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型
」電影頻道2/梁湘華SM綑綁拍到抽搐曝真實感受 柯煒林爆真心話:我真的超怕
梁湘華、柯煒林在楊雅喆執導新片《破浪男女》中上演激烈SM親密戲,梁湘華更有多場被綑綁、上空場面,地點不是在路上就是在空中,尺度相當大。兩人接受時報周刊CTWANT專訪,梁湘華透露當初自己算是「救火隊」,原先劇組已經找到演員,但臨時無法加入,她直到開拍前一個月才加入劇組,接受繩縛訓練,至於飾演繩縛師的柯煒林看到梁湘華在拍攝現場當場抽搐,直呼:「我真的是嚇死了!」梁湘華當初因為模仿阿翰「阮月嬌」,爆笑演出受到網友好評而入行,之後她演出《最美的風景》獲金鐘迷你劇集新人獎肯定。科班出身的她,提到這次加入《破浪男女》是開拍前一個月才加入,收到劇本隔天就去試鏡,「我當時聽到尺度比較大,試戲當天我還準備了胸貼跟膚色安全褲,想說有個準備。但導演說沒有要脫,只是試文戲,讓我覺得一切都很安全,才決定加入。」《破浪男女》梁湘華被綁被舉皮肉痛演出讓人心疼。(圖/台北双喜電影提供)提到片中被SM繩縛、口球的戲碼,梁湘華笑說導演有提供A片片單供參考,她也有在推特上找到參考素材,做了不少功課,同時她自己有向繩縛師請教,不少人會因為極致的痛感及快感,舒服到抽搐,她在演出時也加入抽搐的演出,希望能更加逼真,她苦笑說:「老師說表面上看得很開心,但一看到我就曉得那是痛到抽搐,他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一樣。」一旁飾演飾演繩縛師的柯煒林則透露,他在現場看也覺得心疼,當時看到梁湘華抽搐,真的被嚇到,「我看她被綁,我真的超怕也分不清楚真假,而且我們拍攝都很久,真的是演不出那種調教的感覺。」梁湘華回憶起在片中被SM繩縛,她表示當時痛到不停地抽搐。(圖/記者焦正德攝)柯煒林在片中飾演Uberdick,片中他從頭到尾幾乎都穿著連身膠衣只露出眼睛,出現在梁湘華面前。在導演要求下,柯煒林在片場幾乎都沒有脫下頭套,也沒有表明自己是誰,梁湘華在拍攝現場從未看到柯煒林的真面目,直到最後片尾重頭戲,兩人才真正看到彼此,即便如此,兩人還是默契十足。柯煒林笑喊:「那場戲,我在地上跟她一起演,哭得死去活來,結果湘華卻說是哪一個工作人員好心幫他對戲!」梁湘華急忙澄清,「那是因為試鏡的時候,大部分都是casting幫忙,我以為那也是劇組派了工作人員來幫忙對戲。」柯煒林笑回:「還好,她是說我這個工作人員演得很好,有被肯定。」原本不會輕易落淚的柯煒林,在拍了這部電影之後探索到內心很破碎跟脆弱的部份,淚腺開關就忽然開了。(圖/記者林士傑攝)電影裡眾人期盼藉由性愛溫存找到真愛,卻發現身體的接觸,並不等於跟真愛的距離,感性的柯煒林更在台北電影節首映時,講到要「好好愛自己」時,忍不住落下男兒淚。柯煒林笑說:「我不是愛哭的人,是在這部才有,每個人都有很破碎跟脆弱的時候,我演戲的時候, 會往心裡找東西探索,突然開關就開了。」他也承認自己平時屬於逃避型,真的遇到情傷,希望透過忙碌工作來填補空白,靠時間來沖淡悲傷。至於平時在情感上是屬於S還是M的角色,他笑回:「看人耶,喜歡的話我就M到不行,但我喜歡的人她也不會太M。」梁湘華則笑著附和,「太鞭策我的話我會逃走,但那些都是一些都是生活情趣,不是指身心的家暴。」梁湘華想到過去的戀愛經驗,不諱言曾經也談過幾段不健康的感情。(圖/記者林士傑攝)電影裡每個角色都是受傷的人,梁湘華透露看到電影,也會想起過去的情傷經驗,她不諱言曾經也談過幾段不健康的戀愛,「女生都會有聖母情節,覺得對方會變,但其實不會。要臣服自己沒那麼厲害。如果對方出去玩以後,對我還是一心一意,我還是會接納他。」繼續保有戀愛感,但如果觸及底線,或是覺得無法再付出更多,她也會選擇慢慢戒斷、轉身離開,「我不是對自己很殘忍的人,在戀愛裡我就是繼續戀愛下去,等到哪一天覺得不需要了,我就抽離了。」《破浪男女》現正上映中。
吐槽女友「瘋狂罵麵難吃」瞬間爆紅 網友全吐槽拍片男友
中國微博近期出現一個相當特別的關鍵詞「女生因為吃麵崩潰」,內容是描述一名女子因為向小吃店反映麵難吃,結果男友嫌丟臉就直接轉頭走人,兩人回車上大吵時,男友就拿手機拍下女友各種生氣與抓狂的畫面。但影片曝光後,不少網友都佩服該名女子邏輯清晰,甚至驚訝拍片男子為何無法理解女友生氣的原因,也有網友懷疑,該名男子疑似是想用「煤氣燈效應」來控制女友。從曝光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拍片男子一邊錄影,一邊指控女友不該責罵店家,一開始女生還不斷地說著「你滾,你滾」,到後面該名女子則是淚眼汪汪的回應「首先,店家做得不好吃,我有資格、有權利跟他講不好吃,我沒有脾氣不好,我只是跟他講,老闆你做得不好吃,你讓我等30分鐘沒問題,但是你做的麵很不好吃」。接下來該名女子開始指責男友的行為「但是你覺得丟臉」男友則是想插嘴說「麵不好吃,我們下次可以不要去吃」,但女子馬上回了一句「你閉嘴,你聽我說完」,接下來女子強調「我有權利跟他說吧?你為什麼要覺得丟臉呢?你為什麼要轉頭就走呢?我跟他說一下不好吃怎麼了?」該名男子之後以「我怕你跟別人發火」,但女子反而更加生氣「我現在才發火,我發火的原因是因為你覺得我丟臉」女子更強調自己在等待的過程中,並沒有對店家有任何發怒或辱罵的行為,但拍片男子依舊認為「麵不好吃,沒必要跟店家講,反而很丟臉」。(點此觀看影片)之後男子將影片上傳網路,雖然如他所願的引起不少網友的迴響,但網友的留言中青一色的都在指責男子,認為男子不願意溝通就轉頭走人的行為,反而才是真正傷害女生的原因。甚至有網友質疑該名男子使用「煤氣燈效應」在操控女友。結果反而演變成男子與眾多網友對罵,最後男子就將上傳的影片刪除。後來該名女子也釋出了一段解釋的影片,影片中,女子也強調自己當時在店內吃到有魚腥味的麵時,自己並沒有影響到其他顧客與店員,就指示跟男友說了一聲「想跟店家說一下」,沒想到男友就立刻起身走人,女子馬上追出去,多次呼喊男友,但男友依舊愛理不理,甚至當兩人上車時,女子試圖刷手機平復自己的情緒,結果男子不僅拿著手機開始質問女子剛才的行為,甚至多次打斷女子的說明,這才逼到女子完全崩潰的陳述自己想法。甚至最後男子還因為這件事情與其他網友吵架,這反而讓女子覺得「你有夠幼稚」。(點此觀看女子解釋過程影片)不少網友在看到這段影片後,紛紛留言表示「建議分手,站男方和站女方的都能解決各自的矛盾」、「你們倆三觀不合,分手報平安」、「其實也不是三觀不合的問題,而是男方自己價值觀有問題罷了」、「趕緊分手吧。 這樣NPD+逃避型的無能男人, 留著當他媽嗎,還是讓他榨乾自己」、「這男人壓根不適合你,三觀不合,分了就好」、「這對象趕快分吧,還拍視頻發網上,你覺得他心裡有你一點點嗎」、「他在引導人網爆你,美女,請你看清這種人」。至於許多中國網友提到的「煤氣燈效應」,是一種心理操縱的方式,主要是透過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的持續性反饋,讓受害人開始懷疑自己的感知、判斷或是記憶能力,進而導致受害者發生認知失調,變得受害者迷失方向,甚至仰賴給予錯誤觀念的個人或團體的行為。
舒心BAR/吳若權:認清依附風格 愛得更親密
維繫關係,是兩個人都要共同努力付出的事情。學習去辨識出彼此的依附風格,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並且與對方建立更美好的關係!從此不用再拚命索討愛、或逃避愛!我們常聽到:要找「對的人」!好像這一生很難遇到對的人。其實不論友誼或是愛情,我們並不是真的都沒有遇見「對的人」喔,而是我們在相遇之後,很容易就徹底地忽略他。因為所謂「對的人」,有兩個重要特質:一,他們非常無趣;二,他們可能都已經有伴侶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個問題可以透過心理學的依附理論,找到解答。心理學的三種依附風格不同時期的心理學家,都曾提出對於依附關係的先知卓見。儘管論述方法略有不同,但大致而言,可依照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短暫離開孩童的這段期間,觀察孩童會不會抗議,及抗議的強度,分為三種基本的依附關係:安全型、焦慮型、逃避型。安全型:這樣的孩童在玩耍的時候,非常活躍。和母親短暫分離時,會感到沮喪。但是,當母親回到現場,他可以很快回到剛才的狀態,繼續全神灌注地玩耍。這樣的孩童,長大後比較有安全感,情緒不容易波動,也比較能體貼、關心別人。焦慮型:孩童在母親離開房間之後,會變得非常不安,但是媽媽回到房間後,他會有矛盾的反應。一方面看到媽媽回來會很開心;也會因為媽媽剛才離開而生氣。所以會哭鬧一陣子,表達抗議。這樣的孩童,長大之後會比較沒有安全感,很渴望被擁抱,喜歡比較黏TT的相處方式。逃避型:有些書上,會以「疏離型」的描述,代替「逃避型」,但意思是差不多的。當母親離開房間時,孩童會表現出好像不在意的樣子;等媽媽回到房間,也沒有特別開心的反應。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靜,但其實他的內心隱藏著焦慮。這樣的孩童長大之後,認為自由比親密更加珍貴。在兩個人的關係裡,會很重視獨立空間,且跟對方保持距離。焦慮型容易碰到逃避型辨識出自己依附風格,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就比較容易跟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你可以觀察自己,和朋友或戀人的相處狀態, 了解自己的依附風格。譬如:剛認識一個你喜歡的朋友,彼此交換了聯絡方式之後,你會不會很期待對方打電話或發訊息給你?如果一直沒有等到對方的電話和訊息,你會不會焦慮生氣,甚至想要奪命追魂call ?如果會的話,那你很接近焦慮型。假使你明明在等待對方的電話和訊息,卻表現出很不在意的樣子,或轉移注意力,開始忙著其他工作?或是,你會找別的朋友聊天,像是已經把這件事跟這個人,都忘得一乾二淨?如果是的話,那你很可能是逃避型。焦慮型的人,很容易碰到逃避型的人。因為逃避型的人,比其他任何類型的人,都更容易因為失戀或離婚,而回到單身的感情狀態。所以,他前前後後待在感情市場的時間也比較長久。相對之下,安全型的人通常不會談很多次戀愛,因為他一旦安定下來,就會建立一段長久的關係,所以並不容易出現在戀愛市場上。逃避型的人,不太可能跟同類型的人交往。因為如果兩個人都是逃避型的人,根本沒有辦法建立感情的連結。所以,逃避型的人和焦慮型的人,最容易碰在一起。那這樣的兩個人,究竟該如何相處呢?該試著調整或決定離開心理學專家,提供以下五個原則給你參考:1 真情流露:真實表達自己的情緒。2 關懷彼此:聚焦於自己的需求,同時也要考慮到對方。3 清楚明瞭:說出你要什麼,讓對方知道。4 不要指責:一味地抱怨,很容易傷害對方。5 立場堅定:誠實表達需求。市面上,有很多暢銷書以及YouTube影片,都會教你如何透過一些手段,吊盡對方的胃口。例如,不要讓對方覺得你很好約;你千萬不要主動打電話給對方;你不要表現得太在乎對方……表面上,看起來這些做法,是為了要讓你看起來更有魅力,並且能夠得到對方的尊重。但事實上,如果這些手段,都並不符合你真正的需求和感受。或許偽裝自己,暫時會讓你看起來很有魅力,但卻沒有真正展現出實際的依附風格,所以很容易弄巧成拙。你永遠要知道,你的需求一定要被滿足,你才會覺得快樂。如果誠懇溝通之後,對方真的做不到,就趁早分手吧!畢竟,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至少我們曾因這樣的相處經驗,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也許這段友誼或感情無以為繼,但我們對於人生的眼界和幸福的看法,都會因此更開闊一些。以上分享的內容,摘要自三本和依附理論相關的書籍,分別是:遠流出版的《依附》,以及另一本同名的《依附》是由小樹文化出版,另一本是時報出版的《關係免疫力》。歡迎你到《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或提出問題,並且和我分享:你是不是因為更了解自己的依附風格,而對相處關係更有自省的能力了?請你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喔。《依附》書封(圖/遠流出版提供)《依附》在一段關係中,許多問題的癥結都源於互相衝突的「依附需求」。唯有正確掌握伴侶和自己的依附風格,彼此更精確地知道對方在意的事,就能提升安全感,讓關係更親密。———————————————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舒心BAR】吳若權:訓練大腦懂得愛
「愛自己」和「愛別人」之間,確實有所矛盾。大腦最首要的功能,需要先確保自己,能夠以個體的形式好好活著,並接受訓練,學習如何去愛別人。這幾年來,台灣社會普遍流傳這句話,「你要愛自己!」像是一句口號,甚至成為很多人奉為圭臬的人生哲學。但這句話的吊詭之處就是:通常你喊得愈大聲,就表示你愈是做不到。另外一句相關的口號是:「你要先愛自己,才能學會愛別人!」其實這句話同樣有吊詭之處:只有內心一直缺乏被愛感覺的人,才會不斷地說服自己,要先愛自己!事實上「你要先愛自己,才能學會愛別人!」這句話的先後順序是錯的!人類之所以學會愛自己,通常是因為曾經體驗過被愛的感覺,正因為曾經被好好地關懷和照顧過,才能學會照顧自己。我們也必須在自己父母的婚姻中,見識到他們彼此關照、以及修復摩擦的模式,才有可能學會這些美好的特質。反之,你可能無從學習從相愛到相處的智慧,在成長路上變成一個內心缺乏被愛,而不斷向外界乞討愛的人。兩個人從獨立的個體,到發展成相愛的模式,必須跨越很多衝突與障礙。一個人的時候,總會渴望自由自主;可是兩個人在一起時卻必須相互顧念,但「自由自主」與「相互顧念」,彼此之間是有衝突的。剖析童年 跨越障礙根據腦科學研究:「愛自己」和「愛別人」之間確實有所矛盾。大腦最首要的功能,是確保自己能夠以個體形式好好的活著,所以我們才要訓練自己的大腦,懂得和別人相愛。大腦中有一個由大腦杏仁核主宰的「原始人」,常為了保護自己而顯得有點魯莽,甚至會因此害怕投入親密關係。所幸每一個人的大腦裡面除了有「原始人」,還有另一位由海馬迴、島葉等一起運作的「內在大使」,能夠有效管制「原始人」。大腦功能的運作,是否能對愛與親密關係做出正向發展,跟童年成長經驗有關。這也就是心理學討論到關係時,常提到的三種依附模式「安全型依附」「逃避型依附」及「矛盾型依附」。1.安全型依附:在童年時期,擁有許多被父母保護擁抱和親吻的記憶,因此善於獨處,也樂在相處。2.逃避型依附:童年缺乏家庭的溫暖與正向情感經驗,長大後喜歡獨處,善於把自己照顧好,但很害怕被批評、責怪。3.矛盾型依附:童年生活過得非常艱辛,而且認定別人遲早都會離開他。在人際關係中,最常費心討好對方,藉此贏得別人的關注。不論你的童年生活過得如何,對於已經長大成年的你來說,那些都是過去式。了解各種依附類型,是為了幫助你認識自己、理解對方,你才能開始訓練大腦,展開跨越依戀障礙的學習。七大祕訣 練習相處《大腦依戀障礙》書中提供很多訓練大腦的案例,我將這些練習歸納為七個簡單祕訣,你可以在生活中試著做做看。以下依照我認為的重要性,以及執行的難易度,由淺入深地跟你分享。1.凝視彼此的雙眼:眼睛是靈魂之窗,當凝視伴侶的雙眼,不只能夠看到他最深切的本質,持續幾分鐘的眼神交會,還能建立彼此的安全感。2.留意說話的聲調和語氣:專注於呼吸,放慢自己說話的速度,激發「內在大使」,會讓你跟對方的關係更加和諧。3.當面化解不同的意見:彼此有語言衝突時,盡量不要使用手機來回傳送文字訊息,以免辭不達意,造成更多誤解。4.盡速修復彼此的關係:發生衝突後可以冷靜一段時間,但時間不要拖太久,以免關係惡化。5.培養共進退的生活:不論彼此工作與生活作息如何,盡量在各自出門的時間慎重道別,也盡可能在就寢前花幾分鐘和對方聊天。每對伴侶的生活中有很多次啟程與降落的時間,把握這兩個時間,向對方表達你的愛與關心,會讓彼此的關係更加持久。6.建立「二四七」的支持模式: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隨時都願意支持對方。你們可以不必時時刻刻黏在一起,但對方需要的時候,你都願意傾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支持。7.最重要的是一切以「我們」為考量:彼此約定將兩個人的親密關係,放在一切人事物優先順序的最前面,以對方的幸福為最重要的考量。總結來說,從認識一個人到決定相愛相守,沒有人能保證這段關係維持多久,但只要你願意訓練自己的大腦,學會用對的方法相處,在過程中彼此都將會有所學習,也就能夠減少遺憾。如果能在過程中獲得成長,是否能白頭偕老也不是重點了。《大腦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闡述伴侶的依戀形式,跨越彼此內心的陰影,不再「相愛容易相處難」。吳若權身兼暢銷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企管顧問、生涯顧問、情感與親子專家,以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為無數人帶來激勵與療癒的力量。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3期《周刊王》和2159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7/03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雜誌內附超商折價券,幫您激省889元,粉絲切勿錯過。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