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症狀
」 確診 新冠肺炎 疫情 急診 深坑楊麗音演活失智角色 原因藏洋蔥「我準備很多年了」
《我的意外室友》迎來大結局,楊麗音飾演的阿春姨因失智症惡化,開始忘記生活中的瑣事,某日出門許久未歸,又因未帶手機失聯的橋段,更讓大家差點嚇到心臟病發,好在最後人平安自行返家虛驚一場。大結局雖然碰到奧運播出時間歷經幾次調整,但瞬間收視最高點仍達到1.11。談到如何詮釋戲中角色「失智」的症狀,楊麗音語重心長地說,自己其實已經為失智的角色準備很多年,原來十幾年前母親就有出現輕微症狀,曾因為搭公車下錯站慌張突然認不得路,緊急打電話給自己求救才化解危機。楊麗音說母親當下的不安、著急與恐懼,都成為了自己演出時的參考依據,也表示:「覺得從那一年開始,媽媽就已經幫我把演出阿春姨的功課準備完了。」姚淳耀、嚴正嵐與楊麗音的互動相當感人。(圖/華視、公視台語台提供)得知阿春姨生病的消息後,為了不讓她獨自孤單面對病魔,大家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想盡辦法希望說服阿春姨繼續留下,不只私下偷偷策畫了一場屬於阿春姨的攝影展驚喜,更於家中使出溫情攻勢,超感人的畫面令觀眾不禁紅了眼眶。嚴正嵐回憶起與姚淳耀、楊麗音三人對戲過程,表示拍攝時其實已經離殺青不遠,所以當下有將這份不捨放入情緒中,自己也很珍惜三人相處的時光。談到台灣現行大力推廣的「青銀共居」生活形式,楊麗音認為這是非常不錯的項目,甚至覺得自己也會需要這樣的生活形式。楊麗音進一步補充,現在網路世代中,很多東西對老年人來說不太友善,因此會需要年輕人從旁協助解決問題,例如自己在網路上遇到不懂的東西時,兒子一秒就可以辨識出來哪些可能是病毒詐騙,並說自己身為長輩,也能幫助年輕人,「長者有著對社會的認識,但年輕人也有屬於他們的單純。」
名醫喊「新冠病毒燒起來」急診一半確診 示警2類人要注意
近期新冠疫情又升溫,先前就有醫生表示,近期手上10個肺炎住院,就有4至5個是新冠患者,對此,胸腔內科名醫蘇一峰也發文示警,「最近新冠病毒真的燒起來了」,提醒大家要注意。蘇一峰於昨(15)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新冠病毒真的燒起來了,急診就醫的肺炎病人,差不多一半是新冠感染的肺炎」,蘇一峰也提醒大家,要注意自己的保護力,並直言一般健康人可以不用怕,不過老人家與慢性病患者就要多加小心了,「大部分住院的還是老人家與慢性病患者!話說抗病毒藥又缺貨了」。先前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表示,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引發喉嚨劇痛、吞嚥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嗅覺喪失等,他認為新冠疫情升溫的原因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臨床觀察確實顯示病情變得更嚴重,之前新冠患者的症狀多為流鼻水、咳嗽等輕微症狀,但最近的病例中,平均每10人中有7至8人會出現發燒、全身痠痛等較嚴重症狀,這些症狀與流感相似。周慶明建議,如果診所有快篩試劑,可以幫助民眾進行篩檢,不僅有助於診斷,也方便民眾帶回家給家人使用。事實上,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提醒,由於疫情傳播風險仍存在,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10個肺炎住院「半數都新冠」 醫示警:1類人要注意
近期新冠疫情升溫,確診人數增多。對此,安南醫院胸腔內科醫師何建輝表示,近期手上10個肺炎住院,就有4至5個是新冠患者,雖然已經類流感化,但高齡共病長者仍須注意。何建輝近日在臉書粉絲專頁「胸腔內科-何建輝醫師 」發文表示,最近疫情變化,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臨床觀察確實有變嚴重,前段時間新冠患者就醫時多是流鼻水、咳嗽等輕微症狀,但最近平均每10個就有7、8個會發燒、全身痠痛,較為嚴重,且症狀跟流感會有點像,若有快篩試劑,診所可以協助民眾篩檢,在診斷上較容易,也可供民眾帶回去給家人篩檢。對此,胸腔內科醫師邱華彥也留言說,「最近COVID-19真的越來越多,口罩解禁也是有關,建議大家進醫院還是要戴口罩,有上呼吸道症狀或發燒就拿免費快篩驗一下」。
寵物情緣/電豹女隊長小楓收編幼貓 預習當新手媽
台啤永豐雲豹啦啦隊電豹女隊長小楓,從小熱愛小動物,尤其貓咪可愛的模樣讓她愛不釋手,但她自招有包色癖,且提倡「領養代替購買」,她19歲開始陸續收編黑貓「尼尼」、白貓「奇犽」,2年前在因緣際會收養灰色夢中貓「比多」,成功集滿「黑白灰」3色貓星人。說起和貓咪的緣分,小楓坦言小時候因為貓在卡通裡的形象,原本對貓咪非常畏懼,直到接觸阿姨朋友的布偶貓和英短,便一頭栽進貓奴世界。她大學期間,開始救援浪貓,除了自費帶貓咪去結紮,還會將撿到的貓咪轉介給愛心媽媽送養。不過小楓行動力十足,救援的貓咪數量多到愛心媽媽一度不堪負荷,要求她別再捕貓了,「接觸這麼多小貓咪,看到牠們淋雨,我就想有自己的貓」。尼尼(左起)、奇犽和妹妹比多相處融洽,被打也不還手。(圖/小楓提供)恰巧愛心媽媽撿到的浪貓中,有一隻黑色貓咪,她二話不說立刻答應接手,雖然是先斬後奏決定養貓,好在媽媽也對小動物沒轍,立刻被黑貓「尼尼」融化;3年前小楓為了幫「尼尼」找伴,又養了白貓「奇犽」,她內心其實還想再添一隻灰貓,但礙於自己堅持「領養代替購買」的原則而不考慮買貓,直到有一天她看到朋友的限時動態在送養貓咪,而「比多」正是唯一一隻灰色貓,她立刻私訊朋友,「我馬上跟他說我想要,我一看到就覺得那是我的貓」。小楓自招喜歡包色,2年前因緣際會收編到灰色貓咪比多。(圖/記者侯世駿攝)由於朋友家中貓咪過多,幼貓恐怕無法得到好的照護,於是小楓在比多2星期大就把牠帶回家,但小楓除了啦啦隊工作還兼顧DJ,作息日夜顛倒,為了照護比多,她每隔4小時就要起床餵奶,有次她早上不到7點回朋友訊息,友人嚇到打電話來關心她這時間怎麼沒在睡覺,才知道她是為了貓咪起床泡奶。不僅如此,因為比多出生在多貓家庭,一出生就有耳疥蟲的問題,起初小楓只覺得比多耳朵髒髒的,直到打預防針請醫生一併檢查時,才發現有輕微症狀。好在即時治療,期間小楓要替比多滴耳藥,比多都會發出慘叫聲,花了大半年才治癒好,艱辛的過程讓小楓感慨直呼:「我真的體會到當媽辛苦!」慶幸的是,比多的耳疥蟲沒有影響到「尼尼」和「奇犽」。才2歲大的比多十分傲嬌、愛開玩笑,個性與小楓十分相像。(圖/記者侯世駿攝)由於貓咪屬於有地域性觀念的動物,要收編比多前,小楓有先給2個哥哥心理建設,透露之後會有「妹妹」入住,「牠們都懶洋洋的無所謂」。等比多真正入住時,奇犽也只有哈氣表達不開心,但僅短暫過了3天,貓咪們就打成一片,「尼尼」、「奇犽」對妹妹更是寵溺,就算被打也不還手。黑貓「尼尼」是小楓19歲收編的第一隻浪貓。(圖/小楓提供)小楓自招比多個性傲嬌,和她的個性十分相像,「牠碰你可以,但你忽然要碰牠不行,他很機車,我也滿機車的」。有時經過比多,牠會突然抱住小楓的腿捉弄她,就像小楓也愛和啦啦隊隊員開玩笑一樣。小楓更舉例,自己不愛吃東西,就算食物再香也提不起她的慾望,巧的是,比多也一樣不愛進食。比多起初搬進家裡時,白貓「奇犽」有哈氣表達不滿。(圖/小楓提供)雖然如此,小楓仍非常注重貓咪飲食與保健,她一天會給貓咪吃一餐罐頭,也買了自動餵食器、自動貓砂機,家裡還裝了寵物攝影機,只為給貓星人得到最好的照顧。此外,像是保健食品,小楓認為保養固然重要,但她擔心選用太多保健食品,成分重複會造成貓咪身體負擔,於是她多方研究後,挑選了一款顧全身的產品,即便一隻貓一個月要花3000元也在所不惜,再加上她買玩具也不手軟,月花至少一萬元在貓身上。養貓雖然花費小楓很多時間和金錢,但也帶給她無比的快樂。(圖/記者侯世駿攝)比多小檔案品種:英短年紀:2歲2個月興趣:散步、欺負哥哥
小林製藥爭議後…日本消費者廳徹查6795種保健食品 18款爆出健康危害報告
日本製藥大廠「小林製藥」3款含有紅麴成分的保健食品,造成服用者出現腎臟疾病,目前已累積5人死亡,114人住院治療。對此,日本消費者廳12日公布了針對1693家公司的6795種保健食品的緊急檢查結果,報告顯示曾有醫療專業人士對其中18種產品提出至少117件健康危害報告。綜合日本Goo、《每日新聞》的報導,小林製藥事件後,日本消費者廳針對1693間公司是否報告健康危害進行問卷調查。截至11日,當局已收到1395家企業之5551種產品的回覆,約佔整體的80%。在18種被醫療專業人士報告有健康危害的產品中,一半是補充劑,且有11家企業出售了這些產品。雖然目前117件健康危害報告中尚未傳出死亡案例,且大多數為輕症,但仍有幾名患者住院治療,這些輕微症狀包括腹瀉和濕疹,而住院患者人數方面則並未透露。部分案例目前尚未證實與產品有因果關係,且調查結果通篇未透露公司及產品名稱。該行政機關解釋,沒有任何產品需要立即採取下架行動,因為尚不能推論任何產品與特定症狀相關,不過這117件健康危害報告無一申報到政府機關。報導補充,在食品功能標籤制度下,如果公司按照國家指導方針提交申報,便可以在食品中標註其功效及功能等,無需經過國家審查,僅需基於《食品標籤法》的食品標籤標準要求及時報告任何健康危害。不過,小林製藥在事件爆發後2個月才向政府報告此事,導致消費者廳必須主動開始調查其他企業。
腸病毒急診人次「創10年同期新高」 高雄7個月女嬰染重症
疾管署今(9)日表示,隨著時序進入腸病毒好發季節,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3月31日至4月6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7,517人次,較前一週(6,872人次)上升9.4%,與歷年相比仍為近十年以來同期最高,目前疫情呈上升趨勢,須持續注意學幼童傳播風險及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說明,近期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持續於社區中活動,檢出以克沙奇A型為主,惟社區已出現5例腸病毒71型及1例D68型輕症個案;今年累計1例重症病例,個案為高雄一名7個月大女嬰,曾於3月中旬因流鼻水、咳嗽症狀至診所就醫,2天後出現近40度高燒、嘔吐、呼吸不順、嗜睡伴隨意識不清、肌抽躍、口腔及四肢有小水泡等症狀,緊急送醫並收治兒童加護病房住院治療,經通報檢驗確認感染腸病毒克沙奇A10型。住院期間併發肝炎敗血症,所幸後續病況改善,住院第12天轉一般病房,隔天就出院,目前沒有不適。疾管署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強,尤以家庭手足間,以及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場所最容易傳播,例如校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另部分患者感染腸病毒後,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易察覺及預防,而成為潛在傳染源。因此,疾管署籲請家長及教托育機構提高警覺,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並確實做好手部衛生與環境消毒,尤其大人返家務必先更衣、以肥皂洗手後再抱小孩,且無論是大人或小孩,皆應落實肥皂勤洗手,特別是「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且要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寶林受害者再加2 !台南婦人急性肝衰竭遭通報 7天前曾北上吃河粉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持續延燒,如今又新增2名受害者,台南市衛生局27日接獲通報,指2名個案在21日之和22日午間到寶林茶室用餐後身體不適,截止目前仍有輕微症狀。台南市衛生局表示,主動陳情的案例自訴,22日下午2點和友人至信義A13寶林茶室食用滑蛋河粉,當時發現蛋液很生、並於晚間開始腹脹腹瀉,23日起床後持續虛弱,並陸續出現腹瀉、畏寒、噁心及嘔吐等症狀,中午前往本市內科診所就醫,截至目前仍有輕微胃脹、腹瀉不適症狀。此外,台南市衛生局27日晚間接獲台南市立醫院通報,指50歲女性急性肝衰竭,並於加護病房治療,而該名個案於21日下午2點曾至寶林茶室用餐,只點選粿條食用。該名女子21日晚間便開始陸續出現頭暈、腹瀉、嘔吐等症狀,因症狀持續且出現茶色尿,並於24日前往台北仁愛醫院就醫,但她婉拒院方住院建議逕返台南,於25日前往台南市立醫院急診就醫,因肝、腎功能異常,入住一般病房治療;26日下午因急性肝衰竭,改入住加護病房,目前意識清楚。27日家屬告知護理人員個案有寶林茶室用餐之飲食史,該院則立即通報衛生局。台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在接獲上述案例通報後,除了立即進行攝食調查並通知台北市衛生局及疾病管制署南區管制中心,亦將協助採集個案檢體進行送驗,以保障民眾健康。衛生局局長李翠鳳呼籲,近期曾至北市信義區A13寶林茶室用餐民眾,若出現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飲食史,以利正確診斷治療。衛生局也提醒醫護人員需提高警覺,近日收治急性肝炎症狀個案時,應主動詢問飲食史,即時通報,以利衛生單位進行防治措施。
養鳥民眾小心了 歐洲多國爆「鸚鵡熱」釀5死
世界衛生組織(WHO)5日表示,歐洲多國從去年爆發「鸚鵡熱」(Psittacosis),目前已有5死,呼籲養鳥民眾要注意環境清潔。據CNN報導,世衛說,鸚鵡熱對多個歐洲國家造成影響,鸚鵡熱最初於去年爆發,持續到今年初,已有5人死亡。據悉,鸚鵡熱由衣原體家族的細菌引起,而這種細菌出現在野生和寵物鳥身上,如果鳥類被感染,看不出生病,牠們在呼吸或排便時會排出細菌。如果鳥類被感染,看不出生病。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表示,人類會吸入感染鳥類的灰塵,進而罹患鸚鵡熱,如果被鳥咬傷,或讓鳥嘴跟人嘴接觸也會生病。研究表明,鸚鵡熱可以人傳人,但案例很少。世衛說,大多數的感然者,都接觸過家禽或野生鳥類,約5到14天會有頭痛、發燒等輕微症狀,抗生素就能治療,很少會奪人命。據《醫學日報》報導,鸚鵡熱不常被診斷出來,因為跟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也很難直接通過檢測看出,但透過抗生素治療,鸚鵡熱的死亡率不到百分之一。據悉,各年齡層的人都可能得鸚鵡熱,但成人較常見,鳥舍和寵物店員工、獸醫、家禽工人等常接觸鳥類的人,感染風險較高。報導建議,保持籠子清潔,隔離受感染的鳥類,清鳥籠也要戴手套和口罩。
南韓醫改陷僵局「警察強制調查」 醫師協會嗆:獨裁國家才這樣做
由於南韓政府推動醫療改革、計畫擴招醫學院學生,結果此舉引發南韓醫界不滿,大量的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宣布辭去工作、罷工,讓南韓醫療體系受到嚴重衝擊。但南韓政府不僅態度強硬、要求醫師們回歸原本崗位,甚至傳出有警察開始強制調查醫師辭職一事。而醫師協會方面則回嗆「這是在獨裁國家才會發生的事」。綜合南韓媒體報導指出,由於辭職的醫師人數十分龐大,嚴重衝擊到南韓各地醫院的醫療情況,南韓政府日前表示,如果罷工、辭職的醫師在3日前返回崗位,會「盡可能從輕處理」。但如此要求反而更激化罷工醫師們的反應。而隨著期限的過去,南韓政府對於未回歸的住院醫生,開始進行正式的行政處分和司法程序,行政安全部長李相珉表示「按照法律和原則進行各種行政處分,必要的話,還將進行司法懲罰」。而依照先前南韓政府的公告來看,這些事情將會從4日開始進行。(圖/達志/美聯社)而大韓醫師協會緊急應對委員會3日在首爾汝矣大道附近舉辦了「反對醫學院定額增加和必需醫療政策套餐的全國醫生總動員大會」。據警方估計,參加集會的有1萬2000人,主辦方大韓醫師協會估計有4萬人。面對南韓政府的強硬態度,甚至揚言讓警方強制調查的行為,大韓醫師協會緊急應對委員會則回嗆「這是在獨裁國家才會發生的事」、「失去理性的基本權壓迫」,「沒想到大韓民國是一個可能濫用嚴重法律應用的獨裁國家」。醫協緊急應對委員長金澤宇也在動員大會上痛批「政府正在以超法規命令壓迫住院醫生」。醫協方面也強調,住院醫生的辭職是行使憲法保障的職業選擇自由,並主張政府正在強迫勞動。如果政府接連進行許可暫停處分、調查、起訴等,則可能各別進行刑事、行政、憲法訴訟。(圖/達志/美聯社)報導中也提到,根據南韓憲法第37條第2項規定,國民的所有自由和權利在國家安全保障、秩序維持或公共福利需要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法律進行限制。但這項命令僅在醫療法、藥師法、貨物汽車運輸事業法中規定。到目前為止,在醫療界罷工中四次、2022年貨運聯盟罷工中一次發動過。面對政府企圖用民眾的健康道德施壓醫師的情況,醫協緊急應對委員會媒體宣傳委員長朱秀浩表示「應該是我們和政府之間進行討論,為什麼要牽扯到民眾?」、「不應該是對我們說讓病人回去醫院,而應該是對政府說放下固執」。面對政府與醫界的硬碰硬,錦江大學吉林醫院的教授嚴重植表示「現在的情況已經堪稱是災難,幾乎成為無法恢復的狀態」、「各培訓醫院應該考慮如何填補當前的人力空缺,並且必須完全改變方案」。(圖/達志/美聯社)首爾大學醫院病理學部的教授鄭進行也認為,住院醫師們的罷工並非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政府將狀況恢復到原點,但也會有相當大數量的醫師不會回歸到前線。而目前南韓當地醫療空缺的情況,也因為醫師們的罷工顯得十分嚴峻。根據中央急診醫療中心的綜合情況板,首爾阿山醫院目前已經宣布,急診室不能再接受內科系重症監護室(MICU)病人。世宗醫院也表示,僅能部分接受心肌梗塞、腦出血等急診病人。首爾聖母醫院也表示,如果只是皮膚撕裂、有創傷等輕微症狀的病患,目前是無法接受急診的。
毒氣熏天!深坑光電倉儲場惡火悶燒 負責人親友狠酸:不要吸啊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三段前(20)日下午發生火警,起火戶為一處光電公司倉儲,由於內部因堆放大量含有鋰電池的3C產品,散發難聞的惡臭,而且範圍擴及雙北,潘姓負責人的親友遇到媒體也直接開噴狠酸「關你們屁事」、「不要吸啊」等,引發熱議。這起火警主要發生在該倉儲場的地下室,由於內部堆放大量含有鋰電池的3C產品,囤放的物品也持續悶燒,所以不斷散發難聞的惡臭,甚至毒味波及雙北,造成許多民眾身體不適。而潘姓負責人遇到媒體採訪時不斷閃避,一旁的親友見狀也不斷幫忙拿外套遮掩,甚至當場開噴狠酸「關你們屁事」、「不要吸啊」,鬼扯的風涼話也讓民眾滿頭問號,引發撻伐。新北市衛生局今日晚間說明,下午已經有4位民眾就診,症狀為咳嗽、眼睛痛乾、喉嚨痛、流鼻水等輕微症狀,已予緩解症狀藥物並給予衛教。
新北深坑大火惡臭瀰漫雙北 負責人親友嗆:不要吸嘛
新北市深坑工業區20日發生大火,起火點是一間光電公司的地下室,火勢迅速蔓延到整棟三樓建築物,由於裡面當作倉庫使用,堆放大量紙類和3C產品,當中還有許多產品含有鋰電池,雖然燃燒將近四個小時,火勢撲滅,不過又復燃,7千顆鋰電池因燃燒而發出濃煙,惡臭籠罩雙北地區。對此,潘姓負責人不斷閃避,潘男的親友則大嗆只要「不要吸」就好。深坑工廠大火,惡臭襲擊雙北地區。(圖/新北消防局提供)根據《東森新聞》指出,潘姓負責人21日面對外界質疑時不斷閃躲,直言損失都會由保險負責處理,而一旁的男性親人也幫忙拿外套遮蓋,另外,潘姓負責人的女親友也以身體阻擋說,「我們沒有要你們採訪」,「嚴重關你們屁事啊、關你們的事嗎」,「你就不要吸(惡臭空氣)嘛」。回顧這起火警事故,位在深坑的光電公司昨天(20日)下午發生火警,由於廠內存放大量內有鋰電池的3C產品,火勢不斷復燃,直至21日上午仍未完全熄滅,而火警產生的濃煙、臭味更飄向北市、新北多個地區,有居民聞到頭痛上網抱怨。據了解,火警主要在該光電公司倉儲地下室,內部堆放許多紙箱和紙張等不明雜物,火警發生後,火勢迅速延燒到1樓,而1樓所堆放的藍芽耳機、行車紀錄器、LED燈等安裝有鋰電池的3C商品。因此,空氣中散發帶有塑膠味的惡臭,火勢甚至延燒到3樓和隔壁公司廠房。新北市衛生局21日晚間說明,下午已經有4位民眾就診,症狀為咳嗽、眼睛痛乾、喉嚨痛、流鼻水等輕微症狀,已予緩解症狀藥物並給予衛教,新北市長侯友宜今晚指出,經過空氣和水質檢測,未有氟化氫及重金屬反應,請大家不要擔憂。侯友宜今晚在臉書發文表示,鄰近相關監測站PM2.5、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數據檢測皆已在標準內,外界擔憂是否產生會氟化氫,環保局也進行嚴謹檢視,經現場、下風處及鄰近水體等多點位進行儀器檢測,空氣與水體中的濃度皆為零,請市民朋友放心。另外,台北市長蔣萬安則是說重話,畢竟20日深坑火災的臭味飄到文山區,不少居民聞到異味,真的好擔心,將會要求環保局長提檢討報告,該懲處就會懲處。
深坑電池工廠火警惡臭「已4人就診」 專家籲:當心遲發性症狀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三段,20日下午141巷內一處連棟式建築發生火警,據了解,這間存放電池工廠發生火災後,臭味整夜瀰漫雙北地區,憂心惡臭影響民眾身體狀況,深坑衛生所今起3天門診開放隨到隨看,新北市衛生局晚間說明,下午已有4位民眾就診,症狀為咳嗽、眼睛痛乾、喉嚨痛、流鼻水等輕微症狀。另外,專家也提醒民眾可能會有「遲發性症狀」發生。《ETtoday新聞雲》報導,深坑衛生所這3日門診採隨到隨看,今下午有4位民眾就診,症狀為咳嗽、眼睛痛乾、喉嚨痛、流鼻水等輕微症狀,已予緩解症狀藥物並給予衛教。另外,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說明,除了已協調新店慈濟、新店耕莘以及北市萬芳醫院提供醫療服務外,已通知新北轄內18家急救責任醫院加強照護因本案有呼吸道症狀就醫的患者。因應火警濃煙惡臭,新北市長侯友宜也指示衛生局召開專家會議,根據環保單位監測空氣品質數值,目前皆已降回常態值10ug/m3以下, 但民眾對所在環境如仍有疑慮時,專家們建議可遠離,關閉門窗,需要外出時配戴口罩,可使用N95,預防吸入濃煙或有害物質。新北衛生局健康管理科科長陳欣蓉表示,會中專家認為,雖然這是屬於短暫事件,但還是要留意這幾天狀況,因為每個人身體反應狀況不同,有些人可能較慢,可能會有「遲發性症狀」發生,專家建議,若3日內出現胸悶、呼吸喘、呼吸急促,或眼睛和皮膚不適等症狀,可儘速就醫。
天氣寒冷長者請留心 血壓控制多注意!
天冷最怕就是血壓突然飆高,尤其是溫度突然間遽降時,更容易促使血管收縮,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林彥宏教授表示,許多國外研究都證實,冬天血壓相較比夏天來得高,背後埋下的危險因子除了因天冷容易想喝熱湯,導致不小心攝取過多油脂和鹽分,溫差大也是導致血壓變動最劇烈的原因,因此定期測量血壓才是確保遠離高血壓的關鍵。掌握量血壓「722」原則 遠離高血壓找上門以台灣高血壓標準而言,成年人正常血壓值的收縮壓應小於或等於120 mmHg,而收縮壓大於130mmHg, 舒張壓大於80mmHg就屬於高血壓,而診斷跟治療高血壓的部分需要配合居家量測血壓「722」原則;林彥宏教授解釋,所謂「722」原則就是連續量血壓7天、每天測量2回,包括起床1小時內且吃飯吃藥前以及入睡前1小時內,且高血壓患者無論是否有不適,都應養成「722」原則的習慣,隨時掌握血壓情況,若有任何血壓的變動,也應盡快與醫師諮詢。初期高血壓無症狀 就靠「722」原則發現病兆「高血壓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事實上,高血壓症狀屬於非專一性,大多數並沒有任何明顯的特殊症狀,常見的症狀如頭痛、頭暈、耳鳴、心悸甚至是視力模糊等;林彥宏教授指出,高血壓症狀與其他疾病症狀重複性高,因此初期較難以察覺,除非是真的出現併發症等嚴重症狀才確認是高血壓就醫,又或許是出現頭暈、頭痛等輕微症狀,一量血壓才發現是血壓過高導致,否則當處於無症狀時,還是得定期測量血壓,透過「722」原則及早發現本身是否有高血壓問題。養成清淡飲食、運動習慣 不怕血壓變化難測林彥宏教授說明,若一開始發現血壓位於130mmHg至140mmHg之間,可先採以非藥物治療,也就是從飲食及生活型態開始控制,在飲食上應執行地中海飲食,把握少油、少鹽的清淡飲食原則,另外則應培養運動習慣,一星期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且須達到運動會喘的狀態才算是達到運動效果,不過提前還是得與醫師討論適合的運動強度,透過飲食、運動等生活型態的改變,都有助於穩定血壓。高血壓患者治療方針 按時服藥、定期測血壓此外,若為嚴重型頑固性高血壓或腎臟較差的患者,血壓變化較難掌握,尤其溫差大時更容易提高誘發疾病的風險,必要時也應回診與醫師諮詢,討論是否需調整藥物劑量,以維持控制血壓;林彥宏教授呼籲,即使服藥後若症狀已紓緩,也切勿擅自停藥甚至自行更改服藥劑量,唯有按時服藥且把握居家量測血壓「722」原則,才是穩定血壓的不二法門。
突被告知是「脆折症帶因者」 洪詩挺孕肚淚崩:一種智能障礙遺傳疾病
女星洪詩日前宣布懷孕,預產期在明年春天,消息一出不少好友紛紛送上祝福。不過她近日在影片中透露,寶寶性別出爐前,被醫師告知是X脆折症準突變型,讓她忍不住情緒淚崩。洪詩表示,被醫師告知是子癲前症高風險,以及是X脆折症準突變型,也就是帶因者,所以做羊膜穿刺時,必須多抽羊水做脆折症的確認。她坦言,自己最意外和害怕的是「X脆折症帶因者」,因為家族中並沒有人有這樣的疾病發生。洪詩指出,X染色體脆折症是一種智能障礙的遺傳疾病,X染色體脆折症雖然是罕見疾病,但它是僅次於唐氏症第二常見的,檢查就是簡單的抽血就能知道媽媽的身體狀態,而且一生只需驗一次,狀態一共分4種類型。正常型,FMR1基因表現正常,下一代罹患風險小;中間型,介於正常型及準突變型之間,無臨床症狀,下一代罹患風險小,但再下一代的患病風險會增加;準突變型,無或僅具輕微症狀,下一代具有罹患風險;全突變型,具明顯症狀,下一代具有罹患之高風險。洪詩提到,像她現在的狀況,如果懷的是兒子,有1/2的機率會是脆折症患者,如果是女兒,則有1/2的機率為脆折症帶因者。她以自身例子為例,「如果你想懷孕,除了基礎的孕前檢查,也請務必檢查X染色體脆折症基因檢查、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篩檢。」
1年胖10kg常腹脹…健檢驚見「7公分瘤」罹寧靜癌 醫揭5高危險群
50歲過後,因為老化及生活上種種不良習慣使得腫瘤發生率明顯提升,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婦女因為荷爾蒙的流失,身體也會因失去荷爾蒙的保護,如果生活作息、飲食上沒有加以控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肥胖!肥胖問題不僅是外觀上的改變,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提醒婦女朋友千萬注意,「肥胖」就是許多熟齡女性常見癌症的背後危險因子!一名52歲的林太太,她表示在去年已完全停經,邁入更年期後最大改變就是迅速肥胖,腰圍、小腹都有明顯變粗、變大,不到一年就胖了10幾公斤。身高才150公分,體重卻已達到85公斤,她也坦言本來就愛吃美食,也沒有運動習慣的她,對於變胖這件事也感覺不意外。不過,她說近期總覺可能是年紀有了,腸胃消化能力變差,老感覺肚子脹。近期,林婦因為幾個好姐妹邀約,一同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做婦科腫瘤健檢,透過骨盆腔磁振造影檢查竟意外發現左側卵巢有一處明顯腫瘤生成大約7公分,後續至婦科做進一步檢查確認罹患卵巢癌。錢政平醫師進一步說明,林太太在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卵巢癌,卵巢癌被譽為婦女的寧靜殺手,因為卵巢癌初期症狀沒有特異性,常見是等到腫瘤逐漸長大,壓迫到鄰近器官,才會發生輕微症狀如腹部脹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便秘、頻尿等,即使感覺不舒服也常被誤會是腸胃疾病,因此延誤救治時間。慶幸的是,林太太發現的早,病灶只發生在一側,也未有腹水發生、也沒有擴散轉移。卵巢癌雖死亡率高,但只要早期發現都有不錯的存活率表現,第一期存活率可達93%、第二期存活率可達70%。近年來,國人婦女卵巢癌發生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現象,錢政平醫師提醒,卵巢癌好發於停經後或55~75歲間的婦女,除了肥胖為危險致病因子,如果家族中有人罹患過卵巢癌、一等親有乳癌家族病史(母親、姊妹、女兒)、30歲以後生第一胎或不曾哺乳或生育、初經在12歲前發生或55歲後停經都屬於卵巢癌的高危險族群,早期發現是降低死亡率最好的方法,建議高危險族群都應積極主動安排定期健康檢查,才能避免卵巢癌的無聲傷害。
WHO:禽流感疫情「令人擔憂」 柬埔寨驚傳人傳人案例
世衛組織(WHO)全球傳染病危害預防部門負責人布里安(Sylvie Briand)博士於美東時間24日在虛擬簡報會上表示,近期全球的禽流感疫情「令人擔憂」,尤其是在柬埔寨驚傳H5N1禽流感人傳人案例後,WHO正在與柬埔寨當局緊密合作。據《路透社》的報導,柬埔寨當局23日通報了一起11歲女童死於禽流感病毒的案例。柬埔寨衛生部表示,這名女童生活在該國東部波羅勉省(Prey Veng)的偏遠村莊,她於2月16日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等症狀,並於22日死於H5N1禽流感病毒。有關當局目前已針對女童的12名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測,這幾天出現類似症狀的女童父親也在稍後被驗出呈陽性反應。布里安對此表示,「有鑑於該病毒在全世界鳥類中的廣泛傳播,以及人類等哺乳動物病例也在升溫,全球H5N1疫情令人擔憂。WHO正嚴肅對待該病毒帶來的風險,並敦促所有國家提高警覺。」布里安補充,目前尚不清楚H5N1人傳人是否為普遍現象,這2個病例可能是由「相同的環境條件」導致的,推估確診者曾與受感染的鳥類或其他動物密切接觸。2020年出現了新的H5N1亞變種毒株2.3.4.4b,近幾個月來在野鳥和家禽中造成創紀錄的死亡數量,此外還感染了哺乳動物,引發全球關注。然而,這種亞變種毒株並未在人類群體造成大規模的感染案例。到目前為止,只有大約6起類似病例,其中大多數只有輕微症狀。不過,WHO表示無論如何都需加強應對工作,目前雖然有將近20種H5禽流感疫苗可供使用,但若真的有疫情爆發,還是需要持續更新以抵禦新的變種。世界衛生組織動物流感研究中心負責人威比(Richard Webby)則估計,至少需要5到6個月,才能更新並生產出針對目前流行的H5N1病毒株的疫苗。
20歲女頭疼吃藥2年不好 竟是27公分「裂頭蚴」寄居腦內
廣東省廣州市有名20歲女士,經常性頭疼、頭暈、嘔吐及肢體麻木,曾被診斷罹患腦膠質瘤,為此她連續吃了約2年的藥物,但病情仍得不到改善。近年該女士瘦了近12公斤,且每次頭疼程度都似腦袋要「炸」般。最終患者被確定是因感染曼氏裂頭絛蟲導致長期的病痛,醫生從她顱內取出27公分長的寄生蟲。綜合陸媒報導,女士每當頭疼發作必須靠服用止疼藥物緩解,她病症持續超過3年才找到引起症狀的罪魁禍首,醫生替患者進行腦部手術,從中取出27公分長裂頭蚴,取出時還處於存活狀態。裂頭蚴學名為曼氏裂頭絛蟲,是一種寄生蟲,形態為成蟲、卵及裂頭蚴。偶然寄生人體,一般無明顯症狀,可因蟲體物理和化學刺激引起中、上腹不適、微疼噁心、嘔吐等輕微症狀。裂頭蚴寄生人體可引起曼氏裂頭蚴病,危害遠較成蟲大,其嚴重性因裂頭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異。據悉,患者是在農村長大,有直接飲用生水的習慣,懷疑是因這習慣導致她裂頭蚴感染。生水看似清澈,但可能含有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將生水喝下容易引發各類疾病。醫生提醒,避免喝生水或食用未煮熟的肉類,例如蛙肉、蛇肉等。
才剛與男友甜蜜訂婚 Charlbi Dean驚傳病逝享年32歲
南非女演員Charlbi Dean31號驚傳病逝消息,據外媒報導Dean在出現一些輕微症狀後立即就醫,不料幾小時後她卻被宣告死亡,在29號離開人世,享年32歲。據傳Dean的肺部受到病毒感染,具體死因仍需進一步屍檢。Dean以模特兒身分出道,之後又跨足演藝圈開始拍戲,她曾因電影《Triangle of Sadness》榮獲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電影將在10月7號全台上映,沒想到現在成了Dean遺作。而更令人悲痛的是,今年4月Dean才甜蜜宣布與男友訂婚,不到半年時間竟已天人永隔,粉絲也都心碎湧入IG留言哀悼。
滅火器主唱楊大正爆確診 今日高雄演唱會再度延期
樂團滅火器在今年五月因貝斯手皮皮和吉他手宇辰同時確診,不得已將演唱延期,本該在今(15日)展開巡迴演唱會,沒想到又傳出主唱楊大正確診的消息,演唱會倒數幾小時只好再度宣布延期。粉絲超不捨紛紛留言「早日康復」、「好好休息,我們還會再來!」滅火器的粉專昨天還相當歡樂地發文「高雄!!!!!明天見」,不到一天卻又再度PO出延期公告,主唱楊大正今早出現輕微症狀,快篩陽性後做了PCR,立即進行自主隔離,高雄場巡迴也延期日期將另外公告。粉專公告主唱楊大正因確診,演唱會只好再度延期。(圖∕翻攝滅火器IG粉專)楊大正曾在直播才說過:「我其實很期待這個巡迴的,雖然我們遇上了疫情,我在這邊也要再跟大家講一下,我們會如期舉辦,如果我們4個人沒有確診的話,如期舉辦就是順應新台灣模式,一切都是跟從CDC的指示。」如今又不幸遇上自己確診,演唱會無法照常舉辦,歌迷只能再等等,也希望團員能早日康復。
新研究!乾癬患者「大腸癌風險增1.16倍」 女性更達1.41倍
全台灣有5萬名以上乾癬患者,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乾癬並不只是皮膚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根據長庚醫院的最新研究更顯示,乾癬病友與一般人相比,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1.16倍,其中若屬女性族群更高達1.41倍。長庚醫院的這項研究是分析了27萬7115位乾癬患者的資料,成果已刊登於2021年12月的國際頂尖期刊「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該期刊主編撰寫評論特別介紹了長庚醫院的此項研究。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紀景琪教授提醒乾癬患者日常生活應控制病情,若出現腹痛、血便、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等情形,就應積極就醫檢查治療,避免延誤。小萍是一位40歲上班族女性,3年前出現皮膚脫屑和紅色斑塊,診斷為乾癬,經使用局部類固醇塗抹和口服免疫調節藥物,皮膚病灶控制良好。但幾個月前換新工作,壓力大增,時常跑廁所併有腹瀉,由於她的父親有大腸癌的家族史,皮膚科醫師建議她到胃腸科門診做詳細檢查。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有一顆1公分左右的良性腺瘤瘜肉,經由內視鏡切除再服用整腸藥物和生活作息調整,小萍的排便習慣逐漸恢復正常,對於新工作的挑戰也更加充滿鬥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紀景琪教授表示,乾癬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形成的原因包括了先天的基因遺傳及後天環境因素等,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千分之2.3,全台灣大約有5萬名以上的乾癬患者。乾癬的皮膚典型病灶為紅色發炎斑塊,經常伴隨有皮膚脫屑、發癢等症狀。當乾癬的皮膚病灶發炎嚴重時,甚至會產生皮膚紅腫和關節疼痛。冬天低溫日照少、熬夜、壓力、感染、肥胖及菸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作息,皆會引發或惡化乾癬。紀景琪教授指出,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乾癬並不只是一種皮膚病,而是一種系統性的發炎疾病,除了皮膚的發炎之外,也會伴隨體內許多器官的發炎反應,造成皮膚外的表現,例如心肌梗塞、慢性腎病、腦中風、眼部葡萄膜炎等。所以乾癬不僅是皮膚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他說,皮膚上皮與腸道上皮存在很多相似處,例如都有很充沛的血管及存在很多微生物叢,兩者同樣都接受來自外界的刺激,並扮演著人體不可或缺的免疫防禦角色。皮膚的發炎與腸道的發炎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先前的一項研究顯示,乾癬病人比起正常人有更高的風險會發生發炎性腸道疾病,如乾癬患者發生克隆氏症的機會是正常人的2.53倍,發生潰瘍性大腸炎的機會是正常人的1.71倍。雖然先前的研究已經證實乾癬病患與發炎性腸道疾病相關,但其罹患大腸結腸癌的機會是否也增加,則不清楚。紀景琪教授指出,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利用國內外研究資料進行大型統合分析的實證研究,發現與一般人相比較,乾癬病友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為1.16倍,其中的女性族群,更是一般人的1.41倍。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李承翰醫師表示,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大腸癌位居全國癌症發生數第1位,每年約有1萬多人診斷大腸癌,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或輕微症狀,隨腫瘤演進,可能出現腹痛、血便、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等情形。他說,大腸癌大多是由大腸瘜肉演變而成,如果能在瘜肉發展成癌症之前,將其切除,就可以降低腫瘤產生的機會,目前國健署推行四癌篩檢,為50至未滿75歲民眾,提供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此外大腸鏡檢查與鋇劑下消化道攝影更是檢查大腸瘜肉的利器。紀景琪教授鼓勵乾癬患者要積極就醫,持續治療,也建議乾癬患者保持生活作息規律、睡眠充足、放鬆心情、適度運動、避免菸酒及高熱量飲食,並注意體重控制,將有助於控制乾癬病情。若是出現腸胃道症狀,建議轉診至胃腸科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