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
」3500年陶罐不慎被4歲童弄破!他「好奇拉一下」慘了 父親當場看傻結局超翻轉
以色列赫克特(Hecht Museum)博物館近日發生一起「悲劇」,一名4歲男童在和家人參觀博物館時,不慎打破放在入口附近、具有3500年歷史的陶罐。這個陶罐約可追溯至西元前2200年至1500年的青銅器時代,推測可能被當時迦南地區的人們用來裝葡萄酒或橄欖油等物資,所幸博物館館長相當寬容,認為男孩不是故意的,不會要求賠償或提告。4歲男童在參觀以色列赫克特博物館時,不慎打破放在入口附近、具有3500年歷史的陶罐。(圖/翻攝自X)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外媒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23日,這名4歲男童在參訪時弄倒了一個陶罐,據男童的父親艾力克斯(Alex)表示,當時見到兒子站在碎滿地的古物前還想說「應該不是兒子弄的」,沒想到父親發現男童一臉驚慌這才發覺代誌大條,這位父親先安撫兒子的激動情緒後,才詢問男童為何要觸碰文物?男童表示,自己因為好奇才會輕拉罐子釀成「悲劇」。據館方說法,這個陶罐是在以色列中部撒瑪利亞地區出土的,可追溯到距今2200至1500年前的青銅時代,而赫克特博物館已保存這個文物35年之久。館方表示,這件文物非常罕見,因為它出土時依然完好,大部分青銅時代的陶罐被發現時都已有破損或非完整狀態。該陶罐是當時迦南地區的典型容器,通常是用來儲存和運貨用的,主要是盛裝葡萄酒和橄欖油。以色列赫克特博物館一個青銅時代的陶罐被一名男童弄倒。(圖/翻攝自X)只是男童為何可以如此輕易的接觸到文物?原來,該文物放置在博物館入口展示,據博物館創辦人赫克特(Reuven Hecht)認為,只要文物狀況允許,應該盡可能讓參訪者可以細看這些文物、感受到「特殊魅力」,而過去也很少發生文物遭到損毀的情況。只是男童打破文物後,賠償問題也令家長相當頭疼,所幸赫克特博物館表示,若個案是故意損壞展品的情況,館方就會要求警方介入並嚴厲處理,但本案純屬意外損壞,因此館方並未追究,還請來一名專業人士協助修復陶罐。 根據赫克特博物館的館長里夫林(Inbal Rivlin)指出,館方已邀請該名男童和其家人回到博物館參觀。艾力克斯見到罐子被修復後,表示如釋重負,也向博物館表示感到非常抱歉,「因為它不再是同一個陶罐了」。4歲男童在參觀以色列赫克特博物館時,不慎打破放在入口附近、具有3500年歷史的陶罐。(圖/翻攝自X)
伊朗近千名女學生中毒 當局證實已發現可疑樣本
伊朗自2022年11月底開始發生一系列女學生不明原因中毒事件,截至4日,已有將近千名女學生出現頭痛、噁心、心悸、呼吸急促與肌肉麻痺等症狀,對此家長們聚在德黑蘭的教育部外怒吼,他們甚至把伊斯蘭革命衛隊比喻成ISIS。不少官員認為,這起中毒案的幕後黑手是反對女性教育的強硬派伊斯蘭組織,經內政部長法茲利證實有發現可疑樣本,「目前正在研究中,將盡快公開結果!」此前,聯合國人權辦公室曾呼籲透明調查,同時美、德等國也表達關切,但伊朗拒絕「外國干預」及「草率反應」,外交部發言人迦南在3日時表示:「當務之急是盡快解決問題,追究原因及犯罪者的責任。」
門諾醫院推「治療導盲犬」駐點 溫暖互動撫愈患者
門諾醫院推動安寧緩和邁入25周年,除了透過信仰,也引進芳療、音樂、藝術等輔助療法協助末期患者控制不適症狀以及讓家屬適當的放鬆與喘息。聖誕節前夕,迦南病房特地邀請台灣導盲犬協會輔助治療犬「Oba」駐點服務,不少患者及家屬看到「Oba」到來,紛紛主動上前擁抱,強大的療癒力立即撫慰患者及家屬的身心。狗兒撫平傷痛 病友歡喜迎接跟著護理長進到病房,黑得發亮的「Oba」馬上成為病房內的焦點,乖巧懂事的牠不僅主動靠近患者,溫柔的眼神更是一秒融化眾人。正在接受治療的林阿姨除了給予大大擁抱也表示:自己家裡養了三隻狗,住院期間特別想念牠們,看到「Oba」來到病房,除了緩解思念狗狗的心情,原本內心的緊張、擔心以及不舒服也都一瞬間消失,謝謝「Oba」來看我讓我抱抱,真的好開心,不僅心被療癒了,也提前感受到聖誕節的溫馨氣氛。個性穩定、走路緩慢的「Oba」,原本是一隻訓練有素的導盲犬,轉換跑道後,便進入臺北榮總大德病房,踏上了駐點輔助治療犬之路。除了巡房、陪玩、賣萌,牠還會陪睡,與其說牠是病房內的療癒大使,不如說「Oba」就是許多患者的特效藥,只要看到牠,似乎所有的病痛都能拋諸腦後重拾歡樂。癌末身體病痛 心裡更需慰藉迦南病房護理長田濬榕表示,末期患者的疼痛除了身體,心理上的痛更需要被療癒,除了藥物治療,多年來團隊透過芳香療法、音樂療法、藝術療法等輔助治療,不僅減低患者因疾病或醫療過程帶來的不舒服,也藉此幫助家屬紓解壓力、適時喘息。隨著寵物療法越來越受歡迎,門諾安寧團隊期盼藉由寵物療法的導入,用最真誠與溫暖的陪伴療癒患者。田濬榕護理長強調,進入安寧病房的治療犬不僅個性穩定也是訓練有素的的導盲犬,不僅能察覺病人的感受,及時給予回應,也能協助轉移病人的疼痛及焦慮,而這股療癒力不僅撫慰了患者與家屬,也讓每天穿梭於病房的醫護同仁都獲得滿滿的正能量。
2022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揭曉 環境生態特別獎《嫁港ㄟ有機》奪得!
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舉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已經邁入第14年,投稿作品質量每年都有提升, 10日舉辦頒獎典禮暨特映會,頒發逾20個獎項,並壓軸揭曉環境生態特別獎,由《嫁港ㄟ有機》奪得30萬獎金,片中主角對有機農業的堅持及永續家園的理念,深深感動在場觀眾及貴賓,神腦基金會將持續號召全民共同關愛這片土地,鼓勵大眾以影代筆寫下台灣的精采故事。從生活中處處留心 兒少參賽者用鏡頭記錄美好童年第14屆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有上百件紀錄片踴躍投稿,其中包括學生、青年、成人的作品,本屆以「聚焦在地睛彩」為主題,參賽紀錄片多元呈現台灣最在地的獨特面貌,並邀請強大評審陣容嚴格評選,包含游惠貞策展人及知名導演鄭文堂、黃信堯、黃嘉俊、龍男·以撒克·凡亞思,最終選出28部作品入圍角逐獎項。環境生態特別獎《嫁港ㄟ有機》用愛與堅持關懷土地 帶領孩子延續有機家園神腦基金會長年關注環境生態議題,在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中特設獎金30萬的「環境生態特別獎」,是全台少數為環境議題專設獎項的競賽,長期培養出為環境發聲的紀錄片。本屆由《嫁港ㄟ有機》奪得,隨後在特映會上播放,台下觀眾感動落淚。神腦基金會林保雍董事長表示:「因從小出生在農家,對有機農業的紀錄片議題特別有感觸,從事有機農業,不僅是我們吃得健康、更是對環境的愛護,希望更多人透過拍片為環境付出、發聲。」兒少組最佳影片由台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迦南地伊甸家園實驗奪得(圖/神腦國際提供)。原鄉踏查推薦獎《園藝‧原意》 流露農村父子的真情感專為兒童、青少年設立的「原鄉踏查推薦獎」,意在鼓勵學童從生活四周取材,實地調查、探索及分析,將自我觀點融入在影像中,本屆由彰化縣三春國小團隊拍攝的紀錄片《園藝‧原意》獲獎,故事背景是在彰化花壇的農村家庭,主角從小跟隨父親做園藝工作,並立定志向朝園藝大師之路邁進的過程,小導演們拍出父子間生動自然且真情流露的日常,是一部充滿童趣又發人省思的作品。
海山劉家風雲3/劉炳中陳曉虹夫妻「信仰」經營家庭 朝字輩崛起創化妝品牌挺路迦
板橋劉家最為人知的海山集團之外,劉炳中在20多年前跨入長照領域自創大中國際生醫集團。「記得太太跟我說過一句話:『你如果是要賺錢,就不要成立;你如果是要為了救人,為了幫忙,再成立。』」劉炳中告訴CTWANT記者,成立迦勒、迦蜜、迦南等養護、護理之家,全因妻子陳曉虹的一句話。「一生行醫是家裡的期待,一開始順服父親安排,現在很深刻體會,照顧病人的成就遠勝於事業上的成就。」64歲劉炳中坦言,長照機構其實不是一個高投報率產業,當年他單純以身為照護者的心情,受基督徒妻子陳曉虹影響也受洗,成了基督徒後,看事業的眼光完全不一樣。「從父親生病那時開始,覺得很多事情都有祂(神)的巧妙安排;長期照顧病人也就是所謂的長照,讓我們很早知道有許多家庭跟我們一樣的需要,同樣地,在整個事業的發展,並不是在於說會有多少的精確計算,就有多少的回報率。」劉炳中說。原本身為劉家唯一基督徒的劉炳中很感動地說,「我父親在彌留時,跟著牧師一起禱告決定接受神;母親離世前幾周決定受洗,大哥炳偉在離開前兩天還親自下床,接受牧師禱告、點水禮受洗,信仰基督。」劉炳中成立「迦」字輩的養護、護理之家,從板橋中興醫院拓展到長照領域,成為大中國際生醫集團全人照護體系。(圖/李蕙璇攝)「我當初受洗成為基督徒,其實並不是很認識信仰生命的意義,中間也經歷了很多人生的波折。這幾十年來,我可以很堅信地說,我選擇信仰是正確的,神希望我把這樣的信仰帶入家族裡面,讓我們平安度過波折。」負責管理大中國際生醫集團、迦勒長期照護體系的營運長謝瓊瑢也提到,總院長選擇成立的據點都是靠近交通便捷之處,就是希望讓患者的家人能就近探望,「就有一位長輩的兒子很注重生活禮儀,晨昏定省,每天上班前會先來跟父母親請安問好後,再去上班。」原來,海山集團劉家多年來涉獵不動產土地投資,劉炳中也有所學習,「我的想法是,長照機構不需要在很遠的地方,一來可以讓板橋中興醫院醫生方便巡診,了解患者治療進度,同時也可以讓家人方便前來」劉炳中因此陸續在新北市板橋火車站、捷運站附近的大樓,購入樓層成立長照機構,並在土城購入一間廠房用地,於2021年6月改建為板橋中興醫院海山院區,成立癌症細胞治療中心之外,主推血液透析、復健治療等。劉炳中、陳曉虹夫婦透過信仰教養「榮神益人」價值觀,培育孩子;長子劉朝旭(左)承襲從醫,次子劉朝安(右)主修老人學,預備經營管理養護產業;女兒劉岱琳則創設自家美妝保養品牌邁入第五年。(圖/劉炳中提供)劉炳中現在跟著妻子陳曉虹專注傳福音,「2016年美國世界婦女全福會想在台灣成立分會,邀請我妻子擔任會長,經過一年禱告確定後她才答應接下,比照美國是透過餐會方式,邀請不願走入教會的朋友,先來聽聽各行各業的生命故事分享,希望給予一些啟發。」「我父親也很注重孫子輩的教育,鼓勵他們出國讀書,三個孩子也都是美國加州大學畢業。我和太太則是給予孩子信仰教養,鼓勵他們在事業、家庭中的成就,是能夠找到神給他們的呼召,要求他們在怎麼忙,都不能離開教會與神的服侍」劉炳中說。劉炳中長子劉朝旭,傳承父親職志從醫當骨科醫生,現服務北市聯合醫院;次子劉朝安南加州大學主修老人學碩士,學習養護與老人公寓事業經營管理,於美期間曾擔任US Construction Holdings總經理與在美林證券等資歷,熟稔美國房地產投資;獨生女劉岱琳則有興趣電商,創設自有化妝品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生物學系畢業後返台,於路迦專門負責美妝保養品牌的電商通路營運。「朝安、岱琳都跟著董事長唐稚超一起經營路迦,這就是我們夫妻做的傳承,新生代的路,由他們自己走,我當個顧問,只是在旁陪伴引導。」劉炳中夫婦與孩子一起獻身公益活動,繼續在他們的信仰之路上灑種、澆灌。
大老闆書單/《舊約聖經》也許是歷史中最重要的書 《新約聖經》是基督教的根源
第二本書要推薦的書是《舊約聖經(Tanakh)》,這也許是歷史中最重要的書,有時候我們只叫它「這本書(The Book)」。它就是希伯來文的聖經(Hebrew bible)或Tanakh,是由聖經本文三個分章的字首所組成的字。這三個章節分別是(Torah),(也稱為摩西五書的「講道(teaching)」),Neviim「先知(prophets)」和Ketuvim「寫作(writing)」,所以縮寫成Tanakh,也通常被稱為《舊約(Old Testament)》。它訴說的是希伯來人的故事,從創世紀到成為上帝的選民,然後前往迦南樂土(the promised land),最後成立國家以色列。《舊約聖經》是世界三大主要宗教:猶太教(Judaism)、基督教和伊斯蘭教(Islam)的基礎。故事中的人物有眾所周知的亞伯拉罕(Abraham)、Issac和摩西(Moses)。諾亞方舟大洪水的故事和Gilgamesh的洪水故事雷同。讚美詩(Psalm)104篇和法老王Akhenaten西元前14世紀的『讚頌太陽(Hymn to the Sun)』也很類似。許多學者相信希伯來聖經是在西元前6世紀至2世紀間寫成的,在這之前的古文明可能對它都有影響。在當時多神教流行的文化下,它是只信奉單一神的宗教。上帝,也就是耶和華(Yahweh),跟祂的選民訂立了一份合約。『十誡(the TenCommandments)』當中相當清楚地說明了法治(rule of law)的概念。Tanakh一部分是歷史,一部分是文學,還有一部分是神學。在文學的部分,充滿了文字、符號、演說和美麗的詩文;在神學部分,它對社會提出了明確的道德規範。它也被稱為是『歷史性的小說』或『小說化的歷史』,訴說了很多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它也試圖探討一些矛盾的題目,比如說:上帝創造人類,但人類卻用他們自己的自由意志(free will)創造了人的歷史。這自由意志的思想就變成後來西方價值觀的基礎。許多歷史學家相信一部分舊約是在『巴比倫囚禁(Babylonian Captivity)』之後撰寫的,在《但以理書(the Book of Daniel)》中寫到一個有關希伯來人被尼布甲尼撒王(King Nebuchadnezzr)征服後被強制遷徙到巴比倫的故事。希伯來人感到他們的宗教不再需要受到一座實體廟宇所羈絆,他們可直接和上帝溝通,廟宇是上帝的住所,但也存在信徒的心裡。有些人也相信希伯來人是受波斯的祆教(Zoroastrianism)影響的,因為後來把希伯來人從巴比倫城解救出來的正是波斯王塞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而祆教就是第一個一神教,而且主張善惡有別。Tanakh當中有些不斷重復的故事,每次內容卻都不完全一樣,例如創世紀的故事和有關大衛王(David)的故事。上帝創造宇宙和人類,所以人應該是上帝整體計畫的一部分,但人有自由意志,會自訂計畫,最後與上帝的計畫不盡然相同。大衛王(David)的故事中有兩種不同的神學論點,一說大衛王(David)是上帝的工具,另一個則說大衛王(David)自己創造了歷史。這個矛盾的陳述形成日後西方價值、信仰和倫理規範的背景。如果說《薄伽梵歌(Bhagavad-Gita)》是印度的宗教著作,那麼《新約聖經(NewTestament)》則是基督教神學至高無上的根源。許多不同的作家在西元1~2世紀間的不同時期把這本書寫出。它的影響力不只限於宗教,更擴及哲學和政治領域。此外,《新約聖經》不僅是宗教的經典,也是文學作品。《新約聖經》的27本書是一個新的約定,是和所有的基督徒也就是上帝新的選民所訂立的,不像舊約只限希伯來人才有資格,因為耶穌(Jesus)的死解除了所有基督徒因為亞當和夏娃而來的原罪。《新約聖經》極可能是為非猶太人(the Gentiles)用Koine希臘文寫成的文集,也就是當時最通用的語言。羅馬時期,在東地中海地區的正式宗教並沒有道德規範,也沒有允諾人可長生不死或死後的天堂。新的基督教則提供了不同的選擇。《新約聖經》有4卷。第1卷是馬太、馬可、路克和約翰(Matthew, Mark, Luke and John)等4個福音,描述的是拿撒勒地方的耶穌(Jesus of Nazareth)的出生、生平、工作、宣道、死亡和復活的故事。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稱為『符類福音(Synoptic Gospels)』,因為它們都有一些相符且共通之處,都是有關耶穌的事蹟。第2卷只有一本書,也就是『使徒行傳(the Book of Acts)』,基本上是耶穌的門徒和教士們在他死後傳教,以及基督教從猶太人傳播到非猶太人,從耶路撒冷擴及全世界的歷史紀錄。它特別強調一個神學的觀念,就是上帝的神力早在基督教初期即開始不著痕跡地運作。第3卷則是21封使徒書信(Epistles),13封是保羅寫的,其餘的是其他門徒寫的。這些都是真實的書信,告訴基督徒自己和社區應如何按照基督教的信仰和倫理規範去做事。《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是一本書,是預告世界末日亂象的啟示錄(the Book of Revelation)。書中描述的是世界末日來臨,上帝摧毀了世界以兌現祂所有的諾言,並讓嶄新的上帝王國降臨。這也是基督教發展達到最高潮的一刻。世界末日也是從大毀滅走向烏托邦的勝利時刻。在馬可福音裡,耶穌就是基督(Chris)。希臘語的Christos就是救世主彌賽亞(Messiah)。它告訴我們耶穌實現了所有舊約中預示救世主即將來臨的隱喻。馬利亞和約瑟帶著襁褓中的耶穌到埃及,和摩西出埃及的故事是有趣的契合。耶穌在宣講時經常表達對下階層、被排斥的和流離失所的人的關切。在此之前多數的文學和宗教,神支持的是強者、美的事物和成功的人,而《新約聖經》則是有文學著作以來、第一次認真地對待一般民眾。
大老闆書單/這三大西方史詩作品 一窺西方早期思想的究竟
荷馬(Homer)的《伊里亞德(Iliad)》及《奧德賽(Odyssey)》和維吉爾(Virgil)的《埃涅阿斯紀(Aeneid)》,這三個史詩作品,雖在不同時期撰寫,但都屬於同一個故事,卻有截然不同的價值體系。有人還認為這三部史詩和希伯來舊約就構成了完整的西方早期的意識或思想。這三部史詩同是希臘特洛伊戰爭(Trojan War)故事的三個不同的時段。歷史上特洛伊戰爭的時間大約是希臘的邁錫尼時期(Mycenaean Age),在西元前15-12世紀間,相當於希伯來人出走到迦南地的同時。《伊里亞德(Iliad)》在約為西元前8世紀由荷馬寫下來,與希伯來舊約幾乎同時,而且也都是從口述中記載下來的。有些人相信《奧德賽》是荷馬死後30年由另一位詩人寫的,但直到今天,多數人仍認定荷馬是這兩套24本書的作者。但最可能的是荷馬他自己本身根本就是虛構的一個人物,因為我們到現在仍對他的個人一無所知。然而,《埃涅阿斯紀》則千真萬確是維吉爾(Virgil)在西元前29-19年寫成的,正好在奧古斯都(Augustus Caesar)執政的時期,也就是在羅馬共和國滅亡而羅馬帝國剛興起的時候,在這個時期在社會和政治上都有巨大的變動。《伊里亞德》及《奧德賽》都是在一段故事的中間才開始寫的(in medias res, in the middle of a story)。《伊里亞德》講述的是十年特洛伊圍城的最後52天當中所發生的事。這集詩歌是以阿加曼儂王(Agamemnon)和最偉大的武士阿基里斯(Achilles)之間的爭吵開始,吵的居然是誰該擁有一個女奴。在這個崇尚英雄的時代裡,希臘人相信榮譽是最重要的。在當時,榮譽有時是用戰利品的多寡去衡量的,把一個女奴搶走,就像是奪走了阿基里斯的榮譽。對阿加曼儂王來說,放棄一個女奴也等於是讓他在軍隊面前丟盡顏面,雙方就此陷入僵局。阿基里斯失去了女奴,所以他退出了戰局,一直要到他最好的朋友普特洛克勒斯(Patroclus)被特洛伊城最厲害的武士Hector殺死之後才穿上盔甲,再回到戰場。阿基里斯最後和Hector對決,殺死Hector,還扣留了他的屍體,就是要讓特洛伊沒辦法榮耀地安葬他。直到Hector的父親也是特洛伊國王的Priam向他懇求,他才把屍體送回去。故事最後就以Hector的隆重葬禮作為結局。《奧德賽》是有關特洛役戰爭後奧德修斯(Odysseus)回到Ithaca的返鄉歷程。他和前一部史詩中所有的其他人物一樣,都迫不及待想出名,也更想成就自己的不朽名望,即使犧牲他的家人或國人也在所不惜。比如說他完全沒有必要跟庫克羅普斯(Cyclops,海神Ployphemus的兒子)對決,卻執意去做,還要獨眼的庫克羅普斯在被他刺瞎後要牢記他的名字,最後造成他回程中其它的問題,因為海神要為他兒子報仇。《奧德賽》也是有關英雄如何抗拒誘惑的故事。食蓮人(The Lotus-Eaters),最美的人瑟茜(Circe)和唱歌最吸引人的塞壬(the Sirens)都鼓勵奧德修斯解甲歸田,過一個長長久久、快樂但隱姓埋名的生活。地球泰坦神的女兒卡裡布索(Calypso)甚至提條件讓他可以長生不老,但不會再出名或有傳世之名。奧德修斯仍然選擇追求英雄的榮耀,即使是他見到在地獄中的阿基里斯(Achilles)之後【阿基里斯(Achilles)事實上在下地獄(Hades, Greek underworld)後已經改變了他原來對英雄的想法】。奧德修斯最後的返鄉並不完全是英雄式的結局。他利用奸巧,冷血殺死了108名手無寸鐵追求他太太潘尼洛普(Penelope)的人。諷刺的是,《伊里亞德》是戰爭時期的作品,而《奧德賽》卻是在承平時期寫的故事。戰爭英雄也是宙斯的孫子之一的埃阿斯/亞傑克斯(Aias/Ajax)拒絕和奧德修斯相見,因為他認為奧德修斯為了自己的目的沒有堅持英雄應有的道德規範。然而,阿基里斯和奧德修斯所展現的個人英雄主義觀念卻在西方文化中深植人心。例如中世紀的武士仍然在遵守古希臘的英雄的思想。古典希臘的英雄主義是有關個人的榮譽、光榮和個人所追求的理想。和家庭、社會、國家甚至天上的神幾乎是毫無關係的。兩部史詩中所有的英雄都有兩個同樣的選擇:留在家裡、長住久安而默默無聞,或為所當為、死於英年但傳頌後代。阿基里斯和Hector明顯的是選擇他們自我的尊嚴和榮譽,更重於生命、家庭或國家。然而,他們對敵人也給予同等的尊重和尊敬。這個榮譽的規範至今猶存,也就是君子的榮譽(gentlemen’s honor)。希臘文化後來成為羅馬的基礎,羅馬承襲也適應了希臘的哲學、文學、宗教和眾神(只是名字不同)。有人說羅馬是被自己打敗的人(希臘人)所征服。維吉爾(Virgil)著手寫羅馬的史詩,某種程度內是要讓凱撒(Julius Caesar)所建立的規制合法化,也使他的繼承人奧古斯都(AugustusCaesar)可以繼續傳承下去。雖然維吉爾(Virgil)對他寫的史詩並不滿意而希望他寫的《埃涅阿斯紀》在他死後就燒毀,但奧古斯都大帝(Augustus)後來卻直接下令把維吉爾(Virgil)的手稿出版。《埃涅阿斯紀》的頭6本書,寫的是埃涅阿斯(Aeneas)從特洛伊流浪到義大利的經過,接下去的6本書則是有關特洛伊人如何打贏拉丁人贏得拉丁人的土地。希臘的英雄都是非常個人主義的。而埃涅阿斯這位羅馬英雄實際上是服從家庭、國家和法律的。希臘英雄的綽號都是強調個人屬性的,比如奧德修斯(Odysseus)是『多面的(many facet)』,阿基里斯(Achilles)則是『快腳(swift footed)』。埃涅阿斯(Aeneas)是虔誠的。這是說他對神明、國家、家庭和人民都是有重大的責任感的,認為一個英雄的責任不止侷限於他的自身。這篇史詩寫的就是特洛伊城失守後的9年間。埃涅阿斯一直在為他的人民找一個新家。他的船航行到迦太基(Carthage)靠岸,這是女神Juno(天神Jupiter的太太)居住的城市。在一場與迦太基女王Queen Dido的宴飲中,埃涅阿斯從一個敗軍之將的觀點把特洛伊的淪亡經過說出來。他說出他當時曾經想用希臘英雄的方式對特洛伊城以身相殉,但被女神維納斯(Venus)和天神Jupiter勸阻下來。他於是背著老父,率領他的家人帶著家庭的守護神像,也帶領許多特洛伊人從焚燒中的城裡逃出。他就從一個希臘的個人式英雄轉變成一個新的、有責任感的『羅馬式』英雄。QueenDido和埃涅阿斯自此墜入情網,並在迦太基渡過一個愉快的冬天。然而,Jupiter命令埃涅阿斯要離開迦太基繼續前進。Dido為了阻止埃涅阿斯離開而點燃柴堆用火葬方式自焚殉情,死前詛咒未來迦太基和羅馬關係永不太平。Dido其實是一個希臘式的女英雄,她依照本性而為;埃涅阿斯則是一個羅馬英雄,他遵行了他必要的責任。《埃涅阿斯紀》這本史詩的後半部,則是關於埃涅阿斯如何必須發動並打贏另一場戰役,也把King Latinus的女兒Lavinia,從Rutuli的國王Turnus手中搶來,然後他就可以創造一個融合特洛伊和拉丁血統的民族。史詩最後在埃涅阿斯和Turnus的激戰中結束,Turnus戰敗並乞求放他生路,埃涅阿斯結果還是把他殺了。從這裡可以看出來,承平而繁榮的『和平羅馬(Pax Romana)』時期其實是用冷血的武力所造成的。埃涅阿斯犧牲了個人的幸福,去建立人民的和平及法治的國家,使一個全新羅馬的英雄願意為了更崇高的目的而戰。這樣一個新的概念對未來的基督教世界是特別的有用,也更特別有吸引力。
醫護幫完成最後心願!癌末大叔「深情凝視」淚喊:我願意 新娘低頭頻頻擦淚
疫情之下人心慌,但對癌末患者來說,沒有什麼比得上內心願望的實現來得重要。門諾醫院(29日)舉辦一場溫馨的結婚儀式,在院內同仁及醫師的見證下,為這對相識超過40年、相戀6年的男女主角獻上祝福。65歲老張(化名)去年9月被檢查出大腸癌末期,個性原本就木訥的他,得知罹癌後,更是意志消沉;有感於日漸虛弱的身子及疾病的惡化,為了不留遺憾,老張希望能夠給一路陪在身旁的吳姓女友一個名份,只是礙於疫情,加上身體虛弱、往返困難,一直未能完成。雙方在牧師、醫護見證下,完成婚禮。(圖/門諾醫院提供)場面相當感人。(圖/門諾醫院提供)門諾醫院醫護得知後,立即與院牧部門聯繫,在大家的協助下,於今(29日)舉行了一場溫馨的結婚儀式。這場婚禮沒有婚戒、沒有禮服,只有老張手裡的一盆鮮花,以及他溫柔又堅定的眼神;當牧師說,「你願意接受吳女士成為你的妻子嗎?」老張用盡全身力氣激動地說,「我願意。」雙方十指緊扣、凝視著彼此,吳女士除了頻頻點頭,也止不住眼眶的淚水,緊緊握住老張的手;她回應,「我很愛你,也謝謝你愛我。」2人在牧師、醫護的見證下,簽署結婚證書,完成了結婚儀式。門諾醫院迦南病房護理長田濬榕表示,癌友除了需要專業的醫療照護,身、心、靈更需要加倍的關心,能夠協助病人完成心願,替患者的人生畫下美好的句點,身為護理人員,不僅感到欣慰,能夠替家屬留下美好的回憶,一切都值得。
王之道:韓流打趴台獨經濟謬論
日前有親綠媒體以社論指出,台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長期陷入低度成長困境,高達5成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經濟成長未能嘉惠人民,只惠及對岸。對大陸經濟的依賴,導致台灣產業受制於人,這種現象正由經濟複製到政治,非常危險。該文也認為,大陸用盡各種手段崛起,但成長已一定極限,加上東南亞國家日益激烈的競爭,反倒大陸經濟敗象漸露,台商應避之唯恐不及,不能繼續飛蛾撲火。事實上,該文論點似是而非,只能算又一個「中國崩潰論」的典型論述,也就是先胡亂指陳台灣經濟低成長是因依賴大陸,接著誇大陸方經濟下滑趨勢,再導引出台商必須盡速逃離,否則即將沉沒的結論。陸遭唱衰 反成強權從台裔美籍律師章家敦2001年出版《中國即將崩潰》一書,倡言各種跡象顯示大陸經濟即將崩潰,迄今已經18年矣。大陸經濟非但沒有崩潰,還極快速地躍升為第2大經濟體,和首強美國的經濟差距,也由原來僅占美國12%的規模,大幅提高到63%。在在顯示大陸經濟會崩潰的看法,只是反中之下一廂情願的看法。大陸經濟就算在美陸貿易戰下放緩,但仍會保持5%以上的年成長率,以如此巨大的經濟載體而言,仍是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主力。任何想要成長的周邊經濟體,沒有哪國會輕易看衰或放棄這個市場,只有理智被意識形態蒙蔽的政治賭徒,才會持續認定大陸經濟即將崩潰。從理論上來看,當全球生產貿易型態演化,大陸已成為歐美消費市場的工廠,身為製造業鏈上游重要環節的台灣,若不「依賴」大陸這個下游環節的加工廠,我們真不知道要「依賴」哪個市場?台能成長 拜陸所賜事實上,台灣經濟在全球經濟波動下仍能保持可接受的成長,就是拜大陸之賜。此話怎講?我們以具體數據說明:陳水扁、馬英九和蔡英文3位總統任期內(2000~2007,2008~2015,2016~2018)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分別為4.23%、2.79%和2.33%,若扣掉南韓同期間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則分別得到-0.90%、-0.22%和-0.60%的數據。雖然台灣表現都遜於南韓,但以「親中」馬總統的-0.22%低於南韓的程度最少,就和該文的論點剛好相反。不可諱言,中國大陸的經濟體質正在快速轉變,許多地區工資已經接近台灣,環保標準越來越高,對租稅的查核也越來越緊,對台商而言,「投資環境」相對惡化,的確有不少台商有外移想法。但是,台灣各種要求仍高於大陸,想移回台灣更難以生存,因此,除少數為逃避美中貿易戰讓關稅提高的台商外,該文訴求「台商回台灣,台灣賺大錢」的想法,只是一種天真的期盼,絕非指引台灣經濟的明燈。說穿了,是心存台獨意識者,想泯除和大陸的關聯,便於進行台獨工程,才倡議大陸即將崩潰、台商盡速回台、台灣經濟會發的「台獨經濟三部曲」。但它不僅違反理論和事實,也無法帶領台灣到迦南美地,只會讓台灣更接近崩跌的斷崖,這才是韓國瑜經濟學興起的主要原因。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55期《周刊王》和2141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均售。《周刊王》最新255期隨刊附贈「任性甜心劉子瑜」跨頁性感海報,值得珍藏。雜誌內還附超商折價券,幫您激省900元,粉絲切勿錯過。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