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胖
」 肥胖 過胖 減肥 減重 新冠肺炎「假性飢餓」作祟!工程師一天6餐過胖又中風 醫教「3撇步」不再喊餓
雖然「飢餓感」是身體向我們發出「需要進食」的訊號,不過減重醫師楊智雯指出,其實有很多飢餓感是來自於我們大腦創造的騙局,也就是「假性飢餓」害我們過度進食。楊智雯分享,1名46歲工程師雖然沒有糖尿病,但是體重、血壓過高、甚至一度中風,偏偏一天要吃到6餐。追究其原因,正是高壓力生活導致的假性飢餓。減重醫師楊智雯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其實我們每天感受到的飢餓感中,有許多來自於大腦創造的騙局,即「假性飢餓」,常見原因包括血糖波動、腸胃激素分泌、情緒壓力或社交情境等,會讓人不自覺進食更多。研究指出,血糖在「用餐後急速下降」時,大腦會啟動飢餓訊號,即便此時身體並不需要食物。楊智雯分享,曾遇過一位46歲工程師患者,身高169公分、體重95公斤,血壓長期200mmHg以上,甚至在疫情期間一度輕微中風。當他開始擔心健康,積極減重,但減重過程頻頻卡關。她詢問男子日常飲食後得知,男子三餐正常吃,但一天差不多要吃5、6餐,正餐雖有吃飽,但飢餓感很快來襲,因此會吃點心或消夜,患者原本擔心吃多與糖尿病有關,因家族有糖尿病史,他個人體重也過重。但經檢測發現,她空腹血糖數值、當天抽血檢驗糖化血色素都正常,沒有糖尿病。楊智雯評估,血糖波動的2大因素來自「飲食」與「壓力」。每次進食都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血糖因此經常上沖下洗好幾回。加上現代人多為高壓工作型態,若未調節壓力,讓大腦長期處於高耗能狀態,大腦就會釋放假餓訊號,使人吃進更多的食物。面對這種狀況,楊智雯建議這位工程師用以下3招來對抗「假性飢餓」:一、喝一杯水等待:感覺飢餓時,先喝一杯水並等待約10至15分鐘,因為缺水可能會被誤解為飢餓。二、多吃高纖維食物:選擇高纖食物如蔬菜、全穀類和豆類等,以延長飽足感,避免身體過快地發出飢餓訊號。高纖食物也能穩定血糖波動,進一步減少假性飢餓發生。三、調整作息與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引起飢餓素分泌增加,抑制瘦素(Leptin)的分泌,容易讓人感到飢餓。她同時也建議民眾可以用以上三招去釐清自己感受到的飢餓感,是否是真正的飢餓,不要再讓大腦釋放飢餓的假訊號,學會正確飲食觀念,睡眠一定要夠,並試著為生活減壓,才能讓身心平衡,越來越健康。
梁赫群「類孔劉」照惹議 接片商電話「差不多要提告了」
梁赫群今(4日)出席代言活動,透露年初健檢時糞便見血,後來安排大腸鏡與胃鏡檢查,查出胃部有2顆息肉、還發現有痔瘡,讓他非常訝異,「發現胃裡面有兩個息肉當場就夾掉了,非常訝異有痔瘡,還跟醫生說我睡的好、起的早,但醫生說痔瘡跟這個無關」。梁赫群說8月全家一起去美國旅遊,連玩兩個主題樂園還豪花6位數搭迪士尼郵輪,整個行程一直吃,回台之後發現自己過胖,為了健康,花了3個月的時間瘦身10公斤,現在體重78公斤。自稱台灣孔劉的梁赫群,經常在社群上曬出「類孔劉」照,他說還因此接到片商業配,「我只是在做一些推廣而已,先前疫情孔劉有一部《寧靜海》上檔,他沒辦法來台所以請我幫忙宣傳,畢竟廠商的想法跟預算是有落差的,通常給的預算只能找台灣孔劉」。梁赫群搞笑表示,自己當時接到片商電話,本以為是韓國那邊應該差不多要提告了,「趕緊告訴我老婆存摺在哪,希望把小孩養大,不要改姓」,幽默發言笑翻全場。
7生活習慣「超傷心臟」!不吃早餐「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2%
現代人在繁忙生活中經常忽視一些日常行為,這些行為看似無關緊要,卻可能對心臟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指出,長期不吃早餐、有壓力、過胖、過勞、久坐、打呼、熬夜,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心因性猝死。黃軒今晨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我們的生活方式常常成為推動其風險的關鍵因素,「因此了解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對保護心臟極為重要。」為此他也列出下列7種不好的生活習慣,長期下來不僅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心因性猝死。一直不吃早餐:會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2%,死亡風險增加25%。根據研究發現,規律吃早餐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一直在打呼:你的收縮壓會上升3mmHg,舒張壓上升4mmHg。如果打呼是由阻塞性睡眠中止症候群(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引發的,更加危險!長期的OSA會使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至140%。一直有壓力:生活壓力使我們的身體長期受到壓力荷爾蒙(cortisol)的影響。這些反覆長期的刺激會導致血壓升高,膽固醇和血糖也會隨之升高。在長期生活壓力下,你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增加近2倍。一直久坐不動:如果你一直坐著不動,心血管風險會增加30%。每小時久坐會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5%。一直過勞: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每周工作35至40小時的人,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的人,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7%。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35%。一直過胖:體重過重和腰圍過寬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體重指數(BMI)超過27.6,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3倍以上(3.3至5.3)。男性腰圍超過99公分、女性腰圍超過93公分,均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4倍以上(3.8至4.8)。一直在熬夜:熬夜使睡眠品質變差,長期睡眠不足會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67%。尤其是那些睡眠不足5小時的人,研究顯示這些人的冠狀動脈鈣化程度會增加200%至300%。黃軒也補充,透過對這7種常見的日常習慣進行分析,我們發現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實際上可能對心臟健康構成巨大威脅。無論是忽視早餐、久坐不動,還是熬夜和過度勞累,這些習慣的累積效應都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合理安排飲食、管理壓力、保持適當運動和充足的睡眠,將有助於維護心臟健康,降低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我們可以大幅改善心臟健康,延長壽命,並擁有更健康的生活品質。」
流浪虎斑貓被餵超胖 受不了減肥計畫!想逃跑卻卡在鞋架上
俄羅斯一隻虎斑貓克羅希克(Kroshik,在俄語中意為「麵包屑」)遭到棄養,平常都在醫院地下室生活。但因為牠每天都被員工餵食餅乾與濃湯,被動物收容所人員發現時,已胖到38磅(約17公斤)。後來實行減肥計畫時,克羅西克還試圖想逃跑,沒想到最後卻因為太胖卡在鞋架上。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綜合報導,俄羅斯一隻虎斑貓克羅希克,因為被人棄養,因此平常都在醫院地下室生活。結果牠每天都被醫護人員餵食餅乾與濃湯,導致牠體重過胖,已經胖到38磅,連行走都相當困難。之後,動物收容所人員為了讓克羅希克回到健康的體重,決定替牠進行減肥計畫。沒想到,克羅希克在經過一周嚴厲的飲食控制和鍛鍊後,竟試圖想要逃跑,但最終因為牠真的太胖了,逃跑失敗,還卡在鞋架上面。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克羅希克卡在鞋架的中間,肚子的肉都已經擠出欄杆,牠的臉上還卡著一隻藍色的拖鞋。事後,復健專家葉卡捷琳娜(Ekaterina Bedakova)在社群平台上發文,寫下「克羅希克他引起了騷亂,今天逃跑了。當我們發現牠『偽裝成拖鞋』時,牠極為不滿,但在吃了一頓飯後,就變得溫順了。」並表示,克羅希克會試圖嘗試逃跑,代表牠的體重正在慢慢下降。而獸醫則表示,目前克羅希克的減肥計畫,在理想情況下,會讓牠每周減重70到150公克,希望最終能成功減到4到4.5公斤,回到正常貓咪的理想體重。
狐臭要怎麼改善? 營養師揭5地雷飲食「導致異味加重」
狐臭主要是由於腋下汗腺分泌的汗液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特殊氣味,可能使周圍的人感到不適,影響人際關係,特別是在密閉空間如辦公室、教室或公共交通工具中,令許多人感到尷尬,營養師高敏敏也指出,其實狐臭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高敏敏在臉書粉專「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表示,雖然嚴重的狐臭問題可以透過手術根治,但也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尷尬的體味問題,她建議多補充的3類食物,像是深綠色蔬菜,如莧菜、芹菜、菠菜,這些含鉀、鈣、鎂的蔬菜可以維持體內酸鹼平衡,淡化體味;助排便水果,如鳳梨、香蕉、奇異果,這些水果幫助消化道健康,降低體內毒素堆積,減少體味;充足飲水,按照體重(kg)x(30~40c.c.)計算,增加體內代謝,促進排便。高敏敏也提到這5類食物要少碰的,包括重口味食物、酒精、海鮮、紅肉和加工肉、濃茶和咖啡等。重口味食物,如炸物、咖哩、辣物,這些食物會刺激皮膚分泌大量油脂,細菌分解油脂後容易產生異味,重口味食物還會刺激汗腺分泌;而酒精會刺激汗腺分泌汗液,長期飲酒會降低肝臟代謝能力,使身體無法正常通過尿液排毒,導致異味加重。高敏敏說明,海鮮含有大量蛋白質,人體在吸收時會產生氨,若攝入過量容易產生體味;人體在代謝紅肉和加工肉時會產生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質,這些物質在汗水中與細菌接觸後會產生異味;至於濃茶和咖啡這些飲品與酒精一樣,會刺激汗腺分泌汗液,加重體味。高敏敏也指出,降低體味的5種生活習慣,像是維持標準體重,過胖者容易有較多皮膚皺摺,導致細菌積存且不易清潔;放鬆心情,壓力大、緊張時容易使交感神經活躍,從而增加汗腺分泌;多清潔,汗水接觸空氣中的細菌後容易產生異味,因此要多清潔並保持乾燥,減少細菌滋生;局部除毛、抑汗,可以避免汗水和細菌附著在毛髮上,適當使用止汗劑產品抑制汗腺分泌,不過若問題嚴重,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切忌不要自行嘗試偏方」。
爆肥獼猴成明星卻英年早逝!泰國市場「哥吉拉」變網紅 遊客成天餵食害牠吃到掛
猴子在泰國很常見,不過當地一間市場有隻獼猴哥吉拉(Godzilla)是攤位的吉祥物,由於這隻獼猴體型肥胖相當可愛,路人經常餵牠吃垃圾食物,目前體重已經超過20公斤,是一般獼猴的兩倍重,而近日這隻獼猴傳來悲報,哥吉拉已於本月6日不幸逝世,得年6歲。相較於圈養猴子可以活到30歲的壽命相比,哥吉拉算英年早逝,而死因相信就是「胖死」。泰國爆紅的獼猴哥吉拉(Godzilla)號稱世界上最胖的猴子,6歲即短命死亡。(圖/翻攝自X) 《每日郵報》報導,哥吉拉在大約3年前的一部爆紅影片中,當時牠穿著半截緊身衣和背帶,被飼主用牽繩栓在曼谷民武里縣(Min Buri district)一處市場攤位上,圓滾滾的身型和垂下來的肚肉,看起來加倍可愛,讓牠迅速擄獲網友的心。哥吉拉肥肥的身材成為特色後在網路上爆紅,許多粉絲會專程買東西餵牠,結果牠因為吃了太多垃圾食物,最終因罹患多重疾病短命死亡,據報導,主人在醫院陪哥吉拉走完最後時刻。根據報導,哥吉拉在生命的最後幾周,在曼谷一家動物醫院和主人團聚,主人天天都會來照顧牠,直到6日,牠在主人的懷裡,握著主人的手安詳離世,隨後已被火化,骨灰由主人帶回家。報導指出,哥吉拉病逝時只有6歲,然而,一般健康的獼猴壽命約落在20歲到30歲左右,顯然牠的短命和這些年的病態肥胖有關。先前泰國野生動物部門官員就擔心哥吉拉的巨大體型影響健康,曾強制安排牠到北柳府一處動物機構的「減肥營」,改餵食更健康的減肥餐,但事實證明並不如預想中有效。另據當地獸醫表示,哥吉拉因為體重問題,罹患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和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syndrome),而且有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所有疾病最終都導向了牠的死亡,早在2017年時,就有一隻被稱「胖老叔(Uncle Fatty)」的長尾獼猴,體重曾高達27公斤重,因過胖被送去參加減肥營,2019年6月後消失蹤影,推測已逝世。「哥吉拉」體重超過20公斤。(圖/翻攝自X)
古人怎麼治療高血壓? 中醫:從「治肝」著手理氣活血
66歲黃女士服用血壓藥及血脂藥控制已3年,近三個月因天氣變冷,頭暈每天發作,且伴隨有偏頭痛,半夜有時手抖,因此前往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就診時血壓超過130/80,且經診察後發現還有排便不順,兩到三天才會上一次廁所,醫師給予科學中藥乙字湯及柴胡疏肝散,服藥一周後頭暈頭痛好轉,血壓降到120以下,治療兩個月後回西醫複診,三顆降血壓藥物已減少為一顆,體重減少兩公斤,現改而治療失眠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2022年衛福部統計高血壓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且有逐年攀升趨勢,高血壓症狀初期並不明顯,且症狀因人而異,常見有頭暈頭痛、肩頸僵硬、心悸、胸悶、容易疲倦等,若忽略不治療,未來可能有中風、心肌梗塞、腎衰竭等危險,所以一旦發現,積極控制血壓能降低死亡率,除西醫使用的降血壓藥物外,中醫根據個人體質做調養,也能控制血壓問題。古代並沒有高血壓這個病名,而是屬於眩暈、心悸、肝火等範疇,《黃帝內經》記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中醫對於高血壓產生的眩暈,常從治肝著手,除了疏肝理氣活血外,滋腎養陰也是辦法之一,此外,也需考慮其他會影響血壓的因素,此患者容易便秘,便祕讓身體代謝廢物無法排除,濕氣變重,血壓也容易升高,因此藥方乙字湯可以通腑瀉熱,將身體的代謝廢物一掃而空,再搭配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氣,因此頭暈頭痛好轉,血壓自然下降,且身體過胖的人若能將體重下降,高血壓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控制。謝旭東建議,高血壓患者生活注意要點如下:1.飲食上避免過鹹,可食蔬菜水果及膳食纖維,乳製品以低脂類為主,全穀類比白米飯有更多膳食纖維,油脂類較佳如橄欖油、葵花子油、玉米油、等,少吃飽和脂酸過多的動物油,堅果類含不飽和脂肪酸適合攝取,比如杏仁、腰果、核桃等,若由其他原因造成的高血壓則根據原來的疾病做飲食調整,也能改善高血壓。2.少吸菸及喝酒的原因是這些習慣會使身體的濕氣變重,濕氣重則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為了讓循環變好只好加高血壓,血壓自然難以控制,因此,配合多運動及減重能有效降低體內濕氣,身體血液循環變好,血壓自然會下降。3.推薦茶飲:決明子降壓茶(1)材料:決明子6g,菊花9g,陳皮3g。(2)煮法:將上述材料做成茶包,用熱水500cc悶泡,10分鐘即可飲用。(3)使用方法:兩到三天飲用一次,通便消脂降血壓。(4)功效: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具有降血壓的功用,菊花也能平肝明目,緩解高血壓的頭暈頭痛,加上陳皮化痰消脂,一同將身體的濕氣一掃而空,故能降低高血壓並一起減重。(5)注意事項:藥材以涼性為主,適用於體質偏熱、容易上火的人效果較好。
只餵他吃香腸蛋... 吉娃娃胖成豬被送進收容所
一個狗的救援組織分享一隻吉娃娃的照片與狀況,一隻吉娃娃被嚴重餵食,只吃香腸跟蛋,結果吉娃娃胖成豬,嚴重到「牠幾乎無法從躺著的姿勢中站起來,只能走幾步就倒下。不管距離有多遠,牠都需要被放到嬰兒車裡。」,行動都相當困難,如今已展開減肥之旅。這是正常吉娃娃體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據動物新聞網站《THE DODO》報導,這隻叫「甜番茄」的吉娃娃,胖到幾乎無法行走,當牠被救援時原本應該只有10磅的吉娃娃,竟然胖到30磅,前一個主人餵給牠的主要是香腸和雞蛋,讓牠胖成球。救援中心表示,「牠是我們見過的最肥胖的狗,不管走去哪裡都要放在娃娃車中」,牠的健康狀況也相當堪慮,因此為了讓牠更健康,就把牠放在寄養家庭中,展開牠的減肥之旅,牠漸漸減輕體重後,牠活動力也開始能跑,三個月後牠減掉了10磅,又6週後牠變成14磅。如今恢復正常體重的牠,已漸漸可以正常活動,並且也從甜番茄改名叫Sox,展開牠的健康新生活與新狗生。
被蚊子咬別直接拍死! 專家揭「這4種人」更易被「叮」上:小心會潰爛
台南本土登革熱疫情至今仍相當嚴峻,上周更新增了5例死亡個案,讓民眾不免人心惶惶。對此,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點出4種人,包括肥胖、新陳代謝不佳、剛運動後者等等,較一般人更易被蚊子「叮」上,或是體溫偏高、穿著深色衣物也會更吸引蚊子的「青睞」,因此提醒其應更加注意做好防蚊蟲的應對措施。第1種:體重過胖、肥胖者有此問題的民眾,除了本身體溫就偏高外,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也相對高。而由於蚊子偏好以氣味來辨別是否適合吸血,肥胖者散發出的濃烈氣味便是蚊子的大好目標。第2種:膽固醇超標的人母蚊一般在產卵前需要足夠的膽固醇來補充營養,但蚊子本身其實無法自行製造合成膽固醇,便會透過吸取動物血液來獲得。另外,膽固醇超標者本身體質就偏酸,也將會容易吸引蚊子叮咬。第3種:新陳代謝不佳者新陳代謝速率較差的人因為體內反應機制較為緩慢,無法有效轉換人體所吸收的養分,長期下來更容易導致酸性物質在體內大量累積,進而成為酸性體質,更易成為蚊子的目標。第4種:剛運動後的人剛運動結束者由於呼吸較喘較為急促,便會比保持靜態活動的人吐出更大量的二氧化碳,尤其二氧化碳在濃度偏高的情況下,會散發出獨特的酸性氣味,讓蚊子能更快速找到大餐。而關於與蚊子的相處之道,吳家誠教授提到,切勿在蚊子叮咬後就直接將其拍死,避免病媒蚊身上的病菌隨著傷口進入人體,而也該減少抓癢行為,改以拍打周遭皮膚的方式抑制癢感,以免造成傷口潰爛、感染。另外,若平時外出想要有效防蚊叮咬,吳家誠教授提醒,除了使用防蚊液以外,還可嘗試將維生素B1溶於水中,並適當塗抹在皮膚上,是因為維生素B1屬於含硫維生素,其氣味會讓蚊子卻步,達到良好的驅蚊效果。
游泳突昏倒…國中女學生診斷「出血性中風」 竟是1常見壞習慣引起
中風有年輕化的趨勢!北部一名14歲國中女學生,游泳時突然昏倒,緊急送醫檢查和診斷,發現是自發性腦出血(出血性中風),但少女沒有任何先天性疾病,而是因為1項常見的壞習慣引起。中醫針灸科胡奕晟醫師接受《ETtoday健康雲》採訪,透露該名女學生沒有任何先天性疾病,像是血管畸形或心臟異常等,也沒有血壓問題,但在昏迷當下,收縮壓高達180mmHg(正常低於140mmHg),而高血壓通常是自發性腦出血的一大因素。另外,女學生體重過胖,昏倒的前幾天都在熬夜。胡奕晟醫師解釋,熬夜時身體處於交感神經活化,血壓會被迫上升,長時間下來會對心血管造成巨大壓力,也是腦中風常見的誘發因素。因為女學生腦出血範圍較大,開刀取出血塊後,等清醒後病況穩定,才做復健和針灸治療。女學生沒有先天性疾病,但昏倒的前幾天都在熬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胡奕晟指出,腦中風患者在血壓穩定後,密集復健和針灸,可逐步改善單側手腳無力的狀況,但中風受損面積越大,就需要越久時間才能復原。更要注意,中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曾有一名7歲男童腦中風,檢查發現有腦部的動靜脈畸形,還有一名11歲女童心臟異常。胡奕晟提到,中風的危險因子除了高血壓、心律不整、動脈剝離或自體免疫疾病、血管炎、癌症及先天性心臟病等,過度熬夜、生活飲食習慣不良也有關,因此他呼籲即使年輕,也不要熬夜,最晚午夜前睡覺,而且睡覺前也要避免使用手機。史外,減少飲酒、精緻飲食,適當運動、飲用純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降低年輕型中風的風險。
今年中秋逢「真滅沒日」…女性7職業送禮小心觸犯禁忌 命理師示警:會衰整年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命理師高宏寓指出,今年中秋節正逢「真滅沒日」、「麒麟日」,3大節氣相碰。「真滅沒」屬磁場交會之時,指的是非黃道吉日,將會諸事不宜;「麒麟日」是對應28星宿「井宿」的日子,麒麟指男,所以當天雖諸事會不宜,但男性百無禁忌,女性則要小心觸犯相關禁忌,以避免衰整年。高宏寓也分享7大職業送禮禁忌和中秋節4大傳統禁忌。《7大職業送禮禁忌》1大眾傳播業、醫護業、警消人員:鳳梨酥、芒果、維他命C、鳳梨、多多、可樂、西瓜。2金融從業相關人員:應避免有「熊」的圖樣,象徵反轉成「熊市」的空頭市場。3房仲相關人員:芭樂,避免「芭樂票=空頭支票」的聯想。4航空業者 :「醉雞」有「墜機」諧音的忌諱。5風水命理人員:熱量高的食物,忌體脂過胖 5:5身形。《中秋民間習俗禁忌》1忌瀏海遮額頭:蓋頭蓋面(台語)。2忌手指月亮:對神不敬。3忌體虛低迷者賞月。4太陽屬陽、月圓屬陰,一般來說,男性避免拜月亮(麒麟日百無禁忌)。高宏寓也提醒民眾,只要有敬畏之心,誠懇祭祀即可,切記不可過度迷信。
大胃王女星驟逝…生前厭食症纏身 醫揭「6大前兆」:有1項快就醫
日本大胃王女星高橋知成(高橋ちなり)21日驟逝,享年30歲。據悉,高橋知成生前罹患厭食症、疑似自體免疫疾病等4種病症,去年底又因脊椎壓迫性骨折住院,健康似乎早已亮紅燈。雙和醫院精神科指出,厭食症患者在體重變輕過程中,容易感到虛弱和體力衰竭,只要出現1項警示症狀,即需立刻住院治療。雙和醫院精神科表示,厭食症的患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身材、體重,對身體形象有知覺錯誤,一直認為自己過胖而僅進食非常少量食物,過度運動,並因此造成體重過輕。厭食症分成2型,一是節制型厭食症,另一則是暴食或清除型厭食症。雙和醫院精神科說明,厭食症大部分見於年輕女性,因為體重過輕常合併許多身體問題,厭食症也合併許多情緒和行為問題。當患者合併嚴重營養不良徵狀,或行為問題如自傷、瀉藥濫用和催吐時,應接受住院治療。雙和醫院精神科補充,厭食症者體重變輕的過程中,容易感到虛弱和體力衰竭。厭食症的住院治療,有2個重要方向,最主要是恢復健康體重和建立正確地飲食習慣;再者是針對怕胖心態給予認知行為治療。當患者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症狀時,即需立刻住院治療:1、體重低於標準體重80%。2、電解質(血鉀、鈉、氯等)不平衡,口服藥物無法矯治。3、身體檢查和心電圖顯示心臟功能不正常、嚴重心律不整。4、每天暴食、催吐或無節制使用瀉劑。5、體溫過低或失水嚴重。6、有自殺行為、嚴重憂鬱、精神失常。
高低肩、頸椎側彎竟跟牙齒有關? 3點評估是否矯正牙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10人中就有7人有齒列問題,歐美國家平均每3~5人就有1人接受過齒顎矯正治療。牙醫羅士傑表示,口腔矯正除了追求口齒美觀,也有不少需求來自於健康與功能性因素,若以年齡處在6至12歲「混合齒列期」孩童為例,牙齒不整齊可能導致咬合困難、食慾降低與彎腰駝背,進而對身高和第二性徵發展產生阻礙。▲▼處於6至12歲「混合齒列期」的孩童,牙齒不整齊可能導致咬合困難、食慾降低與彎腰駝背,進而對身高和第二性徵發展產生阻礙。(圖/羅士傑醫師提供)是否要矯正牙齒? 3個評估重點多次受邀擔任國際培訓講師的羅士傑指出,兒童牙齒不整齊時,不僅影響口腔衛生,更會影響齒齲健康,建議家長把握兒童牙齒矯正的黃金時間,可於諮詢專科醫師評估前,先從3個面向判斷孩子是否有潛在矯正需求。1、外觀目測:小下巴、月亮臉、牙齒排列不整齊等。小下巴是指「上顎大下顎很小」,月亮臉常指的是「戽斗」,就是所謂的「地包天」,可見下顎明顯的比上顎大很多。這些情況最常見就是牙齒排列不整齊,包括牙齒重疊、旋轉、開縫,都是屬於牙齒排列不整齊的範圍。2、生活習慣:孩子若容易挑食、吃飯特別快或特別慢,這些常與牙齒排列不整齊有關,其次則是睡眠時經常打呼、磨牙,這兩種情況有可能分別或同時發生。最後則是講話口齒不清,除了語言學習方式,也經常與牙齒排列有問題或是舌繫帶太短有關。3、加重症狀:當孩子已經碰到上齒列問題,並有以下3種情況時,可能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的問題更為嚴重,第1例如孩子喜歡吸咬手指、咬枕頭角等對口齒健康不良的癖好。第2種則是「口呼吸」,這是典型口腔壞習慣影響牙齒的例子,孩子可能因為過敏、鼻竇炎、鼻中膈彎曲或扁桃腺腫大等原因,呼吸道不順暢,因此改用嘴巴呼吸。但長期口吸呼讓孩子的嘴總是開著,無法閉合做正確的吞嚥動作,舌頭長時間不在正確位置上,無法幫助牙弓左右發展,所以牙弓偏窄、牙齒生長空間不夠,除了牙齒亂之外,還進而影響顎骨和臉部的正常發育。最後則是體態過胖,下巴脂肪組織相對多,因此會影響發音、吞咽與進食習慣,在交叉影響下就會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這時候也需要請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要牙齒矯正。孩子成長早期就應重視口腔健康過去民眾常忽視口腔健康對身體潛在影響,例如打呼、戽斗,甚至身高發育,這些問題都可能源自口腔矯正需求。不同科別醫師在診療時通常著重於各自的專業領域,例如打呼問題,耳鼻喉科會著重於呼吸道方面檢查,但如果是因為舌頭肥大壓迫呼吸道,耳鼻喉科的治療方式比較難解決,這時會需要從口腔矯正著手,由於這種情況,許多源於口腔的健康問題往往被家長忽視,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發展產生影響。羅士傑最後也提醒,若是年齡小於8歲或大於85歲的患者、嚴重牙周病患者、免疫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傳染病、出血性疾病患者,以及對矯正治療了解不足的人,如失憶症、智能障礙或心智障礙者,不建議進行口腔矯正,仍需遵從專業牙醫師的評估建議採取合適治療措施。
8成肥胖學童吃飯配3C 親子無共餐過胖風險恐增加3.7倍
多項研究顯示,親子共餐對孩童健康有預防肥胖、提升情緒管理能力、促進家庭和諧等好處。然而父母因工作忙碌或與小孩作息不同,能一同用餐的時間少之又少,即使有機會一起用餐,也可能各自沉迷於3C!癌症關懷基金會最新調查顯示,近8成肥胖學童吃飯時用3C產品,不僅常喝飲料,攝取蔬菜水果的比例也較低,成為健康隱憂。親子若無共餐習慣,過胖風險恐增加3.7倍,尤其以國中男童最明顯。學童飲食和體位的現況2成以上一周至少喝4次飲料近4成學童沒有每天吃蔬菜6成以上學童沒有每天吃水果24%學童體位過重或肥胖台灣學童吃飯3大隱憂癌症關懷基金會於2022年針對台灣學童吃飯使用3C產品狀況及親子共餐狀況,向全台3至6年級小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地區遍及台北、新北、新竹、苗栗、台中、高雄、屏東等7大都市,蒐集近2萬4千份有效問卷。近4成學童沒有每天吃蔬菜,6成以上學童沒有每天吃水果天天吃蔬果應是基本,但即使有營養午餐為健康把關,仍有近4成學童沒有每天吃蔬菜,6成以上學童沒有每天吃水果,2成以上學童一週至少喝4次飲料,24%學童體位過重或肥胖,整體調查顯示,學童越常吃蔬果,則較少喝含糖飲料。近8成肥胖學童吃飯用3C產品近8成肥胖學童吃飯用3C產品,而吃飯不用3C組別相較於有使用3C的組別,學童每天吃蔬菜的比例高10%,每天吃水果的比例高8%,常喝飲料(一週至少喝4次)的比例減少11%;整體調查顯示,吃飯用3C產品的學童,天天吃蔬菜水果比例較低,常喝飲料比例較高。親子越少共餐,孩子越常吃飯配3C親子共餐頻率高的學童相較於共餐頻率低的組別,每日吃蔬果比例高10%,吃飯不用3C產品比例高8%,常喝飲料(一週至少喝4次)比例少11%,整體調查顯示,每週親子共餐次數越多,天天吃蔬果比例較高,學童較少喝含糖飲料,吃飯用3C情況也較少!周晉帝說明,根據多項研究顯示,吃飯時使用3C產品會影響體位,總熱量攝取也會增加10.5%。親子若無共餐習慣,過胖風險恐增加3.7倍,尤其以國中男童最明顯。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建議,可以自製綠拿鐵取代市售含糖飲料,自製綠拿鐵以天然的蔬菜、水果及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組成,不要濾渣,其中豐富的植化素、膳食纖維及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輕鬆一杯解決調查發現的三大問題,更有助於預防肥胖、慢性病及癌症,是適合全家大小都喝的飲品。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強調,營養是預防疾病的根本方法,學習健康飲食知識更是每個人的責任,基金會長久以來透過小樂活食育推廣,深入全台國小,為學童健康觀念扎根,也舉辦給予成人的健康講座,透過互動式教學,讓民眾靈活運用所學之防癌飲食知識,更期待大家將所學帶進家庭,照顧全家人健康,創造無癌共好社會。
大熱天突心肌梗塞! 5旬男靠緊急手術撿回一命
55歲陳先生近期感到呼吸喘、胸悶,有時拍拍胸休息稍有改善,沒想到某日喘不過氣、全身冒汗,心肺功能一度停止!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提醒,天冷會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夏日也不容掉以輕心,因為天熱汗水流失多、蒸發快,同時水與電解質如鉀、鈉補充不足,使得血液變得黏稠,可能出現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時恐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實施緊急心導管治療與支架置放術陳先生是標準上班族,最近一陣子天氣炎熱,他有時會感到呼吸喘,有時胸悶,但稍稍拍拍胸脯、休息約一分鐘就有改善,因此自覺體健的他不以為意,只以為是過胖造成的。不料,日前陳先生突然喘不過氣,全身冒汗,幾近暈厥!同事急忙打119,救護人員抵達現場時,陳先生已心肺功能停止,高級緊急救護技術員立即現場發揮專業以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施予電擊。經過現場2次電擊恢復心跳呼吸,送往醫院途中,救護車上再度電擊2次。經過一連串急診室專業醫療處置後,陳先生順利恢復心跳呼吸。急診醫師從心電圖判斷陳先生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刻會診心血管中心醫師,馬上啟動心臟心導管小組,立即為陳先生實施緊急心導管治療與支架置放術,術後經過冠心症救護團隊的適當醫療處置,陳先生也康復回職場繼續工作。透過醫師團隊說明,陳先生才知道,原來陣陣的呼吸喘、胸悶就是心絞痛,更是心肌梗塞的前兆,而長年以來的菸癮,以及平日三高未注意,都是傷害心血管的關鍵因素。急性心肌梗塞治療3大方針1藥物治療2經皮穿刺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及血管支架置放術3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天熱血液變黏稠 恐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醫師提醒,天冷會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炎炎夏日也不容掉以輕心,因為天熱汗水流失多、蒸發快,同時水與電解質如鉀、鈉補充不足,使得血液變得黏稠,可能出現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時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另外,脫水現象也會加速心跳,可能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心血管疾病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不少青壯年男性自恃年輕,不夠關心自己的身體,有小問題不愛就醫或不依循醫囑用藥,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另一大宗原因。有三高的民眾應作好健康管理,戒菸,夏日在外須注意補充水分或電解質飲品,尿液顏色若為深黃色,就代表體內水分不足,都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
80kg小六生只吃蒸煮食物竟罹「中度脂肪肝」 2食物最大禍首…一堆人常吃
脂肪肝算是多數國人最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高油、高糖、高熱量飲食,是釀成疾病的關鍵原因。一名就讀小學六年級,體重原本70公斤的男童,因為過胖戒了油炸物,過去這一年都改吃清蒸、水煮的食物,但飲食明明調整了,體重卻還是不減反增,一年後體重飆到80公斤,還被查出有中度脂肪肝。後來醫師仔細檢視這個男童的飲食,發現這孩子所謂的都吃「清蒸食物」,吃的都是熱量不低的湯包、水餃,導致脂肪肝問題始終沒有好轉。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提到,一名小六生因為體重過重,被媽媽帶來看診。男童媽媽在診間對醫師說,一年前她因為看到孩子體重重達70公斤,開始不准孩子吃油炸物,改吃清蒸水煮食物,但一年後孩子的體重居然更胖,來到80公斤的歷史高峰,媽媽擔心是腎臟出問題,趕快帶來看診。後來經過抽血與超音波,洪永祥醫師發現,這名小六男童肝功能異常,且患有中度脂肪肝。他便詢問男童日常的飲食內容,這才發現,原來這位小六弟弟戒掉油炸物不吃,但一天到晚常吃水餃、湯包等蒸煮食物,有時一餐吃20顆水餃,再搭配一碗有勾芡的酸辣湯,熱量超破表,難怪會罹患中度脂肪肝。後來洪永祥醫師建議他,將飲食調整為高纖低熱量,多吃蔬菜。半年後,這位小六弟弟的體重,總算從80公斤降到60公斤,脂肪肝也從中度轉為輕度。洪永祥醫師也提醒家長,若發現家裡小朋友有過胖問題,多數是飲食內容不良導致,調整後像是脂肪肝等問題,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改善效果。
小甜甜控她養死愛犬謝忻發文駁斥「做人不可以這樣」 為爆粗口道歉:這鍋我不揹
小甜甜(張可昀)因為遭前夫指控虐狗,激動開直播駁斥傳聞,期間除了哽咽落淚,還一度提到2015年與謝忻的陳年往事。對此,謝忻透過陳沂貼出對話表示「不想再和她有任何交集了!」引來小甜甜質問「你為什麼不把當時真的狀況說出來?」對此,謝忻11日凌晨3點47分先是親自列出5點隔空回應,稍後她再度針對此事發出聲明,除了表示「相信小甜甜沒虐狗」,也強調自己不能接受對方說自己把狗養死的說法,「做人不可以這樣」。謝忻、小甜甜重提8年前狗狗事件。(圖/翻攝自小甜甜臉書)對於小甜甜重提當年謝忻「把狗養死」的往事,陳沂昨深夜在臉書PO出跟謝忻的對話。對話截圖中,謝忻表示看完直播後心灰意冷,「什麼叫做狗被我養死,那是他的狗,怎麼不跟社會大眾說因為他根本不在家叫我去他家餵狗」,謝忻接著描述當時情況,抵達現場的時候,小甜甜的狗已經死了,「那如果我沒有去呢?根本沒有人知道他的狗死掉。然後(小甜甜)在節目上拼命講都是被我養死的」。謝忻、小甜甜隔空喊話。(圖/翻攝自小甜甜、陳沂臉書)謝忻坦言自己深感無奈,並表示不想再與對方有任何交集,「我不知道他昨天講這件事情的時候,是想轉移焦點讓大家來找碴,把他狗養死這件事,她一直強調她問心無愧,到底知不知道什麼叫問心無愧?她有時候去大陸工作一次就是一個禮拜,晚上都是我把屎把尿,還說我把狗養死,我必須說她X的,她真的生病了」!面對謝忻控訴,小甜甜則是在陳沂留言區發聲,直接標註謝忻帳號質問,「為什麼不把當時真的狀況說出來?沒有怪你。沒有說你有錯,但就不是你所說…」,對此,謝忻不久後也留言,「你是說控肉事情嗎?其實基本上我並不覺得小甜甜是會欺負狗的人。她非常的疼她兩個狗孩子。她出門的時候有找我去照顧,但是那時候室內的溫度沒有拿捏好,再加上狗狗的體重過重心臟可能負荷不了太熱。所以我抵達她家的時候,他已經身體僵硬了」。謝忻11日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無論小甜甜的事件出現幾個版本,她仍堅信對方不會虐狗,至於小甜甜再度重提她把狗養死一事,「不論動機為何,這不是事實,這個鍋我再不揹」。謝忻強調,當時小甜甜只要到外地工作,都是由她幫忙照顧對方的狗,「大家都知道我非常疼愛貓狗,也基於朋友的情誼,即使那時候我其實住基隆,不住台北,但往返餵吃餵喝、把屎把尿、陪玩送洗,我沒有拒絕過」。至於小甜甜的愛犬過世後,醫生判斷可能是因為天氣、過胖、先天心臟問題或其他未知原因所致,「無論如何,冷氣關掉只開水冷扇是甜甜當時對她家的指示,簡化成『我的狗被謝忻養死』、『因為謝忻把冷氣關了』,做人不可以這樣」,認為對方的說法是不公平的指責。謝忻也對於在私訊截圖中爆粗口,向大眾道歉,坦言是因為當時情緒太低落,「是我修養不到位,懇請大家原諒」,而她的發文也引來不少網友聲援。謝忻11日發文回應強調自己沒有把小甜甜的狗「養死」。(圖/翻攝自謝忻臉書)
小孩成長該如何長高不長胖! 營養師授4大營養素怎麼吃
「小孩能不能再長高一點?」是許多父母關心的問題,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主要為遺傳,不過後天只要攝取優質營養素、睡眠充足、多運動,也有助於長高。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想要讓孩子長高不長胖,最重要的是攝取蛋白質、足夠的熱量、鈣質與維生素K。若小孩喜愛在課後吃點零食,則推薦牛奶、豆漿、地瓜等食物,可以讓孩子吃得健康又開心。現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間愈來愈早,想要掌握生長關鍵期,讓孩子高人一等,除了評估孩子生長發育的狀況,對照兒童健康手冊的生長曲線圖,也可以每年紀錄孩子的身高。日常飲食方面,蛋白質是生長發育的關鍵,足夠的熱量是長高的基本條件,補充鈣質可讓骨質密度變好,維生素K則是將鈣質「黏在骨頭上」形成骨質。4大關鍵營養素蛋白質:豆製品、魚肉、海鮮、蛋、乳製品熱量:熱量主要來自六大類食物中的三大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質。衛福部建議三大營養素比例:蛋白質 10-20%、脂質 20-30%、醣類 50-60%鈣質:乳製品、小魚、豆製品及深色蔬菜等維生素K:深綠色葉菜如菠菜、萵苣等計算身高的公式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1)除以2,再加或減7.5公分女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1)除以2,再加或減6公分發育迷思:胖胖的小孩可以長得比較高?以往觀念認為「胖胖的小孩可以長得比較高」,李婉萍說明,這是由於早年孩子普遍營養不良,小孩肉肉的確實擁有足夠的熱量,才有辦法往上抽高;但現在孩子過重比例越來越高,過胖恐影響生長發育。另一方面,瘦小的孩子可能由於挑食、進食量不足、澱粉類攝取不足,導致生長的營養素不夠,因而長不高。2025年全球過重或肥胖嬰幼兒達7千萬人然而,現在美食誘惑多,不少孩子長高之餘也「橫向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止兒童肥胖委員會預估,2025年全球過重或肥胖的嬰幼兒數量將增加到7000萬人,若無提供適當介入措施,肥胖的嬰幼兒在童年、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可能會繼續肥胖。優質課後點心怎麼吃充足的熱量可以長高,但過多的熱量卻會累積脂肪。現在孩子喜愛手搖飲、炸物速食、零食點心,卻不怎麼愛吃蔬菜,讓家長相當頭疼。對此,李婉萍推薦保久乳、保久豆漿、蒸烤地瓜、毛豆等,鈣質與蛋白質豐富,還有八寶湯與花生湯,都是很好的點心。家長可以把課後點心放在安親班,即可讓孩子吃得健康又開心。保久乳與保久豆漿蒸烤地瓜與毛豆八寶湯與花生湯長高不長胖 三管齊下國民健康署提醒,維持正常的健康體位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三管齊下:健康飲食1.自備水壺, 以「白開水」或「無糖」飲料取代含糖飲料。2.適量取代大份量食物;降低吃甜食、零食、速食、高脂、高糖等。3.新鮮蔬果多樣性;多攝取原態食物;以全穀類取代精製穀類食物。4.每天吃早餐;鼓勵家長與小孩在家中一同吃健康晚餐;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導師陪同學生用營養午餐,教導健康飲食的重要。身體活動1.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應至少達到6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即每週累積420分鐘以上。2.配合兒童發展階段,搭配多樣化的基本動作型式:如走、跑、跳、攀爬等移動性技能,鼓勵下課時,學生至戶外運動。3.在適宜溫濕度多運動,運動前補充水分、運動中定時喝水(每20分鐘補充水分)。4.降低每日(含假日)觀看螢幕時間,每日少於2小時,避免靜態久坐生活。充足睡眠鼓勵養成規律生活習慣,避免晚睡及熬夜,每天至少睡眠8小時。
減肥新革命2/瘦瘦針好神?一停藥就逐漸復胖 甲狀腺癌發生率恐提高
《經濟學人》預言「瘦瘦針」將主宰2030年以前的減肥市場,將近一半的超重美國人都會尋求糖尿病藥物GLP-1變身的「減肥神器」瘦瘦針,達到瘦身目的。但真有這麼神?專家對CTWANT記者直言,「『瘦瘦針』效果並不長久,一停藥就會慢慢復胖,據動物實驗,會增加甲狀腺癌發生率,有相關病史的民眾要特別當心。」據《經濟學人》報導,專家認為2030年以前,想解決過胖問題的美國人,約有一半都會借助瘦瘦針這類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 agonists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減肥藥物,但GLP-1仍有不確定性,尤其是安全性,過去用於治療糖尿病時劑量較低,所以長期下來相當安全,但用於減重時劑量增加,由於才剛研發出來,所以長期使用的後果仍不清楚。中國附醫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說,「瘦瘦針常見的副作用是噁心、嘔吐、便秘、腹痛等腸胃道症狀,但根據動物實驗結果顯示,似乎會增甲狀腺癌的發生率,以及一種罕見的胰臟炎。」「人類會不會誘發,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如果有相關甲狀腺病史,最好還是提高警覺,或是定期監測。」瘦瘦針主要成分GLP-1藥物,低劑量版本原是糖尿病藥物,在許多地區被拿來當減肥藥用,以台灣來說一支大約1000元左右。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使用而爆紅的瘦瘦針Wegovy,由丹麥藥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研發的GLP-1高劑量版本,減重效果更明顯,大約能減重17%,有人一周瘦2公斤,馬斯克則是一個月瘦9公斤。然而Wegovy價格不便宜,在美國一個月花費需1300美元,換算一支藥價約9000元台幣。雖然如此,Wegovy仍賣得嚇嚇叫,甚至引發全球性缺貨,其他藥廠也跟進搶商機,美國禮來藥廠的GLP-1 藥物也即將開賣,安進、阿斯特捷利康和輝瑞也都在研發類似藥物。林文元表示,「許多GLP-1藥物都在進行臨床實驗,很多減重效果甚至都比Wegovy更強,有22%、甚至25%,未來這些減肥藥都會陸續出現。」林文元透露,就連生產Wegovy的諾和諾德也全力開發後續藥物,在本來的GLP-1藥物中加入新的機轉,以增強效果,所以未來想減重的民眾會有更多選擇。隨著夏天來臨,為了展現窈窕曲線,也讓減重市場變得熱絡,專家認為瘦瘦真的出現讓民眾有更多選擇,但不該過度神化。(示意圖/報系資料庫)減重似乎變得很容易?「應該只是方法變多,但減重還是不容易的。」林文元說,他曾經針對兩組受試者進行研究,在施打一年的瘦瘦針之後,一組繼續施打,另一組停止施打,結果繼續打的體重持續下降,而停止施打的體重就逐漸上升。「不過,如果停止施打瘦瘦針之後,再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那體重就會維持得比較好。」林文元說,這些結果顯示瘦瘦針的效果並非永遠,最終還是要回到調整飲食、熱量控制。《經濟學人》認為,Wegovy這類GLP-1減肥藥物一停藥就會復胖,但每一針價格又相當昂貴,一般人根本難以長期施打,恐怕得等到20~30年後藥物專利期結束,低成本學名藥大行其道時,才會是平凡人都能使用的減肥神器。
壯年男過胖、久坐致「椎間盤突出」 醫:1方式快速恢復生活
35歲的許先生因工作環境時常久坐,加上體重過重的因素,在半年前開始出現腰痛與右側下肢痠麻的情形,復健吃藥都無法改善,甚至後續出現無力的症狀,遂至醫院就診,並經醫師建議採取「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持續追蹤。常彎腰、搬重物與過重 易致「椎間盤破裂突出」台北慈濟醫院醫師骨科李宜軒表示,透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許先生腰椎第四、五節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根嚴重擠壓,因此執行「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取出壓迫神經的椎間盤,術後兩週許先生症狀大幅改善,已能順利活動且恢復正常生活。李宜軒進一步說明,脊椎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與薦椎,每一節椎骨皆由椎間盤所區隔,椎間盤連接相鄰兩個椎骨,有緩衝保護的作用。但若長時間的彎腰、搬重物與體重過重者,較容易導致「椎間盤破裂突出」,導致神經受到壓迫,下肢就會出現痠、麻、痛與無力的情況。「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成主流 傷口小、復原快一般而言,椎間盤突出的情形可經由藥物與復健等保守治療緩解症狀,但若無明顯改善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就建議採取手術治療。而較嚴重者,則須考慮以手術治療。不同以往傳統脊椎手術,可能造成較大傷口與較久恢復期的風險,現今微創脊椎手術的進展快速,目前「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為現今脊椎手術的主流,醫師使用直徑不到ㄧ公分的內視鏡器械可經皮下進入脊椎神經之病灶處,視野放大數十倍,透過最少的肌肉剝離與骨頭清除,便可將壓迫神經的椎間盤摘除。李宜軒提到,術後傷口只有約1公分,且保留了絕大部份的正常脊椎結構並有效降低出血量,使病人擁有良好的預後同時也達到最快的恢復,平均手術住院僅需三天,術後可自由活動,立即恢復日常生活。掌握治療黃金期 避免跛行、脊髓神經病變李宜軒提醒,椎間盤突出若未及時治療,恐惡化致跛行、雙腳無力與不可逆的脊髓神經病變,因此若保守治療於1-3個月內未有明顯改善的話,切莫耽擱手術治療的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