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
」連恩尼遜作品數量破百 「妙麗」化身刑警槓上最強老爸
由《捍衛任務4》、《空中救援》製片群打造,「最強老爸」連恩尼遜(Liam Neeson)主演的《爆復》(英文片名:Retribution)即將在台上映。本片是「最強老爸」連恩尼遜今年首部大銀幕動作強檔,也是他演藝生涯第101部電影作品,讓他正式跟上「神盾局長」山繆傑克森(Samuel L. Jackson)、「幹片帝王」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等巨星的腳步,踏進「作品數量破百」的境界。諾瑪杜馬薇(Noma Dumezweni)最知名的角色是在舞台劇《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裡飾演中年版「妙麗」,這次她在《爆復》裡飾演不擇手段追捕連恩尼遜的刑警「布林克曼」。諾瑪杜馬薇對於自己收到劇本的第一天印象深刻,「我簡直欲罷不能。」她說:「我立刻就答應接演,因為這是一個很棒的劇本。」諾瑪杜馬薇更透露,她讀劇本時因為太過投入,專注的表情甚至嚇到女兒。諾瑪杜馬薇讀劇本時太過投入,專注的表情嚇到女兒。(車庫娛樂提供)安貝絲戴維茲(Embeth Davidtz)在《爆復》裡飾演連恩尼遜的妻子「海瑟」,始終掛念著丈夫和孩子的安危,她曾在連恩尼遜的代表作《辛德勒的名單》裡飾演一名為納粹軍官擔任女傭的猶太女性,是啟發連恩尼遜飾演的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關鍵角色,《爆復》是兩人睽違三十年的重聚。安貝絲黛維茲表示,她接演本片的原因,除了能夠跟連恩尼遜再度合作之外,就是故事的概念很吸引人,「這是一段令人屏息的旅程,兩個孩子和他們的父親,受困在一顆高速移動的子彈中。」馬修莫汀(Matthew Modine)因演出熱門影集《怪奇物語》裡的大反派「布雷南博士」而廣為全球影迷熟知,最近也參與賣座大片《奧本海默》的演出,飾演發起「曼哈頓計畫」的美國科學研究與開發辦公室負責人「布希」。這次他在《爆復》裡飾演連恩尼遜的事業夥伴「安德斯」,在片中慘遭神秘歹徒炸死。安貝絲戴維茲睽違三十年和連恩尼遜合作。(車庫娛樂提供)馬修莫汀和連恩尼遜其實是結識三十年的好友,一直想合作但找不到機會,剛好本片導演莫洛德安塔爾(Nimród Antal)曾執導過幾集《怪奇物語》。莫洛德安塔爾回憶,當時馬修莫汀問他接下來有什麼計畫,聽到他要執導連恩尼遜主演的驚悚動作片時,馬修莫汀立刻睜大了眼,「在片中,麥特和安德斯也是好友,我心想:這太完美了!」《爆復》故事描述高階銀行經理麥特(連恩尼遜 飾)開車送小孩上學時接到一通未知來電,對方威脅他不可以任意下車,否則汽車上的炸彈將會爆炸。電影將於8月25日與全美同步上映。
智行基金會杜聰率愛滋遺孤畫作在台開展 《玫瑰園》綻放無畏佈施理念
現在台北舉辦《玫瑰園。愛。智慧-智行基金會25年台北畫展》,愛滋遺孤們的66幅畫作得以順利展出,智行基金會創辦人杜聰表示,是長年投入慈善的辜懷箴牽線,找到佛光緣美術館這樣合適的場地順利開展;希望社會各界能關注兒童心理問題,發揮《金剛經》「無畏佈施」,為孩子們建立無畏心、安全感。辜振甫次女辜懷箴與華夏海灣創辦家族二代趙元修結縭,夫婦兩人篤信佛教,是佛光山星雲法師的重要弟子,經常出現在星雲生前國內外弘法場合。因緣際會認識智行基金會創辦人杜聰說,與辜懷箴在中國見面多次,在慈善事業有許多共同話題;許多藝術展疫後開幕,2012年起已經到美國、日本、香港等處展出過的智行基金會,台北找不到展出地點,辜懷箴協助介紹「佛光緣美術館」結起這段因緣,今日畫展開幕,辜公亮基金會董事曾志朗也出席。辜公亮基金會董事曾志朗,出席力挺畫展開幕活動。(圖/黃威彬攝)而現在投入慈善事業的杜聰,原是華爾街銀行副總裁,但幾次外派中國出差,發現大陸河南、安徽貧窮農村,民眾經常用賣血維生,卻因此染上愛滋病,大人倒下後,他們的小孩成了「愛滋遺孤」,杜聰便放棄人人稱羨的工作,1998年在香港成立智行基金會,對這些孩子們助學、心理輔導。杜聰穿梭農村時了解到,愛滋遺孤們除了經濟情況,內有父母過世、外則遭到社會歧視,便在2005年起發起藝術治療:「小孩說不出的痛苦,透過畫畫、做泥塑療癒。」剛開始這些愛滋遺孤只能做出棺材,畫出骷髏頭、上墳的憂鬱畫面,有香港繪畫老師的引導後,原本沒有期待他們能畫多好,但他們的畫面充滿創意與能量,甚至有孩子錄取中國讀美術學院、成為藝術家,這些「領袖生」成為智行基金會第二代畫畫老師,在當地延續、傳承智行基金會的善行。25年來超過3萬多個孩子受過智行基金會的幫忙,他們也在中國發生天災時挺身而出。杜聰說,貧困的大陸家庭,不一定願意把錢用在孩子教育上,智行基金會專款專用協助他們在讀書,能夠繼續高中的教育,不必去工廠打工,改變很多人生活,尤其是在農村不受重視的女孩子,她們的未來因此有轉機。智行基金會也成立社會企業,讓體力較差的愛滋病患者能做提袋義賣,也開立麵包店讓孩子們學習烘培技術。杜聰觀察,即使是在國家富裕、社會發達情況下,現在孩子也會面臨父母分離之類的家庭衝擊,希望用善意來幫助孩子們,建立自信、面對社會,他以《辛德勒的名單》說明,幫一個人就是幫全世界,也用小海星的寓言故事比喻,即使在沙灘上有數以千計的海星被太陽曝曬,拋一個海星回海裡的努力不會是無用的。杜聰說,智行基金會的受助兒童暱稱就是小海星,小海星們都叫他杜爸爸,現在第一代已經成家立業生小孩,他笑說自己已經升格成為杜爺爺。這次展覽取名《玫瑰園》的用意,希望在園內是沒有歧視平等的,人人都可以在色彩、繽紛中成長、生活,希望人人心中都可以有玫瑰園。
史蒂芬史匹柏曝光童年回憶 《法貝爾曼》入圍奧斯卡7項提名
史蒂芬史匹柏執導新片《法貝爾曼》描述一名孤立的年輕人是如何追求他的夢想,也是史蒂芬史匹柏以電影形式呈現的回憶錄,獲得本屆奧斯卡金像獎七項大獎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男配角等入圍肯定。史蒂芬史匹柏執導電影包括《大白鯊》和《E.T.外星人》、《侏羅紀公園》、《辛德勒的名單》等,不管是以最先進的拍攝技術呈現出驚人奇觀的經典科幻片,或是探討歷史道德觀的戲劇片,史蒂芬史匹柏都和觀眾分享他自己和他過去的一部分,「我多數的電影都是對於我在人格成長期間發生的事情的反映和反思。每一個導演都會把自己投射在他執導的電影中,但是《法貝爾曼》並不只是一個寓言故事,而是我真實的童年回憶。」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表示,他想拍這部電影已經想了很久了,直到他和知名劇作家和編劇東尼庫許納結識後,建立了一個深刻緊密的感情連結。在他們認識16年的期間,時不時地會和導演史蒂芬史匹柏進行深入的談話和編劇過程,史蒂芬史匹柏則半開玩笑地說這些談話有點像是「心理治療」,現在他們就把史蒂芬史匹柏這位大導演最重要的童年回憶和經驗,拍成了電影《法貝爾曼》。史蒂芬史匹柏說:「東尼等於像是我的心理治療師,我則是他的病人。跟他談了很多,東尼給了我很多反饋,也幫助我整理這些回憶。」東尼庫許納說:「我真的很榮幸能夠成為他傾吐的對象,他也深入地挖掘了自己的過去和回憶。」每位演員都表示他們在忠實地演出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人生故事時,感到非常沉重的壓力,但是當他們看到史蒂芬史匹柏對他們的演出有一些情緒反應的時候,他們就知道他們成功地演出他們的角色。蓋布瑞拉貝爾表示:「導演每次在拍片現場開始情緒激動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很成功地把他的故事演得栩栩如生。」保羅丹諾則補充說:「看到史蒂芬在回顧他的人生地時候淚流滿面真的非常令人動容。他藉由這部電影向世人打開心房,流露出他脆弱的一面,那一點真的幫助我看到他這個人,也使得演出這部電影變得更重要。」《法貝爾曼》將於2月24日在台上映。演員們都很開心看到史蒂芬史匹柏在片場有情緒波動,代表他們有成功演出角色。(圖/UIP提供)
曾協助老闆拯救上千猶太人 辛德勒名單編撰者逝世…享嵩壽107歲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曾大規模屠殺猶太人,德國企業家辛德勒(Oskar Schindler)曾想盡辦法拯救其中超過千名猶太人。這起事件也被改編成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而近日傳出,曾經協助辛德勒救援猶太人,甚至還負責編撰「辛德勒的名單」的萊茵哈特(Mimi Reinhardt)目前傳出逝世,享嵩壽107歲。根據《NDTV》報導指出,萊茵哈特出生於奧地利,自己本身也是猶太人,後來被招募致辛德勒的工廠工作,之後就擔任辛德勒的秘書。在二次大戰期間,身為德國人的辛德勒,因不滿納粹德國對於猶太人的大規模屠殺,辛德勒一邊想辦法與納粹高層交好,另一方面想辦法以招募人手的名義,庇護這些受到壓迫的猶太人,而庇護者的名單,就是由萊茵哈特所編撰。之後,萊茵哈特於1945年離職,在二次大戰結束時自己也移居美紐約。2007年則搬遷至以色列。有報導指出,萊茵哈特是與唯一的兒子、也是以色列當地大學教授的韋特曼 (Sacha Weitman) 同住,晚年則搬遷進以色列當地的療養院,以色列的攝影師馬克瓦茲(Gideon Markowicz)也曾形容萊茵哈特是個十分有活力的女性,他積極地餐與療養院的活動,甚至是院內的橋牌冠軍,自己平時也會習慣上網看股票。據了解,德國企業家辛德勒於1974年過世,在他生前,以色列曾授予「國際義人」的稱號給辛德勒。而辛德勒英勇的行為後來被的收錄在1982年出版的小說《辛德勒方舟》中,之後便由美國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改編拍攝《辛德勒的名單》,該片於1993年上映。
人權會猶太屠殺攝影展開幕 陳菊:我們都是猶太人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ISECO)合辦的「SHOAH-猶太大屠殺-人類最惡之時」猶太大屠殺專題攝影展,自昨(8)日起至22日止於監察院展出。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於開幕致詞表示,身為台灣威權時代美麗島事件的受害者,她對這樣的迫害感同身受;她說,「當猶太人受迫害時,我們都是猶太人。」陳菊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柯思畢、人權委員以及外交部代表等合影。(圖/國家人權委員會提供)陳菊曾面臨逮捕、拘留、關押、坐牢,但也曾受到國際特赦組織及天主教會的救援與幫助,就如同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的德國人辛德勒,幫助許多猶太人倖免於難。她說,台灣與以色列有相似的過去,活下來的人就是要替犧牲的人發聲,讓更多人記得這段歷史,以及它帶給我們全人類的教訓,「Never Again」永不再犯,「當以色列人、猶太人受迫害時,我們都是猶太人。人權無國界,國家人權委員會願意在人權議題上與世界各國合作,一同為普世人權價值努力。」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柯思畢(Omer Caspi)代表致詞表示,現今有19萬2千位猶太大屠殺的倖存者住在以色列,他們生命正在老去,也在逐漸凋零,所以,必須為後代子孫保留下這些人的證詞,除了不要忘記曾經發生過的事,也必須提醒世人,不要重蹈覆轍。他表示,期待未來ISECO與國家人權委員會有更多的合作,齊力推動人權。出席這次攝影特展開幕儀式的還有國家人權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永清、委員高涌誠、王幼玲、葉大華、紀惠容、范巽綠、鴻義章、人權諮詢顧問劉進興、監察院秘書長朱富美、以及外交部亞非司副司長李亞萍等人。會後並安排展區導覽。國家人權委員會表示,本次展覽於監察院1樓梯廳側廊道,展示1933年至1945年期間大屠殺之歷史攝影共18幅,包含罹難者的故事敘述、原始圖像及史料。作品按時間序排列,以歷史脈絡回顧大屠殺前歐洲猶太人的日常,至納粹集中營獲得解放的過程,12月8日至22日,每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展出,每日提供6場定時導覽服務,並開放團體預約導覽,歡迎民眾至國家人權委員會網站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