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
」 洗腎 食物中毒 寶林茶室 糖尿病 米酵菌酸洗腎患者毒素、營養皆會流失! 醫曝腎友們補身體重點
血液透析治療就是俗稱的洗腎、洗血,當腎臟功能無法正常運轉時可作為腎臟的替代療法,幫助末期腎臟病病人清除體內的尿毒素以及多餘的水分、電解質等。不過,洗腎不只會洗掉體內的廢物,也會洗掉身體所需的營養。洗腎病友們該如何補身體呢?台南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姜林文祺提供營養補充建議,並帶民眾了解營養針的使用時機。洗腎會洗掉胺基酸並產生慢性發炎 可能致1特殊營養不良洗腎可分為「暫時性洗腎」、「規則性洗腎」,姜林文祺醫師說明,二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有沒有急性的腎臟問題存在,如果是慢性腎臟病病人通常是採規則性洗腎,建立適當的洗腎通路後,將腎友的血液經由此通路帶入洗腎機內,透過洗腎液將血液淨化再送回腎友體內,每次洗腎時間約需4個小時,每週需接受3次洗腎治療。洗腎主要是幫助腎友清除體內的尿毒素,不過在這過程中也會造成某些營養的流失。姜林文祺醫師指出,每次洗腎約會流失6-8公克胺基酸,換算下來一年約會損失1公斤的胺基酸,同時也會洗掉少量的微量元素、水溶性維生素等。醫師分享營養不良評估方法 注意2大重點補充目前腎友可以透過各項指標評估、了解自己是否有營養不良的問題。姜林文祺醫師表示,像洗腎後的乾體重變化,如果3個月下降5%或半年內下降10%,這就代表有營養不良的情形,也可以注意身體質量指數(BMI)、瘦肉組織指數(LTI)、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標準化蛋白質異化代謝率、洗腎前後血清尿素氮和肌酸酐等,或透過飲食訪談跟紀錄評估營養不良的狀況。除了注意自己有無營養不良外,腎友平時也要注意營養補充,姜林文祺醫師表示,在營養上主要可針對2大部分進行補充,包含:熱量: 當身體熱量不足時,蛋白質就有可能會被當作熱量消耗掉,因此足夠的熱量攝取是非常重要的。熱量來源包括醣類、脂質、蛋白質,建議腎友以理想體重為原則攝取,每天熱量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25-35大卡。蛋白質: 洗腎後蛋白質流失會開始增加,為維持肌肉量,建議腎友每天蛋白質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1-1.2公克。不過要提醒腎友,雖然豆魚蛋肉類、奶類是屬於較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來源,但市售的鮮奶、奶製品,磷含量較高,較不適合腎友攝取,而蛋肉類又有卵磷脂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須注意攝取量。建議蛋白質的攝取來源可以選擇豆類,包含黃豆、黑豆、毛豆、豆製品(如:豆腐、豆干、豆漿)等植物性高生物價蛋白質,它對磷的吸收偏低,可以適當取代肉類,素食者也可以食用。也可用洗腎營養針改善 三合一營養針能滿足較大需求另外,洗腎病友也可以透過「洗腎營養針」來改善營養狀況,姜林文祺醫師說明,洗腎營養針就是在洗腎過程中,將營養液透過洗腎通路補充到腎友體內,如果有厭食、腹瀉、口服營養液耐受不良等狀況,造成胃腸道無法完整吸收營養,或是階段性需要補充營養(如:需禁食去做檢查、開刀等),都可以使用洗腎營養針來補充營養。目前洗腎營養針有包含醣類、脂肪、胺基酸的三合一營養針,能滿足較大的營養需求。姜林文祺醫師表示,有些三合一營養針在脂肪的部分,會特別添加魚油含-3脂肪酸,研究顯示它能保護心臟血管、降低發炎反應、改善皮膚搔癢,另外在胺基酸的部分,有些會加入牛磺酸,補充後可能有提神的效果,而且有些會額外添加微量元素-鋅,研究指出它能降低體內發炎反應、有抗氧化的效果。姜林文祺醫師分享,曾有男性洗腎病友,出院後回到門診洗腎發現他胃口不好、營養狀況偏低,使用口服營養液又有耐受不良情形,改使用三合一營養針後1個月,營養狀況就有改善。
被「不死癌症」折磨22年!網紅赴瑞士安樂死 感性告白80歲老父:再也不會麻煩你了
大陸上海一名42歲的女網紅「沙白白」,在20歲時被診斷出「不死癌症」紅斑性狼瘡,多年來發病7次,導致她腎臟衰竭,疼痛起來更是生不如死,最後她便決定前往瑞士接受安樂死。在父親的陪同下,她記錄下生命的最後旅程,並在臨終前對80歲的爸爸感性道別:「以後我再也不會麻煩你了」,惹哭了不少網友。據了解,「沙白白」本名為沙白,22年前罹患了紅斑性狼瘡後,多年來不斷被病痛折磨,到今年為止已發病7次,不僅出現心包炎、癲癇等症狀,更造成她腎臟衰竭,每周需要血液透析3次,洗腎時間每次5至6小時。後來,她在影片中直言,不想再過這樣「沒有品質的日子」,所以要趁自己還美麗的時候去瑞士告別這個世界,「我要美,要自由,要一切,也願意為此承擔代價」,也決定每天拍攝影片紀錄心路歷程。對於女兒的決定,沙白的爸爸也花了很長時間來接受,最後才終於點頭「去吧,我們去吧,爸爸愛你,支持你,確實沒有必要承受這種無謂的痛苦」。沙白紀錄下生命最後的旅程。(圖/翻攝微博)在生命最後的幾天裡,沙白爸爸一起在瑞士看風景、吃美食,好好表達對彼此的愛意。倒數第7天時,爸爸也在影片裡說到,「跟著我女兒一起出來玩的話,這是最開心的事……感謝上天給了我一個好女兒」。倒數第3天,爸爸兩手緊緊牽著沙白,沙白也感慨,「爸爸,這是你最後一次陪我了,以後再也不會麻煩妳了,你太累了」;後來2人在街上散步,沙白說「我們兩個以後會在一起的唷,謝謝爸爸」,爸爸則回應「我愛我的女兒,說什麼謝,我們兩個人都很好的,誰也不要謝謝,以後永遠陪著對方在一起」。最後1天,沙白留下遺言,並表示在安樂死當天將戴著最好朋友贈送的項鍊、一本書還有爸爸買的圍巾「愉快地上路」,強調是以慶祝的心情來面對,「我明天就不可能發視頻了,我要很早起,要會面、吊點滴,我就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美麗風景了」。10月24日下午5時許,也就是安樂死當天,沙白更新了「爸爸和我的最後一個視頻」,曬出她和爸爸一起坐在瑞士最大的安樂死機構「尊嚴」(Dignitas)外的樣子,爸爸也紅著眼眶說道:「也好,這輩子爸爸以妳這個女兒感到榮耀」,沙白則在一旁吐舌頭,希望爸爸不要傷心,「環境蠻好的,旁邊還有一個小池塘」。後來,沙白的社群媒體沒有再更新動態,大頭貼也已變成黑白色,而她也強調自己沒有造假,說明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不同,並不是在推崇安樂死。
急重症病床不足涉違約!小港醫院遭罰5萬 急發聲明喊冤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換手案尚未落幕,高市衛生局11日再指出,委由高醫經營的小港醫院,未重視急重症病床設置已「嚴重違約」,開罰5萬元;對此,小港醫院駁斥,高醫投資36億元去年完成急重症大樓,增添不少裝備,就是為了提供急重症需求;國民黨高市議員陳麗娜也質疑,小港醫院挨罰是否為大同案「禁聲令」,認為近日民生醫院也有諸多問題,衛生局該加強管理。高雄市立小港醫院位處南高雄重工業區,提供在地市民醫療服務,衛生局指出,6年前高醫曾提報計畫,要在小港醫院急重症大樓擴建後,營運第1年內完成急性一般病床446床、加護病床30床、血液透析60床、手術台等相關設施。此計畫高醫承諾在9月24日前完成,但衛生局說,上月25日派員稽查時,發現小港醫院加護病房、燒傷病床及產台,仍不符合要求,加護病床仍有30床施工中,對此處以違約金5萬元,並限期改善;另外,燒傷病床、產台設置是否符合規範,也將在10月14日委請外部專家現勘核實。對此,小港醫院回應,加護病房工程進度延遲是因為施工地點為原開刀房,考量不影響醫療,正積極趕工中,且原本就有20床加護病床也持續運作,不影響病患權益。至於燒燙傷病床設置,小港醫院表示,皆符合衛福部醫院設置基準表規定,若衛生局對於「護理站獨立設置」有疑慮,仍須請外部專家現場勘查。小港醫院還說,為提升產婦就醫體驗,採用LDR樂得兒產房系統,此設置有衛福部分娩台許可證字號,針對衛生局指出「有別於傳統分娩室」,院方需再與衛福部進一步釐清。對於近期高醫爭議風波不斷,陳麗娜則質疑,高醫經營小港醫院違約遭開罰,是否為高市府對大同換手案的禁聲令?陳麗娜強調,市府最大的考量是保障弱勢民眾就醫權利,兼顧公衛防疫責任落實,若小港醫院有違規應當依法處理,但民生醫院近日也有諸多問題,衛生局是否也該加強管理檢討。
山陀兒颱風釀「金山水淹及胸」 台大醫護堅守崗位原因曝光
山陀兒颱風外圍環流給台灣北海岸帶來驚人雨量,金山地區昨(5日)累積雨量達614毫米,多處淹水至膝甚至及胸深。而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蔡兆勳也在臉書發文,透露現場情況,並分享醫護人員搭乘橡皮艇堅守崗位的原因。蔡兆勳在臉書中向大眾報平安,「我從傍晚陸續接到部長、局長等各級長官及好友的關懷,特別在此向大家報平安!金山分院目前沒有淹水,希望雨水盡快消退,天佑台灣,天佑金山,也謝謝大家的關心」,表示金山分院本身並未受淹水影響,但通往外界的三條主要道路均因積水無法通行,導致部分門診及血液透析病人被困在醫院無法回家。蔡兆勳保證院方會安置這些病人並提供必要物資,等到水退後再護送他們回家,「請病友及家人安心,大家都是一家人,我們會全力照顧」。蔡兆勳說明,由於金山分院的醫護人員大多來自外地,他們無法回家休息,必須留在醫院過夜或繼續值班。而從台大總院前往金山值班的醫護人員也因淹水受困,經過協調,部分人員得以搭乘橡皮艇脫離淹水區,再由院方同仁接駁回院繼續工作。蔡兆勳解釋,醫護人員堅持值班是因為「他們不忍心讓白班同仁連續工作24小時」,因此勇敢挺身而出,為金山地區民眾健康奉獻專長,「我和同仁一樣都為此事膽戰心驚,非常擔心萬一途中出現狀況怎麼辦?這互相的關心就是同事情與同事愛的團隊精神!也請同仁兼顧自己安全,其實在非常時期上班24小時對每一位醫療人員來說都有經驗,我們是特別有韌性的一群人」。蔡兆勳強調,這並非為了博取掌聲,而是希望透過這次非常時刻,讓民眾了解醫護人員的辛勞,並給予應有的同理與尊重,「平常或許認為沒什麼,在這非常時刻才能顯示出可貴。同仁長途跋涉到金山服務,貢獻專長,為的就是金山地區的民眾健康,也是臺大醫療體系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無論如何我們會繼續經營下去,讓我們共同珍惜擁有。我們不是要博取大家的掌聲,是希望由此非常時刻所顯示的情況,讓民眾了解並給我們同理與尊重。我們也會以同理感恩的心與民眾在一起,共創美好與健康」。
基隆長庚醫院大火!緊急疏散126人 機房突冒濃煙竄病房畫面曝光
基隆市安樂區的長庚醫院13樓,3日中午12時許,突然冒出大量白煙,驚動院方及在場民眾,基隆市消防局接獲報案後,迅速派遣16輛消防車及41名人員趕赴現場,進行緊急救援。據了解,事發地點位於醫院頂層管道間,該樓層包含血液透析病房,當時有80名病患及46名家屬,所幸醫護人員及時反應,迅速將人員疏散至安全地帶,消防人員也在12時46分控制住火勢,現場畫設的防煙區成功防止火災蔓延,並未對其他樓層造成影響。至中午12時59分,火勢已完全撲滅,消防隊持續進行排煙作業,所幸事件未造成人受傷或受困,火災起因初步判定來自13樓的機房,詳細原因仍待進一步調查,院方也緊急啟動排煙系統,確保環境安全並疏散樓內126人,所幸整體狀況獲得妥善控制。
基隆長庚醫院驚傳火警!13樓管道間冒白煙 緊急疏散126人
屏東東港安泰醫院稍早才傳出大火釀成8死悲劇,沒想到今(3日)基隆長庚醫院也驚傳火警。據了解,位於13樓頂樓管道間不明原因竄出白煙,13樓血液透析病房共疏散病患80人及家屬46人,尚無人員受傷受困,至於詳細事發原因仍有待相關單位調查釐清。所幸尚無人員受傷受困。(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基隆長庚醫院位於13樓頂樓管道間今(3日)12時26分驚傳火警,消防局獲報後緊急出動16車41人前往搶救。初步了解,無人員受困受傷,院方也同步通知其他樓層醫護進行病患清點,至於詳細事發原因仍有待相關單位調查釐清。
山陀兒來勢洶洶!全台明日停班課 基隆各設施、公車、醫院異動一次看
因應強烈颱風山陀兒可能造成損害,基隆市政府今(1)日晚間8時宣布明日停止上班上課一天,明日市公車部分路線減班或停駛、觀光景點閉館、環保局上午定點清運垃圾暫停;醫院部分,衛福部基隆醫院急診照常服務,上午開設部分特別門診,其餘服務停止或改期;基隆長庚醫院(含情人湖院區)之門診與檢查全面暫停服務,住院、手術、急診及透析服務均照常服務。基市府公車處指出,因應颱風停班停課,101、103、104、201、202、203、204、301、302、303、402、501、502、505、601、602、605等路線減班行駛;其餘路線均停止行駛,遇風雨影響班車安全行駛時,將另公告全面停駛,有關公車行駛可洽公車處網站(https://www.klcba.gov.tw/)。交通處表示,考量民眾風雨移車困難,為確保民眾安全,開放部分路段紅黃線停車及暫停路邊停車收費,自10月1日晚間8時起,除忠一路、孝二路、忠四路、仁五路、愛三路、成功二路不開放外,其餘路段開放紅黃線停車,同時暫停全市路邊停車收費。交通處提醒,民眾於開放紅黃線停車路段,應順向靠邊停車,道路應維持車輛雙向會車功能,禁止併排停車,以提供搶災車輛通行。法定禁停區域如路口、公車站、消防栓、消防通道、隧道、橋梁、圓環、人行道、行人穿越道、快車道、車行地下道、高架快速道路及顯有妨礙他人、車通行處所均禁止臨時停車。因應強烈颱風山陀兒來襲,基隆市政府開設一級風災應變中心。(圖/中國時報記者徐佑昇攝)計程車招呼站維持原規定使用,專用停車格位仍依規定停車,時段性管制停車格禁止臨時停車時段開放停車,車主停放車輛時務必留下緊急聯絡電話以利聯繫。恢復紅黃線禁止停車管制之時間,交通處將另行發布新聞稿通知。文化觀光局指出,全日閉館設施包含基隆塔、遠見人文中心、信二防空洞、基隆表演藝術中心、基隆美術館、客家文化會館、市長官邸、校官眷舍、鷄籠中元文化館、舊公車處ヽ漁會正濱大樓、黃蠟石文化館、舊正濱派出所、本市公共圖書館及各區圖等場所。至於景點預防性封閉部分,包含泰安瀑布、海興步道、情人湖登山步道、大武崙砲台步道、淡蘭古道(暖東舊道)、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等景點。活動部分,七堵鐵道紀念公園展覽休館一日,社造推動委員會則延期。環保局表示,星期三早上垃圾定點收運暫停一次,若民眾有大型家俱清運需求,請於恢復上班日時,致電環保局或透過APP「基隆垃圾車來了」登記。強烈颱風山陀兒持續北上,基隆市長謝國樑1日晚間8時宣布,基隆市政府針對防災整備因應,明日基隆市停止上班上課一天。(圖/中國時報記者徐佑昇攝)醫療院所部分,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表示,急診24小時照常服務,上午開設內科系(肝膽腸胃科)、內科系(腎臟科)、外科系(外科)、外科系(神經外科)、兒科、皮膚科、精神科等門診。至於預排住院者改期以個別電話通知;預排血液透析者全天照常服務;預排手術者僅提供病房急症與急診服務,其他改期;預排無痛大腸鏡者、預排胃鏡檢查者、預排心導管、腹部超音波、腦波、腦血管超音波、肌電圖、碎石檢查及其他檢查項目者,均改期受檢。其餘健檢服務均暫停。長庚醫院表示,基隆長庚(含情人湖院區)之門診與檢查全面暫停服務,住院、手術、急診及透析服務均照常服務。
被低估的新冠3/「左流右新」疫苗一起打安全嗎?研究曝「最大副作用是它」
中秋節過後,疾管署打出「左流右新」口號,10/1新冠、流感疫苗首度同步開打,,左手打流感疫苗、右手打新冠疫苗,由於一次接種2疫苗,引起民眾擔心副作用將更嚴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同時打新冠、流感疫苗者,半數都會在注射部位出現局部疼痛,其他則會頭痛、疲倦,但症狀都不超過48小時。「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近5成長者患有3種以上慢性疾病,當慢性病越多、新冠死亡風險就越高,若患有2~5種慢性疾病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6倍。」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表示,如果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新冠死亡風險更提升4倍,若為透析患者,死亡風險最高更飆至430倍。再觀察疾管署資料,無論是疫情初期或現在,可以發現新冠重症、死亡案例中9成是65歲以上的長輩,雖然風險如此高,65歲以上長輩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卻僅有1~2成,因此疾管署今年首度讓流感、新冠疫苗一起打,期盼能提升長輩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為何長輩不肯打疫苗?最常見的原因是認為不出門何必打疫苗。「這是錯誤觀念,新冠病毒會在家庭成員間傳播,所以不出門也會感染。」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說,研究顯示7成指標病例是學齡孩童,許多孩子會從學校將病毒一起帶回家,這也是學童列為第一波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的原因之一。疾管署規劃新冠、流感疫苗於10/1同步開打,第1階段開放接種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第2階段則是從11/1日開始開放施打,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接種對象為50~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65歲以上長者是新冠重症、死亡的危險族群,若是有多種慢性共病,死亡風險更會大為增加。(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黃耀徵攝)新冠和流感疫苗同時打,許多民眾害怕副作用太強,「根據以色列團隊針對醫護人員在2022-2023年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的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同時打新冠和流感疫苗者,與只打新冠疫苗者的身體反應相似。」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副作用並沒有增強,同樣都有約一半出現注射部位的局部症狀,也都有約四分之一出現頭痛、肌肉酸痛、疲倦等全身性症狀,且症狀絕大多數不超過48小時。該以色列研究也發現同時打兩種疫苗不會影響新冠疫苗的免疫反應。吳至行說,依照過往新冠疫情的趨勢來看,下一波高峰應該會落在12月,現在病毒株正在轉換,本來是JN.1,但現在KP.3正在慢慢上升,而11、12月氣候越來越冷,群聚機會也越來越多,疫情就會慢慢升溫,加上10月有國慶假期,一路到12月就會爆發。建議規律施打新冠疫苗,除了可以降低重複感染的風險,若是真的不幸染疫,也能有效減緩症狀、副作用。
台東蝸牛小米粽釀3死!驗出農藥「托福松」煮過也除不掉 醫曝搶命7步驟:切勿催吐
台東「蝸牛小米粽」中毒案,導致3人死亡、6人入住加護病房,衛福部將食材檢體送驗後發現,小米粽裡竟含有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且此毒物無法透過烹煮被破壞。對此,醫師也教戰,若不慎發生疑似農藥中毒事件時,可用「7步驟」救命,切記不可催吐。台東食物中毒案被驗出劇毒型農藥「有機磷劑托福松」(terbufos),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表示,毒性極強的托福松若附著在食材表面可透過清洗去除,但若殘留在食材內部,即使透過高溫烹煮毒性也無法被破壞。楊振昌指出,巴姆(PAM)、阿托品(Atropine)均為托福松的解毒劑,不過「巴姆」需在2天內使用,否則解毒效果將大打折扣,而「阿托品」則不受時間影響,不過需視症狀決定是否適用,病患情況若較嚴重則可2種併用。至於如何在農藥中毒的第一時間搶命呢?東元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謝政勳教戰「急救7步驟」:第1、首要應立刻確認現場環境的安全通風,並通報救護車;第2、確認病人生命徵象,如果沒有呼吸及心跳請盡速開始CPR壓胸,但請不要做口對口人工呼吸;第3、如果自己或病人的衣物有沾到農藥液體,之後請務必將衣物脫下及刷洗身體;第4、不可催吐,通常嚴重的有機磷中毒時,患者都已陷入意識狀態改變,催吐反而可能產生吸入性肺炎風險;第5、在治療方面,抵達醫院後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保護患者的呼吸道及循環,必要時進行洗胃及給予及插管治療;第6、有機磷農藥是少數有解毒劑的農藥,解毒劑有阿托品及巴姆,如使用得宜,可大幅降低患者重症及死亡的機率;第7、其他輔助療法包含活性碳給予,血液透析,血液灌注等等。對此,謝政勳也提醒,如果家中有人出現疑似農藥中毒症狀時,務必將可以找到的農藥瓶罐包裝於密封袋中一起帶到醫院提供醫療人員鑑識,以利醫師快速診斷出毒物、及早對症下藥。
親友帶「1水果」探病…他一吃被推進洗腎室 譚敦慈示警:3類人不適合
水果、雞精、燕窩等食品都是常見的「探病伴手禮」,不過若是不了解病人的疾病狀況,恐讓好意變成負擔,有「無毒教母」之稱的毒物專家譚敦慈分享,曾經有位腎病患者食用了親友送來的奇異果後,反而病情加重被安排緊急洗腎。譚敦慈日前在《健康零距離》節目中分享,曾經有位親友覺得奇異果富含維生素C又高纖維,因此探病時便送了一盒奇異果給腎病患者,沒想到該名病患食用後病情卻惡化,原先無需接受透析治療,最後竟被推進洗腎室洗腎。她透露,由於奇異果是「高鉀食物」內含較多鉀離子,對腎病患者而言是種負擔,當時醫護人員前往病房,看見該名患者在邊削邊食用時,當場嚇壞馬上安排病患去洗腎,一番心意竟意外弄巧成拙,讓譚敦慈也直言「我建議不要送病人水果。」譚敦慈指出,除了腎病患者需慎選水果食用外,像是糖尿病患者則要避開甜份較高的水果,若化療病人的白血球數低於3000,由於免疫力下降也不能食用水果。對此,營養師方慈聲也提醒,選擇人蔘、銀杏、薑黃等活血補氣產品當探病伴手禮也要特別留意,包括開刀或有出血風險的病患,均不適合食用。
曼谷21人「喝到假酒」中毒送醫!釀1死1重傷、7人慘失明
泰國曼谷近日發生嚴重假酒中毒事件,導致21人身體不適送醫,其中1人死亡、1人傷重,目前警方已立即查扣該款有毒酒精飲料,並全力追查假酒的來源。綜合《普吉島公報》、《新新聞報》等泰媒報導,曼谷民武里縣(Min Buri)自8月22日以來陸續發生中毒事件,多達21人出現視力模糊、呼吸困難、心臟驟停等「代謝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症狀,經查發現患者均飲用某款「無牌售賣」的酒類飲品,而裡面竟被不肖業者摻雜工業用酒精「甲醇」(Methanol),才導致這起集體假酒中毒案件。泰國公共衛生部證實,目前醫院已累計收治多達21名中毒患者,其中1人不治身亡、1人昏迷命危、7人失明,另有多名患者因急性腎衰竭正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未來恐面臨終身洗腎。對此,當地政府也發布警示,呼籲有飲用酒精、藥草酒等民眾,若出現呼吸急促、疲勞、頭暈、視力模糊或嘔吐等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警方接獲通報後,立即前往製造偽酒的上游工廠進行搜查,並逮捕相關涉案人員,當場起獲大量甲醇,不過業者遭逮後竟辯稱,不知道製酒原料中含有甲醇,該案已全面展開調查。
七旬男坐下就犯睏「竟罹腎病第五期」 居家血液透析提升生活品質
隨著人口老化,腎臟病患者逐年增加。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的「台灣腎病年報」,去年洗腎病友累積達9萬6千多人,若未能妥善控制,恐突破10萬人大關。彰化伸港的70歲柯先生已洗腎十餘年,回憶年輕時曾患腎絲球腎炎,但因忙於生意未加注意,直至體力下降,甚至坐著會睡著,才在女兒提醒下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腎臟醫學中心就診。經黃秋錦顧問診斷後,確診為慢性腎病第五期,需立即洗腎!初期,柯先生每周往返醫院進行血液透析,透析後體力虛弱,無法進行日常活動,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對生活造成困擾。後來在黃秋錦顧問推薦下,接受居家血液透析訓練,至今在家中進行透析已有九年,病情穩定,精神狀況改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黃秋錦顧問表示,一般血液透析需耗時4小時,快速脫水以移除多餘水分和尿毒素,導致體內滲透壓劇變,病人透析後感到極度疲憊,需長時間休息。而居家血液透析則以較慢速度、更長時間來移除代謝物,減少心臟負擔,透析後無疲憊感,病人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居家血液透析需病人及家屬接受3個月的訓練,合格後可自行在家操作。數據顯示,居家血液透析病人5年存活率較一般到院透析患者高出30%。為解決病人及家屬對居家自我透析安全性的擔憂,中醫大附醫研發了一套智能監控和預警系統,能即時監測生理數據,確保病人安全。中醫大附醫血液透析科郭慧亮主任補充,目前已有29位病人完成居家血液透析訓練,安全完成超過10,000次透析。病人及家屬每年減少約90天的往返醫院時間。這套系統已推廣至全台八個縣市,並與澎湖縣政府合作,將居家血液透析導入離島衛生所,服務偏鄉腎友。
亞洲首例!北榮器官移植「分肝種腎」 助8歲女童擺脫洗腎
吳小妹在2歲半時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的腎臟惡性腫瘤「雙側威爾姆氏腫瘤」,這也導致吳小妹年紀輕輕就必須進行洗腎治療。後來北榮腎臟移植團隊在克服重重困難後,成功將成人腎臟移植到她的肝臟內,使其擺脫終身洗腎的命運。這樣「分肝種腎」的器官移植手術,不僅是國內首例,也是亞洲首例,同時也是全球第三例。綜合媒體報導指出,北榮兒童外科主任蔡昕霖解釋,「雙側威爾姆氏腫瘤」是一種與基因突變相關的疾病,通常在幼兒中發現。這種腫瘤多為無症狀的巨大腹腔腫瘤,晚期可能壓迫其他器官,導致腹痛或無法進食。面對「雙側威爾姆氏腫瘤」,蔡昕霖表示,唯一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整個腎臟,再配合化療。但吳小妹因腎臟切除的關係,需要進行腹膜和血液透析來排出尿毒,所以導致其從1歲到8歲一直在洗腎。台北榮總副院長曾令民表示,孩子進入洗腎階段時,會面臨許多健康問題,包括新陳代謝障礙、骨質疏鬆,甚至有影響智力發展的可能。曾令民認為,面對此情況,換腎是最佳解決方式。曾令民也提到,全台有200多位小朋友正在洗腎,但僅有20人登記等待換腎,主要原因是家長對手術的擔憂和孩子體重過小,腎臟和泌尿系統結構精密,增加了手術難度。吳小妹的媽媽受訪時表示,吳小妹在高雄榮總檢查發現腎臟兩邊有大腫瘤,之後進行了切除手術,並從1歲多開始洗腎直到8歲。後來因下腔靜脈因巨大被威爾姆氏腫瘤壓迫而纖維化,使吳小妹錯失第一次的腎臟移植機會。就連北榮團隊也表示,這真的是十分罕見的情況。即便有過失敗紀錄,但北榮團隊並沒有因此放棄,後續更找出了新的治療方法,團隊將吳小妹的肝臟分開,找到僅存的健康血管,並使用捐贈者的血管作為「延長線」,最終成功將成人腎臟移植到吳小妹的肝臟內。在11位醫護人員的協助下,手術歷時12小時,創下亞洲首例高難度多重接力移植手術的紀錄,而這項手術,目前僅在美國有2例。吳媽媽表示,吳小妹出生不久就住院8個月,從1歲到8歲多都在洗腎,大部分時間都在醫院度過,甚至回家也會感到害怕。但吳小妹非常堅強,她堅持上學,成績名列班上前3名。吳媽媽也因此堅持下去,即使第一次手術失敗,也沒有放棄,終於在第二次機會中成功。如今,吳小妹已經順利完成手術,身體機能恢復正常。吳小妹也特地寫了一張卡片給捐贈者,感謝對方的大愛,使其能夠擺脫洗腎的命運,吳小妹也承諾會好好保護、愛惜這顆腎臟。北榮醫療團隊也送給吳小妹一台超跑樂高,希望他未來的的新生活,將如超跑般充滿活力和希望。
13歲尿毒症晚期男童深夜撿回收! 看民眾忍不住落淚「還反過來安慰」太揪心
中國河南濮陽1名患有尿毒症晚期的13歲男孩,近日被人目擊在深夜撿回收,拍攝者將影片上傳後引起熱議。據了解男童在6歲時父親去世,母親也離開了家,他平常和同樣患有尿毒症的伯伯在醫院相依為命,令人揪心的是對於母親的離開,男童則表示理解,當看到熱心民眾忍不住落淚,他還懂事的說「(以前)我就哭了一會,你也不用傷心。」綜合報導,據了解男孩天生只有1個腎臟,他在2019年時,被檢查出尿毒症晚期便停止上學,在醫院做透析治療已有4年,平時不能吃太多,水也不能多喝,身高體重都停止生長,目前他在醫院等待做匹配,最大的願望就是趕緊把病治好。對於母親的離開,男童則表示理解「她有癲癇症,自己也不能照顧自己」,男童也透露,他和65歲的伯伯兩人都是尿毒症患者,每個月可以領到人民幣600元(約新台幣2684元)的津貼,但兩人治療尿毒症做的透析1個月就要人民幣300元(約新台幣1342元),但他則樂觀的說「我和伯伯出去撿撿廢品應該就夠了」,當問起他一天的收入,他則說可能連人民幣10元(約新台幣44元)都不到。令人揪心的是,在面對熱心民眾的關心時,他坦言「我已經沒有家了」,當拍攝者詢問,會不會想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則回應「想,但我好像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不僅如此,當拍攝者忍不住落淚時,男童反倒安慰起他「(以前)我就哭了一會,你也不用傷心。」對此,醫院透析科工作人員稱確實如此,男童1周需做3次透析,醫院也盡力給些特殊照顧。南樂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稱,紅十字會每年都會給予一些補助。
男子含糖飲料當水喝!腎衰竭要洗腎 醫曝夏日解渴「3招數」
38歲的阿俊,平時無吸菸、酗酒不良習慣,唯喜歡吃高糖、高油的食物,每天都把含糖飲料當水喝,20幾歲就發現血糖偏高,但也都不以為意。直到去年,雙腳漸漸水腫,呼吸越來越喘,就醫檢查發現已經腎衰竭,需要透過血液透析維持腎臟功能。含糖飲料對身體傷害多 罹患這些疾病風險增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王奕淳指出,文獻統計調查顯示,在台灣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糖尿病,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每七個人就有一個患有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目前臺灣已經超過8萬人洗腎,其中將近一半是糖尿病相關。含糖飲料的主要成分多為精緻糖、奶精及化學香料等,不僅熱量高且對身體多有傷害,包括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機會,同時使血壓、血糖、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腎臟病罹患風險。4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增多 糖尿病腎病變恐洗腎王奕淳表示,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病症,即使是年輕人也有可能罹患,根據統計,40歲以下的年輕人,每一百個人就有一個患有糖尿病,這個比例在過去幾年持續增加。而糖尿病會不知不覺對身體各個系統產生影響,在腎臟方面造成糖尿病腎病變,引起蛋白尿增加及腎功能下降,長時間累積下來,最後可能進展到末期腎病,需要長期洗腎。避免腎臟病 攝取足夠水分、減少糖飲、避免含磷飲料 許多人已經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但是沒有定期就醫檢查,也就忽略身體狀況,而含糖飲料的攝取會使血糖更加失控,將來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會大幅增加。」因此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生活習慣的改善是最重要的,對此,王奕淳提供三項建議,讓民眾在酷夏中能夠清涼解渴又健康。攝取足夠白開水:腎臟需要水分排除毒素及代謝物。而夏天排汗量大,水分攝取自然也需要提升,建議至少每日補充1,500cc以上。但若是心衰竭,肝硬化或是慢性腎臟病人,就需要限制水分,每日攝取量大約是每天的尿量加上500cc。逐步減少含糖飲料:以無農藥的茶飲代替汽水、果汁等糖分含量較高的飲料,但茶葉中含有草酸,建議選擇「水多茶少」的淡茶,避免身體瞬間攝取大量草酸,每天茶飲次數也不能太多;待習慣後,可以逐漸減少含糖量,以「無糖」為目標。避免含磷飲料:慢性腎臟病的病人須減少飲用含磷飲料,以免高血磷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汽水、可樂含有無機磷、牛奶含有動物磷,這些飲料的磷在腸道吸收很快,所以都要避免;而咖啡及豆漿屬於植物磷,在腸道吸收較慢,可以少量飲用。
每日1根香蕉助排便!6旬婦「心跳剩42下」昏迷 醫示警「這類人」注意了
香蕉不僅膳食纖維豐富,也具有良好的通便效果,可謂是CP值相當高的水果,但亞大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指出,曾有一名60歲婦人,每天一定會吃一根香蕉助排便,卻突然昏迷不醒送急診,心跳更只剩下42下,經抽血才發現是高血鉀症所造成的心律不整。林軒任日前在臉書粉專「引人入腎・林軒任醫師」分享,香蕉是CP值相當高的水果,不僅膳食纖維豐富、有良好通便效果,有時趕著出門上班,拿一根香蕉帶在身上,既方便又能填飽肚子;或者一些長跑選手,由於跑步時鉀離子會下降,立即吃根香蕉還能補充體力、預防抽筋,更有助於運動表現。不過,林軒任提醒,根據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的鉀離子攝取量為2000至3500毫克,也就是說,一天只要吃5根香蕉就超標了,但是上述標準不適用於腎臟病患。林軒任提到,曾經有位60歲左右的病人,長期在他的門診追蹤三高和腎臟病,因有排便不順的問題,每天一定要吃一根香蕉,但鑑於患者的鉀離子平時都在5.3 meq/L左右(正常為3.5至5.1 mEq/L),每次回診時都會提醒她「千萬不要吃這麼多香蕉」,一週吃一根已是極限。沒想到的是,這位婦人依舊保持習慣,某天更因昏迷不醒而被送到醫院急診,才發現她的心跳一分鐘只剩下42下,抽血驗出鉀離子高達7.2 meq/L。林軒任接著說明,「這是非常誇張的數字喔」,基本上血鉀濃度大於5.5 meq/L以上即為「高血鉀症」,高到這個程度就會心律不整,嚴重時更會造成心室顫動,「通常遇到這種情形,電擊是救不回來的」。所幸經過搶救,患者才恢復意識,但林軒任也強調,「香蕉誠好吃,性命價更高,千萬不要因為貪食,而賠上性命」。
新冠迎流行期!估7月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莊人祥:不恢復口罩令
新冠疫情再起,疾管署預估,這波疫情高峰將落在7月中旬,屆時每周約有1千例中重症住院個案,若包含輕症個案,每周門急診就醫可能超過10萬人次。醫師表示,夏天仍有疫情上升,這和冠狀病毒不停突變有關,由於人體對新變異株抵抗力較低,就可能二次感染。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不會恢復強制戴口罩措施,但建議民眾前往人潮眾多場所時戴上口罩。國內再度進入新冠流行期,衛福部長邱泰源27日表示,「防疫體系還在」,因應新冠疫情上升,正積極進行4大策略,包括密切監測國內外疫情、強化防疫物品儲備和調度、訂定相關指引、加強衛教以及醫療院所合作。邱泰源指出,已提供300萬劑家用快篩試劑供基層醫療院所發放,並積極儲備新冠抗病毒藥物。莊人祥說明,國內瑞德西韋庫存量尚可使用159天,倍拉維96天、莫納皮拉韋17天,並已完成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預計7月4日抵台。莊人祥提到,莫納皮拉韋預防重症效果較倍拉維差,目前被列為「有條件下使用」,全球僅日本給予藥證,在台灣仍屬緊急使用授權(EUA),今年底就會屆效。待EUA失效或庫存用完後,莫納皮拉韋將逐漸過渡到其他用藥,例如美國FDA和我國食藥署正在審查倍拉維用於重度腎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莊人祥表示,這是Omicron第6波疫情,已經超過今年初的第5波高峰,目前還在上升,但預估不會超過去年的第4波疫情。國內上周新冠併發症個案共817例、健保門急診新冠陽性約9萬人次,預估會在7月中旬達到疫情高峰,屆時每周併發症個案超過千例,包含輕症在內,可能超過10萬人次就醫。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預估,這一波疫情應和今年1、2月的疫情差不多,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大規模流行,而是像季節性流感一樣,「以前是大海嘯,現在是小波」。至於口罩令是否可能重啟?莊人祥說,新冠肺炎已經不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過去強制戴口罩措施已無法源,因此不會恢復相關規定,但仍建議前往人潮擁擠處戴口罩,各醫院也可以自行規定是否要求民眾戴口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建議60歲以上的民眾,在人多或密閉空間,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都要把口罩戴好。
新冠又開始流行了!疫情預計7月達高峰 疾管署:上周門急診破9萬人次
新冠疫情再起,預計7月中旬到達高峰,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親自坐鎮疾管署召開記者會,強調「防疫體系還在」,多項防疫策略都在積極進行。疾管署長莊人祥說,上周健保門急診診斷新冠陽性約9萬人次,到了高峰期可能超過每周10萬人次,但由於已無適法性,不會恢復強制戴口罩的措施。近期有醫師反映新冠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缺貨,莊人祥說明,目前莫納皮拉韋仍有8000多人份,雖然今年3月衛福部傳染病諮詢委員會已決議原則上不再採購,但因應使用需求和疫情上升,已完成2萬人份採購作業,另有2萬人份的開口合約。不過莊人祥提到,莫納皮拉韋在臨床上和WHO都列為「有條件下使用」,全球僅日本給予藥證,在台灣仍屬於緊急使用授權(EUA),今年底就會屆效,待EUA失效或庫存用完後,將逐漸過渡到其他用藥,例如美國和我國食藥署正在審查倍拉維(Paxlovid)用於重度腎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莊人祥提到,莫納皮拉韋預防重症效果只有3成多,倍拉維則有7成多。但臨床上有些醫師或患者擔心倍拉維的交互作用,因此希望開立莫納皮拉韋,莊人祥表示,相信醫師臨床上都有裁量,疾管署也和醫師公會溝通,未來在病例中加入開立莫納皮拉韋的理由,未來會做評估,讓大家更謹慎開立這個藥物。疾管署27日舉行「COVID-19抗病毒藥物處置議題」臨時記者會,衛福部長邱泰源(見圖)出席。(圖/中國時報記者劉宗龍攝)莊人祥也分享自己高齡9旬母親的經驗,當時使用心律調整器、抗凝血劑、心臟病和降血脂藥物,剛好都是倍拉維的使用禁忌,當時他也認為只能用莫納皮拉韋,但經過和醫師討論,由於倍拉維的療效較好,醫師認為只要慢性病藥物暫停幾天就好,最後開立了倍拉維,讓媽媽順利康復。另外,有部分縣市傳出倍拉維也缺貨,莊人祥強調,國內至少還有3個月用量,今年9月以前還會再來一批。目前倍拉維已取得藥證,屬於處方用藥,民眾如有自費需求,亦可請醫師開立處方箋,向該公司通路購買。近期疫情上升,預估在7月中旬達到高峰。莊人祥指出,這是Omicron第六波疫情,已經超過今年初的第五波的高峰,目前還在上升,但預估不會超過去年的第四波。國內上周併發症住院個案約800多例,預估在高峰時會達到每周1000多例,至於整體感染個案,上周健保門急診診斷新冠陽性約9萬人次,到了高峰期可能超過10萬人次,提醒高風險病人及早就醫並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至於口罩令是否可能重啟?莊人祥說,目前疾管署建議進醫院戴口罩,先前強制戴口罩是因為第五類傳染病,但現在已經沒有了,因此不會恢復到過去的強制措施,但各醫院可以自行規定是否要求民眾入內須戴口罩。
醫喊「新冠燒起來了」 他點出「替代藥品」有風險:官員別離第一線那麼遠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上升,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昨(25日)直呼,新冠燒起來了,然而抗病毒藥物莫拉皮拉韋(Molnupiravir)全台大缺貨,「衛福部說沒有莫拉皮拉韋,你可以用倍拉維(Paxlovid)啊,可是你看看倍拉維滿滿都是藥物交互作用清單。」有關近日新冠肺炎抗病毒用藥存量及使用議題,疾管署說明,依目前藥物療效的相關研究顯示,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之效果有限,且其藥物作用機轉可能引發安全性疑慮,基於藥物療效的科學實證,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我國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建議COVID-19感染個案,優先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和倍拉維(Paxlovid)等藥物,而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則列為「有條件下使用」之藥物,於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藥物時,有條件使用。疾管署指出,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用藥之個案,包括重度腎功能不全(eGFR <30mL/min)及透析患者丶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C 級)、因既有疾病之治療藥物與倍拉維嚴重交互作用,但停藥或換藥,具有造成既有疾病惡化風險者等,才考慮使用莫納皮拉韋。疾管署表示,截至6月22日國內COVID-19抗病毒藥物之庫存量,瑞德西韋10萬3523劑,倍拉維23萬759人份及莫納皮拉韋8562人份,為提升COVID-19抗病毒藥物可近性,目前除請衛生局依轄內醫療院所需求,適時調撥莫納皮拉韋外,亦主動協助跨縣市/區域之調撥。疾管署強調,積極儲備各項COVID-19抗病毒藥物,因應近期COVID-19疫情上升,已啟動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作業,預計7月4日抵台,並於7月5日配送至醫療院所,以銜接臨床使用需求。對此,蘇一峰砲轟,抗病毒藥物莫拉皮拉韋全國都開不出來,大家問之後才知道全台大缺貨,「衛福部說沒有莫拉皮拉韋,你可以用倍拉維(Paxlovid)啊,可是你看看倍拉維滿滿都是藥物交互作用清單,臨床上有多少老人家染疫在吃慢性病的藥,拜託做決策的官員不要離第一線這麼遠好嗎?停藥如果中風或心肌梗塞,難道政府要負責任嗎?」
真的叫不到貨!醫反映輸液短缺 林靜儀昨發文開嗆今改口道歉
永豐化學新莊工廠因未符合PIC/S GMP規範而停止生產,為補足生理食鹽水缺口,衛福部啟動7家廠商專案進口。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前一晚才在臉書反擊特定醫師:「你要的2000cc廠商沒在做,改給你500cc,堅持說這樣沒貨,我也是尊重」,今天立刻改口道歉,表示先向原先使用2L規格生理食鹽水,「因廠商問題而不便的醫療夥伴們表示抱歉。」永豐公司新莊工廠因未能符合PIC/S GMP規範而停止生產,因市佔率達七成,影響大型輸注液藥品供應。林靜儀前一晚才在臉書發文,「2000c.c.裝的廠商沒做了,改500c.c.裝的給你,堅持說這樣就是沒有貨,我也尊重啦」。對於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在門診要開2公升的食鹽水卻被系統阻擋,主因就是缺貨,林靜儀還暗酸蘇,「2000c.c.的需求是有的,主要是手術和透析,我們也很感謝大家體諒。但是胸腔內科需要非2000c.c.一袋裝的不可,蠻特別的。」但是有整型外科醫師在林靜儀臉書下留言表示,已經通報食藥署了,仍是缺貨,林靜儀才表示要去了解。今天林靜儀又在臉書說明,先向原先使用2公升規格生理食鹽水,因為廠商問題而不便的醫療夥伴們表示抱歉,「我們知道改變程序增加了各位的不方便」,但也強調這個月以來是在拜託廠商、拜託貨運的狀態,力求供應不間斷,還不能滿足所有規格需求,是很抱歉。蘇一峰回應質疑,衛福部次長不解決問題,反而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使用網路公審的方式,發文質疑胸腔科醫師為什麼要開2公升的生理食鹽水,真的是很可笑,現在反而臉被打得很腫外,看來次長金句還多一句,「不是缺點滴,只是調不到貨!」林靜儀表示,近期接獲醫師反映傳聞合作藥廠在歲修,接下來供貨恐出問題,或是以後也不知道會怎麼樣等,但經食藥署調查,該藥廠並未歲修、供貨沒問題,提醒現在醫療院所無法像過去一樣直接向廠商叫貨就有貨,主因是政府統一控貨,並非無貨可用。林靜儀表示,除了每周本土合格廠商生產數量約10幾萬袋外,上周專案進口尚有40萬袋庫存,本周預計約30萬袋輸入,敬請不用焦慮。另外,逐漸恢復國產的部分正在進行,也在準備法規,希望能夠確保品質、均衡供貨,降低獨佔市場斷貨風險和建立調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