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用眼
」 近視 視力 青光眼 白內障 葉黃素8歲童寫數字像「鏡像反射」!被爸媽懷疑智力障礙 醫生揭真相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隨著學校作業變多、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越來越多孩子眼睛出現問題。大陸湖北省武漢市男孩榮榮(化名)今年8歲,但他寫的阿拉伯數字就像鏡子裡反射出來的一樣,是反過來的,看書沒一會兒就說頭疼,父母甚至一度懷疑孩子智力有問題,送醫後才發現原來是眼睛出了毛病。《極目新聞》報導,學校老師近日發現,榮榮書寫的阿拉伯數字,總是讓人看不明白,因為數字就像鏡子裡反射出來的一樣。孩子爸媽也察覺,榮榮看書的時候,沒一會兒就嚷嚷頭疼,學習成績也下降得比較快,2人甚至一度懷疑孩子是不是智力有問題,直到夫妻倆帶他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眼睛出了問題。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斜視與小兒眼科副主任醫師周靖晶說明,「我們正常看近的時候,眼睛會自然地向內轉,這個過程就叫做集合。但小朋友因為長時間用眼過度,他內轉的幅度比正常需要的幅度要大,所以就造成了這種情況。其主要原因還是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醫師進一步解釋,「我們眼內有一塊肌肉叫睫狀肌,眼睛看東西,特別是看近處物體時,睫狀肌就處於緊張狀態;看遠處時則處於放鬆狀態。如果睫狀肌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就會出現榮榮這樣集合過度、近視等情況。」周靖晶隨後為榮榮制定了視覺訓練方案,通過雙面鏡和遊戲等訓練,矯正他的視功能異常。值得警惕的是,近年發生在孩子身上類似的情況愈發常見,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於戶外活動太少,看遠景的時間不夠,有些嚴重到沒辦法寫作業,只能休學。醫生提醒,家長一定要多關注正在發育中孩子的眼睛狀況,多帶他們參與戶外活動、遠眺,盡量避免長時間寫作業,更需避免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
3C產品用太多視力惡化? 眼科醫曝真正「元凶」:超乎想像
近年幼童近視比例攀升,許多家長將矛頭指向3C產品。然而,眼科醫師指出,造成幼童視力惡化的真正原因,可能超乎家長想像。假性近視 恐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惹禍一位3歲多男童近日被診斷出「假性近視」,家長立即打算取消每天半小時的電視時間。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何建賢主任表示,造成近視的主因並非單一3C產品,而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近視成因與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包含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光線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近視產生。即使是堆積木、畫畫等親子互動,若未注意用眼習慣及採光,同樣可能增加近視風險。陽光是最佳防護罩 建議戶外120分鐘相較於僅是限制3C使用時間,何建賢主任強調,增加戶外活動更能有效預防近視。研究顯示,「陽光」可促進維生素D生成並增強免疫力,同時提升視網膜「多巴胺」分泌,有助抑制眼軸伸長。戶外環境的遠距離視野也能減緩眼球肌肉緊張,對預防近視具顯著效果。建議家長遵循「3010120護眼原則」-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每日戶外活動超過120分鐘。何建賢主任指出,無論是跑步、打球等動態活動,或是公園野餐、散步,都能幫助視力保健。同時,建議從3-4歲開始定期進行視力檢查,及早掌握孩童視力變化。
國中生嚴重畏光急送醫! 檢查竟是「散瞳劑濃度過高」
許姓國中生在戶外活動時,出現畏光和流眼淚的情況,於是緊急就醫。經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眼科部主任李致名醫師問診後發現,該名國中生使用了中濃度散瞳劑控制近視,致使雙眼過度畏光,影響戶外運動。視力保護 減少高度近視引發併發症風險在現今醫療技術中,已有多種近視防控方法,然而許多家長對高度近視的潛在風險仍認識不足。李致名醫師指出,高度近視不僅會導致視力模糊,同時與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眼疾有密切關聯。因此,從兒童階段預防高度近視,至關重要。雖雷射手術能矯正成年後的視力,但無法修復由高度近視引發的眼軸增長。現階段的防控措施應聚焦於兒童和青少年的視力保護,減少未來高度近視引發的併發症風險。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型片 多種方法避免近視加重李致名指出,常見的防控方法包括各種低至高濃度的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日拋週邊離焦軟式隱形眼鏡和週邊離焦眼鏡等。長效型散瞳劑可根據年齡、近視加重風險及速度、畏光及模糊副作用的程度,而使用不同濃度預防及治療;角膜塑型片為夜間佩戴,通過硬式鏡片調整角膜形狀,防止近視加重;日拋週邊離焦軟式隱形眼鏡和周邊離焦眼鏡則為日間配戴,都證實可有效控制近視加重。閱讀拼圖、玩樂高恐加重近視 應多增戶外活動機會在充斥3C產品的現代,家長對近視的迷思層出不窮。許多人認為僅僅減少3C產品使用就能避免近視,實則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如閱讀、拼圖或玩樂高等)也會加重近視度數。家長應合理安排孩子的活動時間,盡量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適時凝視遠方或閉眼休息,放鬆眼睛睫狀肌,有助於延緩近視惡化。此外,增加戶外活動也非常關鍵,因陽光中的自然光線,能促使視網膜分泌多巴胺,從而抑制眼軸增長,有效減少近視進一步加重的風險。視力檢查不可少 及早防治是關鍵李致名醫師強調,及早進行視力檢查和防治措施,是避免高度近視及其相關眼疾的關鍵。對於沒有近視的孩子,應保持良好的視力習慣,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期望在18歲前維持良好視力;而對於已經近視的孩子,則需積極採取防控措施,減少度數加深成為高度近視及各種相關眼疾的風險。
近視雷射矯正就好? 醫提醒年少不控制4病變機率增
台灣是近視王國,國人近視比率和香港、新加坡居全球前三名。近年不少人接受近視雷射矯正,但醫師提醒,即使矯正了視力,罹患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的機率仍高於一般人,青光眼、白內障也可能提早發生,提醒家長勿放任兒童近視失控,應積極控制。眼科醫師陳夢柔表示,亞洲國家學童課業壓力大,可能從早到晚都在讀書,加上近年電子產品盛行,據2019年兒童福利聯盟調查資料,小孩擁有第一支手機的平均年齡為10歲,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之下,近視比率普遍高。冠疫情期間,大量螢幕學習更增加了近距離用眼時間。眼科醫師賴紫庭表示,全球各國都出現「隔離近視症候群」(The Rise of Quarantine Impact),俗稱「宅近視」(Indoor Myopia);香港最新調查,疫情期間6到8歲兒童近視比率增加50%,對於年紀較小的影響更大,近視發生年齡大幅提前。台灣國小學童近視率也爆增,111學年度突破45%,國中生視力不良率則是73.16%,高中生更甚,來到81.61%。陳夢柔提醒,近年國際上普遍認定近視是一種疾病,根據國外研究,近視超過500度的人,日後青光眼、白內障提早發生率是一般人的3倍和5.5倍;近視700度以上的人罹患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更足足高出44倍和127倍。她強調,近視會造成眼軸拉長變形、視網膜變薄,即使長大後接受近視雷射矯正,但仍有潛在疾病風險。賴紫庭分享,近視控制的黃金期落在3到18歲,每年可能增加100到150度,9年下來可能就超過900度,相當可觀。大部分家長仰靠散瞳劑幫孩子控制近視,不少人覺得戴眼鏡會造成近視增加,但現在隨著醫學進步,近視控制眼鏡除了能幫助小朋友看得清楚以外,也有控制近視的效果;另外像是增加戶外運動、塑形片、近視控制日拋等,都可作為控制考慮的方式之一。
雙金影后謝盈萱戴“這個時代的鏡片”視覺順暢不卡卡
蔡司智銳鏡片全面升級 現代數位多屏生活全齡最「視」選擇根據全台護眼趨勢調查顯示,有6成的民眾會同時使用手機、電腦、電視等多個螢幕,數位多屏生活型態已逐漸成為主流趨勢。除了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問題加劇外,就連成人過往50歲才容易出現的老花問題,年齡層也逐漸下降至30~40歲,老花合併近視問題也成了文明病象徵。為迎合用眼習慣從靜態轉為動態視覺的趨勢,蔡司今推出以SmartView 2.0為核心的「這個時代」的鏡片—智銳鏡片系列,滿足從6~50歲以上的全齡完整鏡片解決方案,為數位多屏時代現代人忙碌雙眼提供更好的輔助。蔡司智銳鏡片透過業界創新智能動態光學的3D物體空間模擬,以及眼齡優化專屬訂製的蔡司光源優視力2.0與蔡司人工智慧增強設計(IAD),利用大數據打造符合這個時代的用眼需求的鏡片,讓不同年齡層的雙眼在數位多屏生活形態下,都能擁有清晰又舒適的客製化鏡片!年度全新代言人謝盈萱,也分享了配戴智銳多焦點鏡片,讓視線游移不卡卡超清晰的小撇步!代言人謝盈萱表示自己有近視與老花雙重困擾 呼籲大家即時注重眼睛保養(圖/業者提供)謝盈萱活動中說到:「自己從小就有近視,是資深眼鏡族了。然而最近突然發現,自己連化妝品的小字、劇本的字都看不清楚了。不是才要迎接44歲,竟然就有老花眼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平常除了要讀劇本、看看書,還會滑手機、平板,所以眼睛比以往還要更容易感到疲累,偶爾視線轉換時還會看不清楚。」提早老化的眼睛,讓她感到措手不及。根據國外科技網站《ElectronicsHub》統計指出台灣人平均使用手機時間超過7小時,而平均使用3C產品佔清醒時間比例也高達約43%,名列全球第15名。蔡司總經理章平達表示,此兩項數據顯示國人用眼習慣已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與過往大徑相庭,蔡司視力保健技術與創新實驗室洞察人們的視覺行為發現,人們普遍已從定點閱讀「靜態視覺行為」,改變為移動、行進中時,視線都在數位行動裝置與生活周遭環境間不斷切換的「動態視覺行為」,更頻繁的眼球轉動使得雙眼負荷大幅加劇,然而守護眼睛健康的鏡片卻沒有與時俱進。活動現場展示「智能動態光學」技術透過3D物體空間模擬優化鏡片設計,眼鏡配戴者能擁有寬廣舒適的視覺體驗(圖/業者提供)蔡司全新智能光學動態技術、眼齡優化專屬訂製,成就這個時代的鏡片!有鑑於用眼習慣的改變,德國蔡司推出了全面升級的蔡司智銳鏡片系列,全系列搭載了升級版的蔡司SmartView 2.0技術,其中一項技術是透過業界創新「智能動態光學」的3D物體空間模擬優化鏡片設計,讓眼鏡配戴者擁有清晰、銳利、寬廣和舒適的視覺,輔助雙眼因應任何距離和方向的視覺任務,滿足雙眼視線游移在不同屏幕過程中,能從數位行動裝置和生活周遭環境間順暢切換,為眼鏡族提供數位多屏生活型態下良好的視覺品質。除了智能動態光學之外,蔡司智銳鏡片系列另一個劃時代技術為「眼齡優化專屬訂製」,過往鏡片設計所有年齡都僅有相同的平衡視覺區,而升級版蔡司智銳鏡片根據現今視覺行為需求,依不同年齡,提供個人化最佳視覺區域,運用IA蔡司人工智慧增強技術,將個別配戴者的數據與特定年齡族群的1,250萬個視覺行為數據進行匹配,打造出適合6-50歲以上所有年齡層的最「視」個人化鏡片系列。蔡司台灣總經理章平達表示 數位多屏世代下消費者已從靜態轉為動態視覺行為,鏡片應與時俱進(圖/業者提供)身為代言人的謝盈萱也分享:「以往為了省錢,挑選眼鏡總是以CP值為主,但戴上蔡司智銳多焦點鏡片後,才驚呼My GOD!差別真的有夠大。不僅視覺品質大幅提升,任何距離與方向的視線游移更是切換自如、順暢不卡頓。難怪會說它是屬於這個(數位多屏)時代的鏡片」她也透過自身經驗提醒大眾,除了挑選符合自己年齡及眼睛條件的眼鏡之外,在使用3C產品或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也要適時休息,畢竟眼睛是靈魂之窗,得要好好重視。歡慶全面升級上市,活動期間:2024/1/1-2/29只要至蔡司全台授權眼鏡店選配「蔡司智銳鏡片全系列」乙副,即能擁有蔡司磁吸式手機卡套支架一個。活動詳情請見:https://www.facebook.com/zeissvision.taiwan
眼睛心肌梗塞恐造成突然失明! 醫曝1壞習慣超傷眼
諾貝爾眼科診所主治醫師林宜鴻透露,許多人認為青光眼是老人家才會有的疾病,但近年來其實有年輕化的趨勢。另外,他還提到,現代人有「邊走路邊看手機」的壞習慣,這行為非常傷眼,並指出,青光眼就如同眼睛發生心肌梗塞,初期不易察覺,嚴重可能突然就失明,因此眼睛的保健相當重要。林宜鴻醫師日前在自己的FacebooK粉絲專業「鴻眼醫生|林宜鴻眼科醫師」中發文表示,近年來青光眼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患有青光眼的人裡面,40歲以下就佔了3成。過去曾遇過一名30幾歲年輕患者來看診,經過檢查後發現確診青光眼,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原來對方近2年每天都在玩寶可夢抓寶,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才會造成這樣的情況。林宜鴻醫師指出,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的病變,眼壓過高,壓迫到我們後面的視神經,造成視神經逐漸地萎縮壞死。目前推估每100人就有3.5人患有青光眼,在40到80歲族群中,比例相當高。林宜鴻醫師更表示,青光眼是不可逆的,一旦視神經受損,是無法讓它復活再生,因此會出現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狀況。而林宜鴻醫師也透露,青光眼其實就等於「眼睛心肌梗塞」,此說法其實就是把眼睛比喻成人,急性瞬間、無聲無息失去生命,代表突然就失明的情況,是有可能會發生的。最後林宜鴻醫師也傳分享4招預防青光眼,包含近視度數不加深、適度讓眼睛休息放鬆,近距離用眼30分鐘,看遠放鬆5~10分鐘、讓眼睛和手機、電視等3C用品距離遠一點較好,眼睛會越放鬆,最後,每年定期進行眼睛檢查,及早發現治療才能減緩惡化。
遠離高度近視!控制度數新利器「周邊離焦+變色」 減少散瞳劑畏光不適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除了避免近視產生外,抑制近視度數加深也很重要。知名眼科診所醫師陳彥伯指出,尤其學齡期的孩子,正好是度數增加最快的一個階段,需要特別注意近視的控制,研究統計也指出近視平均每年會增加75至100度,此時如果未積極控制近視的加深,很容易變成高度近視(500度)。現在除了傳統眼鏡鏡片外,還有周邊離焦鏡片、角膜塑型片、學童專用日拋等,陳彥伯醫師表示,周邊離焦鏡片現在有變色鏡片,可以減輕使用散瞳劑的畏光不適。而親子部落客心媽也帶著大女兒筠心出席眼科診所記者會,以親身經歷分享近視矯正的選擇。近視加深有「這些」風險 度數控制方法如何選擇?近視不只會影響視力,可能還有其他眼疾風險。陳彥伯醫師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近視有5%會發展成高度近視,高度近視會增加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部病變等風險,嚴重甚至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視力損害,目前常見的近視矯正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光學矯正」。「藥物治療」主要是使用長效型散瞳劑。陳彥伯醫師提到,長效型散瞳劑濃度越高控制效果越好,但是其副作用(如:畏光、看近不清楚等)也會隨之越加明顯,此外看遠看不清楚時,還需搭配其他光學矯正方式。在「光學矯正」上,除了傳統眼鏡鏡片外,還有最新的「周邊離焦」。陳彥伯醫師說明,一般光學矯正的周邊成像會在視網膜之後,眼睛會隨之調整漸漸使眼軸增長,而所謂的「周邊離焦」是透過光學矯正,讓中心焦點落在視網膜上,讓周邊焦點落在視網膜前方,可抑制眼軸過度拉長、減緩近視加深的速度。目前新一代近視控制的方法,包含周邊離焦鏡片、角膜塑型片、學童專用日拋都運用類似周邊離焦的原理控制近視。陳彥伯醫師表示,角膜塑型片、學童專用日拋都會接觸眼球,建議在9歲以上使用,但周邊離焦鏡片沒有年齡限制,也適合不喜歡侵入感的患者,因此民眾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控制度數。周邊離焦鏡片不與眼睛接觸 變色鏡片還可改善畏光像親子部落客心媽就提到,大女兒筠心小學六年級在學校做視力檢查時,就發現兩眼都有100度的近視,而且上課要看清楚黑板上的字相當吃力,因此心媽決定帶孩子到眼科診所進行評估,在詳細了解各種矯正方式後,決定讓孩子驗配周邊離焦鏡片。心媽表示,周邊離焦鏡片不會與眼睛直接接觸,也沒有異物感,更沒有清洗保養的問題,女兒升上國中課業變重了,但今年回診時度數仍維持得很好,幾乎沒有增加。筠心也分享到,現在配戴周邊離焦鏡片後,看遠相當清楚,黑板的字也不再模糊不清,沒有感到任何不適、不舒服,只有一開始因為戴眼鏡睡覺前、洗澡前要拿下來有點不習慣而已。而現在周邊離焦鏡片還有變色功能,能減輕散瞳劑畏光問題。像心媽的二女兒在發現近視後便前往眼科診所評估,由於她對散瞳劑的畏光問題較敏感,經過討論後,醫師便建議使用周邊離焦鏡片搭配新的變色功能,以減輕畏光不適的狀況,使其在從事戶外活動時更能獲得完整的雙眼視力防護。最後,陳彥伯醫師也呼籲,近視控制是長期抗戰,不論是使用何種矯正方式,都需要患者與醫療院所密切合作,應遵從醫囑正確配戴並定期回診,才能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此外也要注意用眼習慣,每30分鐘近距離用眼就要休息10分鐘,每日應戶外運動2小時,這樣才可有效維護視力健康。
高度近視恐成眾多眼疾之源! 醫授「343原則」維持視力保健
國人「靈魂之窗」越來越茫!眼睛退化機制與幼年期的視力狀態關係密切,最大的問題根源就是近視。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出席「眼疾治療歷史特展」表示,國小學童畢業時視力若達到500度,未來度數恐不低於1,000度,提醒兒童時期要注意視力保健,掌握「343原則」,將畢業時近視度數壓到300度以下,罹患眼疾的風險才能降到最低。呂大文表示,人生不同階段會引發不同的眼部疾病,兒童時期如果沒有照顧好視力,就會成為未來所有眼睛疾病的根源,包括壯年乾眼症、早年性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呼籲孩子越年幼時就注意視力保健越好,盡量在兒童在畢業之前壓低近視度數,不要達到300度。根據國健署統計,小學1年級學童近視比例26%,小學畢業學童近視比例已超過50%;根據眼科醫學會統計,若小學3年級近視度數達到300度、小學畢業時近視達到500度者,未來度數恐不低於1,000度。白內障與青光眼逐年攀升 眼睛健康不可忽視國人常見眼疾包括乾眼症、飛蚊症、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根據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白內障就診人數從民國105年106萬人上升到民國110年的114萬人,5年內成長7%;青光眼就診人數從民國105年35萬人上升到110年43萬人,5年成長22%。遠離惡視力 國健署推廣視力保健「343原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發表的「世界視覺報告」指出,全球有至少22億人有視力障礙,其中超過10億人的眼疾原本是可預防與治療的。此外也將高度近視下修至500度。衛福部國健署也推廣視力保健「343 原則」:「3」學齡前到22歲的孩童和青少前,每次近距離用眼30分鐘後,休息10分鐘。「4」22歲到尚未老花眼的人,每次近距離用眼40分鐘後,休息10分鐘。「3」有老花眼的人,每次近距離用眼30分鐘後,休息10分鐘。呂大文表示,過度曝曬於陽光對眼睛來講有潛在的傷害;民眾生活中接觸3C產品後,看遠處或是到大自然走走,適度放鬆眼睛很重要;用眼時也要注意不要太操勞,建議在燈光充足的環境下使用眼睛。醫師呼籲,眼睛健康是人們必須面對且重視的課題,眼睛受損不只影響生活便利,也容易發生跌倒或交通上的危機,進一步因不敢騎車、外出,影響到自信和社交,工作可能停擺,甚至加速失智症來臨。擁有正確的認識眼疾知識,每年定期至眼科檢查,捍衛自己的眼睛,才能擁抱睛彩視界。
新北國中小學童視力 教育局統計不良率高達55%
3C產品普及,學童使用手機、平板頻率增,加上近3年受疫情衝擊,戶外活動時間下降及使用線上教學,新北市111學年度國中小學童視力不良率達55.35%。教育局強調,正積極於各校宣導護眼專案,縮短使用螢幕時間,每節課以20至25分鐘為原則。據新北市教育局統計,106學年度至110學年度,國小生裸視視力不良率連續5年突破45%,國中生則是連續5年突破75%,而111學年度國中小學童視力不良率達55.35%,換言之每2名國中小學童就有1人視力不良。教育局表示,透過學生健康檢查掌握學童視力健康,凡是任1眼裸視視力低於0.9的就會被判定為視力不良,其中可能包含遠視、近視、散光、弱視等;雖受到疫情衝擊,學童到戶外活動的時間減少,待在家線上教學,造成全國國小學童裸視視力不良率提高0.74%,但新北市國小學童裸視視力不良率僅提高0.1%。教育局也與衛生局合作協助兒童視力保健,自108學年度起,每年投入超過2000萬元,提供幼兒園中班至小6學童每年1次免費專業視力檢查,服務超過5萬名學童。教育局強調,落實教育部「國民小學使用電子化設備進行教學注意事項」,函請各校縮短使用螢幕時間,每節課以20至25分鐘為原則,並參考國健署「護眼123」專案視力衛教相關指引,規畫課程內容。值得一提,瑞濱國小及厚德國小推動戶外活動120政策,鼓勵下課時間教室淨空,每天讓學童到戶外活動至少120分鐘。瑞濱國小校長李瑩映表示,入學前會和家長及學生簽訂3C產品使用公約,也在校內推行「3010」概念,近距離用眼30分鐘後,讓眼睛休息10分鐘。厚德國小校長潘志中表示,學校調整、改善教室內課桌椅、燈光等硬體設施,許多學童放學後會到安親班,也和周邊安親班溝通,提醒學童正確用眼習慣,並適時讓眼睛休息。新北市驗光生公會理事長邱建誠也呼籲,閱讀時應與書面保持30公分距離,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維生素A、D,同時培養到戶外活動的興趣。
近視失控潮3/「周邊離焦設計」可防度數暴增 但易頭暈且價格不斐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2050年全球將有一半的人口近視,其中高度近視人口估計佔全球人口10%,因此也研發出許多控制近視的新選擇,例如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與鏡片,採用「周邊離焦設計」來減緩眼軸增長,能避免近視度數增加,但醫師提醒可能會有頭暈或角膜缺氧等缺點,而且價格不斐,一年可能要3萬元起跳,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恐怕難以負擔。隨著3C產品普及,全球都面臨「惡視力」的問題,再加上疫情影響,讓近視惡化速度更是愈來愈快。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表示,「以我自己的女兒為例,疫情之前我都會幫她定期檢查視力,還會安排桌球等運動課程,假日也會全家一起出遊,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但愛看書、彈琴的她,在經過長時間的居家學習之後,只點長效散瞳劑的控制效果變得不太理想。」麥珮怡說,考量到控制近視的效果,後來決定幫女兒驗配「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是利用周邊離焦原理,讓周邊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藉此減緩眼軸的增長,達到控制近視度數的目的。研究報告指出,配戴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的患者與一般隱形眼鏡配戴者相比,3年後的屈光度數增加量減緩了59%,眼軸長的增加減緩52%。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醫師張家睿表示,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的配戴方式跟一般成人配戴的日拋隱形眼鏡一樣,每日早上去學校之前配戴,回家用完即丟,不用清洗、異物感低。「不過,周邊離焦原理雖然能控制近視,但有些孩子容易感到頭暈,而且一天要戴12小時、一周要戴6天以上,效果才會好。」張家睿說,相較於角膜塑型片,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比較沒有清潔的問題,除非直接戴著游泳、或是用髒手搓揉鏡片,才會有感染風險,但一年大約需花費3萬元,頗為昂貴,且由於需要長時間配戴,難免會有乾澀、角膜缺氧的問題,長遠來看,也容易造成眼睛不適。同樣利用周邊離焦原理的還有兒童控制近視鏡片,雖然乍看和一般近視眼鏡非常相似,但影像能聚焦在視網膜前,藉此減緩眼軸的增長,但孩子也同樣可能會感到頭暈不適。「相較於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兒童控制近視鏡片不會有角膜缺氧的問題,一副要價大約3萬元左右,但萬一度數增加,就必須重新再配一副新鏡片,所以可能會花更多的錢。」張家睿提醒。無論採取何種控制近視的方式,還是要回歸日常的護眼習慣,例如多到戶外活動、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圖/趙文彬攝)麥珮怡說,任何矯正方式都有其注意事項,例如長效散瞳劑的副作用是畏光,外出時要記得搭配抗UV太陽眼鏡;配戴角膜塑型片或近視控制專用日拋時,清潔衛生習慣一定要做好;配戴控制近視鏡片要確認鏡架有沒有戴正、變形,否則也會影響控制效果。「學童近視控制不是單選題,不適選擇一個方案,另一個方案就不能再使用,也不是有矯正就好了。」麥珮怡說,隨著孩子的年齡、生活方式以及度數的變化,醫師也會因應當時的狀況對症下藥。麥珮怡舉例,13歲的成小弟從小六開始配戴角膜塑型片,雖然一年來控制效果很不錯,但升上國中之後,由於睡眠時間不足、塑型時間不夠,導致白天視力不穩定。與醫師提出問題並討論後,便建議成小弟改戴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目前配戴半年,視力穩定、眼軸長都控制得很好。由此可見,不管選擇哪種近視控制方式,定期回診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也要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近視兒童應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至40公分距離,每天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才能有效控制近視度數。
眼睛疲勞吃葉黃素?營養師破迷思:完全沒用 「2種營養素」才有效
隨著人人都在頻繁使用3C,眼睛過勞已是家常便飯,使得「葉黃素」在保健食品中的詢問度名列前茅。不過,營養師透露,很多人感覺眼睛疲勞時會吃葉黃素,但葉黃素主要是保護黃斑部,眼睛疲勞則是因近距離用眼,使睫狀肌太過緊繃所導致,兩者完全沒有關係,建議挑選以藻紅素和花青素為主的產品。營養師陳怡錞在臉書發文,「講到護眼很多人就會想到要吃葉黃素,葉黃素可以進到眼睛的黃斑部,幫助對抗藍光、減少黃斑部病變,但眼睛不是只有黃斑部這個區域,所以並不是一昧的補充高劑量葉黃素就好!眼睛疲勞跟黃斑部完全沒有關係,這是因為你近距離用眼,使得睫狀肌太過緊繃所導致的。」專家表示,如果想改善眼睛疲勞,最優先要做的事情是放下手機、看看遠方,也可將手掌搓熱後蓋在眼睛上熱敷,或用食指指節輕輕按摩周圍的穴道,至於眼睛疲勞的營養補充品,則建議挑選以藻紅素和花青素為主、葉黃素為輔的產品,再搭配維生素B群 (尤其是B1、B6、B12)。陳怡錞說明,研究證實花青素可以促進微細血管功能,有助於預防視網膜病變、改善眼睛疲勞,且花青素具有強力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保護眼睛避免自由基傷害,還能促進眼睛視紫質再生,有助於加快眼睛適應黑暗,提升夜間視力;藻紅素則有助於促進眼球脈絡膜的血液流量,可以促進眼部循環、改善眼睛疲勞。(圖/翻攝自Donna營養師-陳怡錞 保健營養專家臉書)
報復式近視3/吃葉黃素預防度數增加? 醫:到戶外曬太陽更有效!
隨著3C產品普及,全球都面臨「惡視力」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將過去高度近視的定義,從600度下修至500度,另外眼軸大於26.5毫米也算高度近視,將標準變得更嚴格,只為了讓民眾更加警覺。WHO預估2050年全球有一半的人口近視,其中高度近視人口估計佔全球人口10%。台灣的近視年齡也愈來愈早發生,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幼稚園大班有9%孩子近視;小學一年級的近視率約20%,到了高三則飆升至90%。根據連鎖眼科診所調查,學童近視度數增加的常見原因,大多是用眼習慣不良所導致的,包括用眼姿勢不正確、環境燈光不足、長時間並近距離用眼過度等;另一個常見的情況則是未即時治療與矯正。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表示,如果發現孩子近視,就要積極控制,度數的增加,無論是長效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聰明鏡片,最大的重點就是讓孩子「看得清楚」,才能避免度數快速增加。為了保護孩子的靈魂之窗,許多家長購買葉黃素保健品,醫師表示並無證據顯示葉黃素能預防近視。(圖/周志龍攝)杜培寧提醒,就算使用上述控制近視的方式,如果依舊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用眼習慣不佳、或是沒有好好配戴,那也是枉然。如果年紀愈小、度數增加越多,未來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就相當高,很容易罹患視網膜、黃斑部疾病、視網膜剝離等,失明風險也會大幅增加。另外,許多家長發現孩子近視後,就會急著幫寶貝補充葉黃素保健品,杜培寧說,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吃心安的,目前研究只有顯示葉黃素可以預防黃斑部病變,事實上跟近視無關。每天至少要有2小時戶外活動,除了能讓睫狀肌放鬆之外,適度陽光有助眼部血液循環。(圖/趙文彬攝)其實,良好的用眼習慣比任何保健品更管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建議,近視兒童應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至40公分距離,每天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才能有效控制近視度數。多到戶外活動,眼睛才能有「望遠」的機會,藉此讓眼睛的睫狀肌多放鬆,另外,杜培寧也說,適時在陽光下活動也有助眼睛健康,因為研究發現陽光能讓人體自行合成出一氧化氮,對眼部血液循環有所幫助,也能減緩近視度數增加。
搶救視力1/「葉黃素只是吃心安」專家給答案 6種天然營養更夠力
雖然日前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降級不解封,但算算從三級警戒至今已經兩個月,宅在家中線上教學、上班,更讓全家人眼睛健康日趨惡化,學童近視飆升、成年人乾眼與老花問題更嚴重,一名國二的學生,原本兩眼近視約150度,疫情期間竟暴增至350度,萬一繼續飆升至500度以上成為高度近視,未來罹患各種眼疾、失明機率都大為增加!許多人認為,補充葉黃素相關保健品,能夠預防近視,其實是錯誤迷思。(圖/黃鵬杰攝)「只要近距離用眼,都會增加眼睛負擔,6公尺以內都算近距離,而一般人的家大多3~4公尺寬,整天關在家中,眼睛的睫狀肌就一直處在緊繃狀態。」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說,既然現在還不能外出趴趴走,不如多想想怎麼搶救眼睛健康。很多民眾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補充葉黃素保健品,也讓疫情期間相關產品大賣,杜培寧說,「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吃心安的,目前研究只有顯示葉黃素可以預防黃斑部病變,事實上跟近視無關。」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師林威廷表示,「對於一般人來說,補充葉黃素可增強眼睛的黃斑部功能,視覺敏感度增強,長期補充可降低老年性黃斑罹患率,但對於其他黃斑部疾病,如高度近視、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尚未有明確定論。」藍莓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可增強眼睛感光物質「視紫質」的生成,增加視覺敏感度。(圖/報系資料庫、吳芳銘提供)林威廷說,深綠色蔬菜如菠菜、高麗菜、青花菜、豌豆、青椒、芥藍菜,或是黃色蔬菜如櫛瓜、玉米、小黃瓜、南瓜、胡蘿蔔等,或是柳橙、奇異果、蛋黃都含有豐富葉黃素,從天然食物中也能攝取。台南市立醫院鄭婉苓營養師建議,也要多攝取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如藍莓、葡萄,可增強眼睛感光物質「視紫質」的生成,有助於促進夜間的視力,增加視覺敏銳度。營養師鄭婉苓建議,堅果富含維生素E,多食可降低自由基對水晶體的傷害。(圖/鄭婉苓提供)「如果眼睛常感到疲勞、酸澀或是乾眼症,代表缺乏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所以容易導致黏膜乾燥,則可多補充橘黃色、橘紅色蔬果,如南瓜、地瓜、紅蘿蔔。」鄭婉苓說。另外,抗氧化食物能有效降低自由基生成,減緩自由基對水晶體氧化的傷害,可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草莓、奇異果…等,每天吃2碗飯碗大小之水果量。另外含維生素E的堅果,也可幫助抗氧化,無調味堅果也是一種不錯的零食點心好選擇。
搶救視力2/奇招!「欣賞夕陽」竟能讓眼睛放鬆 醫師:關鍵是這個
受到疫情影響,一家老小全都宅在家中躲病毒,除了頻繁使用3C產品增加眼睛負擔之外,困在狹小的室內空間,睫狀肌也完全無法放鬆,不管是近視、老花都愈來愈嚴重。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2019年進行的「全民護眼趨勢調查」,發現台灣人每日使用3C的總平均時數長達10.7小時,扣除睡眠時間,國人一天當中幾乎有2/3的時間都在看3C。眼科醫師杜培寧透露,自從採取遠距上課,許多學童每天緊盯電腦螢幕長達10小時以上,讓眼睛負擔沉重。(圖/于魯光攝)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說,「如果因為工作、課業所需,一定要使用3C,建議善用科技,使用3C時盡量將內容從小螢幕移轉到大螢幕如電視,這樣可以讓睫狀肌稍微放鬆一些。」眼科醫師杜培寧透露,自從採取遠距上課,許多學童每天緊盯電腦螢幕長達10小時以上,讓眼睛負擔沉重。(圖/杜培寧提供)此外,也要掌握「3010」原則,用眼30分鐘就讓眼睛休息10分鐘。「千萬別弄錯『休息』的定義,不是從看電腦、電視,換成畫畫或看故事書,前者與後者同樣都是近距離用眼,所以眼睛睫狀肌仍然持續在用力。」「還有,也別以為眼睛看綠色就能放鬆!」杜培寧說,看著遠方綠色的山或樹木,關鍵是「遠距離」讓眼睛睫狀肌能夠放鬆,所以眼睛休息的最佳方式是看遠方,或是乾脆閉眼休息。許多人在三級警戒期間,近視、乾眼、白內障等問題,日趨嚴重。(圖/報系資料庫)如果家中窗戶、陽台望去有風景自然最好,若能在黃昏時分欣賞夕陽,一方面心情愉悅,一方面也有利眼睛健康。「除了睫狀肌放鬆,研究發現陽光能讓人體自行合成出一氧化氮,對眼部血液循環有幫助,但過強的紫外線卻會傷害眼睛,所以紫外線較弱的黃昏夕陽就是較好的選擇。」杜培寧說,閉眼休息也不錯,若是眼睛感到酸澀,則建議用熱毛巾熱敷減輕疲勞,並增加淚液、油脂分泌,讓眼睛感到更滋潤。台南市立醫院鄭婉苓營養師提醒,除了控制3C產品使用時間,多攝取護眼食物之外,也要避免抽菸、喝酒的習慣,香菸含有尼古丁不利眼睛微血管循環,而大量飲酒則會消耗體內維生素A,加重眼睛疲勞、乾澀的問題。眼睛急救6招1.螢幕小換大2.窗外看遠方、熱敷休息3.補充抗氧化營養4.室內保持濕度5.控制近視度數6.危險族群定期檢查
眼鏡會讓近視越戴越深? 醫:正確矯正才能有效控制!
近年政府推動108課綱,為了爭加學童競爭力,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選修各種才藝,增加多元學習的機會;諸多學校為了提升學童能力,也加入了多項數位課程,如此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習慣,讓學童近視比率不降反增。根據教育部108學年的國小學生視力統計,一年級學生的近視人為兩成左右,而到了六年級已有超過六成的學生罹患近視,全臺灣國小學生近視人數已破50萬人。可見學童近視問題已成為家長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蘆竹大學眼科林岫儀院長指出,過去許多家長都認為眼鏡一旦戴上就拿不下來了,所以能拖則拖,但其實沒有得到正確矯正的近視學童,反而會因為看不清楚而「越看越近」,進入近視度數快速增加的惡性循環。近視的原因除了有先天的遺傳之外,更多的學童是因為後天環境和習慣所導致,包含3C數位的廣泛應用,提早學習閱讀和寫字,還有現在流行的才藝學習如圍棋、珠心算、作文、鋼琴等,都是需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的活動。「而近視不僅是看不清楚,如果沒有從小控制,容易演變成高度近視,將來得到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和早發性白內障的機率大幅增加,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因此,孩子一旦近視,即時並正確的矯正、維持適當的用眼距離相當重要。」林醫師補充說明。為了推廣正確的近視預防與控制觀念,許多眼科診所不但建立完整的視光門診流程,也利用新科技開發可即時紀錄與長期觀察的LINE@數位平台,讓家長可以方便又即時追蹤孩子的視力和眼軸長變化,是院所與父母聯合管控孩子視力的好幫手。除此之外,也提供全方位的兒童近視防控方案:常見的長效型散瞳劑,可搭配功能性眼鏡(變色或多焦點)使用;行之有年的角膜塑型片,只要晚上睡覺配戴,白天不用戴眼鏡也可擁有清晰視力;還有新興的學童專用日拋,白天用眼時配戴,每日拋、免清洗,以上都是可以有效減緩近視度數增加的方法。近期更引進由香港理工大學研發專利D.I.M.S.技術設計的近視矯正鏡片,鏡片的表面平均佈滿近視離焦區域,讓配戴的孩子眼中持續形成穩定的近視離焦,以達到近視控制的目的。7歲的王小妹原本在一般眼鏡行配了175度(右眼)和275度(左眼)的眼鏡,因配戴不舒服而到求診,「散瞳檢查之後,發現她真實度數只有100度(右眼)和175度(左眼),幾乎過矯了快100度。」林岫儀醫師強調,孩子的調節力很強,配鏡前建議要到專業的醫療院所做完整的醫學驗光,以免配戴上不適合的眼鏡反而造成孩子眼睛的負擔。由於王小妹年紀還小,不適合配戴隱形眼鏡,評估後與家長達成共識,幫孩子配上了D.I.M.S.技術設計的學童專用鏡片,並且定期回診檢查追蹤眼軸長。配戴4個月後的回診結果顯示,王小妹不但視力矯正可達到1.0,且眼軸長也有穩定控制住,家長對此效果感到非常滿意。林岫儀醫師提醒,兒童近視若沒有好好控制,平均每年可能增加100度,因此越早近視,日後成為高度近視的機會也就越大。所以早日養成視力檢查的好習慣,發現近視時及早向專業醫師諮詢、治療和控制,並且定期回診追蹤狀況,才能保護眼睛安全,並且達到控制近視度數的效果,讓孩子擁有亮眼未來。
近視病席捲全球 「聰明鏡片」預防與矯正兼具
全球已有26億近視患者,因為新冠疫情也導致全民居家時間長、3C使用率提高等,加速「近視病」的流行與擴散。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大班學童近視率約佔一成,其後每年級往上升一成,至國小六年級學童已有約七~八成的近視率。國健署長王英偉更直指,兒童罹患近視的年齡越低,度數增加的速度越快;也增加高度近視(近視度數大於500度)或失明風險,不可不慎。傳統控制近視多使用散瞳劑藥水、或是配戴角膜塑型片來減緩加深速度,然而散瞳劑容易造成孩童眼睛畏光、妨礙白天活動,角膜塑型片也可能發生配戴不易、角膜刮傷或增加感染風險等問題,徒增家長困擾。如今,市面上已出現可有效控制近視的SMART聰明鏡片,配戴的每一分鐘都在同時做到矯正與近視控制,將多區周邊離焦的光學技術成功的放到一般鏡片上,只要如同一般眼鏡配戴就有效。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醫師指出,台灣不只近視居全球之冠、就連視網膜剝離的比例也是全球第一,都是因為近視年齡過早的問題,因此控制近視要及早做起。而7~10歲是孩童視力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也是開始長時間閱讀、瀏覽螢幕的時期,而近視控制關鍵就在減緩眼軸增長的速度!因為人的眼軸每增長1mm,近視就會加深300度,當孩童近距離用眼過多、睫狀肌長時間收縮及兩眼過度內聚,就會增長眼軸,最終永久近視。近年眾多研究都指向「周邊視網膜成像離焦」在抑制近視加深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大家熟知的角膜塑形片就是利用這項原理達到近視控制。中華民國基層醫師協會理事長潘志勤醫師分享,最新的兒控聰明鏡片利用專利的微透鏡光學技術,成功在一般鏡片上做到周邊離焦,也就是不只有眼鏡定點看近的視野清楚、就連周邊360度的視野都清晰,並可全日配戴,配戴的每一分鐘都在減緩眼軸增長、是全球最新的專利鏡片。該技術在國外獲得無數發明大獎,也是唯一具有國際獎項肯定的近視控制鏡片,臨床證實近視控制效果與現存其他療法一樣有效、甚至更優異,讓孩童未來可不用帶角膜塑型片就達到控制視力的效果。潘志勤理事長強調,讓孩子自然而適應配戴眼鏡,近視控制才能走得長遠,現在家長不應存有迷思,佩戴眼鏡不是造成近視的原因、而是解套方案,從散瞳劑到角膜塑形片, 都是應用類似的原理達到控制近視、減緩加深速度,若使用類似硬式隱形眼鏡的佩戴方式,需夜晚睡覺配戴或每日拔除清洗,且需定期回診監控角膜狀況,稍有不慎就容易刮傷、感染,可能導致兒童恐懼、家長負擔也大,最新的兒控聰明鏡片是一個人人都更易入手的新選擇。
兒驚吐「字會跳來跳去」 徐小可求診才知大事不妙
藝人徐小可今(23日)帶著大兒子「白開水」出席兒童近視防治衛教記者會,他透露白開水就讀幼稚園大班時,某天突然說,寫字時字會跳來跳去、鋼琴本上的五線譜也看得不清楚,帶去眼科檢查後,發現兒子竟已經近視100度。徐小可表示3個孩子都很愛看書,白開水還喜歡畫畫、拼積木等近距離用眼的生活興趣,但她並不會因此打斷,或是限制孩子的快樂時光。但隨著學校課業和才藝課時間漸漸變多,剛升國小三年級的白開水,近視度數已增加到200度。雖有透過點散瞳劑來控制度數,成效仍不如預期,徐小可說:「以前近視只能戴眼鏡,現在隨著醫學進步,有很多新的方法,可以幫助小孩控制近視,家長應該多多諮詢專業醫療建議。」現在小三的白開水度數增加到200度。(圖/林勝發攝影)徐小可分享,經過眼科醫師詳細檢查兒子的視力後,建議使用每日更換、異物感低的日拋軟式隱形眼鏡,達到近視控制的效果。但她也呼籲家長即便再忙,也要騰出時間帶小孩到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並注意小孩用眼的姿勢與光線亮度。
愛玩積木也中鏢 藝人徐小可兒子竟近視200度
根據最新兒童近視流行病學報告指出,東亞近視率(73%),遠高於歐洲(40%)、美洲(42%)和非洲(<10%)等大洲,其中東亞又以台灣地區近視比率最高。近視大多為後天環境因素造成,且95%的近視起因於眼軸拉長。台灣近視學童平均一年增加近視度數恐高於美國平均值55度,更有可能五年就成高度近視(超過500度)族,原因與亞洲教育體制、戶外活動時間少相關!「近視眼就像吹氣球,當越吹越大時,可能破掉和引發眼部病變。」高雄長庚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醫師指出,近視發生尖峰年齡落在7-8歲及13-14歲,若年紀越小罹患近視,越容易高度近視,眼部病變的風險也就越高,還可能出現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甚至有演變為失明的風險。「除了教學制度外,因3C產品普及,改變了學習型態。這也是台灣學童近視比率日益升高的原因之一。」兒童發展相關領域專家王宏哲點出,學校、課後補習班使用線上學習平台授課、學童透過手機查資料完成作業已然成為現今常態,然而3C使用時間增長,對學童造成的傷害可不是近視這麼簡單。近視還會影響學童的學業表現、影響自信心和生活品質。也有部分學童為了避免社交困擾,抗拒戴眼鏡,反倒造成近視惡化。藝人徐小可分享到,大兒子白開水,平時喜愛玩積木,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使得才國小三年級,近視度數已增加至200度。近視是一種疾病,應及早介入防治,除透過醫學治療進行防治外,調整生活習慣也可以達到近視防治,例如保持適當用眼距離或每日戶外活動80分鐘,都可有效減緩近視發生率。針對3C產品的使用,王宏哲也提出以下5項溝通小撇步,希望能幫助親子共同建議良好的用眼觀念:(1)以開放取代禁止:讓學童擁有自主權,降低親子溝通的衝突感。(2)以溝通取代命令:共同訂定3C產品的使用時間,而非要求學童禁止使用手機。(3)以引導取代限制:引導學童嘗試多元的休閒嗜好。(4)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楷模,於用餐、睡前不使用3C,並維持良好的使用方式。(5)以了解取代冷漠:建立親子對於3C使用的共通話題。
沒用抗藍光產品傷眼?驗光師曝「商家誇大功效」:沒必要全過濾
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3C電子產品越來越普遍,人手一機不足為奇,而長時間盯著手機、平板、電腦螢幕所發出的「藍光」易對眼睛造成傷害,因此市面上也開始流行抗藍光產品,包括保護貼或APP等,不過眼驗光師表示,其實有些商家會過度渲染抗藍光產品的功效,且有些藍光對人體沒有害處,沒必要全部過濾。中國南京一名驗光師趙松泉表示,他在工作期間發現有許多青少年近視增長的速度普遍快速,中國的小孩發現近視時,基本上都已有1、2百度,他回憶自己於去年10月到日本玩時,看到了一群約2、3百名的日本學生,他粗估了一下其中有戴眼鏡的學生,不到10分之一,與現在中國國內的情況有相當大的反差。(圖/翻攝梨視頻)趙松泉透露,從疫情爆發到現在,不管是成人還是孩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近視增長,可能因為大家都待在家近距離用眼,接觸更多的電子產品而導致。對於市面上許多抗藍光產品,趙松泉稱很多商家都過度渲染其功效,藍光是自然光三原色重要組成的部分,包含有意義的波段及有害波段,有些藍光對人體沒有害處,沒必要全部過濾,對於藍光產品也應理性看待。
科學配鏡程序 打造數位視界零誤差
平時開車跑業務的陳先生,因工作需求每日至少使用電腦高達八小時以上,在外拜訪客戶之際,更是需要透過手機社群解決客戶的各種問題,雙眼在數位裝置跟移動場景間的緊密連結,已成為他的日常生活型態;長期處於這樣的工作環境下,陳先生不僅常感到眼睛疲累,且原先配戴的眼鏡在視線往下時,也開始感到物體成像較模糊不清,造成生活諸多不便,信林大學眼科林均昶院長說明,隨著數位產品的普及,人們對不同距離、不同角度的動態視覺產生更多需求,但由於眼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瞳孔直徑會逐漸變小、且調節能力開始退化,所以不同年齡層適合配戴的鏡片也截然不同;年輕人對於中距離和近距離的視覺任務,需要更寬廣與舒適的視野,而年長者對於鏡片盲區轉換的平順度則更加要求。因此,一副可以依年齡與行為模式客製化,並可協助眼睛在數位與動態視覺間靈活轉換的眼鏡就極為重要。為此,大學眼鏡針對現代行動手機族群,量身打造最佳的視力解決方案,以16道醫學驗光與科學配鏡程序,並全面導入德國蔡司i.Com mobile行動式精密定位儀,結合全自動綜合驗光儀,不僅減少驗配中的人為誤差,更搭載專為智能動態視覺設計,結合眼齡優化技術的蔡司智銳鏡片,以高精準、客製化的理念,打造更符合全齡動態視野,致力讓民眾擁有更靈活應變的清晰視界。林均昶醫師表示,大學眼鏡打造i行動手機鏡片,預期將能提供民眾在數位時代下,更加輕鬆、清晰與舒適的視覺享受。他同時呼籲,一副好的眼鏡是由鏡片品質、醫學驗光技術及專業驗配設備與流程相互加乘,缺一不可。另外,平時使用平板、手機、電腦時,需維持適度光線,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且每30分鐘就休息10分鐘,也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才是維持良好視力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