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困難
」如何分辨流感和腸病毒? 醫曝「出現2症狀」腸病毒機率大
開學之後,因為在學校群聚,像是流感跟腸病毒這類傳染病,往往都會進入流行期,這2種呼吸道疾病,症狀有相似的地方,很多人不會分。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表示,如果有皮疹或口腔潰瘍,通常更有可能是腸病毒,而不是流感。胡皓淳指出,流感的症狀包括突發高燒、劇烈頭痛、肌肉疼痛和關節痛、喉嚨痛和咳嗽、疲倦和虛弱,跟腸病毒一樣,流感通常會導致突如其來的高燒,體溫可達39°C或更高,這種高燒一般伴隨寒顫和全身不適感,而感染流感時,頭痛通常比較劇烈,還常引起全身肌肉和關節的疼痛,胡皓淳提到,雖然流感主要影響呼吸道,但喉嚨痛和乾咳也是常見的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幾天到幾周;流感感染後,患者會感到極度疲倦和虛弱,這種狀態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至於腸病毒的症狀,包括發燒、口腔潰瘍和喉嚨痛、皮疹,以及腹瀉和嘔吐。胡皓淳說明,腸病毒感染也會引起發燒,但通常這種發燒的程度和持續時間不如流感那麼劇烈,而腸病毒常常導致,口腔內的小潰瘍,這可能會引起喉嚨痛和進食困難,這些潰瘍通常在口腔、舌頭和喉嚨部位出現。另外,腸病毒感染可能會引起皮膚上的紅疹,特別是在手掌、腳底和臀部等部位,這些皮疹有時會伴隨搔癢和紅腫,腸病毒感染也常常導致胃腸道症狀,如腹瀉和嘔吐,這些症狀會影響到,患者的飲食和水分攝取。胡皓淳說,兩者主要差別,第一,症狀發展速度,流感的症狀通常突然發作,發燒和其他症狀,會在半天、一天之內就迅速出現,而腸病毒感染的症狀,一般會逐漸出現,可能會先有輕微的不適,然後在2、3天後,逐漸加重;流感主要影響呼吸道,腸病毒則會影響口腔、咽喉以及胃腸道等部位,至於皮疹和潰瘍,這是最明顯的分別,如果有皮疹或口腔潰瘍,通常更有可能是腸病毒,而不是流感。
50萬分之一的機率!中國1歲男童腹部莫名腫脹 檢查後竟是「小寶寶」
中國湖南湘潭近期發生一起罕見病例,當地一名1歲5個月的男童杜軒軒(化名)因肚子莫名脹大,被父母帶到湖南省人民醫院就診。結果醫生發現他的腹腔內有一個直徑達13厘米的巨大混合密度囊性腫塊,佔據了腹腔的大部分空間。手術切除後,醫師發現,這個腫塊竟然是個有著雙手雙腳、頭部尚未發育完全的胎兒。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三個月前,杜軒軒的父母發現軒軒右上腹部較大,起初以為是進食過多所致,並未在意。隨著時間推移,軒軒的肚子越來越大,且經常哭鬧,這才引起父母的警覺,帶他到醫院檢查。而在發現腫塊的存在後,醫師同時也確認軒軒體內的腫瘤存在破裂出血、壓迫腹內重要器官的風險,需立即手術切除。於是急忙幫軒軒進行手術移除。經過專家團隊的精心治療,軒軒成功移除掉這個腫塊。但醫師後續在病理切片檢查中,發現這個切除的「腫物」竟然有完整的雙手雙腳、背部以及尚未發育完全的頭部。主刀醫生閻大益主任解釋,這其實是寄生胎,也稱為胎中胎,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發病率約為新生兒的50萬分之一。據了解,寄生胎是指在本應發育為雙胞胎或多胞胎的情況下,只有一個胚胎正常發育,另一個發育異常的(較小的)胎兒被包裹進發育正常的(較大的)胎兒體內。寄生胎與寄主是孿生兄弟或姐妹,但由於發育不完全,無法獨立生存,需要依賴寄主提供營養。杜軒軒體內的胚胎屬於內生性寄生胎,發生率極低。報導中也提到,寄生胎大多在出生後一年內被發現,目前文獻記載的最大年齡為60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患兒體內只有一個單一的寄生胎,極少數病例中,患兒體內可能有多個寄生胎。大多數寄生胎發生在腹部,其中80%位於腹膜後,其他罕見的發生部位包括顱腔、縱隔、陰囊、盆腔等。過去印度也曾出現類似案例,當地一名出生僅三週的女嬰因腹部肿大,被發現腹內有8個寄生胎。經過約90分鐘的手術,醫生成功將所有寄生胎切除,女嬰目前正在康復中。醫師也提醒,被「寄宿」的嬰兒通常表現為腹部明顯比同齡孩子大,寄生胎可能隨著寄主的成長而增大。大多數患兒在幼年時會出現不適症狀,如腹部脹大、疼痛、進食困難等,應及時就醫。
長期疲倦、咳嗽恐罹癌? 醫曝「7症狀」應及時診治:發現時已晚期
罹癌前身體也會有警訊!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其實身體會透過不經意的狀態,反覆對人發出警告,而這些預警,可能是身體在努力抵抗癌變過程中的反應,而黃軒也列出了7個「癌症來臨前的小症頭」,只要能抓住每個機會,對這些信號保持警覺,仍可以及時診治,防止癌症朝晚期發展。1.一直感覺疲勞在一般情況下,只要好好休息就能很快調整回來,但若是長期(超過6個月)反覆疲倦,可能就要注意是否為「慢性疲勞症候群」。黃軒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與多種體內多壓力來源,如血清功能系統、細胞因子、發炎反應、代謝功能失調、粒線體功能障礙等等,甚至和遺傳變化都有關,並將使人體免疫力受到破壞,讓潛藏在體內的癌细胞快速生長,尤其消化器官癌症腫瘤,並與慢性疲勞、便秘關係更加密切。2.女性持續腹脹女性如果腹部持續腫脹、有壓迫感,甚至下腹或骨盆出現疼痛、腸胃不適,並有進食困難、極易有飽腹感持續數周不緩解的症狀,就有可能是卵巢癌的徵兆,而卵巢癌又被稱為「婦女的沉默殺手」,由於其症狀在早期通常不太明顯,且會有持續的腹脹感,容易會被忽視。3.經常性腹痛常常有腹痛的症狀,夜間也更加嚴重,卻摸不到肚子哪邊疼痛,平躺時又更加嚴重,最後只能坐著入睡時,就可能是胰臟癌的前兆,而發現時通常也已經是晚期了。4.一直火燒心火燒心,是形容食道底部的括約肌鬆弛,使胃酸逆流經過食道至口中,因為強酸刺激所造成的燒灼感,又稱為胃食道逆流 如果有長期症狀,又合併有腹部疼痛、胃有大潰瘍,吃止痛藥、止酸藥物仍不能緩解時,可能是食道、咽喉、胃部等發生癌變的前兆信號。5.一直血便血便常會和痔瘡混淆,但血便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若等到出現糞便變細條、大不乾淨、次數增加或有便秘症狀出現,可能已經是大腸癌晚期了,因此民眾應該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大腸是否有息肉、腫瘤,確認是否出現惡變情況。6.一直血尿當發現尿液帶血跡,但身體沒有其他不適時,總會以為只是身體上火,但實際上,這可能是膀胱癌的前兆。黃軒就提醒,在膀胱腫瘤中,惡性膀胱癌佔大多數,無論良性還是惡性腫瘤,都可能出現無痛性血尿,由於缺乏疼痛或其他不適症狀,患者可能不會多加重視,從而延誤了及時的醫療診斷和治療。7.一直咳嗽咳嗽雖然是普遍常見的症狀,但如果持續3個星期以上乾咳、咳出帶血的痰,並伴有不明原因低燒、胸悶、呼吸急促、大量泡沫狀痰液的情形,服用藥物亦未減緩,恐怕是肺癌的風險,建議趕緊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便確認肺部是否存在異常。
男子國外賣菸草身家億萬 六次手術「全部失敗」慘瘦65公斤
一名中國楊姓男子在加勒比海地區做菸草生意累積了億萬身家,沒想到他誤食了魚刺之後,由於當地醫療水準不足,無法提供完善醫療,讓他一連六次手術全部失敗,人也從100公斤瘦到只剩35公斤,最後返回中國上海就醫,才撿回一條性命。據《網易新聞》報導,楊姓男子在加勒比海的旅遊天堂巴貝多(Barbados)做菸草生意,身家億萬。由於巴貝多盛產海鮮,楊姓男子自己又喜歡吃魚,日前一時不察竟將一根筷子頭大小的魚刺吞入食道,不僅導致食道穿孔,肺部也受到感染。意想不到的是,巴貝多醫療資源不足,好幾家醫院都不具備胃鏡檢查的設備,對於卡在楊姓男子食道的魚刺竟束手無策。楊姓男子輾轉了多家醫院,先後做了六次手術,然而六次手術居然全部失敗了!由於長期進食困難,楊先生原本100多公斤的體重,爆瘦到只剩40公斤不到。家屬趕緊勸他回中國求醫,找上了上海市胸科醫院食管亞專科主任李志剛醫生,卻讓李醫生頭大不已:「還沒見過一個人,對自己的病情這麼不瞭解的。」原來,由於楊姓男子已經接受過多次手術,醫師必須獲取明確的病史,知道前期治療方案,才能夠完成診斷和制定治療策略。沒想到對於自己的病情,楊姓男子卻是一問三不知,就連出院紀錄都不曾向當地醫院索取,不得不在上海重新完成相關檢查。檢查後醫師評估病情,發現國外的幾次治療,已經毀掉了他本來可以用於重建食道的正常消化道結構。只能採取代食管手術中最複雜的結腸代食管術式,截取患者的一段結腸來替代掉食道,重新連結回消化道,才有可能讓患者能夠重新吃飯和說話。手術的難度極高,幸運的是楊先生相對年輕,身體還有重建的精力,在醫護團隊的治療下,術後三週後,楊先生恢復了進食功能,也能夠正常發聲了。
日美女主播罹病停工7個月!近況曝「手指動不了」進食困難
日本高人氣電視台的26歲女主播渡邊渚長相甜美,她在富士電視台播報晨間新聞一度被觀眾形容是早晨的動力。不過度邊渚卻無預警在2023年7月生病住院,事業一切停擺,並透過社群透露自己手指動不了,無法好好吃飯。至今已經過7個月,目前她仍在休養當中,也讓不少網友擔心。渡邊渚去年6月開始身體出狀況,到了7月開始就住院治療,並在10月時發文透露自己過去4個月完全無法好好吃飯、走路,就連手指都不太能動,生活不僅失去了目標,不能做的事也多到數不清,而她在這期間完全沒有公開病因。她直言自己並非做錯事才生病,更不想把現在做不了任何事的狀態當作是一種懲罰。由此可知渡邊渚的病情相當嚴重,就有網友推測她是否罹癌,但是渡邊渚並沒有任何回應,讓網友相當擔憂,並紛紛湧入渡邊渚的IG為她加油打氣。渡邊渚手指動不了,無法正常拿握餐具。(圖/翻攝IG/渡邊渚)工作停擺經過7個月,渡邊渚持續更新近況,手指要自由活動對她來說相當困難,吃飯時必須靠輔助工具使用湯匙,就連扭開瓶蓋都要裝上特殊工具才能順利轉開。近期渡邊渚在限時動態寫下,白天都不太餓,整天只有喝紅茶,晚上終於吃了一餐,但是對比以前,現在連筷子都拿不動,只能改拿叉子吃麵。她更發出血壓脈搏數據,圖中顯示渡邊渚疑似處於低血壓,而她則是希望血液趕快上升。
打嗝停不下來?伴隨「這些症狀」可能是胃在求救!醫示警:嚴重恐是癌症
打嗝是一種常見的生理反應,雖然打嗝通常無害且會自動消失,但若打嗝一直停不下來,小心可能是胃部的求救訊號!醫師提醒,如果打嗝持續48小時以上,並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等症狀,需盡快就醫,很有可能是胃部疾病的徵兆,最嚴重恐是癌症的警訊。鄭泓志說明引起打嗝的原因。(圖/翻攝自臉書個人粉專「你的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內科慢性病」)究竟打嗝是怎麼引起的?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在個人臉書粉專說明,打嗝通常是因膈神經受到刺激,造成橫膈膜肌肉收縮,使氣管閉合,產生一種短促的聲音。引發打嗝的常見原因有很多種,像是進食速度過快、吃得太飽導致胃脹氣、喝碳酸飲料或邊吃飯邊說話等,這些行為都會在無形中吞下太多空氣,甚至情緒激動、壓力過大也可能會刺激到膈神經,引發打嗝。雖然大多數的打嗝都對身體無害,只要適當調整呼吸、喝水,並用按摩或改變姿勢等方法,就能緩解打嗝。不過,鄭泓志警告,如果打嗝現象持續48小時以上,並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等症狀,甚至演變成長達1個月的「頑固性打嗝」,這個現象很有可能是以下5種胃部疾病的徵兆,要盡快就醫。 1.胃食道逆流:由於食道和胃之間的閉鎖機制受損,讓胃酸進入食道,刺激神經進而引發打嗝。2.食道裂孔疝氣:胃部經由食道裂孔上移至胸腔內,可能造成逆流和打嗝。3.腸胃炎:胃黏膜的發炎可能會導致食物和液體逆流到食道,刺激神經後,就會引起打嗝。4.胃潰瘍:若是出現胃或十二指腸的潰瘍,代表胃酸分泌過多,可能造成逆流和打嗝。5.食道癌:食道癌或其他胃腸道相關的腫瘤若是壓迫到神經,就會引起打嗝。持續性打嗝通常較難自行消失,那該如何治療呢?鄭泓志提到,有許多藥物可治療打嗝,例如肌肉鬆弛劑、鎮靜劑、止痛劑、抗癲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一般服用5-10天就能有效緩解症狀。但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可能會評估動膈神經手術,植入可充電的呼吸調節器,以電流刺激膈神經以改善橫膈肌的功能。一般來說,醫師會安排照腸胃鏡或抽血檢查,以確定造成打嗝的真正原因,並針對病症治療。鄭泓志提醒,打嗝不僅會讓人感到不適且專注力下降,嚴重的話還會影響睡眠、進食困難,甚至增加憂鬱症風險!不過別擔心,一般打嗝可以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來避免,例如吃飯細嚼慢嚥不說話、少喝碳酸飲料或酒精、不暴飲暴食導致胃脹,以及飯後多走動,都可以避免打嗝發生。如果出現持續性打嗝,一定要趕緊就醫,妥善治療才能根除症狀。
海廢又惹禍?黑尾鷗台東現蹤 脖套橡皮圈等待救援
1隻頸部套著黑色橡皮圈的冬候鳥黑尾鷗近日出現在台東富岡漁港,因無法掙脫讓人心酸,野灣野生動物醫院表示將到場救援。2年前澎湖也出現有「黑頸圈」的黑尾鷗,台東野鳥學會呼籲各界應重視海洋廢棄物問題。黑尾鷗是冬候鳥,每年都有一定的數量來到台灣,台東富岡漁港因有許多食物及釣客,常吸引鷗科鳥類停留覓食。陳姓釣客說,這隻海鷗已在港區待了將近1星期,通常在堤防邊撿拾小魚或釣餌來吃。林姓資深鳥友表示,2022年春節前,同樣有1隻掛有黑色橡皮圈的黑尾鷗現身在澎湖西嶼竹灣箱網養殖區,許多人認為可能是同1隻,不過富岡港這隻是1齡幼鳥,而澎湖的現在已是3齡的成鳥,應該是不同的個體。台東縣野鳥學會解說員許宸指出,鳥類身上本來就不應該出現這類人為垃圾,這隻宛如囚犯戴著頭銬的黑尾鷗,顯示海廢問題日益嚴重,過去每年在台東度冬的黑尾鷗,總有幾隻在覓食過程被釣線纏到、身上卡著垃圾,嚴重可能致死。野灣動物醫院公益勸募課長王時瑋說明,在鳥類無法掙脫的情況,橡皮圈將伴隨牠長大,不斷壓迫頸動脈、氣管、食道,長期恐導致牠進食困難、影響血液循環,院方將盡快到場誘捕救援。
牙齒搖晃進食困難卻恐懼看牙! 數位導板植牙提升治療精準度
38歲王先生,長期害怕看牙,五年前因為牙齒外飆、搖晃、走位,以及吃東西時感到困難,因此下定決心想要整理牙齒,經醫師後,大部分的牙齒因嚴重牙周病無法保留,再加上病人比較無法接受傳統活動假牙,因此透過牙周、矯正、贋復的合作治療,將剩餘牙齒恢復整齊以及重建好地基後,透過數位導板植牙方式進行多顆植牙植入,完成假牙製作,最後終於重拾笑容以及咀嚼功能。傳統植牙需製模 數位植牙分2種傳統手術植牙從資料收集、電腦斷層影像拍攝、手術規劃、植牙植入、假牙的製作等作業,會利用印模材取出一個實體的模型來進行手術導引板的製作。手術時,醫師會根據臨床實際情形,做植牙方向的調整,必需仰賴手術醫師的經驗以及技術。隨著牙科數位化的進步,奇美醫院牙醫部贋復科主治醫師葉松穎說明,在數位植牙上可以分成「數位導航植牙」以及「數位導板植牙」兩種不同輔助模式,植入的人工植體目標位置是一樣的,但在手術中,數位導板植牙無法像數位導航植牙一樣可即時且反覆精準地控制深度、位置及角度,若大範圍缺牙,恐致導板較不穩定而影響精準度。數位導板植牙 精準將植體植入規劃位置「數位導板植牙」的方式是將傳統模型利用桌掃機進行數位化,或是利用口掃機取得口內數位模型,接著利用植牙導板設計軟體結合數位模型以及含有地圖資訊的電腦斷層資料的疊合,在軟體上規劃出植牙擺放的角度與位置,再利用3D列印機打印出靜態數位手術導引板。醫師手術時,就像高鐵開在既定的軌道上,因為已經規劃好目的地,就可較精準將植體植入到規劃位置。等到植體與骨頭整合好,就可取模進行假牙數位化設計、製作以及裝戴。植牙後固定追蹤 並非一勞永逸葉松穎醫師表示,植牙的照顧是一輩子的事情,儘管數位化植牙流程搭配有經驗的醫療團隊來執行,對於病人治療的確可以提供許多好處,但並非植完牙後就可一勞永逸,病人除了要有好的潔牙能力以及執行清潔能力的意願,也要懂得讓自己遠離致病危險因子,做好生活型態管理,比方說不要咬過硬的東西或是食物。另外,如果本身有牙周病、糖尿病的病人,更應控制自己的口腔健康,以及控制好血糖,方可確保植牙成效。千萬要記得定期回診的重要性,及保持自己的警覺心,植牙後有任何異常,要提早回診檢查,藉由早期發現問題並進行治療。
禁忌多!鬼月手術死亡率並沒比較高 醫籲「勿迷信」而延誤治療
農曆7月鬼門開,不少民眾的日常生活也開始有顧忌,會提早回家、避免戲水等,也有病人不敢在這個月分動手術,不過,根據醫師觀察,近年來,拒絕在7月動刀者有減少跡象,但仍有約1至2成病人有這樣的想法。醫師表示,曾有1名70多歲有心血管問題的老翁,常常胸悶、喘,卻因鬼月拒絕手術,最後在院外心臟病發,靠電擊才救回一命。鬼月動刀是否真有風險?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依他臨床20多年的經驗來看,並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無論是手術併發症、出意外的比例,都沒有因鬼月到來而有所提高,而抱持鬼月忌動刀想法將手術時間推遲的病人,近年來也已越來越少。「有些手術具有急迫性,有些則可擇日再做」,王宗道表示,心臟科的手術會根據病人狀況來決定,假設病人的胸悶、氣喘症狀,在活動時加劇,一周出現2次或以上,甚至要使用舌下含片來緩解,這樣的病人,手術絕對不能拖;若在穩定用藥下,症狀未因活動而加劇,每周發生次數低於2次,則不具急迫性,可在3個月至半年內接受手術,避開忌諱的日子。曾有1名70多歲老翁,稍微活動就會喘,且每周發生次數已超過2次,經醫師評估具有急迫性,應盡速接受心導管手術。然而,老翁因遇上鬼月抗拒手術,最後在院外心臟病發緊急送醫,得靠電擊才搶救回來。王宗道說,雖然抗拒在鬼月動刀的病人已減少,但他實際碰到、具有這類想法的病人仍有1至2成左右。他提醒病人,穩定的用藥非常重要,也要做好自我覺察,一旦發現活動時胸悶、氣喘,耐力越來越差,爬一點樓梯就不舒服,就應接受醫師評估、治療。長庚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趙盈凱表示,鬼月動刀的死亡率並沒有比較高,反而因著部分病人不敢動刀,病人數減少,醫療品質更好。他提醒病人,期別越高的癌症,手術越不能拖,而消化道癌症患者,如有進食困難問題,越拖營養也會越差,恐影響預後,建議及時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男患口腔癌末期 堅強挺過療程「我不能倒下才能照顧家人」
從事蔬菜運輸業的「阿志」辛勤工作養家,每天工作12到14小時,因身體亮紅燈,就醫竟確診口腔癌末期!經歷了32次放射線治療及6次化療,手術取大腿皮肉補臉,一家頓時陷入困境。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每1.03小時就有一人確診口腔癌。為了幫助像阿志這樣的口腔癌病友,陽光基金會發起「口腔癌病友服務暨防治計畫」,呼籲大眾協助癌友撐起搖搖欲墜的家庭。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每1.03小時就有一人確診口腔癌,其中9成為男性,並已連續3年逾3,000人因口腔癌死亡。其中口腔癌發生人數最多的職業分別為「漁撈業」、「建築工程業」及「汽車客運業」,這群人默默支撐運作著國人每天的日常生活所需,長時間的勞動負荷也往往讓他們面臨高度疾病風險。▲阿志手術後裝上鼻胃管管灌營養品與流質飲食,現在在陽光基金會治療師指導下練習以口進食。(圖/陽光基金會提供)父親節心願:「我要盡快好起來,才能好好照顧他們。」為了給妻小過好的生活,阿志從事蔬菜運輸南北奔波,竟於110年4月罹患口腔癌,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未料111年12月底癌細胞復發,阿志經歷了32次放射線治療及6次化療,手術切除左上齒齦,醫生取他大腿皮肉修補臉部缺損,並裝上鼻胃管管灌營養品與流質飲食,好不容易才能維持生命。阿志面臨疾病與經濟崩盤的雙重打擊,一度陷入走不出的困境,但看著妻子為了家中房貸、生活、孩子學費到餐廳洗碗打工,他感到心疼不捨,「我不能倒下、要盡快好起來,才能好好照顧他們。」不讓爸爸倒下! 「口腔癌病友服務暨防治」計畫為了幫助像阿志的口腔癌病友,陽光基金會發起「口腔癌病友服務暨防治計畫」,籌募口腔癌病友生心理重建、營養品及經濟補助等服務經費,盼大眾伸出援手幫助口腔癌病友度過難關,撐起搖搖欲墜的家。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表示:「陽光基金會每年關懷服務逾1,100名口腔癌病友,7成以上為第3、4期患者,他們多是家中經濟支柱,除需面對病魔威脅,還得面臨頭頸部因開刀缺損造成的口齒不清、進食困難、體重下降與營養不足等、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心理、復健等壓力,一旦倒下整個家庭搖搖欲墜,陽光提供營養品幫助他們能夠維持體力以撐過前期治療,並提供定點及外展的復健服務以克服吞嚥困難、說話功能的障礙,幫助口友們站起來重拾這些家庭的未來希望。」今年2月陽光基金會社工介入關懷,提供營養品補助、復健服務、支持團體及經濟補助等資源協助,幫助阿志一家生活逐漸穩定下來。父親節前夕,阿志表示:「感謝陽光讓我重新站起來!」儘管面臨癌病的考驗,身為一家之主的他依然堅強地面對,期盼為所愛的家人扛起未來。
SMA成人患者30年來首獲治療機會 重拾未來信心與希望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本以為一輩子就這樣了,沒想到過30歲還有治療的機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神經免疫暨基因疾病科主任 郭育呈醫師分享近期開始進行背針治療的30歲女性SMA患者心聲,在公家機關上班的她,在家人陪同下前來進行治療,「從5月底開始,目前進入第三次治療,非常期待透過治療有機會維持肌肉力量甚至有些微進步,這些平凡的小事對我跟家人來說都是值得慶祝的大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簡稱SMA)為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全國約400多位患者,因為脊髓及腦幹的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嚴重持續性的肌肉萎縮、無力,最終導致病患行走或進食困難,甚至無法呼吸導致死亡。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用藥給付範圍擴增 病友有機會不再退化郭育呈醫師說,SMA的藥物研發是醫療科技上很大的進展,及早使用藥物治療可以有效阻止疾病惡化,目前台灣有三個藥物上市,分別採背針、口服藥、基因治療等形式,納入健保的有背針與口服藥,顧名思義,這兩種治療藥物的給藥方式完全不同。背針是治療SMA的第一種用藥,將藥物直接送到中樞神經系統,也就是這個疾病發生的源頭,做最直接的治療,在全球有豐富的治療經驗,療效與安全性較明確。另一方面,口服是藥水的形式,必須冷藏,天天固定時間吃藥,跟其他口服藥一樣,需經腸道吸收發生作用,療效也有可能被血腦障壁影響。目前健保署是根據臨床實證和給付效益來決定擴增給付範圍,口服藥物可用在「2個月以上未滿18歲病患」,背針則是沒有年齡上的限制。郭育呈醫師進一步說明,今年健保署擴增SMA用藥給付範圍,對病友和醫界來說都是令人振奮的消息!意味著病友有機會用藥,有機會讓運動功能不再退化,接受治療對病友與其家庭都是改變生命的機會,病友得以保持基礎生活自理的能力,及至發揮自身所長回饋社會。非常欣慰看到這樣的進展與改變,感謝健保署照顧SMA病友。最後呼籲病友平時要照顧好自己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並可以盡快回診接受評估,確認自身是否符合用藥資格,一同邁向台灣SMA治療新篇章。
被「輪胎項鍊」困6年...印尼鱷魚恐被勒死 35歲男成功捕獲解套
印尼中蘇拉威西省的巴路(Palu)有一隻鱷魚,6年前被摩托車輪胎套住頸部,甚至還以「輪胎項鍊」鱷魚而聞名,不過隨著牠體型愈來愈大,輪胎也越來越緊,恐威脅生命,因此一名「爬蟲類愛好者」提利(Tili)決定幫忙牠鋸斷輪胎。綜合外媒報導,一尾知名的「輪胎項鍊」鱷魚6年前遭摩托車輪胎套住頸部,由於牠的體型愈來愈大,輪胎越來越緊,牠也越來越難脫身,當地村民相當擔心牠會被輪胎勒死,或者因進食困難餓死。而當地政府2020年1月為了幫鱷魚鋸斷輪胎懸賞捕捉,但牠的警覺很高,因此遲遲沒能成功,不過近日一名35歲的「爬蟲類愛好者」提利(Tili)7日晚間成功捕捉到鱷魚,也將「輪胎項鍊」鋸斷,救了鱷魚一命。提利捕鱷魚的本事是自學而成,他用活雞、活鴨當成誘餌,吸引鱷魚落入陷阱,不過這尾鱷魚相當機警,曾2度掙脫陷阱,當時人們也懷疑提利的捕捉計畫恐會失敗,不過經過了3星期的捕捉,終於在7日晚間成功捕獲;提利也表示他這麼做是為了解救動物,過去他也曾救過蛇、鱷魚和各種爬蟲類,「我沒辦法看著牠們受苦。」
舌頭潰爛「呈菜花狀」…她痛到暴瘦只剩35kg 女兒嚇傻急找原因
大陸一名68歲張姓婦人因舌頭反覆潰傷,且伴隨疼痛,已經嚴重影響她的進食與生活,因此前往醫院就醫。醫生發現,張婦舌頭潰傷呈菜花狀,經診斷是舌癌,後續為她進行切除腫瘤手術、安排化療,目前張婦已出院。根據陸媒《極目新聞》報導,張姓婦人透露,自己的右側舌頭一直有潰傷,吃東西很痛,嚴重影響生活。張婦的女兒則說,「母親務農,擔心給兒女造成負擔,因此一直忍著,後來我們發現她很少吃飯,體重只剩35公斤,一問才知她舌頭痛。」經過詳細檢查,口腔科主任曹直發現,張婦的潰傷位置在右側舌緣,呈菜花狀,大小為3*5厘米,接近舌中線處,「我們高度懷疑是舌癌。」果然,病理診斷結果顯示,張婦所患的是中低分化舌癌,惡性程度較高。為徹底清除癌變組織,降低復發率,醫生切除了張婦舌部的腫瘤,清掃右側頸淋巴結,還將右側下頜骨部分切除。醫生說,「張婦口腔右側有殘冠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尖銳的牙齒很容易擦傷口腔黏膜,與舌癌的產生有一定關聯,因此我們在手術中也一併處理了殘冠等其他的口腔問題。」手術後,張婦還接受了化療,所幸恢復狀況良好,目前已出院休養。口腔科主任曹直表示,預防舌癌平時就要做好口腔衛生,及時處理殘根牙,防止口腔黏膜擦傷,生活中要注意飲食,避免辛辣物的刺激,同時,如果出現長期不癒合的口腔潰瘍,而且潰傷面較大、伴有疼痛的情況時,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趕快就醫。
以為只是「感冒喉嚨痛」 醫警告:這種病死亡率破50%!
又到了秋冬季節轉換的時候,不穩定的氣候要特別留意,就算只是小病也不應忽視,簡單的喉嚨痛也有可能是「深頸部感染」!專科醫生表示,如果慢性病老人擴散至胸部縱隔腔,死亡率將超過50%。據《醫療健康網》報導,日前一名88歲老人在急診主訴、進食困難、呼吸喘、脖子腫脹,醫生發現他扁桃腺旁膿瘍、深頸部感染,緊急幫他動手術治療。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欒智偉醫師表示,這種現象如果發生在患有慢性病老人的身上,因為他們的免疫力較差,若以為是小感冒而延誤治療,導致擴散至胸部縱隔腔的話,死亡率將超過50%。欒智偉指出,小朋友發生深頸部感染,通常是以上呼吸道的感染造成頸部淋巴結及咽後膿瘍;成人則是以齒源性感染為主。他提醒,許多病人經常同時有免疫方面的問題,例如糖尿病、風濕免疫疾病等。以為只是感冒、喉嚨痛就不去看醫生?欒智偉表示,深頸部感染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如壞死性筋膜炎、頸靜脈栓塞、骨髓炎、嚴重敗血症等。他提醒如果有脖子腫大、吞嚥困難或呼吸會喘等情況,應該要盡快就醫,讓醫生仔細診療。
神秘金環海豚出沒?疑誤套漁具垃圾急速消瘦
駐守於北海道紋別港的日本海上保安部,8日午後1點半拍到海上出現一尾海豚,其身體被一個金環緊緊套住,影像流出後引發議論。目前日本鯨類研究所看完圖像研判,該海豚應該是太平洋短吻海豚,但牠身形消瘦,有可能漸漸衰弱中。據日本媒體報導,駐守於北海道紋別室的海上保安部巡邏船員,8日午後1點半在拍攝海上情形時,意外發現這個金環海豚的奇特景像。外界研判,這個金環應該不是研究用途的,而是漂流在海上的垃圾,很有可能是金屬漁具,海豚在游泳時意外被套住而無法脫困。該隻海豚目前去向不明,日本海上保安部表示,這隻海豚並沒有進食困難,但願牠能早日脫困。(財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