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排華
」緬甸政變台商慌6/「新南向」遇動政變自求多福 台商跪求小英別攪局
緬甸軍方掀起政變,3月14日一波針對中資企業的攻擊事件,讓300多家台商坐如針氈,外交部建議台商懸掛國旗,避免遭誤判是中國企業。依緬甸台商總會估計,約2成台廠生產線處於停工狀態。「一下斷電一下斷網,大家仍死撐等待戰火平息。」緬甸台商無奈透露:「最怕銀行落井下石抽銀根!」小英政府花250億元推「新南向政策」有何幫助?受訪台商多「無感」,甚至巴望「當大陸緬甸邊防吃緊時,台灣執政者別來攪局!」總統蔡英文五年前喊出「新南向政策」,花了250億元推動,但在緬甸政變、台商面臨危險時,無法提供實質保護。(圖/報系資料庫)總統蔡英文5年前喊出「新南向政策」,花了250億元推動。一名台商直言:「台灣政府在緬甸著墨不多,危急時刻,與其打給駐台單位,不如買通邊關逃到泰國。」更有台商吐槽:「是台商帶著新南向政策,而非政策引領台商向前。」立委曾銘宗表示,新南向政策從貿易量來講是失敗,蔡政府推行新南向,是希望降低對大陸的依賴,但過去歷年台灣對大陸出口占比約41%,去年卻提高到43.8%,創歷史新高,對新南向國家出口占比反而從18%降到16%以下,顯見新南向政策執行效果不彰。立委賴士葆砲轟,小英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在緊要關頭卻無法提供台商實質保護。(圖/趙世勳攝)立委賴士葆也說:「政府推新南向政策,讓大家暴露在風險下,從以前越南排華到現在緬甸政變,對於台商的保護都束手無策,嘴巴講一堆,什麼都沒做,只一味要大家掛國旗,台商只能自求多福。」而今,緬甸政變情勢持續惡化,軍方鎮壓示威活動已造成逾七百人喪生,近期更傳聞大陸解放軍已在陸緬邊界集結待命,可能隨時進行軍事行動,美國國務院也下令,非必要人員盡速撤離緬甸。一名台商私下吐露心聲,「緬甸自己有兩個勢力,現又加上大陸,如果台灣再來攪局,台商會更難生存!」(完)
緬甸民眾多處縱火!千名台商「投資金額逾10億美元」 提心吊膽
緬甸軍事政變波及台商,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早在第一時間掌握緬甸台商狀況,第一個就是廠商安全,包括後續需使用的交通工具、旅館,如何維持治安等問題都已著手處理,會快速克服。金管會亦掌握緬甸3家台資銀行,營運未受影響。據了解緬甸1千多名台商,投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緬甸抗議政變失控轉成暴亂,昨日在仰光抗議民眾在多處縱火。台資廠也未能倖免。圖為緬甸出動安全部隊,趕往遭到縱火的地區。(圖/路透)根據駐外單位統計,目前在緬甸台商近300家,由於當地人主要針對中資企業,經濟部呼籲台商作好識別度,如掛上國旗,以和陸企作區隔,避免受到連累。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說,玉山仰光分行營運據點在大樓的20幾樓,算是安全,不過當地情況紊亂,台商仍在觀望中。兆豐銀則考量安全,台籍員工上班是派專車接送、當地的員工則是居家上班,避免進入示威區域。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表示,有聽到幾家台商的工廠受到波及,但是還未有會員向他表達受抗議示威事件影響,提醒台商在緬甸除要注意自身安全,「政治」這個問題也是要面對解決,應該想好自己的對策。當地台商表示,有了當年越南排華經驗,就怕台資企業被當作陸資,先前已經撤掉有中文字樣的文件與招牌,即便過年都不敢貼春聯,深怕被當作箭靶,但這些舉動都是被動自保,以緬甸如今的動亂程度,若抗議民眾有心要趁火打劫,也攔不住。
戰火英雄1/越戰難民從小立志當老師 有望成為台灣首位新住民校長
新北市汐止區金龍國小教務主任楊小梅,9歲時逃離烽火連天的家鄉越南,隨著家人來到台灣。但全家有9個小孩的楊家,父母實在無法負擔教養費用,楊小梅被迫與手足分離,在社福中心長大。國中前她靠著社會捐款讀書,高中、大學、研究所靠著自己半工半讀,加上手足資助完成學業,25年前她投身教育,作育無數英才,去年榮獲師鐸獎,更考取候用校長資格,即將成為台灣第1位具新住民身分的校長。楊小梅堅忍不拔、教學認真的精神,在去年獲得師鐸獎殊榮,總統蔡英文特別頒獎勉勵。(圖/讀者提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畢業的楊小梅(49歲),剛畢業時就在金龍國小服務,當時擔任輔導老師的她,不僅善於聆聽、觀察,更能夠貼近人心給予學生支持、鼓勵,她說:「我喜歡教孩子做夢,只要堅持下去就會像我一樣,站在屬於自己的舞台發光發熱。」楊小梅講話柔和的語氣中帶著堅毅,她說這是對與過往酸甜苦辣的累積。當她談到去年獲得師鐸獎的那一刻,語氣中盡是感恩,她驕傲的說:「師鐸獎是教育界最大盛事,我從未想過有一天站在台上的是來自越南的我。」1964年越戰爆發,且當時越南排華嚴重,楊小梅的父親不捨家人長期處於戰火又不容於社會,便透過管道帶著全家投奔台灣,但礙於經濟因素,一家人無法生活在一起。(圖/讀者提供)但鮮少人知道,暖如朝陽的楊小梅卻是經歷過了生離死別,1964年越戰爆發,楊小梅在戰爭結束前2年出生,因為父親是大陸廣東人,當時越南排華嚴重,楊小梅的父親不捨一家12口長期處在戰火中,加上不容於越南社會,便聯繫台灣親友,透過管道於1979年帶著全家逃離百廢待舉的越南,奔向自由但陌生的台灣。而飛機才剛降落,看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時,也宣告著一家人迎來自由,卻也被迫分散。走過家鄉的戰火、至親的分散,讓楊小梅身上流著一股堅強、不服輸的血液,支持她度過了許多孤寂、寒苦的歲月,這股力量也在她為人師長後,更加強大。楊小梅想起自己剛當導師時,班上有個弱勢孩子,常因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感到自卑,「我常常會告訴他和班上學生,跟別人不一樣,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有天他竟然跑到高樓層、站在窗檯上往下看,同學發現立刻跟上去勸他下來」。這一幕也讓當時的楊小梅感動萬分,「那個時候我才知道自己的影響力有多大,讓班上的每位孩子都成為另一個我,幫助更多的人。」受到學校老師和社福中心阿姨的鼓勵,讓楊小梅從小就想當老師。(圖/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