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便劑
」 便秘 軟便劑 便祕 缺藥 衛福部50歲女喝「綠拿鐵搭配優格」出現泡泡尿 她3個月後竟慘要洗腎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節目中表示,綠拿鐵搭配優格是很好的促排便組合,然而,他也提醒,有些族群真的不宜飲用,過去就曾遇過一名長期飽受便秘所苦的女患者,後來,她發現喝綠拿鐵加優格能使排便更順暢,於是天天飲用;不料3個月後,整個人變得很疲倦,經檢查發現,她的腎功能嚴重衰退,需要洗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過去就曾遇過一名50歲女子,長期飽受便秘所苦,後來,她發現喝綠拿鐵加優格能使排便更順暢,不料整個人變得很疲勞還有泡泡尿。(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T)洪永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表示,這名50歲女子長期飽受便秘所苦,經常得靠軟便劑才能排便,但他進去系統後卻發現無法開藥,原因在於對方已在腸胃科拿過同樣的藥物,有重複用藥的問題。洪永祥表示,醫師一般會建議晚上服用兩顆軟便劑,但女子透露,自己需要吃到5顆才有效。洪醫師就勸她,服用如此高劑量,除了會對心理、生理產生依賴外,腸黏膜也會受傷,若仍想服用,只能自費。腎臟科醫師洪永祥過去就曾遇過一名50歲女子,長期飽受便秘所苦,後來,她發現喝綠拿鐵加優格能使排便更順暢,不料整個人變得很疲勞還有泡泡尿。(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T)不過這名女子3個月後再回診時向洪永祥表示,可以不用再開立軟便劑,原因是她找到更好的方法,就是綠拿鐵加優格,這段時間她每天飲用,排便順暢無比;但奇怪的是,她整個人變得極度疲倦,小便也出現泡泡尿。據洪永祥解釋,綠拿鐵搭配優格是很好的促排便組合,同時含深綠色蔬菜、堅果、橄欖油等健康食材,能攝取到豐富的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益生菌及水分,可說聚集了許多保衛腸胃的元素。腎臟科醫師洪永祥過去就曾遇過一名50歲女子,長期飽受便秘所苦,後來,她發現喝綠拿鐵加優格能使排便更順暢,不料整個人變得很疲勞還有泡泡尿。(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T)由於這名女患者因為有腎臟病,在飲食上需限蛋白、限磷和限鉀,而綠拿鐵的蔬菜含高鉀,堅果含高磷,等同攝入大量高磷、高鉀食物,導致腎功能衰退,最後女子必須洗腎治療,他也呼籲,腎友務必遵守腎臟病的飲食原則,應避免飲用綠拿鐵增加健康風險。
癌細胞跑肝臟 「整形皇后」爆直腸癌第4期
57歲「整形皇后」顧婕患直腸癌,4月底住院摘除惡行腫瘤,怎料15日又傳出癌細胞擴散,已是第4期。顧婕表示,17日她會公開病況。據悉,顧婕之前做過手術,切了結腸和惡性腫瘤,發現癌細胞到肝臟,再進行肝電燒手術。顧婕血便1年,脹氣30年,便秘也20多年,她靠軟便劑加浣腸,輕忽問題,身體漸漸亮紅燈,而顧婕又愛吃烤肉,近期大便要花1小時,擠壓腹部才能排便,發現腫瘤後病況又惡化。食藥署指出,2006年發生人數首次超越肝癌,成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108年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2.9人,發生人數已超過17,000人,標準化發生率上升87.3%。食藥署說,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另,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是大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食藥署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並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呼籲民眾避免吃加工肉和少吃紅肉。為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74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驗(FIT),以早期發現大腸癌病變,以早期診治。
20歲妹10天沒拉…嗑4顆軟便劑也卡關 突提「1要求」醫秒懂原因
1名20歲女性長期飽受便秘之苦,常常1週至10天都無法解便,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有大腸無力症的狀況,腸蠕動較差,初期治療是給予藥物並建議改善飲食習慣和多喝水。不過,患者2週後回診時,儘管軟便劑已經吃到4顆,便秘情況仍未改善,直到她突然提出1個要求,醫師猛然意識到可能跟睡眠有關。外科醫師陳榮堅在臉書表示,很多疾病的發生都與睡眠有關,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導致內分泌失調,對腦神經造成損害,包括焦躁、記憶力衰退等問題,也容易造成肥胖。此外,睡眠不足對消化系統也有影響,可能加重胃食道逆流和大腸無力症等問題,相互成為因果關係,進而形成惡性循環。陳榮堅分享1起案例,1名20歲的女性長期飽受便秘之苦,常常1週至10天都無法解便,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有大腸無力症的狀況,腸蠕動較差,初期治療是給予藥物並建議改善飲食習慣和多喝水;然而,患者2週後回診時,儘管軟便劑已經吃到4顆,便秘情況仍未改善。就在此時,患者突然詢問是否可以開安眠藥,因為肚子脹時無法好好入睡。陳榮堅說,「聽到這一點,我就想到她的血液報告數值正常,那就有可能與睡眠有關,於是詢問她平時的睡眠狀況。她表示每次睡兩三個小時就會醒來一次,這樣的睡眠品質相當差,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自律神經也包含腸胃道神經」。醫師透露,患者1週後的排便情況有大幅改善,因此軟便劑可以開始減量,安眠藥也可以慢慢地停藥,「這個案例就是睡眠問題影響腸胃系統,而排便困難又影響到睡眠,形成惡性循環。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對的切入點,才能將狀況慢慢導回正常。」
浣腸、瀉藥都沒用!七旬翁抗癌多年,靠這招擺脫便秘
今年七十多歲的陳爺爺,七年前被診斷攝護腺癌第四期,且已出現骨轉移,儘管抗癌過程順利、治療效果不錯,但卻一直有骨頭疼痛的問題,必須使用強效型的鴉片類止痛藥才能緩解,陳爺爺也因長期服用鴉片類止痛藥而引起便秘,即使每天服用瀉藥、塞軟便劑、三天浣腸一次仍無法改善,以前很喜歡和朋友相約打麻將的他,因此變得不愛出門,直到使用專一性藥物治療後,才終於擺脫便秘困擾。逾八成患者因服用鴉片類藥物,受便秘所苦!對於癌症病人而言,「痛」是最為常見的症狀。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腫瘤科楊展庚醫師表示,慢性疼痛病人或癌症患者,常需服用鴉片類止痛藥來控制並緩解疼痛;臨床上,約有八成以上的晚期癌症病人都會使用鴉片類止痛藥。然而,鴉片類止痛藥存在著便秘、呼吸抑制、噁心嘔吐、嗜睡等副作用,儘管大部分副作用會隨時間緩解,但只要持續使用鴉片類藥物,患者便秘症狀就不會消失。統計顯示,高達81%長期服用鴉片類藥物的患者都會出現便秘。服藥兩天就便秘,癌友常見的難言之隱「一般而言,患者只要服用鴉片類止痛藥兩、三天就會出現便秘!」楊展庚醫師指出,包括排便頻率降低、解便不乾淨、大便變硬,不用力使勁就上不出來、蹲馬桶時間拉長,門診觀察,平均每四名癌症病患就有一人受便秘所苦。為了順利解便,許多患者常自行將止痛藥減量,導致本身疼痛問題加劇,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及治療意願,形成惡性循環。嚴重便秘難改善,傳統治療易產生依賴性楊展庚醫師補充說明,傳統便秘治療常使用非專一性的緩瀉劑,使糞便濕潤軟化或刺激腸道蠕動,不過,只能暫時緩解便秘症狀,並無法完全恢復腸道的正常排便功能,且常需視症狀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長期服用也可能產生依賴性或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及水分缺乏,影響其他器官功能,更別提單純靠軟化劑或浣腸,也無法改善嚴重便秘。不必調整劑量,可從源頭阻斷便秘問題!所幸目前醫界已有專一性藥物,能夠有效緩解因鴉片類藥物引起的排便困擾。楊展庚醫師提到,患者只需每天服用一顆,不必調整劑量,就可藉由直接阻斷鴉片類藥物在腸胃道的作用來改善便秘,且不會影響止痛效果,一個星期即有機會改善,還可長期服用或和其他緩瀉劑合併服用,對於深受疼痛所苦、需服用鴉片類止痛藥來緩解疼痛的癌友有很大的幫助,只是目前該藥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建議有需求的患者主動與醫師討論,評估可行性,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解便秘方。
孩童經常憋便惹「頑固型便秘」上身! 醫授1招解決排便問題
剛讀小班的「小凱」因不敢舉手上廁所選擇憋便,老師察覺後建議就醫檢查,沒想到醫生幫他浣腸時竟沒辦法順利解便,只好用手指挖出大如桌球、硬如石頭的「糞石」。頑固型便秘 兒童門診常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德慶表示,這類兒童頑固型便秘在門診十分常見,絕大部份都屬於非結構異常的「功能性便秘」,也就是非先天性疾病造成,反倒與後天的飲食習慣、排便習慣以及小孩的個人特質較有關係,多半經過醫生詳細的問診和理學檢查就能診斷,不必安排過多的檢查,後續則盡量配合醫生的治療,同時給予小朋友足夠的心理支持,就能讓他們不再害怕排便。出現這些情況 恐是便祕惹禍陳德慶醫師指出,若家裡幼童每星期的排便次數小於兩次,排出糞便呈乾硬、顆粒狀,有如羊糞一般,以及有排便後有疼痛、流血等症狀,就得懷疑是便秘惹禍,最佳的治療方式就是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補充足夠水分及攝取充分膳食纖維,如天然水果、蔬菜等,同時也要讓小朋友養成定時排便、不害怕排便、不能憋便的習慣。建立良好飲食 定期排便習慣但陳德慶醫師特別強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必須長時間訓練,無法短時間內改善排便的問題,因此習慣建立以前,最重要的還是要按時服用軟便劑,尤其幼兒常用的軟便劑副作用極低,「絕對不是瀉藥」,不僅不會刺激腸胃,也不會造成依賴性,切勿因為無謂的擔心而讓小孩的便秘變得更嚴重。
30歲孕媽懷胎竟贈「7小福」…胃痛嘔吐樣樣來 醫曝原因嘆:媽媽真的很辛苦
媽媽們的懷孕過程普遍相當辛苦,不僅可能痠痛、嘔吐,就連覺都沒辦法睡好。而在日前,禾馨民權內科診所院長林相宏就分享,一名30歲的年輕孕媽媽自懷孕4個月起,開始出現上腹部疼痛、背痛的症狀,若碰到油膩食物就會嘔吐,一查才發現,她的膽囊裡堆滿了7顆如豌豆大小的結石,而這也讓林相宏不免感嘆「媽媽真偉大」。林相宏醫師在25日於臉書粉專提到,那名30歲的孕媽媽從懷孕4個月起,起初是上腹部疼痛,吃了胃藥卻沒有改善,後來從胃痛延伸到背部和右邊背部,不論飯前飯後都很痛,甚至碰到一點油膩的食物就會開始吐,做了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膽囊裡堆滿了膽結石。林相宏表示,隨著孕媽媽的懷孕周數變多,除了寶寶長大外,就連結石也一起變大,膽囊壁逐漸增厚,明顯是屬慢性膽囊發炎、膽絞痛的症狀,在使用了包含胃藥PPI、膽囊放鬆劑、利膽劑、止吐藥、軟便劑、益生菌等保守治療藥物後,卻全部無效,而孕媽媽就這樣帶著結石撐到了順利生產。後來,終於能開刀將結石取出,總共有7顆像豌豆一樣大的結石,讓林相宏也驚呼是「懷1個寶寶附贈7小福8胞胎」。醫師發現孕媽媽的膽結石隨著懷孕周數逐漸增大。(圖/翻攝自臉書/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手術過後,年輕媽媽也慢慢恢復正常飲食,不再嘔吐。對此,林相宏介紹道,懷孕時由於雌激素增加膽固醇濃度,黃體激素讓膽囊收縮蠕動減少,使膽汁淤積並讓膽汁變濃稠,出現膽泥,會增加約30%膽結石的機率,而大約有8%的女性會在懷孕後期產生膽結石,但只有1%會真的出現症狀。如同豌豆大小的7顆膽結石。(圖/翻攝自臉書/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另外,林相宏提醒,懷孕過程仍有4項原則能避免產生膽結石,例如多吃高纖維飲食、選擇不飽和脂肪和omega-3脂肪(深海魚、植物油、堅果類),或減少糖和精緻碳水攝取、控制糖尿病,都有助於保持膽囊的健康。
老翁便秘想到「用手挖」 致死率9成以上壞死症找上門嚇壞他
南投1名72歲老翁長期排便不順,竟突發奇想,想要「用摳的試試看」,怎料不僅沒有順利排便,反倒因細菌感染引發「佛尼爾氏壞死症」,差點連「命根子」都要切除才能保命,所幸最後治療效果良好,也讓老翁嚇得表示「以後不敢亂挖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指出,現代人因久坐、負重、生活作息不正常、心理壓力大、缺乏運動、水分補充不足以及高纖維食物攝取不足等問題,常會引起便秘,而便祕通常會有排便困難或解不乾淨的感覺。林敬淳醫師也分享1則病例,他表示南投有名72歲老翁,因年紀較大,腸胃蠕動功能差,因此長期受便秘所苦,平時靠軟便劑幫助排便。但日前便秘加劇,他竟突發奇想,以為可以用手將糞便摳出來,沒想到不僅沒順利幫助排便,肛門周圍的肌肉反而感覺「痛痛的」,不過老翁卻以為是痔瘡發作而不以為意,直到幾天後症狀仍未改善,老翁才到醫院就醫。醫生檢查時在外觀沒發現異狀,因此先開藥讓老翁返家觀察,但2天後老翁卻因症狀加劇再度就醫。這時老翁不僅肛門周圍出現紅腫,紅腫區域甚至沿著筋膜一路延伸到陰囊、會陰、前腹壁等部位。醫生立即安排老翁接受電腦斷層及手指內診,最後確認老翁因細菌感染,引發壞死性筋膜炎,這種情況也稱為「佛尼爾氏壞死症」。佛尼爾氏壞死症是屬於十分嚴重的急症之一,若不緊急執行清創手術,死亡率高達9成以上,即使患者已接受治療,死亡率仍有20%至30%。林敬淳醫師也提醒,佛尼爾氏壞死症發作快速,致死率高,任何小傷口都不能掉以輕心。糖尿病患,或是免疫力低下等高危險族群,一旦發現肛門周圍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的症狀,就要盡速至醫院就醫,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時機。而南投這名72歲的老翁,手術過程十分順利,他也在經過醫療團隊盡心照料下,於住院20多天後順利出院。經過20幾天的驚魂記後,老翁仍心有餘悸地向醫生表示「我以後再也不敢亂挖了!」
有加油站才有安全感 常有滾屎感快就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位三十出頭的鮮肉應徵到一個私人公司的老闆司機,雖然很珍惜這個工作,但因為老闆開會必須準時,擔心路況又害怕遲到,心理壓力炸鍋狀態下,他每次開到半路就想拉肚子,導致每次出門必須找加油站,不僅讓老闆在車上等,甚至最後因為造成老闆開會延遲,而錯過了與國外客戶簽約的重要會議,讓老闆損失了一筆很大的生意,就為了他的腸躁症,自覺虧欠便自行離職了。阮綜合醫院副院長蔡青陽醫師表示,腸躁症最常見的臨床症狀通常包括腹痛、腹瀉以及便祕,並且男女患者在症狀表現上有所不同,女性通常會便秘,腹瀉情況較少,而男性則可能更常表現為腹瀉。腸躁症的臨床症狀常受情緒波動影響,情緒因素如緊張、壓力和恐慌等可能導致腸蠕動異常。敏感、完美主義者或性急的人,甚至憂鬱症及焦慮症都可能引起腸躁症。常有患者覺得自己就是腸躁症,然而,腸躁症的診斷需謹慎進行,蔡青陽醫師提醒,需透過先檢驗以排除其他疾病。例如進行腸胃鏡,以排除胃或大腸器質性疾病,另外也透過腹部超音波確認其他內臟沒有問題,並且抽血做生化學檢查確認數值正常,經過這些檢查後,才可能是腸躁症,並且歸咎腹瀉、腹痛或便秘等症狀是壓力造成的。腸躁症首重抗痙攣消脹氣 新型口服藥安全性高腸胃的疼痛與皮膚疼痛不同,蔡青陽醫師指出,在以內視鏡檢查時切除息肉時,患者並不會感到疼痛,但腸胃痙攣的收縮痛,或氣體在腸道的脹痛,會讓患者感到疼痛不適,因此腸躁症治療首重抗痙攣、消脹氣。蔡青陽醫師進一步說明,腸躁症傳統治療採症狀治療,但若是軟便劑吃太多會拉肚子,並且止瀉藥過量,反而會便秘;若抗痙攣藥用太多,腸子不會蠕動,患者會更不舒服、更脹,但新型的抗痙攣劑並不會造成患者更不舒服,因此症狀治療的藥物都只能短期使用。若想要良好控制,長期使用必須要用真正治療腸躁症的藥。目前臨床上已經有很好的腸躁症口服藥物可以達到良好治療效果,新型的口服藥是極少量吸收(<3%),專一作用於腸胃道,並且以原劑型排出,不僅無全身副作用、安全性高,且穩定治療至少15週可達到最佳療效,預防90%患者免於腹痛復發的困擾,此外有共病,例如:攝護腺肥大或有三高疾病的患者,建議可以與主治醫師討論安全的用藥選擇。阮綜合衛教 藥物+心理調適雙管齊下曾有一位科技公司的高階女主管,事業成功常常受邀去演講,但因為自己知道身體的極限是十分鐘、二十分鐘就會想要跑廁所,因此從來不敢接超過半小時的演講。後來透過良好的醫病和信任,患者配合醫囑持續服用口服藥物治療了三到四個月左右,除了症狀明顯改善,症狀復發率也降低了。甚至可以接一個小時的演講,患者十分感激,透過良好的疾病控制,也提升她在工作上的成就。蔡青陽醫師指出,生活壓力會造成疾病惡化,但疾病本身又會造成生活壓力!患者感受自己的疾病造成別人的困擾,壓力雪上加霜,這種反覆的惡性循環讓腸躁症難以緩解。因此衛教在腸躁症治療中起著關鍵作用。透過衛教,患者能夠了解疾病的本質,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並配合醫囑規律服藥,通過醫患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幼貓骨盆狹窄致便秘!新北動保處獸醫自製「這一物」解便秘助行走
骨盆狹窄導致便秘問題,發生在一隻幼貓「袞袞」的身上。民眾將袞袞送往新北市動保處尋求幫助,經過檢查後,確認為骨盆狹窄導致排便困難,動保處獸醫自製撐開器,決定為牠手術解決便秘問題,術後袞袞恢復良好。目前正在中和動物之家貓舍等待領養。拾獲袞袞的民眾曾小姐表示,袞袞是在中和區拾獲的,當時牠大約三個月大,還是幼貓。在照顧期間,發現牠有便秘情況,便帶牠去動物醫院進行X光片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因為牠的骨盆腔之前骨折而變狹窄,才會有排便問題。將袞袞送到動物之家後,獸醫師黃繼霆再幫牠拍一次X光片,確認牠的情況後,立即幫牠浣腸,同時給予軟便劑,以免再次發生便秘問題,甚至導致巨結腸症的情況。獸醫師確認牠的狀況後,立即幫牠浣腸,同時給予軟便劑,以免再次發生便秘問題,甚至導致巨結腸症的情況。(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直到五月份,袞袞逐漸長大為成貓體型,在這段期間,他們發現袞袞的左後腳開始出現跛腳的狀況。經過檢查發現,這是之前因骨盆骨折所導致的髖關節問題,股骨頭脫出摩擦所引起的疼痛,讓牠不太敢使用這隻腳行走。到五月份時,他們發現袞袞的左後腳開始出現跛腳的狀況。經過檢查發現,這是之前因骨盆骨折所導致的髖關節問題,股骨頭脫出摩擦所引起的疼痛,讓牠不太敢使用這隻腳行走。(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為了解決袞袞的問題,獸醫師黃繼霆首先進行了股骨頭/頸的切除手術,待傷口痊癒後,再處理牠的骨盤腔狹窄問題。翻閱了許多相關資料後,獸醫師決定自製撐開器來增加骨盆腔寬度,這個撐開器最後也使骨盆腔的寬度從原本的14.9mm增加到17.2mm。術後,袞袞恢復良好,不需再服用軟便劑,排便狀況正常,也開始敢使用左後腳行走。獸醫師決定自製撐開器來增加骨盆腔寬度,撐開器最後也使骨盆腔的寬度從原本的14.9mm增加到17.2mm。術後袞袞不需再服用軟便劑,排便狀況正常,也開始使用左後腳行走。(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目前牠正在中和動物之家貓舍等待有心人領養。動保員林廷昂表示「袞袞畢竟經過兩次大手術,照顧牠仍需比正常貓咪付出更多時間和耐心,期待有適合的認養人出現帶牠回家。」新北市動保處表示,近年來新北市各動物之家積極推廣犬貓認養,高齡、身患殘病、長期收容犬貓都可適用回春雙響炮方案,從新北市8間動物之家認養符合以上條件犬貓,可享有寵物終身免費健檢、免費輔具、特約長照動物醫院醫療優惠、寵物離世火化樹葬等多項福利,讓認養人減少負擔不用擔心經濟壓力。
「軟便劑」氧化鎂仍缺貨? 食藥署:6廠商同意製造本月起緩解
近期國內再度傳出「軟便劑」氧化鎂(MgO)缺貨,遭藥師砲轟衛福部擴大的缺藥平台根本打假球。食藥署今召開記者會指出,氧化鎂目前有兩家製造廠進行生產,月產能可達4000萬錠,遠高於健保單月用量,且在健保署提高氧化鎂給付額後,有6家廠商同意製造供應,估計本月起就會逐步解決供需問題。為因應氧化鎂缺貨,健保署周一宣布提高氧化鎂錠劑給付額,從原先的每粒0.16元調高至0.32元。食藥署今進一步指出,已有6家製造廠表示會供應,待產線重啟後可望解決缺貨問題。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表示,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我國氧化鎂年用量約2.5億顆,平均每月用掉2000萬顆,如以目前專案製造與另一間藥證許可製造商的產能估算,本月起已能生產4000萬顆,不過專案製造許可至今年9月為止,屆時將視國內供需視情形調整。此外,另一款心律不整藥物安室律注射劑(Adenosine)近日也傳出缺貨,陳惠芳指出,業者於4月中向本署通報,因新製造廠無法開始生產導致全球性缺貨,預計今年9月才會恢復供貨,國內庫存預計可供應至6月下旬。陳惠芳說,食藥署在接獲通知後已於4月28日啟動公開徵求,目前已核准3項同成分劑型替代藥品之專案進口,預計6月初陸續到貨,以滿足臨床需求。據健保資料統計,國內安室律注射劑每年約使用3萬6千瓶,陳惠芳表示,專案核准廠商6月初會到貨1萬2千瓶,應可接上國內需求。至於先前有藥師痛批氧化鎂仍叫不到貨,陳惠芳則說,經食藥署進一步了解已確認是誤會,應該是訂貨時間點的問題,本月初該藥局已取得足量庫存,相信接下來供貨會越來越順。陳惠芳提醒,目前多數缺藥案件仍為個別廠牌的短缺,仍有其他替代藥物可選,藥品許可證持有藥商如遇到無法製造或輸入數量不足影響藥品供應時,應至少在6個月前向食藥署通報,以保障國人用藥權益。
不只軟便劑漲1倍 健保署揭「這2款藥品」6月1日起也一起漲價
國內缺藥問題持續,價格不敷成本則被認為是原因之一。健保署今(15日)宣布軟便劑氧化鎂價格,自6月1日起從0.16元調漲至0.32元,漲幅達1倍。另外2款退燒藥及兒童止吐栓劑,也將自6月1日起分別漲價1到7倍。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氧化鎂軟便劑、乙醯胺酚咀嚼錠 80mg(acetaminophen 80mg)、多普杜利栓劑 10mg(domperidone 10 mg)共3種藥品,在4月的共擬會議申請調整支付價格後獲准。其中指示用藥乙醯胺酚咀嚼錠,具生產許可的2間藥廠有1家提出申請,原價格為1顆0.24元,調整後約1.5至2元,每年健保用量超過3萬9千顆,預估1年約增加8萬元財務支出。同為處方用藥的多普杜利栓劑,有5間藥廠具生產資格,並有2家申請提高藥價,原價格5元,調整後為10元,去年健保用量超過4萬2千顆,預期1年增加17萬財務支出。衛福部因今年缺藥頻傳,於4月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協助橫向溝通,健保署亦針對無替代藥品提出應變措施,若廠商藥價不敷成本,可提出申請由健保署召開藥品共擬會議重新核價。蔡淑鈴表示,這次調整可撐到明年4月,之後會依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每年重新核價、檢討藥價。
缺藥通報平台不治本 民眾黨團:每天仍缺2至3種藥
民眾黨立法委員陳琬惠、立院黨團副主任兼發言人楊寶楨今(18)日舉行記者會指出,台灣近年屢爆缺藥危機,即使衛福部建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基層藥局仍每天缺2至3種藥品,原因歸咎於健保總額制度長期壓低藥價,一顆藥竟比一顆糖果還便宜,導致藥廠不願生產、進貨到台灣,無形中賠上全民健康,呼籲政府別再被動接收缺藥通報,而是要積極調整藥價結構,加速解決缺藥問題,確保慢性病和救命藥供應。陳琬惠表示,缺藥困擾民眾3年了,但健保署4月1日仍執意維持健保藥價砍81.8億元,政府對藥價過度控制,從102年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連年壓低藥品支出,美其名是減少健保支出,但由於缺乏利潤,部分藥廠退出台灣市場,導致缺藥問題陷入惡性循環,可見政府在思考節省開支時,也該確保醫療品質和民眾用藥權益。陳琬惠表示,食藥署2月底盤點缺藥原因,制定短中長期計畫,短期要調度生產線,爭取提前輸入量,妥善分配醫療機構及藥局;中期要建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依不同缺藥原因擬訂解決方案;長期要檢討現行健保藥價政策,對必要性藥品給予適當價格保護機制。然而3項計畫都未奏效,目前仍有缺藥情況,基層藥師對於通報平台的新制也表示無感;長期計畫更諷刺,衛福部檢討現行健保藥價,卻越檢討越缺藥,政府把藥廠當盤子,把民眾當傻子,結果民眾、藥廠、政府三輸。楊寶楨指出,衛福部4月11日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要強化食藥署、中醫藥司、醫事司、健保署、國健署和疾管署的橫向溝通,但這些單位本就下轄於衛福部,平台像「新瓶裝舊酒」,也代表過往內部結構鬆散、缺乏跨部門溝通。近來基層藥師觀察,每天仍有2至3種藥品短缺,顯見平台沒有太大作用,更有不少藥師直言「就是換了個網站統計,毫無作用」。楊寶楨表示,台灣民眾每月吃掉2千萬顆「氧化鎂」(軟便劑),但生產藥廠卻從6家變1家,原因是缺乏利潤不願生產,每顆氧化鎂價格約0.1至0.16元,被戲稱為「比糖果還便宜」,因為反觀糖果每顆可賣1元。而肺癌標靶藥「羅思克」沒有替代藥品,僅能「公開徵求」,但在平台上資訊2週才更新一次,對缺藥病患無疑是一種煎熬;針對慢性病長期服藥和救命藥,應加快更新速度,讓醫生與病患及早因應,避免延誤選擇其他治療方案的時間。
30年最大缺藥潮3/慢性處方箋患者最受罪 差點從台中跑到台北領藥
缺藥問題最直接反應在社區藥局上,身為供應鏈的下游,幾乎長期以來都要到處調貨或與同業「以藥換藥」,才能順利把藥交給患者,當缺藥問題日益嚴重時,慢性處方箋患者感受最深刻,過去只要3個月回診一次,如今因為藥局沒藥,只好每個月回到醫院領藥,有藥師甚至分享自己驚險的調藥經驗,順利讓患者不必從台中跑到台北醫院領藥。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再加上健保年年砍藥價,讓台灣面臨30年以來最大的缺藥潮,尤其是供應鏈中最末端的社區藥局感受更深刻,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台北予志藥局執業藥師王明媛表示,「台灣藥物的分配是有順序的,優先給醫院、再來是診所、最後才是藥局,所以藥局缺藥的情況最嚴重。」一直以來,社區藥局都有缺藥問題,只能各憑本事、人脈跟同業調貨或「以藥換藥」,直到這陣子缺藥的品項愈來愈多,而且是非常普遍使用的藥物,例如老人家常使用的氧化鎂軟便劑、或小朋友使用的安蒙西林抗生素都缺貨,才引起大眾關注。王明媛說,許多拿著慢性處方箋的患者在藥局領不到藥,於是只好再回到醫院領藥,「因為只有醫院才有藥啊!結果本來3個月的慢性處方箋,因為缺藥的關係,患者被迫變成每個月回診,十分麻煩。」藥師游佩雯也在臉書分享自己奇特的遭遇,她表示平時都會盡量幫患者調藥,真的沒辦法只能請患者回醫院領藥,但有一次她費盡千辛萬苦調藥,還拜託住在基隆的學長寄藥到台中,否則患者必須從台中跑到台北回診。游佩雯也分析缺藥的層面,她認為分成「真缺藥」跟「假性缺藥」,真缺藥就是缺乏原物料、物流延遲、停止進口等,而藥局缺藥、醫院才能領藥就屬於假性缺藥的一種。社區藥局很早之前就面臨缺藥問題,藥師們都要使出渾身解數調貨、借藥,才能順利將藥交到患者手上。(示意圖/趙世勳攝)無論是真假原因,都會導致藥品短缺的情況發生在下游。尤其是採購權較弱的社區藥局首當其衝,真缺藥原因越來越多時,就會開始影響診所、最後是醫院,當找不到替代藥品時,是影響最嚴竣的狀況,真正需要的病人就會無藥可用。例如氧化鎂,前陣子就連大醫院也都缺貨。王明媛透露,她曾出席某個藥師協會的活動,左右兩邊都坐著知名醫學中心的藥劑部主任,她們竟然也表示缺藥,「我聽到的時候,差點把口中的飲料吐出來!怎麼會連醫學中心都缺藥?」王明媛說,她相信隨著疫情趨緩、航運開始普遍,缺藥問題應該會逐漸解決,但她也相信價格是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新光醫院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曾受訪表示,110年國人醫療保健支出占GDP只有6.1%,與日本11%、南韓8%及多數已開發國家10至17%有一段落差。王明媛認為醫療保健支出應該要提升,首先就要從藥價開始。「我想問,到底要節流到什麼時候?是不是該去想如何開源?」王明媛說,以前許多民眾都會到藥局詢問是否有某些藥,最近她幾乎都無法回答,「因為台灣根本沒有這些新藥了!藥廠根本不願意進口到台灣。」洪子仁解釋,當藥品價格變得過於低廉,藥廠就會考慮不做台灣的生意,就算是本土學名藥的廠商也可能轉做較高利潤的保健食品,「因為廠商也要求生存,如果他只有一條產線,他會優先生產哪一個藥品?」
全球缺藥不斷 陳建仁:3月有望緩解
全球缺藥潮蔓延,行政院長陳建仁3日受訪表示,目前國內欠缺的83種藥品,僅剩2、3種藥品因為國外藥廠停需產找尋替代藥外,評估其他藥物3月可以緩解。15類最缺藥品衛福部近期公布15類最缺藥品,包括軟便劑、抗生素、制酸劑、止吐、止瀉、退燒、鼻噴類固醇、破傷風疫苗、血栓溶解劑、攝護腺肥大用藥。陳建仁赴立院列席「中央政府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編製經過並備質詢。他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缺藥是全球性的問題,包括原料藥、原物料缺乏,及製造商受到生產方面的困擾等。行政院特別審慎因應卻藥問題,也請衛生福利部就缺藥問題做短中長期的規劃。尋找替代品、支持國內學名藥廠陳建仁表示,目前欠缺的83種藥品,實際上只剩下2、3種藥品因為國外藥廠停產,正在找尋替代藥,其他藥物供應相信在3月都會得到很好的緩解,還有很好的替代因應。未來也會加強對國內學名藥廠的特別支持,讓國產學名藥廠都能夠更加健全、做更好的生產安排。總統蔡英文2日就缺藥問題表示,最近全球都有缺藥的情況,衛生福利部正積極調度各項藥品及替代用藥,確保藥品供應穩定;並將原先食藥署成立的「藥品供應資訊平台」,提升為衛福部「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讓藥局、藥廠和醫療機構能夠即時通報和查詢藥品資訊,政府也能迅速反應處理,也會持續與藥廠溝通、協調。
缺藥難解1/衛福部被迫成立缺藥中心 原是蔡總統也被惹急了
衛福部日前宣佈規劃成立「缺藥中心」,回應日益嚴重的缺藥問題。據透露,基層藥師早在去年就反應缺藥,然而衛福部卻多次以「超前部署」不缺藥來虛應,甚至還暗指普拿疼缺貨是民眾囤藥寄到大陸,直到基層藥師自力救濟「換藥」在網路上傳開,驚動總統關切,衛福部長薛瑞元才被迫成立缺藥中心。民國108年10月13日,蔡總統出席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活動時,關心國內生技業發展,認為「藥」是生技業重要一環,因此信誓旦旦地保證會讓「社會有藥用」,然而衛福部官員似乎是聽者藐藐。一名立委透露,前陣子蔡總統表達對缺藥現象關切,衛福部「萬事太平」的態度立即180度大轉變,不只衛福部長薛瑞元半天之內就火速召開緊急會議,健保署長石崇良也在隔週週末「加碼」開會,還邀請醫界代表「作陪」與安撫猛吐苦水的藥界業,官員甚至貼心暗示,四月健保砍價會「手下留情」。「五、六年前,我們就建議衛福部成立缺藥中心,但是直到調不到藥了,衛福部才說『研擬成立』。」此次也獲邀出席衛福部缺藥緊急會議的藥師沈采穎說,薛瑞元在會中親口證實「蔡總統也關心缺藥」,她才想到曾在臉書發文,並感嘆政府的政策總被民怨追著跑,苦的還是業界和民眾。包括軟便劑、抗生素和退燒藥等常備藥品,近期屢傳缺藥情況嚴重,衛福部長薛瑞元與健保署長石崇良因此先後召開緊急會議,保證分階段解決缺藥問題。(圖/報系資料照、趙世勳攝)沈采穎指出,衛福部當日提出的「缺藥中心」草案,現階段仍以「示警」為主,換言之仍著重於蒐集缺藥訊息,但美國缺藥中心的工作卻是在缺藥發生前半年,就能提前掌握警訊,並分散藥源避免缺藥。薛瑞元雖指防範未然是「長期目標」,但既然衛福部都能以「防疫不能等」為由,火速發給高端疫苗緊急授權EUA,「缺藥」如此影響國民健康及國家安全的大事,為何還要分短中長期?即刻成立比照美國缺藥中心立即運作,不是更能防範未然?難道衛福部還有其它無法公開的苦衷要顧慮? 台灣健保向來以「俗又大碗」著稱,台灣健保名氣更傳到海外,常吸引先進國家專程來台「取經」,但從去年下半年起,隨著國際疫情趨緩,坊間卻屢傳缺藥,包括止痛藥普拿疼(退燒藥乙醯胺酚)、「老藥」制酸軟便劑氧化鎂、治療高血脂「優泰脂10/20毫克」、第一線抗生素「安蒙西林」,消炎止痛藥布洛芬,廣效型抗生素安滅菌、少數眼藥水、眼藥軟膏以及低劑量高血壓藥等,缺藥潮排山倒海而來。不願具名的藥師表示,大型醫院採購藥品數量龐大、不會輕易換藥,藥商常優先提供大型醫院藥物,醫院規模越大,對「缺藥」越無感;反之,基層藥局進藥量少,視市場反應隨時調整進貨,對缺藥反應也最靈敏,美國在1999年成立國家缺藥中心後,開放基層藥局、消費者反應缺藥訊息,就是考量這點。今年四月份健保還要照往年慣例再砍一波藥價,已有藥廠向薛瑞元預告「再砍、只好退出市場」,恐怕也會對缺藥雪上加霜。國民黨立院黨團早在去年就疾呼政院與防疫指揮中心重視缺藥問題,但直到上週,衛福部才表示要成立缺藥中心,分階段處理缺藥問題。(圖/報系資料照)
中西藥爆發缺貨潮甚至「以藥易藥」 王必勝回應成立缺藥中心進度
近期國內陸續出現缺藥的情況,不只西藥,連中藥也缺貨,常見的退燒藥物「乙醯氨酚」、抗生素「安蒙西林」等藥物都缺貨。而今黃芩、薄荷等中藥材也面臨缺貨危機。今天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在記者會上回應缺藥危機的短中長程4大面向補救進度,並宣布會針對部分短缺藥物價格進行討論,並加強監測進口藥的原料。今年1月,就有基層診所和藥局反應出現缺藥問題,不只普拿疼,連常用於排便不適的氧化鎂等軟便劑也缺貨1個月了,資深醫師也說是「30年來未見」的景象。近日更有媒體報導,常見的退燒藥常見的退燒藥物「乙醯氨酚」、抗生素「安蒙西林」等藥物都缺貨。據了解,針對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牙科常用的抗生素「安蒙西林」,從去年10月就很難叫貨,甚至還需要藥師利用人脈,透過LINE群組跟附近藥局或診所「以藥易藥」。除了安蒙西林外,其他如廣效型抗生素「安滅菌」、退燒藥「乙醯氨酚」等藥物的庫存也撐不到1個月。中藥材也無法倖免,用於清熱解毒的黃芩、薄荷、黃蓮等常見藥物都面臨供貨短缺,若沒及時控制,恐會導致中藥原物料跟著上漲。而基層藥局和診所的缺藥危機也導致民眾一直往大醫院跑,造成分級醫療制度潰堤。有藥師也說,目前缺藥的狀況,恐怕會持續到年底了。衛福部長薛瑞元日前針對缺藥問題召集相關人員商討應對方案,更要求成立缺藥中心。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時,有媒體詢問缺藥中心相關進度,負責督導食藥署的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回應道,從短期來看,因春節停產而導致產量不足的藥物,會請廠商加快腳步趕進度。另外,分配不足的藥物,上週六(2/11)已請廠商開會,協調藥局、醫院、診所做適當分配,若有替代藥品,會提供相關資訊給基層醫療院所。王必勝接著指出,從中長期來看,食藥署本就設有「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加上薛瑞元指示將擴大做成缺藥中心,未來資料會更完善、使用更方便,以提供更多資訊和加強調度機制。王必勝也說,今(13日)早上健保署針對缺貨的藥物進行價格的討論,未來對於進口藥品的原料也會加強監測。
30年來未見! 除了止痛藥…軟便劑也沒貨
不只退燒藥普拿疼缺貨,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統計,連常用於排便不適的氧化鎂、軟便劑現在也都斷貨,資深胃腸肝膽科醫師大嘆,「30年來未見」。食藥署坦言,最近缺藥通報率確實比往年高,專家則建議食藥署成立缺藥監測中心,以利提前掌握重要藥品庫存,避免救命藥短缺。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表示,常用於排便不順的氧化鎂,是相當「古老」且普遍的藥,醫院現在卻都叫不到貨,常用的軟便劑也都缺貨1個月了,這是他從醫30年來從未遇見的景象。軟便劑包含Senokot 12mg(便通樂)、Normacol Plus Granules(樂瑪可顆粒劑)目前都斷貨。朱光恩說,現在只能用濃縮纖維應急,但因此藥必須泡水才能服用,喝起來「口感糊糊,容易讓病患感到噁心」,接受度並不好。開業藥師沈采穎也指出,治療高血脂的「優泰脂10/20毫克」也缺貨,且此藥為國內唯一複方藥品,已無替代藥可用,更不用說早已缺貨多時的糖尿病用藥「胰妥讚」、「胰妥善」、「易週糖」等,被醫美診所搶去用於做「瘦瘦筆」減重,藥局根本拿不到貨。沈采穎呼籲,台灣早該成立缺藥中心,定期檢視長備用藥的庫存,美國早在10多年前就成立缺藥監測中心,要求藥廠、進口商定期回報FDA低於6個月安全庫存量的藥物,以避免救命藥短缺,「台灣不是什麼都要學美國?為什麼這個就不學?」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坦言,最近缺藥的通報件數確實比往年多,主要與去年5、6月國內疫情爆發,藥廠生產線都改生產退燒等新冠症狀相關藥物,因而排擠其他藥品生產,與大陸缺藥現況類似,但當時食藥署即啟動監測、調度機制,協調廠商增產必備藥品進行供貨,才能安然度過本土疫情。至於軟便劑、氧化鎂短缺,楊博文指,是因國外供應出現問題,以及國內製造廠缺工導致,現已專案核准同成分或同機轉的藥品讓其他廠商生產,最快1月底就能恢復供應。楊博文強調,近年來全球都面臨藥品短缺的結構性問題,根據《藥事法》,廠商如預知藥品會短缺,應向食藥署通報,目前己有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可讓醫療機構上網申報,如有需求會以公開徵求的方式辦理專案製造、進口,以維護國人用藥權益。
63歲伯伯大號用力過度 眼球微血管破裂
63歲的張伯伯,早上起床被家人發現右眼眼白紅了一大半,家人非常擔心是眼中風,急忙帶他到醫院就醫。經醫師問診得知,原來張伯伯最近有便秘的困擾,上廁所用力過度,才導致眼球微血管破裂。醫師指出,當微血管無法承受壓力而破裂時,血就會流到結膜與鞏膜間的空間,隨著時間漸漸匯集成一大片,揉眼睛、用力咳嗽、打噴嚏等都可能導致出血。萬芳醫院眼科醫師江明璇表示,民眾常聽到的眼中風,是位於眼球後半部的視網膜上的血管阻塞,造成視力模糊或視野缺損,跟結膜變成一片紅紅的較無關。外觀俗稱的眼白,白色來自於下層的「鞏膜」,另外還有一層半透明的「結膜」覆蓋在鞏膜表面,結膜下方有許多細小的微血管。而當微血管無法承受壓力導致破裂時,少量的血就會流到結膜與鞏膜間的空間,隨著時間漸漸匯集成一大片。結膜下出血雖然外觀看起來有點嚇人,但江明璇表示,大多數人不會有症狀,也不會造成視力減退,常常都是周遭的家人朋友發現,少部份的人因為出血量稍多,形成較大的血腫向外凸,眨眼時就會有輕微異物感,或是轉動眼球時的不適感,而出血的位置因在結膜下方而非表面,也不需擔心血會流出來。江明璇說,常見的結膜下出血,發生原因大致上分為外力和內出力所造成,外力如揉眼睛,創傷撞到眼睛,內出力像是用力咳嗽、打噴嚏、擤鼻涕、用力排便、提重物等,這些動作都可能導致腹壓增加。另外,情緒波動導致的血壓突然升高,也可能是微血管出血的原因之一。由於結膜下的微血管較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且出血量小,2到3天後才會累積成紅紅一片,問診時醫師會請病人回想近期是否有憋氣用力的動作,建議病人避免。江明璇表示,結膜下出血通常不需眼藥水治療,視出血量,約1~2周,血就會自行被吸收復原,不會留下其他後遺症,而年紀較長、服用抗凝血藥物(如阿斯匹靈)的人,需要更久的時間才會完全吸收,同時要避免讓身體過度使力。江明璇建議民眾,在出血的前3天可冷敷讓血管收縮,達止血效果之後就可改成熱敷,有助於凝固的血塊吸收。平日均衡飲食、水份補充和規律運動,有便秘的問題也可請醫師開立軟便劑,平時養成不揉眼睛的好習慣,就可以避免結膜下出血找上門。
10多天沒上大號 30歲女狂吐「巧克力」醫曝恐怖真相:從嘴巴出來
現代人多數有便秘的問題,假如沒有影響到生活,大部分人都不會特別在意。不過,有一名女性患者,習慣10幾天沒上大號,結果某天突然身體不適,睡覺到一半狂吐,吐出好幾條咖啡色的長條物,本來以為是巧克力,沒想到竟是「排泄物」。中醫師鄒瑋倫在《健康2.0》分享,過去有一名30歲女子,習慣10多天不大便,有次冬天以為感冒,頭感覺很重,在吃完東西就睡覺,結果半夜起來狂吐,隔天馬上帶去看醫生。因為來不及去馬桶吐,直接吐在地上,當時有把照片拍下來,女子自述有吃巧克力,但是她一看顏色和外觀不對勁,不可能吐出來是條狀,而且好幾條。鄒瑋倫詢問下才發現,女子是低位的腸阻塞,意指在迴腸、結腸、直腸段的腸阻塞,導致好幾天沒排便的壓力,噴過幽門下面,再經過胃賁門,最後從嘴巴吐出來。假如有便秘困擾,應該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包括多喝水、多攝取膳食纖維、多運動等,假如都沒效才考慮在醫師指示下服用瀉藥、軟便劑或灌腸,但不建議過度依賴藥物,否則便秘情況之後可能更嚴重。
2週便秘她肚子炸痛!醫驚覺不妙:「腸子要爆了」 曝「脹氣」伴隨5症狀要小心!
一名60多歲的婦人便秘2週而且度子脹氣疼痛難耐,並在最初被診所醫師診斷為便祕,不過她在服用軟便劑一週後又連吐5天,被診斷是腸胃炎,最後到大醫院檢查後才驚見肚子快脹爆全都是氣。之後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用電腦斷層一掃後,發現她的大小腸交接口有顆4公分腫瘤,「把小腸全都塞死了」,且癌細胞已在肝臟等多個器官轉移,發現時已是大腸癌末期。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圖/截自《醫師好辣》YouTube)葉秉威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他的案例,這位婦人多次看診、求助無門,直到進入大醫院找上他,當下「我一聽腸音覺得完全不對,腸子腸音變得非常快且音頻非常高,這種高音頻腸音就是腸阻塞典型症狀。」婦人才坦承自己已經快14天沒排便,「我說『你這不行,再放下去腸子要爆了!』」之後葉秉威進一步掃電腦斷層才驚見婦人的大、小腸交接口有顆4公分大的腫瘤,而且把小腸全都塞死了,「所以東西下不來,當然肚子很脹也沒有大便,更慘的是她做下去後發現肝臟到處都是腫瘤的轉移,一發現就是末期的狀況,非常可憐。」不過葉秉威仍將婦人轉介至外科緊急手術把腸道打通,否則腸子爆掉可能併發敗血症而猝死。對此他也強調,這個個案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脹氣非同小可,有時候恐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表徵。尤其是當脹氣伴隨「以下5個症狀」時更要小心:1.持續性嘔吐:如腸胃炎若只吐1、2天即改善不用擔心,但若持續性嘔吐5天甚至1週,務必就醫檢查揪出病因。2.無法忍受的腹痛:腹痛是警訊,當出現較嚴重肚子痛代表身體發炎,像是膽囊炎、胰臟炎,若輕忽恐有生命危險。3.黑血便:胃腸道近期或當下正在出血的跡象,常見原因不外乎潰瘍,但少部分高齡者可能有腫瘤問題,需進行內視鏡檢查才能確認。4.發高燒、發抖:發燒體溫很高甚至發抖意味著感染嚴重,恐有引發敗血症致命疑慮,務必盡速就醫。5.突然多天沒排便:絕大多數人可能是水喝得少、菜吃得少,不過有少部分肚子開過刀的患者為腸沾黏或腸子病變長腫瘤,還會出現嚴重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