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專注
」強迫症從過度擔憂到行為失控 3管齊下重拾生活掌控權
強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是一種複雜的心理健康問題,經常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讓人陷入無法擺脫的重複性思考與行為。振芝心身醫學診所周呈叡醫師提醒大眾,強迫症與其他心理障礙看似相似,但在表現和成因上有顯著差異。強迫症患者常常在日常生活中面臨巨大壓力。例如,一名家庭主婦可能每天花費數小時清潔廚房,因為她擔心細菌會危害家人的健康,即便家裡已經非常乾淨。這些重複的清潔行為並非出自合理需求,而是為了緩解她對細菌感染的無止境恐懼。此外,某些人可能無法在不檢查數次門鎖的情況下入睡,擔心自己忘記鎖門會導致入室偷竊,這種檢查行為甚至可能讓他們無法正常作息。周呈叡醫師解釋,這些強迫行為並非患者願意的行為,而是因為強烈的焦慮驅動他們去做重複的事情,希望藉此避免糟糕的事情發生。這種行為迴圈會持續加劇,最終影響患者的工作、學業及社交功能。除了強迫症外,還有一些類似特徵的相關障礙,而這些障礙同樣對生活品質產生極大影響。例如身體臆形症讓患者過度專注於自己外表的細節,例如擔心鼻子不夠挺、皮膚並非自己喜歡的狀態,導致反覆檢查鏡子或頻繁尋求美容手術的幫助;儲物症也是常見的類似症,患者則會難以捨棄物品,甚至是對生活毫無幫助的東西,因為他們擔心有一天可能需要這些物品。家中物品堆積如山,卻無法整理、清理,讓居住空間越來越混亂,焦慮症與強迫症有許多相似的症狀,兩者都會出現重複性思考和回避行為。然而,周呈叡醫師指出,焦慮症患者的擔憂往往與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挑戰有關,例如工作上的壓力或經濟問題。而強迫症的擔憂內容則經常脫離現實,甚至是不合邏輯的。例如,一位強迫症患者可能會擔心如果沒走某條特定路線,自己會遭遇不幸,而這種擔憂明顯與生活常理不符。另一方面,重度憂鬱症患者也會出現反覆思考的情況,但這種思考不一定是強迫性或侵入性的。例如,憂鬱症患者可能會不斷反思生活中的失敗或負面經驗,但不會像強迫症患者那樣進行特定的重複行為來緩解焦慮。強迫型人格障礙症 (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OCPD) 與強迫症的名稱相似,易讓人混淆。周呈叡醫師解釋,強迫型人格障礙症患者通常表現出過度的完美主義和僵化的控制傾向,但他們不會像強迫症患者那樣經歷侵入性的思考和重複的行為。例如,一位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可能會因為無法接受任何細微的錯誤而不斷修改工作文件,但這行為並非出於焦慮或試圖緩解壓力,而是源於其對完美的堅持。周呈叡醫師提醒,如果您或家人出現強迫症或相關障礙的症狀,應盡早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強迫症的症狀雖然困難,但透過心理治療、行為療法與藥物治療,許多患者可以重拾生活的控制權並從中獲得自信與自由。
38歲女主管「理性戰勝不孕」 醫:掌握4要訣!管理負面情緒
藝人Janet拍攝紀錄片揭開自身不孕、踏上試管嬰兒之旅的心路歷程,直指不孕治療「不丟臉、不孤單」,引發眾多備孕女性共鳴。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明哲指出,其實像她一樣的不孕症案例,在台灣為數眾多。資料顯示,國內不孕症盛行率高達10%~15%,等同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與常見的糖尿病與消化性潰瘍盛行率相比差不多。陳明哲表示,台灣不孕症盛行率其實比你我想像中的常見,且不孕家庭求助生殖醫學存在嚴重拖延現象。台灣大型調查發現,不孕夫妻從備孕到診斷不孕就花了2.9年,超出WHO定義的1年不孕標準判定期將近2倍時間;其中花費在嘗試各種自然療法與求子偏方的時間就長達1.2年。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臺大醫院婦產科陳美州醫師提醒,生育時間的拖延,會直接影響受孕成功率;而成功率的降低,恐大幅增加不孕夫妻治療時的心理壓力。尤其女性患者在不孕症治療過程中,會因賀爾蒙變化,承受更多的生理不適與低落情緒。研究顯示,近7成女性患者認為治療旅程中心理健康受影響,陳美州建議有求子計畫的夫妻,應提早建立育齡知識,並透過「多瞭解、多交流、正常過、少得失」的正向備孕4要訣,管理治療過程中的產生的負面情緒。從調查來看,對「自然懷孕率的極度高估」、「對自身看不見的生殖能力的過度自信」與「對求助生殖醫學的優先次序的誤解」,是國人常見三大拖延主因。陳明哲醫師憂心指出,以30歲健康女性來說,每月自然懷孕率剩20%,到了40歲僅剩5%。以Janet為例,35歲經生殖專業醫師檢測出其AMH值(抗穆氏管賀爾蒙)低下,自然懷孕率低於10%。才驚覺沒有時間慢慢來。反觀民眾對受孕率過度樂觀的預期心態,除了恐拖延求助生殖醫學的時間降低療程成功率;更可能因成功率的降低,在反覆的療程循環中,增加自己與伴侶的心理壓力。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全球不孕家庭大型調查顯示,高達65.8%的女性與53.3%的男性不孕症患者,自認心理健康在治療旅程中受到影響。最新出爐的台灣區調查更發現,男女心理健康影響比例懸殊!近7成女性認為不孕治療旅程影響了心理健康,而男性亦接近4成。然而不論男女,尋求心理健康支持的比例竟不到2成;調查進一步發現,在接受不孕症治療過程中,超過半數以上女性感受到沮喪、失落等負面情緒;更有高達7成曾對其他懷孕者感到嫉妒。陳美州醫師解釋,雖然不孕症是男女雙方都必須面對的課題,單獨因女性問題所造成的不孕僅佔1/3。但台灣傳統觀念上,生育的壓力與期待常落在女方;且因大部分治療發生在女性身上,包含藥物的使用與施打、取卵後所造成的身體不適等,都會讓女性承受相較男性更多的身心壓力。部分女性患者,更會將取卵數不足、胚胎重複植入失敗等療程的不順遂,歸咎在自己身上,導致各種自我懷疑、負面情緒,甚至崩潰,因此心理面向的調適、管理與懂得求助專業心理諮詢更為重要在漫長的求子過程中,不孕夫妻該如何管理療程中的心理壓力? 陳美州醫師提醒,做好建構正確的。生殖醫學知識,是有效降低備孕期心理壓力的關鍵。陳美州醫師也提出「正向備孕4要訣」,幫助不孕夫妻共同克服治療期的負面情緒。要訣一:多瞭解「管理負面情緒,育齡知識投資是首要關鍵!」陳美州醫師提醒,正確知識能降低不孕夫妻對生殖治療的錯誤期待,避免結果不如預期時的情緒起伏。台灣區不孕家庭大型調查也發現,接受生殖治療的不孕夫妻回顧治療旅程時,一致認為「在診斷之前對不孕症有更深入的了解」是對他們或其他人的生育歷程最有幫助的事。要訣二:多交流「不孕症治療是夫妻共同的事!」陳美州醫師強調,對生殖醫學的理解不能只存在夫妻其中一方。「從伴侶身上得到更多支持」,是台灣區調查中排名第二的成功因素。醫師也指出,臨床案例上,高齡女性在反覆失敗的治療過程中,能勇敢面對繼續嘗試的關鍵,往往來自於伴侶的交流與陪伴。要訣三:正常過許多不孕夫妻在生殖治療的過程中,會過度專注於備孕本身,進而影響既有的職場及休閒生活。但陳美州醫師提醒,抱持正確醫學觀念、在不影響日常作息下持續接受療程,才是獲致成功的關鍵。要訣四:少得失「要能接受失敗!」陳美州醫師表示,生殖治療的成功絕非一蹴可及。尤其40歲後,人工受孕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僅30歲時的1/2。然而治療過程中的失敗,是調整療程方向、邁向成功受孕的基礎。唯有降低得失心,在失敗後繼續與醫師討論、接受進一步的療程,才有機會早日得子。如情緒狀態持續低落,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一定要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管道協助。陳美州醫師也分享案例,一名38歲女性高階主管受不孕症之苦,初診時因高齡卵子數量偏低、被判定治療成功率低。但她以職場專案管理的態度面對療程,除了對生殖醫學知識做足準備,也為自己制定完整的時程規劃,在維持既有職場忙碌生活的同時,持續配合醫師指示進行各種治療。並在每次療程失敗後,積極與醫師討論失敗原因與後續治療方案。在經過幾次的療程後,終於以40歲高齡成功懷孕得子。陳明哲醫師呼籲,30歲後的「育齡知識投資」可大大降低備孕夫妻的心理壓力。而為了減輕不孕夫妻財務壓力,自去年起國建署也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政策,協助不孕夫妻能一圓求子夢,強烈建議未來有生育計劃的年輕爸媽,務必將生殖醫學納入優先備孕手段,提早諮詢生殖醫學進行相關檢查,為自己未來的生育計畫佈局,避免多走冤枉路。
《民雄鬼屋》工作人員疑中邪 見道長拿出法器後痛哭喊:我不要!
亞洲最猛鬼屋《民雄鬼屋》將知名鬼屋以全新故事型態搬上大銀幕,正式預告播出後立刻在網路瘋傳,影片中楊謹華身穿古著洋裝回到80年代走進民雄老宅,有網友形容:「像『蘇媽媽』還魂記。」因畫面過於恐怖,在TikiTok上架2天就被檢舉為「敏感影片」,意外遭屏蔽。不僅片中充滿驚悚駭人劇情,拍攝時也出現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靈異現象,甚至有工作人員疑似被精怪附身中邪,在拍攝戶外場景時痛哭失聲、趴伏在地,嚇壞許多工作人員。《民雄鬼屋》其中一幕在一座古老監獄取景,未料卻有工作人員在現場疑似被不明靈體纏上,根據現場相關人員所述,當時有位年輕女性實習生突然哭哭啼啼來到拍攝休息區,說自己下午經過監獄中的百年老榕樹後,「一直覺得很不舒服、很悲傷!」到了晚上甚至感覺到有人在當地上吊,還隱約聽到悲傷的哭聲,發現自己情緒跟著陷入低潮,因此請其他人陪同散步,但似乎因為始終在監獄內打轉,她的心情絲毫沒有好轉,身旁同仁嘗試講笑話逗她,卻見她時有反應,又時而持續失神狀態。道長平日會用明火進行儀式,但是在監獄古蹟裡只能使用其他法器為工作人員驅邪。(圖片/采昌、馬棋朵提供)劇組急忙找來道長一同協助平撫實習生的情緒,宗教顧問于治詮道長表示,按照劇組慣例,會先請工作人員念出監獄公文,告知「鬼神」此次前來目的,再用公文拍受驚嚇者的身體,試圖驅逐可能附身的靈體,當下卻都沒有效果,直到道長拿出法器,女孩突然大喊:「我不要!」接著趴在地上,大家全都不知所措。於是道長趕緊搭好臨時神壇,扶著她到神壇邊,陪她哭吼一陣。女孩後來神智較清醒,才吐露:「看到長著老虎臉的人靠近我。」回神後絲毫不記得發生過什麼事,道長推測「該地磁場太陰,有精怪聚集」,收工後也有許多工作人員坦言不舒服,但多數人因不想造成困擾,未在拍攝期間談及此事,監製劉楓棋在現場目睹一切,表示幸好最後工作人員都安然無事;演員們則是過度專注於演出,也是在事後聽到身旁人員談論時才「後知後覺」;導演劉邦耀雖因當下忙於拍攝,難以及時注意到這類事件,但很感謝整個劇組的同心協力:「對於這樣的事情抱持敬畏,很感謝大家都堅守崗位,讓電影順利平安拍完。」
「床戲角度太真實」趙汝貞從影最大膽之作 《情慾對決》入戲太深分手男友
日前以《寄生上流》獲得青龍獎影后殊榮的趙汝貞,曾表示《情慾對決》對她而言是極具意義的作品,不僅是她首部主演的電影,更是第一次挑戰大膽床戲,她透露拍攝該片時,因過度專注角色而與男友分手,「演戲時真的覺得很有趣,因此就無法分心做其他事情,只要想做一件事就會鑽研到底。」她坦言拍攝床戲前十分緊張,「床戲的角度太真實了,讓我有點驚慌失措。」已故的同劇演員金柱赫曾表示,趙汝貞在三個月的拍攝期間只吃雞蛋,可見她對於《情慾對決》費盡苦心。金柱赫對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就是和趙汝貞的激情床戲。(圖/車庫提供)《情慾對決》改編自韓國古典小說《春香傳》,趙汝貞在片中飾演女主角「春香」,展現清純又豔麗的模樣,金柱赫則飾演身分低下卻充滿魅力的「方子」一角,性格演員柳昇範則詮釋有錢貴公子「李夢龍」,三人將展開一段激情又魅惑的情慾對決。被問到對於裸露戲是否備感壓力,趙汝貞表示很信任導演,且她對於想挑戰的事物就會堅持到底,所以不覺得有壓力,而家人也都以觀賞作品的心態單純去看待,「母親在看完電影後靜靜地抱著我說『在身為我的女兒之前,妳是名演員啊!』」這也讓趙汝貞感動不已。另外,已故演員金柱赫飾演貴公子「李夢龍」的僕人「方子」,是名正直又充滿魅力的男子,他因為愛上了「春香」,而努力突破身分限制與「春香」陷入情網。金柱赫透露在《情慾對決》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就是和趙汝貞的激情床戲,他表示:「雖然在過去的作品中也曾拍過床戲,但這次是尺度最大的一次。」《情慾對決》9月25日在台上映。
舒心BAR/吳若權:不費力的靜心法則
心智的能量水準,和你有多少念頭有關。念頭愈多,能量愈低;念頭愈少;能量愈高。因此你要處於當下,不被過去制約,停止渴求,才能找回自己。這次要分享給你的這本書《生命力!解鎖人生密碼》,內容乍看之下,也許你會覺得這些想法很創新,或是很顛覆,跟你最近幾年學習的靈性功課不太相同,但其實這是最回歸傳統,也更為簡易可行的一套系統。以下摘要的書中的三個觀點,都可能會讓你有類似的反應,一開始的時候會覺得有點詫異,心裡的反應是:「啊,怎麼會是這樣啦!」但是你稍微吸收一下,體驗之後,就會覺得超有價值的。一、 別再努力了,心智要你休息。鍛鍊身體和靈性學習,雖然是殊途同歸,都希望可以得到更接近原廠設定的自己,但兩者的過程卻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以身體為例:身體要發揮效率,並且有好的表現,就必須花費力氣,盡量去活動。你的身體本就應該活動,而且身體,也會因為你善用它來活動,而變得更強壯,這就是身體要達到最佳運作狀態的規則。但鍛鍊心智的原則,卻恰好相反!就心智功能而言,包括:感知、理智和記憶,是要你愈放鬆、愈沉靜、愈不費力,才能夠達到顛峰運作的狀態喔。換句話說,你花愈多時間在思考、煩惱、規畫和制定策略,你的理智跟感知就會變得愈不敏銳、愈不集中、愈不清明。也就是說,當心智過度運轉、喋喋不休,它的表現就會變差。你的心智功能,會因為過度運轉,而無法處於最佳狀態,然後你就會變得混亂又健忘。這就是為什麼你會開始丟了車鑰匙、忘記約會、腸枯思竭、做決定時變得猶豫不決。生活的壓力,來自心智超量、超時的工作。尤其,當壓力發展成為慢性,就會完全損害你的記憶力。因此你要學會徹底放下,少花一點力氣,少一點活動。當你心中的念頭愈少,心就愈能活在當下,盡其所能地覺知、判斷、專注、感受、清晰、規劃、創造;心智的活動愈少,心智的功能就愈接近理想。心智的能量水準,和你有多少念頭,有直接的關聯。念頭愈多,能量愈低;念頭愈少;能量愈高。心智健康的最大關鍵,就是:不費力!沒錯,不費力氣嘗試、不固執堅持,心智才得以強壯。二、 正念有陷阱,放鬆才能靜心。鍛鍊心智,最需要的是休息與放鬆。而可以達到休息與放鬆的方法是:靜心。現今西方社會最流行的靜心技巧之一,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正念」。但作者認為:大多數的人,在接觸「正念」之前,從來就沒有被訓練過,要如何處理心智不間斷的活動,也從來沒有學過如何放鬆。這時候接觸「正念」,很可能會讓心智沒辦法好好休息。「正念」是透過「專注」及「監視」念頭,來訓練你的「專注肌肉」,這麼做有它的價值,但你必須要到等你比較進階的程度之後,才能夠真正地達到冷靜與平靜。當今西方流行倡導的「正念」,要讓自己,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做到「專注」「不批判」,作者認為這是有門檻的。她說,印度古老吠陀傳統,強調的是:不費力的靜心法,可以讓心智更容易靜下來休息,而且幾乎是馬上見效。在吠陀傳統中,靜心的定義是:尋求「在休息中保持機敏」的狀態。靜心與維持注意力無關,而是要放掉你的注意力,讓你的心可以放鬆,思緒自然變得輕鬆,然後自然而然地,就能夠達到專注而清晰。三、 停止渴求吧,才能找回自己。你可能也聽說過,類似的實例:當一個女生,終於放下她找尋愛侶的需求,決定享受屬於自己的人生,結果一個月後,突然在咖啡廳遇到這一生的摯愛對象;一對夫婦想要擁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努力地試了好幾年,都無法受孕,當他們放下這個渴求,可以盡情享受兩人世界的時候,結果竟然就懷孕了。這是因為在心智層次上,渴求會讓你的眼光狹隘,它會讓你的注意力放在固著的目標、還有固著的達成方法。欲望使你盲目,讓你無法看見其他任何目標或做事的方法;渴求讓你被羈絆,不只羈絆你所尋求的成果,也會羈絆你其它達到成果的方法。如果你過度專注於自以為正確的道路上,很容易忽略對其他的事物保持開放,當有什麼阻礙了你,整個身心系統,就立刻切換到攻擊模式,你開始對挫折反應過度,因為你不知道要怎麼改變方向。處於渴求狀態之下的心智,會固執地拒絕去走不一樣的路,它會說:「我知道自己要什麼,也知道要做什麼才能得到它。」但它忽略了另一個事實:條條大路通羅馬!若想要成功追求你想要的事物,你必須保持開放。過度渴求正在阻礙原本可以達成的目標。當你的心,困在渴望之中,你很容易埋葬你的真誠、以及你的本性。如果能夠保持開放,就會比較沒有防衛心,而且比較能夠享受樂趣。以上分享的是,我閱讀完方智出版《生命力!解鎖人生密碼》這本書,特別為你所整理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並且和我分享:你是不是可以放下你對渴求的執著,找回自己的初衷?《生命力!解鎖人生密碼》書封(圖/方智出版提供)《生命力!解鎖人生密碼》作者羅詩莉‧帕特爾(RajshreePatel),原是美國聯邦檢察官,自從學習印度古老吠陀傳統智慧後,改變自己的跑道,也透過分享靈性課題,改變很多人的人生。———————————————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