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警戒線
」 CPI 主計總處 通膨 消費者物價指數 物價十月CPI年增1.69%創3年半新低 「這水果」卻逆勢漲四成比黃金漲得更兇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6)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69%,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已連續兩個月低於2%的通膨警戒線,並創下逾3年半以來的新低。至於17項重要民生物資,10月平均年跌0.62%,以雞蛋價格下跌近27%最多。主計總處指出,10月的CPI增幅主要受到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特別是蔬果價格在山陀兒颱風的影響下上漲。除此之外,食用油、外食費等食品類價格也呈現上漲趨勢。相比之下,蛋類、油料費和機票價格出現下跌,部分車款也進行降價促銷,對漲幅形成了一定的抵銷作用。若扣除蔬果及能源項目,核心CPI的年增率縮小至1.64%。具體來看,物價上漲的品項中,香蕉價格漲幅最大,達42.44%,超過了金飾及珠寶的27.35%的漲幅,成為10月CPI漲幅的主要推手。其他漲幅較大的項目還包括蔥、番石榴、診所掛號費以及食用油類等。在七大類別中,食品類的價格漲幅最大,達2.7%,其中水果和蔬菜分別上漲了8.81%和4.21%。醫藥保健類別漲幅為2.51%,主要受醫療費用和部分藥品、保健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居住類別則上漲2.25%,反映了台電的電價調整及房租、住宅維修費等上漲的情況。
AI動能持續!中經院上修今年GDP至3.96% 通膨連3年破警戒線
中經院今(25)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受惠於強勁的人工智慧(AI)需求,以及股市熱絡,共同促進了台灣經濟「內外皆溫」的特徵,上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96%,較7月預測的3.81%上修0.15個百分點,接近4%水平。同時,還預測明年成長率維持在3%之上,達3.03%。中經院預測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3.96%,較上次預測上修0.15個百分點,成長模式呈現「內外皆溫」。其中,內需貢獻3.07個百分點,而國外淨需求貢獻0.89個百分點。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台灣的外銷在過去幾個月連續突破500億美元,這不僅推動了投資的增加,也穩定了內需的成長。展望2025年,預測經濟成長率為3.03%。連賢明說,台灣AI產業預估還是會繼續成長,但幅度應會慢慢下降。針對通膨問題,中經院指出,由於電價調漲及颱風等天災造成蔬果價格上揚,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預測將達到2.17%,連續三年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展望2025年,預測CPI年增率為1.96%,有機會降至2%以下。對於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是否會衝擊台灣經濟?連賢明表示,美國總統大選一定會牽涉到全世界,一定會影響到台灣的經濟,包括利率政策及產業政策,但台灣的半導體的產業、尤其在AI的部分,應該動能會持續,相對衝擊沒有那麼大。中經院同時提醒,雖然台灣經濟表現穩健,但未來仍需留意4大不確定性,包含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走向,中國經濟成長走勢及兩岸關係動向,國內投資支出及廠商對未來信心展望,以及地緣政治、美國總統大選後的政經走向。
美聯準會決定降息 台灣「電費漲、房價高」難跟進
美國聯準會(Fed)調降利率不到24小時,台灣央行今也將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決定利率政策和房市管制方向。受制電價4月漲價後的通膨效應仍在,加上房價漲勢難抑,我央行都有無法跟進降息的現實壓力,應會形成「台美不同調」。但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昨主張「降息吸引外資」,認為各國利率在降低,台灣應和國際接軌,除鼓勵國內企業繼續投資,也吸引外資企業。萬眾矚目的聯準會於19日凌晨公布最新利率決策,由於本次形勢複雜,外界的預測最後仍在降息2碼和1碼之間搖擺不定。摩根大通集團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的態度則格外鎮定,他表示無論「降息幾碼都不至於驚天動地」,聚焦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更為重要。深諳聯準會事務的財經記者蒂米羅斯(Nick Timiraos)依然對降息幅度全無定論,但他補充,因為年內只剩11和12月兩次會議,本次會議的相關資訊具備高度參考價值,往後的季度預測也可為年底決策提供具體參考。對此金融圈認為,聯準會之所以降息,主要考量是通膨降溫、經濟放緩,但台灣「通膨才正要高起來」,國內物價已連續4個月衝破2%通膨警戒線,8月CPI年增率2.36%,僅較7月小幅回落,這還是颱風影響蔬果價格沒有想像中大的情況,通膨沒到可以無視地步。另一個因素就是房價。財政部去年推出新青安房貸助長房價,央行6月啟動第6波房貸管制措施,然因房市火熱,導致銀行不動產放款水位高漲的「一貸難求」,甚至上綱成為政治事件。央行不太可能降息助攻房價,推估利率不變最安全。金融圈直言,自2022年3月以來,聯準會共升息11次、合計21碼,「當然很有空間降」,反觀台灣在疫情後僅升息3碼半,「每一碼都彌足珍貴,就算降息也要省著用」,除非出現明確的經濟衰退訊號,否則不會貿然降息。
出口放緩不如預期!GDP下修至3.9% 物價連3年破2%
主計總處16日公布最新經濟預測,由於第2季出口擴增力道不如預期,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3.9%,較5月預測的3.94%,小降0.04個百分點,每人GDP為3萬3402美元;由於凱米颱風造成蔬果價格波動、外食費與房租漲勢延續,主計總處也同步上調全年CPI為2.17%,拉高0.1個百分點,是第3年破通膨警戒線。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長蔡鈺泰分析,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主要是第2季出口表現不如預期,全年商品出口規模較5月預測下修了58億美元,不過,幸好民間投資熱絡、上市櫃資本支出增加,加上就業市場穩健、廠商調薪意願提高以及股市上漲財富效果,抵銷出口下滑的衝擊。主計長陳淑姿形容當前景氣「穩健擴增」,明年趨勢可望延續。主計總處昨召開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審議113年第1季國民所得統計修正、第2季初步統計,經濟成長率分別為6.63%、5.06%,第3季、第4季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分別為3.21%與1.12%,全年經濟成長率3.9%。主計總處指出,隨全球需求回升,世界貿易量成長率加速,加上AI人工智慧應用浪潮帶動我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表現,均對出口有助益,惟傳產貨品回溫速度較緩,主計總處對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3.26%。對於國內通膨壓力大,陳淑姿坦言,全年CPI上修至2.17%,是連續第3年超過2%以上通膨警戒線;她分析,雖然近來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略為回落,但外食費、房租、醫療費用走高等,服務類的價格具僵固性,加上颱風蔬果價格波動,是這次上修CPI主因;官員也補充,服務類對CPI占比超過一半,如民眾最有感的外食費,一旦上漲要調降就不容易。由於近期服務及商品類價格相對較高,整體CPI漲幅將續呈放緩走勢,預測明年CPI為1.91%。
便宜貨大健康1/魚罐頭鈣質高43倍 顛覆印象!營養價值不輸天然食材
物價漲不停,讓民眾大感吃不消,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6月食物類上漲4.16%最高,CTWANT幫大家顧荷包,邀請多位專家推薦營養不落人後的「便宜貨」,例如魚罐頭的鈣質就比實體海鮮多出43倍,「只要挑對食物,自煮就能省下更多伙食費!」受到原物料波動影響,加上電價調漲,八方雲集繼去年初調漲5%後,7月10日宣布再度調漲7%,招牌鍋貼直接變成7元。根據主計總處公布最新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是2.42%,創近4個月新高,且已連續3個月衝破2%通膨警戒線,其中以食物類漲4.16%最高,水果更是大漲22.6%,其他食用油、蔬菜、外食費亦各漲6.23%、4.55%、2.78%。若以每月消費支出約7萬元之家庭為例,就6月CPI較去年同月相比,在購買相同品質與數量的商品及服務情況下,平均消費支出會較上年同月增加1548元,食物類則增加516元。營養師程涵宇指出,只要挑對食物,自煮就能省下更多伙食費,例如適時選擇罐頭也是省錢的小撇步,有些營養價值甚至不輸給天然食材,大大顛覆一般人的既定印象。對於食品罐頭,大多數民眾保持負面觀感,總覺得「不健康」、「能放久一定有防腐劑」,程涵宇解釋,其實食品罐頭採用加熱、殺菌等方法製作,除去有害活性微生物及其孢子,再以密閉容器包裝阻絕內外微生物入侵,就能使保存期限拉長,而非使用防腐劑。程涵宇營養師提醒,罐頭的保存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放置於日照之下,以免罐頭內層塗料受熱溶出。(合成圖)「一般來說,罐頭主要的成分是主原料、水或油、鹽或糖。」她表示,是否含有添加物,看罐頭種類而定,如果是天然食物製成的罐頭,又幾乎不含添加物,營養就不會輸給天然食物,有些甚至更加健康。「例如鰻魚、鯖魚等含骨頭的魚罐頭,能同時吃進魚骨補充鈣質,更勝天然食物。」近年日本就非常流行鯖魚罐頭,主要就在於其營養價值。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食品藥理學專家矢澤一良表示,鯖魚罐頭營養價值可能比新鮮鯖魚還高,因為不但魚骨頭能吃,EPA、DHA等Omega-3脂肪酸也比較不會接觸空氣而氧化,有機會吃到比新鮮鯖魚多43倍的鈣質、以及1.3倍的Omega-3脂肪酸。市面上鯖魚罐頭的品項琳瑯滿目,程涵宇建議挑選成分單純者,例如有些是水煮、或是僅以橄欖油調味,都是比較健康的選擇。日本抗老名醫上符正志曾於《喚醒青春荷爾蒙》一書中寫道,富含EPA的鯖魚、沙丁魚、秋刀魚,無論是罐頭或新鮮魚貨,都建議與富含鎂、膳食纖維的食材如芝麻、海帶芽、洋蔥等一起烹飪,因為這些營養素搭配可促進脂聯素分泌增加,具有降血壓、降低膽固醇的功效。程涵宇則提醒,有些罐頭的內層塗料使用由雙酚A等合成的環氧樹脂,正常使用是不會溶出的,只有當材質不穩又受到日照、加熱時才可能溶出,所以應該放在陰涼處,且不可直接加熱罐頭,而吃剩的魚罐頭也要另外分裝冷藏,不可繼續放置罐頭內,避免鐵罐氧化生鏽,吃下肚可能會導致拉肚子。
通膨再升溫!蔬果、電價齊漲 5月CPI衝破2%警戒線
通膨再升溫,主計總處6日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為2.24%,再度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主計總處指出,天候不穩,蔬果價格上漲,外食費、房租也都調升,加上部分醫療院所掛號費、電價皆調漲,是CPI漲勢擴大的主因。近1年物價變化一覽表。影響通膨的七大類變動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居住類」年增2.32%,雖然漲幅不及「醫療保健類」、「食物類」等,但推升居住類上漲的成因包括電費、住宅維修費及房租,分別上漲4.48%、2.63%及2.6%,主計總處坦言,房租上漲2.6%,是28年來最高。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委曹志弘表示,房租的漲勢自2022年7月就突破2%,中間有短暫低於2%,但由於持續位居高檔,對通膨提供一定的推力。曹志弘說,房租高漲,除受最近整體物價漲幅大影響,與住宅維修費用成本高、升息和房價上漲都有關,簡言之,房屋持有成本增加,房東會將成本反映在房租上。曹志弘觀察,短期內,導致房租上漲的3大因素不會消失,且房租有其僵固性,漲了就不容易調降,漲幅收斂速度較慢。政府全面調漲電價,5月每戶家庭平均電費上漲了4.48%;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夏季電費6月才開始計算,加上家庭開電扇、冷氣等用電量較大,待民眾收到夏季電費帳單,肯定會很有感;另外,中東地緣政治未完全解除、亞洲貨幣貶值等諸多不確定因素,讓下半年的通膨壓力不容小覷。主計總處5月調查368個查價項目群中,價格上漲最多為甘藍菜(高麗菜)、上漲58.28%、小白菜漲36.9%、木瓜漲20.45%、金飾及珠寶與診所掛號費漲分別上漲16.98%、13.94%,是漲幅呈雙位數的項目群;跌價較顯著的則包括芭樂、雞蛋、馬鈴薯等。主計總處以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約8萬元規模家庭、5月CPI年增2.24%計算,每戶家庭平均支出較上年同期增加1792元。其中,外食費支出增252元較多,水果及蔬菜支出亦增148、130元,食物類外,以個人隨身用品支出增111元較多,醫療費用及娛樂服務支出分別增加104及98元。由於近期天候不穩,曹志弘預估接下來蔬菜水果價格會有波動,6月的CPI漲幅可能會擴大,但核心CPI預估波動有限。
明年最低工資「將再漲4%」? 勞動部:最快第3季決定
根據主計總處官網5月30日公布的最新預測,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預估為2.07%,連續3年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此外,今年經濟成長率3.94%,也比預期高出0.51個百分點,因此外界預期明年最低工資調幅將從4%起跳。對此,勞動部將在第3季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決定明年的最低工資。行政院主計總處5月30日發布新聞稿指出,預測113年經濟成長3.94%,較113年2月預測3.43%上修0.51個百分點,且平均每人GDP 3萬3,610美元,預估全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為2.07%,連續3年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4月失業人數40萬3千人,較上月減少2千人或0.56%,失業率3.36%。針對外界預期明年的基本工資有可能再調漲4%,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認為,「最低工資法」的實施有助於解決低薪問題,因為這將使最低工資的調整更加透明化和制度化,呼籲資方團體正面看待此事。然而,資方代表之一的工總常務理事何語卻認為,如果產業發展不均衡,就會只有少數受到政府關注的重點產業的勞工薪資較高,而其他產業的勞工面臨的情況則依然艱困,因此就算是調升最低工資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對此,勞動部也針對基本工資的確切調整幅度做出回應,表示將在第3季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決定明年的最低工資。
主計總處上修今年經濟成長至3.94% 通膨率仍超過2%
主計總處今(30)日上修今年經濟成長至3.94%,2月原預測為3.43%,讓主計總處上修主因看好出口成長,不過,鑑於國際原物料價格略有回升,加以外食費及房租漲勢延續,將今年通膨率上修至通膨警戒線以上,達到2.07%。主計總處今天召開國民所得評審會議,通過首季GDP初步統計,並修正全年預測,原預測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為5.92%,初步統計達到6.56%,表現比預期好,由於出口表現也優於預期,主計總處將今年出口成長率大幅上修至10.06%,出口持續增溫。主計長陳淑姿表示,經濟成長上修主要是輸出成長滿大的,綜合統計處長蔡鈺泰指出,今年資通訊產品出口表現非常好,這主要是來自各國AI應用及建置的需求,主計總處估這個需求應該會延續,因此估今年出口可達4,759億美元,比原預測高出170億美元。雖然上修今年經濟成長,但主計總處認為國際原物料有回升跡象,加以外食與房租漲勢延續,醫療費用走高,主計總處也把今年通膨率由1.85%上修至2.07%。
憂調漲電費百業皆漲 林岱樺籲改善中油代購天然氣方式
立委林岱樺7日在經濟委員會質詢時提出,新冠疫情後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兩年超過通膨警戒線,導致台灣民眾實質薪資出現負成長,在通膨壓力之下,民生經濟的耐受度早已下降許多,她憂心,民生用電將調整10%可能造成百業皆漲,要求未來中油替台電採購天然氣時應改為買方包運,以降低成本並強化能源安全。林岱樺表示,依據2023年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台電為配合穩定民生物價政策,台灣工業電價是全球第三低、住宅電價為全球第五低;但她擔心,此次的民生用電將調整,會不會造成百業皆漲,使得民生更為艱困? 林岱樺指出,勞動部2024年1月資料指出「橡膠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旅行及其他相關服務業」等七大行業員工仍受無薪假的陰影影響。她質疑,經濟部在調漲電價的同時,是否有考量到無薪假問題會擴大,甚至造成產業更撐不下去的窘境。 林岱樺認為,台電為配合穩定民生物價政策而造成長期虧損,除了開源外就是要節流,未來天然氣發電將佔超過五成的發電量,目前台電所使用的天然氣都是中油代為採購,中油每個月都會向經濟部提報天然氣價格後再轉售給台電,致使所有採購成本皆由台電買單。反觀台電購買發電用燃料煤都會經過「煤價審議小組」討論研議,但中油對於天然氣採購卻沒有審議機制,變向造成台電必須無條件接受中油所報出的價格。中油目前是以賣方包運(DES)方式採購天然氣,除有國安問題之外,在運輸部分每年須多支付近600億台幣。林岱樺建議,中油目前有近三成的天然氣採購是採取現貨購買,未來應該要求改為買方包運的模式進行採購,以降低採購成本及強化國安能源。
主計處上修今年CPI 4月電價調漲衝擊2%通膨警戒線
物價蠢動。行政院主計總處2月29日舉辦國內經濟展望記者會,把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上修至1.85%,較去年11月預估拉高0.21個百分點。值得擔憂的是,這還未納入4月電價調漲因素,學者認為,若今年電價連續調漲,CPI很可能再度突破2%通膨警戒線。對CPI上修至1.85%,主計長朱澤民分析,主要是外食費、服務價格居高不下,像外食費漲幅有好幾季都維持在4%以上,房租也漲了逾2%,這類價格有僵固性,是上修全年CPI的主因;我國4月可能調漲電價,朱澤民表示,由於漲幅、結構等都尚未定案,並未納入這次CPI評估中。他坦言,若電價上升,全年CPI預估值將會再次上修,「通膨壓力仍然存在」。朱澤民進一步指出,民生用電權數占整體CPI的1.15個百分點。簡單來說,當民生用電每調漲10%,將衝擊全年CPI達0.12個百分點,不過,若企業用電也同樣調漲,對CPI還有間接影響,即廠商把生產成本轉嫁到銷售價格上,轉嫁多少較難獨立做分析。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不論消費、生產都離不開電,今年2次電價調整將是今年CPI是否衝破通膨警戒線的最大隱憂。其他氣候變遷影響糧食進口價格,或颱風洪水侵襲,水果及蔬菜價格上漲,也是CPI上修潛在因素。好消息是現在能源、進口糧食下跌,若全年能風調雨順,全年通膨仍有機會控制在2%內。朱澤民也認為,預估今年國際油價(OPEC)每桶平均81.9元,較上次預測的價格下修了7.5美元,對通膨走勢是有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明年政府將開徵碳費,朱澤民表示,雖然碳費細節未公布,但企業是否會提前反映企業成本的增加,仍是今年CPI存在的不確定因素。不過,企業為了減碳,也可能增進企業投資,正反兩因素並存,不一定要負面解讀。
央行下修今年經濟成長至1.46% 楊金龍:第4季會好一點
全球終端需求不振,出口表現不如預期,中央銀行21日再下調今年經濟成長率(GDP)預測,不僅保二無望,連「保1.5%」都落空,從6月預估的1.72%下修至1.46%,比主計總處預估1.61%更低。不過隨著出口見底,民間投資動能回溫,加上內需消費漸增,明年GDP有望回到3.08%。2023年主要機構對台灣GDP預測(圖/黃琮淵製表)聯準會21日凌晨宣布利率不變後,央行昨日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決議利率「連兩凍」,重貼現率維持1.875%不變,也未再新增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不過,央行總裁楊金龍說,考量物價可能出現結構性轉變,但這是不是new normal(新常態)還要觀察,如果物價偏高,「利率水準恐怕就要高一點」。央行預估,今年CPI與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為2.22%、2.44%,低於去年的2.95%、2.61%,明年更分別可降至1.83%、1.73%,正式「收復」2%通膨警戒線。台綜院昨公布的8月份EPI電力景氣指數,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減少 0.92%,雖連續下跌,但較上月跌幅收斂了1.84個百分點,製造業電力景氣出現轉向訊號,台綜院說要觀察後續發展。楊金龍表示,央行關注的是物價,除非經濟很差,才有可能降息,但如果物價比以前都高,而且持續一段時間,利率就會高,暗示緊縮貨幣政策會維持更長時間。對於大砍今年GDP預測,楊金龍說,經濟成長確實不如預期,外界原本推測庫存第2季就消化得差不多,但顯然還沒調整好,不過「第4季會好一點,明年會更好」。他看好AI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推升資通訊產品出貨動能。楊金龍分析,全球解封後,對於服務類需求升高,台灣也一樣,民眾所得從商品類移轉到服務類,商品需求自然減少,首當其衝的就是以製造業為主,出口導向的台灣,這是整個結構的問題,所以庫存消化速度比預期更久,央行才會一再下修今年的GDP預測值。楊金龍指出,眼前仍有3大風險,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仍存在外溢效應、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國際原物料價格變化,以及全球經濟的零碎化發展,都會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力道。
8月物價指數年增2.52%破通膨警戒線 創近7個月以來新高
今年以來各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表現高通膨又回來了!受颱風、國際原油上漲影響,主計總處昨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一口氣來到2.52%,不僅衝破2%通膨警戒線,也創下近7個月以來新高;由於9月全台仍飽受颱風侵擾,各地又有豪雨特報,主計總處官員推估,9月CPI漲幅應與8月差不多,難脫離通膨警戒。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分析,8月歷經杜蘇芮、卡努颱風,帶來的豪雨推升蔬果價格,加上暑假旅遊旺季,同時拉抬國外旅遊團費、住宿費、外食費等,8月CPI年增率來到2.52%,創今年2月以來最高。主計總處368個查價項目群中,價格變動最大是苦瓜、漲幅達71%,其次是絲瓜、小黃瓜,漲幅分別為49%、38%,番茄、茄子、高麗菜、香蕉等,漲幅都超過3成,清一色是蔬果類。曹志弘認為蔬菜復耕速度快,上市後價格就會下跌,即使8月CPI為2.52%,物價上漲壓力並沒有上升,這次上漲屬於短期的現象。除食物類外,教養娛樂類也漲3.62%,主要是疫後生活回歸常軌,加以逢暑假旅遊旺季,休閒娛樂消費需求增加,娛樂服務費上漲9.11%所致。主計總處統計顯示,8月不含蔬果及能源的核心物價年增率從上月2.73%降至2.56%,創下近5個月最低,曹志弘表示,由於外食費漲幅縮小、暑價過後娛樂服務費將回跌,研判9月核心物價年增率會繼續收歛。以平均每月8萬元消費支出的家庭為例,8月平均每戶較去年同期多支出2016元;其中以食物類增加727元最多,娛樂服務費則增加303元。颱風過境菜價飆升,家樂福表示,與農業部農糧署攜手合作,抗颱風平菜價端出70噸在地蔬菜,期間優惠到10月5日止,希望降低民眾受颱風衝擊。
7月CPI年增率1.88%…國外旅遊團費暴漲3成 主計總處:通膨壓力仍在
物價變貴了!主計總處昨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88%,連續2個月低於2%通膨警戒,但仍較6月微增,與颱風侵台蔬菜價漲、暑假旅遊旺季娛樂服務需求大增有關,並以國外旅遊團費暴漲32%最驚人。特別是扣除蔬果、再剔除能源後的核心物價(CPI)上漲2.73%,創半年來最大漲幅,主計總處坦言,通膨壓力仍在,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感受依然深刻。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分析,7月CPI年增率上升,主要是休閒娛樂需求推升娛樂服務價格,其中,國外旅遊團費大漲逾32%最顯著,旅館住宿費、遊樂場入場費也分別上漲逾18%、14%,國內旅遊團費則上漲逾7%,加上肉類、外食費、房租、個人照顧服務費及醫療費用價格皆上漲所致,還好水果、油料費、捷運車票等下跌,適度抵銷部分漲幅。不過,曹志弘認為,娛樂服務費上漲屬於暑假的短期因素。杜蘇芮、卡努颱風接力為台灣帶來豪大雨,近日牛番茄、四季豆每斤價格已飆破百元;曹志弘表示,颱風過境蔬果價格上漲,近期國際原油價格也上升,預估8月CPI將持續向上,年增率可能重回2%以上,突破通膨警戒線;除農糧署釋出冷藏蔬菜外,家樂福表示,聽到民眾抗漲心聲,近期每周特惠蔬菜統計總進貨量達120頓以上,特價促銷每把20元起。主計總處表示,以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約8萬元規模的家庭為例,就7月CPI年增率1.88%而言,每戶家庭平均支出會較上年同月增1504元;其中,食物類中,以外食費支出增360元較多,肉類亦增111元;食物類外,以娛樂服務支出增303元較多,個人隨身用品亦增88元。
通膨降溫?6月CPI年漲1.75% 23個月來首見跌破2%
我國通膨降溫了?主計總處昨公布的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75%,漲幅有收斂趨勢,也是近23個月以來,首度跌破2%通膨警戒線;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指出,從數據上來看,通膨情勢確實有改善,但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感受依舊很深,因為民眾經常購買的豬肉、雞蛋、麵包、外食費與中西式早點等,漲幅仍顯著。根據統計,6月CPI年增1.75%,是110年4月以來的最低漲幅。曹志弘分析,6月CPI漲幅跌破2%有兩大關鍵,第一,6月天氣非常好,蔬菜、水果價格下跌,影響CPI總指數下滑0.59個百分點,倘若蔬果價格持平,坦言CPI漲幅還是會超過2%通膨警戒線;其次,去年6月CPI大漲3.59%,高基期因素,讓今年6月漲幅收斂。行政院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CPI漲幅收斂,不過,6月年增率仍有4.47%,其中,豬肉漲幅最大、達9.78%,好消息是,雞蛋總算揮別雙位數漲幅、年增7.17%。6月食物類漲幅趨緩,但值得留意的是,進入旅遊旺季,旅館住宿和國外旅遊團費漲最多,兩者均超過22%,而出門在外的上班族最在乎外食費,年增率也高達4.57%。曹志弘表示,外食費、房租因疫後需求升溫,加上端午連續假期,機票、旅館住宿、旅遊團費等價格上漲,使服務類價格居高,簡單來說,「有花就有感受」,這也說明6月CPI漲幅收斂,但民眾對通膨很有感的主因。時序進入7月暑假,對於後續物價波動,曹志弘認為,暑假娛樂服務需求升溫,仍會持續推升相關價格上漲,只要天候不要有太大變化,如颱風帶來大量雨水或破壞,7月CPI漲幅可能略高於6月,但仍會低於2%的水準。
通膨警報暫解除…央行升息可望畫下休止符 逾百萬房貸戶鬆一口氣
通膨警報暫時解除,主計總處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為2.02%,漲幅為22個月新低,加上美國聯準會13日利率決策會議暫停升息可能性大增,都讓本周四將登場的央行理監事會提前「攤牌」,可望宣布利率不變,自2022年3月以來的「連5升」將暫時畫下休止符,逾百萬的房貸戶也將鬆一口氣。即便尚未收復2%的通膨警戒線,5月CPI年增率已降至22個月新低,根據主計總處說法,主要是去年比較基期低,加上蛋價回穩,蔬果、油料費等價格下跌所致,第2、3、4季的CPI平均值會落在2.17至2.18%之間,物價出現大漲的機率將降低,整體而言尚稱平穩。外在環境方面,根據路透社最新調查,受訪專家普遍預期,聯準會13日的利率決策會議將宣布利率不動,暫停長達1年多的升息循環,但因為美國通膨降溫速度不夠快,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仍高達4.9%,因此不少經濟學家認為,Fed還有升息一次空間。我國央行則是2022年3月以來,連續5度調高政策利率,累計升幅為0.75個百分點,重貼現率升抵1.875%,創下近8年新高。最戲劇化的一次是在今年3月,原本外界都認為央行不會升息,升息循環告終,但考量電價調漲後,將帶動通膨升溫,最終仍宣布升息半碼。在美國暫停升息的前提下,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我央行考會否升息,考量的還是物價與經濟表現,現階段物價漲勢趨緩,反觀今年GDP下修在「保2」邊緣,創下8年來新低,或許下半年有機會復甦,且與去年相比經濟成長是弱的,應不會有積極升息舉動。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說,央行會不會再升息,就是「經濟與物價」的抉擇,如果央行的想法是,通膨因素已經降低,過往影響物價是受到進口物價上揚導致,但如今大宗物資跟原物料價格走跌,且全球都面臨經濟放緩的壓力,台灣GDP也會有保2的壓力,權衡物價漲勢與經濟發展,可能就不會升息。至於9月有可能再調高電價,吳孟道分析,3月升息半碼時,已確定4月電價會調整,但傳導至實際CPI的效果不如預期,9月電價調整可視為不確定因素,但其影響應該會降低。
今年第一季經濟負成長 民眾黨團籲政府別再報喜不報憂
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邱臣遠、立法委員陳琬惠、黨團副主任兼發言人楊寶楨今(2)日開記者會指出,主計總處下修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預估為「負3.02 %」,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的主因,就是出口表現不如預期,呼籲政府加強扶植中小企業、協助傳統產業升級,並研擬適度調降關稅,拓展海外市場突破出口困境,對於低薪過勞的勞工,可透過現行法規加薪抵稅,研擬《最低工資法》保障最低生活水準,避免過度干預反而抑制產業發展。邱臣遠指出,主計總處下修經濟成長率預估為「負3.02%」,恐創下金融海嘯後,即2009年第3季以來的14年新低,連帶導致2023年GDP預估降至1.67%,保2可能無望。政府經常推託受國際情勢影響,導致台灣經濟表現不佳,然而對比美國、韓國、新加坡近4季的經濟成長率,雖然各國都受到衝擊,但台灣的經濟表現特別糟糕,顯然不能完全怪罪國際情勢。邱臣遠表示,陳建仁院長希望國人拿6000元多振興內需,顯然對經濟成長不了解,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主因是出口表現不如預期,商品及服務輸出負成長10.86%,而政府所關注的內需消費反而成長6.6%,政府對負成長的出口沒具體對策「雪中送炭」,反而對正成長的內需「錦上添花」,令人質疑報喜不報憂,欲以好的數據掩蓋壞的,完全搞錯問題方向。陳琬惠表示,自2021年8月以來,台灣連續20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超過2%通膨警戒線,主計總處預測2023年CPI為2.16%,但面對通膨壓力,政府在平抑物價上的失策顯而易見,這些措施通常包括限價、補貼、干預市場機制等,措施既粗暴又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她舉例說,農委會企圖控制蛋價,就是最標準的錯誤示範,由於政府干預市場機制,降低了市場競爭,企業可能失去改進產品和服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動力,對整體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也導致這些負面因素週期性出現,政策的平抑效果越來越不明顯。楊寶楨表示,2022年平均年總工時降至2007.6小時,高居全球第五,但今年1至2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34%,創近10年同期最大減幅,勞工生活負擔加重,可能衍生其他社會問題,包含生育意願下降,讓少子化成了國安問題;低薪過勞更容易誘使人鋌而走險,民眾黨團過去召開多場記者會,如柬埔寨人蛇、詐騙、槍案等,可以觀察到犯罪年齡層下降,多數是經濟甫獨立的青少年,不滿於低薪環境生活不易,受高薪誘惑投入犯罪產業。楊寶楨指出,要解決低薪問題,政府應透過現行《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2條規定,鼓勵中小企業為員工加薪,折抵當年營利事業所得稅,同時研議訂定《最低工資法》,該法是總統蔡英文的政見,但執政7年仍未落實,導致基本工資審議程序屢屢淪為「政治決定」,難以保障勞工最低生活水準。
萬物皆「漲」 重要民生物資3月漲幅高逾6%
3月重要民生物資漲幅大項目主計總處昨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35%,增幅略為趨緩,但仍維持在2%通膨警戒線之上;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行政院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這次漲幅擴大,從上月5.56%上升至6.12%,由於重要民生物資購買頻率高,民眾對物價上漲的實際感受,會比CPI數據來得更強烈。國內鬧蛋荒,民眾最關心雞蛋價格,根據主計總處統計,雞蛋3月上漲幅度達26.52%,漲勢不僅擴大,且已連續17個月呈「雙位數」飆漲;民眾不要小看雞蛋漲價的威力,它連帶推動外食費的漲幅,尤其是雞蛋需求量大的西式與中式早餐,漲勢都相當可觀。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坦言,外食費年增4.08%,漲幅持續擴大,是因雞蛋價格上漲所推動的,民眾習慣加蛋的西式早餐,3月年增漲幅達8.34%,中式早點的漲幅也達5.76%。曹志弘分析,雞蛋漲價,主要是供給減少、飼養成本增加等雙重因素夾擊所致,政府專案進口雞蛋,接下來應可舒緩國內雞蛋供給的壓力。除了蛋價大漲外,民眾也都感受到豬肉、雞肉全面漲價,主計總處表示,3月分別上漲7.32%、5.99%,值得注意的是,同是行政院關注的17項民生重要物資中,沙拉油漲勢更來勢洶洶、漲幅達15.8%。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4月電價全面上漲,賣場、小吃店經營成本增加,更推升物價調漲的壓力,通膨短期內要降溫,恐怕沒這麼樂觀。主計總處表示,3月CPI上漲2.35%,主要是休閒娛樂消費需求增加,推升娛樂服務費用價格,加以外食費、水果、肉類、蛋類、房租、家庭用品及個人照顧服務費價格上漲所致;不過,油料費、通訊設備及蔬菜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以平均每戶每月消費支出8萬元規模家庭為例,3月CPI年增2.35%來看,購買相同數量、品質及服務的情況下,家庭支出會較去年同期增加1880元,食物類增加1012元最多,其中,外食費支出增加330元較多,水果亦增209元;除食物類外,娛樂服務也增加216元。
消費指數連16月逾警戒線 民眾黨籲勿撒幣資源花刀口
民眾黨立法委員賴香伶、張其祿、台北市議員當選人林珍羽今(12)日舉行記者會,指出2022年代表字票選,「漲」字在55個候選字中拔得頭籌,獲選年度代表字,凸顯內政和民生漸進式惡化,國家形同溫水煮青蛙,呼籲政府遵守財政紀律,把有限的資源花在刀口上,朝野速審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為疲弱的民生經濟點火帶動內需。賴香伶表示,物價在年初、年中、年尾各漲一波,成為民眾心中最痛,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2.35%,連續16個月漲幅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實質經常性薪資卻年減0.07%,通膨不僅吃掉薪水漲幅,還降低民眾可支配所得。但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最後一次公開會議紀錄在8月,會議在一小時內就草草結束,該來的政委龔明鑫、秘書長李孟諺,一人找代理、一個請假,其餘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衛福部,甚至到主計總處、央行,名列出席名單的各部首長們,全部找次長或主秘代理,「在這萬物齊漲的時刻,如此作為豈不敷衍了事?」賴香伶直言,行政院先前為減緩中國禁止台灣石斑魚進口造成的衝擊,推動「班班吃石斑」政策不到半年就跳票,如今午仔魚、秋刀魚全都遭殃,行政院的對策又是改內銷?全民餐餐吃海產?我國農漁產品外銷一再受阻,政院不能總是被動接收資訊,針對高度依賴單一國家出口的現況,應事先做好準備,編預算要求全國吃漁產並不是萬靈丹。張其祿表示,蔡政府2016年上任以來,台灣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到6.15倍,判斷年所得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吉尼係數」也來到0.341,雙雙創下9年來新高,青年更加買不起房,然而禁止預售屋換約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提出至今將滿一週年,還是躺在立法院。張其祿指出,從海基會《兩岸經貿月刊》可以看見中國大陸2021年4月就公布「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今年1月1日生效,蔡政府卻長達半年毫無作為,直到中國海關總署主動來信,食藥署才倉促辦理7場說明會,導致部分廠商註冊資訊不完整,遭暫停進口,政府官員怠惰、落於被動,導致農漁、食品產業屢次受害,處理方式若只有大撒幣,受害的將是全體民眾。林珍羽指出,政府報喜不報憂,人民切身之痛的數據才真實,相較鄰近國家,新加坡痛苦指數為1.4%、泰國為1.5%、日本為2.9%、台灣則高達6.36%,然而萬物皆漲唯獨薪水不漲,賺錢的速度比不上花錢的速度,低薪、高物價逼得青年快成為「躺平族」,呼籲執政黨高官不要再有「何不食肉糜」的心理,請下凡間傾聽小老百姓的真實心聲。
因說了「這句話」被噴 財經網美揭: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
行政院總計總處6日公布台灣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年增率為2.75%,已連14個月超過2%通膨警戒線。長期在臉書粉絲專頁針對時事分享意見的「財經網美」胡采蘋,日前因為「台灣非常幸運,我們通膨在可控範圍」的一席話,遭到網友留言痛批。對此,她昨(13日)再度發文表示,「我們只是好日子過太久了,忘記壞事情都是怎麼發生的而已。」貼文一出,引起討論。胡采蘋於臉書發文指出,在日前一篇針對貨幣利率分享看法的貼文中,因為寫下「台灣非常幸運,我們通膨在可控範圍」,引來許多網友留言痛批「因為台電中油吸收虧損,根本沒什麼了不起」。對此,胡采蘋表示,不理解為何此篇貼文會引來一片罵聲。她強調,「台灣這種調控物價的手段不就是為了應付現在這種情況嗎,太平盛世的時候對物價無感,等到現在這種經濟供需混亂的時候,調控手段還是能顯出它的優點。」胡采蘋補充,雖不贊成調控手段,也不敢背負「阻礙經濟自由化」的罪名,但台灣如今面對通貨膨脹指數跌不下來的窘境,調控的措施就顯得必要。她坦言,「通貨膨脹長期控制在2%,大家早就忘記通膨失控有多恐怖了,通膨維持太久是會固化、成為慣性通膨,因為經濟結構在比較長時間的通膨下發生改變,就會有付不起錢買原物料的廠商倒閉,導致市面上商品供應更少。貨幣多而商品更少,就會導致通膨再加劇,廠商再倒閉,一段時間之後通膨就會出現慣性。」胡采蘋提醒,「一旦通膨出現慣性,就有機會進一步演變成惡性通膨,也就是大家很愛講的四萬台幣換一塊。我們只是好日子過太久了,忘記壞事情都是怎麼發生的而已。」胡采蘋在臉書表示,「我們只是好日子過太久了,忘記壞事情都是怎麼發生的而已。」(圖/翻攝自臉書/Emmy追劇時間)貼文發佈後,掀起熱議,有網友表示「去國外吃幾餐就會想念台灣的物價」、「台電中油還能繼續吸收虧損,就是非常了不起」、「在美國又在產業界工作的我,對於快失控的通膨真的很有感」、「財經、政治議題都是最容易被噴,習慣就好」、「貸款很多的賺到,4萬房貸變1塊」。
蛋價每台斤降2元 民眾:仍買不到價格合理的蛋
蛋荒導致蛋價不斷上揚,10月4日雞蛋調降2元,產地價從每台斤42.5元降至40.5元,批發價從每台斤52元降至50元。蛋荒以來首次降價,民眾無感表示,仍買不到價格合理的蛋;雞農則認為,雞蛋降價無法反映成本,甚至會影響生產意願,應盡快漲回。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彈回2.75%,仍超過通膨警戒線的2%;民生物資方面,年增率最高的雞蛋較去年同期上漲31.16%。餐飲業者指出,後疫情時期與病毒共存,民眾出外用餐、採購量會大大增加,而目前食材漲幅最高就是雞蛋,雖然降了2元,但是末端購買的價格卻沒有下來,成本支出高居不下。新北市洪小姐表示,某連鎖賣場買的雞蛋每盒10顆69元,在雜貨店買的每盒可達70多元,若以秤斤來看,農會的蛋一斤約80元,根本買不到便宜的蛋。對於這波降價,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蛋雞組組長黃榮珍表示,目前市場蛋價仍算歷史高價,連假期間民眾購蛋需求少,但之後需求又會再出現,蛋價在一兩周後就應回漲。雞農吳先生說,產地缺雞已經是現況,進入秋季後另一個問題就是禽流感,假如疫情大爆發,對產地來說無疑雪上加霜,是否會進入下個缺蛋循環,「不敢說不會」。雞農阿財說,這時降價無法反映雞農在原物料上漲、中雞不足、通膨下支出的額外成本,很可能雞農會愈養愈少。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表示,這次的蛋荒比預期的還要久,飼料原物料受通膨、產業鏈、海運、俄烏戰爭影響深遠,大概要等到物價轉趨平穩、雞蛋產量增加才會有好轉,政府在產銷調節應祭出足夠的鼓勵措施,讓農民更願意投入飼養。農委會表示,隨著時序進入秋季,產蛋率有了明顯的改善,目前雞蛋每日供應量約11萬7000箱,基本上已經和需求持平,因此配合市場機制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