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設廠
」 台積電 美國 張忠謀 半導體 設廠川普確定重返白宮 他示警:恐要求台積電將先進製程加速移美
川普確定重返白宮,法國保險集團科法斯最新報告警示,川普很可能要求台積電將先進製程的技術,提前移往美國,這對台灣半導體布局造成影響;此外,隨美國政治局勢改變,陸美貿易戰將加劇,川普若實現選前承諾加徵關稅,科法斯表示,將加劇全球保護主義,進一步促成供應鏈重組,全球經濟將面臨更大不確定性。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為,從台積電決定赴美設廠後,不論這次美國總統大選是由民主黨、共和黨候選人拿下,新任總統都會希望台積電高階製程移往美國,只是川普手段將會更加激進,以他競選時對台灣半導體發展、不太友善的言論來看,恐更加速推動半導體在美製造的執行。川普上任後,美積極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調研機構集邦科技預估,台積電投資美國建廠的貢獻,美半導體先進製程占全球比重將自2023年的9%,大幅提升至2027年的21%,將超越韓國,躍居全球第2;集邦科技同時預測,2027年台灣先進製程占全球比重為54%。台積電於1995年赴美國華盛頓設廠,曾被形容是「一場惡夢」,邱達生指出,若觀察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赴美亞利桑那州設廠前後的言論,就可以判斷赴美投資「政治力」著墨很深,企業經營要的是可控的生產成本以及追求獲利,台積電赴美好處可能只有綠電易取得的優勢,但美國工作要工時短、還要應付勢力龐大工會壓力,設廠缺點一大堆,「經濟動機相當低」。科法斯報告指出,全球半導體需求將持續提升,台灣出口表現會因此而受惠,經濟也持續朝復甦腳步邁進,不過,出口復甦狀況並不是均勻發生,因為會集中在高階晶片的出口生產。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合計建置3座晶圓廠,第1廠將於明年初量產4奈米製程、第2廠於2028年量產,第3廠將量產2奈米或更先進製程技術,可能導入A16的製程。
上任後首次赴美 經濟部長郭智輝盼盡快通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美國當地時間23日晚間,帶領台灣供應鏈以及中小企業團赴美參加我國駐美代表俞大㵢所設酒會時提到,此次訪美主要是協助中小企業在海外布局,對於相關租稅、成本負擔都比較敏感,呼籲美國當局盡快通過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ADTA)的相關法案。郭智輝在晚宴中表示,台積電赴美設廠也帶動半導體供應鏈一起到美國發展,美國可以說是台灣最重要的夥伴,因此自己在上任1個月就代表台灣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希望此次可以跟美國重要廠商以及公會等有更多的互動,並深化台美的經貿交流。此外,經濟部也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合作,另組半導體、新創團赴美交流,洽談更多合作的機會,展現台灣不是只有代工、製造的實力,同時也有創新的能量。針對此次美國的行程,郭智輝表示,台灣因為有半導體、AI相關的供應鏈,日前九大科技巨頭輝達、超微、美超微、英特爾等都來台參加COMPUTEX 2024,並加碼在台投資,此行當然也有會去拜訪的名單。美國聯邦眾議院在今年1月下旬的「歲計委員會」中通過「2024年美國家庭與勞工稅收減免法案」,其中包括ADTA協定,希望藉由該協定取消在美國、台灣2地都有業務的公司、勞工的雙重課稅,以強化美國對大陸的競爭地位,目前還需等待參議院表決通過,再送交白宮由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生效。郭智輝特別提到,台灣的中小企業在海外布局較彈性、靈活並展現跨國貿易以及對外投資布局企圖,同時對於成本、租稅負擔比較敏感,因此呼籲美國當局盡快通過ADTA協定。在通過後,將會解決超額賦稅的窘境。也就是說,當台灣自然人在美國取得股利、利息以及權利金,赴美投資的台企,在匯回股利、支付權利金或者雙重居住遇到的雙重課稅問題等,將適用優惠稅率,在美國財政部確認我國財政部也提供互惠待遇後始生效。
《彭博社》:台積電可能獲美1572億補助 以支持興建亞利桑那廠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全球最大的代工晶片製造商台積電(TSMC)將獲得美國政府超過5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572.4億)的聯邦政府補助,以支持該公司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2座晶片製造廠,不過知情人士補充,該撥款尚未定案,且台積電是否會利用美國2022年通過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中提供的貸款和擔保也還是未知數。《路透社》援引《彭博社》的報導指出,美國在2022年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鼓勵全球半導體製造業赴美設廠,以增加國內半導體產量,該法案共提供了527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包括390億美元的半導體生產補貼,以及110億美元的研發補貼。美國總統拜登曾在2022年於亞利桑納州鳳凰城的台積電晶圓廠進機典禮上,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握手合影。(圖/達志/美聯社)據悉,拜登政府曾在2月19日宣布,將根據《晶片與科學法案》向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 Inc.)撥款15億美元,以擴大國內半導體生產。目前與美國商務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達成的初步協議顯示,格羅方德將利用這筆資金在紐約州馬耳他建造一座新的半導體生產設施,並擴大當地和佛蒙特州伯靈頓的現有業務。對此,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曾在2月表示,商務部計劃在2個月內頒布多項補助金。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圖/達志/美聯社)報導補充,台積電曾在1月表示,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第2座晶圓廠將於2027年或2028年開始運作,比公司原先預計的2026年還要晚。由於缺乏高技能工人且成本高昂,又沒有獲得美國政府原先承諾的補助,台積電去年7月已宣布第1座工廠工期延後,目前預計要到2025年才能開始生產4奈米晶片。對此,台積電和美國商務部皆未立刻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台美租稅協定有譜!財政部曝合照 有望明年中下旬完成簽署
APEC財政部長會議落幕,財政部20日曝光財政部長莊翠雲與美國財長葉倫合照,外界關心台美租稅協定進度,據知美方也是給予正面回應。外界預期,明年中下旬就可能完成簽署,解決雙重課稅。美國提出《美台快速雙重稅收減免法案》,法案擬新增美國聯邦稅法894A條,修訂國內法方式解決雙重課稅問題。目前參議院、眾議院同時提出一致草案條文法案,並在10月底送入歲入委員會審核。資誠稅務諮詢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蘇宥人解釋,美國與其他國家簽署租稅協定簽署、生效都要很久,以日本為例從簽署到生效,還要花5、6年;若透過國內法修正,速度就可以比較快;莊翠雲日前也說,希望明年6月前可以完成簽署。外界擔心美國如果走國內法的話,彈性比較低,財政部官員表示,在國內法上增訂授權條款,未來國際有變動的話,不用透過國會修法程序調整。蘇宥人則表示,因為台灣國際地位特殊,美國採修正國內法的方式解決雙重課稅問題,對美國而言屬於「類」租稅協定,不算正式租稅協定。惟官員表示,我國與其他國家也有類似形式洽簽,也屬租稅協定。美國「快速」解決雙重課稅問題,是否因台積電要赴美設廠?蘇宥人表示,可能是部分原因,但台積電前3年尚不會獲利,無急迫性;不過已在美投資的台商台幹仍面臨雙重課稅,需要「快速通關」。今年APEC財政部長會議由葉倫主持,莊翠雲與葉倫座位較遠,會場中並無特別互動,但場外與場邊不論是莊翠雲或我方官員,都與葉倫或美國代表團交流、提出訴求,雙方絕非「零」互動。
不計成本?台積電擬赴亞利桑那設先進封裝廠
台積電要不計成本在美國設封裝廠嗎?美國亞利桑那州長郝愷悌(Katie Hobbs)19日在台北證實,亞利桑那州與台積電確實討論在鳳凰城設立先進封裝廠的可行性,專家則認為,即使台積電在美國設立先進封裝廠,產能有限,不必擔心技術外流,或發生排擠效應。郝愷悌原是該州參議員,數度來台訪問,今年元月上任州長,此行率團來台進行經貿交流,昨天參加外貿協會舉辦的「美國商機日」,她受訪時透露,正與台積電在該州建立半導體生態系統而努力,包括先進封裝。郝愷悌昨日獲蔡英文總統接見,她表示,亞利桑納州政府有100%決心強化與台灣的夥伴關係,探索未來的機會。台積電在鳳凰城的4奈米晶圓廠已延期至2025年完工,3奈米是否如期2026年也還不確定。但日前美媒報導台積電在鳳凰城生產的先進晶片,因當地缺乏產能,仍需送回台灣進行封裝,讓美國積極推動的「在地製造」政策被打一巴掌。郝愷悌昨日亦走訪台積電竹科總部,台積電表示,主要說明在鳳凰城建設進度良好。但對先進封裝設廠一事,台積電隻字未提。外媒報導,有多位台積電工程師和前蘋果員工指出,亞利桑那為蘋果、輝達製造的先進晶片,仍需送到台灣才能進行封裝,未來台積電新廠生產的晶片也不例外。國外分析師指出,台積電很難在沙漠中建立先進封裝廠,因為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時間和精力,不符成本。但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布局先進封裝,「是可預期」,因在美國已投資先進製程,為服務頂級客戶、穩住訂單,先進封裝赴美設廠具象徵意義。在美國建立先進封裝,是要因應第一期的4奈米和後續的3奈米廠需求,產能有限,不致引發台灣「技術外移」疑慮。對於亞利桑那州半導體人才和技術勞工短缺的挑戰,郝愷悌說,當地有高度熟練的勞動力,她擔任州長8個月以來,就宣布數個計畫培育並提供高技能勞動力。州政府又如何幫助台積電和工會談判?郝愷悌說,會努力讓每個人坐到桌前(談判),解決問題,目前每天有1萬2000名建設工人在工地工作,多數是熟練的本地工人。
職場文化不同、人力成本增加 台積電海外設廠難題不小
台積電最近風雨不少,不僅是台積電亞利桑那廠依照晶片法案申請補助,面臨美方對買回公司股票等重重限制外,最近還遭前總統川普嗆聲「搶走美國所有半導體工作」,要求執政當局阻止此事發生。另外預計在德國德勒斯登設的新廠,則有當地人力成本過高的隱憂,難題不小。還好台積今年要完工的日本熊本12吋晶圓廠,雜音就比較少,頂多就是時薪高達690元,讓當地民眾憂心衝擊就業市場。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紐約時報》專訪,針對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AZ廠)透露進展緩慢,已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議,除了《晶片法案》中520億美元補貼外,美方還需提供激勵措施,「否則該計畫很快將碰到瓶頸,台積電目前還想不到解決辦法」;分析師表示,美國上到半導體主管、工程師,下到建築工人,不僅人力成本貴,還叫不動,最尷尬的是頭洗一半、難以收拾,已預知未來結局了。分析師指出,台積電之所以能成為半導體領頭羊,仰賴的是台灣人「任勞任怨」的特質,隨Call隨到的文化,成功與時間競賽的高效率,造就了台積電護國神山名號;廠房搬到了美國,人力成本比台灣貴一倍,當地工會強勢作風、本地勞工優先任用,緊急事件半夜到公司根本是天方夜譚,台積電一到美國全變了調。分析師表示,台積電赴美設廠,內部絕對要付出代價,台灣去的工程師,領的薪水比美國人低,周末、半夜都可能要臨時來上班,未來將遭逢人員管理上的挑戰;另外,美國廠成本高昂,未來先進製程的晶片如何報價,以蘋果手機晶片為例,要報美國廠的價格還是台灣廠的價格?當蘋果討價還價時,如何向蘋果解釋兩者差價,也將是台積電面臨的難題。分析師透露,台積電1996年曾赴華盛頓州設立8吋晶圓廠,當時的成本,包括人、文化、管理等都是問題,設廠夢想變噩夢,台積電絕口不提,現在又重新面臨同樣挑戰。
「矽盾」護台?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受《紐時》專訪:不認同這說法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受訪表示,儘管台積電正走向全球,但仍會根留台灣,事實上,要在世界其他地方複製台積電在台灣所建立的一切,是極其困難的。但劉德音並不認同「矽盾」護台的說法,稱大陸不會因為台灣的半導體,選擇或放棄攻台;台海穩定取決於美中關係怎麼走,「如何維持雙方都想要的現狀」。全球化也會根留台灣美國《紐約時報》4日刊出劉德音的專訪內容。針對台積電為何會根留台灣?劉德音指出,要快速研發和生產最尖端的晶片,必須付出巨大努力,推進一個世代技術便需要多達3000名研發科學家。除了台灣,「我們不能把它放在其他任何地方」。《紐時》報導說,台積電已開始進行全球擴張,包括擬在美國建兩座晶圓廠,這是該公司營運策略一部分,作為對美國官員呼籲「降低對台灣製造晶片依賴」的回應。台積電主導半導體行業,對美國不可或缺,但台灣正處於地緣政治最不穩定的地方之一,這讓華府人士坐立難安。台灣生產的先進晶片有「矽盾」(Silicon Shield)之說,意指美中雙方皆需要台灣晶片,美國也將不得不保台。但「矽盾」究竟可護台或會引戰,一直引發激辯。今年1月,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就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反而是北京想侵台的導因。去年10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則在專訪中說,「若(中國)經濟福祉是『那個人』(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優先要務,我認為將會避免攻台」。張忠謀:台積電身處科技冷戰劉德音並不認同「矽盾」的概念,他說:「中國不會因為半導體而犯台。中國也不會因為半導體而不犯台。這個問題根本上取決於美國與中國:他們如何維持雙方都想要的現狀。」《紐時》4日亦刊出張忠謀的專訪內容。雖然台積電正處於美中「科技冷戰」中心,但張忠謀不認為中國半導體有取得領先的機會。他說:「我們掌控所有的咽喉點(choke points)。如果我們要掐住中國,他們什麼都做不了。」張忠謀口中的「我們」,指的是美國及其晶片製造盟友,包括荷蘭、日本、韓國和台灣。為了對抗與中國的貿易戰,美國及其盟友催促台積電到台灣以外的地區設廠。劉德音回憶道,他感覺到形勢已在發生變化,「我想,或許是時候讓台積電更全球化一些了。因為我深知我們的技術現在是全球領先,但以後呢?」他也認為赴美設廠很重要,因為台積電的客戶有65%在美國,「他們有不同需求,我們也有許多機會。」坦承亞利桑那建廠遇挑戰隨著美國試圖遏制中國半導體技術發展,台積電被夾在華府與北京的中間。2020年台積電配合美方制裁措施,切斷了大陸通訊巨頭華為的訂單,華為當時是台積電第二大客戶。劉德音表示,台積電依賴美國的技術,別無其他選擇。他說:「(美國制裁華為)這是可理解的,但支持與否,我們沒有發言權。」劉德音日前坦承,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遭遇挑戰,4奈米製程量產時間將由2024年底延至2025年。《紐時》指出,台積電光是在該州建廠的成本,就可能比台灣高出至少4倍,未來美企是否願意為本土製造的晶片支付高價亦是問題。劉德音表示,他已向拜登政府提議,除了《晶片法案》中520億美元的補貼外,還需要提供其他誘因,才能激勵美企購買本土製造的晶片。他強調,「否則該計畫很快將碰到瓶頸。但我不認為已有解決的辦法」。
獨家/跟著台積電投資到美國 「Smartopia」智慧城距新廠僅10分鐘
CTWANT取得最新獨家消息,美國一項「Smartopia」永續智慧城市土地開發案,距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僅10分鐘車程,該規劃團隊竟是來自台灣知名律師徐小波創辦的宇智顧問,由董事長吳志揚、總經理李維峰共同催生此案,堪稱是台灣企業跟著台積電前進美國投資指標案。據了解,「Smartopia」永續智慧城市基地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Peoria(皮奧里亞)都市計畫區,土地面積144英畝(約58.3公頃),相當2.25個大安森林公園,其中還包括一座尚待命名的湖泊,將規劃興建面向湖景、山景共800棟住宅、旅館等,預計2024年動土,2026年完工。首波私募股權基金統籌來自日本、印尼等資金運用;正崴(2392)、帆宣(6196)也會加入該案的科技工程建置,第一階段額預估逾8千萬美元,印尼資金已到位。CTWANT記者採訪到總經理李維峰,他證實此案出自宇智顧問公司,並說他和吳志揚已從「徐老師」徐小波手中接棒經營宇智,「Smartopia」正是兩人合作創業從無到有的第一案,並攜手當地資深僑務委員尹衍桓(潤泰集團尹衍樑的二姊)為宇智駐美代表合作夥伴,共同推動此案。李維峰表示,「二年前接手宇智後,當時台積電赴美設廠,帶動周邊土地房價」,「徐老師鼓勵我們眼光要看向國際,要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我們既然有草創桃園航空城的規劃經驗,加上徐老師長期推動導入亞太營運中心構想,決定逆向思考,計畫為導向,先做市場研究、財務分析、敏感測試,擬定開發案、購買土地,再找外部投資方。」從地圖可觀察,美國亞利桑那州Peoria(皮奧里亞)(包含Smartopia永續智慧城市開發案,深藍色塊project site),靠近台積電新廠(粉紅色塊tsmc site),相當於竹北支援新竹科學園區的概念。(圖/李蕙璇攝)宇智希望打造一座真正淨零碳排,資源可循環利用,擁有智慧安全設備、服務與中央監控運行中心的永續智慧社區,包括在溫度、濕度、空氣品質可定時自動調節,有自駕交通接駁車,有保全等多功能感應裝置、自動通報系統,利用5G網路、loT物聯網技術、AI人工智慧提升公共建設運用效率。「我們一邊擬定永續智慧城市架構,一邊聘請美國當地實習生幫忙找基地,卻一度卡關難覓適合地點」李維峰談起「Smartopia」差點因沒買到土地腰斬,與時間競賽的心路歷程。去年(2022)的8月,李維峰自己飛一趟美國到鳳凰城看地,「有的缺水還要挖井,有的面積太小,一個個都不符合我們打造Smartopia城市的初衷,心都涼了,難道要認賠出場了嗎?」李維峰繼續說,「我不死心,邀宴更多仲介碰面,親自跟他們說明甚麼是Smartopia,拜託大家繼續幫忙找」「突然,有人提到Peoria有塊地要賣,我二話不說趕緊約隔天一大早7點去看。」翌日清晨六時許,「當我還在車上望去寬闊之地,坐落南北,面向西方,一入眼簾是偌大湖泊(約25公頃),看到湖旁有水牛,有釣客,我還沒下車,就說這塊地我要買!」李維峰娓娓述說買地奇遇記,嘴角不禁上揚地說「感覺到了,就知道是你的!」「Smartopia」永續智慧城市的基地與湖泊面貌。(圖/李蕙璇翻攝)四個月後,也就是2022年12月,宇智簽約花了4千萬~5千萬美元買下這塊沙漠中少數含有湖泊的地,不僅正對著有80英畝的公園,南方4英哩處還有知名的BASIS學校等,且開車不到半小時有醫院,再加上距離台積電新廠約10分鐘車程,離鳳凰城市區約40分鐘,可說是鄰近台積電廠區最具大型開發規模的社區地點。宇智將此案命名為「Smartopia」永續智慧城市,計畫興建160棟獨立式住宅、200棟雙排住宅、275棟四排住宅與165戶公寓,還規劃闢建旅館、出租型公寓大樓,以及包括體育、運動健身、娛樂等全功能社區活動中心等;房屋建案皆採預售制,據了解已吸引到美國大型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的關注。「徐老師當年引進美光科技、福特汽車、麥當勞等美國龍頭企業到臺灣,現在是時候帶美國認識台灣品牌了」李維峰信心滿滿地說,今年三月,宇智團隊拜會Peoria City市長Mr. Jason Beck與亞歷桑納州州長Ms. Katie Hobbs,尋求公部門的支持。李維峰說,「我們正在申請開發執照、容積率,還有自來水、電力、污水、網路通訊以及社區進出道路等項目也在逐步進行。」尹衍桓也說,「當年我是因為有氣喘來到鳳凰城居住,父親鼓勵我做土地開發,還成為我第一個客戶,如今台積電來設廠,宇智在Peoria推開發案,在僑界引發轟動話題,與有榮焉。」「Smartopia」永續智慧城市社區的規畫設計圖。(圖/李蕙璇翻攝)
考量地緣政治風險 股神巴菲特大賣台積電
台積電的先進晶片雖然全球都在搶,但美中對抗加劇、台海情勢升高,這些地緣政治風險確實也對其價值造成減損。「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公司被發現去年第四季大砍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持股逾86%,因與其長期持有哲學相違,就被認為台海風險是重要影響因素。而不僅是巴菲特,老虎全球管理、資本集團等投資公司,以及貝萊德集團和摩根大通也都大賣台積電股票,雖然理由外界鮮少知道。但以巴菲特來說,過去鮮少敲進科技股,大舉投資台積電ADR已讓人驚訝,沒想到一季就大舉出脫,從6010萬股砍到剩下829萬股,還因此錯過今年初一波3成強勢反彈行情。他到底看到台積電股票有甚麼不能長久持有理由?當時各界分析,認為巴菲特短線出脫,除庫存壓力外,跟兩岸緊張、半導體赴美設廠脫不了關係,畢竟他去年在波克夏股東會就提及台灣可能發生戰爭的風險。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股神巴菲特去年第3季斥資40多億美元大買台積電ADR時,金融市場大感「意外」,因為股神向來偏愛傳產股,過去唯一破例投資科技股是肯定長期趨勢,才投資蘋果。時隔1季,巴菲特大砍台積電持股逾86%,蔡明翰形容,此舉更震撼市場,短期投資不像是股神巴菲特的風格。蔡明翰認為,台海危機、地緣風險,早不是新聞,投資人已經麻痺,看好台積電基本面仍會投資,會怕的投資人還是會擔憂、出脫,不過,待美國5月升息循環確定進入尾聲後,台積電應該能迎來外資流入所帶來的行情。
美推《晶片法》有爭議 半導體業最怕商業機密外洩
美國《晶片法》端出牛肉,但想要分杯羹,須付出不小代價。巿場人士指出,目前傳出的分潤制、限制與中國等有疑慮國家聯合研究或技術授權,以及申請書須提出內容涉商業機密,皆遭到質疑,但其中會讓台積電、南韓大廠跳腳的關鍵在商業機密。熟知國際事務的會計師表示,拿別人補助接受監督無可厚非,但據了解,美方要求台積電等業者須檢附的資料,非常詳細,在許多權利義務尚未釐清,加上整個方案由美國政府做莊下,自然會令業者擔心,待美方摸清外企成本利潤後,不會要求便宜賣美政府單位,另憂心商業機密外洩也是重要考量,台積電等是上巿公司,須對股民負責,自應提出質疑,力求釐清。法案中規定,爭取到補助的企業,在取得補助後10年內,限制自身在中國等有疑慮國家擴大半導體產能的能力,此外,只要涉及敏感科技,受補貼者也不能與有疑慮的外國實體,從事任何聯合研究或技術授權行為,在在引發相關業者反彈。不過,另有巿場人士表示,美國推動《晶片法》案,祭出530億美元補貼,這不是一筆小數字,須經過該國相關單位協商,且如企業不需要、認為有疑慮,也可不申請。他認為,台積電這麼大的公司,評估時一定會將最好與最壞的狀況都沙盤推演,再做出決定。就商業機密問題,美國相關單位表示會做好保密工作,甚至每個案子會由不同承辦單位負責,不會互相交換資料。只是這說法,無法受到多數專家、業者認同。對於大不了不申請補貼的說法,專家表示,以台積電為例,雖身價不菲,但這補貼金額十分可觀,台積電都已赴美設廠了,當然希望在合理的情況下,爭取到補貼。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分析,依美國商務部的立場,既然要補助,當然要有防弊機制,免得某些公司獅子大開口,要了一堆錢,以後再大賺時發給管理層及股東。他並指出,預測半導體營收、獲利、平均單價、產品類別、製程種類等項目,對任何半導體廠應該不難,但這份資料如流到某個競爭者,肯定不利。台積電當然不是白癡,若條件不公平,以後擴產就拖一拖,5年投資變10年。
台晶片突圍戰1/宣明智大膽預測:未來5年台IC設計市佔衝5成 「台灣將成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Chris Miller來台對話,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推新作《晶片對決》,美中晶片大戰中台灣安危再掀話題。CTWANT記者特別專訪宣捷集團創辦人、聯電(2303)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他犀利預測,「未來5年,台灣IC設計全球市占率將達50%,台灣將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美中晶片大戰中,美國以半導體先進製程「集中」台灣及台積電,有來自中國的地緣政治風險,一面對中發出晶片禁令,一面自建半導體產能,強邀台積電赴美設廠。儘管張忠謀反對赴美設廠,但台積電還是去了,且設廠成本從比在台灣高出50%,上修到一倍,先進製程也從5奈米提高到3奈米,甚至未來還會有2奈米,推翻原先說的先進製程留在台灣的說法。在這場大戰中,台灣儼然「被選邊站」,引發社會憂慮「矽盾」是否遭毀?張忠謀16日在與Miller對談中,曾再三質問,「美國友岸外包政策為何沒有台灣?」「為何說台灣是個危險的地方?」張忠謀的大哉問,Miller並沒接招答話。不過,71歲的半導體產業老將宣明智受訪時,從全球半導體業的現況盤點中,直指台灣要建立第二軸線,作為「自保」之道。 「台灣的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的全球市佔率都超過50%,現在台灣IC設計的市佔率是24%,如果這三者的市佔率超過50%,我大膽地預測,未來5年,台灣IC設計的全球市占率將達到50%,當晶圓代工、封裝測試、IC設計這三項技術都是占全球一半,台灣將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宣明智毫無膽怯地說。據WSTS(World SemiconductorTrade Statistics)2022年5月公布的資料,全球半導體產業從上中下游粗分為:IC設計、IC晶圓代工、IC封測,「台灣半導體目前最強的還是晶圓代工」。在IC製造方面,台灣全球市占率為62.0%,2021年產值達到609億美元,全球前10大廠商中,台廠有台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另據TrendForce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的全球市佔率為64%、韓國為19%、中國9%、其他9%,2022年,台灣市佔率提升到65%,韓國微降到17%,中國維持在9%,其他為8%。在IC封測方面,台灣全球市占率為61.5%,2021年產值達到224億美元,全球前10大廠商中,台廠有日月光、力成、京元電、南茂、頎邦、華泰電。在IC設計業方面,台灣全球市占率為24.3%,僅次於美國,2021年產值達到401億美元,全球前10大廠商中,台廠有聯發科(2454)、聯詠、瑞昱。全球半導體之所以發展成現在台灣居重要地位的版圖,宣明智分析,「就是當時政府有看到這是對的東西,再加上我們一直往前進,去延伸技術、去應用。」宣明智認為,美國認為製造可以朝低成本的地方移動,但是半導體先進製程是不可以被取代的,而且需要跟技術源頭,同時也要與應用端連接在一起。(圖/台積電提供)這也成了美中半導體大戰中的最令人垂涎的肥肉,美國去年端出520億美元《晶片法案》,為要將美國當地的半導體先進製程產能市佔率從11%,回到昔日的30~40%,急著要把台積電拉過去。但台積電到美國設廠,美國就能如願達到三成市佔的目標?「就連華爾街的人,也看不懂這個東西(指半導體),不是太政治化就是太財務化,以為製造是可以被取代的,但是沒有想到,『先進製造是不可以被取代』,而且需要跟技術源頭,也要跟應用端連接在一起,才能發展成長。」宣明智說。台灣民眾及投資人則擔心,護國神山的技術會不會被美國偷學走?宣明智直白地說,「美國需要的半導體技術,不懂的人,看的是幾奈米,懂的人就知道說,IC的東西不只有幾奈米製程而已,你也要有幾奈米的IC設計,基本上就是一個配套的概念。」「對政治人物來說,他不會知道那麼多,而只是抓到一個題目,就在那邊講半天,但不見得是最重要的。」言下之意,就是不用過度擔心。那麼大國爭搶晶片主導權之際,台灣當如何自處?宣明智就著全球半導體的三本柱「IC設計、IC晶圓代工、IC封測」說,後二者市佔率早已過半,「現在要全力衝刺IC設計的發展!」台積電赴美設廠,讓美國以為有了先進製程就夠了,但這其實需要一個配套措施。(圖/翻攝自拜登臉書)依WSTS統計,全球前10大IC設計公司台灣有3家,宣明智認為有4家,一是IC設計公司就近掌握IC資源,因此可以跑得比較快,二是IC的應用跟很多國內技術發展可以銜接上,像是電動車、數位醫療,甚至智慧交通等,都可以相連。「基本上就是要多作國外的生意,多跟台灣的系統業者合作,就像車用市場,政府應該要鼓勵台灣汽車供應鏈,像是ADAS等,能多用台灣IC設計產品。」宣明智說。「就像尹啟銘部長的新書封面,中美兩國國旗在下,中華民國國旗在上,當中美持續擠壓,就會讓台灣上升的越快。」
談晶片戰/張忠謀贊成美對中晶片禁令 楊應超嚇到:2奈米恐難堅守台灣「不要美國說什麼都好」
半導體產業專家、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被昨(16)日張忠謀一句「贊成美國限制中國半導體發展」首度公開表態嚇到,他認為張忠謀洞悉產業發展、晶圓製造成本與政治風向,立場會隨晶片戰爭「動態發展」,應該是在去年底赴亞歷桑那州廠移機後,有不少新發現,因此調高了對在美製造晶圓的成本預估,以及選邊站在美國那邊。張忠謀昨日與《晶片戰爭》作者Chris Miller進行「半導體世紀對談」,楊應超讀了該書英文、中文版,是第一個在台灣媒體發表書評者,他並在線上全程收看。對張忠謀表態支持美國對中國祭出禁運限制、實體清單等做法,他分析:「做生意應該是中立、不能選邊站。尤其這樣得罪中國,所以他的太太張淑芬在台下也頻頻揮手,叫他不要講太多。」楊應超說,他去年就提出台積電赴美設廠,非商業規畫,而是出於政治壓力,「不是對的決定」,事實也是「原本說先進製程會留在台灣,現在5、3奈米已經過去,2奈米是否能堅守台灣『很難說』。」目前90%高階晶片都在亞洲生產,美方為建立國防力量,一定要掌握產能和算力。楊應超表示,1998年台積電在華盛頓就建立過一座8吋晶圓廠,張忠謀那時遭遇文化與人的問題,「去年亞歷桑那州廠動工、移機後,發現在美製造成本不只高台灣製造5成,今天更說成本翻倍,將放慢晶片產業成長速度,半導體產業進入完全不同賽局。」因電子產品的銷售狀況跟價格有關,如iPhone越來越貴,消費者換機週期就從以前2-3年、延長到4-5年,這也影響經濟發展。至於各國都在用補貼自建本土半導體製造能量,楊應超認為那些補貼「只是杯水車薪」,美國仍然是世界上的科技霸權,因純科學pure science底子深厚,同時用大量印鈔造就強悍的資本市場,發動戰爭但戰場都不在本土、令兩百多年來的建設與發展都被完整保留,並且吸納了全世界的菁英。美國掌握半導體、航太大部分專利,創新每每顛覆市場,「連中國阿里巴巴也是抄亞馬遜,百度是學GOOGLE」,還有現在的Chat GPT。楊應超直言,除了半導體,台灣還沒有可以跟國際競爭的產業了,「政策使然」,這也是張忠謀會重複提到李國鼎的原因,現在連供應鏈相對單純的蛋都缺,基礎能源電、水也不足;生技醫療、製藥、幹細胞產業有前景,還需面臨認證問題。楊應超認為,未來的局勢很難設想,但晶片仍是主戰場,5G、6G、電動車產業發展也是用晶片,他奉勸台灣主政者,「不要美國說什麼都好、台積電什麼製程都應要求移過去」,要制定長期發展國策。
台積電在美設廠遇難題!《紐時》採訪台人工程師 他坦言:美國人很難管
美國知名政治媒體Politico才剛於美東時間14日爆料,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在去年8月訪台期間,遭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午宴上大潑冷水。他指出,若美國以為砸大錢就足以攻佔全球最複雜的電子製造市場,「那就天真過頭(terribly naïve)了!」如今《紐約時報》也訪問了11名台積電員工,證實了該企業在美國設廠存在許多隱憂。據Mactrast援引《紐約時報》的報導稱,台積電過去在2020年5月宣布在亞利桑那州設廠,最初承諾投資120億美元,2022年10月經濟部長王美花訪美後,台積電在12月又加碼投資金額至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亞利桑那州的第1座台積電工廠預計將在2024年投產,量產4奈米。第2座工廠目前也進入動土階段,預計將在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先進製程。這不僅是台積電在海外的最大一筆投資,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外國直接投資金額最高的一次。不過《紐約時報》指出,這項投資案充滿考驗。台積電高層1月在法人說明會提到,受人工成本、許可證、法規及物價高漲的影響,赴美設廠成本比在台灣高至少4倍。在部分內部人士眼中,這項400億美元投資案是個糟糕的經營決定。對此,《紐約時報》也採訪了11位匿名的台積電在職員工。其中一名工程師便坦承,他考慮過加入亞利桑那州的新工廠,但他意識到自己最終可能要幫美國員工「收拾殘局」,因此打消念頭,「晶圓製造最困難的不是技術,而是人事管理。美國人在這方面表現不佳,他們很難管。」另外3名負責培訓美國工程師的台積電員工也透露,美國工程師很難標準化作業,比起台灣員工毫無疑問的服從命令,美國員工傾向挑戰和質疑上級。一位台積電工程師更指出,美國人甚至會拒絕接受上面指派的新任務,而不是加班趕工來完成更多項目。上述報導似乎也呼應了張忠謀在去年8月裴洛西訪台期間的說法,這位91歲的台積電創辦人當時單刀直入地暢談了他對美國半導體政策的質疑,他坦言,自己很高興台積電可以從美國的補貼中受益,但美國真的以為僅靠砸大錢,就能為自己買下一個強大的晶片製造業嗎?張忠謀直言,若美國認為砸錢就能搶佔全球最複雜的電子製造市場,「那就天真過頭了」,華府如果需要一個值得信賴的半導體產業,就應該持續投資台灣的安全。畢竟,美國現在想做的,台積電早就完備。
巴菲特砍台積電!專家直呼「不像他的作風」揭閃賣原因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於14日公布第四季持股比例,「大砍台積電ADR持股86%」,但加碼買進32 億美元(約新台幣970億)蘋果股票,掀起市場震動與各界議論。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就直言,台積電遭減持「有點意外」,知名分析師陸行之則認為,波克夏上波買進可能是經理人在代為操盤。台積電今(15日)受波克夏海瑟威減持影響,股價大跌20元,收在525元,影響大盤指數約165點。此外,聯發科、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等半導體也都走跌,半導體類股下跌超過3%,還連帶波及電子類股下跌1.97%。而台股今天也開低走低,盤中一度失守15,400點,終場跌幅收斂但下跌221點,力守15,400點關卡。台積電15日股價大跌20元。(圖/報系資料照)對此,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以長期投資著稱巴菲特這次出乎意料的操作,對台積電、台股走勢造成直接影響及壓力,但從中長期來看,台積電利用率可望逐步回升。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表示,近期華府要求赴美設廠導致的供應鏈轉移、庫存壓力、兩岸局勢,都可能使巴菲特產生持有台積電的疑慮,且巴菲特過去也有「對英特爾(intel)持短線」先例,這次減持可能反映對半導體產業疑慮。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指出,隨著台積電被卸下巴菲特投資的光環,投資人應關注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和全球客戶、下游系統廠需求與庫存、AI晶片,以及市場的3/5/7奈米需求。陸行之直言,這種短線操作不像曾說出「如果不願持有一檔股票10年,那就連持有10分鐘都別考慮」的巴菲特做法,認為應該是專業經理人的決定。持有類似看法的華南永昌投顧董事長儲祥生則分析,波克夏可能是考量投資報酬率沒超過10%,才會出現如此罕見操作並對台積電造成短期影響,但台積電地位在全球依然無可取代,尤其Google等公司新產品的晶片,還是都得向台積電下單,應不至於因巴菲特而發生全球外資大量流出情況。
環球晶新全球化2/張忠謀大嘆「全球化已死」 徐秀蘭以3年投資1千億行動論述「全球在地化」
全球最大的戰場,莫過於地緣政治風險掀起的美中半導體產業大戰。去年12月6日,供應全球9成先進製程晶片的台積電美國廠移機典禮上,創辦人張忠謀大嘆「全球化幾乎已死」掀議論;《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Miller)不認為「已死」而是變化中;新加坡韓禮士基金會研究員卡普利(Alex Capri)則提出,世界正經歷半導體「再全球化」。 面對這場半導體產業「全球化」新戰役中,位居上游的矽晶圓材料供應商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有另一番新見解,「在我們來看,就是全球化的腳步更夠,跟過去的全球化不一樣這是新全球化-『全球在地化』。」事實上,台積電亞歷桑那新廠移機典禮前五天,環球晶在12月1日興建12吋矽晶圓新廠,這也是睽違20多年、美國本土自有最大規格矽晶圓。徐秀蘭這番全球在地化的新論述及行動,其來有自。去年伊始,徐秀蘭接到一通電話,「環球晶併購德國世創案失敗!」她隨即啟動「3年(2022-2024年)千億資本支出」計畫,展開美國布局。併購世創失敗,環球晶得到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徐秀蘭在1月4日的媒體餐敘中解釋,「我們要的不是世創、我們要的是成長,取得世創是方法一,另一個方法是我們自己建廠」,此後亞洲、美洲、德國,都有環球晶的矽晶圓生產基地,「這比在某個國家有一個超大生產基地,是不一樣的感覺,希望客戶會覺得,我們是『本土』公司」。環球晶圓美國德州新廠,在2022年12月舉行動土典禮,新建12吋矽晶圓產能。(圖/翻攝自環球晶圓官網)更重要的是,去年俄烏戰爭及大陸清零防疫政策等變數下,全球晶片缺貨及供應斷鏈,使得與大陸為鄰的半導體重鎮台灣,成了歐美口中頭號「地緣政治風險」,傾全力要分散半導體全球供應鏈中的風險。置身其中的徐秀蘭自然也緊盯此一大趨勢,「我們看到GEOPOLITICAL(地緣政治)問題壓力越來越大,發覺競爭力要放在如何DIFFERENTIATE(差異化)環球晶圓、跟已經做的很棒的同業差異化,就是把供應韌性最大化,不管從疫情氣候地緣政治戰爭哪一個面向,都必須做一個新的全球化,環球晶這個名字所賦予的『環球』經營能力。」徐秀蘭接著說,「我們本來在9個國家就有17個半導體工廠,加上美國GREENFIELD是18個,跨三大洲都能直接供應12吋矽晶圓,韌性更強。」至於投資人最關切的在美設廠能拿到多少補助?「還沒有最後定數,聯邦、州政府都會申請」。」徐秀蘭回答。半導體產業業內人士與專家告訴CTWANT記者,「環球晶率先響應,發揮『在美製造』的示範效應,高度配合政策,客戶與訂單相對明朗,能拿到的補貼應優於預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圖/報系資料照)美國為要振興半導體產業,去年八月端出的《晶片法》,預計今年春季開始啟動補助程序。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晶片法》補助總額527億美元,半導體製造業者能申請額度僅330億美元,且由台積電、環球晶、英特爾、美光、三星等依新建產能規模分食,「因為額度有限,要盡早開始動作,實際成果有利申請國家補助。」台積電、環球晶已移機、動土。由於晶圓廠赴美製造成本,比在亞洲高出50~30%,因此如何節省成本至關重要。一位半導體工程師向CTWANT記者解釋:「12吋矽晶圓能夠有效幫助晶圓廠提升生產效率、較8吋增加125%,換個角度就是減少成本。」環球晶的美國廠擁有12吋、最大矽晶圓產能,因而握有台積電、英特爾等客戶長約訂單。環球晶及台積電赴美設廠會否侵蝕獲利?「兩家公司在美產能,對總產能占比在3%以內,且有一年的長約保護、在短時間優化學習曲線和優異的成本撙節能力,獲利情況應不會太差。」一位半導體業內人士說。環球晶高層則透露:「經比較,美國的水、電、土地成本,是最便宜的。」美國設廠主要挑戰在於人力,尤其在施工營建工人及後續廠務人員的招募工作上,公司坦言有難度:「不過,延遲2、3個月,也配合半導體景氣修正的節奏。」接受《晶片法》補貼的先進技術公司10年禁赴大陸設廠的禁令,是否影響環球晶?「這對晶圓廠會限制製程、影響大,對矽晶圓產業影響很小,矽晶圓對政策敏感度相對低。」徐秀蘭解釋。台版《晶片法》才剛通過,環球晶的中國、日本廠也都能申請補貼。看來全球在地化的新秩序中,徐秀蘭已提前站穩有利位置。
電腦教父施振榮1/從庫存慘案「蘭奇經驗」體會歐美人不好管 退休老董:「台積電美國廠需台灣人盯」
「美國人不好管!」77歲的電腦教父施振榮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對於台積電赴美設廠先是挑起「去台化」社會憂慮,如今又傳美國製造水土不服需要台灣員工輪夜班,他安然無懼地說,「台灣製造的精髓在於『人』!」而這份洞見,不只出於文化差異,更來自宏碁活生生的「蘭奇經驗」。「台灣對東南亞、南美洲比較好管,但對歐洲、美國不好管。」施振榮耐心解釋,世界上最有名的速食、旅館連鎖品牌都是來自美、歐,也因此生出「不用台灣這套」的傲慢。這份不用台灣這套的傲慢,並非隨口說說。施振榮不避談當年延攬宏碁前義籍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Lanci)。蘭奇在2000年後進入宏碁,為acer在歐洲衝出名號,還讓宏碁登上全球第二大PC地位、僅次於HP,五年後被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延攬,打破國籍藩籬拔擢為總經理,2008年坐上執行長大位,主宰這家台灣企業。施振榮當年延攬宏碁前義籍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蘭奇在2000年後進入宏碁,為acer在歐洲衝出名號,還讓宏碁登上全球第二大PC地位、僅次於HP,但敗在庫存管理。(圖/報系資料照)然這位洋將在當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因未體察終端庫存情況和景氣反轉、iPad和手機競品出現,堅持以大企業思維,持續向通路塞貨,「還抱怨台灣不配合他的策略」,導致宏碁陷入前所未有的庫存危機,直到2011年,老東家才以12.84億元巨資請走蘭奇,並認列高達43億元損失,股價一併腰斬。去年12月29日施振榮接受本刊專訪時,台灣產業正壟罩在「去庫存」悲情中,他老人家卻不吝讚賞自家人:「這次我們董事長(陳俊聖),年初就警告要調整庫存,看得早、調整最快。」施振榮分析,庫存一多公司就沒競爭力,因為存貨在折價,同時,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出不了。宏碁是出生在台灣的本土電腦品牌,施振榮認為台灣企業:「景氣不好時,該思考如何少損失一點;景氣好時,就要多爭取一點,才能不斷循環下去,台灣就會愈來愈強。」(圖/CTWANT資料照)「半導體、電腦都是要半年以前下單,但2、3個月的庫存情況,就能夠判斷出終端銷售冷暖,經營者就要調整決策。」施振榮切身體驗,「和台灣人工作態度最大的不同在於,歐美人覺得把份內工作做好就可以,若中途情況有變,反正虧錢是老闆股東的事,台灣人則會把公司的事當自己的事,24小時緊盯全球各種情況。」他老神在在地說,「台積電美國晶圓廠,還是要台灣人去盯。」46年前從買賣計算器起家的施振榮,一路遭逢多次景氣循環,每一次危機都是學習,對於去年這波電腦產業庫存危機相對淡定,自行車產業卻因此醞釀現金流風暴,施振榮不忘加油打氣,「那個產業第一次遇到!」「景氣不好時,該思考如何少損失一點;景氣好時,就要多爭取一點,才能不斷循環下去,台灣就會愈來愈強。」
電腦教父施振榮2/國際對台灣安全威嚇從921地震開始 大咖解密供應鏈新競爭力:「接近客戶」
2022年在美中科技戰下,台灣護國神山成了全球晶片戰爭主角。「1999年發生921地震,當時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的封面故事:Why Taiwan Matters,萬一因大地震台灣晶片不能生產,會影響全世界經濟停擺。」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在大地震隔年,連續擔任台積電董事21年:「國際對台灣的安全質疑和威脅沒停過。」去年烏俄戰爭發酵,台海危機在美中科技戰下,升級為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危機,促使台積電赴美投資:「這是國力的延伸、擴展影響力。」去(2022)年12月29日台積電南科廠舉行3奈米量產典禮這天,施振榮接受本刊視訊專訪。施振榮所帶領的宏碁(acer),與蘋果(Apple)同在1976年創立,早期從計算機買賣起家,後跨入中文電腦研發,1995年推出一款名為渴望(Aspire)電腦,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將電腦成功量產的品牌,2006年施振榮因而被《TIME時代雜誌》選為商業界「亞洲英雄」,與政治界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中國國家主席鄧小平一同上榜。施振榮舉行宏碁國民電腦發布會。(圖/報系資料照)「選我其實是選台灣」,這位電腦教父謙虛地說。宏碁在施振榮掌理下,建立超群的供應鏈管理技術,讓電腦價格從1萬美元,變成1,000美元,如今只要100美元,不但打造出「台灣製造」的實力和「電腦王國」、「資訊王國」形象,在網路普及下,也消弭城鄉資訊與知識不對等社會問題。在智慧製造的趨勢下,電腦產品不僅要「功能提高、價格降低」,「能否就近市場,更攸關供應鏈的競爭力。」施振榮不改對市場的犀利觀察,例如蘋果找上立訊做iPhone15最高階機種,特斯拉在中國設廠,都是為了配合大陸消費市場所做出的解決方案,「台積電為大客戶蘋果、英特爾、輝達赴美設廠,也是如此。」施振榮說:「為接近客戶需求,台灣國際化製造業公司很多,電腦業在赴中國製造前,早就去東南亞和東歐、南美洲,在地製造能力都很強,但附加價值畢竟沒有半導體高,半導體製造能夠落地美國、未來到德國,正因為半導體的高附加價值,當地政府願意補貼。」對於台積電赴美設廠,「這是『台灣製造』優勢的延伸,台灣把美國科技與日本製造的高品質、ZERO DEFECT精神結合。」施振榮樂觀以對,不過,「要美國勞工像台灣人一樣勤勞謹慎非常難。」圖為去(2022)年12月29日台積電南科廠舉行3奈米量產典禮。(圖/台積電提供)對於台積電赴美設廠,「這是『台灣製造』優勢的延伸,台灣把美國科技與日本製造的高品質、ZERO DEFECT精神結合。」施振榮樂觀以對,不過,「要美國勞工像台灣人一樣勤勞謹慎非常難。」台積電3奈米正式量產,南韓三星先前也宣布3奈米進入量產,施振榮指出其中門道:「台積電量產的良率高達9成,是三星追不上的。」「在晶片製程上,台積電領先三星至少1、2年,在半導體製造規模,三星也沒辦法跟台積電比,量產就是經驗。」韓媒報導,台積電對2奈米蓄勢待發、甚至進軍1奈米,三星與台積電的差距,至少有十座以上的晶圓廠。
撼訊MIT建廠3/「三率攪局到2023年」美國禁令成地雷區 陳劍威:顯卡最壞情況已過
2022年堪稱最多黑天鵝的一年,從疫情、戰爭、通膨到升息,全球經濟動盪不斷。「現在面臨『匯率、利率、稅率』三率擾局的情況,還可能延續到明年。」AMD顯卡最大供應商撼訊總經理陳劍威告訴CTWANT記者,他每天都小心觀察總體經濟。「美國對中國科技禁令也是一個地雷,我賣給客人,他不會告訴我終端用戶是誰,客人再賣到中國敏感單位,這樣我會有事耶!」在科技業打滾35載、經歷3次「礦災」的陳劍威,還要每週開一次庫存會議, 庫存是另一大難題。「電子業正經歷庫存危機,大家都在殺庫存,中國更成黑洞,沒人知道他們囤多少。」陳劍威說,撼訊的庫存縮短,存貨週轉天數從先前高峰4~5個月、降至2個月以內,雖然比不上比特幣一枚3萬美元的大挖礦時代是客人捧現金來排隊,但最壞情況總算過去,顯卡價格底部浮現。談到「挖礦」,陳劍威認為,「只能當副業,因為不穩定,你看現在(加密貨幣)交易所、礦機製造商倒閉的情況就知道。」他預估挖礦業的調整起碼要半年以上。至於電競顯卡本業,「要到明年第3季才會好轉、市況開始健康起來;目前舊規格表現不好,這時候做新品是最安全的。」他坦言。撼訊顯卡在虛擬貨幣挖礦界相當有名,但該公司總經理陳劍威說那只能當副業。(圖/報系資料照)不過身為AMD顯示晶片的合作夥伴,AMD今年11月推出Radeon7900新品,一片價格高達1,000多美元,第一批已被通路商搶光,撼訊也因此受惠;陳劍威說:「有錢的還是很有錢啊!也因為顯卡是用來升級的(零部件),比起PC情況好很多。」撼訊市場分散在中國、美國、歐洲,分別對營收貢獻20%、30%、40%。業務出身的陳劍威對科技業前線變化嗅覺敏銳,他認為「在筆電、個人電腦產品輕薄的大趨勢下,未來單一顯卡市場越來越小,因此要加強顯卡在車用、工控等跨領域應用,以及區塊鏈安全機制、IoT資訊安全、智慧製造、影像處理等技術。」談到另一家顯卡晶片大廠NVIDIA將結束香港倉,亞太地區倉儲將設在台灣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陳劍威預測:「很多貨不用再經過香港進大陸,在台灣設倉情況會越來越多,也是幫台灣創造機會。」相中這個大趨勢,撼訊保長廠在今年啟動。儘管美中科技爭霸,美國風頭正盛,中國看似略遜一籌,但陳劍威認為不能放棄:「中國內需潛力大,那還是非常重要的市場」,「未來將走向一個產品、兩個標準」,撼訊中國外包產能還是在做,台灣自有的保長廠則做多元化、直接與終端客戶合作的高毛利產品。美中貿易戰,台積電赴美設廠,圖為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右六)在美國Fab 21廠首批機台設備到廠(First tool-in)典禮開香檳慶祝,與會人士包括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五)、總裁魏哲家(左七)、超微董事長蘇姿丰(左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左三)、蘋果執行長庫克(左五)等。(圖/台積電提供)
彭双浪:面板產業已跌到谷底 友達北美新廠排定2025年量產
面板大廠友達(2409)董事長彭双浪今(12日)以公會理事長身分出席台北市電腦公會(TCA)會員大會,表示通膨目前看起來有稍微緩解,但還沒回到正常水準。面板業今年已到非常低的谷底、不會再下修,並透露明年將決定美國設廠計畫友達近年多次傳出因應車用客戶需求,將赴美設廠計畫,彭双浪在TCA會員大會談及未來供應鏈發展,產業鏈從長鏈變短鏈、在重構與解構的過程就會更接近市場,友達目前是全球車用面板前2大供應商,在車用領域已做到全球,勢必要貼近北美市場,在趨勢發展上無法避免。彭双浪進一步指出,北美就是趨勢發展方向之一,雖然目前還未確定,但若赴美投資,會主要集中後端模組到組裝,前端還是以台灣為主、中國昆山也有少部分,他透露,敲定北美新廠地點,將有別於台灣的前段生產業務,需要規模經濟加持,預計將聚焦進行後段模組與組裝業務,排定2025年量產。景氣方面,彭双浪表示目前確實已到谷底,這次面板產業呈現「L型」迅速滑落,谷底將延續多久還很難說,還得視客戶與品牌廠調整庫存的速度而定。觀察中國雙11購物節,3C產品的產品數量、金額確實較預期差,歐美黑五則尚未完全結出,現在就看歐美耶誕購物潮是否會比較好,若是庫存調整回到健康水準,預計價格會隨著庫存調整與回補下,有合理的調整空間,但大致狀況都在預期之中。至於友達歲修安排,彭双浪說,現在旗下產能稼動率較低,因此已陸續展開歲修作業,並強調後續可隨時準備好,一旦市場回溫,便能以較高的稼動率進行生產。他也強調今年不景氣的期間較長,正值年關將近,許多中小企業資金周轉可能較為吃緊,建議政府籲請金融業力挺產業,「讓大家年關可以比較好過」。關於明年面板產業狀況是否優於今年,友達現在已有部分客戶與品牌廠針對特定型號的產品給出急單拉貨,並開始出現往上調整產能的現象,儘管此現象還不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