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弓
」 足底筋膜炎 夾腳拖 扁平足扁平足「穿這1種鞋」恐釀反效果! 醫曝挑選注意事項
43歲陳男近一個月來因為腳底疼痛,走路越來越不舒服,一下子就會一跛一跛的,使用痠痛噴劑、貼布等都無法獲得改善。到醫院骨科看診,經醫師問診並檢查後,發現患者本身就有扁平足問題,因為聽人介紹去買了號稱可以矯正扁平足的硬底足弓鞋,反而造成了足底筋膜炎。扁平足足弓向下塌陷 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童綜合醫院骨科部王叔昂醫師表示,扁平足是因為足弓向下塌陷,失去一般人足弓原有的弧度,而無法吸收身體重量與地面的反作用力,導致出現平衡差、易跌倒、腳部容易疼痛、無法久站與容易扭傷等多種狀況。發生原因分為遺傳、先天性韌帶鬆弛、先天性附骨黏合等先天因素,以及肥胖、姿勢不良、骨骼病變等後天因素。向上硬撐足弓 反使集中壓力引疼痛有些民眾對足弓鞋有迷思,認為長期向上硬撐足弓能改變扁平足,但是反而對足部造成傷害。王叔昂醫師說,正常人體足弓的結構跟作用是為了讓足底有伸展作用,而能增加足底接觸地面的表面積,從而降低腳底單位承受壓力。但如個案患者穿著足弓鞋卻妨礙了腳掌的伸展功能,還導致當腳接觸地面時,壓力的接觸點在一個最高點(足弓鞋的頂點)、而非擴散至腳底的面積,因而疼痛、無法正常走路。成人扁平足已定型 鞋子應選有避震作用王叔昂醫師呼籲,其實成人的扁平足已定型了,不建議自行矯正。基本原理應該是要減少足底面積的壓力,因此就應選用氣墊鞋或乳膠墊的避震作用來減輕足底壓力。也可經由專業骨科或復健科醫師進行診療,並提供做適切的建議與治療。
怕孩子跌倒、注意力分散!美國12州多校禁止學生穿Crocs洞洞鞋上學
知名休閒鞋品牌卡駱馳(Crocs)推出的「洞洞鞋」,因穿脫方便,深受不少年輕人及兒童喜愛。然而,為了避免孩子在奔跑時遭絆倒,也防止學生注意力被分散,美國12州有越來越多學校明令禁止學生穿洞洞鞋上學。根據《彭博社》、《財星》報導,目前美國超過12州的數十多間學校,已經實施「卡駱馳禁令」,如喬治亞州某所小學,便在服儀規定裡新增「學生應穿著不露趾的鞋」;佛羅里達州某所中學也要求,禁止學生穿著露趾鞋、拖鞋等,所有鞋子都必須有帶子或後跟保護。報導指出,這項禁令是在相關TikTok挑戰影片爆紅後才祭出,許多青少年穿著洞洞鞋,模仿他人在學校走廊滑倒或絆倒的情景。而有部分學校表示,這種鞋子的腳跟部位並沒有保護措施,造成意外事件增加,也有學生常常在課堂上拿鞋子、鞋子上的飾品來玩,或向同學丟擲。紐約州一所學校的護理師就透露,當她聽到有學生腳受傷,就知道對方一定穿著洞洞鞋,基於安全觀點,他相當贊成學校禁止孩子穿洞洞鞋上學。此外,伊利諾伊州骨骼與關節研究所的醫生梅根(Megan Leahy)直言,她發現孩子甚至成年人穿洞洞鞋時,比穿具有更硬後及支撐的鞋款更容易絆倒和摔倒;美國足病醫學協會發言人普里亞(Pria Parthasarathy)也說,除了容易絆倒之外,這種鞋不能提供足夠的足弓支撐,而且會在皮膚表面保留水分,從而導致水泡。針對學校祭出的「卡駱馳禁令」,卡駱馳官方回應稱,學校的限制「令人困惑」,也堅稱即使部分學校禁止穿著,它們仍然是日常鞋款,這點永遠不會改變;卡駱馳品牌總裁兼執行副總裁安(Anne Mehlman)則指出,公司沒有拿到任何實質數據顯示學校對洞洞鞋的禁令正在增加。
生活中的傷骨神器!復健科與骨科醫師提醒3類人穿著夾腳拖要留意
隨著潮濕炎熱、偶有午後雷陣雨的夏季來臨,夾腳拖成為了許多人外出必穿的鞋款之一。然而,這款看似方便的鞋型卻暗藏不少健康隱患。知名復健診所復健/疼痛專科的王竣平醫師和中心綜合醫院骨科的饒瑞悌醫師提醒民眾,在選擇和穿著夾腳拖時應格外小心。選擇合適的材質和尺寸王竣平醫師強調,夾腳拖應選擇柔軟且有彈性的材質,如EVA(乙烯-醋酸乙烯酯)或TPR(熱塑性橡膠),這樣穿起來減震效果更佳,也更為舒適。此外,鞋底應有一定的厚度與硬度,以提供足夠的支撐及保護。過大的夾腳拖容易滑動,增加摔倒的風險;過小的夾腳拖則會擠壓腳趾,造成不適和受傷。因此,在選購夾腳拖時,務必試穿並選擇合適的尺寸和材質。限制穿著時間夾腳拖的設計往往缺乏對腳部的支撐和保護,長時間穿著可能導致腳部肌肉疲勞、足弓塌陷、跟腱炎等問題。王竣平醫師建議,尤其在長時間站立或走動的場合,不宜長時間穿著夾腳拖。避免在危險環境穿著夾腳拖的設計較為簡單,缺乏對腳部的包覆和保護,在不平或濕滑的地面上容易摔倒或打滑。王竣平醫師提醒,地面凹凸不平、戶外運動,或如浴室、泳池邊等濕滑的地方應避免穿夾腳拖。此外,開車時由於夾腳拖容易滑動,也不建議穿著,以免造成不小心踩錯煞車或油門等駕駛危險。保持清潔和衛生由於夾腳拖通常直接接觸腳底,易沾染灰塵、細菌和真菌。王竣平醫師建議,應定期清洗夾腳拖,以減少細菌和真菌的滋生,避免香港腳等問題。生活中的傷骨神器:夾腳拖饒瑞悌醫師指出,夾腳拖是夏季、雨天的救星,但同時也會增加全身骨骼的負擔。由於平底設計不耐長時間行走,容易導致跟腱炎、腰痛等問題。此外,為了夾緊夾腳拖,會改變走路習慣,步伐變得更小更快,腳趾用力內八,對膝蓋造成損傷。夾腳拖對身體的影響夾腳拖可能會影響足、踝、膝、髖、脊椎等部位。饒瑞悌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孕婦及體重過重者應避免穿著夾腳拖。糖尿病患者對創傷感知較弱,若磨破皮可能會造成傷口難以癒合;由於鞋底支撐力不足,孕婦容易有滑倒風險;此外,夾腳拖由於鞋底較薄,吸震與支撐效果不佳,容易增加體重過重者的腳踝壓力。饒瑞悌醫師建議,購買夾腳拖時應選擇合腳、寬帶、具有足弓支撐的款式,避免穿著時間超過一小時,並避免在運動或快走時穿著夾腳拖。
夏天最愛穿拖鞋趴趴走 醫曝「潛在危險」:5類人不適合
夏季的氣溫上升,不少人會穿拖鞋出門,比較涼爽、舒適,但不是人人都適合穿,且還可能存在一定危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點名,5類人不適合穿拖鞋。黃軒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表示,穿拖鞋常見的危險就是滑倒,因拖鞋的抓地力較差,另一種常見的危險就是被人或地上物件絆倒,如果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人來人往,你不用去踩別人的鞋子,別人也會踩到你的拖鞋後跟,容易造成踩踏,最後是刮傷,人群聚集的地方地面上,可能存在碎玻璃、鐵釘等尖銳物品,穿拖鞋時,容易被刮傷。黃軒直言,不是人人適合穿拖鞋,穿拖鞋確實是許多人的選擇,但在不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長時間穿夾腳拖鞋或拖鞋,可能會導致一些潛在的危害。他點名,5類人不適合穿拖鞋。1.體重過重者如果你的體重較大,腳部的壓力會更大,穿涼鞋或拖鞋時,受傷的風險會增加,還有腳的靈活度,也一定程度受阻。2.腳踝、關節受傷者如果你的腳踝或關節受傷或正在復健中,穿拖鞋可能會進一步加重這些部位的負擔。3.糖尿病患或糖足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周邊神經感覺可能較遲鈍,容易受傷卻沒有感覺,這可能導致進一步的感染,尤其是有明顯糖足病的患者,更不適合穿拖鞋。4.內耳受傷或腦部受傷者剛剛腦創傷的病人或腦中風的病人穿拖鞋,其實這是危險的,因為維持身體平衡系統的器官,例如內耳受傷或腦部受傷,萬一拖鞋踩空或被地板上任何勾住,這些高危險族群,很容易二次傷害。5.老人家老人本身體反應都緩慢,平衡感不佳,容易絆倒,身體也容易受傷,因此老人家,在選擇鞋子時,大家要特別關心一下。黃軒提醒,在挑拖鞋時,要注意包覆性和材質,選擇那些有足弓支撐的鞋子,讓腳趾前方,有足夠的空間,也不要找那些墊太高的拖鞋,以保持腳踝的穩定度,「記住,你選擇合適的拖鞋,對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尤其是現在夏天的季節裡。」
高雄女為減肥「超慢跑」兩周 竟腳痛罹患「足底筋膜炎」
從日本紅到台灣的「超慢跑」(Slow Jogging)是一種極慢的跑步方式,速度每小時通常在4至6公里以下,甚至可以在原地跑步,因此被稱為「最有效的懶人運動」,然而近期高雄一名45歲的徐小姐為了減重,每天超過一小時的超慢跑後,出現足跟疼痛症狀,經診斷後確診為足底筋膜炎。據悉,超慢跑是一種低強度的跑步形式,強調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進行,比普通跑步速度慢很多,接近快走。這種跑步方式由日本運動生理學家田中宏暁(Hiroaki Tanaka)博士推廣,旨在讓更多人以輕鬆、無壓力的方式進行跑步運動,獲得健康益處,成為許多人減肥的首選。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高醫岡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文瑋指出,徐小姐為了減肥,從同事那裡得知超慢跑這種運動後,兩周以來天天練習,端午連假也不間斷。最近幾天她開始感到足跟疼痛,即使坐下工作一段時間後,足底仍有輕微酸痛感,最終決定到骨科求診,確診為足底筋膜炎。李文瑋解釋,儘管超慢跑不容易感到疲勞與疼痛,且易於上手,有助於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但長時間過度使用仍可能引發足底筋膜炎。典型症狀包括早晨下床時腳跟處的嚴重刺痛,雖然走幾步後疼痛會緩解,但久坐或長時間休息後疼痛可能再度出現。如果未及時處理,可能演變成慢性疼痛,影響日常生活。衛福部台中醫院曾指出,足底筋膜炎是一種足底筋膜的發炎現象。足底筋膜是位於足踝底部的軟組織,它是由跟骨沿著足部向前延伸到腳趾處,若長期過度使用就會造成局部的細微撕裂傷,進而引起組織的發炎現象。若是平時沒有適度注意保養,那麼,這症狀不僅不會消失,還會反覆不斷發作,甚至會影響到膝蓋,造成膝部疼痛,尤其是有跑步習慣的人更要特別注意。台中醫院表示,根據統計,每十個人就會有一個人會有這種問題,通常它都與腳部長時間的承重有關,足底筋膜炎的診斷通常都只需要臨床的理學檢查就可以確定,這些檢查包括檢查病患的足部和觀察病患的站姿和走路步態,另外,由於足底筋膜炎也算是一種退化性疾病,所以有時候需要同時間拍攝足部X光片,或是診斷性超音波來排除跟骨骨刺的問題。台中醫院說明,關於治療部份,病患可以自行在家做的治療方式包括有休息、按摩、足部伸展運動、減重、適當的足弓支撐,另外若是上述治療都沒有改善,那麼給與消炎藥物、物理治療或是局部類固醇注射也是可以考慮。其中,類固醇注射雖然會改善症狀,不過它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卻可能造成足部其他部位的脂肪消失,進而引起未來更嚴重的足部疼痛,因為足部缺乏脂肪的緩衝,其他構造的負擔壓力增大,只會更容易引起發炎疼痛;另外,因為類固醇注射後會導致足底筋膜變得比較脆弱,也可能會導致足底筋膜斷裂,因此目前仍傾向於使用保守治療方式來治療此種疾病。
小心!「踩屎感」拖鞋柔軟超舒適 但它可能危害你的足部健康
從一兩年前起,一種以鞋底柔軟舒適為主打的「踩屎感」拖鞋迅速佔據市場,成為許多人足下的心頭好。不過近日有說法指出,這類柔軟的踩屎感拖鞋,其實對我們的足部並不友好,穿久了有可能會危及我們的足部健康。「踩屎感」拖鞋的稱呼起源已經難以考究,不過這個有點噁心又帶著謎樣舒適感的名稱很好的說明了它的特性,這類拖鞋主打的是寬闊又柔軟的鞋底,當使用者穿上它,腳掌就有如被包裹住一般,十分舒適。據了解,這種「踩屎感」來自於它採用的特殊材質「醋酸乙烯酯」,這種材質比起傳統拖鞋使用的聚乙烯要有更好的柔韌性與抗衝擊性,因此也常被拿來做各類防震包裝、建築用的膠水等,然而用這種材質來製作鞋底,可能會有幾項隱憂。首先要知道是,在我們運動時,腳是帶動我們身體不同部位發力的關鍵部位。對於有正常足弓的人來說,我們的腳就像一個絞盤,首先收緊腳背,連帶收緊足底筋膜,再帶動肌肉與骨頭。因此如果足弓出了問題,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足痛等問題就有可能找上我們。研究表明,人在正常行走的時候,我們的腳會需要承受2到3倍體重的負荷,要是奔跑的話,負荷更是會達到體重的5倍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足部壓力過大,或者壓力分配不均,就很容易導致足部疲累、疼痛甚至畸形病變。然而用醋酸乙烯酯製成的拖鞋鞋底平、軟、厚,因此拖鞋中段對我們足弓的支撐力不夠,無法給予腳部與下肢足夠的支撐,也就無法找準走路的著力點。如果長期著力點不正,就有可能引起足弓拉傷,或是足底筋膜炎。對於有扁平足或者上了年紀導致足弓塌陷、需要額外足弓支撐的患者來說,就更是容易造成不適。此外,由於這類踩屎感拖鞋為了追求舒適感,鞋底都會設計得寬大又厚重,加上軟綿綿的材質會削弱我們對足部的控制,難以固定腳踝。久而久之,就容易因為站不穩,增加扭傷、滑倒的風險。另外要注意的是,踩屎感拖鞋的塑膠材質並不透氣,夏天腳底容易出汗,汗漬、腳泥黏在鞋底上,又潮又熱又滑,既不安全、又容易孳生病菌。因此,穿拖鞋不能一昧只追求柔軟舒適,免得因為一時的舒服,卻失去了長久的健康。
小模整天穿高跟鞋!前足部變形 微創手術成功矯正
小雅擔任服飾商品模特兒,幾乎整天都穿著高跟鞋拍照,日前收工回家脫鞋後,發現大拇趾內側紅腫疼痛,家人以為是痛風發作,就醫檢查才發現大姆趾竟已卡到第二趾下面,連第二趾都因為長期摩擦而長了硬皮。前足部變形最常見「拇趾外翻」 與遺傳、高跟尖頭鞋有關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足踝專科醫師蘇錦宏表示,拇趾外翻是前足部最常見的變形問題,不僅會造成外觀困擾、買鞋不便,連走路都因疼痛影響儀態,是許多民眾的夢魘,其中大多數拇趾外翻是成年後才出現,平均年紀大約落在三十歲左右,以女性較多,且多半雙腳都有,甚至會隨著年紀越來越嚴重。蘇錦宏也指出,造成拇趾外翻原因除了遺傳之外,平時常穿高跟鞋與尖頭皮鞋這類楦頭小的鞋子更是高風險族群,除此之外,扁平足、風溼病、關節鬆弛等問題也常會合併出現,症狀包括拇趾內側發炎紅腫痛、第二腳趾底部疼痛或是出現硬皮,雖然不像慢性病需長期吃藥控制,但每天走路的痛楚往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可以說是小病造成大問題,務必要盡快治療。微創手術矯正治本、植入物固定 三個月逐漸恢復經安排X光檢查後,「小雅」第一蹠趾角度約40度,第一、第二蹠骨角度也大於15度,確認為嚴重拇趾外翻,討論後決定採用微創手術矯正治本,過程中,先以特殊工具切骨矯正,將外翻的拇趾拉回到正常角度,合併週邊組織鬆緊度調整韌帶,之後再用可吸收的植入物材質加以固定,術後隔天即可下床,且手術回復時間大幅縮短,約三個月後即恢復原本生活步調,植入物約兩年後可吸收。蘇錦宏強調,拇趾外翻角度越大不代表症狀就一定比較嚴重,有些人外型變形很明顯,卻完全沒有症狀,也有人看起來變形很輕微,走路完卻會紅腫痛到無法忍受,因此若有拇趾外翻症狀,建議要尋求專業骨足踝專科醫師評估,選擇最適合的處理方式。初現症狀可保守治療 嚴重須盡早就醫及手術蘇錦宏提醒,若症狀剛開始出現,不妨採取保守治療,如換穿寬楦頭而且有足弓支撐的鞋子,或者使用外翻矯正襪、矯正墊或是蹠部墊等;若有紅腫發炎狀況,也可服用消炎藥物及足部運動的肌力訓練改善,但相關問題已經嚴重到影響生活時,千萬不要排斥就醫或手術,才能早日回復美足風采。
繞境、進香中該如何預防足底筋膜炎?讓救護員來報你知!
每年媽祖進香、遶境過後,因足底筋膜炎尋求急診的人數增加。大多因為長時間行走以及進香、繞境時背包負重過重,導致腳部壓力過大而引起足底筋膜炎。童綜合醫院中級救護員白圓宏表示,徒步行走期間,應適當休息按摩腳底,並增加鞋墊支撐足弓,減輕腳底壓力,以免造成傷害。民眾尋求醫療站救助,有哪些常見的症狀?白圓宏課長表示:今年我是第12年參加媽祖進香整個醫療服務。民眾會找急救站。就是腳起水泡、抽筋,又或者是低血糖、熱中暑,這些都會找醫療站來處理。那老人家最怕的就是他的慢性病,藥都忘了帶、高血壓又或者是在走路的途中,他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那造成他熱衰竭或者是熱中暑都有可能會發生。我想在進香,畢竟是一個長途跋涉的路程,那當然身上常備用藥一定要準備好。那能休息就休息,然後多吃一些維他命,補充B群,這些東西對身體其實是蠻有效的。該如何預防足底筋膜炎?針對足底筋膜炎的部分,基本上就是身上的負重實在是太重了,或者是長距離的行走。那不然就是要趕快趁媽祖鑾駕,停駕或者是住駕休息的時候,趕快讓自己的腳部放鬆,把鞋子給脫掉,做適當的按摩,那有辦法熱敷或者是冰敷都可以,讓腳部的壓力適當的釋放。那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鞋墊下面加一個舒適的墊子,讓他稍微我們的足弓稍微往上墊,讓他的整個壓力比較釋放一點,才不會腳底整個壓力,承受住身上的重量跟行李的重量。那還是要呼籲下民眾,身上的常備用藥一定要準備足夠。那身體如果任何的不適、頭暈、暈眩或者是盜冷汗,一定要趕快找就近的醫療站做適當的處置。在沿路中如果有發生其他人也不舒服,你也可以幫忙他尋找就近的醫療服務站或者是跟我們醫院聯絡。
鐵腿水泡、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歪又痛 備戰長征追媽祖!
「粉紅超跑」白沙屯媽祖每年遶境徒步約400公里,大甲媽祖也展開來回340公里長征。高雄長庚骨科助理教授主治醫師詹舜文提醒,民眾遶境時最常出現的足部問題包括扭挫傷、鐵腿、起水泡,還有足底筋膜炎等,可準備保護性佳、支撐力強的鞋子,若行程中感到不適,應適時休息、按摩、伸展,嚴重者則建議尋求物理治療、注射治療、體外震波治療,才能確保心靈保庇,足部也健康。一、外傷扭傷長途步行第一大類傷害是外傷,若路面不平坦,容易造成扭傷或拉傷。預防的方式是穿著保護性佳、支撐力強的鞋子,可於出發前先行試穿,才不會因為路面不平坦或是小石子造成扭到。二、疲勞性傷害第二部分傷害為疲勞性傷害,常見的如鐵腿、起水泡。鐵腿詹舜文表示,鐵腿主因在於肌肉乳酸堆積,導致肌肉疲勞與疼痛,參加遶境這類長時間走路的活動之前,可以提前幾個月開始訓練,養成出門運動的習慣,訓練腿部肌肉,並在行程中定期讓自己稍微休息,放鬆腿部肌肉來減緩疲勞的狀況。水泡若路面有積水或下雨,皮膚和鞋子的摩擦力加大,較容易產生水泡。預防水泡重點,選和合適的襪子以及注意保持足部乾燥,避免鞋子濕掉。三、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指的是足底部位發炎,分為慢性和急性。慢性慢性足底筋膜炎與穿鞋習慣或工作型態有關,例如有些人喜歡穿夾腳拖或高跟鞋,或是工作需要久坐久站,較容易產生足底筋膜炎,建議穿著支撐性佳的慢跑鞋。急性參加遶境較容易引發急性足底筋膜炎,走路的時候腳跟後側會疼痛。當感到足部不適,詹舜文建議民眾可以適時休息、按摩、伸展來紓緩足部壓力。若仍無法有效緩解疼痛,建議接受物理治療。進一步還有注射治療、體外震波治療。體外震波治療治療原理是將探頭放置在筋膜發炎的位置,將能量打到病灶,刺激局部血管增生,達到治療效果,須由專業醫師評估施行。四、拇指外翻詹舜文解說,拇指外翻指的是大拇指往外側移動,嚴重者甚至會把第二腳趾往上推,變成交叉狀況。當大拇指內側凸起處的表皮神經,穿鞋摩擦到就會紅腫疼痛。因此,最好勿穿著窄頭鞋子,建議穿著寬頭跑步鞋較佳,可放鬆大腳趾內側突起部位的壓力,也能減少內側突起部位和鞋子摩擦產生疼痛與水泡,另外對於足弓也會有較佳的支撐性。追隨媽祖遶境考驗善男信女的虔誠與體能,除了事前萬全準備,醫師最後也呼籲,長時間運動、水分流失之後,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提醒民眾隨時補充水分以及電解質,例如運動飲料,便能讓進香行程更平安順利。
「扁平足」免當兵能參加遶境嗎? 醫傳授密技讓你變勇咖
扁平足俗稱「鴨母蹄」,嚴重者免當兵,那能追隨媽祖遶境嗎?高雄長庚骨科助理教授主治醫師詹舜文表示,扁平足為結構異常,導致腿後肌群無力,建議民眾參加遶境前議增加肌力訓練,並穿著適合的跑步鞋來預防長途步行不適;若開始紅、腫、痛,建議休息與按摩;嚴重則需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五月天阿信、藍正龍都是扁平足腳要多扁平才不用當兵?依據新修訂的兵役體位區分標準規定,扁平足足弓角大於168度為免役體位;足弓角大於165度,小於等於168度者則為替代役體位[i]。兵役體檢以X光檢查為準,測量站立時足部側位X光第五蹠骨下緣連線與跟骨下緣連線之夾角。五月天主唱阿信入伍4個月後,因扁平足提早退伍;金鐘視帝藍正龍也於體檢時驗出「扁平足」,只需要當45天國民兵。其實不少運動員、校隊皆是扁平足,輕微扁平足仍可運動,嚴重者才可免除兵役。結構異常 足弓較低甚至不存在診間來求助的扁平足患者相當多,詹舜文表示,扁平足是一個進展性的疾病,主因為結構異常,足弓比較低甚至不存在,導致腿後肌群無力。若平常沒有運動習慣,也沒有接受訓練,當進行劇烈活動的時候,足底壓力容易增加,腿後肌便容易發炎、疲乏,導致足部內側與腳踝感到疼痛。青少年青少年時期的扁平足,可以藉由穿著有足弓支撐的鞋子達到緩解效果,或是進行腿後肌群訓練來增加運動表現。成年人成年人扁平足患者,演變為踩踏時足弓會消失,前足往外偏,此時須依臨床上的症狀來評估是否需接受進一步的治療,輕度者可穿矯正鞋,嚴重者則須評估分級,藉由手術改善,例如加強內側肌肉縫合,或是將跟骨內移來矯正力線。年長者除了扁平足還可能合併關節退化,此時須搭配關節融合手術,以改善扁平足與關節退化問題。若沒有接受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或是足弓支撐,隨著年紀增長會造成腳部變形,因此建議及早治療。保健密技:訓練+挑鞋+休息按摩醫師提醒,扁平足民眾參加遶境前,建議增加腿後肌群的肌力訓練,尤其內後方的脛後肌與足底墊腳動作相關,走路時會一直反復做這個動作,較容易感到足部內側與小腿後側內疼痛,因此事先訓練有助於長途步行。行程中建議穿著具有內側足弓支撐力的跑步鞋,來預防長途步行造成的不適;若開始紅、腫、痛,建議休息一下減緩持續腫脹,並進行足部肌肉與小腿肌肉按摩;若這些初步治療仍無法有效緩解,建議及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扁平足平日就要做好復健按摩,如果嚴重到長期影響日常生活,需要由專業醫療協助進行足部矯正。與扁平足相反 高弓足腳底凹如拱橋相對於扁平足,高弓足的足弓較高,又稱「空凹足」,是一群比較特殊的族群,成因與足部外傷或神經肌肉疾患相關,影響足部張力與結構。詹舜文表示,足弓撐起一直維持很高的狀況,會造成足部外側壓力大、疼痛,進一步產生足底筋膜炎。第一大腳趾的下方長期踩踏壓力造成疼痛,走路時也要注意腳踝容易扭傷。若高弓足患者想參加遶境,輕微者建議穿著保護力佳的鞋子以及襪子,避免皮膚與鞋子摩擦產生破皮;嚴重的高弓足患者,難以藉由穿鞋改善,需要評估自己所能負荷的行走距離,適度運動就好。走路之後若開始輕微不舒服,建議適度休息、冰敷、按摩,也可搭配消炎藥和止痛藥,嚴重者則建議尋求醫療協助。[i]https://rdrc.mnd.gov.tw/userfiles/files/14%E4%B8%AD%E5%BF%83%E6%9C%8D%E5%8B%99/%E6%94%BF%E5%BA%9C%E8%B3%87%E8%A8%8A%E5%85%AC%E9%96%8B/%E9%AB%94%E4%BD%8D%E5%8D%80%E5%88%86%E6%A8%99%E6%BA%96.pdf
男子拇趾外翻長達10年 手術成功治療!登山健步如飛
65歲林先生的雙腳大拇趾10年前開始疼痛,曾就醫使用輔具、復健等療法,但療效不彰,一度放棄治療,然而近2年腳拇趾外翻更加嚴重,踩地、行走都痛,變形的醜腳丫也找不到合適的鞋子,無論天氣再冷或下雨只能穿涼鞋,又痛又冷又難受。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骨科醫師洪濬麒施行「截骨矯正手術」加上「關節融合手術」,讓林先生擺脫疼痛醜腳丫人生,能夠再度和兄弟們一起去慢跑與登山。針對林先生情況,洪濬麒檢查診斷為雙足重度拇趾外翻,且左腳第二蹠趾關節脫位、右腳的第一蹠趾關節炎,建議以手術治療改善,與林先生討論手術方式、術後照護注意事項後,即安排手術。洪濬麒表示,由於林先生的左腳大拇趾長期外翻移位、肌腱緊繃,因此在手術進行時,先幫病人放鬆肌腱,接著進行左腳第一、第二蹠骨截骨矯正手術,以及右腳第一蹠趾關節融合手術,手術順利完成。林先生在術後第2週即可穿著輔具鞋負重型走,術後第8週可以穿著休閒鞋正常行走,術後第6個月可恢復運動習慣,「終於能重拾愛好,現在我已經恢復慢跑、爬山,生活品質大大提升」。拇指外翻 肇因2大因素洪濬麒說明,拇趾外翻是常見的足部問題,造成的原因分為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會造成大拇趾外翻且形成關節突出、腳部變形,影響足部外觀,而且拇趾關節處可能出現紅腫、疼痛、壓力和磨擦,行走時感到不適、疼痛。穿著過於狹窄的高跟鞋與尖頭鞋會導致腳趾活動空間受到限制,造成腳拇趾過度擠壓,也容易造成拇趾外翻。除此之外,在骨科門診臨床經驗中,因拇趾外翻就醫的中老年人比例也不低,每4至5人就有1人受此困擾,算是蠻常見的疾病。先天因素:如遺傳、足弓過低、足部肌肉不平衡等足部結構異常。後天因素:如穿鞋習慣、肌力量減少。醫師依病人症狀一般會先安排保守治療,用矯正輔具或挑選有足弓支撐的合適鞋款,並搭配物理治療、局部療法等,目的在減緩疼痛。但若病人長期有嚴重疼痛不適、足部結構嚴重變形,例如腳趾關節變形,或曾接受保守治療仍未能顯著改善症狀,影響平常站立、行走、運動或無法穿上合適鞋子等,則會建議以手術矯正變形的關節,使足部結構恢復正常,以提高或恢復病人原有的生活品質。預防拇趾外翻3重點穿著合適鞋款洪濬麒進一步說明,首先需挑選合適鞋款,著重舒適、空間、支撐。其次挑選鞋子前端楦頭空間足夠多,確定腳趾間不會互相擠壓,降低足部變形風險。最後要確認鞋墊足弓處貼合足弓,提高足部關節穩定度。強化足部肌肉足部有多條小肌肉,包含足底的內收姆肌、屈拇長肌,負責使大拇指遠離其他腳趾以及執行拇指指節彎曲動作,影響能否進行足部正常的運動和結構平衡。另外,小腿外側的外側腓腸肌群與大腿骨、阿基里斯腱、膝關節、踝關節都有連結,也會影響足部姿勢和運動並進而影響拇趾的位置。因此,強化足部肌肉,能減少拇趾外翻和緩解症狀。保持適當體重體重過重會增加足部負擔、影響足部結構,尤其年齡越大,越應重視肌力量與保持適當體重,以幫助站立穩定、降低足部負擔。醫師最後呼籲,若已有輕微拇趾外翻情況,建議定期檢查以減輕症狀、改善拇趾外翻,症狀嚴重請儘早就醫,諮詢具備足踝專業的骨科醫師做進一步評估。
這款鞋少穿為妙!醫警告「不符人體工學」:小心脊椎變形
鞋子對於足部來說相當重要,不合適的的鞋子會影響到站立、走路姿勢,若長期穿著不合適的鞋子,甚至恐影響骨盆和脊椎,引發脊椎側彎等問題。醫師建議,民眾挑選鞋子時,要考慮自身腳部及足弓形狀,不同場合也要換不同機能的鞋子,另外,醫師也特別點名「夾腳拖鞋」,指出其不太符合人體工學,建議民眾不要長時間穿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長期穿著不合適的鞋子,會影響到自身站姿、骨盆和脊椎等,若是有長短腳的人,更應該要注意鞋子的挑選。武俊傑指出,很多脊椎側彎的根源都是因為長短腳,但這個狀況經常被人們忽略。據了解,台灣人脊椎側側彎的比例約在20:1,國小、國中的學校健檢,通常都會有一個項目檢查是否有脊椎側彎問題,其實愈早矯正,回復正常的可能性就愈大。武俊傑表示,脊椎側彎、扁平足、O型腿或S型腿等,都可以利用適合的鞋子來矯正。另外,武俊傑也特別點名「夾腳拖鞋」這款鞋子,指出其不太符合人體工學,不建議長時間穿著,要適時的讓雙腳休息,若遇到需要穿著高跟鞋的場合,可以在鞋子內部加入鞋墊,並趁空檔換穿其他較舒適的鞋款,以減輕足部的負擔。
少穿「這1種鞋」! 醫曝後果:恐讓脊椎變形釀脊椎側彎
擁有一雙好鞋,是影響身體姿勢的重要關鍵!從健康角度出發,醫師傳授挑選適合鞋款的秘訣,讓你穿得好看又兼顧健康。穿鞋不合腳 恐造成骨盆和脊椎變形長時間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可能會導致骨盆和脊椎變形,進而引發脊椎側彎等問題。「長短腳這個情況算蠻常見的,很多脊椎側彎的根源都是在長短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說明,多數人不太會意識到這件事情,臺灣人脊椎側側彎的比例約在20:1,在國小、國中學校的健檢,通常會檢查是否有脊椎側彎問題,發現的機率相對高,但越早矯正,回復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脊椎變化太大,對身體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所以利用適合的鞋子來矯正脊椎側彎是方法之一。長短腳落差在1公分以內,可使用鞋墊來調整,超過1.5公分以上,就需要特殊的加高調整。「夾腳拖」不符人體工學 建議少穿、減少足部不適有些人天生有O型腿或S型腿(較外八),年紀大了之後會有膝關節問題,導致膝蓋磨損,針對這些情況,武俊傑建議,可以選擇特殊的鞋墊或鞋子,來幫助調整腳的形狀,減輕不適。對一般人來說,鞋子要適當地調整、考慮足弓形狀。例如,扁平足的人可能需要選擇有足弓支撐的鞋子來矯正,高足弓的人可以選稍微高一點的鞋子,支撐感、舒適感都要充足。另外,不同運動和活動需要不同機能的鞋子,如打籃球需要跳躍,適合有保護腳踝功能的籃球鞋、網球鞋要抓地力夠強、而慢跑鞋及久穿的休閒鞋,則需要有彈性,以減少對腳底的壓力。對於一些特別的鞋款如高跟鞋,武俊傑提到,可放入使用柔軟且有彈性的鞋墊,並選擇稍大一點的尺寸,減少足部不適。夾腳拖等潮流鞋款不太符合人體工學,不要長時間穿著,適當讓雙腳休息。如果遇到穿跟鞋或特殊鞋款的場合,適當加入鞋墊調整,並在空暇時間換穿其他舒適的鞋子,減輕腳部負擔。長時間站立工作楦頭要寬、鞋底要足夠軟長時間站立的工作,可考慮選擇一些具備特殊設計的鞋子。首先,要選擇前方稍微寬一點的楦頭,避免大拇指外翻,鞋底要足夠軟,但後跟稍微硬一點,避免腳後跟受壓變形。另外,選擇適合足弓的鞋墊,以保護足部健康。最重要的是為雙腳選擇適合的鞋子,並在不同情況下選擇合適的鞋墊,長期的舒適穿鞋體驗,才能穩定保護腳部健康。
12歲女孩罹怪病長出「浩克腳趾」 她被截肢卻笑:終於能穿鞋了
馬來西亞一名12歲少女罹患俗稱「巨人症」罕見疾病,導致右腳拇指、食指異常腫大如「浩克」,且因症狀會隨著時間不斷惡化,少女與家屬最終在醫師建議下同意截肢。綜合外媒報導,該名少女因「脂肪瘤性肥大症」(Macrodystrophia Lipomatosa;MDL)惡化到難以行走,被家人送到醫院治療。醫師調閱紀錄發現,少女出生時就被診斷巨人症,但之後未再就醫追蹤,且經核磁共振等多項檢查,確認少女的右腳大拇指、食指蹠骨內側及外側周圍有脂肪組織堆積,並延伸到腳內側足弓。少女手術後已經能穿鞋行走。(圖/翻攝自推特)由於少女右腳腳趾骨骼、肌肉及神經已異常增生,加上症狀會不斷惡化,醫療團隊決定進行「重建手術」,在保留少女足部功能前提下,移除多餘組織。少女手術後恢復情況良好,目前已能穿鞋子行走。已知最嚴重的腳趾脂肪瘤性肥大症患者,為來自2021年的印度、當時僅8月大女嬰,女嬰10根腳趾都出現症狀,成為已知首例10根腳趾都發病患者。另由於該疾病在臨床上極為罕見,醫界仍在摸索前瞻研究與標準化療程。
9歲童遭「炸斷2指」玩伴也被波及 家長急籲:私購煙火應列違法
英國9歲男童凱蘭佩恩(Kyran Payne),由於撿起掉在公園地上的煙火,2根手指慘遭炸斷,視力更在事發6天後才恢復,如今需靠植皮修復傷口,臉上因此留下疤痕。此次意外也讓他的玩伴受傷,對方父親呼籲,當局應將無證購買煙火列入違法行為,「其實煙火可被當成手榴彈使用。」綜合外媒報導,凱蘭佩恩10月1日下午2時左右,在和8歲的玩伴布拉德利古茲維克(Bradley Guzvic)嬉戲,卻在公園的密閉遊樂設施內部,發現一群少年扔來一個煙火。由於2人當時不知此物的危險性,煙火在被凱蘭佩恩撿起後即爆炸,導致他們頓時陷入昏迷。後來雙方父母救出受傷的孩子並將他們送醫,2人除了眼睛、皮膚嚴重燒傷,凱蘭佩恩因此失去2根手指、雙眼失明。他的父親事後驚呼,印象深刻的就是返家途中,意識模糊的兒子看著手指掉到地上,「煙火在他的手中爆炸,根本無法跑開,他們當時坐在一起。」凱蘭佩恩父親指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痛苦的兒子,他看不見也不想走路,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裡。每次聽到響聲,他都非常害怕。」幸運的是,凱蘭佩恩的視力事發6天後就恢復,但他失去手掌的肌肉、肌腱與脂肪,需從足弓植皮,外加胸、腹部、雙腿都被燒傷,失去小拇指、無名指和一大塊中指,臉上留下難以抹去的疤痕。凱蘭佩恩父親透露,兒子甦醒後便不停追問布拉德利古茲維克的傷勢,對方目前也在接受治療。布拉德利古茲維克的父親呼籲,應將無證購買煙火列入違法行為,「其實煙火可被當成手榴彈使用。」至於涉案少年、案件調查進度,當地警方尚未對外補充說明。
不只外觀!「大拇趾外翻」姿勢、步態、關節都受影響 拖延治療恐需手術
張媽媽平常的運動就是散步、爬山健行,但最近運動完都會覺得腳大拇趾關節刺痛,而且關節處突出,鞋子怎麼換就是不合腳。台安醫院骨科主任劉大永醫師表示,這是門診常見的腳趾外翻情形,若症狀進一步惡化,不只有患處、外觀會受影響,姿勢、步態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有繼發性的關節問題。什麼是大腳趾外翻? 會有哪些症狀?大腳趾外翻,又稱為拇趾外翻或Hallux Valgus。劉大永醫師說明,這是一種足部變形的問題,從外型可以發現大腳趾向外彎曲,並且逐漸靠近第二腳趾,較嚴重的病人甚至會跨過第二腳趾。此外,在拇指底部第一蹠趾關節處可能會突出形成腫塊稱為「拇囊炎(Bunion)」。劉大永醫師表示,初期拇趾囊腫發炎會使患者的拇趾根部出現紅、腫、痛、熱等症狀,而且在站立、行走等負重活動時症狀會加劇。若外翻情況持續可能會使前足負重不均,導致相鄰趾節變形,甚至長期摩擦產生厚繭或雞眼增生,增加疼痛、不適。劉大永醫師提到,大腳趾外翻若處理不當或患處長期受摩擦,可能會增加繼發性症狀及其他關節的痛症問題,如足底筋膜炎、膝關節、髖關節及腰椎病變等。嚴重變形恐需考慮手術 常用手術方式有2種若腳已明顯變形,無法穿鞋或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就需要考慮進行手術。劉大永醫師表示,大腳趾外翻的手術治療有上百種手術方式,通常需依照病患變形程度來選擇單一或多重手術來矯正變形狀況,目前常用的手術有2種方式:軟組織修補:將拇趾緊縮內收肌腱放鬆,鬆弛之關節囊縫緊並將贅生骨切除達到矯正目的,適合輕度腳趾外翻治療切骨矯正:將趾骨或蹠骨打斷, 矯正到理想角度後再用骨釘骨板將其固定,適合重度腳趾外翻之治療而隨著手術技術進步,腳趾外翻矯正手術也發展出傷口小、恢復快的微創手術。劉大永醫師說明,經由3公分的小切口進行手術截骨、固定及韌帶放鬆等步驟,達到最小化創傷和減少疼痛,術後當天可下床,第二天可出院,不需任何石膏固定,可正常行走及淋浴。術後應注意「這些」 醫師籲早期發現、治療不過無論使用哪種手術方式,治療後都需等待傷口癒合,並透過復健恢復足部功能、運動能力。劉大永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傷口疼痛可在1週內消失,但伴隨血循不良引起的腫脹約需1個月恢復。此外,劉大永醫師也提到,合併截骨手術的病患,術後需避免劇烈運動3個月直到骨頭癒合,同時需使用足弓鞋墊,以避免行走時足部內翻變形,導致腳趾外翻復發。劉大永醫師提醒,有大腳趾變形、骨突出或足弓塌陷等情形時,應盡快尋求骨科醫師協助,若能早期發現、預防腳趾外翻,就能避免持續變形而需開刀治療的狀況。
剌激足底肌肉可助足部發育! 把握6歲前黃金治療期
家長帶著5歲的兒童就醫,詢問:「孩子走路晃晃的,站立時沒有看到足弓,這是有扁平足嗎?」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黃尚阡醫師表示,兒童的足弓約在2~6歲開始發育,最晚在10歲前發育完全,過程中家長可多觀察留意兒童的平衡與行動能力、觀察及追蹤足弓的形成。多刺激及訓練 增加足部發育黃尚阡醫師建議多使用環境刺激、安排足部訓練,都能幫助兒童足部肌肉發育、增加足部穩定性,及早發現、即時預防與治療都能降低形成扁平足的機率,早期介入治療對於扁平足兒童的行走狀態與能力更是至關重要,可預防兒童功能性扁平足問題並促進足弓的發展。黃尚阡醫師說明,功能性扁平足是一種足部結構異常的狀態,例如足弓處過度平坦或是過度降低,使足部失去避震功能、腳承受過多壓力,造成足部不適、疼痛,使走路步態不穩、影響行動能力、無法順利進行喜歡的活動或運動,甚或是使運動表現不佳,可透過復健科醫師、治療師評估並安排合適的治療方式。例如以環境刺激和居家活動訓練,剌激及改善功能性扁平。黃尚阡醫師提醒家長們平時多關注兒童的足部健康,若觀察到兒童出現足部疼痛、步態不穩或姿勢問題等,把握在2~6歲黃金治療期介入治療,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透過三刺激法 助足部肌肉發育復健科楊敏君物理治療師建議家長可透過以下3方式,剌激兒童的足底部肌肉,幫助兒童足部肌肉發育、加強足弓發育與增加足部穩定性:1.增加赤腳時間:鼓勵兒童赤腳活動,透過赤腳行走在室內地板或是柔軟踏墊等平面上。2.多樣化的地面刺激:帶領兒童赤腳踩踏草地、沙灘、泥土等,包括不同的地面材質和高度。3.進行足部運動訓練:將衛生紙或細繩放在兒童前方的地面上,鼓勵及引導兒童以腳趾撿拾衛生紙,可以搭配數數字或唱歌,也能增加難度,例如請兒童夾住衛生紙的腳要能做上下移動,且維持衛生紙不滑落,也能在地面上放置不同形狀和高度的物體,讓兒童走在物體上面,或是在指定形狀或顏色的障礙物上進行跳躍,又或是帶兒童玩跳繩,都能增加訓練的趣味性與提高兒童參與動機,可鍛煉能增強足部肌肉力量和靈活性。每次訓練的時間與次數根據兒童的能力進行調整。
足科醫警告!走路穿「這款鞋」最母湯 糖尿病友最好別穿
現在正值盛夏時節,許多人都會去戲水消暑,這時候穿上輕便易乾的夾腳拖,是許多人最佳的選擇。但一名來自新加坡的網紅醫師警告,平底夾腳拖,是「NG鞋黑名單」榜首,因為支撐性差,容易害雙足受傷,尤其糖尿病患者,只要一點傷口就會釀嚴重後遺症,更不適合穿這類會把腳部大面積外露的夾腳拖。根據美國《紐約郵報》報導,一名在新加坡小有知名度的足科醫師麥考利(PaulMacaulay),日前透過TikTok頻道向粉絲示警,市面上多數的夾腳拖鞋(人字拖,flip-flops),因為鞋底一片扁平,其實有礙足部健康,但他發現在亞洲國家,夾腳拖幾乎人人都穿,因此提出警告。麥考利指出,這種標榜休閒感十足的夾腳拖,除了鞋底平坦、鞋面保護與支撐面過少,無法幫助人們在走路時,足弓提供良好支撐;且穿夾腳拖時,會讓腳趾縫必須長時間出力緊抓住鞋子,時間一久,發現人們的腳指頭會變得僵硬,甚至彎曲如動物的爪子,很容易引起像是足底筋膜炎、脛後肌肌腱炎等足部疾病,並不符合人體工學。除了不實穿,麥考利還提到夾腳拖的另一個大問題,就是不夠安全。他並提醒糖尿病患者,尤其避免穿夾腳拖,因為對該類病患來說,足部皮膚比一般人更容易乾燥,很難避免足跟乾裂,「尤其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常有神經病變,當足部沒有感覺,穿這種鬆鬆、支撐性差的夾腳拖,很容易讓足部受傷卻不自知」,反而會帶來像是傷口感染,嚴重者面臨截肢等棘手問題。據美國骨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edicSurgeons,AAOS)也曾提到,爪狀趾常見成因,多半是穿著擠壓腳趾,或無法為足部提供良好支撐的鞋子。麥考利建議,民眾如果真的非得穿夾腳拖不可,建議可選擇腳背部位多一條鞋帶固定的款式,以足部維持平穩。且他提醒,一旦穿了夾腳拖,短暫在海灘或在沙灘上走走還可以,但不建議穿著這類的鞋款長距離、長時間步行,以免影響足部健康。
媽祖遶境完雙腳痠痛? 醫授「行前、後預防招術」
每回媽祖遶境後,中南部各大醫院會出現一波腳痛的病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醫師張訊指出,多半是因長時間走路及站立而產生不適,常見症狀主要分為腳底、腳踝與小腿三部分。走久出現疼痛感 足底筋膜炎多腳跟疼痛腳底大部分是走久了出現疼痛感,主要為足底筋膜炎。大部分人的腳底為弓型構造,有一條足底筋膜,類型弓弦的功能,具有彈性,可能因年紀增長而逐漸失去彈性,或是走太久而彈性疲乏。通常腳跟疼痛較多(約70%),有30%則是痛腳底的前段。足底筋膜炎選鞋四大重點 減輕腳底壓力 張訊建議這類病人,要靠鞋子來減輕腳底壓力,挑選鞋子重點如下:1. 氣墊鞋:鞋底厚一點,減少著地的壓力。2. 鞋尖側面看起來略翹:稍微可緩衝著地的壓力,起步時不需太用力。3. 鞋底內側加足弓墊:腳是弓型,踩地時前後都貼地,中間部分卻懸空,踩地時可能拉扯到足底筋膜,可靠足弓墊來緩衝。至於足弓墊該怎麼選?因人而異,不是貴就好,判斷標準是足弓服貼,手指伸不進去,像踩在沙灘裡,有助分散足弓壓力。而扁平足或高弓足,可能需要特別訂製。4. 鞋背軟硬適中。腳踝預防韌帶發炎 選鞋兩側高、鞋底磨損勿再穿腳踝類似避震器的功能,側面不太能動,韌帶很容易受傷,像是有人打籃球「翻船」,就是扭傷韌帶。遶境長時間走路,腳踝兩側會疼痛,多半是韌帶發炎。張訊建議選擇兩側較高的鞋子,如籃球鞋,兩側包覆性高,比較不會拐到;試鞋時,鞋跟後方要能伸入1、2根手指,側面則要緊密。注意鞋子後方不要太高,以免卡住阿基里斯腱,腳跟容易磨破皮。此外,可觀察自己穿很久的鞋子,鞋底磨損如果歪一邊,表示腳著地時偏向那一側,多數人都是內翻,鞋跟外側磨損較嚴重。已經磨損到歪一邊的鞋子就不要再穿了,很容易拐到腳。預防「鐵腿」靜脈曲張 小腿可穿透氣彈性襪小腿主要是俗稱「鐵腿」的問題,多半是因靜脈曲張。遶境的信徒很多是50、60歲,除肌肉痠痛,可能原本就有靜脈曲張或栓塞問題,遶境建議量力而為,以免受傷。遶境一走就是300多公里,扣掉休息、睡眠時間,平均每小時走5、6公里左右,建議每小時要休息10分鐘。如果容易鐵腿,張訊建議穿彈性襪,天熱穿不住的話,可選透氣的、不要太厚,重點是不要悶,壓力1級就可以,不用選到醫療級,穿的時候腳朝上比較容易穿。單純水腫可熱敷 腳底痛必須冰敷張訊表示,腳是人的第二心臟,如果壓力太大,血液會推不回心臟。遶境走了一天,回到休息處,可將雙腿抬高,若沒消腫,就表示負荷過大。單純的水腫,可以熱敷,如果壓腳底很痛,就屬於急性發炎,必須冰敷,若不確定是急性或慢性發炎,可嘗試泡溫水,腳伸進去受不了,就表示是急性期,建議中斷行程,立即就醫。
七旬嬤愛走跳卻患足底筋膜炎 醫推「體外震波」助改善
一名72歲的詹姓阿嬤,平時熱心公益,每次社區有活動總是熱心幫忙,再加上人緣好,常有朋友與她一起去「養生」,爬山走走步道等。只是詹阿嬤只要久走久站,足底腳跟就會開始刺痛,原以為休息就會好,但這幾年來狀況卻卻反覆發作,在求助復健科後,阿嬤才知道自己竟得了「足底筋膜炎」,靠著每天做伸展運動才改善。足跟明顯壓痛 承重強渡更大臺中醫院復健科王培任醫師解釋,詹阿嬤的內側足弓較為塌陷,且足跟位置有明顯壓痛點,當有承重時疼痛程度更強烈,超音波檢查發現右腳的足底筋膜有部分斷裂情況,左腳足底筋膜則是有顯著增厚也就是發炎的情形。詹阿嬤的症狀一直反反覆覆,一開始雖然接受過局部的類固醇注射,但總是又再復發,後來除了藥物之外,也特別教阿嬤搭配物理治療跟伸展運動,足底筋膜刺痛的問題才逐漸好轉。足底筋膜炎 需要多休息王培任醫師解釋,足底筋膜是位於足踝底部的軟組織,是由跟骨沿著足部向前延伸到腳趾處,若長期過度使用就會造成局部細微撕裂傷,引起組織的發炎現象。若平時沒有適度注意保養,症狀就會反覆發作,甚至會影響到膝蓋,造成膝部疼痛,尤其是有跑步習慣的人更要特別注意。王培任醫師特別提到,根據統計,每十個人就會有一個人會有這種問題,通常它都與腳部長時間的承重有關。談到足底筋膜炎的治療,王培任醫師建議病患在家可以先多休息,並用按摩球按摩足底筋膜;此外,他也建議患者此時可以做點簡易的伸展,如靠牆拉伸足底筋膜、或是一前一後的弓箭步拉伸小腿;另外,由於過重會加重足底筋膜的負荷,因此最好透過控制飲食的方式來減重,讓足弓減緩疼痛。注射類固醇治療 體外震波可改善王培任醫師表示,足底筋膜炎的患者也常注射類固醇的方式來做治療。雖然類固醇注射會改善症狀,不過卻可能帶來副作用,包括引起足部其他部位的脂肪消失,進而引起未來更嚴重的足部疼痛。王培任醫師特別解釋,因為足部缺乏脂肪的緩衝,其他構造的負擔壓力就大了,所以更容易引起發炎疼痛。而注射類固醇也可能導致足底筋膜變得較脆弱,導致足底筋膜斷裂,這些都是需留意的副作用。若患者足底筋膜炎問題較為嚴重,王培任醫師建議利用「體外震波」來改善。「體外震波」是利用震波的能量來破壞足底筋膜,導致局部的充血來修復病灶,非常適合使用於一般保守治療無效,但又不想接受手術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