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對抗
」 金正恩 國民黨傳以色列有意「數周內」結束黎巴嫩行動 納坦雅胡承諾「不動伊朗石油設施」
隨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衝突逐漸升溫,再加上伊朗對以色列發動飛彈襲擊,外界擔憂以色列可能會攻擊伊朗的石油基礎設施。但目前有消息指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已經對美國總統拜登承諾,不會攻擊伊朗的非核設施或石油設施。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兩名官員表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近日告訴美國總統拜登,以色列軍隊僅會打擊伊朗的軍事目標,而不會對非核設施或石油設施下手。報導中認為,以色列此舉被視為接受美國要求的「克制」,以避免擴大衝突的風險。伊朗在過去2週內對以色列發動了導彈襲擊,這也是近半年內第2次的直接攻擊,此舉也讓中東地區擔憂局勢可能惡化,甚至演變成兩國之間的正面軍事對抗。報導中指出,以色列的反擊行動將在11月5日美國選舉前進行,希望能避免給人「干涉美國選舉」的印象,同時也能避免被伊朗視為軟弱。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以色列攻擊伊朗的石油設施,可能會導致能源價格飆升,影響全球市場;而攻擊核設施則可能導致衝突全面升級,甚至可能迫使美國直接介入軍事行動。相比之下,納坦雅胡選擇攻擊軍事設施的計劃,讓美國感到安心。在結束通話後,美國總統拜登決定向以色列派遣強大的導彈防禦系統,以增強以色列的防禦能力。美國五角大樓隨後宣布將派遣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HAAD)到以色列,並派遣約100名美軍人員,該系統預計在未來幾天內抵達。以色列摩薩德(Mossad)情報機構的前情報主管帕爾蒂(Zohar Palti)表示,納坦雅胡必須在美國「呼籲克制」與國內要求「強力回應」之間取得平衡。帕爾蒂認為「伊朗已經失去了過去的克制,以色列勢必要針對飛彈襲擊事件回應必須回應。」但帕爾蒂也表示,如果沒有美國的武器,以色列也難以對伊朗開戰。1日當天,伊朗對以色列發射了近200枚彈道導彈,導致一名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喪生,至少兩處軍事設施遭到破壞。伊朗駐聯合國大使伊拉瓦尼(Amir Saeid Iravani)表示,這次襲擊旨在「恢復平衡和嚇阻」。以色列情報主管帕爾蒂認為「上次我們的回應沒有傳達正確訊息,因此現在我們面臨的是在克制和報復之間的選擇。」
才發射2百砲彈挑釁 金正恩再攜愛女巡視ICBM生產工廠
北韓5日才在西部軍事分界海域發射200逾枚砲彈挑釁,不僅讓南韓急忙疏散「延坪島」與「白翎島」居民,同時也造成南北韓緊張局勢升溫。而雖然外界不斷批評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但金正恩還是帶著愛女金主愛巡視洲際彈道飛彈發射台的生產工廠。根據《每日新聞》報導指出,北韓官媒《朝中社》日前釋出了一批照片,內容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帶著愛女金主愛視察洲際彈道飛彈的生產工廠。《朝中社》也在報導中指出,金正恩敦促工廠應提高生產力,更表示移動式洲際彈道飛彈發射台是核戰術中重要武器。金正恩也表示「面對目前重要的實際情勢,為了更堅固地準備與敵人的軍事對抗,工廠所占的地位和角色對於加強國家防衛力非常重要」。雖然《朝中社》的報導中並無提及金正恩是何時前往何地巡視,但根據《每日新聞》報導指出,金正恩所巡視的工廠,疑似為固體燃料式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火星18」發射台的生產工廠。而根據《CNN》報導指出,金主愛自2022年底首次曝光以來,一直是北韓對外主要宣傳的重點之一,而南韓國家情報院也分析,金主愛有可能就是金正恩之後的繼承人。但考量北韓有著嚴重「男尊女卑」的習慣,南韓國家情報院也認為「由於金正恩仍然年輕,沒有重大健康問題,且存在許多變數,我們正在留意所有可能性」。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攜愛女金主愛巡視ICBM移動式發射台工廠。(圖/達志/美聯社)
蹭蔣經國皮毛訓斥國民黨挨轟斷章取義 賴清德自曝其短
故總統蔣經國雖然已經離世35年了,但還是常會在各種政治場合被提起、被緬懷,乃至被拿來借古諷今,而現在連民進黨政客也流行以「蔣經國學」來修理國民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電視政見會突然以蔣經國的「反共」訓斥起現在的國民黨「對得起經國先生嗎?」隔天,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插花跟進說,當年蔣經國走反共「三不」路線,如今國民黨這麼傾中,如果蔣還在世,一定會活活被氣死。然而,賴蘇二人真的了解蔣經國嗎?其實是完全曲解且斷章取義。賴追求台獨 蔣謀求統一賴清德點名批判現在的國民黨領導人,「不思如何落實蔣經國路線,卻反其道而行,不但不反共、還親共」;賴此時突兀地「尊蔣」又「蹭蔣」,讓人不禁想起去年初蔡英文總統在出席一場紀念蔣經國的活動致詞時,也曾發表了蔣經國當年「反共保台」路線是台灣現在亟需思考的議題。可見民進黨領導人非常了解蔣經國當年治理國家的功績,以及推動政治改革、經濟建設的重大貢獻,在台灣人心目中的分量與評價。表面上看,民進黨現在儼然是反共的急先鋒,但民進黨如今所謂的「反共」和過去蔣經國的「反共」是同一回事嗎?答案顯然不同!蔡賴等民進黨領導人不可能不知道,兩者之間無論在目的、內涵與作法上都大有差別,卻為了模糊認同,爭取甚至騙取選票而蓄意混淆視聽。從各種講話文稿與政策宣示上,都可看出蔣經國的反共是以「保台」為基礎,最終目標則是在反對共產主義的基礎之上,謀求國家統一,而且不是被統,而是「中華民國的統一」,絕對不是想永遠偏安一隅,甚至自絕於中華文化。但民進黨的反共,本質上卻是「反統」、「抗中」乃至「反中」,最終目標則是謀求台灣獨立。因此,民進黨才會連中華歷史文化也反,對兩岸經貿、民間活動、陸生來台等兩岸互利的交流也採取嚴格限制,不僅反共更恐共、拒共,對台灣原本自豪的民主制度產生的反共免疫力,簡直毫無自信。但正如蔣經國說過「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中共政權在改革開放之後早就大變特變,全球影響力空前巨大。如今要反共,哪些該反、哪些不必反,哪些應該合作互利、哪些可以虛心學習,都應該慎謀能斷、能收能放,而非不分輕重盲目地只以意識形態「逢共必反」,那只會讓自己走上絕路。貪汙又腐敗 對不起先輩在冷戰時期的國際戰略局勢下,作為民主自由陣營對抗共產主義集團、亞太前線重要成員的台灣而言,蔣經國的堅決反共理所當然,但到了蔣的晚年,世界局勢有了變化,兩岸關係只有逐漸解凍如開放探親,而非繼續軍事對抗,便足以證明蔣的反共是因時制宜,隨勢而動,絕對不像現在民進黨讓兩岸關係愈縮愈緊。國民黨早在蔣經國時代便已不再以反攻大陸為口號,而是宣揚「反共不反中」,要「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主張兩岸是制度之爭,而非政權之爭,強調發動戰爭無論何方勝負只會導致生靈塗炭、民族沉淪。民進黨卻還死抱著教條主義,不斷宣稱是國民黨教導台灣人要「反攻大陸」、「萬惡共匪」有多可怕,彷彿時代與環境的變化完全沒有對他們產生新的認識與思惟。台灣沒有與大陸對抗到底的必要,兩岸當務之急並非統獨終局的決定,而是確定長期的方向:讓兩岸人民在和平的環境下,彌合歷史的鴻溝,在形成心靈契合的命運共同體後,走上融合共榮之路。國民黨與民進黨最大的不同,是在現實上能夠以穩定的機制與具體的步驟,建構一個交流融合的共識架構,避免衝突的爆發,讓和平真正成為可能。事實上,賴清德與其說國民黨對不起蔣經國,更不如問現在的民進黨有這麼多層出不窮的弊案、緋聞,還控制媒體、關新聞台、箝制言論自由,對得起黃信介、陳定南、盧修一、鄭南榕等等這麼多的黨外先輩與創黨元老嗎?當綠營當權派把「清廉勤政愛鄉土」變成「貪腐專政愛粉味」時,黨外先輩難道不會氣到大罵後輩不肖?賴清德想打經國牌,卻只蹭到了蔣經國的皮毛,他對蔣經國「反共」的了解與詮釋,既是粗淺表象,也非真心實意,更是自曝其短!
不尋求軍事對抗 蔡英文:致力與區域間合作確保區域穩定
面對大陸威脅,蔡英文總統昨表示,台灣致力與區域間的行為者合作,以確保區域穩定,並持續採取必要措施以提升安全能力。她也說,台灣不會將安全夥伴的協助視為理所當然,我們不會尋求軍事對抗,並盼與周邊國家在和平、穩定且互惠的原則下共存,但我們隨時準備好捍衛我們的民主和生活方式。蔡英文昨天出席「凱達格蘭論壇—2023印太安全對話開幕式」,向來自12國,共約14名國會議員、政要及學者專家,以及我國官員及學者專家表示,現在疫情趨緩,但全球區域政治瞬息萬變,屢屢為我們帶來新挑戰。面對印太區域興起,伴隨新的緊張情勢,她認為,威權政權已變得更具侵略性且更為強勢,並深信他們所提出的治理模式比民主更符合需求,「這是國家間發生摩擦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在印太地區的範圍」。蔡英文強調,我政府致力成為民主聯盟的一分子,此聯盟致力防止威權主義擴張,同時解決氣候變遷、新興疾病等問題,並確保供應鏈的安全。台灣在這些領域的發展,可以成為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也致力與區域間的行為者合作,以確保區域穩定。在其他民主國家支持台灣的同時,她承諾,台灣願意承擔我們的責任,我們持續採取各項必要的措施以提升安全能力,不僅建置新設施,推動國艦國造,也已採取措施強化及訓練後備戰力,並增加投資以提升不對稱作戰能力。她說明,這也表示台灣不會將安全夥伴的協助視為理所當然,我們不會尋求軍事對抗,並盼與周邊國家在和平、穩定且互惠的原則下共存,但我們隨時準備好捍衛我們的民主和生活方式。
共軍軍演落幕 國民黨指過半民眾挺九二共識及兩岸交流 盼兩岸開啟對話
引發矚目的共軍環台軍演,昨日落幕。對此,國民黨指出,近期最新民調顯示,多數民眾仍認為台灣應與美國和中國大陸保持平衡,並有過半數民眾支持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對話交流基礎。國民黨副發言人呂謦煒強調,守護台灣需要厚植實力,區域和平需要消弭敵意,國民黨將繼續堅持穩健務實的「2D」戰略,在堅持深化國防實力、堅守中華民國立場的同時,也透過兩岸對話交流為台灣人民爭取最大利益,積極守護區域和平呂謦煒表示,國民黨感謝國軍弟兄姐妹為守護中華民國所作的努力,國軍是台灣民眾的最堅強後盾,國民黨並不樂見任何傷害兩岸和平與危及區域穩定的舉措,今日朝野立院黨團也共同發布聲明譴責、抗議軍演的武力恫嚇,國民黨絕對堅定力挺國軍捍衛中華民國、維護民主自由、守護區域和平的辛苦付出。他表示,兩岸雖有對立態勢及不同意見,但從小三通開放客運中轉、兩岸直航航點復飛、到馬英九前總統訪陸時在大陸表明中華民國存在事實的多項正面突破,可見兩岸之間的歧見並非只能透過軍事對抗方式解決,兩岸之間的人員往來與交流對話,也將有利於區域局勢的和平穩定和兩岸人民的最大利益。國民黨也引用啟思民本基金會昨日發布的最新民調,有42.4%民眾較支持馬政府時期「親美和陸」策略,支持蔡政府「親美抗中」者僅33.9%。另,44.1%民眾較滿意馬政府時期的兩岸關係,也高於蔡政府時期的36.9%。此外,有53.4%的過半民眾支持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對話交流基礎,就連民主文教基金會在元月初做的民調中,也有46.7%民眾支持「用九二共識對話,讓兩岸關係恢復正常」,反對者僅有35.8%,可見兩岸交流、區域和平,是長期穩定的多數民意,煥發豐富的生命力,而這也是國民黨堅持「2D」戰略的意義所在。呂謦煒質疑,民進黨政府雖然上到總統蔡英文、下到陸委會主委邱太三,都一再呼籲兩岸對話,但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只好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對積極主張或實際從事兩岸交流的單位或個人極盡抹紅之能事,更因其缺乏兩岸溝通管道,而招致兩岸兵凶戰危的苦果,甚至就連中共飛彈飛過台灣人頭頂上,民進黨更只會當鴕鳥,說飛彈飛過的是太空不是領空,執政者不僅不負責任,更誆騙欺瞞台灣人民。
中印近年屢見邊界衝突 已成永久軍事地緣戰略對抗
中印近年屢見邊界衝突,回溯1962年的首次中印邊界戰爭,儘管中國獲取勝利,卻也因而產生優越感、助長其升級邊境衝突的意願,印度則自此將中國視為嚴重的安全威脅。這場戰爭也促使中國和印度從外交競爭,轉變成為永久性的軍事地緣戰略對抗。美國政治外交雜誌《國家利益》日前刊登曾於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任職、從事亞洲安全與外交政策分析的利達列夫(Ivan Lidarev)所撰文章〈1962年的迴聲:中印戰爭如何塑造亞洲〉。利達列夫表示,在北京和新德里的競爭背後,雙方於1962年爆發的戰爭佔有一席之地,這場短暫的邊境戰爭成為中印長期敵對關係的催化劑。該年10月,隨著中印領土爭端的緊張局勢升級,加上毛澤東對新德里支持達賴喇嘛的不滿等原因,中國對印度發動大規模進攻。這場戰爭持續約一個月,中國最終宣告勝利。對印度來說,這場衝突是巨大的政治和軍事災難,儘管中國軍隊於戰後撤離進攻期間所占領的多數地區,但引發衝突的領土爭端,在政治上仍未獲得解決。自此之後,中國和印度原先以外交為主的競爭,轉變成永久性的軍事地緣戰略對抗,並導致中印邊界全面軍事化及經常性的緊張局勢,也加劇中印的「安全困境」。利達列夫指出,中國的勝利讓北京產生對印度強烈的軍事優越感,曾有一名中國專家告訴他,解放軍並不擔憂印度軍隊的能力,因為中國曾打敗印度一次,「我們可以再次打敗他們」。儘管印度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國家安全威脅,中國卻只將印度視為次要挑戰,且更關心印度與美國可能結盟。利達列夫說,中國對印度的優越感,也助長北京升級邊境緊張局勢的意願,之後發生多次邊境衝突。中國認為,印度不敢對中國挑起戰爭,因此邊界衝突引發大規模戰爭的風險很小,反而可藉此對新德里進行具有優勢的施壓。對印度而言,1962年的戰爭,使其將中國視為嚴重的安全威脅,並大力發展軍事力量,包括大幅增加國防開支、改革軍隊,以和中國進行軍事競爭,實際行動有研發航空母艦、烈火二型(Agni-II)和烈火三型(Agni-III)中長程飛彈,甚至是發展核武的意圖。印度國內的輿論壓力,也迫使新德里對北京採取強硬立場。此外,1962年戰爭之後,尼泊爾、不丹,以及後遭印度併入的錫金,都被捲入中印的邊境軍事競爭。該場戰爭還促使中國和巴基斯坦形成「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印度憂心中巴兩國可能會協調在印度北部和西部邊界的軍事活動,對印度構成兩條戰線的威脅。最後,這場戰爭也確立西藏成為中印爭議問題的地位,戰後新德里大力支持達賴喇嘛及其流亡政府,並向中國打「西藏牌」,這加劇了北京的不安全感與中印對抗。
烏克蘭4分裂地區同天宣布辦「入俄公投」!佔烏15%精華領土「面積等同匈牙利」
俄烏戰爭開打至今已將近7個月,隨著烏軍的反攻號角又再度陷入寂靜,俄羅斯方面也開始有所行動,目前被俄國佔領的盧甘斯克州(Luhansk)、頓內茨克州(Donetsk)、赫爾松州(Kherson)和扎波羅熱州(Zaporizhzhia)4個親俄地區於當地時間20日同時宣布將舉辦「入俄公投」,此舉也引發烏克蘭和美國的強烈反彈。據華特迪士尼公司旗下的ABC News的報導,俄國任命的4位佔領區官員在當地時間20日同時宣布,烏東兩州盧甘斯克、頓內茨克,以及烏南的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地區,將在9月23日至27日期間舉行入俄公投,總面積約佔烏克蘭國土的15%,大小等同於一個匈牙利或葡萄牙,且烏國的經濟命脈重工業和肥沃的黑土都集中在烏東和烏南,堪稱精華區。頓內茨克親俄政府領導人普希林(Denis Pushilin)也在社群媒體上向普丁喊話,宣稱「無懸念」的公投決議出爐後,將盡快詢問普丁是否願意將頓內茨克納入俄羅斯領土。赫爾松俄佔區領導人薩爾多(Vladimir Saldo)亦表示願意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更稱這將是「歷史正義的勝利」,目前俄軍也控制了95%的赫爾松領土。起初俄羅斯官方並未回應烏克蘭親俄地區舉辦入俄公投的舉動。不過就在薩爾多宣稱將發起赫爾松的公投計畫後,俄國下議院議長沃洛丁(Vyacheslav Volodin)也回應,若該地區的居民投票同意通過,莫斯科將給予支持。曾威脅西方俄羅斯可以動用核武的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則指出,侵犯俄羅斯領土是一種罪,而俄羅斯將動用一切力量自我防衛,「親俄地區有必要舉行公投,這樣才能保障當地人的利益,同時印證俄軍為保護這些地區發動軍事行動的的正當性。」政治分析公司R.Politik創辧人史塔諾瓦亞(Tatiana Stanovaya)則指出:「有關立即舉行公投之說,絕對是俄羅斯對烏克蘭和西方明確發出的最後通牒。」《路透社》的報導則警告稱,如果俄羅斯正式兼併烏克蘭大面積的領土,那烏克蘭的反攻勢必就是會侵害到俄國認知的「本土」,此舉勢必激起美國及其歐洲盟邦冒險對俄展開直接軍事對抗,而俄羅斯是世界最大核武強權。
若台海戰爭爆發台灣撐得住嗎?1張圖看懂兩岸軍力比較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的代表團專機於昨天(2日)晚間10點多抵台。此舉也引發北京「前所未有」的反應,近日解放軍不但接連在福建、南海、渤海,還有台灣周圍6處海域舉行軍演,還有多架共軍戰機和軍艦在2日上午接近海峽中線,也讓台海緊張局勢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英國BBC日前也公布數據顯示,兩岸軍力極為懸殊,意味著台灣最多只能減緩中國進攻,並在城市游擊戰的同時等待外國馳援。就現役整體軍力來看,兩岸存在巨大的不平衡。從BBC製作的圖表中可見,雙方在陸海空的預備役人力、坦克、戰機、潛艦、軍艦及火砲的數量上相差懸殊,一旦發生軍事對抗,台灣最多只能以減緩中國進攻為目標,試圖阻止解放軍兩棲部隊登陸,並在等待外部援助的同時發動城市游擊戰。但BBC沒有透露的是,游擊戰的死傷將會非常慘烈,而美國軍方多年來也多次暗示或明示台灣必須把戰事拖到游擊戰。中國目前的國防開支高於美國以外的所有國家,且擁有獨立的人造衛星系統、數量優於美國的海軍力量、可由陸海空發射的導彈雨打擊系統,以及網路攻擊等廣泛手段,具備一定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使美軍在第一島鏈內已喪失明顯優勢,也導致美軍高層提出了「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計畫來因應中方的A2/AD戰略,也就是將第二島鏈周邊的一連串島嶼、島礁改造成飛彈陣地,並透過多支具備「遠程精準打擊能力」的海軍陸戰隊分隊來執行任務。但這些計畫的前題是,美軍願意為台灣而戰。截至目前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表明,華府有意在「美國是否保衛台灣」這個議題上保持立場反覆,例如美國總統拜登5月被記者問及若中國侵台,美國是否願意以武力保衛台灣時回答「是的」。但白宮之後又火速澄清,美國的對台政策不變,也被外界質疑是戰略模糊的「再模糊」。而俄烏戰爭的爆發,以及美國不願意派兵馳援烏克蘭的作為,也讓台灣人信心崩潰,《天下雜誌》在今年1月調查民眾是否認為美國會出兵相救,結果有58.8%的受訪者認為會。但到了今年俄烏大戰後的4月26日,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顯示,認為美國會出兵援台的受訪者只剩下36%。
彭博點出3原因:裴洛西訪台不代表世界兩大經濟體將發生軍事衝突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的代表團專機於昨天(2日)晚間10點多抵台。此舉也引發北京「前所未有」的反應,近日解放軍不但接連在福建、南海、渤海舉行軍演,據《路透社》報導稱,還有多架共軍戰機和軍艦在2日上午接近台海中線,也讓外界擔憂美中衝突將上升到軍事對抗。但《彭博社》經濟學家奧利克(Tom Orlik)認為,裴洛西訪台不代表世界兩大經濟體將發生軍事衝突,原因有3個:首先,美英日多國的智庫研究都表明,中國將在2030年前後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屆時中國將在軍事、科技及經濟方面變得更加強大和自給自足,而美國則可能因內部危機而無力介入台海爭端,因此北京目前仍選擇以拖待變。第二,如果美中兩強真的開戰,中國需承受美國丟出金融核彈SWIFT制裁的壓力,這將相當程度的打擊中國的金融和經貿體系。但歐美企業在中國的資產可能會被北京反制裁或沒收,西方國家的通膨也會因無法與中國貿易而惡化,美元霸權更會因為大規模制裁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面臨信用受損的窘境,因為中國與全球經濟已緊密相連,包括歐美市場。最後,俄烏戰爭已表明,坐擁全球1/6大宗商品資源的俄羅斯雖然挺過了制裁,且俄軍正緩慢的實現莫斯科試圖達成的軍事和戰略目標。但國內經濟也因此陷入寒冬,更造成大量的軍民傷亡。若北京嘗試武力統一台灣,可能將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
古巴危機時刻重演!美媒披露:拜習通話後裴洛西將造訪亞洲 「台灣行」內容曝光
美媒於美東時間28日下午率先披露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的亞洲行行程,據傳訪問團將於當地時間29日出發,沿途經過日本、南韓、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而訪台行程目前僅列為「暫定」。由於該報導出來的時機正值拜習通話期間,最終裴洛西是否會無視中方的軍事威脅而訪台,持續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彭博社》於28日率先披露的報導稱,裴洛西率領的代表團將於29日出發。裴洛西這次的亞洲行是否列入台灣行程已觸動中美在台海問題上的敏感神經。先前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都對此援引消息人士透露,中方已透過各種管道向美方示警,若裴洛西真的訪台,解放軍將會以軍事手段回應,外界也猜測這些手段除了「戰機伴飛」之外,中方還有可能在台灣上空劃設禁航區、派出機群進入台灣領空,又或是在台海周圍舉行大規模軍演,而據傳美國方面也考慮出動航母及戰機護航裴洛西。這些消息使外界憂心若美中兩國都不願承認自己是「膽小鬼」,則台海危機因擦槍走火被意外引爆的機率就會大幅提升,也導致冷戰時期人類最接近全面核毀滅的古巴危機時刻又再度重演。全球最大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資深政策分析師、於7月出版《美國的大國機遇》一書的作者韋恩(Ali Wyne)就在近期表示:「在全球面臨俄烏戰爭及新冠疫情的挑戰之際,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軍事對抗將更具破壞性。」最初裴洛西在4月因「無症狀確診」而延後亞洲行後,其辦公室對行程內容是否包含台灣就一直三緘其口,更遲遲不願宣布訪問亞洲的確切日期,但日前她的訪台行程卻遭到與政界關係友好的外媒提早曝光而見光死,也顯示華府內部的對中鷹派和鴿派仍在該議題上爭論不休。如今《彭博社》、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終於援引消息人士的披露,指出裴洛西將於29日率團啟程,並沿途造訪日本、南韓、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而外界最關注的台灣行則列為「暫定」(tentative)。不過截至28日,裴洛西辦公室都以安全慣例為由,不願透露出訪行程,美國行政部門也尚未證實美媒的說法。中方認為,裴洛西為美國總統的第2順位接班人,因此與以往的卸任官員或在野黨官員訪台完全不同,帶有強烈的官方色彩。但英國《衛報》指出,這並非美國眾院議長首次訪台,1997年金瑞契(Newt Gingrich)議長也曾出訪台灣,當時北京雖表達不滿,但反應並沒有像當下如此激烈。外界分析,當時中國在綜合國力上遠遠落後美國,面對台灣議題只能被美國予取予求,但情況已今非昔比。美國最終有可能拿裴洛西訪台一事做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至於具體內容除了包括能夠舒緩美國通膨危機的關稅減免之外,華府還有可能希望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國債。
裴洛西訪台恐成籌碼!拜習通話逾2小時傳同意面會、未談關稅議題
拜習通話於美國東岸時間7月28日上午8時33分(台北時間晚間8時30分)正式展開,兩人熱線約2小時17分鐘,並討論一系列重大議題。美匿名官員表示,雙方在通話後都同意安排面對面元首峰會,但並未提及關稅議題。台灣方面,習近平向美方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並提醒拜登在台灣問題上「玩火必自焚」。拜登對此則重申美國政策不變,美方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努力。綜合外媒報導,此次通話是拜登就任總統以來第5次與習近平互動,雙方在前4次中有3次都討論到台灣議題。《中國央視》報導,習近平強調,台灣問題的歷史經緯明明白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和現狀清清楚楚。中美3個聯合公報是雙方的政治承諾,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方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堅決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14億多中國人民的堅定意志。民意不可違,玩火必自焚。美方應該言行一致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履行中美3個聯合公報。《中國央視》續稱,拜登表示,當今世界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美中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人民,也有利於各國人民。美方希望同中方保持暢通對話,增進相互瞭解,避免誤解誤判,尋求在利益交融的領域開展合作,同時妥善管控分歧。拜登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但是中國官媒稱拜登向習近平表達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說法,並未出現在白宮的對話紀要內容中,紀要只有提到美國的政策不變,美方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努力。一位匿名美國官員向《法新社》表示,拜登與習近平討論了面對面峰會的必要性,並同意找出雙方都可以的時間來進行。《路透社》則引述了一位匿名美國高官的說法,報導指出,拜習今天就台灣議題進行了「直接且坦誠的」溝通,此外雙方還討論了糧食和能源危機、俄烏戰爭、氣候變遷和衛生安全等議題,但並未提及互相解除關稅壁壘的事情。也不清楚兩人是否有針對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可能訪台進行討論。英國《衛報》指出,北京日前對裴洛西的訪台計畫表達強烈不滿,甚至警告將以軍事手段回應,但這並非美國眾院議長首次訪台,1997年金瑞契(Newt Gingrich)議長也曾出訪台灣,當時北京雖表達不滿,但反應並沒有像當下如此激烈。外界分析,當時中國在綜合國力上遠遠落後美國,面對台灣議題只能被美國予取予求,但這已今非昔比。美國最終可能拿裴洛西訪台一事做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至於具體議題除了包括能夠減緩美國通膨危機的關稅減免之外,華府還有可能希望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國債。全球最大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資深分析師韋恩(Ali Wyne),在7月出版的最新著作《美國的大國機遇》(America’s Great-Power Opportunity: Revitalizing U.S. Foreign Policy to Meetthe Challenges of Strategic Competition)中指出,華盛頓不應將「抗中」和「抗俄」視為外交政策的主軸,因為這會使美國的外交決策過份地受到這兩國的影響。面對近期裴洛西訪台及台海局勢升溫一事,韋恩指出,2位領導人的通話至少有助於中美兩國降低在台灣問題上出現戰略誤判的可能性,尤其在「全球面臨俄烏戰爭及新冠疫情的挑戰之際,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軍事對抗將更具破壞性。」
禁止北韓試射卻在別人家舉行軍演 金正恩怒嗆雙標:美帝將南韓推向自殺式對抗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昨天(27日)在適逢《韓戰停戰協定》簽署69週年的戰勝節紀念活動上發表談話,並針對即將於8月展開的大規模美韓聯合軍演,以及南韓總統尹錫悅欲強化飛彈系統的決定做出批評,他警告南韓若試圖對北韓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則尹錫悅政權與軍隊必將遭到殲滅,除此之外,金正恩也表示北韓早已準備好與美國發生任何軍事衝突,且核威懾部隊將忠實且迅速地履行使命。據《韓聯社》、《朝中社》的報導,長達19天未在北韓官媒露面的金正恩於27日晚間攜同妻子李雪主前往平壤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塔,參加「戰勝節」紀念活動,過程中金正恩不僅慰勞保家衛國的韓戰老兵,也針對南韓尹錫悅政府和美國發表了極具威脅性的演說。金正恩用強烈的措辭,首次對尹錫悅指名道姓的發出警告,「南韓政權與其軍方正在策畫與我方展開軍事對抗、並試圖以特定的軍事手段『先發制人』的消滅或摧毀我方的部分軍力,如此危險的計畫將立即受到嚴厲的懲罰,尹錫悅政權及其軍隊必將遭到殲滅!」金正恩還表示,目前北韓軍方已做好隨時應對危機的準備,「我國的核威懾部隊將忠實、正確、且迅速地履行自我使命,隨時做好被動員的準備。」除了警告南韓,金正恩還嗆聲美國,「我們已準備好與美國發生任何軍事衝突。美帝國主義打著強化東北亞同盟的幌子,將南韓當局推向自殺式的兩韓對抗。美方將我軍所有常規行動誤認為挑釁和威脅,卻發起嚴重威脅我國安全的大規模聯合軍演,這種來別人家門口撒野的雙標行為簡直就是搶劫。朝美兩國的關係正處於難以挽回的地步,並將局勢推向衝突。」南韓《紐西斯通訊社》則指出,金正恩的演說內容,顯示出兩韓關係、美朝關係已無可避免的陷入了「硬碰硬」的狀態。雖然因為前南韓總統文在寅試圖加強南北韓對話、並於新冠疫情下中斷大規模美韓軍演,而使朝鮮半島局勢相對穩定,不過隨著親美的尹錫悅入主青瓦臺(現已搬遷至龍山總統室),南北韓局勢將更加不樂觀。北韓未來可能以8月舉辦的大規模美韓聯合軍演為由,試射導彈警告美韓兩國、甚至進行第7次核試爆,尤其平壤最近幾個月還測試了據稱可以攜帶核彈頭的超高音速飛彈,將大幅縮短各國因應襲擊的時間。
共機昨又越中線 民進黨強烈譴責並要求立即停止挑釁
針對中共軍機昨(8日)飛越台灣海峽中線一事,民進黨今天表示,中共當局一再對台軍事滋擾,不僅衝擊兩岸關係,更嚴重破壞區域安全秩序,民進黨強烈譴責,要求中共當局立即停止不負責任的挑釁行徑。國防部8日表示,中共空軍戰機在當日上午越過海峽中線,進入我空域。國軍除以地面防空飛彈全程監控外,並於第一時間廣播告警,運用空中偵巡兵力強勢驅離。針對共機昨日再度穿越台灣海峽中線,民進黨今日發布新聞稿強烈譴責。民進黨表示,中共當局一再對台軍事滋擾,衝擊兩岸關係,嚴重破壞區域安全秩序,要求中共當局立即停止不負責任的挑釁行徑。民進黨在新聞稿中指出,對於兩岸關係,台灣始終採不挑釁、不屈服態度,獲得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支持。然而,中共軍事擾台次數與規模卻是變本加厲,不僅顯示中共當局從未放棄對台野心,也在在證明製造兩岸緊張、破壞國際規則與現狀的罪魁禍首就是中共本身。民進黨強調,台灣不會從事軍事對抗,希望能與周邊國家在和平、穩定、可預測且互惠的原則下共存。但若台灣任何一寸主權與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遭受威脅,台灣有堅定自我防衛的決心與能力,也必將竭盡全力捍衛自己。
金正恩突下令「清點戰略物資」 情報人士憂:可能向南韓開戰
才在16日試射彈道飛彈的北韓,傳出金正恩在近日下令盤點國內所有戰略物資,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情勢」,一名消息人士指出,最近金正恩的各種行為都透露出北韓正在進行開戰準備,擔憂平壤當局可能為了轉移人民對日趨嚴重的經濟、民生問題,而向南韓發動進攻。據《每日星報》報導,這位因安全因素而無法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金正恩近日透過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下令各行政區進行戰略物資的盤點與檢查,彈藥、食物與軍服等物品的數量和狀態更被嚴格檢驗。且金正恩已告知軍方高層,要為「不斷變化的國際情勢做準備」,認為金正恩正在進行戰爭準備。消息人士指出,即將就任南韓總統的尹錫悅,雖表示會繼續對北韓敞開對話大門,卻多次承諾要部署更多薩德(THAAD)終端高空防禦飛彈,令北韓政府、尤其是宣傳部門相當緊張,因為宣傳部不斷告訴人民北朝鮮「是世界領先的軍事大國」,如果他們對尹錫悅做出激烈回應,恐怕會與先前的宣傳內容相違背。消息人士認為,儘管北韓清點戰略物資的行為,可能會換來更惡化的國際情勢,但北韓高層、尤其是金正恩可能想透過軍事對抗,甚至是軍事行動來轉移北韓民眾對民生與經濟問題的關注,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南北韓再度開戰。而烏克蘭媒體《TCH》不久前曾披露俄羅斯向北韓尋求協助,雖然平壤已拒絕莫斯科的請求,但時間上的巧合還是不免讓人緊張。
憂兩岸現狀難維持 江啟臣籲重新建立對話機制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早舉行視訊會議,前國民黨主席、立委江啟臣今(16)日指出,兩岸從2016年以來,蔡政府與北京均以更強硬的政策,導致雙方愈加對抗,現狀也愈加難以維持。他呼籲重新建立兩岸對話機制,讓中華民國成為華府與北京之間的和平締造者,從而確保國家與人民的安全。江啟臣今出席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拜登上任一年後的中美台關係」視訊座談會,與民進黨立委何志偉一同針對拜登政府就任以來的國際兩岸情勢,和最新的拜習會事件,進行跨海、跨黨的政策分析與對話。江啟臣認為,雖然拜登政府上任之後所展現的風格與川普大不相同,不過卻並未回到歐巴馬政府的和解戰略,將美中定調為競爭關係,這樣的改變深刻影響「現狀」。江啟臣認為,兩岸從2016年以來,無論是蔡政府還是北京都以更強硬的政策,導致雙方愈加對抗,而在解放軍軍事實力相對提升的情況下,權力平衡日益失衡,現狀也愈加難以維持。對於兩岸現狀是否能維持,江啟臣憂心地說,雖然美國政府清楚表示,支持兩岸維持現狀,但隨著軍事演習擴展到南海,美中前所未有的對抗,讓台灣的壓力非常大,緊張局勢如果繼續升級,將很可能達到臨界點,發生誤判與衝突。江啟臣說,作為曾經經歷台海危機的前海龍蛙兵,他認為緩解緊張局勢的第一步就是對話,因此他同意蔡英文總統上個月接受CNN採訪時所說的,更多溝通能夠減少誤解。但江也質疑,在馬總統時期,兩岸領導人就成功會晤,為何蔡政府沒能做到兩岸溝通;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恐剩軍事對抗,台灣固然要強化國防和嚇阻能力,但戰爭絕對是最後手段,必須用盡一切努力來避免。「讓中華民國成為華府與北京之間的和平締造者,從而確保國家與人民的安全。」江啟臣建議,兩岸對話機制應該要重新建立,化解當前的不穩定和緊張局勢;他強調,和平決不是屈從北京,另外與美國友好並共享民主價值的這層關係並不意味要成為華府的戰爭代理人,而是要避免戰爭爆發。
國防部指共軍封鎖台海能力完備 蔡總統:將強化了解北京當局
中共軍力近年急速成長,不論是航母繞台,或是共機侵擾我防空識別區,已引起國際關注。國防部估計,2025年後,中共封鎖控制台海周邊能力日趨完備,對我防衛作戰形成重大挑戰。蔡英文總統在美國《外交事務》撰文表示,台灣已投入必要資源,強化對北京當局的了解,以減少誤解和誤判的可能性,有助於做出更精確的兩岸決策,台灣並將與周邊國家合作,防止東海、南海及台灣海峽爆發軍事衝突。共機頻擾台 美日澳關注共機侵入我防空識別區西南空域,今年以來已逾600架次,數量頻創新高,引發美日澳等國關注。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昨日對台海局勢表達憂慮,他說,「希望能透過直接對話得到和平解決,我們將繼續密切觀察這一局勢。」茂木並暗示,日本考慮採取行動、應對台灣海峽出現緊急狀況。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及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於美東時間4日在例行記者會均重申美國對中國的挑釁表達高度關切,並強烈敦促北京停止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及經濟施壓與脅迫。但有記者詢問,北京似乎未將華府所言聽進去。莎琪回應稱,華府也與北京「進行私下接觸」,「透過外交管道傳達明確訊息。」她補充,或許這是比較「適合」的管道。至於拜登總統對此有何看法,莎琪稱拜登尚未表態,但強調美中兩國高官一直有聯繫。犯台能力增 海空壓力大立法院外交及國防、財政委員會聯席會議今將審查《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根據書面報告,中共各項軍事準備均以攻台作戰為核心,近年不斷擴大軍事活動及採取灰色地帶行動,企圖消耗我海空戰力。國防部報告指出,中共航母已成軍2艘,並量產運20加油機,有效延伸空中作戰範圍,研判在2025年後,中共區域拒止、反介入及封鎖控制台海周邊能力日趨完備,尤其075型兩棲攻擊艦陸續成軍,三棲快速多點犯台能力驟增,對我防衛作戰形成重大挑戰。國防部長邱國正昨在立院受訪表示,共軍頻繁擾台,對空軍及海軍部隊確實造成很大壓力,但壓力也是助力,能夠督促軍方做好戰備準備。情勢令人憂 盼展開對話對於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台海若發生戰爭,一定會戰到底」,邱國正說,身為國防單位,會努力做好戰備工作,「戰到底」是一直在準備中,這就是軍人的本務。蔡英文在《外交事務》雙月刊撰文指出,北京當局軍事支出持續以二位數成長,日漸強勢的姿態已取代其對和平解決爭端的承諾。儘管情勢令人擔憂,但蔡英文說,台灣人民向全世界宣告,民主不容妥協,台灣在兩岸關係上的立場始終如一:「遇到壓迫不屈服,得到國際支持也不冒進」。就如2016年以來政府一再重申,只要在對等、不設政治前提的原則下,我方將持續以開放態度與北京當局展開對話。她說,台灣也投入必要資源,強化對北京當局的了解,期待能清楚瞭解外在環境的威脅及機會,以迎接挑戰。所謂「必要資源」,黨政人士說明,是指台灣與國際社會持續密切聯繫,並與區域各方理念相近國家協力,透過各種合作,共同降低風險。蔡英文指出,「台灣失守將不只是台灣人民的浩劫,也將瓦解70多年來得以維持和平、卓越經濟發展的安全架構」,台灣不求軍事對抗,希望與周邊國家在和平、穩定、可預測且互惠的原則下共存,但是,「如果我們的民主和生活方式遭受威脅,台灣必將竭盡全力捍衛自己」。
中國海軍規模全球最大!「可用來侵犯台灣」 布林肯重申:美方承諾協助維持台灣
中美地緣政治角力持續升級。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中國對內打壓自由,對外更咄咄逼人,美國完全有理由和責任站出來抵抗中國相關行動。但他強調,中美軍事對抗不符合兩國利益,且拜登政府也不想圍堵中國,而是要「捍衛國際秩序」。布林肯還提到,中國已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可用來侵犯台灣」。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2日播出布林肯的專訪,話題大多圍繞美中關係。布林肯在訪談中表示,中國是美國外交政策上最大的挑戰,美國的目的不是要圍堵、遏制或阻擋中國,只是「中國有軍事、經濟及外交能力,能夠挑戰以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而美國會挺身對抗任何挑戰這個秩序的國家」。布林肯認為,美中關係之所以陷入低谷,問題正是出在中國本身。近年來,「我們看到中國在國內採取更多行動來打壓自由,在境外也表現得更具侵略性」,因為北京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為「世界霸主」。針對台灣問題,布林肯提到,中共解放軍戰機頻繁進入西太平洋,又增派軍艦到南海巡航,「中國已有世上規模最大的海軍,可以用來侵犯台灣」。布林肯重申,根據《台灣關係法》,美方承諾協助維持台灣防禦能力,並確保區域和平與安全。當他被問及華府是否正走向與北京軍事對抗,他回應:「如果走到這一步,或是朝這方向發展,都將嚴重違背美中雙方的利益」。布氏還透露,拜登總統最擔心中方竊取價值數千億美元的商業機密及智慧財產權,「這類行為象徵有人企圖以不公平且敵對的方式進行競爭」,因此美國會聯合「理念相近與同受侵害的國家,一起向北京喊話『不可以這麼做、不允許這麼做』,這樣會更有力量,效果也會更好」。在訪問中,布林肯也不忘再度指控北京在新疆和香港打壓人權。他強調,「我們已明確表態,觀察到新疆維吾爾族人面臨種族滅絕」,但中美無法完全斷絕往來,兩國關係有對抗性、競爭性,還有合作性,處理人權問題時也應考慮兩國的複雜關係。展望未來,布林肯表示,中國的所作所為將會對其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它若面對來自世界廣大地區的責難時,發展經濟將會愈來愈困難。
美國料中國核彈頭 將在10年內增加一倍
美國國防部發表最新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預期中國未來10年核彈頭數量將會從現時約200顆,增加至少一倍,升級到擁有發動陸海空核戰的能力。在報告書中亦提到,中國在某些範圍的發展已經追上、甚至超過美國,像解放軍擁有世界最大的海軍實力,中國擁有350艘軍艦及潛水艦,超過美國的250艘。而以射程500~5500公里的陸基中程導彈方面,中國擁有至少1250枚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事實上,據1987年美國與俄羅斯簽訂的《中程核武條約》,為減少核武器數量,美國被禁止擁有這種導彈,因此過去一直沒有生產和部署500~5500公里之間的的陸基中程導彈。不過2019年美國廢除此條約後,不到3個禮拜內,馬上測試了射程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當時中國外交部曾砲轟美國此舉將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導致軍事對抗升級。美國國防部這份中國軍力報告中也提到,北京未放棄透過武力統一台灣,解放軍繼續加強準備,以防止台灣獨立,並在必要時武力攻擊。
倘若任中國鎮壓香港 美前駐聯大使:下個輪到台灣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海利(Nikki Haley)投書《福斯新聞》(Fox News)指出,香港局勢牽動全球,如果任由中國鎮壓香港,下一個目標就是台灣,將對美國的亞洲盟國構成更大危險。她認為,中國野心昭然若揭,無論在政治、外交、經濟、軍事行動上都有愈來愈擴張的跡象。如果中國出兵鎮壓香港,也可能會用武力控制台灣,美國與中國商務關係就必須走到盡頭。海利28日在《福斯新聞》上發表評論,美國固然不希望與中國開戰,這意味著美國不希望鼓勵中國官員對香港採取任何武力鎮壓行動,使世界變得動蕩不安,美國人應了解,香港未來命運牽動更大的戰略格局,這些都與美國的利益息息相關。文中指出,香港反送中目前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中國政府面臨兩個選擇,中國可以讓步並允許香港人繼續保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或是對香港出兵鎮壓,有鑑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的行逕,強行鎮壓是讓人擔心的一種可能。香港反送中局勢牽動全球。(圖/達志/路透社)海利表示,如果中國鎮壓香港而不用付出代價,中國可能也會決定用武力控制台灣,如果中國襲擊台灣,整個亞洲都會擔心中國的下一個軍事目標是誰。因此海利說「美國在法律上承諾支持台灣的國防政策,我們提供武器給台灣。美國官員幾十年來一直警告,中國不能試圖透過武力改變台灣的地位。」美國雖然無法防止中國以武力鎮壓香港爭取民主的運動,但重要的是應讓中國為強行鎮壓的行動付出代價。海利提議,如果中國鎮壓香港,美國與中國的一切商務都必須中止。中國愈覺得會面臨這類後果,他們就愈不可能發動攻擊,進而起到威嚇中國的效果,接下來的軍事對抗就愈不可能發生。此外,中國若是發動攻擊,會讓世界再次明白自由國家與專制政權之間的巨大差異。世界就會知道中國是怎麼樣的國家,開發中國家也會知道中國是個不安全的夥伴,貿易夥伴也會知道中國不可信任,這就是為何香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