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用途
」 美國烏克蘭官方調查出現MIT 俄羅斯軍工業「第三方進口」台灣產品
近日烏克蘭官方出示一份調查報告,指稱俄羅斯的軍工業中出現台灣的工具機、微電子產品、化學品與相關生產工具,這些東西的進口方式主要是有途經第三國進口到俄羅斯外,也有直接進口到俄羅斯的。根據《中央社》報導指出,這份調查報告是由烏克蘭智庫「國防改革中心」(Centre for Defence Reforms, CDR)所執行,相關報告預計在近期會由烏克蘭提交給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主要夥伴參考。報告中提到,自2022年2月俄烏雙方開戰之後,由於國際制裁的關係,再加上國內廠商無法滿足軍工業的需求,因此俄羅斯一直另循管道來取得相關的產品與技術。報告中引用各國海關資料與公開資料,點名台灣與俄羅斯之間的雙邊貿易,的確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有明顯下滑技術,但是台灣的相關產品仍可透過中國、香港、土耳其等國家進入俄羅斯。報告中甚至指出,從第三地進口到俄羅斯的台灣企業貨品總額不到8.5億美元,但是在2022年,這個數值直接翻倍成長至17.5億美元,2023年時甚至達到18.5億美元。而俄羅斯所進口的台灣產品、技術包括工具機、微電子產品、化學品、半導體及其生產工具。其中金屬加工工具機和電腦數值控制(CNC)加工中心的進口從2019年至2021年的進口總額為近3.32億美元,到2022年至2024年5月的4.27億美元。積體電路和印刷電路板的進口也從2020至2021年的3.41億美元增至2022至2023年的近6.09億美元。半導體生產設備(HS 8486)在2020年至2021年的進口總額僅200萬美元,但是在2022至2023年成長至478萬美元。其中台灣這些產品主要流入俄羅斯的軍工大廠,當中包含卡拉什尼柯夫(Kalashnikov)集團、隸屬俄羅斯技術國家集團(Rostec)的多家工廠、製造米格(MiG-)和蘇愷(Su-)戰鬥機的聯合航空製造公司(UAC),以及戰術飛彈集團(KTRV)。調查報告還揭示,俄羅斯企業為了規避制裁使用多種手段。例如,在國內外成立新公司、以民用掩護軍用、利用未加入國際制裁的國家或地區的業者,以及將台灣商品重新包裝為「俄羅斯製造」等方式,來繞過制裁限制。CDR負責人丹尼柳克表示,雖然中國、土耳其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協助俄羅斯規避制裁方面扮演主要角色,但部分台灣製造商仍持續與俄羅斯企業合作。丹尼柳克指出,即使這些製造商認為產品用於民用,但在俄羅斯的戰時經濟下,民用工業生產規模並不需要如此大量的設備或產品,這些產品實際上最終可能用於軍事用途。丹尼柳克還提醒,當台灣產品經由中國或香港流入俄羅斯時,這可能增加台灣自身的安全風險。他呼籲台灣加強跨國合作,並通過深入調查確保政策目標的落實,避免台灣產品進入俄羅斯軍事供應鏈。烏克蘭國會議員札布蘭納進一步指出,除了台灣之外,也有歐洲國家的產品流入俄羅斯軍工業。札布蘭納認為,俄羅斯若取得勝利,可能會擴大中國對台行動的空間,對台灣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札布蘭納強調,自由民主國家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至關重要,以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並保障台灣的安全與穩定。
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無人機上戰場戰績顯著 未來市場成長可期
自2001年美軍將MQ-1無人機用於反恐行動以來,無人機作戰範圍從偵察拓展到攻擊,並取得顯著戰績,尤其2020年的納卡戰爭和2022年開始的俄烏衝突中,處處可見無人機的作戰身影。隨著全球無人機介入局部戰爭程度愈來愈深,引起世界各國高度關注,未來市場成長可期。2020年爆發的納卡戰爭被視為現代新形態無人機戰爭的先聲,亞塞拜然在44天行動中擊潰亞美尼亞傳統部隊取得大規模勝利,是因為以色列與土耳其供應的無人機大放異彩。亞塞拜然利用TB-2無人機及哈洛普自殺式無人機,在確認敵軍大部隊集結後,立即通知在戰線後方的重型火炮或遠程火箭炮集中射擊,予以殲滅。在俄烏衝突中,烏克蘭則率先使用商業無人機達成戰鬥目的。初期烏軍利用TB-2無人機對俄軍發起多次縱深攻擊,取得了不俗戰績。之後隨著俄軍電子戰和防空系統部署防範TB-2後,烏軍改用售價低廉的神風無人機、單簧刀無人機及FPV自殺無人機加以改裝,仍能造成俄軍的大量傷亡。俄軍吃到無人機苦頭後,開始學習建造自己的無人機部隊。目前這場戰爭已成為第一場全面的無人機戰爭。俄烏可用機種從戰前20多種發展到目前70多種,配合彈藥更有20多種,現在俄烏戰線上,每隔10公里左右,雙方就會有25到50架無人機在這些區域穿梭活動。不僅軍事用途,根據分析,全球無人機市場未來幾年將以顯著速度成長,主要受到成本效益驅動,無人機成本較低,可以執行更危險的任務,因此受到中小型國家的青睞;另隨著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的進步,無人機也更能在複雜的環境中操作和使用。
首富的浪漫2/黃仁勳馬斯克喊進這塊新天地 日本花了20年卻宣布失敗退場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兩大科技巨頭共同看好的「人形機器人」,近日引起台灣產業界和投資界激烈論戰,「做人形機器人是男人的浪漫」,「TESLA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絕對是NVIDIA,兩個看到未來的人押注的東西都是一樣,」但電力和成本是最大的問題。臉書粉絲頁「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上,討論起「兩大當代最有遠見的科技領航者一起吹,就問你信不信!」、「為什麼瑞士ABB、日本FANUC、德國KUKA(全球工業機器人領域業者)等巨頭都沒有覺得人型機器人很有搞頭?」事實上,全世界最知名的仿人機器人「ASIMO」,2022年在日本HONDA公司東京總部宣布下,正式退役,結束長達 22 年的職業生涯,讓全球媒體與機器人愛好者們都唏噓不已。兩大科技巨頭口中的人型機器人,並非新科技或新發明。依大陸人民網研究院去年11月推出的報告提到,人型機器人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1969到1995年,此時機器人運動是靜態、緩慢行走,以早稻田大學的WABOT為代表;第二階段是1996到2015年,此時能連續動態行走,代表是日本HONDA的人形機器人ASIMO。特斯拉的Optimus成為人形機器人進入商業化的代表。(圖/翻攝自Tesla-Optimus YT)第三階段是2016年至2020年,波士頓動力的Atlas 機器人已能做出令人驚歎的動作;第四階段是2021年至今,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與成熟,人形機器人開始進入商業化落地的初級階段,以亞馬遜的Digit和特斯拉的Optimus為代表。在工具機產業工作超過40年的業者跟CTWANT記者表示,當前工業用的機器人夠成熟後,根本不需要有人的型態,多加「腳」或「臉」這件事在工業使用上是雞肋,只會多增加金錢成本與器材耗損。他也舉日本為例子,FANUC發那科和安川電機公司在此領域占全球市占率的一半,被稱為「機器人大國」,在產業機器人方面是世界頂級,而HONDA研發出ASIMO,技術積累可從1986年的初號機E0開始算起。大家一路看著他從笨拙的動作,到可以靈活倒水、跟人對談,「就像看著一個寶寶從爬行開始成長一樣讓人感動」,他有57個活動關節,可以模仿人類跳舞,電池續航40分鐘,並用日語、漢語和英語三種不同語言與人交流。但HONDA卻也在2022年3月正式宣布終結這個計畫,轉而研發「更實用」的機器人技術,「主要的問題還是錢,」造價高昂是人形機器人的共同挑戰,電機控制跟液壓方案比起來,雖然技術相對成熟,但不能大功率輸出、電力不足,力氣也不夠,沒辦法從事軍事用途;業者向CTWANT記者表示,「因為價格問題,想要走進千家萬戶、做居家照護的工作,可能還要等很久很久。」日本的奇怪飯店曾以機器人為服務員主力,但3年後就放棄了。(圖/翻攝自変なホテル臉書)除了家居照護,人型機器人也被視為可「取代少子化的人力短缺」而用在服務業上,但另一軟體工程師跟CTWANT記者表示,目前各種自助式工具,包括上架、收銀,甚至加熱食物等工具發展成熟,擁有自己專業功能,客人各自操作已經很方便,「不需要一個多功能的人型機器人,在客人很多的時候,還要等待他蹲下、起身做服務,反而更浪費時間。」他舉日本的奇怪飯店(変なホテル)為例,2017年3月進軍東京,開幕時總裁談到未來會有90%的服務工作由機器人負責,有多語種機器人協助辦理櫃台手續,還有機器人手臂幫客人存放行李,但經過3年多,證明機器人不能勝任這些任務,像是故障率高、或是AI不夠聰明亂回答等,反而增加人類服務生的工作量,最後飯店因此解雇了 243 個機器人,改用真人服務。
全球銅需求激增! 知名交易員:銅價有望翻2倍上看每噸4萬美元
在全球能源轉型趨勢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於銅的需求水漲船高,銅價今年來已飆漲逾3成,銅價在上週最高達到每噸11104.5美元的歷史新高。全球著名的大宗商品交易員之一、有法國「原油交易之神」之稱的安杜蘭(Pierre Andurand)認為,由於供應難以跟上需求激增,銅價仍有巨大上漲空間,在未來幾年內或將翻兩倍,達每噸4萬美元。這位法國避險基金經理上週五(24日)表示,他認為銅將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核心作用,銅的需求將在本世紀下半超過供應。他稱,由於包括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板、風力發電場在內的全球電氣化趨勢,以及軍事用途和數據中心等領域的需求,世界正朝著銅需求翻倍增長的方向邁進。安杜蘭看好包括鋁在內的其他大宗商品,並認爲基於與銅類似的原因,鋁價也將持續上漲,但他稱原油價格不會再大幅上漲。他指出,俄羅斯和加薩走廊等地緣政治風險並未對供應產生影響,這便是油價相對穩定的原因,預計油價將繼續保持穩定。近期銅價漲勢猛烈,投機狂潮基金一度將銅價推高至11104.5美元的歷史高點,自年初以來倫敦(LME)銅價已經猛漲30%,COMEX銅價也創下每公噸11460美元的紀錄新高,自年初以來已經大漲30%,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期銅在連漲八週後,上週首次下跌,5月20日三個月期銅報每公噸10889美元,突破每公噸11000美元大關,至5月23日每公噸10417.5美元,連3跌。此外,Comex 5月期黃金本週收跌3.3%,至每盎司2332.5美元;Comex 5月期白銀收跌2.3%,至每盎司30.330美元。金融服務公司麥格理(Macquarie)分析師稱,全球銅需求增長正被中國需求增長放緩所抵消,這反過來又改變了投資者對銅的看法。該公司認為,鑑於當前基本面指標,銅價走勢似乎有些過頭,大幅回調的風險非常高,甚至已開始有所回調。
美擴大晶片禁令…重挫AI概念股 經濟部回應了
美國商務部美東時間17日宣布對大陸等被關注國家出口先進人工智慧(AI)晶片的進一步新規,將處理效能較慢的AI晶片種類都納入限制出口範圍,且新規將在公告30天後生效。消息一出,美股上市晶片公司紛紛大跌,受此政策影響較大的輝達(Nvidia),當天收盤時下跌達4.68%。輝達就此表示,可能被迫將部分業務遷出上述限制國家。輝達17日在向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提出的文件中,闡述限制新規產生相關影響時稱,這些限制適用於輝達的A100、A800、H100、H800、L40、L40S和RTX 4090等晶片,並影響與這些晶片一起銷售的整個系統,包括DGX和HGX人工智慧基礎架構通用主機板系統,損害其按計畫完成新產品開發的能力,並可能被迫將部分業務遷出上述限制國家。其中A800與H800是輝達為了遵守美國先前的出口規定,而為大陸市場打造的「降規版」產品。L40S GPU則是今年8月剛發表的頂規遊戲晶片。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報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美國限制目的是阻止大陸獲得先進半導體。這些半導體可能推動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特別是軍事用途。新限制只會影響一小部分對大陸晶片出口。這次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訪台,有別於上次掀起一波AI旋風,在美國擴大對大陸晶片出口管制,不僅輝達股價暴跌,台股昨日AI概念股也成重災區,技嘉、廣達、緯創昨分別下挫5.93%、5.42%以及3.91%,台積電下跌11元、來到540元,台股爆量下跌201點,收在1萬6440點、成交量逼近3500億元。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今年台股上漲多仰賴AI題材,現在輝達晶片在銷售禁令之列,AI股價將打回原形,因為當輝達受到衝擊,就會影響輝達在台積電等下單量能,投資人現在要關注美國禁令實質做法,將牽動AI概念股走勢,短期來看,台股指數萬六還撐得住。經濟部長王美花說,輝達的降規晶片H800等會受到限制,不可以賣到中國。但是AI晶片現在全球供不應求,先進製程產品都還不夠需求,因此這個管制對台灣廠商影響小,屬於「比較間接」。
AIT原址+金湖預定地面積逾9公頃 游淑慧:有軍事用途要講清楚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位於內湖區,面積已有6.5公頃,日前爭取擴建,要納入內湖國中金湖校區的學校用地2.7公頃,不只居民抗議,也引發外界質疑。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今(12)日提出質疑,6.5公頃難道不夠用嗎?若有軍事用途要講清楚,別因為台美友誼就犧牲國民權益。游淑慧表示,AIT已有6.5公頃,比行政院大超過兩倍,AIT應該要說清楚為甚麼6.5公頃還不夠,AIT稱擴建設施要作為停車場和員工的休閒設施,根本就是把土地完全內部化了,原本是學校用地,卻要變成停車場和休閒設施,對於內湖居民來說不公平。游淑慧坦言,如果這些設施周圍居民可以共同使用,那又是另一個考量,基於外交都會支持,但希望是雙贏的局面,若AIT現有面積加上金湖預定地,面積就高達9公頃,實在難以想像,何況台北市寸土寸金。游淑慧也說,今天下午有外交部舉辦的公聽會,可以好好聆聽周圍居民意見和說法,希望AIT是內湖的好鄰居,而非土霸主、圈地為王,若AIT承諾設施開放內湖居民共同使用,那接受度或許會高一點。游淑慧說,基於台美友誼,台灣的立場都是配合配合再配合,但是不希望因為內部使用問題有疑義,讓內湖區陷入危險或成為被針對的目標,AIT擴建的用途,外交部是否清楚掌握?有可能作為軍事用途的話,要讓當地居民知道。游淑慧強調,外交方面全民支持,但是涉及在地居民的安全及權益,起碼外交部要去了解和掌握狀況,政府要為自己國民著想,不要一味以台美關係來要求大家接受所有作為,包含食安、擴AIT建等等。
荷蘭新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9月生效 中國使館:損害全球供應鏈穩定
荷蘭上周五(6月30日)宣布推出新半導體限制措施,屆時部份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商出口,須事先申請許可證,方可出口如DUV(深紫外光)曝光機等特定技術,措施將於9月1日生效。中國駐荷蘭使館回應稱,這種行為損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批評是對出口管制措施的濫用。美國自2022 年以來就開始限制企業將晶片製造設備出口到中國,以防範技術被用來強化中國軍事力量,並推動日本與荷蘭跟進,其中日本針對23項設備的限制令將在 7 月下旬生效。據路透社當日引述荷蘭貿易部長莉希(Liesje Schreinemacher)稱,政府採取半導體設備管制措施,限制出口的設備或具有軍事用途,主要是出於國家安全考量,僅有少數的公司和產品型號會受影響。雖然沒有提到中國或艾司摩爾(ASML),但是因為ASML是半導體供應鏈關鍵廠商,幾乎壟斷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市場。此次管制措施鎖定的是ASML三款 DUV 光刻機,型號為TWINSCAN NXT:2000i、NXT:2050i和NXT:2100i,因此管制措施要求ASML出口DUV光刻機到中國都必須事先申請許可,等於限制ASML三種型號的曝光機出售給中國。對此,中國駐荷蘭使館回應稱,注意到荷蘭政府正式出台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措施,「這是對出口管制措施的濫用,是對自由貿易和國際經貿規則的嚴重背離,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並指出,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也會讓荷蘭企業蒙受損失,損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還將破壞荷支持自由貿易的良好信譽。報導中還提及,美國、荷蘭預計會在夏季進一步限制對華銷售晶片製造設備,防止中國利用相關技術,增強軍事力量。預料美國會在最先進型號外,進而限制阿斯麥向6間中國企業出口較舊的DUV設備,即使外國設備只有一小部份美國零件,亦會被限制輸往當地。管制措施的消息衝擊ASML上周五股價一度跌逾2%,但是ASML先前就有發表聲明表示,未來ASML要出口最先進DUV設備時都必須向政府申請許可,而相關措施對2023年度,甚至更長期的財務展望,並不會有重大的影響。
中國偵查氣球事件 美空軍部長:太空監控力令人擔憂
中國「偵察氣球」今年2月在美國領空被擊落,除重傷美中關係外,也引起美方對國安的憂慮。美國空軍部長肯達爾(Frank Kendall)周一在華盛頓對國防作家小組(Defense Writers Group)表示,「偵察氣球」只是中國對美國構成威脅的一小部分,真正要關注的,是中國在太空的舉動。據《美國之音》報導,肯達爾指出,中國有一個非常強勁的情報收集計畫,「偵察氣球」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不至於讓美國空軍過度擔憂,但他對中國監控能力真正憂慮的,是中國在太空領域的能力與影響力。他說,「作戰能力的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監視、偵察、瞄準。他們(中國)利用太空做一些事情,比如試圖瞄準航空母艦、試圖瞄準機動部隊、各種類型的地面部隊。」他還指出,中國將其太空能力納入軍事用途,恐會促使軍事能力顯著提升,而這才是真正令人擔憂的部分。根據澳洲國防太空部的統計,太空中的衛星數量已增加一倍,達到大約8000顆,而中國去年發射的衛星數量已超過美國。澳洲航太產業協會負責人布朗(James Brown)指出,中國每年發射數百顆衛星,甚至還有更多的太空活動。他說,「人們沒有意識到,我們每天都被距離我們上空只有100到200公里的中國衛星所監聽。」美國太空行動負責人薩茲曼(Bradley Saltzman)將軍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也曾表示,由於美中軍備競賽日益激烈,太空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而「最具挑戰性的威脅」正是中國,其次才是俄羅斯。另外,肯達爾對國防作家小組表示,中國在「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Denial,「A2/AD」)方面取得的進展,是另一個讓人擔憂的部分。不論中國是對美國的空軍基地威脅,抑或是對美國航母的威脅,美方都應該盡快做出回應。
對抗星鏈!陸加緊開發衛星驅動網路
大陸正在加緊努力發展可以與馬斯克的星鏈(Starlink)系統競爭的衛星驅動網路。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軍方研究人員呼籲更快地部署自家衛星群,並擔心關鍵的太空軌道有變得過於擁擠的風險。也有研究人士預估,中國的衛星群將會對美國領先地位構成強勁挑戰。據VOA美國之音報導,作為北京推動關鍵技術領域自主戰略的一部分,大陸國發委2020年4月將發展衛星寬頻列入新基礎設施的項目名單,目前已有700多顆衛星在軌道上運行,約一半是由軍方發射跟蹤美國在全球的軍事部署,另外大約30多顆衛星構成「北斗」系統,是中國版的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一直在全球擴展,目前已獲得包括巴西、菲律賓和尼日利亞等50多個國家監管機構的許可,在這些國家出售網路連接。據了解,馬斯克的星鏈系統快速在全球拓展,其中軍事用途部分在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上。儘管烏克蘭的電信基礎設施遭受了嚴重破壞,但是星鏈之下得以為烏克蘭維持高速網速連結。也突顯地球近地軌道衛星群的重要性。去年聯合國記錄衛星群的國際通訊聯盟收到中國兩個衛星群的申請,總共有至少7808顆衛星。不僅中國在試圖創建近地軌道衛星群。美國太空軍的一個分支也一直在發展衛星群來支撐美國軍方目標。歐盟也在發展一個地球低軌系統。另外台灣也有類似項目,被視為可強化台灣面對潛在與中國衝突時的韌性。因此,中國也在興建新發射點,且隨著新的國營及私人公司都在進入擴張中國衛星行業。北京天兵科技在研究發展一次發射可部署高達60顆衛星的火箭。這大概與馬斯克的SpaceX發射星鏈衛星時,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承載量相當。
美高階晶片禁令沒作用? 陸媒:解放軍技術落後
美國商務部10月宣布各式晶片出口管制措施,並要求在美國的企業,除非有先獲得政府的許可,否則不得出口「先進晶片」至大陸市場,此外,只要有運用到美國技術,就算生產基地建置在他國,也仍將受其規範,並將限制範圍一再擴大,目前已涵蓋全部記憶體領域。不過大陸媒體南華早報報導,美國對中國祭出的半導體出口管制禁令,以高階晶片為主,但解放軍使用的晶片技術,遠遠落後於民用部門(領域),因此美國最新頒布的禁令不僅無法重擊解放軍武器生產、甚至是完全起不了作用。《南華早報》報導,美中科技戰持續升級,華盛頓不僅擴大制裁中國實體,也限制許多關鍵技術和高科技產品出口到中國,包括頂尖晶片。還禁止美籍人士在中國半導體企業任職及提供技術支援,以遏制中國先進半導體發展,同時攔阻解放軍獲得具軍事用途的敏感技術。對此報導指出,美國擴大與中國之間的科技戰,並加強出口管制,實體名單上的大陸企業也越來越多,他們還禁止美國人在高科技領域為中國工作,因為美國政府試圖阻礙中國製造先進半導體,避免讓解放軍有管道取得、使用。不過有分析師研判,美國半導體出口禁令不太可能對中國解放軍產生立竿見影的衝擊,新禁令對中國軍用晶片而言技術門檻過高。更有分析師預測,美國更嚴格的半導體出口管制不太可能對解放軍產生直接影響,但中國仍需努力實現晶片自給自足,以應對未來的挑戰。觀察人士也稱,軍事裝備需要很長的時間開發,目前傾向使用前幾代技術所開發的晶片為主,兼具穩定性、抗干擾性和環境適應性。
俄軍83枚飛彈狂炸烏克蘭 拜登譴責:證明普丁殘暴
在連接俄羅斯和克里米亞的克赤大橋(Kerch Bridge)爆炸後的2天,10日有至少12個烏克蘭城市遭到俄羅斯飛彈的攻擊,而烏克蘭首都基輔也無法倖免,烏克蘭軍方表示,俄羅斯總共發射了83枚飛彈。對此,美國總統拜登強力譴責俄羅斯的行為。據《BBC》報導,基輔在幾個月來首次成為俄軍襲擊的目標,但烏克蘭西部的捷爾諾波爾和利沃夫同樣發生爆炸,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俄羅斯的目標是烏克蘭各地的能源基礎設施。俄羅斯總統普丁10日指責烏克蘭安全部門襲擊了克赤大橋,這座全長19 公里的橋樑是歐洲最長的橋樑,也是俄軍在烏克蘭作戰的重要補給線,儘管烏克蘭官員沒有證實橋梁是由烏軍所破壞。在克赤大橋爆炸後的數小時,俄羅斯當局重新開放了部分橋樑的道路,但僅能維持最低運量。一輛汽車受飛彈攻擊。拜登表示,美國強力譴責俄羅斯對基輔發動的飛彈攻擊,這些襲擊造成平民傷亡,並摧毀了不含軍事用途的目標,這行為證明了普丁對烏克蘭人民的非法戰爭的殘暴,「我們向無辜死亡的民眾哀悼,並祈願傷者康復。」最近幾周,烏軍一直在襲擊橋樑、渡輪等,試圖阻斷俄羅斯在河西側的陣地。烏克蘭表示,他們9月初從俄羅斯奪回了6000平方公里的領土。不過烏克蘭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4個地區近日被俄羅斯併吞,普丁曾說,俄羅斯會用「所有力量和資源」來解放這4個地區,「俄羅斯擁有許多破壞性武器,我不是在虛張聲勢。」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人也遭受了重大損失,大量俄羅斯武器被摧毀或繳獲。
美國AI晶片出口禁令急轉彎 輝達獲緩衝1年市值1天已蒸發1.2兆元
美國政府禁運晶片到大陸的傳言在月前開始流傳,晶片大廠NVIDIA近日證實收到相關單位通知,禁止出貨AI深度運算晶片至大陸,顯示美國當局已經開始針對大陸半導體業進行打擊,消息傳出後讓NVIDIA股價暴跌11%,市值蒸發超過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NVIDIA隨後指出,本季與大陸客戶已有4億美元的訂單,因此美國目前暫時准許放行。在8月底,美國1份文件顯示,限制晶片大廠NVIDIA的H100以及A100,2款AI深度運算晶片出貨給大陸廠商,同時AMD晶片也在禁運令中,禁運項目主要是深度運算可以應用於AI、機器學習,甚至可以模擬飛彈等軍事用途,但此禁令已讓2間大廠的核心業務都受到影響。NVIDIA指出,Q3向大陸客戶供貨的A100、H100晶片總金額為4億美元,如果無法完成交易,將列入淨損,目前美國政府暫時准許放行,在1年內的緩沖期繼續供貨給大陸廠商。大批投資人擔心禁運令影響業務引發拋售潮,其中NVIDIA在1日股價一度暴跌11%,最低來到133.46美元,收跌7.67%,總市值蒸發超過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
【品牌限量情報】全新萬寶龍1858 Geosphere腕錶呈現沙漠風貌
萬寶龍在頌揚山岳冒險、探索森林與冰川的壯麗後,推出全新萬寶龍1858系列Geosphere腕錶限量款1858。這款腕錶從沙漠獲取靈感,呈現沙漠環境的獨特風貌。品牌亦以這個全新主題向Reinhold Messner致敬,這位探險家曾在2004年獨自徒步橫越戈壁沙漠,經歷嚴寒與炎夏的挑戰,完成長達2,000公里的旅程。從軍用計時碼錶與探險精神到萬寶龍1858系列腕錶1920和1930年代傳奇的Minerva專業計時碼錶精準、易讀和堅固,無懼極端環境,專為軍事用途而設,其設計靈感源自探險精神。萬寶龍1858系列重新演繹這些經典時計,設計出一系列工具腕錶,藉著歷史傳承、複雜功能和時尚風格,從過去延續到現在。萬寶龍1858系列Geosphere腕錶限量款1858,展現別具一格的沙漠色調Geosphere腕錶是萬寶龍1858系列的經典之作,配備兩個獨特的弧面南北半球旋轉地球儀和自製世界時間複雜功能。萬寶龍從傳奇登山專家Reinhold Messner完成的探險旅程汲取靈感,推出全新的萬寶龍1858 Geosphere腕錶限量1858 枚,紀念他在2004年以五週時間獨自徒步橫越戈壁沙漠。這款腕錶重現岩石地帶的色調,經拋光緞面(satin-finished)的青銅錶殼與錶背的特殊鐫刻和諧結合,搭配雙向旋轉拋光棕色陶瓷錶圈,煙燻棕色與米白色漆面錶盤,以及展現復古風格的棕色Sfumato小牛皮錶帶。這款腕錶的設計靈感源自Reinhold Messner於2004年完成的歷險之旅,錶背飾有獨特的鐫刻圖案,描繪戈壁沙漠著名的烈火危崖(Flaming Cliffs)(又名「巴彥扎格」),是Messner穿越北亞地區時途經的景點,此地以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而聞名。1920年,美國古生物學家Roy Chapman Andrews在此地發現恐龍蛋化石和迅猛龍骨骸,他將此地命名為「烈火危崖」,因為這裡的砂岩峭壁在夕陽映照下,呈現紅色或橘色,有如熊熊烈火。此外,錶背亦刻有羅盤圖案和象徵風的飾紋,其靈感來自傳統蒙古飾品。萬寶龍運用特殊技術在錶背刻上呈現立體效果的戈壁沙漠圖案。萬寶龍運用特殊技術在錶背刻上呈現立體效果的戈壁沙漠圖案,層次分明,效果逼真,有如照片一般。製作過程是先以鈦金屬製成錶背,然後以雷射鎸刻圖案,形成浮雕效果,再以雷射技術完成表面處理(霧面與拋光)。最後是著色階段。色彩是由雷射產生的氧化作用形成,最終色彩效果取決於氧化程度。萬寶龍是能夠在如此大面積的表面上運用此技術的先進瑞士品牌之一,這項創新體現了品牌的探險精神。精心製作的煙燻棕色至米白色調的錶盤,漆面處理結合色調溫暖的鍍玫瑰金細節(如指針和時標等),完整了此款現代風格腕錶的設計。為確保腕錶清晰易讀,腕錶的日夜顯示、教堂式指針、時標、羅盤標示和半球地球儀等,皆以手工塗覆米白色Super-LumiNova®塗層。萬寶龍1858系列Geosphere腕錶限量款1858,搭載MB 29.25自製自動上鍊機芯,並配備獨特的複雜功能,展示兩個半球地球儀,讓佩戴者可以直接讀取不同時區的時間。腕錶設有兩個弧面旋轉半球地球儀,分別位於6點鐘和12點鐘位置,地球儀周圍刻有固定的24小時刻度,搭配鍍玫瑰金與棕色日夜顯示(包括南北半球)。兩個半球地球儀的經度參考子午線以塗覆Super-LumiNova®塗層的黑線標示。此外,9點鐘位置設有第二時區顯示,以顯示家鄉時間,而3點鐘位置設有日期視窗(對應本地時間)。腕錶功能可輕鬆設置:首先在調校錶冠第二段將GMT/UTC線與倫敦子午線(在半球體上以黑線顯示者)對齊,以調整旋轉半球地球儀,然後調整分鐘,從而將兩個地球儀同步。北半球以逆時針方向旋轉,南半球則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接下來是按本地時間設置時針(在錶冠第一段位置以快速小時遞進方式調整,地球儀不會轉動),同時調整日期。最後,以10點鐘位置的調校器設定9點鐘位置的第二時區,以顯示家鄉時間。萬寶龍1858系列Geosphere腕錶限量款1858搭配復古風格的棕色Sfumato小牛皮錶帶,飾有米白色縫線。
【經典奢華情報】專為登峰探險設計的工具腕錶
1920和1930年代傳奇的Minerva專業腕錶精準、易讀、堅固,無懼極端環境,專為軍事用途而設。萬寶龍1858系列的設計靈感正是源自這些經典之作,向Minerva的傳承致敬;萬寶龍1858系列腕錶是專為登峰探險設計的工具腕錶,緊隨享受戶外活動和回歸自然的全球趨勢。萬寶龍1858系列追針計時腕錶限量款18萬寶龍1858系列追針計時腕錶限量款18,重新演繹1930年代搭載19-09CH原創機芯、直徑為46毫米的Minerva經典軍事計時碼錶,錶殼以名為「萊姆金」(Lime Gold)的創新18K金合金製成,搭配獨特的金色錶盤與對比鮮明的綠色元素,以及復古風格綠色磨砂小牛皮錶帶,營造和諧色調,使這款腕錶獨一無二。這是品牌首次推出這種特別色彩的金質錶款,並因其透著淡黃綠色澤的深金黃色調,而將此材質命名為「萊姆金」。萊姆金色彩以特殊合金製成,由18K金(Au 750‰)、銀(Ag238‰)和鐵(Fe 12‰)組成,形成獨特色彩,展現真正的復古美感。為襯托新款44毫米18K萊姆金錶殼的色彩,萬寶龍1858系列追針計時腕錶限量款18搭配飾有太陽放射紋的獨特金色錶盤。這款腕錶清晰易讀,散發復古風格,以單色調美學搭配具有鮮明對比的綠色元素,例如夜光教堂式時針和分針、分鐘刻度環、中央追針、測速儀與測距儀,以及位於12點鐘位置的經典萬寶龍標誌。為使日夜顯示都呈現立體效果,阿拉伯數字完全以Super-LumiNova®材質製作,並採用特殊的專利工藝包覆夜光材質,打造出一體成形的光滑表面。中央計時秒針、30分鐘計時盤和小秒盤皆為金色設計;錶盤上的藍寶石玻璃錶鏡內側經防磁處理,使計時腕錶的兩根秒針更精準。萬寶龍1858系列追針計時腕錶限量款18,背蓋可欣賞Minerva自製單按把計時機芯MB M16.31。萬寶龍1858追針計時腕錶限量款18與原創錶款一樣,有一個圍繞錶盤的測距儀。測距儀是傳奇Minerva計時碼錶的常見設計,讓此款全新腕錶兼具功能和復古氣息。測距儀能為可見或可聽見的現象量度距離,例如風暴中的閃電和雷鳴。此款腕錶的錶盤中央亦設有蝸形測速儀(以1公里為基礎),讓佩戴者可計時長達3分鐘,而非傳統計時碼錶的1分鐘。測速儀顯示移動物體的速度,例如汽車行走一段已知距離的速度。全新萬寶龍1858系列追針計時腕錶限量款18,搭載自製單按把計時機芯MB M16.31。錶背顯露自製單按把計時機芯MB M16.31,其靈感源自Minerva 1909年推出的19-09CH原創機芯,以及1930年代開發,用於懷錶和腕錶的17-29 機芯。MBM16.31機芯格外優美,配襯傳統的手工修飾,如日內瓦波紋、內角、珍珠紋和倒角等,所有工序均在萬寶龍維萊爾製錶廠進行。機芯中央設有追針計時裝置,令整枚機芯更顯迷人。這款限量版腕錶的夾板和錶橋均以鍍18K金德國銀(Maillechort)製作,和諧搭配18K萊姆金錶殼和錶盤。機芯設有兩個分別用於計時功能和追針複雜功能的導柱輪,並配備水平耦合,動力儲存達50小時。這款機芯如其前身一樣,配備相同的V形錶橋(1912年獲專利保護的設計)和具有18顆螺絲的大型擺輪,振頻為傳統的2.5Hz / 18,000 A/H。萬寶龍1858追針計時腕錶限量款18搭配全新復古綠色磨砂鱷魚皮革錶帶,並飾有米白色縫線,突顯復古風格。錶帶亦配有18K萊姆金搭扣,使腕錶外觀更顯精美。萬寶龍維萊爾製錶廠的故事萬寶龍維萊爾製錶廠是個十分特別的地方,掌握生產機芯的專業知識、技術與機器,能自製所有主要元件,如夾板與錶橋均以「德國銀」(Maillechort)製作,並具有傳統的手工裝飾。除此之外,萬寶龍維萊爾製錶廠是少數可自製游絲並安裝到平衡擺輪上的專業工坊。擺輪是一種高度精密的古老機制,作用是控制機芯的振頻。世界上沒有幾個地方的製錶工藝可以媲美維萊爾。製錶廠的地下室放置各種待加工金屬原料,樓上則有製錶師組裝機芯並裝配腕錶。在組裝之前,各元件都要經過製錶廠的傳統加工坊,以傳統技術為腕錶加上日內瓦波紋、內角、珍珠紋和倒角等裝飾,並使用當地龍膽植物的莖稈進行最後的拋光處理。萬寶龍—始於1858年的瑞士製錶專家座落於瑞士汝拉山區的兩間萬寶龍製錶廠合作無間,分別位於里諾及維萊爾,為品牌奠定獨特的製錶技術基礎。萬寶龍的製錶歷史始於1858年,當時查爾斯·伊凡·羅伯特先生在維萊爾設立了一間鐘錶工坊,為Minerva的傳奇時代掀開序幕。19世紀末,製錶廠的懷錶因其錶冠上鍊系統而開始聞名。Minerva錶廠的成就使其於20世紀在製作專業時計(懷錶與計時碼錶)方面傲視同儕,可以精確測量短時距。時至今日,萬寶龍以四大高級製錶系列,延續了逾160年的Minerva歷史傳承,作品包括Star Legacy明星傳承、Heritage傳承、TimeWalker時光行者與1858等系列,以設計、風格和創新技術,從過去延續到現在。
「天氣控制機」誕生?中國目標完善「控制天氣」 外媒憂心被用於軍事用途
在2000年推出的即時戰略遊戲《紅色警戒2》中,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遊戲中的「超級武器」並非是核彈,而是一種可以控制天氣、在指定地點大範圍產生雷電攻擊的「天氣控制器」。原本看似是遊戲中幻想出來的產物,如今似乎真的出現在中國境內,而有外媒擔心,中國可能會把控制天氣的技術使用在軍事用途上,把天氣「武器化」。根據中國國務院2日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報告中指出,「到2025年,形成組織完善、服務精細、保障有力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取得重要突破,現代化水平和精細化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安全風險綜合防範能力明顯增強,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更加優化,人工增雨(雪)作業影響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里以上,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達到58萬平方公里以上。到2035年,推動我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科技、服務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根據《中央廣播電台》報導指出,其實早在2019年8月7日,台灣大學地理與環境資源學系教授簡旭伸就曾指出,世界各國或多或少都有運用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但是中國卻是動用國家資源積極發展,並且廣設「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在一些大型戶外活動中「確保」晴天,最著名的案例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當晚,中國成功達成不下雨的目標。但相對的,2018年印度就曾抱怨中國透過增雨作業,讓印度爆發洪災。簡旭伸認為,如果更大規模的進行天氣控制,會引發道德質疑,「當一個國家可以控制天氣、大氣、空氣時,未來有沒有可能透過空氣來調整人民的移動方向。」而在中國國務院的報告發出後,引起許多專家學者的討論,資訊專欄作家明斯特(Adam Minter)就在《彭博社》發表評論,他認為,在旱地下雨、減少冰雹、重要活動放晴,中國在天氣調控的技術上的確領先全球,但是這次中國宣布要將「造雨」能力覆蓋60%的國土,令人十分憂心中國是否會將天氣控制的技術用在軍事用途上。明斯特也表示,雖然中國在2005年簽署了《關於禁止對軍事或任何其他敵對目的使用改變環境》的公約,但是多年來,中國隊控制天氣的技術與興趣並沒有絲毫減弱。而亞洲周遭各國也開始憂心,中國控制天氣的行為,會讓周遭國家千年下來固定的天氣演變發生變動。明斯特也強調,這並非是無聊的擔心,最糟糕的是,這看起來像是武器。
往鋼鐵人套裝邁進? 陸科研團隊首批「無動力外骨骼」交貨
科幻電影中的「鋼鐵人」正成為事實!在中國航太科工二院206所,大陸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並交付首批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未來也可用於軍事用途。據了解,該型外骨骼可以幫助在高海拔與山地地區進行的巡檢與物資搬運等,讓使用者節省體力。美軍方面也在進行相關的研究,未來可能成為戰場上的驅勢。陸媒《環球時報》記者10日走進該所人體機能增強技術研發中心,親身體驗穿戴上這套外骨骼帶來的便利。中國航太科工二院206所副總師張利劍表示,在環境非常惡劣的高海拔山地地區,進行巡檢和物資搬運的工作,複雜的地形和強風等條件,車輛、無人機和機械狗等設備上不了特定區域,只能依靠比較傳統的步行工作。在平原上1公斤重量,在高海拔地區感受相當於5公斤。因高海拔地區氣壓低,氧氣稀少,3500公尺以上開始,人的運動功能就開始下降,到5000公尺左右衰減到正常值的60%到70%。張利劍指出,本次交付的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在攀爬和搬運重物時,可以節省5%到10%的體力。在站立不動時,基本上有70%到80%的力量會直接傳導至地面,效果非常明顯。這套外骨骼還可在負重25公斤的情況下快速奔跑,這套系統有彈性儲能環節,幫助使用者節省更多體力。由於使用大量碳纖維材料,該型外骨骼不僅重量只有4公斤左右,而且不容易斷裂,具有抗衝擊能力,在山地中使用時偶爾出現碰撞也不容易損壞。另外,為應對寒冷天氣與磨損,這套系統沒有使用塑膠部件。在科研團隊的研發上,這套碳纖維打造的裝備只需不到1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簡單穿到身上,可以感覺到非常輕便,在行進、跳躍、跑動的過程中不會感到不適應。脫掉外骨骼也非常便利,只花了大約10秒的時間。科研團隊為了測試實用性,提供背包裝滿總重量達25公斤的沙袋。穿著外骨骼將其背在背上,雖然可感覺到身體開始負重,但可以輕鬆走動、跑動和跳躍,一段時間後也沒有感受到背部或肩膀上有明顯的酸痛。張利劍說,交付首批數十套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的生產僅花20餘天時間。一旦有需求,產能可以達到每月1000套,單價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