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風險
」 台股 聯準會 美股 美債 降息使照核發恐破13萬創19年新高 專家:明後年交屋潮更甚
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住宅使照量突破10萬戶大關,較去年同期增加2成以上,創下近19年以來新高。永慶房屋指出,受惠前幾年建商大量推案,今年開始龐大預售推案進入完工階段,推估全年恐將突破13萬戶,且明後年使照量恐再創新,提醒民眾留意貸款問題,避免資金不足帶來交屋違約風險。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今年使照量的大增,對比2019年以後每年都有逾10萬戶以上的建照數量來看,恰巧是台商回流、疫情後貨幣寬鬆所創造的房市多頭時期,而疫情期間因缺工、缺料導致工期拉長、興建時程延宕,完工交屋時間遞延,讓今年新成屋落成、交屋也慢慢步入高峰期。統計今年前三季全台住宅使照量達101,788戶,較去年同期增加20.6%,創2006年有統計資料以來新高,也是首度突破10萬戶數字。陳金萍補充,進一步觀察歷年前三季全台建照量變化,從2018年後住宅建照量就快速增加,2019至2024年的建照量均超過10萬戶,其中2022年更超過13萬戶大量,顯示今年開始陸續進入完工交屋階段。今年前三季使照量已達10萬戶,推估全年恐將突破13萬戶,龐大交屋潮將湧現。此外,若對比2022、2023年高漲的建照量,依據一般工期推算,預期2025、2026年更是邁入歷年完工交屋高峰期,使照量恐再創新高。若以七大都會區來看,使照量較大的縣市落在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與高雄市,今年前三季使照量均逾萬戶。陳金萍表示,觀察今年前三季住宅使照量以台中市的18,567戶最多,其次則是桃園市的16,711戶,而新北市則以14,599戶名列第三。若與2023年同期相比,則以台北市量增97.5%最多,成長將近一倍,相當驚人。陳金萍指出,從使照量來觀察,有科學園區題材或是大型重劃區開發的都會區吸引建商搶進推案,仍是使照量較大的區域,而台北市則因大面積素地稀缺,而2020、2021年都更、危老推案量大,今年陸續進入完工階段,推升使照量大增。不過,陳金萍示警,在目前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之下,大量的交屋潮湧現恐面臨即將交屋,但貸款成數不如預期的狀況,將出現資金缺口,購屋民眾需自籌更多自備款才能順利交屋。因此,建議潛在交屋者應提前審視自身信用條件、家庭財務規劃,最好準備充足資金,並詢問多家銀行房貸業務諮詢,才能避免資金不足帶來的交屋違約風險。
明年10萬預售交屋受房貸緊縮衝擊 「這區」自備款恐需多籌260萬
全台房市受到房貸緊縮與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銀行對於房屋鑑估值持保守態度,也讓貸款成數難以達到實際交易價格的8成。有房仲業者就推估2025年全台約有10萬件預售等著交屋,細觀行政區,發現台中市北屯區、桃園市中壢區預售交屋量皆衝破4000件,影響最大,而平均總價最高的台中市西屯區,若貸款成數少1成,就需多籌措260.3萬元,「屆時若交屋民眾無法在短時間內籌措到額外的資金,可能會面臨交屋的違約風險。」永慶房產趨勢前瞻報告推估,2025年全台預售可能交屋量高達106,924件,相當驚人!若細觀到全台各個行政區,台中市北屯區、桃園市中壢區是2025年預售屋交屋量最大的前2個行政區,推估分別有4,573和4,388件。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台中市北屯區和桃園市中壢區區域內擁有許多大型重劃區,近年隨著台灣經濟穩健成長、區域建設等利多,促進區域房市熱絡,帶動大量的預售屋交易量。但面臨銀行房貸緊縮以及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影響,近期即將交屋、需要申請房貸的購屋族,恐怕未能申請到當初設想的房貸成數。若以購屋族需額外自籌1成的購屋款進行推測,根據北屯區和中壢區在2021下半年至2022上半年間的預售屋平均總價計算,2025年的北屯區和中壢區的預售屋購屋族可能分別需要額外籌措178.1萬元和139.2萬元。考慮到北屯區和中壢區兩地在2025年有望超過4,000件的預售屋交屋量,房貸緊縮情況對於2區房市的衝擊恐怕相當大。在2025年推估預售屋交屋量前十名行政區中,以台中市西屯區在2021下半年至2022上半年間的預售屋平均總價高達2,603萬元,是前十名中最高的行政區。也代表著,若房貸成數少1成,需要申請房貸的購屋族恐需額外自籌260.3萬元,壓力恐最大。最後,陳金萍建議,隨著銀行貸款緊縮、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的影響持續發酵,建議潛在交屋者須提前審視自身、家庭財務規劃,備足充分資金,積極與銀行、建商洽商,方能有效避免資金不足而帶來的交屋違約風險。
央行打房下重手惹民怨 4聲明強調「不影響自住、都更」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自今年8月12日至21日,分別邀請34家本國銀行與信用合作社聯合社總經理前來座談,會中提出對不動產授信管理規定,更要求未來要按時繳交減量計畫書,遭市場解讀成「限貸令」惹民怨。對此,央行今(22)日發聲明,解釋政策緣由,強調不會影響自住宅,主要防範投資客。央行針對21日呼籲各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新聞稿內容遭民眾誤會原意,今日緊急發聲解釋政策緣由,主要避免過多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因為自2023年下半年起,房市交易擴增、房價走高,帶動銀行購置住宅貸款年增率上升,注意到多事非自住投資客和投機客。故央行要審視各銀行研提之不動產貸款具體量化改善方案,定期審視各銀行改善成效,也強調不回影響無自用自宅民眾購物融資需求,或是業者推動都更、危老重建和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相關用途。央乎也呼籲各銀行應從法令、契約及營業政策,自行斟酌放貸措施,避免引發不必要之紛擾。「有關本行籲請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之補充說明」新聞稿如下:本行於昨(21)日發布新聞稿說明近期本行籲請各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茲補充說明如次:一、本行籲請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旨在促請銀行合理配置信用資源,避免過多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尤其是流向非自住之投資客或投機客;不會影響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融資需求,以及業者推動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相關用途,及企業購建自用廠辦等所需之資金。二、本年6月以來,財政部督導公股銀行優化「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簡稱新青安貸款),積極查核投機客、人頭戶及貸後轉租等情形,以落實新青安貸款自住政策目的。本行籲請銀行在不影響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貸款等前提下,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與財政部相關措施之政策目的一致。三、考量各銀行均有不動產貸款監控管理機制,且資產規模、營運特性有所不同,因此,本行係以道德勸說方式,請銀行依據自身經營情況,研提未來一年自主管理之不動產貸款具體量化改善方案,俾以漸進方式強化銀行不動產貸款之風險管理。四、本行籲請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係從總量及信用資源合理配置著眼,並不涉及對個案之約束,銀行應從法令、契約及營業政策等因素,自行衡酌貸放措施,並避免引發媒體所指稱「加深民眾違約風險」等不必要之紛擾。
台股懼高症2/降息時程將確定? 富人砸買「債券ETF」平均額是高股息型一倍
在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連著兩月二度鴿派發言後,市場對9月降息有相當高期待,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據此判讀,預估9月降息一次機率六成,11月、12月第二次降息機率五成。這對從2022年底開始等待降息而提前布局「債券ETF」的股民來說,無異是個好消息。6月底,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結束,美國總統拜登坦承「表現不佳,但不會退選」,川普自認是「一大勝利」,使得市場押寶川普勝選增加,同時對美國未來加徵關稅及財政赤字恐加劇通膨、影響降息的憂慮也漸增,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因而走揚震盪,從6月28日4.342%走高到7月1日的4.478%,4日則降回到4.374%,12日則來到4.225%。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表示,儘管美國總統大選提前開始干擾市場,但預期短期內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在4%到5%窄幅波動,直到政策方向更明朗為止。事實上,2022年底美國FED暫停升息後,全球市場就在觀望FED何時降息,台灣投資人則前進「債券ETF」提前布局。「當台股衝衝衝,很多股民也是看好降息之後的資本利得賺價差的機會,錢潮也繼續前進到『債券ETF』,還比買高股息的錢放得多。」群益投信基金經理人謝明志說。根據統計,台灣ETF整體規模已破5兆元,其中,債券型ETF規模高達2.5兆元。謝明志以去年底成立的「00937B群益ESG投等債20+」為例,六個月來受益人數達30萬人、規模1800億元,平均每位受益人投資60萬元,今年四月加碼發行的「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兩個多月規模已成長到2200多億元、受益人數達80多萬,平均每位受益人約投資27.5萬元。ETF已是台股一門顯學,整體規模已破5兆元;其中,債券型ETF規模2.5兆元。(圖/記者方萬民攝)然而無論FED鴿派或鷹派放聲,美國始終沒有明確的降息時間,直到今年6月、7月FED主席鮑威爾的數次談話,才讓降息預期更明朗。「今年雖仍有降息1到2次的預期,但對資本利得的影響相對較小,投資人應該把注意力放回債券投資重心『利息收入』」「相對4%到5%的國債產品,投資人也應考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部分轉往相對更高殖利率、但信用評等較好的投資等級公司債產品上。」徐翊達說。台新基金經理人黃鈺民分析,美國投資級債券是全球規模最大、流動性最佳的債券,A級債券又優於BBB級債券,因為BBB級債券違約風險相對A級債券高,若被降評成非投資等級債,債券會被強迫拋售,導致價格大跌,而A級債券信用品質較高,在景氣循環變化中,能以較低風險參與市場目前較高的殖利率水準。「長天期債券的『存續期間』較長,利率敏感度較高,如果Fed開啟降息循環,價格彈升幅度也較為明顯。」黃鈺民說,元大投信則認為,美債、投資級債券價格在美國連續升息下,來到難得一見相對低點,同時現階段美國聯準會採維持高利率立場,債市的利率風險已大幅降低,未來若經濟數據反覆造成債市短線下跌之際,投資人可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規劃資金分批進場佈局,透過美債、投資級債ETF作為現金部位替代選項。元大投信分析指出,目前美國20年期公債殖利率約4.6%、長天期投資級債則有接近6%水準,統計2006年及2018年升息結束到降息期間,美國20+年公債指數在當次升息循環最後一次升息至首次降息之間,都上漲11%左右,而首次降息至最後一次降息期間,再分別上漲42%及26%。以「00720B元大投資級公司債」為例,規模1483.62億元,每單位配息0.52元,7月16日除息,目前至7月3日追蹤指數殖利率為5.9%,若未來市場降息預期或聯準會鴿派立場增強,可期待債市的資本利得空間。再看受惠降息利多的長天期債券,以國內首檔「00942B台新美國20年期以上A級公司債券ETF基金」為例,每單位配息0.1元,6月18日除息前的14日收盤價15.78元,換算年化配息率約7.6%。面對降息預期日益明朗,此時小資族如何投入債市?「在債券ETF部分,仍是先看領息效益,且海外利息所得不會課稅,天期長的債券資本利得相對來說較為豐富。」謝明志強調,「對小資族來說,哪裡『息高』往那裏去,但投資股市的報酬率還是優於債市。」
聯準會維持「鴿」派預期 布局投等債時間到
根據聯準會最新利率點狀圖顯示,2024年有機會降息三次,且2025與2026年有望再分別降息三次。投信法人表示,儘管近兩月通膨數據高於市場預期,但點陣圖仍維持鴿派預期,顯示投資人不必對短期的通膨升溫過度擔憂;聯準會正面訊號釋出,降低政策不確定性,建議投資人可開始加碼布局投資等級債基金,行情值得期待。市場預估,聯準會最快降息時間點落在第二季底或第三季初。根據統計,投資人在降息前三個月布局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未來三個月、六個月及一年的平均報酬,分別為4.2%、6.6%及8.5%,優於每個月底進場的平均報酬;換言之,在降息前進場獲得的報酬,較其他時間進場來得好。在景氣與通膨走緩的背景下,未來貨幣政策方向與投資環境較為確定,有利於累積收益,債券的中長線行情值得期待。瀚亞投資-優質公司債基金研究團隊表示,在過去降息週期當中,美國投資等級債的表現經常是一枝獨秀,優於非投資等級公司債、銀行貸款及美股標普500指數等其他主要資產。瀚亞投資-優質公司債基金研究團隊表示,由於目前利率水準仍在相對高檔,存續期可成為債券總報酬機會的有力加分項目,搭配企業資產負債表持續改善,基本面獲得支撐之際,即使利差偏緊,也可持續吸引長投資金進場;建議投資組合在追求整體成長的同時,可搭配低信用違約風險的投等債,以穩健的方式持續強化收益 。
美銀示警:美債未來10年恐每天暴增52億美元
自五月底提高債務上限後,美國預算赤字維持爆炸式飆升的步伐。知名美銀策略師哈內特(Michael Hartnett)在最新報告中,推演了美國債務驚人的增長速度,且認爲債務螺旋無法一直持續下去。並援引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測稱,美國債務將在十年內增加到5.2兆美元,平均每天增加52億美元。本周再迎新債洪峰,美國財政部預計第三季有價債券發行淨額將達到逾1兆美元,遠超市場預期,創歷史同期新高。預計美國債務利息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達到前所未有的1兆美元,超過美國的國防支出。如此悲觀的財政前景,促使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Group)上周三(2日)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至AA+,引發風險資產市場劇烈震盪。此外,更加危險的是,美國債務的增長速度將遠超整體經濟的增長速度。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數據,公眾所持聯邦政府債務,到了2033年將達到GDP的118.9%,較今年GDP的98.2%高出20個百分點。哈內特指出,從2011年8月標準普爾第一次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到上周惠譽第二次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美國主權債務增加了18兆,達到了30兆美元。並將現今美國財政政策形容爲財政過剩時代(era of fiscal excess),他指出在今天的和平時期,政府支出佔GDP比重高達44%,比二戰時的峰值還高。災難性的財政政策難以一直持續下去,但哈內特認為,即使惠譽給出了下調評級這樣嚴重的警告,美國政府也很難建立財政紀律,收斂支出。他表示,如果說美聯儲做的事情是救助美國的金融體系,那麼美國政府的任務就是救助美國的實體經濟。至於「救助美國實體經濟」指的是為了避免美國陷入衰退,政府通過大規模負債,收割債券持有者,養肥美國私營部門。例如2022年,聯準會大幅加息,失業率下降到數十年來的低水平,薪酬大幅增加。同時美國國債持有者損失慘重,政府背負巨額赤字,聯準會資產負債表顯著惡化。哈內特認為,災難性的財政政策最終將引發財政政策恐慌,和不斷高漲的政府違約風險,一旦造成下一次經濟衰退,七國集團每個國家都得實行YCC(收益率曲線控制)。
加息原油重挫4% 分析師:全球油市處於「脆弱颱風眼」
英美央行兇猛加息,加劇了對全球經濟衰退和能源需求的擔憂。本周四(22日),西德州中質原油(WTI)重挫4%,失守70美元關口,幾乎回吐過去一周所有漲幅。實際上,國際油價在供應面上不乏利好。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周四公佈的原油庫存報告顯示,美國的原油庫存大幅減少383.1萬桶。與此同時,美國原油產量減少20萬桶至1220萬桶,創2021年9月3日以來單周最大降幅。兇猛加息帶來的負面情緒,儼然成爲了市場走勢的主導。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周三(21日)表示,年內或再兩度加息25基點;周四,英國央行超預期暴力加息50個基點,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休士頓石油諮詢公司(Lipow oil Associates)總裁立波(Andrew Lipow)表示,鑑於原油庫存的減少,且成品油庫存僅小幅增加不及預期,原先預計市場會有更好的反應,但原油和成品油市場只是受到利率上升的拖累。有市場分析稱,從布蘭特原油(Brent)價格和價差來看,石油市場接近平衡,但這種平衡非常脆弱,全球油市或正處於颱風眼中。8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5%,收每桶69.16美元,本周下跌3.9%;8 月交割的Brent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4%,報每桶73.85美元,本周下跌 3.6%;7月交割的汽油期貨價格下跌1.3%,收每加侖2.517 美元,本周下跌 6.1%。外國媒體分析稱,價格和價差的走勢反應出市場減弱了對潛在的供應短缺的擔憂,今年餘下時間內生產和消費將大致保持平衡。高利率環境將衝擊信貸市場,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面臨融資成本大漲的影響,高利息讓債務違約風險增加,投融資活動將受到抑制,最終經濟失去活力。分析進一步指出,宏觀經濟環境面臨放緩、衰退,這對於本就脆弱的油價來說是致命一擊。然而,自年初以來,經濟和石油消費的前景已經惡化,這暫時抑制了任何看漲情緒。北美和歐洲持續的通貨膨脹給利率帶來了上行壓力,可能導致製造業和貨運需求出現更長時間、更深程度的放緩。
美債危機解除拜登今簽法案 美股一夜暴增超700點
美國勞工統計局周五(2日)晚間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5月非農新增就業33.9萬人,已是連續14個月超出預期,為今年1月以來最大增幅;失業率爲3.7%,創去年10月以來新高。有分析機構認爲,聯準會(Fed)面臨艱難決定,給聯準會貨幣政策再添不確定性。不過面對這一數據,美股卻意外狂飆,隔夜收盤時道指大漲超700點,漲幅達2.12%,創半年內最大漲幅;納指漲1.07%,標普500指數漲1.45%。大型科技股繼續強勢上漲,能源股全線上漲,中概股亦大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大漲2.86%。美國參議院繼眾議院後也通過議案提高債務上限,債務違約風險解除,非農就業數據也削弱了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支持美股市場走強。同時,美國總統拜登於美東時間周五(2日)表示,將於周六(3日)簽署債務上限法案,債務上限的談判雙方都遵守諾言,避免了一場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崩潰。回到市場層面,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5月非農就業人口及失業率等數據,揭露美國勞動力市場最新狀況。數據顯示,美國5月非農新增就業33.9萬人,高於預期19.5萬人,連續第14個月超出預期,為今年1月以來最大增幅;5月失業率爲3.7%,高於預期3.5%,創下2022年10月以來新高。另,3、4月非農就業數據也大幅上修,3月份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從16.5萬人上修至21.7萬人;4月份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從25.3萬人上修至29.4萬人。數據披露後,美元指數短線拉升逾10點,美債2年收益率直線拉升8個基點,暗示市場對聯準會6月加息預期有所增加。分析機構認爲,聯準會面臨艱難決定,在就業人數大幅增加後,恐怕很難在6月暫停加息。據CME芝商所觀察,聯準會6月暫停加息的概率稍稍回落至75.6%,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則升至34.4%;7月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則稍稍上升至50%附近。另外,連聯準會掉期交易增加了市場對其到7月加息的預期,加息定價達到22個基點。
央行總裁估Fed六月升息機率不高 景氣最慢Q4反彈
美國聯準會暴力式升息,自去年3月累計升息20碼,央行總裁楊金龍昨赴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面對立委關切貨幣政策時表示,美國聯準會6月升息機率不高,因為4月CPI已降至4.9%、低於5%以下水準,至於台灣央行6月將召開理監事會議,是否會再升息,楊金龍表示,要看核心CPI表現,若數據走升,利率有可能再調升,而整體通膨、經濟情勢也是評估要素。根據主計總處統計顯示,4月CPI年增率為2.35%,與3月持平,不過,核心CPI為2.72%,略高於CPI,但學者表示,「救經濟」也是央行貨幣政策要衡量的重點,主計總處、各預測單位陸續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表現,只要核心CPI不要超過3%警戒,台灣央行6月很可能跟進聯準會的腳步,不升息的可能高。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張繼文表示,從期貨市場資訊來看,美國6月FOMC會議不會再升息,升息循環將宣告結束。不過,美債上限至今尚未達協議,金融市場升溫,全球股市近日波動跟著加劇。立委賴士葆透露,央行明明知道美債有違約風險,當中國大陸、日本都在賣美債時,央行卻聞風不動,美債曝險部位高達1800億美元;楊金龍表示,會視當下的市場做判斷,強調不會因台美關係好,就不賣美債,會隨時評估風險。至於景氣何時反彈,楊金龍表示,原本預估製造業存貨第2季消化完畢,現在看來可能會遞延到第3季,因此,景氣最慢會於第4季反彈。對於國內通膨壓力,立委費鴻泰表示,傳統市場食材、肉品都漲很多,對中低收入的民眾來說,生活壓力愈來愈大;楊金龍表示,我國相對於其他國家,CPI還算控制得宜,不過楊金龍也坦言,食物類價格上漲,觀光旅遊開放後,娛樂服務價格也提高。
美債協商談崩喬不攏 拜登有信心化解僵局
美國最快在6月1日用罄償付債務的資金,但美國民主黨及共和黨於19日(美東時間)針對提高美債上限法案的第二輪談判仍未有共識結果。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的共和黨談判代表葛瑞夫斯(Garret Graves)甚至中斷談判離席,直言白宮根本無法溝通。談判僵局造成美股當天集體下跌,但美國總統拜登20日表示,他一點都不擔心,對談判保持樂觀。葛瑞夫斯19日與白宮代表舉行美債協商閉門會議。但會議開始後不久,葛瑞夫斯即離席,出來後直言「白宮無法溝通」。麥卡錫當時在國會說:「我們得暫停一下。我們明年不能再花更多錢了。」而後葛瑞夫斯又重回談判桌,但僅磋商1個小時就結束,談判再度暫停。雙方也未透露何時會再進行協商,但麥卡錫表示,雙方需要在本周末前達成債務上限協議。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尚皮耶20日表示,雖與共和黨間存有「重大分歧」,拜登對解決提高債務上限的僵局依舊「抱持信心」;拜登20日也在G7峰會場邊對媒體說,他一點也不擔心國內債務談判,半世紀來華盛頓經歷過太多這樣的談判,相信我們能夠避免違約並完成一些體面的事情。他補充,這只是分段上演的劇情,不用看得太認真。每一方都需採取堅定的立場,以爭取到最好的交易。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最終無法達成共識。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參議院下周就將休會,眾議院也將於29日休會,由於麥卡錫曾承諾任何法案投票表決前,會給議員72小時的時間審查法案,因此眾議院通過任何立法都需要大約4天時間。報導指出,如果麥卡錫和白宮達成妥協,但在面臨美債違約風險之前沒有足夠的時間將其轉化為法律,國會可能會通過一項簡單的法案,在短期內提高債務上限。這在2021年曾使用過,當時掌控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民主黨,強行通過短期法案,將債務上限提高約5000億美元;但兩黨國會議員5月初都拒絕了此一後備方案的想法。此外,下次聯準會(Fed)利率會議將在6月中旬召開。Fed主席鮑爾19日在Fed舉辦的一場會議中表示,美國銀行體系正面臨壓力,可能意味Fed將不需要把利率升到銀行倒閉之前所預期的水位。但鮑爾也再度重申了Fed決心將通膨壓回到2%的目標。不過他也強調,未來的決策將依賴於數據,而不是預設的路徑。
美債上限協商有譜? 台股站上萬六創11個月新高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有信心最快6月1日與共和黨領袖達成協議,避免發生災難性美國債務違約;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美國4月通膨仍高、達4.9%,物價壓力大的情況下,今年底前看不到QE(貨幣量化寬鬆)。不過台股昨受到美債上限可望達成協議利多激勵大漲,但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認為,經濟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台股動能與基本面有時間點落差,對股市抱持「中性」態度。邱達生指出,美國政府財務支出超過預期,升息環境讓利率上升、債務壓力變大,美債未來仍隨時會有違約風險;不過,即使未來經濟有諸多挑戰,如民間消費趨緩、中小型銀行倒閉風潮等,邱達生表示,美國6月升息機率低,但聯準會多次表達打擊通膨的決心,除非銀行倒閉風潮造成流動性風險,否則,聯準會今年底前降息的機率非常低。美債上限若如期達成協議,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指出,屆時美債殖利率將會上升,在資產配置調整後,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將會下滑,對台股會有連動性的「短暫」衝擊。不過台股昨受到美債上限協議有望傳佳音,昨再度激勵台積電大漲11元、來到530元,台股順勢站上「萬六」大關,終場收在1萬6101點,創11個月以來新高,成交值放大至2890億元;分析師指出,景氣尚未完全復甦,突破萬六後將遇壓力,宜居高思危、保守為宜,除留意美股走勢外,也要注意中小型電子股漲幅過大風險。韓蔚廷認為,股市上漲或許能解讀為領先指標,反映6至9個月後的景氣,但實體經濟不論是中國大陸、歐美等,復甦力道都不如預期;羅瑋也認為,台股短期會受美股影響,長期趨勢仍要看基本面,待美國、歐洲經濟真正復甦,消費力恢復動能,我國出口表現才能由負轉正,企業營收才有上修的機會。
多重陰影籠罩美股 股民信心盪低點市場憂債務危機+地區銀行風暴
過去一周美股維持了窄幅震盪走勢,道指和標普500指數皆繳出周線連二黑。地區銀行股新一輪拋售在給聯準會政策施加壓力的同時,也給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與此同時,國會兩黨在債務上限問題上態度劍拔弩張,外界已經開始關注違約產生的潛在風險。隨著資金持續流出美股,投資者信心似乎陷入了冰點。上周美國公佈了兩份關鍵通膨數據,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期相比增長4.9%,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近兩年來首次回到5%的水平以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增長2.7%,也低於預期和前值。對聯準會而言,物價壓力的緩解可能代表加息週期已近尾聲。雖然離下次議息會議還有四周,但市場基本對下月按兵不動進行了完全定價。五月以來,美股始終處於窄幅波動震盪下移的狀態中。隨著數據喜憂參半,市場情緒受到了對經濟、地區銀行業風險及債務違約風險的持續打壓。而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讓市場堅持認為,年末聯準會基金利率目標降至4.25%至4.5%之間,相當於3次降息的空間。債務上限談判進展也是影響美國經濟前景的重大因素。與美國財長葉倫的預測類似,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上周五(12日)示警,如果不提高債務上限,美國將面臨在6月前兩周出現債務償付違約的重大風險。根據Refinitiv Lipper的數據顯示,近一周美股基金遭遇57億美元淨贖回,連續第六周淨賣出。隨著聯準會上周將基準利率上調至16年來最高水平,5%以上的短期利率繼續吸引資金流入貨幣市場基金。另據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ICI)統計,大量資金湧入類似現金標的,截至5月10日的一周,貨幣市場基金總資產已來到創紀錄的5.3兆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周地方銀行業再次出現危機信號,西太平洋銀行報告了存款流出的情況,同時美國銀行業從聯準會信貸工具緊急融資金額回升12%,至924億美元。根據聯準會此前發布的高級貸款專員意見調查報告(SLOOS),信貸收緊的趨勢可能延續,從而加劇潛在衰退的風險。
升息近尾聲 市場資金轉向「這一類」債券型ETF連5周流入近200億美元
隨著升息循環進入尾聲,在經濟成長放緩預期、市場震盪時期,市場資金紛紛把目光轉向提供息收與資本利得空間的債券型ETF,5月起登場的債券ETF除息秀,債市後勢如何看待?法人表示,觀察美國通膨數據雖有回落,但呈現黏滯,貨幣量化緊縮持續,導致殖利率曲線趨平,長率區間震盪,在市場震盪時期,建議以投資級債券為核心,採取分批佈局策略。根據凱基投信旗下3檔債券ETF最新期前配息公告,包括00890B凱基ESG BBB債15+、00841B凱基AAA-AA公司債以及00840B凱基IG精選15+,3檔債券ETF訂於5月17日除息,6月12日即可領到配息,5月16日為參與本次除息的最後買進日。凱基投信基金經理人呂紹儀表示,全球債券基金在3月下旬歷經兩周短暫淨流出,進入4月前又回復淨流入,截至4月底已呈現連續5周淨流入,其中又以投資級債基金的資金流入最為顯著,累計過去5周已淨流入近200億美元。呂紹儀指出,資金湧入投資級債基金,反映市場對景氣衰退的憂心,投資級債ETF具持續穩健提供債息特性,對有資產配置安全需求的資金,形成投資吸引力。凱基基金經理人黃鈺民則表示,去年債券殖利率大幅攀升,債券價格歷經劇烈修正後,隨著升息循環進入尾聲,在經濟成長放緩預期下,高評級投資級債信用品質穩健,違約風險低,面對景氣下行趨勢,更具備提供債息與資本利得空間的能力,其中又以長天期投資等級債因利率敏感度較高,在利率下行環境中可望繳出較佳報酬。展望後市,呂紹儀表示,在利率下行環境中,投資級債價格表現空間將益發明顯,穩健債息加上價格空間可期,在在推升投資級債的投資吸引力。而納入ESG考量的投資等級債,擁有政策加持與資金追捧雙重利多,加上通過ESG永續經營風險嚴格檢驗的企業所發行的公司債,更有機會抵禦景氣衰退考驗,可望更有能力持續配發收益。
美債務瀕違約市場憂 CDS飆15年新高
據彭博數據顯示,一年期美國主權CDS(信用違約互換)的價格,已從年初的15個基點飆升至106個基點,為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甚至要高於2011年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遭下調的危急時刻。當時的狀況與今天類似,美國兩黨遲遲無法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一致,美國瀕臨違約關頭,於是在2008年8月5日,標準普爾公司(S&P)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A下調至AA+,一年期CDS一周內跳升至80基點上方。CDS(Credit Default Swap),即CDS的買家向賣家支付保費,換取信用違約發生時的賠償。CDS 的報價數值越高,代表發生信用違約的機率越高,賣家要求支付更多保費。CDS的作用類似於保險,若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在未來12個月內無法償還借款,CDS的持有者就能得到賠償,因此它可用來衡量市場對債務發行者違約的預期。儘管市場普遍預計,美國政府不會真的違約,但剛剛目睹了銀行危機的投資者們顯然還是心存謹慎。不過,值得指出的是,一年期CDS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且流動性不足,因此很難說它體現了市場對美國違約的預期飆升。但市場確實在定價美國債務違約,只是幅度可能沒有那麼誇張。在4月份,流動性最好、交易量最大的五年期美國主權CDS的價格,達到了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為50個基點。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專家觀點稱,當前兩黨拉鋸之下,美國顯然被認為比大多數國家的違約風險要高得多,不過真正有違約風險的國家,其主權CDS交易價格通常高達數千基點。因此,至少目前來看,美國國債仍然是安全的。導致美國主權CDS價格飆升的主因是低於預期的稅收,這意味著債務上限可能會提前到來。最新數據顯示,本月至今美國政府的收入同比下降了31%。高盛此前分析稱,如果4月和5月非預扣稅收入下降35%或更多,其產生的後果可能非常危險,財政部更有可能宣佈6月初債務上限的最後期限到來。高盛認爲,這將是最壞的情況,將迫使國會和拜登政府在未來幾周內採取行動。一線希望是,如果非預扣稅收收入降幅不到30%,債務上限的最後期限可能將在7月份到來。此外,財政部的其他現金流也將影響財政部對最後期限的預測。
「矽谷銀行暴雷」引發連鎖反應! 多家地區性銀行遭擠兌「股價暴跌」
全美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閉引爆銀行業股災,美國政府緊急介入,勒令該行關閉並接管,這是美國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銀行倒閉案,拖累全球銀行業市值蒸發數十億美元,並導致多家美國地區性銀行在美東時間10日遭到擠兌、股價暴跌,受害者包括First Republic Bank、Signature Bank、PacWest Bancorp 和 Western Alliance Bancorp。綜合CNBC、DailyMail、The Hindu BusinessLine的報導,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部(DFPI)於10日關閉了「深陷流動性危機」的矽谷銀行,並將美國聯盟存款保險公司(FDIC)指定為接收方,介入後續存款保險事宜。白宮經濟顧問擔憂,矽谷銀行的危機是否會蔓延成一個更有系統性的危機。英國、德國的監管機構也紛紛盯緊當地銀行系統。矽谷銀行流動性危機引發的恐慌情緒在金融界蔓延。報導指出,排名前10的美國地區性銀行最有可能面臨壓力,其中就包括和矽谷銀行一樣總部位於加州的First Republic Bank。First Republic Bank在10日早盤一度暴跌52%,之後跌勢迅速收斂,尾盤仍大跌15%,而PacWest Bancorp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的股價也分別崩跌超過30%;Signature Bank的股價則下跌了約25%。主要銀行中,摩根大通上漲1%;花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各下跌約1.5%;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均下跌近2%。矽谷銀行的危機,也引發了其他國家監管機構對矽谷銀行在當地子公司以及銀行業潛在風險的重視。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國央行下轄審慎監管局(PRA)正密切追蹤英國銀行業和更大範圍的市場形勢,並與受其監管的金融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繫。德國金融監管機構BaFin的一位發言人10日表示,正在考慮當前的事態發展,並將反映在其持續監管中。矽谷銀行德國2021年最新財務披露稱,它是一家小型、不復雜的機構,由於在資本和流動性方面依賴母公司,因此不受德國資本要求的約束。對此,聖地亞哥大學金融學教授(Dan Roccato)指出,「我認為不一定會重演2008年金融海嘯的危機,但暴雷事件不是一次性的,我擔憂可能會有更多類似的事件被悄然引爆。」報導進一步指出,矽谷銀行出售的大部分資產都是美國國債,它們沒有違約風險,且會在到期時保值。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則涉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這些證券的價值在當時因住房貸款違約而暴跌。部分人士將這場金融動盪歸咎於聯準會的激進升息,自去年以來聯準會不斷大幅提高利率以對抗通膨,但借貸成本的上升將導致經濟活動放緩,拉低各式資產價格,從而引發泡沫破裂及流動性危機。
經濟沒好轉 去年12月景氣續亮藍燈
國發會昨公布2022年12月景氣燈號,連續亮出第二顆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維持12分;由於領先、同時指標續呈下跌,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坦言,經濟仍處在下行風險中,藍燈代表景氣低迷,經濟疲弱,預估下半年出口改善後,才有觸底反轉機會,仍須密切關注後續景氣變化。美國通膨趨緩,聯準會2月升息1碼,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美國自去年3月以來累計升息達18碼、達4.5個百分點,歐盟區通膨仍嚴重,近來主要央行持續升息2碼,由於升息影響具累積、遞延性,當歐、美消費動能不足,我國外銷訂單、出口就不可能好轉,預估景氣燈號低迷的藍燈,會一路亮到今年6月以後才有機會轉為黃藍燈。值得關注的是,美元借款利率太高,吳大任表示,若大型企業1年前有大額美元負債,現在還款壓力大增,尤其我國科技、製造業供應鏈關係緊密,彼此有相互交易,當關鍵性企業爆發債務違約風險,連鎖反應恐怕會引爆系統性金融危機,從近來企業獲利表現,都顯示債務違約這顆未爆彈風險提升,嗅出蠢蠢欲動的跡象。吳明蕙表示,領先指標連續13個月下降,累計跌幅8.1%,同時指標連續10個月以來的跌幅更達12.1%;雖然景氣、領先指標仍呈下跌,但好消息是,近期領先指標的跌幅已經縮小,吳明蕙表示,只要下跌縮小持續下去,領先、同時指標進而反轉上來,景氣就有機會好轉。影響景氣燈號9項構成項目中,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由藍燈轉黃藍燈,分數增1分,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由綠燈轉呈黃藍燈,分數減少1分,其餘7項燈號不變。吳明蕙解釋,受惠於防疫政策鬆綁,批發、零售、餐飲等內需產業的經濟活動逐漸恢復正常,尾牙、採買、跨年節慶商機,有助於提升零售與餐飲業表現;機械設備進口值下滑,主要是整體出口不佳,電子零組件的需求也減弱。
Fed續升息1碼 鮑威爾:今年不會降息、有機會軟著陸
聯準會(Fed)於美東時間週三(1日)升息1碼(0.25%),使聯邦資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達到4.5%至4.75%目標區間,符合市場預期。對此,Fed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也在記者會上表示,經濟的反通貨膨脹(disinflationary)週期已經開始,但現在宣稱戰勝通膨還為時過早。據CNBC的報導,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聲明重申,為了實現足以限制經濟增長的政策立場,讓通膨隨著時間回到2%的目標水平,委員會認為持續升息(ongoing rate increases)是適當的,此舉標誌著Fed自2022年3月以來的第8次升息。Fed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表示,「過去3個月的通膨數據顯示,月增率有所放緩,最近的事態發展令人鼓舞,但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確定通膨已經處於持續下降的軌道上。」他還補充,「現在宣布勝利還為時過早。」雖然聯邦資金利率已升至4.5%至4.75%,但Fed還會再小幅度的升息幾次,以達到適當的水平,因為反通貨膨脹的週期仍處於初始階段,核心通膨中排除住房租金的服務項目(Services less rent of shelter)也尚未出現下滑跡象。因此鮑威爾表示不要指望Fed在2023年會降息,而且大概率還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5%上下。同時鮑威爾還認為美國的通膨率可以回落至2%,且不會出現真正嚴重的經濟衰退,也不會導致失業率顯著增加,他有信心應該還是能維持正增長,釋放出美國經濟軟著路的訊號。至於美國債務上限的問題,鮑威爾則認為國會取消債務上限是讓聯邦政府履行義務的唯一出路,任何偏離這條路的行為都將帶來非常高的債務違約風險,但他表示,就算國會沒有採取行動,也不應指望Fed能保護美國經濟不受此負面影響。對此,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大衛凱利(David Kelly)則在此次升息後吐槽,Fed太晚打擊通膨,導致升息幅度過高,而且還拉長了緊縮時程。Brandywine Global投資組合經理Bill Zox則聲稱,他不相信Fed正在嘗試軟著陸,因為這必須放緩升息,「他們可能更喜歡經濟衰退。」AllianzInvestment Management高級投資策略師Charlie Ripley則表示,Fed的升息行動已接近尾聲,而且在這次會議上表現得更加鴿派。FOMC的聲明發布後,道瓊指數午盤也一度暴跌300點,不過最終在鮑威爾記者會後有微幅收高,標普500指數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則分別下跌1.05%和2%。美債殖利率和美元指數延續跌勢。
8日美國期中選舉「美股」重頭戲 法人:債市轉折點REITs價值浮現
Fed年底升息放緩?法人認為債市歷經近年罕見大空頭後,轉折點浮現,可優先關注這一類標的;加上股價大幅下跌,美國REITs的平均股息收益率在第三季度,延續了全年的上升趨勢。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林盈華觀察,上週聯準會聲明及會後記者會的發表聲明,其內容增加了很多關於已經升息的幅度、金融市場狀況的表達,這暗示儘管升息週期還沒結束,但前置性升息動作應已接近尾聲,已來到適合開始放慢升息步伐來觀察政策滯後影響的時間,因此目前市場普遍預期年底將放緩升幅,升息2碼可能性較大。展望後市,林盈華認為,美國通膨壓力仍居高不下,聯準會11月利率會議再次升息3碼,其升息路徑仍符合9月所公布的利率點陣圖,整體看來,上週會議結果底定之後,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依舊在4.1%附近,未再創下年內新高,顯示未來殖利率再上彈空間有限且機率不大。而今年以來美債殖利率隨基準利率快速揚升,帶動各類債券收益率大幅彈升,全球債市評價面逐步具吸引力,根據Bloomberg資料顯示,11/3彭博10年期以上BBB美元息收公司債(中國除外)指數,持有至到期的殖利率已來到6.66%水準,展現投資級債優質收益特性。惟上述債券指數持有至到期殖利率,並非必然表示基金之實際配息率,投資人可多參考ETF發行公司官網,關注債券ETF之實際配息資訊。故在市場波動未定之際,建議以具利差優勢且信用違約風險相對較低的投資等級公司債劵,為固定收益資產之中的核心配置。至於短期內,則須持續關注焦點美國就業、通膨狀況及美國期中選舉等發展情勢。富邦投信基金經理人蘇筱婷建議,基於長線投資考量,REITs ETF投資價值浮現,可擇機適量布局。以彭博的美國REITs指數而言,其股利率的上升超過了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增幅,導致利差略高於第二季度。10年期收益率在第三季度上漲約 80 個基點,使2022年的漲幅超過200個基點,REIT收益率在上漲趨勢中與國債繼續保持同步。傳統上,醫療保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股息收益率,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領域中最高,這使得它們對利率上升特別敏感。蘇筱婷表示,這種關係在第三季度很明顯,儘管房地產基本面有所改善,但利率上升引發醫療保健 REIT 股價大幅下跌,將季度末股息收益率推高至 6.7%。龍頭醫療保健REITs在大流行期間都削減了股息,並配發低於同業平均水平的收益率。未來隨著年底入住旺季的到來,收益的上升可能會使他們考慮在2023年增加股息。蘇筱婷指出,第三季度辦公室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平均股息收益率為5.7%,在本季度躍升約 100 個基點,達到自2020年初疫情最嚴重時以來的最高水平。第三季度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 3 季度的漲幅超過了約 80 個基點,導致利差擴大至 186 個基點,高於大流行前的水平。辦公室REIT 的股價一直波動,但在過去兩個季度中急劇下跌,原因是高通脹、利率上升、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以及對未來空間需求的整體市場擔憂。
全球美元荒! 美聯儲悄悄支援瑞銀110億
近幾周,美聯儲不斷「大手筆」向全球其他央行注入美元流動性,對瑞士央行提供的流動性互換額度幾乎每週都在翻倍,反映出強勢美元已經對市場流動性造成了一定破壞。據美聯儲介紹,央行流動性互換是指,美聯儲與某些海外央行進行的臨時互惠貨幣安排,旨在幫助向海外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分析人士此前警告稱,由於全球美元短缺,預計美聯儲會更廣泛地使用這一互換額度。據報導,今年10月5日,美聯儲向瑞士央行提供了31億美元的流動性,為今年第一次向瑞士央行提供美元,也是首次對海外央行大規模動用流動性互換額度;10月12日,此一互換額度擴大了一倍,為瑞士央行提供了62.7億美元的流動性。如此大規模的資金援助引發了市場熱議,但對於瑞士央行短期內為什麼需要這麼多資金目前沒有明確的答案。周三(19日),美國紐約聯儲官網的央行流動性互換操作紀錄顯示,美聯儲繼續對瑞士央行、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進行了合計113億美元的美元流動性互換操作,主要是為瑞士央行提供了110.9億美元的流動性。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是美聯儲今年連續第三次向瑞士央行輸送美元流動性,而且是歷史上最大的單筆美元互換轉移。有業界人士猜測,瑞士第二大銀行瑞信面臨的危機可能就是瑞士央行如此「大動干戈」的原因。本月初,瑞信的違約互換合約創歷史新高,反映出市場一再押注瑞信有極高的債務違約風險,恐將成為下一個雷曼兄弟。摩根大通分析師曾反覆警告,美元的走強將為下一次市場動盪開闢道路。分析師認為,為獲得比大多數美國以外市場更高的收益,海外投資者之前搶購美元資產。這些資產很大一部分通過衍生品合約對衝歐元和日元等當地貨幣,涉及到做空美元;而當合約展期時,如果美元走高,投資者必須付出代價,可能必須得出售其他的資產來彌補損失。
「瑞信」違約風險居高不下!瑞士政府密切監控 不排除出手相救
由於近期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價格飆升,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水準,更傳出其面臨上千億台幣的資金缺口,破產的謠言瞬間滿天飛,對此就有外媒報導指出,瑞士政府可能出台法律,為這個國內第2大銀行注入流動性,目前瑞士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都表示,正在密切監控瑞信形勢。據《華爾街見聞》及《路透社》的報導,於瑞士上市的瑞信股價在5日收跌逾4%,但由於4日大漲近8.9%,導致隔天仍累計上漲約3.4%。雖然股價還在追隨大盤走高,但債市的訊號顯示,瑞信違約風險正在攀升。體現瑞信違約風險的瑞信5年期CDS在5日交投於373個基點左右,超過了3日盤中高位的355個基點。意味著仍未脫離違約風險的瑞信可能需要政府出手援助。據瑞士知名日報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的報導,瑞士政府可能為國內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提供公共流動性,包括瑞士第2大貸款機構瑞信,並委任財政部在明年年中以前製定相關細則,新法規將讓政府得到所謂「破產優先」的授權,讓政府優先於其他債權人得到償付,避免債務違約時蒙受損失。該媒體續稱,雖然上述相關法案到明年才會通過,但瑞士官員可能會提前援助瑞信,因為政府9月初才在沒有任何具體法律依據的情況下,針對面臨流動性危機的電力公司AxpoHolding提供了40億瑞士法郎(約合41億美元)的信用貸款額度。以上消息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專業的信用市場交易者還在押注瑞信的CDS。除此之外,瑞士央行的管理委員會,以及機構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都紛紛表示,他們正在密切監控瑞信的形勢,畢竟瑞士絕不會允許國內第2大銀行瑞信崩潰,引發史無前例的連鎖反應和混亂。針對瑞信的債務違約風險,資產顧問公司Sri-Kumar GlobalStrategies總裁斯里-庫馬爾(KomalSri-Kumar)3日接受CNBC財經節目《Squawk Box Asia》訪問時指出 :「如果真的發生的話(指瑞信破產),美國聯準會(Fed)勢必得面對違約事件後果。有些狀況可能要發生了。」斯里-庫馬爾補充,無論瑞信是不是遭遇「雷曼時刻」,都暴露Fed「長期錯估通膨的真正危險」、「為了彌補這一點(錯估通膨),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用很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來因應。」他表示:「全球央行相繼大幅升息的舉動,將為全球系統帶來極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