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症
」 身心症職場霸凌患者求助身心科!常見3症狀曝光 醫揭治療阻礙
近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發生一名公務員疑似因遭遇職場霸凌,選擇輕生的悲劇,震驚社會各界。對此,桃園醫院精神科醫師王紹丞也指出,自己在門診中經常接觸到因職場霸凌而尋求醫療幫助的病人,這些病人常常表現出失眠、做惡夢和強烈焦慮等症狀。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近日發生一起職場悲劇,一名39歲的吳姓公務員於本月4日疑因無法承受職場壓力,在辦公室內輕生。事件引發外界質疑,指控北分署長謝宜容涉及職場霸凌,甚至有同事爆料早在今年2月已有人向勞動部提出陳情,但問題未獲解決,反而傳出謝宜容威脅處罰告密者。勞動部於20日針對此事召開考績會,明確劃分責任並依法追究。北分署長謝宜容因管理不當,記兩大過並遭免職;勞發署署長蔡孟良記一大過,並被調離主管職;北分署副分署長李燕玲記申誡兩次;北分署秘書室主任劉麗利記小過一次。勞動部長何佩珊強調,將依據考績會決議迅速處理,並全面檢視內部管理機制。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桃園醫院王紹丞醫師指出,自己在門診中經常接觸到因職場霸凌而尋求醫療幫助的病人,許多受害者在律師建議下前來診所,尋求醫療證明以支持後續的法律行動。這些病人常常表現出失眠、做惡夢和強烈焦慮等身心症狀,然而治療過程中卻充滿了阻礙,患者常在繁瑣的蒐證和訴訟程序中感到壓力倍增,進一步加重心理負擔。王紹丞解釋,診斷過程中確定患者是否因職場壓力罹患相關疾病,不僅需依賴患者的主觀陳述,更需要經由長時間、多次的門診觀察,甚至需要心理評估報告的輔助。常見的診斷包括焦慮、憂鬱、急性壓力反應或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而這些診斷需要專業細緻的辨識。針對職場壓力日益增加的現象,王紹丞也呼籲,應提升對職場心理健康的關注,提供基層員工更多支持與保障,減少心理壓力對身心的長期侵害。唯有改善工作環境,才能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人夫出軌10年嫩妹小三「2度墮胎、產女」 妻抓包求償百萬
人妻小萱陸軍中校退伍,而丈夫阿國出軌10年,不僅跟年輕嫩妹小艾(均化名)發生多次關係,還2度墮胎、產女,被小萱抓包後提告求償100萬元,法院判2人要賠償60萬元。判決書指出,小萱跟阿國在1999年結婚,婚後育有2女,均已成年,小艾知道阿國有家庭,還是在2013年起跟阿國交往,小艾還多次懷孕,曾墮胎2次,另外又在2020年和今年1月各各產下1女,小萱在去年年底才知道此事,顯然2人逾越普通朋友間一般社交行為,小萱要提告2人,並求償100萬元。阿國辯稱,對小萱說法,他不不爭執,也願意賠償,但希望金額可以低一點,他每月收入扣除貸款後是負數,小艾也要養2個年幼小孩,無力負擔100萬。法院認為,小萱稱配偶權遭侵犯而致罹患身心疾病,病情加劇,也提出證明書,阿國說她在任軍職時已有身心症狀,曾因投資失利而有身心科就診紀錄,由診斷證明書無法證明罹患身心疾病原因為何,所以這部分主張難認定。法院表示,阿國婚外情長達10年以上,小艾也曾墮胎生子,小萱陸軍中校退伍,目前無業,月領退休俸約40000餘元,阿國現在開便利商店月入5到6萬等,判2人要賠償60萬元。全案確定。
遭檢舉涉無照諮商 賴佩霞現身北檢出庭
去年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搭檔參選正副總統的藝人賴佩霞,日前遭人檢舉不具心理師資格,卻對外宣稱提出心理諮商服務,涉嫌違反《心理師法》,台北衛生局開罰3萬元,並將賴佩霞函送偵辦,台北地檢署今日上午首度以被告身分傳喚賴佩霞到案說明。民眾發現,賴佩霞在「賴佩霞/好好說話」網站上宣稱提供情緒精神、身心症狀等議題的一對一諮詢服務,80分鐘的課程,收費高達2.3萬,然而她不具心理師證書,卻提供心理諮商相關服務,認為她違反《心理師法》之嫌,因此,向台北市衛生局提出檢舉。台北市衛生局日前通知賴佩霞說明後,認為她涉違反《心理師法》的「非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不得為心理治療或心理諮商廣告」規定,依法裁處新台幣3萬元罰鍰。賴佩霞曾為此發3點聲明,表示絕無蓄意違法的意圖;因參選公職而引來插曲,實感遺憾;對於所謂違法之認定,尚有陳述未明之處,目前相關程序亦依法持續進行中,正由熟悉相關法規者包含律師等彙整可證清白之書狀資料,待撰擬完成後,定會將詳細內容向大眾完整說明,而台北市衛生局認為,賴佩霞另涉及《心理師法》第42條第1項「未取得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資格,擅自執行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業務」,因此將相關事證函送北檢偵辦。
方文琳自爆罹患食道癌!嘆愛喝「高粱酒、熱湯」 江蕙奔醫院探望
59歲女星方文琳昨(25)日深夜突在社群上自曝6月底罹患食道癌,表示現在身體康復才敢寫出來。她回顧過去生活習慣,發現「這幾年來我都在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還有平常也超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但就是傷害了食道,最主要還是濃烈的高粱吧!」手術後住院期間,感謝好友江蕙來探望她,方文琳隔空向她喊話,「我們都要健健康康的。」方文琳昨深夜突在臉書上自曝,6月底健檢時確診罹患食道癌零期,她分享整個過程,透露女兒拿起報告才發現有紅字疑似是食道癌,正常人的指數0-3,方文琳高達9.8。等待兩天的切片報告之中,方文琳和女兒皆忐忑不安,女兒還一度忍不住淚崩向她宣洩情緒:「不該妳會有啊,這癌幾乎是以男性為主,都是妳!都是妳愛喝高粱!」方文琳回想過往的生活習慣,這些年來她在睡前都會喝一小杯濃度58度的高粱酒,因為一喝就可熟睡7、8個小時,更是她更年期煩躁身心症狀的睡前放鬆解藥;平時方文琳也超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但就是傷害了食道。」報告出爐後,證實是食道癌零期,醫生評估不需要切除食道,只需要除掉10公分的腫瘤,將近5小時的手術。方文琳憶起術後吞嚥困難、很痛,「有說忍不住可以吃止痛,但我不願意,因為必須記取教訓,我無法忘記女兒滿是淚水無助的雙眼,看得我心都要碎了。」至今方文琳已術後滿2個月,定期回診追蹤身體已無大礙,也才敢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方文琳談到好友江蕙在她住院期間來探望的趣事,「一般來探望病人不就都帶水果、營養補給之類的,你們知道我這可愛的阿姐帶啥?一大盒保濕面膜哈哈哈!」江蕙告訴她:「病房冷氣很強皮膚要顧好,看我是不是很細心啊!」由於江蕙也曾罹癌,方文琳在文末隔空向她喊話「我愛妳,我們都要健健康康的。」江蕙(左)和方文琳是多年好友。(圖/方文琳臉書)
暑假毒陷阱4/藥癮兒「過動症比例居冠」 15歲前染毒成癮率增5倍
正值暑假,當孩子多出很多閒晃的時間,更容易嘗試各式毒品,專家向CTWANT透露,15歲前開始使用酒精及藥物的青少年,後續出現藥癮的機率高出5倍,而藥癮而中以過動症比例最高,推測身心症狀與藥癮會彼此疊加,讓脆弱的孩童更脆弱。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少精神科醫師賴柔吟表示,初次使用成癮物質年齡,與後續藥酒癮出現機率有關,在15歲前開始使用酒精及藥物的青少年,後續出現藥癮的機率高出5倍。衛福部心健司司長陳亮妤表示,自己過去所做研究顯示,成癮青少年78%有身心狀況,其中最高比率者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占比約4成,其次是憂鬱症占3成。該研究是由身心科醫師親自訪談204位士林地院轉介至台北市毒品防制中心的青少年,進而發現青少年藥癮問題,可能源自於背後的身心問題。陳亮妤認為,此現象除了醫療問題,更是家庭、社會問題。陳亮妤說,社經地位弱勢的家庭,對孩子身心變化難以立即察覺,特別是ADHD的孩子,可能只認為是好動活潑,假若孩子又不慎暴露在容易接觸毒品的環境中,當他們首次碰觸毒品,使用後的反應竟能壓抑不安暴躁,恐從此步上成癮之路。賴柔吟則認為,臨床上青少年藥癮常見的共病、多重診斷,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焦慮症等,包含ADHD在內,許多藥癮少年的共病與特定腦區發展不良有關,雖未必直接與藥癮相關聯,但身心症狀與藥癮問題會彼此疊加,讓脆弱的孩童更脆弱。法務部保護司科長彭洪麗指出,目前毒品防制是以「個人」為單位,並由衛生單位負責,政府雖已發現毒品使用不單是個人問題,還涉及家庭或是社經等問題,並將毒品防制納入社安網的一環,但社福系統的架構與毒品防制的架構截然不同,是以「家庭」為服務單位。陳亮妤表示,在政策上應該「先看到人」,而非依照單位職掌切割,社福單位輔導的脆弱家庭孩子可能有衛政單位應處理的精神疾病,教育單位負責同儕相處問題,社安網最重要的觀念是轉銜,串連醫療、司法、校園、民間團體等系統幫助藥癮青少年,所以各單位的合作更加重要。彭洪麗說,為確保後續服務精準度,個案在接受毒防中心服務前,必須至現場接受評估,但各縣市僅設有一家毒防中心,對民眾而言近便性不足,經行政院跨部會討論後,決議由衛福部在目前6個藥癮示範中心、140處毒品相關醫療處遇機構,增設個案報導據點,提升服務可近性,再由毒防中心加強與前述單位聯繫,取得評估資料、統一開案。毒品不只是醫療問題,其實也與社福息息相關,高風險家庭下的孩子更容易接觸毒品。(圖/報系資料照)防制毒品深入社區相當重要,40歲的阿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國中時期因同儕的關係,好奇之下誤觸毒品,國中畢業未繼續升學,加入幫派,透過非法管道賺快錢,曾經為了妻小金盆洗手,但鮮少從事正當工作的他,早已與社會脫節,只能接些臨時性的工作,加上十年前婚姻失敗,喪志的阿文因此罹患了憂鬱症,再次接觸毒品,複雜的交友圈,使阿文再次跌進毒品的深淵裡。後來阿文接受南投毒防中心的輔導,毒防中心個管員鼓勵阿文進入治療性社區戒癮,並定時到醫院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成功戒癮 重新回歸社會。南投毒防中心表示,剛開始接觸阿文時他的思緒混亂、自我價值感低落,無穩定工作又被許多生活瑣事困擾,導致無法穩定接受治療,與家人間的關係時常產生衝突。後來在毒防中心耐心陪伴下,慢慢解決阿文生活中的困難,並提供家庭支持服務,協助修復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漸漸地阿文願意敞開自己的心,分享他的生活,也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主動提出想至治療性社區戒癮居住,學習一技之長,最後終於戒癮成功。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認為想讓青少年遠離毒品,強化家庭關係是其中的重要關鍵,除了保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管道之外,也可提醒孩子毒品危害的後果,以及同儕相處時,不必迎合而失去自已的原則與判斷力,同時也要多關心孩子交友狀況,才能避免孩子不慎染毒。
不肖業者電子菸偷加「依託咪酯」害成癮 醫曝症狀:殭屍般顫抖、無法站立
非法添加依託咪酯的電子菸,又稱「上頭菸」,近期在台灣濫用問題日益嚴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何逸群指出,依託咪酯是一種超短效靜脈麻醉藥物,原本應用在手術麻醉過程中使用,須由專業醫師控制劑量,以協助達到鎮靜、麻醉的效果;然而,不肖業者卻將其添加到電子菸油中,在夜店或社群媒體上向年輕族群兜售,宣稱為其客製化調製配方,使民眾掉以輕心。何逸群表示,目前在急診與成癮科的門診中,陸續出現疑似因使用含依託咪酯電子菸中毒或成癮而求診的個案,多名個案在朋友推薦下,逐漸增加使用量與頻率;而在重複使用之後,出現精神恍惚、情緒易怒、行為紊亂、語無倫次、專注力顯著缺損、肌躍症(短期、不規律的肌肉不自主收縮)、皮膚發黑等症狀,也因使用依託咪酯電子菸的緣故使得人際功能受損,這些案例也代表我們不可輕忽,依託咪酯電子菸濫用已嚴重威脅國人的身心健康,有不肖業者更聲稱這是「合法替代大麻」的選項,吸引民眾嘗試,其遭濫用的嚴重性不容小覷。何逸群說,使用這類含有依託咪酯的電子菸,除了成癮的可能外,更可能出現嚴重戒斷、身心症狀,依託咪酯作用於中樞神經,大量使用甚而會導致意識混亂、昏迷、肌躍症,甚至像「殭屍」般渾身顫抖,無法站立;另一方面,依託咪酯會抑制呼吸中樞,若合併酒精等其他中樞抑制劑使用,容易造成呼吸衰竭、昏迷等致命症狀。何逸群提到,依託咪酯具腎上腺毒性,會抑制腎上腺素的合成,腎上腺素不足,可能出現脫水、噁心、嘔吐、厭食、發燒、胸腹背痛、關節痛、虛弱無力、低血糖等症狀,更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腎上腺危象,出現低血壓、休克、低血糖而危及生命,長期濫用可能對腦部及內分泌系統造成損害。他呼籲,政府相關單位應積極評估依託咪酯的濫用危害性,參考其他國家做法,儘速加強管制,同時加強查緝非法添加依託咪酯的電子菸及其原料來源,並取締製造與販售的業者,教育單位、民間反毒團體及媒體也應攜手合作,加強宣導。他也提醒,年輕人勿受同儕引誘,更勿聽信不肖商人介紹,嘗試來路不明的電子菸產品。
高雄碩士男停車場「偷拍裙底」遭逮! 犯嫌落網辯:罹患身心症
高雄1名碩士歐陽姓男子,去年5月3日晚間,在停車場用手機偷拍1名女子的裙底風光,女子事後要求他刪除照片並報警處理,男子主張罹患身心症來逃脫罪刑,法院經審理,依《無故攝錄他人性影像罪》判決男子有期徒刑5個月。據了解,男子在左營一處大樓的地下停車場見到受害女子,竟以右手持手機深入女子的裙底,左手掀開女子的裙擺,拍攝女子的隱私部位和裙底風光,女子驚恐,當下立即報警處理並要求他刪除拍攝的照片。警方表示,橋頭地檢署訊後向男子提起公訴,經調查,男子平日從事業務工作,還是偷拍累犯,警方移請男子到案說明,男子坦承犯行並有意與女子賠償,但女子不想見到他,因此2人未和解成功,男子甚至主張罹患身心障礙,並有到醫院就醫,經警方調查發現男子只於案發後看診兩次分別是去年12月和今年3月。法院說明,基於男子並無依照身心科診所醫師的囑託積極治療,犯行後還心存僥倖,試圖以身心障礙逃脫罪責,法院審理後依《無故攝錄他人性影像罪》,判處男子有期徒刑5個月,可易科罰金,可上訴。
長照神隊友3/「剛嫁入門」婆婆就患恐慌焦慮症 照顧42年!媳婦嘆要「量力而為」
68歲的吳文鳳照顧患有憂鬱症、恐慌症的婆婆已42年,「當初我剛嫁過來時,婆婆大約50歲左右,或許是更年期的關係,她開始出現許多身心症狀,心理上會恐慌,接著引發生理上的不舒服,所以三天兩頭跑醫院,卻又找不出原因,我是長媳、又是護理相關背景,所以自然成為主要照顧者。」吳文鳳說,婆婆的狀況時好時壞,但一旦發作就很可怕。「例如每年過年,婆婆一定會有年節恐慌症,可能和他們過去務農有關,過年時壓力非常大,所以心理陰影一直存在。」婆婆發作時會歇斯底里,甚至會暈倒,幾乎每年春節吳文鳳都要陪著婆婆去醫院急診看病,忙得人仰馬翻。70歲之後,由於孫子長大無須照顧,一閒下來婆婆的精神病況更加嚴重,於是家人們申請外勞全天候照顧婆婆,10多年來自費花了400~500萬元,沒想到婆婆89歲那年竟遇到一位會施暴的外勞。3個月後,新外勞來了,吳文鳳說,這次的外勞照顧經驗很棒,婆婆不但擺脫尿布,甚至可以行走了。「結果過了半年,這個外勞竟然逃跑了!」吳文鳳乾脆自己照顧,但一陣子後發現自己實在太累了,於是白天送婆婆去日照中心,再搭配居家服務、喘息服務。但畢竟吳文鳳年紀也慢慢大了,她開始感到不堪負荷,心臟出問題、再加上更年期症狀影響睡眠,後來溝通後與老公的其他手足輪流照顧婆婆。就這樣撐到婆婆95歲,家人們也已經都是近70歲的老人了,由於體力吃不消,最後忍痛將婆婆送進安養中心,至今已經1年。「我跟老公都是小老人了,照顧老老人真的太累了,煮三餐、洗衣服、環境衛生整理,夜裡每3小時照顧如廁,因婆婆重聽、失智,我幾乎時時要用吼的,喉嚨也非常難受。」吳文鳳退休後到衛生局當志工,她建議大家多利用衛生局的資源,也可撥打1966長照專線,會有專員到家中評估需求。(圖/報系資料照)婆婆進了安養中心,吳文鳳仍然每天送飯與陪伴,由於善用長照資源,包括身心障礙補助、巷弄長照站(C據點),這一年來,吳文鳳終於覺得輕鬆許多。「婆婆的安養中心附近就有一個C據點,所以我們探望婆婆後,就會去C據點,包括延緩失智課程、運動等等,假日的時候,孫子們也會輪流回來照顧奶奶。」回想過去,吳文鳳早已忘記當時的辛苦,她建議照顧者「量力而為」,他建議家中若有失能、失智親屬,可先撥打長照專線1966,之後便會有照顧專員去家中評估需求,同時也建議至所屬的衛生局詢問,可獲得更多長照資源資訊。吳文鳳也提醒照顧者千萬不要把所有的事情、壓力都攬在自己身上,一定要適時找外援,詢問專業人員,才能適時運用長照資源。不過,吳文鳳也深感長照體系人力不足,她覺得政府一定要盡早解決少子化問題,否則未來的長照負擔恐怕更加沉重。
「1吸菸族群」心臟病、癌症及失智症風險更高! 專家曝2戒菸動力
根據調查顯示,台灣中老年吸菸者戒菸的主要原因為健康因素,尤其是行動功能惡化或重大健康事故(如住院),此外,配偶及家人的支持亦會影響戒菸意願,無菸家庭是重要的保護網,是養成吸菸習慣的阻力,由此可見,健康因素及家人的支持是吸菸者戒菸的動力來源。全球每年800多萬人因菸死亡 老年人更危險吸菸與多種不良健康後果有關,且全球每年導致800多萬人死亡。老年人常罹患多重慢性病且併用多種藥物,而菸草中存在的有害物質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導致老年人健康狀況更容易惡化、疾病更難以康復。研究證實,老年吸菸者與老年不吸菸者相比,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比高出約60%、死亡率增加83%;老年吸菸者罹患癌症和死於癌症的風險分別增加1.4倍和2.2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1.6倍。戒菸延長30%預期壽命 陪伴鼓勵增強戒菸毅力雖然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戒菸後健康情形改善的速度稍慢,但戒菸仍是減少因吸菸而導致相關健康風險最有效的方法,即使是60歲的吸菸者,透過戒菸也可以將預期壽命延長30%。另有研究指出,孤獨感會讓人產生繼續吸菸的念頭,而老年族群常使用1次戒菸服務後即因身心症狀而中斷戒菸,因此陪伴鼓勵長輩戒菸,可大幅強化長輩的戒菸意願跟毅力。戒菸永遠不嫌晚 多管道讓您知道自去(111)年5月15日起已免收戒菸服務藥品部分負擔費用,戒菸的途徑除戒菸合約醫事機構(醫院、診所及藥局)提供的戒菸藥物治療服務與衛教諮詢、支持與關懷外,民眾也可至地方政府衛生局(所)尋求戒菸服務,如果對戒菸有任何的疑問,可撥打免付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與專業人員一對一諮詢,量身打造個人戒菸計畫,亦可透過Line通訊軟體獲得戒菸諮詢服務(ID:@tsh0800636363)。
課綱「越改越累」!國高中生每日學習逾10小時 近6成感到學習疲勞
108課綱上路4年多來,依據兒福聯盟的調查,高達58.9%學生感到學習疲勞,學生每天學習時間逾10小時,超過《勞基法》規定工作8小時,比大人還累。兒盟為瞭解學生在108課綱下的學習狀況,今年5月3日至6月9日對全台國中生、高中職生進行抽樣,總計回收1802份有效問卷,並於昨日公布結果。兒福聯盟調查報告指出,因上課與補習時間長、過多的考試與製作學習歷程,學生每天學習時間逾10小時,超過大人上班時間,有58.9%學生感到學習疲勞,9成以上的國高中生都睡不到8小時。最令人難過的是,有24.8%學生曾因為課業壓力過大而有不妥的念頭,心理健康狀態也明顯惡化,與2017年相比,因課業壓力而有不妥的念頭者,從21.3%上升至28.1%。兒盟呼籲,父母們應多觀察孩子的日常作息及身心狀況,當孩子身心症狀浮現時,應給予關心支持及尋求專業協助。兒福聯盟組織發展處處長黃韻璇指出,108課綱上路至今,影響兒少心理健康的壓力來源還是課業,長期在課業、補習和考試壓力下學習疲勞的孩子,無法體會到學習的美好,更無法找到未來的自己。兒福聯盟統計又說,約40%學生反映家長會將課業表現與他人比較,家長的期待成為壓力來源,「文憑主義、升學至上」價值觀並沒有隨著教改有所翻轉。台大電機工程系教授葉丙成表示,父母不該再拿孩子學業來和他人比較,這種比較百害無一利,當孩子在國高中被逼著學習,導致學習彈性疲乏,到了大學後,沒有動力再學習是最可怕的結果。學生紛紛表示,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但大人對課綱恐怕仍只瞭解片面,學習歷程和活動會被老師逼著做,父母也會要求參加任何活動都要寫學習單,並沒有真的回歸到課綱的精神,最後還是回到填鴨式教育,真的十分辛苦。教育部回應,108課綱實施後,學生每周在校上課節數並未增加。兒盟則表示,顯然108課綱的制定未能有效釐清學生真實需求及面臨困難,教育部應重新審視現有輔導課程和機制,師長和家長也必需跟得上才行。全國各縣市安心專線1925
更年期燥熱又淺眠! 中醫調理有效緩解不適
46歲陳小姐進入更年期後,面臨了月經量少且不穩定,以及睡眠品質下降等問題。這段期間,她持續服用荷爾蒙補充劑,但仍然無法解決睡眠問題,經常夜間醒來,常有淺眠和燥熱困擾。更年期睡眠障礙 中醫這樣看待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安南高家醫聯合診所中醫師吳宜蓁表示,更年期的睡眠障礙主要是由於腎陰虛和虛火上炎引起的,這種情況常伴隨著肝氣鬱結和心肝火旺,進一步加重了睡眠障礙。可以透過滋陰清熱除煩的中藥來緩解,減少體內的燥熱感,使深睡期變得更長,進而改善睡眠質量。此外,若有難治型失眠也可以用針灸來加強治療,治療失眠常用穴位為百會、神庭和本神,肩頸僵硬也會影響睡眠,放鬆肩頸的穴位如風池、天柱、完骨也可改善睡眠品質。女性身心症狀多 失眠症狀恐更嚴重女性更年期除了體內荷爾蒙變化所帶來的生理和心理挑戰外,在這個階段也面臨失眠、淺眠、易醒、多夢等睡眠問題,據統計,有3~6成的女性在更年期時面臨睡眠障礙,部分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前已有失眠症狀,但約3分之1的人在更年期來臨時症狀會更嚴重;而熱潮紅是最常引起更年期失眠的原因。荷爾蒙變化 按穴位緩解吳宜蓁醫師表示,可以透過中醫調理更年期不適,失眠症狀也能獲得改善,平時可按壓合谷穴、神門穴緩解情緒、失眠狀況。保持生活作息規律,避免刺激性的食物,規律運動,安然度過更年期。
3歲童發展遲緩、高敏感! 治療犬陪伴學習助進步
今年3歲多的樂樂,因語言發展遲緩,粗大及精細動作不足,屬於高敏感孩子,進到陌生環境或碰到陌生人會先保持距離,要經過一段觀察才能放下戒心與人互動。父母帶樂樂參加新北市「治療犬來上課」親子活動,在動輔師的指導下,孩子從輕輕碰觸治療犬的背部,到最後敢與治療犬的右前腳握握手,展現很大的進步,父母看了也很感動。新北市有2萬多名發展遲緩的幼兒,為關懷遲緩兒的療育、福利和需求,新北市社會局委託6家民間單位辦理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就近提供遲緩兒家庭所需要的服務,並提供多元活動參與機會,擴充幼兒及家庭的觸角,豐富學習經驗。其中服務板橋、新莊、五股及泰山的第3區早療社區資源中心,辦理「治療犬來上課」親子活動,由專業的治療犬陪伴早療幼兒一起學習,在動輔師、動輔員及治療犬三者一體的合作模式下,設計各種有趣的活動,以引導發展遲緩兒童和治療犬互動,以達療育目的。新北市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0-6歲為兒童發展的黃金期,如能及早發現及時進行療育,對於兒童發展十分有助益。新北市各區早療社區資源中心平時也會辦理各項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到宅或定點療育示範,相關資訊可至新北市育兒資訊網早療專區查詢。治療犬(Therapy Dog)是指經過篩選與訓練、性情穩定且親人的狗狗,可以協助人們在認知、情緒、社會人際、教育、復健、壓力調適等功能。動物輔助治療方式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大多應用在長輩陪伴與身心症狀病人,有舒緩病人情緒的效果,同時也能幫助照顧家屬減輕負擔,提升照顧品質。第3區早療社區資源中心委託第一社福基金會辦理活動,基金會社區服務處處長呂雅嵐表示,發展遲緩兒童透過與治療犬互動,會刺激認知、復健、壓力調適甚至人際關係等功能學習,尤其是在復健過程,透過與治療犬一起陪同學習的課程設計,如撫摸治療犬、牽牠散步等,能自然誘發兒童自發性的肢體活動,在自然情境下學習,讓兒童獲得愉悅的復健經驗。新北市兒童健康發展中心提供0至6歲的幼兒及家庭發展諮詢,也是推動早期療育的通報窗口,積極為孩子進行健康管理,並提供家庭支持及資源連結等,如有兒童發展相關疑問,可電洽2955-0885,有專業人員提供服務。早期療育 迎頭趕上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引起發展遲緩兒童的原因很多,包括環境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及腦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等。若能透過早期療育的介入,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福利服務等,可能使兒童的發展遲緩現象減輕,甚至一部分的孩子可以經過早期療育而趕上,減少對家庭及社會的負擔。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各縣市政府通報轉介中心如果家中有經由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醫院確診為發展遲緩兒童須接受療育者,可洽各直轄市、縣(市)政府通報轉介中心,全國共有35處。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各縣市政府個案管理中心經通報轉介中心評估後續有需要輔導者,將轉介至個案管理中心接續提供服務,如進行個案評估、擬定服務計畫,規劃及執行家庭支持性活動等,全國共有55處個案管理中心。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提供疑似發展遲緩兒童可至22縣市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進行評估確診,以早期診斷及早期療育。早期療育機構概況政府鼓勵與委託民間辦理之早期療育機構(含兼辦早期療育業務之機構),提供發展遲緩兒童日間療育、時段療育之療育及照顧服務。發展遲緩兒童社區療育據點為了縮短早期療育資源城鄉差距,於資源不足鄉鎮區推動社區療育服務,如幼兒療育服務、提升親職技巧、家長團體與親職活動、兒童發展社區宣導及預防服務等,便利發展遲緩兒童及家長接受便利性與社區化療育服務。到宅服務為掌握發展遲緩兒童最佳療效時期,滿足個案及家庭之需求,政府提供到宅服務。其他療育單位政府除運用社會福利資源外,也規劃衛生與教育資源提供早期療育服務。兒童生長曲線檢測提供民眾線上檢測兒童生長發育的工具及兒童生長百分位之參考。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費用補助發展遲緩兒童之父母、監護人、實際照顧者檢具申請表及相關文件,向兒童戶籍所在地申請早期療育費用補助。 申請時間、受理申請單位、補助款之核撥及申請案件之核准與否等,由地方政府訂定之(低收入戶以每人每月最高補助5000元為原則,非低收入戶以每月最高補助3000元為原則)。早期療育服務宣導短片-心愛寶貝 刻不容緩宣導3歲以下疑似發展遲緩兒童與一般兒童的行為差異,並鼓勵針對疑似發展遲緩兒童應協助通報各地方政府通報轉介中心,及早接受療育。寶貝發展篩檢指南光碟透過光碟內容可更了解如何篩檢及孩子的發展遲緩原因及參與照顧的方法。
弟兄殉職罪惡感強烈…小隊長陳文川患PTSD? 心理師這樣說
明揚科技廠房22日傍晚惡火,奪走9命,其中4名消防員因為爆炸殉職。倖存的消防小隊長陳文川,目前情緒不穩,院方宣布暫停會客探親。外界也關心他是否罹患創傷後壓力症(PTSD),對此,心理師給出回應。據了解,屏縣消防局屏二分隊接獲報案後,陳文川就和6名隊員前往救援,而陳文川見狀況不對下令撤離,不料馬上發生爆炸,4名消防員殉職。陳文川的手跟臉都有燒燙傷,他被送往醫院後,知道弟兄喪命後,自責的哭喊,「整個小隊只有我活下來。」小隊長陳文川。(圖/翻攝YouTube頻道中天新聞)高雄凱旋醫院臨床心理師主任鍾素英表示,創傷後壓力症要持續1個月都有症狀,才能斷定,目前親屬有較多的哀傷反應,而創傷反應待觀察。至於陳文川的狀況,鍾素英談到,如果屏東縣衛生局有需求,他們都會前往協助,因為創傷後壓力症算個人主觀感受,不能用輕重傷來分,陳文川可能會對弟兄殉職有罪惡感,在生活中有情緒不穩,工作會害怕逃避等。鍾素英指出,甚至有人會用喝酒來療傷,而這都是不樂見的,團隊也期盼他們能重獲健康。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指出,若民眾在災難後持續出現明顯的創傷身心症狀,例如困擾的災難回憶與畫面、逃避提醒想起災難的場景、低落憂鬱、失眠、過度警覺、憤怒等,並且這些情況使您無法從事日常作息及過正常的生活,建議您尋求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諮詢與協助,亦可請醫師安排相關身心檢查,以評估您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心理健康司表示,在創傷身心後遺症的治療上,常用的治療形式包含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兩者結合。受訓過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可能採用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療提供幫助。
《天橋》女星痛訴遭霸凌 點名「北影主席易智言」:受害者不只一人
2021年憑著《天橋上的魔術師》蓋媽一角,提名第56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的女星黃舒湄,演技受到不少肯定。近日她控訴,在演員工作坊遭到霸凌,而那位霸凌者就是台北電影節主席易智言,且受害人不只一人。黃舒湄在臉書發文寫下,收到很多私訊,許多人告訴她,因為「同一位加害者」的霸凌,她們也出現身心症狀,必須接受諮商與治療,是的,因為加害者而生病的人不只一位,這也是促使她決定說出來的主因。黃舒湄直接點名,這名加害者就是台北電影節主席易智言;黃舒湄指出,去年12月5日工作坊排練現場,從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北影執行單位有聘請攝影師在現場架設機器全程錄影,被霸凌的演員同學不只她一人,也請北影公開錄影檔並對外說明,以確保自清並維護權益。黃舒湄表示,若無說明,因受害者眾,本人不排除循司法途徑,提出「聯合訴訟」,是否提出聯合訴訟,端依北影的後續處理方式,祈請北影不要以「將進入司法程序,不對外說明」的理由進行規避,因目前尚未進入司法程序,再者,本人無法確定本案是否有涉及「刑事或公訴」層面,望請慎重考量,順請當事者誠懇面對,以止爭息訟。
黃舒湄預告公布霸凌者「坦言怕被業界封殺」 關鍵字釣出鳳小岳澄清
政治圈和演藝圈近日的「MeToo」事件餘波盪漾,15日夯劇《人選之人-造浪者》演員黃舒湄也發表長文,指出去年參加演員工作坊時曾遭老師霸凌。由於她起初選擇不加害者,僅在文中提到「麥斯納技巧」,讓人聯想到鳳小岳開的表演班「台北麥斯納工作室」,釣出鳳小岳在底下留言自清,包括黃舒湄稍早更新臉書貼文,預告將公布霸凌她的老師。黃舒湄坦言怕被業界封殺,因此未說出加害者姓名。(圖/翻攝自黃舒湄臉書)黃舒湄2021年憑藉《天橋上的魔術師》蓋媽一角,獲得第56屆金鐘獎「女配角」提名,之後接連出演《茶金》、《人選之人-造浪者》等夯劇,演技受到肯定。近來「MeToo」風波持續延燒,黃舒湄15日也發文自爆報名表演課卻遭授課老師霸凌,不過他也坦言,就是因為恐懼,她還未報出對方名號。據《壹蘋新聞網》指出,面對外界敲碗、猜測,黃舒湄表示,「害怕被業界封殺,是我恐懼的壓力之一,怕以後沒人敢找我拍戲了」,她知道不說出加害者姓名的下場,只是她仍在努力消化情緒,「我很害怕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將與這位加害者的姓名永遠掛在一起,請再給我一點時間整理心情」。鳳小岳在黃舒湄貼文下巧妙澄清。(圖/翻攝自黃舒湄臉書)自從她Po文後,除了導致同業朋友被懷疑臆測,她還收到很多Me Too的私訊,「有許多人告訴我,因為『同一位加害者』的霸凌,讓她們也出現身心症狀,必須接受諮商與治療,因他而生病的人,不只一位」。而由於黃舒湄提到「麥斯納技巧」,而鳳小岳開的表演班就叫「台北邁斯納工作室MeisnerStudio」,一度令人產生聯想。不過鳳小岳剛好就在黃舒湄發文下留言「那可以來我們這邊上喔,我們實施愛的教育。」可見並不是兇手。包括鳳小岳成立的「台北邁斯納工作室Meisner Studio」也發長文聲明「由於有關濫用行為的問題牽涉到一位邁斯納教練,我們覺得有必要分享我們工作室的立場。」最後強調「如果你遇到虐待行為,請意識到這不是你無能力的問題,而是加害者缺乏同理心或指導你以更建設性方式行事的技巧」。另外,黃舒湄原先附上藥盒照的文章,如今換成一張對話紀錄截圖,今天凌晨她將該篇貼文原先的附圖從「藥盒」更改為一張「私訊對話」,對方也貼出新聞標題說「你的新聞出來後,竟然有人私訊問是不是我」,黃舒湄先是問「我沒說出加害者,會掃到無辜者嗎?」接著表示「只是我自己沒勇氣說,名字不想跟他掛在一起」,最後回道「我決定說出他的名字,請給我一點時間」。黃舒湄預告公布加害者。(圖/翻攝自黃舒湄臉書)
6成身心症患者「缺乏病識感」 就醫找錯科延誤治療恐失能
身心症(精神病)是指人因嚴重精神疾病(如思覺失調症、雙相情感障礙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發作,而與現實失去聯繫的症狀。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院長楊斯年表示,台灣身心症約5-6成患者因缺乏病識感而跑到別科就診,造成精神疾病延誤診斷,呼籲全民都應做好疫後身心照顧,及早治療可避免失能。身心症導致全球每年經濟損失1萬億美元國人心理健康逐年惡化,楊斯年表示,台灣精神醫療的困難點在於患者發病、確診到治療,中間經歷太多的關卡,只要有一個地方出問題,疾病就沒有辦法痊癒。例如身心症約5-6成患者,誤跑到腸胃科、心臟內科、胸腔內科就診,但其實病因在於焦慮(心悸、胸口緊、腸胃不適、暈眩、口乾、肌肉緊繃、痛、疲倦等),找錯科別恐導致延誤治療。而身心症患者就醫關鍵為「是否有病識感」,也就是病人對自己所罹患疾病的認識及接受程度。患者經常是病情嚴重到影響全家人,卻毫無自覺「我沒事啊!」、「我只是吵一吵,晚上不睡覺而已!」還有照護者為顧患者而無法工作,甚至若失智症患者有嚴重精神病症狀,長照問題更加複雜。現代社會多是小家庭或單身居住,民眾不易發覺自己罹病,長期忍耐身心問題而延誤就醫,進而影響國家生產力與競爭力。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憂鬱症和焦慮症等精神疾病對經濟影響甚鉅,從生產力損失角度估算,每年約對全球經濟造成1萬億美元損失。楊斯年強調:「不是只有確診的人才需要做疫後身心照顧,其實全民從上到下都需要注意。」鐵路殺警案 凸顯精神病人就醫困境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楊蕙年指出,2019年鐵路警察李承翰遭刺死案,鄭姓兇嫌就是罹患「思覺失調症」,因不願持續服藥,在搭火車時急性發病,精神極度不穩定,導致犯下罪行。鄭姓兇嫌的行為凸顯了社區前端(疑似)精神病人就醫7大困境:病人拒絕就醫不符合護送就醫條件轉介程序繁冗警消判定無法護送就醫警消無法判斷能否護送就醫強制社區治療難以介入送醫後未獲完善處理緊急護送就醫的條件為何?疑似精神病人且有自傷與傷人行為或之虞:由警消會同家屬護送至「指定強制就醫責任醫院」就醫。疑似精神病人,但無自傷、傷人之虞時:由家屬自行協助就醫。有犯罪行為、酒醉、社會滋擾等行為,但非精神病患:由警察單位依相關法規辦理。楊蕙年表示,為了照護患者精神健康,醫院專業治療與社區形成精神醫療照護網至關重要,包括便捷的諮詢專線、自殺防治通報系統、提供醫療轉介、多元復健治療、定期回診、庇護性就業等,都能讓患者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諮詢專線十二行政區醫師專線(2-3位主治醫師/區):衛政、社政等專業人員專用,直接向主治醫師諮詢。24小時緊急醫療專線:警察/消防專用,由主治醫師值勤接受諮詢。0965813818,或由119勤務中心轉接專線。居家辦公室專線:上班時間開放家屬或一般民眾諮詢。02-28962095
美秀集團「大港開唱」完又出狀況!剛合體李心潔 深夜突拋震撼彈
來自台灣嘉義的當紅獨立樂團「美秀集團」由主唱兼吉他手狗柏、吉他手修齊、鍵盤手冠佑、鼓手鍾錡、貝斯手婷文組成。該團的婷文去年才在高雄「大港開唱」突發意外,從舞台上跌倒脫臼,今年他們在「大港」合體李心潔後,又突拋聲明,「修齊這一年多來為身心症狀所擾,在本人因相關所學而能及早產生的病識感與就醫後的判斷下,和團隊提出留職停薪的休養規劃」,震驚所有樂迷。修齊是美秀集團的靈魂人物之一,曾因被警察攔檢查出車上有大麻油,但後獲緩起訴。先前就承認自己受身心症狀所苦的他,如今也在大港開唱舞台上自虧,最近常被人說變胖,但自己完全無法反駁,「因為真的胖了。」沒想到演出結束後,他竟突然發表聲明要暫離休養,令歌迷都驚訝不已。美秀集團聲明全文。(圖/翻攝自臉書)美秀集團聲明全文:致 關心美秀集團的同業先進與樂迷朋友今天是修齊28歲的第一天,在又一場精彩演出的餘韻中,帶著既慎重又坦然的心情,美秀集團想和大家說:「修齊即刻起會暫停所有演出活動和露面通告。」修齊這一年多來為身心症狀所擾,在本人因相關所學而能及早產生的病識感與就醫後的判斷下,和團隊提出留職停薪的休養規劃。團員們與經紀人都理解修齊提出這個想法有多煎熬,在經由團隊內部良好溝通與充分討論後,美秀集團全體即使艱難也還是做出這個決定。創作是一件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瘋狂事,然後創作者投入一個匯聚瘋狂的產業。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的歌曲、完成了一場又一場的演出,在巨大的滿足與狂喜如同潮汐來去之間,時不時瞥見內心一隅黏糊糊的黑暗,那股力量有時會推你登峰、有時會讓你跌落,而可能有些時候,會淹沒你。在那麼多那麼好的音樂人離開我們之後,我們還是不那麼明白:與生俱來的才華是否同時是祝福也是詛咒?又或者這一切都是在十字路又與惡魔的交換?但現在我們知道的是,我們希望為這個現象帶來一點改變,一個新的可能性。於是修齊會先停止一切公開露面的演出和通告。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27 俱樂部就讓它是耽溺華美的搖滾傳說、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修齊是轉化成另一種身份的賽博台客;而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他都是美秀集團的一份子。說好的,美秀集團會繼續一起向前。美秀集團 2023/4/2
英協會揭「10種罕見恐懼症」 最嚴重恐呼吸困難
害怕「廁所」、「香蕉」、「頭髮」,這些恐懼症聽起來很奇怪,但它們不僅真實存在,而且帶給患者莫大的痛苦。英國一位21歲女性患有香蕉恐懼症,看到就覺得噁心,以至於她無法忍受與香蕉共處一室。根據外媒《現場科學》(LIVE SCIENCE)報導,害怕蟲子或怕高很常見,不過有些人卻罹患異常的恐懼症,例如害怕香蕉。香蕉對一般人來說一點也無害,但香蕉恐懼症卻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美國醫療集團約翰霍普金斯資料指出,恐懼症不僅僅是恐懼。患有恐懼症的人會竭盡全力避免他們無法控制且巨大恐懼的根源,當被迫遇到令他們恐懼的人事物時,恐慌症狀(心悸、大量冒汗、顫抖、無力、呼吸困難、胸悶、噁心等)就有可能發作。一、香蕉恐懼症:無法忍受和香蕉共處一室聽起來很滑稽,但「香蕉恐懼症」真實存在,顧名思義就是對香蕉的恐懼。《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一個案例,英國一位21歲女性患者一直以來都害怕香蕉,原因是小時候哥哥惡作劇把香蕉藏到她的被窩,她突然感覺到可怕的黏稠物被壓在身體下,從此對香蕉產生恐懼,看到就覺得噁心,以至於她無法忍受與香蕉共處一室。這位女性患者只要經過水果攤便會閉上眼睛以免看到香蕉,造訪友人家只要看到香蕉就會立刻離席。好在她經過心理治療,加上小孩喜歡吃香蕉,她不得鼓起勇氣到水果攤買香蕉,也因此逐漸克服對香蕉的恐懼。二、廁所恐懼症:害怕上廁所或被偷窺英國恐懼症協會表示,「廁所恐懼症」是指人在使用廁所時遇到各種障礙的統稱,症狀體現在怕離廁所太遠、怕使用公共廁所,或者害怕上廁所時被偷窺或竊聽等等,患有這些疾病的人會竭盡全力避免上廁所。英國一名16歲少女罹患廁所恐懼症,不敢用馬桶,鮮少排便,最後因長達2個月沒排便,腹內壓增高壓迫胸腔,導致心臟停止跳動。進行死因調查時,醫護發現少女腸道內堆積巨量糞便,導致腹部嚴重伸展、壓縮胸腔、器官移位、下肋骨被推到比恥骨還遠,令人震驚。三、氣球恐懼症:害怕氣球的爆破聲或氣味《英國醫學期刊》2013年刊載一篇文章說明,氣球恐懼症是一種對氣球的恐懼,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看到、觸摸甚至聞到氣球時會產生強烈的恐懼。不過,大多數人只是害怕氣球爆裂的聲響。四、衣服恐懼症:害怕緊身衣等特定衣物根據《Grand Rounds》雜誌2011年發表的病例報告顯示,衣服恐懼症(Vestiphobia) 是一種對衣服的恐懼,患有這種疾病的人會害怕某件特定的衣服,或者害怕會讓人感到束縛的緊身衣服。在極端情況下,患者恐會完全退出社會以避免穿衣服。一名21歲的中國役男並無精神病史,沒有身心科治療史,也沒有參加過軍事活動。然而,當開始野戰訓練後,該役男出現心悸、胸悶和痙攣等症狀,他稱自己穿上防護背心觸發症狀,緩慢步行後症狀逐漸惡化。五、密集恐懼症:害怕重複的孔洞圖案根據《精神病學前沿》雜誌(Frontiers in Psychiatry)2018年發表的一份病例報告指出,密集恐懼症是一種對重複孔洞感到恐懼或排斥的症狀,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一看到泡泡包裝紙、蜂窩和種子莢(例如豌豆或蓮蓬)等物體時,會感到過度強烈的恐懼。六、花生醬恐懼症:厭惡黏牙感《Food Bites》雜誌2008年發表一篇文章報導,花生醬恐懼症(Arachibutyrophobia)是一種對花生醬黏在上顎的恐懼。患有花生醬恐懼症的人並不是害怕食物本身,而是害怕黏牙的感覺。除了花生醬,患者也會避開類似會導致黏牙的食物。七、長詞恐懼症:看到太長的字詞就崩潰長詞恐懼症(HIPPOPOTOMONSTROSESQUIPPEDALIOPHOBIA,也稱為 sesquipedalophobia),病名實在有夠長!據《BBC》報導,對於患有這種病症的人來說,這個超長病名聽起來就很令人崩潰。此病症常是由患者早年說出太長的字詞時,遭受羞恥和尷尬的不悅經歷而引發的身心症。這種恐懼症對於閱讀障礙患者影響甚鉅。八. 肚臍恐懼症:無法觀看或觸摸肚臍患有肚臍恐懼症的人,無法觸摸肚臍區域或是看別人的肚臍,甚至用想的都會感到身心不適。《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了這種罕見恐懼症的一例,一位女性患有肚臍恐懼症,她為了克服恐懼症並完成醫學學位,接受了認知行為療法。九、恐懼恐懼症:對恐懼症的恐懼此病症是「對恐懼症的恐懼」。根據《神經與精神疾病雜誌》(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1983年發表的一項病例研究報告指出,研究人員將其描述為「自由浮動的焦慮」,是恐慌發作的重要促成因素,往往與焦慮症同時被診斷出來。患者會因為害怕產生呼吸急促、心悸等症狀,並且擔心這些症狀威脅到生命或造成永久性傷害,或是害怕自己罹患特定恐懼症。十、毛髮恐懼症:害怕髮絲或絨毛動物2022年《TNNMC心理健康護理雜誌》(TNNMC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Nursing)報導指出,毛髮恐懼症是一種對頭髮的恐懼,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可能害怕洗頭、剪頭髮或接近毛茸茸的動物。原文出處:10 unusual phobias that actually exist
兒童染新冠後73%有後遺症 中醫大曝這症狀最多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地染疫患者仍有持續身體不適症狀,目前醫界稱之為後「新冠或長新冠症候群」,且兒童患者在這方面的資料甚少,台灣4月期間才開始有新冠病毒在社區大幅度的流行,其中,大約有20%屬於青少年及兒童,這些染疫後的兒童有1至3成的機會,會出現後新冠或長新冠症候群,影響日常生活及課業學習,他們的長期照護值得國家與醫界長時間關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長王志堯表示,中醫大兒童醫院自7月1日率先啟動「兒童後新冠特別門診」,1個多月來累計至8月12日,已有154例以上的後的長新冠兒童及青少年因後遺症前來求診,性別以男孩59.7%高於女孩39.5%。副院長謝凱生說,感染新冠病毒後的恢復期,仍有高達73%出現後新冠症狀的染疫病童仍持續煩惱其身心症狀。後遺症第1名到第10名為咳嗽43.5%、喉嚨痛/喉嚨問題35.1%、耳朵痛/耳朵問題34.9%、體重減輕/增加33.1%、體力虛弱31.8%、缺乏動力25.3%、睡眠不順暢24.7%、胸痛23.4%、注意力不集中23.4%、心悸22.7%。王志堯指出,「兒童後/長新冠感染後症候群」除了引起身體器官系統的慢性發炎,也會影響心理的各個層面,統計分析顯示有22.7%會感到情緒低落、19.4%會感到沮喪、25.3%有缺乏動力的情形、22.7%比以前更焦慮擔心、11.7%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王志堯呼籲家長在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仍需留意是否有生理或心理的症狀,若有身體不適、活動力降低、易疲憊喘促、飲食睡眠習慣改變、學習落後、人際關係等困擾,尋求兒科醫師檢查評估,制訂治療與照護方案,以脫離後新冠症候群的糾纏。中醫大兒童醫院開設「兒童後新冠特別門診」及DISCOVER照護計畫,整合各個次專科專家與檢查評估,降低家屬跨科就醫的不便,不論家長帶著孩子從哪一科掛號,都能在「兒童後新冠特別門診」得到身心照護的協助,並長期追蹤症狀直到痊癒。
王陽明舊愛自律神經失調多年 辣模曾韋綺發病「宛如毒癮發作」
在平面界小有名氣的「Nikki」曾韋綺,以女團「史派蘿小姐」出道,而她放電功力驚人,過去和王陽明有段情,目前她淡出演藝圈轉當KOL,仍經常在社群上相當活躍,未料她14日時透露自己罹患自律神經失調,吃藥多年卻深受症狀所苦!曾韋綺透露自己罹患自律神經失調。曾韋綺14日在IG上曬出美照,不過仔細一看內文卻讓網友相當訝異,她透露自己生病很長一段時間,「算自己吃自律神經的藥已經不知道幾年了,中間有自行斷藥,結果發現全身像觸電一樣發麻。頭暈想吐還去看耳鼻喉科吃藥,完全沒用。趕緊回去找我的醫生才知道這是一種戒斷症,就像毒癮發作一樣,沒吃藥全身就會不舒服」。Nikki過去和王陽明有段情,目前她淡出演藝圈轉當KOL。Nikki透露,最嚴重時曾經正在開車,結果她開到一半全身發麻嚴重觸電,只能緊急停車向友人討救兵,讓朋友送她回家。患病多年的曾韋綺表示「自律神經失調不像是憂鬱症會讓人心情低落,就是會讓你不自主的手發抖喘不過氣,這就像長期抗戰你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到頭,也不知道發病的原因是什麼」,未知的病因和症狀都讓她自己也很困擾。 Nikki吐露自律神經失調的無奈。在醫學上,自律神經失調又被稱為身心症,患者常合併出現心理與生理的的不適症狀,屬於症狀輕微的精神科疾病,不少人因不清楚發病原因,誤以為得了怪病,對於曾韋綺親吐自身的狀況,不少粉絲忍不住留言安慰她,「加油,希望你一直健康開心」、「加油我也是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你說的這些症狀我全都有,只能說除了藥物外,自己也要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