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機制
」高雄民生醫院「開錯刀」! ICU名醫坦言:不是只有責備與懲罰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4日驚傳醫療疏失,2名護理師、麻醉醫師和執刀外科醫師竟然都沒有核對身分,就對1名中風無法表達的黃姓男病患開刀,結果手術完後才發現「開錯刀」。最終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除對院方開罰50萬元、懲處涉案5名醫護外,還免除院長的管理職務,並針對偽造病歷登載、企圖掩蓋疏失的執刀醫師陸希平採取2大過免職處分。對此,同為醫療人員的ICU名醫陳志金今(13日)發文直言,雖然結果令人難過,但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與改善的機會,「謙卑的把這次的教訓當成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而不是只有責備與懲罰!」陳志金今在臉書粉專《Icu醫生陳志金》發文表示,「每一次發生重大病人安全事件,雖然令人難過,但是,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與改善的機會,和大家分享這篇2011年事件發生當下我寫的文章,也找出後來衛福部的調查結果來比對。 」陳志金2011年曾寫道「5個歡喜變成5個恐懼、5輸的局面」,當時台大誤用1名愛滋感染者所捐贈器官,導致5名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遭受愛滋病毒威脅。該次的重大病人安全事件,是團隊溝通與團隊合作失效的結果。國內積極的推動醫療團隊資源管理(Team Resource Management,TRM),強調跨領域甚至是跨院際的團隊合作的教學,正是為了預防這類重大事件而設計的。以下就團隊溝通與合作、愛滋病感染者的隱私與病人安全、捐贈者器官維護三個面向來探討此次的事件。1.資訊的回覆確認,與雙重查核電話上接受到的訊息,需要覆誦再確認(check back),確認訊息是無誤的被傳遞。「Reactive」或「Non-reactive」透過電話的傳達,的確容易會產生誤解。協調師應該回覆確認:「Non-reactive,陰性/negative嗎?」檢驗師若能再雞婆一點,加上「是陽性/positive,請小心喔!」或是,「請加做Western blot確認」、「是要器捐嗎?好可惜喔!這器官不能用了。」訊息的確認,必須與源頭做確認:此次事件,檢驗結果的源頭是檢驗科(或是檢驗師所輸入的資料)。手術劃刀前的Time out(在關鍵的時刻暫停做重要的確認)是要依查檢表(checklist),兩人以上,再次確認重要的訊息,查檢表的HIV陰性是應該以看到正式報告為準。沒看到正式報告,就登錄器捐中心,以致後來的成大是與器捐中心來核對的,當然也一定會錯。2.重要資訊的即時傳遞HIV結果陽性,按照目前的做法,是需要立即傳呼醫療團隊成員的。現在的醫學中心,不太可能沒有這種通知機制的。可能是因為病人還在外院,沒有依常規送檢(可能連病歷號碼都沒有),所以無法得知要傳呼給誰?(一般是傳呼給開檢驗單的醫師,或是病人的主治醫師。)3.跨院作業、偏離常規作業的風險很多的管控措施都是針對常規作業訂定,而且每家醫院不盡相同,因此,若有緊急需要,必須要跨院作業或是偏離常規作業,常常出錯的風險是增加的。4.Sir Liam Donaldson曾經說過的「病安名言」:“To err is human, to cover up is unforgivable, and to fail to learn is inexcusable.”意指「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隱匿是不能被饒恕的事情,同時也要從錯誤中學習。否則就會是捐贈者家屬、受贈病人與家屬、手術醫療團隊、醫院(百年台大的名譽)、國家(衛生署及台灣移植的國際風評),五輸的局面。陳志金也在文末總結,謙卑的把這次的教訓當成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而不是只有責備與懲罰!共同努力的推動TRM,塑造一個良好的團隊合作風氣與更安全的文化。應該記取教訓,把握這個改革的契機,好好的檢視系統與流程,落實推動TRM,深耕病人安全文化;希望不會又是懲處一兩個人就了事。
信用卡狂被盜刷上萬元「僅一次通知」 女子氣炸…銀行回應揭原因
信用卡被盜刷的案件屢見不鮮,防不勝防。一名女網友抱怨,她日前收到簡訊通知,發現信用卡被盜刷一筆9220元,立刻打電話向銀行反應,銀行卻要她被扣款後再來申訴。沒想到一查發現,盜刷紀錄有好幾筆,但都沒有通知,讓她氣炸了。 原PO在臉書《爆料公社》表示,自己在2月8日收到信用卡刷卡通知,但是她當時並沒有刷卡,於是打電話去銀行反應,不料客服卻回答:「這筆金額還沒入帳,要等入帳後叫我再去申請爭議」。隨後她檢查刷卡紀錄,發現盜刷者從一月就開始刷她的卡,雖然其中有幾筆交易失敗,但包括這次共有4筆成功, 「重點是過程我完全不知道,銀行完全沒有告知我」。原PO發現信用卡被盜刷。(圖/翻攝自爆料公社)原PO認為銀行的防護機制薄弱,傻眼表示:「原來信用卡是可以這樣任人猜、任人刷,猜錯也不會鎖卡?」、「銀行這樣的方式是對的嗎?一點保障都沒有!」針對爭議,被投訴的銀行指出,前3筆刷卡未通知除了金額較低外,頻率和刷卡習慣並沒有異常,因此沒有觸及風險告知,至於刷卡OTP簡訊驗證,是由商家自行決定,而輸入有效日期錯誤卻沒通知,銀行表示「目前並沒有此通知機制」。銀行進一步解釋,客戶刷卡後若要取消款項,應該向商家申請,無法從銀行方直接取消支付,避免客戶一時衝動購物反悔,若是爭議款項會特別註記,若商家來請款就會啟動調查,強調處理原則所有銀行都一樣,無法事先取消消費者的刷卡款項。
詐騙猖獗 金管會出招:刷卡逾3千就通知
詐騙猖獗,金管會出招。為強化信用卡網路交易安全,金管會近期邀集銀行公會及主要信用卡發卡機構開會研商,並獲致共識將現行信用卡網路交易即時通知門檻自新台幣5,000元調降至3,000元。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指出,發卡機構亦可因風險考量,採行更低的通知門檻;另為便於發卡機構因應,會給予六個月調整期。110年1月至10月信用卡詐欺案件統計童政彰指出,目前全體詐欺交易占信用卡總簽帳交易的比重很低,但發現信用卡詐欺案件多發生在「非面對面的網路交易」,包括電話、網路交易等,截至2021年10月底,「非面對面網路交易詐欺的筆數佔全體交易詐欺筆數」高達99.03%。該比重不僅居高不下,還有愈來愈高的趨勢,從2017年的97.2%、2018年97.75%、2019年97.08%、到2020年98.31%,因此要加強信用卡網路交易的防詐保護措施。針對調降通知門檻的金額如何計算出來,童政彰分析,主要是近年信用卡網路交易的平均每筆詐欺交易金額有降低的趨勢,2018年平均每筆詐欺交易金額為4,030元,2021年10月降為3,269元,這也是將通知門檻往下調到3,000元的主因。發卡機構若基於自己的風險控管,採行更低的通知門檻,金管會也樂見其成。金管會表示2017年已督導銀行公會及各發卡機構就信用卡網路交易建立即時通知機制,對於信用卡網路交易單筆達5,000元(含)以上者,發卡機構會即時以簡訊、App推播或email的方式通知持卡人,但考量近年信用卡網路交易平均每筆詐欺交易金額有降低趨勢,金管會1月4日再邀集銀行公會及主要信用卡發卡機構開會研商,決定調降通知門檻。金管會也提醒,信用卡持卡人若遇信用卡網路盜刷事件,且無可歸責於持卡人的事由,不必負擔偽冒交易損失,發卡機構還會提供免費換卡服務,但民眾仍應多加留意自身網路交易安全,對於消費帳款明細若有疑義,應速洽各信用卡發卡機構協助處理,以維護自身權益。
刷卡逾3千「銀行」須通知 金管會:避盜刷還可設定門檻金額
由於信用卡網路交易詐欺案每筆金額下降,金管會再出手加強防堵信用卡盜刷,將由各家銀行對於民眾使用網路交易即時通知門檻自5,000元調降至3,000元。其實像是國泰世華等銀行就已超前部署,只要民眾刷卡消費不論金額多寡,即會同步發電郵、簡訊等通知客戶,即是有利持卡人即時掌握信用卡網路交易資訊,儘速發現可疑交易防範。金管會還提醒,持卡人若遇信用卡網路盜刷事件且無可歸責於持卡人之事由,則無須負擔偽冒交易損失,發卡機構還會提供免費換卡服務,惟仍提醒民眾應多加留意自身網路交易安全,對於消費帳款明細若有疑義,宜速洽各信用卡發卡機構協助處理,俾維護自身權益。現行發卡機構提供網路交易即時通知之方式多元,例如部分發卡機構已提供可由持卡人自行設定通知金額門檻之行動銀行APP推播或LINE推播,部分發卡機構亦可即時寄送Email通知交易資訊。金管會鼓勵民眾得依自身需求,選擇便捷之方式取得自身即時消費交易資訊,同時為了強化信用卡網路交易安全,1月4日邀集銀行公會及主要信用卡發卡機構開會研商,信用卡網路交易即時通知門檻調降至3,000元,發卡機構亦可因風險考量而採行更低之通知門檻;另為利發卡機構因應給予6個月調整期。該項措施起自2017年起就信用卡網路交易建立即時通知機制,對於信用卡網路交易單筆達5,000元(含)以上者,發卡機構會即時以簡訊、APP推播或email之方式通知持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