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腹鷹
」風機亂楓港1/恆春半島年數十萬猛禽過境 開發商調查「一隻都無」惹眾怒
屏東恆春半島是候鳥南遷過冬必經之路,每年都有灰面鵟鷹、赤腹鷹和伯勞鳥等數十萬隻珍貴嬌客過境,也是賞鳥人士眼中的最佳景點,而「屏盛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看上當地強勁落山風,預計在鳥類必經地、枋山鄉楓港溪建置10支風力發電機,並委託「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評估,最終卻顯示當地沒有任何猛禽出沒,愛鳥人士質疑該公司的調查刻意避開候鳥過境時間,對此結果難以接受。8月16日中午,恆春「鳥類達人」蔡乙榮帶著記者登上社頂自然公園的凌霄亭,舉目所及的遼闊海景讓遊客驚嘆連連,他的目光卻一直放在天邊翱翔的黑點。「你現在聽到的是小彎嘴畫眉的聲音,秋天就會看到過冬的候鳥從這裡過境。」蔡乙榮說,他原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而他入職時,恆春當地獵捕鳥類盛行,獵人們總會捕獵伯勞鳥販售,或是濫捕過境猛禽送到日本製作標本,他為提升民眾保育意識,1988年開始調查並蒐集當地鳥禽資料。楊麥公司負責人楊程欽在7月的環境說明會中公布調查結果,直指未見猛禽過境,讓環保團體難以接受。(圖/翻攝枋山風力發電計畫公開會議會議紀錄)蔡乙榮說,當時資料欠缺,一切都只能土法煉鋼,從不斷試錯中累積經驗,他曾經長達2個月不曾放假,也曾天不亮便到觀鳥點等候,最終摸清每種鳥類的習性,濫捕歪風也得以扭轉。在30多年的勸導下,多數民眾放棄捕獵,過境鳥群終於得到一線生機,數量因而顯著提升,從早年每年數萬隻達到如今的數十萬隻,當中更包括10萬隻的「國慶鳥」灰面鵟鷹和20多萬隻的赤腹鷹,天候佳時還會「爆量」,天空中同時有上萬猛禽過境,形成「鷹河」壯觀景緻,而蔡乙榮與愛鳥人士半甲子的努力卻被開發商「視而不見」。記者調查,屏盛公司看上當地強勁落山風,有意於恆春半島最北部的枋山鄉發展風力發電,規劃在楓港溪下游設置10座風力發電機組,每座風機基座最大使用面積為660平方公尺,風機單機容量為4到5 兆瓦,總裝置容量40到50 兆瓦。開發商遵照法規,請來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進行生態調查及環境影響評估,並於7月9日召開者環評說明會,強調風機不會與農漁業爭地,更不會影響生態,但楓港溪是過境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處,開發商的說法讓環保團體難以接受。鳥類達人蔡乙榮在恆春觀察鳥超過30年,希望相關單位能善盡把關責任,別讓生態成為能源的犧牲品。(圖/方萬民攝)根據楊麥的生態調查結果,在風機案場附近共記錄 14 種稀有植物,大多為人為栽植,鳥類目視則記錄到台灣畫眉、紅尾伯勞、烏頭翁、領角鴞、大冠鷲、東方蜂鷹及鳳頭蒼鷹,最多的則是烏頭翁,過境候鳥則「一隻都無」,報告曝光後瞬間引發炮火隆隆。屏東縣野鳥協會理事吳正文表示,鳥類過境時間為每年的9月、10月,開發生的調查時間卻是在2023年11月、2024年1月、3月和6月,堪稱「完美」的避開了鳥類春秋往返的遷徙期。而開發單位聲稱機組總高度在119公尺到180公尺間,是最高能飛到1800公尺的赤腹鷹,以及平均飛行高度在300至500公尺的灰面鵟鷹能輕鬆飛過的高度,且雷達顯示鳥類飛行軌跡與風機衝擊、葉片掃略範圍重疊度不高,此說法同樣也無法說服大眾。二級保育類動物灰面鵟鷹在每年10月前後過境台灣,平均約有10萬隻,楊麥生態公司報告中卻一隻未見。(圖/蔡乙榮提供)「10支風機把鳥遷徙的路徑都擋住了,全台灣關心生態的人都無法接受。」吳正文提到,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會看狀況停下夜息,恢復體力後再繼續往南,而起飛落降時的高度就有可能無法飛過風機,倘若這10支風機真的建置,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算。「我們不反對綠電,但真的要慎選地方。」蔡乙榮說,如今台灣往往以經濟發展為最大考量,忽略了開發之後大眾所要付出的成本,希望相關單位能善盡把關責任,別讓生態成為能源的犧牲品。楊麥公司回應指出,此評估案於2023年11月才啟動,當地環保人士的確有在公開說明會上闡述「無猛禽」意見,未來將於9月和10月再調查,調查結果則將納入環說書中以供參考。針對公司負責人曾是能源公司高管的部分,楊麥公司表示,此為屏東首個陸域風機案,這才會選擇有經驗的楊麥,以做風機長期規劃考量,希望能發展綠能並兼顧友善環境。
風機亂楓港2/生態調查公司竟曾是風機高管 離譜報告挨批「球員兼裁判」
「屏盛風力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有意在屏東恆春半島建置風機,並找來「楊麥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進行調查,但恆春每年有數十萬隻候鳥過境,楊麥的調查結果卻是「一隻都無」,楊麥負責人楊程欽也遭起底,他曾是英威華(現達德能源)的環評高管,如今自立門戶承接風機環評報告,也讓環保人士質疑是「球員兼裁判」,才能寫出如此符合開發商心意的報告。據了解,恆春半島是過境鳥類重要路徑,每年都有數十萬隻候鳥經此遷徙,包括每年10萬隻的「國慶鳥」灰面鵟鷹和20多萬隻的赤腹鷹,兩者都是二級保育類動物,被列為珍貴稀有物種。而屏盛有意在恆春半島北邊的楓港溪開發風力發電,預計沿溪流建置10支風機,並在2023年委託楊麥進行生態調查報告,楊麥卻「完美」避開春秋季的遷徙時間,最終得出「沒有候鳥」的結論,讓環保團體和愛鳥人士難以接受。「生態公司是領開發商的錢,寫出的報告自然要對業主胃口。」生態講師陳軒齊表示,法律規定風機開發前須經過調查以蒐集當地生態資料,由開發商指定生態公司並支付相關費用,當生態變成一門生意,調查公司做出的報告自然是為了符合業主期待。 楊麥選在乾水期進行水域調查,最終僅發現9種魚類。(圖/翻攝畫面)陳軒齊提到,除了鳥類調查離譜之外,楊麥更選擇月累積雨量僅4毫米的2023年11月,以及月累積雨量12.5毫米的2024年3月進行水域調查,楓港溪屬荒溪型河川,當時的溪流接近乾涸,調查出的種類自是少之又少,最終僅發現9種魚類,更沒有當地特有種恆春吻鰕虎魚的身影。陳軒齊說,楊程欽曾是英威華集團的環評主任,2013到2015年間在苗栗通霄負責風機案件,該案引發當地強烈抗議,甚至多次爆發流血衝突,最終以英威華在苑裡和後龍各挪移4支風機才解除糾紛。而開發商堅稱風機對於苗栗生態並無影響,2019年向環保署提出停止環境監測,卻遭環評委員打臉,稱附近蝙蝠數量在2年內少了一半,而其他風機都有拾獲鳥類屍體,此處的鳥屍為零恐因太久才撿一次,鳥類遺體被其他動物叼走分食,要求開發商補件說明。恆春吻鰕虎魚是台灣特有種,楓港溪便是其主要棲息地,竟沒有出現在楊麥報告中。(圖/翻攝教育大市集)英威華被達德能源併購後,楊程欽也跟著到達德成為環評資深經理,達德在雲林建置多支風機,附近民眾反彈連連,風機轉動造成的噪音和眩影更讓雲林五港村村民痛苦不已,楊程欽卻稱「該集團沒有噪音陳情案件的立案」,讓附近民眾無法接受,如今楊程欽自立門戶,在2023年成立楊麥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其報告也飽受質疑。「全世界都知道這個地方有多少生物,但某些生態顧問公司很厲害,就是可以調查不到。」陳軒齊苦笑表示,生態顧問公司「領錢辦事」,總是有辦法讓生物資料利於開發單位,呼籲生態顧問公司應由環保署指派,費用則是開發商負責,避免「球員兼裁判」,用最公正的報告來保護生態。楊麥公司回應指出,此評估案於2023年11月才啟動,當地環保人士的確有在公開說明會上闡述「無猛禽」意見,未來將於9月和10月再調查,調查結果則將納入環說書中以供參考。針對公司負責人曾是能源公司高管的部分,楊麥公司表示,此為屏東首個陸域風機案,這才會選擇有經驗的楊麥,以做風機長期規劃考量,希望能發展綠能並兼顧友善環境。
半屏山猛禽過境4月進高潮!有望再現「鷹球」奇景 鳥迷們期待
半屏山猛禽過境4月進入最高潮,灰面鵟鷹(國慶鳥)3月才剛大量現身,4月緊接登場的是數量更多的赤腹鷹,有望再現「鷹球」奇景,鳥迷們引頸期待。賞鳥達人透露,春季猛禽過境半屏山僅盤旋停留數分鐘,想成功看到大量猛禽,建議天剛亮、7點前就上山。台灣有紀錄的猛禽共35種,半屏山就記錄到24種,南部地區民眾想看猛禽秀,不需要遠赴墾丁。春季北上過境高雄的猛禽,會先停留鳳山丘陵,接著往北抵達壽山及半屏山。150年前英國領事Robert Swinhoe在時稱「鯨背山」的半屏山上,就觀測記錄到黑鳶、紅隼、東方澤鵟、西方澤鵟、北雀鷹、日本松雀鷹、遊隼及燕隼。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歷年來已在鳳山丘陵記錄到24種猛禽,每年3月以灰面鵟鷹為主,平均數量約3000多隻。4月以赤腹鷹為主,平均數量達2萬5000多隻。鳥會表示,猛禽屬食物鏈頂端的高級消費者,族群數量可反應當地生態,可作為重要環境指標,是各國爭相保育的物種。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今年起和高雄鳥會合作,每年春季3、4月在半屏山中央瞭望台辦理過境猛禽生態教育宣導,4月時間為13、14、20、21日,上午8點和9點30分各有1場解說,各場次約50分鐘,民眾需自行前往集合,活動免費也不需事先報名。鳥會專案研究助理楊玉祥表示,半屏山除過境猛禽,本土留鳥如鳳頭蒼鷹、大冠鷲也是明星。鳥會志工、賞鳥達人鄧柑謀表示,猛禽喜歡天一亮、利用半屏山的抬升氣流盤旋整隊,數分鐘後便會往北飛行。4月赤腹鷹數量更多,有機會看到「鷹球」,建議民眾帶望遠鏡前往欣賞。
2023觀音觀鷹一日輕旅 開放報名!
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下稱北觀處)即日起至10/31,為期半年舉辦「觀音觀鷹」系列活動,每年4月中下旬,觀音山遊客中心與鄰近登山步道,都會吸引大批賞鳥玩家,帶著專業的攝影賞鳥設備,在北台灣最佳觀賞區域,觀音山麓欣賞一年一度赤腹鷹、灰面鵟鷹、鳳頭蒼鷹、大冠鷲等「觀音4秀」,台灣猛禽研究會秘書長蔡岱樺表示,她喜歡觀賞猛禽在天空中,無憂無慮的翱翔姿態,如何透過羽毛、型態、分辨猛禽,民眾可參與北觀處結合台灣猛禽研究會專業講師舉辦「賞鷹」生態導覽活動,分享猛禽知識及實際觀賞等體驗,有專業的高倍望遠鏡,可以清楚看到羽毛顏色,另外更安排民眾走入林梢步道,輕鬆體驗漫步於林梢,並瞭解沿途的生態及文史故事,透過不同主題的活動安排,認識觀音山豐富的生態環境。2023觀音觀鷹-猛禽展示館(圖/北觀處提供)。(圖/北觀處提供。)為推廣觀音山生態旅遊,北觀處今年繼續與【綠生活旅行社】合辦系列活動,民眾可以全家出遊或好友結伴,走入「觀音山」自然生態、品味農產,認識不同風貌的觀音山,活動內容精采豐富,包含賞鷹、登山、文史、自然、美食等,活動為4~5月推薦與鷹有約「賞鷹趣」【老梅綠石槽】生態之旅,6~9月推薦【夏日樂活~田園採筍樂】一日農夫體驗「農遊趣」,離台北最近的山海生態旅遊,帶領民眾深入大臺北近郊的觀音山,體驗一日筍農生活,學習辨別好吃的綠竹筍,品嚐綠竹筍風味餐,並認識觀音山的人文與生態,額滿截止!報名資訊請洽綠生活旅行社:www.greenlifetravel.com.tw,或北觀處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orthguan/。
秋日走讀觀音山 步道健行賞生態 品味樂活好時光!
這個秋天,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下稱北觀處)熱情邀請民眾,於涼爽秋日裡走訪觀音山,在豐富生態與滿山綠意的圍繞下,體驗登山活動與步道健行的樂趣!隨著疫情趨緩,越來越多人開始走出戶外、放鬆身心,為鼓勵民眾親近大自然,北觀處於今年(110年)9月5日起,舉辦「觀音觀鷹樂活行腳系列活動」,透過一系列的觀音山猛禽生態導覽、步道導覽、尋寶拍照闖關遊戲,以及行腳樂活遊程推廣等活動,帶領大家深入體驗觀音山的在地人文、生態之美,同時也藉由觀音山的自然美景度過療癒的秋日好時光。悠遊觀鷹 -生態導覽活動今年活動以「走讀觀音山」為主題,在為期二個月的時間裡,預計舉辦超過20場次的導覽活動。由台灣猛禽研究會專業解說的「悠遊觀鷹-生態導覽活動」,將會透過戶外賞鷹路線、觀音山猛禽展示館的實地解說,以及DIY體驗等,深入認識「觀音四秀」大冠鷲、鳳頭蒼鷹、灰面鵟鷹及赤腹鷹等猛禽知識;「綠色走讀-健行導覽活動」則由導覽志工與在地藝術工作者領軍,帶著民眾走訪山林步道,以生動活潑的解說、現地速寫動植物等方式,細細了解觀音山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故事,凡報名參加活動者將可獲得在地特色小禮。綠色走讀行動 -觀音山步道安心遊此外,北觀處更廣邀民眾漫遊觀音山上多條步道,自10月1日起跑的「尋!鷹雄好漢-尋寶拍照闖關活動」,從觀音山上選出6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標景觀,民眾只要與其中任4個地標合影,上傳至北觀處「幸福北海岸」臉書粉絲頁,於觀音山遊客中心服務台出示完整畫面,就可現場兌換特色口罩,限量2000組。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觀音山之美,此次活動也特別結合旅行社、台灣觀巴等業者,推出觀音山套裝旅遊行程,除了有專人導覽解說觀音山自然生態與人文故事,還能視時令體驗一日小農現採綠竹筍或文旦柚的樂趣,當然更少不了品嘗最具在地特色的觀音山風味餐,絕對讓你不虛此行,滿載而歸。 在歡迎民眾造訪觀音山的同時,北觀處強調雖然疫情已然趨緩,遊客出遊仍請配合防疫措施並勤洗手,確保自身、親友以及大眾健康,北觀處所有第一線服務人員也會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提供遊客最安全的旅遊環境,讓大家安心遊、平安歸。導覽活動報名網址遊程報名:宏祥旅行社: https://edison.com.tw/st_tour/1pgim01/創新旅行社台灣觀巴: http://www.chtour-cruises.com.tw/bus2.php更多活動訊息請上相關網站查詢:北觀處官網:http://www.northguan-nsa.gov.tw/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https://www.facebook.com/northguan/
新埔嶺頂遭越野露營車占據 猛禽遷徙路受阻
苗栗縣通霄鎮是猛禽遷徙的重要路線,新埔嶺頂則是主要落鷹地點,不過近年心形公路祕境爆紅,越來越多越野車和露營客擅闖山頂,除了製造髒亂,車輛輾壓植物,破壞野生動物棲地,恐釀成生態浩劫,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及鳥友要求公部門暫時封路,期盼對環境的傷害降至最低。稀有植物慘遭輾壓新埔嶺頂山區攻頂後能俯瞰海天一色美景,吸引不少遊客探祕,學會表示,隨著越野車、露營客大批湧入,人們把汽車開上山頂輾壓稀有植物,部分露營客沒公德心亂丟垃圾,畫面全被鳥友拍下反映鎮公所,雖然4月公所曾設置PVC紐澤西護欄並拉起管制線,禁止車輛進入,但仍有車隊自行移動護欄。管制線被破壞移動學會表示,為防止護欄被任意移動,5月曾擺上3塊水泥紐澤西護欄,同樣拉起管制線,還是遭人破壞移動,最後公所與警方硬起來,7月直接吊來約8塊水泥紐澤西護欄堆滿出入口,並拉上管制線。目前雖然管制線被破壞,但護欄維持不動,終於防止車隊再上山。學會指出,每年春、秋季是猛禽遷徙過境台灣的高峰期,尤其以灰面鵟鷹及赤腹鷹為大宗,過境數量年平均值約十多萬多隻,新埔嶺頂則是主要的落鷹地點,但當地農民普遍使用農藥、除草劑,甚至為整地放火燒山,造成環境嚴重傷害,也影響淺山地區鼬獾、白鼻心、石虎等野生動物生存。學會在通霄新埔社區執行赤腹鷹環境推動計畫,不僅進行生態及人文調查與監測實物,也希望透過宣導友善耕作、環境教育、社區巡守、在地小旅行等方式,導正當地對環境生態的錯誤觀念,希望降低野生動物與人的衝突。