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電子
」 經濟部 AI 英業達 營收 外銷測試機構「DEKRA德凱」插旗林口 斥資10億建總部+實驗室
全球最大獨立非上市專業測試檢驗認證機構DEKRA德凱,正式啟用位於新北市林口的全新台灣企業總部,並新增實驗室設施,強化台灣於資通訊、車聯網、物聯網及智慧車用等關鍵領域的全球市場地位。DEKRA德凱集團執行長Stan Zurkiewicz表示,「此次投資10億元完成台灣企業總部與實驗室的擴建,期待透過升級DEKRA德凱台灣在無線通訊、車聯網、智慧物聯網、人工智慧及通訊安全等領域的認證技術與服務能力,持續協助台灣產業客戶迎戰全球市場的快速發展。」DEKRA德凱台灣企業總部選址於林口,新落成的總部與實驗室,擴增多達36間專業實驗室,連同既有位於華亞、新竹地區共99間專業實驗室,涵蓋電磁相容、汽車電子、人工智慧運算技術、資安評估與測試等領域,更有超過350台的設備能提供可靠度驗證,進一步提升DEKRA德凱在台灣的軟硬體設施與測試能量。新實驗室的投入將加速DEKRA德凱台灣提供一站式更全面、先進的測試與認證服務,在新落成的實驗室中,3米半電波暗室內具備全台唯一的高頻吸波棉自動收納功能,僅1分40秒即可完成吸波材架設,大幅提升測試精準度與效率;而10米電波暗室無門檻設計則可進行VSCC相關整車測試,以滿足市場對於車用EMC測試的高度需求。在軟實力方面,DEKRA德凱擁有業界獨家優勢,同時具備 CCC(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汽車連接聯盟)及 MFi CarPlay, CarKey 數位鑰匙測試授權,支持全球汽車製造商與零組件供應商推出符合規範的產品。此外,DEKRA還為汽車供應鏈提供 ISO 26262、ISO/SAE 21434、ISO 27001 / TISAX 及 Automotive SPICE 等整合式解決方案,全方位提升產品安全性與合規性。透過此次重大投資與實驗室升級,DEKRA德凱台灣展現積極應對未來技術變革的集團DNA,將針對智慧車用電子、AI伺服器、雲端運算等領域提供更全面的測試與認證解決方案,並加強在資安合規、電動車基礎設施測試等方面的技術投入,可以一站式 「硬體驗證」加「軟體資安」,雙管齊下的整合解決方案。
台積電ADR夜盤一度漲破7.2% 股價站上200美元新高
台積電 (2330)17日舉行法說會、並公布第三季財報,在AI需求拉抬下果然勢不可擋,毛利率、營益率都超越財測高標,分別為57.8%、47.5%,單季獲利破3千億元大關創新高,每股稅後純益12.54元,在法說會進行時,台積電ADR在美股夜盤漲幅一度衝破7.2%。台股17日終場收在23053.84點,小漲42.86點、漲幅0.19%,成交金額為3720.82億元,但台積電在法說會前,股價反而下跌10元、跌幅0.96%,以1035元作收,成交量破5萬張,網友直覺反應是受到前一天艾司摩爾(ASML)暴雷影響,但也有股民熱議,以歷史經驗來看,法說會就是要放空。不過台積電在美股16日正常交易時間,以186美元作收,上漲0.35美元、0.19%,隨著台積電在台灣時間的下午舉行法說會,在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大力稱讚AI需求強勁與半導體復甦,美股夜盤愈戰愈勇,漲幅一度突破7%,股價衝破200美元,最高來到201美元,漲逾7.2%,後續漲勢稍緩。連帶也拉著艾司摩爾(ASML)在美股夜盤漲逾3%,來到704美元,重要客戶輝達(NVIDIA)漲2.7%至139.5美元、高通也漲1.45%至173.96美元,超微漲2%至159.3美元,美超微漲3%至50.46美元。臉書上也引爆所有財經網紅與網友熱議「偉哉台積」、「明天股價噴射」、「資本支出沒減少,ASML訂單卻下修,表示台積電真的獨霸武林」。台積電第三季7奈米占營收17%,5奈米32%,3奈米約20%;以應用別來看,HPC比重過半達51%,智慧型手機34%,物聯網7%,車用電子5%,消費性電子1%,其他約2%。
廣達小金雞達明機器人26日登興櫃 首日120元飆衝至480元
廣達(2382)旗下小金雞達明機器人(4585)在26日以每股120元登陸興櫃,以167元開出後,9點半左右就衝上480元鎖死,漲約3倍,在興櫃市場榮登前9強;廣達也母以子貴,盤中股價站上275.5元、上漲1.1%,創8月底以來新高。達明機器人成立於2015年,為廣達集團旗下廣明光電的轉投資子公司,並於2021年獲得日本自動化大廠歐姆龍的策略投資,是AI協作型機器人手臂大廠。2023年營收12.6億元,稅後淨利0.11億元,每股盈餘0.12元。累計今年前8月營收為9.56億元,年增17.4%,為歷史新高。上半年稅後淨利0.48億元,每股盈餘0.5元。達明目前機械手臂年產能約3000多台,生產據點主要在台灣,全球設有銷售通路,應用於半導體、車用電子及電子產業,未來可望搶進物流和倉儲產業。除銷售自研的協作型機器人手臂,近來積極開發AI軟體,並提供智慧工廠系統整合解決方案。達明董事長何世池表示,機器人內建視覺辨識系統,並具備AI推論能力後,客戶若採用相關產品,成本約是競爭對手的十分之一不到。達明表示,第四季表現將優於第三季,隨著全球景氣回溫,達明預計2025年營運將優於今年。
與台積電合資德廠動土日 英飛凌贈台灣偏鄉ADAS系統助消防人車安全
德國半導體大廠英飛凌(Infineon)與台積電(2330)在德國合作的「歐積電」20日動土,同一天,英飛凌在台灣也舉行公益活動,捐贈全台首創的大型車先進駕駛輔助及管理系統(ADAS),將優先安裝於屏東縣、嘉義縣及台東縣等偏鄉,及有迫切需求地區的消防車輛,用半導體技術維護消防人員的安全。英飛凌台灣董事總經理陳志豪表示,看好台灣在AI領域的發展,在系統整合、軟體應用與節能等領域有許多合作。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萬件大型車事故,居各類車種肇事率之冠,事故死亡率更高達3%,目前台灣政府正參照聯合國盲點資訊系統法規,計畫於2027年實施,規範大型車所有型式新車須配備盲點警示系統。而全球車用半導體龍頭英飛凌這次與飛鳥車用電子、臺灣守護者聯盟社會公益協會合作開發出來的大型車輔助管理系統,全面配備盲點偵測警示、車內二氧化碳偵測器及影像回傳系統,其中包括英飛凌的60GHz毫米波雷達感測器,能偵測物體存在,應用於大型車兩側3.5米內內輪差盲區的偵測;車內環境偵測器則是內建英飛凌先進技術的PAS二氧化碳感測器,可持續檢測車內二氧化碳濃度並提出警告,讓駕駛不會因二氧濃度過高而產生疲倦的嗜睡風險。陳志豪表示,他們與飛鳥車電合作多年,去年是以英飛凌的感測及物聯網技術所建置的AIoT系統,改善弱勢群體及長者的居住安全,今年則是做出行安全,其實也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帶動更多相關企業貢獻所長。飛鳥車電董事長兼總經理胡龍融表示,他小時候看過火災現場,簡直是惡夢,一直希望能為消防盡心力,這次除了使用英飛凌最先進的半導體元件,也根據消防車實際需求、台灣道路和用路情況,量身打造的大型車先進輔助駕駛及管理系統,除了是全台首創,也計畫在未來將此套系統銷售至海外市場。英飛凌日前也宣布在台灣成立「先進汽車暨無線通訊半導體研發中心」,攜手在地的產學研合作夥伴,預計投資12億元,下一代車用晶片的設計研發、製造與封裝測試將在台灣完成。近日與光寶科技(2301) 共同宣布,加強雙方新創計畫,促進人工智慧及永續領域的創新與合作交流,也攜手聯發科技(2454)及其他合作夥伴,共同開發一款基於英飛凌TRAVEO™ CYT4DN 微控制器系列和入門級聯發科技Dimensity Auto SoC解決方案的易用型座艙方案,減少了硬體和軟體的系統物料成本,在台灣可說是相當積極。
AI領域需求強勁!四公股銀統籌國巨385億元聯貸 創被動元件最大規模
由華南銀行、臺灣銀行、第一銀行及合作金庫統籌主辦國巨(2327)新台幣385億元聯合授信案於上週五(21日)簽約。本聯合授信案主要為償還國巨的銀行借款和充實中期營運週轉資金,由華南銀行擔任額度管理銀行。簽約典禮由國巨公司執行長王淡如與華南銀行董事長張雲鵬共同出席。此次聯貸案條件結合ESG永續連結指標,透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能源耗用量及用水回收率等指標,鼓勵企業遵循永續發展原則,共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透過綠色金融的力量引領企業共創綠色永續價值。由華南銀行擔任額度管理銀行,並邀集兆豐銀行、農業金庫、土地銀行、彰化銀行及新光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參與。 華銀指出,本聯合授信案以300億元推出,在金融同業踴躍參與下,短期間內即超額認購籌組完成,最終以385億元結案,顯見金融同業對於國巨的經營績效及未來發展給予高度認同與肯定。國巨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全球被動元件前三大領先地位的產品—電阻、電容、電感的電子零組件及全方位服務的供應商,歷年來持續透過創新及併購,廣度佈局利基型應用市場及擴展全球銷售通路以發揮營運綜效。近來隨著AI人工智慧、5G/IoT、電動車等應用愈加廣泛,來自AI伺服器、AI筆電及AI智慧手機、高速運算、資料中心、車用電子、工業規格、航太及醫療等領域對被動元件的需求強勁且用量大幅增加。此次完成的聯貸案,也將持續提供國巨未來營運上的資金挹注,以支持公司長期營運成長動能,持續擴大全球營運規模及提升國際競爭力。
台灣形象展柏林登場 粗估帶5000萬美元商機
繼前兩年進入美日之後,台灣形象展也敲開歐洲大門。「2024年歐洲台灣形象展」今(10日)在德國柏林146年歷史德國電信大樓登場,110家台企展示最新技術與產品。外貿協會估計,首屆商機至少可有5000萬美元(15.8億台幣)。形象展同時在隔壁舉辦「台歐半導體論壇」,雙方科技大廠都到場交流,進一步商談科技合作。歐洲台灣形象展登場,台德政要與產業代表都出席力挺,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右)及歐盟成長總署網絡與治理署署長Jakub Boratynski(左),共同踢出共創共榮的一球。(圖/貿協提供)適逢四年一度的歐洲國家盃在柏林開打,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以踢出象徵台歐合作共創共榮的致勝球中,為展場揭開序幕,並請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青少年「親愛愛樂」弦樂團,演奏特別編寫的台歐共創四部曲,為雙邊合作獻上祝福。現場除我國經濟部貿易署長江文若、駐德國台北代表大使處謝志偉到場外,德國國會議員暨德台協會主席 Dr.Marcus Faber、歐盟執委會成長總署網絡與治理署署長 Mr.Jakub Boratynski,德國經濟部次長 Dr. Franziska Brantner則以預錄方式祝賀,表示半導體製造能力 建立於生態系,會為台德關係建立更深厚基礎。黃志芳表示,歐洲是最重要經貿夥伴,也是最大經濟體,柏林則在創新、文藝有重要地位,又是歐洲心臟地帶。這次為切合歐洲數位轉型、綠色轉型兩大政策 ,從台灣帶來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110家台企國家隊。像是電動載具、無人機載具、充電、共享及車載產品, AI先進醫療科技產品。這次歐洲形象展不只是強調經濟,也強調文化藝術。現場布置蘭花牆,把27國國旗用奈米噴染在花朵上,讓外賓非常驚艷。並從故宮帶來到道具馬 ,配合18世紀著名的東方宮廷畫師郎世寧10駿馬圖投射,透過AR裝置,可觀賞百匹駿馬活躍掌上。對於首屆歐洲形象展可帶來的商機 ,黃志芳指出,以柏林展覽豐富度不下於東南亞形象展估算,商機不下於5000萬美元。展覽另一大亮點是辦理「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科技大廠台積電、聯發科、瑞昱都派高層前來,其他像輝達(NVIDIA)、電子材料供應大廠默克(Merck)、車用晶片大廠英飛凌(Infineon)等。GlobalFoundries(格羅芳德)、Linde(林德)、NXP(恩智浦)全到場。台歐雙方共同探討半導體供應鏈管理、車用電子領域的合作,同時也觸及半導體人才培育與技術創新。 看到台灣奈米噴染歐盟27國旗在蘭花花葉上,現場歐洲貴賓對此感到非常驚豔。(圖/貿協提供)
數發經濟2部長COMPUTEX宣示 親曝產業目標「台股選股趨勢」密碼
總統賴清德520上任以來第一場公開出席致詞活動,即是台北市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不僅三度提及「投資台灣」產業AI應用化等目標,並允諾政府一定會穩定供電、多元綠電、建立屬於台灣資料中心、提供超級電腦服務、培養科技業人才等三大保證。賴清德出席台北市國際電腦展COMPUTEX開幕典禮致詞前,除了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分別代表主辦單位歡迎各界致詞外,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經濟部長郭智輝也上台說明政府的相關政策,賴清德還特別強調「是數位發展部」非數位部。經濟部長郭智輝(中)4日強調,產創條例修法擴大列入投資抵減產業項目。(圖/周志龍攝)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表示,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的主題「Connecting AI」,顯示AI愈加人工智慧化很重要的一項工具,數位發展部幫政府、企業做數位轉型,除了推動「打詐、數位韌性、數位展業」三項目標,還有即是要在二年內也就是到2026年,要將「軟體、AI、資安」作為經濟發展的三項重點,打造為新的兆元產業,展現台灣豐厚的科技實力。經濟部長郭智輝則表示,從台北國際電腦展精湛科技、豐沛展覽內容來看,可預見將來,AI覆蓋食衣住行育樂與醫療,台灣位於AI關鍵地位,電腦展正式宣告AI時代的來臨,過去夢想日後實現,每天的生活一早有智慧管家提醒起床,無人機送早餐,智慧電動車載送我們上班,智慧醫療跟蹤我們一天的健康狀況。在數位發展、低碳洪流之下,從半導體基礎技術、筆電、伺服器、智慧手機、車用電子等,飛速發展,精密晶片不可或缺,9成以上高階晶片在台灣生產,製程領先全球,台灣扮演關鍵角色。經濟部為掌握生成式AI關鍵技術產業革命機會,協助IC產業投入晶片系統研發,加速產業技術創新,確保IC設計業者在五年內能成為前二名,除了在創新方案對焦在高階運算、高階AI半導體技術,在產創條例第10條之一的修法上,保留智慧機械、5G、資安設備服務等列入投資抵減,並擴大到購買、節能減碳、AI應用、IC設計、工具等。並協助中小企業海外布局採取「以大帶小」方式,由大企業帶著中小企業,讓海外台商在布局海外例如日本、美國、歐盟、東南亞等形成生產聚落,降低中小企業發展障礙,共同邁向2025年淨零;台灣的美食、觀光、健康與美容也是有利產業,要將台灣好產品行銷到全世界。賴清德開幕典禮致詞前參觀英特爾、MIS微星科技、Acer宏碁、ASUS華碩電腦等攤位展場,了解AI相關應用創新服務與產品。
緯創配現金股利2.6元 林憲銘:「伺服器+AI產品」今年獲利表現有機會過半
被法人稱為「2024年AI伺服器最大贏家」的緯創(3231)30日舉行股東大會,面對外界關心實際的AI市況,總經理林建勳表示,目前的市場需求還是很大,不管是哪種機型,只要有出貨就都是贏家。不過30日不敵大盤頹勢,盤中下跌約1%,在115元左右力撐平盤。股東會通過配發現金股利每股2.6元,為近12年新高。緯創去年合併營收為8671億元,雖然年減12%,但毛利率增長至80%,創歷史新高,合併營業利益率3.2%,合併營業利益為273.9億元,合併稅前盈餘為243.21億元,歸屬母公司的稅後淨利為新台幣114.72億元,每股盈餘為新台幣4.08元。主要產品表現,以AI運算、網通、售後服務事業成長較為突出,其餘產品線則因市場需求降溫,呈持平或略為衰退。緯創董事長林憲銘一開場就笑說,下周是台北電腦展(COMPUTEX),「台灣很熱鬧,現在這個產業,是大趨勢下的熱點,是蓬勃發展的產業!」,未來幾年AI將成為必需品,目前看好伺服器表現將超乎預期、也超前整體市場,就緯創現階段來說,雖然伺服器占營收過半仍需要時間,但今年「伺服器+AI產品」的獲利表現有機會過半。林建勳表示,緯創去年組織改造,與緯創智能整合後綜效逐漸發揮,撤出部份效益率較低的事業,轉進較高毛利項目後,公司的體質與競爭力已更加強勁,得以面對來自市場、科技與地緣政治相關的挑戰,近期供應鏈需要密切觀察、回應變化,重新思考佈局,今年在台灣、越南、美國、墨西哥與印度,都有廠區新建工程進行。緯創也將增加研發投資力道,特別是HPC相關領域的研發,也會持續產業組合的轉型工程,包括擴大高毛利事業的營收,像是AI伺服器、工業電腦(IPC)及售後服務等領域的業務,預期今年AI伺服器的業績仍將大有斬獲,而車用電子業務雖在起步,也會看到成長。
股東會行情噴發! 聯發科一度飆漲停價1310元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今(27日)召開股東會,外資看好聯發科未來營運受惠AI及邊緣運算趨勢將成長,且適逢COMPUTEX前夕,市場預期其與輝達(Nvidia)合作AI PC晶片及汽車平台的進度備受矚目。聯發科早盤股價受到股東會行情影響,大漲逾110元,攻上漲停價1310元,創歷史新高,市值一舉突破2兆元大關。聯發科跨足AI PC處理器市場,與輝達合作的Arm架構PC晶片處理器,將於明年上半年量產。聯發科首季毛利率52.4%,EPS為19.85元,每股賺將近兩個股本。聯發科股價今開高走高,以1235元開出後,一路衝至漲停價1310元,上漲115元、漲幅9.62%;成交量放大到逾6400張,已超過上週五全天交易量。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示,去年充滿機會與挑戰,同時生成式 AI、車用、聯網技術持續演進,升級需求及未來機會蓬勃發展。5G旗艦晶片營收在去年大幅成長約70%,全年營收達到 4,334 億元,每股盈餘為新台幣 48.51 元,並貢獻超過10億美元的營收。此外,聯發科日前宣佈與輝達在全球車用電子市場的合作,共同為新一代軟體定義汽車提供卓越解決方案;電源管理晶片方面,聯發科持續拓展至新領域,為儲存器和伺服器提供具低能耗、精確感應和高效能產品,以完整的解決方案支持客戶需求。蔡明介指出,隨著未來AI在邊緣運算與雲端運算領域的不斷成長,聯發科技具備的業界領先高運算、低功耗處理器、AI 運算、有線及無線連結等關鍵技術,透過與全球生態系夥伴合作,將在這快速成長的市場中扮演關鍵的賦能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在6月4至7日開展,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日抵台,準備6月2日至台大演講,也預計展開一連串拜訪行程,包括台積電、聯發科、技嘉、和碩、雲達、緯創、緯穎、英業達等廠商。
康舒攜美充電業ChargePoint參展 「手機大小」直流轉換器17日亮相
康舒科技(6282)今年首度參加2024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除展示已出貨至美、日車廠的車用電源外,還首度公開最新研發的「800V 3kW 直流轉換器」,面積僅一支手機,是本次展覽中最大亮點。同時,也邀請合作夥伴ChargePoint展出先進充電樁技術及解決方案。康舒科技今年展示900V SiC直流轉換器、400V 125kW 4 in 1電動動力整合系統及800V 250kW SiC電機驅控器及800V 3kW 直流轉換器,其中,900V SiC直流轉換器應用碳化矽功率模組,系統效率高達93%以上,已於2021年量產,並供貨至美國新興豪華車廠銷售全球。康舒首度公開最新研發的「800V 3kW 直流轉換器」,面積僅一支手機大小。(圖/康舒提供)康舒也提到,400V 125kW 4 in 1電動動力整合系統除了輕量化設計外,還能在嚴苛溫度範圍下運作,且已於2023年供貨給日本車廠並獲得高度肯定;800V 250kW SiC電機驅控器採用碳化矽功率模組,驅動系統效率可高達98%,除了具備過壓、過流、過溫及短路保護等多重安全機制,還運用先進高頻開關控制技術,實現體積縮減與高功率密度設計而800V 3kW 直流轉換器產品面積相當於一支手機,重量僅1.5公斤,除可減少使用空間及車載重量,其功率密度可達6.0kW/L、最高系統效率可達98%,也能減少能量損耗,提高續航里程。此外,康舒科技的合作夥伴ChargePoint,是美國知名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領導廠商,雙方共同推動電動交通的發展,其車用電源解決方案已進入量產,並獲美、日等大廠訂單。
經濟部攜手中華汽車無人車隊9月上路 未來4年砸50億研發智慧車電
經濟部於17日至20日的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設立台灣車輛移動研發聯盟(mTARC)主題館,展示法人與產業在車輛智慧化與電動化領域共18項科技專案研發成果。其中,自駕車隊列技術除獲國際汽車技術大獎肯定外,今年將與中華汽車(2204)合作,預計9月展開無人物流車隊上路運行,可解決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下,物流人力短缺的困境,透過車輛科技的進步,改變產業營運模式。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表示,全球車輛產業持續朝向電動化、智慧化2大重要浪潮發展。國際能源署(IEA)預估,至2030年時美國和歐洲銷售車輛中將有60%是電動車;此外,產調機構預期2028年自動駕駛等級L2以上車輛市占率超過50%,全球智慧車用電子商機在2030年將達到5,000億美元。未來4年,經濟部規劃投入50億元科專資源,補助法人與業者在電動車與智慧車電領域的研發及驗證能量建立,協助產業佈局國際供應鏈。經濟部表示,mTARC主題館今年展出的技術,已與中華汽車、Toyota、義隆電子(2458)、宏佳騰(1599)、六和機械、蓋亞汽車等27間廠商合作。現場所展示由車輛中心研發的自駕車隊列技術,是MIT技術首次獲得汽車研發界奧斯卡獎之稱的AutoTech Breakthrough Awards肯定,其是將多輛自駕車組成類似輕軌的運輸模式,已與六和機械共同投入實車試驗運行,並將在今年9月與中華汽車展開無人物流車隊測試,帶動國內供應商推展至泰國、馬來西亞及日本等市場。此外,工研院最新研發的「智慧駕訓班監考機器人」得到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支持,已在日本Toyota駕訓班集團實地測試及獲得認可,將於今年實際落地應用。這項技術運用純視覺高精定位系統,無需依賴光達和雷達,就能準確定位車輛,透過在專用車上安裝AI偵測及評量模組,能自動化地對考試駕駛人進行客觀精準的評估,解決高齡化社會中考官人力不足的問題,還能促進駕駛定期換發駕照的效率,提升整體用路人的安全。目前,這項技術在台灣和日本共計約4.3萬台駕訓班車、1,600個場地的應用潛力,可以快速部署至多個地點。會場也展示車輛中心透過科技專案支持所開發的機車防鎖死煞車系統(ABS),其性能不僅媲美國際大廠,因應台灣氣候更強化濕滑路面的煞車性能,讓雨天時的煞車距離縮短近9%,提升機車行車安全。此技術已取得多項國際專利,並技轉六和機械及易碼科技進行量產,由於可將車廠開發時間降低50%,獲得宏佳騰、哈特佛、中華汽車及蓋亞汽車等車廠採用,已搭載於一般重型機車、物流車及全地型車等各種車款,累積訂單超過6萬套,在台市占率超過2成,打破以往國外廠商壟斷的局面。
受惠AI NB+車用雙利多 法人樂看邁科今年營運增2成
散熱廠邁科(6831)受惠車用、AI NB雙利多發酵,2023年營收幾乎掛零的車用,2024年車用散熱產品將明顯放量。NB部分,邁科總經理林俊宏表示,AI伺服器散熱需求不減,預期將成為今年一大成長動能;法人樂看邁科2024年營收、獲利有望年增2成。林俊宏分享,今年強勁動能來自AI加速卡與車用。隨著AI PC陸續放量搶市,以公司今年營收動能來看, NB有望成長10至20%,伺服器成長10%以上;至於車用由於2023年車用營收幾近掛零,預估今年量能出來,有望占營收比重至5至10%,而AI伺服器去年就占 30%,今年則有望持平。林俊宏表示,邁科去年各產品線出貨量穩定成長,下半年後營運漸入佳境,隨著AI帶動伺服器算力需求大增,國際晶片大廠相繼推出更高階GPU,以滿足 AI 運算需求,但因算力大幅提升,晶片所產生的熱能不斷增加,為避免晶片中的電路因過熱而出現錯誤動作,晶片有效散熱為當務之急。林俊宏指出,近年很夯的伺服器散熱產品,儼然成為邁科去年營運成長的大助力,現有伺服器主要客戶,包括神達、技剛、智邦,其中智邦主要出貨給亞馬遜。估今年伺服器出貨仍有1成的成長空間,且由NB打入華碩五至六個系列。另外在車用方面,隨著車用自動化駕駛系統快速普及,以及電動車滲透率不斷提升,車用電子需求越來越大,同步推升散熱產品加溫,邁科在車用產品布局已久,並在去年通過中國一線車廠認證,已在去年底開始小量出貨,接下來將打進日系車廠,有利後市動能。除中系客戶估2024年第二季放量外,日系客戶亦規畫2024年第三季開模,並於2025年正式出貨,預期2024年車用占比會有明顯成長。展望今年營運,林俊宏表示,兩大成長動能還是在車用和AI NB。AI伺服器散熱需求不減,預期將成為今年一大成長動能,2023年只拿下華碩一至二個系列,2024年則五至六個系列到手;車用則因才剛起步,基期較低,成長力道相對強勁,散熱產品今年將明顯放量,可望為成長動能最大的產品線,並規劃擴大車用與伺服器產能來滿足日益增長的訂單需求。邁科2023年營收16.42億元,年增2.1%,毛利率23.36%;稅後淨利約1億元、年增19.69%,估算每股純益(EPS)2.03 元,獲利成長力明顯超越營收成長力。
2月電力景氣燈連3綠!半導體用電年增14% 台綜院:電子業復甦態勢明朗
台綜院周五(22日)發布二月電力景氣燈號,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少,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年減1.21%;不過累計一至二月全國產業用電量年增3.73%,主要受惠人工智慧(AI)和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拓展,半導體及相關產業用電需求增加,帶動整體產業電力景氣燈號連續第3個月亮出綠燈。台綜院表示,今年初以來,由於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擴展,台灣對外貿易改善,製造業生產動能回升。2月適逢農曆春節假期,製造業用電需求較去年同期減少;但服務業因節慶效應,用電量不減反升,抵銷部分用電減幅,並支撐經濟成長表現。進一步觀察半導體業,台綜院指出,因應數位轉型和AI商機,晶圓代工、先進封裝需求激增,且5奈米、3奈米等先進製程需求強勁,產能維持高利用率,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發展。二月半導體業用電量,較去年同期呈爆發性成長14%,燈號續呈綠燈,半導體業景氣復甦態勢已逐漸明朗,並預估電子業營運將逐季走升。觀察產業表現,電子科技產業生產動能強勁,包括半導體業、光電材料業、電腦電子與光學製品業等,不受春節效應影響,2月用電量皆較去年同期成長;反觀傳統產業,包括化學材料業、塑橡膠業及機械設備業等,受國際終端需求疲軟及春節假期雙重因素,用電量大幅滑落。整體來看,2月因農曆春節長假,製造業用電需求較去年同期減少,不過服務業受惠節慶效應,用電量不減反升,抵消部分用電減幅,並支撐經濟成長表現;整體電力景氣燈號續亮綠燈,2月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則為5.1%。展望未來,台綜院指出,全球經濟、利率走向及通膨前景等不確定性風險仍高,後續須持續關注對產業影響力道。
毅嘉前2月營收年增近10% 樂看電子車用需求成長
毅嘉(2402)2月營收受到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影響,單月營收略下滑至6.33億元,月減7.25%、年增7%;前2月營收 13.15 億元,年增9.79%,寫下10年來同期新高。展望今年,毅嘉看好今年電子車用產品需求樂觀,整體出貨仍然受惠於客戶需求強勁,全年營運可望呈現逐季增溫趨勢。毅嘉日前公告2月自結合併營收約6.33億元,年增加7%,其中,軟板整合元件產品之營收為5.28億元,機構整合元件產品之營收為1.05億元;前2月累計營收13.15億元、年增加10%;去年第四季稅前盈餘1.6億元,季減20.4%、年減14%,每股稅前盈餘0.52元;去年全年稅前盈餘5.49億元,年增15%,每股稅前盈餘1.78元。毅嘉表示,中國產能占比仍達9成,馬來西亞與台灣則占1成,其中,馬來西亞廠目前主要是軟板後段製程,提供光通訊客戶應用在 AI、運算中心、超級電腦等,預計今年會增加車用客戶。此外,該公司為因應車用客戶持續成長,未來將增加馬來西亞的投資金額,包含廠房與土地,新廠規劃今年動土,毅嘉估未來三年資本支出約15億元。毅嘉表示,整體出貨受惠於客戶需求帶動,雖2月營運雖受到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影響,但是單月自結合併營收金額仍來到6.3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由於今年車用電子產品需求展望樂觀,主要客戶需求仍然強勁,預期將可帶動毅嘉今年度整體營運逐季增溫。
AI強勢發展+年前備貨效應 1月工業生產指數終結連19黑
經濟部29日公布1月工業生產統計,受惠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挹注,以及農曆年前備貨效應,加上去年1月適逢農曆春節,比較基數偏低影響,1月工業生產指數91.83、年增15.98,製造業生產指數91.68,年增16.63%,雙雙結束連續19個月負成長。資訊電子產業方面,受惠人工智慧與高速運算等應用持續拓展,加上 IC 設計、大尺寸面板在去年同月比較基數偏低下呈現增產,致電子零 組件業年增10.73%;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則受惠人工智慧應用及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暢旺,加上手機鏡頭訂單成長,年增35.30%。傳統產業中,因客戶年前備貨需求增加,廠商趕工出貨,加上去年同月部分產線歲修以及春節假期基數較低因素,帶動基本金屬業年增 19.80%、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增8.88%、機械設備業年增19.41%;汽車 及其零件業則年增42.52%,主因汽車零件受惠內外銷訂單增加,加上 電動轎車持續熱銷所致。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成長步伐仍受高利率,以及美中科技爭端、俄烏 戰爭、以巴及紅海衝突等因素干擾,惟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科技持續拓展,加上半導體高階製程訂單挹注,可望推升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升。
受惠需求回溫!晶技樂看AI產品達10%佔比 股價周漲2.56%
頻率元件龍頭廠晶技(3042)今年受惠AI伺服器及WiFi 7等帶動石英元件升級潮,成為Nvidia等GPU與半導體廠供應商,並迎來網通、手機及車用的多元市場需求的成長。晶技預估今年營收將恢復成長,本周股價量能溫和放大,23日股價以100元作收,周漲幅達2.56%,股價並已站上所均線,將挑戰前波104.5元的高點。晶技兩、三年前就開始參與AI相關產品研發設計,目前已成為Nvidia等GPU及半導體廠供應商之一。並預估去年AI佔比約7%,今年可望達10%,受惠於AI建置及車用電子客戶需求強勁,且石英元件歷經一年多庫存調整,產業景氣已現落底訊號,晶技樂觀預期,第二季起營運可望展現成長力道,全年業績可望優於去年。由於AI傳輸均強調低延遲、低抖動,隨著各大CSP全力啟動AI伺服器、資料中心建置,帶動高階產品石英晶體與晶振需求湧現,為石英元件產業挹注新成長動能。且AI新應用進入高成長期,高頻高速傳輸需求帶動網通設備及終端元件升級潮,並加速WiFi 7新技術導入,各元件及設備升級需求強勁。在車用電子方面,晶技受惠智能車滲透率提升,目前對車用產品接單滿載,寧波新增新生產線預計在第二季投產,有助獲利動能提升,在總體營收占比可望明顯向上攀。晶技預期,今年應用於汽車領域AI產品佔比約2%,目前車用石英晶體市佔率為10%,公司目標是2025年市佔能倍增至20%。董事長林萬興看好在AI及EV推動下,今年及明年石英元件產業值得期待。受惠終端客戶需求回溫,晶技1月合併營收9.98億元、年增36.5%,營業淨利為1.88億元,年增55.6%;稅前盈餘2.44億元,為4個月來獲利新高,月增143%,年增258%,每股稅前賺0.79元。
電子二代型男2/「不喜歡輸的感覺」 54歲董座葉力誠新任務:從車子到外太空
「2024年將會是英業達的『AI轉型元年』!」1月26日的集團旺年會記者會上,54歲的葉力誠帶領一眾高層排排坐、接受記者「拷問」,這場是葉力誠執掌新董座半年來的成績發布,也是他首次登上集團旺年會會場,他向台下6000名員工表達一整年來努力工作的感謝,員工們也都望向舞台,好奇這位新董會講些什麼。他語速不快、聲音低沉,一句句地向員工傾訴,就像怕大家沒有聽清楚,他希望集團的大家都在自己位置上利用AI技術,將長年累積起來的研發、生產等實力全面數位轉型,更有效率,今年也將是英業達啟動ESG的一年,讓公司更加完美,「2024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將產能填滿」。記者會上一字排開,包括有英業達個人電腦事業群總經理張輝、英業達總經理蔡枝安、英業達財務長暨發言人游進寶與英華達董事長何代水;葉力誠確認眾家高層都發言完畢後,再侃侃而談自己的想法,他們的相處看起來不像是眾人簇擁的創辦人二代,反而像是各司其職的專業經理人同事。英業達前董事長卓桐華自認是為了培養年輕一輩的人才,才擔任董事長一職。(圖/報系資料照)「新的經營團隊至少年輕20歲!」2023年6月,電子五哥股東會由英業達打頭陣,當時的董事長卓桐華宣布卸任、啟動世代交替,由創辦人葉國一次子、當時的策略中心執行副總葉力誠擔綱,其他的專業經理人也陸續到位。老臣向CTWANT記者提及這個新董座的行事風格,「他很尊重專業經理人的意見,在收納所有意見後做出裁示,在全球投資佈局方面很熟悉,就像是運籌帷幄的角色」。絕對不是只想著坐領紅利的富二代。身為電子五哥中最老牌的,英業達已啟動三輪接班,2008年由創辦人、現任英業達會長的葉國一交棒李詩欽、2017年轉給卓桐華,當時卓桐華說過,自己最大的任務是培養年輕一輩高階人才,他僅算是「過程」,年輕一輩逐步跟上、管理英業達,才算完成世代交棒,而在2023年宣布交棒當天,卓桐華甚至笑得合不攏嘴。以同業廣達為例,目前仍是第一代創辦人林百里、梁次震經營,加上台灣的電子科技業,跟傳統產業不同,很難透過「耳濡目染」就能學會,所以大多是採取專業經理人制度,被認為是「傳賢不傳子」的行業;而身為電子五哥目前第一個、也是唯一交棒給第二代的英業達來說,正在書寫歷史,不管成功與否,都是為台灣的電子業接班做下一個新的範例。其實葉國一曾在2009年於其他媒體專訪時提到,1951年在美國成立的王安電腦,就是因為創辦人執意讓兒子接班,最終導致公司分崩離析,所以「我不會讓兒子進來,而是鼓勵他們創立新事業,我會在後面支持他們。」而今,葉力誠的出任董座卻像是水到渠成。葉國一的兩個兒子葉力銓和葉力誠,原本是要以「蘭花」當主業,葉國一在2003年成立蘭花公司皇基,在越南種蘭花與房地產開發,沒想到合夥公司接連出包、導致營運出問題,讓兄弟倆台灣、越南兩邊跑,哥哥當董事長、弟弟是總經理,從不懂蘭花、一步步科學化管理,引進電子業觀念,7千坪溫室的灑水、施肥、溫度設定全透過電腦控制,成功打入最龜毛的日本市場,也在2010年轉虧為盈。目前哥哥葉力銓的主力還是海外事業,而葉力誠因碩士念資訊管理,在做蘭花生意前,英業達集團有很多相關專案急需人手,他還一度「隱姓埋名」進公司工作,甚至帶睡袋在公司窩了半年。葉力誠在2018年逐步進入公司治理,他曾說,原本覺得種蘭花很開心,但後來葉國一多次跟他說,雖然原本規畫要是傳賢不傳子,但葉家和溫家是英業達的最大股東,「身為大股東,應該負起責任」,當時他覺得「只是一場新遊戲的開始」,所以擔任當時董事長卓桐華的特助,然後一步步走到現在。葉力誠畢業於美國佩斯大學資訊所碩士,出任過英研智能移動董事長、上海時聖企業管理諮詢總經理、網英科技董事長,葉國一甚至還安排他去中華開發投資部歷練,這些經歷也可看出他的接班鋪路,2020年正式進入英業達董事會,並接任新事業中心策略長,負責推動創新轉型,近年將公司觸角持續朝車用電子、邊緣運算、AI、5G 等應用市場邁進。葉力誠曾「隱姓埋名」進英業達工作,而今正式成為掌門人。(圖/黃威彬攝)雖然留著一頭型男的洋派大鬍子,談話間仍維持著英業達一貫的低調不張揚,但講起他看好的新事業就眉飛色舞,「期望最高的就是車載」,葉力誠說,英業達2017年就踏入車載領域,今年較去年會成長,且期望在明後年可以大幅成長,且在2027年將貢獻千億營收;未來的目標還有AIoT、邊緣 AI、5G 甚至是 6G,以及低軌衛星等,將積極布局全球,全球製造只是英業達的第一步,接下來是全球運營,各地都會有決策群,讓決策更有效率。葉力誠曾在12年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了句「不喜歡輸的感覺」,而今,這股力量在當前瞬息萬變的全球科技戰時,能帶領長年保守經營的英業達走向何方,各界都很期待。從車子到外太空,在他平靜緩慢的語速下,其實包含著巨大的野心與版圖。
電子二代型男1/父子都愛伍佰高唱「世界第一等」 英業達新董座強攻AI矽智財再拚1千億
2024年1月26日,在英業達席開600桌的旺年會上,「搖滾教父」伍佰在舞台上大唱〈世界第一等〉、〈台灣製造〉等多首神曲,而離舞台最近的一對父子檔不約而同地隨著音樂、拿起手機拍下伍佰的熱力四射,那是英業達創辦人葉國一,以及他的二兒子、剛在2023年6月接下董事長棒子的葉力誠。「會找伍佰這樣的搖滾大咖來旺年會,就是『新人新氣象』嘛!」集團的老員工開心地說道。因為新冠疫情,上次英業達的實體尾牙是在2020年,當時有550桌、請來的壓軸藝人是擅長優雅迷幻的林宥嘉,再前一年則是475桌,歌手是李千娜和A-lin,也可見英業達集團的「進化」,2023年集團合併營收為5417.45億元,而電子業最重要的毛利率,2023年第三季時,以5.21%創下24季新高。1975年成立的英業達,由葉國一與鄭清和共同創辦,並邀請李詩欽一同加入;溫世仁則是在1980年加入、擔任廠長。一開始是製造計算機、電話機,後來進入筆記型電腦與伺服器製造領域,近年來邁入雲端運算、無線通訊、智慧裝置及物聯網等,與廣達、緯創、仁寶、和碩合稱「電子代工五哥」,但他在業界一直都是個「特別」與「低調」的存在,「基本上就是埋頭苦幹型,扎扎實實作事,做幾份事說多少話,股價也一直不溫不火的。」科技同業向CTWANT記者這樣評價。2023年起,ChatGPT橫空出世,加上GPU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這個最強代言人,只要跟AI有關聯的族群,都成為當紅炸子雞,法人機構常報明牌的前五大夯股,則是台積電、廣達、聯發科、世芯-KY及台達電等;像是相關IP族群,沒有工廠等生產設備,毛利相對高,所以很多成了台股「千金股」,包括創意、力旺、M31等IP廠。英業達在媒體行銷方面相對低調,AI利多消息就只發了新聞稿。(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英業達官網)熱熱鬧鬧的AI浪潮中,低調的英業達原本鮮少出現在媒體前,所以在眾多IP概念股一飛衝天的時候,完全沒趕上浪頭,然而英業達在2023年12月12日宣布推出 VectorMesh 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有低功耗、高效能以及高彈性架構三大優勢,由英業達IP自研設計,且獲得兩家國際IC設計大廠採用,傳出其中一家是拿來做AI PC,這才讓大家發現,英業達才是本土電子代工廠中,首家有能力自研AI晶片並有出貨「實績」的IP概念股,13日開盤跳空漲停鎖在47元。車載產品是董座看好的新事業,希望在2027年貢獻千億營收。(圖/翻攝英業達臉書)統一投顧預期,2024年台灣整體企業獲利將達3.5兆元,年增率18.3%,其中電子業因AI需求催動、庫存調整結束,獲利動能最強,看好「電子為王」,統一投顧證券分析師陳杰瑞預估,市場主流仍落在AI ASIC、AI PC與AI手機。分析師與投顧們眼中的2024最夯股票,電子業人人都想沾上邊,有一分成績、巴不得吹噓到十分,沒想到英業達反而謙虛起來,沒有畫大餅,甚至還幫大家踩煞車。英業達董事長葉力誠在今年旺年會前、率一級主管聯合開記者會時,提到這個「利多」時,秉持著英業達一貫的低調,葉力誠說,這個IP「有一點小小的成果,是晶片裡很小的區塊,在影像裡做出有效運算、減低功耗」,有些客戶已經放入其IC設計裡,這是英業達一直以來的強項,從最上游提供給客戶、跟客戶一起成長,「但目前對整體營收貢獻度不大。」對AI伺服器來說,總經理蔡枝安也說了「大實話」,他說,AI伺服器可以抵好幾台傳統的伺服器,所以當客戶選擇購買AI伺服器時,就會減少通用型伺服器的採購,所以2023年時AI 伺服器占其5% 到6%,今年則有望達 10%,但一般型的今年大約就只會有個位數成長。英業達在AI伺服器和AI PC領域都有涉獵。(合成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英業達臉書)至於最近外界討論度極高的AI PC,英業達個人電腦事業群總經理張輝則認為,2024年市場還是會以傳統PC為主,畢竟目前還沒有很突出的應用變化,對於終端的消費者來說誘因不足,然而AI的確是觸發市場成長的新興產品,需要時間醞釀和消化,「2024年是AI PC醞釀期,預估2025年到2026年才會有明顯成果」,不過英業達都有佈局。儘管英業達集團一貫的風格,就是行事穩健、話說得保守,不過葉力誠接棒後,老臣們有感受到他的衝勁了,「他的身分就像是『總裁』,聽取眾人意見後,裁決事情時非常明快!」集團高層向CTWANT記者透露,在接棒董事長前,他是2020年起在新事業部門歷練,所以對於相關的產業都很熟稔,也很積極,包括穿戴式裝置、醫療、以及車用電子等,都是新董座的心頭好,這方面就很拚了。
聯發科2023年EPS 48.51元 估Q1營收持平或季減6%
IC設計龍頭廠聯發科(2454)今(31日)舉行法說會,公布2023年財報,其中第四季營收1295.6億元,季增17.7%,年增19.7%;稅後純益257.1億元,季增38.5%,年增38.9%,每股稅後純益16.15元。全年營收4334.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48.51元。展望第一季,聯發科預期以美金對台幣匯率1比31.2計算,營收約1218-1296億元之間,與前一季約持平至下滑6%。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表示,去年第四季表現營收受優於預期的手機需求帶動,超出營運目標範圍的高標,毛利率48.3%,較前季增加0.9個百分點,也達到營運目標範圍的高標。蔡力行說明,手機業務在第四季營收較前一季增加53%,佔公司64%的營收。季成長動能主要是來自5G和4G需求,及旗艦晶片天璣9300的成功放量。累計2023年,手機晶片營收強勁成長70%,由於旗艦晶片天璣9300得到市場相當正面的反饋,市佔率將持續提升。聯發科預估,2024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成長低個位數百分比(1-3%),大約12 億支,其中5G滲透率,將從2023年的57%-59%,提升到61%-63%;另外生成式AI不僅推動手機的升級需求,也帶動整體旗艦級和高階手機市場的成長。全球5G持續升級和旗艦手機晶片的市佔率擴張將是今年手機業務的重要動能。蔡力行指出,聯發科積極與全球客戶合作,尋求在旗艦級手機晶片、無線連網、企業級ASIC、車用電子及ARM架構運算領域的成長機會。2024年將持續推進這些新項目,其中幾項業務預計將自2025年底進入量產。因此2024年將是聯發科下一個成長階段的開始。
手機龍頭尬車2/造車新勢力「華小魅」成形 小米雷軍左打保時捷右踢特斯拉
新出爐的2023年全球汽車出口大國,不是老面孔日本、德國,而是中國大陸,以522.1萬台成績狠狠甩開排名第二的日本430萬台。儘管大陸因俄羅斯發起烏俄戰爭遭出口抵制而有了汽車大買家,但其新能源汽車占1/3出口量的驚人氣勢,更讓歐美車業刮目相看,尤其造車新勢力已從「蔚小理」,打到新成軍的手機幫「華小魅」。儘管台灣民眾無緣乘駕這些最新、最豪、最炫的中國汽車,但車用電子市場仍充滿商機。「你去看看中國大陸的那三家『蔚小理』、看特斯拉,它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的數據,還有所謂的數據行銷,這會是台灣未來的機會。」最近忙著將台灣電動機車技術輸出東南亞的金庫資本總經理丁學文表示。大陸造車市場可說是百花齊放,特別是新能源車。在大陸政策補貼下,2011年成軍的寧德時代成了全球電動車電池龍頭,另一家電池起家的比亞迪,2002切入造車,十年後宣布停產燃油車、專作電動車,如今已是大陸電動車一哥,2014年起陸續成軍的蔚來、小鵬、理想等,從新能源汽車設計、行車軟體模組到周邊充電設施與電池技術,都是「Made In China」,被稱為「造車新勢力」的「蔚小理」。這股新勢力,如今又有了新加入者,就是大陸三大手機廠華為、小米及魅族。手機品牌魅族已跟老牌車廠吉利結合,今年開始打造新車。(圖/翻攝自宅宅中地官網、星紀魅族官網)1987年成立的華為,從電信設備起家坐大,20年前跨入手機市場,迅速成長為中國第一品牌,2015也打入全球前三大,也因此2018年開打的美中貿易戰中首家遭制裁,隔年華為轉戰電動車市場,2021年與老牌車廠長安推出「阿維塔」,搭載Huawei Inside全端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接著與賽力斯合推「問界」系列車款,「智界」則和奇瑞合作,未來還將與北汽及江淮另推兩個「界」的車款。以去年12月26日登場的問界M9為例,除了高階智慧駕駛系統、豪華裝飾,還有鴻蒙4.0座艙,駕駛、娛樂、工作全場景互相串連,售價人民幣50萬元起、大約新台幣220萬元,去年底預購已逾5萬台,預計今年2月26日交貨。平安證券預計,華爲的深度賦能車型,包括問界、智界、阿維塔在2024年銷量有望達67萬台,在大陸零售量可能超過特斯拉,成爲高端新能源市場的重要角色。問界M9上市當天,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形容「馬路上能看到的最強大的 SUV。」隔天的27日,中國手機二哥、小米創辦人雷軍在微博寫道,「深知汽車工業的複雜、開拓的不易,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先行者致敬」,並直接點名比亞迪、蔚小理、寧德時代和華為,豪不客氣地下戰帖。緊接著28日,小米首款新能源車SU7技術發表會登場,雷軍高喊自家新車是全球最高規格,「在駕駛性等機械素質上,希望能媲美保時捷Taycan Turbo;在智慧化上,希望能媲美Tesla Model S。」「價格有點貴,但是有理由的貴。」他還發下豪語,15到20年將拚入全球前五大車廠。大陸媒體曾分析「小米在走華為的路」,在小米14系列手機上,雷軍採用很多類似華為技術和做法,華為研發鴻蒙系統、小米有澎湃OS,也將小米生態產品連接;去年小米的確以超過18%的市占率站上中國國產品牌第一。另一手機廠商魅族在去年11月宣布2024年第一季啟動造車,推出MEIZU DreamCar MX,有自行研發的Flyme Auto汽車智能座艙操作系統,也應用在吉利汽車旗下領克08車款。新一代造車勢力手機幫「華小魅」儼然成形,在當前大陸汽車市場瘋狂競爭、利潤不多之際,能否打開新局,各界高度期待。關注兩岸產業發展的丁學文說,「電動車是軟體加硬體,不可能一家公司全包起來做,且目前正在蓬勃發展,有很多可能性。」他提醒台廠,不要再從製造業的角度去創新製程,而是「有容乃大、跟全世界合作發展」。中國的傳統與新創車廠高達180多家,競爭激烈。(圖/新華社)在大陸從事汽車零組件的台商表示,智慧電動車就像是有四個輪子的手機,產業鏈間需緊密合作,異業結盟例子也會愈來愈多,過去大陸汽車業大多是跟外商合資、以獲取外國的經驗和技術,現在他們不管是車界的前輩或後起之秀也自己抱團,像是小鵬和大衆,長安攜手華爲、也跟蔚來汽車合作。不過,中國車廠實在太多,包括傳統與新創車廠合計高達180多家,現在又「嚴重內捲」(在體制內相互廝殺),已經有銷量規模小、資金鏈緊張的弱勢品牌被淘汰,「所以找到對的策略夥伴很重要。」這位台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