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調適假
」中秋節「準備請假連休了嗎?」 他哀嚎:老闆要親發三節獎金
下周二(17日)即將迎來中秋節,然而今年沒有彈性放假,要連假出遊只能排休。因此也有網友笑問,「偷偷地問大家,有人16日已經準備請假的嗎?」文章曝光後也引來不少上班族爽喊,「我們公司直接放假4天」、「豈止16日,13+18日攏呼一樂去。」但也有人嘆「老闆要親手發中秋節獎金,不能請。」有網友昨(13日)在《Threads》好奇發文詢問,「偷偷地問大家,有人9/16已經準備請假的嗎?」貼文曝光至今已吸引3200多個讚,以及130多則留言。貼文曝光後也因此引發網友熱議,有公司官方帳號炫耀,「我們公司直接放假4天」,還有人歡呼「公司自己叫大家放假欸,沒特休的直接請假不扣全勤」、「已請好的我」、「我朋友直接請兩個禮拜,我叫他30日星期一再來上班」、「豈止16日,13+18日攏呼一樂去」、「主管請假了,身為社畜怎麼能請假,當然要把握沒大人的時間」。還有大學生也加入請假行列,「916開學,打算放到918了。」不過也有人哀嚎「老闆要親手發中秋節獎金,不能請。好聰明,當全勤獎金在發」、「想請,結果特休已經全部拿去請確診休假了」、「禮拜一有專題課,做不出成品就死當,不敢請」、「我昨天就請假了」。還有網友打算偷吃步,「我我我...我那天會肚子痛」、「身心調適假已準備」、「準時9/16早上8點打電話請假」、「生理假就是要用在這種時候ㄚ。」
北市高中職身心假線上請 讓學生保有隱私
為照顧學生身心靈健康,全國高中職配合教育部政策,讓學生每學期有3天「身心調適假」。台北市教育局設計關懷小卡,幫助學生正確運用身心調適假,此外,學生也可透過線上系統請假保障隱私,不過,議員認為關懷小卡的提醒,恐讓學生產生罪惡感不敢請假,進入職場後沒有身心調適假,可能也會有適應不良狀況。教育部今年在「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加入身心調適假,但明文規定,每次請假必須以「半日」或「全日」為單位申請,且無需檢附證明文件,但學生在申請前需取得家長同意,學校也將定期向輔導單位報告學生請假情況,期中考及期末考期間不得請身心調適假,請假後將無法獲得全勤獎。經統計,北市自8月30日至9月2日,有4校、4名學生請身心調適假。教育局表示,為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特別製作關懷小卡,羅列自我檢核項目,包括「情緒嚴重低落疲倦」、「課業壓力過重喘不過氣」、「被同儕孤立或排擠心情低落」、「對未來感到徬徨需要重整思緒」,提醒學生合理運用身心調適假,並非為享樂或逃避。教育局說明,當學生確定要請身心調適假,可透過校務行政系統及酷課App完成請假手續,不僅保障學生隱私,還能讓家長與學校即時掌握學生請假狀況,此外,學校可結合心理師入校資源,為學生提供免費心理諮詢。民進黨北市議員林延鳳指出,教育局發放關懷小卡讓學生了解請假用意,立意雖良善但方式有點過時,讓人聯想到過去軍中被詬病的「小卡文化」,關懷小卡提醒學生請身心調適假就沒有全勤,還要請假前確認自己「不是為了享樂或逃避學習責任」,可能令想請假但求好心切的學生產生罪惡感不敢請假。國民黨議員曾獻瑩認為,現在高中職學生如果很習慣請身心調適假,一旦進入沒有身心調適假的職場,恐會有適應不良狀況。台北市高職學生家長會聯合會蔡巧貴表示,身心調適假剛開始實施,仍需要一段時間觀察效果,目前北市每天都會統計各校學生上課人數,多數家長和老師皆有保持良好溝通,老師也會密切關注學生出席率和上課情況,因此不必過度擔心身心調適假會被學生當作不上課的藉口。
高中職「身心調適假」上路!4情況應自我評估 北市學生可APP線上請假
讓學生重「心」出發!高中職學生「身心調適假」自113學年度(今年8月)起正式上路,每位學生每學期均有3日可申請,且為讓學生理解「身心調適假」相關規定,並提供學生評估身心狀況是否需要休息充電,台北市教育局製作關懷小卡,設計4個自我檢核項目,考量自身狀況,決定是否需要請假進行調適。據台北市政府官網指出,依教育部發布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身心調適假實施注意事項,身心調適假每次以「半日」或「全日」為申請單位,申請身心調適假不需要檢附相關證明,但學生申請前應先行取得家長同意,學校亦將定期提供輔導單位掌握學生請假情形,及早追蹤學生身心狀況,同時讓學生能自我察覺。台北市教育局表示,自112學年度第2學期起,台北市立大學增設了心理健康假,大直高中也於112學年度第2學期參與試辦計畫,參考學校試辦經驗後,教育局製作了「身心調適假關懷小卡」,於小卡正面提醒學生身心調適假請假規則,並在小卡背面以「我感到情緒嚴重低落、疲倦」、「我感到課業壓力過重、喘不過氣」、「我覺得被同儕孤立或排擠,心情低落」、「我對未來感到徬徨,需要重整思緒」簡單的自我檢核項目,讓學生正視並察覺自己情緒低落的具體原因。身心調適假關懷小卡。(圖/翻攝自台北市政府官網)「身心調適假」每學期有3日可申請。(圖/翻攝自台北市政府官網)不過,教育局也提醒,定期評量期間不得請身心調適假,一旦請身心調適假則無法全勤。最後,教育局提到,配合教育部增設身心調適假,北市校務行政系統及酷課APP線上請假系統亦同步更新,學生經評估自我情緒嚴重低落時,可透過線上完成身心調適假請假手續,不僅保障學生的隱私,也讓學生家長及學校能即時掌握學生的請假狀況,定期追蹤並適時給予學生需要的輔導協助。而教育局提建議,學校可結合北市心理師入校資源等相關管道,提供學生免費心理諮。
8月新制懶人包!3次免費心理諮商「擴至45歲」 罕病SMA藥物「放寬給付」
目前時間已經來到7月底,在8月份,有多項重要政策、法規有進行變更,其中涵蓋了醫療、交通、教育、勞工環境等領域,像是衛福部擴大了免費心理諮商的對象範圍到45歲、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藥物放寬給付,另外業主必須幫勞工提供適當的降溫設備,否則會面臨到罰款。綜合媒體報導指出,8月新制在醫療方面有兩項變動,一是衛福部擴大了免費心理諮商的對象範圍,從原本的15至30歲擴大到15至45歲,預計將有6萬人受惠,服務人次可達19萬。同時,健保署也宣布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藥物進行放寬給付,包含「背針、口服」2用藥,約280名病友將因此受益。交通方面,台鐵推出了新的電子票證常客回饋優惠,搭乘次數越多,優惠越大,最高可享受8折優惠。此外,台鐵還推出了30日和60日兩種電子定期票方案,為乘客提供更多選擇。教育領域部分,教育部公布了新的督導辦法,禁止在早自習、午休等時間進行考試,同時也規定國三升學模擬考不得在寒暑假結束後的第一周舉行。除此之外,高中職學生將獲得新的「身心調適假」,每學期最多可請3天。另外體育署也修改了體適能測試的內容,將「仰臥起坐」改為「仰臥捲腹」,並新增了「漸速耐力折返跑」項目。在勞工權益保護方面,勞動部修訂了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要求雇主在高溫天氣下必須提供適當的降溫設備,否則將面臨3萬至30萬罰鍰。內政部則計劃在8月開始提供免費的住宅租賃法律諮詢服務,以協助租屋族維護自身權益。環境保護也是此次變更的重點之一。環境部宣布將於8月15日開始實施國內碳權交易及移轉管理辦法,為我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奠定基礎。
國高中生也有心理假? 青民協發起連署「1天逾3千人響應」…教育部回應了
心理健康議題近年備受重視,就在112學年第二學期,全台共有43所大專院校設有心理健康假。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以下簡稱青民協)發起「支持國高中心理健康假盡快上路」連署,今(16)日已有超過3000人響應。青民協也盼以此呼籲教育部重視國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盡快推出相應配套措施。教育部對此回應,目前規劃3月起依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試辦。青民協引述教育部統計資料指出,2016年到2020年,國小學生到大學生試圖結束生命的通報案件數,已從1089件增加到8730件,5年內成長8倍之多,而到112學年上學期為止,已有39所大學或五專心理假制度上路,直到下學期也會再有4校跟進實施,目前確定已有43所大專院校已經或即將實施心理假。青民協發起「支持國高中心理健康假盡快上路」連署,獲得3176名學生響應,當中共有2678名高中生與498名國中生,外加去年7月發起的「臺灣青年身心狀況普查暨心理健康假政策調查問卷」,收到1462份回覆內容,其中約有6成6填答者、共計968名為高中職階段學生,且有8成7的受測人士表態支持心理健康假,當中9成認為心理健康假有助學生的心理健康。該份調查內容揭示,超過一半的13歲至18歲的國高中學生對於「擔心將來無法進入好學校」抱有極度沉重的壓力;大學生普遍「擔心未來無法找到理想的工作」。青民協強調,多數大學規定學生每學期最多只能請3天或5天的心理健康假,而事實上只要透過天數上限,就能有效防止學生請假過多的問題;雖然部分學校規定達到特定天數就必須要提供證明,不過多數學校不需檢附相關就醫證明。青民協提到,心理健康假提供一段時間給予學生喘息與調適的機會,有助減輕他們的情緒負擔、消化和排解壓力,從而發揮「預防」與「社會溝通」的功能,也讓感到心理疲憊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可供休息恢復,而非在要求「認真上進、全勤為美德」的社會氛圍之下硬撐,導致心理健康惡化;再者,能使心理健康議題浮上檯面。青民協透露,第10屆立法院不分黨派立法委員關注「心理健康假」議題,形成跨黨派共識,因此它不該只出現在大專校院,期待教育部儘快規劃國高中的心理假制度,並在校園落實。教育部對此回應,國教署111年12月至112年4月邀請專家學者、教師團體代表、家長團體代表、兒少代表及學校代表等召開8次諮詢會議,並於112年5月徵詢各地方政府之意見,針對各個重要議題蒐整相關團體代表及人員的實務意見,力求凝聚共識、穩健推動。教育部提到,為讓「身心調適假」制度順利推行,現已研訂相關試辦計畫及注意事項(草案),規劃113年3月起依各校意願開放高中試辦,可就學校試辦經驗訂定相關配套措施,同時透過多元方式強化宣導,期盼國高中心理健康假能於113學年度穩健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