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30分鐘
」 運動研究曝「肌肉量」影響老人死亡風險 飲食搭配運動是關鍵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肌肉量」(skeletal muscle mass)才是影響老人死亡風險的重要關鍵之一。研究分組的結果顯示,肌肉量最低的25%老人,相較於其他老人會增加1倍的死亡風險。不想老後成為「肌少症」的一員,年輕中壯族群有必要及早為自己「長」肌肉作好打算。提早調整飲食,改變「少動」的生活型態,即使必須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也應適度間歇性起身活動,最好養成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的習慣。〈策略1〉補充優質蛋白質努力養肌,不是光靠吃就能辦到,吃了些什麼?什麼時機點吃?還有是否搭配適合的運動,都是會影響能不能長出肌肉的關鍵。平日飲食著重均衡,除了選擇優質蛋白質,還要適度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以防止骨質疏鬆。婦產科醫師林冠宏建議,在運動前補充少許醣類,讓肌肉有足夠運用的能量,在運動過程中及運動後,補充適量水分與肌肉修補所需的營養素,尤其是補充高蛋白質食物或更容易吸收的胺基酸營養補充品,都有助於肌肉迅速恢復與放鬆。〈策略2〉多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運動的選擇,林冠宏強調,應以可訓練肌肉力氣、增加肌肉量的肌力訓練與維持平衡的伸展運動為主,像是打太極拳;老人家更應在安全的前提下,伸手、抓握、擴胸,抬腿、舉高、撐久,待肌肉有力之後,再配合快步走的訓練,幫助增加肌肉量。運動必須有長續性,增長肌肉並非一蹴可及,而是在打一場長期抗老防病的戰爭,越早設法掙足本錢,才能讓自己老了之後活得更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超慢跑」好不好?骨科醫妙答 這樣運動更有幫助
超慢跑最早源自日本綜藝節目的推廣,其後逐漸在網路上風行起來,由於取代相對激烈的跑步運動,遂成為一項受歡迎的低強度有氧運動。超慢跑適合這些人 還有這些好處「超慢跑好不好?」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回答了相對複雜的答案,「介在好與不好之間。」想必不少人好奇,好就好、不好就不好,為何如此模稜兩可?方啟榮醫師解釋,如果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以超慢跑開始養成習慣十分合適,甚至可以配合節拍器或音樂、影視節目等媒介,來達到延續運動的習慣。不僅適合減肥、鍛鍊肌肉和增強心肺耐力,還以高效低強度聞名,非常適合膝蓋不舒服或年長族群。同時,超慢跑還有許多好處,像是:不受地域限制,不管是在家還是辦公室,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且入門門檻低,不需要特別的裝備,只要一雙運動鞋或是瑜珈墊,就可以開始超慢跑。有效運動有撇步 心跳是關鍵然而,方啟榮醫師指出,如何達到有效的運動及品質,也是很重要的課題。他補充幾個簡單的要點,以國健署提倡的運動「333」原則為例:每週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鐘、每次心跳130下;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建議,將原則提升為「533」,意即每週5次或每週15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心跳」,為運動品質的關鍵點。他分享,門診時常碰到老人家表示,自己有在周邊公園走路的習慣,但這其實只能稱作「活動」,而不是「運動」,必須讓身體有發熱、流汗,甚至稍微喘氣,才稱得上運動量足夠。多嘗試不同型態運動 對健康有幫助最後,方啟榮醫師建議,對於尚未養成運動習慣,或是開始想要運動的人來說,超慢跑可以作為一個養成運動習慣的契機,但是並非最終目標。多嘗試各種不同型態的運動,如騎腳踏車、游泳、重量訓練、太極拳或氣功等,互相輪替配合,對促進身體健康才有更顯著的幫助。
毛小孩也有肌少症! 這2招有效預防「惡病質」
狗狗也會有肌少症?「肌少症」過去大家可能只聽說老年人較常發生,但國外認為寵物的肌少症的比例也很高,因為寵物是隨著飼養環境變遷,人會罹患的文明病在寵物身上也愈來愈容易發生,狗狗在居家的空間其實很難獲得足夠的運動量,如果主人因為工作忙碌,很少帶狗狗出門活動,又沒有從小培養運動習慣,老了有肌少症的機率就會很高。狗狗肌少症有那些症狀?寵物的肌少症所影響的範圍非常廣泛,會使寵物身體慢慢衰退,有許多疾病跟肌少症有連帶關係,例如:心臟病、腎臟病、關節疾病、內分泌等。寵物運動愈少,心臟與關節功能愈差,不能運動就會加劇肌少症,惡性循環就會進入到所謂的「惡病質」,嚴重肌少症就是全身肌肉萎縮、脂肪肌肉全面性的退化,肌少症到一個嚴重程度以後就容易有生命危險,即便檢驗全部正常,身體卻持續衰弱,因此寵物肌少症是需要開始重視的疾病。狗狗肌少症該如何預防?一、食物中的蛋白質要足夠狗狗對於肉的需求是很高的,只要蛋白質一降低肌肉就會開始會被分解掉,應該需要的蛋白質不夠了,身體機能會導致心肌沒力,進而導致代謝功能如腎、肝功能變差,要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取量,例如:雞肉、魚肉才可以補足蛋白質不夠的地方。二、運動延緩退化一天至少要運動30分鐘至1小時,運動很重要,若只有吃蛋白質沒有運動,肌肉也不會長出來,所以需要配合蛋白質補充實施,以免導致狗狗的身體負擔,要常常去刺激狗狗養成運動的習慣,最好是能夠從小培養,時間到了就要去散步,可以跟狗狗培養感情,若狗狗死活不給遛,建議運動的種類可以增加,比較多元的運動可以給狗狗帶來一些動力,或者是使用食物利誘牠,每次運動散步都給予零食獎勵,獎勵機制會讓狗狗愈來愈配合運動,甚至牠們會很期待這件事情。有些難以外出的,例如肢體缺陷、老狗狗等,則可以利用一些寵物專用的平衡墊、讓狗狗站上面訓練前肢、後肢、核心肌群,或者家裡空間足夠可以玩一些丟球遊戲,在居家就可以訓練了,剛開始如果狗狗表現得很懶惰,建議用零食誘導,達成運動目標就適時獎勵牠,延緩肌少症也可以培養良好互動。
「這些」使更年期婦女心血管風險飆升! 更年期保健2秘訣有助遠離威脅
根據衛福部111年死因統計調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第二大死因,尤其更年期卵巢功能退化、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減少,易使腹部脂肪堆積、血脂異常、胰島素抗性增加,讓心血管疾病風險及其衍生的死亡風險倍升。今(2023)年10月18日「世界更年期關懷日」,強調更年期婦女應重視心血管疾病。國健署也呼籲,更年期女性應重視護心照護,透過「二要」秘訣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遠離威脅。心血管5大風險因子 45-64歲女性盛行率多達2倍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包含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好的膽固醇(HDL-C)不足、腰圍過粗等。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報告顯示,45-64歲女性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盛行率較19-44歲女性增加1-2倍,顯見停經後,更年期女性護心照護的重要性。然而由於更年期不適的影響程度因人而異,加上相關健康識能缺乏,婦女常因此而隱忍不適,恐怕會影響個人整體健康。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更年期婦女勿忽視自我身體和心理狀況,應建立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習慣,保持適度社交及培養個人興趣,並要擁有健康檢查的習慣,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和介入管理,以維護更年期正常生活品質。更年期保健「二要」秘訣 改善風險、遠離威脅維護心血管健康是更年期保健中重要的一環,但要如何改善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風險呢?國健署提供「二要」秘訣:「要」定期健檢:善用政府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進行定期身體健康檢查,及早預防與治療。也可利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輸入健康檢查數據,計算未來10年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要」心動舒食:揪友談「心」:維持愉悅心情,多與親人、朋友分享心事,保持良好互動。規律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如慢跑、快走等,搭配肌力和伸展運動,維護心血管健康。放鬆「舒」緩:透過閱讀、聽音樂、瑜珈等自己有興趣的嗜好活動,適時舒緩生活壓力,放鬆身心靈。均衡飲「食」:掌握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及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飲食原則,預防心血管疾病。
運動30分鐘VS.分段累積 運動、減重效果一樣!如何選擇強度、分段累積?
許多人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心理都能帶來好處,但是現代人工作、生活忙碌,常常忙到沒辦法空出一段時間來好好運動。不過,國健署提到,總是忙到沒時間運動,或擔心運動時間不夠的民眾不必再感到憂心了,有研究顯示其實分段累積運動量的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才是最重要的。3次10分鐘、10次3分鐘 運動效果也都相同國健署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研究證據顯示,分段累積運動量與一次做完的效果相同,運動不需每次一定要連續10分鐘以上,可將30分鐘的運動或活動拆成3次,每次10分鐘,甚至拆成10次,每次3分鐘也可以,對於減重、慢性疾病預防或改善,其實都同樣具有效益。因此,民眾可以在生活中找出空檔,利用零碎時間(如:通勤、午休)或是改變生活習慣找出運動的機會(如:上樓時改爬樓梯),不斷透過「+ 10分鐘」的累積,達到每日規運動及身體活動量的目標。選擇中等強度以上運動 如何輕鬆分辨運動強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建議,成人每週應有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而且一週中要有2次肌力運動。不過,運動強度該如何分辨呢?國健署表示,運動強度是依據身體在運動時感到吃力的程度,換算成此時大約的心跳數作為判別,可分為以下4種強度:費力身體運動(High-intensity Exercise):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時,無法邊活動邊跟人輕鬆說話。這類活動會讓身體感覺很累,呼吸和心跳比平常快很多也會流很多汗中度身體運動(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還能順暢地對話。這類活動會讓人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輕度身體運動(Low-intensity Exercise):不太費力的輕度身體活動坐式生活型態(Sedentary):僅止於靜態生活的內容國健署提醒,輕度身體運動、坐式生活型態不能列入每週150分鐘身體活動累積量,民眾可以依照個人身體的狀況,選擇適當的運動強度,才能避免在累積健康資本的同時造成傷害。
9種熱門又有效的運動 快速鏟肉無負擔
減肥堪稱國民運動!想要達到目標,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養定期運動的習慣。運動是燃燒卡路里的絕佳方式,成為希望快速減肥民眾的熱門選擇,以下列出9種熱門又有效的運動,消耗卡路里前3名依序為拳擊、游泳和騎自行車。拳擊 半小時消耗約285-399大卡拳擊是一項激烈且具有挑戰性的運動,動作包括擊拳、踢腿、抬膝、跨步、側步、深蹲、弓步等,可以在短時間內燃燒大量卡路里,還有助於提高協調性和反應能力。游泳 半小時消耗約250-350大卡游泳是一項低衝擊運動,對關節無負擔,適合各種體能的族群。這是燃燒卡路里和增強肌肉的絕佳方法。游泳是一項全身鍛煉,可以鍛煉到所有主要肌群、精實體態,同時減掉多餘的體重。騎自行車 半小時消耗約210-294大卡(以時速20公里計算)騎自行車是快速減肥的絕佳方法,特別適合喜歡戶外活動的人。騎自行車能夠鍛煉腿部、臀部和核心肌肉,是雕塑下半身的好方法。這也是一種高強度的鍛煉,可以燃燒大量的卡路里,幫助快速減肥。籃球 半小時消耗約207-290大卡籃球不僅是熱門運動,也是所有球類運動中消耗熱量效果最佳的運動。從運球、傳球到灌籃等動作,都是大量進行有氧間歇的過程,可以鍛煉所有主要肌肉群,籃球還可以提高協調性和耐力。慢跑 半小時消耗約205-287大卡跑步是一種不退流行且簡單的快速減肥方法,這是一種高強度的鍛煉,可以燃燒大量卡路里,而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跑步還可以增強人體的心血管系統,以及幫助增強耐力。即使下雨也可以在健身房使用慢跑機。足球 半小時消耗約192-269大卡足球在全世界都受到歡迎,有趣而且可以快速減重。這是一種高強度鍛煉,可以鍛煉所有主要肌肉群,並且可以燃燒大量卡路里。足球還可以提高您的協調性和耐力,使其成為一項出色的整體健身運動。網球 半小時消耗約165-231大卡 網球是一項有趣的運動,這屬於高強度鍛煉,可以燃燒大量卡路里並訓練全身主要肌群。網球還有助於提高敏捷性和手眼協調能力。划船 半小時消耗約110-154大卡對於喜愛水上活動的人來說,划船是一項很好的減肥運動,即使不方便划船,也可以到健身房使用划船機。可以鍛煉手臂和核心肌肉,並且燃燒大量卡路里。此外,划船還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統,並幫助增強耐力。排球 半小時消耗約90-126大卡排球是適合減肥,還能培養團隊精神。這是一種高強度鍛煉,可以訓練到手臂、腿部和核心肌肉,以及燃燒大量卡路里。排球還可以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 原文出處:These Are The 10 Best Sports For Weight Loss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各類運動消耗熱量表運動30分鐘消耗的熱量
台灣重大死因皆與高血壓有關! 謹記「1原則」延長壽命
高血壓有著「沉默殺手」的稱號,因為它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之共同危險因子,依據110年衛生福利部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為十大死因的第2位、第4位及第6位,且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率及排行呈上升趨勢。拒絕高血壓 從日常這些事開始造成高血壓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吸菸、喝酒、缺乏適量運動、體重過重、攝取過多的鹽分等。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預防高血壓最重要的就是定期量測血壓,做好血壓管理及從年輕時開始調整健康的生活型態,如採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的飲食(三低一高飲食)、拒菸酒檳榔、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才能掌握健康的契機與關鍵。18歲以上23.6%一年內沒量過血壓 「722」原則掌控自我血壓根據國民健康署107年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結果發現,18歲以上國人一年內有23.6%沒量過血壓。社團法人台灣高血壓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最新「2022台灣高血壓指引」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量一次血壓,並搭配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取其平均值。如血壓值超過130/80 mmHg,建議積極進行飲食、運動和作息調整,再進一步諮詢是否需要接受藥物等治療。血壓健康管理 須個人自省、家庭支持雙管齊下國民健康署111年委託台灣高血壓學會針對民眾血壓自我管理行為與影響進行焦點團體訪談中發現,血壓管理需「以家庭為整體評估」,尤其具高血壓家族史之家庭,可及早發現潛在高血壓個案,且個案居家血壓管理遵從性高。研究也指出,單靠個人力量控制血壓容易成效不彰,需要周圍親友的提醒與支持,共同管理血壓值,並相互交流血壓管理的成果。
四旬男肝臟八成都被脂肪堆積 超音波檢查看起來泛油光
炸物配甜點讓人愛不釋手,但當心合併糖尿病會導致肝指數飆高。一位四旬男子有脂肪肝、糖尿病合併肝功能異常,肝指數最高飆到2百多,照超音波檢查看起來泛油光,「肝臟八成都被脂肪堆積!」即使服用護肝藥也無明顯成效。男子最後下定決心減重,每天夜跑瘦下20公斤,終於不用再吃血糖藥,重度脂肪肝也回歸正常。國外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數值越高,罹患脂肪肝的機率也越高。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張瑞旻說明,脂肪肝常見的成因包括酗酒、糖尿病、血脂過高、基因遺傳、體重過重或代謝異常、減重過快、飲食不正常及服用類固醇等藥物所引起,會造成脂肪代謝異常,堆積成脂肪肝。94%脂肪肝患者 有高血糖風險脂肪肝與糖尿病互為因果關係,94%脂肪肝患者有高血糖風險,脂肪代謝異常會造成胰島抗性增加,胰島被迫加班久了就會變成糖尿病,糖尿病又會造成身體代謝異常加重脂肪肝,形成惡性循環。皮膚變黃、容易疲倦 恐是肝硬化根據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4.3%肝癌與脂肪性肝炎有關。醫師提醒,BMI大於25(過重)之民眾,若合併肝功能異常、慢性肝炎,就屬於肝硬化之高風險族群,一旦等到皮膚泛黃出現黃疸、易疲勞倦怠時,恐為時已晚,容易罹患嚴重肝病。建議有脂肪肝之民眾,每半年應做肝功能超音波檢查,檢查肝臟表面是否有粗糙或硬化。「肝」緊運動減重 幫脂肪肝瘦身所幸脂肪肝可逆轉,包括控制體重、戒酒、減肥、少吃油膩食物、控制糖尿病等。每周運動3天,每次運動30分鐘,如慢跑和游泳都有助燃燒脂肪,將BMI維持在18-25之間;飲食方面少吃油炸類食物,多攝取蔬果與奶蛋魚雞等優質蛋白質,都可控制三高數值。最後,病急切勿亂投醫,有民眾曾誤食藥物導致急性肝炎送醫!醫師呼籲避免吃來路不明的藥品與藥草,以免造成肝臟發炎;另根據統計,大夜班從業人員肝指數平均偏高,因此維持健康作息也很重要;加上台灣B、C肝盛行,民眾一旦發現有肝炎,及早配合醫師治療,都可降低未來發生肝硬化與肝癌的機會。
余苑綺病逝/余苑綺大腸癌曾二度復發…專家曝「多數人防癌少這一步」 5招降低罹病風險
藝人余苑綺今(21日)病逝於台北榮總,享年39歲。回顧余苑綺長達8年的抗癌之路,在面對大腸直腸癌3期,與復發後癌細胞轉移至肝臟、肺臟乃至淋巴等處,以及歷經70多次化療,她都展現無比強大的意志面對病魔。不過,余苑綺罹癌前可說是生活作息最正常健康的余家人,對此,有專家指出,不少人忽略了「吃對東西」和保持正常作息和飲食同樣重要,與分享防範大腸癌的注意事項。余苑綺生前在節目《醫定要知道》中,曾透露自己是家中成員最注重飲食和作息的一人,且「拒吃油炸食品」,不解為何癌症會再度復發?同場節目來賓營養師劉怡里則認為,以余苑綺的情況來看,她罹癌原因可能是「好的東西沒有進來」,而控制飲食「只對一半」。劉怡里表示,許多人都知道要避免外食、油炸與燒烤食物,卻可能忽略攝取足夠的有益食物。劉怡里進一步指出,現代人偏愛精緻食物,導致壞菌增生,進而出現排便問題引發的大腸息肉增生機率,所以飲食要「壞的減少,好的增加」,讓壞菌不致影響腸道內菌叢生態,而所謂好的東西,指的正是「膳食纖維」!膳食纖維雖無法被人體消化,但可延長食物停留時間,吸收水分幫助排便,且不論是水溶性或非水溶性膳食纖維,皆有助於提升腸道健康。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常見於蔬菜、水果、糙米、燕麥、豆類、蒟蒻果凍;非水溶性則有豆類、蔬菜、水果、根莖類等。此外,據《早安健康》報導,「減少肉類、增加纖維」、「每天喝至少喝4杯水,一天最好喝8杯」、「節制菸酒」、「每周運動3到4天,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以及「定期篩檢」都助於防範與提早治療。另據《天下雜誌》報導,年紀大或超過50歲、曾有腸道息肉、體重過重與久坐不動者、有菸癮、父母手足或小孩有大腸癌病史、糖尿病患者、吃高脂低纖維或吃太多紅肉和加工物品者,皆為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子。
絕命地雷3/「猝死心臟病」前三名揭曉 不想被死神抓走「必做2檢查」
近年來許多藝人紛紛猝逝,包括高以翔、小鬼(黃鴻升)、以及龍劭華等,推測原因都與心血管疾病相關。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表示,導致猝死的3大心臟疾病分別為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先天性心律不整,其中又以主動脈剝離死亡率3~5成最高。居次則是心肌梗塞,死亡率約1~2成;而先天性心律不整的死亡率較難說明,主要是因為若病發時身旁有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幾乎就能挽回性命,但如果沒有AED,那喪命機率就幾乎百分之百。無論是塑化劑或其他危險因子,多吃高纖蔬果都能減少身體的氧化壓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圖/黃耀徵攝)蘇彥伯說,想要預防心臟病猝死,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健檢,「就算是一般的基礎健檢,從血壓值、心電圖、醫師聽診,都能早一步發現心臟疾病。」蘇彥伯建議若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吸菸習慣,可提早從30歲就開始健檢,一般人則建議40歲後。如果發現心臟異常,醫師會進一步安排心臟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這也是可預防猝死的必做2檢查,以主動脈剝離為例,透過這2項檢查就能提早發現;而心肌梗塞,需要透過電腦斷層檢查,才能在血管病變初期提早發現,心臟超音波只能在病況後期時才能察覺異樣。至於先天性心律不整,則可透過心電圖檢查,不過,由於心律不整發作的時間難以掌握,所以除非有相關病史、或曾發病過,才能藉由連續性心電圖檢查及早發現。 蘇彥伯說,主動脈剝離平時幾乎沒有症狀,往往發生時就難以挽回,建議從危險因子如遺傳、吸菸、高血脂或高血壓控制不佳等來判斷風險,提早進行相關檢查。而心肌梗塞則會有胸悶、絞痛、易喘等症狀,建議一旦察覺不適就趕緊就醫,由於心臟疾病往往彼此相關,或許也會同時發現主動脈異狀。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能夠及早發現血管狹窄、硬化,同時也能發現主動脈異常。(圖/報系資料庫)除此之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如果能擁有好的睡眠、不要熬夜、多吃高纖蔬果,就能降低血管內皮發炎的機率,而運動也相當重要,蘇彥伯建議掌握每周運動3天、每次運動30分鐘、心跳130下的「333」原則。更積極一點,則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但蘇彥伯也提醒,一定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千萬不要一次做到「滿」,否則也會帶給身體過大的壓力,同樣容易使得血管內皮組織發炎,反而更容易發生猝死風險。
王子宅在家接代言 跟鼓鼓自拍宣傳飢餓三十
邱勝翊(王子)、鼓鼓擔任第32屆飢餓三十代言人,疫情肆虐全球,弱勢兒童處境雪上加霜,因為疫情關係,關懷行程也改由線上視訊進行,王子、鼓鼓透過鏡頭了解南蘇丹目前面臨嚴重飢荒的狀況,不禁深深感嘆。而王子新電影《山中森林》因疫情中斷拍攝,居家防疫一個多月,忙著追劇、整理家裡、每天固定運動30分鐘,過得相當自律。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王子和鼓鼓透過遠端視訊,了解南蘇丹目前面臨嚴重飢荒的狀況,及當地受益家庭的情況。而因應全台三級警戒,兩位代言人是各自在符合規範下,自行拍攝代言所需的宣傳素材,王子笑說是一次特別的體驗,也很榮幸擔任代言人為公益發聲。好友昆凌也在得知消息後,向王子表示「後續若是疫情狀況允許,也想一同參與訪視行程、共同響應。」王子也大讚昆凌人美心善。王子、鼓鼓線上關懷南蘇丹受益媽媽。(圖/台灣世界展望會)王子和鼓鼓也表示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親身經歷去關懷脆弱兒童,傾聽、了解脆弱兒童的需要。王子說:「如果有機會可以看到他們,我會去和他們聊天,聽他們說話,了解他們內心需要的是什麼,我們可以為他們達成什麼願望。希望他們加油,我們會盡我們的力量去幫助他們。」支持「第32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請至台灣世界展望會飢餓三十網站。
方志友響應「#宅在家就好」 居家防疫廚藝突飛猛進
國內疫情嚴峻,第三級警戒也再度延長,守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承擔著無法想像的壓力,網路上也不斷出現「宅在家,挺醫護!」的聲浪。「#宅在家就好」社群活動一出,藝人韋汝、趙岱新、營養師宋明樺、中醫師黃獻銘,立刻發文為醫護加油,身為前線醫護的江坤俊醫師、許書華醫師及陳欣湄醫師等人,也紛紛響應。江坤俊在活動貼文中,分享醫護堅持到底的心情,並呼籲民眾「請你們待在家」,吸引廣大網友相挺,短短不到一天貼文就累積上萬讚數,網友紛紛留言「挺醫護!救台灣!」、「感謝醫護人員」,讓江坤俊備感溫暖。鄭凱云在家和兒子一起挑戰親子料理。(圖/TVBS提供)《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趁著宅在家期間,每周帶著兒子安安挑戰親子料理,展現「停課不停學」精神。疫情三級警戒期間,大雷雨警報來襲,《地球黃金線》主持人蘇宗怡,不但陽台大淹水,院子也出現小瀑布,活動貼文中的影片,只見蘇宗怡蹲在雨中,狼狽地挖樹葉通水管,一反平日光鮮亮麗形象,讓她禁不住大呼:「防疫生活考驗多!」《食尚玩家》主持人Dora,防疫閉關期間,除了要求自己每天運動30分鐘,也不忘藉機宣傳節目,向網友喊話:「宅在家也可以死守《食尚玩家》YT,看朵拉的直播!」正能量呼籲大家好好「宅在家」。愛貓的林予晞,疫情宅在家種起了貓草,尋找生活重心。「#宅在家就好」貼文影片中,林予晞的貓大口聞著剛長出的貓草,一臉享受模樣,林予晞俏皮地問:「據文獻記載,貓聞了會心情愉快,如何?有鬆嗎?」希望在疫情緊繃的狀況下,大家也要記得適時讓自己放鬆。方志友則貼文分享趁這次宅在家空檔,將瓶瓶罐罐的調味料整理好,現在廚藝精進到「一桌晚餐已經可以進階到40分鐘內完工。」文末並感恩表示,「這樣的日子裡能在家休息,享用美食,真的很幸福。」溫馨提醒大家,防疫在家期間也要好好吃飯。
北中南開唱 荒山亮盼粉絲多捧場
金曲台語歌王荒山亮近來推出新專輯,將於7月25日、8月8日及15日分別在台北、台中、高雄舉行「等待好天」演唱會。不過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他許多活動、工作取消、延期,時隔5個月回到台上開唱,心情興奮,問及票房壓力?他表示:「當然難免,希望粉絲們能多多來捧場。」他透露這次歌單將會以新歌為主、有1/3是經典歌,3個場次都會有一些彩蛋歌曲調整,目前也正在邀約嘉賓,希望每場有不同的驚喜獻給粉絲,粉絲當天可帶著新專輯,把握機會與荒山亮好簽名、合照,交流聆看完演出的音樂分享。荒山亮近來忙備戰演唱會,為自己打造專屬健身套餐,一週4次,來增加體力與肺活量,特別購買室內腳踏車,先騎一小時的單車、緊接搭配滾輪運動30分鐘,下午再出門游泳一小時,用持續不間斷、密集體力的訓練讓自己身形與體力維持在最佳狀態。至於飲食上,他表示為了護嗓,油炸、刺激性的食物暫時得先拒絕,其他食物則不忌口,還是要吃飽才有足夠的體力,畢竟這兩個月可是得宣傳新專輯、準備演唱會練團蠟燭兩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