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
」 過動症 ADHD 陳意涵 林品彤 小曉「ADD、ADHD」都難以保持注意力! 醫揭這2病不同之處
當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時,民眾常會直接聯想到是不是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但其實「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孩子也有專注力不足的情況,但其症狀表現和民眾腦海中浮現的ADHD孩子之印象有些不同。ADD的孩子有哪些症狀表現?和ADHD又有哪些不同呢?臨床心理師蔡百祥一一說明。ADD的孩子常有5種表現 與ADHD最大不同是什麼?ADD注意力缺失症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主要特徵為專注力不足,患者很容易分心,對任何事物都很難保持注意力。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表示,ADD的孩子常有以下5種表現: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很難專心於一項任務,尤其是那些需要持續專注的任務。易受干擾: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圍的聲音或活動分散,即使是微小的干擾也能讓他們轉移焦點。容易健忘:孩子可能會常常忘記完成作業、帶走自己的物品或遵守日程安排。組織能力差:孩子在安排自己的事務、整理學習資料時會遇到困難,完成功課、保持整潔等對他們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事。較難跟隨指示:即使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孩子也很難按照步驟完成任務或指示。蔡百祥臨床心理師指出,ADD注意力缺失症、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ADHD的患者除了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外,還有過度活躍、衝動行為的特徵,一般常被認為較為活躍或麻煩製造者,而ADD的患者主要以注意力不集中為表現,不一定有過動或衝動行為,常被認為比較安靜。ADD對孩子學習、生活也會造成影響 該如何治療?不過,ADD注意力缺失症對於孩子的學習、日常生活等仍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蔡百祥臨床心理師提醒,家長若懷疑孩子可能有ADD,應勇於尋求專業醫生、心理師的幫助。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表示,ADD治療通常需要採取綜合治療策略,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藥物可以幫助改善大腦的化學平衡,心理治療則能幫助孩子有更好的時間管理、組織技能等,另外環境調整、家庭支持也是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資料來源: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認識ADD和ADHD的差異
校園戰場3/情障生一定會干擾上課?專家揭「家長態度是關鍵」
安安(化名)就讀新北市某小學,他患有自閉症、輕度智障,同時有情緒干擾行為,但父母積極帶他就醫,也與學校導師、特教老師積極配合,因此安安上學後,特教老師就入班宣導,讓導師、同學清楚該如何與安安相處,三年級、五年級分班時都再次入班宣導,就這樣安安快樂地度過小學生活,甚至有不少同學會主動找安安玩,人際關係融洽。特教老師嘉嘉(化名)表示,家長的態度是最大的關鍵。「每位特殊生入學前,特教老師會先媒合適合的老師,若學生是自閉症,就會先找有教導自閉症學童經驗的老師,然後與家長一起開會討論,開學後會入班宣導,但解釋到多仔細,就要看家長態度。」如果家長同意,特教老師會公開揭露特殊生的身分,讓同學們更清楚如何與特殊生相處。「例如自閉症,會讓同學知道他容易情緒爆發,再解釋哪些狀況容易觸動他的地雷,以及事前可以怎樣提醒或協助穩定情緒,例如自閉症孩子聽不懂暗示的話語,如果他已經有情緒,同學就要直接勸戒『你不可以這樣』,會更有效果。」嘉嘉老師說,特教老師教得非常鉅細靡遺,甚至是特殊生若在科任課上有狀況,同學該尋求哪個單位協助;或是導師課時又該找誰幫忙,這些都會讓班上同學清楚。「今年初有一位台北高中生打代課老師,從影片中可以發現,全班同學都很清楚這位情障生的地雷,就知道特教老師一定做過努力。」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認為,家庭、學校、醫療三方的系統性串聯,可以更完善的協助情障生。「小偉(化名)就讀國二,他經常頭痛卻始終檢查不出問題,於是開始不想上學,在學校也容易與同學衝突打架、頂撞老師,甚至跟媽媽也出現拉扯行為。」黃宜靜說,小偉的家長積極配合學校,於是導師、輔導室、特教老師都介入協助,例如知道小偉容易在打掃時與同學吵架,且對電腦有興趣,便安排小偉打掃電腦教室,讓他避免與他人衝突,又可以做喜歡的事。同時導師也在分組活動時,特意安排小偉擅長的項目,讓同學們看到他的能力,進一步促進人際關係。一開始小偉還是常常情緒爆發,還時常鬧到輔導室輔導老師和特教老師都很頭痛,後來家長向外尋求諮商協助,因此便找上黃宜靜。「我先同理小偉的頭痛,因為他的頭痛是真實存在的,也的確會影響他的情緒,但就醫檢查卻沒問題,以至於讓他感覺不被父母信任,也讓親子關係緊張。」後來黃宜靜為小偉與父母安排親子諮商,讓家長明白小偉內心渴望父母更多的關愛,例如可以拍拍他肩膀之類,而小偉的父母也願意同理、接納小偉的想法,因此親子關係開始好轉。此外,特教老師也與黃宜靜保持溝通與合作,一起協助小偉練習調節情緒。「後來小偉跟我說,他現在願意正常上學,不是因為頭痛消失,而是他決定可以忍耐。」情障生在校狀況的好壞,與家庭支持度息息相關,專家建議先從改善親子關係做起。(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方萬民攝)嘉嘉老師認為,情障生增多與高風險家庭、家長態度有關,「家庭支持度較低,爸媽往往忙於生計,就算孩子出現過動症狀,也無暇帶孩子就醫,沒有專業協助讓孩子學習狀況不佳,緊接著影響人際關係,就很容易出現衝突或攻擊行為,甚至導致拒學,最後走上歪路。」還有一些家長拒絕讓孩子的狀況公開,於是特教老師只能以暗示、隱諱的方式入班宣導,就沒辦法仔細讓同學們清楚相處之道,後續也更容易發生衝突。「其實隱瞞真的沒有必要,因為相處之後,孩子們都感覺得到!」嘉嘉老師說。黃宜靜則建議,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家長首先要確保孩子與他人的安全,接下來試著讓孩子高張的情緒冷卻下來,之後再找機會好好跟孩子討論當時的狀況,以及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可以選擇怎麼做,試著讓孩子產生同理心。若孩子情緒狀況持續惡化,就建議趕緊尋求專業協助,也可考慮親子諮商,若能改善親子關係會讓情障更快獲得改善。
校園戰場1/情障生10年暴增1倍 家長憂「孩子怕午睡時被打死」
今年3月,台北高中生暴打代課老師,引發大眾關注;5月,彰化國一生拿字典砸老師;6月,高雄某國小驚傳學童隨機攻擊事件,家長透露「孩子害怕午休時被打死」。上述這些學生都鑑定為情緒行為障礙,簡稱情障生。根據行政院資料,112學年總計有1萬1209位情障生,較前一年增加1010人,若與102學年的6061人,更足足增加1倍。什麼是情緒行為障礙?依據《特教法》而訂定的「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是指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顯著異常,嚴重影響學校適應者;其障礙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另外,還必須符合『跨情境』、『一般教育介入仍難以改善』,才會被鑑定為情緒行為障礙。」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說,所謂的跨情境,是指除了學校以外,還在另一個場合如安親班也出現情緒異常;一般教育及輔導資源等介入協助仍無改善或成效有限。「這其中最大的關鍵是在校表現,例如過動症孩子就算有醫療診斷,但若在學校時並沒有情緒異常,就不會被鑑定為情障生。」依據行政院統計,校園情障生正逐年增加,102學年度有6061位情障生,接著每年增幅約為300~500人,但到了110、111學年都是一口氣增加1010人,因此112學年情障生已暴增為1萬1209人,比起10年前增加1倍以上。其中又以新北市最多,112學年共2138人;其次是台中市2042人;第三是台北市1821人。少子化的校園,情障生比例卻逐年增加,今年9月開學後,就有不少老師上網哀號「小一竟有10多個ADHD(過動)、亞斯伯格症」。任職於新北市小學的特教老師嘉嘉(化名)表示,以往開學前會先收到特殊生資料,然後再媒合有意願、有經驗的導師,「但現在幾乎班班都有特殊生,有時若沒人願意多接幾個孩子,那就只能抽籤決定。」專家認為情障生大幅增加,與現代生活壓力、節奏過快,孩子沒時間學習調節情緒有關。(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黃鵬杰攝)黃宜靜目前諮商的孩子中,一半以上主要是情緒行為相關問題,她認為跟現代家庭的生活節奏過快有關。「雙薪家庭的孩子放學後往往還要去課後班或安親班,回家趕著吃飯、檢查功課、甚至趕著睡覺!」快速的節奏讓孩子沒有時間調節情緒,累積一天後無處抒發,於是惡性循環地變成一有情緒就爆發。另外,過度頻繁依賴3C電子產品也是原因,許多孩子一生氣就滑手機、看短影音,或許當下轉移注意力讓情緒緩和下來,但如果經常重複這樣的模式,就變成情緒只是轉移、卻沒有被解決。「家長工作忙碌或許是無法改變的事,但若是發現孩子情緒易怒、且發作頻率愈來愈強,至少在晚上挪出5分鐘跟孩子聊天,談談今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黃宜靜說,讓孩子練習敘述,可能是當時的感受、或看到什麼,這能促進左右腦的連結,而右腦掌管情緒感受、左腦是敘述經驗的能力,一起並用可以訓練穩定情緒。美國臨床心理諮商師Anthony Hanseng十月來台參加「青少年情緒障礙國際研討會」,他表示自己也是ADHD個案,他提供3個3C產品使用建議給家長:第一,青少年使用手機應限制在2小時,避免接觸過長時間;第二,讓孩子在睡前30分鐘不使用手機,才可以讓腦內調適到適合睡覺的狀態;第三,身為家長、師長必須以身作則,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請把手機收起來。他強調,3C成癮問題不會自己消失,必須從每一個人開始努力做起。
孩子上課打瞌睡、恍神不是有意的!醫師揭真相:恐是用藥或疾病造成
孩子上課打瞌睡、發呆、坐不住或不專心,可能被師長誤認是情緒問題或故意懶惰,但其實背後的真實原因參雜更多因素!阮綜合醫院兒科醫師蔡金燕指出,臨床診斷發現,孩子會如此表現,有些是用藥或疾病因素造成,經過適當的治療即可改善症狀。蔡金燕醫師分享案例,小裕(化名)上課常打瞌睡、發呆,學習表現不理想。經檢查發現他患有過敏性鼻炎,長期服用抗組織胺藥物導致嗜睡,影響學習。在調整用藥後,學習表現明顯獲得改善。另一位案例佳佳(化名)經常上課發呆恍神,蔡金燕醫師表示,透過腦波檢查,確診為失神性癲癇,經藥物治療後學習效果明顯提升。第三位同樣是上課不專心的孩子彬彬(化名),作業時常沒完成,成績也不理想,診斷出患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在藥物治療及父母師長的配合下,學習表現逐漸穩定。蔡金燕指出,神經發展障礙除了過動症(ADHD)之外,還包含發展性語言障礙、妥瑞症、自閉症光譜障礙等,皆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與學習能力。例如妥瑞氏症的孩子會不自主地反覆眨眼、做鬼臉或發出怪聲;失神性癲癇則會導致孩子短暫失去意識。蔡金燕提醒家長,對於學習表現不理想的孩子,父母和老師若不理解其困難進而責罵,可能迫使孩子說謊,甚至出現焦慮、憂鬱等情形,導致學習成績更加低落,產生負面影響。只要透過醫師詳細問診,輔以血液和腦波等檢查、對症治療,將有助改善學習問題。
「包皮龜頭發炎」恐是三高警訊 年輕男飲料當水喝釀禍
中秋團圓難免放縱吃喝,不少人都知道飲食過度可能造成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卻不知道其實很多泌尿問題也可能跟代謝疾病有關。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醫師提醒三種泌尿科常見的疾病,背後成因可能是由代謝性的疾病所引起,包括包皮或龜頭發炎、勃起功能障礙、膀胱過動症。一、包皮或龜頭發炎顧芳瑜提到有不少因包皮或龜頭發炎來問診的個案,經抽血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過高,才發現有糖尿病。也由於血糖過高導致傷口癒合過慢,因此病患會疑惑為何傷口裂開一直沒好。而這樣的族群還有不少是年輕人,詢問生活習慣發現大多是習慣把飲料當水喝,仗著年輕,以為不會跟三高扯上邊,卻不曾想糖尿病早已找上門。二、勃起功能障礙高血脂及糖尿病都是造成勃起功能障礙常見的慢性病,由於三高常伴隨動脈硬化,陰莖血管徑窄小,往往在動脈硬化初期就容易先反映出症狀。因此若有勃起功能障礙,也應該找醫師診斷是否有三高的問題。三、膀胱過動症血糖高神經傳導也會受到影響,導致有些人會有膀胱過動症問題,男女都可能發生。有膀胱過動問題的患者常常需要跑廁所,平均1-2小時就得上一次廁所,半夜也常需要爬起來上廁所,可說苦不堪言。不過顧芳瑜也提醒,有膀胱過動症的病人很多,不是只有糖尿病問題會導致膀胱過動,生活壓力和自律神經失調也是常見原因,但在臨床上會優先排除可控因素,因此若有糖尿病,日常應多注意血糖控制。
35歲OL頻尿不敢喝水「腎功能惡化」 醫建議多吃「1蔬果」3個月就改善
都說「多喝水有益身體健康」,然而一名35歲的OL卻因為患有膀胱過動症,一喝水就想上廁所,導致她不敢多喝水,進而影響腎功能。而OL在求診後,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建議她可以多吃洋蔥,以及其他五顏六色的蔬果,果然改變飲食3個月後就改善OL膀胱慢性發炎的狀況。洪永祥近期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自己經手的個案,表示有一名35歲的OL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的困擾,但因為患有膀胱過動症,一喝水就想上廁所,導致她不敢喝太多水,結果造成泌尿道感染。洪永祥解釋,一般人的膀胱蓄尿約300至400毫升時開始收縮,會感到想尿尿,但膀胱過動症患者因泌尿系統老化,蓄尿量可能只達到100毫升就想尿,但如果因此不敢多喝水,腎功能會進一步惡化。雖然OL泌尿道感染的情況在吃了抗生素後有所好轉,但頻尿的問題變得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腎功能也因此提前老化,OL來就診時,腎功能已經變得相當差,洪永祥形容她的腎功能像是60歲的婦人一樣非常糟糕,腎絲球過濾率只有65ml/min(正常的腎絲球過濾率大約是100ml/min)。對此,洪永祥也建議OL可以多吃洋蔥,以及其他五顏六色的蔬果。洪永祥指出,膀胱過動症和泌尿道感染患者常與身體慢性發炎有關,多吃富含花青素、茄紅素、兒茶素、植化素的蔬果,這些成分都有抗發炎作用。洪永祥也說明,洋蔥富含維生素B、C和膳食纖維,水分含量豐富,還含有硫化物、槲皮素和一些抗氧化劑,其中硫化物可以改善膀胱慢性發炎,進而提升腎功能,長期食用對腎功能有很大幫助。最終OL在改善飲食三個月後,回診時發現腎功能從65ml/min上升到8065ml/min,且頻尿情況也改善了。
暑假毒陷阱4/藥癮兒「過動症比例居冠」 15歲前染毒成癮率增5倍
正值暑假,當孩子多出很多閒晃的時間,更容易嘗試各式毒品,專家向CTWANT透露,15歲前開始使用酒精及藥物的青少年,後續出現藥癮的機率高出5倍,而藥癮而中以過動症比例最高,推測身心症狀與藥癮會彼此疊加,讓脆弱的孩童更脆弱。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少精神科醫師賴柔吟表示,初次使用成癮物質年齡,與後續藥酒癮出現機率有關,在15歲前開始使用酒精及藥物的青少年,後續出現藥癮的機率高出5倍。衛福部心健司司長陳亮妤表示,自己過去所做研究顯示,成癮青少年78%有身心狀況,其中最高比率者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占比約4成,其次是憂鬱症占3成。該研究是由身心科醫師親自訪談204位士林地院轉介至台北市毒品防制中心的青少年,進而發現青少年藥癮問題,可能源自於背後的身心問題。陳亮妤認為,此現象除了醫療問題,更是家庭、社會問題。陳亮妤說,社經地位弱勢的家庭,對孩子身心變化難以立即察覺,特別是ADHD的孩子,可能只認為是好動活潑,假若孩子又不慎暴露在容易接觸毒品的環境中,當他們首次碰觸毒品,使用後的反應竟能壓抑不安暴躁,恐從此步上成癮之路。賴柔吟則認為,臨床上青少年藥癮常見的共病、多重診斷,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焦慮症等,包含ADHD在內,許多藥癮少年的共病與特定腦區發展不良有關,雖未必直接與藥癮相關聯,但身心症狀與藥癮問題會彼此疊加,讓脆弱的孩童更脆弱。法務部保護司科長彭洪麗指出,目前毒品防制是以「個人」為單位,並由衛生單位負責,政府雖已發現毒品使用不單是個人問題,還涉及家庭或是社經等問題,並將毒品防制納入社安網的一環,但社福系統的架構與毒品防制的架構截然不同,是以「家庭」為服務單位。陳亮妤表示,在政策上應該「先看到人」,而非依照單位職掌切割,社福單位輔導的脆弱家庭孩子可能有衛政單位應處理的精神疾病,教育單位負責同儕相處問題,社安網最重要的觀念是轉銜,串連醫療、司法、校園、民間團體等系統幫助藥癮青少年,所以各單位的合作更加重要。彭洪麗說,為確保後續服務精準度,個案在接受毒防中心服務前,必須至現場接受評估,但各縣市僅設有一家毒防中心,對民眾而言近便性不足,經行政院跨部會討論後,決議由衛福部在目前6個藥癮示範中心、140處毒品相關醫療處遇機構,增設個案報導據點,提升服務可近性,再由毒防中心加強與前述單位聯繫,取得評估資料、統一開案。毒品不只是醫療問題,其實也與社福息息相關,高風險家庭下的孩子更容易接觸毒品。(圖/報系資料照)防制毒品深入社區相當重要,40歲的阿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國中時期因同儕的關係,好奇之下誤觸毒品,國中畢業未繼續升學,加入幫派,透過非法管道賺快錢,曾經為了妻小金盆洗手,但鮮少從事正當工作的他,早已與社會脫節,只能接些臨時性的工作,加上十年前婚姻失敗,喪志的阿文因此罹患了憂鬱症,再次接觸毒品,複雜的交友圈,使阿文再次跌進毒品的深淵裡。後來阿文接受南投毒防中心的輔導,毒防中心個管員鼓勵阿文進入治療性社區戒癮,並定時到醫院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成功戒癮 重新回歸社會。南投毒防中心表示,剛開始接觸阿文時他的思緒混亂、自我價值感低落,無穩定工作又被許多生活瑣事困擾,導致無法穩定接受治療,與家人間的關係時常產生衝突。後來在毒防中心耐心陪伴下,慢慢解決阿文生活中的困難,並提供家庭支持服務,協助修復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漸漸地阿文願意敞開自己的心,分享他的生活,也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主動提出想至治療性社區戒癮居住,學習一技之長,最後終於戒癮成功。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認為想讓青少年遠離毒品,強化家庭關係是其中的重要關鍵,除了保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管道之外,也可提醒孩子毒品危害的後果,以及同儕相處時,不必迎合而失去自已的原則與判斷力,同時也要多關心孩子交友狀況,才能避免孩子不慎染毒。
女兒成績差「砸錢買聰明藥」!公公發飆:小孩會被妳害死 她委屈:我做錯什麼
坊間謠傳「聰明藥」,吃了可以提高成績。大陸一名媽媽為了讓女兒提高成績,提升學習專注力,因此買了「聰明藥」給孩子吃,結果遭公公痛斥,讓她覺得很委屈。我國食藥署示警,由於此藥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臨床用於治療過動症,坊間竟誤傳其可提高成績,其實這是以訛傳訛。人妻在微博表示,大女兒9歲,學習一蹋糊塗,國文考79分、數學80分、英文92分,雖然有9開頭,但是離滿分還很遠,有給女兒補習,可是分數卻一次比一次低,跟老師討論後,發現有可能是女兒精神不集中、營養不良,之後帶去給醫生看,醫生也說沒問題,真的不知道有什麼原因。人妻透露,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一款藥,說吃了可以提高注意力,還可以提高智商,因此就砸錢買下去,結果被公公罵到臭頭,公公斥責「妳在害小孩,再這樣小孩會被妳害死」,讓她很困惑。她嘆,「我做錯什麼了?給小孩吃藥真的錯了嗎?」至於「聰明藥」是什麼?食藥署表示,坊間最常誤傳為「聰明藥」的是一種叫做派醋甲酯(Methylphenidate)的藥品,派醋甲酯用於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過動症」;派醋甲酯(Methylphenidate)為醫師處方用藥,列為第三級管制藥品加強管理,須經由醫師詳細診斷後開立管制藥品專用處方箋,再由領受人憑身分證明簽名領受。食藥署進一步表示,由於此藥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臨床用於治療過動症,坊間竟誤傳其可提高成績,其實這是以訛傳訛。食藥署提醒,派醋甲酯(Methylphenidate)為第三級管制藥品,依法限供醫藥及科學上之需用,倘流為非法使用,即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第三級毒品,千萬別以身試法;民眾家中如果有過動兒,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並依醫師指示服用藥品,俾利治療病情。
北影26/陳意涵奪女配周渝民台下一舉動祝賀 隔14年拿獎自嘲:當年只會談戀愛
2024台北電影獎今(6日)登場,陳意涵以《小曉》奪下最佳女配角獎,一舉打敗勁敵大元、劉奕兒、湯詠絮、曾珮瑜。值得一提的是,曾跟陳意涵合作《痞子英雄》的周渝民一聽到陳意涵拿獎,在台下開心地跟陳意涵擊掌祝賀,久違合體畫面也掀起網友一波回憶殺。陳意涵14年前以《聽說》拿下北影影后,今是她首次拿下北影女配角獎肯定,她表示很開心能拿獎,「這是我第一次拿女配角獎,14年我是只知道談戀愛的小女生就入圍北影拿到獎。14年後我演了不同類型,也成為了媽媽,很謝謝北影,當我覺得很迷茫的時候,給了我很多肯定,讓我確定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碰巧前任坤達的老婆柯佳嬿今也在台下觀眾席,對此她在後台受訪時大方回應:「那時候不是跟他(坤達)。」陳意涵在《小曉》為了養育過動症女兒,有不少母女衝突戲碼,評審肯定陳意涵演技,稱讚:「角色詮釋難度極高卻掌握合宜,充分展現演員表演能力。」陳意涵透露,自己原先想好的得獎感言沒派上用場,「我是超慌的狀態走上去,聽到主持人的台詞,讓我想講點別的。」被問到跟周渝民擊掌畫面,她笑喊:「我超久沒看到他耶,他怎麼都沒什麼變!」
柯淑勤、朱芷瑩雙影后同台飆戲 《你準備萌芽了嗎?》本周迎精采大結局
大愛劇《你準備萌芽了嗎?》雙影后強強聯手,柯淑勤、朱芷瑩同台飆戲讓劇迷愈看愈過癮。朱芷瑩扮黑臉,是一位教學導向的嚴師;柯淑勤則是自帶天使光環,慈母型的志工,兩人搭配的天衣無縫,手把手的接住孩子,不讓他們墜落。網友紛紛留言:「每看到又一個不同的個案,心都不禁揪了一下」、「4/25晚這一集探討新芽班新學生及新老師在教學現場互動的問題,有伏筆,也發人深省!」、「硬底子演員,劇情好看」、「好好看,哭掉好多眼淚」。劇中除了林輝瑝的顏值擔當、劉曉憶的「裝瘋賣傻」、夏靖庭的「無賴騙子」外,緊接著登場的還有金鐘獎女配角的廖梨伶與黃采儀,以及張瓊姿演出隔代教養的「阿媽」,她全程講台語,像是「翅膀」、「上梁不正下梁歪」等,不只輪轉,腔調更是道地。張瓊姿飾演隔代教養的「阿媽」,全程講台語的她不只輪轉,腔調更是道地。(圖/大愛)謝欣諭飾演張瓊姿的大孫女,在劇中不僅偷走妹妹開腦瘤的救命錢,穿著打扮又很誇張曝露,還愛跟張瓊姿頂嘴,但柯淑勤依舊是孩子們最安全的避風港,無論如何都會張開雙臂,是高風險家庭的孩子一個溫暖的港灣,雖然最後謝欣諭還是因為懷孕斷絕了新芽課輔班的課程,傳給柯淑勤的最後一封簡訊是「我阿媽說我讓他很丟臉,不想再和任何人聯絡」。王宥謙雖然有過動症,但被發現是數學天才。(圖/大愛)廖梨伶飾演市場賣菜大媽,有個過動症的孩子王宥謙,他不僅將考零分的考卷拿來折飛機、分不清上下課、隨時隨地不是滿場飛奔就是躲在課桌下,沒想到新芽課輔班的老師黃采儀竟然發現原來他是數學天才。廖梨伶鄰家大媽口吻與滿滿同理心的黃采儀「隔空對戲」,用電話聊ADHD的橋段,直飆整集收視高峰,還有被判定為ADHD的網友留言:「我個人覺得,還是老師對特教的了解以及包容是最大的關鍵」。廖梨伶與黃采儀的「隔空對戲」收視直飆。(圖/大愛)柯淑勤與朱芷瑩在劇中帶大家看到發生在你我周遭的真實情節,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面對每個孩子,不一定都會成功,但柯淑勤在劇中說:「每一個人都會走錯路,但是你能夠停止繼續往錯的地方走,那就是最大的進步。」連原本只會教書的朱芷瑩都在教新芽課輔班的學生後也開始懂了,「我覺得我應該要多一點耐性,給這些孩子,只要孩子願意認錯反省,我想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第二次機會。」孩子成長過程,有人能溫情陪伴,柯淑勤跟孩子說:「等你有勇氣了,你就知道怎麼面對它。」《你準備萌芽了嗎?》將於本週迎來精采大結局,朱芷瑩即將出現生死一線間的人生挑戰,最後一個孩子朱宥丞也從《俗女養成記》中的貼心男孩變成一個「刺蝟男孩永康」。朱宥丞飾演「刺蝟男孩永康」。(圖/大愛)
北市某明星國小爆不當管教!家長控訴特教生屢遭師言語霸凌、體罰
一名張爸爸控訴,家中特教生就讀台北市某明星公立國小,多次被蕭姓班導師言語霸凌、體罰,更曾因情緒不穩在課堂中數度爬窗做危險動作,質疑融合教育不夠完善、導師主導霸凌,甚至施壓家長撤銷陳情與申訴。台北市教育局回應,校方已啟動不當管教案件調查,20日前會完成。張爸爸指出,孩子John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高功能自閉症,藥物副作用及衍生失眠障礙,讓孩子早上容易遲到、無法正常吃完午餐,未料就讀5年級期間,屢次因遲到被班導師要求罰站,也被逼迫吃完午餐,導致無法正常上特教課程。張爸爸不滿說,導師認為孩子故意不守規矩,多次以John為例子當作造句及作文題目,並影射為害群之馬,讓John表現變得相當不穩定,多次與其他教師發生衝突,甚至爬窗做危險動作,導師卻以警告方式,讓John回家後不敢說出在校遭遇。張爸爸還指出,原本「師對生霸凌」、「生對生霸凌」及「違法體罰」陳情案,變成由校方舉辦「親師溝通不良」校事會議。此外,張爸爸發現,導師多次在案件調查期間透過社群平台發言,意圖以民粹行為干擾調查,並質疑多次未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會議,讓家長失去與導師溝通管道。該校校長回應,案件正在調查中,不便對家長投訴作出回應。教育局說明,去年12底獲知案件後,立即派員到校了解狀況,校方已在今年1月開霸凌因應小組會議,認定不屬霸凌案件,而是師生管教不當行為,並與家長協調後已先將學生轉班。教育局指出,學校已開校事會議啟動不當管教案調查,3月20日組成調查小組訪談,依規定4月20前要完成調查報告,而家長認為導師未出席IEP會議會一併調查。至於疑似透過社群平台發言干擾調查、疑似洩漏學生輔導個資,則不屬校事會議調查範圍,須先向教育局提出證據才能處理。不過,教育局提到,經檢視學校調查程序,校方開霸凌因應小組會議,卻未將會議決議通知家長,確實有瑕疵,已去函學校要求不得再犯。
還能吃什麼1/「7類高風險食物」恐染蘇丹紅 雞蛋油品都上榜
蘇丹紅風暴持續擴大!多家知名食品業者都中鏢,包括海底撈、八方雲集、維力食品等,由於蘇丹紅具有致癌性,還會引發孩童過動,令許多民眾憂心忡忡。專家提醒,蘇丹紅常見於辣椒粉、辣油、咖哩醬、豆腐乳、各式調味粉、棕櫚油、蛋等7類食物中,建議平時多吃天然食物、同時避免選用顏色過於鮮豔的食材,才能趨吉避凶。 1月30日,雲林縣衛生局在濟生股份有限公司斗六廠製售的「家用四合一調味料組合-細粉紅辣椒」檢出蘇丹紅,也掀起至今仍延燒的食安風暴。食藥署與各縣市衛生局因此回溯抽驗去年12月11日前輸台的63批中國辣椒粉,3月1日公布檢驗結果,從高雄市津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及佳廣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驗出蘇丹色素,至此,已累計3家上游業者進口的辣椒粉出包。受到牽連的下游廠商,從一開始的蝦味先、菜䔕餅、白胡椒棒、香辣豬肉絲,到近日報出的多家食品、餐飲業者,包括海底撈、八方雲集、維力食品等,連環爆的速度令人膽戰心驚,也讓民眾不禁想問:到底吃什麼才安全?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蘇丹紅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工業染料,用於紡織品、塑膠、蠟、地板拋光劑的著色,顏色鮮豔且成本低廉,還可以用來掩蓋因乾燥、儲存不當或真菌感染而導致的色素降解,所以一直以來都有食品被驗出添加蘇丹紅。」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蘇丹紅是脂溶性的偶氮類芳香族化合物,常見的有蘇丹紅1、2、3、4號,而根據食藥署的食品添加物規定,所有種類的蘇丹紅都不能添加於食物中,關鍵在於蘇丹紅可能致癌。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分類,致癌物風險分為四級,第一級為人類致癌物;第二級為動物致癌物,對人類則無充分致癌證據;第三級則是沒有證據顯示致癌;第四級為不會致癌。顏宗海說,蘇丹紅風險雖屬第三級,但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屬於二級致癌物的胺類代謝物,因此禁止食用。由於蘇丹紅可能含在各式調味粉中,各地方政府紛紛下令校園營養午餐暫緩使用辣椒粉、咖哩粉。圖為新北市政府稽查營養午餐物料管理 (圖/新北市政府提供)「不只具有致癌性,研究顯示,蘇丹紅也與兒童過動症有關,對兒童的注意力、行為和活動產生不良影響。」程涵宇說,除了近期食藥署、地方衛生局稽查的辣椒粉之外,包括辣油、咖哩醬、各式調味粉、豆腐乳、棕櫚油、蛋都可能含有蘇丹紅。2017年台灣就曾在月餅的鹹蛋黃中檢出蘇丹紅,「許多人有『蛋黃越紅,營養越多』的迷思,正規做法是讓雞鴨吃類胡蘿蔔素含量高的食物,這樣蛋黃顏色就會比較深,但許多不肖業者把蘇丹紅被非法添加到飼料中,藉此改變蛋黃顏色。」程涵宇說,不論蛋黃顏色是黃或紅,其實都有很好的營養價值,挑選時若發現蛋殼、蛋黃顏色過紅,反而要多加小心。此外,棕櫚油是源自油棕果實的中果皮(紅色果肉),由於β-胡蘿蔔素含量高,棕櫚油自然呈現紅色,許多業者為了讓油品色澤更好看,也會添加蘇丹紅。程涵宇說,不過台灣的棕櫚油都是精煉過的,所以比較不會有違法添加的問題。顏宗海說,雖然蘇丹紅事件持續擴大,但不可能建議民眾完全不吃顏色偏紅的食物,不過若食品顏色太亮、太鮮豔,或沒有標示的散裝食品,建議盡量避免。程涵宇則建議,優先吃天然食物就能減少「中鏢」機率,同時不買價格過於低廉、或無法溯源的食品,然後盡量多樣化攝取各種食物,才能降低風險。
女性必做5大健康「泌」訣 日喝3000毫升水防感染
不少女性常誤會泌尿科是男性專屬科別,但其實泌尿系統男女都有,凡攸關泌尿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求診或諮詢泌尿科。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在粉專分享提到,常收到不少女性病患私訊詢問關於尿路異常、不安全性行為或產後漏尿等問題而覺得困擾,卻又不確定是否可以看泌尿科。藉著38婦女節,顧芳瑜提出以下5個女性應該知道的健康「泌」訣,提醒女生們如何關注泌尿健康來寵愛與保護自己。1.施打HPV疫苗 降低子宮頸癌、頭頸癌、菜花的侵襲越來越多女生有施打HPV疫苗的觀念,但還是有些人對於2價、4價、9價疫苗不太了解,也想知道打了之後到底可以保護多久?顧芳瑜解釋,所謂的「價數」,代表是可以預防的病毒型別,價數越多,代表保護力越好。目前9價疫苗的保護力範圍最廣,不僅能預防常見的子宮頸癌,亦可預防頭頸癌、外陰癌、菜花等疾病。此外,目前的研究認為完整打完三劑就有完整的保護力,這也是因為9價疫苗目前上市的時間大約10年左右,目前第一批施打的人,都還是顯示有保護力,但未來需不需要補打,則需要之後的研究給答案。⠀2.定時做凱格爾運動 免於漏尿之苦很多產後媽媽們說不出的困擾,就是在大笑、打噴嚏、提重物等會增加腹壓的活動時,會發生漏尿的情況。顧芳瑜建議可以考慮每天做凱格爾運動,每次撐5-10秒,一回合做10次,每天可做4-5回合。若怕凱格爾運動太枯燥,也可考慮坊間常聽到的磁波椅、GX椅,這些都是利用外部力量來協助你可以有效率地做凱格爾運動,增加骨盆底肌強度。若是這樣仍有漏尿困擾,下一步不妨考慮做懸吊術或是注射尿道填充物,也有助大幅減低漏尿之苦。⠀3.定期性病檢測性病檢測的觀念在歐美其實十分流行,大約固定每6個月做一次性病篩檢。但很多人常常為性病檢測貼上錯誤標籤,以為做檢測的人就代表性生活精彩或不檢點。顧芳瑜特別呼籲,很多性傳染病的傳播媒介,不見得只有性行為,例如菜花有可能藉由觸摸不乾淨的表面而感染。此外,即使目前可能為單一性伴侶,但由於性病有潛伏期,你無法確定另一半或對方過往結交的另一半的狀況。因此,定期檢查有助及早發現與治療,而且多數性病只要透過完整治療,都有機會得到控制或痊癒。⠀4. 降低夜尿 睡前4小時減少喝水量、咖啡因泌尿科常有不少對於夜尿症十分困擾的病患。因為夜尿影響睡眠品質,進而可能導致工作表現與情緒不佳,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顧芳瑜提醒,夜尿其實是一種症狀的表現,很多疾病如膀胱過動症、心衰竭等都可能以夜尿症狀表現,建議民眾可先嘗試調整生活習慣,多數病人往往可藉此來改善症狀。但如果仍感到困擾,則可以求助泌尿科與醫師共同討論。5.每天喝水3000ml 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多喝水有助將泌尿道中的細菌沖刷下去,就能大幅降低泌尿道感染機率。至於一天喝多少水才夠?顧芳瑜提供一個簡單判別的小撇步:如果尿液顏色為淡黃色,代表喝水量足夠;若尿液顏色很黃,就代表得趕快補水囉。另外,由於台灣氣候溼熱,女性普遍有私密處反覆感染的問題,生理用品品牌靠得住也首創抑菌淨化加強版的衛生棉,除了採用99%抑菌效果獨家天然抑菌層之外,更創新打造「雙重抑味科技」,首創淨味加強圈與植萃抑味層,經過消臭性能測試,能有效抑制100%異味;而具有千萬透氣孔的高透氧棉片,能長時間維持私密處乾爽不悶熱,有助徹底擺脫惱人的濕悶與異味困擾。
霸凌特教生1/圖文作家「大坦誠」翻版 「失聰高中生」日日遭同學大吼玩弄
校園霸凌始終是教育界無法根絕的棘手難題,而身心障礙特教生遭霸凌事件即使傷害更深,卻也更容易被當局忽視。知名暢銷圖文作家「大坦誠」曾在社群平台坦承自己年幼時患有過動症(ADHD)而被同學無情排擠,他多次自殘反而遭同學訕笑、宣傳。大坦誠的案例並非特例,桃園一名特教生大寶(化名)因曾向同學表明自己左耳失聰,竟引來無盡的嘲弄與恥笑,逼得他幾乎崩潰,家屬只能po網求助。本刊記者18日前往大寶家,屋內擺放了各種大寶組裝成的樂高模型,帥氣又複雜的戰甲組合不難看出大寶的心靈手巧,雙親平時忙於工作,大寶的3個姊姊們也自成一群,因此大寶自幼就喜歡動手組裝模型,沈浸於自己樂不思蜀的小天地。回想遭到霸凌的過去,大寶稚嫩的臉龐面露無奈。9年前,國小班導師認為大寶若先向全班同學表明自己的失聰問題,應可預先解決生活中將面臨的困境,並獲得同儕的體諒及幫助,但卻事與願違。班導的好心初衷卻意外將大寶推入火坑,導致其不斷在校園中遭遇非人道的對待。(示意圖/123RF)大寶在課堂中解釋自己左耳聽不見的狀況,也細心向同學分享就醫過程,不料,耳朵的殘缺反而成為同儕的實驗品,他們會抓著大寶的左耳玩弄,甚至不時在大寶耳旁大吼大叫,性格乖順的大寶不知如何求助,便默默忍氣吞聲成為大家的下課玩具,無聊的惡趣味逐漸成為大寶的日常。升上國中後,大寶被分派到資源班上課,卻又因此時不時被嘲諷「很笨」、「智商低」、「智障才去資源班」,同學們不斷朝大寶貼各種極端標籤,大寶為了不搞壞人際關係只好裝瘋賣傻,但內心卻倍受煎熬不知該向誰求助,而國小好友的背叛則成了壓垮大寶的最後一根稻草。近日大寶發現遊戲帳號遭國小好友盜用,大寶念在昔日情誼不斷向對方苦求要回帳號,反遭對方威脅、恐嚇甚至肆意辱罵「你真的覺得你是正常人?你不覺得你又笨又白癡…他媽的沒錢就去死一死…」終讓大寶情緒崩潰,躲在房間泣不成聲,甚至暴躁地朝家人怒吼、咆哮。大寶的姊姊沈痛表示,弟弟傳給對方的字裡行間充滿無助與淚水,因此她決定將過程po網,期盼校園霸凌能早日終結。即便遭遇謾罵,大寶仍一心掛念與好友的過去情誼而忍讓,聊天記錄內容卻讓家屬感到相當心疼。(圖/讀者提供)因發表《去你的正常世界》一書而受到矚目的暢銷圖文作家大坦誠,求學時與大寶的遭遇如出一轍,因為他有過動症而被同學家人鄰居都視為「不正常」,並因此被排擠,他則因為想當個正常人而不斷逼迫自己參與各項活動,但仍擺脫不掉「有病」的標籤。在受訪時他曾說「我從小就好想當沒有病的小孩,想要像個正常人。」但如今他才明白「有病也沒關係、不正常也沒有錯,每個小怪胎都值得被好好對待」。學生若遭遇霸凌,除了可向家長、導師反映,或向學校投訴信箱投訴,也可打給教育部的24小時專線1953求助,或向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留言反應,也可打1999向各縣市教育局或教育處投訴,兒童福利聯盟也設有反霸凌專線可提供受害者協助。
夜尿頻繁要注意! 專家曝「7方法」改善:每晚2次以上應就醫
不少人會有半夜醒來上廁所的經驗,但頻繁的夜間排尿除了影響睡眠品質、使人感到暴躁外,也可能為潛在健康狀況的徵兆,若每晚需要起床2次(含)以上,則建議要去尋求醫師幫助。根據外媒《NBC News》的報導,正常情況下,人類能夠在晚上睡眠6至8小時不中斷,且無須起床排尿,是因為入睡期間,身體產生的尿液自然就會減少。而睡眠醫學專業臨床心理學家哈里斯(Shelby Harris)就指出,從睡眠中醒來上廁所1次仍屬於正常範圍,這種情形相當常見,但若經常性起床2次及以上,可能是患上了「夜尿症」。哈里斯表示,包括睡前喝太多液體、膀胱過動症、攝護腺肥大、糖尿病、某些含利尿劑的藥物、睡眠障礙等等,或是尿道、膀胱、腎臟感染,都可能造成夜尿頻繁。對此,哈里斯建議,可以先嘗試改變以下7個簡單的生活習慣:睡前3至4小時限制液體攝取量、晚上減少酒精和咖啡因的攝取、上床睡覺前先去洗手間、當天稍早服用利尿劑增加水分排泄、穿壓力襪或長襪、白天抬高雙腿、記錄夜間排尿習慣,以助於控制頻繁夜尿的問題。不過,哈里斯強調,由於夜尿可能有多種因素造成,有時需要進行專業檢查才能找到根本原因,若是夜尿變成常態性,改變生活習慣仍未見改善,還是要及時就醫治療,排除任何潛在的健康狀況。
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給付再擴大 6至12歲中重度患者皆可適用
「年夜飯享用滿桌佳餚、拜年大啖甜點零食、走春享受陽光」,你可曾想過,這些大家期待不已的農曆春節行程,竟可能成為異位性皮膚炎孩童們的噩夢?!現年8歲的小豪,由於罹患異位性膚炎,就曾遭遇這樣的痛苦,年節時常看著滿桌金錢蝦餅、紅蟳米糕等海鮮佳餚乾瞪眼,外出踏青也要擔心陽光、汗水或各種外界刺激物質會造成病症復發。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醫師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是好發於兒童的第二型自體免疫疾病,8成患者會於5歲前發病。然而家長常見「異位性皮膚炎長大就會好」的觀念,恐讓症狀演變成長期反覆發作的中重度病徵。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姚宗杰醫師憂心表示,家長對孩童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常抱持矛盾心態,甚至自行停藥、減藥,導致症狀加劇反撲。朱家瑜醫師亦警告,若未穩定治療,高達80%兒童患者會出現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第二型發炎相關疾病,甚至引發生長遲緩、三高/代謝慢病、情緒/社交障礙、過動症(ADHD)等身心問題風險。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指出,隨著生物製劑、口服小分子藥物等新藥的出現,家長在意的療效速度、藥效維持時間、治療方便性等問題皆得以改善,呼籲家長應提早介入治療。小豪經了類固醇、口服藥物、照光等治療方式,異位性皮膚炎都沒有改善的跡象。直到1年多前轉診至楊靜宜醫師的診間,開始自費施打生物製劑,症狀才有了大幅的改善。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表示,今年2月1日起,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健保給付申請已從原先的12歲以上,放寬至6歲-12歲符合給付條件的慢性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皆可申請,助全台中重度「異童」擺脫疾病陰霾,啟動第二人生。該生物製劑健保也同期新增給付治療12歲以上符合健保條件的嚴重氣喘患者。
28歲女子安樂死前「用梗圖說再見」 引萬名網友感嘆:好好睡吧
荷蘭一名28歲的部落客因長期患有肌痛性腦脊髓炎(又稱慢性疲倦症候群),決定執行合法安樂死,而她在享受生命的最後時光時,於社群平台X寫下了最後的感性文字,並幽默配上了孩子戴著墨鏡比讚的梗圖,吸引不少網友前來祝福她,紛紛表示「這是很酷的退出,再見了親愛的」、「願你能找到平靜」。根據外媒《UNILAD》的報導,勞倫(Lauren Hoeve)同時患有自閉症、焦慮症與過動症,並於2019年被診斷出慢性疲倦症候群,讓她時常頭痛、精神難以集中、思考力衰退。而在2022年,她便選擇申請安樂死,並於同年開始在部落格記錄她的健康狀況。勞倫在部落格上自稱自己是「待在家的貓爸媽」,分享著自己申請安樂死的經歷,當她第一次告訴醫師她想自願安樂死時,醫生雖然尊重勞倫的意願,卻也根據她的心理狀態拒絕了她,於是勞倫被列入了安樂死的等候名單上,直到她在2023年4月被診斷出「精神健全」,才正式開啟了等待安樂死的歷程。直到今(2024)年1月24日,勞倫興奮地在社群平台X上傳了一篇貼文,透露自己終於能夠被安樂死,也感謝粉絲、網友們這些年對她的關懷,表示「通過你們大家,我感覺不那麼孤單了,我非常感激」,也打趣道「請不要祝我旅行愉快,我希望真的能去海邊度假」。後來,執行安樂死的當天,也就是1月27日,勞倫PO出了她人生的最後一篇貼文,坦言「謝謝大家的愛,我要多休息一下,和我所愛的人在一起,享受我最後的病態迷因(morbid meme)」,並配上了寫著「我被安樂死了」的梗圖。而她的父母後來也證實,勞倫已在當日下午1點55分平靜地離開,親朋好友們都陪伴在她的身邊。據了解,在2001年4月,荷蘭通過了「尊嚴終結生命以及協助自殺」法案,並於2002年4月1日正式將安樂死合法化,相關法案允許人們在專業醫護指導下選擇安樂死,而安樂死必須為患者本人的堅定意願,以及其無法忍受、無治療可能的疾病,最後經過1位以上的醫師諮詢才能申請。◎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這款過動症藥物出問題緊急回收 食藥署:市占率高達100%
衛福部食藥署今(25)日發出藥品回收資訊,指出一款友霖生醫出品的「思有得持續性藥效膠囊33毫克」,發現溶離度不符合原核准規格,因此啟動回收這款藥物約11萬顆,而這款藥的市占率高達100%,但食藥署也表示出問題只有一個批號,並非全部。友霖生醫生產的過動藥物「思有得持續性藥效膠囊33毫克」,由廠商做藥品安定性試驗時,發現批號為M072007出問題,因此主動通報食藥署。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指出,溶離度主要影響藥物進入人體消化系統後的釋放效果,「思有得持續性藥效膠囊33毫克」屬於長效型藥品,理論上應該是慢慢釋放藥效,但若是溶離度偏離原核准規格,就可能影響釋放速度。王德原表示,「思有得持續性藥效膠囊33毫克」的健保年度用量約61萬顆,且在同成分、同劑型、同劑量藥物當中市占率為100%。不過,此次出問題只有一批號、僅銷售11萬顆,加上不同劑量還有替代品,食藥署評估不致於缺藥。民眾若對使用的藥品有任何疑慮,應盡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
愛吃甜食害膀胱爆炸!日常4飲食禁忌出爐 醫提醒:喝太多水也NG
頻尿、尿不乾淨、沒有廁所不敢出門,國人常見的膀胱問題總令人羞於啟齒。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戴定恩透露,過多精緻食物的攝取,不只會導致胃食道逆流等疾病,還容易引發膀胱過動,讓人不停跑廁所,此外生活中其實還有不少容易誘發膀胱過動的飲食禁忌,就連喝水也要注意每次攝取的量。戴定恩醫師在臉書粉專「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台北 文山 新店 泌尿科 疝氣 結石 攝護腺專業」發文,有膀胱過動症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減少攝取刺激性的食物,像是咖啡、茶這些有含咖啡因的食物,或者是酒、辛辣的食物,都該減少攝取,避免刺激膀胱。戴定恩說明,除了刺激性的食物之外,高糖分的精緻食物,像是蛋糕、汽水、巧克力等也要少吃,才不會為膀胱加劇負擔;另一方面,雖然水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不過還是要提醒膀胱過動症的朋友,喝水量應依照體重和腎功能,控制在每小時150至300ml,並隨流汗多寡調整水分攝取,不要一次喝太多。醫師表示,香菸裡頭的尼古丁除了對肺部會造成影響之外,其實對膀胱也是種刺激,因為尼古丁容易導致膀胱不自主地收縮,且抽菸會把有害化學物質帶入體內,並在尿液中堆積,進而損害膀胱內皮黏膜,長期容易引發膀胱癌,建議膀胱不好的朋友多方嘗試,盡快戒掉煙癮,守護自己的健康。(圖/翻攝自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台北 文山 新店 泌尿科 疝氣 結石 攝護腺專業臉書)
父母應該知道的中醫基本小常識 脈浮、舌苔、流汗
首先介紹三個中醫基本小常識:「脈浮」「舌苔白還是黃」「流汗與否」。「脈浮」通常代表病在表面。人體表面就像一個國家的邊界,外面的敵人攻打過來時,會先在邊界想辦法把敵人擋下來。所以,快要感冒或剛剛感冒時,人的脈是浮在皮膚表面的,而有沒有「脈浮」,很容易分辨出來。先找到孩子兩隻手腕下方把脈的位置,如果不知道在哪裡,可以上網查閱「寸口脈」的位置。不需要很精準,手指稍稍用點力找到小朋友脈的位置,把手指放開,然後再輕輕地接觸剛才找到的脈的位置。如果手指很輕地碰到小朋友皮膚就感覺到脈在跳動,那就是「脈浮」;如果還是得用些力按下去才感覺得到脈在跳動,那就是沒有「脈浮」。當然,這只是個粗淺的概念,但對許多父母而言,這樣就夠了。「舌苔白還是黃」倒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在白色燈光下,叫小朋友把舌頭伸出來,看看舌苔是偏白還是偏黃。如果好像有些白又好像有些黃,那就算黃,因為正常人舌苔很薄又有一些些白,所以你看一眼不確定是白,就可以算是很輕微的黃。那沒有舌苔怎麼辦?在感冒的基本範疇下,如果沒有舌苔,而舌頭上水水的,可以當作「舌苔白」來參考;假如舌頭很乾,就當作「舌苔黃」來參考。「流汗與否」就更簡單了。小孩子感冒時,我們通常以背部有沒有出汗為判斷依據。如果明顯看得出流汗,那算是「汗多」的情況;假如看不太出來流汗與否,但是用手摸孩子的背部覺得有些濕,那叫作微汗;如果連摸起來都不覺得有流汗,那就是「無汗」。有了「脈浮」「舌苔白還是黃」「流汗與否」三個基本工具後,我們可以針對感冒繼續往下深入。■過動很多父母對孩子過於好動感到頭痛,譬如出去外面用餐時,小孩子吃一吃就要起來走走;上課時無法安靜聽課,讓老師得不斷提醒爸爸媽媽;晚上上床後不肯好好睡覺,非得東玩西玩拖個一小時才能入睡等等。在討論中醫對過動的觀點前,先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看。有一天,我在外面用餐,附近坐了兩家人帶著小孩聚餐,大人穿著得體,看來是公司主管級的商業人士。其中一個小孩,大約八、九歲,一直不肯好好坐著吃飯,每幾分鐘就要起來跑一跑,一面跑還一面大叫,媽媽跟在後面追,拿小孩子沒辦法。後來那個媽媽拿出iPhone讓孩子看卡通,那小孩才好不容易願意坐下了。然而另一個問題來了,那個媽媽把卡通的聲音開得很大,坐在附近的幾桌客人都面有難色,她卻好像在自己家裡一樣,毫不在乎地和同桌的朋友吃飯聊天。我為什麼提這個例子?很多讀者應該已經想到,如果父母自己都不能控制自身的言行舉止,在教養孩子方面當然會出問題。但我想再往下深入一些。許多父母管教小孩的方式是「條例式」,一一列舉小孩子不應該做的事,譬如上課不能亂說話、逛街時不能自己跑掉、吃飯時不能把食物吐到桌子上等等,洋洋灑灑。當條文過多,孩子會覺得自己的自由被壓縮,動物本能就會被啟動,而想要有所「突破」,不斷在各方面測試大人容忍的極限。在大人眼裡,很多時候這就成了過動的行為。教養小孩的重點不是在約法三章,而是要讓孩子了解其中的意義。回頭看剛才提的例子,父母應該讓孩子充分了解為什麼要尊重其他人,如果孩子能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根本不需要一條一條列出在外面不能做什麼,他自己就應該知道哪些行為不適宜。而當原則只有重要的幾項,剩下的讓孩子自己判斷,大人在旁適時指導,那麼孩子就不會覺得被約束、被限制自由,過動的現象也就會減少。父母應該是「教練」,而不是「典獄長」。從上述例子再延伸出去。《美國醫學會小兒科期刊》刊登過一篇文章,認為孩童發生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現象持續上升,和近年來作業不斷增加及太早開始學習各項課外技能有關。仔細想想,這和上述例子是同一個道理。作業太多,或者太早開始學習各項課外技能,對小孩子而言,就是各式各樣的約束,壓縮久了,自然得突破,於是就出現了不符合大人制約想法的言行舉止。回頭來談中醫對過動的看法。其實,上面兩個例子已經和中醫理論連結在一起了。小孩子的過動在中醫看來,大部分都是肝血不足、心血不足造成的虛火上升現象。一方面可能是像之前討論脾胃及睡眠時解釋過的,當脾胃吸收不良、飲食習慣很差或睡眠狀況不佳時,肝血是第一個受到影響的;另一方面,壓力及約束對肝的負面影響很大。當小孩子潛意識感受到壓力,行為開始出現偏差,父母又以錯誤的方式管教,孩子的壓力更是往上增加,如此惡性循環,肝臟會受到損傷,導致肝血不足,而肝血不足就無法養心血,心血也變得不足,那麼孩子變得過動,甚至被西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也就不足為奇了。本文摘選自《養兒育女必備中醫知識》,方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