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率
」 近視 視力兒少近視率一度達85%!醫師建議及早「踩煞車」
台灣學生近視比率高,根據教育部統計,全台7歲至15歲中小學生近視人數多達96萬人。每逢學校開學,眼科診所不時可以見到大排長龍,原因是許多學生在學校檢查出視力不良,需要找醫師複檢並繳交回條,讓不少家長感到無奈。醫師指出,兒童近視度數快速增加,若能幫忙「踩煞車」,每年度數惡化控制在50度以下,高達90%到成年後不會演變成高度近視,因此定期追蹤不可少。教育部2002年公布《學校衛生法》,2003年陸續發布《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等4項子法,2009年訂定視力保健等實施計畫。教育部國教署學生視力保健計畫主持人、眼科醫師吳佩昌表示,目前高中以下學生,每學期需在校接受一次視力檢查,由學校護理師執行,若裸視視力不到0.9,須轉介眼科醫師。根據國健署健康訪問調查,7到11歲兒童有近5成被告知罹患近視,12到17歲青少年更高達7成;歷年近視流行病學調查則顯示,我國6至18歲兒少近視率一度達85%。吳佩昌表示,幾十年來兒童近視比率大幅增加,主因是使用3C等近距離用眼活動太多;弱視、斜視比率雖未增加,但弱視黃金治療期在6歲以前,建議3歲開始就要介入,而斜視不僅會導致弱視,也可能面臨被同儕嘲笑、容易跌倒等,同樣需要及早介入。「兒童一旦近視,度數會持續飆升!」吳佩昌指出,台灣國小、國中學生每年增加100度,高中50度,大學仍有25度,既然已經近視了,重點在於定期追蹤治療。不少成年人罹患高度近視,多是因為兒童時期走上「不歸路」,沒有好好控制度數,如果能夠及早「踩煞車」,讓度數增加少一點,就能減少失明風險。台灣學生近視比率高,開學期間眼科人滿為患,家長難免抱怨。吳佩昌表示,若是已經近視的孩子,平時有定期追蹤,可以趁寒暑假期間回診,並請醫師開立單子,和視力不良複檢單是一樣的,學校也可以認可。
台灣近視率攀世界前三 新雷射手術降低乾眼症風險
根據國際近視研究學會2020年資料顯示,全球約有30%的近視人口。在台灣,近視問題尤為嚴重,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小二生就有38.7%的近視比率,小六生則高達70.6%,國三已達89.3%,世界排名前三。據推估,台灣20至40歲的成年人近視率,也高達7成左右。諾貝爾眼科總院長張朝凱說明,近視是眼睛常見的屈光不正,由於近視雷射科技不斷進步,提升手術的安全性與精準度,讓民眾的接受度提高。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孫啟欽理事長指出,現代手術技術和設備能夠精確處理眼部問題,並在手術前進行詳細檢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和效果。針對民眾對於手術的擔憂,孫啟欽指出,雖然手術後可能出現眼睛乾澀和夜間眩光等暫時性問題,但這些情況通常會隨著時間逐漸改善或適應。至於那些人不適合近視雷射手術,孫啟欽也提到,若是角膜過薄或有免疫系統問題的患者,應謹慎考慮是否接受手術,建議患者與醫生充分溝通,了解自身條件及可能的風險,以做出最合適的決定。台中世紀眼科診所林浤裕院長補充說明,近視雷射手術從過去到現在經歷了多次革新與改進,早期的TPRK和FS-LASIK手術,以及一般角膜透鏡取出術,透過去除角膜表面或是切割角膜來矯正視力。然而,這些手術技術在早期發展階段,存在一定的操作技術挑戰,可能會引起輕微的術後不適感,且有一定的角膜傷害神經風險。孫啟欽提到,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近視雷射手術在治療範圍、術後恢復速度、不適感和對角膜神經的影響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改進。根據目前臨床研究,新一代極飛秒雷射近視手術的術後恢復快,術後視覺品質良好,同時有維持良好的角膜生物力學等優點,有可能成為近視手術的良好選擇。眼科界對於新一代視優SILK近視雷射手術技術高度關注。高雄上明眼科楠梓總院的潘志勤院長指出,視優SILK技術與傳統的LASIK和PRK手術方式有顯著區別,其核心在於透過取出角膜中間的一片組織來進行治療。與其他角膜透鏡取出術相比,視優SILK極飛秒近視雷射手術,採用專利的「雙凸透鏡密合技術」,手術傷口小於5mm,無需切割角膜瓣,同時能量較過往之技術減少了50%,有效減少了對角膜神經的損傷,加速了恢復過程,提高了手術後的舒適感。潘志勤提到,在過去的角膜透鏡取出手術中,由於切割角膜可能會觸及角膜神經,影響淚液分泌反應,進而延長乾眼症的恢復時間。然而,這項專利的「雙凸透鏡密合技術」有效解決了一般雷射手術後可能出現的乾眼症問題。此外,視優SILK的雷射速度每秒可達到一千萬發的連續光斑雷射速度。高速度不僅縮短了手術時間,還能夠以更小、更低能量、更密集的光斑進行切割,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手術的精確性,同時降低了能量損傷和術後水霧感,有效縮短了恢復期。26歲的丁先生是一名陸戰隊狙擊手,對他來說,視力是他保家衛國的戰力之一。然而,從軍的七年裡,他每天都得配戴12至15小時的隱形眼鏡,眼睛乾澀是家常便飯;每當他出勤在外,黃土飛揚,沙子進入他的眼睛,就必須立即更換隱形眼鏡。一天內,他最高需要替換3副隱形眼鏡,這不僅讓他煩惱不堪,更是一筆巨大的費用。然而,丁先生的命運在聽到政府補助國軍可進行健保給付TPRK近視雷射手術後似乎有了轉機。但這類手術的傷口大,復原時間長,令他猶豫不決,「身為陸戰隊的一員,我不許自己請長假!」隨著新一代視優SILK極飛秒近視雷射手術在台上市。丁先生在與眼科診所團隊討論後,毅然決定接受這項手術。術後,恢復速度讓他驚訝不已,第二天他就能恢復慢跑運動,術後第三天回診時,視力也迅速恢復到1.2。最讓他擔心的乾眼症的症狀幾乎沒有發生,讓他對於術後成果非常滿意,他也建議長期依賴眼鏡的人可勇敢嘗試。
近視600度沒配鏡!醫赴阿里山義診「偏鄉學生視力堪憂」:視力不良47%
眼科醫師賴麗如29日赴阿里山國民中小學義診,發現竟有國一學生近視600度還沒戴眼鏡,全校88名學生,視力不良率達到40.91%,近視率不亞於都會區小孩,呼籲家長應協助學童做好視力保健和管理。今阿里山國中小校護詹令后協請賴麗如率護理師、驗光師團隊,帶著儀器上山為學生們檢查,這場名為「送eye到拉拉巫雅」的活動,除檢查眼睛,還為弱勢家庭的孩子免費配眼鏡。眼科醫師賴麗如29日赴阿里山國民中小學義診,發現竟有國一學生近視600度還沒戴眼鏡,全校88名學生,視力不良率達到40.91%。(圖/讀者提供)透過檢查,賴麗如驚人發現,嘉縣中小學兒童視力不良率高達47.27%,偏鄉兒童也難以倖免,像一名國一女生已近視600度,竟能撐著不配眼鏡,還有近視700度的同學,忘了帶眼鏡到學校,竟借其他人的隱形眼鏡勉強撐著,事實上度數根本不符。尤其檢查過程中,不少學生竟然不知道自己近視,甚至雙眼有明顯視差也不自覺,賴麗如說,這多半與讀書寫字時的姿勢有關,在眼科臨床經驗中,近視150度為臨界點,150度以下可以不戴眼鏡,但150度以上就要趕緊矯正,否則會愈來愈嚴重。眼科醫師賴麗如29日赴阿里山國民中小學義診,名為「送eye到拉拉巫雅」的活動,除檢查眼睛,還為弱勢家庭的孩子免費配眼鏡。(圖/讀者提供)阿里山國中小校長邱獻萱說,八年級學生13人,有7人近視,實際上,偏鄉兒童使用3C產品時間不會比都會區兒童少,平常衛教就有注意宣導,但很多小朋友依舊沉迷手機遊戲,希望透過眼科醫師的警告和衛教,能讓學生有所警惕,好好愛護視力。
近視雷射矯正就好? 醫提醒年少不控制4病變機率增
台灣是近視王國,國人近視比率和香港、新加坡居全球前三名。近年不少人接受近視雷射矯正,但醫師提醒,即使矯正了視力,罹患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的機率仍高於一般人,青光眼、白內障也可能提早發生,提醒家長勿放任兒童近視失控,應積極控制。眼科醫師陳夢柔表示,亞洲國家學童課業壓力大,可能從早到晚都在讀書,加上近年電子產品盛行,據2019年兒童福利聯盟調查資料,小孩擁有第一支手機的平均年齡為10歲,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之下,近視比率普遍高。冠疫情期間,大量螢幕學習更增加了近距離用眼時間。眼科醫師賴紫庭表示,全球各國都出現「隔離近視症候群」(The Rise of Quarantine Impact),俗稱「宅近視」(Indoor Myopia);香港最新調查,疫情期間6到8歲兒童近視比率增加50%,對於年紀較小的影響更大,近視發生年齡大幅提前。台灣國小學童近視率也爆增,111學年度突破45%,國中生視力不良率則是73.16%,高中生更甚,來到81.61%。陳夢柔提醒,近年國際上普遍認定近視是一種疾病,根據國外研究,近視超過500度的人,日後青光眼、白內障提早發生率是一般人的3倍和5.5倍;近視700度以上的人罹患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更足足高出44倍和127倍。她強調,近視會造成眼軸拉長變形、視網膜變薄,即使長大後接受近視雷射矯正,但仍有潛在疾病風險。賴紫庭分享,近視控制的黃金期落在3到18歲,每年可能增加100到150度,9年下來可能就超過900度,相當可觀。大部分家長仰靠散瞳劑幫孩子控制近視,不少人覺得戴眼鏡會造成近視增加,但現在隨著醫學進步,近視控制眼鏡除了能幫助小朋友看得清楚以外,也有控制近視的效果;另外像是增加戶外運動、塑形片、近視控制日拋等,都可作為控制考慮的方式之一。
臺灣兒童近視比率列世界第一!眼睛保健成課題
根據國民健康署「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統計,國小一年級新生就有高達 19.8% 的近視率,小六生更高達 70.6% ,WHO資料顯示,全球有8%至62%人口近視,亞洲尤其嚴重,其中臺灣未滿18歲近視占比高達85%,位居世界第一,簡直是亞洲的「近視之都」。 疫情間缺少戶外活動時間,改用遠距上課,眼睛長時間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 3C 設備,也是兒童近視度數加深的原因。眼睛保健成為國人家長高度關注的議題,舉凡葉黃素、維他命等營養產品銷量都大幅提升。國內營養保健食品「知凡研物 CHIVAN CARE」研發團隊表示,兒童眼睛保健除了降低3C 使用率以外,建議可以從營養補充來減低近視風險。▲兒童每 1-2 個月定期視力檢查,能引發護眼意識,落實近視預防。(圖/ Freepik) 日常生活飲食可以多讓孩子攝取多原營養素與礦物質,盡量營養均衡,蛋、地瓜、牛奶除了富含蛋白質也可以補充維生素A,消費者比較認識的益眼食物包含胡蘿蔔,含有對眼睛有益的β胡蘿蔔素、DHA 則是吃魚類攝取,對幼兒眼睛與腦力發展有益;多食用綠色蔬菜可以補充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紫色蔬果則富含花青素,如茄子、葡萄等,都能幫助兒童眼睛保健。若是挑食或平時用眼程度較高的學童,可以以葉黃素保健品補充,在挑選時要注意「酯化型」與「游離型」葉黃素差異。 葉黃素補充也有其秘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就建議,每日補充葉黃素不應超過 30 毫克,多吃無益,若攝取過多,可能有皮膚變黃的問題。額外多攝取花青素,也能幫助調節眼睛的疲勞,與同為脂溶性營養素魚油一起食用,吸收效果更提升。▲美國眼科學會推薦的20/20/20護眼法則,用眼 20 分鐘將目光移至 20 英呎外景物 20 秒,能有效舒緩眼睛疲勞。(圖/ Freepik) 除了營養素補充以外,日常護眼保養應注重 20/20/20 法則,由美國眼科學會推薦的護眼法則是指,每次用眼 20 分鐘需將目光移至 20 英呎外景物 20 秒,多次重覆練習,能有效防治用眼過度。不論看書、使用電腦或看電視,適當保持用眼距離至少 35 - 45 公分,也能避免眼睛疲勞,更要注意空間光線充足,避免錯誤用眼,讓視力越來越差,除此之外協助兒童每 1-2 個月定期視力檢查,進行長期追蹤,也能引發護眼意識,落實有效近視預防。
近視失控潮2/疫後惡視力!紅字增3倍 散瞳劑「這個濃度」恐讓度數狂飆
根據國內一家連鎖眼科診所的統計,疫情期間學童近視案例明顯增加,與前5年相比,6~8歲的孩子近視率增加近3倍,一旦近視,長效散瞳劑是最常見的控制近視方式,濃度愈高效果愈好,但醫師提醒1%的高濃度要小心使用,一旦停用恐會造成近視度數全面暴風式反彈。疫情不只讓孩童近視率暴增,許多疫情前就已經近視的孩子,回診後度數也都增加不少。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表示,「本來學童近視增加的速度平均是每年100度(未積極控制的情況下),在疫情趨緩之後的門診,不乏看到短短3個月內就增加100度的案例。」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醫師張家睿說,「半年內若是增加50度以上,這就要提高警覺了,代表近視惡化的速度太快。」張家睿透露,其實國外的標準更嚴格,會希望半年內不可超過25度,但考量到台灣學童的現況,所以稍微提高一些標準。如果度數增加過快,恐怕會演變成「高度近視」,一般來說,近視600度以上稱為高度近視,眼軸會變得非常長,同時將視網膜拉得很長、很薄,因此容易產生裂孔造成視網膜剝離,也會讓眼睛的水晶體霧掉而形成白內障,或是眼壓變高而形成青光眼,這些嚴重的眼睛疾病都可能導致失明。長效散瞳劑是最普遍的控制近視方式,但許多孩子往往受不了畏光的副作用,而影響點藥意願。示意圖 (示意圖/翻攝自聚英視光眼科診所臉書)過去一旦近視,理所當然就是配戴近視眼鏡,但這僅能幫助孩子看清楚而已,並沒有辦法進一步預防度數繼續增加。張家睿說,如果想要阻止近視繼續失控,長效散瞳劑是最常使用的控制近視方式,強迫睫狀肌放鬆,通常會在睡前時點藥水,大多使用的濃度是0.01%、0.125%的長效散瞳劑。「散瞳劑的濃度愈高,控制近視的效果愈好,但畏光也會愈嚴重,若使用0.01%散瞳劑後,近視度數仍增加,醫師就會換成0.125%的散瞳劑,但許多孩子往往就會受不了畏光的副作用,甚至拒絕點藥。」張家睿說,所以許多診所會自行調配出更多不同散瞳劑濃度的選擇,例如0.025%、0.05%等,好讓孩子能控制近視、又稍微減緩畏光之苦。但散瞳劑濃度也不是愈高愈好,張家睿透露最高濃度的長效散瞳劑是1%,但除非不得已,醫師大多不會開立這個濃度的散瞳劑,「因為雖然控制近視的效果非常好,但萬一沒有持續點藥,可能會導致全面大反彈,反而會讓近視度數如雲霄飛車般狂飆。」另外,由於使用長效散瞳劑會造成瞳孔長時間放大,所以進行戶外活動時,若陽光較為刺眼,建議要配戴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一方面減少孩子畏光的不適,一方面避免過量的紫外線進入眼睛,降低傷害水晶體或視網膜黃斑部的機率。
國小6年級高達7成近視 國健署指家長易誤導「4觀念」
眼睛是靈魂之窗,如何保護眼睛是一門重要的課題!依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小班近視率為6.9%、大班為9.0%、國小一年級為19.8%,到國小六年級已達70.6%,學齡前期至學齡期的階段是近視防治的關鍵期。孩子的遠視儲備量 抵抗近視最佳利器根據臨床眼科醫師指出,剛出生嬰兒因為眼球較小、眼軸較短,此時雙眼處於遠視狀態,具備生理性遠視,可視為與生俱來抵抗近視的寶物,0到3歲嬰幼兒應有150至200度遠視度數、4至6歲幼兒應有100至200度遠視度數、國小低年級(7至8歲) 應有100度遠視度數,直到國小中、高年級(9至12歲)至少應有50度以上遠視度數。破解近視4大迷思 遠離惡視力為破解父母及主要照顧者對兒童近視防治迷思及疑問,國民健康署彙整4大迷思:迷思1:視力1.0就代表沒有近視?視力1.0並不代表沒有近視,要精確的檢查眼睛度數,就必須要做散瞳驗光,小朋友的眼睛比較容易緊張緊繃,如果沒有散瞳驗光,呈現的是一種假性近視,到眼科院所散瞳後,讓眼睛放鬆,驗出來的度數才是真正原始度數。迷思2:不看3C就不會近視?連續超過2小時長時間且近距離的使用眼睛,近視的風險就會增加30%,近距離看書、長時間畫畫、玩積木等行為都可能會近視,還有小朋友放學後在安親班、補習班長時間寫作業,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及戶外活動等,都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迷思3:近視沒關係,戴眼鏡就好了?兒童近視配戴一般眼鏡,只是矯正近視的輔具,沒有穩定治療近視度數的效果,如果沒有好好護眼,每年近視度數可能會增加75至100度,甚至到中、高年級就會進入高度近視的階段。因此,戴了眼鏡後,仍應好好保護眼睛,以避免高度近視的發生。迷思4:近視沒關係,長大去做雷射手術就好了?雷射手術只是將眼球表面角膜削平,無法治癒近視造成眼軸拉長問題,仍然有出現其他合併症的風險。防治近視 遵守護眼123原則年齡愈小就開始近視,度數加深得愈快,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建議,以下3要點:1.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掌握視力變化。2.避免讓未滿2歲的孩童看螢幕;2歲以上的孩童,每日看螢幕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3.建議每日在戶外活動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早睡早起,達到充分的休息。
台灣近視率暴增2.4倍 「年紀愈小愈糟糕」恐釀永久性失明
台灣近視率於過去30年間成長了約2.4倍,而兒童近視人數,更是在東亞地區名列前茅。中國附醫眼科部兒童眼科主任林慧茹醫師與麗明眼科院長陳祐瑲醫師指出,年紀愈小的兒童,近視度數惡化愈快。因此若在兒童時期近視,對於視力健康的影響會更大,若惡化成高度近視,對視力可能造成更高的威脅,包括視網膜剝離、近視性黃斑部病變、青光眼和早發性白內障等,都可能為高度近視所導致。台灣被稱為「近視王國」之一,2018年近視率為63.3%,相較於1986的26.5%成長了2.4倍,還有約24%的台灣近視人口為高度近視。陳祐瑲醫師表示:「兒童近視在台灣是相當嚴重的情況,台灣兒童的近視程度不只遠高於西方的兒童,放眼東亞近視率仍名列前茅,且台灣的年輕人罹患高度近視的比例也偏高,相當讓人擔憂。」高度近視會對視力造成更高的威脅與眼部疾病也有著相當高的關聯性,包括視網膜剝離、近視性黃斑部病變、青光眼和早發性白內障。其中,嚴重的近視黃斑部病變,更可能是造成永久性失明的重大因素,因此高度近視應被視為嚴重視力問題,尤其是正在成長階段的兒童,父母更應及早讓孩子接受近視治療。林慧茹醫師與陳祐瑲醫師指出,年紀愈小的兒童,近視度數愈容易加速惡化。為避免兒童近視惡化過快而導致更嚴重的視力問題,介入時機應以及早為佳。醫師們也提醒家長,若孩子在兒童時期近視,對於視力健康影響很大,而採取正確治療方式對於延緩控制近視度數尤其重要,也是照顧下一代視力健康的首要任務。林慧茹醫師表示:「若能及早發現兒童有近視情況,再配合正確的生活方式和積極治療,近視度數是可以被有效控制住的。在過去,年紀較小的兒童若是近視,眼科醫師和家長通常不會以隱形眼鏡作為治療選擇。」因此,台灣多數父母選擇讓孩子配戴眼鏡來控制近視。然而林慧茹醫師指出,近視控制專用日拋隱形眼鏡,可以為近視矯正帶來顯著效果,並且隨著醫療的進步,以特殊隱形眼鏡作為治療,已經獲得許多醫師及家長們的認可,除了讓兒童擁有更好的視力,也達到更佳的近視控制效果,更有許多臨床實驗顯示,配戴者的近視度數增長更因此減半。在一份為期7年的研究,也是對於近視控制專用日拋隱形眼鏡來延緩兒童近視度數歷時最久的研究,針對近視控制專用日拋隱形眼鏡延緩近視度數加深的效果進行廣泛性研究。研究年齡範圍涵蓋從8歲到17的兒童,結果指出,在研究的前六年配戴近視控制專用日拋隱形眼鏡的兒童,近視度數惡化程度降低約50%。研究也顯示,即便是年齡更長的兒童,在配戴近視控制專用日拋隱形眼鏡後,近視度數增長的幅度也會減半。研究指出,近視控制專用日拋隱形眼鏡,可以透過減少眼球或軸性長度的拉長,來矯正近視及延緩近視度數升高,以利於視力矯正。研究更發現,配戴近視控制專用日拋隱形眼鏡的近視控制效果,在配戴的週期結束後仍持續存在,因此,父母在考慮為孩子選擇治療時,亦可將其作為控制近視的選擇之一。
「疫情影響」學童近視率暴增3倍 4方式延緩度數增加
疫情稍緩學童返校視力健檢,許多家長都收到了「視力不良通知單」,憂心忡忡地帶孩子到診所檢查。現在的學童每天除了需面對各類考試壓力外,空閒時間大多接觸電子產品,電腦、手機、平板,使用的時數與日俱增,心情得到放鬆的之時,眼睛卻早已不堪重負。台灣學童近視率居高不下,小六學童近視率高達7成,疫情不但改變了生活習慣,也加速了「線上教學」的發展,學童觀看螢幕時間拉長,近視度數不斷攀升,實在令人擔憂。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表示,寒暑假本來就是學童近視度數增長的高峰期,尤其去年又經歷了數月的三級警戒,孩子們突然被迫改變學習方式,需要長時間盯著「3C」,加上必須減少戶外活動,這一年來學童近視度數增加的幅度更是驚人。「本來學童近視增加的速度平均是每年100度(未積極控制的情況下),在疫情趨緩之後的門診,不乏看到短短3個月內就增加100度的案例。」麥醫師說,「這真的需要好好注意,因為近視不只是看不清楚,度數越高、眼軸增長,視網膜就被拉得越薄而變得脆弱,這就是高度近視患者容易罹患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的原因。」麥珮怡醫師指出,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學童,特別是幼稚園大班到小學中低年級,是近視度數增加的高危險群。美國醫學會雜誌中有研究指出,2020年疫情爆發後6歲學童近視率比前一年增加了3倍多,且6-8歲學童的平均近視度數都有明顯的增加。建議家長3歲就可以開始帶孩子到專業的眼科診所,進行全面的綜合眼視光檢查,越早發現問題,就可以越早對症下藥,降低患上高度近視的風險。而已經近視的學童家長也不要太過緊張,目前已發展出許多種控制近視的方法,如長效散瞳劑、角膜塑型片以及特殊的周邊離焦鏡片和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4種方式都是可選擇的項目之一。只要經過專業醫師檢查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並遵醫囑定期回診,就能有效減緩近視度數的增加。「以我自己的孩子為例,疫情之前我都會幫她定期檢查,還有安排桌球等運動課程,假日也會全家一起出遊,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但愛看書、彈琴的她,在經過長時間的居家學習之後,只點散瞳劑的控制效果不太理想。經過詳細的檢查評估,並與孩子充分討論之後,便決定幫她驗配『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研究報告指出,配戴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的患者與一般隱形眼鏡配戴者相比,3年後的屈光度數增加量減緩了59%,眼軸長的增加減緩52%。其配戴方式跟一般成人配戴的日拋隱形眼鏡一樣,每日早上去學校之前配戴,回家用完即丟,不用清洗、異物感低,同時也免去框架眼鏡的束縛,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更加便利。大學眼科自109年持續追蹤使用者,結果顯示使用這種矯正方式的學童,不僅滿意度高,且有超過九成家長願意讓孩子繼續配戴,因不但能控制近視度數,對孩子的生活品質也有大大提升。麥醫師補充,學童近視控制不是單選題,並非選擇一個方案,另一個方案就不能再使用,也不是有矯正就好了。隨著孩子的年齡、生活方式以及度數的變化,醫師也會因應當時的狀況對症下藥。13歲的成小弟,小六開始配戴角膜塑型,雖然一年來控制效果很不錯,但升上國中之後,由於睡眠時間不足、塑型時間不夠,導致白天視力不穩定。與醫師提出問題並討論後,便建議成小弟改戴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目前配戴半年,白天視力穩定,且眼軸長也都控制得很好。由此可見,不管選擇哪種近視控制方式,定期回診都是十分重要的,建議家長可以幫孩子建立完整的視力健康檔案,除了記錄孩子的視力、度數之外,眼軸長的追蹤也是重要指標之一,大學眼科提供LINE數位平台記錄,讓家長可以方便又即時追蹤孩子的視力和眼軸長變化,養成定期視力檢查的好習慣。麥醫師也提醒家長,任何矯正方式都有其注意事項,比如長效散瞳劑的副作用是畏光,外出時要記得搭配抗UV太陽眼鏡;在配戴隱形眼鏡類型的治療方式時,清潔衛生習慣一定要做好、不能戴著隱形眼鏡游泳等;配戴框架眼鏡要確認鏡架有沒有戴正、變形,否則也會影響控制效果。
飛官陳奕殉職 民眾黨點三大困境:未來恐有機無人
空軍飛行員陳奕上尉墜海殉職,事故原因未明,民眾黨立院黨團立委張其祿和總召邱臣遠今(21)日召開記者會,邀請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提出具體建議,呼籲政府正視空軍飛行員不足、缺乏訓練及第一線戰力壓力過大等空軍三大困境,未來將接裝66架勇鷹高教機、替換43架F-5系列戰機及對美軍購66架F-16V,將使空軍多出一支百位人力的飛行聯隊,少子化衝擊募兵,若沒有及早規劃,恐將「有機無人」。張其祿指出,國軍6年來累計發生17起重大事故,造成28死、10傷,其中又以空軍及飛行事故最多,因此要處理國防體制性問題,必須先從空軍下手,持續降低空軍事故風險最為優先。當前空軍也正面臨設備轉換問題,舊的戰機太舊未淘汰,新的戰機卻太新,人力青黃不接。「空軍三大困境分別是少子化、近視率高、飛官及飛行訓練時數不足。」邱臣遠直言,少子化衝擊募兵,未來將接裝66架勇鷹高教機,替換43架F-5系列戰機,會有新的人力需求;另外對美軍購66架F-16V,將使空軍多出一支百位人力的飛行聯隊,若沒有及早規劃,恐將「有機無人」。邱臣遠進一步指出,國軍對報考空軍飛行生的空勤體格要求非常嚴格,除了身高和身體質量指數(BMI),兩眼裸視視力須0.8以上,曾接受視力矯正手術者不能報考,但根據衛福部研究,3C產品讓高中生近視率超過90%,資格不符;此外,解放軍自2019年演訓頻率連年升高,台灣需要更多飛官應對,使合格飛行教官無暇教導年輕的飛行員,新進飛官的訓練時數也被壓縮。「如果攔截解放軍的是訓練時數不足的飛官,可能因操作不慎或判斷錯誤,產生政治危機!」張其祿表示,以陳奕上尉案例來看,飛一線戰機前應有400小時3階段3機種的飛行訓練,再換裝成主力戰機,但陳奕只飛260小時就換裝F-16,空軍至今尚未說明為何短缺160小時?再者,陳奕換裝F-16至今共22個月,飛了62小時,每個月平均3小時,若按照北約標準,每月至少要飛15個小時才夠。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直言,建議成立「後備飛行大隊」,以發獎金召回兩類退役戰鬥機飛行員,「甲類」為退伍不久,身體素質尚佳,且對戰技與準則仍熟悉者,代替現役飛行員帶飛訓練中的學官,讓現役飛行員不再執行任務與帶飛學官兩頭燒,學官也能有更完整的訓練時數;「乙類」則是退伍較久,身體素質合格的資深飛官,每月2次定時飛模擬機,並通過鑑測保持熟悉操作流程。
報復式近視1/視力檢查報告出爐 慘兮兮!紅字比例暴增3倍
疫情世代的孩子,最快又明顯的變化就是「近視」!香港一項研究發現,2019新冠疫情的爆發,讓香港學童的近視發生率飆升2.5倍。台灣也有同樣狀況,根據連鎖眼科診所統計,與前5年相較,學童近視率最多增加近3倍。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系2019年初針對709名6歲至8歲的兒童進行研究,觀察的8個月中,由於疫情爆發導致學校停課,這些學童改成在家進行線上課程,每天近距離接觸電腦。研究指出,這些孩子每天平均使用電子螢幕7小時,比疫情前多了4.5小時;小朋友戶外活動時間則由每天平均75分鐘減到24分鐘,在這段期間內,這些學童的近視發生率達到3成,是疫情前同齡兒童的2.5倍,估計每年近視加深80度,是疫情前的2倍。居家防疫期間,孩子待在小小的家中,眼睛又緊盯著電腦螢幕上課,也讓眼睛的睫狀肌持續處於緊繃狀態。(圖/宋岱融攝)台灣雖然沒有進行相關研究,但隨著今年9月開學,學校進行例行視力檢查後發現,許多學童近視竟快速惡化,甚至原本視力正常的孩子,經過2個多月的居家防疫後,再檢查竟然一口氣近視200度,出現「報復式近視」的狀況。台中市市議員江肇國就針對110學年第一學期的視力不良率進行調查,發現台中市公私立國小共有241校,其中有136校的視力不良率較前一學年提高,高達56.43%的學校,近視學童人數都增加,比例為9.2%~18.78%。國內一家連鎖眼科診所也統計,疫情期間學童近視案例明顯增加,與前5年相比,6~8歲的孩子近視率增加近3倍,許多疫情前就已經近視的孩子,這學期回診後度數也都增加不少。居家線上授課到底帶給學童眼睛多大負擔?9月開學後,各中小學陸續公布視力檢查結果,近視率竟然比往年增加3倍!(圖/馬景平攝)以小學四年級的陳小弟為例,原本兩眼視力都是1.0相當標準,但5月本土疫情爆發停課後,陳小弟每天在家線上教學,兩眼盯著平板電腦的時間相當久,也沒辦法經常到戶外活動,結果10月學校進行視力檢查時發現左眼已經變成0.7。陳媽媽急忙帶孩子去眼科診所檢查,結果更慘,經過一連串驗光、散瞳檢查後,確認陳小弟兩眼都已近視200度。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說,「6公尺以內都算近距離,而一般人的家大多3~4公尺寬,如果整天都待在家中,那麼眼睛的睫狀肌就會一直處在緊繃狀態,更何況是使用電腦或手機,眼睛的負擔當然更大。」杜培寧說,其實還有很多孩子沒有到眼科診所檢查,所以實際情況可能比想像中更加嚴重,建議家長們應該定期讓孩子檢查視力,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控制近視。
報復式近視3/吃葉黃素預防度數增加? 醫:到戶外曬太陽更有效!
隨著3C產品普及,全球都面臨「惡視力」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將過去高度近視的定義,從600度下修至500度,另外眼軸大於26.5毫米也算高度近視,將標準變得更嚴格,只為了讓民眾更加警覺。WHO預估2050年全球有一半的人口近視,其中高度近視人口估計佔全球人口10%。台灣的近視年齡也愈來愈早發生,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幼稚園大班有9%孩子近視;小學一年級的近視率約20%,到了高三則飆升至90%。根據連鎖眼科診所調查,學童近視度數增加的常見原因,大多是用眼習慣不良所導致的,包括用眼姿勢不正確、環境燈光不足、長時間並近距離用眼過度等;另一個常見的情況則是未即時治療與矯正。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表示,如果發現孩子近視,就要積極控制,度數的增加,無論是長效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聰明鏡片,最大的重點就是讓孩子「看得清楚」,才能避免度數快速增加。為了保護孩子的靈魂之窗,許多家長購買葉黃素保健品,醫師表示並無證據顯示葉黃素能預防近視。(圖/周志龍攝)杜培寧提醒,就算使用上述控制近視的方式,如果依舊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用眼習慣不佳、或是沒有好好配戴,那也是枉然。如果年紀愈小、度數增加越多,未來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就相當高,很容易罹患視網膜、黃斑部疾病、視網膜剝離等,失明風險也會大幅增加。另外,許多家長發現孩子近視後,就會急著幫寶貝補充葉黃素保健品,杜培寧說,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吃心安的,目前研究只有顯示葉黃素可以預防黃斑部病變,事實上跟近視無關。每天至少要有2小時戶外活動,除了能讓睫狀肌放鬆之外,適度陽光有助眼部血液循環。(圖/趙文彬攝)其實,良好的用眼習慣比任何保健品更管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建議,近視兒童應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至40公分距離,每天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才能有效控制近視度數。多到戶外活動,眼睛才能有「望遠」的機會,藉此讓眼睛的睫狀肌多放鬆,另外,杜培寧也說,適時在陽光下活動也有助眼睛健康,因為研究發現陽光能讓人體自行合成出一氧化氮,對眼部血液循環有所幫助,也能減緩近視度數增加。
【巡迴行動情報】蔡司175週年「光勢力品牌行動車」 臺南、高雄巡迴中繼站啟程
適逢光學巨擘─德國蔡司集團歡慶175週年,蔡司「光勢力品牌行動車」展開全臺各大都會區巡迴之旅,今( 11 ) 日行至臺南舉行中繼站巡迴認證剪綵儀式,臺南市市長黃偉哲也一同蒞臨現場見證重要時刻。蔡司集團四大事業體持續擴大光學版圖,包含在通路打造「蔡司優視力專家」服務據點,提供消費者更完善精準數位化驗光體驗,並計畫與各醫學中心與大專院校視光系進行深度產學合作,積極培育專業醫療與醫事人才。蔡司半導體事業部更響應政策佈局,擴大南臺灣服務據點,推廣半導體、電動車、5G等產業研發!蔡司175週年擴大在臺建設 光學、醫療技術、半導體科技落腳南臺灣蔡司集團旗下包含四大事業體:半導體製造技術、工業品質與研發、醫療技術與消費者光學市場,其中光學鏡片更堪稱業界翹楚。臺灣孩童近視率高居亞洲國家前茅,視網膜剝離率排行世界第一,根據EyeWorld調查顯示,預估2050年亞洲將有90%青少年患有近視眼,蔡司整合視力保健與醫療科技雙部門專業資源,打造全方位解決方案,從學齡的近視管理、全齡視力保健到老齡化眼睛疾病問題,皆為全民在眼視健康做好第一線把關,創立「眼視生態圈」新概念,並引領光學通路專業化與數位化提升,目前全臺眼鏡經銷通路有超過44間「蔡司優視力專家」服務據點,提供消費者更完善精準數位化驗光體驗。蔡司3D中心定位儀,90秒即可量測出詳盡的個人化配戴參數。為持續培育最佳醫學與醫事專業人才,蔡司也計畫與各大醫學教學中心,同步引進全球最新顯微鏡與醫療設備,橫跨眼科、牙科、神經外科、整形外科等各科別運用體驗;在視光方面,近期攜手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打造專業驗光中心後,將持續導入國際級驗光設備到各大專院校視光系,培育視光專業人才,預期將大幅縮短全臺視力保健資源差距,讓醫療人才育成持續於在地深耕!此外,看準全球數位微晶片皆採蔡司光學技術製造,半導體事業佔集團逾一半的技術資源運用,蔡司集團同步升級在臺戰略,除了致力發展全臺醫療技術與消費者市場外,也於臺南設置辦公室,能夠提供半導體產業最即時專業支援,包含半導體微影技術﹙EUV﹚、光罩產品技術支援,乃至5G晶片、電動車芯片、三度空間檢測服務及更多工業研發,為南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鏈打造共榮生態圈。蔡司臺灣總經理章平達表示:「臺南的南部科學園區與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無論是醫療生技或是半導體供應,都具有豐富而完整的產業聚落樣態,我們很榮幸作為光學產業先鋒隊,洞見了南臺灣的前瞻發展性,去年開始蔡司在臺南、高雄增設辦公室以及教育訓練中心,未來也預計將投資包括展示中心、訓練中心,並將臺灣扶植為全球零件中心!秉持著人才在地化策略,集團未來五年在臺員工數更將增加至上看300人,創造更多在地就業機會,我們也期待更多光學產業的上中下游,能一起擴大外溢效應。」品牌行動車南臺灣啟航 欣賞百年工藝品、再抽價值萬元鏡片折抵券 蔡司 175 週年「光勢力品牌行動車」日前完成臺北、新竹、臺中巡迴後,也將於12/11(今日) 11:00-20:00 臺南新光三越 (中山店)、12/12 (日) 12:00-20:00 高雄漢神巨蛋 (水池區) ,完成南臺灣大都會區巡迴。民眾週末可至攤位挑戰活動拿好禮,現場除了可至「光勢力品牌行動車」近距離欣賞蔡司百年工藝下的攝影鏡頭、顯微鏡…等珍貴展示物外,只要完成蔡司3D 中心定位儀體驗、視力測驗、未來視界繪圖..等闖關活動,就有機會抽到價值萬元蔡司鏡片折抵券 (乙張) 。臺南市市長 黃偉哲:「非常感謝蔡司在175週年之際巡訪臺南,提供了臺南市民這麼有意義的行動車活動,提高民眾對於視力保健與眼睛健康照護的意識。」本次活動也特別邀請到曾榮獲「臺灣景觀大獎」及「2020美國照明設計獎」等殊榮的臺南剪紙大師──楊士毅,為品牌175週年設計聯名贈品,以「懷抱初心與光前進」為主題,傳遞蔡司誓言透過光勢力翻轉未來視界的品牌精神!凡購買蔡司智銳鏡片系列,即贈楊士毅聯名設計的「蔡司175 週年限量聯名提袋」(*2021/11/1~2021/12/31);選配蔡司全系列鏡片,即贈「蔡司175週年限量聯名保證卡」(*2021/11/1~2022/2/28) ,都是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活動詳情:https://www.carlzeiss.175years.com.tw/
防控青少年近視 大陸教育部:低年級小學生不要寫作業和考試
大陸《南方都市報》27日報導,中國教育部26日記者會介紹2018年8月以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情況,強調減輕過重課業負擔,是學生近視防控最基礎性的問題。大陸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聯席會議機制辦公室主任、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指出,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到2019年,大陸兒童青少年的總體近視率由2018年的53.6%下降為50.2%,2020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年底總體近視率上升為52.7%。王登峰認為,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個困難,如何做好過重課業負擔的真正減負,是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最基礎性的問題,也是最難的問題,這涉及到評價改革什麼時候能夠跟上來的問題。第二個困難,是專業基礎薄弱。其中既包括眼視光醫學、眼視光學和健康管理方面專業設置比較少,對於視光企業如何更加規範地運行和管理也需要加強。第三個困難,從學生角度來講,如何做好個人的自律。需要家校更加密切配合。另外,王登峰指出,「雙減」對於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來說,是一個治本的工程。王登峰介紹,從最近的統計資料來看,從2018年到2020年,一年級小學生的近視率為14%左右,這三年基本持平。他強調,近視一旦發生,是不可逆的,降低近視率,並不是去治療那些已經近視的孩子,而是要讓沒近視的孩子不要發生近視,同時讓已經近視的孩子,不要進一步加重。王登峰指出,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雙減」文件已經明確要求,不要考試,不要寫作業,同時樹立良好的用眼習慣。此外,為預防近視,要切實把課業負擔減下來,同時要多鼓勵、帶領孩子們到陽光下,切實增強體育和美育方面的功課,同時也幫助孩子科學安排作息、保障睡眠等。
乾眼世代2/角膜整個爛了!妙齡女差點雙眼失明 「2大原因」是關鍵
根據林口長庚醫院今年7月發表的研究顯示,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占比從0.01%暴增至0.53%,足足增加了53倍。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孫啟欽教授表示,未成年罹患乾眼症有2大原因,第一是頻繁使用3C,另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竟是頻繁使用隱形眼鏡。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2019年進行的「全民護眼趨勢調查」,發現台灣人每日使用3C的總平均時數長達10.7小時,扣除睡眠時間,國人一天當中幾乎有2/3的時間都在看3C,尤其多數孩童、青少年從小就接觸3C,更是幾乎24小時離不開手機、電腦。今年5月時本土疫情爆發,許多孩子轉而在家線上教學,頻繁使用3C讓乾眼症病況更惡化。(圖/宋岱融攝)孫啟欽教授說,一般來說每分鐘應該眨眼10~12次,每次眨眼就能刺激淚腺分泌,而使用3C時由於眼睛緊盯螢幕,就會減少眨眼次數,長期下來就會增加罹患乾眼症的機率。這樣的情況在疫情期間更加明顯,居家防疫、線上教學讓青少年更頻繁使用3C,再加上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更加重乾眼症的症狀,孫啟欽坦言「這陣子疫情趨緩,乾眼症患者也一下子增加很多,其中就有許多青少年,很明顯是疫情宅在家的影響。」不只如此,隱形眼鏡也是讓青少年乾眼症患者激增的原因之一。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小學一年級的近視率約二成,到了高三則飆升至九成,許多近視的孩子則選擇配戴隱形眼鏡。隨著近視人口愈來愈多,也讓更多通路如超商、藥妝店都開始販售隱形眼鏡,方便消費者購買。(圖/報系資料庫)根據經濟部統計,2016年台灣生產約14億1600萬片隱形眼鏡中,其中內銷達2億5000萬片。若以台灣人口2300萬人換算,平均來說每位台灣人每年購買10片隱形眼鏡,而隱形眼鏡的販售通路也不斷擴大,就連超商也能方便買到。但隱形眼鏡卻可能造成乾眼症,「這和每個人的基礎淚液量有關,有些人戴隱形眼鏡沒事,但有些人就會越戴越乾。」孫啟欽說,隱形眼鏡會干擾眼睛內的氧氣接收、養分運輸跟廢物代謝,而且也會影響淚腺分泌。「如果使用隱形眼鏡的習慣不佳,更會讓乾眼症風險大幅增加!」例如一天配戴時間超過8小時、或清洗不乾淨,甚至戴著隱形眼鏡睡覺,活生生將「日拋」變成「兩日拋」,「想像一下,隱形眼鏡一直在眼睛裡吸收淚水,這樣能不乾眼症嗎?」相反來說,如果正確使用隱形眼鏡,例如經常清潔、配戴時間少於8小時,也可以選擇透氧能力較強的隱形眼鏡,就能降低乾眼症風險。如果上述方法都嘗試了,但乾眼症狀愈來愈嚴重,就要考慮停止配戴隱形眼鏡,改戴一般眼鏡。孫啟欽提醒,千萬別輕忽乾眼症,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失明!「有一位24歲的女患者,雙眼幾乎都看不到才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眼睛已經極度乾燥並導致角膜破損,只好進行角膜移植搭配用藥治療,所幸視力恢復至0.6,才得以重拾日常生活。」
高度近視陷失明危機 醫:小六生眼球年齡竟近80歲!
根據教育部108學年度統計,全台小學生近視人數已高達50萬人,資料更顯示到高中時近視率已經突破8成,在新冠疫情下,許多學校為避免學生在校園群聚感染,改為用遠距教學形式上課,更造成台灣學童近視度數明顯增加,短短半年近視平均度數竟暴增75度。台灣學生高近視盛行率、高度近視比例高、低齡發生率高的三高危機,眼科醫師王馨慧提醒:「兒童近視不可逆,及早控制利大於弊。」台灣學童近視盛行率名列世界前茅,近視率平均每5年近視年齡將提早一歲,若沒有妥善控制,近視度數可能成長100度至125度,小小年紀就可能有500度以上高度近視。王馨慧醫師表示:「醫學界發現高度近視的國小學生眼球年齡幾乎是80歲老人家的眼球年齡!」若有近視警訊的時候就應該儘早進行控制,一旦錯過黃金期,就有可能發展成高度近視,進而發生眼部病變如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等,甚至還有可能會永久性失明。近視問題不只影響兒童日常,研究也指出可能影響兒童學習跟自信心,在兒童近視問題持續惡化下,家長擁有正確的近視控制觀念,才能夠協助兒童近視不加深。衛福部建議日常護眼招式包含安排戶外活動、避免長時間盯著螢幕、光線充足、均衡飲食等;醫療上則建議點阿托品藥水(即散瞳劑)、配戴兒童近視控制眼鏡或角膜塑型片,醫師補充前兩者對於活潑好動的小朋友相對不便,點散瞳劑可能會有畏光或刺痛反應,而眼鏡則是可能在運動時造成損壞。王馨慧醫師建議角膜塑型片是目前流行的近視控制方式:「兒童每晚在睡前戴上,配戴6至10小時,利用物理原理調節眼角膜弧度,起床後恢復清晰視力,無需藥物且不影響眼睛的自然調節力,配戴中的兒童病患大多有良好的反饋。」以目前小學五年級的周小弟為例,小學三年時發現近視,當時近視度數約100度左右,初期透過點散瞳劑跟近視控制眼鏡控制,但生活跟學習上相當不便,變得不規律點藥水,使得控制效果降低,度數飆高至250度。在聽到同學配戴角膜塑型片的經驗後,向醫師諮詢角膜塑型片,至今配戴7個月左右,近視控制在250度沒有繼續飆高,對於周小弟來說不用戴眼鏡,白天就可以看得清楚相當方便。對於周媽媽來說最大的好處是少了許多擔心,不用擔心孩子玩樂時碰撞受傷,也不再擔憂他會變成高度近視。王醫師提醒角膜塑型片固然相當方便,但每天清潔重要性不容馬虎,若沒有落實清潔,可能引起眼部感染,對於眼部造成傷害,這點都會提醒家長要多費心留意。
近視病席捲全球 「聰明鏡片」預防與矯正兼具
全球已有26億近視患者,因為新冠疫情也導致全民居家時間長、3C使用率提高等,加速「近視病」的流行與擴散。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大班學童近視率約佔一成,其後每年級往上升一成,至國小六年級學童已有約七~八成的近視率。國健署長王英偉更直指,兒童罹患近視的年齡越低,度數增加的速度越快;也增加高度近視(近視度數大於500度)或失明風險,不可不慎。傳統控制近視多使用散瞳劑藥水、或是配戴角膜塑型片來減緩加深速度,然而散瞳劑容易造成孩童眼睛畏光、妨礙白天活動,角膜塑型片也可能發生配戴不易、角膜刮傷或增加感染風險等問題,徒增家長困擾。如今,市面上已出現可有效控制近視的SMART聰明鏡片,配戴的每一分鐘都在同時做到矯正與近視控制,將多區周邊離焦的光學技術成功的放到一般鏡片上,只要如同一般眼鏡配戴就有效。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醫師指出,台灣不只近視居全球之冠、就連視網膜剝離的比例也是全球第一,都是因為近視年齡過早的問題,因此控制近視要及早做起。而7~10歲是孩童視力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也是開始長時間閱讀、瀏覽螢幕的時期,而近視控制關鍵就在減緩眼軸增長的速度!因為人的眼軸每增長1mm,近視就會加深300度,當孩童近距離用眼過多、睫狀肌長時間收縮及兩眼過度內聚,就會增長眼軸,最終永久近視。近年眾多研究都指向「周邊視網膜成像離焦」在抑制近視加深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大家熟知的角膜塑形片就是利用這項原理達到近視控制。中華民國基層醫師協會理事長潘志勤醫師分享,最新的兒控聰明鏡片利用專利的微透鏡光學技術,成功在一般鏡片上做到周邊離焦,也就是不只有眼鏡定點看近的視野清楚、就連周邊360度的視野都清晰,並可全日配戴,配戴的每一分鐘都在減緩眼軸增長、是全球最新的專利鏡片。該技術在國外獲得無數發明大獎,也是唯一具有國際獎項肯定的近視控制鏡片,臨床證實近視控制效果與現存其他療法一樣有效、甚至更優異,讓孩童未來可不用帶角膜塑型片就達到控制視力的效果。潘志勤理事長強調,讓孩子自然而適應配戴眼鏡,近視控制才能走得長遠,現在家長不應存有迷思,佩戴眼鏡不是造成近視的原因、而是解套方案,從散瞳劑到角膜塑形片, 都是應用類似的原理達到控制近視、減緩加深速度,若使用類似硬式隱形眼鏡的佩戴方式,需夜晚睡覺配戴或每日拔除清洗,且需定期回診監控角膜狀況,稍有不慎就容易刮傷、感染,可能導致兒童恐懼、家長負擔也大,最新的兒控聰明鏡片是一個人人都更易入手的新選擇。
愛玩積木也中鏢 藝人徐小可兒子竟近視200度
根據最新兒童近視流行病學報告指出,東亞近視率(73%),遠高於歐洲(40%)、美洲(42%)和非洲(<10%)等大洲,其中東亞又以台灣地區近視比率最高。近視大多為後天環境因素造成,且95%的近視起因於眼軸拉長。台灣近視學童平均一年增加近視度數恐高於美國平均值55度,更有可能五年就成高度近視(超過500度)族,原因與亞洲教育體制、戶外活動時間少相關!「近視眼就像吹氣球,當越吹越大時,可能破掉和引發眼部病變。」高雄長庚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醫師指出,近視發生尖峰年齡落在7-8歲及13-14歲,若年紀越小罹患近視,越容易高度近視,眼部病變的風險也就越高,還可能出現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甚至有演變為失明的風險。「除了教學制度外,因3C產品普及,改變了學習型態。這也是台灣學童近視比率日益升高的原因之一。」兒童發展相關領域專家王宏哲點出,學校、課後補習班使用線上學習平台授課、學童透過手機查資料完成作業已然成為現今常態,然而3C使用時間增長,對學童造成的傷害可不是近視這麼簡單。近視還會影響學童的學業表現、影響自信心和生活品質。也有部分學童為了避免社交困擾,抗拒戴眼鏡,反倒造成近視惡化。藝人徐小可分享到,大兒子白開水,平時喜愛玩積木,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使得才國小三年級,近視度數已增加至200度。近視是一種疾病,應及早介入防治,除透過醫學治療進行防治外,調整生活習慣也可以達到近視防治,例如保持適當用眼距離或每日戶外活動80分鐘,都可有效減緩近視發生率。針對3C產品的使用,王宏哲也提出以下5項溝通小撇步,希望能幫助親子共同建議良好的用眼觀念:(1)以開放取代禁止:讓學童擁有自主權,降低親子溝通的衝突感。(2)以溝通取代命令:共同訂定3C產品的使用時間,而非要求學童禁止使用手機。(3)以引導取代限制:引導學童嘗試多元的休閒嗜好。(4)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楷模,於用餐、睡前不使用3C,並維持良好的使用方式。(5)以了解取代冷漠:建立親子對於3C使用的共通話題。
NCC要求手機平板加視力警語防近視 成效不彰
有鑑於我國小六兒童近視率達7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要求具螢幕之手機及平板等產品應標示視力警語;雖然NCC有要求,但是目前執行狀況相當不良,幾乎在手機及平板等行動裝置包裝上看不到相關要求警語。NCC表示我國維護兒童視力相關權責為衛福部或教育部等健康或教育主管機關,NCC為手機及平板等行動通信終端設備審驗主管機關,在配合相關機關作為,要求手機及平板等行動通信終端設備標示視力警語。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每5年都會進行「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最近一次2017年的調查中,幼兒園大班近視盛行率達9%、小六學童暴增到70%,國中近視突破80%,遠高於世界於8%至62%的平均數,以視力惡化的趨勢來看,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近視嚴重程度可能比這數字更高。NCC指出,立法院在2015年1月23日修正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明定兒童及少年不得超過合理時間持續使用電子類產品。因此NCC同年也開始要求手機及平板等行動電信終端設備應加註警語於商品本體、說明書及外包裝標示:使用過度恐傷害視力。及注意事項在說明書及外包裝標示:使用30分鐘請休息10分鐘;2歲以下幼兒不看螢幕,2歲以上每天看螢幕不要超過1小時;實施5年以來,可以說成效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