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移工
」 移工 農業移工 空頭支票 農委會 勞動部印度千人移工要來了? 勞長估時間點、能從事行業曝
經濟部部長郭智輝近日拋出台電要引進移工一事,勞動部部長何佩珊接受「齊有此理」專訪時表示,印度有文化上因素,印勞開放要看台方的開放及接納度,畢竟文化差異有點大,預估需要一年的時間、約是明年的此時會實現,目前已建立工作對口、正在討論中,台電工程類可以引進外勞,但只能執行純體力工作,郭則希望要進一層次的要證照的技術能力、語言要求等,但中階技術人力缺口大,原因除了少子化外還有教改等社會文化的問題,至於台電移工一事,「要有耐心不是半年可以解決的事情」。何佩珊建議,台電可以先找技職學校綁住學生,讓學生畢業第一年後就有工作,且國公營企業可以應考慮檢討承攬外包文化,否則恐怕仍難吸引到比較較好的人才。針對中階技術人力一事,何佩珊說,目前交通部要求開放旅宿業、公車司機等,但公車司機要考取證照,懂不懂路名也個問題,僑外生至少在台灣受過教育懂華語、中文,會逐步開放讓中階技術人力進入。外界關切印度移工,何佩珊提及,印度有文化上因素,印勞開放要看台方的開放及接納度,畢竟文化差異有點大,預估需要一年的時間、約是明年的此時會實現,初期引進1000人,設定為製造業藍領工作為主,而營建業、農業或家事都有可能,但畢竟文化差異度大,至於是否要推動直聘?她坦言,印度沒有直聘制度、新來源國,剛開始不能排除仲介、直聘只能少部分試辦,不要妖魔化仲介。何佩珊也指出,逃逸外勞的問題在台灣幾乎已成既存事實,有很多農業場域的勞動力也是靠逃逸外勞,也是為何去年開放1萬2000名農業移工,逃逸外勞問題可能為單一型態國家如逃逸特別嚴重甚至集團化或變成小社會的狀況,如越南等就特別嚴重,會嘗試與越方協商、從源頭管起,而會想增加新來源國就是想要降低失聯,如果可以順利,會比較有籌碼可以改善。
農地無人可耕影響糧食安全 邱志偉籲調配農業移工接棒
立法委員邱志偉7日開記者會指出,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進程加快,我國農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已經嚴重存在多年,導致大面積農地無人可耕,農業生產效率下降,對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構成嚴重挑戰,呼籲農業部、勞動部在一個月內共同針對農業勞動力短缺之產業衝擊提出改進報告;另針對移工媒合問題,共同成立跨部專案小組精確配合勞動力與農業生產之供需,提升本地勞動力與移工的媒合率。 邱志偉表示,根據農業部最新數據,25歲至45歲年齡段的黃金農業勞動人口比例逐年減少,特別是25歲至34歲之間的年輕農民減少最多,十年內下降了5.42%。反之,50歲及以上的農業勞動人口比例則顯著增加,已逼近75%,平均年齡超過65歲,且逐年上升。因為鄉村人口外流至城市,導致農業人力發展出現斷層,產生青黃不接的情形。由於勞動強度高、收入相對較低,農業勞動力的供需矛盾長期存在並愈加突出,生產力受到嚴重影響,成為未來農業發展之一大憂患。立委邱志偉說,目前政策對於10人以下小型農民或農民團體聘僱移工核配比率為本外勞1:1;事業單位及大型農戶維持核配比率35%,但這樣的核配比對農主來說仍為一大壓力。在請不到本勞的情況下,可申請的農業移工總額即使達1.2萬人,仍是「看得到、申請不到」。再者,農業勞動力有其「季節性」、「短期性」、「產業差別」等特殊性質,如未確實調查分析農務實際需求與勞動力的缺口,亦難解決問題。立委邱志偉呼籲,為應對農業勞動力短缺,政府應正視問題嚴重性,並積極研究引入農業移工之相關措施,以緩解勞動力不足的現狀。同時,也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規定,保障農業移工的合法權益,確保他們能夠安心工作,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為了有效提升農業移工的核配率,邱志偉向農業部與勞動部提出2點訴求:第一、勞動部與農業部在一個月內共同提出檢討報告,詳細分析當前移工核配過程中的瓶頸和挑戰,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第二、針對本外勞媒合問題,共同成立專案小組專門負責跨部會合作,通過專案方式,精準匹配農業生產需求與勞動力供應,提升本地勞動力與外來移工的媒合率。農業部輔導司副司長陳怡任表示,對於移工核配比率,將依雇主端管理人力的能力,並依照不同性質與需求給予適切調整。另針對申請移工的門檻,定期檢討放寬資格與簡化申請流程,針對季節性缺工,目前已規劃試辦計畫。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專門委員胡欣野表示,對於移工核配比率去年6月已進行修法,放寬核配比以及雇主資格,後續針對兩大訴求將與農業部積極合作。
國內移工人數破75萬再創新高! 營建、農業移工增幅最明顯
國內移工突破75萬人大關、再創新高!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移工人數達75萬3430人,其中產業移工有51萬9125人最多,社福移工則有23萬4305人,受惠於法規放寬,較上一年度增幅最明顯為營建業及農業移工,分別達50.71%及24.80%。勞團表示,勞動部始終以移工為補充性人力的謊言掩飾,不去檢討移工正當性,更導致國人低薪,呼籲應全面檢討移工政策,並改採移民政策解決勞動力問題。相關統計指出,去年的外展農務工作移工較前年增加115.27%最高,農業移工則增加96.24%,民間的重大投資營造業亦增加88%,政府重大公共工程也增45.05%。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副組長莊國良表示,受到人口老化等原因,導致國內缺工問題日趨明顯,預估移工人數會緩步上升,但仍要視國內照顧市場及經濟情勢而定;外界預估去年放寬長照家庭使用家庭看護移工,可能會使家庭看護工人數爆發式成長,但此次主要簡化申請程序,至於新增的使用長照6個月以上的家庭,預估不會新增太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長蘇裕國也認為,隨著今年製造業好轉、老年及失能人口增加,將使產業移工及家庭看護工需求成長,加上去年開放民間營造業聘僱移工,預估今年起會陸續引進,而先前放寬的公共工程移工及農業移工也將持續成長。蘇裕國進一步指出,先前曾提及重啟外展看護工正在討論中,但要較先前的機制有所調整,目前也在蒐集各界意見中,至於旅宿業移工的開放仍待後續討論。對於國內移工人數再創新高,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表示,《就業服務法》上路至今已經32年,勞動部始終不去檢討移工的正當性,結果《就業服務法》引進移工的目的只是為引進廉價移工,更導致國人低薪,應要全面檢討。針對近期勞動部屢次放寬各行業聘僱移工,甚至還有部會要求開放服務業移工,但都不用透過修法即可達成,孫友聯強烈呼籲,應要修正《就業服務法》,以後要放寬任何類型的移工都應透過國會辯論及修法,才不會導致立法權被侵蝕。針對台印簽署MOU將引進印度移工,印度可望成為我移工來源國之一,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建議,引進印度移工應採循序漸進,以避免誤解外,也要注意宗教、語言、飲食、仲介等配套措施;此外,也應針對我國失聯移工不斷增加等問題提出補強措施。2023年移工人數及行業別。
兩國達成共識!印尼農業移工最快9月可引進來台
印尼農業移工最快9月可引進!我國開放農業移工以來,目前只剩印尼方尚未同意其新引進移工可從事農、林、牧或魚塭養殖工作或外展農務等工作,「第10屆台印勞工工作層級會議」近日在印尼舉行,達成引進農業及畜牧業移工申辦文件,最快9月上路。據統計,我國目前農業移工人數達2359人、外展農務則有1153人,並以越南籍為大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蘇裕國表示,現行印尼籍的農業移工皆是國內續聘或承接,此次與印尼方確認引進農業及畜牧業移工申辦文件,預計可於今年9月引進印尼籍農務移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蔡孟良表示,目前在台工作的印尼移工已有25.9萬餘人,高居所有移工人數的首位,印尼移工來台多從事家庭看護工作,近1年也有近6700名印尼移工轉任中階人力,其中家庭看護移工就占9成,藉此讓雇主獲得優質人力,移工也得到更高薪資待遇。印尼總司長Suhartono也說,台灣政府保障移工權益相當完善,加上雇主與移工相處十分友善,所以有更多的印尼移工選擇到台灣工作,而台方新推出的留才久用方案,將能創造更多資深印尼移工的工作機會及更好的待遇,印方會積極與台方共同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本次工作層級會議,雙方就印尼移工在台聘僱管理、中階技術人力、移工權益保障等共達成8項共識,包括共同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直聘適用範圍納入機構看護工;加強查處仲介公司超收費用;共同檢視印尼移工赴台工作勞動契約內容;加強教育印尼移工來台工作應注意事項;爪哇地區評估新設健康檢查醫療機構;確認移工在台合法聘僱期間,應參加職災保險、全民健保等。
監察院調查移工失聯原因 勞動部強調已有改善
監察院昨(27)日針對移工失聯原因調查,對於產業缺工問題及政府管理措施等缺漏提出10 項建議。勞動部表示,受疫情邊境管制影響導致國內缺工加劇,移工2022年失聯情況嚴重。自今年3月恢復正常引進,陸續開放營造業及農業等鼓勵合法引進移工,並提升家事移工待遇、轉換及強化管理等相關新措施,移工失聯問題已逐漸改善。勞動部說明,移工失聯原因眾多,包括金錢因素、雇主因素、工作量及環境因素等,加上疫情影響移工引進受限、移工來源國(如越南)邊境管制無法順利遣送查獲失聯移工,導致勞動力供需失衡。目前邊境、航班均已恢復正常引進,勞動部配合移民署辦理自行到案、查處作業,加速失聯移工遣返工作。移工在臺人數持續增加至73.9萬人,今年1月至6月底移工失聯發生率約2%,較去年同期2.42%,已有明顯改善。對於監察院王美玉等4位監察委員自政策面、預防面及查處面提出10項建議,勞動部說明,在今年已推動部分新政策及新措施,也將依監察委員其他建議,續為評估及推動檢討。在政策面部分,勞動部今年初已透過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會議勞資學政對話平臺討論移工政策,並自112年6月放寬製造業移工、營造移工、農業移工及機構看護工,約可增加引進移工2.8萬名,鼓勵合法聘僱,紓解缺工情形。勞動部今年也與外交部持續努力開發洽談新移工來源國,已著手推動新南向國家合作。另也透過移工來源國雙邊合作會議,持續討論擴大移工直聘範圍以降低國外仲介費,減輕移工來臺工作負擔,並加強職前訓練及講習我國法令與說明來臺工作內容,使移工瞭解來臺工作規定,加速適應在臺生活。勞動部指出,另外已配合基本工資調整,產業移工與本國勞工皆一體適用勞基法基本工資保障。至於家事移工,自111年8月10日起,也調高新引進或期滿續聘的家事移工每月薪資由1.7萬至2萬元,如3年續聘期滿,也建議雇主依工作情形再適度加薪1000元。目前邊境、航班已恢復,勞動部將持續配合移民署辦理專案查處與宣導作業,經移民署統計,自111年至112年6月底,移民署及國安團隊已查處非法媒介者303人、非法雇主1519人;另勞動部與內政部今年2月至6月共同推動「擴大逾期停(居)留外來人口自行到案專案」,共6685名失聯移工配合專案回國。勞動部重申,將持續就宣導面、查緝面及裁罰面向,精進相關作為,並滾動檢討地方政府移工訪查及諮詢人力配置,以降低移工失聯情況。
最快下周完成三讀!看護移工失聯1個月 雇主即可申請遞補
據移民署統計,截至去年為止,我國失聯移工已有8萬331人,其中家庭看護移工就達3萬2187人,甚至還傳出移工一下機就失聯,導致部分看護家庭被迫離職照顧。依現行就業服務法規定,家庭看護移工失聯後要等待3個月才能遞補,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昨天有共識把看護移工遞補期下修至1個月、最快下周完成三讀。立法院昨天審查「就業服務法58條」,共有跨黨派22名立委提案,協商後決議,家庭看護移工失聯後的遞補期縮短至1個月、產業移工失聯遞補期下修至3個月,並明定若移工轉換雇主,且期間超過1個月,雇主則可以直接申請遞補,但對原移工還是有生活照顧管理責任。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蘇裕國說,待三讀、總統公告後會盡速完成相關配套,以利政策推行。此外,針對營造業與旅宿業缺工潮,業者疾呼放寬移工引進門檻,勞動部部長許銘春表示,除了與觀光局、營建署合作推動專案媒合人力協助,並持續提供聘僱中高齡及二度就業婦女獎勵僱主補助,讓勞動力可以至缺工市場,也希望企業接受本國人,並會看薪資條件、缺工整體情勢評估開放移工與否,「移工的引進與開放要有相當評估與討論」。近日也有多名立委倡議「依親打工」解決農業缺工,許銘春認為,在3月的跨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小組同意農業移工名額從6000名增加至1萬2000名,至於依親打工「不失為解決的方式」,但應比照如渡假打工方式採國對國之間的協議。勞動力發展署署長蔡孟良補充,農委會多年來倡議依親打工,但規畫時應注意如何有效管理,而不是讓其失聯、從事許可外工作,目前跨部會討論中。
勞動力長期不足 農業移工配額增6000人
農業長期面臨勞動力不足問題,農委會近日在跨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小組中提案,為避免農業勞動斷層衝擊農業生產,建請外籍移工員額從原本6000人倍增至1.2萬人,農業移工核配占比從35%放寬至本外勞比率1:1,另外「林業」也獲准雇用外籍移工。該提案獲准,預計最快今年上半年就可上路。農業是戶外工作,工時長,加上台灣農業人口老化,勞動力長期不足。根據農委會統計,2021年主力農家有6.3%農戶缺工;若依經營業類別區分,農耕業有6.3%農戶缺工,畜牧業有6.6%農戶缺工,全年短缺常雇員工約4800人次、臨時員工約8萬9000人次。農委會表示,2020年失聯移工轉而從事農業者,被查獲約達6000人。不過,農業雖已開放聘雇外籍移工,但主要經營人力仍以家庭成員為主,且家庭成員也可能兼職其他產業工作,依目前移工核配35%的規定(至少要2名本勞才能聘1名移工),部分農場仍無法聘雇移工,盼降低門檻為本外勞比1:1,亦即1名本勞就可聘1名移工。農委會更建議放寬農糧產業農業移工雇主資格限制,下修蔬菜產業申請門檻,並新增花卉栽培業(含蘭花、切花及盆花等)、種苗產業(含育苗業及採種業)、果樹產業、雜糧產業、特作產業及設施農業產業等;其他產業部分,新增林業及休閒農業等。小組最後同意農委會所提,農業移工員額倍增至1萬2000名、放寬農糧產業雇主資格條件及開放林業得聘雇移工;但休閒農業部分,建議農委會再補充休閒農業缺工情形、工作內容再議。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副組長莊國良說明,會議對農業移工放寬限制至1:1,引進類別放寬至花卉、種苗、果樹、雜糧、特作、設施農業及林業等,以及農業移工可引進人數放寬至1.2萬人有共識,但仍有後續法制作業。預估新制最快今年上半年就可上路。
深山裡的甜蜜2/偏鄉黑糖全國知名 人口外移找嘸工人藏隱憂
張家兩代在台南南化山區製作手工柴燒黑糖20年,從原本一口灶、一支鍋開始,一直發展到今天的景況,相當不容易。目前全台手工炒製黑糖較為人所知的除台南南化外,還有嘉義阿里山與台東長濱,而從產量與規模來看,南化的張家「黑糖農莊」是箇中翹楚,但這深山中的好滋味能否持續傳承下去,看來還有很長遠的路得走。36歲的張玥騰10年前從北部「漂鳥返鄉」,回家接棒父親張錫斌的手工柴燒黑糖手藝,手工黑糖製作過程繁複,先要把收成的甘蔗削皮、榨汁,再加入熟石灰煮沸並過濾,靜置一段時間讓雜質沉澱再熬煮,之後將滾燙的糖漿倒出,攪動冷卻後還要不停翻炒直到黑糖顆粒成型,整個過程長達數個小時,對體力及耐力都是一大考驗,人力是這項產業存續的重要課題,當初也是因為人力空缺嚴重,張玥騰才會返鄉幫忙。曾拿下世界麵包冠軍的吳寶春是手工柴燒黑糖的愛用者,他還親自到農莊考察製作環境,可說是最有力的代言人。(圖/莊曜聰攝)以南化為例,境內主要農作物是芒果,栽種面積超過1300公頃,外銷收購價格穩定,張家人在製糖期間外,也以種植芒果為重要經濟來源,不過與製糖相同,每到農忙時期僱工問題就讓人傷透腦筋,現在張家黑糖農莊除了張錫斌、張玥騰及媳婦汪芸莉外,其他10多位製糖工人幾乎都是外籍配偶及移工,本地人少得可憐,就連張玥騰的老婆都是被他「拐」來幫忙的。汪芸莉和張玥騰原本是玩網路遊戲「魔獸爭霸」的拍檔,進而成為情侶、夫妻,結婚後汪芸莉被從屏東拐到南化山區,成了黑糖農莊的女主人,但她卻沒有適應不良的問題,還全力協助夫家事業,讓公公張錫斌刮目相看。南化瑞峰國小全校加上幼兒園不到20個學生,餐廳主廚以柴燒黑糖發想,帶著小朋友動手做出黑糖系列的小點心,用在地產物說家鄉事。(圖/張家黑糖農莊提供)張玥騰說,南化的人口問題以農莊附近的瑞峰國小為例,目前學生人數12人,其中2個是他的小孩,家長也僅寥寥6人,他笑說「家長會長每年輪流當,都不用搶」,當年和他同年級的6個同學除了他,其他人都在外地發展,可見山區偏鄉及農村「缺人」的窘境。近年政府開放農業移工申請,去年名額從2400人增加到6000人,但適用產業有限,目前僅蘭花、食用菇蕈、畜牧飼育、養殖漁業類可申請。台南市政府農業局局長李建裕表示,全台已有超過70家農會申請外展農務移工解決人力缺口,以黑糖農莊為例,若受限於產業類別,也可考慮與當地產銷班合作,利用農閒時期調度人力,另外還有農業師傅、農事服務團可供媒合,此外,在保存古法製糖的同時,將部分製程機械化或許不失為一個方法。黑糖是畫龍點睛的提味好食材,有深度的甜味會在味蕾裡扎根。(圖/張家黑糖農莊提供)
監委調查農業缺工問題 呼籲正視失聯移工及子女權益
監察院今(1)日在元旦公布監察委員王美玉、王幼玲、鴻義章的調查報告指出,面對農業基層勞動力變老又缺工的窘況,我國開放引進農業移工,但政策規劃不周、配套不足,讓農民看得到、卻用不到合法移工,只能冒險繼續聘僱非法人力,來填補缺口,呼籲農委會及勞動部正視農業缺工問題的嚴重性,積極解決現階段農業面臨迫切的勞動力需求,以及失聯移工子女黑戶寶寶的權益。監委調查發現,農業缺工問題存在已久,從高雄美濃地區的「親友團」非法打工,到山區、果園、菜園的失聯移工與雇主相互依靠的共生關係,農委會、勞動部都很清楚,而農委會雖爭取引進移工來補充現階段農業人力的缺口,卻沒有確實盤點與掌握農業的實際需求與人力缺口,而是在政策上路後才邊做、邊看邊改。3位委員指出,台灣農地平均耕地規模只有約0.72公頃,屬於小農經營型態,加上農村人口逐漸外流、少子女化,農業基礎勞動力呈現又老又缺工的發展窘態。109年農業就業人口為54.8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4.8%,自營農牧業工作者超過五成是65歲以上的老農,其中70歲以上更占了3成,110年底我國農民平均年齡也來到67.84歲。108年的調查結果顯示,農家缺了臨時工10萬人次。每當採收季節時,農民苦惱農忙人力不夠、飽受尋工波折,但採收不及就會影響農產品的品質,缺工已造成農業發展的主要障礙。監委調查指出,在傳統農業基層勞動力匱乏下,農家為了求生存只能依賴失聯移工,成了農業人力缺口的主要補充方式,而農民之所以甘冒被重罰的風險,原因就在「請嘸工」;而這些隱身在果園、茶園、菜園的農業大軍,工寮和果園是失聯移工後代「黑戶孩子」們生活的全部。監員指出,在台的失聯移工人數已經超過7萬人,失聯移工成了我國農業的隱形勞動力,支撐起我國農業的一片天,但他們每天提心吊膽、過著不斷躲藏查緝的生活,也失去醫療保障,工作時摔斷腿、骨折,靠著同鄉湊錢就醫,生病因為沒錢就醫而死亡等例子,時有所聞,還面臨到下一代黑戶寶寶的照顧、托育、醫療與社會性發展需求。3位監委提出呼籲,行政院必須正視失聯移工與我國農業已經交織成錯綜複雜的共生關係,為我國農業現階段缺工困境暫時解套的既定事實,重視並特別考量這些移工在台的困境,尤其是「黑戶寶寶」的最佳利益,督促所屬相關部會共謀解決對策。
農友「雇不到工」折花疏果 柚農:怕被罰錢不敢請移工
近來台南山區芒果花開,農友忙著折花調節產期,也有農友雇不到工,今年乾脆就不折花了,也擔心再1個多月要疏果,恐找不到工人。農友表示,曾有人雇到非法移工,被罰10幾萬元,大家都很怕被罰錢,能請多少工人就做多少事。為改善農業缺工問題,農委會開放引進農業移工,台南市農業局表示,台南有8家農會引進農業移工,核准約90人,其中新市、柳營、楠西區已引進30多人,玉井、左鎮、南化、新化及後壁已核准引進,但因疫情因素尚未引入。柳營區農會總幹事陳右欣說,希望勞動部加大協助缺工問題並研擬協助方法。有農會表示,部分移工來到農場工作後,因工作不習慣,有的會要求轉至工廠工作,有的就直接逃逸,這些名額不能再補人,且新申請名額也不知能核准多少人數,農會管理費心費時,對此現象頗有挫折感。有柚農表示,每年摘文旦最缺工,近年不敢請移工,連工廠移工假日打工都不敢請,深怕被檢舉罰錢。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台南市專勤隊表示,疫情前,聘雇非法移工檢舉及調查件數1年有600多件,除了工地、小吃店,最多就是季節性農工,摘龍眼、採菱角、挖蓮藕都有。勞工局表示,在多年宣導下,去年非法雇用外勞被裁罰案件已降到200件以下,但仍有少數農友以提供餐點為報酬,規避發放工資問題,或是以學技術為由,容留移工工作,這也是不合法的,可處15萬元至75萬元罰款。
印尼教師每月賺5千 來台當酪農收入高6倍
台南市柳營區酪農產業發達,但長期面臨缺工問題,農委會去年開放乳牛飼育業與外展農務服務業可聘雇外籍勞工,柳營區農會提出外展農務服務業申請,目前有10人正式上工,其中印尼籍農業移工菲克、斯迪是堂兄弟,已在有泉牧場工作半年,適應良好,牧場主人李明珠說「就像自己孩子一樣。」30歲的斯迪來台6年,他在印尼完成大學學業後進入國中教書,但收入不高,每月換算僅有5000元台幣,因此離鄉背井當移工,他原先在彰化的工廠上班,半年前才轉到柳營當農業移工,若算上加班費,月薪超過3萬元,他打算再做幾年,邊存錢邊學習技術,回到家鄉開牧場。斯迪的中文相當流利,溝通沒問題,勤奮肯拚更是特色;有泉牧場主人李明珠表示,酪農業是365天都不能休息的行業,因此勞動力難尋,牧場最多曾請過5位在地勞工,但多半無法久撐,現在僅剩1人,2名農業移工「駐場」後,從備料、飼養、清潔、擠乳等一手包,還能機動性配合出勤,幫助很大。柳營區農會總幹事陳右欣指出,酪農業飼養規模不一,但同樣面對缺工問題,以乳牛飼育業來說,牧場須符合有2人以上參與農保、1人以上有勞保的規定才能申請農業移工,若透過外展農務方式,由農會主導就不在此限,有需求的農漁民再向農會申請,更為便利。柳營區農會申請外展農務服務業核准人數約30人,目前上工的10人均為國內承接移工,其餘20人須檢疫期滿後才能上線服務。
CTWANT》選前大騙票!農業移工4月上路 越南印尼根本沒同意
勞動部今年4月正式開放農業移工,看似解決台灣農業人口老齡化和缺工等難題,然而農漁民卻抱怨政策淪為口惠,根本申請不到移工。更扯的是這項農業福音,我方竟還未與人力輸出國越南和印尼簽訂合作細節!【選前大騙票1】越南印尼還沒同意 農業移工成空頭支票【選前大騙票2】申請4個月沒下文 漁二代:聽得到 吃不到【選前大騙票3】只聞理事長申請過關 農民被迫僱黑工問題多【選前大騙票4】怕移工落跑 農漁會直接打槍:沒辦這業務
【選前大騙票4】怕移工落跑 農漁會直接打槍:沒辦這業務
農委會上半年公告試辦的農業移工政策已開放申請,由地方農業相關非營利團體如農、漁會作為人力調派單位,負責受理農民申請,不過卻遭第一線有缺工需求的農漁民抱怨「根本申請不到」。記者以農漁民身份致電三處農漁會,承辦人員竟一口回絕:「我們沒有在申請?,直接打臉中央政策。本刊記者以「漁民」身分向枋寮鄉漁會探問申請移工,對方直接回答:「沒有這項業務?。枋寮鄉農會推廣部吳主任表示,雇用外勞問題多,枋寮至今仍未有申請案例,包括多數農民只想雇請幾天而已,卻要負責外勞一整個月吃、住及勞保等,逃逸問題還要農會負責。?他坦言枋寮鄉農會至今確實沒有這項業務。林邊鄉漁會推廣部承辦人員更直截地說:「我們這項申請啦!」萬一這些移工後續沒人僱用,農漁會便要自己負擔費用,承辦人員更抱怨:「當時就向上頭建議,何不乾脆讓農漁民直接向跟仲介單位申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主導開放農業移工政策,各地農漁民提出申請,卻頻頻遭拒,苦候不到移工來台協助農務。(圖/報系資料庫)本刊調查,農業移工試辦期間以農會、漁會、合作社等與農業有關的非營利組織做為調派團體,因此,農漁會要承擔雇主責任,萬一調派不周,則需負責派不出去的移工,此外,包含移工的吃、住等生活管理,甚至逃逸移工也由農漁會負責通報。對此,農委會輔導處農業人力發展辦公室執行秘書蔡佩君說明,農業以季節性缺工為主,因此以農業有關的非營利組織做為調派團體,並以派遣方式讓人力達到最高效率,農漁會等單位精算後認為可行才會向農委會提出申請,萬一鄉鎮農漁會未受理移工申請,農民可以找縣級農漁會。
【選前大騙票3】只聞理事長申請過關 農民被迫僱黑工問題多
今年四、五月間政府釋出引進農業移工訊息,但實地走訪農業第二大縣屏東縣,基層農民卻反應缺工問題未解,除了農業移工申請過程屢遭負責受理的地方農漁會推託,農委會提供的農耕團更是搶手,事先申請也不一定等得到。本刊實地前往屏東縣高樹鄉一處十甲大的鳳梨田,五十歲的屏東高樹鄉農民閔黎明汗水淋漓,正忙著補植鳳梨幼苗,因為承租的十甲鳳梨田原本需要幫工二十人,現在農村人口老化,鳳梨田裡卻只有一半人力,雖然聽到政府開放申請農業移工,但卻常聽人批評申請作業不容易,只好乖乖打消念頭,當然其中也不乏最現實的考量,閔黎明坦承說:「雇外勞除了供應吃、住,最頭痛的是要投保勞,我是向人租土地,自己都沒有保農保了,根本負擔不起這筆費用。」據了解,鳳梨的種植過程就屬植苗及收成期最缺工,每年十至十二月進行植苗,收成則落在一年後的二至六月,大約兩年一收。閔黎明透露,高樹鄉幾乎都是「老」農夫,很需要移工進駐,不過申請作業談何容易,就連附近合作社一名理事長也耗時半年,最後透過「內部管道」才配置到兩名移工。他有些喪氣地說,前幾年就聽到政府一直喊農業外勞,但政策配套始終不夠完善,選舉到了就會出現,等選舉過就沒了。民面臨季節性缺工時,也會雇用「黑工」,本刊採訪中還目擊逃逸移工在田裡打工。(圖/黃耀徵攝)少了合法的農業外勞,當地缺工時靠的是中老年失業的民眾,平均年齡約四十歲以上,其中更不乏「黑工」。記者採訪時就直擊,兩名外籍黑工正在隔壁的田中除草,閔黎明小聲說道:「警察每天都來抓,雖然被抓到可能挨十五萬至七十萬的高額罰金,但根本抓不完。」這些黑工來源除了家庭幫傭揪團賺外快,還有從工廠逃跑的移工,前陣子更有一大批藉觀光名義來台的逃逸旅客。對此,農委會輔導處農業人力發展辦公室執行秘書蔡佩君說明,農業以季節性缺工為主,因此採用派遣方式讓人力達到最高效率,試辦期間以農業、漁業、合作社等與農業有關的非營利組織做為調派團體,因此,農漁會要負擔雇主責任,派不出去的移工便要自己養,因此精算後認為可行的單位才會向農委會提出申請,萬一鄉鎮農漁會未受理移工申請,農民可以找縣級農漁會。
【選前大騙票2】申請4個月沒下文 漁二代:聽得到 吃不到
我國農業缺工問題已久,今年上半年終於通過引進農業移工相關法規,由農委會負責執行,並由農會、漁會等農業有關的非營利組織做為調派團體,農民可向當地的農漁會申請,不過本刊實地走訪全台第二農業大縣屏東縣,卻有農漁民抱怨農業移工根本是「聽得到但吃不到」,向漁會申請後苦等4個月,卻遭「已讀不回」。本刊實地走訪龍膽石斑魚養殖重鎮屏東縣枋寮鄉,年約28歲的「漁二代」阿達告訴記者,他家魚塭面積廣約一甲,本應僱工15人,但都只能僱到5人;他每天清晨四點就得起床、五點上工,夏天還得忍受屏東動輒攝氏35度以上的高溫,當地根本沒有年輕人願意投入,曾經有應聘的員工還沒幹完一天就離職,因此缺少的人力就靠他和父親兩人,全年無休來填補。屏東縣枋寮鄉以龍膽石斑魚產業聞名,但工時長、勞務繁重,很少年輕人願意投入,面臨嚴重缺工和勞動人口老化等問題。(圖/黃耀徵攝)阿達得知政府這項農業移工政策,喜出望外認為自己應該出運了,他從七、八月嘗試提出申請耗了將近4個月,直到十一月初終於死了心,因為林邊鄉漁會聲稱要幫他轉給其他單位,接著一直沒有下文,阿達無奈地說:「農業移工就像每逢選舉就會呼一次的政治口號,總是「聽得到、吃不到」,民眾認清這些『空頭支票』,選後就不了了之!」本刊記者以「漁民」身分向枋寮鄉漁會探問申請移工,對方直接回答:「沒有這項業務?。而林邊鄉漁會推廣部承辦人員更直截地說:「我們沒有這項申請啦!」萬一這些移工後續沒人僱用,農漁會便要自己負擔費用,承辦人員更抱怨:「當時就向上頭建議,何不乾脆讓農漁民直接向跟仲介單位申請?」龍膽石斑魚為暖水性魚類,是體型最大的石斑魚,因而有「斑王」之稱。(圖/報系資料庫)對此,農委會輔導處農業人力發展辦公室執行秘書蔡佩君說明,農業以季節性缺工為主,因此採用派遣方式讓人力達到最高效率,試辦期間以農業、漁業、合作社等與農業有關的非營利組織做為調派團體,因此,農漁會要負擔雇主責任,派不出去的移工便要自己養,因此精算後認為可行的單位才會向農委會提出申請,萬一鄉鎮農漁會未受理移工申請,農民可以找縣級農漁會。
【選前大騙票1】越南印尼還沒同意 農業移工成空頭支票
農委會今年五月正式宣布開放試辦農業移工,看似對症下藥解決台灣農業人口老齡化和缺工等難題,卻爆出我方竟還未與人力輸出國越南和印尼簽訂合作細節,就公告引進移工,挨批是「選前大騙票」。台灣農業的缺工問題由來已久,政府除了整合國內勞動力,今年上半年終於通過引進農業移工相關法規,由農委會負責執行「臺印尼青農實習計畫」、「農業外勞外展農務服務」以及「乳牛飼育業開放外籍移工」三項計畫,正式引進外籍人力補實台灣農業勞動力。不過,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張永成今年十月前往越南、印尼接洽農業移工事宜時赫然發現,我國主要移工輸出國家印尼和越南還未答應與我國簽署農業移工合作契約,張永成直呼:「國外還沒同意輸出,我們政府卻公告可以從這些國家輸入農業勞工,簡直太奇怪!」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張永成今年10月前往越南、印尼接洽農業移工事宜時,發現政府尚未與主要移工輸出國家簽署相關合約細節。(圖/報系資料庫)張永成說,其實越南和印尼都很有誠意想要與台灣合作勞力輸出,除了原來人力輸出台灣的比例就高,也認同來台移工的所得和福利,唯獨對輸出農業移工外勞仍有疑慮,包括像是「派遣」性質的勞工權益及基本工資等問題。「印尼、越南與我國還沒確定合作意向的勞動契約簽署,因此對方還沒同意輸出農業移工,現在只有泰國同意輸出農業移工,來台從事農務工作。」張永成指出,今年政府公告實施的農業移工雖然還在試辦階段,也應待雙方談妥細節後再發布政策。對此,農委會輔導處農業人力發展辦公室執行秘書蔡佩君反駁,我國與移工輸出國家像印尼、泰國、越南以及菲律賓都有簽訂勞動契約,但因部分移工輸出國家對我國農業不了解,有意重新修訂細節,目前尚在擬定。蔡佩君進一步說明,由於外籍移工今年剛新開放農業項目,有國家提出修訂細節,像是來回機票由我國支出、住宿不能扣薪等要求,將造成農業移工的規則與其他產業不同,為了保護農民免於成本增加,希望與他國協調農業移工與其他產業一致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