生存之道。《再一次就好了》曾入圍桃園城市紀錄片影展,以台灣老公、印尼老婆的跨國聯姻,寫下一段與眾不同的愛情篇章。《降溫告急》則是中央氣象署升級之後的首部官方製作,勾勒全球在氣候變遷下的未來變化。《降溫告急》勾勒氣候變遷下的未來變化。(圖/桃園電影節提供)《愛子歸來》拍攝過程歷時十年,以六十歲才移民到紐約的台灣楊媽媽為主角,她在丈夫和兒子去世後,以與紐約監獄中無期徒刑囚犯通信為生活重心,但卻又與相依為命的孫女艾倫經常發生衝突。透過楊媽媽視角解構美國夢,以及新世代家庭關係之轉變。台藝大導演林明智執導短片《滿七》庹宗華與孫明宇飾演一對同志父子。(圖/桃園電影節提供)本屆桃影另一個重要單元「遷呼萬幻——光影尋夢園」,則集合全台12所相關科系大專院校學生,總共36部短片作品,作品來自包括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政治大學、世新大學等重要院校。另外還有三部跨院校合作的「特別發現」,描寫父子親情的《滿七》由庹宗華與孫明宇飾演一對同志父子、以及將入獄的年輕受刑人為主角的《烏鴉籤王》、貼身觀察熱情可愛印尼看護生活的《莉娜》。2024桃園電影節將於8月16日至8月29日於桃園展開。
墾丁南灣驚見「梅花鹿游泳」畫面瘋傳! 專家曝可能原因
台灣夏季連日飆高溫,現在就連梅花鹿都受不了,直接跳海游泳?墾丁南灣昨(18日)傳出有水上活動業者在海上差點撞到梅花鹿,傻眼直呼「太扯,海上遇到鹿!」也讓民眾笑稱「熱到梅花鹿也在游泳」。對此,專家卻解釋,梅花鹿本來就是游泳高手,跳海可能不是因為天氣太熱,而是為了躲避人類或其它生物的追逐。有網友昨在臉書貼1段影片,只見畫面中有梅花鹿出沒在墾丁南灣的「海面上」,而且還能依稀看到雄偉的公鹿鹿角探出水面,這也讓水上活動業者忍不住嘖嘖稱奇,大嘆「不可思議」,當地居民則笑稱「熱到梅花鹿也在游泳。」貼文曝光後更引發網友熱議,「游過泳也被偷拍? 有問過我的感受?」、「只有你可以游泳,梅花鹿不行?」對此,有專家也指出,梅花鹿遷徙過程中難免會需要渡河,所以梅花鹿其實本來就擅長游泳,而且這次跳進海裡,也不見得是因為太熱,可能是墾丁地區非常多住家養狗,也常有流浪狗會追逐動物,所以這隻梅花鹿可能是被犬隻或人類追逐,情急之下才會跳海。
梁老師說故事/唐代的「貢雞」與開漳聖王
唐、河南光州有個人口最多的縣叫「固始」!唐代當時光州名將陳元光將軍、受命整軍發兵福建潮州平亂,在其練兵之際,鄉里的老人將固始的「老雞」送到兵營勞軍,陳元光嚐了後、哇噻我的媽啊!居然有如此之鮮美神韻!(當時的封疆大吏如若發現有任何奇珍異寶、都要報呈朝廷貢與皇上)。隨後這「固始雞」在唐朝每年入秋,經篩選後,陳元光便以上貢以百隻計作為貢品。固始雞熬成的雞湯,一端上桌就香氣四溢。(圖/作者提供)這雞的特徵個大眼亮!燉出來的湯呈「金黃色」,湯上桌、三尺遠,鮮香四溢,入口仍得其香,如江河中的湧澐、一波波襲來,其肉臾滑中仍有回韌!是我嚐盡大地雞湯中,堪稱雞湯中的「絕色極品」。而遠在河南光州的固始,卻是咱們大部份臺灣人(包括客家)的祖宗故鄉。唐朝永淳二年(683年)陳元光將軍接令在光州(信陽)固始向鄉里募兵,組織三千兵士,並將44戶姓氏人家、遷往福建。(圖/作者提供)其中陳、林、張、黃、鄭在明、清遷徙來台最多,陳元光上奉《請建州縣表》於垂拱二年(686年)獲准於「泉州」「潮州」之間增置一州名為「漳州」,而臺灣四處都有的「開漳聖王廟」供奉的神明,就是陳元光將軍!記得小時候在台南老家竹溪寺、體育場至水交社一遍墓地墓碑上、都刻著河南ㄨㄨㄨ堂,註明著祖先出處,聽說閩南人拜開漳聖王,祈福求願最靈驗,您要不要去試試?
民進黨「赴陸禁團令」拒放行 陳玉珍怒轟心中沒有民生經濟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日前提案,立即解除禁止人民組團赴大陸觀光之限制,並優先開放大陸觀光客循小三通赴金馬澎三離島縣旅遊觀光,16日經藍白黨團聯手,通過解除赴陸禁團令決議。在院會中,金門立委陳玉珍痛批民進黨,說自己注重觀光產業,但其實在民進黨的心目中只有政治,沒有民生經濟。院會討論事項第四十六案廣泛討論時,國民黨發言委員陳玉珍說,從這個法案在朝野協商中,她充分的體驗到民進黨如何說一套做一套,說他們重視醫療人員的福利,但不肯把點值入法,說他們在乎警察的退休生活,但在警察人事條例時也不願讓所得替代率提高,說他們注重觀光產業,但卻遲遲不肯解除禁團令;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卻說這是總統職權不能逾越。陳玉珍搬出《憲法》第十條指出,人民有居住、遷徙的自由,所謂居住遷徙自由是包括旅行的自由,質疑柯建銘,知不知道,總統賴清德在總統就職典禮時,提及希望兩岸觀光客多多往來、交流。陳玉珍表示,現在觀光產業非常悽慘,金門各行各業幾乎都沒有生意,比疫情期間還悽慘,禁團令不但剝奪人們的工作權,違反了憲法,再再體現出,「民進黨團完全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在民進黨的心目中只有政治,沒有民生經濟。」陳玉珍懇請委員,為了我國觀光產業的發展,為了金馬澎離島縣市的生計,希望這一次的提議可以順利通過。在兩岸交流的歷史中,小三通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一直有先行先試的功能。同時也希望大家都可以秉持良心,支持解除禁團令,開放大陸旅客來金馬澎。最終藍白黨團聯手,表決通過該項決議案,民進黨團對於該提案通過則表達遺憾。
張綱維涉掏空遠東航空35億元9/30宣判 北院裁定繼續限境8個月
遠東航空董事長張綱維被控掏空遠航資產35億多元,台北地檢署2020年7月依違反證券交易法特別背信等數10罪起訴。台北地方法院定於9月30日宣判,針對張綱維聲請解除限制出境,法官認為主觀上恐有強烈逃亡動機,裁定自本月17日起繼續限境8個月,且每日仍應前往派出所報到。台北地院裁定指出,張綱維稱他與家庭成員在台灣居住長達16年,並非無一定住居所之人,且他每日按時到指定派出所報到,其母罹患肺腺癌第4期,需頻繁出入醫院治療,他不可能棄母親於不顧,逃亡或滯留海外。張綱維供稱,他一對兒女都在北部學區就學,狀況穩定,已於北部生根,無法隨意遷徙,所以沒有逃亡的動機與必要;自己未在國外置產或獨自在外生活,主要資產與熟識的親友都在國內,他的多數資產已被法院執行或法拍,用以清償債務,也就代表他沒有逃亡的財力及能力。張綱維強調,遠航仍有多數員工迄今待業,除了為了照顧員工的生計,他也不願坐任遠航多年來經營累積航空特許業的智慧財產、營業秘密與高價設備等付諸東流,因此目前仍積極籌備、重新申請民用航空運輸業許可證,持續與原本接洽的國外投資者商談,因此有出境必要,故請求解除限境,變更為定期報到。北院認為,據檢方起訴書所載張綱維涉嫌罪數不少,若全部成罪,刑責可能很重,且檢方認為張的犯罪所得高達35億餘元,代表未來可能面臨的刑事沒收或民事求償,足以認定在主觀上恐有強烈逃亡動機,故仍裁定張男自本月17日起延長限制出境8個月,同時每日仍應前往派出所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