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診療
」 5G 遠傳 侯友宜拚台灣首個導入ChatGPT的地方政府 花蓮縣只花3個月
「花蓮好山、好水,現在還有『好科技』!」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攜手遠傳(4904)總經理井琪助力花蓮縣,成為台灣首個導入高度智慧生成式AI(人工智慧)應用ChatGPT的地方政府,啟動「知識轉型」、「行政效能AI導入」、「產業轉型應用」三階段。新加坡政府公務員用ChatGPT寫報告、以色列總統用ChatGPT擬演講稿,冰島、卡達、葡萄牙政府也已經開始使用。花蓮縣政府將微軟AI生成智慧應用導入縣府,協助行政機關生成新聞稿初稿、致詞稿初稿、智慧城市計畫概念、縣府內部行政報告等,深化與簡化縣府行政效能。未來更將導入市民各種智能客服及服務,提升縣府民眾服務工作與花蓮縣縣民的滿意度。同時幫助各產業提升各種不同生產力工具的生成能力。(左起)花蓮縣長徐榛蔚、遠傳總經理井琪、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共同啟動花蓮縣政府導入生成式AI(人工智慧)應用ChatGPT。(圖/花蓮縣政府提供)卞志祥說,微軟與合作夥伴給予大家很明確的落地方式,因為AI是一個數據集成之後的運用結果,可從三個面向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第一個賦能每一個員工,第二個增進日常工作流程效率,第三個改變與客戶鄉親互動方式,就如同今日主題智慧花蓮啟動,探討知識轉型、產業轉型以及行政效率提升,未來或許微軟也可以在花蓮舉辦workshop,讓大家更了解AI實際落地的樣貌,也期待花蓮給予人民的感受從「好山、好水」再提升到「好科技」!井琪提到,「早在今年3月份,花蓮徐榛蔚縣長就北上參加2023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當時就曾提及ChatGPT如何落實,讓花蓮成為智慧城市,花蓮也是全台灣第一個與遠傳合作讓ChatGPT落地的縣市。」遠傳與花蓮的淵源很深,遠傳目前在秀林鄉、鳳林鎮、萬榮鄉以及瑞穗鄉等四個鄉鎮已經啟動5G遠距診療,鄉親到衛生所就可以進行遠距醫療服務,玉里大地震時緊急派出20輛WIFI車,成為當時第一個能夠聯網的電信公司。徐榛蔚表示,「花蓮縣境南北狹長、交通受限,縣政府在2019年就領先全國成立第一個智慧教育中心,讓遠距學習以及遠距醫療透過網際網路解決交通不便的困境,更要解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生成式AI智慧以及ChatGPT的興起是白領階級商業革命,加速產業前進,不論是產業界、學術界甚至是政府部門,我們要如何運用及因應更是一大課題與挑戰,未來縣政府與遠傳及微軟持續密切合作,消彌數位落差。目前正籌畫「花蓮雲端服務示範基地」,歡迎雲端服務廠商進駐花蓮,並舉辦課程、工作坊介紹並展示AI人工智慧運用面向,透過實際與在地傳統產業合作,輔導傳統產業及新創業者運用AI,打破資源與市場限制,增進產能與產值。
遠傳「5G遠距看診」連結15家醫院涵蓋261偏鄉村里 今啟動2.0 版完善慢性病與長照服務
疫情改變了生活和就醫模式,也推進遠距醫療的發展。遠傳(4904)今(21日)與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啟動「5G遠距診療2.0」,提高規律回診率,照護高齡長者及慢性病者醫療需求。遠傳迄今已在全國12縣市、35個鄉鎮、涵蓋261村里導入5G遠距診療服務,連結15家醫院,支持偏鄉專科醫療服務已超過8,000人次,在疫情期間更支援多家醫院、超過20個科別導入視訊診療門診服務,打造零接觸的診療環境,服務超過3.1萬人次。今年遠傳不僅持續照護偏鄉醫療需求,更把服務觸角延伸至龐大的慢性病患者及高齡人口,期望攜手協會和基層醫療機構,共同服務全台超過400萬慢性病友,以及80萬長照家庭,讓醫療照護沒有距離。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遠傳響應國家公共衛生政策,積極佈署以5G通訊支援遠距診療,於2019年底啟動『遠傳5G遠距診療前瞻計劃』,透過遠傳5G優質網路的建置,將醫療資源帶進偏鄉,至今已在12個縣市的35個偏鄉衛生所推出,嘉惠261個偏鄉村里的民眾;在疫情期間亦累積數十個科別及三萬人次視訊門診的經驗。」井琪說,我們也看到偏鄉以外的居家醫療與長照需求,配合法案的修正,遠傳很高興能攜手基層醫療兩大協會,啟動『5G遠距診療2.0』,擴大照護高齡者與慢性病患者,致力為醫病雙方打造高效率、便利而有溫度的診療環境,以完善基層醫療,共同守護國人健康。遠傳自主開發之「5G遠距診療平台」採用雲端訂閱、以量計費,平板在手即可開診,支持醫院診所輕鬆佈署。平台完整串聯看診前、中、後所有服務流程,從預約掛號、報到、叫號、線上看診到繳費,皆可透過APP直接完成,醫師可於系統上自行彈性排班,民眾亦可上傳資料自主預約,還可自動錄影存檔,並可彈性配合各院所掛號、電子處方簽、領藥、線上繳費、虛擬健保卡流程,降低基層醫護人員繁瑣的人工作業流程。
5/26起「全民快篩陽=確診」…相關流程一次看 接觸者隔離書從這申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宣布,自今(2022)年5月26日起,民眾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確認,或由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即可研判為確定病例。而相關確診流程,CTWANT位讀者整理出重點,一步一步教大家該如何處理。5/26起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之病例定義,新增確定病例條件:民眾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確認,或由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即可研判為確定病例。經視訊診療或前往社區篩檢站、醫療院所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後1.自行快篩陽性後,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寫上檢測者姓名及檢測日期。2.將檢測判讀後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3.如至診所請醫師確認,應以夾鏈袋或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診所。4.配合於醫師視訊或現場評估時出示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5.外出時務必佩戴口罩請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或家人親友接送(雙方應全程佩戴口罩)。●達成醫病共識後,經醫師診斷確診並進行通報,之後由醫師評估開立抗病毒藥物或視病情開立其他藥物。●但若是實地或遠距診療就醫,未達成醫病共識,將安排進行PCR採檢。PCR探檢條件調整SARS-CoV-2 PCR 檢驗時機,除指揮中心已核定之專案或探檢對象外,建議可包含以下任一情形或對象:1、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時,對於快篩結果判斷有疑慮時2、民眾自行進行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但醫師及病人對於抗原快篩陽性結果無法達成共識時3 、經抗原快篩陽性之確診者於隔離治療期間有住院需求時4、抗原快篩陰性但臨床醫師懷疑為SARS-Cov-2感染之症狀時,特別是有COVID-19重症風險因子之對象5、抗原快篩陽性第一線醫療工作人員,必要時可於24小時內採檢以PCR複驗6、抗原快篩陽性可至社區篩檢站進行PCR探檢指揮中心宣布5/26起,快篩陽性經醫師診斷後即確診。(圖/指揮中心提供)經確認快篩陽性確診後,快篩陽性證明以及接觸者隔離證明,可透過數位證明平台申請:▲進入衛生福利部數位證明平台,透過身分證號、健保卡號以及戶號或是護照號碼,進行身分認證。而衛生福利部數位證明平台也可從「健保快易通APP」前往健康存摺,點選申請COVID-19數位證明進入申請平台。▲選擇要申請的數位證明,並填寫生日、居住地址以及隔離地址,點選申請,即可取得檔案,若需列印者也可取得超商列印條碼,至超商進行列印。(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
全國最高!亞東每天篩檢3000人 急診人次暴增9.6倍
今(19)日新北市侯友宜市長與衛生局陳潤秋局長至亞東醫院居家照護中心Call Center關懷慰問,感謝醫護辛勞。恰逢今日亞東醫院完成75萬人次注射疫苗,侯市長也於現場見證此里程碑,並贈送防疫禮品給予75萬劑的張先生。侯友宜也表示,疫情期間特別感謝亞東醫院,現今的急診人數為去年人次的9.6倍,幸而亞東醫院透過設立社區篩檢站、檢疫急門診建立分流機制,保全急診量能;目前檢疫急門診單日服務達2290人次,社區篩檢站每天約822人次,每日可提供3000人次篩檢,是全國最多的篩檢量,同時也將急診壓力減緩,保全醫療量能給予需要患者。亞東醫院成立新北市第一家居家照護中心,4月11日至今與基層醫療結合共照護超過7萬位病患,佔新北市3成,並且每日還持續接收5000位病患,落實輕症居家照護的政策,也讓民眾透過遠距診療,維持醫療需求,同時,亞東醫院承間新北市兩間最大集檢旅館,為醫療院所保全病床,守住最後一道防線。過去民眾須PCR確診再經醫師視訊門診後拿到抗病毒藥物約需要4-5天,多數民眾往往錯過投藥時間,為降低輕症轉重症的風險,亞東醫院最早以簡訊詢問居家照護符合投藥標準個案意願,並有醫師主動聯繫病患遠距門診視訊開藥,之後又進一步快篩陽性急門診直接預立醫囑,在昨天政府政策宣布後,立即啟動65歲以上快篩陽性,醫師確診同時給藥的機制,將整個給藥過程縮短在一天之內,給藥人數達到454人,把握黃金時間,早期投藥預防重症。身為新北市的醫學中心,亞東醫院與各級醫療機構攜手合作,在政府的領導之下,共同肩負守護新北市民眾健康的責任,也呼籲民眾最佳的防疫政策就是接種疫苗、輕症在宅康復、年長者與高風險族群在醫師的指導下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防止轉重症的風險,保全醫療量能專注於急重症病患的治療。
快篩陽性通報今實行 侯友宜盼中央正視改善五大困境
侯友宜說,確診者快篩陽視同確診措施必須由被動管理變成自主防疫,3大類對象需要啟動家戶照護、簡化通報改善。(圖/衛生局提供)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和居家檢疫3種人實施「快篩陽視同確診」措施,若經視訊診療判讀為確診後,便可透過系統上傳確診通報。不過,新北市長侯友宜今點出「遠距門診量能有限」、「排擠各類症狀診療需求」、「程序繁瑣」、「判定結果造成醫病緊張」、「數位落差」5大問題,盼中央正視改善。侯友宜說,他昨日晚上跟醫院診所用電話、視訊了解「快篩陽視同確診」措施整備情況,今天一早也到三重聯醫視察,發現許多問題,若問題不解決,將會一團混亂。侯友宜表示,遠距診療門診量能相當有限,民眾預約不容易,且會排擠各類有症狀需要遠距診療的民眾需求,另外醫師也必須要一一核對相關資訊,程序繁瑣,第一線醫護同仁已經很忙碌,工作量又增加,還有判定結果與否,光靠照片認定,意見分歧,恐會造成醫病關係緊張。此外,有數位落差者難以實施遠距們者,新北市還有很多長者不會用視訊,要如何進行遠距門診,長者抱怨連連。對此,侯友宜也提出解決方式,盼解除上述五大困境。他表示,以3大類別而言,需要啟動家戶照護、簡化通報,針對居家隔離3+4的對象,也就是居家隔離、自主檢疫2類對象實施同一醫療體系收治治療,因為這2類人關係親密,統一由同一處醫院、診所、衛生所負責照顧,都在同一醫療體系下進行家戶照護,一次服務到位,而醫院接收後則採「直接判讀」通報,簡化流程。侯友宜說,確診者快篩陽視同確診措施必須由被動管理變成自主防疫,針對侷限的3類人,若他們提出快篩陽照片就要選擇相信,直接進行通報。若是懂得遠距使用的人,可以選擇用新北icare、LINE等軟體,若有數位落差者,拍照後可委託非居隔家人送達資訊,讓負責的醫療團隊可以接續服務,將可減輕醫護同仁負擔。侯友宜說,面對新北海嘯型疫情來了,中央步伐必須快,做事清楚簡單明瞭,才能度過難關。
衛福部估確診達360萬!口服藥「37萬份」 陳時中:一定夠
衛福部日前指出,預估國內確診數會到達360萬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13項危險因子適用新冠抗病毒口服藥,藥物整備量是否充足引發外界關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目前已進貨37萬份,這一季會到貨,「藥物一定會夠」。指揮中心昨宣布居家照護者遠距診療及開立藥物流程,包括65歲以上、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BMI大於30、吸菸或已戒菸等13項高風險因子的輕症患者,可經醫師評估使用新冠肺炎抗病毒口服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輝瑞口服藥Paxlovid到貨37萬份,已使用1058份,並且已配發27萬份到全台188家專責醫院、57家核心藥局和22家縣市之應變醫院。至於默沙東口服藥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5000份全數到貨,已使用519人份。口服抗病毒藥整體庫存量尚有35萬多人份,後續也還會有約35萬人份到貨。陳時中表示,以360萬人確診來計算,藥物一定會夠的;目前已進貨37萬份,另外還有開口合約將在這一季到貨,因為藥物使用有限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用,使用率不會那麼高,因此藥物一定夠用。
【衛教情報】長庚醫院嗨爆醫療科技展 衛教講座熱鬧滾滾
結合政府、醫界、科技、生技產業能量,展現台灣醫療科技新貌的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此次在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委率領下,結合體系眾多卓越成果參與盛會,吸引大批人潮進到攤位參觀體驗,尤其連續四天21場的衛教講座,邀請重量級明星醫師進行專業解說與互動,大受好評。程文俊主委表示,長庚醫院在王瑞慧董事長卓越領導和支持下,每年投入龐大經費在醫療科技發展領域,成果豐碩,甚至和世界先進國家接軌,對推動台灣醫療科技產業進展具有實質貢獻,更是全民之福。為能完整展現科技的、智慧的、創新的、榮耀的長庚,展覽特別規劃四大主題區,包括「尖端科技特色醫療」、「全方位智慧醫院」、「創新研發成果」及「社會公益及榮耀展現」,以動靜態方式呈現,希望讓民眾更清楚了解長庚日新月異、不斷精進的醫療技術,也能近距離感受醫療科技進步為切身帶來的好處。現場舉辦衛教講座,民眾熱情參與,座無虛席。在「尖端科技特色醫療」部份,長庚醫院以嶄新的尖端科技醫療及細胞治療,呈現達文西機器手臂在各式手術創新應用的成果,以及ROSA機器手臂在腦部和脊椎微創手術的應用,尤其新應用在癲癇治療有很好的治療成效。在微創醫療方面,長庚醫院除了有專業的醫療團隊外,更利用3D影像科技,提供病人術前、術中及術後的醫療評估,舉凡嘉義長庚『術中電腦導航定位精準手術運用於三叉神經痛的射頻熱凝治療』、基隆長庚『逆行性腎臟內碎石手術』、高雄長庚『無痛無疤甲狀腺頭頸消融術』,以及林口、高雄長庚的『淋巴水腫治療』,均有亮眼成績,醫療水準居國際領導地位。長庚醫院也提供各種器官移植醫療服務,其中的活體肝臟移植存活率領先各國,截至2021年7月,已完成超過3,000例肝臟移植手術,病患存活率優於歐美日。「微菌叢植入術」也是長庚一大特色,利用糞便發展出的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已成功治療超過80例患者。此外,長庚醫院長期在環境食安的議題非常重視,為了讓民眾對環境污染物有正確的認知,現場準備常見的民生用品,長庚檢驗醫學科特別提供「尿液12項重金屬檢驗套組」及「環境荷爾蒙分析」,以靈敏度極佳的質譜儀進行精準檢驗,以有趣的互動方式傳遞正確的「選」跟「用」觀念,避免塑化劑、鎘米、含鉛中藥材等危害,並且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全方位智慧醫院」更是長庚的重要特色,攤位現場特別展示遠距醫療工作車及行動遠距診療箱開放民眾體驗。長庚醫院行政中心潘延健總執行長、也是推動長庚資訊化發展的關鍵人物,他指出,長庚以病人的就醫流程來呈現醫院運用資訊科技的智能化服務。長庚醫院長期支援離島與偏鄉的醫療服務,近年配合國家政策推展以及資訊科技進步積極發展遠距醫療,與長庚醫科公司合作,透過資訊的整合介接,可提供全時段、多專科的遠距會診服務,依遠距病人疾病需求會診長庚的專家醫師,山地離島偏鄉地區的醫院可直接透過五官鏡設備將病人的醫療影像傳送至長庚,由專科醫師進行診察並提供診治先機。目前長庚醫院已與8家醫療院所進行合作,提供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的遠距會診服務,迄今已開設超過600個診次,服務逾4,000名病患,提供山地離島偏鄉地區民眾更完善的醫療服務亦能提供診治先機,真正落實「醫療平權」。程文俊主委表示,長庚醫院創新研究能量屢屢在生醫研發指標性競賽--『國家新創獎』大放異彩,2020年長庚醫院勇奪29個獎項,2021年再延續這股創新研發能量,獲得44項大獎,在全台醫療機構中獨佔鰲頭,因此在「創新研發區」特別從獲獎主題中挑選最具代表性及創新性的主題,包含4項AI技術在臨床醫療的實際應用,展示人工智慧如何協助醫師做出臨床診斷;另外有4項長庚醫師自行研發的醫材和臨床診斷方法,醫師以過去臨床病人遇到的困難,在院方研究經費的支持下,改良原有的醫材或診斷方法,提升臨床照護與病人預後的品質,造福病人。長庚醫院今年榮獲國家新創獎的兩項主題:「人工智慧心電圖心臟疾病篩檢軟體」及「智能超音波篩檢輔助系統:兒童發展性髖關節發展不良」,受主辦單位邀請,特別安排於「AI醫療創新科技」主題館展出。長庚醫院陳昱瑞名譽主委表示,長庚醫院一向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經營理念,從醫療、保健、關懷三大主軸推動社會公益,足跡遍佈台灣各角落,每年社服基金支出約8.2億元,佔醫療收入結餘24.7%,遠超出法令規定應提撥金額4,9億元,因此本次特別闢設「公益榮耀」專區,展出近年來參與偏鄉醫療、關懷弱勢保護、運動醫學推廣、預防保健及健康促進的成果。
醫療科技展今登場 新技術比拚「偵測極小肺結節只需20秒」
結合政府、醫界、科技、生技產業能量,展現台灣醫療科技新貌的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今(2)日在南港展覽館1館盛大開幕。長庚醫院規劃四大主題區,包括「尖端科技特色醫療」、「全方位智慧醫院」、「創新研發成果」及「社會公益及榮耀展現」。在「尖端科技特色醫療」部份,長庚醫院呈現達文西機器手臂在各式手術創新應用的成果,以及ROSA機器手臂在腦部和脊椎微創手術的應用,尤其新應用在癲癇治療有很好的治療成效。在微創醫療方面,長庚醫院除了有專業的醫療團隊外,更利用3D影像科技,提供病人術前、術中及術後的醫療評估,舉凡嘉義長庚『術中電腦導航定位精準手術運用於三叉神經痛的射頻熱凝治療』、基隆長庚『逆行性腎臟內碎石手術』、高雄長庚『無痛無疤甲狀腺頭頸消融術』,以及林口、高雄長庚的『淋巴水腫治療』,均有亮眼成績。長庚醫院也提供各種器官移植醫療服務,其中的活體肝臟移植存活率領先各國,截至2021年7月,已完成超過3000例肝臟移植手術,病患存活率優於歐美日。「微菌叢植入術」也是長庚一大特色,利用糞便發展出的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嚴重或反覆性困難梭菌感染,已成功治療超過80例患者。此外,長庚醫院長期在環境食安的議題非常重視,為了讓民眾對環境污染物有正確的認知,現場準備常見的民生用品,長庚檢驗醫學科特別提供「尿液12項重金屬檢驗套組」及「環境荷爾蒙分析」,以靈敏度極佳的質譜儀進行精準檢驗,以有趣的互動方式傳遞正確的「選」跟「用」觀念,避免塑化劑、鎘米、含鉛中藥材等危害,並且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全方位智慧醫院」更是長庚的重要特色,攤位現場特別展示遠距醫療工作車及行動遠距診療箱開放民眾體驗。目前長庚醫院已與8家醫療院所進行合作,提供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的遠距會診服務,迄今已開設超過600個診次,服務逾4,000名病患,提供山地離島偏鄉地區民眾更完善的醫療服務亦能提供診治先機,真正落實「醫療平權」。肺結節偵測AI-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偵測系統,偵測6mm以上結節敏感度已達91.95%,且只要20秒就能產出偵測結果。(圖/國泰醫院提供)國泰綜合醫院則結合國泰人壽、國泰健康管理展出7大主題,包括:1.肺結節偵測AI-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偵測系統、2.醫療心未來與智慧遠距照護、3.皮膚醫美商品開發及應用、4.醫療儀器智能化管理、5.怡樂適APP全程照護智慧互動個管系統、6.Cathay Walker Plus健康計劃及7.數位智慧照護服務。肺癌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超過10年,因初期多無明顯症狀,透過X光發現時多已超過1公分而有轉移風險,幸賴目前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檢查可以篩檢早期肺癌,有助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結節,但因LDCT影像張數眾多且仰賴醫師經驗,判讀耗時費力。為輔助醫師提高診斷效率及正確性,國泰綜合醫院攜手國內新創團隊雲象科技,合作開發肺結節偵測AI-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偵測系統,以超過3,000例,計逾45萬張的高解析度影像,開發出高敏感度AI系統,讓肺結節無所遁形。該肺結節偵測AI對於偵測6mm以上結節敏感度已達91.95%,且只要20秒就能產出偵測結果,並自動排序高風險肺結節及回饋特徵資訊,目前正持續累積資料庫精進AI系統,未來可望提供醫師做為臨床診斷參考的重要意見。另外,考量心血管疾病是僅次於癌症的國人十大死因,為延續對心血管住院病人出院後的照護,國泰綜合醫院成立「心血管遠距照護中心」,提供病人遠距照護服務。「醫療心未來與智慧遠距照護」服務涵蓋:1.提供遠距照護包(包括心電圖量測儀、血壓、血氧、血糖機等各項監測設備),由個管師教導病人返家後使用量測並上傳各項生理數值、2.當病人回傳數值異常,個管師主動聯繫病人或家屬追蹤關懷、3.同時提供心血管遠距照護中心平台,提供病人居家照護建議及病況追蹤服務、4.醫護團隊利用心血管遠距照護管理平台,監控數據並與病人即時溝通。遠距照護服務有利病人返家後照護,目前受惠此服務的病人有83%表示肯定。另外,將於2022年初上線的「國泰i健康」健檢APP,將串接線上預約系統,並可同步檢視個人健檢資訊及最新健檢報告,持續優化服務。
智慧醫療防猝死 打造虛擬病房解決醫護人力問題
疫情肆虐之下,可能導致患者產生快樂缺氧(又稱隱形缺氧)症狀,若無及時就醫,可能發生猝死之憾事。為避免因「快樂缺氧」猝死再傳,臺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聯手台灣微軟、工研院及泰博科技等多方共同開發「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並與桃園市政府、部立桃園醫院合作,本週已於醫院集中檢疫所及微負壓隔離病房上線使用,幫助醫護人員即時監測隔離患者的生理變化,更結合HoloLens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打造「混合實境病房」,透過物聯網傳送影像,讓遠端醫師也能接收到病房真實畫面,零接觸的診療方式,不僅大幅減少醫護感染風險,也改善疫情下第一線醫護人力不足問題。 遠端醫師不需要進到病房接觸患者,也能透過微軟HoloLens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回傳畫面,看到相同且立體的現場實景,給予即時的醫療診斷。(圖/業者提供)科技部防疫計畫總主持人、台大醫學院倪衍玄院長表示,這次「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的推出,是產官學合作「科技防疫」很好的範例,透過物聯網科技,可以連續即時上傳新冠患者生命徵象的數據量測,同時雲端的資訊平台,也可以使醫師在遠端監控,將可更為精準地掌握病情的變化以降低猝死風險。臺大醫院吳明賢院長則指出,對於到院前的隔離者或潛在患者來說,由於無法時刻監測生理變化,一旦病情快速惡化,醫護也無法在第一時間介入處置,因而容易發生猝死情況。此外,新冠肺炎具有高傳染性,照護人員因為需要測量患者的生命徵象而反覆接觸病患,反倒提高感染風險,遠距診療將能大幅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接觸,進而避免院內感染情況發生。台灣微軟協同工研院的血氧數值AIoT量測專業,泰博科技及皇漢科技攜手開發的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結合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透過額溫槍、血氧計、血壓機等裝置監測患者的生命徵象,在偵測到一旦血氧濃度低於正常值95%,系統能即時發出預警、通知醫護介入處置。除了即時監測平台外,也搭配衛武資訊及微軟的HoloLens裝置及Teams,護理人員透過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可將視線所見的環境影像傳送回遠端,讓遠端醫師不需要進到病房接觸患者,也能看到相同且立體的現場畫面,給予即時的醫療診斷。負責本次合作計畫的臺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教授說明,輕度或中度新冠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可能短期間快速惡化,因此早期識別患者病情惡化對於疾病管理至關重要。面對病毒的高傳染性,傳統住院病人的病況監測仰賴醫護人員定時手動測量生命徵象,頻繁的接觸不可避免地會增加他們感染的風險,個人防護設備 (PPE) 的穿脫也形成護理工作龐大的負擔。李建璋教授指出,「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搭配HoloLens的混合實境診療方式,不但減少了更多人員暴露於病毒中的機會,一旦出現患者病情變化需要聯合專家會診時,更可透過遠距協作讓不同專科的醫生團隊加入診斷,大幅改善疫情下的診療品質。於現階段的計畫中,透過收集患者連續性的血氧濃度、生命徵象,透過Microsoft Azure IoT及 AI平台,持續累積後形成大數據並學習這些事件,幫助醫護人員及大眾推測未來什麼樣的人可能帶有疾病危險,甚至在危急情況之前先行預警,達到提醒的作用。「血氧系統監測平台」、量測醫材設備及微軟HoloLens混合實境裝置,已進駐部立桃園醫院提供給集中檢疫所以及微負壓隔離病房來使用。部立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表示,此套系統可協助在集中檢疫所及微負壓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隨時追蹤病患的血氧變化,省去醫護人員需時刻監測及接觸病患的負擔,可以更有效率照護確診患者。
產業典範2/井琪:疫情催化宅經濟爆量 「辦公室防疫包」年成長3倍
2020年全球遭逢新冠病毒的襲擊,進而讓數位轉型在疫情蔓延之際就更顯得迫切,居家及遠距的新生活方式,也讓遠傳電信面臨新的挑戰,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表示,因疫情爆發讓4G用量大增,網速因此變慢,進而遭到許多用戶的批評,又籌備5G開台,全力投入佈建,2020年是辛苦的一年。井琪表示,人們的消費、娛樂也都移至線上進行,「宅經濟」成為顯學;疫情加速數位轉型、遠距商機快速成長,企業如何利用數位科技創造新的營運或商業模式,成為關鍵又刻不容緩的工作。井琪在「飛越疫情:新領袖、新典範」高峰論壇中分析,受疫情影響,不只國旅大爆發,更觀察到花東縱谷、澎湖風景區等熱門觀光區域的網路使用量,有高達8~10倍的成長,人們的消費、娛樂也都移至線上進行。因疫情人與人無法接觸的情況下,要克服遠距,通訊需求便明顯成長。根據遠傳的觀察,在疫情之前,僅有約一半的企業客戶採用視訊會議產品,甚至有高達六成的中小企業未曾使用過,但2020年的第一季,採用遠傳「異地辦公防疫包」服務的企業客戶,年成長率就高達337%,顯見遠距辦公的需求顯著且急遽成長。井琪表示,企業經營採用相關的電腦系統或數位科技只是數位化,而在既有數位化與電腦化的基礎上提升數位化的水準,則是做到數位優化,能利用數位科技創造新的營運或商業模式,才是做到數位轉型。新冠肺炎疫情刺激並加速了全球數位化轉型,井琪引用麥肯錫全球調報告指出,因為疫情的影響,2020年數位轉型的預算增加顯著,其中與客戶和供應商的交易和互動的數據化以及公司內部營運的數位化,提前了3至4 年完成;數位化產品的佔比提升也加速7年。企業高階經理人都看見科技變革對公司策略的重要性,不只是降低營運成本的工具。井琪認為,台灣進入5G時代,是掌握數位轉型的重要機會,以5G的大頻寬、低遲延以及萬物連網的特性,只把5G視為4G的加速版,會窄化了5G的多元應用。井琪以與衛福部合作的「5G遠距診療」為例,讓遠端衛生所的醫療設備連上5G網路,病患在遠端衛生所透過5G和遠傳遠距軟體平台,就能和100公里外的地區醫院進行線上診療,還能加入醫療中心的醫生連線進行三方會診。遠傳自去年6月遠距診療推出以來,已服務超過2,000人次。 遠傳在偏鄉推動的「5G遠距診療」,自2020年6月推出以來,已服務超過2,000人次,大幅增加偏鄉病患就診的便利性。(圖/遠傳電信提供)
5G遠距專科門診上線 民眾最愛看這一科
台東縣與遠傳今年中攜手推出全國第一個5G遠距診療服務,包括蘭嶼、綠島在內的台東縣11處衛生所的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遠距診療開診,使缺乏專科醫師的偏鄉民眾就醫更加便利,遠距專科門診上線5個月以來服務已超過1,600人次。5G遠距專科門診上線以來,以眼科服務人次比例最高,因此台東縣「幸福家園與您同行嘉年華」活動中,特地安排5G遠距診療義診服務,連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花蓮慈濟醫院的眼科醫師,即時遠距判讀與回饋,讓民眾體驗5G遠距診療科技的實際應用。
5G加速智慧醫療進展 糖尿病連續式照護網全台首創
「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3日)起於台北南港展覽館開始為期4天的展覽,遠傳電信攜手亞東醫院及多家5G生態圈夥伴一起參展,展示5G遠距診療、居家醫療照護、智慧醫院、精準醫療等四大領域、共十餘項應用。遠傳今年中於台東縣打造全國第一個5G遠距診療場域,上線5個月以來服務已達1400人次,更與國衛院、亞東醫院合作,於新北市實現全台第一個5G糖尿病連續式醫療照護服務,提升糖尿病患者就醫便利性及眼底鏡篩檢率;此服務架構在遠傳第一個融合邊緣運算應用的5G專網,不僅兼顧資安、保障病患個資隱私,同時便於未來導入AI分析判讀,協助醫師更快速地提供治療。居家醫療照護部分,全國首支結合健康管理功能的「NB-IoT智慧手環」,由遠傳與衛福部花蓮醫院、花蓮豐濱鄉公所合作,整合GPS、Wi-Fi定位、電子圍籬、自主回報等功能,傳輸睡眠、心率、血壓等健康數據,提供花蓮豐濱鄉750位長者配戴,結合遠傳所提供的雲端健康照護管理平台,由7位當地的「健康管理人」串起整個豐濱鄉15個據點的照顧網絡。此外,遠傳本次攜手參展的5G生態圈夥伴與應用技術,包括長佳智能的AI輔助判讀系統、宇心生醫的隨身個人心電圖貼片、安勤科技的5G視訊醫療推車、晉弘科技的行動式五官鏡。亞東醫院則展出「幹細胞治療」、「放射部精準醫療」及「微創手術」三項精準醫療應用,可為癌症及跨科別病患提供更精準的診斷與治療。而現代人生活離不開大小螢幕,亞東醫院今、明上午也於展會現場各提供限額40位民眾免費乾眼症篩檢。
遠傳董座徐旭東:年底5G覆蓋率將達全台一半人口
國內各大電信業者近來陸續舉辦股東會,今日(6/19)登場的遠傳電信堪稱是壓軸場,由董事長徐旭東和總經理井琪一同出席。徐旭東表示:「預計年底5G覆蓋率將達全台一半人口,希望讓每位用戶都能享受最好的5G+4G全網體驗。」遠傳在股東會中宣布,去年(108)合併總營收達新台幣838.66億元,合併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益)與稅後盈餘分別為新台幣291.52億元與新台幣87.35億元,每股盈餘(EPS)為新台幣2.68元。今年發放每股現金股利新台幣3.25元,股利發放率達121%,連續九年股利配發率超過100%。因應台灣5G服務於第三季開台在即,遠傳在關鍵3.5GHz頻段取得80mhz頻寬與絕佳位置,平均用戶頻寬為主要競業之最;搭配涵蓋全島的UMTS、LTE縝密網路橫跨700、1800、2100、2600MHz低中高頻段,並以愛立信獨家設備進行全島建設,一方面減少多廠商網路互容(Multi-vendor inter-operability)的複雜性,並使用愛立信之「動態4G/5G跨頻共享」(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4G+5G全網優化技術,可望打造高效率的「全網」頭等體驗。在5G應用方面,遠傳近期與台達電、台灣微軟宣布攜手打造全台第一個5G智慧工廠。並且將5G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三項技術,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花蓮慈濟醫院、亞東紀念醫院、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共組「遠距診療國家隊」,啟動國內第一個5G遠距診療前瞻計畫,實現醫療遠距行動化、偏鄉診療零距離的願景」。
新北基層診所防疫隊成軍 後備舒緩責任醫院壓力
新北市政府今(5)日成立「基層診所防疫隊」,強化新冠肺炎防疫網絡。市長侯友宜表示,未來在發燒篩檢站需要人手時,防疫隊醫師就會站出來,幫助急救責任醫院。新北市府今天成立基層診所防疫隊,強化防疫網。(圖/張文玠攝影)侯友宜說,新冠肺炎疫情趨緩,要感謝從第一天就與市府並肩作戰、站在第一線面對高風險,承擔重大責任的診所醫師。民眾身體不適,通常先到基層診所就診,因此診所醫生的感染風險,不亞於急救醫院的醫護人員,優先確保基層醫療人員擁有充足防疫物資,先保護好他們,才能保護好市民。新北市府今天成立基層診所防疫隊,強化防疫網。(圖/張文玠攝影)侯友宜表示,診所除提供疫情資訊,協助政府精準規劃抗疫措施,也扮演重要宣導角色,例如疫情初期,他呼籲民眾在封閉空間或人潮眾多的地方,戴上口罩,各界雖出現不同意見,但基層診所力挺市府政策,推廣正確防疫觀念,市民也在醫師宣導下慢慢都戴起了口罩。新北市府今天成立基層診所防疫隊,強化防疫網。(圖/張文玠攝影)今天有一百四十七位基層診所醫生,響應加入「新北基層診所防疫隊」,與一百0七家診所一起提供遠距診療,希望能豐富新北醫療能量,及時支援發燒篩檢站採檢任務,紓緩十七家急救責任醫院服務壓力。除了成立診所防疫隊,今天也有許多企業及民間團體,透過社會局愛心大平台,捐贈物資與防疫基金共計二百一十五萬元,感謝診所人員的辛苦付出。
NB-IoT血糖機亮相 遠傳物聯網商業應用再跨一大步
遠傳電信近年以「Health健康+」服務積極投入智慧醫療佈局,並領先業界推出全球第一台「NB-IoT血糖機」。「NB-IoT血糖機」內建通訊模組,搭配遠傳的「040物聯網定量預付卡」,透過物聯網傳輸大幅降低成本,數據能即時上傳「Health健康+」雲端平台。企業還可選擇預付卡方案,購買一次性流量費、免去每月繳費,大幅提升國內IoT設備廠商產品服務價值,有助於聯網服務行銷國際。遠傳電信企業暨國際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曾詩淵表示,11月已與亞東、花蓮慈濟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三家醫學中心合作,啟動國內第一個5G遠距診療服務平台。遠傳電信今年與亞東紀念醫院跨界經營「遠距診療」與「IoT智慧醫院」兩大主題情境,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讓醫療科技可落實於診間、病房、護理站、居家、巡迴醫療車等。同時運用5G技術與愛立信、亞旭等5G生態圈夥伴,結合遠傳雲端技術所呈現「遠距診療服務平台」,可透過5G網路能即刻傳送病患生理數據、觀察影像至大型醫學中心,專科醫師藉由遠傳遠距診療服務平台,即時進行遠距病況診斷,提升偏鄉居民就醫便利性。所謂的「遠傳醫療雲」,協助醫院建立數位就診系統、智慧病房、智慧護理站,並能將醫療資訊流存在台灣當地,24小時安全存取資料,無須採用國外雲端平台。「IoT智慧醫院」則是可結合物聯網技術,研發多項「智慧病房」與「智慧護理站」應用,透過科技整合電子紙床頭卡、床邊生理監測儀、床邊照護系統、無線護理推車、血液透析監測各項即時數據,提升作業效率及醫護品質。還可將病房數據即時呈現於護理電子白板,結合生理監測儀表板即時顯示病患生理資訊,利用AI 智慧藥物管控櫃能高效率管理藥品,降低護理人員負擔,透過醫療數據即時匯流,打造智慧護理指揮中心。
全球遠距患者從35萬飆增到700萬 台灣3所醫學中心加入診療網
台北每萬人就有34名醫生,台東則是12名,突顯全國醫療資源分布差異,也讓科技界注意到遠距醫療服務需求性,國外統計光是病患數量在2018年達700萬人,市場價值將成長達到1,305億美元。根據中央健保署公告顯示,在台灣369個鄉鎮中,有48個屬於偏鄉山區及離島地區,偏鄉人口數僅佔全國3%,土地面積卻佔44%。而大型診療所多集中在北部及西部,在台北每萬人平均就有34.09位是醫生,台東每萬人僅有12.56位,顯示全國診療資源分布落差大。城鄉的醫療落差愈來愈大,由各地平均壽命即可印證,台北市居民平均壽命相較全台平均壽命可以多活3年,西部人則較東部人多5年壽命,平地人較山區原住民多活了9年。以國內電信科技界的案例來說,目前就是遠傳電信宣布其5G生態圈商用化,是與亞東紀念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三大醫學中心,也是其啟動國內第一個5G遠距診療前瞻計畫。透過遠傳遠距診療服務平台建立之後,將其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的核心技術與台灣診療優勢結合,實現醫療遠距行動化,透過科技解決醫療差異。而調查機構Statista則指出,全球遠距診療病患數量從2013年的35萬人,成長至2018年共700萬人;而Global Market Insights預估,至2025年,全球遠距醫療市場價值將達到1,305億美元。
台東新竹看診可省交通4小時 5G遠傳醫療物聯網上線
專科醫師藉由遠傳遠距診療服務平台診斷患者病況,以台東場域為例,預估每次可減少民眾看診往返時間達4小時以上,將可減少民眾往返醫學中心的看診次數。遠傳電信也宣布「遠距醫療.讓愛遠傳」公益計畫正式開跑,配合5G遠距診療前瞻計畫,將捐助三套遠距診療設施給新竹湖口天主教仁慈醫院、台東海端及台東大武衛生所,預計投入經費數百萬經費。初期自11月起,遠傳將於三地現場搭建5G訊號,患者未來即可就近前往,由當地護理人員協助進行初步檢驗,使用5G網路,即刻傳送生理數據及觀察影像至大型醫學中心的專科醫師端加以診斷。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遠傳實踐智慧醫療,打造全台第一Medical IoT資源網絡系統,持續攜手夥伴愛立信落實5G生態圈應用,推動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試驗進程,率先在台灣祭出醫療物聯網(Medical IoT),啟動國內第一個5G遠距診療前瞻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